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广告设计基础(共8篇)
新媒体广告设计基础 篇1
《新媒体传播基础与实践》练习
一、单选
1.数字电视不具有哪项特点?(D)
A.图像清晰 B.无噪声 C.多媒体 D.采用模拟信号
2.以下哪种不属于新媒体?(A)
A.广播 B.数字电视 C.手机 D.计算机
3.社交网络服务的英文缩写是(B)。
A.SIS B.SNS C.CNS D.SEM
4.即时通讯的英文缩写是(A)
A.IM B.EM C.AM D.NM
5.公众号包括(D)
A.订阅号 B.服务号 C.企业号 D.以上都是
6.个人微信平台基于的是(A)的关系。
A.点对点 B.点对面 C.多对一 D.一对多
7.六度分隔概念也被称为(B)效应。
A.弱关系 B.小世界 C.无标度 D.强关系
8.知乎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就是进行(C)生产。
A.商品
B.关系
C.知识
D.新闻
9.电影中的人物为观众树立的榜样属于(A)
A.符号榜样 B.口头指引榜样 C.活榜样 D.真实榜样
10.大量看电视的来自社会不同群体的人在意见上趋同的过程,被称为(D)
A.显化 B.共鸣 C.框架 D.主流化
11.“3C融合”是指(A)
A.电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
B.网络,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
C.电信,计算机,媒体
D.网络,计算机,媒体
12.最早一家独霸的浏览器是(B)
A.Internet Explorer
B.Netscape Navigator
C.Safari
D.Google Chrome
13.视频网站的主要特点有(C)
①用户互动 ②高度专业性 ③内容生产速度快 ④内容来源多样化 ⑤视频可以植入网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以下哪两个是新闻的两块基石(A)
①真实性 ②新鲜性 ③重要性 ④趣味性 ⑤接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5.Web2.0的主要特征有(D)
①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②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
③关系成为传播渠道
④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16.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①发布平台的开放与多样性
②主动性强
③简单易用
④时效性强
⑤专业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7.以下哪些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价值要素(A)
①重要性 ②显著性 ③趣味性 ④接近性 ⑤娱乐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8.新媒体发展趋势有哪些?(D)
①注意力经济时代来临
②移动场景阅读时代来临
③参与感时代来临
④社会化传播时代来临发散思维树状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19.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C)
①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②碎片化信息成为主流
③主角是运营者,而不是网站的用户
④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以上全选
20.智能化媒体的技术基础包括(D)
①视线交互技术
②面部识别交互技术
③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
④语音交互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二、填空
1.公众号内容产出的两类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转载;原创)
2.选择公众平台,订阅号主要用于做________,服务号主要用于做_________。(传播;服务)
4.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的新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准定位;内容为王;多样化形式;互动性强;整合传播)
5.VR被广泛应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频网站;医疗;教育;购物;信息传播;游戏体验)
7.我国的三大社交平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博、微信、QQ)
8.三大门户网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浪;搜狐;网易)
9.创意产业的概念是由____________首次提出的。(英国)
10.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类第一次将传播和交通分离。(无线电报)
11.从传播学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互动性)
12.媒体按传播介质来分,可以分成________、电视、平面和___________。(广播;网络)
13.人际传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反馈强,双方地位________________。(信息;平等)
14.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个典型的反应___________化的__________传播的理论。(大众;人际)
15.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激活的________网络的规模。(人际传播)
16.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
17.我们常把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与接收称为_______,把有深度广度的信息接收称为深阅读。(浅阅读)
18._______________是网络文化的原动力。(个人诉求)
19.网络文化常被称为“草根文化”,这说明了网络文化与_______文化的某种对照。(精英文化)
20.恶搞顺应了大众文化的_________走向,同时又在某个方面推动了这种走向。(娱乐化)
21.媒介融合的三大诱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诱因、经济、市场)
三、名解
1.互联网思维
互联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连接、整合、重视受众的思维。
2.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介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
3.新媒体
是指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4.自媒体
个人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
5.即时通信
是指通过专门的网络即时讯息传呼软件,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在用户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联系和实时交流的通信系统。
6.数字鸿沟
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7.媒介审判
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的过程中,对审判前或审判中的一些刑事案件,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明示或暗示,主张或反对处被告罪行、或处何种罪行的行为,其结果或多或少影响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8.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进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只要通过这个网站就可以获取需要的所有信息,或者达到任何想要达到的网站。
四、简答
1.请比较微博与博客的异同。
(1)字数限制:微博必须在140字以内,这是为了手机发布阅读方便,博客没有限制,因为它主要是让人在电脑上发表和阅读的。
(2)被动阅读:看博客必须去对方的首页看,而微博在自己的首页上就能看到别人的微博。
(3)发布简便:微博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更新,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更新,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脑更新,而博客一般来说,用手机更新非常麻烦。
(4)自传播速度:博客要是靠网站推荐带来流量,而微博通过粉丝转发来增加阅读数。
(5)使用人数和范围:微博的使用人数更多,范围便更广,博客一般都是由专有人群使用。
2.简述新媒体的特点
(1)数字化。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体技术的基础,彻底改变数据和信息的生产、获取、处理、传输和储存方式,提高传输效率。
(2)多媒体。不同媒体信息的形式可以全部通过新媒体这样种平台来进行传播。
(3)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随时能够进行双向实时的交流。
(4)网络化。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个体都变成了网络时代当中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参与到整个全球的信息传播网络当中。
(5)个人化。新媒体可以针对每一个的特点、针对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针对他特定的需求,为他量身定做,为他私人定制一些信息。
3.简述web1.0和web2.0的区别
Web 1.0时代沿袭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模式,是一个用户完全被动接受信息的时代。
Web 2.0将互动传播提升到重要位置,以博客、微博、在线流媒体为代表,开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4.为什么知乎的体验好于普通社区
知乎区别于传统的百科和问答平台特点,创造性地将问答属性与社交元素联系起来,致力于以构造知识共享平台的形式为用户答疑解惑、满足社交需求,是一种问答类SNS网站。
(1)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更容易培养友好与理性沟通的文化。
(以构造知识共享平台)
(2)知乎的运营策略是“先精英,后大众”。
(问答邀请机制)
(3)从知乎对话题的管理模式上看,知乎的信息筛选机制比普通论坛要先进。
(关键词搜索模式)
(4)知乎的问答,表面上是问答,背后还引入了社交网络服务(SNS),是人、话题和问题的相互联系。(为拥有相似关注点的人群提供了交流平台;知识性、共享性与讨论氛围更佳;问题探讨更深入)
(5)知乎打破了过去论坛的自我封闭性,扩大知乎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用户来知乎交流。
5.用户和受众的区别
(1)受众不掌握信息传播的话语权,用户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导权;
在传统大众传播语境下,“受众”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或受传者,是传播的对象,也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在智能媒体时代,媒介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用户也掌握了信息的发布权,拥有多种渠道实现自己的发言权,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既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
(2)在信息传递时,用户更注重互动性。
媒介模式从线性化模式转向互动型模式。受传合一的“用户”模式出现,打破了将受众看作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播市场的以传者为主的线性化、结构化模式。信息的反馈性,使传——受之间形成双向互动。
6.微信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
(1)朋友圈中的人际互动。微信朋友圈的诞生塑造了一种崭新的在线社交形态,即“晒与观看”的网络对话模式,这种无须特定话题的静默型在线社交方式,让“身体不在场”的熟人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来观看或观察彼此的生活。
(2)微信群中的群体传播。微信群又可分为:小规模的熟人群和 ”半熟”模式的微信大群,共同点在于都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分享,不同点在于微信大群会导致群内结点的紧密度被稀释,不少人都会有“陌生”的感觉,导致群内个体的“失语"。
(3)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播式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两种面向普通用户的信息推送,一是广为熟知的订阅号,用户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自媒体内容;二是帮助企业、政府机构等组织有效地服务普通用户的服务号。
7.社交型网络社区SNS的特色
(1)实名的人际互动。SNS网站一般要求用户使用真实的姓名、头像,以真实的身份再现于网络并重建现实的社交圈。更强调以用户关系为中心,同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用户的高粘度。SNS网络类似于真实交往的小团体,每个人作为网络结点,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网状连接,将现实的团体复制到了网络上。这种线上线下的团体构成,使得用户的依赖性相对较高。
(3)丰富的娱乐游戏。SNS网站大都设有小型游戏功能,用户通过与好友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来进一步促进圈子的密切联系。
五、论述题
1.举例子试分析微博的传播优势
微博的传播特点:
(1)信息传播的碎片化(2)信息互动性强(3)传播过程的草根性和平等性
(4)传播内容具有原创性和现场感
2.为什么知乎的体验好于普通社区请做简要分析
新媒体广告设计基础 篇2
1 多媒体教学在新课改下应用的必要性
1.1 直观性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语文语感、意境能力的提高,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其有力手段。
新课改中很明确的提出:要注重教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并且把“课程目标方面”放在新课改六个改进内容的第一位置。这就表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起语感, 在新课标中亦是十分强调和重视兴趣、意境、语感的问题。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而语感是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从而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一个直观的、符合学生心理层面的教学语境, 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扩大思维空间, 提高参与积极性, 使教学片断情景化, 抽象的情绪轻松化, 从而达到语感的提升和“若隐若现”的意境真实化。因此,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具体的问题反映出抽象的概念, 用感知的抽象化知识回放到以后的学习情境中去,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由语感到意境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唐诗李白的《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如PPT制作、网络获取等, 让学生在感官有一个直接反映本诗意蕴的情境, 从而反映出所表述的意境:“《静夜思》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 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 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 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 情是情, 那么逼真, 那么动人, 百读不厌, 耐人寻绎。”于是学生们兴趣盎然地知道原来在中国语言里“明月千里寄相思”的韵味, 比直观的“我想家乡了”表达的含义深刻多了。若在课堂上同时贯穿播放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多媒体PPT, 配上其诗句:“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学生既理解了古诗的含义, 又提高了语感与语境。可见, 利用多媒体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多媒体工具, 体验和感受语文的实际意义, 他们就很容易将中国的语言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无处不在, 从而使学生的语感、意境意识得以萌芽。
1.2 新课改下语文学科特性决定应用多媒体手段
语言文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新课改在课程内容方面, 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因此, 与生活紧密相联系是语文教学的学科特性之一。在教学中, 尤其是语文科古汉语部分本, 特有的抽象性及其对意境思维能力的要求使部分学生对语文望而生畏, 实施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生临其境, 将课本知识交融于现实生活情境, 从而加深了解, 掌握与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制作flash动画, 展现整个知识点的联系, 从而学生的视野得以放宽。帮助学生建构横向、纵向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中文认知水平。
1.3 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优势符合新课改潮流
新课改在课程实施方面, 制作有交互功能多媒体课件, 有机巧妙地设置练习题的关联, 坚持“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的原则, 在一个知识点上关联若干知识点, 多个知识点扩展后形成一个知识面, 这个知识面又和最初的知识面相互映证,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的广度, 掘进了深度, 从而让学生热情参与、勤于动手、喜于探索、合作提高, 特别是多媒体中加入视频、动画、声音效果后,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另一方面通过应用人机交互, 目前多媒体技术听、看、互相交流技术已很成熟, 通过制作或网络获取大量的教学人机交互反馈课件。如通过微信的方式, 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的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交流信息,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 教师通过交互进一步了解了教学效果和思路, 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案做好准备。多媒体课件能“当堂反馈, 及时补救”, 不让学习盲区转入下一节课程, 其特点使得多媒体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解决了几千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2 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以及注意的问题
2.1 通过多媒体教学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要突出课程出反映的知识点, 强调针对性。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或者牵扯课外知识比较多的内容对一部分学生来不容易接受的就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片+视频+音频进行演示, 这样教学效果就比较明显。
2.2 为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通用且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软件
这样不但寻找教学资源比较方便, 而且容易上手, 修改方便, 从而节省课件制作时间,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3 巧妙应用师生互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 教师不光要熟悉多媒体课件的操作, 而且要加大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师生互动功能。若老师在操作多媒体课件时忽略了应有的教学互动, 那在有些课程中就是本末倒置, 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 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是画蛇添足了。老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时刻与学生互动, 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并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出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时机, 这样才能寓教于乐, 让多媒体技术达到真正服务于教学目的,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状态。
2.4 采用多媒体教学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能力建设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4G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教学的新技术将通过无线网络的传播使得内容和形式更加具体快捷。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不仅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 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执教水平。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这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有是抽象难学, 传统死记硬背会使学生一接触就感到乏味从而厌学。在新课改下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各个课堂中, 其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执教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它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使得教程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立体化。亦对执教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友苏.浅谈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源流 (教育版) , 2011 (04) .
[2]刘金霞.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阅读与鉴赏 (上旬刊) , 2011 (02) .
新媒体广告设计基础 篇3
一、新媒体建设工作成绩突出
2014年年初,在河南教育微博联盟的指导推动下,全省16个省辖市教育局政务微博共同开展了“饮水知暖,给农村师生送电热水壶”公益活动,惠及百所农村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好评。该活动提高了教育部门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同时,这也是省教育厅积极推动微博联盟建设的首次重要活动,是国内首个全省教育系统微博联动实施的公益行动。
2014年7月,河南省教育系统微博联盟正式上线。目前,联盟包括18个省辖市教育局、9个直管县(市、区)教育局和105所省内高校的政务微博。结合全省教育领域的中心和重点工作,河南教育微博联盟初步搭建了总体框架,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完善运营机制,尤其是基础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大力推动格局建设,初步构建起河南省基础教育新媒体建设的良好生态。
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作为唯一受邀的教育行政部门,在新浪网主办的全国校园新媒体论坛上介绍了中小学新媒体建设初期成果,并荣获校园微博创新价值奖。2015年,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系统新媒体推进会上,经河南教育微博联盟推荐,郑州市教育局、安阳市教育局、三门峡市教育局、郑州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成为教育部的教育微博联盟新成员——至此,加上“河南教育”和河南大学,我省已有7家新媒体单位跻身其中。
二、新媒体建设呈现出大的格局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河南教育微博联盟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新媒体工作呈现出大格局。
1.打造矩阵:建设教育系统微博大格局
各地注重本地微博矩阵建设,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目前已经开通微博的单位有:安阳市10个县(市、区)教体局、41所市属学校;新乡市12个县(市、区)教体局、34个市属学校;三门峡市6个县(市、区)教体局、25所学校;南阳市15个县(市、区)教体局、15所市属学校、10所中职学校,还有许多单位也即将开通。
2.积极互动:踊跃参与新浪微博活动
在联盟推动和新浪网的支持下,“带着微博去上学”“绿植领养”等活动逐渐成为许多中小学微博热门词。2014年,新浪微博首次开展中小学绿植领养活动,三门峡市一高、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三门峡市实验小学等通过以废旧电池、矿泉水瓶换种子的活动,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河南师大附中和三门峡市一高参与的“#随手拍帮母校上头条#”活动,进入了随手拍系列话题排行榜前30名,也引起了校友、家长的共鸣。
3.创新工作: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工作水平
在各地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不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积极发布动态信息,展示校园风采,服务师生群众,与各界加强互动,逐渐提高了利用微博开展活动、加强沟通、创新教育的水平。2014年秋季开学,南阳、洛阳、三门峡、新乡、安阳等地的20余所中学开展了“新生入学微博报到”活动。学校通过微博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新生通过扫描通知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在报到前查看新生指南、熟悉校园环境以及与校友互动等。
三、新媒体建设面临的挑战
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与新浪微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考核评估、资源整合、渠道支持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为了做好进一步规划与调整,把握更好机遇,迎接更多挑战,有必要认真梳理当前新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新媒体的认识、运行经验不足
调查发现,部分单位的微博存在内容空洞、只转不发、回避网友提问等问题。个别单位对新媒体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缺乏利用微博进行策划和宣传的意识,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做好正面宣传和舆情引导。因此,各地要不断提高认识、坚持把新媒体建设纳入工作常态。
2.人员、设备等软硬件配备不足
国内大多新闻事件肇始于微博平台,微博是个信息集中、需要24小时舆情监控的信息源,且与外围有大量的互动和联络工作。不少单位这项工作仅由办公室新闻联络人或文秘人员一人兼职,加上软硬件配备匮乏,造成部分微博内容发布只求量、不重质。相关单位应进一步加强支持和保障,将信息采集、内容编辑、美工设计、活动协调、内外考核、舆情危机等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同时,要加强培训,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对新媒体的功能特点、传播方式的认识和掌控能力。
3.政务服务缺乏相应机制支持
新媒体政务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业务政策方面,集中在咨询招生考试、奖助发放、学籍管理等方面。②信访投诉方面,集中在教育单位管理以及意外伤害事件等。各单位应积极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加强问题整理和导流,进行及时答复,保证政务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在中招及高招、学生毕业等特殊时期,要针对热点问题,及时进行集中整理和备案,提高工作效率。
四、河南教育微博联盟建设应着力推进的工作
1.打造河南教育微博联盟工作平台,加强考核力度
建议创建和打造河南教育微博联盟评估系统,把内容共建、舆情处理等纳入地市、高校新媒体工作的常态中,激发各单位内部建设热情,加大考核力度,建立起以联盟为平台、以省教育厅微博为核心、以微博为信息源的资源共享和舆情监控体系。不断提升联盟成员的微博影响力,建立更为有效的工作联动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进一步打造河南教育的新媒体大格局平台。
2.提高工作人员新媒体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
要通过河南教育信息宣传工作会、河南教育新媒体研讨会等,鼓励新媒体建设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对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其舆情应对等新媒体素养,推动新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大力拓展教育新媒体本地化、本校化的使用潜力和拓展空间。
3.策划专题活动,树立河南教育良好形象
结合小升初、中招、高等教育等焦点问题,可以策划开展相关专题讨论活动,鼓励群众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河南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同时推行各类公益活动,树立河南教育良好形象;不断推出河南省教育领域的重大宣传工作等活动,弘扬师德师风,树立典型人物。
4.打造综合服务地方的平台
微博、微信、APP等产品正在融入各级政府机构和各教育群体的工作中,“指尖上的政民对话”势在必行。在下一步教育新媒体建设工作中,我们应逐步把河南教育微博联盟拓展为河南教育新媒体联盟,着力拓展教育信息发布、政务服务、形象塑造的崭新模式与格局,切实构建一个服务地方教育的综合性舆论宣传平台和校园服务平台,打造一个能够发出河南教育权威声音的窗口,在新媒体时代主动占据教育舆论制高点,以全面展示河南教育形象,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全面发展。
再说新媒体和广告网络广告 篇4
早就有人说过,媒体卖广告,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用户卖给广告主;onlylady能卖给广告主更小资更有钱的用户,“我爱打折”则只拥有对价格更敏感的用户。
分众无线卖用户更加赤裸裸。虽然跟其他媒体卖用户一样要细分人群,但是当用户通过3、15晚会知道自己是被当作数据库里的数据,并且自己的价值被论斤论量地卖给广告主的时候,被侵犯的感觉就更加强烈。
媒体之所以为媒体,是因为受众要通过它获得内容(信息、知识、情感消费),从这个意义说,手机是一个媒体,并且是获得内容效率比较高的媒体,除非你手机只用于私人电话。
那么分众无线将手机媒体的用户卖给广告主,也是常见的广告行为而已。如果说某用户感觉短信打扰私生活,那只是因为他的手机使用习惯比较限于私人电话,对于一个经常使用手机作为(无线的)信息媒体的用户来说,他感觉的打扰并不比传统媒体的打扰多,
我就厌恶电视广告远甚于垃圾短信。
一个媒体的广告价值,取决于在自己的受众群的渗透率、传播效率、专业形象和媒体号召力——最后一点是分众无线式的短信广告所最缺乏的。
有媒体号召力就可以进行综合营销活动,所以现在媒体不满足于靠“硬广告”挣钱,而要为广告主做综合营销活动来卖出更高的广告价值。在这一点上手机媒体是更有潜力的(因为可以进行互动),但是却因为手机媒体行业“媒体和广告运营商合二为一的角色的缺位”,远没有开展起来。
社区或论坛网站如“我爱打折”,也不能靠卖硬广告来创造价值,这方面它们先天矮化,在这种更多地用户制造内容的网站,又是“营销2.0”研究的重点对象的媒体,还是需要创造新的价值来诠释“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广告对广告发展的影响 篇5
摘要:以手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特性使媒体环境更趋复杂化。本文在对新媒体及其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透视新媒体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广告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 新媒体及其特征 媒体环境 广告传播模式
正文: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革命,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介形态。新媒体广告投放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户外新媒体:目前在户外的新媒体广告投放包括户外视频,户外投影,户外触摸等,这些户外新媒体都包含一些户外互动因素,以此来达到吸引人气,提升媒体价值的目的。
移动新媒体:以移动电视,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移动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来增加受众黏性,便于广告投放。手机新媒体:手机媒体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平台,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未来的两到三年内,3G手机逐渐普及,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现阶段新媒体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广告类型: 网络名片
网络名片是指加载在新闻页面上的浮动广告,它通过关键词匹配可以快速实现全网覆盖,是传播效果最好的新媒体广告形式。
目前,人民网、环球网、浙江在线、东方网、安徽新闻网等新闻网站都引入了这一广告模式。与其他网络广告相比,它十分注重广告的品牌效果,通过精准的关键词匹配,使新闻内容、广告,以及软文推广达到高度一致。
网络名片是按年销售的,因此好的新闻关键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网络资
源。它通过将媒体、各城市广告代理商、平台运营三方利益平衡,实现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车体广告
车体广告与乘客的相互流动性是不可多得的,不论是针对车内乘客还是外面的车体广告,它具有较强的广告冲击力和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广告授众率。
楼宇广告
平面框架广告是一种媒介,它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精准地到达目标消费者,而楼宇框架广告媒体的出现,势必在国内将会掀起新一轮的“圈楼运动”。凡居住在高层时尚住宅楼的用户,每人每天至少3至4次上下楼梯,而楼梯旁边的平面广告至少3至4次闯入他们的视线,具有其它媒体所不可能具有的广告阅读的强制性。
兼具性广告
展示的形式多种,具有文字和色彩兼备功能,从产品商标、品名、实物照片、色彩、企业意图到文化、经济、风俗、信仰、规范无所不包含。通过构思和独特创意,紧紧抓往诱导消费者购买欲这一“环”,以视觉传达的异质性,去达到广告目的。
健身房广告
媒体更加针对男性与高消费人群,健身将是需要耐心,所以在健身的时候,人群将会寻找分散自己注意力的目标。这个时候的广告将会受到关注,给人群带来深入的感受。
墙体喷绘膜广告
画面细腻,色彩艳丽,图像逼真,视觉冲击力更强,实现了由卡通图案、简单文字到任意彩色图案的质的飞跃,它改变了以往墙体广告在人们心目中的低端印象,是墙体手绘的升级,是墙体广告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同时也为广告客户提供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宣传方式。
新媒体广告有如下特点:
内容更新的即时性。麦克卢汉曾预言:“时间和空间在瞬息时代反而双双化为乌有。”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出版时间固定、信息采播成本高的弊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记录、传输和处理方式,使信息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着LBS技术的发展,广告主甚至能追踪定位消费者,实时推送有效促销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即刻。
受众到达的精准性。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源自大型组织,信息被传送给大量同质化的受众。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裂变使得传统大众媒体的强大效果一去不复返。以一定的内部相似性和外部区隔性为特征的小群体的受众群组成了传播意义上的广大受众,广告主需要在有限的传播覆盖面上深挖群体的独特媒介消费习惯黏性,拓展传播的深度。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较之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新媒体变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主体的单向信息传播为双向的、多维的传播,传者和受众之间不再是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传受关系,而是一种交互关系。由此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带来了传受双方地位上的平等性,进而导致了传播模式的演变。新媒体环境对广告传播模式主体要素的影响
与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第一,广告信息传播由中心向边缘扩散。传者成为信源,信源成为具有相同关注点的个体受者话题聚合的中心,而受者在两级传播后也可成为新的信源,传受双方身份模糊化,专业的媒介组织不再是权威的信源中心,个体开始发挥信源角色作用。
第二,广告传播由异步式线性传播重返同步式互动传播。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模式不同,信息传播不再是一个线性、单向的传播过程,信息在传受双方之间双向流动,传播与反馈是同步的、即时的,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进行,方式更加灵活。
第三,受众由同质化的大众群体向异质化的小众个体分裂。受众的裂变使得大众化的受众群体消失,受众以个体集群方式出现,广告传播开始针对具有独特人口统计学依据和内在价值观特征的个体。此种情况下,广告主所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到达最大多数的受众,而是如何能使有效信息到达最有效的受众,并使他们深刻理解信息内容。
第四,受众本位时代来临,传受双方地位趋于平等。媒介强大效果论的时代已经过去,受众开始有甄别性地选择蜂拥而来的信息,并对传者做出反馈,传者以受众需求为标准对传播信息进行修改。在信息的多层级传播中,同一个个体同时扮演着传者和受者两个角色,传受双方身份互易。
第五,信息传播多维化,广告主对广告传播流程控制性弱化。大众传播时代,信息传播的中心即是发布信息的广告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绝对中心消融,各个个体受者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其对于广告传播的态度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广告传播效果难以估量。
第六,传者对信息的传播控制力下降,信息变异成为广告主十分担忧的现象。由于受众地位的上升,受众出于自身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对信息进行改编再传播的可能性增大。此外,由于信息传播的层级性、无序性、多向性,使得传者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力下降,由此导致信息距离原始信源越远,信息保真度越低。新媒体对受众分流的影响:
查阅网络资料显示,对南京2000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被访人中,18%的人少看电视了,25%的人少看杂志了,11%的人少听广播了,15%的人少看报纸了,新媒体的受众开始增多,电视观众开始分流。而且年轻一代在资讯获得方面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等新媒体,传统媒体受众正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调查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了解大事以报纸为主;50年代至70年代,报纸、广播各分天下;80年代以后,主角由电视媒体来担当;目前,由于新媒体发布新闻要比电视发布新闻速度快、成本低,冲击电视新闻的情况就不可避免了,最终导致受众对媒体偏好发生改变。新的传播状态使传统媒体的“大众”正在逐渐变为“小众”。
新媒体对广告业主的影响:
随着消费市场供给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广告主越来越强调市场的细分以及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同时,广告主 也越来越重视针对消费者有效传播途径和到达率。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能满足广告主的要求。一方面,它能针对目标消费者(也就是受众)实施宣传,到达率高,另一方面,能与消费者(受众)深度沟通和互动,通过服务不同的客户,让广告主精确地击中所想要的目标受众,使效果最大化,充分降低广告主传播的成本。再就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这些新媒体也能做到一对一营销,也是能让广告主,做到有效覆盖。这种高性价比的广告效果,对于广告主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影响:
在经营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同质化。在服务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相同,盈利模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差无几,还是靠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然后将“眼球”出售给广告主。以上三种方式直接分割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直接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有利益格局。其次,新媒体跨越了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和行政边界,以纯粹信息和纯粹商业的姿态,形成了跨媒体传播和跨行政区域传播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出现巨大拐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甚至部分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广告收入一路高扬,2006年广告投放新媒体趋势继续加强。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告主的传统的传播概念,无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新媒体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目前,电视媒体是受国家垄断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其有强制性,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约,其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可以任其发挥。另外,新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商业化门槛则相对较低,使得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媒体的一分子。必须看到,目前的新媒体热潮,是由投资商、技术开发商、设备生产商、信息传播运营商、内容生产商和广告商一起参与的“市场共谋”。这些情况都将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的管理机制和机构带来影响
阳狮大中国区董事长郑以萍曾经说过一个理念:“co-creation”,联合创意。她的观点是,目前消费者在新媒体帮助下,具有了“传播”能力,这是和所有以前的广告受众不同的。因此广告要变革,要让消费者参与传播。而要做到这点,从广告公司来说,“创意”将更具有挑战性,不只是创意总监的灵感,需要新媒体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创意过程”;随后,消费者参与进来,一起完成“传播过程”。安瑞索思CEO 应宜伦提出观点:最好不要用“新媒体广告”,而用“互动广告”来定义目前的新形态广告。这个观点言简意赅:其实现在变化的不是“媒体”形态,变化的是“广告”形态。与其说“新媒体广告”,不如说“新广告”模式下,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而这,对三方都是挑战,也是机遇。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要素的进步,对广告传播的影响是深厚的,它影响着传受双方的关系,影响着人类传播活动的能力极限,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呈现出与以往模式不同的特点。本文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传播模式的演变过程所作的梳理分析,希望能为以后广告新媒体的研究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阿伦斯[美]著,丁俊杰译:《当代广告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丁俊杰、康瑾:《现代广告通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1页。
新媒体广告创业策划书 篇6
(1)背景环境分析
经过近段时间在对南宁市地产市场进行的深入调查,我们了解到南宁市房地产市场前景广阔,广告活动空间极大。今年以来,南宁及其周边不断推出新楼盘,无论在总体规划、配套设施、营销服务等方面,都比以前的房地产开发有了综合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是半年一个样。各个项目因为赢得市场销售份额,除自身硬件设施外,对楼盘的价格,付款方式等方面都绞尽脑汁出新招,并且从广告宣传上反映出来,南宁市的各大报纸和电视台广告中的楼盘广告大战就集中地反映了南宁市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2)项目分析
“城市碧园”的设想发展是一个集公寓、办公、学生公寓、住宅及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在用地上占地5.53公顷。建筑有多层住宅及高层公寓。整体规划上与南宁市城北区的功能划分非常的吻合。
首先,在南宁市内、城北区一直是文化中心,城市碧园项目周边学府云集,项目所在地毗邻广西第一大学府——广西大学,并且,城北区内还有南宁职大、财专、商专、南宁八中等文化教育场所。由此所带来的.文化氛围绝对是其他城区无法比及的。
其次,城北区的商业还不成系统,区内配套陈旧,与整个南宁市商业发展的上升趋势形成较大的反差。作为项目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商业广场的建设,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将城北区的商业环境提升一个档次。在未来,城市碧园完善的商业商务配套将不单单覆盖小区本身及附近地区,而是成为城北区的商业商务中心。
与此同时,城北区作为市内新兴技术产业的集合地,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后,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因为广西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发展,而后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也会在依托“学院科技发展路线”这一前提下得以壮大。因此,作为高新技术代表的城北区对成熟商务区的需求也日渐显现。城市碧园项目的商务功能是整个城北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城市碧园项目因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及完善的功能配套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城北区的商业中心、南宁市的文化居住中心、南宁市新兴商务中心。
2
二、 媒体目标
树立起“城市碧园”的楼盘形象,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解,购买“城市碧园”。 1、制定目标购房群
针对城市碧园项目的综合性及多样性,在广告推广当中应根据“城市碧园”项目自身功能 进行客户划分:
A类 房屋置业者:
房屋置业者就是买房子住的人,起在房屋的消费当中对楼盘的综合功能较为看重,如交 通、文教、周边配套。并且,该客户群体在选择时会对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及生活居住习惯作出自评,以决定购买行为是否实行。
B类 房屋投资者:
该客户群体在房屋价格的敏感程度上不如前以群体。其对房屋消费只着重于房屋的短期投资及长线投资。
C类 短线形房屋消费者:
这各消费群体严格来说不属于房地产消费群体的一部分,应该说时房屋投资者的下一等 级消费群。但在广告推广当中,其对项目的影响力非常的大,并且具有广泛的社会舆论传播能力。所以在广告推广的过程当中该群体也一并考虑在内。
2、媒体广告语
“新价值地产,新文化商业”
三、 媒体策略
1、媒体的选择
当今广告媒体种类十分繁多,而且还在不断的涌现,现对媒体作以下分类: 读物、印刷类:报纸、杂志、单张、车身、路牌、直邮 视听类:电视、电台、电话
电信类: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 活动类:公益活动、体育赛事、房展会
而针对“城市碧园”项目的目标客户情况,依据高性价比和创品牌的因素,项目广告整合推广策划建议以及媒体作为推广媒体:
电视类:
南宁电视台、广西卫视
以上两台是项目所在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媒体,其中任何一个电视台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栏目在南宁市内有着固定收视群体,因此,以上电视媒体应作为电视广告宣传的首选。 报纸类:
《南国早报》:目前广西报业的旗舰,其广大的读者群体及全区最大的日发行量足以形成大范围内的宣传攻势。所以在各个楼盘宣传过程当中,南国早报必然是首选。
《南宁晚报》:拥有一定数量的订阅读者,且其中包括了很多在社会上颇具影响读者群体。 《广西日报》:与《南宁晚报》情况相似。电台:
南宁广播电台交通音乐频道:南宁市内收听率最高,覆盖面最大的电台 车身:
在南宁市内,不管是否乘坐均会看到公共汽车的身影,并且,车身广告费用为一次性投入,相对费用低,保持的时间又长,所以建议在南宁市内主要公交线路上及各城区开往市中心开往项目所在地的公交车线路上进行车身广告宣传。具体公车:31路、14路。
手机短信: 由公司员工操作。 礼品:
新媒体广告设计基础 篇7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化趋势不断增强,移动新媒体不断向教育领域扩张势力范围,传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已逐渐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所取代。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场所和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师和传统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在信息时代继续有效地利用传统的课堂时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教育领域从业者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学情严峻、生师比不协调、学时不断缩水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主管部门和一线英语教师的关注和推崇,激发了大量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和缺乏学习动机的高职学生们对英语课堂的兴趣。
二、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效提升的意义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在课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学习心得,达到学习目的一种教学方式。“新媒体”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技术平台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媒体。
应用新媒体提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效的实践研究是指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知识内化、建构主义和合作学习等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结构理论,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翻转课堂效果,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学内容的删减与整合、教学重点的微视频制作和新媒体、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网络化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策略和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构建有效运用新媒体的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模式,最大化利用课内学习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真正让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就业服务,从而贯彻“以人为本”、“能力本位”的教学核心理念,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效提升实践之理论基础探讨
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人的个性特征、心理需求等是教学设计的前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的重构,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预期转化为对教育内容学习的动机。
2)知识内化是指在教育或学习过程中,经过整合理解将客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部知识,成为内在素质的一部分,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理论。根据该理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让学生把理论的英语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吸收,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合理的知识框架体系,并通过新媒体手段和翻转课堂模式来激活,进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实现“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知识的建构性、境脉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并强调为建构性、真实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利用新媒体和先进的物质设备环境为翻转课堂教学创设仿真的问题情境,经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和评价活动,创造的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学习者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的开放的空间和场所。
4)合作学习理论提倡“合作教学”,认为可以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专业人员、专业教师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语言教师共同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专业人员可充当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师和新媒体技术顾问,协同分析和确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活动设计,收集教学资料和评价资料,组织语言实践活动等。
四、小结
在国内高职教育领域,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时间还不长,教育科研单位、教育主管部门、信息技术企业虽然极为重视,而且这也是顺应时代的教改方向,但是一线教师大面积从心理上接受到能力上适应还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迅速更新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分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归纳总结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并对怎样应用新媒体技术保障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效果提出技术解决设想,为跨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搭建桥梁,探索出一条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改新路子,真正让大学英语课为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终身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2(5):64-69.
[2]李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解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3):56-58.
新媒体广告设计基础 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问题;建议
所谓“三大构成”,即是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三大构成”对于培养学生的形态感知能力、空间方位能力以及色彩把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后续专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多年来,“三大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一直未曾更新,一成不变的内容使其日渐失去了作为基础课程的初衷。为此,切实解决“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必要性。
1 “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当下,“三大构成”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存在着脱离后续专业、缺乏理论阐述以及忽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问题。
1.1 脱离后续专业
作为基础性课程,“三大构成”势必要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与后续专业形成有效衔接。但实践中,“三大构成”与后续专业的脱节严重,基础和专业的“两张皮”现象突出。
计算机图形图像艺术演变成了现在的数字媒体相关的创意产业,所以今天的动漫、电影、电视媒体的发展都开始越来越偏重造型、图形动画的设计。例如,根据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同名作品改编、由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联合执导的美国电影《罪恶之城》的爆红就可证明这一点,电影中大量运用原著漫画中点线面的构图方式和黑白的色彩风格,都凸显出了图形图像在电影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没能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认为简单完成基础课程的任务即可。“三大构成”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需求,也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高。构成是在教会学生不断地、持续地观察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从元素的提取中找到真正的创意。而没有了合理的“三大构成”的课程设置,学生无法将基本图形元素转化为创意,从而优秀的作品也无法创作出来。
1.2 缺乏理论阐述
对于“三大构成”而言,理论传授极为必要,这不仅学生掌握基础课程的前提,也是其顺利完成后续专业的保障。但实践中,一些开设数字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忽略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概念性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往往是一带而过,缺乏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的详细阐述。
构成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魏玛的包豪斯造型学校,它讲究的是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与重组。这种拆解,提取和重组的思维方式,在戏剧、影视、动漫等等创意行业中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下很红的网络自制剧《万万没想到》,作者每期对一些原创电影,动画或者广告进行拆解和重构,结合电视节目片断、广告片断等素材,结合全新的配音和画面文字解说等自创内容,在极具创意的编排后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全新的数字影视作品。
对构成理论的忽视会导致形式上的训练与本质思考的脱节,学生无法根据理论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也就难以从生活的事物中提取和重组出视觉元素,也就不能指导其从事具体的艺术设计工作。同时,缺乏理论的课程容易造成学生对简单重复劳动的厌倦和烦躁,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1.3 忽略创造力培养
从“三大构成”的教学目的来看,其不仅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创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创意、结构、材料、表现进行重构的能力。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条主义现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停留在对构成形式的表现训练上,重视作业的完成效果,却忽略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创意和设计,对学生包含想象力的草图绘制不甚在意。这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泯灭了学生的个人思想特性,使得教学脱离了构成教学的主旨。
2 “解决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问题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三大构成”的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后续的专业教育造成不利,最终违背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初衷。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极为重要。
2.1 加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联系
“三大构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后续的专业课程有着紧密联系。为此,要切实解决“三大构成”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数字媒体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不应再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方式来表现,授课教师最好能使用对数字媒体艺术有一定理解的教师,或者与后续专业课教师有深层次的合作,使其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增加二者的渗透性,使得“三大构成”真正成为专业课的基础与先导,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注重理论阐述,把握教学主旨
毋庸置疑,在“三大构成”中,无论是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还是色彩构成,其都是作为“构成”这一概念的修饰语,学习和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对“构成”本质的研究上。但不容忽视的是,构成理论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掌握构成精髓,把握规律有着重要意义。构成设计的关键就在于由表及里地观察和对其形成规律的思考,是一个从事物表面的具象观察到事物内部构成规律抽象思考的再创造过程,应该是充满设计者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过程。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化理论阐述,使学生能够从成功的艺术作品中归纳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用以指导日后从事各项具体的艺术设计工作。
2.3 创新教学手法,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大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这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也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为此,“三大构成”要从传统的教学桎梏中走出,将课程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动手、总结形成独属于自我的设计思维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卸下包袱,在讲解基本知识外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研究、交流和表现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放思想,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切实提高学生对于“三大构成”课程的积极性,一步步适应和融入日后的专业教育。
3 结语
“三大构成”作为基础性学科,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充足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思维方式的开发指导后续的专业设计。现有的课程模式明显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对学习效果造成不利。为此,要切实做好“三大构成”和专业课程的衔接,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不断革新教学手法,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范静静.浅析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J].美与时代(中),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