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

2024-05-31

新农保(精选12篇)

新农保 篇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民生、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意义重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全面推开, 但在新农保试点中, 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 直接影响到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 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进而影响到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就济宁市县、村、农户三个层面展开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

一、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基本情况如下

1. 济宁市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状况

对新农保政策了解状况,90%以上选择了对新农保政策了解较少。通过调查问卷的汇总, 我们看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农民, 对新农保政策了解的情况不尽相同。从性别来看, 男性总体上比女性了解得多一些;从年龄段来看, 年轻人比老年人了解的多一些。

2. 被调查者参加新农保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都参加了新农保,其中,45岁以上100%参加,30-45岁90%参加,16-30岁的参加比例最少,只有75%;有参加的原因中大致选择---等年龄大些再参加、担心政策变化和自己有积蓄认为没必要;参加新农保最主要原因,58%选择了认为参加了有好处,9%选择了为使老人免费领养老金,11%选择了村里要求,22%选择了看别人参加也就参加。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不仅年轻一代缺乏参保热情,而且3成左右的参保人员并非是自身积极主动,而是由于其他因素参保。

3. 已参保者选择投保档次的情况

在被调查人中, 愿意缴100元的人最多, 比重占到23.5%;愿意交200元的,占20%;愿意交300元的,占21.5%;愿意缴600元及以上的最少, 比重仅占11%。从性别角度看, 愿意缴200元以下的女性多于男性, 愿意缴300-500元的男性多于女性。愿意多缴费的男性比重高于女性。从年龄段来看, 40岁以下的年轻人要比41—59岁的中老年农民更愿意选择较高的缴费标准。从经济收入角度看, 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下的, 选择缴100元、200元的居多, 比例超过60%,而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 选择缴200元以下的不到40%而选择缴300-500元的人数则高达60%以上。总体上分析,经济收入状况是影响选择投保档次的最重要因素。

4. 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

对于“您认为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必要”,近70%的人选择了一般,约20%的人选择了有必要,只有10%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没有人选择没必要;对于“认为现在每月最低多少养老金可以让您感觉养老不存在困难”,约80%的人选择了300-400元,约20%的人选择了600元以上,没有人选择200元以下;对于“参加新农保后, 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33.5%选择了不能及时领到钱,37%选择了物价上涨但待遇不能提高,29.5%选择了政策变化;对于“您最希望通过哪种途径实现养老”,38.5%的人选择了自我储蓄,22%的人选择了暂时没有考虑,13%的人选择了商业保险,只有26.5%的人选择了新农保。根据分析结果来看,农民大都认为基础养老金标准较低、个人账户回报率低,担心不能及时领到钱、担心政策变化等等,对依靠新农保养老还存在疑虑,这种疑虑在被征地农民和经济不宽裕农民中尤为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一项亘古未有的普惠制的农村养老政策,新农保制度的推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它同时作为新生事物,试点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民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新农保政策从有差距、有选择的制度安排到完善的社保体系建设,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应当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完善制度的办法,为将来实现制度全覆盖积累比较成熟的经验。

二、新农保试点中出现的问题

1. 新农保制度设计未能建立政府的激励机制

座谈讨论和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结果都显示, 农民参保缺乏主动性,年轻农民参保率偏低, 这与新农保制度设计未能建立政府的激励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一,制度中规定“多交多得”,但政府并没有多补。缴费标准规定了最低为100元,最高为1000元。调查结果显示,参保人选择200元以下缴纳标准的接近50%。缴费标准过低,有可能导致农民到达领取年龄后,其待遇标准达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目的。农民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在调查您认为现在每月最低多少养老金可以让您感觉养老不存在困难时,80%的人选择了300-400元,20%的人选择了600元以上,没有人选择200元以下。农民普遍的经济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如果政府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行多缴多补,农民也就不会做出与自身需求相矛盾的选择了。同时,限制农民最高交费标准,也存在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调查中也有部分经济收入较高农民表示希望提高缴费标准。

其二,制度中只是原则性规定“鼓励长期缴费”,但在实施中并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这直接导致年轻农民缺乏参保热情,认为45岁以后参保也不晚。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和嘉祥县试点工作的实际相一致,2009年,嘉祥县作为济宁市唯一被国务院正式批准的试点县,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10月底,该县已把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新农保参保人员累计45.87万人,参保率占适龄参保人群的96%,其中,嘉祥县45周岁以上参保人群已经做到了全覆盖,30-44周岁的参保率也已达到98%,16-30周岁参保率只有86%,远远低于全县综合参保率。制度设计未能激发年轻一代的参保热情是导致参保人员年龄结构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基金管理层次低,保值增值困难

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目前的试点是按县级单位进行的,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基金保值增值能力非常薄弱;同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被严格限制,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目前,国家还没有任何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运营的保护性和优惠性政策。仅规定“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这些钱的收益率太低了,2010年CPI是3.3%,2011年3月已经达到5.4%,4月达到5.3%,相比之下存款利率就等于是负利率,等于是贬值的。基金的不断贬值是当前基金面临的最大的安全风险。收益率尤其是个人账户收益率过低,农民长期缴存意愿将大受影响,最终影响新农保的可持续性,将无法保证实现农民老有所养和社会长期稳定。

3. 社保制度城乡分割,养老保险关系无法异地转移接续

我国社保制度的城乡分割,使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续接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全国社保基金90%以上以县 (市) 级统筹为基础,社保分割情况严重,同时,由于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难在打工地享受到同城待遇或市民待遇,“落户”养老的愿望很难实现,因此极有可能造成最终回户籍所在地养老。根据现行制度设计,只要符合条件,农民工可以自由选择享受城镇养老保险还是新农保。但是新农保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保,因此,不得已选择新农保的返乡农民工,实际上是降低了自身的养老保障水平。

与此同时,新农保本身也存在无法异地转移接续的情况:长期在异地进行农业生产或务工的农民,他们中有一些不想返回原籍,希望在居住地参保, 但是按照目前国家的新农保政策, 他们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才能参加新农保,对于他们来说,回户籍所在地参保, 既费时间又费钱,非常麻烦。新农保制度试点中这种养老保险关系无法异地转移接续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居住在外地农民的养老保险。

新农保和其他保险制度的转移续接以及本身的异地转移续接,是目前新农保试点工作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4. 被征地农民养老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民的特殊群体,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土地被征用后,被征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收入减少且不稳定。对大部分被征地农民而言,在土地被征用之初,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地补偿安置费逐渐“坐吃山空”,一段时期内,他们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成为社会困难群体,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济宁市自1999年以来,因城市扩建、项目建设、采煤塌陷等原因,被征地面积不断增加,据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室在2007年调研数据,全市因土地被征用和采煤塌陷共涉及被征地农民113.79万人。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济宁市于2008年3月在任城区薛口村启动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薛口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村里大量土地被依法征用,该村先后出现了几批被征地农民。自2007年3月,薛口村建立政府补贴和集体出资的筹资机制,首次由政府一次性补贴每人800元、村集体一次总投入11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按照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男60周岁、女55周岁就开始领取养老金。2008年、2009年又分三次为被征地农民交纳养老保险,共计300多万,使保障对象的月领取标准从最初2007年的53.7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220元,远远超过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标准。

由于薛口村拥有其他被征地村镇所不具有的壮大的集体经济,因此薛口村的这一经验对全市其他地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问题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当前被征地农民养老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政策落实进展不平衡, 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险人数占被征地农民安置方案的比例较低, 应保未保人数仍较多。调查发现, 个别乡镇被征地村农民没有参加基本生活保险。2006年国家出台政策, 要求对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 但各地政策执行力度小, 只有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如京沪高铁工程, 按国家政策执行。地方项目特别是工业园区, 征地要么不经人事、劳动部门, 要么以租代征根本不办手续, 执行政策无从谈起。部分地区2005前被征地, 征地资金已用完, 养老保险无配套资金。早期被征地农民利益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又与近期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

(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农民无力缴纳保障费。依据《土地管理法》,我国现行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在很多地方,即使是按照30倍的最高标准给予补偿,仍然无法使相当部分农民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被征地农民,对拿到手的征地补偿费,大多用于家庭开支,无力缴纳保费,无法保障自身养老权益。同时,那些文化程度低、社会转型能力较差、消费没有计划的农民,不仅无力缴纳保费,其当前生活也逐步陷入贫困。

(3)财政所需承担的资金压力较大。根据应保未保被征地农民人数按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及计提风险准备金估算,与现有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统筹和风险基金额相比,资金缺口很大。

三、完善新农保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的建议和对策

1. 对参保农民实行多交长交多补,制度设计应激发农民热情

政府应在一定范围内对不同缴费标准实现不同补贴,多交长交多补;应提高最低缴费标准,放宽最高缴费标准。以此来激发低年龄层次农民和有经济能力农民的参保热情,使他们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参保,也能够积极主动续保。更大程度发挥新农保作用,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

2. 探索基金保值增值途径,完善新农保基金管理

要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收益率,积极探索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比如,新农保基金在投资方面可以借鉴企业年金的管理方式,我国市场化运营下的企业年金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风险,而且基金保值增值效果显著,很好得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良好经验启示政府应该加强新农保基金投资的政策引导,适度放宽投资渠道。当然,在适度放宽投资渠道的同时,应当通过限制投资比例和投资限额的方式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再比如,可以把基金投资于大型公共工程、公共设施以及公益建设项目等市政债券,这些风险小、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 明确政府在实现农民“老有所养”中的责任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无论是推行实施新农保制度,还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的养老权益,都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额度,地方财政也要根据实际条件增加补贴,使农民养老待遇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并随着整个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来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政府出资部分必须率先到位,对难以当年支付到位的部分,可以考虑分若干年均衡支付,但必须列出财政每年定量注入的计划,确保资金不留缺口。

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严格土地征用审批制度,实现对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征地费应比照接近的城镇基准地价,根据当地区位、环境、产出、交通、人口等因素进行市场修正,从而评估出合理的征用价格。实现公平合理的交易价格,以替代现行隐形的、不等价的征地补偿方法。在充分满足被征地农民生存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保障他们有能力为自己支付养老保险金。

4. 尽快建立大一统的社保制度,逐步提高养老基金统筹层次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把被征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纳入新农保制度体系当中,与新农保利用一个操作平台。同时应加快研究制度整合,制订全国统一的政策和操作实施办法,建立一个打破城乡分割的大一统社保体系,使之适合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不同社会群体,切实保障农民“老有所养”权益。而要真正推行实施大一统的社保制度,还要逐步提高养老基金统筹层次,最终实现养老基金全国统筹。

为保障大一统社保制度的推行实施,中央地方应共同努力,尽快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保电子平台,将更加有利于社保转移的便捷、安全和高效。

5. 尽快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保障农民“老有所养”步入法制化轨道

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于表决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并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社保领域的综合性大法,它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以法律为支柱的社会保险时期。《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一些基本制度,但同时存在一些授权性、框架性的规定,因此,要真正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最终为我国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做好社保基金的保值与增值,有效遏制社保基金被非法挪用的现象;其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作用,授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权和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履行情况监督权;再次,完善司法诉讼途径。尽快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今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提供法律规范与法律保障,保障农民“老有所养”步入法制化轨道。

新农保 篇2

一、动员会议:

1、会议时间:拟3月15日前后;

2、出席对象:包村干部、村居书记(或主任)、会计;

3、议程:分管镇长动员、劳保所业务辅导、镇主要领导提要求,拟兑现2010扩面补助(1元/人),落实2011年任务,出台考核办法。

二、时间安排:

2011年3月16日—3月31日。

三、具体操作:

1、发放宣传资料、安排宣传车; 2、2010年参保对象及领取人员公布到村,根据名单收费(2010年未参保人员一律到镇集中办理);

3、镇劳保所人员到村宣传、动员和督查,逐日公布进度;

4、先收保费,随后开据,与论证同步(关于论证:

1、2010年已参保,2011不参保的,其符合条件父母停发基础养老金,后补的,其停发部分不补。

2、2010年已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有符合条件子女未参保的,必须到镇补交,否则停发并追回冒领金额;

3、2010年已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本人同时享受城镇职工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一律停发并追回冒领金额)。

四、考核办法:

1、完成任务的村居,给予600元补助;

2、超额完成任务的取前三名,分别再给予1500/1000/500元奖励;

3、未完成任务的村居,按完成情况扣减绩效考核积分;

『新农保』破冰全民社保 篇3

农民养老有了新规

8月4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于10月1日前在全国10%的试点县(市、区)启动,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新农保”的最大亮点是:每位60周岁以上的农民都有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各级财政全部保证支付,到龄农民可以每月领到55元钱的养老金。这就是说,60岁以后的农民每月将领到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家支付的基础养老金,这部分的钱是固定的、普惠式的;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通过个人缴费以及财政对个人缴费的补贴,个人账户不断积累,将来60岁以后就可实现多缴多得。

对于“新农保”个人缴费,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确定一个最低标准,财政给予定额补贴,具体标准待国务院正式文件下发后,由省级政府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高本地基础养老金标准。如果参保农民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多进行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待遇标准。据测算,如果按最低费率4%、最低缴费年限15年计算,到60岁之后一年可以拿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新农保”中,中央承诺各级政府应给参保农民补贴。这与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农民社会养老试验形成鲜明对比。“老农保”主要是个人账户的积累,以农民自己缴费为主,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1998年之后,因制度缺陷和预期支付危机,“老农保”遭遇中央政府“清理整顿”,自此陷入停滞。

与“老农保”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新农保”中央财政出了钱。这就意味着,政府把农民养老纳入了责任义务的范畴。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又一大惠农政策。普式惠养老的“新农保”,开启了中国全民社保的新时代。

保障水平最受关注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9年中国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年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9亿中国农民的社会养老终于破题。

受长期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村的社会福利事业特别是社会养老方面远远落在了城镇的后面。同样的年老力衰,城镇居民有各种形式的养老金,而农民却只能靠孩子来养老。据资料统计,在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中,农村有1.06亿人,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相当于城镇的3倍以上。与城镇居民有相当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相比,农村老人的养老是一个难题。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初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人逐渐进入老年阶段。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青年人涌进了城市,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重点落在了农村,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和靠土地养老的模式已变得难以维系。寻求新的农村养老模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对此,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社会承担一部分农村养老责任义务,是缩小城乡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

从国家财力的角度看,中国已具备对农民惠普式养老的物质基础。按照目前的设计标准,每人每月55元钱基础养老金,一年需要660元钱。农村有1亿老人,全覆盖也就是660亿元,相对于2008年6000亿的中央的财政收入,国家完全可以承受得了,况且现在只是10%的试点。据预测,按照2009年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的要求,中央财政预计只需要投入40亿元。

与政策的决策层考虑不同,广大农民更关心的是能够拿到多少养老金。据专家推算,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如果按现定标准测算,目前符合条件的农民一年可以领到1190元养老金,仅仅相当于目前农村的低保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基础养老金每月55元,起点虽然不高,但目前的目标是低水平广覆盖。”“新农保”走出了全民社保的重要一步,各地对农保新政的积极性非常高,说明了“新农保”乃时代所需。

“农保”以旧换新

“新农保”政策的出台,留给了“老农保”参保农民一个敏感的问题——原来缴的钱该如何处理?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表示,“新农保”可与“老农保”进行合理衔接。凡是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继续领取原个人账户养老金,并享受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还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可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标准继续缴费,达到年龄时享受“新农保”待遇。

在山东,与新农保的衔接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2009年初,山东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10%的县试点新的农民社会养老计划,凡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都可以参加“新农保”。

不过,山东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形式与即将在全国试点推广的“新农保”有所不同,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参保农民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基金,领保时政府补贴一定的比例。尽管补贴只是针对参保农民,但第一次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化和规范化,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农民养老中的分担责任。

据统计,山东省目前农保适龄农民(16周岁到60周岁)4433万人,60周岁以上农民约1000万人。2008年“新农保”试点县由2007年的14个扩大到40个,参保农民超过90万人。

针对国家试点推行的“新农保”,山东省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据悉,国家的“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最终完善并发布后,山东将很快在全省17市全部启动试点工作,大约10%的县(市、区)将试点新的农民社会养老计划,只要年满16周岁、非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确保到2012年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以上。为了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事业的顺利进行,山东省规定,原来所有农保账户中的资金转进“新农保”账户进行累积衔接。

“新农保不再仅仅是农民自己缴费了,中央财政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了,这是大好事,很多县都渴望成为试点。”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保险处有关人士表示,虽然目前试点还没确定,但不少县(市、区)已提交了申请,推行新农保的热情非常高涨。大家都盼望着早日让农民告别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的传统,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社会养老。

“New Rural Social Security”

Breaks the Ice for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On August 4,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China announced that the trial of new rural social security would be started in 10 percent of the trial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nationwide before October. After they reach 60, Chinese farmers will all enjoy universal national pensions.

The main highlight of the new rural social security lies in that every farmer will receive the fundamental pensions after the age of 60, which will be paid from local budgets. After the age of 60, every farmer can receive a monthly pension of 55 yuan. The other part pensions will be paid from personal accounts, which will be accumulated by personally paid fees and an allow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budget. The more you pay, the more you will be paid after the age of 60.

新农保真是好 篇4

惠农政策出台了, 亿万农民开怀笑。

皇粮国税已拜拜, 粮食直补翩翩来。

义务教育民受益, 合作医疗笑颜开。

三农问题不跑调, 中央又出新农保。

新农保, 真是好, 农民养老没烦恼。

国家财政来保障, 个人集资做补偿。

大干快干心舒畅, 后顾之忧弃天上。

养儿防老旧观念, 家庭养老也一般。

你为祖国做贡献, 国家养老理当先。

老有所养从今朝, 乡野翁妪喜眉梢。

2017新农保政策 篇5

2017新农保政策

很多农名朋友在说,年年都在缴农保,我们以后老了,这个钱每个月能领好多哇?啷个领哇?别慌今天,我们就说一哈这个今年的新农保政策第一、为什么要实施新农保?2017年新农保具体“新”在哪里? 1.从财政补贴上来讲:老农保并没有明确说明,而新农保直接明确规定了,国家财政直接支付基础养老金,省,县两级财政对参保人员给予补贴。(其中省级财政补贴总量按地方补贴的50%安排,省对各试点地区根据其财力水平,分档次给予补助。其余部分由市、县两级共同分担,具体分担比例由市(州)人民政府自行确定。)2.从保险模式上来说:老农保是参照商业模式,养老金待遇完全由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确定;而新农保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3.从筹资上来说:老农保是自我存储模式;而新农保是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我们简单举个例,就能更直观了小编老妈。以前在村头买老农保,是自己交好多,账户里头就只有那么多;现在买新农保,账户里头除开自己交的那部分,还有政府和集体的补助钱。第二、那这个新农保具体都有哪些规定呐?要怎么缴费呢?(1)2017年新农保的参保对象要求凡年满16周岁除在校学生外,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拥有农村户口的居民都可以自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2)缴费标准我们四川现在是分以下5个档次: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虽然都是多缴多得的原则,但是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档次才是最好的(3)缴费方式1.自己参保:带上你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以及复印件到当地的邮储网点办理参保手续2.村委会代办:带上刚才说的那些资料去村委会,请他们代办,但这个是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的哈第三、这个钱我也交了,那我啷个领钱呢?领取条件是年满60周岁且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口人。我们要晓得,这个新农保的钱分两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但是都是由国家直接打到农民账户里头的。那么有朋友就会问了,这两金有撒子分别哦,不是都是由国家直接打到账户迈!如果这样想,那么你就错了哈,这个两金是有大区别的哈,基础养老金,是农民朋友满了60岁就可以直接领取,是不给钱的;个人养老金呢,是分档次,你交的多,你就拿的多。如果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还是可以实施继承的方式来发放的。第四、那我每个月能领好多钱呢?这个领取标准啷个算呐?先举个例,还是小编的老妈。小编妈咪,每年交100,连续缴费15年后,年利率假如是2.25%。满了60周岁,那么每月最低可以领取这么多:(1500+450+299.9)/139+70=约86块钱。(其中,政府补贴总额是按照最低每人每年30元进行计算)上面这个数据其实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月领养老金=(个人缴费总额+政府补贴总额+账户利息)÷139 + 基础养老金而实际上对不同档次来说,地方政府的补贴也是不一样的: 对选择300元缴费档次缴费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补贴5元 对选择400元缴费档次缴费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补贴10元 对选择500元缴费档次缴费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补贴15元 资金分担比例与基本缴费补贴分担比例相同。这哈你还觉得那些工作人员给你巴拉巴拉说一大堆话打脑壳不?第五:听说农村社保可以一次性补缴了?怎么操作?首先得明确一点,农村社保必须每年都要缴,不能漏缴,否则就不能享受政府补贴了哦。不过不要慌,2017年新农保可以补缴!按照规定,如果男女到了领取年龄(60周岁)你都还没有把15年的费用缴完,可以选择一次性缴满15年的费用,然后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当然了,由于每个地方保险缴费基数及比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缴费金额也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到当地社保局咨询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或是打社保局电话去咨询这样能更清楚。

阳光下的新农保 篇6

伴随着信阳市浉河区新农保试点扩面工作快速、高效的开展,和王庆生老人同样喜悦的农民迅速多了起来。新农保制度的实行,使农民在“种地不缴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了“养老不犯愁”。2011年3月9日至4月10日,浉河区在已开展的50个新农保试点村的基础上,又把剩余的108个行政村纳入新农保试点范围,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实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目前,全区20.8万农村适龄人口中,已有13.9万人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率达到75%, 3.5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像城里人一样可以领到属于自己的养老金了。

据了解,2009年10月,信阳市浉河区在董家河镇集云村成功启动了新农保首个试点,2010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50个市、区、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示范村。到去年年底,全区累计参保4.86万人,有1.15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按月领到了养老金,新农保试点范围的扩大实施,受到农村居民的普遍欢迎。今年年初,浉河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阳市市委、市政府关于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决策部署,于3月9日迅速召开新农保试点扩面动员大会,印发《2011年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试点扩面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从3月10日起,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新农保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争取让全区所有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新农保,实现老有所养。

在这次新农保试点扩面工作中,浉河区采取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民个人缴费设定了每年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所有年龄阶段划分均以2011年4月30日为基准日。16至59岁符合条件的参保农民年满60周岁后,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同时,60周岁以上老人在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全部参保的情况下,无需缴费就可以领取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在2011年新增擴面的行政村内,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人,从2011年5月1日起,实现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试点扩面工作涉及人员多、时间紧、政策性强、业务量大,任务十分艰巨。为把这项惠民工程办实、办好、办细,浉河区12个涉农乡、镇、办事处迅速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新农保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实行处级领导包保联系制、定期工作例会制、每日督查和三天通报制,结合辖区实际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抽调人员走村入户集中开展各项工作。

在社会新的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攒钱养老”、“养儿防老”等思想仍是广大农民养老观念的主流。新农保刚开始时,有的农民认为参不参保无所谓,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民想参加,但“一怕白花二怕变、三怕到时难兑现”,存在许多思想顾虑。为此,浉河区加大宣传力度,印制10万份新农保政策宣传彩页,在第一时间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并采取在当地媒体高密度连续滚动播出新农保标语口号、出动宣传车、悬挂标语口号、走村入户面对面宣传等多种方式,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很快帮助农民解开了心头的疙瘩,让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五星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处,城镇居民人口各半,村民外出打工多。为了让群众全都了解新农保工作,调动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应保尽保,五星办事处开展了大规模、大声势的宣传活动。五星办事处七里棚社区8组农民吴升富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从今后我也能吃上‘皇粮’啦,我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啥是幸福?能领养老金,养老有保障就是幸福!”

东双河镇帮助村民算好“家庭账、经济账、实惠账” 三本大账,采取亲情友情引导、党员干部示范引导、关注重点人群、积极开展“新农保进校园”活动等方法扩大新农保政策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适龄人员参保率。白庙村庙咀组年近六旬的农民党员彭续斌,走家串户,带头缴齐全家新农保参保费15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庙咀组在20天时间里参保率实现100%。翟洼村有60多户现在郑州务工经商,该村村干部前往郑州集中收取,短短两天就收缴保费4万余元。

优质的服务是提高工作进度的关键。五星办事处及各社区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在各社区服务大厅设立征缴点,实行照相、复印、填表、审核、缴费一站式服务。社区干部和社区小组长专门负责各个小组群众参保手续的办理,做到责任到人,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东双河镇付河、敖湾等村自发购买复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免费为群众服务,避免了群众复印证件、照相的来回奔波,尽力为农民提供方便。浉河港镇易庙村处于大别山的深山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村干部刘开敏一共负责128户农民的新农保工作,她每天都坚持徒步挨家挨户给农民宣传讲解。由于工作辛苦,劳累过度的她在一次工作途中扭伤了脚,又红又肿,无法下地走路。但她没有放弃,回家打完吊针后,仍坚持带病工作。当记者问她苦不苦、累不累时,40岁左右的她乐观地回答:“不累,好政策当然要宣传好,不然以后要后悔、内疚的!”她的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责任!

浉河区是信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多,面积大。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确保每位农民都能享受到新农保,浉河区政府毅然决定除补缴年份外,对参保缴费人员给予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五星办事处由财政专门拨出80万元资金对远郊村困难群众给予参保补贴。东双河镇针对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投入资金21000多元,免费为他们办理参保手续。董家河镇党委政府按每位参保人员10元标准拨付经费22万元。东双河镇翟洼村村民40多岁的李英超,妻子身体不好,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家中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在外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拮据。该镇村干部了解到实情后,主动帮他垫付了保险费,使他家中的老人顺利地享受到了每月60元的养老金。他握着村干部的手感激地说:“谢谢党的好政策,为我缓解了生活压力,减轻了负担,以后的日子再也不愁了!”

为管好农民的养老钱,浉河区制定了规范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让新农保在阳光下运行。浉河区政府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基金监管。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致富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区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向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江苏宜兴新农保探索 篇7

为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2009年9月, 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在全国10%的县 (市、区、旗) 试点新型农保制度。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 宜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早在2005年10月, 宜兴市政府和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就开始了政企协作共办新农保的探索实践, 并已逐步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中, 一幅“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专业运作、农民安心养老”的新型农村养老图景展现在记者面前。

周金凤, 宜兴市碓坊社区碓坊村民。87岁的老奶奶有六个子女, 说起每月领到的68块养老钱, 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不明白新农保啥意思, 只知道领着钱开心, 我自己有个存折, 每个月都有钱拿。”

邵佰清, 现年62岁的碓坊村村民。2005年宜兴新农保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我当时还没满60岁, 交了一年多的费大概三百来块钱, 现在已经领三年钱了, 以前每月就30多块, 现在涨到68块, 存折都亲手交到我们手心里, 领取也有人及时通知, 挺方便的。”被问到领了多久的养老金, 他这样回答。

2005年, 宜兴市政府实施了《宜兴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参保对象是长期居住在农村且有宜兴市户籍的“纯农民”, 2007年7月起, 未享受社保待遇的城镇老年居民也纳入享受基础养老金补贴的行列。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 宜兴市男性已年满60周岁、女性已年满55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不用缴费, 就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其余符合条件的农民每年按个人年均纯收入的10%收取养老保险基金, 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年缴费标准设100元、300元、500元、700元、900元、1000元六个档次, 政府补贴每100元最高达到50元, 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 多缴多得。

碓坊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负责人陆士芳告诉记者, 社区59位80岁以上农村老人现已全部拿到每月68元的养老“月薪”。“预计明年就可以达到80元以上, 具体就等省里的政策了。”她说。

说起现在村民们交养老保险的劲头, 碓坊社区五云庄村民小组组长蒋纪良感触颇深:“第一年好些人都不接受, 得各个组长挨个开会去宣传, 现在是你不去收, 村民都要交, 缴费发动得晚一些, 都有人主动跑来问。”

据统计, 至2009年年末, 宜兴市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39.7万, 参保覆盖率达97.7%, 其中, 19.7万老年农民领取养老金, 累计发放养老金1.34亿元;缴费农民为20万人, 个人缴费总金额为9395.7万元;新农保基金累计结余3.8亿元, 基础养老金从每月的31月标准调整至今年的每人每月68元。

为何宜兴的新农保开展得如此高效且深入民心?政府每个月发养老钱, 老人们或许并未特别留意自己存折上还有一家当地保险公司的名字。而这正是宜兴新型农村保险的特别之处——政府探索公共事业服务“外包”, 实行新农保征、监、管分离。

2009年,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要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宜兴在全国首开先河, 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交给专业的保险公司来管理运营, 政府负责政策的统筹和规划以及综合监督和协调, 保险公司不参与保费的征缴和基金的管理, 只负责业务管理。宜兴市人保局该项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新农保为例, 政府和企业在这个模式中各有分工:各级政府负责保险基金的征缴;财政局负责基金账户的管理;人保局负责政策制定、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保险公司作为承办机构, 负责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待遇结算和发放。

据宜兴支公司医农保中心负责人宋华曦介绍, 为配合宜兴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保管理服务的要求, 宜兴支公司迅速启动了服务公共事业程序, 成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中心, 在全市设立1个结算中心、20个镇 (园、街道) 业务服务网点, 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经办网络;同时抽调组建一支由25名员工和优秀营销员组成的信息管理员队伍, 派驻各业务服务网点实行挂牌上岗。

除此之外, 宜兴支公司还自主研发出“宜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系统”, 实现了全市联网、实时互通, 提高了工作效率, 确保了账户信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 建立了一整套业务操作和单证管理制度, 经办人员严格遵照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展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待遇结算和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业务开办近五年来, 当地农民对新农保业务的有效投诉为零。

在运营费用方面, 新农保由市财政每年划拨农保中心100万元, 政府投入的运行经费实行包干制, 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福利、网络租用和日常办公费用等支出。对财政拨付的经办管理费用严格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 专款专用, 接受审计监督。

江苏省金融办、保监局在调研中发现, “征、管、监”相分离的运作机制, 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经办新农保的模式, 增加了运行的透明度, 有效提升新农保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避免了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的尴尬角色, 实现了政府行政成本从1000万到100万的转换。在整个新农保基金支付流程中, 形成了钱账分离的管理模式, 有效保证了基金安全和高效运行。

对参保农民来说, 这一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经办模式, 保证了新农保流程管理的专业化、服务的优质化。承办方中国人寿“国字号”的背景, 专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有效保证了参保农民在享受新农保这一政府惠农政策的同时, 还得以享受网点贴近、流程快捷、管理专业、服务温暖等多种附加值服务。既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又增强了农民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

新农保是一项惠及民生、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惠农业务, 宜兴市委经多方考察, 最终选择了具有“国字号”背景、拥有新农合管理经验的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作为第三方管理机构经办新农保业务。

“当初政府选择保险公司来承办新农保业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 虽然此项业务基本不存在盈利空间, 但能为农村保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荣幸和责任。”谈及参与新农保业务的初衷, 宜兴支公司副总经理钱泽明这样回答。

目前, 当地新农保中心使用的办公大楼由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无偿提供, 面积共两千多平方米。公司还提供一辆小车, 供新农合的外伤赔案调查和新农保生存状态调查使用。新农合、新农保前期的软件系统均由中国人寿无锡分公司免费开发和无偿维护。

近五年来, 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多次被江苏省分公司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连续五年被宜兴市政府授予“现代服务业十强”。

当被问及作为商业保险公司如何平衡公共服务支出和企业利润需求时, 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刘炳懿副总经理答得干脆:“国寿系统里很多的业务员就是农村出身, 办好新农保, 也是为自己办事。我们是国有公司, 本身的效益就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 保险本身就有社会管理的责任, 作为保险公司我们也应该承担为社会服务的需求。”

据了解, 目前新农保“宜兴模式”在江苏省范围内已形成一定影响, 各县市代表均组团前来考察, 目前江苏淮安的楚州地区亦在推广试点。刘炳懿表示, 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将进一步总结“宜兴模式”经验, 向江苏省政府进行汇报和建议, 促进此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新农保”政策解读 篇8

经国务院批准, 辽宁省新农保率先在义县、彰武县、建平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建昌县、西丰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和康平县等8个县进行试点运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简称“新农保”, 是继取消农业税、采取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 (辽政发[2009]31号) 中明确指出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力求建立全省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

1. 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低水平起步, 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

《意见》中明确了新农保的参保范围、资金筹集以及养老待遇的规定和标准。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 在不给农民造成严重负担的情况下, 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市、县两级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省政府会根据国家统一规定, 结合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 适时调整全省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新农保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参保人死亡, 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 除政府补贴余额 (本息合计) 外, 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政府补贴余额并入新农保基金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2. 个人 (家庭) 、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 个人缴费, 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 多缴多得。 (2) 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3) 政府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 省级以上财政补助80%, 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 其中市级财政至少补助10%。市、县两级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 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 地方政府应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政府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 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 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3. 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 引导农民普遍参保

年满16周岁 (不含在校学生) 、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都可以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地参加新农保。新农保制度实施后, 按规定参保缴费,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 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制度实施时, 已年满6 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不用缴费, 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须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 应按年缴费, 也允许补缴, 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 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累计缴费低于15年的不享受基础养老金, 将个人缴费本息一次性返还给本人。

4. 先行试点, 逐步推开

“新农保”制度研究文献分析 篇9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本文以CNKI作为平台, 以“主题”作为检索点, 检索词设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将匹配设定为“精确”以此提高检索的准确率, 并将期刊来源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以提高文献来源的权威性。共检索出相关论文154篇, 文献发表时间从2005年开始, 对新农保制度问题的大规模研究主要集中在2009年以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

二、文献分析

(一) 文献作者分析

通过对新农保制度问题研究领域的作者群体的分析, 发现此领域已具有稳定的作者群引导研究的发展, 高产作者群也已形成, 例如来自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的邓大松、刘昌平,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耿永志,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韩俊江等。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统计的文献中, 学者个人独著的论文占到60.5%, 多人合著的论文占到39.5%。其中以两人合著的论文为主, 占总论文量的31.4%。其次是3人合著论文, 占总论文量的6.6%;4人合著论文占总论文量的1.5%。学者们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和交流, 有助于深入探讨研究问题, 促使研究内容往深层次发展。

从作者所在单位机构来说, 文献的作者来自于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银行等单位。统计结果显示, 来自高等院校的作者发文量居于首位, 占到总发文量的95.7%;来自科研机构和银行的作者发文量占到总发文量的4.3%。

(二) 基金资助项目的分析

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往往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并代表着某个研究领域的新趋势, 特别是国家级课题更是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通过文献分析统计得出获得国家、省部、市、院校等各级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30.5%。其中, 国家级27篇, 占论文总数的17.6%, 其所占比重最大;省部级12篇, 占论文总数的7.8%;市级、院校级分别有3、5篇, 分别占1.9%、3.2%。目前的基金资助来源以国家级课题为主, 这与国家建立新农保制度有一定的关联。

(三) 内容分析

对论文内容的分布进行研究可以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 发现我国对新农保制度进行研究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农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有的文献对于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基本上没有异议。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 其存在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胡玉璋 (2007) 认为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本途径。我国经济结构变化为建设新农保制度的试行提供了前提性条件;财政收入与农民收入提高为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关键性条件;政府重视与农民意愿为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提供了主观性条件;长期试点为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技术性条件, 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新农保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新农保”与“老农保”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在制度设计上突出了政府责任。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新农保制度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刘昌平 (2008) 指出“老农保”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责任缺失。曹信邦, 刘晴晴 (2011) 认为我国政府财政完全有能力对农民养老保险账户缺口承担责任。邓大松, 薛惠元 (2010) 提出应当强化政府责任,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 使财政另行预算注资保持较快增幅, 并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 以缓解参保与享受人群倒挂带来的基金压力。当然我国政府在财政支持新农保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3. 新农保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研究

随着新农保工作的普遍展开, 其基金的筹集与管理问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基金的筹集决定了新农保制度能否顺利推广, 其筹集模式在新农保制度中处于的核心地位。金玉秋 (2009) 认为农民养老基金筹资模式必须适应我国国情, 最低筹资水平应该满足合理的最低保障需要, 资金来源渠道应该多元化, 并强调了土地资本收益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中的作用。刘昌平 (2008) 从基金管理模式方面推行委托投资型和银行质押贷款型基金模式以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的安全管理, 有效运营, 保值增值, 基金监管, 直接关系到自愿参保的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和信心, 因此可以看出管理好新农保基金具有重大意义。

4. 关于新农保试点的研究

新农保制度的试点研究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按照全国试点指导意见的要求, 全国各地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试点工作。相关试点文献的框架结构大致是“现象——原因——对策”模式。通过对新农保试点工作实施情况的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新农保试点工作在西北偏远地区仍然较少开展。对试点地区的研究经验的借鉴, 有利于推进我国新农保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5. 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农保制度必须要解决与其他相关制度的配套衔接问题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新农保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也是影响其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李玲 (2011) 强调从实现政府财政补贴可持续, 农民长期参保意愿可持续, 管理运行可持续, 农民满意可持续等方面来保证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李莹 (2012) 等人从资金筹集的视角, 从财政支付能力、个人缴费能力、集体补助能力3个方面, 探索了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新农保制度要想具有可持续性, 就要进行严密的基金监管, 保证基金的安全;进行周密的信息管理;加强新农保的经办服务能力, 简化农民参保转续手续。

(四) 研究方法分析

从研究方法上看, 目前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 定量研究远远少于定性研究, 较多的研究成果只是在作表面扩展和堆积。文献的定量研究方面主要应用了保险精算学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除此之外, 还有少数研究运用了系统仿真技术、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简单动态模型、扩展性线性支出模型等学科方法, 这些方法为科学地分析新农保险制度提供方法依据。

三、结语

通过对我国新农保制度问题研究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发现当前新农保制度问题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 研究的内容涉及多个层面, 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总体上看从2009年国家正式推行新农保试点以来, 各界专家、学者们纷纷对新农保建设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及对策, 其针对性和正确性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尽管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在加快推进, 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多, 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农业人口数量的庞大, 新农保制度的真正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农保领域仍然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希望更多研究者能够加入到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来, 不断加强学术交流, 共同为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胡玉璋.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7年第3期

[2]刘昌平.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保险研究, 2008年第10期

[3]曹信邦, 刘晴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第21卷10期

[4]邓大松, 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 2010年第1期

[5]金玉秋.土地资本收益与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模式创新[J].求索, 2009, 8

[6]刘昌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年7月, 第38卷第4期

[7]李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机制[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研究生论文专刊, 2011年3月第38卷

新农保基金监管问题的思考 篇10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9]32号) , 对现行新农保制度作简要介绍:新农保试点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开展,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 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参保范围是年满16周岁 (不含在校学生) 、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目标是2020年实现全覆盖, 但我国已于2012年提前八年实现了新农保的全覆盖。

2 新农保基金运行存在问题及案例

新农保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地重复参保, 以及通过虚报、瞒报参保人员数据, 骗取新农保补贴等现象, 造成了国家财政补贴的巨大损失。新农保基金被挪用、侵占甚至被贪污的案件也有增加的趋势。下面结合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第34号公告就新农保基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案例进行说明:

2.1 新农保资金被挪用

这被认为是基金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风险, 由于基金运作、管理机制的不透明, 养老金被挪用现象严重。根据公告结果违规挪用的社保金达17.39亿元, 其中新农保资金所占具体数字不可查。相关案例有:扩大新农保基金的支出范围, 用于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支出, 建造体育馆等文化娱乐场所, 用于职工住房、单位办公楼, 用于购买公用和私用轿车等。由于政府部门职责不分, 既是监管者又是运营者, 导致违法乱纪现象频发。

2.2 瞒报已死亡的人员骗取养老金

2012年, 河北大名县和固村骗取养老金的事件浮出水面。该村书记潘连才便是利用已死亡的60岁以上老人不注销的方式冒领农保金, 和固村2400多人, 被套取农保金的人数近百人, 涉及金额达6万余元, 按照这个比例, 大名县约3万多人新农保被非法套取, 涉及金额高达2000万元。有些地方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 隐瞒甚至修改死亡信息、修改伪造各类发票证明骗领养老金, 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湖南省人社厅一官员针对这一现象称, “一般乡村人口死亡率是3%, 若某县上报一年都没有死人, 多半是将死者名单混入了领取名单。”但针对这个问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是参照乡村人口历年死亡率进行估算。

2.3 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发放新农保养老金

由于经办机构审核存在问题, 截至2011年底, 112.42万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居保和新农保, 导致9.27万人重复领取养老金6845.29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落后, 向7.2万死亡的人发放养老金, 金额达1.75亿元, 其中新农保人员数及金额不详。

2.4 新农保基金非法投资

依据我国现行养老金投资规定, 个人账户积累部分只可以存入银行, 由于这样的投资收益较低, 一些区县便将新农保基金投入商业领域, 甚至用于风险极高的投资领域。虽然, 一部分新农保基金得到了充分的保值增值, 但利润分红制度不明晰;还有一部分新农保基金投资失败, 造成农村老百姓拿不到“养老钱”、“救命钱”。

2.5 新老农保基金接续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老农保问题复杂, 新农保推进工作难度大, 工作量大, 导致老农保基金尚未转入到新农保基金。

3 新农保基金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国发[2009]32号文件, 对新农保基金的监管工作提出下列要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 制定完善相关制度, 规范稽核制度, 对基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检查, 定期披露, 做到公开透明。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各司其职, 确保基金安全。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本职工作, 接受群众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由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 (行政监管机构、法制监督机构) 来完成, 主要职责是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基金风险, 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等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评审、认证和鉴定, 以确保基金安全, 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是以行政监管为核心, 法制监管和社会监管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从总体上看, 新农保基金监管仍存在许多问题。

3.1 制度体系不完善

新农保基金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国家补贴相结合的个人账户制。试点以来, 新农保基金由县级政府管理, 行使从收到支的实际管理权, 在监管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理论上来说, 新农保基金监管应有县一级的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 但许多地方将这一职能转移给经办机构代其行使, 现阶段, 农保部门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实施者, 同时兼具监管权力, 既是监管者又是运营者, 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违规风险。由于我国新农保制度仍属于探索阶段, 法制规范很多领域仍属空白, 没有法律规范的制约, 新农保基金的监管很容易出现问题。

3.2 经办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落后, 缺乏专业人才

新农保基金虽实现了全覆盖, 但管理层次仍停留在县级, 这导致绝大部分基金的管理、运营集中在不具有基金管理知识能力的区县管理人员手中, 难以承担新农保基金结算等任务。管理层次过低容易造成地方自主权过大, 行政干预严重, 擅自挪用新农保基金, 而缺乏有力的监督制度, 导致新农保基金缩水。目前新农保业务主要由县、乡和行政村三级经办, 但经统计, 在2209个县级市中, 只有1267个建立了经办机构;在29378个乡镇中, 只有4137个建立了经办机构, 政府经办机构力量严重不足。且经办机构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分工不明确, 技术水平落后, 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滞后, 没有实现全国联网, 造成新农保基金从征缴、存储、移交到保险金的审核、发放的监管实现困难, 这些工作都要由人工负责, 经手人员过多, 手续繁杂, 工作量大, 效率低, 失误率高。

3.3 保值增值能力弱, 基金管理与市场分离

新农保基金的投资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 “存银行、买国债”。这虽然保证了新农保基金的安全性, 但是投资收益较低, 能够实现保值的目标就很更困难, 更不用说新农保基金的升值了。据统计, 我国2004~2008年的存款利息低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4.08%, 新农保基金的保值成问题, 这就降低了农民参保积极性。

4 新农保基金监管的建议

4.1 提高新农保基金管理层次

新农保的实施基础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同, 不存在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 所以要将新农保的个人账户从头开始做实。新农保从无到有, 不具备上来就达到省级甚至全国统一管理的条件, 所以由县级管理,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几个县区联系起来, 实现统一管理。实现全国联网, 将每个人的信息录入, 学习美国经验, 让每个人有一个社会保障号, 就可以有效减少重复投保、冒领死亡者养老金等问题。

4.2 完善各类多层次监督体系

4.2.1 建立完善的新农保基金监管机构。

现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管过于笼统, 不够专业细分, 可考虑在人保部下设立各个专业社会保险的监管机构, 分别负责该领域社会保险的监管工作。新农保基金属于专项基金, 尤其适用于这个办法, 专款专用专门监督, 禁止各种形式的挪用占用。由于新农保基金不仅涉及到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部分, 也涉及到国家政府补贴部分, 因此, 新农保基金的监管不仅要对基金运行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还要对国家补贴是否到位进行监督。

4.2.2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监督体系。

第一, 加强社会监督。将社会监督制度化, 建立定期的新农保基金运行情况反馈机制, 让参保人员了解制度的同时, 及时反映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在基层设立新农保基金的信息联络员, 一方面接受参保人员意见, 并向上级反映;一方面对基金运行进行检查, 及时公布基金运行状况。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社会导向传播作用, 应定期公布新农保基金从征缴到保值增值各个环节的使用情况, 做到政务公开透明化。全社会都应参与到社保金的监督工作中来, 以保证全国各类人群养老事业的正常运行。第二, 加强行政监督。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部门对新农保基金的监管, 从新农保基金的征缴、使用、结余和保值增值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督制度保障。切实履行监管任务, 责任到人, 防止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遏制监管人知法犯法, 要使监管人同样受到监督, 同时进行绩效打分与考核, 不合格者受到相应处罚。对绩效良好的监管人给予相应奖励。第三, 加强审计监督。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调任到新农保基金审计工作中来, 以保证农民的基本养老金可以到位。审计部门也要进行内部监督,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审计能力和审计效果。第四, 加强司法监督。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审判部门, 审理新农保基金使用情况。通过司法途径, 严肃处理, 以达到警示的效果。

4.2.3 提高新农保基金在政府监管下的投资运营能力。

新农保基金是农民的“养老钱、救命钱”, 保障其安全性是第一目标。对新农保基金进行监管, 保证其不缩水的同时, 进行增值运营。新农保基金不应仅限于“存银行、买国债”, 应拓宽新农保基金投资途径, 政府应把投资经营权交给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 政府对此类公司进行评级, 若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低于银行或者国债利率时, 公司应该自行弥补差额, 所以基金公司要承担这一投资任务时也应该考虑自身实力, 为了吸引基金公司参与, 应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一部分分红奖励。这种机制有利于新农保基金增值, 保障农民权益。

4.2.4 加快新农保基金监管方面的立法。

新农保基金由于实行时间短, 在法律制度建设上很不健全, 应尽快推进新农保基金监管方面的立法, 防止任何形式的贪污挪用, 以及渎职造成的损失。保障农村养老事业的顺利进行, 保护农民的基本养老权益。

摘要:新农保是我国针对农民养老问题提出的一种制度设计, 这一制度的贯彻和实行, 对于保障农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新农保基金对于新农保的有效运行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但新农保基金监管存在着众多问题, 制约了其保障农民养老的能力, 针对新农保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农保基金,监管,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文洁.“新农保”政策风险研究及其防范[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 2012.

[2]陈淑君, 张茜.完善新农保基金监管体系的设想[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6) .

[3]汤晓阳.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和运作问题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 2010, (5) .

新农保 篇11

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吉林省将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新农保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照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55元给予全额补助;对参保缴费由地方政府按照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给予适当鼓励;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给予适当补贴。目前,个人缴费设定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按照“多缴多得”的原则,每年地方政府分别补贴30元、35元、40元、45元、5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放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存储额除以139(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对于选择5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补贴办法由试点地方政府确定。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新农保”试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12

(一) “新农保”的提出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预计老龄化将在2030年至2050年达到高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养老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 城市养老保障体系已逐渐完善, 但在人口数量占我国人口总量57%的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落后, 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越发突出。同时,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 截至2008年底, 大陆农民工总数为2亿2542万, 其中外出农民工1亿4041万, 占农民工总数的62.3%, 由此带来的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现象, 极大地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观念。传统的依赖家庭养老的模式,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 已经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赡养需求, 农村老年人对新养老方式的需求显著增长。

我国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这期间因为各种问题而导致制度的建设实质上一直处于停滞状态。2009年9月,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决定在全国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 的试点。首批“新农保”按照试点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在全国10%的县 (市、区) 展开, 以后逐步扩大, 计划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新农保”政策是我国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探索, 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 “新农保”的试行推广

“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后, 各地高度重视, 积极推进, 成效显著。继2009年开展首批“新农保”试点后, 2010年全国又有518个县纳入第二批“新农保”试点。截至2011年1月26日, 第二批扩大“新农保”试点地区全部启动参保和养老金发放的工作。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新农保”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25亿人, 其中3428万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此外, 还有15个省区的316个县自行开展“新农保”试点, 参保人数达到4017万人, 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1381万人。目前, “新农保”试点地区总参保人数达到1.65亿, 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总计达到4809万。2011年3月, 温家宝总理又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 计划将“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可见, “新农保”在农村地区推广发展迅速, 成果喜人。

二、对“新农保”试行情况的实地调查

2010年的11月, 笔者同所在的调查小组成员为进一步了解“新农保”试行推广情况, 对河南省荥阳县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和当地农民以及负责“新农保”推广的村干部进行沟通交流, 我们发现“新农保”在农村的试行推广,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 政策多变使农民的观望情绪明显

近年来, 我国为解决“三农”问题, 在农村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涉及税费改革、社会保障、消费补贴、城乡一体化等众多领域。总的来说, 政府的农村政策仍处于不断试探阶段, 由此也导致了一些政策变动过于频繁。如在养老保险方面, 2008年推行的社会统筹保险制度刚刚一年, 2009年国家就又推出了惠农力度更大, 覆盖面更广的“新农保”政策。此时, 已经办理“老农保”的农民就不再能享受新政策带来的好处。由于政策的相对不确定性, 农民期待更好政策的心态比较普遍, 观望情绪明显。虽然“新农保”相对于以往的政策惠农力度明显加强, 但农民参加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一些农民更是选择了暂不参保。尤其是对45岁以下的农民这种情绪更加明显, 导致年轻人的参保率明显低于老年人。审计署2010年5月的调查数据显示, 在对全国9个省份“新农保”实施情况的抽查中, 青年参保率只有36.2%, 远低于45岁以上的参保率。而且在我们的走访中, 也发现在农村年轻人的参保积极性不高, 明显低于45岁以上的农民。“新农保”的参与主体主要集中在中年人和老年人。

(二) 农民中参保额度普遍偏低

“新农保”的缴费标准共分十档, 从最低100元/年到最高1500元/年不等, 缴费多少与享受待遇后领取的养老金多少挂钩, 多缴多得。但我们在调查中却发现, 选择高参保额度的农民寥寥无几, 绝大多数农民选择的都是100元/年的最低等级。这其中农民收入低收入不稳定是重要的原因。由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性质, 加上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频繁, 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若选择高等级的参保标准, 容易形成较大的缴款压力。这就造成了“缴费档次政策低效或无效”现象。由于大多数农民缴纳的是低等级的保费, 致使他们在领取时享受的养老金也相对较少, 容易使养老金无法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三) 部分农民对政策不了解

调查发现, 由于平均文化水平不高, 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原因, 部分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不太了解。首先, 表现在对“新农保”个人账户性质的不理解。一些农民担心如果自己寿命不够长则所缴纳的养老金就将浪费因此不愿参保。事实上, 虽然养老金除数139由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计算得出, 但是由于新农保实行个人账户制度, 个人缴纳的养老金在老人生前未领完的部分子女可以继承, 因此所缴纳的养老金相当于个人财产。其次, 部分农民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计划仍像过去一样在60岁时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金, 但按照新政策则将不能得到国家每年给予的足额缴费的补助。

(四) 政策仍存不完善之处

“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也显示出了政策中的一些问题。首先, 农民中对“捆绑”政策存在较大争议。“新农保”中规定, 对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 所实行的家庭符合条件者全部参保、老人直接免费领取养老金的“家庭捆绑式”的政策。这给部分农民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参保压力。调查中发现, 一些老年人为了避开新农保中家庭捆绑的要求, 甚至到派出所更改户口簿上的家庭成员;还有一些老年人甚至因此不能参保领取养老金。此外, 当前“新农保”的保障程度较低也是一个问题。就目前来看, 一对老年夫妇若按照最低参保标准参保, 在保有土地的情况下, 再加上每月的养老金尚可维持日常生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 当前养老金水平对老人生活的保障作用将更加微弱。

三、对“新农保”的思考和建议

(一)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农保”

“新农保”在农村试行推广情况良好, 但目前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作用并不明显, 对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首先, “新农保”作为一项新政策, 在农村大面积推广试行不足两年, 要让广大农民了解和适应需要时间。其次, “新农保”处于推广阶段, 大部分人刚刚开始逐年缴纳保费, 尚未开始领取。对于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 则大多是刚刚进行了一次性大额的补缴款后开始领取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会逐渐体会到“新农保”带来的实惠。再次, 丧葬费的补贴, 是新农保中一项所占的数额较大, 并且是一次性发放的补贴。对减轻农村家庭开支压力的作用会在若干年后显现, 这不仅可以让老人安心, 也可以让子女得到慰藉, 对农户家庭有很大的帮助。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预期, 随着“新农保”的推广, 作用会更加明显。未来更多的群众会自发参加此项保险, 保险金来源也更加充足, 新农保的运行将会越来越好。

(二) 制定更加灵活的缴费机制

对于保险金的缴纳, 国家可以考虑制定更加灵活的缴费机制。一方面, 针对由于收入不稳定而造成的不敢、不愿选择高参保等级的情况, 国家可以制定政策让农民根据各年的收入情况, 灵活选择不同的的参保等级, 将农民每年缴纳的养老金累计存入养老金账户, 发放时仍按照总的结存余额进行平均。这样可以有效解除农民选择高等级参保时, 对无法持续缴费的后顾之忧, 鼓励更多农民通过有计划地缴费在养老时享有更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 应当降低“新农保”中家庭捆绑的连带要求, 限定家庭强制捆绑的最高人数, 减轻家庭每年的缴费压力。通过更加灵活的缴费制度, 让农民由被动变主动, 吸引更多农民参保。

(三) 及时调整保障额度

近年来, 我国物价水平增长迅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目前的情况如果继续发展, 原本较低的保障水平未来将更加难以满足农民老人的养老需求。虽然“新农保”政策中规定了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对基础养老金进行调整。但是此规定对调整时间、调整方法缺乏明确的说明, 对调整标准、调整幅度缺乏明确的执行依据。因此, 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确保可以及时有效地对保障水平进行调整, 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而提高“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质量和水平, 让“新农保”能真正解决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

(四)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针对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误区和部分农民主动投保意识不强的问题, 各级基层干部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为农民答疑解惑。对此, 可以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让知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更多地参与实地推广宣传, 进入农户做好政策解读和说明。同时, 在发放的宣传材料中, 应当附加更清晰的交款———领款对照表, 让农民更容易看到“新农保”政策的作用。进一步, 还应加强“独立养老”观念的推广和宣传, 在农民中提倡新的养老观念, 树立独立养老意识, 让农民老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新农保”给农村养老带来的全新变革。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促进农民主动参保。

“新农保”制度实现了我国农民养老问题的重大跨越。对于“新农保”试行中显现出的问题要积极总结, 同时还要通过与相关政策的配合,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使政府补贴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农村养老保险系统的长期良性发展。

摘要:2009年9月, 国家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开始逐步在全国试行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今已进行到第二批试点阶段。文章通过在试点地区的实地考察, 发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试行推广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农保,农村,养老

参考文献

[1]、张惠彦, 宗泊, 朱群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善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2) .

[2]、张明丽, 秦笑, 梅李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0 (6) .

[3]、孙志, 陈韦潮, 黄聪, 伍珂, 马金鸽, 吴堤, 邓娟.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2) .

[4]、封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设计与实施效果[J].世界经济情况, 2010 (8) .

上一篇:吴文化的视觉语言下一篇:雷锋的故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