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馆观后感

2024-10-20

河北博物馆观后感(共12篇)

河北博物馆观后感 篇1

晒死了,走进博物馆第一件时就是找空调,太热了啊。然后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大棺材,那是增侯乙的陪葬品,总共有24个陪葬棺材,大大小小都有,然后就看见了很都不同样式的鼎。

我最喜欢就是编钟,他于1978年,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出土了2430年前的编钟,立即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他保存的十分完整。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出土的。能够那么的完整。编钟是省博的镇馆之宝,还有一个镇馆之宝就在楚文化馆中。

走进楚文化馆中,看到的第一个就是越王勾践剑,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看到越王勾践剑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不过气势还在,还有吴王夫差矛,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长29。5厘米,宽5。5厘米,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

里面还有一个关于水利工程好可爱,好精细,很好玩啊,安丰塘是今天的称呼,古代的芍陂比今天的安丰塘要大出许多。陂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水利工程,是由人工修造而成的蓄水塘。

还看到有文铜贝是楚国的青铜贝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4。37克。

这几个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最喜欢的。总而言之,这次的河北省博物馆一日游虽然很累,但是我觉得很充实,也不虚此行啦。

河北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 篇2

建馆以来年接待参观人数近万人次,承办了百余项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圆满完成了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领导参观指导的政治性任务。2009年9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珊瑚雕龙鼻烟壶 有机物 9.7×3.5厘米

红珊瑚材质,雕刻传统龙图案,雕刻精细流畅,层次丰富。

《夜宴桃李图》鼻烟壶 6.5×3厘米

作品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作品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

海象牙雕青莲图鼻烟壶 有机物 7×3.5厘米

以海象牙为材料,雕以青蛙与莲花,雕工细腻,内部掏空规整。

唾沫地套蓝宝石福寿双全鼻烟壶 料器 8×5厘米

蓝白套料材质,扁圆形壶身,画面蝙蝠和寿桃,寓意福寿双全。

刘海戏金蟾红毛水晶鼻烟壶 玉石 10×7.5厘米

天然发晶材质,浮雕刘海戏金蟾图案,雕工细致,线条优美。

料胎画珐琅婴戏图鼻烟壶

料器 6.5×3.5厘米

料胎画珐琅材质,桶形壶身,两个婴孩正在读书嬉戏,画面生动,胎质细腻。

景泰蓝二龙戏珠鼻烟壶 金属 10.5×4.5厘米

工艺精致,珐琅完整,二龙戏珠纹饰极为生动。

王海丽作《满目春江》鼻烟壶

天然水晶 2006年 6.7×4.6厘米

江南的山、水、云、泉,以及茅舍村屋、树木,充盈着流动感、飘逸感,物象随流走的线条而生,形成生动之象,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画面,无一滞碍之迹。

付国顺作《秀女》鼻烟壶 7×3.6厘米

手法细腻,线条流畅,人物传神。

卢建广作《佛经》鼻烟壶

1995年 5.2×3.8厘米

在小小的鼻烟壶内,反手绘写出486个字的佛经来阐释经、律。

银胎烧蓝鼻烟壶 金属 6.2×3厘米

仿清乾隆银胎烧蓝鼻烟壶。此件作品圆帽,平口,弧腹。烟壶银胎,烧蓝为饰。花纹勾勒细腻,造型古雅,风格绚丽明快。

紫砂堆绘梅花图鼻烟壶

陶瓷 7.5×5.3厘米

壶以紫砂为胎,用紫砂壶的本色泥浆,研磨得和墨汁一样细腻,在紫砂壶外壁绘以梅花凉亭等。

王百川作《阿玉锡持矛荡寇图》鼻烟壶

1992年 6.2×5.8厘米

画中,阿玉锡头戴孔雀翎暖帽,身着箭衣,背挂火枪,腰系箭囊,一手执缰,一手执矛。坚毅、勇敢的阿玉锡全身戎装,持矛跃马,杀敌如入无人之境,精细、真实地刻画了蒙古族勇士的形象。

王自勇作《归牧图》鼻烟壶

天然水晶 2007年 8.7×5.8厘米

河北博物馆观后感 篇3

在系统整理河北大学博物馆馆藏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标本的基础上,鉴定出中国食蚜蝇亚科Syrphinae昆虫4族21属41种,其中5新种:直带垂边食蚜蝇Epistrophe rectistrigata sp.nov.,黑龙江美蓝食蚜蝇Melangyna heilongjiangensis sp.nov.,秦巴细腹食蚜蝇Sphaerophoria qingbaensis sp.nov.,秦岭细腹食蚜蝇Sphaerophoria qinglinensis sp.nov.和长白山食蚜蝇Syrphus changbaishanicus sp.nov..新种正模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副模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作 者:霍科科 任国栋 HUO Ke-Ke REN Guo-Dong  作者单位:霍科科,HUO Ke-Ke(河北大学生命科学院,保定,071002;陕西理工学院陕西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汉中,723000)

任国栋,REN Guo-Dong(河北大学生命科学院,保定,071002)

博物馆观后感 篇4

期初,当老师说要我们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我很是不能理解,想的单纯,搞不懂大学语文课同博物馆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迷迷糊糊的,我也是到了天津博物馆,说来惭愧,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天津孩子,却是鲜少到博物馆去,美术馆倒是时不时逛一逛。我幼稚的认为,博物馆里面,透明玻璃展柜里陈设的一件件旧物,与我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我能触及到的只是指尖冰凉。他们尘封已久,他们的故事很多,我却觉得古板又无趣。再加上曾经的老博物馆,连外观,都是肃穆的,似一个不苟言笑的老者。

此次到博物馆来,正好是春天,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正好,蓝天,绿树,湖水,微风吹得人在花香里肆意绽放。让我觉得凉凉的博物馆,似乎也通了些人情味。

说来也巧,这次来参观,可谓有意外收获。天津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正在展出,我是环境专业的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所以,这次的观后感,我决定好好写一写我对这个临时展览的体会,可能涉及到专业知识过甚,又与大学语文课偏离了,但也请当做是一个设计痴儿的有感而发。

展厅在4楼一个小过道的尽头,不是很好找,却将展厅同外面有些嘈杂的人群隔离开来。此次展览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学实验班”三年来同学们的作品汇总展示。想必也是些非常优秀的同学们。展厅不大,光线却很好,墙上有学生们做的设计图样和设计思路说明。陈设的是学生们制作的效果模型。我从序言开始阅读,逐一阅览着设计作品。比起我们现在水平和知识,这些学生的作品显得成熟完整了许多。他们设计的主题是“真实与想象之间”,大多是利用现有的环境,再创作。每一个作品都能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用心。其中有一个作品我印象很深。他做的是一个莫奈画作的博物馆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光,建筑整体几何形鲜明简洁,错落有致,相互层叠的同时又能让光线充满室内。但是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和别人做的不一样,而是他理解了莫奈,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博物馆的设计,让参观的人也能感受到和莫奈的画作一般,柔和、自然又多变的,让人感动的光线。这是一个真心热爱艺术的人的热忱,他在向人们诉说美。虽然这个作品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模型,在实际操作上还难以实现,但是,我认为他就像一个美丽的梦,会在这个设计师的心里发芽,让他能一直有一颗赤子之心,去爱艺术。

也许我也是一个发烧友,所以才有此共鸣。但是整个展厅参观过后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博物馆,似乎离我也很近。和我同龄的人,他们的作品就可以走进博物馆,这个曾经在我心里冰凉又疏远的地方。

我在参观完天大展览之后,又去了别的展厅,玉器、字画、传统民俗,那些玻璃后面的物件,那些物件里面的故事,还是以前那样,但又好像不太一样,他们像是从古书里跑到了说书人的嘴里,变得可亲又和蔼了。

博物馆观后感 篇5

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这天虽然细雨蒙蒙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坐上巴士,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怎么这么久还没到啊?终于,我们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门口。

在大厅里有宣传册,上面是自然博物馆的地图,一向喜欢小动物的我,看到上面有以“动物——人类的朋友”命名的专题馆,自然不能错过,便急忙奔去。“哇!”我不由发出惊叹,一进展厅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很大的北极熊标本它身上的毛像雪一样白,眼神是那样的可爱,如果没有东西挡着我真想抱抱它。但一想到这么可爱的动物已濒临灭绝了我不由难过起来。跟它和了好几张影才接着往前走。在一面墙上有几十种蝴蝶标本有红锯蛱蝶、虎斑蝶、鹤顶粉蝶,色彩斑斓,让你眼花缭乱,可惜这些蝴蝶也濒临灭绝。不光有蝴蝶标本还有豹子、金丝猴、马来熊、东北虎、熊猫标本,一个个都是那么逼真、可爱。

参观完这个展厅我的心中有了同这个展厅的名字一样的感觉“动物—— 人类的朋友”,是啊,现在许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如果人类再不保护动物的话,动物可能会从此消失,所以请保护动物吧!

河北博物馆观后感 篇6

12月13日上午10点,河北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年会暨专题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李建丽主持,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蔺桂芬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讲话,对会议在磁县召开表示热烈欢迎。学会副理事长李吉树同志代表河北省博物馆学会讲话。出席开幕式的还有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永朝、县委常委江志强等同志。

开幕式前,参加会议的同志首先参观了新近建成开馆的磁州窑博物馆。磁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河北历史上的三大瓷都之一。磁州窑是河北古代三大名窑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窑之一,世界各大博物馆都珍藏有磁州窑的精美作品。新的磁州窑博物馆投资3000万元(不含征地费),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14000件,现正在展出的文物400余件。开幕式后,与会代表就磁州窑博物馆的陈列进行了座谈和研讨。

下午举行了专题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博物馆与青少年”,共收到论文40余篇,有9位同志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大家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最后,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河北省博物馆馆长、河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谷同伟同志就博物馆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出自己的特色做了专题报告,参加会议的同志深受鼓舞和启发。

会议期间召开了学会常务理事会,对明年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了衡水市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保定军校纪念馆为河北省博物馆学会团体会员。

此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以学术研讨和业务考察相结合,会后组织参加会议的代表赴河南省参观考察。大家参观了安阳殷墟博物院、袁世凯陵墓、河南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馆、洛阳龙门石窟、洛阳市博物馆、古墓博物馆、白马寺等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学到了不少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对博物馆事业有了更加具体而感性的认识。

博物馆观后感 篇7

今天,我很荣幸的作为本班学生代表之一和辅导员桑林海老师一起,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钱学森事迹展区进行参观学习。

钱学森( 9 -xx年,他被国务院、xx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 9,中共中央、国务院、xx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大家也许只看到了钱学森光鲜的一面,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她为此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从小出生书香门第,先后就读于众多名校。在国立交通大学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去位于校门右侧的红楼——交大图书馆。在那里,它不仅研读与所学专业(铁道机械工程)有关的书籍,而且还看讲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在一次与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么一段话:“父亲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从新的知识里汲取营养。他看书看到最后一天,一直到入院前几个小时都在看报纸、看文件”。这使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成功= %的天分+99%的努力。因为钱学森肯于付出,他才会取得后来的成就。

但是,钱学森身上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更是他高尚的人格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钱学森留学、工作于美国多年,可是至始至终他都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一辈子,到 950年我得知新中国成立,认为机会到了,应该回到祖国去”。面对美国方面给以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不为所动,最终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得以安全回国。他不图名、不为利,不惧怕生死,只为一颗爱国心。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后,他没有迷失自我,仍旧保持着一贯谦虚的作风。钱学森在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中写道:“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协同攻关,这样的事情谁能办到?所以我常常说,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此外,“不兼荣誉性职务”、“不上任何名人录”是他一生操守的处事原则之中的两条。

博物馆观后感 篇8

20xx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尽管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为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主义优秀品格。因此我们参观了位于武昌阅马场的革命圣地�D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红色的建筑,武汉人称它为“红楼”。它那庄严宏伟的气势让我们肃然起敬,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走进博物馆,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我仔细看着,专心听解说员的讲解,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用大炮,刀等战斗工具。结束了参观,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博物馆的一切牢记在我的心中。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邯郸博物馆观后感 篇9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邯郸市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和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体建筑的前身是1968年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到了博物馆,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邯郸市博物馆里的东西还真多,常年设有磁山文化陈列、赵文化陈列、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和磁州窑瓷器陈列。磁山文化的发现是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收获,填补了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早时期考古的空白。

最吸引我们的是邯郸“国保”——邯郸市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图片展。从图片中我知道了: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文化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晋岩禅果寺遗迹,河北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大木结构建筑之一的龙王庙(又名常乐寺),为龙山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磁县南城村遗址,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故城遗址,拥有战国时代大型墓葬的特殊结构、赵国墓地兆域沟、战国前期竖向土洞墓的并填补河北考古空白的林村墓群,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美术、书法的艺术宝库的响堂山石窟,拥有“天下第一壁经群” 摩崖刻经的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涉县娲皇宫。

走出博物馆,我在想:我们对邯郸的文化了解地还不够,大家真应该去博物馆看一下。

诚信 邯郸市展览路小学五年级(3)班 杜奕霏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要素,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讲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具有魅力的人,首先应该是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

“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小信成则大信立”,治国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讲信用。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实践他们的说教,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前后矛盾,做一件事,我们不能确定他的行为的趋势,对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更没有什么魅力而言。“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对方将强烈反感。“空头支票”会给人添麻烦,也会使自己名誉受损。在古人眼里的“一诺千金”可以说价值连城。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关于诚信的读书心得 邯郸市展览路小学五年级(3)班 杜奕霏

暑假里,我读了《诚信教育——人生的必修课》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守信用、讲信用而闻名于世,孔子的“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他”的名言,千古流传。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说假话骗人骗己;信,就是守信用,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

在这本书里,有大大小小关于诚信的故事,它们就像一位位无声的老师,教给我诚实守信的美德,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我对《曾子杀猪》的故事大有感悟。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头发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到集市里买东西。集市很远,很不方便。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家等着,我买一点儿东西一会儿就回来。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好吃的。”这话很灵验,儿子听后就没吵了。

妻子从集市回来,看见曾子准备杀猪,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是逢年过节才杀的,你怎么把我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了。没过多久,就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我们:人要言而有信。我们应该学习曾子说话算数,说道就做到。答应的事,就总现,不食言。同学们诚信做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做人,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让诚信只是我们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同学们,让我们同齐声呼喊:“诚信与我们同行!”

学习美德少年心得体会

四年级(3)班 杜奕霏

我们学校的魏宏宇在5月份被评为了邯郸市第七届的“美德少年”。王老师组织我们学习了她的优秀事迹,感触颇深。她不仅是学习优异的学生,而且是品德高尚的少年。她在捡到钱包时辗转归还失主。

在学校里,魏宏宇有一付热心肠。用她的爱心去关心帮助更多的人,并带动更多的人关心帮助别人,让爱的芬芳传播开去,弥漫开来,让整个世界充满温暖和爱!

在家里,魏宏宇是个孝顺感恩的孩子。父母忙碌的工作,无暇陪伴老人,懂事的她不仅常常为疲惫的父母端水和揉腿还代替父母给奶奶捶背和逗外公外婆开心。

看了魏宏宇的事迹,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小姐姐用他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美德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我真的应该向她学习,因为我每个月还嫌妈妈给的零花钱不够用,真的是太不应该了。有些时候,在父母的面前我有些没大没小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也不容易,我们应该为他们多考虑一些。魏宏宇姐姐的家长虽然很忙碌,但她却从不抱怨,依然一样的孝敬父母没有一丝不高兴,这一点真的值得我好好学习。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篇10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了解苏州博物馆是在大一专业课做苏博测绘的时候,当时搜集了很多关于苏博的资料,但由于刚接触这门专业所以各方面体会都还不是很深刻。这次重游苏博,带着两年多来积累的专业素养,我又有了新的感知,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

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进到博物馆内部的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楼梯间设计了一个宏大的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池中游鱼可数,登楼踏阶,清心赏目。

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博物馆的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写意画面体现着园艺的创新。

西墙下的这处片石假山象是中国山水画里面连绵起伏的远山。

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此外,凡有供人休憩之处,都是大块的落地玻璃窗,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弋、片石苍远,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

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复原的宋代苏州民居厅堂,茅草屋顶,竹夹泥墙,笔墨纸砚,桌椅几案,全部精心还原再现。贝聿铭说:“设计既要有传统的东西,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要运用新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好看,有吸引力,”“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

我们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

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光影趣味是物境与心境的交融。“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

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海盐博物馆观后感 篇11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于2006年1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命名,是全国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批准的全面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其座落于盐城市区古代著名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馆区占地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最高奖“梁思成”奖获得者程泰宁先生担纲建筑设计,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了馆名。2009年4月,经盐城市政府批准,与盐城市博物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现有三处馆舍:主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老馆“盐城市博物馆”、省文物保护单位“陆公祠管理处”。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盐被赋予“生民喉命”、“国之大宝”的盛誉。因为有特定功效的食盐不仅支撑着人的生命,造就了名菜荟萃的泱泱中华美食大国,厚重的盐利还保障着国家的运行。几千年过去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可至今人们仍未发现能够取代盐的物质,食盐仍居调味之首,工业盐作为氯碱化工之母,成为玻璃、陶瓷、电子、航天、石油钻探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古代社会,“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自春秋时期齐国实行“官山海”起,盐利成为历代统治者视野中致命的诱惑。海盐的生产、流通被垄断,实行专卖专营,甚至军事管制,其目的就是获取高额的税收以备军国之用。海盐的发展史实际上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史,它融入到国家的管理体系和赋税体系。更由于这种咸咸滋味的渗透,这部特别的文明史透析出被垄断的苦涩,回味绵长。

在我国东南沿海这片富含卤水的大地上,盐民用火艺术地炼就了海的晶华,成就了盐商们的富贵之梦。勤劳淳朴的盐民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多彩的海盐文化。一些出身盐民,长期接触盐民的知识分子,对盐民的苦难处境有着深切的感受,他们饱含同情地记录着盐民们的血与泪、情与感,这些作品成为我们洞见这个伟大群体的窗棂。“淋卤煎盐”分为四个步骤:备柴、晒灰、淋卤、煎盐。首先,准备柴草作为燃料。然后,在滩地上铺上用茅草制作成的草灰,吸收盐分,次日扫起。再置充分吸收盐分的草灰在灰池上并压实,再用海水淋灰,浓度较高的盐卤流入挖好卤井坑内。验卤达到需要的浓度后,将盐卤置于铁盘或竹编的盐盘或锅“钅敝”上煎煮成盐。

“晒海成盐” 即利用风力和阳光蒸发成盐,产量高,耗能低。这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盐民们总结经验创造出的新的制盐法。先后经历了池晒、板晒、滩晒。池晒、板晒同样需要备柴制卤,盐卤达到合适的浓度后,最终在池内或者板内暴晒成盐。滩晒即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滩形和池格循环走水,使海水蒸发,由淡转浓,最终结晶成盐。

“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这是公元13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初次踏上中国盐城这片古老大地时的感慨。早在春秋时期,先民们以“近海之利”“煮海为盐”。秦汉时广大沿海地区已因盐利兴起一座座城市。于汉元狩四年(前119),盐城就以其兴旺的渔盐之利立县盐渎。东晋时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唐宋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盐城已发展成为中国东南部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盐税成为国家税赋的重要来源。元代时“两淮盐税甲天下”……盐城的盐业在历史上对国家财政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盐城仍是中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大庆博物馆观后感 篇12

金山堡小学三年级 马悦

一周前就听老师说学校要组织我们去参观大庆博物馆。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极了,可是时间仿佛在作弄我,一周的因此却变得漫长起来。

终于挨到了前一天,夜晚我想象着博物馆的样子,许久才睡着。一早我就爬起来,兴冲冲地来到学校。8点整,一队大客车开进校园——整整9辆,好壮观啊!

坐在宽敞的大客车里,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建议下唱起了歌,从《春天在哪里》到《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童年》到《踏着铁人的脚步走》,车厢里歌声荡漾,一路欢笑。要到了,透过车窗,一圈红色建筑映入我的眼帘,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是我们大庆的文化区,左边是城市规划馆,正对着我们左边的就是大庆博物馆,右边的是大庆歌剧院、大庆书苑。哇,好漂亮呀!一圈红色的建筑凹字形环抱着一个广场,就像张开的臂膀在欢迎着我们。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不如馆内,迎面就是一组高大的雕塑群,讲解员告诉我们说中间的是猛犸象,左边是东北野牛,右边的是披毛犀,这些都是大庆地域史前的动物,都是因为地质气候变化灭绝的物种。通过脚下的环形地坑,我们看到了这些生物的骨骼化石,每一件都可以说是硕大,难怪雕塑中它们都这样高达威猛呢。

顺着电梯来到二楼,这里是《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在这里我看到模拟数以百万年前的自然群落实景,老虎、狼、鬣狗、麋鹿等动物的标本伫立期中,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我似乎自己置身在广袤的东北大草原上,树木葱茏,野草起伏……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真正看到了猛犸象和披毛犀的完整骨骼化石整齐地排列在展区里,一排排,一队队威武雄壮,突然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史前,参见它们隆重的庆祝仪式。沿着电梯上到三楼,来到《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文物,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了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专题知识,原来我们的油都大庆的古代先民文化是这样的丰富多彩呀!

不知不觉地参观结束了,坐在返回的车上,看着窗外一栋栋高楼林立,一丛丛油井钻塔轰鸣,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大庆原来这么美丽,这么可爱!回想起序厅里坐落的当前中国最大的一对铜质铸鼎,鼎身铸就《大庆赋》和《铁人铭》铭文所记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就是大庆人的自豪吗?

上一篇:“营改增”对金融企业实务操作方面的影响下一篇:企业品牌战略研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