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2024-09-16

读书征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通用7篇)

读书征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篇1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读书的最大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那么对于我,一个教育工作者,书更是我的良师益友。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使我的教育之路又有了更深更远更明朗的方向。《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的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经过了15年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不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我也非常赞同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的看法,世界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不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古今中外许多伟人的成功都能说明这一点。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而且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然而他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当初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可是他暗下决心,矢志不移,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还有 牛顿、爱迪生、林肯、巴顿等伟人,小时候看来很笨,但后来通过努力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在学校里不能歧视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要理解、尊重、宽容、善待他们,找出他们差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绝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放弃他们,了解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

其实,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法估量的潜能。只是我们对学生身上的能力,对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很大的程度也显示出细心不足。根据我们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学生对本人或是一个家长对学生都没有一个细心认为自己或是学生能够到达某个高度,成就某个事情,那么成就和成功从此就远离了,连可能性都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梦想和目标实现之前,我们要坚定的相信他是完全有可能的,带着坚定和热情百分百的相信。

但是可悲的是,很多的学生在受到挫拆或是打击之后,慢慢的忘掉了他的第一名的身份,这是最最可悲的事情,我们都非常了解周弘老师周婷婷的故事,一个聋哑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潜能,她一天聋哑学校都没有上,3岁半才开始说话,竟然能够连跳几级,到留美的博士,现在又表现得如此的优秀,这样的孩子都蕴藏着如此大的潜能,甚至婷婷的偶像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又麻,成为精通五国的语言,成为一个翻译家,作家。包括台湾著名的演讲家谢坤山,十六岁的时候遭遇一次高压电,失去双臂,一条腿,一只眼睛,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在给他苦难的时候,同时激发了他无穷的潜能,给了他巨大的礼物。他发现了他可以用嘴巴叨着画笔画画,成为著名的口足画家,他的画价值连城,他在东南亚给学生做励志演讲的时候,激发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这

样的潜能天生就蕴藏在我们的生命里面,只是上帝有时候给我们开一个玩笑,他通过拿走,让我们痛苦,让我们不舒服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们的潜能。举例,很多学生可能在学习上不开窍,但是他可能在经商上,在其他领域是一把好手,那么上帝为了让你发现孩子独特的礼物,他可能设制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那么我们有这样的信念,不着急,不放弃,像周弘老师说的,因为我们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带着独特的潜能,独特的天赋来到人世间的。这样的励志故事太多太多,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坚信学生能成功。

学生间的差异是最普遍的自然规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灵魂,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就像这个世界没有两个指纹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是带着独特的使命,独特的天赋、才华来到这个人世间。每个学生身上都带着独特的锦曩密令,这个密令只有他自己知道,还有有可能父母亲或是老师及身边人会发现到,但是并不是被其他同龄的学生了解到的。那么我们要让他偿幸福、成功和快乐地成长,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独特的天赋及才华呢?

1、看一看学生是否在某一个方面非常的热爱,对它非常感兴趣,甚至为之着迷。

2、学生是不是喜欢不断研究这个领领域的一些资料,愿意上网查资料,愿意翻阅科普书,愿意参加讲座,不断的缠着你问你这个问题,问你那个问题,不断的问为什么,简而言之学生是不是在这个领域不断不断的进行探究。

3、有没有一件事情在他做起来最适合的,其他学生完全起来很难的工作在你学生完全起来觉易如反掌,在某一个领域比其他学生更加杰出,动手能力更强,动作更加迅速,更加聪明敏捷。

4、你的学生有没有发现在某一个领域有没有充分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而且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体验,再次成功。

简而言之,如果学生是一只老鹰,那属于他的就是万里长空,我们没有办法把他引到大海里面去潜水。

有的学生一次性的就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可是有些学生需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忍受挫折才能慢慢做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可以后来居上的。比如说周舟,所以呢很多的学生一生来就把事情做得很好是很偶然的事情,非常多的学生是经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摸索才能获得成功,很多杰出的人物,了不起的人物,都是这样的。比如富豪史玉柱、比如美国总统林肯。

如果我们的学生一次考试没有考好,是不是相当于摔了一跤呢,失败了一次呢?学生的人生是一个更漫长的跑道,我们要学生一开始就赢,还是要他赢在最后。假如我们耐心点、符合规律的尊重学生、对待学生,鼓励学生从失败的地点爬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笑到最好,笑到最后,赢在最后。

数以百万计的学生,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

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歌德曾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让我们重新给孩子以希望,给学生以机会,给家长以正确的思路,使我们的未来重新树立理想的帆,走向进一步的成功。

读书征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篇2

一、东方思源实验学校学情分析和校情分析

东方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中沙片和江边乡的少数民族学生, 这两个乡镇都是我市最边远、最落后的乡镇, 学生的情况:基础薄弱, 薄弱到你无法想像。六年级学生符××已经18岁, 还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 文化课的第一次考试, 我们七年级的平均分, 语文38、数学23、英语13分……行为习惯很差, 差得让你啼笑皆非。学习动力不足, 通过调查, 我们每个班只有少数学生是学习的, 大部分的学生是什么也不会, 什么也不学的。上课迟到、旷课、睡觉是普遍现象。根本谈不上成绩。更让我们不可理解的是孩子思想意识狭隘, 甚至偏激, 对老师和学校, 甚至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孩子不和老师进行沟通, 这是最可怕的。当时, 我们真的是失望了。

不仅如此, 当时我们思源实验学校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矛盾:优质的办学条件和较差的生源之间的矛盾;政府对学校较大的希望与教师队伍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校长的年薪与当地教师工资的差距之间的矛盾;学校机制的创新和当地教育发展的惯性之间的矛盾;学校的发展与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考验着我们校长智慧和能力。当时我们很迷茫, 甚至很无助。好在我们思源学校有省委、省政府, 省教育厅, 言爱基金会的支持, 有地方政府的重视, 我们才度过了当时最困难的时期。

二、明确一个教育理念,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 我们无法改变他们, 我们就要改变自己。变换一下思维, 用新的标准看待“好学生”和“坏学生”, 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改变一种眼光, 用赏识和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可能会产生教育的欲望和激情。

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就会坚定我们的教育信念。于是, 我就想方设法改变我们教师的观念, 我们开展了什么是成功的大讨论, 树立每个孩子可以成功的理念。我们借鉴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的成功的观点, 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成功就是进步, 成功就是发展, 成功就是选择, 成功就是和谐, 成功就是一个个好的表现。目前很多父母和老师认为孩子学习成绩搞好了, 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功, 以此作为孩子成功的标准, 使得学校的每次考试都成为自己孩子竞技的舞台, 每张成绩单都成为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尺。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学生, 我们就没有一个成功的孩子, 就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 因为他们很难考上大学, 因为一个村很难考上一个重点学校的高中生。2010年, 有一位少数民族生符秀兰考上了中央民院, 轰动了整个东方少数民族地区, 这是空前的成绩。孙云晓指出, 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就是成功, 因为以分数所谓的统一标准评优劣, 必定让多数人成为失败者。人是有千差万别的, 成长的基础与背景各不相同。所以成功就是发展, 最大的成功是人能够可持续发展。成功就是选择, 因为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 但对于个人而言仅有一条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对于一个奋斗的人来说, 成功在于选择, 而选择在于自知。成功者就是选择了自己最适合的路, 失败者则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路。例如青年作家韩寒及泡泡网CEO李想, 都没有选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之路, 他们一个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写作, 另一个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网络, 最终都取得了人生的成功。成功就是和谐, 幸福即成功, 而和谐即幸福, 一切失败可以归结为不和谐, 一切成功也可归结为和谐。如果人生不和谐, 那些即使考上名牌大学也不一定算成功, 像中国政法大学某学生失恋后弑师的事件就是与人相处的不和谐;西安音乐学院某学生开车撞人后再把受害人用刀捅死的事件就是与社会的不和谐;清华学子硫酸泼熊及北大学生当众虐猫等事件就是与自然的不和谐。这说明如果人生不和谐, 即使自己的孩子表面上取得了别人眼中的“成功”, 也最终会走向失败, 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只要孩子表现了就是进步, 只要孩子进步了就是成功, 如果我们这样去对待我们的学生, 我们就会心态平和, 我们就会感觉到, 我们孩子是真正需要教育的人, 我们的付出才会有真的意义。

三、确定一个管理的思路

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确定一个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 以思想教育为主线, 以惩罚为手段, 以爱心和感恩教育为核心, 以“三生”教育为内容, 以活动课为载体, 构建全员参与, 高效规范, 和谐发展的立体网状的德育管理模式。

1. 确定学生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 我们确定学生培养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坚持九不九好 (不喝酒、不抽烟、不说脏话、不打架、不乱涂乱画、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花草、不追逐打闹和不翻越围墙。九好:吃好饭、唱好歌、走好路、写好字、穿好衣、说好话、做好操、读好书、做好人) , 培养文明思源人。二是培养良好习惯, 做合格思源人 (习惯包括生活和学习习惯, 合格的标准是行为规范、学习主动、身心健康) 。三是培养良好品质, 做优秀思源人。我们从生活的小事抓起, 一滴一滴地抓起, 一件一件地抓起。逐步改变孩子不好的习惯, 逐步规范孩子的行为。

2. 全员参入, 多管齐下, 形成合力

好的机制是有效德育教育的保证, 必须建立一个机制, 一个有效的机制, 才能有效开展德育。我们构建一个立体网状的德育体系。以班主任为核心, 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前途和理想教育;以任课教师为主体, 加强对学生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教育;以政教处为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 自我成长的教育;以教务处为协助, 加强对学生“三生”教育 (生活的常识, 生存的技能, 生命的意义) ;以团委和学生会为桥梁, 加强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教育, 真正地发挥学校的管理育人, 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文化育人的功能。学校建立了学生德育评价网络体系, 学生每天的德育量化分数都及时地反映在学校的网络上, 各位班主任、年级主任、各处室都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位学生的操行量化情况。政教处每天都要公布各班的各项量化评比情况, 每天的学生晨会及时通报都各班的情况, 好的表扬, 差的批评, 这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两年来, 天天如此。

3. 以活动课为载体,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以感恩教育和爱心教育为主线, 以活动课为载体, 不断提高学校育人效率, 不断创新学生教育方式, 强化每月的常规教育活动。

9月, 主要是进行学生养成教育, 开展的活动有:学习《学生发展手册》、规范学生生活行为, 进行军训。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 尽快适应思源学校的生活。

10月, 主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演讲、竞赛、广播体操比赛、国庆活动) ;

11月-12月,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会、读书活动、书画展览、秋游活动、文艺晚会) ;

元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讲座、安全演练、家长学校、学生指导等) ;

3月, 文明礼仪教育 (学雷锋活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仪式、春游、传统教育) ;

4月, 感恩教育 (开展八个一活动) ;

5月, 科学素养教育 (科学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五一、五四演讲赛等) ;

6月, 学习习惯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 (学法指导, 学习品质研讨) 。

所有的活动, 我们都贯穿着“三生”教育的内容, 就是生活、生存、生命的教育, 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目的就是学习生活的常识, 学习生存的技能, 学习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常识是基础, 生存的技能是手段, 追求生命的意义是目的。通过一系列活动, 让孩子们学会生活的常识, 掌握生存的技能, 懂得生命的意义, 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是完美的。虽然学生离这个目标相差很远, 但是只要他们进步了就是成功。

4. 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在教育方法上, 他们采取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教育, 提高自管自律能力。教是为了不教, 管是为了不管。教育的智慧最终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学校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功能, 成立学生会, 设立文明监督岗, 每天文明监督岗的同学们, 对学生的仪表仪容和文明行为做好记录, 并纳入学生德育量化考评的细则当中, 每星期都要进行十大文明习惯的评比。不仅如此, 我们还把孩子的活动的情况制成SYMTV的形式, 在学校的电影晚会上放给孩子看, 让学生看自己的形象, 自己提醒自己, 自己鼓励自己。经过不懈努力, 我校学生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文明的举止、规范的仪表, 自强不息, 永不言败的精神逐步成为思源学子特有的品质。

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采用灵活的方法, 采取多示范, 少约束。多激励, 少惩罚。例如, 我们每月的文明宿舍评比, 文明班级的评比, 每月的星星评比, 每天的好人好事广播, 无疑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配备了心理老师, 以讲座和单独辅导的方式, 及时调整、矫治学生的心态。同时我们还大力开展赏识教育, 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帮助学生从自卑情感中解脱出来, 重树信心, 迎接挑战。为了认真开展第二课堂,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们组建了学生舞蹈队, 建立了美术、音乐、武术、书法、篮球、排球、体操、摄影等兴趣活动小组, 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开展了“校园十佳歌手”的比赛、“普法小卫士”演讲比赛、广播体操比赛、元旦晚会、三月三拔河比赛、歌咏比赛、体育运动会等活动, 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创新法制进校园活动、进课堂活动, 让孩子知法、懂法、守法。为此, 我们请来了市司法局、市关工委、墩头派出所等单位的同志, 多次到我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 组织法制主题班会等, 尤其是我们聘请黎族退休老干部、少数民族乡镇长、村干部为我校校外辅导员, 定时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 我们还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到校给同学们做现身说法。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法律法制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通过法制教育, 我校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法律意识淡薄、爱聚众闹事打架、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

5. 建立家长学校制度, 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学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十分薄弱, 家长会无法召开。我们第一次家长会来598人 (全校学生1489人) , 第二次家长会来了789人 (学生1620) , 两次都不能过半, 其实家长会来的家长都是遵守纪律的学生家长, 经常违纪的学生的家长总是不来的。我们采取上门的办法, 今年我们把家长会开到田间地头, 送会下乡。同时, 我们加大家访的力度, 让每位家长都能与班主任见面, 让我们的班主任都能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这样家校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浓厚的校园文化,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我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精心设计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行为文化。让学生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受到熏陶。

在教育活动中, 有一种方法是最有效的, 那就是爱。我们始终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把爱融汇在我们的各项活动之中。两年来我们为贫困学生捐款6万多元, 班主任每天把生病的孩子及时送到医院;孩子有事老师们有求必应, 渴了给他送去开水, 没钱自己掏钱先给孩子充卡吃饭;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早起晚睡, 时刻守护在孩子的身旁……

正所谓“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我们的爱感动了学生, 同时也感动了我们自己。每个学生在思源的日子里都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符志中是黎族孩子的头, 从民中转过的学生, 在民中时经常带头闹事。最后变成了“永远爱您的学生 (阿忠) ”。

文海静是个聪敏而不听话的孩子;唐亚林是个遇事爱激动的孩子;潘晓亮是个不学习, 爱喝酒, 不上课, 睡在床下面的孩子;麦二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 难于和人沟通;陈某是中沙六年级孩子, 放假期间, 由于抢劫被拘留, 我和他父亲去看他, 他无所谓地跟他爸爸说:“爸, 不要去求人了, 该判几年我都知道, 就让他们判吧!”

如今, 这些孩子现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今年五月我到江苏学习时, 李晓星给我发信息:“校长, 您何时回来?我们想你啦!”

李越曼是个失去母爱的孩子, 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校长, 我虽然没有父亲, 但是我看到你对我的微笑, 就让我感到父亲给我的温暖”“我敬爱的校长, 对不起, 我不能及时还你的钱, 真的对不起, 我也知道,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可是我无能为力, 我只能等到有补助再还你, 因为我家里没钱了。家中只有外婆, 而且钱也花光了, 所以我回家根本没钱带来。刘校长, 你会不会怪我啊, 我虽然跟你借钱, 但是我心里还是很怕你, 校长, 这次回去, 我可以不可以向你借钱回去……”

读书征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篇3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十几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多呢?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的人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这个孩子的呢?是自信,培养自信心。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成绩,同学们不喜欢学习成绩差的樊杰同学参加。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樊杰妈妈讲,樊杰将家里的零食和玩具带来送给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篇4

它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特别看了它的作者是阿姆斯特朗,都知道他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他曾花费了时间深入调查研究写成的教育经典专著,他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本书中说到一个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比如说让水沿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鳄鱼嘴里。如此,一个鳄鱼似的切削器出来了,你可以利用它削铅笔。然而,因为他不会按学校规定的方式办事,甚至不会计算房屋的面积,而被勒令退学了。

还提到一个6岁的小姑娘,她第一天入学时,是何等的激动,她习惯于将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歌唱,在入学时,她满怀期盼,她期盼学校能随处唱歌、玩耍,期盼结识更多的小伙伴,一起自由自在的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师在书本上写的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学与字母。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篇5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海口市海瑞学校杨尤

原文地址:http://blog.cersp.com/index/1834714.jspx?articleId=19143610

近段时间,我通过网上拜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的。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由此 而被勒令退学了。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由此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鱼夫在深海里打捞到一个硕大的珍珠,他无比兴奋,因为珍珠实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颗黑珍珠上有一个白点,鱼夫不满意。拿到家后小心的剥掉白点,就在鱼夫细心而谨慎的剥离下,珍珠越来越小,到最后鱼夫泪流满面——珍珠没了。其实,鱼夫的心态和我们的选择思路有着相同之处,就是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潜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那么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具体该怎样做呢?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去发现、去挖掘、去放大孩子的优点,如果能够不断地发现、挖掘孩子的优点,不断强化孩子的优点,使孩子找到了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孩子自己也强化自己的优点,最终成为好孩子。因为从当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相互间智力差距不大,只有不断发现某些具体的优点而放大、强化它使之形成某一方面的优点,最终形成孩子的优势,成为孩子的强项,那么孩子可能变得突出了。你的孩子将来在口才、阅读、写作方面肯定非常突出,因为你在培养、发现、挖掘和强化这方面的才能,那么最终就会硕果累累。你的学生作文水平较高,也是不断发现、挖掘和放大孩子的优美词句而形成的。

二、锻炼和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是锻炼出来的,我在尝试着让孩子背诵《论语》时,因为语句非常难理解,所以刚开始背诵时很困难,背了好多遍,大多数学生就是背不下来,于是我想尽办法鼓励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读,背,多读有了语感,渐渐地就背下来了。之后,再背下面的内容时渐渐的就容易多了。还有在许多书里都分析了记忆的重要性,而且孩子在学习上的差别可能在记忆力方面的差别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在困难中坚持往往会磨练孩子的意志,耐心,恒心,以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等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会影响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同样会影响到孩子的终身发展。

三、广泛阅读以求能够博览群书。多读书是非常有益一个人的成长,从那些成功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出,没有一个不是博览群书的,所以我想记忆在于精,阅读在于广,在于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理解力的发散。培根说过,知识可以塑造人的性格。知识会把我们的孩子塑造得更加完美,但要想让孩子走进这座殿堂,还需要细致的引导,仅仅领到门口还远远不够。激发保护孩子的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让孩子又成功的体验,想办法让孩子对好书,对名著,对历史的沉淀,如饥似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智慧地运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不断的完美自己。

四、要注重孩子的情商,使孩子能够拥有责任心、爱心、感恩之心,尤其是与别人融洽相处,这一点也许比分数更重要。让孩子既成才又成人,这是最完美的结局。如果要首选其一,就一定让孩子先成人,而情商是孩子的成人之本。其中的价值是分数所远不及的!许多成功的事例,源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播种了一粒优良的种子,引导者又能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正确需要,使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孩子的成功便成为必然。而触目惊心的一些个例,责任在于家长和教育者的忽视甚至是错误的定位和引导,而这些往往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就潜伏的为他埋下了定时炸弹,只是我们无法预测他的准确爆炸时间,所以我们今天的家长和教育者的认识即教育观念的转变,决不以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而盲目的追求分数和所谓的成功。要帮助和引导孩子,克服社会和时代所带给独生子女们的弱点,愿使所有的悲剧不再发生在所有的孩子的身上。每个孩子都登上理想的殿堂。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五、唤醒孩子学习的热情。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读书征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篇6

胡维华

时光飞逝,走上教育这条路一晃也有了十几年,教过的学生也有了上千个,形形色色的,什么类型的都有,有调皮的,有成绩差的,有单亲家庭的,每个班里总有几个问题学生,面对这种学生,总是很无奈,根本无从下手,也曾经试过关爱,但终究放弃,有时候甚至很讨厌那些学生,曾幻想要是班里没有那样的学生有多好。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的书,我开始反思,有时候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大人们的责任更大一些?正象文中所说的,世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了这本经典的教育专著。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在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几乎天天都在制造大量的“学习残人”,这些所谓的“学业残疾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老师给他们不太一样的称谓而已。这些学生却带着这样的称谓在学习生涯中艰难地跋涉,使他们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比利在我们身边又何尝少呢?我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刚进初三的时候物理只能考个2、30分,他的父母花钱给他请家教,专职辅导他,结果还是一样。在她父母的诉苦和强烈要求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他特别关照,课余还根据他的一些个性进行额外辅导,一个月下来还进步不少,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也找到了方向,经过共同努力,期末考试,他得了78分,居班里中游水平。看着《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想着身边经历过的事例,不正是书中认真探析的一种重要的

教育现象吗?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看完书中介绍的学习方式,我觉得对待那些所谓的差生,首先:要耐心探求,找出他们为什么差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逐个突破。其次:要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差生,相信他们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教育方法不当,我们要改进教育方法,细心探索原因。

人们常说:“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孩子总是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喜欢或爱好除自身就有的外,与家庭、社会的影响息息相关。那些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小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等是先天和后天而形成的。当他们在入校的第一天又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们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能在四周走动走动、能了解一些事物,她们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们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她们经过学校的一段学习生活后,发现自己就像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们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们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差生”。她们那种天真无邪、活动可爱的童趣看不到了且给家长、老师还加上一个不好听的“名字”。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可是我们有时候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

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读书征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篇7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顺昌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体会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近年来,地处闽北山区的顺昌县一直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围绕“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办学目标,从校长、师资和设施设备的均衡及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作 者:余名辉 作者单位:顺昌县教育局期 刊: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Journal:FUJIAN JICHU JIAOYU YANJIU年,卷(期):2010,“”(3)分类号:

上一篇:四川省2015年金融学第五部分:货币市场考试题下一篇:仓集中心小学分校(苏州大学希望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