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文

2024-06-0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文(精选10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文 篇1

第15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

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多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英雄故事,课堂上请学生演讲,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讲的各个故事串在一条历史主线上,即革命先辈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与奋斗的过程,帮助学生由点到线、再到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以立体地再现历史情景。

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教学过程

[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段历史,可先请学生讲一讲南昌起义的故事或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讲述。电影《南昌起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充材料,事先截取精彩的片段,以便于上课时播放。本目重点是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要充分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如可以提问“南昌起义”以前中共有没有自己的军队” “为什么把我国的建军节定在南昌起义的纪念日呢”等等。

[革命摇篮井冈山]

讲述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思路可以是:(1)请学生有感情地讲述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故事,如(朱德的扁担)等;(2)启发学生思考:秋收起义的队伍为什么要开到井冈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和补充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3)将《井冈山会师》的油画打到投影布上或贴在墙上,请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4)教师归纳和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把井冈山根据地比做“星星之火”,从而清晰地把握中国革命道路的特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先请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或朗诵毛泽东诗词、演唱(长征组歌)等。接着,分析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是党的“左”倾错误。奉目要重点讲解遵义会议的意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示长征、毛泽东诗词朗诵、 <长征组歌)演唱、讲长征故事、看电视剧《长征》片段等,激发学生对先烈克服困难、挑战人体极限的崇敬之情。最后,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长征精神是什么,从而进一步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文 篇2

关键词:众包,品牌传播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指出:“在铲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中,外包是最大的一台。”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和互联网的发展,更大的一台推土机——众包正在形成。众包模式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国外有包括宝洁、通用电气、美国艺电公司、皮克斯动画公司在内的商业巨头花费大量精力去挖掘各类背景的员工以及用户和消费者的创造力,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国内也有联想、小米等众多知名企业利用众包营销模式赚得盆满钵满。

一、众包的含义

目前业界和学界上对众包的定义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这个概念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工作任务,二是大众网络。由此可见,众包的身体里有着互联网血统,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众包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物流、翻译、服装、产品研发、专家服务等商品和劳务都能以众包的方式完成。

众包模式的出现要早于“众包”概念。制定政策前征求民众意见,向社会征集LOGO、吉祥物和口号,甚至央视索福瑞进行的各种调研都可以纳入众包范围。可以说Jeff Howe提出的众包概念只涉及商业领域,是狭义上的众包,广义的众包则是社会上一切征集民众知识和技术的商业和非商业行为。

二、众包式品牌传播

众包式品牌传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想Idea Pad Y系列笔记本。Idea Pad Y系列笔记本的成功营销创意来自于大学生,2009年,联想举行首届营销创意大赛,大赛邀请参赛者针对联想ideapad Y470进行营销创意,以大学生喜爱并为之疯狂的形式,将产品的特点进行诠释。参赛队伍为了提高人气,积极在人人网、微博等媒介中进行广泛传播,一时间dea Pad Y名声大噪。在Idea Pad Y风头最盛的时候,校园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28%,在一些省份甚至超过34%,远超第二名品牌一倍以上,当时几乎每四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人拥有Idea Pad Y。

2015年,凯翼打造“众包造车”概念,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各方面都渗透众包模式,网民和汽车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专业知识,对汽车提出自己的建议。概念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包造车”提出后,凯翼也被贴上了“特立独行、看不懂”的标签,成功将“开放共赢”的品牌形象竖立起来,产品还未上市,就打响了知名度。

三、众包品牌传播发展原因

在节日营销、事件营销、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等众多营销方式各显神通的今天,众包品牌传播凭什么能够一枝独秀,在众多营销方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首先得益于众包式品牌传播独特的传播机制,其次则是众包式营销满足了消费者的自我实现心理。

(一)众包式品牌传播

在众包品牌传播的传播机制中,信息的传播者、接收者都是网络大众。信源和信宿是同一群体,就使得信息传播路径大大缩短,减少了各外部因素对信息的干扰,也避免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失和变形,使得信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同一群体,意味着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采用的是相同的编码和解码系统,编码系统和解码系统的一致性能够消除因为地域、文化、语言、习俗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减少译码者对信息的曲解,避免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情况。

(二)消费者自我实现心理

众包品牌传播模式给了所有的消费者表现自己的机会,能让他们能在心理上得到满足。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在使用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服务时,消费者不仅要获得功能上的满足,还要通过产品和服务来表达自己的价值主张,展现自己的生活方式。采用众包模式的企业品牌,更加容易拉近与身兼价值创造者角色的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建立品牌情感。

根据大卫·艾克1991年提出的品牌资产“五星”模型,品牌资产由“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和其他品牌专有资产”五部分所组成。在大卫·艾克的品牌资产“五星”模型中,知名、认知、联想、忠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消费者只有在知道某个品牌以后才能对该品牌产生印象,进而选择是否接受该品牌,但在众包品牌传播中,大众参与产品的生产创造,品牌知名、品牌认知、品牌联想是同时进行的,如果说传统品牌传播是循序渐进,众包品牌传播则是多管齐下。在同一时间通过对品牌的生产创造而产生品牌认知和联想,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进而忠诚该品牌。

在人人发声的形势下,受众不再是接收信息的“靶子”。传统营销方式以局外人的身份参与品牌传播,使得传播效果与品牌诉求难以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让消费者参与到品牌创造和传播过程中,才能快速传播品牌。

参考文献

[1]杰夫·豪.众包的崛起[J].连线,2006(6):1-2.

[2]龙啸.从外包到众包[J].商界,2007(4):98-99.

[3]托马斯·史班达.“众包创意”与产品营销[J].IT经理世界,2015(404):92-93.

[4]许家辉.基于品牌营销的“众包”传播效益[J].经济导刊,2012(6):78-79.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篇3

我是安徽人,07年的时候在重庆一个大学读大二,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心中一直的梦想就是创业,崇拜的人是我们安徽的史玉柱大哥,也仔细地研究他做脑白金的成功经验,发现他的成功就是应用了毛泽东主席的星火燎原营销模式,这个模式的规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一点作为突破,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发展。他经营“脑白金”时只选了江苏省的江阴来启动市场,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来突破,然后用江阴赚的钱来做无锡、然后又用江阴、无锡挣来的钱来启动常州、南京,这些战役都是以点带面,分而制之,到1998年底,史玉柱已经拿下了全国1/3的市场,1999年春天,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悄悄来到上海。到1999年底,脑白金便打开了全国市场。 三年时间赚到了12亿人民币。史玉柱经营“脑白金”的成功我总结有以下几点:一、创新实现差异化,他的第一个创新是“产品创新:复合配方巧造壁垒”,宣传的是脑白金,可是产品却是增加睡眠的胶囊和润肠通便的口服液,让竞争者无法抢去市场,第二个创新:广告采用新闻化(又称软文)和电视专题配合。第三个创新:倒着做渠道,经销商成了配货中心。第四个创新:全国设办事处包干负责宣传促销,经销商负责现款进货、铺货、收款,财务实现了扁平化。二、营销战略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杀鸡用牛刀”,战术上采取局部轰炸、分而制之。三、实行低成本扩张,滚雪球发展。通过研究脑白金的成功模式后感觉到自己掌握了成功秘笈,我非常想通过这星火燎原模式验证一下他的成功机率有多大,于是决定在读书期间创业。

当我有了创业的想法后,困惑我的是资金问题和项目问题,有一天在杂志上看到了“活骨贴膏”的招商文章,感觉到应该不错,就打电话咨询产品,并同时咨询签一个县级总经销多少钱?当得知签一个县级独家经销首次进货需要2万元,我对厂家说“我是一个学生没有哪么多钱,可不可以降低一点门槛?”,于是厂家招商经理告诉我,你可以发动其他同学集资入股来做呀!,一句话点醒了我,我就在同学之间游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入股,每股3千元,只要10股,成立一个股份制公司,边读书边创业,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凑集了3万元,用2万元签合同进货,当时刚好快放署假了,正好利用署期创业,进了货在重庆壁山县租了一套房做办公,买了办公桌安装了2部电话后,手上只有6千元了,其他股东同学都担心钱不够,我说我们集中这6千元先做一个村应该够了,于是用1千元印了1万份彩色宣传单,集中宣传免费体验,又花1千元印了2千张四开海报,没有钱办公司执照,就打着陕西金珠公司壁山办事处的牌子先开展工作,我们选择了壁山县的蒲元镇作为试点营销,没有钱就先在一个富裕的人口多的村集中火力密集宣传,由于宣传先体验后购买,要求试用的很多,择选30人先给患者拨罐然后贴膏药,由于天气热只要求患者贴4小时够了,3天以后效果出来了,我们先以100元两盒销售,患者大多数认为价格贵,只有26个人购买,不管怎样总算销售了2600元,股东们看到了成绩增加了信心,于是我们在本村招聘一个驻村的销售员负责本村的宣传销售,交一千元的押金,免费配送产品和宣传品,待遇是销售收入提30%,并传给他拨罐技术,负责为本村患者服务,为了解决人们认为价格贵的问题,与厂家研讨后又增加了中药热敷增效袋(每袋30克中药,37味中药配方),买中药袋赠膏药,下一个村这样营销后有40人左右购买,收入4千元,同样在该村发展一个人负责村里的宣传销售工作,其他股东同学看到成绩知道方法后,我们10个股东分成5个组,每组2个人负责一个村的宣传体验销售,这样一来10天可以开拓5个村,发展的速度就快了,一个月后我们要开学了,我们也基本上收回了本钱,由于上学后没有时间做市场,于是回到县城办公室大家开展招聘员工,同时也招聘一个总经理来帮助打理公司,在公司总部的指导下招到了一个满意的总经理来负责,我们也办了公司执照,配备了财务人员,新招来的人按照我们的营销方法以村为中心逐步拓展,历时近7个月整个县185个村委及居委会都有了销售点,我们在每个乡镇设一个小办事处负责配货及管理,网点建好后每个月的销售利润5万至10万元,股东们看到了希望,08年又拓展了江津、合川县,由于有了经验,只需半年左右两个县就开拓完毕,网点增加到600个以上,仅在08年7月至09年5月获得利润300多万,加上07年至08年6月的利润总计近400万元。转眼1年多近2年时间过去,由于大学就要毕业了,股东们将要离开重庆各分东西,于是打算将公司转让,有一家做保健茶的公司看到这个网点的威力,欲接手,只出20万元,通过交谈最后30万元成交,股东们分了钱后我们也就分开了,有几位股东后来也成为了“活骨贴膏”的经销商,我毕业回到安微后就用在大学读书赚到的钱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专门向创业人进行风险投资而赚取利润。

我们的成功确实是按照了史玉柱大哥经营脑白金的方法操作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先集中资源人力攻其一个点,总结经验,然后以点带面分而制之,一个点攻下后就留下一个火种,建立一个根据地,这样保证了销量的基础,当今的膏药是品类多竞争激烈,其效果应该差不了多少,为了防止原来的客户流失,我们增加了中药热敷增效袋配合膏药使用,使功效更快更明显地让患者体会得到,同时口头宣传100元购中药热敷袋送两盒膏药,这样就形成了竞争壁垒,其他膏药即使卖得便宜始终也要收钱,而我们的膏药免费送,这样谁也卖不过我们,我们就有了核心竞争力,其次我们从消费者入手进行销售,不经过渠道终端,这等于拦路抢劫,直接抢走了竞争者的客户,而且村上的销售人员是服务到家,宣传到家,再者风湿骨病的患者众多,市场足够大,达到了低成本扩张、滚雪球发展的目的,采取这一种模式营销,先期挣钱速度并不快,只有网点织好了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足以证明97年脑白金的运作模式在10年后的07年照样获得成功。

备注:“活骨贴膏”面向空白市场招商,需要体验品试用和索取资料者预付30元我们快递寄给你(以后30元可抵进货款100元),无款不寄资料,县级市场独家代理首批进货2万元,来考察签约为代理者可免费参加3天的《营销九脉神剑》交流式培训,并报销往返路费200元,供食宿安排,这个营销培训课程其他机构3天2夜的培训收费为10万元,为保障参加培训的人只要照方法去做90%的人都能成功,我们承诺:若你照方案执行到位了没有获得成功,我们经调察属实全额退货退款,签订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保证投资者低风险高效益。

陕西金珠医药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九号(北稍门)宏林大厦B座1305室

电话:029一8628489886286400

8628787786287866

手机:13571837228(索取资料和产品体验,须告知所见杂志名称并附资30元,否则不寄!)

13720407197、13709204121

Http://www.yy5198.com

Email:zxq1913df@qq.com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篇4

依稀记得中学时学过的毛主席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恰逢近代史课程需要我们的读后有感,便借此机会将已经开始模糊的记忆重新刻印了一遍,虽说是重新,但此时的心境与理解与那时已是大有不同了!

文章写于一九三〇年一月五日,如若用高度概括的哲学理论来简简单单的给这篇文章的用意下个结论,根据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无非便是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耳耳,乏味且没有什么精神上的鼓舞,虽然这是高度抽象的定义,但是对于我来说,整篇文章里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与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才是最令人心潮澎湃的地方。

整篇文章自信而不矫作,处处显示着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稳而准,准而狠,深刻的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敌我双方的力量,虽然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读着这句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缩略理论不觉惊艳,但这基于的是对全局的把握,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大局观,怕并非平常人随意可以做到的吧。

文章中的这一大部分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请允许我摘录在此,并非为了拼凑文章,实在是因为,这一二三四五六的分析针针见血,直指问题的重点,可以说回答了为什么这个重要的问题,而任何问题的推动的发展,必须经过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毛泽东的这一部分简明扼要的将是什么与为什么合二为一,并为文章后面的怎样做打好了基石,但从文笔上来看,也是相当调理,相当具有逻辑性的

摘录: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

三,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

四,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

五,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六,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⑴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⑵、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写至此处,字数已然足够,但文章之精髓未显,我们还要继续剖析。毛主席的言论实在精辟而富含说服力,及时并不想全文照办,但若少了每一句话,不免会将原意歪曲几分,还是摘录下来的好。

文章的开头我写到,我欣赏的是毛主席基于理性思维的革命和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一点在无数的立正里有理有据的将事实还原与我们的眼前,令我们从迷雾里看见了革命的必然,也就是虽然只有星星的火苗,那熊熊的烈火,早已经是必然的产物,文中一句话说得好,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此,我深表认同。下面是对于革命必然性的论证,我摘抄于此: 既然国际上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发展了,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需要就更迫切了。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因此就造成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一天天扩大、一天天激烈的混战,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发展起来。伴随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军阀混战而来的,是赋税的加重,这样就会促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伴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工业的矛盾而来的,是中华民族工业得不到帝国主义的让步的事实,这就发展了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资本家从拚命压榨工人找出路,中国工人则给以抵抗。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和政府的赋税加重等项情况,便使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即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更加重了,农民则更加仇恨地主。因为外货的压迫、广大工农群众购买力的枯竭和政府赋税的加重,使得国货商人和独立生产者日益走上破产的道路。因为反动政府在粮饷不足的条件之下无限制地增加军队,并因此而使战争一天多于一天,使得士兵群众经常处在困苦的环境之中。因为国家的赋税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战祸的日广一日,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因为无钱开学,许多在学学生有失学之忧;因为生产落后,许多毕业学生无就业之望。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

另外,毛泽东在文中对各种游击战术的论述,也是本文闪闪发光的地方,对此,我不再论述。

最后,我用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来结束这篇读后感: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笔记 篇5

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公开发表了一封关于当时中国革命前途的信,这就是后来被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意义,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充分详尽的了解。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虽然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时期。

但是党内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对时局存在错误的估量,对形势产生悲观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子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

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的出发。认识指导实践,在认识上不囿于条条框框,不先入为主,对周围的情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面对这些会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毛泽东在本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并且指出要判断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四个要点。总结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

(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

(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

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指出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促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产生军阀混战,促使赋税加重,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工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通过认识这些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向前的发展,就知道了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了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指出“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证实了这个

“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的形势之下,党的战斗力组织力恢复一定很快,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消灭。群众是一定归向我们的。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灭。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党的战斗力的恢复也一定要在这种积极态度之下才有可能。而奠定了群众基础就等同于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这篇文章不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精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成熟的突出表现。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篇6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会师等历史事件的知识要点。

(2)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要向井冈山进军?

3、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者?

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体会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进行革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人物是谁?然后以课本内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吓到、征服。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引出本课第一部分南昌起义的内容。

导学提纲: [自主学习]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图片中讲话的人是谁?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2、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

(1)秋收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损失严重,这说明了什么?

命斗争传统教育。

4、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会师双方、会师后组建的部队?

[合作探究]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质疑问难]

[学有所获]

[达标测试]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 D 红军长征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陕北革命根据地C 湘西革命根据地D 中央革命根据地

3、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的客观原因是(A 农村有较好的革命基础B 中心城市敌强我弱的形势C 进攻城市遭到失败的教训D 农村便于游击战

4、井冈山会师,使红军取得较大发展。这次会师发生于()A 1926年B 1928年C 1927 年D 1924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文 篇7

生态建设如同一场艰巨的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党的领导集体选择了建立农村根据地、积小胜成大胜、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方略。如今, 我们必须进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走绿色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争。在笔者看来, 打赢这场战争的难度并不亚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因为, 那个时候,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面对的是“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的没有退路的斗争形势。今天, 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确关系到我们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我们民族复兴大业能否成功、关系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能否变成现实。我们面对的形势虽然严峻, 但仍没有达到“失去的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的不得不做、不做就是等死的境况;相反, 尽管原有的发展方式效益低、环境破坏严重, 但见效快、来钱快, 更重要的是已经形成相对牢固的利益既得集团。

打赢生态文明建设这场硬仗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力点、采取正确的方略。否则, 就会出现世纪之初的情况:2000年, 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自此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火了, 但不久之后, 火苗见小: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现状。为避免重蹈覆辙, 弄清楚十多年来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分必要。

不能只打概念牌

200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颁发后, 如雨后春笋般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应运而生。截至2006年底, 中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广西、安徽、四川等15个省区开展生态省建设, 150多个市 (县、区) 开展了生态市 (县、区) 创建工作。是年, 通过考核验收并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总数达到300个。“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是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把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总体规划, 合理布局, 统一推进。然而, 这个目标并没有达到, 甚至根本就没有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常年致力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教授说:“据我所知, 中国目前尚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村, 但官方宣布的生态省就有十几个。”对于这种过于务虚的现象, 蒋高明表示“我理解许多地方打的是生态概念, 这是可以的, 但既然打造生态村或生态省, 就必须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 让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项元素循环起来。遗憾的是, 这样真正做的不多。”

只打生态牌, 甚至只推出一个概念, 那结果肯定是夭折或是胎死腹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就有人于提出“把青海省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省”, 非但没有成为现实, 连生态省的说法也渐被淡忘。直到2000前后“生态省”这一概念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一轮的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必须将概念与内容统一起来, 不能够顾左右而言他, 甚至挂羊头卖狗肉。

内部运动与城市中心主义并存

中南大学教授颜敏前些年在《南方周末》刊文称, 生态省就只是政府甚至环保部门内部的运动。一般的做法是, 由省市领导召开政府动员大会, 提出目标, 由环境部门委托环境科研机构制定规划, 再征求其它部门意见, 最后报当地人大通过。从生态省规划到建设项目, 都被政府各有关部门牢牢掌控, 整个决策过程中都没有公众、企业或公益组织的参与。即使有一些提倡公众参与的内容, 但都没有实际可行的措施;多强调公众的环保责任, 而不是环境权利。对此, 蒋高明与之不谋而合:“现在生态省建设就是政府、专家层面的, 让民众有积极性参与的措施少而又少。”

与这个内部运动相对应产生的结果或者说是实施上的另外一个病相是, “多数生态省规划, 无论是计划、项目和资金安排, 都表现出严重的城市中心主义。”颜敏说。在一定程度上, 生态省建设成美化城市的运动诸如疏理城市河道、平整道路、改造旧街区、种树种草种花。甚至为了城市绿化, 从野外和农村把大树、古树移到城市中来, 人称“绿化转移”。而这种做法不仅成功率低, 而且还掠夺甚至破坏了野外、农村的环境和生态, 与生态建设的本意相悖--至少是拆西墙补东墙--结果很可能是西墙拆了, 东墙依然没有补好。更有甚者, 有些地方搞生态省建设, 强迫农民退耕还林, 结果影响到上百万户贫困农户的生计, 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到了地方, 却很少惠及到这些被强迫退耕还林的农民手中。这种生态省建设, 民众不会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 应对如下。

不仅做理念更要做好实际内容

福建之所以能够有望成为第一个国际级生态省建设示范区, 根本原因是持之以恒地不断扎实推进。2001年, 福建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构想, 此后, 每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狠抓落实。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几届领导班子持续真抓实干, 是因为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政绩观, 保证了生态发展理念的落实推进。在招商引资项目上, 遵循“宁可少一点, 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 也要实一点”的原则;积极治理水土流失, 创造了全国闻名的“长汀经验”;率先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得绿, 人民得利”的观念深入人心。各项扎扎实实的行动, 使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35年领跑全国, 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佳绩。成绩只有实干才可能出现。三心二意、短视政绩观只会使生态建设成为一个曾经的名词。

以农村为着力点、发力点

十八大代表、福建省农科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力手段。”而蒋高明教授则认为, 没有生态村, 则不会有真正的生态省。内部运动和城市中心主义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生态区域--最多是治标的市容美化。做生态农业就得从农村做起, 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 让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项元素循环起来。蒋高明认为, 应该在不适合集约化经营的地方且劳动力有保证的省的农村如云、贵、川、渝、湖、广、鲁一带的山区先发展起来, 在不影响国家粮食供应格局的前提下, 先争取10%的耕地 (低产田) 实现生态农业经营方式, 最终低产田搞成高品质的中、高产田。

发展生态农业要解决农民积极性的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基层主体, 县、乡、镇、街道、村, 却普遍财政困难, 可支配的环保资源匮乏。许多地方划出生态保护区, 但除了国家、省级保护区有一定经费支持外, 各个县级保护区基本上没有任何经费投入, 所谓保护也就只能挂一块牌牌。如果农民得不到实惠, 农民是不会从事生态农业的。因此, 政府因该在政策上保证农民有较为体面的收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篇8

1.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是我们在地理考试中容易忽视的“星星之火”

曾经听到一则幽默故事,有一名小学生在数学考试时碰到了一道乘法难题“3×7=”,这名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在心里嘀咕着: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写个“22”算了。这个故事引发我查看了多年的高考文综全国卷,找到了不少类似的“难题”,也一一求证了不少同学,都有上面那位小朋友相同的境遇。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两道高考题:

例1.(2002全国文综卷Ⅱ第14题)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我们联系生活常识,比较一下四个选项所提供的情景,哪种情形下杀虫剂更容易、更快、更多地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污染呢?答案出来的速度是不是快多了!

例2.(2004全国卷Ⅰ第10题)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回答: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

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

我们先比较一下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找找其差别,想想我们什么时候可能看到天空中的星星(含卫星)。四个时刻有三个(B、C、D)是白天,只有一个是夜晚,我们看星星只有夜晚可能性最大。题干布下的障碍因我们敏捷地调用生活常识而被很容易地破解。

在此,我给即将走进高考考场的同学们一个友情提示:当遇到特难的地理试题时,请第一时间调用生活常识和经历。

2.从题目所给的图表和数据中发现的特征和规律是引发思维光芒的“星星之火”

经历了数也数不清的训练和模拟,我们已练就了火眼金睛,在考试中应倍加珍惜,让其点燃思维的光芒。我们看看下面的这道高考题:

例3.(2006全国卷二第5题)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这类题目是我们最害怕的一类了。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联想数学的函数图象,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特征和规律?

仔细看看③、④两条曲线,不要辜负了命题人的一片好心啊!

好像抛物线?

对了!

抛物线有何特点?联系题目要我们求昼长的日期,再看横坐标时间轴,计算不再困难了吧。

在走进高考考场前,抓紧时间看看高考题,体会一下文综考试的第一项能力“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的乐趣!

3.证伪不证实是发掘选择题“星星之火”的捷径,回归题目提供的材料找依据省时又省事

排除法是指针对问题情境调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分析题目给定的选项,先排除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选项,以缩小我们的思维范围,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如何排除?证伪比证实要快、正确率要高。因为证实要穷尽一切可能的条件或事实,而证伪只要有一个不符合的条件或事实就可以确定其假。我们在高中时段不可能记全、记准所有的地理规律和地理事实,但我们一定记得部分,且现在高考试题的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了较充足的信息,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点燃可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

我们看看下面这道高考试题:

例4.(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5题)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由材料中提供的“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可以直接证明D选项伪。对A选项进行证伪,我们回归到图中提取信息:2001年人口下降了,2000年65岁的人口2001年不再是劳动力,2000年17岁的人口2001年变成了劳动力,从图中不难看出劳动力人口数量是增加了。至于C选项,我们从题设条件入手,“出生人口减少”可能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变化,但这些人口需要再过17年以后才可能成为劳动力人口,最先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小。这时我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新增人口的持续减少,与少年儿童相关的相关产业(比如基础教育)的从业人数将会首先减少。

4.向材料要答案是挖掘地理主观题“星星之火”必备的好习惯

能力立意、联系实际、主题探究是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的价值取向,地理考试所选用的素材离教材越来越远,离生活和社会现实越来越近。同学们对此较为紧张、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征:所给的素材越充分,信息越丰富。我们可以向材料要答案,并且必须这样,否则会吃力不讨好。请看下面一道高考试题。

例5.(2010年全国大纲卷第36题第(1)问)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这道试题当年全省平均分4.59,难度0.38。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我们解题的思路是这样的:甲地是什么气候?气候特点是什么?这些气候特点哪些对葡萄的生产有利?于是开始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可是这个区域从气候类型角度讲有些特殊,定位有些举棋不定。但如果我们能回到材料中找到“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这一信息,得8分以上应该不成问题。

5.构建问题情境和条件是让“星星之火”燎原的根本保障

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是文科综合考试创新的主题。考生在考试现场生成答案的能力成为攻克难题,夺得高分的关键能力。现场生成答案的能力的核心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提供的素材构建问题情境和条件,以保障提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准确性。我们看下面两道高考试题。

例6.(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4题)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本题考查的是芝加哥工业活动主要联系的地域,但是此题有时间的限定“20世纪之前”,若没有把握这一时间的限定,考生很可能就将记忆中的“芝加哥是美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这一信息提取出来,然后从钢铁工业的区位展开分析来确定答案。如果这样做就偏离题意太远了。本题解答时应这样构建问题情境和条件:什么时间?当时工业活动有哪些?这些工业活动与四个选项提供的地域联系最紧密的是哪个?有了这个构建过程,再回归材料寻找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7.(2011年全国课标卷第36题第(2)问)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左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2)下图为上左图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问题情境和条件的构建在地理主观题的解答中显得更为重要。把握住了问题条件就可以将我们的思维集聚,避免了过于发散带来时间上的浪费,可以让我们的答案要点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更强。有了准确的问题情境,就能与我们储备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核进行有效的对接,并能有效地利用情境思维。

针对例题7,我们应该有如下的问题情境和条件的构建过程:本题要分析的问题是水域中水的咸淡变化及原因。限定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位置(水域)的限定,要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坝内水域”指的是哪里?从上左图中应该可以得到“河口淡水水域”这一认识;第二个条件是时间限定“建坝前后”。从条件出发构建如下问题情境:坝没建时,河口淡水水域与海相通,建坝之后河口淡水水域与海隔离,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接下来再回归到问题的解答,思路就清晰了,结论就会精准。

请同学们相信:走进高考考场的我们已经储备了足以解决高考试题的知识和技能,只要我们能从题目所给的材料入手,构建具体的问题情境和条件,再调用我们的储备,定能点燃无数“星星之火”,促成问题解答的燎原之势!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感 篇9

从小就知道毛泽东,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所以我们这代年轻人对于毛主席的理解是抽象的、英雄化的、剧情化的完美人物。了解毛泽东思想才是还原毛泽东、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而阅读原著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在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 同志撰此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谓《毛泽东选集》中最经典的文章,在文中,我国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以“星星之火微小之势,但却可以燃遍中国大地”的慧眼真睛,拨开种种迷雾清醒认识到,中国革命必将进入高潮,且之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的。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篇10

单看标题,容易让人以为文章是在谈论对于革命前途的信心的问题。但实质上,通篇围绕了一个核心:中央主张分散打游击,毛泽东建立政权。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的观点是很对立的。毛泽东在这封通信中的“直陈”令人惊讶:“中央二月来信的精神是不好的”;“中央要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中央。。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

恐怕自三十年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在给中央的公开信里面这么说话了

在1930年一月,应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撰此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可谓《毛泽东选集》中最经典的文章,在文中,我国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以“星星之火微小之势,但却能够燃遍中国大地”的慧眼真睛,拨开种种迷雾清醒认识到,中国革命必将进入高潮,且之速度也是十分之快的。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好处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即“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说明中国革命此刻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这篇文章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就应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不仅仅回答了对“红军能打多久”的疑问,而且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构成。在收录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能够燎原》。

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好处,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务必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充分详尽的了解。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削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从实质上来看,“星星之火,能够燎原”也便在萌发。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务必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虽然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建立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时期。

但是党内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对时局存在错误的估量,对形势产生悲观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期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而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相适应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于他们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应对这些会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毛泽东在本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并且指出要决定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四个要点。总结为:

(一),此刻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

(三),对反革命力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

(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

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指出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促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产生军阀混战,促使赋税加重,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工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透过认识这些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向前的发展,就明白了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明白了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指出“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述。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证实了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的形势之下,党的战斗力组织力的恢复必须很快,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消灭。群众是必须归向我们的。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必须很快地消灭。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用心的口号用心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党的战斗力的恢复也必须要在这种用心态度之下才有可能。而奠定了群众基础就等同于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这篇文章不仅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构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精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构成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构成并逐步成熟的突出表现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期望。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透过这篇文章我们能够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在中国革命严重转折关头,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复兴和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与他一贯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我们就应学习这种精神,用他的思想辨别是非,在现实与理想探索出一条开启理想的大门。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从点滴做起,相信星星之火能够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现实估量过于悲观的思想而写的,它以全面科学的方法、积极向上的态度探讨了革命前途问题,肯定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论断。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两点,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客观的估计,抱有不确定性心理,就会导致悲观,从而动摇信心甚至改变发展方向。

因此,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

首先,是方向问题。明确的方向使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方向的把握,要注意:

第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分析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分析当时的局势时,既能看到革命的主观力量,又能看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并与国外进行比较,由此得出中国的革命环境应该说是略占优势的结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革命力量即使受到一定的削弱,也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点燃革命的高潮。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文中毛泽东同志透过军阀混战、失业激增、压迫严重的社会背景,看到了中国革命力量会因为反革命势力的猖狂逼迫变得集中而越发壮大这样的本质。当今社会,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也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科学分析问题实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总结,再分析,再总结。

第三,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毛泽东同志在文中讲到,不能一遇到败战,或四面被围时就把悲观的思想扩大化。在对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积极的心态更有利于我们理智把握方向,也更有利于我们最终解决问题。

其次,是方法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1000字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在分析军事路线和军事战略时,吸取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来。邓小平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是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必须把主观同客观通过实践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把原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对照,从而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让事物更加稳定地向着目标发展。

第二,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如文中讲到政权的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革命不会一步成功,是逐步斗争、发展的结果。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也需要我们循序渐进。邓小平在搞经济时,就是从试点开始的,从点到线再到面,依次逐步进行,这样才可以尽量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上一篇: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700字下一篇:经典名著昆虫记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