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2024-09-22

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共10篇)

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篇1

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

XX镇XX村位于XX县城西北部,总面积XX平方公里,村委会距县城仅

公里,东接XX,南接

西与XX临近。XX村共有下洞、大村、XX等 个自然村,全村共

户,人。XX村是一个集瑶、壮、汉多民族居住的山区村,其中少数民族X人,占全村人口的50%。

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XX年被评为„„。

一年多来,在市、县、镇各级部门指导下,XX村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的活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目前,XX村创建生态村各项工作已顺利完成,创建省级生态村成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XX村严格对照省级生态村指标体系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村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措施:

(一)重视到位,上下一心,精心组织

为全力抓好抓实创建XX生态村工作,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多次组织召开有关生态建设工作会议,统一部署,由县环保局具体负责指导生态村创建工作。在XX镇党委、镇政府也高度重视下,XX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正副组长、村委委员为成员的创建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创建工作各项指标和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了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县、镇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到我村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划到位,优势发挥,稳步推进

为了确保整个创建活动有计划地实施,我村十分重视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对照省级生态村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结合XX村的实际,制订了《XXXX生态村建设规划》,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稳定现有经济结构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村“两委”正确引导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组织群众种植杉树,扩种毛竹,种植葡萄、柑桔等,全村扩种毛竹3000 亩,种植杉木2万亩,种植葡萄300亩。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注重打造全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不断挖掘和保护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开发,XX村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首先是开发XX等景点;二是挖掘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住宿、旅游在以农家旅馆和家常菜的基础上,提高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

(三)宣传到位,全民动员,营造氛围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村建设工作,阐明了创建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村委会专门召开了生态村建设动员大会,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使全体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村内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多种形式想方设法扩大宣传效果,如在进村路口、村活动广场等地方悬挂、张贴创建生态示范村标语,举办宣传专栏,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一年多来共召集村民召开大小会议4次,出版宣传专栏5期,在村屯人员集中的地方张贴横幅创建生态示范村标语4块,制作并悬挂永 久性标语2块。

(四)整合到位,建设有序,完善设施

为进一步完善生态示范村的基础设施,我村利用整村推进 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试点的大好契机,整合市、县扶贫、旅游、交 通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1、利用县扶贫办、交通局出资50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县扶贫办出资50万元硬化村内通屯公路20公里;共硬化了X个自然村的通屯公路,村内道路干净整洁;

2、修建5个自然屯的人饮工程,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全村参加改厕的有80%,沼气建设的有70%

„„

(五)参与到位,人人动手,推动创建

我们在市、县、镇领导的支持下,采取了灵活的措施把村民全面推上创建活动的主战场,广大村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建设农户 屯内硬化、排污沟硬化、化粪池、垃圾池、沼气池以及拆除残旧、不雅观设施、清理卫生死角以及果园路边,修筑进村道路等活动中,义务献工达5000工时,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动手,以实际行动创建生态家园。

二、创建生态村的成效

一年多来,我村抓住生态创建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试点的良好契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XX村实际,切实按照省级生态村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以抓旅游为龙头,以生态立足,以机制创新,以发展为目标,以“六改三普”(六改: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厨、改厩;三普:普及电话、电视、沼气)为主要建设内容,始终坚持遵循生态平衡理念,使村民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做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77%的农户建有了户用卫生厕所。XX村部份村屯巷道实现水泥硬化,村前村后绿化,绿化覆 盖率达89%;全面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和沼气,村内人畜粪便及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饮用水合格率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Ⅱ类标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

(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XX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把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作为重要环节来抓,镇党委、政府以“因地制宜、持续发展”为原则,突出“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户受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毛竹、林木、水果种植,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做到了一心一意搞建设,群策群力求发展。

(三)生态农业逐步推进。在XX村,稻杆作为冬季牲畜过冬的食物后,进入沼气池成为沼气的产气原料,腐化后成十足、安全的生态肥料,也使作物桔杆综合利用率达10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100%,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的农家肥,初步形成资源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四)环保意识全面增强。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XX村积极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注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我村民风淳朴,社会风气好,瑶族风情浓郁温馨,邻里关系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村里治安状况良好,无刑事案件发生,村民环保意识高,几年来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创建现阶段的各项工作已卓有成效,有关技术指标也符合国家级生态村的要求,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 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下阶段我们将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 绿色家园的高度出发,按照 国家生态村的建设规划和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市、县、镇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潜力,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全力把我村的生态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村变得美丽、富裕。

(一)高标准建设好XX村,扩大XX村的建设规模,使XX村显得更加整齐划一,同时随着绿化、文化楼、活动广场、旅游景点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必将呈现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农村。

(二)全面推动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发展以生态无公害蔬菜特色生态农业为主,以葡萄、柑橘等为主的特色高效水果业,建成一批规模化的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基地,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三)积极筹措资金,搞好,美化、绿化工程,建设好环村路,打造美化XX村环境建设的新亮点。

(四)大力开展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以及“乡村新风”评比活动,使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丰硕成果。

XX镇XX村民委员会

2011年9月30日

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篇2

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郑杖子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中心,带领广大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新型民居,逐步把郑杖子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郑杖子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郑杖子村先后荣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村的称号。目前郑杖子村创建指标均已达到省级生态村标准,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郑杖子村位于平泉县城东北部,榆树林子镇政府西四公里处,南与兴榆线毗邻,全村共4个自然村、10个居民组,512户,1950口人。有满、汉、蒙古3个民族,有耕地3500亩、果树2万株、山枣改接大枣8万株,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全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有党员47名,郑杖子村党支部自2005年始先后五次被省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次被评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郑杖子村2010年被评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村经济坚持以高效农业为主体,以科技兴村为后劲,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郑杖子村村民活动中心位于村委会东边、村小学位于村委会东南40米、省级中心小学位于郑杖子村内村委会东1000米左右、医疗服务所位于村委会南边8米,四个农家小超市均匀分布在村中,村中基础设施健全,村民生活便捷。榆树林子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承德哈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畜产加工企业有承德中育畜产有限公司,其中承德哈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位于郑杖子村内。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变,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4%,冬季大棚式覆盖膜保暖使用达75%,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1900亩,农药化肥平均使用率低于全县水平,村民对环境满意度98%。

(一)生态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村“两委”班子通过加大生态农业的宣传发动力度,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开阔视野,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截止目前,郑杖子发展暖棚535个,冷棚200个,总面积达到1500亩,发展食用菌园区3个,其中百亩园区1个,发展越夏西红柿600亩,发展养牛园区1个,占地50亩,养鸡园区1个,4000只,仅设施菜一项全村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群众依托设施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二)环保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

紧紧抓住全县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县城北移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入手,引导村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在农业方面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受气候干旱的影响,村中修建了灌溉设施,加强田间基础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工程;畜禽养殖方面以庭院养殖为主,近年来,郑杖子村一直致力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粪便堆肥处理设施的建设,畜禽排泄物主要采用堆肥处理,用作有机肥料,虽然并未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彻底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但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中已经修建了十个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的垃圾池,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基本能够保证;秸秆的处理主要用于生物质还田和沼气发酵,郑杖子村是农业大村,经济发展主要是农业产业,温室大棚达500多,每年消化掉秸秆近村秸秆的85%,作为清洁能源的沼气发酵消耗掉5%。

(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榆树林子新民居坐落在郑杖子村内,按照新民居“三新六有”、公共设施“五通五有”、村庄环境实现“四化一处理”要求,完成了榆树林子新民居建设规划设计。规划占地20公顷,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分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住宅500余套。小区采取集中供水供热,内设村民服务中心、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卫生所、购物超市、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民居120套、农家乐6户及村民服务中心一处,该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今年11月组织了验收,已正式供暖,有部分群众入住。二期工程已于2010年7月份开工,工程规划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民居400套,今年9月份竣工入住。

(四)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

自2004年始,郑杖子村就开始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建设“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对全村主街道进行净化、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并安装路灯,栽植风景树;全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同时落实人员负责保洁、绿化养护,确保环境整洁美化;加快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电视、电话、宽带普及率和清洁能源的应用。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达标,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09年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继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并以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为引领,提升村民科学、人文素养,提高村民生态环境意识,初步走上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4%,冬季大棚式覆盖膜保暖使用达75%,村民对环境的满意度为98%。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把生态村创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契机,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镇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郑杖子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和研究创建工作。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生态规划建设。把加强创建省级生态村、推进协调发展作为谋划实施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编制了《平泉县郑杖子村生态村建设规划》,做到了与产业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的紧密衔接,统筹摆布。三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创建工作目标分解到镇有关部门和村两委,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创建。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全村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创建工作。先后印发公开信2000余份,采取“小手牵大手”、企业发放、公开发放、综合包保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统一了全村上下的思想,形成人人积极参与,共建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可寻址无线广播、流动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创建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三是举行环保培训。加强对全村干部群众的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创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村绝大多数干群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实施循环生态农业工程,提升产业化水平

1、抓好农村污染面源综合整治

在传统农业、设施果蔬种植上,按照“一减”、“二控”、“三保”的要求,大力推行科学施肥、用药等减施增效技术,每公顷农田年施用农用化肥214.32公斤,每公顷农田年施用农药0.36公斤,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依法严查野外燃烧秸秆,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了“秸秆—饲料-养殖-沼气池-沼渣-还林(田)-食用菌(蔬菜)”和“秸秆—食用菌—食用菌废料—有机肥料—还林(田)”的两条循环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2、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从2004年开始,郑杖子村紧紧扭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通过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等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紫塞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村群众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菜产业。截至目前发展暖棚535个,冷棚200个,总面积达到1500亩,其中发展越夏西红柿600亩,发展养牛园区1个,占地50亩,养鸡园区1个,4000只,仅设施菜一项全村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群众依托设施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在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中,以分解废料生产食用菌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小循环,只在食用菌产业生产内部进行循环,即把生产木腐菌的废料重新发酵灭菌后生产草腐菌,这种利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收入来源;另一种是大循环,初步形成了菌用林—食用菌产品生产、深加工—食用菌废弃物—有机肥(热电厂吸附用针状活性碳)—还林(田),食用菌循环经济链条基本闭合。这两种循环方式不仅解决了废弃塑料袋四处乱飞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菇农的生产成本,过去一个菌袋0.13元,一次性使用后就作废物丢弃,如今,每个菌袋回收价格达0.04元,仅菌袋成本一项就可节约成本30%。

(四)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把是否存在污染作为引进项目和企业的第一条件,把好入口关。对新建、扩建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几年来,落户我村所有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把关率、“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

(五)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1、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电器、液化气用具、太阳能迅速进入百姓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迅速提高,全村512户已有482户全部使用电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2、大力推进清洁家园建设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8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全村配备垃圾收集池10个、垃圾运送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养护、绿化管理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切实地把郑杖子村打造成美好家园;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卫生厕所、牲畜养殖圈舍“三位一体”建设模式和垃圾堆肥处理办法,村民新建、改建卫生厕所1个。

3、按照生态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村居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环保设施配套,环境整治优美,舒适性和适应性好。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和桥梁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村级道路格局体系;加大绿化工作,全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在村宅、路旁等适宜种树的地方全部种树,提高全村绿化覆盖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更趋完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定于2011年开始规划,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4、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程。加强林、水、绿化植被的保护,实施“村庄、道路、景观带、食用菌园区、企业、单位绿化工程,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

四、下一步打算

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认真结彻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1、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建设的领导,健全村级组织建设、配齐、配全领导机构,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长期任务来抓,不断加强组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常研究,常布臵,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方面的责任制。

2、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利用村的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生态意识,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村民生活、生产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发展绿色、生态观光型农业。

卧龙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篇3

----卧龙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卧龙镇位于襄阳市西郊,汉江南岸,因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此“躬耕苦读,纵论天下”而得名。该镇东临市区,南接南漳,西邻谷城,北滨汉水。版图面积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山林面积13.6万亩,滩涂面积3.5万亩,镇辖45个行政村,两个街道居委会,2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万,其中城镇人口达3万。2010年人均纯收入6404元,工农业增加值实现4.5亿元。先后获得湖北省制种第一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重点镇、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全市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卫生管理示范乡镇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切实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成立专班,强化领导

镇委、镇政府为加强创建力量,确保生态乡镇建设取得实效,成立了以镇委书记、镇长沈有全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负责人为组员的卧龙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曾照启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环卫、公安、工商、卫生、宣传等部门全面参与,为切实做好全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实现生态创建工作目标,提供了组织保证。按创建要求,专班对工作进行了分工落实。每月一次召开工作例会,明确每个阶段工作计划和实现目标。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和人员各执其职,各谋其责,形成了有人办事有人抓,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创建以来,根据《卧龙镇生态镇建设规划》和《卧龙镇(2006—2020)城镇总体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要求,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二、主要活动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镇认真按照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精神,制定了 “二三四”发展规划,即以两大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以三大民生工程加大环保设施建设,以四项重点举措促进生态乡镇建设,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地表水声环境质量达到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7%,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业化肥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通过两大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1、村镇环境整治。镇委、镇政府从我镇镇情、村情出发,扎实开展全镇新农村建设,通过政府投入、部门帮扶,广大群众参与等方式,以四个示范村为典范,新农村建设在全镇全面推开,全镇现已累计修建沼气池1600余口,修建垃圾池180余处,组建了5个村级中心环卫队,通过沼气建设带动了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改掉了农村过去粪土乱堆,柴草乱放,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陋习,通过一建三改,实现了生产无害化,生活用能清洁化,同时大力实施新能源工程,太阳能、沼气

炉灶普及率达70%。集镇围绕整治“十乱”实现了美化、亮化、净化,通过村镇环境整治,村庄变得整洁起来,家庭变得亮丽起来,生态家园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2、村镇道路整治。投入500万涉及9个村20公里的隆尤路和投入90万元的新集至七里山公路硬化全面完成,标志着全镇乡道硬化已基本完成,44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全镇累计硬化乡村道路460余公里。大力发展“千乡万村”工程,让各类超市进驻农村村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全镇道路建设网的形成在改善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的同时,更进一步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进度。

(二)、通过三大民生工程加大环保设施建设

1、垃圾中转站工程。镇委、镇政府为切实解决镇区垃圾处理难等问题,争取市投资400多万元,在卧龙镇街西村修建一座占地6.5亩的高标准绿化环保式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卧龙镇辖区单位住户长期垃圾处理无场所的实际困难,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预计年内将投入使用。

2、污水处理厂工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集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镇政府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实施日处理污水2000吨能力的综合污水厂建设工程,目前,该项目所需的专用电力线路已架设,截污闸已建成,引污管道正在铺设,配套用房自来水等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全镇镇区范围内的各类污水将得到全面处理。

3、安全饮水工程。2008年5月先期投入200余万元引入市区自来水,首先解决了我镇平靖片区4个山区高地村的安全饮水问题,2009—2010年再次投入1100万元对集镇和43个村进行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共铺设管网40余公里,现已全面供水,彻底改变了卧龙集镇4万余群众的吃水难、吃水不卫生等问题。

(三)四项重点举措促进生态乡镇建设

1、生态农业。一是围绕绿色,突出环保,强化山药、油菜制种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基地。油菜制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水稻制种面积8000亩,山药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产量达4.8万吨,以“茅庐”牌注册的绿色环保型精装山药,远销上海、南京、黑龙江等10多个地区,成为沿江12个村农民快速增收的好产业,药农人均增收达3000多元。二是发展可持续性循环利用示范区,我镇扶持发展了2个养殖小区和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饲养母猪1000余头,出栏商品牲猪2.5万头,利用养殖业发展产业的污水粪便,通过沼气池产生沼液、沼渣培肥农田,建立了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区。三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近几年来全镇共完成成片造林3.5万亩,湾子林、四旁植树达183万株,封山育林1.5万亩,中幼林抚育20000亩,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0%,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8%,以绿化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有机农业项目。引进北京之万农庄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在我镇回龙湖库区,建设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机食品加工园区,开展有机农业体验和观光旅游各1万亩。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业收入和促进环境保护,有力地辐射带动全镇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把卧龙镇打造成全襄阳市、乃至全国的有机农业示范镇。

2、生态工业。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1655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以上工业企业5家,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亿元,就业人员达到6132人。为促进环保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镇出台《卧龙镇招商引资管理条例》,严禁污染型企业进驻集镇,并先后关停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7家,转产10家,现已形成以木材加工、汽配、铸造、建材、光学元件、粮食加工为主的工企业格局,要求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积极参加全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竞赛

等活动,促进生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生态旅游。08年以来,镇委、政府以争创全省旅游名镇和借助省政府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圈为契机,依托自身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厚重等特色优势,围绕“建山水园林重镇,兴旅游支柱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智慧之源、九天圣境、山水卧龙”为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总投资达10亿元的凤凰温山水温泉度假区项目,目前已投资1.87亿元,整个温泉度假区,基本实现对外营业。镇党委积极探索休闲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总投入10亿元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一体的九天玄女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已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作社会化养老工作委员会、内蒙古恒越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九天天颐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0年10月26日正式破土动工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集养生、休闲、旅游、采摘、餐饮为一体的农庄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已投入100万元的汉江万亩生态林休闲农家乐园项目,已建成50余套四合小院型基础设施。横岭天坑生态游乐园项目,计划投资400万元,利用横岭村林场资源和天坑水库,大力发展水上游乐、林下养殖和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正入火入荼进行之中。2010年全镇以特色餐饮为主的农家乐项目发展迅速,现已达到5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其中通过改造提档的已达10余家,有3家正在申报三星级农家乐。有效地配套和促进全镇旅游三产的发展。

生态旅游业的强势发展,推进了全镇生态型、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定位。卧龙镇经济社会发展将以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人文经济开发,有利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可持续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格局形成作为最终目标。

4、生态文化。全镇有线电视与市区全面并网,通过宣传党的方针

政策,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陋习,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此外,进一步完善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新建村镇文体服务中心、各类文化科技书屋48处,农民健身活动场所30余处,成立了镇村腰鼓队、舞龙舞狮协会等民间社团,举办健康文明的村际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每年各类文艺、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达10余次,涉及科普类电影下乡播放300余次,集镇文化茶社、舞龙舞狮、民间花轿等艺术表演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生活。

我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今年南凤路拓宽、立面整治全面开展之际,镇财政在生态镇创建中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许多项目建设急需加大资金投入,我们将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工作,真抓实干促进生态镇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xx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把我村建设成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卫生文明村,达到江苏省级卫生村的要求。具体如下:

1、村干道路面有硬化、平整无坑洼。

2、村主干道有路灯,方便群众夜行。、有一支保洁员队伍,并建立相应的保洁制度。

4、有固定的垃圾池(箱),垃圾定点堆放。

5、沟道有疏通,无堵塞或长草等现象。

6、内河有清理,无垃圾、水浮莲等飘浮物。

7、主要街道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并定期更新内容。

8、有除“四害”计划,综合治理,方法科学。

9、车辆归线、停车有序。

10、垃圾归袋,定点堆放。

三、具体措施

1、成立领导组

组 长:王贵(支部书记)

副组长:王胜礼(村主任)

成 员:王洪正 李东生 张猛

2、扩大宣传。

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传单、悬挂标语横额、出版健康教育专栏、制作省卫生村标准宣传牌等,营造创建卫生村的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创建卫生村,户户争创文明户。

3、加强卫生整治,美化村容村貌。积极开展全民大扫除活动,号召全体村民齐动手,彻底清除房前屋后的卫生;加强“门前三包”和垃圾袋装化管理,着重做好村民“门前三包”和垃圾袋装管理,进一步扩大垃圾袋装管理及定时定点收集工作范围,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卫生设施。在原有的环卫设施基础上,新建设了1个垃圾池,分布到各组的主次干道以及部分农户家,以便于垃圾的集中清运;

5、加强卫生管理,做好除害防病。组织村民定期开展除“四害”消杀活动,消除蚊蝇孳生地。建有符合要求的村卫生室,配置设备和取得合法执业资格的人员,能承担疾病预防、妇女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篇5

关于开展2011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环保局、各分局:

为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省厅《关于印发<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和<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请你们立即开展2011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对已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乡镇(名单附后)是否满足现行创建标准逐项进行说明,对照规定,查漏补缺。对满足现行创建标准的乡镇,市局将统一进行更名,颁发证书及牌匾,并报省厅备案。

二、严格按照《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1

和《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开展申报工作。

三、各县(市)环保局、各分局选取辖区内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开展创建工作。为保证申报质量,原则上各县(市、区)省级生态乡镇申报数量2-3个,省级生态村申报数量2-3个,经市局筛选后报省厅。

四、所有申报材料整合装订成一册,依次为目录、申报表、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等,各部分页码可单独编排。对只考核办事处的指标,乡镇无需填写。环境保护规划原则上采用旧指标,规划只需提交电子版。

五、各县(市)环保局、各分局负责人要对有关乡镇、村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保证材料质量。

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篇6

关于印发《XX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

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创评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现将《XX乡创评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9年6月18日

XX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县的若干意见》(万发[2007]25号)和县委办、政府办《XX县创建生态县实施方案》(万办发[2007]33号)的精神和要求,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创评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为确保创评成功,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创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国际稻米城,争当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排头兵”战略目标,狠抓“生态立县”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文化与生态旅游业,提升城乡生态文明水平,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中国最美淡水珍珠之乡。

二、创建目标

2005年开始创建,2013年完成省级优美乡镇建设。生态文化是优美乡镇建设的主流文化,建设生态体系,就是要强化XX乡已有的生态基础、加大建设优美乡镇各项生态项目的投入、加强XX悠久的光辉历史、全力保护所有文物遗址;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为核心、以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标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

度文明高度统一的乡镇生态文化。

三、创建内容

(一)加快筹建乡生处理步伐,并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将城区和产业功能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确保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

(二)按照“户集、村运、乡(镇)处理”的原则,制定“二分三回一处理”模式和工作流程,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使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把污染降低到最小,确保辖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三)对乡镇所在地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工程,并逐年实施辖区植树绿化工程;使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辖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四)加大投入,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供水排水网络完善,供电、通讯设施齐全,饮水卫生安全,公厕数量及管理达标。

(五)把好新建工业项目环境准入关,避免新污染产生;同时,加大力度,对现有排污企业强化环境管理,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

(六)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做到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无白色垃圾。

(七)生态农业。XX乡农业主导产业特色明显,乡镇农产品规模化初具雏形。以珍珠、优质种猪、优质水稻、杨梅甜梨、水产养殖为主的五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应该继续发展五大农业优势产业,使之更具规模化,重点发展珍珠产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争取在国内珍珠市场占有比较高的地位;促进生猪规模化科学养殖,实现生态养殖和污染物零排放,减少以致不用重金属盐等添加剂,禁止使用激素等各种违法添加剂,发展集约型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并形成有机农业特色经济区域,充分利用XX乡历史文化优势,整合资源,统一标准,统一运作,打造独具特色生态农业品牌。

四、创建措施

以“五个一”为抓手,深入推进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一是抓好一系列制度。成立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环境保护工作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环境保护有制可循,规范有序进行。

二是抓好一系列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画、宣传标语、宣传牌、宣传栏等方式,深入宣传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营造人人是环保员,人人抓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一系列规划。抓好环境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制定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集镇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绿化工作规划、五个长远规划。

四是抓好一系列重点重态工程建设。抓好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实现生态绿乡,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创建基础,合理保护利用资源,实现效益共赢。

五是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活动。要打好四项战役,促进乡村环境进一步优化,抓好卫生整治战役,每日应组织好集中打扫清理公共环境卫生活动,打好交通秩序战役,维护好交通秩序,抓好市场秩序整治战役,维护良好市场环境,抓好级容村貌整治战役,改变村容村貌。

主题词:环境保护 创评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通知抄送:县环保局XX乡党政办2009年6月18日印发

XX村生态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7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战略,结合我村生态村创建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镇“十二五”规划,以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细节,以推广我村新农村建设模式为重点,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以确保农民增收的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任务目标:通过生态村建设过程,力争全村呈现生态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实施原则和具体标准

实施原则:生态村建设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工程相结合,与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相结合,与旧房、旧村改造及农民新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

具体标准:

1、家居环境清洁美化。即每户进行改厕、改厨、改圈、改水,使农户洗澡不出门,厕所无异味,禽栏畜舍无蚊蝇,居住环境清洁美化;

2、家庭经济高效化。利用科学养殖,实现农民家庭内部农畜结合,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绿化、美化庭院环境;依托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大搞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3、农业产业规模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板栗核桃及烤烟产业,使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三、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实施生态村建设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体现,村两委决定将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狠抓落实,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村干部实行包组到户,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召开村民会议,使这项工程深入民心,家喻户晓,提高村民创建生态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制定政策,支持村民实施生态家园建设

加大对改水改厕项目的建设,积极争取项目,使农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使庭院环境卫生,家庭美化。

3、因地制宜,搞好规划

**村隶属城边村,按照规范化建设,合理规划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效益。

4、利用自然资源,加大招商引资,提高农民收入。

5、多元化筹资,多渠道投入。

生态村建设主体是村民,要靠村民自己辛勤的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工程项目,争取村三通等工程项目,实现以项目带资金,争取生态富民家园工程,争取各级政府扶持。

**村委员会

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总结 篇8

1、XX村根本环境

XX村是XX镇XX村委的一个天然村,距圩镇X千米,有农户X户,X人。因为大众卫买卖识不强,村容村貌较差。客岁X月以来,XX镇XX村自动响应县、镇发起的建立省卫生村的工作号召,建立工作有序展开,大众热忱参加,极大地改进了该村出产糊口生涯环境。建立活动共投入资金X万元,任务投工X多工,新建硬底化村巷道Xm2,新建硬底化封闭式排污渠Xm2,新建高标准篮球场X个,新建废料屋宣扬栏等卫生配套办法,兑现了人畜分散,村容村貌粉饰绿化,体裁糊口生涯多样化。

2、紧张做法及结果:

(一)订定细致建立方案,确保有序展开 为使建立省卫生村工作有序展开,镇村两级建立工作带领小组,镇级工作带领小组由党群副布告任组长,主管精神文明的镇委委员和纪委副布告任副组长,成员由社会事件办、筹划办、妇联、团委、体裁中间等人员构成,教导XX村省卫生村的建立活动。村级也建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村小组长和村组干部为成员的村级建立工作带领小组。该村针对比年来新村构筑的连续加快,村巷道凹凸不平,卫存亡角多等近况,根据县镇建立生态文明村的要求,进修鉴戒XX蓬文明村、XX卫生村的经验,集思广益,富裕收罗大众定见,聘请镇国土、筹划的同志出策划策,细致订定了XX村建立省卫生村活动方案,细致筹划了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文化文娱办法,粉饰绿化等内容,并明了了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使该村建立省卫生村活动做到有筹划,有程序,有详细办法。

(二)大众热忱参加,共建美好故里 展开建立省卫生村活动,必须依靠本地大众,他们是受益的主体,固然也是参加者。XX村大众对建立工作有关猛烈的巴望,镇的建立工作集会后,XX村就向镇委镇府篡夺在该村展开建立省卫生村,镇被该村的自动性所打动,决议安排XX作为建立试点村。村小组经过议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大众的思维联合起来,大家都同等表现亲身脱手建立工作共建美好故里。为美满村道巷道硬底化构筑,全村大众齐脱手,全民上阵,在凹凸不平的村边筑起了一条长约X米,宽X米的环村大道,为使村的篮球场早日建起,大众自发排除了在球场合在处的.杂屋,搬走了堆放积杂物。村中的拖沓机手不计工钱运输沙、土,平整场地。大众的热忱参加,大众任务投工X工,使该村在较快时候内,周全兑现了村巷道硬底化,排污渠封闭式硬底化,建篮球场等文娱场合,周全改水改厕周全结束,建成废料屋X间,兑现了人畜分散、禽畜圈养化、废料集结无害化处理、村容村貌粉饰绿化、保洁履行专人当真办理。同期,构造建立卫生办理构造和轨制,配备了环卫专职人员,建立环境卫生监督办理专职小组对其监督,包管了村容村貌长期有人抓有人管。

(三)多方篡夺赞成,美满体裁办法 为办理XX村的建立省卫生村的资金,该村想方设法,精打细算,采纳村出一点,村民出一点,向上篡夺一点的方法筹集资金。经村民代表大会经过议定决议从集体经济中掏出X万元资金用于建立工作,同时,自动向上级反应环境,篡夺赞成镇赞成物质折款X万,县挂点单位XX赞成水泥X吨,资金X元。县挂点单位、镇当局除在物质赞成外,还构造干部到XX村任务工作,以现履举动救助该村展开建立工作。跟着建立工作的连续展开,工作进入最终关键,构筑村篮球场碰到了资金不敷的坚苦,村小组集体再次决议,把开辟本村集体山场的收益X元扫数投入构筑篮球场,同时,再自动篡夺体裁局赞成资金X元,办理了资金坚苦。

(四)抓教诲,进步卫买卖识 为使村民健康教诲和操行本质获得进步,塑造当代新农民,该村建立健康卫发展效办理轨制,展开家庭健康教诲活动,倡导“大家讲卫生,家家爱整齐,粉饰绿化家居”,塑造新型农民形象。本年,在村民中展开了居民健康知识与健康行动查看,在小门生中展开小门生健康知识及行动知识遍及教诲,经过议定广泛展开卫生之家评比活动,全方位教导救助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糊口生涯方法,X%以上的农户都评为文明卫生户。 凸起公德教诲。XX村珍视从家庭这个社会细包入手,集思广益,订定了村规民约并经村民代表大会经过议定,典范村民遵纪守法,倾慕大天然,勤俭持家,典范村民行动。村民代表大会美满和经过议定了《村规民约》,发至村民手中,并公告上墙,能使农民哪些事能做,那些不能做,自发典范好本身的行动。加强安定文明小区构筑,村治保小组按“四有一落实”要求进一步巩固安定文明小区构筑结果;抓好青少年教诲,阐扬村妇女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的效用,对一些不良苗头,进行防备,重点是防备参加“**彩”的违法活动。经过议定健康教诲和思维操行构筑,使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变化,村民大众自发任务投工,参加的各项办法构筑,全村爱干净卫生的人多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学农业技巧的多了,筹划免疫和妇女儿童保健卫生办理工作获得落实,婚事新办、凶事简办,邻里敦睦,构成一派祥温和氛。经过议定抓好思维操行构筑和法制教诲,使村民的思维见解、操行见解、法制见解、糊口生涯见解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本质获得广泛进步。

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篇9

在市委、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级积极响应市、镇提出的创建卫生村的工作号召,在宣传教育、资金投入、组织实施等工作中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群众热情参与,使我村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就我村的创卫工作作一个简要汇报。村基本情况 :

云祥村是启东市东海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镇区,东至三效河,南至中央河,西至惠海路,北至大丰镇村,总面积3.3平方公里,总户数1126户,总人口3046人,党员121人。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我村一直把“创建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扎实地开展了创建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实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建立组织,健全机制。

为了搞好我村的环境卫生工作,改善村容村貌,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其他干部为副组长,其余班子人员为成员的爱国卫生组织。统一领导和协调全村的卫生创建活动,组建了村环卫队,并相应制订了环境整治方案,做到思想统一,宣传发动深入,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有力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2、强化氛围,抓好教育。

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特别是农村的卫生观念还比较淡薄,更因为我村地处镇区,加上外来人员大量增加,使环境整治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把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和环卫意识放在首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清洁卫生的氛围,利用宣传窗,卫生宣传资料、媒体等加以宣传,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以人口学校为阵地,开展防病治病,妇幼保健及自我保健等教育,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村村民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了一个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卫生基础建设。

美化环境,改善环境,最主要的是从卫生基础建设上来体现,我们按照年初目标逐步规划实施,着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强化监管体系,注重村容村貌抓好环境卫生建设。根据村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注重做好以下五大工程。

1、亮灯工程

我村的农村道路已全面白色化,总长度14.1公里,考虑到晚上村民行走不便,并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为此今年对全村的14.1公里路段全部进行了亮化工程,新装路灯151盏,现已全面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同时对维护社会治安,防止偷盗等方面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老百姓拍手称好,该项目总投资27万元。

2、道路硬化

行政合并以来,我们把道路建设作为环境整治重点,到2010年底,全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100%,同时,对道路两边进行了绿化,并建立了道路保洁队伍和绿化护理,全村绿化率达25%,共746.25亩,先后共投入苗木资金25万余元,每年养护费用18000元。

3、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全村自2007年起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建立了一支4人的垃圾专业保洁队伍,落实了4辆垃圾清运车,建造垃圾中转站一座,投入资金10000元,对全村的生活垃圾实施袋装化,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分工落实,村主要干部跟踪管理,每年支出3万余元。

4、河道保洁

今年3月,我村积极响应市镇号召,对本村所辖206条泯沟、8条横河进行了发包养殖,发包率达100%。在实现环境整洁的同时,又让环境反哺于百姓,取得了实惠,增加了收入。这样既减少了村里以往在河沟保洁这块多达4万余元的支出,大大减轻了村级负担,又保证了河道的清洁,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5、卫生普及除病害

早在2008年对农户所有厕所已进行了无公害改建,改厕落实到位,共改建卫生厕所1014只,投入资金73.4万元,全村普及率达90%以上。而且顺利通过了省文明办的“回头看”检查验收。

全村粪便无害化处理达90%,同时号召村民开展讲卫生光荣,人人争做文明村民,大力提倡家庭卫生工作和庭院绿化工作,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同时每年春秋两季开展除四害活动,灭鼠、灭蟑,做到户户发动、人人动手,统一药物、统一时间,共计发放灭鼠药3000余包、灭蟑颗粒3000余包、灭蟑粉剂4000余包、创卫能1000余瓶。通过几年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家禽的防病工作和狂犬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传染的发生,促进了村民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我村积极开展卫生清洁户评比活动,全村卫生户占比达60%以上,达676户。宣传上我们做到统一发放,每户一份,每月一更新。

三、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我村村民的卫生意识和道德素质,塑造现代新农民,我们在健全卫生长效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在家庭教育点、村法制学校等开展家庭健康教育活动,提倡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整洁,美化、绿化家居。环境卫生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切实加以抓实抓好,号召村民遵守《村规民约》,规范村民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勤俭持家,提倡“云祥是我家,环境靠大家”。通过健康的思想教育,使广大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学知识,学技术。妇女生殖保健和老年人健康检查等工作都得到了落实。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邻里和睦,卫生工作你管、我管、大家都管,村民健康行为形成率80%,村民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对江苏省卫生村的创建活动,将大大促进我村对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管理。美化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也是我们今后坚持不懈的工作目标。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才能营造出云祥村的新面貌。我们坚信:有上级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村支部不懈努力,创卫工作一定取得实效,真正做到“江风海韵北上海,碧水蓝天新云祥”。

小门村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工作总结 篇10

小门行政村位于北仑区东部、白峰镇最西部,329国道穿村而过;三面环山,北临大榭岛,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村总户数741户,有常驻人口1814人,暂住人口1200余人,共有15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42名村民代表;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综合、老年、永发),共有党员92人;村内有大小企业32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个,村民学校1个,科普协会1个,警务室1个,2006年小门村以“村级班子团结,村民文明淳朴,村级经济实力雄厚,村庄环境优美且可持续发展”四大优点被北仑区委定为唯一的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至今,小门先后获得了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和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等荣誉。

近年来,小门村三委会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把创建省级森林村庄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新格局。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村三委会全体成员十分重视这次森林村创建工作,将创建省级森林村纳入中心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1、成立创建队伍。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村三委会人员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

2、制订创建规划。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结合本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了《小门村建设规划》(包括《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等),真正把创建工作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和事关全村百姓利益的系统工程加以认真实施。

3、深化创建共识。领导小组将森林村创建指标一一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小组成员中,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创建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森林村创建宣传活动,利用农民信箱、黑板报、村内广播、宣传栏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形成人人支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1、做好村主干线两侧绿化建设,打造绿色通道。近年来我村在村内主干道两侧新植树木3公里,共增绿化面积30000多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种上香樟、红叶石楠、杜鹃、冬青等花木。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在田间主干道上配套种植乔木、灌木及花卉草坪,建设森林生态屏障。目前村内道路宜路地段绿化率达到100%,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折旧建绿。

2、做好清水河道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水清岸绿的水乡美景。小门村水资源丰富,村内大小水库共有4座,溪流河道众

多,为此做好河道整治绿化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全村河道砌坎 4000米,并配套种植绿化。落实清草专业人员1名,常年进行河道打捞工作,使河道保持常年洁净。

3、做好创森工作,致力打造风景秀美的绿色休闲茅洋。积极开展绿色森林村创建,创造条件植树添绿,绿化美化环境。村委会拨出一部分资金对村旮旯进行绿色美化,并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美化庭院。目前全村90%以上农户屋前屋后都已种植苗木。村内建有10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公园各1个,公园内种有桂花、银杏、石榴、紫薇、香樟等苗木,园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4、做好建管并举工作,着力建立森林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村三委会切实加大对森林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一是组建绿化管理队伍,建立健全村绿化管理制度。二是抓好造绿质量。邀请镇农技员做好技术指导,注重管护,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建立健全护林组织,通过浇水、截干、喷药等管护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三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村内青年团员、党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小门村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创建森林村庄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小门村的环境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但与建设“森林北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二

是集中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二个方面工作:

1、继续扩大森林村创建宣传。积极开展“小门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主题活动,进一步借助各种宣传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鼓动,深化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和森林村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创森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创森工作向纵深发展。

2、继续加大绿化投入。重点做好新建农民公寓绿化工程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更加注重保护绿地,不填水、不毁绿,大力建设宜居村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村庄。

小门村

上一篇:有关军营的优秀作文精选:军营之旅下一篇:ICU重症监护室护士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