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

2024-06-05

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精选6篇)

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 篇1

抚州一中赣州一中 2013年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 萍乡中学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上饶县中

联 合 考 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宜春中学林 莹吴少华

本试卷分A.他大声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B.“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的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C.他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D.中方立场反正是非常坚决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但是到底如何去反制会见招出招。那么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看看日方会有哪些反应,在美国目前的压力之下,日本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台湾方面有什么动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习近平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淡定地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的人,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

不嫁。(《大卫·科波菲尔》)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选自2013

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

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

国家可几而理欤!(选自《古文观止〃韩愈〈原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伤心、忧虑 B.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声望、名声 C.为是者,有本.有原根源、原因 D.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诽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早夜以.思 / 夜以.

继日 B.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12.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之情,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B.作者认为“怠”和“忌”造成了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

C.最后一段交代了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毁谤歪风,又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D.本文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还有“应者”与“不应者”不同的两类人的对比。

(1)“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4分)

(2)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4分)

(3)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①惊风:狂风。②飐: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1)请概括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简析本联蕴含的深意。(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2)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里娄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屈原《湘夫人》)(5)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杜甫《阁夜》)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

欢乐颂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17.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题为“欢乐颂”,说说其意蕴,并简析其作用。(6分)

19.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D.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六、(15分)

20.借鉴《包身工》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包身工晨起场景的描绘,请你描绘放学时同......

学们出校门的场景........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要求:1.点面结合,既描绘同学出校门群像,又突出某一同学个体表现。2.有动作、语言、细节描写。3.不少于两种修辞。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88年7月,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主题是《21世纪的挑战和期望》。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回到2500年前去,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智慧。”

(材料二)《论语》摘录: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要求:1.须写议论文。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体明确,不少于700字。

江西省2013届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A.luòdǎoxuēmǐ ;B.chàchōngléiqiáng/qiǎng ;C.yōng/yònggàn cuán jiě; D.yīnpǎi/pòchuòshǔ)2.B.亵渎(A.卷帙浩繁、享誉学界C.利害攸关、幡然知耻 D咂摸、赋予)

3.A.望文生义。白发如新:两个人在一起都老了,由于两个人之间还不能相互的了解对方的思想,就象是刚认识的人一样。倾盖如故,是指二个人刚刚见面,谈得很投合,虽然是刚认识的,可是就象是老朋友了。(B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C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说“半瓶子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C.(A.感叹号在单引号外。B.的人;探寻舜之为舜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在为人方面,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之为周公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古之君子)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低)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方面的(缺点)(进行批评),而不考虑他他多方面的(长处),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反对的表情。我又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不这样的话,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高兴的表情。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啊。

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听到我的议论而予以考虑、采纳,大概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14.(1)颔联写近景,诗人用了借景抒情、象征(或比喻或比兴)等手法,(1分)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1分)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1分)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1分)

(2)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居住的边远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2分)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和思念之情。(2分)

15.(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2)以礼存心,有礼者敬人(3)舳舻千里,酾酒临江(4)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5)三峡星河影动摇,夷歌数处起渔樵。

16.(1)一个“赐”字,既表现“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1分),又表达了“我”能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内心欢喜和幸福感(1分)。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作铺垫(1分)。

(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1分),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1分)

17.(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答满以上四点得满分;答满三点(须含20.评分:没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扣6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每缺一种扣2分,扣完5

分为止;少于两种修辞扣2分(没用修辞扣4分)。

21.立意提示:

①人活一世不能仅满足于物质追求,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②为人处事方面,要认真务实,不夸夸其谈; ③个人修养方面,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向善、从善。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 篇2

什么是“语文味”呢?语文试卷中的“语文味”又如何理解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专家们是怎样定义、理解“语文味”的。

在全国首先提出“语文味”这个概念的是深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他对“语文味”的定义, 强调共生流动性, 侧重于陶醉享受:

所谓语文味, 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 以共生互学 (互享) 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 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 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 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强调通过学习而得到的收获, 侧重于方法技巧:

“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 即“写的什么”, 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 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我理解的就是我们每次训练重点中提到的“学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其实“怎么写的”就包括这种“表达方法”。具体地说, 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 “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强调个体阅读, 侧重于审美感受:

首先, 对“语文”、“味儿”的含义进行说明。“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 其核心是“语言”。“味儿”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之义。“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 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 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 它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

以上三位专家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语文味”的, 各有侧重, 却又颇具共性。程老师认为“语文味”浓的课堂渗透了师生生命体验, 弥漫着浓厚的文化味 (文化气息) 、文学味 (文学鉴赏) 和其乐融融、妙不可言的课堂氛围。强调语文味是在师生双向互动中产生的和谐美, 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义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 在课堂上获得的。王老师认为在“读”“写”“品”中皆具语文味, 语文味不一定非要有师生的互动才会产生, 独自一人的静阅默读、感情朗读、圈点批注、心灵抒写, 也具有语文味。他认为语文味是通过读、写、品而获得的表现技巧。汪教授侧重强调语言本身所富含的文化带给人的审美感受, 强调语文味是语言这种载体所寄托的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美好感受, 它可以是个体感受, 也可以是师生互动的感受。

三者之间虽然各有侧重, 但共性却是明显的, 都强调语文味是一种审美感受, 它的产生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

语文味是个体的, 也是双向的, 还是群体的;是动态的, 也是静态的;是吸收, 也是吐出;是外界调动引发, 也是个人静思默想。

二、语文试卷的“语文味”

程少堂老师讲的是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笔者这里谈谈语文试卷的语文味。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两者都能让学生获取知识、生发情感、得到启发, 从而丰富语文修养, 因而都具有浓郁的语文味。他们的区别在于课堂是动态的, 考试是静态的;课堂是有声的, 考试是无声的;课堂因为互动而不断生成, 考试因为独立思考而妙笔生花。

语文课堂因为有老师的点拨启发, 有同学的各抒己见, 有彼此之间的争执激辩, 有老师声音、姿势、表情、动作的表演, 有学生之间的阅读、思考、讨论, 语文味因而显得浓郁而芬芳, 丰富而多姿。语文试卷的“语文味”与课堂相比, 似乎显得清淡寡味。细想则不然, 语文试卷虽然没有语文课堂那么生机勃勃, 趣味盎然, 既好看又好听, 但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命题老师精心选择命题材料, 布局试卷结构, 挖掘材料蕴涵的语文味, 设计语文试题, 组织题干语言, 同样能激发考生情感, 启迪考生灵感, 发掘考生潜能。考生在命题老师有效语言的引领下, 在充满温馨的启发下, 神思飞扬, 妙笔生花。这其中的语文味让人迷醉而不能自拔, 因此说, 语文试卷中的语文味与语文课堂同样馥郁芬芳。

根据上文的分析比较, 我们可以把语文试卷的“语文味”理解为试卷的文化味、文学味;人情味、人性味。

1.文化味:让考生贪婪吮吸

文化味指的是试卷知识丰满、源远流长:天文地理, 无所不及;农林医药, 无所不涉;历史典章, 皆可入围;诗词歌赋, 乃座上宾。文化味浓厚的语文试卷总是从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不同深度、不同方位向考生呈现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精髓。

文化味指的是考生能从试卷中获得知识、充实心灵。考生阅读此类试卷, 能感受到世界之奇妙、人类之智慧, 深知自身之不足、学习之迫切。于是喜爱、迷恋、沉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贪婪地吮吸、专注地品味, 让浓浓的文化芳香滋润心脾, 愉悦精神。

2.文学味:让考生怡情悦性

(1) 命题选材富于文学色彩。

语言生动形象, 内容趣味横生, 体裁异彩纷呈。散文诗歌、小说辞赋以其文采华美、语词精炼、情感丰富、内涵深蕴而属于首选之列, 引证论说文体则选旁征博引、雄辩滔滔、逻辑严谨、言辞凝练之文, 介绍说明文体则选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句式整齐之文。即便非阅读型试题, 设置也应具有文学性, 如:

下列两例公益广告语很有创意, 请选择一例, 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分析。①“图书阅览”: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②“关爱他人”: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2) 拟题表述具有文学色彩。

确定所要考查的能力点以后, 用尽可能美的语言表述, 用尽可能美的形式呈现, 如2007年泰州市试题:

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 请仿照例句写出你的联想或想象。一个“雨”字, 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一个“集”字, 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一个“山”字, 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

语文试卷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题干表述, 都应具有浓浓的文学味, 能给人以文学的熏陶, 给人以审美的陶醉, 给人以情感的享受。

(3) 结构名称体现文学色彩。

试卷板块名称的拟定都有文学韵味, 让整个试卷都笼罩在文学的光环之中。如2008年湖北宜昌卷三大板块:触摸汉字、轻松阅读、快意写作。在“轻松阅读”这一板块之下又设以下板块:观山水之美景、品龙井之香醇、赏白瓷之雅趣、仰大师之风范、沐明月之清辉。这样的结构显得匀称整齐、典雅质朴, 浓浓的文学味扑鼻而来。

3.人情味:让考生真情流淌

它源自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 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 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语文试卷的拟制是作者 (要求阅读的文章) 与考生之间的交流, 是命题老师与考生的交流。

人情味是命题老师对考生的一份关爱与期待。试卷用以考查学生的文字材料就浸透着命题老师的诸多情感:所选材料或者用以教化考生, 或者用以丰富考生, 或者用以感动考生。试卷用以考查学生的题干设置, 也渗透了作者对考生的关怀和期盼:用括号提醒, 用着重号提示, 用例句引领, 都是防止考生走向“邪路”;去冗存精, 明确指向, 前后布局, 都是为了使考生直奔“主题”。

人情味是考生对他人的一份真情表白与感动。考生在命题老师的引导之下, 神采飞扬, 文思敏捷, 真情涌动, 许多答案动人心魄, 许多文章催人泪下。

4.人性味:让考生提升灵魂

语文试卷中的“人性味”, 应当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意识里早就存在的积极向上的人性, 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让他们明白要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总之, 命题老师通过试卷的命制, 给考生上了“最后一课”。他们或者让考生通过阅读考试材料感知到某种积极向上的人性, 受到熏陶教育, 从而抑制消极颓废的人性。为达此目的, 命题老师在选择考查材料时, 会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加以考查, 于是所考查的知识、能力是常见的, 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所用于检测的材料本身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育人功能:或者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或者熏陶健康的道德情感。命题老师也往往从挖掘、弘扬良好人性的角度命制试题, 让考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鞭挞人间丑恶, 善于抒写自己的心灵情感, 于是他们的人性得到了张扬, 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提升。

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 篇3

2014年宁波市十校联考应该说是一份质量极高的试卷,有适当的难度和恰当的区分度,试卷知识与能力兼顾,总体难度略低于年初的市统考,难度较大的题型主要是单选和写作。整份试卷紧紧围绕2014高考考试说明,内容与时俱进,词汇量的控制也比较合理,能充分考查学生词汇的掌握程度,结合词汇,又恰如其分地考查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难能可贵的是,这份试卷也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技巧,没有仔细耐心的阅读,没有全盘考虑问题,想得到高分也是不容易的。

1.单项选择

单选考查的是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这份试卷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命题者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强调交际,总体难度中偏上(对于我们学校学生来说)。本份试卷单项的特点有:(1)题1和题20都是情景对话题,说明英语语言的学习将会逐渐渗透到日常交际中;(2)题2、题4、题6、题9、题12、题14、题17和题18均为词汇词组辨析题,占到了单选总数的40%,其中题9 spoil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没弄清楚关于“破坏”这几个单词的辨析;题17很多学生选了give up,关键是没掌握give out有耗尽的意思;题18难度稍大,没有掌握though可放于句末这一特点,造成得分率低。这几题并不是单纯词汇考查,均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句子语境的前提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命题者把握了单选考查的重点是实词这一特点,也了解到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差这一弱点,而词语辨析也是高三下一阶段复习的一个重点。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整体把握语篇能力、上下文逻辑推理能力、词汇的运用和辨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考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基础上注重整体阅读和语篇把握,拿到17-19分也是大概率事件。其中第20题对考生有一定难度,但如果选用排除法也可以迎刃而解。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由五篇文章构成,题材各异,话题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细节理解能力、猜词能力、推测能力以及对主旨大意、作者态度的理解等。所选5篇文章题材及内容分布如下:

总体难度中等,如果学生平时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词汇量,拿到高分应该不难。从部分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答题不够仔细,下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养成。

4.短文改错

考查了学生对冠词、名词、副词、形容词,介词、非谓语动词、短语、人称等在具体语境下的灵活应用,总体难度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6-9分。

5.书面表达

本次考试的书面表达继承了这几年浙江高考开放性的传统,同时兼具很强的时事性,要求学生简要叙述北京英语高考改革的内容并提出自己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及理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只书写了试卷中提到的内容,并没有涉及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于自己的观点一笔带过,从而失分严重。另一方面,叙述性的书写有点难度,这对于本来对英语写作就头痛的学生来说,无非是雪上加霜。由于教师平时对于类似支持方和反对方的作文训练不多,这次学生的作文总体得分要比市统考略低。

二、存在问题及后期备考建议

1.关于语法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对时态的掌握还不尽如人意,单选题中错得最多的居然是题10,让我们所有老师倍感意外,该题考查的是过去时态和完成时态的区别。这说明后期我们应对语法进行归纳总结,但不必面面俱到,应围绕重难点和高考常考点进行清理。在复习这些重难点及高考常考考点用法时,也可将其用法与高考考点联系起来进行,通过对常考题型的训练,把握高考试题的考查规律。

2.关于词汇

词汇是高三英语的根基,没有充分的词汇量作保证,一切都是空谈。本次考试也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例如,题14学生对contrast不熟悉,自然做对此题的把握不大。再比如,阅读A篇的acknowledgement,如果考生在学习必修7 unit 5中掌握了此单词有“答谢”的意思,那42题就完全可以得分了。如果考生掌握了consider的用法,那题19也不会失分。所以,我们备课组建议对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进行整理,结合平时对高考词汇表听写的实际情况,高考前夕对整理词汇表,既能复习词汇又能巩固短语,为答单项填空、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直接考查词汇的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十校联考中涉及很多词汇辨析,学生失分严重,所以,词汇复习要加强学生结合语境的猜词能力和同形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3.关于思维定式和审题不够

题16很多考生随意一读就选了what选项,因为考生对what he said似乎已经思维定式了,与此同时,很多考生在书面表达环节也没仔细审题,造成得分较低。这就提醒我们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指导,要叮嘱学生仔细看题干,不要只读带空格的那一句。要瞻前顾后,上挂下连,首尾呼应。切忌思维定式。书面表达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不偏题、离题。

4.关于阅读

很多学生考试一考完都觉得本次试卷阅读题不难,但最后出来的分数却不理想,原因在于阅读方法或习惯有不合理之处。阅读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限时训练,并及时反馈;

(2)不临时改变自己已熟悉的阅读方法;

(3)遇到生词或不明白的句子大胆往前看,不要频繁回读;

(4)猜测词义回原文,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词义;

(5)从作者立场出发,从文中找答案,杜绝主观。

5.关于写作

学生在这次考试写作中主要问题有:

(1)有些学生未能认真审题,结果写作内容偏题。如,有些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观点,只谈了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

(2)部分学生刻意追求高级词汇和高级语法,造成文章逻辑性和连贯性缺失。

(3)部分学生书面表达没有合理地安排段落,文章头重脚轻,要点未能清晰、条理地呈现出来。

(4)书写差、潦草,不注重大小写,汉英标点混用,字迹不工整,造成评卷时难以辨认,影响得分。

鉴于此,我们教师在后期高三书面表达复习时要强化以下几点的训练:

①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

②确定文章类型,如是记叙文,一般用过去时;如是说明文,主要用现在时。

③看全内容要点,主要内容缺一不可。

④尽量写草稿,实在没时间也要写一个简略提纲。

⑤用你见过的句型来写,注意英语习惯表达和结构,不生造中国式的英文。

⑥写好首句、尾句,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

⑦可适当使用复杂结构和新颖词汇,但应以准确传达意思为第一原则。

⑧书写规范,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答卷纸上训练写作,重视卷面整洁。

⑨适当背诵历年高考范文,进行分析点评。

总之,本次联考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反映了学生现有的突出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在下阶段的学习中有目标、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希望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们能更上一层楼,打赢高三这场硬仗,最终成就学生。

编辑 张珍珍

一、试卷总析

2014年宁波市十校联考应该说是一份质量极高的试卷,有适当的难度和恰当的区分度,试卷知识与能力兼顾,总体难度略低于年初的市统考,难度较大的题型主要是单选和写作。整份试卷紧紧围绕2014高考考试说明,内容与时俱进,词汇量的控制也比较合理,能充分考查学生词汇的掌握程度,结合词汇,又恰如其分地考查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难能可贵的是,这份试卷也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技巧,没有仔细耐心的阅读,没有全盘考虑问题,想得到高分也是不容易的。

1.单项选择

单选考查的是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这份试卷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命题者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强调交际,总体难度中偏上(对于我们学校学生来说)。本份试卷单项的特点有:(1)题1和题20都是情景对话题,说明英语语言的学习将会逐渐渗透到日常交际中;(2)题2、题4、题6、题9、题12、题14、题17和题18均为词汇词组辨析题,占到了单选总数的40%,其中题9 spoil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没弄清楚关于“破坏”这几个单词的辨析;题17很多学生选了give up,关键是没掌握give out有耗尽的意思;题18难度稍大,没有掌握though可放于句末这一特点,造成得分率低。这几题并不是单纯词汇考查,均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句子语境的前提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命题者把握了单选考查的重点是实词这一特点,也了解到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差这一弱点,而词语辨析也是高三下一阶段复习的一个重点。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整体把握语篇能力、上下文逻辑推理能力、词汇的运用和辨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考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基础上注重整体阅读和语篇把握,拿到17-19分也是大概率事件。其中第20题对考生有一定难度,但如果选用排除法也可以迎刃而解。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由五篇文章构成,题材各异,话题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细节理解能力、猜词能力、推测能力以及对主旨大意、作者态度的理解等。所选5篇文章题材及内容分布如下:

总体难度中等,如果学生平时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词汇量,拿到高分应该不难。从部分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答题不够仔细,下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养成。

4.短文改错

考查了学生对冠词、名词、副词、形容词,介词、非谓语动词、短语、人称等在具体语境下的灵活应用,总体难度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6-9分。

5.书面表达

本次考试的书面表达继承了这几年浙江高考开放性的传统,同时兼具很强的时事性,要求学生简要叙述北京英语高考改革的内容并提出自己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及理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只书写了试卷中提到的内容,并没有涉及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于自己的观点一笔带过,从而失分严重。另一方面,叙述性的书写有点难度,这对于本来对英语写作就头痛的学生来说,无非是雪上加霜。由于教师平时对于类似支持方和反对方的作文训练不多,这次学生的作文总体得分要比市统考略低。

二、存在问题及后期备考建议

1.关于语法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对时态的掌握还不尽如人意,单选题中错得最多的居然是题10,让我们所有老师倍感意外,该题考查的是过去时态和完成时态的区别。这说明后期我们应对语法进行归纳总结,但不必面面俱到,应围绕重难点和高考常考点进行清理。在复习这些重难点及高考常考考点用法时,也可将其用法与高考考点联系起来进行,通过对常考题型的训练,把握高考试题的考查规律。

2.关于词汇

词汇是高三英语的根基,没有充分的词汇量作保证,一切都是空谈。本次考试也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例如,题14学生对contrast不熟悉,自然做对此题的把握不大。再比如,阅读A篇的acknowledgement,如果考生在学习必修7 unit 5中掌握了此单词有“答谢”的意思,那42题就完全可以得分了。如果考生掌握了consider的用法,那题19也不会失分。所以,我们备课组建议对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进行整理,结合平时对高考词汇表听写的实际情况,高考前夕对整理词汇表,既能复习词汇又能巩固短语,为答单项填空、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直接考查词汇的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十校联考中涉及很多词汇辨析,学生失分严重,所以,词汇复习要加强学生结合语境的猜词能力和同形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3.关于思维定式和审题不够

题16很多考生随意一读就选了what选项,因为考生对what he said似乎已经思维定式了,与此同时,很多考生在书面表达环节也没仔细审题,造成得分较低。这就提醒我们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指导,要叮嘱学生仔细看题干,不要只读带空格的那一句。要瞻前顾后,上挂下连,首尾呼应。切忌思维定式。书面表达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不偏题、离题。

4.关于阅读

很多学生考试一考完都觉得本次试卷阅读题不难,但最后出来的分数却不理想,原因在于阅读方法或习惯有不合理之处。阅读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限时训练,并及时反馈;

(2)不临时改变自己已熟悉的阅读方法;

(3)遇到生词或不明白的句子大胆往前看,不要频繁回读;

(4)猜测词义回原文,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词义;

(5)从作者立场出发,从文中找答案,杜绝主观。

5.关于写作

学生在这次考试写作中主要问题有:

(1)有些学生未能认真审题,结果写作内容偏题。如,有些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观点,只谈了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

(2)部分学生刻意追求高级词汇和高级语法,造成文章逻辑性和连贯性缺失。

(3)部分学生书面表达没有合理地安排段落,文章头重脚轻,要点未能清晰、条理地呈现出来。

(4)书写差、潦草,不注重大小写,汉英标点混用,字迹不工整,造成评卷时难以辨认,影响得分。

鉴于此,我们教师在后期高三书面表达复习时要强化以下几点的训练:

①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

②确定文章类型,如是记叙文,一般用过去时;如是说明文,主要用现在时。

③看全内容要点,主要内容缺一不可。

④尽量写草稿,实在没时间也要写一个简略提纲。

⑤用你见过的句型来写,注意英语习惯表达和结构,不生造中国式的英文。

⑥写好首句、尾句,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

⑦可适当使用复杂结构和新颖词汇,但应以准确传达意思为第一原则。

⑧书写规范,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答卷纸上训练写作,重视卷面整洁。

⑨适当背诵历年高考范文,进行分析点评。

总之,本次联考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反映了学生现有的突出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在下阶段的学习中有目标、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希望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们能更上一层楼,打赢高三这场硬仗,最终成就学生。

编辑 张珍珍

一、试卷总析

2014年宁波市十校联考应该说是一份质量极高的试卷,有适当的难度和恰当的区分度,试卷知识与能力兼顾,总体难度略低于年初的市统考,难度较大的题型主要是单选和写作。整份试卷紧紧围绕2014高考考试说明,内容与时俱进,词汇量的控制也比较合理,能充分考查学生词汇的掌握程度,结合词汇,又恰如其分地考查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难能可贵的是,这份试卷也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技巧,没有仔细耐心的阅读,没有全盘考虑问题,想得到高分也是不容易的。

1.单项选择

单选考查的是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这份试卷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命题者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强调交际,总体难度中偏上(对于我们学校学生来说)。本份试卷单项的特点有:(1)题1和题20都是情景对话题,说明英语语言的学习将会逐渐渗透到日常交际中;(2)题2、题4、题6、题9、题12、题14、题17和题18均为词汇词组辨析题,占到了单选总数的40%,其中题9 spoil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没弄清楚关于“破坏”这几个单词的辨析;题17很多学生选了give up,关键是没掌握give out有耗尽的意思;题18难度稍大,没有掌握though可放于句末这一特点,造成得分率低。这几题并不是单纯词汇考查,均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句子语境的前提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命题者把握了单选考查的重点是实词这一特点,也了解到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差这一弱点,而词语辨析也是高三下一阶段复习的一个重点。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整体把握语篇能力、上下文逻辑推理能力、词汇的运用和辨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考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基础上注重整体阅读和语篇把握,拿到17-19分也是大概率事件。其中第20题对考生有一定难度,但如果选用排除法也可以迎刃而解。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由五篇文章构成,题材各异,话题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细节理解能力、猜词能力、推测能力以及对主旨大意、作者态度的理解等。所选5篇文章题材及内容分布如下:

总体难度中等,如果学生平时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词汇量,拿到高分应该不难。从部分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答题不够仔细,下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养成。

4.短文改错

考查了学生对冠词、名词、副词、形容词,介词、非谓语动词、短语、人称等在具体语境下的灵活应用,总体难度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6-9分。

5.书面表达

本次考试的书面表达继承了这几年浙江高考开放性的传统,同时兼具很强的时事性,要求学生简要叙述北京英语高考改革的内容并提出自己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及理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只书写了试卷中提到的内容,并没有涉及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于自己的观点一笔带过,从而失分严重。另一方面,叙述性的书写有点难度,这对于本来对英语写作就头痛的学生来说,无非是雪上加霜。由于教师平时对于类似支持方和反对方的作文训练不多,这次学生的作文总体得分要比市统考略低。

二、存在问题及后期备考建议

1.关于语法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对时态的掌握还不尽如人意,单选题中错得最多的居然是题10,让我们所有老师倍感意外,该题考查的是过去时态和完成时态的区别。这说明后期我们应对语法进行归纳总结,但不必面面俱到,应围绕重难点和高考常考点进行清理。在复习这些重难点及高考常考考点用法时,也可将其用法与高考考点联系起来进行,通过对常考题型的训练,把握高考试题的考查规律。

2.关于词汇

词汇是高三英语的根基,没有充分的词汇量作保证,一切都是空谈。本次考试也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例如,题14学生对contrast不熟悉,自然做对此题的把握不大。再比如,阅读A篇的acknowledgement,如果考生在学习必修7 unit 5中掌握了此单词有“答谢”的意思,那42题就完全可以得分了。如果考生掌握了consider的用法,那题19也不会失分。所以,我们备课组建议对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进行整理,结合平时对高考词汇表听写的实际情况,高考前夕对整理词汇表,既能复习词汇又能巩固短语,为答单项填空、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直接考查词汇的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十校联考中涉及很多词汇辨析,学生失分严重,所以,词汇复习要加强学生结合语境的猜词能力和同形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3.关于思维定式和审题不够

题16很多考生随意一读就选了what选项,因为考生对what he said似乎已经思维定式了,与此同时,很多考生在书面表达环节也没仔细审题,造成得分较低。这就提醒我们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指导,要叮嘱学生仔细看题干,不要只读带空格的那一句。要瞻前顾后,上挂下连,首尾呼应。切忌思维定式。书面表达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不偏题、离题。

4.关于阅读

很多学生考试一考完都觉得本次试卷阅读题不难,但最后出来的分数却不理想,原因在于阅读方法或习惯有不合理之处。阅读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限时训练,并及时反馈;

(2)不临时改变自己已熟悉的阅读方法;

(3)遇到生词或不明白的句子大胆往前看,不要频繁回读;

(4)猜测词义回原文,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词义;

(5)从作者立场出发,从文中找答案,杜绝主观。

5.关于写作

学生在这次考试写作中主要问题有:

(1)有些学生未能认真审题,结果写作内容偏题。如,有些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观点,只谈了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

(2)部分学生刻意追求高级词汇和高级语法,造成文章逻辑性和连贯性缺失。

(3)部分学生书面表达没有合理地安排段落,文章头重脚轻,要点未能清晰、条理地呈现出来。

(4)书写差、潦草,不注重大小写,汉英标点混用,字迹不工整,造成评卷时难以辨认,影响得分。

鉴于此,我们教师在后期高三书面表达复习时要强化以下几点的训练:

①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

②确定文章类型,如是记叙文,一般用过去时;如是说明文,主要用现在时。

③看全内容要点,主要内容缺一不可。

④尽量写草稿,实在没时间也要写一个简略提纲。

⑤用你见过的句型来写,注意英语习惯表达和结构,不生造中国式的英文。

⑥写好首句、尾句,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

⑦可适当使用复杂结构和新颖词汇,但应以准确传达意思为第一原则。

⑧书写规范,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答卷纸上训练写作,重视卷面整洁。

⑨适当背诵历年高考范文,进行分析点评。

总之,本次联考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反映了学生现有的突出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在下阶段的学习中有目标、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希望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们能更上一层楼,打赢高三这场硬仗,最终成就学生。

九年级语文联考试卷 篇4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9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1分)

2、,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分)

3、崔颢的《黄鹤楼》中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相同的句子是.(2分)

4、夏完淳《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1分)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2分)

6、成语“曾经沧海”,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

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这个成语出自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中的两句诗,它是。(2分)

二、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26分)

7、请把下面语句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A.蓦地(mù)敷衍(yǎn)聆听(líng)正月(zhēng)迸溅(bìng).....

B.管辖(xiá)惘然(wǎng)泰然处之(chǔ)干涸(hã)溺爱(nì).....

C.愠色(wēn)冰窖(jiào)锐不可当(dāng)龟裂(jūn)惬意(xiá).....

D.附和(hâ)造诣(yì)杞人忧天(jǐ)发酵(xiào)联袂(mâi).....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

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

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

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

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九(5)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B.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

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随外2012年春第二次段考·语文第1页(共6页)

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

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D.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

大做。..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

辞的责任。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承办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

交流。

C.人这一生不如意的遇到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

D.春天的桃花冲,真是我们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1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把锁锈死了”和“这把锁生锈了”中的“锈”字都是名词。

B.“制造”、“报答”、“提高”、“ 寻求”四个词语词性相同。

C.“辛勤耕耘”、“不断发生”、“禁止吸烟”、“销售计划”四个词中“销售计

划”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

D.“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的主干是“这是一部散文诗。”

13、语文实践活动(共9分)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

景线!

【青春随想之英雄青春】

(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2分)

【青春随想之青春感悟】

(2)仿照划线句,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2分)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两个字更为动人,更富有魅力?青春是一双明亮的眸子,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停地搜寻着自己需要的知识;青春是大踏步前进的脚印,上面刻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畏;

青春。

【青春随想之青春视野】

(3)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的关于青春的影视,歌曲,书籍,名言

等,它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这段纯真岁月,请你打开记忆之门,来填写下面的试题。

(2分)

①青春的书籍:____________②青春的名言:___________

【青春随想之青春发现】

(4)名著知识填空。(3分)

什么样的人物才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何尝不是?

《》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朽乐章的音乐家又何

尝不是?

三、浅层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出了泰山和的特

点。(2分)

15、你是如何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的?(3分)

(二)【阅读新闻】阅读下则消息,完成后面题目。(6分)

羊城晚报记者 王正昱4月8日报道如果今后WTO、GDP甚至是CBA、NBA

都从电视荧屏上消失,取代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生产总值”和“中国篮

球协会职业联赛”、“美国篮球协会职业联赛”这样的全中文名称,观众会不会头

晕?日前,广电总局一则新规的出台,将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该规定称,如遇

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英文缩写名词,必须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上中文解释。

此规定一出,立即引来各方热议,率先执行新规的央视,也被网友调侃称:“强烈

建议央视不能再叫CCTV!”

新规出台后,近几天,央视在一些报道中已经不再使用英文缩略词,取而代

之的是全中文名称。例如4月4日的CBA季后赛半决赛中,央视的解说中已经规

避了 “CBA”,直接称比赛为“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实际上,央视在体育新

闻中早已经规避了“CBA”一词,从来都是叫比赛的全称。据悉,这是按照广电总

局的通知要求执行的。通知中,要求央视在今后的转播中必须要屏蔽一些外文的缩略词,在主持人的口播以及记者的采访和字幕中,都不要使用外语及缩略词。

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中文解释。此规范不仅限于

体育领域,如GDP、WTO、CPI等也在“整顿”范围内。至于为何出台此类规定,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详细说明,有人猜测是为了保护汉语言文化。

16、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简明的标题。(2分)

17、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语言,我们从小就要学好自己的母语。广电总局规

定称,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英文缩写名词,必须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上

中文解释。请你以广电总局官员的身份,谈谈这样做的合理理由。(2分)

18、假如你也参加到这项辩论中,请你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2分)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

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乙】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

举觞,见缞绖(cuīdiã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 急迫地)令询之,乃寓

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âng)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1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而或长烟一空().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20、翻译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21、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

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3分)

我的回答:。

22、从【乙】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2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我的体会:。

(四)【阅读科技小品】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8分)

我国的台湾省,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加上台湾到处有四季花

木茂密、野草翠绿的山谷,所以非常适合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台湾所产的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独具特色,最为名贵的有“立屿黄裙凤蝶”、“大红纹凤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蛇头蝶”等。先拿“兰屿黄裙凤蝶”来说,它产于台湾的兰屿岛,是凤蝶中最美丽的一种,后翅有大型金黄色的花纹,由于鳞片的特殊构造,逆光看去,会发出灿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辉。这种色彩,是世界上蝴蝶中独一无二的。再如“皇蛾阴阳蝶”,它双翅的形状大小不一,更为奇特的是,它翅的左边为雌性,右边为雄性。据说,在一千万只蝴蝶中才能发现一只,自然是“物以稀为贵”。至于..

“蛇头蝶”,它翅膀的上端长着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张开足有洗脸盆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堪称珍品。

24、(1)文段中加点词“据说”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我国台湾省盛产蝴蝶的原因有:(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段中画横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3分)

四、深层次阅读(20分)

阅读《用善良的心做底色》,完成下面的题目。

用 善 良 的 心 做 底 色

松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农村小伙子,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制止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 “哦,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堆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母亲端上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啊。”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肯再吃。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和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近几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袋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说:“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走了,我家院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柴火。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当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摘自《彗语》)

2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善良的心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27、文章中说“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究竟说了点什么呢?请发挥

自己丰富的想象,写出父亲跟母亲说话的内容。(3分)

我的想象:

28、当年轻人说:“我干点儿活再走。”母亲正要劝阻,父亲却说:“让他干吧。”为什么父亲没有阻止年轻人?(3分)

我的理解:

29、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我的回答:

30、“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吃素馅的蒸饺,还觉得“温暖而香甜”,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

31、请你从文章内容或主题的角度,自拟一道题目,并做出答案。(4分)

五、作文(60分)

【题目一】:那__________的一幕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你或感动,或鼓舞,或受到教益,或深受启发„„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字数在600字以上。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那年暑假,小胖跟父亲去看爷爷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还要翻过一道道高高的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还在山梁上,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威严地命令道:“别尽往前瞅,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说着,继续大步地向前走去。没办法,小胖只好快快地跟着。不过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了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的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沙石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奶奶家。

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 篇5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逍遥游》的相关选段,完成2-4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

3.下列语句中,并非表现一方在笑另一方的句子是()(3分)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之二虫又何知!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鹏徙南冥”的寓言,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和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B.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作者显然都持否定态度。

C.庄子对宋荣子、列子等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他们都没有真正做到“逍遥游”。

高三语文复习试卷讲评反思 篇6

新课改下, 高考题目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语文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仍以应试教育为目标, 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高效讲评语文试卷。

应试教育体制下, 试卷讲评方式也是以高考为目标, 只强调教师把知识点灌给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没有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下, 为适应新的高考试题要求, 语文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应根据学生考试中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 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 注重试卷讲评的质量。

一知识结构体系上, 教师要突出重难点, 不可一手抓, 主次不分

一张完整的语文试卷难题、易题、中等题均有, 学生自己难以发现一张试卷的精华部分, 需要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找出重难点, 尤其是试卷中的易错点、易混点、创新点, 教师要重点讲解和分析, 并作系统地整理。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教师切忌代劳,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 为使学生做到这点, 应要求学生拿到综评后的试卷先自己修改错题, 解决不了的再由师生共同解决, 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教师讲评试卷应注意技巧, 注重授人以渔

试卷讲评, 教师不要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答案, 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对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合。高三考试太多, 正常复习往往被中断, 教师可把知识点讲评和考点复习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知识链。如教师在讲解试卷上的考点时, 先不给答案, 而是引导学生串联相类似的知识点,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举一反三。另外, 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除了启迪学生自发思考外, 还可帮助、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方法规律, 并学会自己分析评价试卷, 找出得分亮点及失分盲点, 分析原因,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更好地应对下一次考试。

三改变意识, 重新构建考试评价机制

一场考试中, 一份试卷并不能评价学生考试的成与败, 更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教师不但自己要从心理层面上打破传统的“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一评价机制, 而且要引导学生不可过于重视每次考试的成绩。因而讲评试卷时, 教师除了备试卷外, 还要备学生, 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适时抓住他们的亮光点并积极给予鼓励。为避免学生考试后在心态上大起大落, 老师在讲评试卷时要注意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大力肯定, 对学生因马虎大意而造成的失误不可粗暴地加以斥责, 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或问题, 老师要认真听取, 不可剥夺学生的话语权, 要以宽容的心和学生交流、讨论。针对理科班学生语文基础偏差, 容易出现学生厌学的情况, 语文教师可在试卷讲评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几种意识:

1. 要有得分意识而且是得高分意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 其能力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考试时得分也不如数理化生容易, 但也有优点, 无论学生是否会都能写出答案, 差距只是得分高低而已, 不像数理化不会就只能是空白。因而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优势, 注意复习到位, 基础题目要求学生必须拿满分, 能力型题目最大限度地得分。

2. 要端正学习态度

语文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都有个误区, 认为语文学习只是平时多看书, 就能应对语文考试。因此导致理科班有很多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的听讲, 练习做得很少, 早读课读英语、晚自习做数理化, 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非常少。学习态度影响到学习效果, 因而语文教师应借讲评试卷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增强他们的得高分意识, 规范他们的答题行为,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3.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

一部分学生在复习备考中, 确实在语文科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可是在考试中失败了, 于是在讲评试卷中出现浮躁的情绪。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这种心态, 老师要耐心地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帮助学生分析试卷的成与败, 要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让他们重拾信心, 投入学习中。

上一篇:购票须知下一篇:幸福是什么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