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公开课教案

2024-10-25

观沧海公开课教案(精选9篇)

观沧海公开课教案 篇1

《观沧海》教学设计

农汉清

教材分析:

《观沧海》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古体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气势雄伟,尤为壮观。诗人以此来展示自己阔大的胸襟和豪迈乐观地进取精神,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2班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积极性较高,理解力相对较好,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弱,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浅入深出的引导和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教学课时 : 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 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出示一枚一角硬币)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是硬币的同学恭喜你将来可能成为一位富豪;看到了一角硬币的同学恭喜你将来可能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你不仅看到了它是硬币还看到了它的 面值;同学们它上面有什么?看到了上面刻有花纹了同学恭喜你将来可能成为一位侦探,因为你关注细节;它是什么形状的?看到它的形状你会想到天上的什么?说到月亮和太阳的同学,恭喜你将来可能成为一位诗人!

那么诗歌是什么?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人骚客们思想的精华,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诗歌的学习。课间大家听到的歌曲所唱的是谁?(曹操)林俊杰的歌声里曹操是英雄,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是奸雄,那么曹操的诗中又给我们展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今天我们且就《观沧海》一窥曹操的心境。(板书课题:观沧海

曹操)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谁可以为我们介绍你所了解到的有关曹操的信息呢?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时期(196-220)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汉献帝时任丞相,封为魏王。他去世之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其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是他从不消极,总是积极进取,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大追求。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优秀的诗篇,其诗歌以“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而留名于后世。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应玚)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 格。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3、体裁:《观沧海》一首四言古体诗,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一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成的呢?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割据纷争不断,曹操趁机扩大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兵平定袁绍残部,讨伐乌桓;八月即大获全胜;九月,班师凯旋。归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山观海,看到了雄伟壮观的沧海景象,触景生情,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佳作《观沧海》。今天,我们学习《观沧海》来认识了解曹操,看看他都观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指导朗读

1、齐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碣石 jiã 澹澹 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xiāo sâ 哉zāi

2、朗读三注意:一要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读准节奏三要注意读出感情。下面听录音朗读,巩固字音,划分节奏

3、划分好节奏之后学生随乐朗读,读出节奏以及感情。

四、初读感悟

1、自读解决字词

①临:到达,登上 有游览的意思 ②沧:通“苍” 青绿色,沧海即大海。③澹澹:(水波)荡漾 ④竦峙:高高地挺立,耸立 ⑤萧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⑥洪波:巨大的波浪。⑦星汉:银河。⑧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⑨以:连词,来。⑩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⑾其:代词,指大海。⑿以:介词,用。

2、再读订正诗文大意:先请一位同学借助文下注释和黑板上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的大概意思。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五、研读探究,解决问题

1、同学们,这首诗一共有多少句?写的是什么事?

14句,先给每句标上序号。登山观海(板书:观沧海),诗中是哪两句告诉了我们登什么山干什么事?(前两句:交代地点和事件——言事点题,直陈其事)

2、那他都看到了些什么东西呢?请同学们先看3-8句。(3-8句:所观之景)

3、一起来看看曹操所观之景都有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4、我们想象一下,诗人登上碣石山,一眼望过去是?浩荡的海水和高耸的山,也就是第三四句所说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板书:海水和山岛)

5、大海宽还是窄?山是低矮的还是高耸的?那这样的景象给我们什么样的感 觉?大海是:辽阔,高山是:威严,整个海和山构成的是:气势磅礴!(板书:辽阔威严,气势磅礴)

6、水是动的还是静的?那山呢?静还是动?这个写法叫做:动静结合;山和水通过:眼睛看到的,也就是视觉?(板书:动静结合,视觉)

7、远望之后视线一点点的聚焦,看到的是什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板书:树木和百草)

8、丛生和丰茂写出了什么特点?树多草多,长得很茂盛(板书:草树繁茂,欣欣向荣)这个也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而且写得是树木和草的长势是动态还是静态?(板书:静态 视觉)

9、眼睛忙着欣赏美景,耳朵闲着没有?听到了什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板书:秋风和洪波)

注意,萧瑟是风吹过树木所发出来的声音。写的是风,闭上眼想象一下:风吹过广大繁茂的丛林发出什么样的声响?吹过大海又掀起了洪波也就是巨大的波浪,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板书:波澜壮阔,气象宏伟)

10、这些景象是动的还是静的?(板书:动态 听觉)

11、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都是沧海的(板书:壮丽景象 包罗万象)

12、想象一下,你正站在碣石山上,面对这如此磅礴浩瀚宏伟的大海,天边一轮红日正徐徐落下,就好像被大海怎么样了?吞了!由红日联系到明月联系到星辰,都好像是从大海的嘴里落下又升起!这是事实吗?是作者的想象,也就是9-12句是作者夸张的想象,可以概括为(板书:大海吞吐日月星辰 想象夸张,奇特)

13、能容纳吞吐日月星辰,这个大海的胸襟如何啊?(板书:胸襟宽阔)

14、而日月星辰给人类送来温暖、光明、希望,现在它们都是从大海的胸怀里出来的,也就是大海给了人类温暖光明希望!联系一下写作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人民正处在战乱的水深火热之中,需不需要温暖、光明和希望?而诗人当时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结束纷争和战乱,一统天下!没有了战争,老百姓就不用逃难就不用流离失所,过着安定的生活,这对百姓来说是不是一种温暖一种光明一种希望?

1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给人类温暖和希望,曹操结束战乱给百姓安定的生活、给百姓温暖、光明、希望,在这里谁跟谁是一样的啊?

16、曹操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和大海一样,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宽阔豪迈的胸襟!要给百姓带来光明、希望,也就要建功立业,结束纷争,平定天下,统一中国!这是一种远大宏伟的政治抱负!

17、赏析到这里,大家知道曹操想要表现什么表达什么了么?也就是文章的主题知道了么?

18、最后两句老师前面说了,是诗歌的附文是为了和乐而加的,与内容无关。

六、小结

1、前面我们说过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通过写诗人观沧海所见之景,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罗万象的壮丽景象,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博大的胸怀以及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伟大政治抱负。

2、探究写作手法

①在这里曹操是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在诗歌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

②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诗歌的内容,3-8句是写实实在在的景物,9-12句写的是诗人的想象,实景与想象出来的虚景结合叫做:虚实结合。③在写实景的时候,动态与静态结合也就是:动静结合 ④而描写景物调动了眼睛和耳朵来感受,也就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⑤从诗歌的结构看,第一二句是总写,后面的则是分写即采用了总分结构。这首诗从谋篇布局到内容的安排、主题的表现等方面的写作手法都值得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模仿和学习。

3、这首诗所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观海的所见所感,即“观”字统领了全文。总结: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我们须要了解八个字:所至—所观—所想—所感

七、拓展延伸:议一议

本诗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文学家的曹操的智慧和豪迈,也展示了作为政治家的曹操所胸怀的远大抱负,而《三国演义》中曹操则是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笔下的曹操则是:“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学习了这首诗之后,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课后进行讨论。

八:作业布置:背诵这首诗并自主学习背诵课文186页《龟虽寿》

最后让我们用豪迈之情朗诵出曹操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抱负!

观沧海公开课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诵读诗歌, 分清节奏, 读出感情。

2.识记“缥缈、定然、闲游”等词语, 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作用, 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 快速了解内容;运用朗读, 读准语气, 体会感情;自由诵读, 当堂背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 品味语言, 把握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导学法、创设情境法、交流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文朗读视频, 收集作者资料, 查找想象、联想的有关知识, 充分预设课堂。

学生:1.查阅写作背景, 了解牛郎织女传说。

2.朗读预习, 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入

同学们, 老师很喜欢读诗, 你们喜欢吗?“诗以言志”, 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今天, 我们走近诗人郭沫若, 去感受他笔下《天上的街市》的美妙神奇。

读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心中有作者, 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 老师看大家对诗人郭沫若了解多少。

(学生介绍, 小组相互检查)

教师投影补充:

郭沫若 (1892-1978) , 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学者。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等。

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 写于1921年10月24日, 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中。面对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他痛恨黑暗的现实, 向往光明的未来, 因此, 写下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

二、初读感知

1.默读, 初步了解内容。 (导学:抓诗题, 快浏览, 写什么?找名词。怎么写?找动词、形容词)

2.朗读, 体会思想感情。 (导学:读准字音, 分清节奏, 把握基调)

播放朗读视频, 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朗读展示。

3.自由诵读, 小组竞赛, 看谁背得快。 (导学:理清思路, 抓关键词)

三、再读品析

1.品析诗歌精练的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

第一节:比较两组动词“明”———“现”“闪”———“点”。

后三节:“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 (学生展示)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 描述画面, 概括画面。

三幅画面:街灯明星辉映图、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闲游图。

3.感受诗歌情感美。

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能把握诗歌美好、恬静的感情基调;能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次指导朗读, 要求节奏不宜强, 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的心, 这真是首美妙神奇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美妙神奇。提出探究问题: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运用。 (投影)

1.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 它们有什么相似点?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你对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认识。

2.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传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探究成果, 老师评价补充)

答案:

1.发光发亮联想和想象

教师补充: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 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板书:街灯———明星———天上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

2.通过比较得出:诗人创造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的图景, 就是为了表达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主题。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背诵, 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

五、拓展训练

1.思维训练题:写出由“天空”联想到的事物, 要求五个以上。

2.仿照续写题: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 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月光照在地上, ……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 竞选答案, 要求学生课后做整理积累笔记)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篇3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形体课公开课教案 篇4

课题:字母歌(节奏练习)授课班级:国际7班(三年级)授课教师:贺姣君

教学目的:通过用肢体发挥想象展现出不同的字母,分组的节奏把握。

教学重、难点:不断的打乱顺序进行分组节奏训练,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每个孩子集中精力。

教学方式:口传身授教学法 教师教学准备:

CD机、CD碟、U盘、舞蹈鞋 学生学具准备: 舞蹈鞋、舞蹈裤

一、组织教学

1、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及服装,安排见习生 a 整队要迅速,做到“快、静、齐”

b 组织队形,反应练习一横排到体操队形 c 认真听讲,服从指挥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二、基本功训练

1、勾绷脚

目的:增强腿部肌肉的收缩能力,独立完成脚面的控制练习。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毯上,双臂置于体侧,手指尖点地。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拍,双脚勾脚面,做第2---4拍,第5拍双脚绷脚面,做第6---8拍。2×8拍动作同1×8拍。3×8拍第1拍,右脚勾脚面,左脚绷脚面,做第2---4拍。第5---8拍两脚交换。4×8拍动作同3×8拍,第8拍双脚绷脚面。5×8拍的第1---2拍双脚勾脚面,第3---4拍双脚尖向外分开至最大限度。第5---8拍双脚尖从外侧画圆至双脚并拢,绷脚面。6×8拍动作同5×8拍,方向相反。

注意:做动作时,应加强紧臀、立腰、立背的控制,双腿并拢伸直,踝关节动作幅度要大。

2、前压腿

目的:增强腿部力量及柔韧性。

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上,立腰、立背、头向上顶,双手曲臂放在大腿面上。

动作方法:用4拍完成上体前倾。一拍一压,1×8拍的第1拍前半拍,上体前压,后半拍略抬起。反复练习4×8拍。前压至最大限度。

注意:做动作时,应控制好双腿并拢、伸直、绷脚面的形态。前压时稍抬头,用胸、腹部尽量贴近大腿面,两小臂贴近地面。

3、压胯

目的:增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柔韧性。

预备姿势:上体直立、双膝侧屈、脚心相对地上,双手扶双踝关节。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4拍,上体前压,第5---8拍保持不动。2×8拍的第1---4拍,慢慢恢复成预备姿势,第5—8拍保持不动,头向头顶。3×8拍第1---4拍,挺胸抬头前压,头贴近双脚。第5---8拍控制不动。4×8拍动作同2×8拍。反复练习4遍。

注意:做动作时,上体前压时保持好挺胸、立腰、立背形态,使腹部尽量贴近地面。含胸卷头下压时,下颚贴胸骨,头顶部贴近双脚,使颈椎和脊柱充分拉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班是哪个班啊? 师:既然是国际班,那孩子们是不是都有英文名啊?(点个别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师:老师想问,你们的英文名字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孩子们,还记得那首字母歌么?(齐唱)

师:还记得写么?老师想你们用身体变成一个字母,可以么?孩子们起来试试。教师示范1---2个字母,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每个孩子摆出两个字母,教师进行巡查个别纠正。

(二)新授

1、学习字母歌的统一动作(1)双手斜上位(2)双手搭头顶(3)双手点肩(4)双手叉腰

2、教师数节奏,练习四个动作

3、把孩子分成4纵队,进行分组,教师数节奏。(学习第一段)1---2拍,1纵队双手斜上位 3---4拍,2纵队双手斜上位 5---6拍,3纵队双手斜上位 7---8拍,4纵队双手斜上位

依次类推,四个单一动作进行听节奏分组练习。

4、学生边做边自己唱字母歌进行熟练动作。并加上两个字母的展现。

5、合音乐,8个8拍的动作,分组。(3遍)

教师要求,每个孩子必须注意高度集中,比比看哪一纵队做的最整齐。

6、在动作的熟练情况下,增加难度。将4纵队调换。目的为了让孩子熟悉每一个位置的音乐。并且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7、练习,合音乐。教师不做节奏的提醒。学生自行完成。

8、动作上增加难度,在原地的四个基本动作上都加上并脚跳。(学习第二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数节奏。

9、合音乐,教师要求边唱边跳。动作到位,节奏把握。

四、结束部分

(一)调整呼吸

1、立半脚尖

2、双腿屈伸

傻二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注意“便宜坊” “吆喝”“玻璃”“钳子”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感受傻二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去的时光,快乐的童年,都成为美好的回忆。在作家魏巍的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他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在作者新凤霞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傻二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傻二哥(板书)。(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说:为什么别人叫他“傻二哥”?傻二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生词认读,正音。

①出现易读错字词和易写错字词,指名学生读。

②重点指导:吆喝(yāohe)玻璃(bōli)便宜坊(biàn)

3、探讨:傻二哥乐于助人、热心肠„„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概括了傻二哥的形象:傻灵傻灵(灵:聪明,讲解傻灵傻灵)

结合课题及初读感知,明确傻二哥的“傻”即傻劲儿,并非呆板。

三、品读感悟

默读课文4-6段,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1).装束:一边观察插图

白布上衣,黑色裤子,这样的装束,可能大家觉得很普通,甚至很寒酸,但在当时,这样的装束已经算是很正规的了。老师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原文,文中原来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

“他上街卖药糖,要穿上一套专用的行头〔行(xíng)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的穿戴。这里指服装。〕: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挽着袖口,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用皮带套好的、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傻二哥在家里穿的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

问:你看到怎样一个傻二哥?理解“讲究”。(衣着讲究,对工作很认真。)看来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师: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这样的装束显得很正规,很正式,这也是他吸引人来买药糖的一种做法。板书:穿着。这傻二哥傻不傻?是的,不仅不傻,还聪明着呢!

c、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在衣着上的讲究。分组读。d、这段话让我们知道傻二哥在衣着上讲究,还在哪方面也讲究? 发型上也不含糊呢!男生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发型上的独特。

师:为了卖药糖还要特意梳妆打扮一番,偏分头,这可是在旧时的天津是最流行的发型呀!卖一个小小药糖,却花了这么多的心思,多么认真。心思如此巧妙。

e、对了,别忘了还有他那不可多得的玻璃瓶子呢!谁来读读这段内容?(师生合作读)

预设:大玻璃瓶子——从小灯泡体会到他的聪明,从钳子体会到他讲卫生,很有职业道德。师:傻二哥衣着讲究,发型讲究,甚至连大玻璃瓶都(师手指生说)——讲究不仅不傻,还处处表现出聪明劲,真是位有职业道德的小贩!

※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1)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吆喝前的准备)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很多动词)请大家一起把这些动词读一遍。这些动词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的用词多样性,将动作刻画的细致入微,傻二哥的傻劲呼之欲出。谁再来读一读?(个人读)

(2)你记住了这些动词吗?

课件出示:先是()腿,()胳膊,()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后腿();一手()在腰上,一手()着耳朵,这才放声()了。

师:真不错!不仅傻二哥吆喝的动作吸引人的眼球,更出色的是他有?(一副好嗓子),吆喝的时候像?(唱戏一样刚低音配合)你们想试试吗?现在,你就是傻二哥!谁愿意演一演傻二哥来卖药糖?(请同学们配合读,另一位学生来演)来,把吆喝声也加上去:一边出示吆喝的内容,一边播放吆喝声。

5)对学生们进行采访:小朋友,你站在一旁听了傻二哥的吆喝,会说什么?现在最想做什么?你呢?你呢?

师:这么多小朋友要买药糖,我终于知道傻二哥为什么吆喝前要做准备动作,为什么要编这么多夸药糖好的吆喝词了,你们知道吗?指名答。(原来他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就像戏剧开幕时会敲锣打鼓一番以造声势,傻二哥可真灵啊!聪明着呢!)(板书聪明)他这么投入,表演天赋又那么高,难怪后来他还成了业余演员呢!

※比如绿色的,是薄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的,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山楂酸味„„

师:(生说师勾画)很亮的铜盖子,盖子打开一半(干净),真为顾客着想啊!发亮的小灯泡(夜里走到哪里,都是光彩照人,多吸引人啊!),请你读出来。五颜六色(品种多、红的、黄的、绿的·····)好看吧,读一读。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糖果?

师:傻二哥真是——聪明!再加上他可不是在一个地方卖药糖,他行走起来,那就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啊!这样一来,白天靠吆喝,晚上靠发亮的糖瓶,傻二哥的生意能不兴隆吗?

※小孩子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耐心对待,不嫌麻烦。

(1)读一读,抓住四个“换”,体会傻二哥的特点。

【预设:耐心;憨厚老实;聪明——知道如何感动顾客)换了又换,换了好几次,这无疑是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

(2)如果你是卖糖果的店家,你会同意顾客一次又一次的更换吗?为什么?(3)为什么傻二哥愿意更换?

师:傻二哥为了大家的需求准备不同的药糖,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傻二哥就是靠着这一块,两块的药糖来养家糊口。

三、情感升华。

出示资料:(师配乐朗读)傻二哥家里很穷苦。他有一个寡妇妈妈,有三个弟弟。母亲给人家帮工当佣人,弟弟们就得由他照顾,他做买卖时,都要托邻居们照顾他的弟弟们。他每回卖药糖回来都不闲着,帮邻居修,装电灯,哪家有红白喜事,他就三街六巷着扫房刷浆,糊顶棚,糊窗户,下雪天扫道路,帮老人买菜,是院子里最能干的人,事事少不了他。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傻二哥?(穷而有志,勤劳,善良、有教心,乐观。)

就是这样一个傻二哥,他做事不投巧,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他的家那么困难还宁愿自己吃亏受累,也要让大家满意。就是傻二哥这股热心劲儿,所以作者新凤霞在事隔这么多年以后,还对傻二哥的印象如此深刻,插入《我为什么写傻二哥》。

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个傻字,包含了大家对他怎样的感情呢?(喜爱),你们喜欢他吗?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喜爱,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傻二哥!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欣赏和夸赞,再读课题——傻二哥!作者新凤霞为什么能把他写的如此形象生动,傻二哥似乎就在我们眼前?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穿着去刻画人物形象。

四、小练笔。

1、认真观察班上一个同学,从他的外貌、穿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写一个小片断。

2、配乐,学生练笔,师巡视辅导。(每生课堂上只选取一方面进行描写即可,余下的课后再补充。)

五、总结。

公开课音乐教案 篇6

授课班级七年级(8)班

授课者 鹤山三中 LaiLiXing

教材分析: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其节奏鲜明、曲调规整。听起来雄壮有力而有行进感,为了配合行进时步伐一致的要求,常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进行曲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为行进作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鉴赏,歌唱,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以振奋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中去。

2、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典》、《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运用所掌握的进行曲知识听辩乐曲主题,认识其功能和应用的场合,合理地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音乐创造力。

3、深入理解进行曲的功能特点,认识到音乐要素在进行曲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丰富学生艺术想象力,提高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进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2、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欣赏、演唱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用的“笑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问好歌)

2.提出本节课的活动要求。(由音乐科代表宣读)

(老师、班长、音乐科代表、小组长均可在活动中随机奖励表现出色的同学“笑脸”)

二、导入新课:

1.课前律动:(由班长指挥集队并叫口令)

(1)听口令原地踏步;

(2)跟随音乐原地踏步。

2.师点评律动表现。(亮出你们组最醒目的掌声——音乐科代表奖励“笑脸”)导入新课:《当兵的人》是一首军歌,唱出了新时期军人的豪迈心声。是一首行进中的歌。

3.大屏幕展示课题——行 进 中 的 歌

三、新课探究

1.你还知道或者会唱哪些行进曲?

2.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和《运动员进行曲》,请同学回答刚播放的歌曲名称并说出这两首乐曲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场合?

3.引出进行曲的概念——什么是进行曲?

(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艺术小词典)

4.下面我们通过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来进一步体验什么是进行曲。(提示学生打开课本23页,同时播放解放军进行曲课件)

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

(1)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怎样?有什么感受?(步伐整齐划一,让人浑身都充满力量)

(2)这首乐曲应用在什么场合?(应用在军队、军营或者是军队检阅中)

(3)由什么乐器来演奏?

(4)自主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4.分组讨论,回答以上问题。

四、感受体验

活动一: 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前表演。(班长组织指挥)

活动要求: ⑴跟随音乐节奏在原地踏步,音乐不停踏步也不停;

⑵尽最大能力表现音乐的情绪。(音乐科代表宣读)

1.提问刚才表演的同学:哪一首曲子让你们感觉到踏步整齐一些?为什么?(第一首,因为第一首曲子是进行曲,具有步伐节奏特点。)

2.刚才播放第一首乐曲是什么样的拍子?(2/4或4/4拍子);第二、三首是什么拍子的?(3/4和3/8拍子);3/4拍子适合不适合行进步伐,能不能用在进行曲中?为什么?(播放三拍子曲子,教师示范表演)

3.师变换速度演唱进行曲的主题。让表演者说出感受。(进行曲已不像进行曲了)小结:

1.各小组表现得怎么样?哪一组最好?(掌声——音乐科代表奖励“笑脸”)

2.如果一首乐曲没有步伐节奏,这首曲子一般不是进行曲。

3.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进行曲特点:(多媒体:)

 3.这些较特殊的节奏,融在进行曲中给人一种激昂向上的情绪。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是表现这样类似的情绪?当你在行走时,有没有高兴和快乐的时候?有没有伤心和忧愁的时候?进行曲也可以表达这些情绪。

五、拓展延伸、表现创造:

进行曲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除刚才我们欣赏的类型外,还有检阅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庆典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的认识,以及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我们再来聆听三段进行曲片断。

1、聆听《葬礼进行曲》(多媒体的播放)。

(1)边听边用心感受,这首乐曲是在什么场合使用的?(葬礼)

(2)请你把两首乐曲的不同情感分别浓缩为一个字或一个词告诉大家。

(3)情绪:悲哀、悲伤„。速度:慢速。节拍:4/4拍子。

2、听《婚礼进行曲》(多媒体播放)。

(1)生闭目聆听乐曲,边听边感受:

乐曲适合什么样的场合?乐曲的情绪怎样?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启发生回答。情绪:神圣、庄严、幸福。适合场合:结婚庆典。

(3)提示学生通过课本插图了解管风琴;作曲: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

(4)师生随乐曲进行情境表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婚礼进行曲》带给我们那种神圣、庄严、幸福的感觉。

哪一组来表演一下?

师:《婚礼进行曲》是神圣的、庄严的,而且是浪漫的,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确是美的组合,音乐真奇妙。

3.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六、课堂小结:

1、比较三首进行曲的异同点。(组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同样是进行曲,为什么给大家的感觉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每首进行曲各自运用了不同速度、节奏,因而,在情绪上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塑造的音乐形象也就不一样。

2、小结:

这次音乐活动,我们我们欣赏了不同类型的进行曲,了解了进行曲的特点,并认识到进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伴随着轻松、幽默、诙谐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结束今天的学习。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方法探究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方法,评课程序,评课内容,科学评价标准

内容科学评价标准

初中数学的公开课,并非一般的课堂教学,它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基本能够体现出授课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情境创设,表达交流、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以及运用辅助工具的能力及水平。因此,如何评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操作要领。评课的原则、要领、形式和技巧反映了评课的规律和技术。那么,我们如何来评价一堂公开课呢?

一、评课程序要合理

教研组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评课活动,评课活动一般先由执教者自评,然后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教研组(备课组)长、教研员或专家主评,再由听课者(教师、学生、家长等)评议。执教者自评时应先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说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以及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再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在课后说明授课过程中内容及知识体系把握的准确程度、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二、评课内容须明确

评课教师要把被评的课与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特点联系起来,从听好课,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资料入手,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从教的角度去看待主导者的优势、特色、风格,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活动的创造性等。因此,听课时做的记录就要讲究了,一般有两种形式:实录型和选择型。前者如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所以不可取;后者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选择某个侧面或某些问题,如授课人的特色、方法的运用、存在的问题等。这样有利于评课时,依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评课者评教学流程,一是要看教学流程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流程的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流程实际运作的效果。重点要对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主要看教与学的方法是否统一,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评价时我们不仅要看常规教学,更要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否落到了实处。

三、采用以生为本的科学评价标准

一评老师是否有学生意识。在一节公开课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让学生登台参与活动,学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来,学生吓得手足无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师“发落”。老师也呆住了,继而很不耐烦地挥挥手:“下去!下去!”学生灰溜溜地下去了。也许凭一个细节就否定一个老师有失公允,但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定会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这些会通过课堂上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来,只要是有心人就一定会体会得到。

二评学生权利的行使。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还是静。学生能否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受到平等对待,不至于让课堂成为某几个学生唱主角的舞台,这是衡量老师学生本位意识的重要一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否有机会表达,老师是否千方百计把学生往唯一的答案上引,老师能否从一些闪现的火花中捕捉到教学灵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三评学生的收获。一堂成功的课,最终要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得。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说说,相信他们的评价更有说服力。总之,评课应该是过滤网,过滤掉作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科学评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评价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课,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正确地引导新课改走向深入。

总之,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智慧。有效评课就是善于说服别人,而善于说服别人的关键在于知道“为什么要评课”,熟悉“怎样评好课”,吃透“评议的内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一句话,评课得就课论课,实事求是;评课得恰如其分,一针见血;评课得字字珠玑,点到为止,真正成为广大执教者进步的“阶梯”,听课者学习、切磋的“平台”,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学校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实验田”。

参考文献

[1]唐永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新建构[J].数理化学习,2010(12).

[2]刘玲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1).

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8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姜琛

大二班

2013.10.179:10——9:

两棵树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活动准备: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好朋友吧!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等我说完再播放课件

5、播放音乐)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如果音乐停止了,再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直至活动结束)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黄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王佳慧说一句甜蜜的话:“佳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大一

《桥》公开课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看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发生在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吗?那是一场令人无法忘记的大灾难。现在大家就沉下心来观看过去的一段视频。然后谈谈你的心情。

师:看过视频后,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表情很紧张,有的很痛苦,有的陷入了沉思,想必你们有很多话要说。

生:纷纷谈感受

1洪水的力量太大了,能把房子都卷走 2洪水实在太可怕了 3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过度语: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就这样吞没了多少人的生命,吞没了多少财产,吞没了多少家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洪水的一篇文章。

1、板书课题《桥》

2、读题(个人读)

师:再慢一点就更有味道了;谁再来读一读,声音很温柔,水波很清,这是一座很美的桥;女同学的声音很温柔,这是一座古典的桥;男同学的声音很温柔,这是一座坚固的桥

过渡语:同学们看呀,一个简简单单的桥字,当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时他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其实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当我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去阅读的时候,文中的人物就会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孩子们预习课文没有?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1、认识词语:咆哮 狞笑 狂奔 放肆 势不可挡

2、观察一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这是怎样的洪水?

(出示课文插图和描写洪水的词)

3、学生看着词语和插图描述洪水

师: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连在一起想的时候,头脑中始终就会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走进这场洪水吧.(三)、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1、指名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描写乡亲们慌乱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评:找得真准)

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你再来读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多个学生读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读出感觉来。

第4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地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来读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2)齐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字?(凶猛、狂、可怕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选择

一、两句。多几位学生读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评价:能读出丰富的画面,也是一种读书本领。想象力真丰富)

(4)这么丰富的画面,作者写作时仅用一个词就能表现出来。请看第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这样的句子,一个词也是一句,我们叫他短句,这就是短句独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读好短句要注意停顿。齐读句子。(5)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放音乐齐读句子。)

师: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师: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感人的故事,请你细细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

过渡语:洪水咆哮着,狞笑着,惊醒了还在熟睡的乡亲们,孩子们,说到这里我们的心都提了起来,乡亲们还有路可走吗?村民们最后得救了吗?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村支书的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质。

(四)、读课文,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1、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党支书)

(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请同学们静下心默读7—23段,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描写老支书在危险关头的举动,用心感受一下,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1)谁来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想一座山。

师:面对这可怕的洪水,疯了一样的人们,老支书为什么不说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像一座山? 生:体会到老汉临危不乱,村民是惊慌失措,而老汉却是那么冷静、镇定,从容不迫。但仅有冷静和镇定,乱哄哄的人群会停下脚步吗?

生:因为老汉的威信很高,所以全村人都拥戴他,无声胜有声的举动让乱哄哄的人群终于停止了脚步。

师:文中还有那些话是描写老支书的?

(2)谁来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个人读: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现在情况这么急,这样喊话行吗?声音太小了,压不住乱哄哄的人们。谁再来体会一下

师:从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老支书心系群众。

(3)创设情境,分角色读:(师读旁白,生接读)

师:死亡在一步一步地逼近人们,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如果人们就乱哄哄地拥上桥,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老支书果断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温柔的老支书再次向心灵击掌,在危难的时刻,正是考验党员的时候,党员就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老支书沙哑的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过度:简单的几个字,老支书根本没有时间去多想了,你还找到那些句子是描写老支书的(出示课文插图及文字)

齐读第三句: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板书:(儿子)从这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舍小家为大家)

师:看看课文还有没有描写老支书和小伙子这样感人的举动啊?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第四句:(分角色读)师:在万分危急时刻

生: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师: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岸。”从这两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推,还推出了什么?前后矛盾吗?

(不矛盾,在村民和儿子之间他选择了村民,在儿子和自己之间他选择了儿子,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怎能不让全村人拥戴呢?)

师:让我们全体同学再为老汉推一把,继续读——“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过度:但一切都太迟了,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这时,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村民们站在对面看,窄窄的木桥不见了,美丽的村庄不见了,没有了健壮的小伙子,也没有如山一样老支书了,一切如烟,时间是苍白的,让我们来看看老汉生前给我们留下的几瞬间吧!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老汉吧。(出示句子)学生齐读8、10、15、20自然段

过度:老汉把生命留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同学们,谈歌这篇课文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说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五)、走进结局(幻灯)悲怆、凄婉的背景音乐起加上图片文字。师读(低沉的)五天以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谁来读?

师:告诉我你的感受。(揪心的疼痛)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再指名读,谈感受。

(六)、创设情境

是呀,此时此刻,风呜咽着,云低沉着,满眼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他心爱的两个人,一个是她丈夫,一个是她儿子,或许村民都来了,默默站在老汉的墓碑前,思绪万千,如果你是当时的村民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话?请你执起手中的笔写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吧!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七)、思想教育:

是啊,这是一位平凡的英雄,危难关头的一瞬间,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下课题《桥》。让我们记住课文中,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希望的《桥》吧!

八:教学设计:

生命桥

老支书

小伙子

课堂教学反思

《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一场近在咫尺的灾难,一群惊慌失措的人们,一个清瘦却沉稳如山一样的老人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搭建起了一座拯救乡亲们的大爱的桥。每次读到这篇文章,一读到结尾处我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选这样的课文来讲,真是一种极大地挑战,我一直就在想这么感人的一篇文章,我们课文中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该怎样讲,怎样才能让这种感情置于学生的内心,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感情丰富的人了,在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又多了一个我,我又拿什么来感动我的孩子们,我的出现是否又让孩子们就本来很感动的文章多了一份理性的感动。

今天,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课。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声音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上一篇: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下一篇:三八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