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业务发展学习心得(通用8篇)
联通业务发展学习心得 篇1
保险监管与业务发展学习心得
近日,省公司、市公司组织开展了“保险监管与业务发展”大讨论活动,作为一名刚刚踏入保险行业的新兵,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和学习了《保险法》中有关依法合规经营和保险监的知识,这为我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也让我充分认识到保险监管与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强化内控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入司前,每次听见身边人谈起“保险公司”,得到的评语总是这句话“保险公司就是骗人的,就是一大忽悠”。入司后发现,随着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日趋深入,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利益纠纷不断增多,而一些利益的调解方式难以获得客户的满意,慢慢在客户心目中造就了“投保易、理赔难”的主观印象。而在保险经营中,一些保险公司经常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不断和法律打起擦边球,结果导致整个市场环境越来越混乱。综合各种因素,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被越描越黑,竞争也越来越无序,也间接影响了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信心。学习保险监管,就是要牢固树立依法合规意识,不断强化公司内控建设,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引领公司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工作中,不要存有任何侥幸意识,要利用业务时间,主动学习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增强依法合规意识,养成自觉控制风险的行为习惯。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实施有效监管是落实以“有效益发展”的前提。贺总在“保险监管与业务发展”大讨论动员活动上的讲话指出,开展“保险监管与业务发展”大讨论是实现有效益发展的需要。从公司近两年的发展来看,在保险市场环境越来越合法规范的同时,公司的业务业扭转了长期亏损的不利局面,逐渐形成有效益的发展态势。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随着武汉保险市场保险主体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既需要实施以发展为目的的依法监管,又需要主动性、前瞻性及创造性的监管方式,实施有效监管。在个人观念上,一定要提高对保险监管作用的认识,这是因为,提高保险监管水平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是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竞争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必要措施。
在保险监管与业务发展上如何取得平衡,是学习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保险经营中,保险监管机构对市场违规行为一律依法严厉查处,查处一起、分析一起、通报一起,以此警示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通过学习认识到,在面对因为自身经营带来的一些监管处罚时,不能产生抵触情绪,要正确认识,首先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并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处理监管处罚与有效益发展的关系,更要深信只有在合法规范的市场大环境下,保险经营才能走出一条有效益的发展道路。
三、提升客户满意度,强化诚信建设,创新保险产品,树立人保品牌核心地位。贺总在讲话中指出,“如何保持并提升人保财险的地位和优势”是本次大讨论的活动的核心主题之一。进公司短短数月,已让我充分感受到人保品牌的非凡价值以及在市场中的绝对老大地位。但随着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以及快速发展,如何保持人保目前的优势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结合自身感受,我发现,随着保险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只有为客户提供特色的服务,才能彻底告别单纯的价格之争,靠服务赢得客户。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过,一旦商业在一个国家中兴盛起来,它便带来了重诺言的习惯。保险业对诚信的要求高于一般行业,这就是为什么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而现在我国的保险业中的诚信缺失已经成为阻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不仅让投保人遭受损失,失去信心,还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大讨论学习和学习贺总讲话,我认识到,保险业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的前提条件就是“诚信”二字。“重建诚信、诚信立业”是中国保险业面对“入世”做出的理性选择,也是保险公司职业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保监会吴定富主席提出:“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命线”,“诚信是保险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险从业人员能够安身立命的前提”。
在创新保险产品上,个人认为,为引领市场的发展,提高我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加快保险产品的创新尤为重要,制定既让客户满意,又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保险产品,这是保持并提升人保财险地位和优势的一个小小建议。
联通业务发展学习心得 篇2
近期上海贝尔在2011年中国联通GPON集采项目中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一、40%市场份额、总供货量约为600万线的好成绩, 成为GPON市场最大赢家。这首先是中国联通给予长期在GPON领域领先的上海贝尔最大、最好的支持和鼓励, 也是全球GPON产业链取得的一次重要成果。
GPON将成接入市场主流
中国联通是全球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之一, 其在全球固网接入市场的地位非常重要。2011年中国联通固网接入新建重点转向GPON技术, 建设总量高达1500多万线, 这是迄今为止全球GPON市场最大的项目之一。
就在两年多前, 中国PON接入市场几乎还是EPON的天下, 随着2009年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开始部署少量的GPON开始, 中国GPON市场发展开始进入超车道。在经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二期GPON集采后, GPON市场规模 (2800万线) 已经开始超越EPON (2600万线) 。阿尔卡特朗讯预计在未来三年, 中国GPON的市场规模将继续快速发展, 将占到中国市场的70%左右。
从全球著名研究机构之一Infonetics的最新市场预测 (如表所示) 可以看到, 在EPON的市场规模依然很大的同时, 全球的GPON市场正在全面超越EPON;另外, 从产业链厂家最新发展动态来看, 业内厂家均出现一些重要的合并和重组现象, 最为明显的是, 原来较大的EPON芯片厂家被规模更大的芯片厂家并购, 并延迟了最新的EPON, 10G EPON芯片的研究计划。这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由于GPON发展的加快, 导致EPON产业的发展走向迟缓。
最近, 随着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三大运营商在建设FTTH网络的技术选择上基本达成一致的意见, 即优选GPON技术建设FTTH网络。从三大运营商近期发布的宽带发展计划来看, 未来3~5年中国FTTH网络的建设规模将继续在全球市场领先, 每年新建规模将超过1000万线, FTTH网络覆盖用户将达到1~2亿用户。
上海贝尔确立GPON市场领导地位
GPON产业环境日趋成熟, 本期中国联通GPON集采项目中FTTH比例相当高, 中国联通正在全国重点城市实施打造精品FTTH网络宏伟计划, 此次联通招标GPON已经超过EPON, 表明GPON大规模商用已经获得认可, GPON必将在中国通信发展轨迹上发挥应有的、持续的作用。
作为GPON领域领先的厂家, 早在2年前, 阿尔卡特朗讯就开始重点发展中国宽带接入市场, 将光接入产品总部迁移到中国上海, 并将上海贝尔打造成阿尔卡特朗讯全球最大PON产品交付中心, 不断壮大本地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 在2011年竞争白热化的中国联通GPON集采项目中, 上海贝尔凭借不断增长的实力, 在产品技术、价格和综合实力等项目的较量中力挫群雄, 最终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目前阿尔卡特朗讯是全球最大宽带设备提供商, 全球每三户宽带用户中就有一户采用阿尔卡特朗讯部署的宽带网络。阿尔卡特朗讯的GPON网络更是在全球市场遍地开花, 电信运营商客户超过100个, 在北美、亚太、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市场份额均名列前两名。本次上海贝尔在中国联通GPON集采项目中夺魁, 将进一步巩固阿尔卡特朗讯在全球GPON接入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上海贝尔将不断发挥GPON全球产业链和本地研发, 生产和服务的优势, 真正成为中国运营商发展FTTH网络最佳的合作伙伴。
“睿驰”FTTH引领接入网发展
基于在中国宽带市场多年来的创新发展, 上海贝尔ISAM系列产品能够满足宽带接入市场的各种需求。根据联通各地区网络发展情况, 上海贝尔因地制宜地为本次项目提供两款OLT产品7342 FTTx Meta和7360 ISAM FX以及丰富的ONU光终端设备。
其中上海贝尔推出的新一代7360 ISAM FX系列接入网产品, 具备应用使能机制 (Application Enable) , 能充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宽带业务部署需求, 是运营商部署FTTx全业务接入网络的最佳选择。
7360 ISAM FX系列接入网产品能支持多种语音业务 (传统PSTN、NGN、IMS语音等) , 高速宽带业务、多种视频业务 (RF、IPTV等) , 通过兼容多种光纤接入技术 (GPON/EPON/10G EPON/10G GPON/P2P等) , 可提供驻地用户、商业用户和移动基站等接入, 符合运营商大规模FTTH部署要求, 能为运营商带来新的业务收入。
7360 ISAM FX系列接入网产品具备业内领先的100G接入线速转发能力, 每槽位高达100G背板能力, 未来可支持32口GPON线卡和8口10G PON线卡。支持EPON和GPON线卡完全混插, 同时支持P2P、VDSL2、10G EPON、10G GPON线卡的完全混插, 通过高性能EMS系统可实现对上述不同接入技术的通用管理。在OLT上嵌入应用使能处理芯片更加节约成本, 可更为快速的提供新业务, 可使接入网络具备应用智能机制, 给未来带来更多附加值。
统一管理, 简化操作, 降低成本是上海贝尔一直努力的方向。7360 ISAM FX系列接入网产品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 简化操作的复杂性, 对不同PON技术的业务配置模式是相同的, 无需对PON内部的复杂参数进行配置, 同时有效降低运维的成本, 减少业务配置的时间, 提高配置的效率, 无需手工配置PON内部参数, 降低维护人员培训的费用和时间。嵌入式OTDR SFP, 将测试信号叠加到OLT PON信号上, 反射接收和数字分析产生OTDR的相应报告, 可对ODN网络进行远程排障和连续的主动检测, 降低ODN故障鉴别难度, 快速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节省排除故障时间, 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同时通过闲置板卡的电源、闲置PON口的激光器自动关断以及快速睡眠低功耗模式实现绿色节能减排。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篇3
学校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主阵地,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之一。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让教师相互评课、说课,进行现场观察,鼓励教师间的合作。尽可能地提供相应教材,让教师方便地应用各种条件,进行反思。
很多教师自主发展意见淡簿,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学校可以组织多种活动,教给教师进行反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如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门讲座、教师同伴进行互相辅导、利用在职培训进行反思技能的训练等。
教师教学缺乏主体性反思。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文中所说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对象,而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心得一 篇4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联通业务发展学习心得 篇5
榆中县骆驼巷学校教师:张林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学习,自己着实从中受益颇多,感悟也颇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得到提升,观念得到转变,我深感肩上压力的沉重,更感责任的重大。我要不断地思索,不停的探讨,永不停止的实践,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就教师而言,“自己的内在的活动与努力”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一个教师要从事研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等,能在实践中恰当地运用,了解教育动态,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教师更应强调自主学习。教师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唤醒自主学习和成长意愿,克服等待和依赖的惰性的想法与习性,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研修,促进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持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
一、高超的技能,精湛的师业是树立威信的基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人文内涵、直接关系着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地位。勿庸置疑,学生不会欢迎教学水平低下、知识面狭窄的教师的。如果一位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灵巧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位教师一定是一位受欢迎的教师。他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对他所教授的知识就会很感兴趣和易接收。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事业。要有精湛的师业必须勤于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深钻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才有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育目的才易达到。
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启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过硬的、丰厚的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语言流畅、发音标准的普通话基本功;二是有渊博的教育和管理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三是有较强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有娴熟的操作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五是有善于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信息的大量涌现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教师就要以严谨的风范和科学的态度,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教
育教学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合格教师。
三、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的几个有效途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是要从自己的反思中去进行提高;与同事的合作中去进行提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中去得到提高。学习了教师专业化与职业发展之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四、教师应具备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课程改革的上场,不得不促使教师们参加到学习中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钻研,要使自己的观念能够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
敬业精神。教师要把办好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向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教师承担着培养各种能
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许多重任。因此,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止境,也无法用尺寸计量的。他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劳动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学的热爱,源于看到学生成长的喜悦,并由此感到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价值。
创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学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
五、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新课程倡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钻研教材中,尽量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改变评价观念,注重课后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课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从事科学研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动态,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教师更应强调自主学习。教师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唤醒自主学习和成长意愿,克服等待和依赖的惰性的想法与习性,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研修,促进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持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首先,给自己制定出学习计划,每周学习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并作学习笔记;多看现成的教育报刊杂志,及时掌握学校教育科研的新动向、新思路和热门话题,.多了解各种专门性的科研信息,为日后进行科研选题积累资料。在学习时要注意方法,以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确定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同时,用适当的和理解的方式,对自己平时 的学习情况做积累性的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样不仅可以作为自我学习的评价,还能帮助自己认识学习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角度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的同时,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以优化教学。
“一次充电,永远放电”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七、“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必须要首先塑造自己的职业梦想,只有拥有自己职业梦想,才能激发自己走向专业化;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四周的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由于教师
职业的非凡性,教师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自留地”,因此,当前教师群体中个人主义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在教师致力于处理自己课堂里的事件,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关注的焦点只是自己的教学,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职业僵局。
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讨,是提升自身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合作、交流、分享、研讨中,取长补短,拓宽自身的眼界;教师要勇于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实践去探索总结,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教师要精心打磨自己的家常课,也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教师要坚持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坚固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使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进行“审阅、慎思、明辨”,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
总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学习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激励我大步向前,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也希望有机会把
联通业务发展学习心得 篇6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进行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xx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人权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xx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
三个三学习心得 篇7
穆春彭
通过学习使我体会到税务总局制定的“三个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受到深刻洗涤。
首先,要自戒自律,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塑好自己的形象,为纳税人踏踏实实的服务。要时时以党纪国法告诫自己,用党性原则要求自己,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同时汲取反面典型的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要用严格的纪律要求自己。真正把信任、责任、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其次强化自己的规范意识。首先要强化法制意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其次要强化政策和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切实落实“六不准、三个三”的要求。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崭新的工作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江选学习心得 篇8
大家盼望已久的《江泽民文选》已经出版,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江泽民文选》反映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和理论创新的成果,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智慧与情怀。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进一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有幸参加了《江泽民文选》的编辑工作,对个人来说,自始至终深受教育,因为这是一次很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一次很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按照中央举办的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专题研讨班的安排,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江泽民文选》的编辑情况,并结合编辑工作谈几点学习体会。下面,我想分三个方面来讲,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一,《江泽民文选》汇集了江泽民同志最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充分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踏步地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
编辑出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长期奋斗历程中,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三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们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党的七大、十五大和十六大,把这三大理论成果先后写入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
党的七大以后,各地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当时都没有经过作者审定,有些重要著作也没有收进去。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根据中央的决定,在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下,由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1980年5月,根据中央的决定,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组成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随后,又根据中央的决定,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编辑出版了《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和《陈云文选》等。1991年6月,建党70周年前夕,修订了《毛泽东选集》,出版了第二版。不久,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中央的决定,还陆续编辑出版了《毛泽东文集》第1至8卷。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的出版,特别是《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的出版,都在全党和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做好各项工作的热潮。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战略任务。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作出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江泽民文选》的决定。
《江泽民文选》的编辑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的。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指示,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办公厅组织了专门工作班子。我们从2003年12月开始工作,到去年8月出版发行,一共用了近3年的时间。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认真阅读了《江泽民文选》送审本,对编选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江泽民同志审定了收入文选的全部著作。
最早编辑出版江泽民同志的著作,是党的十四大以后,从1995年开始的。那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定于1996年4月到中国来访问。俄方提出要在俄国内出版江泽民同志的著作,作为叶利钦总统访华时的礼品,赠送给江泽民同志。考虑到这有利于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也是我们向俄罗斯人民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以及各项内外政策的一个机会,中央接受了这一建议。江泽民同志的这本俄文版的综合性文集叫《改革·发展·稳定》。当时有同志提出来,是否也在国内出版,江泽民同志没有同意。党的十五大以后,有不少读者给中央文献研究室写信,要求编辑出版江泽民同志的著作,我们曾经试编了两卷《江泽民文选》。在送江泽民同志审阅时,他也没有同意出版。
江泽民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著作是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教材。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国工程院党组向中央写报告,建议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教工作者学习江泽民同志为《院士科普书系》写的序言和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办公厅建议中央文献研究室将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文章、讲话编辑成册,按照程序审批后出版,以便大家学习。根据这一建议,并经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同意,中央文献研究室于2001年1月编辑出版了江泽民同志的第一本专题文集《论科学技术》。此后,又先后编辑出版了《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专题文集。此外,还应巴西总统卡多佐的要求,经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同意,出版了葡文版《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实现了两国元首在对方国家出版著作的友好交往。以上这些著作的编辑工作,为这次编辑出版《江泽民文选》作了一些准备。
江泽民同志的著作很多,内容十分丰富,如何选定篇目是编辑工作的一大难题。按照重点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现在收入《江泽民文选》的203篇著作,是从2000多篇、上千万字的文稿中选出来的,是江泽民同志最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时间从1980年8月到2004年9月,长达25年。其中,最主要的是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这13年。收入文选中的这13年的重要著作有192篇,另有3篇是十六大以后到辞去中央军委主席期间的重要著作。这是这部文选的主体部分,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防、党建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于邓小平理论、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财政和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完成祖国统一问题,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重大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作了充分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文选》的重点所在。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泽民文选》论述分析的实践过程和历史事实大都是我们亲自经历或者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谈到的许多事情是我们前些年做过并且当前和今后要继续做的,讲的道理离我们最近,读起来十分亲切,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锦涛同志的这段话讲得非常深刻,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和领会。
1989年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勇敢地挑起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重任。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遇到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踏步地推向前进。这13年,我国政治形势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江泽民同志在回顾这13年我们之所以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大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指出,这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实的实惠,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是因为我们反复强调,对任何可能引起的不稳定的因素,都要坚决把它们化解在基层、制止在萌芽状态;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党中央是团结统一的,全党是团结统一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步伐,齐心协力地加以解决。《江泽民文选》就是这13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生动写照。
江泽民同志说过:“怎样使我们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充满活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确保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代代相传,确保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完全成功,确保全体中国人民达到共同富裕,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的主题,也是这部《江泽民文选》的主题。
在江泽民同志全面主持中央工作的13年中间,我们党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的政治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政治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政治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些都是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全党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和经验的不断概括与总结。也可以说,这部《江泽民文选》就是以这三个政治报告为核心展开的,加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构成了这部文选的主体框架。这部文选还对这个历史阶段所经历的国内国外的重大事件、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措施,也作了充分的反映。
《江泽民文选》分为3卷。党的十五大以前的著作,收入了第1卷,共81篇。党的十五大以后的著作,共122篇,分为两卷。第2卷的开卷篇是在党的十五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第3卷是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三讲”教育时的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作为开卷篇,终篇是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时,在中央军委举行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江泽民同志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并参加地下党,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从基层领导干部到部门、地方领导干部,逐渐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适当地选收一部分他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以前的著作,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江泽民同志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及他的工作风格和特点。现在收入第1卷的著作有8篇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前的。第1卷文选的开卷篇《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是1980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时候,受国务院的委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就设置经济特区问题所作的说明。在我国举办经济特区是一项开创性的崭新事业。江泽民同志曾深入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并查阅了大量国外的有关资料。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他还亲自带队考察了一些国家举办的出口加工区,历时近50天。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说明中指出,我们要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置的经济特区,既吸收了世界上一些出口加工区的有益经验和通用做法,又有我国自己的特点。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特定地区内,鼓励和利用外国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且,经营的业务范围比世界上一般出口加工区要广一些,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所以定名为经济特区,以资区别。大家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创办经济特区开始的。这篇重要文稿,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在80年代初就参加了改革开放的开创性事业。此外,第1卷文选还收入了他在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和上海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的文稿,一共7篇。从这些文稿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在部门和地方担负主要领导工作时,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从全局出发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是如何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的。
第二,《江泽民文选》充分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充分反映了他为坚定不移地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捍卫、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决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国家有些人扬言马列主义已经过时,社会主义将在地球上消失。江泽民同志十分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经过冷静的思考,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国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但给了我们许多启迪。深刻分析它们的原因,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要根据这样的基本认识,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他还指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的前途依然光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在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泽民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的。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经过十四大、十五大,一直到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始终不渝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实践中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198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新中国成立40年的历史经验时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10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2月,邓小平同志逝世。当时,国内国外、党内党外都很关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江泽民同志在悼念邓小平同志时明确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同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表述,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要求全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总结了13年来我们党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强调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邓小平同志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他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在这条基本路线指引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江泽民同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后曾郑重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社会主义优越性就会丧失最根本的经济源泉。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经济实力不强,在国际上就没有发言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江泽民文选》中,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著作占了很大的篇幅。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国际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风浪,国内也不是风平浪静。但是,江泽民同志总是冷静而又正确地处理国际国内的复杂问题,从而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江泽民同志指出,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包括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都不能动摇。针对西方一些人对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行的攻击,江泽民同志坚定地回答说,西方一些人总希望中国搞私有化,搞多党轮流执政,搞三权鼎立,如果中国搞了这些东西,就会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十几亿中国人连饭都会吃不上。那样,对中国人民、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大灾难。他还多次讲过,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我们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能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会对别的国家输出我们的意识形态。但是,在我们国内,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绝不能搞多元化。西方国家就从来不允许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居于指导地位。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必须清醒,切不可天真。这些思想在《江泽民文选》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认为,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他也多次指出,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复强调,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几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他同时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决不能裹足不前、无所作为,也不能匆忙行事、急于求成。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方针,保证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发展。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论遇到什么风险,对外开放我们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的。不这样做,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希望。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在同西方国家的各种交往中,我们的同志脑子里一定要有根弦,一定要做到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朋友还要交,但心中要有数。他还强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防范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史无前例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说,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做,才能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也是邓小平同志所期望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开拓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概括。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文选》,要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同时要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江泽民同志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全面的。这些成果都是在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取得的,同时又通过总结从中提炼出符合规律的认识和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拓宽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比如,根据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为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述、关于所有制和分配问题的论述,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在这些方面的积极探索,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论述,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在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及时地提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小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邓小平同志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论述,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重要判断,结合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进而又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根据邓小平同志阐述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方针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意见,结合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根据邓小平同志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要求,提出了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并在全党开展了“三讲”教育。根据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的论述,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不坚决惩治腐败,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提出了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等等。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曾经讲过这样两句话,一句话是:“三个代表”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过,毛主席、小平同志也讲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坚持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用三句话来集中表述它们,概括为“三个代表”,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丰富和发展,目的是要用最简洁的语言,鲜明地树立起党的思想理论旗帜,以便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掌握,更好地统一思想,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发展任务而奋斗。一句话是:“三个代表”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我们13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开拓的结果。这两句话,集中地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理论创新的成果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一脉相承、既坚持继承又坚持发展的关系。
第三,《江泽民文选》充分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
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江泽民同志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系列巨大的成就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与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情怀是分不开的。
江泽民同志目光远大、胸怀开阔、思想敏锐。他强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善于从中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他注重战略思维,放眼世界,深刻洞察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能否不断了解世界,能否不断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能否不断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他说,全党同志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所谓宽广的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一是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这样来观察问题,我们就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更加清醒、主动地掌握我们自己发展的命运。他善于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敏锐地观察和发现新情况新苗头,并在关键时刻果断地作出决策,始终掌握党和国家指导工作的主动权。
江泽民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时候,他旗帜鲜明,义正辞严,绝不允许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他时刻记挂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看到一些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他常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求各级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江泽民同志勤奋学习、注重修养、励精图治、崇尚实干。他善于不断地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吸取思想营养,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真理和丰富智慧。他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政治领导者,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学。领导干部如果不更加奋发地学习,不努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不善于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会落后,就不可能肩负起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历史任务。他倡导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他反对形式主义、痛斥官僚主义,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
江泽民同志尊重科学、作风民主、多谋善断。他时刻关注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形成在全社会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气氛。他重视并带头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他善于在复杂多变的各种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刻警惕一种倾向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他曾经多次号召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工作。他强调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心胸宽广的雅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这样才能吸收各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长本事、长智慧。在关系国事、民心的重大和紧要关头,他总是深谋远虑而又总能果决而行、指挥若定。
江泽民同志居安思危、忧党忧国、谦虚谨慎、善于总结。他总是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与风险,要求全党同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地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居安思危,忧党忧国忧民,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地工作,千万不能高枕无忧、歌舞升平。要通过风险预测和对策研究,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找出问题的症结,防微杜渐、趋利避害。他善于鉴往知来,总结经验,认为只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就能做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做得不够的就加以补充,新问题出来就抓紧解决。强调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总是身体力行,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着眼现实、解决问题,展望未来、增强信心。这都是难能可贵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江泽民同志经常用林则徐的这句话勉励自己。13年中,他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忘我工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带入了新世纪。看到江泽民同志废寝忘食,奔波忙碌,有的同志曾劝他,管大事就行了,小事就不要管了,超脱一些。江泽民同志这样回答:我也希望这样。这么大一个国家,十几亿人民,肩膀上责任重啊!1989年,我到中央工作时,曾经向邓小平同志表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一直是抱着这个态度工作的。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话,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深思。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一定要与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政治智慧、领导才能和高尚情怀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联通业务发展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联通业务办理介绍信08-20
四川联通高产互动和科信通业务11-02
中国联通客户移动业务靓号协议07-30
上海联通09-11
联通网络体系06-16
中国联通10-12
联通笔试题07-17
联通见习总结09-06
物联网联通未来08-16
联通战略合作协议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