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2024-06-16

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篇1

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摘要: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形式,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和政府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惩治腐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2010年中办、国办颁布的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的出台,经济责任审计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联系笔者工作实际,归纳分析了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138-02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形式,是党和政府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提高和发展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修订后的审计法、2010年中办、国办颁布的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的出台,经济责任审计面临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实践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日臻完善,审计方法逐步改进,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亟待我们加以研究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缺乏科学性

审计部门每年接受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多,而且任务过于集中,随意性大;项目计划中离任审计多,任中审计所占比例小,达不到规定的比例要求;审计计划安排时间比较迟,一般都在正常项目安排好之后,审计部门比较被动。尤其是对离任审计项目的安排,先离后审,有的离任半年或1年以后才安排审计,使审计变成了形式。

(二)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一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或者绩效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进行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由于审计人员的惯性思维,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把握不到位,仍然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缺乏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全面审计。

(三)审计成果运用体现不充分

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部门虽重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安排,但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体现不充分,很难用在干部的任免和管理监督上;而且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必须运用审计结果。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积极性。

(四)审计评价过于宽泛

目前,在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经济责任的主体界定不准、界定不清或界定模糊,影响到影响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客观评价。如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有的评价超出审计范围,对一些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业绩加以确认,与经济责任不相关的责任也加以界定;有的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对单位不直接对责任人,而且评价内容过多,造成评价目的不明确。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的评价很难,难在审计不作出评价不行,因为领导干部关注这样一个评价结果。如果要审计部门作出评价,因目前审计手段有限,领导干部廉政情况仅靠审计部门难以发现,加大了审计评价风险。

(五)审计责任难以界定

2010年中办国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将领导干部责任划分为三种,即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明确了责任划分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复杂性,没有统一模式,界定三个责任往往是统而概之,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同步审计,有关市县长书记经济责任中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直接责任具体怎么界定及如何取证难度大。

(六)审计方法还有待改进

长期以来,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的技术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层面。特别是大多数审计人员往往还是习惯于审查财务账册、凭证,不善于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不善于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不善于运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还不够广泛。

二、对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认真思考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一)增强审计计划科学性

做好计划工作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面对众多的审计对象需要审计,而审计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应该审计的领导干部都审计了。在当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做到审计突出重点,加大任中审计的比例,这确实是我们需要很好的考虑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审计法》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组织部委托进行。因此,针对目前计划中出现的问题,每年年底,审计部门要在充分做好调查的基础上,提前走访组织部、纪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及时沟通情况,为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做好基础工作。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工作协调,使审计计划安排能考虑到审计部门力量和审计情况,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审计部门在项目安排上坚持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把组织部委托的项目与本部门的项目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审计。

(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扩大和深化审计内容是提高面效的关健。开展审计,要在深化内容上下功夫。一般审计多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关注单位财政经费使用中有没有问题。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单纯地审计财政财务收支上的问题,作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它所关注的问题更广泛、更深刻。依据新《规定》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来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为此,为了更加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具体事项,要更加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要实现由真实合规性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努力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路子。把绩效审计作为深化和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途径,是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注意防范审计风险,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对审计内容查深查透,不留死角,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审计内容不能什么都管,否则超出审计法所规定的职责范围,会带来审计机关无法承担的审计风险。

(三)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充分运用审计成果,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为保障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2010年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两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一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审计结果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二是对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运用审计结果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为此,审计部门要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成果有说服力,与党委政府、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相符。党委、政府可以通过参阅审计结果尤其是任中审计结果报告,能够及时掌握家底和整个经济工作的真实和运行情况,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通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时发现和查处有严重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案情以及潜在严重的经济问题,能为纪检监察机关提供案情侦破线索。在查办案件中,还可以根据审计机关提供的情况,直接运用审计结果查处。组织人事部门应把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结合起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加强监督的参考依据,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及时书面反馈给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审计结果要进行全面分析,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认真从管理、机制、体制和制度等方面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开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不仅把审计结果送给被审计人所在的单位以及相关的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甚至应该向社会公开。通过各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得到充分体现。

(四)把握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关系到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关注的主要有: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被审计部门和责任人、社会公众。为此,要提高评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新《规定》强调审计评价应当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下列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为了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按照中办国办新《规定》,坚持三个原则,即:依法依规原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建立统一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应加强合作,构建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体系,确保审计评价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三是形成一整体操作性强、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既有利于形成口径一致、可比的审计结果,又有利于具体审计实践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审计评价准确与否,还要能经得起历史的验证,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五)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界定是在审计的基础上,就审计事项决定被审计对象应负的责任及其性质。新《规定》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审计机关区别不同情况,依法依规对其作出责任界定。为此,对经济责任界定,必须做到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坚持实事求是、权责相符的原则。对书记和政府主要领导必须同步审计,这是新规定的要求,审计中要更加关注书记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从而科学划分双方责任。比如:对经过党委会讨论的事情,归为书记的责任;对经过政府常务会讨论的事情归为省长、市长的责任,根据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与实际的责任是否相对应,客观地界定党政领导的责任。二是注重调查分析,根据相关责任人的参与情况和所起的作用,分清党委政府、政府与部门、集体与个人的责任。三是注重责任取证,准确界定责任。不能仅从会计报表、账册和凭证中取证,还要探索从谈话记录、多方查询、查阅文件、报告、会议纪要等获取证据,确保责任证据真实、充分。四是注重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在审计的全过程都要保持与被审计单位各层次人员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要及时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为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和责任界定打好基础。五是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是党政领导干部,审计人员要站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对审计干部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审计干部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知识,而且要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审计机关要重视加强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

作为审计工作重中之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将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要提高工作效率,关键就是要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必须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综合运用内控测评、审计调查、统计抽样、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访谈等方法,还要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更新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充分利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的职能,促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开展,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免疫系统,审计

0 引言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体系,但是尚未能满足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监督的需要,如何更好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免疫系统论”下经济责任审计的薄弱环节

一是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功能”。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已经跟不上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决策、经济发展以及宏观政策执行等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缺乏监督力度,对环境资源、节能减排、改善民生以及绩效评估等与科学发展紧密联系的内容还有较大差距,不能及时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保险丝”的作用,不利于监督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职责。二是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揭露功能”。由于尚未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导致审计评价无章可循,评价方式和内容也是各式各样。主要表现在“四多四少”:即对单位问题评价的多、个人问题揭露的少,对个体事项评价的多、机制体制问题揭露的少,对成绩肯定的多、问题揭露的少,对财政财务收支评价的多、重大经济活动的绩效和经济管理水平、决策能力等揭露的少;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预警器”的作用,不利用考核和任用领导干部。三是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抵御功能”。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然而,由于制度不健全、审计质量不高、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等原因,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势必造成经济责任审计“过滤网”的作用大打折扣,不利于正本清源、以儆效尤。

2“免疫系统论”下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职能的途径

2.1 深化审计内容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过十年的发展,在财政财务收支、内部管理方面的审计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要深化审计内容,适应“免疫系统论”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还必须深化对经济决策、政策执行、生态环境、项目绩效等内容审计的力度,才能既当好“经济卫士”,又当好“保健医生”。(1)关注经济决策和政策执行审计。主要审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是否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重点审查工程项目、重大投资等决策管理、决策程序、决策效果,关注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注经济决策失误、失职等原因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突出对利用土地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审查。(2)注重与绩效审计的有机结合。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引入绩效审计,主要审查领导干部在内部管理、经济决策、政策执行等方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层次。在审计内容中要围绕四个重点:一是围绕内部管理状况,突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分析其绩效水平;二是围绕经济决策过程,关注决策的可行性、恰当性、民主性以及决策的最终效果;三是围绕政策执行措施,关注实施措施的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四是围绕单位经营发展状况,关注整个经济活动的总体绩效。

2.2 完善评价体系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核心。

在没有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情况下,要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更好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需要从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上进一步完善,才能有效揭露“病因”,提出预警“报告”。(1)改变评价方法。要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由原来的重单位轻个人向重个人转变,明确披露领导干部个人应承担的具体责任;要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由原来的个体事项向整体分析转变,从总体上披露领导干部在经济职责履行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不仅要以“写实”的方式进行审计评价,而且要发表审计意见,依据审计掌握的资料对领导干部提出具体的审计评价意见,作为党委、政府考核、任用干部的一种参考意见。(2)丰富评价内容。审计评价要按照“有用性、能用性、好用性”的原则,为党委、政府衡量领导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事项的评价;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人均GDP及增长率、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率、城乡绿化覆盖率、COD1和SO22排放量削减率、饮水安全、污水集中处理率、文化体育设施的拥有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率等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政绩与问题。

2.3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保障。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责任审计;防治腐败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88-01

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管理和监督,提升干部素质、防治腐败,建设高效廉洁干部队伍的重大举措。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审计职业的专业性,更涉及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如何开展和做好这个工作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由来和特点

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而经济受托责任关系则是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作为经济事项的直接管理者或经营者接受政府准确的说人民大众委托履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财政收支管理等经济管理职能。为了督促管理人员更好的完成受托责任,政府则指派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完成经济使命的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可以看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质就是政府委托审计机关对管理者完成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审计活动,其特殊性表现在:

1.它是对干部任期内完成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因此是经济监督与行政监督,对人监督与对事监督的结合;

2.它是政府机关指定的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进行的强制审计,而不是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也不是领导干部可以自由选择的;

3.它要求对审计机关审计过程发现的经济问题分清责任,并作出评价;

4.它的审计结果具有特定的利用价值,是干部管理部门行使干部任免等职能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正因为如此,它在审计过程中受到的人为因素干扰的可能性更大,受到的阻力可能更多。

5.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情况审计;企业管理经营情况审计;干部遵守廉政情况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要要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市场经济进程,市场要放开、经济要发展,需要一批有着先进意识和改革思想的管理和经营者,需要这批管理和经营者持续的为市场输入活力。这就需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以监督和激励这批人员。

(二)对管理经营者实施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职经济责任审计,先审后离,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市场经济中,政府放开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利增加,自我意识加强,容易产生道德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人民利益受损。对管理经营者进行任期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职经济责任审计,先审后离,问题不解决不得离开,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防治腐败,建设高效廉洁干部队伍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没有一定的约束,则容易滋生腐败,导致其堕落;对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任期经济成效考核和奖惩机制,领导干部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也是防治腐败、建设高效廉洁干部队伍的有效举措。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注意点

(一)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失败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归根结底是一种特殊审计,鉴于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如果审计者没有足够的权威和独立性,就无法对这批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实施有效的审计,审计过程中可能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审计人员也可能被贿赂“拖下水”,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二)确定审计责任时要注意可控性和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对经济责任确定的影响。特别要注意区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有的失误和损失是无法控制的,如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对于这类不可控的因素,只能要求其对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负责,而不能对灾难本身的发生负责;其次,会计信息本身具有局限性,如当前对部分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使得资产不能如实反正当前状况,这类责任也不能归到其身上。

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作出决策时有的是集体通过的,有的是其个人审批,对于集体决策的失误,只要求其承担管理责任,对个人决策的失误则要承担全权责任。此外,还要分清此责任是主观造成还是客观原因,公正的对待管理者。

(三)既要注重微观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延伸到宏观经济责任审计。对微观经济责任的审计相对比较容易,如审计报表非常客观,但是对党政机关干部的宏观管理责任审计相对则较难。一方面宏观决策的作出本身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两难问题,其次宏观决策难以用标准进行衡量。但是经济责任审计仍然应该延伸到宏观领域,用经济的平稳运行等宏观指标作为考核,在分清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考核。

(四)界定责任人时向关联方延伸。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负责,因此,通常在提到经济责任时,总把目光对准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明确责任人及关联方。对领导干部直接指挥造成的经济责任应要求其全权负债,领导干部下属决策造成的经济损失,则不能要求其承担全权责任,否则的过高的风险会打击其积极性。

(五)经济责任审计之后对经济责任的评价应该制定一套全面的指标,予以客观化。对此,笔者的建议是针对不同级别干部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党政领导干部以评价经济发展情况、财政收支情况、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为重点;对企业领导人以企业盈利性、成长性、发展性,报表真实客观性,领导人廉洁自律性为重点。严格按照指标考评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作为对其进行奖惩和考评的依据。

(六)把内部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只重视最后的外部审计,应将防微杜渐贯穿到平时工作中。企业和机关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由政府管理,随时抽查,加强其经济责任意识。

(七)不要先离任后审计,坚持先审后离。领导干部离任后,有的资料查找会相对困难,在新手接任之前还可能出现无人管理的空当,因此要求领导干部审计后离任,交接不清不得离任,能更有效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八)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审计水平。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审计,要求专业知识多,人员素质高,应提高从业人员的入门槛,在具有相应工作经验的人士中挑选高素质人才。此外,还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高科技手段审计,完善科学指标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明洲.突出重点、用好成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J].当代审计,2011,3.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篇4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审计时效的滞后、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等。因此,要采取细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化评价体系等有力举措,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经济责任;制约;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国家审计应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审计的核心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导致经责审计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审计计划安排的不科学与审计时效的滞后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还不尽科学,在领导干部调整人?T较多的,尤其是换届之年,常会导致临时增加很多离任审计项目,此时审计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也很难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通常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之后再集中进行委托,审计部门对相关领导干部开展离任审计时,审计对象往往已经在新的岗位任职,这种滞后性致使审计积极性受到影响,审计人员容易认为是走过场、意义不大,导致审计有时流于形式。

(二)审计的发展与审计人员素质的不对称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要求,在审计理念转变上还不能充分发挥审计“谋士”的作用上,还停留在反映资产闲置、挤占挪用等查错纠弊上,或就账查账、就事论事上,没有完全跳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圈子,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履职活动,如对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内容的关注度不够,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做的经济决策是否科学等关注度不够。

(三)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不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性和目的性强、风险大,评价需要尤为谨慎。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不仅有悖于客观公正的原则,也不符合谨慎评价的原则,无形中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审计人员缺乏评价依据又要考虑规避审计风险,导致审计评价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甚至似是而非,这不仅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也无法引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部门在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上还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成果的闲置、浪费。审计结果利用不够,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效果。从目前的许多经济责任项目看,往往是出了审计结果报告以后报送给组织部门等相关单位后,基本就算完成任务了,未建立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问效问责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二、思考与建议

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探索和实践,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细化审计计划的管理

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应当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和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按照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中长期计划,逐步消除审计盲区,扩大审计覆盖面。

(二)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出台,对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是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和指南。实施细则中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动,不同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必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上级审计机关应及时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培训,用具体案例作教材,通过集中培训或送教上门等形式组织。经过具体指导可以提高下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水平,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完善审计评价方法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决策水平、财政政策执行与财务收支、内控制度执行与管理水平、廉洁自律等指标,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量、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手法,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四)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

审计揭露和反映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审计机关不仅要通过审计意见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对象进行整改,而且还要通过审计要情、审计信息等形式向其他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比如,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讲话(精选) 篇5

扎实推进水利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同志们: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20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下称《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对于进一步推进水利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水利审计保障水利事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把各单位审计部门负责同志和审计骨干集中在一起,学习《规定》,研究工作,交流做法,很有必要,在同志们的一起努力下,会议开得很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下面,我就学习贯彻《规定》及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 1 会议也要求继续加强对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陈雷部长多次强调指出要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鉴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决策水平,监督领导干部执行有关财经法纪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推动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机制,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促使领导干部增强宗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激发领导干部推动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重要措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权力运用情况进行核查和评价,将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干部,防止领导干部失职、越权以及滥用权力,促使领导干部规范行政行为,引导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促进领导干部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 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鉴定和评价,能够引导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促使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扎实推进水利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为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保证。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准确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实际,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水利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水利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要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加强贯彻水利部党组各项工作部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为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组织保证。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水利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

二、认真学习《规定》要求,深刻领会《规定》精神

《规定》的颁布施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准确把握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切实抓好贯彻执行工作。

(一)领导干部自身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作出表率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是对领导干部权力约束、责任鉴定和履职评价,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引导和警示。领导干部作为接受审计监督的对象,一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不断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掌握,依法履职、合规决策、改进作风、廉洁自律。二要树立接受监督意识,依法依规、自觉接受、主动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三要完善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具体任务和事项的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四要抓好对下一级水利单位领导干部,包括水利企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听取审计汇报,督促整改落实。

(二)各级水利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好落实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审计监督,也是对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各级水利部门一要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促进水利单位健全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支持好、配合好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二要认真对待经济责任审计意见,科学制定审计整改方案,明确审计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落实好、整改好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三要加大工作力度,以每一次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查找分析问题,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防控,总结好、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把经济责任审计效果最优化。

(三)水利审计部门要全面把握精神,切实有效运用 各级水利审计部门要把《规定》作为审计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督促审计人员尽快熟悉掌握并认真贯彻执行《规定》。一要强化依法审计的意识,切实用《规定》来指导审计业务、规范审计程序,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严格依法审计。二要在认真学习《规定》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审计对象的新内涵、审计内容的新规定、审计程序的新要求、审计时点的新界定、审计责任的新划分,充分把握新要求、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思路和方法。三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正确区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不以财务管理责任代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不把部门领导责任等同上级领导责任,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评价结论要努力做到对于推动干部所在部门干部管理、财务管理、纪检监察、审计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促进和服务的积极作用。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规定》的学习贯彻,切实 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统筹管理,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督手段。

三、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管理

(一)切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覆盖

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将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即正职领导干部和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要努力做到对《规定》中明确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全面覆盖。不仅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又要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社团领导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对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审计监督,也要对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不仅要关注行政单位,也要关注事业单位及所有独立核算单位。各单位要在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的基础上,根据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工作性质、经济管理权限、掌管的财政资金总量以及所属单位的数量、规模等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

(二)切实遵循经济责任审计科学的工作周期

进一步科学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周期,形成经济责任审计滚动运转的长效机制,既有利于尽早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防止“马后炮”,又有利于积极落实审计整改,还有利于建立常态监督机制,切实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阶段监督和定期考核。水利审计部门要把审计业务承载力和审计周期频率统筹结合,一要做好规划,把握审计周期与财务会计、业务流程、工程建设等时点的关系,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二要根据任期时间长短、涉及水利资金量大小、单位经济活动复杂程度等因素区别对待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频率和审计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三要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与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等审计方式相结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切实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节点

要实施对领导干部任期的全过程跟踪和监督,实现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全覆盖,就必须把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结合起来。一要继续稳步推进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仍是重要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必须进一步巩固加强,不断总结完善,继续发挥成效。二要积极探索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把好权力入口关,防止带病提拔和带病任用。三要逐步扩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比例,把好权力运行关,增强领导干部廉政勤政优政意识。从而推动形成任前审计常态化、任中审计经常化、离任审计必须化、任前审计、任 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格局,切实做到事前监督,事中把关,事后评价,从源头上和机制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预防、免疫、警示和惩戒作用。

(四)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管理

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和办公室的作用,加强有效的联系沟通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切实承担起相关责任。各成员单位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及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二要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制度,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审计计划,有重点地确定审计项目,有步骤地实施审计工作,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计划性与协调性。三要充分利用以前财务收支审计等审计方式的审计结果,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四、突出工作重点,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各单位要按照《规定》对审计内容的要求,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结合“十二五”规划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立足本单位实际,拓宽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容。着力关注领导干部科 学决策情况,特别关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职及业绩情况,重点考察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情况,通过审计为领导和上级部门出好主意、当好参谋、当好助手。

一要关注中央及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揭示和反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等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揭示和反映水利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工作情况,确保按期完成各项水利建设任务,确保水利中心工作的开展和各项决策的落实;揭示和反映中央水利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重点审查项目立项审批、投资结构和分配、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关注工程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及时交付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促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和有效运行,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水利保障。

二要关注各项专项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揭示和反映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带有普遍性问题,巩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阶段性成果;揭示和反映“小金库”治理工作“回头看”活动、社团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揭示和反映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检查工作中的苗头性倾 向性问题,防止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发生反弹;揭示和反映厉行节约各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突出问题,促进规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及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行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要关注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和资金的安全、效益问题。要着力关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情况,把民生水利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要关注水利惠民政策落实及目标完成情况,查找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审查中央水利专项资金是否及时下拨,地方配套资金是否足额落实到位,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有无挤占挪用等情况,着力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

四要关注水利单位和部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运行情况。重点关注水利单位和部门内部控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的薄弱环节,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重点查找水利单位和部门内部管理的困难的问题,分析影响水利单位和部门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原因;重点服务于水利单位和部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对加强流域机构内部管理、增强水利事业单位发展动力、提升水利科研单位管理活力、规范水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单位和部门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成效

各单位要坚持创新,积极实践,探索审计成果运用的新机制、新形式,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治理和防范作用。

一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分析利用。定期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进行汇总梳理,注意把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难点问题、水利单位内部管理中的存在的突出问题、审计查出问题中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把审计中发现的把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加以宣传推广。

二要进一步完善有关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工作程序和具体办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由组织人事部门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人事档案,由纪检监察部门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绩效考核部门纳入业绩成果考核之中。审计部门要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管理制度,加强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信息的台账管理。

三要加强审计意见整改情况的督促落实和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建立审计事项整改情况跟踪检查的工 11 作机制,对整改不到位、屡改屡犯的单位及人员进行通报批评。不仅要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还要把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参考。

四要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不仅要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处问题落实责任、追究责任,更要通过审计督促规范问责工作、健全责任追究体系,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严格落实《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结合水利系统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问责办法,明确问责对象、坚持问责原则、严格问责程序,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岗位和责任人,促进提高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促使各责任主体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做到通过审计项目,达到教育干部、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篇6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惩防腐败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腐倡廉健康有序进行的保证,也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评价的依据。应当大力提升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使其在建章立制,规范财经管理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使用和监督管理中充分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部门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论断,也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具体表述、综合评价、意见、建议。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都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大力提升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使审计结果在建章立制,规范财经管理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使用和监督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一.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作用

1·审计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审计的量化结果能使领导干部的考核和评价更科学、更准确、更全面,能客观、真实的识别那些弄虚做假的人。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审计可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促进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其他的领导干部受到警示。

2·对改善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经济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对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减少损失和浪费。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比较广,发现的问题具有全局性和倾向性,能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领导干部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而提高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

3·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约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以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使一些缺少经验的领导干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4·为正确选拔和合理调配干部提供了有效依据。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是正确选拔和调配干部的基础。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为综合考察领导干部,正确选拔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因素(一)“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贯彻难

“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应该遵循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了审计目的模糊,审计作用的弱化,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审计作用的弱化,损害了审计的权威性,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印象,使审计工作的实施难度也大大的增加了。由于审计机关力量有限,无法做到转任、提拔、退休等“有动必审”的要求,但在审计工作中,有很多情况必须向当事人了解,但如果当事人已经离任,要了解就比较困难,而且当事人已经离任,继任者又

不愿承担责任的话,会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无法落实,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运用。

(二)审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审计评价是审计质量高低的综合体现。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结果的运用。运用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最重要的前提是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既不属于审计的一般范畴,又不同于平时的常规性业务审计,它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目的也是为了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据,这关系到被审计者的政治生命,政策性很强,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掺杂人为因素和主观想法,使个别审计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减弱,因此而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评价的标准过于笼统、粗略,仅以好、较好、一般、差来界定,评价的结果没有量化指标,也相对比较笼统、粗略,这些都会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审计评价随意性增大,而影响到审计结果的运用。

(三)纪检监察、司法、组织与审计部门案件线索移交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应制度,相互间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

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在办理经济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涉及党政领导干部的大量线索,但因为缺乏相对的专业查证能力和力量,无法得到深入的查证。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以发现许多涉案

线索,但又因为缺乏有效的手段将违纪事实查深查透,而不了了之,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因为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而影响到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中难免会采用一些不恰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看问题不够敏感或把握不准,导致审计结果和审计评价会出现一些偏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广泛,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财务知识、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业务知识等,不仅如此,审计人员还需要有很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后续教育培养机制也不够健全,从而导致了审计人员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质量,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三、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建议(一)加强审计前的沟通

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前的沟通。在开展审计工作前要与被审计的领导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责,并向被审计的领导介绍清楚有关的审计制度、审计程序以及审计人员的组成,最大程度的取得被审计领导的理解和配合。与被审计人员沟通时,一定要态度诚恳,注意言语措辞。审计作用的发挥程度与领导重视密切相关,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并把经济责任审计纳入经济工作和干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经济工

作能力的鉴证作用,从而为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准备。

(二)对审计结果运用机制进行创新

一是加强反馈工作,审计机关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汇报审计查明的问题;有关部门对审计结果利用情况也要及时函告审计机关。二是加强督办整改,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突出的有关部门要配合审计部门督促其整改落实。三是审计机关应当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和数据资料库,及时将干部部门提供的领导干部基本情况存入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和数据资料库。四是加强综合研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措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惩治和防范的双重作用。

(三)采用审计公告的方式适度的将审计结果公开

审计公告制度可以将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社会舆论具有传播范围广、反应速度快、影响震动大的特点,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曝光,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审计查出的有关问题能够得到尽快的落实和纠正。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实事求是、恰当有效地运用审计结果,要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予以公开透明,这对于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激励;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违反财经纪律,损公肥私或是玩忽职守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和制约。通过一些审计公告的典型案例,对于其他领导干部来说,可以透过案例吸取教训,更好地发

挥经济责任审计的警示教育作用。从而达到“审计一个人,教育一班人,影响一片人”的目的。

(四)加强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使审计结果发挥最大的效用

经济责任审计从1999年开始探索至今,已经有十年历史了,成为当前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一大批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得到了公正的评价,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主要领导干部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在计划、实施、考核、监督等方面各尽其职,紧密配合,把了解到的情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深入审计调查提出线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审计结果运用上,审计结果只有同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域和更广泛范围得到充分运用,才能使审计入管理,进入决策,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效能。

(五)加强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审计人员理论进行培训,是审计人员树立不徇私、秉公职业素质,不断加大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计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调查分析、文字法律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经济责任果的质量,使审计结果运用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探讨[J]·现代审计, 2006,(4):

26-30·

[2]余有华,罗中正·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J]·中国审计, 2008,(3): 4, 8-11·

[3]焦翔宇·审计结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0(2): 45-47·

[4]干红芳·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J]·审计, 2008, 9,(7): 117-121·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探讨 篇7

1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在企业中, 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却不太好, 形式不容乐观,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审计的涉及面较窄, “全面审计”没有落实到位

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在我国还不算成熟完善, 一直以来, 企业的法人或领导者,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所选出。经济责任审计是受委托审计, 有许多企业自从公司成立之后, 上级单位未委托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 所以也就没有接受过审计调查, 可有些单位却一年中被审查好多次。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 “全面审计”落实不是很到位, 所以问题的“死角”非常多。

这种审计的片面性就造成了审计的许多不公平, 同时也给审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1.2 先离职, 后审查, 审计工作成为了“马后炮”

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时候, 应该依法接受审计监督。但是实际情况却是, 企业的组织人事工作和审计的工作并不能衔接上, 人事部门通常是在确定了人事调动后, 或者审计的对象已经离职的时候, 才安排委托审计, 有些甚至是在离职后很长时间才委托开展审计。

这种“先离职, 后审查”的“马后炮”工作, 不但会给审计工作的取证核实带来不便, 还会使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在干部管理监督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变得艰难, 很容易产生一种“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客观效应, 长期这样下去, 也会让企业的领导干部产生一种麻痹心理, 使他们的自律意识变得淡化, 经不起权利金钱的诱惑, 最终就将会陷入腐败的沼泽。

1.3 审计监督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一直以来受到国有企业体制的影响, 有一部分的领导者思想观念上还不能转变, 出现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 而且对内部的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有些领导者甚至会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

有一些企业尽管设立的内部的审计机构, 可是设置并不合理, 例如把内部的审计机构设立在了企业的财务部门, 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和纪检、监察部门相结合。这样一来就无法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1.4 法律地位不高, 审计工作时常会受到“抵制”

我国的《审计法》中明确指出, 各个企业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可是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利和职责, 却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所以其法律的地位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无形中影响了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且, 尽管内部审计虽然是以企业的名义在进行, 可是审计的对象却是本企业同级的业务部门, 或是同级的下属单位, 所以被审查的对象, 一般都不是很配合, 要么就迟迟不肯提供相关资料, 要么就是设置了很多情况来妨碍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还有一点就是, 身为组织内部的管理部门, 不能够行使处罚权, 使得审计的职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2 机制制度的改善

我国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不管是体制机制或者是方式方法等, 都不能够进一步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经济监督评价的需要。

所以,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2.1 转变领导的思想观念, 对经济责任审计加以重视

想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 提高认识和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 一定要真正让领导层对经济责任审计加以重视。

首先, 思想上要统一, 加强学习。对领导干部要组织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相关业务的培训工作, 以便提高领导干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收看和收集警示教育类影片, 促进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 建立起牢固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等, 真正意义上理解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种方法, 最终提高领导干部能够主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识。

其次, 要完善相关审计制度及审计流程, 做到审计规范化、标准化, 强化审理, 严控审计质量。

最后,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 耐心地沟通、引导, 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以保证审计项目顺利地实施。

2.2 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内部审计机构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要是按照隶属关系进行详细划分, 内部审计机构的运作模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怎样更好地对运作模式进行设置, 是确保其可以有效进行的关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曾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明确指出:为了加快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确保工作范围的充分性, 审计的执行主管要向拥有“大权”的人员汇报工作。因此, 内审机构地位也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只有做到这些, 才可以使监督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2.2.1 符合独立性的原则。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固定模式符合权威性的原则。监事会与董事会一样, 都是属于股东会的下设机构, 都可以对股东负责, 唯一不同的是分工不同, 并不存在谁被谁领导的问题。

2.2.2 由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工作, 促使监事会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进行监督管理,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监事会的权威性, 避免让监事会陷入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这种模式很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完善和改革。

2.3 加强内审人员的学习培训, 真正提高内审机构的待遇

伴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激烈的竞争, 内部的审计工作也将步入多元化, 但是如果想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单单要熟悉财务会计, 而且必须了解其他领域的业务工作, 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 进而更好地实施审计并服务于企业的管理。

所以, 企业要注意并且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企业要为内部审计部门分配一些既懂得经营管理, 又懂得财务核算, 综合素质强并且具备责任心、执行力的高素质人才, 以此来充实审计的力量。

其次, 要加强业务培训, 及时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 让他们掌握新的方法和技能, 能够适应审计领域渐渐拓展的需求。

最后, 一定要保障内部审计的经费充足, 并且在升职、薪金福利以及工作的硬件实施等方面, 给予内审人员充分空间, 使审计人员的待遇不能够低于本单位的财务人员, 通过吸引人才、稳定队伍, 用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审计队伍确保内审的独立性, 只有做到这些, 才可以不断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两个过硬:

第一, 政治素质过硬。审计人员对于复杂的审计对象一定要趁早做好心理准备,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够遵守原则, 并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杜绝那些挥霍浪费的不良行为。

第二, 业务素质过硬。审计部门是一个企业执行财经法规的业务部门, 身为一名内审人员, 必须学会并掌握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 还要熟悉并掌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会计、金融、税务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断加强后续教育,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两个方面的素质, 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4 建立一套全面的监督机制, 加快审计成果的有效应用

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应用, 一定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监督机制。全面的监督机制是指:对审计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成果运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完善对企业内部审计岗位和审计项目质量的监督、考评。通过建立长效的项目考评激励机制, 促进审计人员自觉学习专业知识, 拓宽知识面, 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 保障审计项目质量提高;促进审计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的培养, 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审计工作氛围。

3 结语

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对于一个企业有着预防腐败、控制各类事件发生、减少对于经营决策的失误, 以及实现资产保值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企业中逐步开展, 而且一部分已经见到了效果。可是目前它依然是一个新的课题, 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 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并加以重视, 内审人员经过不断地实践和研究, 加上群众的监督, 相信在这三者共同的努力下, 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肯定会沿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或者经济责任负责人在职期间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过程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中就将针对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详细的探究与探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企业,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彭晓东, 曹梦菲.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会计师, 2010 (6) .

[2]王冬莲.关于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7) .

[3]王艳霞.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经济师, 2012 (7) .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8

一、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是前提

党委、政府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推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不仅能够促使被审计单位及对象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同时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在工作中,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方法,让党委、政府领导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熟悉经济责任审计,进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加强审计宣传,通过定期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领导送阅经济责任审计要情通报、利用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经济责任审计知识列为各级新任领导干部培训必修内容等,增进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健全制度机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审计要情通报制度等,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保证领导小组的高效运转,切实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第三,要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在审计重点、审计内容的把握上要切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干部管理工作的实际,要着力揭露和处理群众关注、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领导交办的审计事项要审深审透,认真分析。要以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卓有成效的工作效果赢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支持。

二、提高审计质量是核心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败的核心环节。由于当前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探索阶段向深化发展阶段转变的时期,各地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尚无一整套成熟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体系,所以应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探索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应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创新”,抓好“三个工作重点”。突出“一个中心”即:突出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这个中心,逐步减少离任审计项目,按照“科学分类、计划管理”的原则,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现常态化,合理规避工作任务集中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实现“两个创新”即:第一,实现制度创新。应结合当地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重从规范程序、深化内容、加强结果利用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并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一并审计的工作模式,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从制度上不断规范审计行为;第二,实现工作技术方法的创新。要在完善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能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项目的结合、与AO审计的结合,积极探索引用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充分利用各种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合理整合审计资源,不断拓展审计的深度。抓好“三个工作重点”即:第一,抓好深化审计内容这个工作重点,结合当地和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作侧重点,在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细化审计的内容,使其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明确,更易把握;第二,抓好审计评价这个工作重点,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在评价中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事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杜绝千人一面、空洞无物的审计评价,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当地干部监督管理需要,切合审计工作发展实际的审计评价体系,不局限于规定的要求、不死搬硬套外地经验、不过分依赖各种量化指标;第三,抓好防范审计风险这个工作重点,抓好各个工作环节审计风险点控制。审计前要通过走访听取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意见、查阅历史资料等及时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合理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审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核查、座谈、调查、分析等方法,不局限于审计财务资料的查阅,对单位的经济合同、工作总结、目标责任考核资料等都要关注,不放过一个疑点,不留一个工作死角;在工作中要推行审计质量追责制,切实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打造审计项目精品。

三、审计队伍建设是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同其他审计业务相比,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技能,同时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高超的沟通协调技巧、敏锐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等。针对基层审计机关在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人员编制少、人员流动慢、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应遵循以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为基础,以打造复合型、全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政治素质、业务培训两手抓的思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从审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突出文明审计理念为重点,从转变工作作风、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方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审计人员,强化制度约束;二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强审计业务技能培训。内容上不局限于财务经济类,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特点,适当安排如工程造价、计算机知识、行政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拓宽审计人员视野,打造复合型人才;形式上采取中长期函授与短期脱产培训相结合、系统学习与针对性提高相结合、以审代训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办法;措施上可制定干部学习深造的相关激励政策,对表现突出人员从物质和政治待遇两方面给予奖励;三是加强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读书、演讲、辩论、主题征文等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四是要从文化生活上关心审计干部,经常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加强心理疏导;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消除职业疲劳;努力改善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营造和谐文明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加强审计结果利用是关键

上一篇:报社记者的辞职报告怎么写?下一篇:争先创优思想汇报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