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金融

2024-08-25

财税金融(共9篇)

财税金融 篇1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专业】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招生网站-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 为了保证我院2014招生录取工作有序进行,规范招生行为,提高生源质量,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等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章程。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院2014年招生录取工作。第二条 学院全称: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国标代码:14478)。注册地址:郑州市郑尉路18号,邮政编码:450048第三条 我校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第四条 办学层次:普通专科。第五条 学生毕业颁发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及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就业报到证。第二章 学院概况 第六条 办学条件:学院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占地327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学院建有千兆光纤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全数字化。学院拥有会计、金融、税务、营销等3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建成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室、与航天金穗公司合作建成国地税实训室、与深圳国泰安公司合作建立金融实训室等在国内均处于一流水平。第七条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25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5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教师53人,“双师型”教师43人。教师近几年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获省级优秀成果奖200余项,主编、参编省、部规划教材100余部。

第八条 系部设置:学院设有五系三部。财税金融系、会计系、商贸系、经济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基础部、思想政治部、体育艺术部。2014年开设有会计(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程造价(注册造价师方向)等专业。第九条 办学特色:学院以服务型、应用型、高水平专科院校为建设目标,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注重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先后与中国贸促会河南省委员会、用友软件公司、上海金融学院等进行战略性合作,积极探索校企一体,专业共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优美的办学环境、突出的办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特色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第十条 就业安置:学院与多家省内外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为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第三章 招生条件及报名方法 第十一条 招生对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分数过线。第十二条 考试分数:普通类考生总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第十三条 外语语种:我院以英语为外语语种安排教学。第十四条 身体条件: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确立的标准。第十五条 性别比例:男女性别比例不限。第十六条 报名方法:参加由省招办统一组织的志愿填报。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十七条 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监督,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第十八条 根据生源情况可调整专业计划,对进档考生优先保证第一志愿专业。第十九条 按考生填报我校第一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录取其它志愿上线考生,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无分数级差。第二十条 在考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按国家规定可增加分数和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第五章 学费与住宿费 第二十一条 我院严格执行河南省物价局审定的收费标准,会计(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程造价(注册造价师方向)等专业学费3300元/年。住宿费最低标准每年600元。第六章 奖(助)学金设置 第二十二条为特困生开启“绿色通道”,根据实际经济困难程度,采取“缓、减、免”等措施,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第二十三条设立多项奖学金,奖励面达30%以上,我院贫困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第二十四条学校成立勤工助学委员会,专人负责勤工助学的组织、管理,广开勤工助学渠道,努力帮助贫困学生。第七章其他 第二十五条录取结果的公布渠道:登录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电话查询,登录学院招生网页查询,寄发通知书等。第二十六条学院地址:郑州市郑尉路18号邮 编:450048联系电话: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0371-66727605 66727260学院网址: http://:。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财税金融 篇2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行为存在的问题, 监管部门正在制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行为准则》, 将从七个方面入手, 对大股东和控制人行为进行规范。

八类问题是:一、在信息披露中, 定期报告中不按要求披露到真实的实际控制人;二、不及时、充分履行信披义务, 使中小股东无法确知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三、操控上市公司业绩;四、违规买卖上市公司股票;五、干预经营管理, 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六、擅自设置障碍, 限制中小股东的投票权;七、置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 不切实履行股改承诺;八、利用控股地位掏空上市公司。据了解, 正在制订中的《准则》将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规范, 包括大股东持有权益的披露监管, 大股东权益变动的披露监管, 对大股东行为的监管, 对大股东行使投票权利的监管, 对大股东行使交易权利的监管, 对大股东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的监管, 其他禁止性规定。

2008信贷从紧主题:控制总量把握节奏调整结构

商业零售: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篇3

2月6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容包括十二五零售业指导思想、保障措施等。关于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凸显了消费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中的战略地位,未来配套的行业利好政策出台指日可待。

鼓励零售商开办网上商城。网购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会对传统零售业形成冲击,这也是零售股走弱原因之一。此次《意见》明确提到稳步推进无店铺销售,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实际具备普通在线零售商不具备的优势:具备品牌优势和客户基础,具备物流基础和采购规模优势。

加大零售业财税金融支持。在零售业落实内贸领域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加快落实零售业用水用电与工业同价政策,推动解决零售企业空调、电梯等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项目的政策。我国结构性减税的大幕已经拉开,《意见》上述提法为一系列零售业财税优惠政策奠定了基调,未来会不断从消息面刺激行业。

鼓励百货、超市等零售企业提高自主经营比重。目前商贸行业高度同质性,长效、稳定的盈利模式仍需培养。提高零售企业自营商品比重,建立健全买受培训制度,有利于拓展零售企业业务范围,增厚利润空间,培育各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县财税、金融招待酒会主持词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是2004年的最后一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庆祝节日、庆贺发展,我们在此举行2004年全县财税、金融招待酒会。(来自fwsir.com)

出席今天招待酒会的有:县六大家领导,县级调研员、县级助理调研员,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财税、金融部门全体班子成员,共130余人。

首先,请张县长致祝酒辞,大家欢迎!

下面,让我们共同举杯,请杨书记宣布酒会开始。

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室外寒气袭人,但室内却是气氛浓烈。在这个喜庆的时刻,我们有说不尽的喜悦,有喝不完的美酒,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的酒会也将结束,让我们永存这份喜悦,共同期待明年。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工作顺利!来年好运!

研究中小企业金融财税的政策 篇5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远非自身努力所能解决,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只能使中小企业的劣势地位更加不利。鉴于中小企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在就业、创新和结构转换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亟需建立和健全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重大,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不足,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倾斜不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

1 税收优惠的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有按所有制性质和经济性质制定的,也有按地区制定的,还有按产业导向制定的,但没有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考虑,对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2 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不高,稳定性差且内容零散。我国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在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制订的,立法层次不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政策,在各种税的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里的规定都不是很多,且很少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更多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以通知、规定等形式随时下达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

3 中小企业的负担偏重。中小企业大都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相对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而言,其税负仍偏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就企业所得税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少和经济效益低,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更显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而且外资企业和内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明显存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过少,费用列支标准过严,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规定过死等问题。在税收征管方面,有些基层税务部门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其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人为扩大“核定征收”的范围。在正常的税收负担之外,中小企业的“费负”过重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财政在难以收支平衡的情况下,把收费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手段,这无疑增添了企业发展的困难。

4 税收优惠形式单一。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税收优惠的主要形式是减免税和优惠税率,其他形式较少。实行的基本上是直接优惠,间接优惠较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也有限。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研究

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确保财政收支稳定、实现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理应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但中小企业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对中小企业加以政策扶持以促进其发展,而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是税收政策。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对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上的减免优惠是世界各国扶持和保护其发展的通常做法。我国目前虽然有一些对中小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但扶持力度不足,范围较窄,也不够规范化和系统化。因此,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乃是当务之急,我国当前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应做以下改革和完善:

第一,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保护法规、政策制度。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与大企业相比的弱者地位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植。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发展中小企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务院决定自1月1日在我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核心是在企业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增值税条例主要作了五个方面的修订: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二是为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三是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6%降为3%;四是补充了有关农产品和运输费用扣除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资格认定等规定,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对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规定;五是为方便纳税人纳税申报,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经测算,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中小企业也要抓住增值税转型这个时机。提高设备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

第二。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加强所得税征管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1月1日同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新形势下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两税合并之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从33%降到了25%。20是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第一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两税合计96749359万元,年前3季度合并后的企业所得税收人为102731232万元。但由于企业所得税实施汇算预缴,税负下降的好处要到年二季度初才能显示出来。

从减轻企业负担的角度来看,应改为由一个税务部门统一征管,避免国地税交叉管理造成职责不清、征管不统一、税负不公平、漏征漏管现象。着力解决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要切实制定简捷高效的办税程序,公开办税规程,实行所得税专业化管理,严格做好按季申报、按季征收等日常性征管工作,把日常管理和汇算清缴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人员精干、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目的。尽快开发、推出所得税新型征管软件,使管理人员尽快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以减轻征管力量不足的压力。充分发挥纳税评估作用。

第三,要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行为给予特殊的税收扶持,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如对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办法。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对极富创新精神而又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无疑能极大地激发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政府应从政策上予以引导,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创造—个宽松的税收环境。对于特别小的企业的科技投入,给予更深层次的优惠措施。此外,对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经费方面的支出,引进科技人才方面的支出也可适当给予税收优惠。

对急需发展和需要扶持的产业、行业的中小企业给予特殊的鼓励和照顾。这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例如,通过对科技、教育、社会福利、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降低其税收负担,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这类领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四。加强国、地税间的协作,建立税收信息传递制度。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交叉和不统一问题,国税和地税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所得税征管范围界定、政策执行及税基管理等问题,以沟通配合,交流有关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分歧。对按规定划分的征管范围,国税局、地税局不得争抢或推诿,要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既要防止出现漏征漏管户,也要防止出现国税局、地税局两家重征重管,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国、地两家要讲团结、讲大局,本着既坚持原则,又注意沟通协商的精神,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解决,沟通协商不一致的,要向上级税务机关请示。同时,在执行所得税政策上。国税局、地税局要多通气、多协调,尽量取得一致意见。一是国税、地税在计算机未联网的情况下,要相互及时传递有关征管、稽查、会计等相关资料,作为双方征管税收的依据和参考。二是地税与工商部门要及时沟通联系,互通情况,按月交流新登记企业信息,以把好所得税征管范围的源头关。

第五,要加强税收管理,增强服务功能。要改变按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征管的做法,实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上,税法把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据有关部门测算,许多地区的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这就大大加剧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在税负上的不公平,剥夺、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只要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可准确核算增值税纳税额,均应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利用我国现有的税务代理机构及税务代理人员,帮助中小企业建账建制,加强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实施财务、会计、税法培训,同时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宣传和税收监督工作。这些必将大大推进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小企业建账建制、查账征收这一举措的进程。我国税收的征收方式基本上为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两种。对此,应严格按照标准,严控核定征收范围,严禁随意扩大,人为约定。实行核定征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特别要注意根据各个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公平客观,科学地核定应纳税额。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

第六,注重税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及办税场所。加强对企业的入门税法宣传,特别是《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的宣教工作,重点抓好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违纪违章、信息化建设等六个工作环节上的宣传,做到纳税人经营之处,也就是税法宣传之地。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辅导,首先,注重税前辅导,对新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以授课的形式进行培训,以提高申报纳税的准期率、正确率、入库率;其次,做好事中辅导,平时要及时把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传达下去,以便企业掌握。对个别企业要采取上门辅导等方式,使其提高业务水平,避免由于政策理解偏差造成少缴或多缴税现象的发生;再次,完善事后辅导,纳税评估、稽查人员要利用评估、查账的机会,对纳税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其健全会计核算,督促其调整账户,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加大纳税等级评定力度,大力营造诚信纳税光荣的氛围。

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一,需要在税收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促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在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6

(2012年3月)

同志们:

今年,我县的财税金融工作任务特别繁重,为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从头抓紧,奋力拼搏,确保全面完成全年财税金融各项目标任务,县委、政府决定,专题召开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强化生财意识,壮大经济、增加财税

各地各部门要把培植财源、强化税收作为财税工作的立足点,积极培育壮大经济,着力巩固财政增收基础。要加强财源建设。要全面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支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切实抓好冶矿上市工作,巩固传统财源;要全力抓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财税增加,积极培植新兴财源;要围绕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开辟后续财源。要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全面开展税源清查,切实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逃税、骗税行为,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实现税收收入均衡入库、稳定增长。要大力推行非税收入缴管制度改革,将游离于预算外管理的各项收入逐项逐目、逐单位进行清缴,尤其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工业企业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清

1缴,确保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要加强项目争取。各地各部门要围绕项目攻坚年的安排,组织专班、安排专费,全力以赴跑项目、争资金,尤其要抓好**项目争取,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二、强化理财意识,调整支出、优化结构

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科学运筹财力,把主要财力用于统筹城乡、两化互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要围绕两化互动安排财力。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工业园管委会、城投公司的配合,积极搞好资金运作,全面加快**等重点工程建设。要积极支持**等重点镇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着力打造特色城镇。切实用好用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围绕统筹城乡安排财力。要整合项目、整合资金,不断增加对新村建设、扶贫开发、巴山新居投入力度,今年重点要围绕**扶贫连片开发整合项目、安排资金。要认真落实好各项财政强农惠农补贴政策,集中财力解决各类民生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公共财政阳光。要围绕重点项目安排财力。要围绕以**为重点的水利项目,以**为重点的交通项目调度资金,积极筹措项目前期经费和配套资金,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三、强化节俭意识,夯实管理、提升效益

我县财政还很较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强化监管、节约用财势在必行。要强化勤俭节约。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该花的钱要花好,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能花,厉行节约,体谅财政。要坚决压缩会议费、招待费、考察费、差旅费等支出,严格控制车辆购置、办公楼建设,力争今年公业务费相比去年下

降10%,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关键处、花在刀刃上。要强化财经纪律。要坚决维护财政预算的权威性,不得随意开口子、胡乱增开支,对于必需的追加支出要实行专题研究安排。要加强财政借支管理,对各个部门借支资金,该归垫的资金坚决归垫,一次不能归垫的要逐步归垫,坚决杜绝只借不还。要强化财税监督。建立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审查、事后评价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重点工程、专项资金、民生领域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该用的地方、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将财税监督结果与财政资金拨付、廉政建设、工作考评、干部使用等结合起来,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四、强化借力意识,用活金融、助推发展

经济要大发展、大跨越,就要牢固树立借力意识,学会借鸡下蛋、借船出海,这是一种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信贷政策,用好用活金融这项重要手段,积极包装信贷项目,主动对接落实。在这里,我想多与各金融机构交流几句。近几年,各金融机构围绕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国家不断紧缩银根的不利态势下,主动作为,不断扩大信贷规模,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各金融机构大有作为。希望各金融机构继续发扬多年来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传统、好作风,紧紧围绕**建设,从贷款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着手,力争在扩大信贷总量和优化信贷结构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发展服好务、出大力。同时,县委、政府将强力推进金融生态建设,搭建全新政银企协作平台,把维护**金融稳定纳入全县大局通盘考虑,做好安排部署;坚持

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人和事,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强化市场意识,激发活力、聚集要素

我们的预算盘子是一个很紧的盘子,压力特别巨大。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要求,打好“市场”这张牌,向广阔的市场找出路、要活力,用市场的方式方法把闲置的、静态的资源变“活”。要加强招商引资。各位县级领导和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调动一切智慧和力量,开展多层次、高密度、宽领域小分队招商,全力招大引强,力争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努力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盘活各类资产。把可以清理盘活的国有、集体资产一律彻底清理,运用BT、BOT模式,广泛吸纳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公益设施建设,用好用活国有集体资产和预期资源。要认真研究土地政策,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切实加强土地储备,盘活土地资源,实现以地生财、以地换发展。要深化产权改革。要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力,加快建立县级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林业等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办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当前,要抓好重点镇和城乡结合部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六、强化攻坚意识,整体联动、协同推进

财税金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上下联动、协同作战、整体推进。要合力攻坚。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对财税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及时

解决具体问题。财税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全力以赴抓收入,集中精力促发展。公检法和宣传、交通、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合力攻坚。要强化考核。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时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逗硬执行收入考核通报和奖惩制度,加强对财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一月一考核,一季一通报。要逗硬奖惩。对财政收入增幅快、任务完成好的各部门和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或控管不力、造成税款流失的,半年面向全县通报批评;在年终考核仍完不成全年任务的,严格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责任。

浙江应对金融危机的财税政策研究 篇7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经历了增速持续上升和长达5年高于10%的平稳快速增长后,受经济的周期性回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下滑,到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降至9%,第四季度为6.8%,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仅增长6.1%。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中国经济的波动与世界经济的波动的相关性增加。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不景气现象,首先是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国际需求不足,导致对我国的进口需求减少,严重冲击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货代中介、国际物流等外向型经济,目前这种冲击还在向内需经济领域扩散和蔓延。浙江作为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省份,国民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浙江外贸形势异常严峻,继2008年11月份第一次出现出口单月同比下降之后,2009年第一季度浙江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372.6亿美元,同比下降19.3%;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下降17.6%,进口102亿美元,下降23.6%。在外贸受阻的同时,浙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许多中小企业停产、关闭;社会就业压力增大,裁员、失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等现象普遍;居民收支实际增速偏低,内需下降;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加快。

针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2009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各级政府部门和一些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民间人士对“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及相关财税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对策措施。例如,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要求的若干政策意见》(浙委[2009]2号);赵洪祝提出通过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等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宁波市政府提出从企业税费减负、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市场拓展等来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浙地税发[2009]22号);薛晓等从长三角主要城市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明确各主要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提出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税收政策;程瑜提出从财政政策和生态税制两方面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胡蓉提出通过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来拉动内需;岳树民等提出通过税收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等。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或与浙江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或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不适应,或仅从宏观理论层面予以阐述;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保增长扩内需文件,还需要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浙江省客观情况和税收权限,选择应对金融经济危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财税政策,通过实施相应的积极的财税政策,调节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经济危机中选择财税政策的历史借鉴

(一)经济危机中选择财税政策的理论基础

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结构优化,二者相互推动,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据库兹涅茨的统计分析,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欧美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50%下降到10%,而制造业则从20%上升到50%。战后日本从一片废墟发展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关键也是依靠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而财税政策与经济的关系紧密,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财税政策地位越重要,财税政策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理论,主张发挥政府在经济总量调控中的作用,认为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在宏观经济分析和财政政策理论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提出,财政政策主要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以及新增生产资本的技术水平;调节范围涉及社会和经济领域全部公共性问题,而非传统的经济总量调节,但是要避免进入竞争领域;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短期宏观经济调控以货币政策为主,注重发行国债、赤字规模等财政政策的稳定性,为货币政策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笔者认为,市场失灵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经济波动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环境下,需要政府通过合理运用税收、贴息、政府投资等各种财税政策,调节经济结构,拉动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经济危机中选择财税政策的国际经验

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不景气状况是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经验,但政策效果不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等欧美国家采用信贷刺激和税收调节等措施应对危机。1933年5月美国开始实施增加财政开支的赤字政策,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款物帮助失业人员家庭维持生计;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实行累进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税收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由于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不及时,刺激效果显现缓慢,直到1938年美国才获得成功。但这次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完成的基础设施为美国工业化以及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制度为美国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自动稳定”的累进税制也成了政府反经济周期的重要调控手段。

1973-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减税、增加财政支出、大量增加公共事业投资、增大社会福利开支等行之有效的扩张性措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的财税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当然,这些财税政策也有过严重的失误和深刻的教训,比如1992年以后日本政府为了摆脱经济萧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恢复经济,致使财政赤字问题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

纵观各国历史经验教训,政府在经济危机初期就要迅速作出反应,果断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大幅度减税增支,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并随经济周期的波动提前调整政策,才能实现财税政策目标。

(三)我国经济周期演变及其财税政策效应

1.我国经济周期演变

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具体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的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采取经济调控政策影响周期波动即放大或缩小其波动幅度,减缓周期频率,以减少和抑制周期波动对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的灾害性影响。财税政策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政策,通过实行积极或消极的财政政策和或紧或松的货币政策来影响投资、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减缓波动,防止大起大落,促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于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次数以及调控政策的效应,学界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效应在市场经济中的参考价值较少,这里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市场经济以来的财税政策效应。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经历了四个周期,2008年下半年可以说是第五个周期的开始。每一个周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财税政策来促控经济,尽力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每一次经济低谷,国家通过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刺激一些主导产业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1978-1984年第一个周期的经济增长是农业的恢复性增长拉动的,1985-1988年第二个周期的经济增长是以日用消费品需求急剧增加而供给严重不足以及流通领域改革拉动的,1989-1993年第三个周期主要是以耐用消费品为代表的轻工业增长和价格体制变革拉动的,1994-2008年第四个周期就是以房地产业为先导带动重化工业增长拉动的。

2.1992年以来应对经济危机的财税政策效应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极大地调动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性。1992年第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快速升温,1993年初出现了经济过热,房地产开发、金融创新活动等总体处于一种无序状态。1994年国家开始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陆续推出了计划、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外贸、价格、投资等一系列改革,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财税制度即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新的工商税制。从税制改革来看,这次税制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的内外统一的流转税制,合并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加了土地增值税等税种。实施新税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抑制房地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国民经济整体上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良好态势,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的宏观调控目标;税收收入实现了持续大幅度增长,税权和税收收入更为集中,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能力,税收的职能作用得以加强。

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出口需求受到抑制,加上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短缺经济基本消失,初步形成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经济疲软。为了扩大内需,促进出口,中央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提高公职人员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离退休人员的待遇等措施,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提高纺织、服装和煤炭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出口商品综合退税率从12.56%提高到15%左右;为了鼓励、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对土地增值税采取了政策性减免的做法。在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出现了回升迹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

2005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物价、房价、股价竞相上升,能源、资源消耗急增,短缺严重,总量过热、风险加大,严重威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鼓励资源节约、促进环境保护、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2006年4月1日起,对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进行大规模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为了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从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2006年9月15日起调低部分出口商品增值税退税率,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2007年7月1日,再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取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容易产生贸易摩擦的大宗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为了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2005年提高部分资源税应税品目税额标准,2007年提高车船使用税单位税额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纳入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范围并提高了税额标准,2008年实施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2005年以来,逐步加强房地产领域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等税种的税收征管,缩减税收优惠措施,以平抑房地产价格、抑制房地产过热。通过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引导,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2003-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8%,保持了经济总量关系的大体平衡,实现了物价的基本稳定。

从历年国家运用财税政策调控经济的情况看,不同时期的财税政策目标基本实现,对扩大内需、促进出口、引进外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增加就业作用巨大,为浙江调整和实施财税政策提供了实践参考。

三、当前金融危机中各国财税政策应对策略分析

(一)欧美及日本的财税政策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应对危机,政府出资挽救金融机构、扶持汽车等实体企业,通过税收减免、财政投资等方式,刺激社会需求、扩大就业、解决居民生计问题。美国政府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进行大规模的救市活动,收管和注资濒临破产的企业,向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房地产公司分别注资1000亿美元,向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注资850亿美元;通过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避免金融危机恶化;通过价值1100亿美元的延长税务宽减措施;奥巴马政府主政后,2009年1月又通过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2750亿美元用于退税、5440亿美元设立政府投资基金。2008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金额达27万亿日元的追加经济对策,用于刺激经济发展,其中6万亿日元作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100%的担保;12月宣布规模为23万亿日元的保卫生活紧急对策。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35亿欧元的能源投资计划,英国公布了23亿英镑的汽车业扶持计划,芬兰政府宣布2009年将采取一项金额20亿欧元刺激经济的财政计划。另外,2009年4月伦敦金融峰会上,20国领导人同意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

从当前国际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西方国家经济还没有出现复苏迹象,财税政策效果难以定论。大部分国家出台的财税政策着力于控制危机,力求经济运行正常,还未达到反思危机和完善与创新制度的程度。

(二)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财税政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启动了10项扩大内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财税政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两年内将投资4万亿元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制定钢铁等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与此相应,各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交通运输部公布两年内年均1万亿元规模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建设部提出9000亿住房保障投资计划等;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了扩大政府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的计划。二是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如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多次调高商品出口退税率等。通过这些措施的推出,将力求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困难和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笔者认为,经济刺激方案偏重民生和消费,短期难以见效;政策临时性强,与政策相配套的具体实施方案滞后;开源节支措施少,财政压力大,特别在目前的危机状况下需要进一步夯实财政资金来源;减税政策与优化税制结构结合不够紧密,实施积极财税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四、浙江省应对危机的财税政策现状与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矛盾

200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总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增长9%,考虑经济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需要分别增长10%、11%、12%、9%。在浙江,中小企业居多,产业集中程度低,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附加值产品短缺,企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这些因素导致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了保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现,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财税措施包括安排1838亿元政府主导性投资(其中省本级260亿元)、安排3.5亿元外贸发展资金、设立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6500万元、减免或缓征或取消一批地方涉企税费等。

经济增长9%左右的目标是积极的,但实现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现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财税政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财政收支平衡矛盾。一方面要实施减税政策来刺激经济,减税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采取扶持企业出口、引导企业投资、支持企业重组升级等财政鼓励措施,又将增加财政支出。二是产业升级与失业的矛盾。政府采取包括财税在内的政策措施鼓励传统产业升级,与传统加工业相比,高科技企业用人数量减少,会出现结构性调整失业。三是重点扶持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的矛盾。四是浙江省级与中央、省级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衔接配套和均衡问题。五是财税政策连续稳定性矛盾。

五、经济危机中浙江省选择财税政策的思路

(一)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科学生财。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现代物流、外贸等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大力培植税源;优化财税服务,加强征管,减少税收流失;争取中央债务收入向浙江转移。

2.加强财政管理、合理管理财政资金。

强调预算的法律权威性,完善预算定额体系和费用支出标准体系,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程序和方法,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加大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产品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研究缩减财政级次的必要性,理顺省、市、县、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健全财政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和奖罚机制;梳理财政预算项目,压缩或取消不必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减少政府浪费,严格控制出国访问、购买公车等支出,节约财政开支。

(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浙江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可以归纳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大四产”。因而在预算资金安排上,优先支持:

1.经济结构优化。

支持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持优势特色农业和粮食作物及其生产加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省财政在3.5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外贸发展资金,支持出口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创建自主品牌、参加境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2.科技创新和节约型经济发展。

整合现有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企业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器平台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3.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引导成立互助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增加财政投资和补贴支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

1.参照和配套中央拉动内需政策,结合浙江省具体情况,制定财政投资补贴方案。

投资或补贴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传统支柱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增加投资需求,促进生产;对相关产业产品或服务实施购买补贴,促进消费需求。

2.加大民生投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稳定消费预期。

完善和落实就业创业财政补贴、贴息政策,支持就业创业;调整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增加公共卫生项目投入力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到广大农村;重视外来民工即新浙江人的社会保障。

(四)完善财税政策,调节消费,引导投资,调整经济结构

在国家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符合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贯彻落实国家的财税政策,通过税收的杠杆作用引导投资方向和调节消费结构,支持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和重点行业、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优化进出口结构;完善和落实就业创业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创业;针对一些新兴产业,研究减税支持政策建议,争取纳入国家税收试点,扩大试点范围。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2008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EB10L].浙江统计信息网, 2009-03-30.

[2]赵洪祝.在应对挑战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N].浙江日报, 2009-03-05.

[3]薛晓等.促进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08 (5) .

[4]程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EB10L].财政部网站, 2008-08-14.

[5]胡蓉.培育消费热点, 拓展消费空间[IN].经济日报, 2009-04-14.

[6]岳树民, 孟庆勇.构建税收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IJ].税务研究, 2006 (6) .

宁波财税智慧算账 篇8

——宁波市财政税务局信息中心主任李为群

走进宁波市财政税务局办公大楼,一眼就看到“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几个烫金大字。在宁波市大力打造覆盖全社会智慧城市项目的带动下,宁波市财税局也认识到未来智慧城市中各系统对智能化、信息化的财税管理的迫切需求。

“宁波市财税局信息化建设最终要实现科学化决策、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这三大目标。”宁波市财税局信息中心主任李为群告诉本报记者,“为此,我局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整合各方资源,搭平台、建应用,建成以财税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智能管理系统,同时建立相关配套的组织、流程和标准,实现宁波市财税的智慧转型。”

搭建统一管理平台

宁波市财税局的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2000年时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要已经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系统。在2002年国家提出“金财”和“金税”两大工程后,全国很多地方的财政、税务系统都在积极尝试使用SOA的方式实现数据和应用系统整合。此时,一直跑在前面的宁波财税却有意识地放慢了脚步,停下来开始长达3年的“思考”。

“财政方面,宁波财税是全国第一家实现大系统的单位,但是,当时的信息系统都是依照某一个部门的具体需要进行开发,虽然使用SOA方式对数据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每个系统的技术、基本框架和数据标准都不一样,采用SOA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李为群表示,当年思考的主要问题是明确“财税系统的未来在哪里”。

2005年,在经过了3年的蛰伏期后,宁波市财税局决定全面推翻现有系统,一切从头来过。“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李为群表示,“从2006年至今,我们完成了一系列应用系统的重新组合和架构,形成了包括财政管理系统、税易07税收核心征管系统、综合办公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在内的统一管理平台。”

据了解,从2000年至今,宁波市的财政收入增长了4倍、纳税户数量翻了一倍,但是财税局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只增加了不到10%。李为群表示:“从取得的效果来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展,税收的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幅度非常大。”

定性分享转为定量分析

虽然宁波财税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发展阶段看,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停留在业务操作层面的流程化和规范化,难以支撑管理决策方面的需要,实现从定性分享到定量分析的转变。

“很早以前,美国对财政收支的评估误差就达到不超过0.5%的水平,但是我国对财政收入的判断却仍存在较大误差,这是因为在政府决策中包含了‘毛估估’的成分在内。”“毛估估”是宁波当地话,意思是“粗略估算”。李为群认为现有政府决策中很多都不是建立在统计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结果,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数据都“躺”在数据库中无法被有效利用。

“工商、社保等政府主要的部门都跟财税局进行相关数据交换,但是要把这些宏观数据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在技术上单凭我们实在难以完成。之前,我局也陆续开展了一些BI应用,但是整体性、互相关联性都不强,这主要是因为缺少统一规划,没有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宁波市财税局选择了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GBS)作为合作伙伴建设智慧财税系统。

IBM GBS提供的业务分析与优化(BAO)不仅能为财税局提供传统的BI能力,还能基于BI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此外,还可实现业务信息的标准化,以及智能财务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设计和开发面向未来业务需求的全新系统应用。

宁波市财税局将通过智慧财税系统在“更大平台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建模,这些基础数据来自财税部门以及其他十几个重要政府经济部门,保证了基础数据量,从数据治理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可信。

IBM大中华区政府公共事业部咨询服务团队总经理徐永华表示,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的建设中,从“毛估估”到科学决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建设智慧政府的一大挑战。

智慧地算账

据了解,新的智慧财税系统包括“一个平台六个应用”。“一个平台”是指全局统一的数据应用基础平台,“六个应用”是指基于数据应用基础平台之上构建的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智能综合分析系统、智能视窗、智能业务管理系统、智能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新系统建成后将帮助宁波市财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征税成本、为政府决策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目前,宁波市全市现有34.9万正常纳税户,网上申报达16万户,其中企业纳税人达到13.8万户。智慧财税系统将帮助宁波市财税局建成能够办理所有缴税业务的“网上大厅”,让34.9万正常纳税户、2000多家纳税单位享受到更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改变以往信息单向传递方式,实时反馈给纳税人更多的信息等。例如,以前纳税人在网上申请办理某个业务,在申请提交后不能及时了解业务办理的情况,新的系统将会跟踪申请单,让业务办理流程透明化。

在降低成本上,新系统也表现出色。李为群算了一笔账,单以智能档案管理系统为例,目前宁波全市财税部门每年要处理几十万卷档案,档案管理费用就达到1000多万元,而新系统上线后第一年节省下的费用就可以收回系统的建设成本。

此外,智慧财税系统还将帮助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有效利用财税信息,推动整个政务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在此次项目进行中,宁波市财税局与包括人民银行、工商部门、人口统计部门等各类部门进行紧密沟通,积极实现财税信息在这些不同部门间的有效共享与利用,推动整个政务系统的发展。

“对政府部门来说,信息化的回报不一定像企业一样体现在利润的增加上,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运行成本上的降低。”李为群如是说。

财税金融 篇9

2012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深度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2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8、9两个月出现愈演愈烈的局面。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最为严峻的形势。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措施]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

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中公教育版权 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试题分析下一篇:五年级数学下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