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会计工作职责概述

2024-11-20

外贸会计工作职责概述(通用6篇)

外贸会计工作职责概述 篇1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作用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农业经济越发展,农村会计越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很快装满了农村各家各户的“米袋子”,但要装满“钱袋子”,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应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农业转型;要进行农村小康建设,科学改善农村生存环境;要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民和谐生活,快速缩小城乡差别,只靠一家一户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村民委员会,又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干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或者干起来经济上不合算的大事。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三农”发展的物资基础,如何管好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领导村民在“三农”发展中积累资金、增加资产、开发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更快更好地进行“三农”发展,是加强“三资”管理的着眼点、落脚点。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肩负着核算和监督村集体“三资”的重任,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最清楚,对农村政策最了解,是“三农”发展的“参谋长”,是“三资”管理的“大管家”。他们既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农”发展的重要决策者,又是默默无闻的执行人。占财政支出三分之一的支农资金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发放、情况说明、登记审核、落实各项资金到各部门、各项目以及村民每个人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村干部,被村民称为“三把手”、“明白人”。

2、对“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农村经济是集体经营方式。虽然每个生产队有会计,还有出纳和保管,但当时采用的是“一大二公”的生产模式,抑制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会计的管理作用难以发挥。80年代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并对农民实行支农补贴,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会计具体核算的业务量大幅度地减少,会计工作一度被忽视。21世纪初,农村会计记账方法由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不会用市场经济的思维进行管理。在会计业务上,许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还不太懂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还不能正确使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以乡镇农经部门为基础,设置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在坚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不变和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由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对“三资”实行统一管理。主要内容为:以乡镇统一制定“三资”管理制度、统一确定核算方法、统一制定财务公开措施、统一公开招投标办法、统一公开“三资”管理分配情况等,建立“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的管理模式,实行“村财乡管”。

3、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关系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属于集体性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平调、挪用。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采取的是“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的管理模式。因此,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不可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地进行大包大揽、核算和监督。对经济业务发生前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决策,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一般不可能全部掌握;在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由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会从始至终亲身参与,所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业务的具体细节不可能一清二楚;对于经济业务事后需要查询了解时,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不可能动辄就跑到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去翻账查看。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功能。通过进行会计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通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调整和控制经济活动,保证计划和预算的完成,对于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评价,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因此,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必须建账,不仅需要建立各种日记账、明细账,还应该建立总分类账。依据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共同编制的记账凭证,“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进行记账,并且双方定期对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自的积极性。

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服务功能,即执行财经法规政策的掌控功能,会计核算、监督技术技巧的指导功能,经济业务流程的核对功能,经济档案资料的统一归档保管功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没有变,法人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权利没有变,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职责权利没有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永远是会计,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整理原始凭证的报账员,也不应该只是往返于村集体和乡镇服务中心之间的票据传递员,而是肩负着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核算和监督重任的村主干中的“三把手”。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管理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要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对“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具体的核算和管理中正确讲解、严格执行。应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热爱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办事公道、廉洁奉公。

(2)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熟练掌握农村财务会计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熟练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业务,包括能独立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能独立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一般的财务分析;条件具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还应会进行电算化核算。要了解农村经济审计和统计方法,掌握支农惠农资金的收发和“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资金的收缴方法,会进行经济合同的起草和审查,会进行经济研究会议的记录和常用农村公文的写作。

2、应实行回避制度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规定,村级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长)、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村会计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出纳工作,需回避的近亲属是指夫妻关系、血缘关系、三代内旁系血缘关系以及其配偶关系。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执行任免制度。为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利于“三资”管理的连贯性,一般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被聘任的会计人员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认可,并进行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可以连续聘任,对不称职的可以解聘,但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批准。

3、应持证上岗

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由县级或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从业资格证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分析当前我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年龄老化和更换频繁现象并存。不少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繁多,其工作强度和会计人员所获得报酬严重不成比例,有些人不愿意从事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是技术工作,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会计专业技术的人难以胜任,致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年龄老化、后继乏人。还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管理人员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业务简单,只要会写几个字、会摁计算器,这样的人就能担任,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业务记成“糊涂账”、“残缺账”,正好给有些人“浑水摸鱼”提供机会。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为了便于工作,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担任,不可能去其它村镇招聘会计人员,所以有条件的村镇应该通过上岗培训,选拔后备会计人员,先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理财小组成员,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熟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运行情况和会计业务特点,随时准备接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

4、应定期参加后续教育培训

为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具有掌握一定农村政策水平和会计核算专业水平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队伍,县、乡两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后续教育。培训内容应紧扣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知识和技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方法等内容,立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核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形成与其他经济实体继续教育所不同特色的培训体系。

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指导相结合,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分层次培训。第一层是对刚上任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的培训;第二层次是对在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使会计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村的政策法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操作等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应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要素及其特征

1、要素

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收益六类,会计上称为会计六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收入、费用、收益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中列示。

2、要素的特征

(1)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资产三部分。流动资产是指预计一年内出售或耗用而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实物资产等。农业资产是指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年限或持有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2)负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使得经济利益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一般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部分。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一年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剩余权益。一般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本年收益、未分配收益等。

(4)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会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一般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

(5)费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会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般包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

(6)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成果,即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金额。通常情况下,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收益,表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了亏损(即收益为负数),表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所以可以将收益看作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林艳、郭艳坤、石泓:浅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J].北方经贸,2009(8).

外贸企业会计内控研究 篇2

外贸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长久以来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一直存在诸多弊端。虽然部分外贸企业对内部会计流程和审批程序采用了ERP系统予以规范化,但却缺少制度化的约束机制。虽然对企业而言,实际经验很重要,直接对企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是却很难对风险进行预测和从过程的角度进行控制。因此,在当前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外贸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极其重要,也是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

其实从机制层面而言,外贸企业需要建立的机制有业务管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会计内控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多种制度形式。其中,会计内控机制是众多机制中的基本机制,也是外贸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此外,机制作用的发挥还需要良好的执行程序作为保证,以将其落到实处。

二、当前外贸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现状

(一)外贸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尚存在不完善之处

如前所述,对外贸企业而言,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是外贸企业财务处理、业务程序等进行规范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外贸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和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在整个外贸企业的发展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很多外贸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视程度小,使得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虽然发展时间良久,但却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会计内控的很多操作都是根据以前的实际经验,没有固定的流程,也没有形成完备全面的外贸企业特有的内部规章。

(二)外贸企业会计内控环境尚少完善,尤其缺乏企业风险文化

无论是何种企业类型,也无论是哪种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环境都是其控制要素的基础。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外贸企业树立管理目标和建立企业战略,与此同时,也会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程度,以及选择风险应对措施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间接影响甚至改变外贸企业控制活动的执行效果,并且直接制约监控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

三、对外贸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发展建议

(一)对企业关键环节要强化风险控制

总体而言,外贸企业基于其特殊的企业类型,应当将自动控制与手工控制、发现性控制与预防性控制有效结合,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关键一点是,企业要对关键性业务环节强化风险控制。可实行的会计内部控制措施有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小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等。此外,由于在具体控制实施中,会计内控体系会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束缚和制约。因此,处于这个层面的考虑,也只有结合外贸企业的企业类型特点和因政策影响而随时变幻的经营环境,将会计内控重点集中在外贸企业关键业务环节上,强化对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具体来说,外贸企业的关键控制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应对其严格关注。主要有出口提单释放环节、出口业务流程中的收购合同签订环节、货款回收环节、进口业务流程中的报关环节、客户信用管理环节,进口提单保管环节,余款担保抵押环节、代理进口项下的保证金收取环节、进口货物仓储环节等。在对这些环节强化风险控制时,企业要对每个关键控制点提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据此采用相应的内控措施,对业务流程中关键环节的经营风险进行重点控制,并将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以达到对其进行激励约束,促进会计内控作用的良好发挥。

(二)培养外贸企业管理者会计内控意识和营造会计内控文化

首先,外贸企业管理者要强化会计内控意识,可以通过理论学习的形式不断加强。作为外贸企业的管理者,要抛弃经验主义和行政管理思想,向同行业中的大型和先进外贸企业学习会计内控的优秀实践经验,结合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寻求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内控机制和正确导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企业会计内控机制不断加强投入和研究,无论是人力、资金,还是内控机制的电脑软件等,都给予充分投入和倾斜,结合企业特点制订出适当的会计内部控制发展计划,使其适应企业的变化并为企业服务。

其次,外贸企业还应适当营造会计内控的企业文化。对此,外贸企业可以向员工宣传会计内控知识及其重要性,通过学习培训,使会计内控意识深入员工内心深处。除培训学习之外,还可以适度展开关于会计内控的企业文化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强化和检验员工对会计内控的理解以及人为实施情况。同时,还可以建立与此相关的内部奖惩机制,以约束员工对会计内控执行清况。

(三)对外贸交易程序和过程要加强相关的会计内控

外贸企业由于其自身的企业性质,具有交易环节多、交易过程长、程序烦琐的特点。因此,在外贸企业会计内控中,应适当加强对其业务活动的程序控制。比如,倘若外贸企业进行出口业务,应首先调查客户信用水平情况,并对签订合同、收购付款、报关出运,以及生产安排、租订船舱、办理相关保险方面涉及的各个责任部门和人员、工作程序和要求等的相互协调和衔接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审查企业内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是否按照该规定办事,将具体责任直接落实到个人。

外贸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分析 篇3

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并在2010年对外进出口额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强国。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 各国经济低迷国际大市场逐渐收缩, 抢占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卷土重来。仅2009年1—8月份, 共有18个国家 (地区) 对中国发起80起贸易救济调查 (其中反倾销51起) , 涉案金额约100.35亿美元[1], 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6%和120.5%, 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经济体滥用贸易救济的最大受害国和主要目标。更为严重的是, 这往往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就如多米诺股牌一样, 当中国的某一出口产品遭到某一进口国家的调查后, 其他进口国家也本能地警惕起来对该产品进行预告和警示, 以防止该产品在某进口国家销售受阻时改变贸易方向, 转而向其他国家出口, 所以当中国出口产品在某一国受到反倾销指控时, 其他国家也转而对中国的该产品进行调查和警惕, 使中国的国际贸易在全球受阻。因此, 为了保护中国外贸企业利益, 应该积极应对反倾销指控。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 调查资料的获取过程基本上是会计资料的准备过程, 可见, 反倾销会计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近几年来的分析数据来看, 反倾销仍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 而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外贸企业的应诉率和胜诉率都是比较低的。这主要由于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会计工作混乱和内部控制薄弱, 在面对进口国调查机构的调查时, 企业提供不出真实可靠能够经得起调查的大量经济数据。在反倾销调查和应诉阶段处于极其不利的状况, 任由国外调查机构对其采用反倾销措施而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

倾销, 是指一国 (地区) 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 (地区) 市场的行为。反倾销是相对的, 它包括两个方向, 一个是进口国为了保护国内的相关产业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另一个是出口国在面临进口国家的反倾销指控时采取措施进行反倾销应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 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 进行会计规避、会计应诉、会计调查、会计鉴定的活动[2]。反倾销会计在运用自身的会计学知识的基础上与法学知识相结合, 对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诉讼中涉及的各种会计和法律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反倾销诉讼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专业服务与支持;反倾销会计更是一种确保国际贸易在公平竞争原则上发展的会计机制。

于是, 本文拟对反倾销会计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措施进行剖析, 以期对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外贸企业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外贸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会计问题给了国外反倾销调查机构以可乘之机, 成为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根本内因。根据调研分析, 外贸企业反倾销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导致反倾销会计资料可信性差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经营作风、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责权利的划分、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等内容、工作和办事流程。

目前, 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者大多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和传统观念去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二, 组织机构设计不合理。大多数外贸公司本身规模比较小岗位设置简单, 会计岗位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合理, 出纳和记账都由一人负责缺乏制度上的监督, 会计人员上岗都没有国家认可的上岗证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第三, 会计信息透明度低, 会计信息存在严重失真。许多外贸企业会计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而仅按经营者的意图来记录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数据, 甚至还有不少企业为了操纵利润进行会计造假。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工作缺乏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 会计处理存在很大随意性, 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这种状况下, 企业一旦面临反倾销诉讼, 在填写调查问卷阶段就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不存在倾销, 或以这种不真实的会计数据来填写调查问卷而无法经受住国外调查机构的严格审计。

(二) 内部财务制度存在缺陷

大多数外贸企业在管理制度和内部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缺陷, 这样很容易被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机构判定倾销存在。外贸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不仅为应诉反倾销带来极大的困难, 也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成为反倾销会计建设的主要障碍。

1. 没有健全、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会计资料是企业各项经济数据的有效载体, 完整、真实的会计资料是企业赢得反倾销诉讼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条件。而许多外贸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各种会计资料, 比如原始凭证、销售合同、销售记录、成本计算资料等不注意保存, 缺乏必要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一旦企业面临反倾销调查, 会计人员将无法提供企业完整的会计资料和相关数据, 使企业陷入不利和被动的境地。虽然世界各国的反倾销法规和制度千差万别, 但是最核心的反倾销判定原理和调整项目都是大致相同的, 即影响被调查产品的价格的成本、直接销售费用的调整, 如运输费用、广告费用、包装仓储费用、售后服务费用、各种杂费等等。而大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出口销售等一系列的会计资料和信息都不完整。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会计信息存在失真。

由于受中国会计环境复杂、法制不健全、有关主管部门监管不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加之外贸企业规模小内部控制不健全, 使得很多外贸企业存在着“两套账”、“多套账”的现象, 加之缺少必要的独立审计, 导致所公布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接受反倾销调查时, 企业的这些会计资料由于经不起进口国调查机构的严格审计所以很难被采信。除此之外, 有许多外贸企业出于各种目的, 扭曲成本资料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使得企业的成本资料失真甚至虚增成本, 这就为应诉反倾销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一旦进口国调查机构发现企业有操纵成本数据的行为, 即认为企业不诚信存在种种问题, 将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怀疑, 导致企业所有的努力和工作都付诸东流。

(三) 没有建立完备的反倾销会计预警体系

企业一旦被采取反倾销措施,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轻则失掉整个国外大市场, 重则毁掉一个品牌一大批企业。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 如果企业能建立起完备的反倾销会计预警体系, 提前预知可能遭受到的反倾销调查通过提前的会计准备和相关的营销手段将损失降到最低无疑是最好的措施。但是中国出口企业几乎都没有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系统, 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关注出口价格与出口数量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味扩大出口规模, 必然导致进口国调查机构对反倾销诉讼案件屡试不爽。

1. 缺少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同行业企业财务成本等信息的预警。

反倾销诉讼涉及到的关键指标是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 应建立起对这两个关键指标的统计和调查, 以根据关键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出口政策、出口规模、出口方向和出口价格。外贸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应克服盲目性做到有计划, 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要求企业要了解产品的整体状况, 包括国际市场价格信息、出口国整个国内销售信息、市场容量信息以及出口国的政策动向。这要求企业建立专门的竞争对手会计, 加强对竞争对手和同行业的了解, 做到高瞻远瞩, 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

2. 没有建立反倾销信息系统。

要想充分发挥反倾销会计的作用使反倾销会计成为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利刃”, 只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提取有效信息。应诉反倾销调查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涉及会计信息以及竞争企业、进口国的有关法律规定等, 而大多数外贸企业只有在被提起反倾销诉讼时才匆匆开始收集资料, 由于内容繁杂时间紧迫, 很多企业在对相关的法律文件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应诉, 所以其应诉率、胜诉率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3. 缺少替代国相关的信息收集平台。

由于出口产品绝大多数都流向了欧盟和美国这两大市场, 而欧盟和美国现在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这就使我们必须了解申诉方所选择的替代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和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增加获胜的几率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替代国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数据, 比如成本资料、出口价格、出口数量等信息。但是在对外贸企业应诉反倾销案件的相关考察和评价上来看, 在建立替代国相关的信息平台方面还是空白。

(四) 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都缺少反倾销会计这样的专业人才, 在面临反倾销诉讼时大多都通过中介外聘专家来完成反倾销诉讼的各项工作, 但是这些外聘的专家对企业都缺乏认识和了解, 能否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数据来应诉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反倾销诉讼的每个环节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制所有的工作就都付诸东流了。反倾销诉讼是一项复杂、专业的工作, 没有大量的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储备, 显然没有办法做好这项工作。目前阶段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的缺口是很大的, 不仅数量少整体素质也是比较低的,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际反倾销法律知识不精通;二是国际贸易知识匮乏;三是国际会计知识欠缺。

二、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会计对策

外贸企业要想走出频遭国外调查机构调查和起诉的这样一种困境, 在找出自身存在的会计问题基础上, 最关键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会计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会计问题, 除了外贸企业自身努力外, 各政府机关、行业商会的努力与支持也至关重要。

(一)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并增强会计资料的可信性

1. 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和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树立起这样一种意识来: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 必须要有自己的经营流程、办事程序、监督制约体系、规章制度等内部控制的各要素, 不能仅凭经营者自己的意识和经验来评价、支配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建设特别重要, 首先建立起有序的账务处理程序, 克服财务工作的随意性, 以保证各项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在财务工作方面, 会计人员的分工应科学合理, 无论外贸公司的规模有多小, 要坚决杜绝记账人员和出纳人员由一人担任的情况。在人员选拔和任用上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原则, 杜绝随意性和任人唯亲, 特别是会计岗位和人员的设置上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 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应加大对外贸公司的监察力度, 对于会计工作混乱存在“多套账”等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应严加惩处。

2. 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一环,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 能够起到监督企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部门, 除了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执行外, 更重要的作用是对会计账目、会计工作流程、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报表进行监督和审计。对于外贸企业, 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应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设置, 存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应加强其作用。

(二) 加强外贸企业内部会计管理

1. 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加强对各种资料的保管。

会计资料记录和反映着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 因而会计资料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会计资料的内涵非常丰富, 简单来说主要包括:各种记账凭证、会计账册、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票据、资料。因而, 外贸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保存, 建立和完善会计资料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人保管会计档案。保证企业在受到反倾销调查时, 会计人员能及时提供反倾销调查所需的各项会计数据和相关资料。从反倾销诉讼的调查问卷来看, 企业的销售环节涉及的资料跟企业的财务工作是联系最紧密的, 企业的销售资料和会计资料同样重要, 所以企业应妥善保管好在销售环节的各项资料和数据。要求企业在面对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调查时, 应有能力提交完整的销售资料。

2. 规范核算中的会计行为, 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企业应自觉规范核算中的会计行为, 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面对日益增加的反倾销调查, 企业应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财务制度建设, 杜绝记账的随意性以及会计造假,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成本是外贸企业确定产品出口价格的重要依据, 也是企业应诉反倾销诉讼的重要会计资料。目前, 许多外贸企业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人为地操作控制成本费用数据。为了在反倾销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 外贸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或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进行成本的核算, 不得多报、少报成本费用, 保证成本费用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三) 建立完备的反倾销会计预警体制

反倾销会计预警就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指标和重点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及时向企业进行预警的一种机制。这些关键指标和重点数据通常包括重点、敏感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国内生产、国际市场的各项动态与出口国国内的生产商的各项动态。该预警体系主要针对两大方面进行预警:一是进口国企业对出口产品倾销指控的申请的预警;二是进口国调查机构或政府对于倾销申请的裁决的预警。由于出口产品繁多, 因此, 必须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预警体系。

1. 政府应该成为该预警机制的核心。

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驻外机构以及外事馆的商贸机构、海关部门、政府反倾销专门机构进行相关资料的汇总和收集, 达到对出口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生产状况等进行监控和分析。为企业及时调整出口数量、出口价格以及规模、改变营销方针提供参考依据;并建立起反倾销数据库, 以供企业与行业商会进行查询。

2. 行业商会应在反倾销预警机制中承担重要作用。

行业商会在反倾销诉讼中发挥着组织协调的重大作用, 是本行业各企业利益的代表, 也理应在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中发挥中坚作用。本行业出口产品的全球竞争势态、本行业产品目标市场的变化;进口国国内各生产商的生产成本、生产规模、销售价格、国内市场份额的变化、进口国竞争格局的变化都应成为行业商会的监测重点。行业商会要重点对本行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进行分析, 密切关注出口产品的出口数量与出口价格的变化趋势, 建立行业监测及预警报告, 及时对国外市场行情进行通报, 为本行业出口商提供信息服务和预警提示。

3. 企业应成为反倾销预警体系建设的主动参与者。

由于反倾销调查往往针对的不是单一的企业, 通常波及本行业的大部分企业, 所以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建立起对整个行业的反倾销预警信息机制是不太现实的, 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商会建立起来的反倾销预警体系的信息, 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密切监测本企业所出口的产品的数量、价格、规模, 在进口国的竞争格局中所出的位置以及对进口国生厂商的影响程度, 及时根据预警体系调整企业的出口数量、价格和营销方式, 最大程度地避免被提起反倾销诉讼。

(四) 加强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

就目前情况来看, 符合反倾销诉讼专业要求的高水平反倾销会计人才还是相当缺乏而且缺口很大。就外贸企业而言, 从短期来说, 应该设置反倾销会计岗位, 以业务能力强的反倾销会计人员带业务能力弱的, 逐步培养企业自己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以提高企业反倾销应诉综合水平。不仅如此, 企业还要与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合作聘请有关专家对企业的反倾销会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知识、国际法规、外语水平、国际会计准则等的培养, 以提高反倾销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长远来看,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与各大财经高 (下转200页)

参考文献

[1]证券之星.中国首次对欧盟反补贴调查反对其贸易保护主义[EB/OL].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0083130227993_14.shtml, 2010-08-31.

主办会计岗位职责概述范本 篇4

2、负责财务软件科目设置、核算的合理性及准确性;

3、每月根据人力资源部,营销管理部及生产部门等提供的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工资表的申报及审核;

4、负责研发费用的归集和核算;

5、负责原材料及产成品成本核算及结转工作;

6、负责国税、地税等税务申报资料的审核;

7、负责月末财务结账工作。按时出具各类财务报表;

8、负责每月对统计局和武汉市财政局企业快报系统报送相关报表;

9、负责年终汇算清缴工作;

外贸会计工作职责概述 篇5

一、财政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概述

《会计法》 (1999年修订) 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因此, 财政部门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定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而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 则是其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1998年以前, 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实行财政审批制度, 自1998年起除少数特殊行业外, 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 而是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国家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从直接监管转变成了间接监管。为了应对这种转变, 财政部对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建立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从1999年开始,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每年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2003年财政部收回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职能, 自2005年开始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 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其检查的重要对象之一, 对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财政部统一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界, 可将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分为建立和完善两个阶段。

(一) 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建立

为了履行《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赋予财政部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监督和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能,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 财政部2001年发布了《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以下简称《会计监督办法》) , 以规范财政部门会计监督工作。同时, 为了构建高效有序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机制, 财政部2003年发布了《关于落实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职责若干问题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部门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检查与处罚工作的指导思想、职责范围和有关要求, 规定了日常监控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这两个法规的发布, 标志着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制度体系的建立, 确定了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监督检查的形式和内容。但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并没形成专门的制度, 相关规定还不够明确、全面和具体, 对于具体指导财政部门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方面的作用还很有限。

(二) 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完善

为了规范和指导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工作, 财政部2006年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 (以下简称《监督检查工作规程》) , 分总则、职责划分、检查的组织、执业质量检查、审理和处理处罚、附则共六章。2009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加强行政监管, 提高监管效能”, 要求健全行业监管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相关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 不断提高监管效能。2010年,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 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2009年, 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的通知》 (简称《行政监督工作的通知》) , 以加强对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会计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 的行政监督, 该通知根据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的分布情况, 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总所和分所的监督与处罚工作进行了分工, 并规定了日常监督、现场调查、专项检查和质量评价四种行政监督方式。这些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使我国在财政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下,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协调、运转高效”的基本原则, 逐步建立起了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各省级财政部门分别承担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与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督工作, 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专项检查和延伸检查相结合、日常监控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分析评价与处理处罚相结合的, 分工明确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体系和长效机制。

二、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概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以下简称“中注协”) 曾于1996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决定》和《会计师 (审计) 事务所业务检查制度 (试行) 》, 但在2004年以前, 注册会计师行业没有系统和全面的执业质量检查, 基本上以查案件为主、对特定事务所进行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真正建立并在行业内得以全面实施则始于2004年, 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建立、发展、改革与完善三个阶段。

(一) 中注协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建立

以中注协于2004年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为起点, 开始对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实施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2007年将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检查周期由5年缩短为3年并由中注协直接组织检查, 截至2008年底完成了第一个检查周期, 这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建立阶段。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质量, 中注协2004年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 并同时开启了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之门, 为全国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据和操作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分总则、检查对象、检查人员、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检查结果的处理、附则共六章。为了规范对会员违规行为的惩戒, 2006年中注协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诉委员会暂行规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分总则、惩戒的种类与适用、惩戒的实施机构和惩戒的回避、惩戒的程序和决定、惩戒的申诉、附则, 该惩戒办法规定了对会员违规行为给予的三种惩戒即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相比《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试行) 》规定的九种惩戒方式,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仅规定了三种惩戒方式, 避免了由于惩戒方式过多造成的各惩戒方式间适用情形难以明确区分的情况, 取消了“取消注册会计师会员资格”的惩戒方式, 因为按照《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暂停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做出的, 属于行政处罚而非行业惩戒。同时, 惩戒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的设立及其明确的惩戒程序, 使得惩戒能更好地遵循客观、公正原则, 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 中注协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发展

在对第一个周期五年来行业检查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 中注协于2009年发布了新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标志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建设进入发展阶段。新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分总则、检查的职责分工、检查周期、检查计划、检查人员、现场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理和附则共八章, 规定执业质量检查应当关注事务所的整体质量控制情况, 对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了规范对会员违规行为的惩戒, 中注协2008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 细化了申诉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回避、表决规则等。修订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注协与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检查工作上的职责分工;二是建立了证券资格事务所总分所联动检查模式;三是加强了各省级协会之间检查工作的分工与联系;四是调整了有关检查周期的规定, 将证券资格事务所及其分所的检查周期调整为3年;五是开始建立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分类管理模式;六是完善了检查工作流程, 进一步明确了检查工作中各责任主体;七是调整了惩戒方式的表述, 删除了原制度中对惩戒方式的列举。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此次修订, 也体现和符合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其第六条意见“严格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和自律约束”提出“加强协会建设, 严格自律约束”, 即要求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自律检查和惩戒力度, 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信息监控体系。

(三) 中注协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11年, 中注协发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 对已实施7年的行业监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同时修订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 这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重要改革与完善, 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 转变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理念, 将检查重心由项目风险检查转移到包括质量控制体系检查和业务项目检查的系统风险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2011) 分总则、检查的职责分工、检查周期、检查计划、检查人员和咨询专家、现场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理、附则共八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 (2011) 分总则、惩戒的种类与适用、惩戒的实施机构和惩戒的回避、惩戒的程序和决定、惩戒的申诉机构和申诉的回避、申诉的程序和决定、附则共七章, 规定了中注协对会员违规行为实施的三种惩戒, 即训诫、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以及其各自适用的范围和从重惩戒与从轻惩戒的情形。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中注协与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风险导向的执业质量检查理念逐步确立, 检查方法更加灵活, 惩戒和申诉制度更加完备, 专家咨询制度的建立使检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三、证监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概述

作为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中, 具有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 并监管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活动的职责。其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制度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取得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制度, 2000年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 (简称《许可证管理规定》) , 明确了证券许可证的申请条件、申请与审批程序、管理、罚则方面的内容。2003年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 对具有证券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合并、分立等进行了补充规定。2007年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重新确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资格的条件, 并建立了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重大事项报备和年度报备制度。该规定于2012年修订后, 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资格的条件, 其中对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和风险基金、业务收入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幅提高, 在组织形式上则从有限责任或合伙变更到合伙制或特殊的普通合伙制。这些条件的提高有利于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得到保证, 组织形式的要求、职业保险和风险基金的提高, 则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和赔偿保障进而有利于投资者利益能得到更大限度的保护。

(二) 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制度

按证监会各机构职能的划分,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主要是由其下设的会计部进行, 会计部具有审核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其相关业务活动的职能, 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主要体现于中国证监会2005年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监管责任制》 (简称《监管责任制》) , 后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监管责任制》规定,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负责组织检查组对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并进行持续性的监督。会计部约每3年全面检查所有审计机构, 同时进行日常监督, 各证监局对辖区内执行的审计机构每年进行业务检查, 实现全面、持续监管。由此, 中国证监会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模式, 即辖区监管责任制。

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比较

目前, 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 是由财政部、中注协和中国证监会根据其职权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组织实施的, 且各自建立了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体系。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指导的职能, 所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部关于落实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职责若干问题的通知》、《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工作的意见》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的通知》等, 构成了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的完备制度体系;中注协发布并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等, 构建起了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体系;中国证监会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监管责任制》所形成的辖区监管责任制是其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核心内容。根据这三类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具体内容, 可以发现:

(一) 三类制度均将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作为检查与监督的重点

组织检查组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和监督是证监会会计部的重要职能之一, 财政部和中注协也均分别直接组织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检查, 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则主要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实施检查。同时, 三类制度都确定了每3年一个周期实现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的全部检查, 要短于对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每5年一个周期的执业检查, 其中证监会更是要求各证监局对辖区内执行的审计机构每年进行业务检查。可见, 由于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大, 三类制度均将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作为检查与监督的重点, 这也突显了注册会计师制度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二) 三类制度均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延伸检查机制但各有侧重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规定了从被审计单位到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会计师事务所到被审计单位的延伸检查机制;证监会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监管责任制》规定在业务检查中可以对审计机构进行延伸检查, 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审计机构的内部治理、业务质量控制体系的延伸检查机制;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2011) 规定, 以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结果指导业务项目检查, 在对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基础上确定业务项目检查的重点, 以业务项目检查结果支持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结论, 从而建立了从质量控制体系检查到业务项目检查、从业务项目检查到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延伸检查机制。可见, 三类制度均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延伸和联动检查机制。但三类制度确定的延伸检查机制却各有侧重, 财政部门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强调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专项检查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有机结合, 通过延伸检查会计信息质量以验证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 如其规定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每次检查至少延伸检查两户被审计单位, 重点检查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以及高风险审计业务, 因此, 其侧重于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延伸检查。证监会和中注协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则侧重于质量控制体系和业务项目之间的延伸检查, 但证监会的延伸检查则是“可以”和“必要时”, 中注协的延伸检查则是“应当”。

(三) 三类制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理念上存在差异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 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2011) 确定了风险导向的执业质量检查理念, 要求对事务所的系统风险进行检查, 并在对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的基础上确定业务项目检查的重点, 以期通过执业质量检查引导事务所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达到对事务所帮助、教育、督促和提高的目的。而财政部门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调阅审计工作底稿, 有重点地抽查部分审计报告, 并确定了日常监督、现场调查、专项检查和质量评价四种监督方式。证监会则确定了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并进行持续性监督的辖区监管责任制, 其专项检查注重具体项目的执业质量。因此, 相对而言, 财政部门和证监会的执业质量检查侧重于监督与检查, 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执业质量检查则侧重于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四)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发展与完善

目前,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在建设与完善中形成了从质量控制体系到业务项目检查、从业务检查到质量控制、从事务所总所到其分所、从审计报告或被审计单位到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延伸和联动检查机制, 并都进行了适宜地修订和改革。三个检查主体在其各自不同的职权范围内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 并分别依据三类检查制度具体实施了执业质量检查。虽然这三类制度都明确了要协同各方力量, 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 优化配置监管资源, 构建综合监管体系以提高监管效能, 但三个检查主体之间如何具体分工与合作, 如何相对确定其各自的重点检查领域, 三类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体系在内容上如何协调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如果实现执业质量检查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监管资源的共享等, 这些将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未来发展和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 《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1]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 《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概述 篇6

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与客户保持沟通,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提供解决方案, 独立处理账务、税务等工作、协助财务经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2)Correctly checking income, cost and expense, register all information into voucher timely and accurately, responsible for monthly or quarterly inventory control, strengthen cost management, issue financial statement timely.

正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及时准确的录入凭证、负责月度或季度盘点工作,加强成本管理,月度结账,按时出具财务报表。

3)Responsible for payroll management.

负责员工的工资核算。

4)Monitor the process of the imports and exports, and register the information in the SAFE system, including extension consignments.

及时了解进出口货物的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备案(外管局监测系统),包括延期收付汇。

5)Responsible for checking the account payable and tracing the account receivable timely, according to payment term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apital and credit.

负责应收应付帐款的核对,及时催收应收款项,加强资金管理、信用管理。

6)Responsible for the tax declaration and issue it, focus on the new tax policies. Reparing the tax refund documents and tracing the refund status timely.

负责公司税务申报及税款缴纳,实时关注税务的各项政策,熟练处理出口退税及退税款项的跟进。

7)Responsible for checking the payment applications and staff expense reimbursement.

负责审核员工的费用报销、审核付款申请及相关单据。

8)Responsible for reviewing the regular contract to be signed.

负责审核待签署的常规性合同。

9)Coordinate with SAIC, tax bureau, banks, etc., and maintain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m.

负责公司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接洽,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10)Cooperate with external auditors to complete the annual-inspection from SAIC, tax bureau, and Customs.

完成公司每年的工商、海关、联合年检,配合审计人员进行年度审计。

11)Handling other financial inquiries for customers timely.

上一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前台接待员工作职责.壹加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