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2024-06-20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通用8篇)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篇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复习的几点建议

2013-09-14 15:41

万学教育 海文考研

教学与研究中心

王春丽

2014考研政治大纲思修章内容变化,但我们复习时不要有丝毫的懈怠,命题趋势还会加大难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复习好这门课程呢?万学教育名师现将复习方法概括如下: 第一,建立整体框架体系,融会贯通把握各章内容

本学科共分为八章、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思想教育,包括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二板块是道德教育,包括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第三板块是法律教育,包括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根据历年真题考查的规律来看,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章和第四章,在2013年,这两章依然是出分析题的章节,可能结合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命题,最近的命题趋势是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来分析论证某一社会现象,所以我们平时学习时要善于进行思维的拓展。第二,能够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把握的知识点,容易命制分析题。

历年考的有第三章的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中的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第四章中的“诚信”;第五章中的“文明出行”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去思考某一社会热点已成为思修法基的命题趋势,2014届的考生 一定要训练这样的思维,“爱国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依然可以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去命题。

第三,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要了解有关的典型的案例,包括正面和反面的典型的案例。比如结合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的升空考查民族精神的分析题。结合三鹿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事件考查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问题。第四,善于总结经典作家的话和中国古代的一些名人的名言要了解,注意把握其内涵 关于诚信、传统道德、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及古文诗词。灵活把握类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名言警句。第五,学会综合复习

进行跨章节、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能够融会贯通的再认再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核心概念,认识评价、分析论证难点考点,有效应对选择题和分析题。比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可以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篇2

关键词:整合内容,创新手段,强化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一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重要课程。2005年, 根据中央部署, 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全国“一本一纲”的要求。近年, 在课程改革建设的新思路之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达到新方案对本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 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教师们要不断加强课程设计的技能。作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师, 在贯彻“一本一纲”精神的基础上, 除集体备课之外, 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必须有自己的创新。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大学生处理思想问题、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具体来讲, 就是让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出评判、解释,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要追求实际效果, 这是由人活动的目的性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过程的魅力在于它的实际效果, 没有了效果的过程也就失去了魅力。对实际效果的追求,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把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及法律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现实行动。

二、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法制教育

要达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 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 还要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特点。目前, 大学生处在互联网非常普及的时代, 面对的媒体多种多样, 接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各种不同的信息在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也难免带来负能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各种声音来自四面八方, 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 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信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从而呈现出多元的价值观。在这种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时代, 诸如“宁在宝马车里哭, 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就相当普遍;网络上被大家吐槽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帖子, 也反映出当今大学校园中人情冷漠、没有道德底线, 甚至法律意识淡漠的情况也绝非个案。针对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至关重要, 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 是贯彻“一本一纲”的精神所必需的。

但是,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式教学, 学生并不喜欢, 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甚至使传统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受到极大冲击, 使教育者无所适从。因此, 在这种多元价值并存、大学生个性张扬的社会背景下, 教师应与时俱进, 在贯彻“一本一纲”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 在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 丰富教学内容, 尤其是针对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 强化法制教育, 从而使这一部分即将走向社会、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群体首先受到法制的熏陶。

三、创新教学手段, 强化实践环节

在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 提高课件的视觉效果, 增强教师传播知识的趣味性及视觉冲击力。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为教师顺利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起到应有的作用。

然而, 仅仅上好理论课是不够的,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必须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知道,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须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 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付诸行动, 投入社会, 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化作实际行动。教师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帮助大学生获得了解社会与人生的认识框架与实践能力, 并充分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现实需求。

科学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本来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自然状态。忽视、轻视教育对象及其生活世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既是盲目的, 也是无价值、无效益的。同时,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是课程自身的内在要求, 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深化理论教学成果的必然要求。

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在学习能力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理论水平相对弱, 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笔者认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要充分注意这个特征, 积极拓展社会实践形式,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践内容, 来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让学生到社会中实践, 并通过实践总结提高认识水平, 与仅有理论教学相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诸如在公交站维护乘车秩序活动, 在公园广场举办“爱护环境卫生、维护绿色家园”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学生会多年来坚持组织的活动, 要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需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为维护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做出贡献, 而且可以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增加社会责任感。

2. 开展专题讨论, 让学生形成自觉维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例如:进行“我为环境做贡献”专题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 谈谈为维护生态环境能尽哪些微薄之力。这种讨论往往热烈而有效。例如:在进行“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讨论时, 学生们认为保护环境必须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通过讨论使学生培养了节约使用塑料制品的意识, 相信这种环保意识会伴随他们一生, 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 开展“课前时事新闻评论”活动。

所谓“课前时事新闻评论”, 就是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让学生讲一个新闻事件, 就新闻焦点展开评论。可根据班级人数每节课安排2~3人进行, 争取一个学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论。在开展这项活动时, 可根据课程进度给学生布置关注的焦点, 例如:按照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环境保护、法律意识等专题进行评论。评论可长可短, 学生们可以在评论中擦出思想的火花, 养成关注社会的意识。

4. 强化法制教育, 开展法律案例分析。

根据“一课一纲”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两章的内容是法律基础知识, 在普及法律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我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受到法律方面的专业教育, 法律知识非常匮乏, 加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法律方面的这两章内容既涉及宪法又涉及多个部门法, 理论性比较强, 授课老师多数并非法律专业, 再面对没有法律基础的学生, 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加强法治建设, 让人人都懂法是关键。高校的法制教育不能置身事外, 而应该成为重要阵地。因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方面的内容应该强化, 针对学生法律知识薄弱的特点, 采用案例教学, 即把民法、刑法、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一些原则及法理和案例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效果会更好。

总之, 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在贯彻“一课一纲”精神的基础上, 必须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 不断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法制教育, 在强化实践环节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而使课程教学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舒志定.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3]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法律规范

前言

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背景下,党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教育放在了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地位,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党在新时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搞好教育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搞好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强调改革开放和允许社会多元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中,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

首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是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良好职业道德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有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违背了国家长久以来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比如,个别教师对本职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够重视,他们利用工作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兢兢业业地搞起第二职业,严重影响和阻碍学校教学质量发展;还有部分老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工作中渎于职守,应付事务。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全面加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已刻不容缓。而且,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和诱惑下,少数人民教师从事起违法事情,比如非法传销,收受贿赂等。人民教师是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模范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代表人物,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法律风貌是社会赋予人民教师的文明象征。新时期背景下,广大人民教师更应该做到依法执教、心中有法,坚持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和手段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的主体是人民教师,教师是引领社会科技前沿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合格人才的主力军,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坚持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和路线的具体体现者。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意识[2]。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化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范的认识,成为新时期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高校教师是“四有”公民的形象代表,同时也是培养“四有”公民的主力军,要做好“四有”,高校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这是时代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成为良好的“四有”公民,不仅要有文化、有理想,还要有道德,因为立德树人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同时,作为公民中的一员,教师更应该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教育法》,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机会坚守在教育岗位上,桃李满天下。

另一方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也是高校教师成为现代化教师的必要条件。江泽民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师自身现代化。教师自身现代化是指教师的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及行为特征具备现代化社会和现代化教育发展所要求的品质,即指教师应具备与现代文明和教育相应的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且遵守现代化的法律法规[3]。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教师个体就必须能够接受、消化和遵守新的社会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

教师从教,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而且还会无形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塑造学生,这里的人格魅力包括学识、性格,气质,更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法律规范意识。所以,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来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至关重要。

首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水平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高校教师不可推卸地担当起“指路明灯”和“解疑答惑”的重任,倘若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不过硬,或者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取向偏颇的话,会对学生本人及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負面作用[4]。比如,一个以“金钱至上”为价值取向的高校教师,他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道德品质培养;一个仅仅追求学术却不注重师表、不讲究奉献的教师,会导致学生忽视外在形象管理并追求个人利益;一个思想激进、愤世嫉俗的教师会促进学生群体反动思想的形成。可见,高校教师代表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大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能够在菁菁校园里得到德、智、体全面综合发展。高校教师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力军,他们自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会形成一种教师文化,而这种教师文化潜移默化地决定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引领好的思想,会弘扬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从而影响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强调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学习材料.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宣传部印发,2012,11.

[2]张硕.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分析.大学教育,2014.04.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高等教育法规.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印发,2012,1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篇4

10计算机 宋雪飞(020332010086)

任课老师:王付欣

经过两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和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有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大学生活分为两种极端,一种特别忙,一种特别闲。我相信每个大学生在初进大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迷茫,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突然变了一种身份,于是我们开始打量这个偌大的圈子,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我想这个时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指引,引导着我们去认识自己和正处处理周边的事事。我觉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生动而活泼的,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可以让自己很忙碌,也可以让自己很悠闲,但是若干年后,也许现在闲的人会很忙但生活困苦,但是现在忙的人也许会很闲而且生活富裕。我是一个喜欢给自己找到一个生活目标的人,然后对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活忙碌充实。有的人觉得这种生活单调,但我认为单调有单调的快乐。我认为我们作为大学生,非常有必要给自己找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其次,我觉得上大学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地域差异。我们中国海洋大学,很大一部分生源是山东本地生,他们有很多都是高考发挥失常或者平时学习用功程度一般的学生,但是我是一个内蒙考生,他们无法理解我从内蒙到青岛上大学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离家万里独自一人,特别作为一个女孩子,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更加深刻。上大学没几天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大学里,一切事情都要自己争取,而且要自己努力的争取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一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促使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成为朋友。而和不同的人在一起会有程度不同的被感染。简单的说也就是,和上进的人在一起就会更容易成为上进的人,和颓废的人在一起当然也更容易颓废。我们应该有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过更有意义的人生。

第四,我想说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的看法。老师在课上也给我们看了很多案例。我觉得每个人的本质都是不坏的,有很多人犯了法后又会追悔莫及。犯法的人都是受到某些刺激过着被生活所迫,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犯法的理由,并不是说他们有某些地方值得同情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或者处罚他们轻一点。这一点我觉得新加坡做的非常好,中国自古有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中国在古代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改进了很多,但也没有达到新加坡的那种坚决和公正。我认为我国应该不断完善我们的法律体制,让一切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最后,我们这门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在课上讲的观点跟我所认为的很多观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在这门课上,我学到的最重要的结果是我们对于大学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生活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以及如何调节自己的面对挫折的心情。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A.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C.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D.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分析:理想信念四种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具有阶级性;

2.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这说明,理想信念是()

A.人们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丰富想象

C.人生的现实境遇D.人生的前进动力

P12页难度:较易;参考答案:D分析: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

3.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仍有其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

A.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B.非科学理想与科学理想的关系

C.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D.纯粹主观想象与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的关系 27页答案:C分析:邓小平“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阶段又有那个阶段

4.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P30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

A.积极投身于实践当中B.大胆地畅想美好未来

C.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D.不加分析地接受当下现实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品质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品质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品质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品质

P40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D

6.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抵御外侮,救亡图存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4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D

7.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A.民族精神B.风俗习惯

C.历史传统D.道德观念

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新时期爱国主义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0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

8.从马克思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些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都是建立在()

A.个人史观基础之上的B.英雄史观基础之上的C.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D.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第三章第一节《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用为人民服务的人身目的指引人生方向63页;难度:较易;参考答案:C

9.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

A.玩世不恭B.勇于开拓

C.怨天尤人D.安于现状

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65页试题难度:易;参考答案:B

10.在人生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个人只能被社会所决定B.社会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人

C.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存在D.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个人的生存发展

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82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D

1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

A.“天”的意志、“神”的启示B.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C.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力量D.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章节: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道德的本质”88页试题难度:较难参考答案:D

1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

A.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C.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D.沟通功能和辩护功能

章节: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道德的功能”91页;试题难度:易;参考答案:C

13.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

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章节: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道德的本质”88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

分析: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决定作用表现在: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4.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B.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内容

C.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

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99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C 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以上四方面+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对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是()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章节:第四章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多层次的道德要求”109页 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分析:高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较高层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基本层次: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6.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和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中,团结友善要求()

A.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B.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奋图强

C.公民应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D.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章节:第五章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

爱国守法-------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明礼诚信--------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与人交往诚实守信;

勤俭自强------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奋图强、敬业奉献”----公民应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17.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尽力设法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处处为他们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依赖。这是职业道德中()

A.爱岗敬业的要求B.服务群众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D.奉献社会的要求

章节:第五章第三节《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35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

分析: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四点 上面4点。

18.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这句话主要是说,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应()

A.平等履行道德义务B.以财富和地位为交往基础

C.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D.追求脱离现实的“纯精神”生活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遵守家庭美德》“珍惜人生爱情”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C

19.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这主要表达的是,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

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B.坐而论道,凝练道德规范

C.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章节:第五章第五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62页难度较易答案:D;分析:培养道德方法: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三点);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知行统一,积善成德);严格要求,完善到的品德(包括三点);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要求的是()

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以德治国D.人民当家作主

章节:第六章第一节《以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以法治国的关系”170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D;分析: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以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以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1.维护正义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的是()

A.分配主义B.结果正义C.程序正义D.实体正义

章节:第六章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试题难度:参考答案:C;分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包括权利与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法律程序通过抑制,分工,间隔等功能设计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克服执法,司法的随意性,保证法律运行的公正客观。

22.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

A.行政法B.经济法C.民商法D.程序法

章节:第七章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8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C;

分析: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包括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

23.按照法律解释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解释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机关适用法律所进行的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

章节:第七章第三节《法律运行》“法律文件的完善”201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分析:正式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人大进行的是立法解释。司法机关进行的是司法解释,高院是审判解释,高检是检察解释;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解释。

24.法律制裁主要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的是()

A.罚金B.警告C.具结悔过D.劳动教养

章节:第七章第三节《法律运行》“法律制裁”206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

分析:法律制裁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支付违约金;收缴非法所得;刑事制裁;罚金。

25.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这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社会经济权利B.宗教信仰自由C.人身自由权利D.政治权利和自由

章节:第八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17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C;

分析: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特定人的权利。需要掌握每种权利的具体内容。

26.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国务院B.国家主席C.中央军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章节:第八章“我国的国家组织机构”220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

分析:我国国家组织机构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7.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审判机关C.国家行政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

章节:第八章“我国的国家组织机构”220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

28.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属于犯罪构成中的()

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客观方面

章节:第八章“刑事法律的制度”犯罪概述。244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

分析: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要素。

29.再审程序不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审级,启动再审程序应符合法定条件。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行政诉讼再审程序启动条件的是()

A.人民检察院抗诉B.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申请

C.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D.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 章节:第八章“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247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

分析:宣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有三种情况:ACD。

30.张某对其子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依法可提起()

A.行政诉讼B.民事诉讼C.刑事诉讼D.商事仲裁

章节:第八章第二节《我国实体法律制度》235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

分析:我国实体法律制度包括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财产,人身关系的法律。商法调整商事关系。民法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和践行这一理想信念,需要()

A.坚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B.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D.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章节: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理想信念”22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C,D;

32.爱国主义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从一般意义上讲,爱国主义是()

A.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B.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C.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D.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

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36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B,C,D;

33.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要求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艰苦奋斗、务求实效

C.与时俱进、勇于创新D.明哲保身、畏葸不前

章节:第二章“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51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B,C;

34.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了()

A.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B.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C.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遇D.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章节:第三章“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61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B,D;

35.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形成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

章节:第三章“个人与他人的关系”80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B,C,D;

36.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

A.道德能够决定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章节:第四章“道德的社会作用”92页。试题难度:参考答案:B,C,D;

分析:道德的社会作用还包括: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37.良好的个人品德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个人通过道德修养可以使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B.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C.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D.独善其身,不与他人发生交往

章节:第五章“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161页试题难度:易;参考答案:A,B,C;

38.传统的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其内容有()

A.政治安全B.国防安全C.经济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

章节:第四章“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81页。试题难度:易;参考答案:A,B;

3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居于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

C.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D.宪法与普通法律有着同样有修改程序

章节:第八章“宪法的特征”210页

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A,B,C;

分析: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与修改普通法律更严格。宪法修改由常委会或1/5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由全体代表2/3多数通过,普通法只需要代表大会1/2代表通过。

40.著作权是当事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下列选项中,可以具有著作权的有()

A.小说B.论文C.电影D.法律

章节:第八章“著作权”242页;试题难度:易;参考答案:A,B,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分析:简答题是6分题,只要回答出知识点就可以。

41.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什么是理想信念”13页试题难度:较难

案:

1,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2,理想作为未来图景具有超前性,是对现实的超越;

3,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设想,本身包含现实要素,反映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决定理想可能变成现实。

42.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章节:第二第二节《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新时期爱国主义基本特征”47页;试题难度:较难

案: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43.简述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和方法。

章节:第三章“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75页

案: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主观条件;

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44.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章节:第四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98页。试题难度:较难;

案: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5.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章节:第六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173页试题难度:较难

案: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论述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章节:第五章“恪守公民道德规范”。124----129页;试题难度:难;

案:社会公德的特点:有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适应社会和人们的需要而产生,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47.论述法的本质和特征。

章节:第七章“法的概念与作用”184---185页。试题难度:较难

案:法的概念: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法的本质与特征包括: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法不是个人意志的反映,也不是所有社会成员意志的反映,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国家意志表现出来。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国家运用强制力保障法的实施,必须依法进行。3,法是受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篇6

——小组感想

从学习这门课以来,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以前看着别的同学上台讲课,很羡慕。现在终于可以上台讲课了,很激动。

我们小组是分工进行的,这样加快了我们的完成效率。在大家的制作准备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制作ppt,如何使用ppt。这样的上课方式,让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但是我还要讲课,很害怕,怕自己做不好。以前是老师讲我听,现在是我讲老师听。我会尽力地做好的,让老师同学认可。

我们组准备的很充足,结果在讲课那天,沙画视频不能看了,小组准备唱的歌也没有完成。在准备的时候,我们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在上课那天出现了。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多想想会不会出现意外,尽可能的避免意外发生。这样的课堂真好。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篇7

1.1 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基础”中法律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层面多而细,知识点繁而杂,教材中罗列了上100部法律法规,其中较为详细的就有30余部,内容大而全。这也导致了教材中的分级标题多。从法理学到宪法、基本法、诉讼和仲裁以及调解制度等,把法律体系基本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性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在十多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很多知识点只能蜻蜓点水,结果是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材以理论叙述为主,案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学生不易读下去,导致他们对本课程学习丧失了兴趣。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精选一些现实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结果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1.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期望与实际教学结果落差较大

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具体,所侧重的是对人们行为提出禁止或许可或允许的要求,对人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底线。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拥有健全的用法能力,具备自觉的护法意识,对当代的高职生来说,既必要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现实中对法律问题或现象不懂或困惑的地方比较多,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很强烈。但他们实际拥有的法律知识不多,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侵权行为,另一方自己却出现了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出现认识与行为的分裂。他们内心有拥有强大的法律知识去维权或充当社会正义使者的渴望,因此,他们想通过“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学习来获得强大的法律知识来达到目的。可实际结果是自己的期望与教学实际效果出现很大的反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2 结合高职生实际,在课程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单元目标研究的必要性

2.1 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了解法的产生、本质和历史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创制和实施、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会全面了解,对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去提高法制观念和树立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完整的学习,会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但实际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法律实践能力不高而变得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部分法律概念有认识,但对于跳出理论范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不够。如学生对书写民事诉讼状等最起码的法律技能就不具备,这与我们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没有实效性可言。

2.2 在总目标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法律素质是影响人们行动的选择与实施。开设“基础”课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课程法律部分的总目标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在宪法为指导基本框架下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主要内容,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在法律意识和控制观念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由于高职生的认知状况和身心发展有自身特点,他们的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对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重大的法律事件常常成为他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但受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喜欢就事论事,缺乏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很容易导致思想和言论偏激,行为易走极端。以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的总目标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课程教学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理法律知识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法律技能。

2.3 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学生法治精神是课程的价值追求

自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高职生来说,法治精神的培养注定会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生活经验表明,一些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甚至精通法律运作方式的专业人士也会贪腐枉法,并设法规避法律的制裁;历史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用“剥皮揎草”的酷刑惩贪治腐,然效果甚微,往往是“弃市之尸未移,新犯大辟者即至,然则风俗之未能移易。”对法律的自觉服从依赖于公民的法治精神,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心理学研究已表明,要确保规则得到遵守,信任、公正、可靠、合群这类因素远比强制重要。恰恰是在法律得到信赖而无需强制性制裁的情况下,法律才行之有效;依法治世者就不必带着警察到处出现。”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公平、正义精神的内化,是对法律的权威性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任何建立法治社会的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职生对法治建设的认可度高,有参与法治建设的强烈要求。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权钱交易等背离法治精神的现象深恶痛绝,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欲望也最为强烈。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将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至首位。这也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

总之,高职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用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基础”课程的教学正担有此重任,因此提高“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课程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加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真正得提高,让他们也受益终身。

摘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对获得强大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水平和意识的渴望与实际教学实效性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课程总目标的框架下,实事求是地针对高职生的实际状况,加强对课程教学单元目标的研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特点,法律修养,课程单元目标

参考文献

[1]沈家本.历代刑法考[M].中华书局,1985.

[2][美]伯尔曼.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艺术

讲好一堂生动的政治理论课,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妙语连珠地精彩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地启发学生思维等等,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妙趣横生的开头与结尾,作用也是丝毫不能低估的,它将给学生留下终身的记忆,并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湖北职教学会、年会上的公开课,成功地运用了妙趣横生的开头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尾,受到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好评,现将本人多年的教学体会归纳几种不同的开头与结尾,以求教同行。

一、妙趣横生的开头,增添课堂魅力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开头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又要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还要紧紧扣住学生的思绪。

第一,用生动的描述开场,引人入胜。描述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使情景再现,吸引学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讲绪论第二节“有关历史使命”时,我走上讲台,环视四周,当教室安静后,第一句话就说:昨天晚上我看电视里央视名嘴水均益作客艺术人生,他以自身的经历讲做人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讲了一段非常动情的话,他说:“做人首先要孝顺,不孝顺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不孝顺父母的人,是不可能爱祖国,不爱祖国的人,怎能完成肩头的历史使命?”继而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发问,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孝顺吗?用这种方法开头导入新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设问式的开头,发人深省。教师在选择上课内容时,可以不直接按章节入手,而是选择与教材的本章节有直接关联的问题,用设问方式入手,扣住学生心弦。如讲“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人生观”时,我设计一个学生很少思考的问题。——“你为什么活着,你打算怎样活着”。问题一经提出,教室一片寂静,沉寂了一分钟后,我请同学回答,有的同学说:“以前没有想过”,有的说:“为父母而活着”,“还有的说为活着而活着”等想法,千奇百怪,无奇不有。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再导入新课,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用叙述式的开头,激发思考。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开头,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如:在讲第二节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从古代的爱国者的爱国主义故事入手,继而分析历史人物爱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教育学生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讲第二章人生价值观时,讲感动中国人物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带着没有血缘关系小妹妹,靠自己勤工俭学求学的故事,来教育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第六章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时,列举学校校友在外创业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总之,用精彩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叙述故事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人生,思考未来。

二、精彩的课堂小结,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小结是每位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必须进行的内容,是教学重要环节,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小结。

第一,悬念式的小结,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能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如:讲第四章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时用《楚天都市报》上刊登的四川某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利用自己高学历、高身材骗婚、骗情、骗财的不道德行为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崇高道德情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告诉学生,同是一片蓝天下的社会主义大学里的学生,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通过对比,热情欧歌了社会主义道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大家,“有才无德是次品”。要想成才,必须有德有才,德才兼备。最后我说:“既然道德观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青年学生应怎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呢?这正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我的话音一落,下课的铃声就响了。这种方式结束本次课的教学,效果很好,既避免了老师拖堂的尴尬,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演讲式的课堂小结,令人回味无穷。当一堂课内容基本完成后,老师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用经典的语言、用富有激情演讲的方式进行小结。使课堂生机再现不断,同时也会赢得阵阵掌声。以此方式结束本节课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如讲“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时,当教学内容结束时,我用这样的几句话小结,我慷慨激昂地说:“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但阳关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有不畏艰险的勇气,有不折不挠的精神,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我的话音一落,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如讲第一章第二节课树立科学“理想信念”一节,讲“做忠诚爱国主义者”等,都可以用演讲的方式精炼的语言结束本节课。

总之,课堂上良好的开头与结尾是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是“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创新“基础”课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最终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基础”课的“规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厚刚.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谈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效果[J].成功(教育),2007,(11).

[2]颜廷华.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周三庆.紧跟时代引领风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谈[J].成功(教育),2007,(12).

上一篇:品质员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空壳树中学:春季开学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