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高一诗歌

2024-07-21

野花高一诗歌(精选8篇)

野花高一诗歌 篇1

野花高一诗歌

你比叶子出得早,

是因为你要驱除寒冷,

将温暖带给芳华!

你比百花挺得高,

是因为你要烧尽黑暗,

将彩霞洒遍天下!

你比众树挺拔,

是因为你要抵挡风雨,

将棉絮献给万户千家!

你比群木粗壮,

是因为你要扎根荒野,

将春色缀满神州华厦!

不叹息青春短暂,

不贪恋风姿常妍,

只在无人问津时,

悄悄地把芳香送给人间。

不与百草争芳,

不和百花争艳,

哪怕只有瞬间一息,

也将心香奉献!

生就一副粗犷的性格,

独立自主生气勃勃,

一心向着那广阔的远方,

竭尽全力把自己的身心奉托。

开花的`时节,

你老是跟在后面,

可你却从不忘记,

把暗香送给人间。

你不愿意

出头露面,

专门选择

幽谷开放。

可是,

由于你的崇高品格

人们对你却更加敬仰。

野花高一诗歌 篇2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

这里, 在这里, 我愿意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

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 以此表达

我愿意, 我真的愿意

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

阅读诗歌, 不可小觑诗歌的题目, 题目是全诗的开端, 往往也是诗歌的眼睛即诗眼, 单从这首诗歌的题目看, 诗人一开口就抛出了“高原”以及“野花”, 极具张力的“高原”一词, 它的内涵是一种地形, 但众所周知, 这一语词在文学作品乃至艺术表达当中已经远远超出了地形这一地理形象的指称而走向了“精神”层面的形而上表述。再看“野花”, 植物一种, 由于无人看管, 故而无拘无束、自生自灭, 因此, 高原上的野花便平添了一种孤芳自赏、美不胜收的姿态。那么, 全诗到底是仅仅书写高原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真实状态、赞美高原上的野花景色之美, 还是隐喻着走向精神高地, 表达诗人的精神向往?单凭题目我们还无从知晓, 特别是与“野花”共同使用, 制造出了一种极大的含混效果。

诗歌以“我愿意”开头。第一人称“我”出现了, 从第一句开始就进入“我”的视角, 八行诗句中出现了五次“我愿意”, 相对应地,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的“不愿意”。首句提到我愿意生养小美女, “美女”是养眼的, 而我的最迫切的愿望就是生养“小美女”。一个“小”字一方面让美女多出了几分纯洁和善良;另一方面“小”的出现也让诗句避免了“生养美女”所带来的不恰当联想;同时也突出了“我”愿望的“小”, 而非痴心妄想, 仅仅是一个本分的想法。我们再来仔细分析“小美女”, 值得注意的是, 张执浩在其他诗歌中也反复使用到与“小美女”相类似的“小女孩”这一独特隐喻。

我注意到糖纸后面的小女孩/有一双封蜜的大眼晴/我注意到这两粒糖:真诚和纯洁。

———《糖纸》

我看见人群散尽的街心/小女孩和一枚红苹果/和弥漫开来的香气/停留在一个偶然的早晨/短衡的记忆/接着是无边的痴迷。

———《撒落的苹果》

她们缓慢的走动/如同甜美的字词/在自由组合却又走不出春天的内容/三个小女孩和一只雏鸡/她们成长:自己把自己惊动。

———《三个小女孩和一只雏鸡》

我们常说诗人作家有着一颗“童心”, 于是, 张执浩的多篇诗歌中都出现了“小美女”、“小女孩”或“孩子”。张执浩是在《苦与赞美》组诗当中首次并多次使用到“女孩”, 由此可见, 此意向所隐喻的童年之纯真和无邪是诗人一直所向往、追求和苦苦赞美的。回到此文, 我们便可认为,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是我在追求和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类似童年的生活。读到这里, 我们回过头去看此诗题目中的“高原”以及“野花”, 便可得之“高原”、“野花”与“小美女”是遥想呼应的———是具有同样外延的隐喻。从结构上来看, 第一句是对诗歌题目的顺承, 因此也形成了本诗的中心意向。诗人在这里使用“如此众多的小美女”来对应高原上的野花, 并且“愿意”“生养”, 而且是“为任何人”, 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人, 希望所有人心中都能开出一朵自由之花,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与诗人具有共同愿望的人之普遍, 整体的社会现实之不如意。

第二句出现了“我”的第二个愿望: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这里。“祖国”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 后经生生不息的传宗接代繁衍至今而形成的疆土。显然, “我”的祖国即是现实的生活, 诗人希望“搬迁祖国”是因为现实中的生活之地大抵是一个并非“高原”, 也无“小美女”, 也许就连美好的童年都不可多得的地方。从诗歌的题目和第一句来看, 指称代词“这里”应该指向的是上文的“高原”, 是生养着许多小美女、有着野花的高原。诗人苦苦追寻着, 终于在“这里”找到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 “搬迁”即转换和重建空间, 预示着诗人要重构自己的家园, 要走向一个自由的高原, 纯洁的高地。

但是, 读到这里, 我们不得不再次注意到的是“高原”一词在诗歌中依然含混不清, 我们无法得知这一承载诗人精神寄托的高地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当中, 是真的想搬到“青藏高原”或是“云贵高原”吗?当然有可能是“青藏高原”, 因为此诗是《康区行》组诗之一, 但即便如此, 我们也不得不猜测诗人心中那有着“野花”和“小美女”的“高原”仍旧只能是止步于现实的一种“精神”领地, 而并非真实存在。这也许正是诗人自身苦闷而抒发的原因。

我愿意/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我”的第三个愿望顺承着前两个愿望出现了, 同时与前两个愿望形成对比 (愿意———不愿意) , 愤世嫉俗即是对世俗社会的憎恶和痛恨, 诗人不愿意愤世嫉俗, 恰恰说明诗人现在所处的状态仍然是“愤世嫉俗”的, 说明诗人所生活的“祖国”里, 这种状态是多见的。同时我们接着大胆地推理, 诗人不愿意愤世嫉俗一来是表示自己内心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寻求清净自由的空间;二来为何不愿意?那是因为在现实面前, 诗人挣扎过, 但已无能为力, 愤世嫉俗也无济于事, 近乎绝望, 只能作罢。诗人只想来到理想的境地, 安贫乐道, “永不”憎恨, 享受清静的人生。

诗歌分析至此, 我们终于明白诗人的写作意图, 终于得知诗人再三愿望“搬迁”的原因。此外, 从整首诗歌的结构上看, 这一句处于诗歌的中间部分, 因此该句也是全诗的关键句, 承上而启下, 为何承上, 上文已作详细分析, 如何启下, 我们接着看下面的诗句。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这一句当中又一次出现了“小”字, 与“小美女”形成了对应, 更加强调了诗人的愿望之普通, 如此普通, 如此渺小的个人愿望都不能实现?可见诗人内心之焦虑和苦闷, 但是小溪虽小, 力量却大, 滴水石穿, 海纳百川, 同时, “小溪”是清澈、纯净的, 是永不停歇、一路向前的, 诗人之所以愿像小溪那样, 因为只想慢下来静静地享受生活。用“来历不明”一次修饰小溪, 指代不详也可看做是任何一条小溪, 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也给了“小溪”一个共性的定义, 不管何种称谓的小溪, 都是诗人心中所向。

诗人的第四个愿望出现了: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 以此表达。这里的“涕泪横流”是真实情感的自然表达状态, 与“愤世嫉俗”的表达方式形成对比, 同时也与启下句中的“小溪”形成对应。此句意义指向十分模糊, 我们做如下两种分析:作为诗人, “涕泪横流”可以指诗人的一种创作状态———丰富的内心, 情感的细腻, 真实的表达, 诗人愿意用诗歌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处境, 这可看作是写作此诗的原因;此外, 诗人愿意终日流泪, 永不停歇, 从反面再次呈现了诗人对现实所处“祖国”环境的不满, 不能“愤世嫉俗”, 只能独自一人“涕泗横流”, 同样这也可看作是诗人写作诗歌, 向往高原, 众多“愿意”的真正原因。总之, 此句指向了诗人为何作诗, 为何作此诗的动机。

我愿意, 我真的愿意/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诗人愿意做个父亲来呵护她们 (野花和小美女) , 让她们保持着原有的状态:自由、童真、美丽、纯洁。这是诗人的最后一个愿望,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愿望 (“我真的”表强调) 。从这里可以得知, 诗人呵护着的她们, 便是呵护着自己的心之所向, 自己的精神家园。这里, “披头散发”一词给人感觉是风流倜傥、潇洒自如、与众不同的, 让诗歌平添几分韵味。而“老”与“小”之间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 在时间的消逝中, 诗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精神空间中, 又一直在苦苦地追寻着。

诗人的最后一个愿望终于给首句的小美女找到了一个父亲———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谁的老父亲?小美女的父亲。从内容上来看, 互为互文, 层层递进, 从结构上来看, 题目总领全文, 八句诗歌句句紧密相连, 环环相扣, 最后一句回环到第一句, 全诗至此形成了一个精致封闭、自给自足的文本系统。而此文本经过新批评的细读方法之推敲和揣摩, 诗人的写作意图呈现出来, 全诗意义也得以凸显, 意蕴深长, 启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张执浩.苦于赞美[M]武汉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2]张执浩.心中有美, 苦于赞美[J]平行, 2007年第2卷.

高一复习(诗歌答案) 篇3

一、【09高考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二、【09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分)

【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2分)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2分)【答案】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三、【09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案】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 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四、【09高考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五、【09高考上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5分)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答案】香山居士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六、【09高考全国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地方,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张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比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七、【09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八、【09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案】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九、【09高考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其中一处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逢,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1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十、【09高考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待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十一、【09高考江苏】古代诗歌阅读(10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案】想当年,到而今。借代。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十二、【09高考湖南】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对“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2分)【答案】《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美丽高一诗歌 篇4

阳光底下

栽种着一盆石斛兰

和一盆鲁冰花

寒来暑往

看着它们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可是懵懂的我美丽

出于好奇

摘掉了你一朵朵花瓣

看到你变得光秃秃时

变得如此丑陋

我对你失去了兴趣

每天对你爱理不理

突然有一天

你枯萎了

我才知道我对你多么的不舍

你每天为我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把你最美丽的给予我

而我却如此无知

北地风怒草折

江南莺飞荷艳

悠远、静谧、婉转低迷

伤心、难过、心碎肠断

窗外的细雨打在梧桐树上

小溪边的垂柳弯了腰,驼了背

柳枝无力的敲打着水面

看着那枯萎的花朵

让我如此悲痛

三更落泪三更后

五更灯火五更愁

翌日

我在屋外种下了椿萱

不求你给予我什么

苦难的岁月高一诗歌 篇5

山里人家……

多少人啊!

在一场突如其来不知名的病中,

在不断的呻吟声中,

无可奈何地等侍着死神的到来,

尽管他们是多么留恋这生活,

尽管生活是多么地艰苦……

也正是为了躲避豪强地主的剥削,

去追逐美好的生活……

而不得不离开世辈生活的家园,

举家搬迁,

带上农具蓑衣,

也就是整个家当,

去耕耘这片土地……

于是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搭起了草房子,

开垦起那沟沟坎坎的土地,

这就是新生活的`开始……

但仍然活在旧生活之中

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

世代积累的传统经验,

还有一付吃苦耐劳的脾性,

养育了那一堆的子女……

不图什么,

只图老了也有个人照应,

死了也有个收拾与归处……

在他们弥留之际,

也许留下太多太多遗憾……

在那干枯的眼睛缓缓闭下,

在那眼神所放出的余光逐渐收敛起来,

在那嘴角上似乎也挂着一点微笑,

也许不再遗憾,只有深深地祈福……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新诗)的特点; 2.回顾归纳本单元知识;

3.掌握欣赏现代诗歌的技巧。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新诗特征:

(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

(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

(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

(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字词汇总 字音

沁(qìn)园春 橘(jú)子洲 寥(liáo)廓 百舸(gě)峥(zhēng)嵘 挥斥方遒(qiú)百侣(lǚ)漫(màn)山遍野 浪遏(â)飞舟

彳(chì)亍(chù)颓(tuí)圮(pǐ)青荇(xìng)斑斓(lán)漫溯(sù)长篙(gāo)成语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中流击水:化用“中流击楫”,中流就是河流的正中间,指河流中最湍急的地方;击水代表逆风而上,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反抗的中坚力量。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沁园春 长沙》

上阙以写景为主,写的虽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的诗词里那种肃杀、悲伤的悲秋情调,反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秋色图;下阙以“忆往昔”领起,抒发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词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使上下阙有机地结合起来。《雨巷》

这是一首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象征是本诗创作的主要手法,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这一理想。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叹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再别康桥》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第一节,写再别康桥的惋惜之情;第二节至五节,写对寻梦康桥往事的回忆之情;第六节,写再别康桥时的抑郁之情;第七节,写再别康桥即将回归苦难祖国的坚毅之情。全诗别出心裁,构思不落俗套,尤其是章法整齐,韵律优美。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把握重点

现代诗歌鉴赏技巧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备受人们的关注。虽然因为现代诗歌的理解难度等原因最近几年高考试题较少涉及,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来解答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呢?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1.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一种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

【例1】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下面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D.提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解析】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绝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而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项。

2.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符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时,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c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依次填入第二节a、b、c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 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解析】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手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 处就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应为C项。

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赅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例3】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也许》,完成下面题目。

(1)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下列表达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一项是()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2)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一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夭折而作。既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应为A项。

第(2)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比拟了,A项以偏赅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密联系,是正确的。

4.找矛盾,扣诗歌,把握意象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学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来矛盾选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辩出真伪来。

知识迁移

乡色酒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月色正好/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1.诗人将 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2.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3.“你从柳梢头望我”化用了哪两句著名的古诗?

参考答案

1.乡愁;思乡之情。

2.上节说“圆”还有团圆的意思;下节说“满”,因为“满”有“斟满酒”的意思。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拓展阅读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赏析

这是一首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的爱情诗。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

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

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心钟爱的姑娘。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怀爱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

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我”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这种由乐境人哀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的折磨的艺术概括,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我”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作蒙上了一层“好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惘,但“我”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这就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衷愁中见执著。

诗作就是这样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我”是“无心”绕过这儿,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我”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我’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令人想见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我”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绻的情味。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个看来,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角色转换之间

——给父亲的一封信

爸爸:

当再一次提起笔时,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总是跟随在你身后的小女孩了。如今的我,已经长成了一个有着自己个性的青年。而你,似乎也在白驹过隙的日子里被银发爬满了头,我不曾发觉。忽然之间,你已经老了许多。很多时候的你,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然而,在角色转换之间,我们的血脉依然相连。

忽然之间,你老了。但是,因为工作需要的你,必须学会用电脑。于是,年老的你放下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教你使用电脑。普通话不标准的你,从最初级的拼音打字学起。多少个夜晚,我看见你那弯曲的背影,笨拙地敲打着键盘。夜幕降临以后,只有电脑屏幕的荧光一直闪烁着„„不知道经过多少个这样孤独又辛苦的夜晚,你高兴地拿着二级的资格证书到我面前,那时,我似乎看到了年小的自己拿着满分考卷在你面前“炫耀”的情景。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我们不经意间的角色转换,却一直流淌着彼此之间的浓浓情意。

忽然之间,你老了。当我生病的时候,你无法用你那宽厚的臂膀背我去医院,甚至,需要我来回为你的年老而奔波。还记得吗,上周你因为连续加班熬夜而得了急性胃炎,我怎么会不知道,好强的你总是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苦痛。我去医院买来药,天天煎好药之后放在你的床前。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我知道,自己还没有能力像你以前照顾我一样照顾你;但我会尽我所能,让你“即使踏着荆棘,不会觉得疼痛;有泪可落,也不觉得悲哀”。我们无意之间的角色转换,有时显得你衰老又笨拙,但是你的形象,不会因为这样的角色转换而落寞下去。在我心中,还是一样的高大。

忽然之间,你老了,将要退休的你,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爸爸,你投身了教育事业一辈子,全部的心血都铺洒在上面。所以,你所有的担忧与不舍我都了解。爸爸,我想告诉你,不管你多么年老与笨拙,都不会成为我的负担,我也想在你失落与无助时,给你勇气与鼓励,让你知道我一直在你身边。记得考前的一个夜晚,我因为压力太大而无法入睡,你悄悄塞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是我的女儿,不管结果怎样,我肯定和你在一起。”爸爸,现在角色转换,我也很想告诉你,你是我的父亲,我唯一的父亲,不管发生什么,我也与你共同承担。

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快得让我措手不及。虽然你的年老,让我们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但我依然希望可以像十年前那样,牵着你的手,去看那天空明朗,夜色清凉。

永远爱你的女儿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的构思相当精巧,以书信的形式和父亲对话,不

仅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还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牵挂和担忧,体现了父女之间浓浓的血脉真情。

除此之外,作者在细节描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弯曲的背影”“笨拙地敲打着键盘”“高兴地拿着二级的资格证书到我面前,那时,我似乎看到了年小的自己拿着满分考卷在你面前‘炫耀’的情景”等。这些细节对突出文章主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基础知识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gě)寂寥(liào)彷(páng)徨 惆怅(chàng)....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C.浪遏(â)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î)....D.虔(qiān)诚 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夙愿 纷繁芜杂 呕歌 音容笑貌 B.跫音 感人肺俯 火钵 张灯结采 C.太息 乌蒙磅薄 彳亍 白浪涛天 D.寥廓 峥嵘岁月 琼葩 潺潺涓涓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 4.下列句子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5.下列句中加红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离开).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水深而清).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清而浅).④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⑥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A.a a; B.a b; C.b a; D.b b 7.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是现代诗歌的主流。B.新诗语言采用白话,打破了格律诗的束缚,形式上比较自由。

C.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

D.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是讲究格律的新诗的基本特点。8.徐志摩,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_____》《______》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9.戴望舒,代诗人。浙江杭县人。有诗集:《我底记忆》、《_______》、《_______》。短诗:《雨巷》。他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10.默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课外阅读

五 月 穆 旦 郊外墓草又一新

五月里来菜花香 昔日前来痛哭者 布谷流连催人忙 已随轻风化灰尘 万物滋长天明媚

浪子远游思家乡 还有五月的黄昏轻网着银丝,诱惑,溶化,捉捕多年的记忆,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挂在柳梢头,一串光明的联想„„ 或是爆进人肉去的左轮,浮在空气的小溪里,把热情拉长„„ 它们能给我绝望后的快乐,于是吹出些泡沫,我沉到底,对着漆黑的枪口,你就会看见 安心守住了你们古老的监狱,从历史的扭转的弹道里,一个封建社会搁浅在资本主义的历史里。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诞生。

无尽的阴谋;生产的痛楚是你们的,一叶扁舟碧江上 是你们教了我鲁迅的杂文。晚霞炊烟不分明

良辰美景共饮酒 负心儿郎多情女 你一杯来我一盅 荷花池旁订誓盟

而今独自倚栏想 而我是来飨宴五月的晚餐,落花飞絮满天空 在炮火映出的影子里,在我交换着敌视,大声谈笑,而五月的黄昏是那样的朦朦!我要在你们之上,做一个主人,在火炬的行列叫喊过去以后,直到提审的钟声敲过了十二点。谁也不会看见的 因为你们知道的,在我的怀里 被恭维的街道就是他们倾出,藏着一个黑色的小东西,在报上登过救济民生的谈话后,流氓,骗子,匪棍,我们一起,谁也不会看见的 在混乱的街上走—— 愚蠢的人们就扑进泥沼里,而谋害者,凯歌着五月的自由,他们梦见铁拐李 紧握一切无形电力的总枢纽。丑陋乞丐是仙人

游遍天下厌尘世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飞飞上九层云

11.分析诗中五段七言诗的内容,都叙述了些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析诗中四段自由体诗的内容,它们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绪?

13.七言诗和自由体诗风格是否一致?作者将它们交叉结构在一起,在表达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14.诗名题为“五月”,诗人都描写了五月中的什么?这和他个人情绪有什么联系?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的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

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15.你如何理解文章开篇的两句话?(1)“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将其改为判断句,即:_________________(13字)(2)“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这句话的正确含义为:(限 16字)(3)就全文而言,这两个句子的作用是 _________(限4字)16.文章提出评价诗人的两条标准,它们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2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4字)17.筛选文中相关信息,概括回答下述问题。(3分)

(1)对新诗的科学理解,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4字)(2)新诗形式要素间的辩证关系有二,它们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2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4字)(3)作者阐述新诗语言形式生命力的源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9字)

(4)作者提出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原则,即:(限28字)

1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起笔两句,分别从反面和运用反问修辞提出本文的论点,即:要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B.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指体式、音节、韵律等;外形式则指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C.诗的“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外形式”,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

D.成为优秀诗歌的条件,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些诗,由于外形式的缺乏,流于诗情虚假,而导致了诗意的肤浅或空泛。

E.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则应顺应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从口语及民歌中汲取活力,又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是重要途径。

F.诗人的本领在于:能够从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中获取诗歌创作的自由。

参考答案

1.B(A寥liáoC溯sùD虔qián)

2.A(A讴歌;B感人肺腑、张灯结彩;C乌蒙磅礴、白浪滔天;D没有)

3.D(A不是疑问句,句末问号改为句号;B句末句号放在下引号外;C句中顿号改为逗号)

4.C(A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B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D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都不符合语境)

5.D(①去:流去;③翔:游泳;⑤峥嵘:不平凡,不寻常。)6.B 7.D(新诗的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不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8.新月派、《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9.现代、《灾难的岁月》、《望舒草》、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1.五段七言诗,第一段总写五月万物复兴,百姓繁忙,点出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段是写女子失恋后的神态,场景;第三段写的是郊外墓地,慨叹人的不断离世;第四段写活着的人的闲适生活;最后一段写世人对尘世的厌恶,渴望得道成仙。诗人在这几段七言诗中,以民歌民谣的方式描绘了五月的几个场景,既是对生活的一种概写,更是作者看破红尘,洞悉世界的一种无奈与愤世心情的隐现。

12.四段自由体诗,分明是诗人对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一种愤怒控诉。这是当诗人刚被捕后的心情表达,还有一五月黄昏的借景抒情、议论,以及在半夜被提审后内心痛苦的渲泄,诗人在自由体诗中表达的情绪较为激烈。

13.在表现风格上,七言诗和自由体诗是不一致的。但诗人把它们交叉组合到一起,不但在结构上自出机抒,而且在表达效果上,也颇富于意味,七言诗如民歌民谣,在诗中起到作背景烘托的作用,而自由体诗则是诗人内心激情的表白。两者互为映衬,使读者对五月在背景中更好地理解诗人那愤世的情绪。

14.在七言诗中,描绘了五月的几个场景,在自由体诗中,描写的是五月的黄昏。

从诗的各段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事物看,七言诗和自由体诗都是对五月黄昏乃至夜晚的描述。诗人身陷囹圄中,失去自由,又恰逢黄昏,抒发了伤感悲愤之情。有对生活场景的联想,表达内心的留恋,更多地是对黑暗社会的质疑和批判。

15.(1)诗歌是最富形式感的一种文体。(2)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3)提出论点。16.(1)评价诗人的造诣,主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2)诗人的人格魅力,包含于诗体语言所能表现的诗美之中。

17.(1)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⑵a.诗的内形式与外形式不可分。b.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无外形式,内形式无依托。(3)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4)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不成熟)——跳舞(自由)的艺术转变。

野花高一诗歌 篇7

写一首诗歌,题目自定,内容自定,形式自定。指导思想

诗歌属于青年人,每个青年人都是诗人,学生时代更是青春勃发,诗情洋溢的时期,拿起笔,描绘生活,赞美青春,歌颂生命,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对理想的憧憬,通过诗歌的写作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写作,体会诗歌意象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写作重点

生活与感受,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文阐释

说到写诗,可能很多同学都会想到,我也会写诗?其实,所有的同学都会写诗。同学们看看以下这些作品: 《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面朝大海》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愿是激流》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野花高一诗歌 篇8

太和八中,书写辉煌

主创:聂建齐 付云龙 朗诵:韩光磊 卢月皎 王伟洋 程欢欢 男1:当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

女1:当太阳/热情点燃/生命的火焰

男2:当两万八千个日日夜夜/已成为昨天

女2:我们轻声呼唤 八中

生合:八中八中

男1:呼唤您的名字/就像呼唤土地/就像呼唤阳光/就像呼唤白云和蓝天

生合:八中/我们共同成长的地方

师合 : 八中我们温馨的家园

第一章 艰难创业

男1:公元二00八年十二月八日

男2:这一天礼炮齐鸣

女1:这一天乐曲激昂

女2:这一天市县领导为八中挥锹培土

男1:这一天太和教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男1:海纳百川故成其大

女1:一种兼容并蓄以人为本的胸怀

男2:笃行思学勤奋向上

女2:一种审时度势敢为人先的气概

男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女1:一种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豪情

女2:从此/拼搏和探索的道路上 闪烁着太和人民瞩望的目光 刻写着太和人民殷切的叮咛

生合:从此/ 八中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阶梯上 孜孜以求/坚韧前行 男2:时光流转 树添新绿 一年的光阴短暂而漫长

女2:从荒芜的平地到现在的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公寓楼

从低矮的瓦房做的临时食堂到现在气势恢弘的大餐厅

生合: 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流的管理水平

男1:教师满意 学生满意 家长满意是今日八中奋起的有力抓手 女1:教师成名 学生成才 教育成功是明日八中辉煌的执着追求 男2:八中 家乡因你而放飞了多少美好的梦想

女2:八中 太和因你而点燃了多少热切的希望

生合:而您,在期待声中正唱着奋进的歌迈着矫健的步伐出发了 男1:八中,您沧海横流正显英雄本色

女1:八中,您创业伊始更益特色凝成第二章园丁颂歌

男1:八中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意气风发豪情尽展他们就是细阳上空闪烁着的睿智光明

女1:青春无悔 生命无憾是我们对八中发下的誓言 男1:给我一个学子 还你一个人才 是我们对家长的承诺 女1:滴滴汗水中我们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

男1:漫天夕阳里我们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男2:时光永记岁月留痕我们不会忘记领导我们前进的刚毅身影 女2:历史的车轮悄然转到了二00九年九月,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带领我们来到这里

男1:他沉着稳健、作风民主,女1:他思想开放、锐意改革,师合:从此,八中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男1:在王安康校长的带领下,八中人正一步一个台阶必将一年一次超越

女1:看啊 创建市级示范高中工作已经有序展开

看啊 八中二期工程也将于今日开工建设

男2:八中啊您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您的历史必将是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

女2:舵手们倾注智慧的汗水将生命的崇高凝成不朽

女1:多少人挥洒青春和热血 将精神的家园建成一流

男1:可曾记得老师办公室深夜通明的灯光

生合:记得/记得 那是老师用智慧的甘露 滋润出满目的翠绿 女1:可曾记得教室里三尺讲台上那谆谆的教导

生合:记得/记得 我们想飞的翅膀 被您用双手高高托举

第三章 菁菁校园

男1:百花盛开,桃李竞荣,妆扮着浓浓春意

女1:朗朗书声,清瘦身影凭添了庄严神圣

男2:在你的怀抱每吸一口 都能闻到清新的芳香 女2:在你的怀抱每走一步 都能看见哲人的教诲 男生独:我们听见您庄严的宣告:

师合:播下良好习惯 收获辉煌人生

女生独:我们听见您谆谆的教导:

师合:团结 严纪 务实 拼搏

男生独:您教会了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女生独: 您教会了我给人微笑,心存愉悦

男生独:今天——我要将最美的鲜花

女生独:今天——我要将最甜的微笑

生合:赠予您——我最亲爱的学校——八中

第四章 永写辉煌

男2:一周岁一支粉笔的年龄

女2:一周岁三尺讲台的年龄

男1:面对您一周岁的生日我该奉献一曲什么样的诗与歌 男2:我不是一个诗人无法用诗意来浓缩您的艰苦卓绝 女1:我不是一个歌者无法用歌喉来张扬这万千旋律 女2:可我是一名八中人我知道该怎样思索

女1:无论有多少个黎明与黑夜啊八中,我都想对您诉说男1:您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女1:您是江淮大地上的奇葩一朵

男2:您是皖北平原上的青松一棵

女2:您是展示生命弘扬自由的巨大舞台

男1:您是搏击风浪永往直前的生命航船

男2:啊,八中在这被歌声和盛典簇拥的胜地女2:我们以学子的赤诚、忠心和庄严

生合: 向您献礼向您致敬向您祝福

男1:当新年的欢歌随着金秋的收获飞扬

女1:八中,请允许我将激越的音符镶嵌在你幸福的脸庞 男2:当新年的笑语伴着金秋的成熟飘荡

女2:八中,请允许我用最纯最真最美的音质为你歌唱 男2:愿你未来的每一次教导都成为向往蔚蓝的小溪; 女2:愿你未来的每一缕足音都成为追寻葱茏的柳笛; 女1:愿你未来的每一回攀登都成为憧憬幸福的记忆 男1:为了我们共同拥有的光荣与梦想

女1:为了我们共同拥有的生活和希望

男1:来吧亲爱的朋友们

女1:来吧我们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们

生合:让我们用青春和汗水

上一篇:家谱序言下一篇:写卖报纸的作文 报纸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