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课案例分析

2024-09-22

一年级美术课案例分析(精选8篇)

一年级美术课案例分析 篇1

一年级美术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题,第二部分是实践题。学生卷面书写较为工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较为扎实、灵活。理论部分

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扣分情况很少。实践部分

一年级学生具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能较准确的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学生能较好的使用基本的绘画工具,个别学生对于事物的构图比例的划分还不够准确,绘画技能掌握的还不够牢固。改进措施

1、平时加强学生多画、多练,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教学。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传授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

2、创设情景,把教材教活,让学生学活。

3、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学生自信心。

4、狠抓后进生。

本次考试仍有个别学生成绩不理想,在下段工作中要狠抓后进生,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课下及时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争取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一年级美术课案例分析 篇2

那么, 对于个子比电脑桌高不了多少的一年级学生, 信息技术课该如何教呢?我想, 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重组教材

电脑是人类的智力工具, 小学生应该尽快掌握这个工具。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不必学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史。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 我从教材中选择了一些教学内容,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编定了教学进度。一年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Windows 98自带的“画图”软件, 同时穿插介绍一些计算机知识等。

成年人学习计算机一般是先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再学习Windows98的操作, 然后学习中英文输入技术, 学会输入并编辑一段文字、编程等。但对于一年级小孩子这种方法行不通, 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为此, 我刚开始先帮他们开好机, 切入Windows 98界面, 然后演示进入画图窗口, 最后教他们用鼠标控制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画布上画画。此时, 工具箱中的工具都是学生认识的图形, 使用起来就比较简单了。隔一段时间, 学生认识的字多了, 再让他们自己启动Windows 98中的画笔程序。渐渐地教师放手, 让学生自己把开机—启动相应程序—操作—关机联系起来。

●多样教法

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源泉。如果每堂计算机课老师讲的都是枯燥无味的术语, 不断地开机、关机、画画, 孩子们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在他们的眼里, 计算机成了死机器, 就永远也学不好电脑。于是, 我这样做着:

1.多联系生活

在认识显示器时我例举了电视机的荧光屏, 把键盘、鼠标说成指挥棒, 把主机比成电脑的心脏。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2.创故事情境

一年级学生也有必要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 于是我把计算机的发展史编成一个童话故事:“我叫计算机, 也有人把我说成是电脑。我于1946年出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刚出生时, 我的身体可大了, 我往地上一站, 就像一幢小洋房一样。我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管子。那时我主要是在高科技领域工作, 平常老百姓是看不到我的。大约过了12年, 我进化了……”讲完故事还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不知不觉下课了, 可孩子们意犹未尽。

3.编几句口诀

在讲鼠标操作中的指向、单击、双击时, 我编了四句口诀“移动的时候不按键, 按键的时候不移动。单击轻轻按一下, 双击连续按两下。”边说边演示, 学生可带劲了, 很容易就掌握了鼠标的操作方法。

4.插一些游戏

由于条件有限, 有时两三个人合用一台机器, 画着画着没在练的人就不耐烦了。我就利用校园网络安装了一些桌面小游戏。如教完他们鼠标操作, 就用“打飞碟”、“找碴”游戏来锻炼他们的鼠标操作能力。在学习“画图”中, 我让学生玩玩“花之精灵”等益智游戏。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操作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还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平等合作、互相探讨。电脑课成了他们一星期中最盼望的课。

5.偷一点“懒”

21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尽管只是面对一年级的孩子, 我们也要偷一点“懒”, 给孩子一些空间。例如, 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 我讲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后, 让学生自己去用。有的学生就发现橡皮太小擦得太慢。这时我鼓励学生思考该怎么办, 并让他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去试。最后得出“+”、“-”可以使橡皮变大变小。还有通过液晶投影仪让学生欣赏蓝橡皮、黄橡皮的杂技,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鼠标“右键”在画图选色中的应用,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 而且记得牢固。

●灵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 而他本身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自学性, 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多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例如, 有的小朋友受家庭的熏陶, 已经会进入和退出有关程序了, 有的小朋友却一窍不通。此时传统的评价会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 我采用了激励性差异评价———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 都会得到肯定、赞赏。这样,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更重要的是能保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 并鼓励其充分发展, 为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一方沃土。

一年级美术课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一年级美术 生活 艺术

【正文】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任何一门学科都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美术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为了激发一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课本中的美术知识巧妙地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怎样将一年级美术与生活实际巧妙结合。

一、绘画课与生活巧妙结合。

1、心有所想才能妙笔生花。一年级孩子好动,对所见过的事物印象不够深刻,而且见识面短浅,见过的美术作品比较少,头脑中不留任何印象。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图例引导学生观察,同时选取一些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通过对生活实例和作品的对比,刺激儿童的感官,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了两组图片的欣赏,孩子心中有了要表达的事物,创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2、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绘画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但我们不能要求孩子进行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原因是人不是照相机,而且人是有思想的。作品是通过对生活的写照而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对着生活实例说说想把哪部分的造型或色彩进行改动,进而达到表现自己思想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一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二、手工课与生活巧妙结合。

1、全面了解生活中的素材,制作方法多样化。课标中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目标是: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 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教材中规定的手工材料准备起来难度较大,或者操作难度较大,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自己所处区域的特色,选取符合本地区孩子生活的材料替代完成美术作品。

3、开设手工课校本教材。常年教授美术的老师们知道,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都能起到最大的作用。咱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统艺术,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本地区的传统艺术素材,编成校本教材,组织孩子们学习,这对于儿童欣赏、创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传承文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其他地区有特色的民间美术编入校本教材中,形成自己学校的美术特色教学,这一类美术作品,孩子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进行学习。

三、欣赏课与生活巧妙结合。

课标指出: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能够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1、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新疆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要善于收集新疆传统的民间玩具图片(实物更好),供学生欣赏学习。

2、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國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了解新疆民间美术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生活是美好的,艺术作品更是高于生活而存在的。我们的美术教学万不可脱离了生活而孤立存在,那样的教学是没有趣味和灵魂的。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本学期美术共20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1、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1、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2、全册重难点: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一)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 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课时

容 一

常规训练

二神奇的口袋 2大家都来做 三

3彩线连彩点

4淅沥的小雨 四

5闪光的烟花

国庆节 六

6美丽的印纹 七

7纸风铃 八

8鱼儿游游 九

9我在空中飞 十

10我的新朋友 十一

11花儿送老师 十二

12我做的文具 十三

13会动的小纸人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14繁忙的交通

15乘上列车去画画16童话里的小屋

17会滚的玩具 18动物王国 19办年货

一年级美术课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一年级美术教学,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六、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策略。

2、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一年级美术 篇6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

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小结,评价。

(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 知识。

:漂亮的瓶子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和美化方法。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 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和瓶子对称造型剪法,使学生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瓶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材料:

教师用具:瓶子造型完成作品五幅,示范画一幅,16 开纸若干张。剪刀一把。

学生用具:常规作业纸,剪刀一把,水彩笔,油画棒,固体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齐摆放好学习用具,做端正。

二、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

(出示图)他是谁?--蓝猫儿来到了我们班!

(继续出示)他来我们班干什么呢?--开花瓶店卖花瓶。

这些瓶子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好看的、漂亮的。

2、揭示课题--漂亮的瓶子。(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1、欣赏、观察

蓝猫开个瓶子店,请同学们做顾问,你喜欢哪个瓶子?能说说原因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懂得从细处去观察。

2、发现,解决

老师发现这些瓶子有两个共同之处。

(1)折起这些瓶子,发现--左右重合,大小一样,通过这样的发现,谁能找出一个可以 快速剪出瓶子的办法呢?

(请同学回答,打出对折的剪法)教师示范(故意剪错对折线,剪出两个半边的瓶子)发现 问题,请同学们 “ 帮忙 ” 解决

(让同学们发现,要依靠对折的线描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这样,就连起来成了一个整体的瓶子造型)请学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评析。

(2)瓶子的花瓶都很漂亮

分别请四、五位学生就两个没画出花纹的瓶子进行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谈谈,你会怎样 美化瓶子。

四、学生表现:、作业布置:

蓝猫在我们班开了一个瓶子店,想把送我们同学们的。

可是现在我们只有五个瓶子,我们班

人又多瓶子也不够啊。没有瓶子怎么送?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吗?(我们同学们帮蓝猫 做瓶子)、学生剪绘:

步骤如下: A: 对折瓶子,画出半个瓶子造型

B :剪出造型

C: 勾边纹,画花纹。

教师巡视指导以下几个情况:瓶子大小?花纹造型?

五、小结,讲评、选出五幅制作精美的瓶子,送给作者示范的教学瓶子。

2、同学们上台选购大家所喜欢的瓶子。

:漂亮的童话城堡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准备:.教具:城堡图片及课件、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歌曲、自制奖状、动画形象的图片。

.学具:各色彩纸、儿童积木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石景山游乐园图片:

问:①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建筑吗?

②当你看到这座建筑时,你想起了什麽?

③这座城堡给你什麽感觉?(从外观造型及在游乐园中玩所感受到的去引导学生体会)

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①石景山游乐园

②学生想起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的情境 „„)

③谈感觉(外观 „„ 带给我 „„)

二、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发现城堡的基本造型,体会造型的美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出示四幅种城堡图片,让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

②感觉 „„

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

②感觉 „„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使学生在拼摆搭建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

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组为单位,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教师出示课件(几个学生熟悉的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教师代表小客人们向大家问候。、以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形象拼摆、搭建城堡。

5、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的城堡是为谁设计建造的,为城堡起个名字。

②说一说城堡的特点。

③你们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五、评奖。

教师评选出:

最佳设计奖 2 个;

最佳合作奖 2 个;

优秀奖 2 个。

教师颁奖。、《画自己》

学习领域:(造型 · 表现)

课业类型:绘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

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 的形式。

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 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 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 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

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手法;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

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

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能否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信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

改的现象?,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观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别人介 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

教学具准备: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

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

(胖、瘦、长、短、方、圆„„),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 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 法: 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 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 c.上色(可线描); d.可用

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 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

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

通过这样的示范,无

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

胖脸更胖; 瘦脸更瘦; 爱笑的嘴更大、更弯;

爱哭的没了眼; „„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 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老师打算将这张 “ 大合影 ”

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 “ 大合影 ” 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板书设计:

:手形联想

教学目标:.首先从平面手印大树入手,通过手影游戏(摆出手掌和手指的各种姿态),观察手的整体

特征(影子)产生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添添、画画进行艺术创造。.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容、颜色、相互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考虑,共同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师准备:颜色盘(4 个 / 组红、黄、蓝、绿)共 28 个、过滤纸 7 张、大水桶 5 个、抹布 5 块、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印大树.

仔细看:老师要干什么?(用手印树干、树枝).谁给大树穿上绿衣裳?(学生用手印:大树叶、小树叶)

.原来印上去的大手和小手变成了一棵大树。

二、做手型.大家看:谁来了?(师做狗的手型)——

课件:白底

.哪位小朋友也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做?(个别试着做)

.这些东西你会做吗? ——

课件:实物图

出示实物图片 ——

哪些我们还没做过,大家试一试!——

做给大家看看 ——

课件:白底

组织学生观看长辈们小时候玩具玩法的录像或照片,了解、交流玩玩具中的趣闻,从中

知道玩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布置一次学生和长辈们一起玩玩具的活动 , 初步感受玩具中的

文化和玩具中所包含的人文情结,体会更多的生活乐趣和亲情。

把活动资料拍成照片存入艺

术档案夹。:春天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认知目标;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能力培养:感受水粉画的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

教学难点:涂色方法以及色彩的整体倾向。

教学准备:教师:照片(桃花、柳树、小草等)、范作、各种涂色工具、水粉颜料

学生:水粉笔、刷子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跳舞。、学生交流:

二、展开

1、春天来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 ……、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出示图、3(学生说出许多颜色,教师从中归纳出春

天最主要的颜色,出示色块。)、教师归纳春天的主要颜色,让学生感知春天

5、看了春天的图片,你现在能用一句话赞美春天吗?

三、欣赏春天的画。、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范作,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春天的色彩的?

{ 学生讨论

} 2、演示水粉工具及简单操作。、欣赏教师范作。

四、揭题、明确本课任务。、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用油画棒、水彩笔表现春天的景色。

3、用撕纸粘贴的方法表现。

五、学生创作。

(师辅助水粉画法)

一年级小学生的函数概括能力分析 篇7

所谓函数思想, 是指通过提出问题的数学特征, 建立函数关系型的数学模型, 从而进行研究。而简单函数概括能力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在小学数学中并不学习函数的概念, 大部分教师也认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是没有函数概括能力的。那么, 小学生在看到具有函数关系的算式时, 到底用怎样的解题策略来计算, 能否发现算式之间的联系呢?为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设计了实验, 考察一年级的小学生是否具有初步的函数思想。方法是给出不同类型的加法口算题, 让小学生回答“你是怎么计算的?”从学生的思考方式中分析他们是否具有简单的函数思想和分析概括能力, 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基础。

二、研究目的及主要问题

1. 研究目的

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是否具有简单的函数思想和函数概括能力, 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 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否独立地发现各类题组的运算规律;

(2) 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否用语言表述运算规律;

(3) 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否将解决前一类型题组所用的规律性的东西 (函数关系) 迁移到解决后一类型题组中去。

三、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按照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1], 我们选择了不同教师任教的一年级6个班, 共240名学生。他们均已学习过10以内加减法。

2. 测试和访谈题目

本次测试我们主要用加法算式组成四种不同类型的题组, 每个题组均为竖排, 同一类型的题分6组, 每组6道算式。

A型题组:

B型题组:

C型题组:

D型题组:

3. 测试和访谈过程

测试时间选择在2015年6月, 测试对象为不同教师任教的一年级6个班共240名学生。

为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测试前我们没有给学生任何的解题提示, 也没有任何讨论与交流。整个测试过程基本反映了学生独立地在自然情景下的简单函数概括能力水平。

测试时, 主试老师先向学生依次出示A型题组的各组题目 (一张小卡片) , 并对他说:“你先看看, 这张小卡片的6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再做。”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 主试老师仔细观察他的计算过程, 并随时询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的?”每当学生做完一组题后之后, 主试老师就要询问他的做题方法, 看他需要经过几组题的运算, 才能发现A组题的运算结果是随着一个已知加数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而不必再逐个算式计算。然后要求学生表达这种变化规律, 主试老师记下他的回答。

当学生发现A型题组的函数关系并能用语言表述之后, 方可转入B型题组;发现B型题组的函数关系, 并能用语言表述之后, 方可转入C型题组;发现C型题组的函数并能用语言表述之后, 方可转入D型题组。

如果在同一类型的题组连续做6组之后, 学生仍然不能发现该题组的函数关系, 就定为不能发现规律者。对不能发现规律的学生, 主试老师可提供帮助, 告诉该题型的函数关系, 直到该生按老师所讲的规律写出得数, 并能复述其规律方可转入下一类型题组。如果经主试老师的帮助仍不能发现规律和表达规律的学生, 就不再做下一组类型的题目。

4. 测试的评价

为了能将学生在测试和访谈中的思维方式量化出来, 我设定了统一评分标准:

(1) 每种类型题组发现规律的水平分为七级。凡不需要计算立即发现规律者得7分, 以下按能者所需要题组的数目逐减1分 (如需要1个题组得6分;需要2个题组得5分……) , 经6组题的计算不能发现规律者为0分。

(2) 每种类型题组的言语表达水平分五级 (A级表述概括、清楚, B级表述具体、清楚, C级表述概括、比较清楚, D级表述具体、比较清楚, E级表述不清楚) , 凡表述水平为A者得5分, 随表述水平逐级下降连续减1分, 不能表述者得0分。

评价等级划分:

48~39分为优秀, 38~28分为中上, 27~18分为中, 17~8分为中下, 8分以下为差。

四、简单函数概念的测试结果分析

1. 近80%的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函数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79.6%的一年级学生已经能独立地发现各类题组的运算规律, 清楚地用数学语言或具体的表述概括每组的函数规律, 并且能将解决前一类型题组所用的规律性的东西 (函数关系) 迁移到解决后一类型题组中去。如小黄同学在做A型口算题组时, 他只是纯粹的口算, 不知道除了口算还需要观察和思考什么;当他完成A型同一类型的6组口算后, 我引导他观察每组6道口算中的第1个加数、第2个加数、和是如何变化的, 并让他自己复述A型题组的函数关系;当他进入B型题组、C型题组、D型题组后就能从第1个加数、第2个加数、和这三个角度去思考该型题组中的函数关系了, 可见他已经具备了知识迁移能力和简单的函数概括能力。

2. 定势思维促使一年级学生见到口算题就口算, 而且加数变化的个数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运用函数关系解题。

从表2可知, 一年级学生见到A型口算题组的第一反应就是口算, 这也可能与平时的口算练习有关。当学生经历A组有规律的口算题后, 他们自然地把解决A型题组的规律性东西 (函数关系) 迁移到解决B型题组中, 所以部分学生在发现B型题组规律时出现了“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变小, 第二个加数不变, 和一个一个变小”的负迁移。此时学生面对的是只有一个加数在变化, 而另一个加数不变, 所以70%以上的学生能直接说出结果的变化规律。

当他们遇见C型题组这样的“熟悉的陌生人” (说熟悉是因为学生知道要关注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以及和的变化;说陌生是因为学生面对的是两个加数都在变化) 时, 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用口算的方式来发现和的变化规律, 只有少部分学生用“一个数少2, 另一个多2, 和不变”的守恒规律来运算。

D型题组是对C型题组的深入, 两个加数不仅都在变化, 而且变化的趋势也不同, 给学生判断和的变化趋势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因素。这也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用口算的方式来发现和的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

3. 多数学生已经能用儿童化的数学语言清楚、概括地描述每种类型的函数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描述每种类型的函数关系, 如他们把加号前面的数称为加数1、第1个加数、左边的数、第1列等;加号后面的数称为加数2、第2个加数、右边的数、第2列;等于号后面的数称为和、答案、结果等;变化趋势用不变、几个几个变大、几个几个往后数、几个几个加上去, 几个几个变小、几个几个往前数、几个几个减下来、相差几个等来表述。

(注:打“√”表示学生具备这种能力)

4. 观察视角、口算水平和迁移水平限制着学生的函数关系概括能力。

在测试后, 我们对不能概括这些题组函数关系的学生进行了分析, 发现观察视角、口算水平和迁移水平这三大因素限制着他们的简单函数概括能力。

从观察视角方面来看, 他们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了只会横项看或纵向观察不一致等现象。如小胡同学在观察A型第1组的6道口算时, 发现了“5比4大1, 6比4大2, 7比4大3……”这样的规律, 直到观察完A型6组题目仍不能发现规律, 成功复述A型题组规律后进入B型题组, 她仍然只会看横项来概括该组的函数关系。如小邱同学只用加法的形式来表述, 如C型题组的函数关系是“加数1从下往上依次加2, 加数2从上往下依次加2, 和不变”, D型题组的函数关系是“加数1从上往下依次加2, 加数2从下往上依次加3, 和从下往上依次加1”。如小周同学的观察视角不一致, 如A型题组的函数关系是“第1列不变, 第2列是10、9…5, 和一个一个变小”。

从口算水平方面来看, 我们发现等级是中上、中和中下的学生也能发现第1个加数、第2个加数的变化规律, 但是他们由于口算能力较差对于结果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如小陈同学得到B型题组的函数关系是“第1个加数两个两个变小, 第2个加数不变, 和一个一个变小”。

从迁移水平方面来看, 个别学生还不具备复述规律或者不能把前一题的规律迁移到下一题中去的现象。如小许同学在经历A型6组口算后仍然不能发现该组的函数关系, 虽然在给他提供帮助时他认可这样的思考方式, 但是他不能按要求独立复述这样的函数关系。小陈同学虽然能独立复述A型题组的函数关系, 但是当进入B型题组时仍然不能正确说出该组的函数关系。

5. 个别学生不仅关注了函数关系, 还关注了单双数的运算性质。

我们在测试中发现对于同样的测试题, 个别学生具有多元思维方式。如小林同学在观察A型第1组时不但说出了“第1个加数不变, 第2个加数一个一个变大, 和一个一个变大”, 还概括出“双数加上双数是双数”“双数加上单数是单数”;在观察第2组时既概括出函数关系, 还总结出“单数加上单数是双数”的结论。

结语

从上面这组题目的测试和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函数概括能力, 能够用儿童化的数学语言清晰、概括地描述各种类型的函数关系;

2.学生的简单函数概括能力具有差异性, 有的学生能发现题组中的函数关系和其他运算性质;有的学生却还不具备简单函数概括能力;

3.定势思维、观察视角、口算水平和迁移水平等因素限制着个别学生的函数关系概括能力。

上面的结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以下启示:

1.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函数概括能力, 渗透函数思想, 并加强学生的数感训练;

2.在学生机械模仿的基础上, 要重视对学生迁移能力、求异思维和变通性等能力的培养;

3.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思维方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4.作为教师, 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知道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摘要:函数概括能力影响着学生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认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函数概括能力, 但本文通过实验证实:高达79.6%的一年级小学生具备简单函数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能够独立发现和表述各类题组的运算规律, 并能将解决前一类型题组所用的规律迁移到后一类型题组中去。该实验结果推翻了对儿童不具备函数概括能力的传统认识, 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思维方式,函数思想,函数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军校大学一年级学员的特征及分析 篇8

中图分类号:G455

军校学员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表现出不同的优点和问题,现就军校一年级学员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

一、一年级学员的优点特征

军校既是一所大学,更重要的她又是一支部队。作为当今军校大学一年级的学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优点特征。

一是向往军营,从军意识强。在考入军校之前,对军人的了解多来自于影视作品,军人的英勇无畏,让他们感到军人的威武潇洒与光荣。再有随着军人待遇的提高,地方大学学费高、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使得他们填报志愿时更多选择报考军校,不论出于那方面的考虑,他们从心理上都有很强的愿望,穿上军装,成为军人。

二是服从意识强,易于管理。一年级的学员刚入校门,对军校的环境不熟悉,各项规定和制度都不清楚,干部、骨干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服从意识较强。管理者在平时进行的教育管理中,主要也都是针对提高学员的服从意识,使其在行动上做到令行禁止,听从指挥。

三是接受事物快,思维活跃。现在一年级的学员在上军校前接受的教育条件较好,信息渠道广泛,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营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并能够出主意想办法,在活动中善于表现自己。

四是民主意识强,参与管理。学员有着很强的民主意识,在平时遇到一些事情时,敢于发表个人意见。营里在教学训练管理中哪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学员敢于提出批评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一年级学员常见心理问题与分析

新学员入学后随着环境改变,在适应新环境上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一是不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焦虑与挫折感。现在的大一新学员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入学前大都生活在父母身边,生活上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进入大学以后需要自主安排个人事务,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新学员对此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另外个人的生活习惯要与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他人的生活习惯相适应,不少人在适应集体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统一的物品摆放,叠成四方块的被子。新学员因不适应生活环境所产生的焦虑与挫折感若不能及时消除,很容易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

二是对专业和学校产生的不满和失落感。于各种原因,在一小部分新学员中存在被录取的军校和专业与学员本人志向不相符合的情况。进校之后,有些学员发现军校的环境和条件与自己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对所学专业也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失落感。他们因长时期沉浸在悲观、失望、苦闷、后悔、自卑的情绪体验之中,学习失去动力、生活缺少情趣、交往没有热情,奋斗目标缺失,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了"混日子"的想法。

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而产生的压力和矛盾感。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法,大学与中学相比都有很大区别,与之前灌输式课堂教学相比,大学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定向性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性,教员课堂讲授时间少、讲授量大,而且不完全按教材授课,没有重复的讲解和长时间的辅导。面对如此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的反差,很多学生很想学习但又感到无从下手,处于压力和矛盾之中。

四是人际关系协调不好而产生的孤独和压抑感。军校这种集体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相互沟通了解。但有些学员由于自身性格、处事能力等方面原因,往往会出现自我封闭或与他人产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若不能及时化解,会越来越感到孤独和压抑。

五是相互比较中产生的失落和自卑感。进入军校后,部分学员在言谈举止、气质风度、知识面上与别人有一定差距,加上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于是产生了"先天不如别人"的自卑感。这种心理落差使其在竞争中失去动力,产生失落感,导致学员自我评价失调。

三、如何解決一年级学员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一年级学员容易出现的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同时教育学员加强自我调解,努力从自身上解决。

(一)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抓好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按照习主席对革命军人提出的"四有标准",构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发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行为指向作用,更好地帮助学员打牢思想道德基础,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学员思想的境界,铸牢学员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真正做到从地方老百姓转变成一名合格军人,从地方高中生转变成合格军校大学生。

(二)引导学员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学员首先要认清军校生活方式的特点,正确对待军校与中学的区别,让自己从思想上步入军校校园,其次要学会生活上的事物,分清主次和轻重,提高自觉性、增强自制力,学会理智地驾驭生活,逐步熟悉军校生活环境,调整生活内容、改变生活方式、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做生活的主人,积极适应军校有张有弛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达到学习、生活与休息的和谐统一,从而使自己健康成长。

(三)正确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要教育新学员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成长环境有异,存在着速度快慢和领悟早晚等诸多方面的差别,所以不能指望每个学员都会有同样的辉煌成功。要真正做到正确认识自己,要善于和别人相比来获取自我认识,还应该通过与自己的比较来认识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与自己的目标相比,可以了解自己的差距。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盲目攀比,要比就跟自己比。

(四)得到学员家庭的密切配合 。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由家庭和学校双重教育所形成,父母对学生的影响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军校生活是新学员走向社会的开始,从依赖到独立、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父母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积极同学员家庭联系,双方密切配合教育学员。父母的关爱对学生健康成长仍是重要的支柱。父母对子女关爱的内涵不只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细腻的情感交流、严格的做人要求等。

上一篇: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接收凭证下一篇:比一比课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