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稽核方案(精选9篇)
新农保稽核方案 篇1
汉寿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稽 核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和《湖南省实施<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细则》文件精神,加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内部管理稽核监督,防范和化解运行风险,规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利。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参保缴费和待遇发放两条主线开展稽核,重点稽核新农保的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金额是否真实且符合有关规定,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养老金情况和欺诈行为,维护基金的安全完整,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申报稽核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1、组建“汉寿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2、设立“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窗口”,负责办理批量缴费申报、参保管理、参保人员信息变更和养老待遇发放等业务,对各险种信息和垃圾数据进行整合与清理。
3、确定稽核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职责,对新农保业务和财务活动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日常稽核、重点稽核和举报稽核等工作制度。
(二)规范程序,依法稽核
1、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全力推进稽核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提请局党组研究部署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稽核的措施和具体解决的问题。
2、制定稽核和内控检查工作方案。
对乡(镇)、村新农保日常业务和基金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当年或上一的业务和财务活动按规定程序进行全面稽核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工作,并撰写稽核和内部控制检查工作报告。按规定上报相关报表和工作总结。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纠正。
四、工作内容及程序
通过实施社会保险统一稽核方案,构建适应客观需要的统一的社会保险稽核机制,开展稽核工作。
(一)稽核内容
1、社会养老保险卡或存折是否及时发放,项目填写是否准确、完整、真实。
2、养老保险费收入信息与收入户实际到帐金额是否一致。
3、是否及时将参保人员的缴费信息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并为足额缴费的参保人员建立新农保个人帐户。
4、对选择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其补缴的金额是否正确。
5、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部分全额到帐后,地方财政补贴部分和村干部缴费补贴是否计入个人帐户,并从计入个人帐户的次月起计算。
6、个人帐户储存额是否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额机构人民币一年同期存款利率按计算。
7、对中断缴费的,是否按照规定封存其个人帐户,封存期间的个人帐户是否按月计息。
8、待遇发放、保险关系转移和一次性领取个人帐户资金余额等手续是否完备,并及时检查待遇发放、保险关系转移、一次性领取个人帐户资金余额的条件或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计算标准是否准确等。
9、新农保基金是否纳入同级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10、新农保基金是否有挤占、挪用或提前支取等情况。
11、金融机构是否足额、及时扣缴养老保险费,基金收支是否及时入帐,会计记录是否准确。
12、养老金核算是否准确无误,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养老金支付是否及时足额,业务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二)工作程序
1、提前3日将稽核内容、要求、方法和需要准备的资料等
通知被稽核对象,特殊情况下的可不事先通知;
2、开展稽核工作时应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并向被稽核对象说明身份;
3、对稽核情况应做笔录,笔录应当由稽核人员和被稽核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签名或盖章,被稽核单位法定代表人拒不签名或盖章的,应注明拒签原因;
4、对于经稽核未发现违反法规行为的被稽核对象社保机构应当在稽核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其结果;
5、发现被稽核对象在缴纳社会保险费或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要据实写出稽核意见书,并在稽核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送达被稽核对象,被稽核对象应在限定时间内予以改正。
新农保稽核方案 篇2
2009年9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决定2009年“新农保”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 (市、区、旗) , 以后逐步扩大试点, 在全国普遍实施, 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广的公共利益再分配政策, 其运营难度很大。经办管理直接面对参保群众, 是制度安排实施的重要一环, 是确保“新农保”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已有大量文献从“新农保”实施的经济社会条件、财政支付能力、农民缴费能力等方面考察了其事实依据, 但现有研究对经办、管理模式的关注度稍显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对部分国内首批试点县市进行实地访谈及整理相关政府部门文件的方式进行研究, 探讨目前“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各试点县、区所暴露出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 对下阶段“新农保”的全面推广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二、“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一) 政府“统包统揽”,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
到目前为止, 各地“新农保”大多采取政府“统包统揽”模式, 即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中, 不仅负责对社会保险的监督与管理等, 而且还要组织开展经办队伍的招募、培训与管理、保险费的征缴、养老金的给付、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作等日常具体工作 (如图1) 。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集“新农保”的征 (缴) 、管 (理) 、监 (督) 职能于一身。具体来说, 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各级“新农保”的统筹规划和监督指导等工作, 并成为“新农保”的行政管理部门。从政策运转、资金流向、业务流程方面看, 县级政府及社保机构几乎包揽了从收到支的一条龙服务, 形成了单一机构监管的格局。在这种政事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 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用由一个单位承担,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 难以有效避免社会保险基金的挪用、挤占、多提管理费等现象。
(二) 县级政府运营管理成本压力过大
除个别省份以外, “新农保”基金基本上都由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新农保”基金纳入县 (市、区) 社会保障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单独记账、核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 由县级政府财政承担。县级农保经办机构设立“新农保”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 用于“新农保”保费收入和养老保险金的发放。目前调研的各县、区都在本级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专门的农保管理中心, 负责建立农村居民参保档案, 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 也负责保费收缴、支付和其他管理工作。
按照规定, 除了对适龄农村老人进行基础养老金的出口补贴和参保农民的入口补贴外, 县级政府还必须对设立在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农保经办机构和人员经费负责, 这笔经费不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而纳入县财政预算。各地基层经办人员的工作经费补助标准一般为每位服务对象每年补助2~5元。农村群众人口众多、居住分散, 办理“新农保”业务工作量很大, 这一补贴标准与经办机构的开支和经办人员付出的劳动极为不相称, 难以调动经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尽管如此, 这笔开支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财政来说仍是个不小的负担。
在调查中发现, 在各级财政资金归集、拨付和分配的过程中, 已经出现资金不到位、到位不及时、下一级财政套取上一级财政资金的现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采取少报60岁以上农民人数的“做法”, 以争取被列入试点地区, 然后再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 要求追加相应补贴, 将“新农保”变成“钓鱼工程”。
(三) 基层经办机构经营管理专业化程度过低
目前“新农保”业务主要由县、乡 (镇) 和行政村三级经办。各地一般采取整合乡镇现有农村基层社会服务资源的做法, 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等服务项目, 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场地、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工作制度、统一经办流程、统一设备配置的要求, 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在乡 (镇) 建立民生保障中心, 绝大部分乡镇工作人员为兼职人员, 只有个别经办人员接受过上级业务培训, 对如何建立“新农保”档案、核算“新农保”基金、审批复核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的子女是否参保、核查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业务知识上的盲点。因此, 造成了档案建立不规范、个人账户未建立等诸多问题。
另外, 各地普遍存在基层经办力量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乡镇和村级经办人员人手缺乏, 工作强度很大。要保证及时更新情况、动态跟踪, 只能依靠村干部。由于“新农保”启动时各地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参保率, 在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 有的村为赶时间完成任务, 在落实参保对象方面走了“捷径”, 拿着原有的村民名册照抄申报办理“新农保”开户, 因此出现了一些在制度实施之前已死亡但仍申报参保的现象, 冒领和到年龄无法及时领到养老金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广东省社保局2011年10月将“新农保”参保信息和省公安部门的个人户籍信息进行比对后发现, 在107万领取待遇的参保人当中有3800多人在户籍信息系统中已被销户, 787名正享受“新农保”待遇的老人, 早在“新农保”启动之前已经死亡。另外, 广东省还查出重复参保、领双份养老金者58人。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出现冒领、重领现象后, 事后追缴的执行成本很高, 甚至超出了追缴回的养老金数额。
基层社保机构是目前“新农保”推行的关键点。充分利用现有编内人员和在职村干部来解决经办机构人员短缺的问题, 以降低运行成本 (裴学中, 2010) , 是目前很有影响力的一种建议, 但上述研究表明, 基层社保机构的不健全及较低的专业化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农保”政策的全面落实 (沙员、张大勇, 2010) 。另外, 尽管政府可以通过运动式的行政手段, 把首批“新农保”申请的信息录入存档, 但是“新农保”需要持续缴征、发放养老金, 且养老金发放与停止, 都需要特别申报。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众多、流动性大, “新农保”基金管理环节多、在途时间长, 目前这样一只经办队伍显然不能完全胜任这一工作。
(四) 统筹层次过低导致农保基金难以进行市场化投资
目前, 除个别省份以外, “新农保”基金基本上都由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 新农保经办管理的重心和主要业务工作集中在县 (区) 乡 (镇) , 基金管理权分散在各县 (市、区)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决定了基金管理体制, 决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基金管理和调度的能力。
这种基金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保险金社会共济性差, 多是区域内部消化, 致使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资金的闲置和急缺现象同时存在;其次, “新农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执行队伍。县级政府面临保险金规模小, 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限制, 基金增值保值方式简单落后, 只能通过财政专户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家发行的国债, 赚取微薄的利息收入。河南省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按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农村信用社基金专户, 利率远低于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显而易见, 这种所谓的“投资”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且风险性小, 但投资渠道单一化, 投资收益率比较低, 起不到真正的增值保值作用;再次, 经办手段落后也是县级经办机构面临的大问题。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涉及“新农保”业务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建设规划, 不少地方经办工作还以手工操作为主, 缺少专业技术与管理资源, 管理能力较为薄弱, 经办成本高。一些地区为解燃眉之急, 开发了过渡性应用软件, 但在系统结构、业务模块、数据接口、指标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最后, 各地“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不统一, 操作流程差别较大, 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信息平台建设欠缺, 县级与乡镇间缺乏数据软件平台, 直接影响信息上报的效率和速度, 资金追踪不够及时, 客观上存在管理漏洞。经办机构与代办行协调不足, 以致无法及时做实个人账户 (米红, 2009) 。
同时, 在政府统包统揽的情况下, 试点地区主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行推进, 具有阶段性、突击性特点, 缺少法律层面的强制性规范, 这也为资金安全运营与保值增值留下隐患。
(五) 金融机构网点过少, 养老金发放不便
“新农保”工作的开展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密不可分。中国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机构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目前, 大多数地区是委托这三家金融机构代发养老金。
由于“新农保”业务直接面对千家万户, 客户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 金融机构代理“新农保”的初期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运营费用和营销费用, 特别是那些农村人口较多的贫穷县、区。
由于参保人员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 协作银行初期财务成本负担较重。同时, 由于“新农保”参保人员多为低端客户, 单笔业务量小, 加上参保人数多, 工作十分琐碎。
在基层网点少的情况下, 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服务压力, 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机构, 受区域经济总量小、发展潜力低、业务量小等因素影响, 银行盈利空间较小。因此, 尽管绝大部分被调查地区都有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网络, 但金融机构普遍不愿在农村多设网点。
由于农民居住分散, 配套金融机构网点严重不足导致边远地区的农民缴费和领取基础养老金极其不便,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热情。
三、一些地区的制度实验
(一) 省级政府统筹的广东实践
在“新农保”基金管理方面, 广东省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确定了“新农保”经办工作实行省级集中购买服务的社、银合作模式:省级集中购买服务, 借助金融机构的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络经办“新农保”。广东省社保部门通过在邮政储蓄银行统一开设财政专户。邮政的乡镇网点作为“新农保”代办的服务点, 所有参保登记、缴费、申领待遇、转移、停保等手续均在邮储网点完成。省社保局负责基金核算, 将数据库与邮储银行信息系统对接, 通过邮储银行系统“新农保”经办业务的管理直接延伸到各乡镇的邮政储蓄银行服务网点, 个人账户的管理在省局实现, 待遇由省局直接审核, 将应发数据传送到省邮政银行发放。
广东模式试行一段时间后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新农保”启动初期利润太低, 邮政储蓄银行出于成本考虑, 短期内不可能增加更多营业网点。这说明, 由一家金融机构提供社保服务, 由于缺少竞争压力, 服务水平和效率难免打折扣。
除了银行系统外, 目前在一些地区已有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的案例, 其中江苏省宜兴市的做法影响最大。
(二)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保”的“宜兴模式”
所谓“宜兴模式”, 就是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交给专业的保险公司来管理运营, 政府负责政策的统筹和规划以及综合监督和协调, 保险公司不参与保费的征缴和基金的管理, 只负责业务管理。政府和企业在这个模式中各有分工, 采用的是征、管、监相分离的模式。其中, 财政局负责“新农保”、新农合基金征缴、管理, 对基金实行独立建账, 专户储存, 专款专用, 封闭运行;保险公司负责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待遇结算和发放、参合人员住院结报等具体业务;人社局负责“新农保”、新农合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宜兴市社保部门可随时调阅、检查和定量分析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数据, 实时掌控业务开办动态。
整个“新农保”基金支付流程中, 形成了钱账分离的管理模式, 并可充分借助商业保险公司现有的服务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对政府来说, 还可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如果按传统的做法由社保机构统包统揽, 宜兴市需要增设200余人的管理队伍, 加上设施设备、教育培训、运营开支等直接和间接开支, 每年至少需要1000万元的投入, 而选择服务外包, 则只需要100万元的成本。
四、“新农保”经办、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笔者认为, 各地“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表面看来似乎是由县级政府负责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模式, 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城乡分治、政府“统包统揽”的行政化运作模式。因此, 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本着下述原则:第一, “新农保”制度不仅要解决农民养老等具体问题, 而且一旦运转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机制, 影响收入分配、阶层关系和资本市场等, “新农保”制度建设应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促进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换、人才交流和信息沟通, 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何文炯, 2010) , 而县级政府管理的运作模式因统筹层次过低显然不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第二, 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其中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第三, 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养老金发放方面表现出的“委托-代理”问题, 原因在于缺少竞争,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养老金运营、管理的垄断。
首先是“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过低的问题。现阶段由于地区差距过大而难以实现全国统筹, 但至少可以在省一级统一制度内容。可以通过建立分级运营机制, 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的方式解决。由省统辖参保人员管理、领取管理、保费征缴和养老金发放、个人账户管理、资产运营, 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机构, 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基金规模, 形成规模效益, 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确保基金的安全。同时, 由于城保是省级统筹, “新农保”省级统筹可以为有效实现与城保等其他社会保险制度衔接打好基础。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 可以稳步开展协作金融机构网点组合、产品组合与服务组合。根据参与自愿、协作有惠的原则, 推动更多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参与新农保金融服务, 提供网点组合供农户自由选择, 通过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以确保金融机构不只对“拉存款”感兴趣, 同时设法创造条件方便参保农民缴纳、领取养老金, 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是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问题。针对目前新农保经办力量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提出, 应该扩大并完善“新农保”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但调研表明, 目前乡镇一级政府扩编的空间很小, 而且扩编将大大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
由于“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与政府“统包统揽”的自办模式有密切关系 (李松华, 2011) 。事实上,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意见:试点地区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 整合现有农村社会服务资源, 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五、总结
“新农保”制度政策性强、业务比较复杂, 如果没有强大的经办能力支持, 容易导致制度在运行中的扭曲, 引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满。研究表明, “新农保”目前的经办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下述问题:政府“统包统揽”,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 成本压力过大;统筹层次过低导致农保基金难以进行市场化投资;金融机构网点过少, 养老金发放不便。
各地“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表面看来似乎是由县级政府负责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模式, 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城乡分治、政府“统包统揽”的行政化运作模式。上述分析的政策启示是:国家可以在实现“新农保”省级统筹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各类金融资源的优势, 形成金融机构的竞争, 以解决“新农保”运行不专业、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
摘要:对首批试点地区的调研表明, “新农保”目前的经办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下述问题:政府“统包统揽”,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 成本压力过大;统筹层次过低导致农保基金难以进行市场化投资;金融机构网点过少, 养老金发放不便。本文提出可以在实现“新农保”省级统筹的基础上,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利用各类金融资源的优势, 形成金融机构的竞争, 以解决“新农保”运行不专业、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
关键词:新农保,经办管理,省级统筹,购买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永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管理问题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193-201.
[2]裴学中.建立惠及民生的“新农保”制度[J].中国财政, 2010 (1) :19-21.
[3]沙员, 张大勇.基层社保所是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关键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9) :16-19.
[4]米红.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5) :5-11.
[5]何文炯.劳动力自由流动与社会保险一体化[J].中国社会保障, 2010 (12) :27-29.
[6]冯伟, 郭晓燕“.新农保”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路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 2011 (8) :60-64.
[7]鲁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保险研究, 2011 (5) :18-24.
新农保稽核方案 篇3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2013新农保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为确保新农保工作于11月底收缴完毕,近期将在全镇范围内迅速掀起新农保收缴工作的高潮,为确保任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制定本实施方案:
―、基本原则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依靠政策的优惠千方百计扩大覆盖面;三是设定不同的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居民普遍参保;四是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确保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镇应参保居民参保率应达到80%以上,完成参保人数11000人。
三、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新农保是一项惠民工程,已列入镇党委、政府2013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认真学习宣传新农保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目标
任务和具体要求,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切实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加强新农保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全镇新农保实施工作,成立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村支部书记和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社保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党政领导包村,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包组,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岗,量化到人。包村领导负责督促指导、调度所包村的新农保工作,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支书主任统筹协调抓好本村的新农保工作,镇机关干部和村包组人员负责入户宣传动员农民参保及保费的收缴。社保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将村收取上交的新农保人员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资金及时上缴县财政专户,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台帐的管理。
(三)加强考核,奖罚兑现。对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任务的村,按本村参保人数每人1元兑现工作经费。对完不成任务的村,不予发放工作经费,且财政所从村年终奖金中扣除下差任数金额抵缴任务。同时将本次收缴任务的完成情况列入村级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四)加强督查,健全制度。成立工作督查组,镇纪委书记赵继永任组长,副镇长邓志强任副组长,夏墨勇、毛本化、王琼为成员。督查组不定期对各村和有关部门开展新农保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和工作滞后,不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
新农保宣传标语 篇4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最根本的德政善举
2、全面推进新农保工作,切实维护农民朋友基本生活权益
3、参加新农保,是广大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
4、稳步实施新型农保政府补贴制度,坚持新制度保障新农村
5、全面推进新型农保工作,昂首阔步迈向小康社会
6、农民养老,首选农保,保费不多,受益不少
7、农村养老保障好,胜过养儿来防老
8、养老保障进万家,真情温暖你我他
9、政府补贴办农保,让您安心来养老
10、政府补贴进农家,养老盛开幸福花
11、中国社会要和谐,农村养老走在前
12、多子未必能养老,养老还靠农保
13、新型农保好政策,老有所养百姓乐
14、农保工作意义重大,关乎国定惠及民生
15、建立新型农保制度是党和政府又一次重大惠农政策
16、人生都有夕阳红,新型农保敬老情。
1、养老保险入农家,得益受益你我他!
2、建立农村社保体系,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3、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4、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农民老有所养。
5、党的政策就是好,农民有了新农保
6、农村社保缴费少,惠及农民政策好!
7、生儿育女能防老,有了社保更可靠!
8、年轻人参保,夕阳无限好!
9、实施农村养老保险,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10、新型农保是民生之本,参加社保是幸福之源。
11、新型农保是靠山,老有所养才平安!
12、实施农村社保,改善农民生活,增加百姓福祉。
13、建立农村社保体系,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14、实施农村养老保险,造福黎民百姓!
15、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广大农民养老后顾之忧。
16、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晚年生活幸福安
康!
17、大力推行新型农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8、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新农保主持词 篇5
主持人:
(年 月 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乡镇长、主管副职、社会保障事务站站长,县农保中心工作人员等。
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第一项:请 同志宣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征缴201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第二项:表态发言:***镇、****乡、****乡 第三项:请各乡镇向县政府递交责任书。第四项:请 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议程已基本结束。刚才,同志宣读
了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征缴201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镇、****乡、****乡做了表态发言;各乡镇向县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对2012年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3年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行了部署。就做好全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讲了具体的意见,指导性和针对性很强,希望大家要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下面,我就贯彻好此次会议精神,强调如下几点:
一、迅速传达贯彻落实。会议之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传达学习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 的讲话,要深刻领会,把握实质,抓好落实。并要立即着手安排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各乡镇要尽快召开动员大会,抓紧部署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原则上各乡镇召开动员大会,县城乡居民经办机构要派人参加。
二、全力做好征缴工作。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村、农户和居民家中,采取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扎实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义讲透、政策讲准、内容讲清,调动农民积极参保。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自去年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以来,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领取待遇与其子女参保缴费挂钩的有关规定不再执行。取消家庭联动机制不意味
着没有考核任务,今年要求城乡居民综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发放率达到100%。去年,取消捆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征收,今年需要大家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必须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在宣传时更加耐心细致。2011年7月1日以后满60周岁的人员,必须从制度实施时逐年缴纳保险费后才能从下月起领取待遇。也就是说如果属于应缴费的人群不参保缴费,60周岁后是享受不到养老金的。我们一定要让应该缴费的人群明白政策规定,社会保险不是社会福利,要想到龄后享受领取待遇,必须从2011年起补齐应缴保费,同时不再享受补缴的财政补贴。
三、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人社局作为牵头部门,这段时间的中心任务就是督促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要编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度进行通报,直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电视台和报社要开辟专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县委办、政府办两个督查室,对工作进展缓慢的,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通报,督促工作进度;确保 月 日前全面完成征缴工作任务。会后,各个部门要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务于 月 日前报政府办和县人社局。
江苏宜兴新农保探索 篇6
为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2009年9月, 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在全国10%的县 (市、区、旗) 试点新型农保制度。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 宜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早在2005年10月, 宜兴市政府和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就开始了政企协作共办新农保的探索实践, 并已逐步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中, 一幅“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专业运作、农民安心养老”的新型农村养老图景展现在记者面前。
周金凤, 宜兴市碓坊社区碓坊村民。87岁的老奶奶有六个子女, 说起每月领到的68块养老钱, 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不明白新农保啥意思, 只知道领着钱开心, 我自己有个存折, 每个月都有钱拿。”
邵佰清, 现年62岁的碓坊村村民。2005年宜兴新农保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我当时还没满60岁, 交了一年多的费大概三百来块钱, 现在已经领三年钱了, 以前每月就30多块, 现在涨到68块, 存折都亲手交到我们手心里, 领取也有人及时通知, 挺方便的。”被问到领了多久的养老金, 他这样回答。
2005年, 宜兴市政府实施了《宜兴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参保对象是长期居住在农村且有宜兴市户籍的“纯农民”, 2007年7月起, 未享受社保待遇的城镇老年居民也纳入享受基础养老金补贴的行列。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 宜兴市男性已年满60周岁、女性已年满55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不用缴费, 就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其余符合条件的农民每年按个人年均纯收入的10%收取养老保险基金, 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年缴费标准设100元、300元、500元、700元、900元、1000元六个档次, 政府补贴每100元最高达到50元, 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 多缴多得。
碓坊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负责人陆士芳告诉记者, 社区59位80岁以上农村老人现已全部拿到每月68元的养老“月薪”。“预计明年就可以达到80元以上, 具体就等省里的政策了。”她说。
说起现在村民们交养老保险的劲头, 碓坊社区五云庄村民小组组长蒋纪良感触颇深:“第一年好些人都不接受, 得各个组长挨个开会去宣传, 现在是你不去收, 村民都要交, 缴费发动得晚一些, 都有人主动跑来问。”
据统计, 至2009年年末, 宜兴市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39.7万, 参保覆盖率达97.7%, 其中, 19.7万老年农民领取养老金, 累计发放养老金1.34亿元;缴费农民为20万人, 个人缴费总金额为9395.7万元;新农保基金累计结余3.8亿元, 基础养老金从每月的31月标准调整至今年的每人每月68元。
为何宜兴的新农保开展得如此高效且深入民心?政府每个月发养老钱, 老人们或许并未特别留意自己存折上还有一家当地保险公司的名字。而这正是宜兴新型农村保险的特别之处——政府探索公共事业服务“外包”, 实行新农保征、监、管分离。
2009年,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要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宜兴在全国首开先河, 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交给专业的保险公司来管理运营, 政府负责政策的统筹和规划以及综合监督和协调, 保险公司不参与保费的征缴和基金的管理, 只负责业务管理。宜兴市人保局该项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新农保为例, 政府和企业在这个模式中各有分工:各级政府负责保险基金的征缴;财政局负责基金账户的管理;人保局负责政策制定、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保险公司作为承办机构, 负责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待遇结算和发放。
据宜兴支公司医农保中心负责人宋华曦介绍, 为配合宜兴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保管理服务的要求, 宜兴支公司迅速启动了服务公共事业程序, 成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中心, 在全市设立1个结算中心、20个镇 (园、街道) 业务服务网点, 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经办网络;同时抽调组建一支由25名员工和优秀营销员组成的信息管理员队伍, 派驻各业务服务网点实行挂牌上岗。
除此之外, 宜兴支公司还自主研发出“宜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系统”, 实现了全市联网、实时互通, 提高了工作效率, 确保了账户信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 建立了一整套业务操作和单证管理制度, 经办人员严格遵照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展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待遇结算和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业务开办近五年来, 当地农民对新农保业务的有效投诉为零。
在运营费用方面, 新农保由市财政每年划拨农保中心100万元, 政府投入的运行经费实行包干制, 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福利、网络租用和日常办公费用等支出。对财政拨付的经办管理费用严格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 专款专用, 接受审计监督。
江苏省金融办、保监局在调研中发现, “征、管、监”相分离的运作机制, 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经办新农保的模式, 增加了运行的透明度, 有效提升新农保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避免了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的尴尬角色, 实现了政府行政成本从1000万到100万的转换。在整个新农保基金支付流程中, 形成了钱账分离的管理模式, 有效保证了基金安全和高效运行。
对参保农民来说, 这一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经办模式, 保证了新农保流程管理的专业化、服务的优质化。承办方中国人寿“国字号”的背景, 专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有效保证了参保农民在享受新农保这一政府惠农政策的同时, 还得以享受网点贴近、流程快捷、管理专业、服务温暖等多种附加值服务。既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又增强了农民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
新农保是一项惠及民生、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惠农业务, 宜兴市委经多方考察, 最终选择了具有“国字号”背景、拥有新农合管理经验的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作为第三方管理机构经办新农保业务。
“当初政府选择保险公司来承办新农保业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 虽然此项业务基本不存在盈利空间, 但能为农村保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荣幸和责任。”谈及参与新农保业务的初衷, 宜兴支公司副总经理钱泽明这样回答。
目前, 当地新农保中心使用的办公大楼由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无偿提供, 面积共两千多平方米。公司还提供一辆小车, 供新农合的外伤赔案调查和新农保生存状态调查使用。新农合、新农保前期的软件系统均由中国人寿无锡分公司免费开发和无偿维护。
近五年来, 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多次被江苏省分公司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连续五年被宜兴市政府授予“现代服务业十强”。
当被问及作为商业保险公司如何平衡公共服务支出和企业利润需求时, 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刘炳懿副总经理答得干脆:“国寿系统里很多的业务员就是农村出身, 办好新农保, 也是为自己办事。我们是国有公司, 本身的效益就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 保险本身就有社会管理的责任, 作为保险公司我们也应该承担为社会服务的需求。”
据了解, 目前新农保“宜兴模式”在江苏省范围内已形成一定影响, 各县市代表均组团前来考察, 目前江苏淮安的楚州地区亦在推广试点。刘炳懿表示, 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将进一步总结“宜兴模式”经验, 向江苏省政府进行汇报和建议, 促进此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新农保工作汇报. 篇7
开展新农保工作是继“种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又一项为民实事工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在乡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乡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托普鲁克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基本情况
我乡下辖6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全乡13131人,16—59周岁8229人,60周岁以上746人。
二、新农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9月初我乡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到位。要求各村派专人负责核实入保人员信息核查工作,充分调动村、组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新农保工作在我乡顺利开展。
(二)、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为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新农保政策,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我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组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让农户掌握政策,引导农户自觉地参与到新农保中来。
(三)、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充实高素质人员,明确职责,强化培训,落实办
公经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开展60岁以下农业户口人员调查。乡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目前正在鼓励村干部、计划生育优惠家庭、三老人员、宗教人士参保,以带动其他参保人群参保。全乡现361人已登记造册,基本收齐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证件及费用。
三、新农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该项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现有人员开展工作比较紧张。
2、60周岁以下人员参保情况不太乐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认识不够,参保积极性不高。
3、因农忙季节,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参保人数较少。
4、新农保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宣传力度不够。
四、新农保工作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宣传政策的优势,深入各村组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推进新农保工作的开展。
2、针对有户口但无身份证及户口簿等证件的村民,由户籍部门提供准确的身份信息,并加盖公章,先给予办理,在户籍部门正常工作后,补办所有相关手续。
新农保政策诠释 篇8
(新政发〔2009〕88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做好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新农保试点工作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自治区制定实施方案,试点县(市)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化管理。
二、任务目标
经国务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和田地区和田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哈密地区哈密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2020年以前在全区普遍实施,并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目前,新农保个人年缴费标准从100元起步,设定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按自主选择,多缴多得。今后,自治区将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当调整缴费档次。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同时,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试点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对参保人补贴所需资金,自治区财政将给予补助。其中,试点县(市)属贫困县、边境县的,自治区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给予全额补助;试点县(市)不属于贫困县、边境县的,自治区给予60%的补助,剩余部分由试点县(市)负担。试点县(市)可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所需资金自行负担。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试点县(市)人民政府可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个人账户
试点县(市)应为每个参保人建立一个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的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参保人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对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试点县(市)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所需资金自行负担。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发放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参保人缴费期间死亡或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的本息外,可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八、待遇调整
自治区将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和国家有关政策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九、基金管理
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县(市)社保经办机构开设新农保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收入户
主要用途是暂存农民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向财政专户上缴的养老保险费收入;支出户主要用途是接受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和支付养老金待遇。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的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每年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县(市)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应在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十一、经办服务
试点县(市)应适当充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新农保的参保登记、费用征缴、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审核与发放、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档案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情况,建立健全参保档案,并妥善保存。要将现有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延伸到乡(镇),以方便群众参保缴费及有关信息查询服务。试点县(市)应建立健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专职新农保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及关系转移资格等的初审工作及核算一次性补缴金额、录入有关信息等。
试点县(市)应在行政村设立新农保代办员,具体负责收集上报新农保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申领、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的材料,并负责对基本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和采集、有关材料的发放、养老保险费的催缴、政策的宣传解释以及对待遇领取资格进行认证等工作。代办员原则上由村干部兼任。
试点县(市)可委托金融机构为参保人员制发新农保有关折(卡),代扣代缴养老保险费,代发养老保险待遇。也可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为新农保服务。开展新农保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农保基金中开支。
十二、相关制度衔接
(一)与老农保的衔接。原已开展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模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的县(市),要做好与新农保的衔接工作。凡已参加老农保、且年满60周岁、已开始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人员,可在老农保养老金的基础上,增发新农保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已参加老农保、但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二)与村干部养老保险的衔接。试点县(市)应将村干部养老保险纳入新农保范围。已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且年满60周岁、已开始领取村干部养老金的人员,可在原待遇的基础上,增发新农保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已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但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村干部养老金的人员,应将原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为保证村干部原待遇不降低,新农保试点启动
后年满60周岁、按新农保规定计发的养老金低于原村干部养老金标准的,由试点县(市)人民政府补足差额。
村干部卸任未满60周岁的,应继续参保缴费,并自愿选择缴费档次,与其他村民享受同等的缴费补贴。
(三)与农村其他人员相关政策的衔接。新农保试点启动后,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不得抵消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应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低保对象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的基础养老金可不计入家庭人均收入。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将另行制定。
十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自治区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县(市)也要成立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并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十四、政策宣传
建立新农保制度事关各族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试点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利民政策家喻户晓,引导适龄农村居民积极参保。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重要情况要及时向自治区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新农保”参保决策制约因素分析 篇9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指导意见》),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进行新农保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底,新农保制度已如期实现制度的地域全覆盖。但是,比地域全覆盖更重要的是人口全覆盖,新农保制度要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就必须系统研究农民参保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更要找到农民不愿意参保的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新农保”制度实施推进的相关工作,真正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
因此,对于农民是否参保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备受理论界的关注。最初的研究多将农民的参保行为视作经济理性的过程,普遍认为家庭收入等经济原因是制约农民参保的重要因素 (张红梅等,2012;张朝华,2010;黄阳涛等,2011)。随着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对农民参保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视角也在逐步多元化。吴玉峰(2011)从村域信任的角度解读了农民参保决策的差异。罗遐(2012) 实证分析了政府行为对农民参保选择的影响。陈滢等(2011)考察了江苏、安徽、福建三省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发现地区变量所体现的补贴差异因素为最显著因素,说明现阶段,在我国农民参与养老保险意识比较浅薄的情况下,要提高农民的参保率,提高补贴水平是主要途径。林本喜等(2012)利用福建省600多户入户调研数据,对农民参保行为和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的因素不尽相同;对新农保的认识、区域及其他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影响效果一致;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对农民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实际参保行为中没有得到体现;农民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耕地和老人养老模式对农民的实际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新农保一般化为跨期交付的特殊商品,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实证分析影响农民“购买”新农保决策的因素,而最终将落脚点放在探究限制农民参保意愿的障碍,解决“新农保”制度推进难题,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二、理论模型与研究框架
(一)理论分析
在研究现实消费者行为问题时,行为经济学将“有限理性”的概念引入分析之中。考虑到活动者信息处理能力限度,赫伯特·西蒙(1978)提出替代期望效用理论的“有限理性”模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识偏差对经济行为主体经济决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并且常常扮演核心角色。所谓认识偏差,是指在不确定性情景下,决策者偏离了正常认知过程的轨道,造成所掌握信息在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方面有所不足,以致做出的决策不够“理性化”。一个有限理性的消费者,其效用最大化的标准和偏好会受参照系统的影响,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他所作出的预期与其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二)研究框架
新农保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质,但农民缴费是享受社会福利的前提条件。这种制度架构表明,农民的参保行为本质上是对跨时期交付商品的消费。根据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model,CDP模型),消费者头脑中形成购买决策的核心路径包括动机驱使、信息搜集、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估4个主要环节。
农民的参保动机可以细分为内生需求驱动和外生压力驱动。一方面,决策者对老年风险认知和态度不同导致了其对新农保制度的需求程度不同。另一方面,制度的强制性构成农民被动参保的动机。本文选取是否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和是否属于被捆绑对象两个方面考察农民的参保动机,并假定考虑过自己养老问题的农民、属于被捆绑对象的农民更有可能参加新农保。
在信息搜集环节,农民首先搜索自己已有知识储备,寻求有关参保决策的经验或知识。当以前的经验或知识不足时,农民就需要某种外来信息的搜集。本文选取是否知道新农保入口补贴和是否知道养老金待遇标准两个变量测量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并假设知道新农保入口补贴和知道养老金领取待遇将促进农民做出参加新农保的决策。同时,本文还选取了对本村干部信任程度、对干群关系的评价两变量测量一个地区的乡村治理状况和农民与干部的互动关系,并假设对干部较信任、对干群关系评价较高的农民,其参保可能性更高。
在购买决策环节,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其参保决策是在有限预算约束下,通过比较新农保及其“替代商品”的效用,选择合理的商品组合,以实现终生效用的最大化。本文选取家庭人均纯收入衡量农民所面临的预算约束,并假设随着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民参保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选取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满意度”和“养老金是否够养老”两项指标衡量新农保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假设家庭保障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子女数及儿子数)和商业化养老保障水平(是否参加了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对新农保具有替代作用,因而家庭承包地面积较大、子女特别是儿子较多、参加商业保险的农民,其参保意愿会有所下降。
最后,决策后评估的重点是对参保后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评估。本文选取是否正在或准备外出务工、预期养老金能否兑现、对保费管理是否放心等3个指标测量农民对参保后风险的认识。由于现阶段新农保还不能跨地区转移,因而正在或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所面临的转移接续风险较高,其参保意愿将会降低;对保费的管理和养老金的兑现缺乏信心同样会降低农民的参保意愿。
除此之外,本文假设:第一,由于家庭角色的差异,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参加新农保;第二,从年龄角度看,年长者可能更倾向于参加新农保;第三,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风险意识和生活保障的紧迫感都比健康群体略高,参保的可能性也较高;第四,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自我保障意识会有相应提高,也更容易理解新农保复杂的制度设计,更易于接受这种社会化养老方式。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选择
农民是否参加新农保的决策结果只有“参保”和“不参保”两个结果,属于二元离散变量,可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是否参保的影响因素。该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其中,p表示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概率,p/(1-p)是农民“参加新农保”与“不参加新农保”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值,故称发生比;Ln(p/(1-p))表示农民参加新农保这一事件发生概率的自然对数值;X(1i=1,2,…,k) 表示影响农民参保决策的第i个解释因素;β0是常数项,β(ii=1,2,…,k)是解释因素i的待估系数。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所列的农村适龄参保居民,即16~60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所用资料来自2010年7—10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情况调研”课题组在河南、河北、重庆、江苏4省展开的入户问卷调查,最终将采集到的920名适龄参保农民列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适龄参保样本中,532人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率达57.8%。就样本农民个人特征而言,男性、女性被调查者各占51.2%、48.8%,基本平衡;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将16~60岁的适龄参保群体按15年一个年龄段划分,被调查者以中年龄组(30~45岁以下)居多,占39.7%,年轻群体(16~30岁)样本略少,约为25%,但三个年龄段样本数分布基本均匀;已婚农民占总样本的83.4%;81.4%的被调查者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占7.5%。就样本的家庭特征而言,近70%的农民家庭承包地超过3亩;超过一半的样本农民子女不止一个,并且65.1%的农民家中至少有一个儿子,但同时18%的样本农民没有子女,根据收入分组,中等收入组农民占77.2%。
此外,为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笔者还与调研地县(市)、乡(镇)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乡村干部进行了非结构性访谈。这些工作使笔者对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变量测量
本文研究的因变量为是否参加新农保,该变量是一个二分变量,当农民参保时,变量赋值为1;未参保时,变量赋值为0。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新农保制度本身的认知和对经办环节的认知4个层面作为自变量。变量的选取、赋值、预期影响方向及基本统计描述见表1。
四、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一)模型检验
根据前文的模型选择,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模型的各项指标发现:1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概率p值为0.000,说明纳入模型的解释变量与logit(p)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采用该模型是合理的;2模型的对数似然值为574.58,数值偏大,且Cox和Snell R2为0.265,Nagelkerke R2 为0.358,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并不特别理想,但模型的H-L拟合优度显著水平为0.540,通过了H-L拟合优度检验,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3模型预测精度为80.2%,说明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较高。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个体基本特征中,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年龄、是否正在或准备外出务工、是否有商业养老保险、是否考虑过养老问题4个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参数值分别为0.035、-0.965、0.567、1.079。此外,在0.1的显著水平下,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保的边际倾向有显著影响,其参数值为-0.052。上述结果意味着:
其一,农民年龄每增加10岁,参保概率将会提高3.5%,符合前文假设。该结论从调查结果的统计中也可以得到印证:30岁以下的适龄参保农民229人,其中64人参保,165人未参保,参保率27.9%;30~45岁年龄段的农民中,参保与未参保人数分别为183人、181人,基本持平;而45~59岁的324名农民,参保率达62.0%。可以看出,新农保制度明显对45岁以上农民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其二,正在或准备外出务工会显著降低农民参保的可能性。分析该影响因素的发生比可知,正在或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其参保的可能性是未外出且不准备外出务工农民的0.381。在多数地区,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参保办法、待遇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且两者间转移接续办法尚未出台,因而那些正在外出务工或预期将会外出务工的农民参保意愿就会降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是直接抑制其参加新农保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是否参加商业保险的估计系数为正,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购买商业保险的农民往往风险意识比较强,且对保险产品不会过于陌生,因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农保。从该因素的发生比(1.763)分析得知,购有商业保险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是未购有商业保险农民的1.763倍。尽管本文并不能因此得出参加商业保险反而促进农民参加新农保的结论,但该数据足以说明商业保险并未如传统认识一样,对新农保产生替代作用。
其四,养老风险意识对农民是否愿意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该变量的估计系数较大且发生比为2.942,说明考虑过自己养老问题的农民其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是未考虑过自己养老问题农民的2.942倍。
其五,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保倾向越低。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参保可能性将降低5.2%。从对不同学历水平群体参保率的统计结果看,新农保参保率随学历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具有小学及以下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及以上学历三类群体参保率依次为60.3%、49.6%、28.5%,呈下降态势。
2.农民的家庭特征中,家庭承包地面积(0.004)、是否被“捆绑”(0.000)两个变量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其参数值分别为0.078、1.817。这说明:
其一,家庭承包地面积每增加1亩,参保可能性增加4.1%。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承包地面积在3亩以下的300名农民中,有110人参保,参保率为36.7%;612名家庭承包地面积在3亩以上的农民中,有335人参保,参保率为54.7%,比前者高18个百分点。该结果与前文土地作为传统保障方式的一种,与新农保形成替代关系的假设相反。其原因可能是源自近年来农民家庭收入结构的调整和土地比较收益的下降。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下降,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土地越多的农民,其家庭收入结构中的农业收入比重相对较大,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从而更需要新农保弥补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欠缺。
其二,属于被“捆绑”对象的农民,其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是不属于被“捆绑”对象的6.154倍,说明“捆绑”政策促进农民参保的效果十分显著。在已参保农民列举的参保原因中,“为了父母得到养老金,被捆绑参保”占25.7%,仅次于“为了自己将来得到养老金”,成为农民参保的第二大理由。
3.对制度的认知变量考察了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了解和评价。在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知道养老金数额和养老金是否够养老两个变量对农民的参保决策均有显著影响。如果将显著性水平放宽到0.1,则对制度的认知的另外两个变量,即是否知道入口补贴和对新农保满意程度对农民的参保决策同样有显著影响。
其一,对新农保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农民参保决策的显著因素,特别是是否知道养老金数额这一因素。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农民对新农保制度本身并不了解,对养老金领取办法、标准等相关规定等没有具体概念。仅有30%的农民知道60岁后养老金领取标准,并且多数人只是大概了解,并不清楚确切计算方法和标准。而新农保入口补贴的知晓度更低,仅为5%,其中还包括部分新农保经办人员。
其二,养老金是否够养老是农民关心的重点,也是影响农民参保决策的显著因素。调查中了解到,农民的参保决策过程也是理性决策的过程,对制度的充分了解,对新农保养老功能的肯定将提高农民的参保倾向。但同时,对样本的统计结果也显示,只有29人对现行养老金领取标准够养老持有肯定态度,仅占总样本的3%。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现行新农保政策本着“保基本”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确实偏低;另一方面也源于农民对新农保制度本身并不了解,对养老金领取办法、标准等相关规定等没有具体概念。
其三,新农保制度的满意度对农民参保决策也有显著影响。由于以较小的数值代表了对新农保试点的积极评价,因此参数-0.305表示对新农保满意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 , 农民参保 倾向将提 高0.305%。统计结果也表明,超过6成的农民对新农保试点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这一群体的参保率达65.6%,对新农保试点不太满意或无明确感受群体的参保率仅为32%。
4.对经办环节的认知类别中所列的4个变量,即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村干群关系评价、养老金能否兑现和对保费管理是否放心均对农民参保倾向影响显著,其估计系数分别为-0.738、-0.672、-0.684和-0.699。这意味着:
其一,干群关系的好坏、对干部的信任程度显著影响农民的参保决策。由于以较大的数值代表了对干部信任程度的降低以及对干群关系较低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干群关系融洽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农民的参保倾向提高0.16个百分点;对村干部信任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农民参保倾向提高0.198个百分点。反之,干群关系的恶化,对村干部信任度的降低都将对农民的参保决策产生负面影响。乡村治理对农民参保的这种影响,从与农民的访谈中可以得到比数字更直观的感受。在干群关系较融洽、村民对干部较信任的村庄,村民比较容易接受新农保,也比较愿意参保;反之乡村治理状况较差的村庄,村民对新农保以及其他许多政策都显得迟疑、冷淡。
其二,养老金能否兑现和对保费管理是否放心两个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对经办管理水平的信心显著影响其参保决策。显然,对新农保经办管理机构能力和信誉的认可将提高农民参保的可能性,反之亦然。这也是调查中那些未参保农民怕吃亏、怕被骗的典型心理的体现。
五、结论与启示
回归结果表明,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民是否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并不显著。事实上,新农保政策的“低门槛”以及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稳定增加,使得经济能力并不构成限制农民参保的主要障碍。与经济因素相比,非经济因素对农民参保决策行为的影响则更为关键。一是制度设计方面的因素,如缴费年限、捆绑政策等,二是认知方面的因素,如对干群关系认知、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新农保的了解和信任等,具体结果如下。
第一,农民的参保行为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龄上的逆向选择,年轻农民参保意愿较低。新农保作为养老保险的一种,带有跨期交付的特性,对年长者来说贴现期相对较短,因而从年龄角度看,年长者更倾向于参加新农保。根据新农保政策的规定,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只需补齐应缴费用,即可在60岁后享受养老金待遇,而60岁以上老人则可以直接领取待遇。因而,从缴费年限上看,新农保政策对年纪较大、能在较短期内领取到养老金的农民更具吸引力,对年轻人吸引力则相对较弱。此外,由于年轻农民流动性相对较高,新农保无法跨地区转移续接、与城镇职保的转移接续也存在困难,进一步抑制了年轻人的参保意愿。
第二,对新农保制度稳定性的预期差也是一些农民不愿意参保缴费的重要原因。新农保制度实施之前,我国很多地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老农保及地方性新农保探索,本文所调研的5个县(市)就是如此。农村社会保险政策的频繁变动,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有负面影响。一些农民害怕新农保政策半途而废将导致自己所缴纳的参保费“打水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农民不仅担心政策向坏的方向发展,也担心将来的政策是否会变得“更好”,害怕早参保吃亏。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不确定性预期,形成其在参保缴费中的犹豫和观望。
第三,新农保的宣传、发动主要由村干部和基层政府干部承担,对村干部及基层政府政策的信任程度低导致部分农民不愿参保。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由于对村干部、基层政府不信任,进而对他们所倡导、推动的事情持怀疑、不配合乃至否定的态度,导致其参保缴费的积极性降低。
鉴于此,在未来新农保推广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逐步破除导致农民不愿参保的障碍性因素。
一是以完善村级服务组织为切入点,提高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了解新农保制度是农民参保缴费的基础,为促进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了解,需要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新农保的经办服务体系。由于新农保的宣传发动工作主要由村干部或村代办员承担,政府应给予其相应的工作经费和待遇。
二是以建立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为切入点,增进农民对政府和新农保制度的信任程度。改变农民对政府及新农保制度的不信任,不能通过说教,而是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农民的顾虑。其中最重要的应该让政策和制度保持稳定和连续,并不断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标准。
三是以适应流动性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新农保与其他保险制度的接续转移。2012年11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按照该《暂行办法》,此次转移衔接办法适用于在职保、新农保、城居保三种制度中参加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度的人员。从总的情况看,《暂行办法》有助于解决农民因担心就业地域变化而不愿意参加新农保的顾虑,但仍存在着局限。在今后的政策取向上,应根据“十八大”的要求,以适应流动性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新农保与其他保险制度的接续转移,从而促进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
摘要:本文将新农保一般化为跨期交付的特殊商品,以制度需求方——农民的消费决策行为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制约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民参保决策的经济基础,但与经济因素相比,非经济因素在农民参保决策中的作用更为关键。这些非经济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设计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捆绑等,他们使不同群体形成了有差异的参保决策过程;另一类是认知方面的因素,如对干群关系认知、对村干部信任、对新农保的了解和满意度等,他们通过影响农民对制度的信任和预期,从而影响农民最终的参保决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增强农民参保积极性角度提出了完善新农保制度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