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名人名言(精选16篇)
贝多芬的名人名言 篇1
1. 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
2. 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3. 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4. 除了善良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其他的高贵品质。
5. 自由和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就如同整个生命的目标,如果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像我们的祖辈那样坚定的话,文明的精粹在许多方面就得不到发扬。
6. 我没有校改曲子的习惯(一旦完成后),我从来不这样做,因为我深信即便是部分的改动也会令作品变质。
7.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8. 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有是英雄!
9. 对你们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钱,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10. 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上帝,把祂的光芒撒播于人间。
11.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12. 世间君王有无数,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13. 孤独是我的信仰。
14. 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
15. 对于富有才华和热爱劳动的人来说,不存在任何障碍。
贝多芬的名人名言 篇2
关键词:贝多芬,艺术歌曲,《阿黛拉伊黛》,《致远方的爱人》
谈及古典音乐, 贝多芬绝对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他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 个性鲜明, 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 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 既使钢琴也能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 又将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并集古典音乐的大成, 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共有9首交响曲、11首前奏曲、戏剧配乐、1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钢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9首钢琴三重奏以及其他室内乐、10首小提琴奏鸣曲、5首大提琴奏鸣曲、30首大型钢琴奏鸣曲、钢琴变奏曲多首、1部清唱剧、1部歌剧 (《菲岱里奥》) 、2首弥撒曲 (其中一首是《D大调庄严弥撒曲》) , 还有许多咏叹调、歌曲和各式小型乐曲。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位勤奋而多产的作曲家, 但是他的作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钢琴音乐等器乐创作领域。在声乐创作的方面, 只有一部歌剧《菲岱里奥》、一部清唱剧和66首艺术歌曲而已。可以说贝多芬创作的艺术歌曲与其创作的其他体裁相比并没有占很大比重。
德国的艺术歌曲 (Lieder) 是一种声乐抒情体裁, 即带伴奏的独唱歌曲, 其歌词大多取自诗人的原诗, 以抒情诗为主。因为它独特的体裁结构、艺术形式、表现方式及风格特点, 使得它成为历代作曲家们所热衷创作的音乐题材形式。艺术歌曲有很强的抒发性和室内乐的特点, 它把诗和音乐用一种富有变化而又简洁的形式融合了起来。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 贝多芬创作的艺术歌曲虽不如他们的有名, 但是仅凭他创作的《致远方的爱人》就使他成为了把艺术歌曲发展成为“套曲”的“第一人”, 奠定了他在艺术歌曲发展史中不可磨灭的地位。
作为德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之一, 贝多芬从1782年起至1820年, 不断进行艺术歌曲的创作, 一生共写作了66首艺术歌曲。贝多芬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按创作时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波恩时期 (1770~1792) , 维也纳时期 (1792~1802) , 创作成熟期 (1803~1814) , 创作晚期 (1815~1827) 。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贝多芬众多艺术歌曲作品中, 《阿黛拉伊黛》是其早期抒情歌曲较为成熟的代表作, 而贝多芬作于1816年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则是其晚期创作中相当值得重视的一部作品, 更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声乐套曲, 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笔者就这两部作品作简要介绍。
一、阿黛拉伊黛 (Adelaide)
《阿黛拉伊黛》作于1796年, op.46, 是贝多芬维也纳时期的作品。它是贝多芬为同时代德国诗人马提松的诗谱写的一首抒情歌曲。原诗总共有五节, 每一节都是以“阿黛拉伊黛”结束, “阿黛拉伊黛” (Adelaide) 为西德常用的女孩名。如果说波恩时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尝试期的话, 那维也纳时期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段时期为他真正的创作成熟期做了认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在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并没有涉及太多的艺术歌曲创作。但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与波恩时期的作品相比, 已经不再那么短小、简单了。调性、和声、织体以及诗节的安排上也都较前者要复杂一些。以波恩时期的作品《五月之歌》 (Mailied) 为例与其作比较, (如下表一所示) 。
两首作品相比后者写作手法明显要比前者复杂的多。贝多芬在《阿黛拉伊黛》的结构处理上, 舍弃了之前《五月之歌》的规整格局, 用了多段联章的方法并以叙述的风格来写作这一抒情曲, 且歌曲在调性的运用上也明显复杂许多, 和声布局及和声语汇略有器乐化的特点, 钢琴伴奏织体也更趋复杂, 较之前的作品更富于变化和发展。
全曲包括歌词重复后的两段音乐共有七段, 其中的调式变化是十分丰富的, 特别是在第四段中的调性变化更是能看出浪漫主义的影子。可以看出, 相较前一时期贝多芬的创作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很多。
二、《致远方的爱人》
贝多芬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An die ferne Geliebte op.98) 。作于1816年。是根据诗人伊泰勒斯的六首抒情诗创作的。这部套曲属于贝多芬创作晚期的作品, 音乐中以往英雄主义的东西都被纯粹抒情的风格取代。整部套曲以爱情为主题, 音乐时而像是温柔的幻想, 时而又像是对爱情的直接倾吐。
整部套曲分六首, 其中第二首与第六首采用的是三部曲式, 其余四首则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六首歌曲通过间奏不断的互相连接, 保持了各曲间的联系及整体上的对比。而且在套曲的最后一首作者用第一首歌作为尾声, 这样做充分统一了整个套曲的情感、形象、气氛, 并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呼应, 从而使六首歌曲虽各自独立, 却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调式的运用方面, 第一曲是降E调, 第二曲是由G调—c调—G调的进行, 第三曲是降A调—a调—降A调的进行, 第四曲是降A调, 第五曲是C调—a调—F调—C调的进行, 第五曲是降E调—c调—降E调的进行。这种基本上都是三度转调的调式关系也体现了一种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倾向。
再看套曲中歌曲的伴奏部分, 贝多芬为每首歌曲所写的伴奏织体、音型都是十分丰富且恰到好出的。例如第三首歌曲中采用了三连音伴奏音型, 不仅描绘了蓝天白云、山涧小溪的美丽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曲家思念恋人的心情起伏。这样的伴奏与歌曲旋律融合在一起十分生动。
众所周知, 贝多芬的晚期创作都是在疾病缠身的煎熬和与命运的拼搏中度过的, 但是从《致远方的爱人》这部套曲中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如果说人们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感受到的是贝多芬的坚强与不屈、是革命的精神的话, 那贝多芬通过《致远方的爱人》展示的则是一个追求真挚爱情的真实生命。
对于贝多芬各个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 我们从其声乐作品中也可见一斑。而且, 贝多芬很多的器乐作品也是从其声乐作品中寻得的灵感。贝多芬的声乐作品虽不如其器乐作品那样闻名, 但研究其声乐作品对于研究贝多芬其他的音乐作品还是有很大帮助和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钱仁康, 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李晶, 源自心灵深处的爱情之声——贝多芬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J]运城学院学报, 2004, (2)
[3]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 [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 西方音乐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贝多芬的故事 篇3
贝多芬从4岁长到了8岁,经过4年的刻苦练习,他的钢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亲也感到满意,于是便让他在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亲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悦。
17岁的时候,贝多芬来到维也纳,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见了莫扎特,莫扎特给了他一个很难的曲子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说:“你们要注意这个孩子,他将来会惊动全世界的。”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贝多芬终于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正当飞黄腾达的时候,贝多芬的耳朵患上疾病,后来彻底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个残酷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打垮贝多芬,他还是靠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在他的《命运交响曲》里,我们都能听到他和命运做斗争的声音。
适用论题:心灵跳动的音符 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用心做音乐 不向挫折低头
关于贝多芬的名言警句 篇4
2、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贝多芬
3、丑恶穿行于充满欲望的路径,引诱许多人跟着它走。美德追求一条险峻陡峭的途径,对人类较少诱惑力。 ——贝多芬 《贝多芬传》
4、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贝多芬
5、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贝多芬
6、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 ——贝多芬
7、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贝多芬
8、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 ——贝多芬
9、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10、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11、在困厄颠沛的时候能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真正令人钦佩的人的不凡之处。 ——贝多芬
12、贝多芬: 1.你不完全属于我,我不完全属于你。 2.如果我们的心一直紧靠在一起,那我也不会有这些感触了。我有满腔的心事想要想你倾诉。唉,在这一刻,我感觉到语言文字的贫瘠乏力,不足以表述出我全部的内心。 3.你对我固然也有爱,但我对你的爱更加浓厚,在我面前,绝不要把你自己隐藏起来 4.祝你晚安 5.我们相隔这样近,却又这样远 6.永远是你的,永远是我的,永远是我们的 ——贝多芬
13、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14、不要懒懒散散地虚度生命。 ——贝多芬
名人传之贝多芬的读书笔记 篇5
最令人我难忘的是着本书中的《贝多芬传》。贝多芬不像莫扎特一样,有家人的呵护与爱,也不像舒伯特那样,从小就进入了皇宫。贝多芬在我们眼中是一位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可是,我们又何曾去关注过悲惨的身世。
贝多芬在17到18之间,痛苦的耳疾和内脏已快让他筋疲力尽,课他并没有放弃,他开始大量的创作曲子,从此谱写了今日的辉煌。
读到这里,我突然十分敬佩贝多芬。上帝为他关上一扇健康的门,必定就会为他打开一扇窗,而他的窗就是那音乐的大道。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感动。
20xx的暑假,我准备要考钢琴七级,对于才学钢琴两年的我还是有难度的,为了让曲子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好,我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每天练习3个半小时,刚开始的一个星期,我兴致勃勃地练,每天很认真,可渐渐地,我有些厌烦了,每次不耐烦地坐到琴凳上,能拖一会儿就拖一会儿。这时,妈妈总是对我说:“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我只好硬着头皮,叮叮咚咚地练习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地拿到了七级证书。
贝多芬名言名句 篇6
1、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2、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3、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4、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5、对你们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钱,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6、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7、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8、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麽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麽幸福啊!
9、在过去的那些音乐家中,只有亨德尔和巴赫是有天赋的。我的心深深地为巴赫,这位和谐之父那崇高而伟大的艺术所震动。我过去一直是莫扎特最热烈的崇拜者之一,我现在和将来仍将是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认为您的作品在所有其它剧作之上,每当我听到您的新作就心花怒放,并且对它比对我自己的作品还要感兴趣:总之,我倾佩您并热爱您……您将永远是我最敬佩的当代人,如果您能给我写几行字、给予我莫大的`快乐,我将感到宽慰,艺术将所有人汇集在一起,特别是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您或许容我把自己也归于这类人的行列中。
10、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1、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12、卓越的人一大优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
14、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5、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关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研究 篇7
德国作曲家路德·冯·贝多芬是世界上人所共知的伟大音乐家, 他的诸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崇和演奏, 有的甚至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毋庸置疑, 贝多芬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他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18世纪与19世纪有机融合在一起, 使自己的音乐艺术呈现出不一般的魅力。他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实至名归。
在贝多芬创作的艺术中, 钢琴曲的创作不容忽视, 特别是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 充分显示出其非凡的创作才华。这些钢琴奏鸣曲基本创作于1794-1822年, 具有深刻的内涵, 展现了贝多芬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坚强品质, 表现了他自由、博爱和平等的伟大理想。本文主要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为主题展开研究,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其一生, 充分展示了他的音乐发展轨迹和思想风格变化。诚如大多数创作家一样,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风格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思想不断成熟而加以一定的变化, 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特点。具体而言,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分为三个阶段:
1.1802年之前:继承与发展古典主义音乐
1802年之前, 贝多芬一共创作了15首钢琴奏鸣曲, 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乐派大师莫扎特和海顿的风格, 但是海顿的音乐过于拘谨, 不符合贝多芬追求自由的思想, 所以贝多芬对奏鸣曲加以一定改革, 使其不同于海顿的音乐个性。一方面, 贝多芬采用自由活泼、生动形象的谐谑曲取代了习惯使用的小步舞曲, 比如第六首、第八首、第九首和第十四首。同时, 他还改变了传统奏鸣曲快—慢—快的顺序, 对奏鸣曲加以改革, 比如第十二首第一乐章使用了变奏曲;第十四首第一乐章使用了抒情的慢板。另一方面, 贝多芬赋予钢琴奏鸣曲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如英雄主义的、悲壮的、欢乐的等等。与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相比, 贝多芬的创作主题更具戏剧性和对比性, 调性转换十分大胆, 更充分地发挥了钢琴的特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比较有名的奏鸣曲是《悲怆》和《月光》, 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主题积极向上, 催人奋进。
2.1802年-1816年:展现自己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开始面临严重耳疾的困扰, 但是他勇敢面对, 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1802年-1816年间,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开始走向成熟, 形成了稳定的个人风格。他对钢琴奏鸣曲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使其具备更强的表现力和更丰富的内容。贝多芬力求解决不同主题与不同节奏融为一体的问题, 尝试在作品中展示更多的风格。比如在第十八首中, 作品主要的主题由一个基本节奏型主导, 每个主题又各有千秋。在曲式方面, 贝多芬也加以改革, 比如第二十首中, 只有两个乐章;第二十一首则省略了慢板乐章。同时, 贝多芬还注意在音乐创作中使用钢琴制造业新技术, 比如第十八首降E大调奏鸣曲中出现的断奏与颤音技术。
1802年-1816年间, 贝多芬创作出的每一首钢琴奏鸣曲都极具代表性, 比如《黎明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 皆是人所共知的名作。以《黎明奏鸣曲》为例, 它是一首高难度的奏鸣曲, 音乐风格欢乐、愉悦, 需要突出而善良的演奏。由于主题非常轻巧, 所以整个曲子不能连奏。开始部分的断奏由弱慢慢转强, 充满激情。进入E大调的副题之后, 要运用安静的连奏演奏, 不能拖慢。随后就是和声性的段落, 结合踏板的使用使音质保持清晰。总之, 《黎明奏鸣曲》标志着贝多芬已经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趋于稳定。
3.1816年-1827年:开创了浪漫主义新时代
在晚年时期, 贝多芬只创作了五首奏鸣曲, 每部作品都更趋幻想性, 因此开创了浪漫主义新时代。在这一时期, 贝多芬经常采用全新的音乐素材打断原有的乐思, 使复调手法更加复杂, 和声运用也更为大胆, 使得五首奏鸣曲具有更为磅礴的音乐表现力。比如第二十八首《A大调奏鸣曲》更像是一首幻想曲, 与舒曼后期的作品有些许相似。另外, 第二十九首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创作的最美妙深情的动人篇章, 技术难度非常高, 只有少数钢琴家能演绎, 这部分篇章完全只关注音乐的表达, 而不考虑乐曲本身, 象征着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三、结语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忠实记录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和创作思想, 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还具备强烈的时代感。不管是深度, 还是广度, 贝多芬的作品都远远超过了古典时期的海顿和莫扎特。贝多芬一生饱受耳疾困扰, 但是他直言面对, 不仅对封建制度专制发出了猛烈的抨击, 还用他的音乐号召人民站起来勇敢奋斗, 为了自由和幸福而不断努力。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被赞誉为“新约全书”, 是他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卡尔·车尔尼.张奕明译.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2]张式谷, 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修订版)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4]朱智.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J].音乐天地, 2004, 8.
谜一样的贝多芬 篇8
然而,即便所有人都知晓贝多芬音乐作品无可替代的伟大,也很难有人真正“看清”贝多芬其人。中国著名音乐人刘欢就曾说,我能看清我自己,但贝多芬我真的很难看清楚,他有着谜一样的一生,谜一样的作品。
生活中的贝多芬,几乎在所有的大方向上,都充满矛盾谜团。譬如说,他对金钱极为敏感在意,一生积蓄下不菲的财产,但“不菲”的是遗产,当他在世时,几乎一直过着贫穷拮据的生活。
在经济收入方面,贝多芬十分精明强悍。他靠作曲版税与演奏谋生,此外授课的费用、委托创作的佣金、崇拜者的礼金等等,他自己都能打点得十分清晰。有些比较走俏的曲子,贝多芬甚至会不顾契约精神“一稿多卖”,直至卖出最好的价钱,让出版商很被动且感觉十分不爽。而当贵族们承诺的赞助金不能及时到位时,贝多芬会不惜耗时费力对簿公堂。
过人的天赋与才华,再加上精明强势的理财能力,所带来的较为丰厚的收入,却未能让贝多芬的生活有多少改观。他身边曾有人回忆,贝多芬甚至会将食物藏起来,要吃的时候才拿一点点出来。而对于金钱的过于算计,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吝于支出,不仅占用了贝多芬大量的本应更具生活质量的时间,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
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都说,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极为深远。这一点在贝多芬身上也得到印证。贝多芬有一个酗酒的父亲,甚至在贝多芬出生的那一天,其父都是在酒馆度过的。他在宫廷乐队任职歌唱者的收入,绝大多数也进了酒馆。当他发现幼年的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后,便以极为严苛的方式训练小贝多芬。事实上小贝多芬从幼年时起就背负了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在父母去世后,贝多芬又不得不承担起弟弟们的教养与抚育之责。心中的安全感从未得到构建,而经济重担却从来不曾稍减,贝多芬也就养成了对于小钱都锱铢必较的习惯。日后除了对收养的侄儿有一种溺爱式的付出外,贝多芬终其一生,在经济上待自己也较为苛刻。当代有人研究贝多芬的死因,发现铅中毒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他生前为省钱而饮用的廉价葡萄酒,就掺入了含铅量很高的金属盐。
贝多芬的“自相矛盾”,也表现在爱情与婚姻方面。内心丰富的贝多芬对爱情有着天生的向往,据他的学生里斯说:“他无时无刻不在谈恋爱。漂亮的脸蛋往往使他情难自禁。” 但贝多芬终其一生,都没有一份持久稳定的爱情,也没有结婚生子。贝多芬在感情上给世人留下的一个谜团,就是他在1812年即他42岁那年写的一封著名的情书,通篇情意绵绵,却没有写收信人。一直到其1827年去世,人们在他的遗作中找到这封情书,也不知他在信中称为“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本真的自我”、“永恒的爱人”的女子,究竟指的是谁。而他在信中的提问:“你不完全属于我,我也不完全属于你,你能改变这种状况吗?”也成为了“天问”。
她究竟是谁?很可能并无具体所指,而是他写给一生中所有恋而无果的爱人们的“追问”。恰如有一段时间,贝多芬出于顽童般的心态,在钢琴曲的末尾加一些高难度的颤音,给钢琴演奏家们出难题一样,他的这封情书,未必不是给世人出的一个美好的难题:度过了充满磨难的一生的贝多芬,不仅给这个世界留下了音乐传奇,也留下了爱情梦想。
贝多芬的音乐成就之高,可用罗曼·罗兰写他的话来总结:他不是牧羊人,他是率领牛群的公牛;巨硕的公牛昂着头,屹立于高山之巅,吼声回荡,超越时代。
读《名人传贝多芬》有感 篇9
(一)灵溪镇第一中学七年五班/李文馨
走进英雄,感受崇高。
——题记
二十年出,罗兰感到世风日趋颓靡,便把变革世界的力量,寄托在那些英雄人物之上,他先后写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合称为名人传。在这些传记中,罗曼.罗兰极力颂扬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
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都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及方向。而在三传中,我最欣赏的人,为第一传中的贝多芬!
有这么一种人:面对重重困难,他永不言败,生命中只有滂沱的大雨和苦涩的笑,但他执著地讴歌欢乐,他被别人伤得伤痕累累,但他依然为他们祈祷,并无怨付出一生……贝多芬就是这样一种人。
罗曼。罗兰曾把贝多芬誉为普罗米修斯。贝多芬的一生都被锁在悬崖上,与普罗米修斯相比,他的痛苦有过而无不及,普罗米修斯虽受身体摧残,但他受到了人类的理解和爱戴,他的精神是受到安慰的。但贝多芬没这样幸运了,他不仅身体受到打击,心灵上也是一浪接一浪。他不是神呐!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丧失听力,失去爱情的普通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人类造福。而实际上也确切证实了,他做到了,在他去世的几百年后,他的音乐不知给了多少人力量。
在与苦难搏击的漫漫征途中,英雄们都展现了巨人般的力量和变苦为乐的生存勇气。他们都是艺术家,艺术在他们的手里不是“生命之颜色的可有可无的闹铃”,而是“生命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他们的生命是一部又一部的悲剧,但是“每部真正的悲剧都用一种形象的慰藉来解脱我们;不管现象如何改变,事物的基础中的生命都坚不可摧。”
也就是说,英雄在他们走向悲剧性的毁灭顶点是,才真正完成了英雄的塑造。我们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那不屈的精神,那承担痛苦的伟大勇气。
走进英雄,感受崇高。
读《名人传贝多芬》有感
(二)我看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其中有关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篇章,了解了他痛苦而曲折的人生经历,辛酸的成长历程,我不得不为他那不屈不挠、坚韧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贝多芬从小就生活在音乐世家,所以从小就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学习和练习弹钢琴。他四岁时,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者把他和一把提琴关在同一个房间里,十一岁时贝多芬进入了戏院的乐队;十三岁他当上了大风琴手。在他十七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因为父亲是个酒鬼,她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1815 年秋天贝多芬的耳朵已经完全聋了,他只能用笔代替口与别人交流,有一次他亲自上台指挥乐队演奏,却和歌手的节奏一点都不一样,另一位指挥建议他休息一会儿。演奏重新开始后,依然如此,当贝多芬知道后当即大叫着跳下舞台。这对一音乐为生的人是多大的一个打击啊。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为了生计而奔波,他差不多要到了行乞的地步。为了换取一丁点的面包,他不得不拼命创作; 他往往不能出门,因为他的靴子已经破得可以露出脚趾。终于在1824 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演奏会,场面异常的热烈,观众们竟然有五次激烈的鼓掌,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注重礼节的国家,对于王公贵族的出场也不过最多会鼓三次掌。
1826 年末,顽强贝多芬终于病倒了,他最疼爱的侄儿在两天后才拖拖拉拉的为他请来医生,在三个月后贝多芬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铸造的坚毅的伟人。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
我们也要像贝多芬那样给他人带来欢乐,做个顽强的人。
读《名人传贝多芬》有感
(三)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107班 贺小云
《名人传》是一部传记体裁的文学作品,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写成。罗曼·罗兰是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写的传记小说举世闻名,《名人传》中收录的的《贝多芬传》最令我印象深刻。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歌剧演员,性格粗暴,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他从小被强迫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直到1787年,贝多芬拜莫扎特为师。可惜,不久他的母亲病逝,他的学习便中断了。过度的悲痛不仅使他得了天花,而且永远毁了他的容貌。过了几年,他爱上了一位姑娘,可那位姑娘由于他耳聋而嫁给了一位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使他创作了《幻想奏鸣曲》和《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后来他又接连受到几次打击,从此他便专心于他的音乐事业,这样的创作之路一直持续了35年之久。
贝多芬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斗争和希望,富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相对其他音乐家如莫扎特、巴赫等的独具魅力之处。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尊敬。无论从哪一方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贝多芬传》的独特之处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可他用“心”创造音乐,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把音乐由娱乐的工具变为了表达的语言。
《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 篇10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后来母亲因肺病去世。从小,贝多芬就开始与命运抗争。虽然贝多芬的童年悲惨,但是,他对童年总是充满美好的回忆——被称为“父亲”的莱茵河给了他无穷的思想和力量。当贝多芬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开始对生活有信心时,命运的魔爪已慢慢伸向他。耳朵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我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让他更专心作曲,不再受世俗干扰,写出来的曲子更有深度,给人以生活启示。值得让人去静静地听,静静地去品味。因为,这是贝多芬用“心”观察世界和思考人生而写出的曲子,注入了自己的感受在其中。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罗·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敬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他的朋友们哭诉。《名人传》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首篇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最后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做到了许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问题。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但内心很强大,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得到了莫扎特的指点,接着,又遇见了海顿,且成功拜他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的听觉越来越差,同时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选择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让他有比常人更坎坷的人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让贝多芬对人生有了更多和更深刻的认识,从此,他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他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一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小城里的贝多芬 篇11
奥地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蒂罗尔州(Tirol)的埃勒(Erl),是一个乘飞机换火车还要转坐大巴数小时才能到的地方。那里既无当地常规交响乐团,也不像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那样明星辈出,但指挥家古斯塔夫•库恩(Gutav Kuhn)每年都会在蒂罗尔举办埃勒音乐节,指挥年轻乐手组成的临时乐团和由部分村民参加的合唱团,在一座造型摩登的受难剧场数十年如一日地上演乡村版瓦格纳歌剧。
这种兢兢业业的自娱自乐最终开花结果。蒂罗尔版《指环》在Arte Nova品牌下出版唱片,卖得风风火火,越来越多的瓦格纳迷每年被吸引到这个偏僻村落中的受难剧场朝圣观摩。地方势力终成地方新贵。
西方国家的交响乐团分为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两类。仅以法国和奥地利为例,巴黎和维也纳一家独大,占尽天时地利。指挥大师普拉松虽在法国图卢兹躬耕多年,但也多以唱片而不是音乐会发家。意大利除罗马圣洁琪莉亚学院乐团外便少有世界级乐团;而德国、日本和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势力的代表,乐团星罗密布,强者林立,各占山头,别具特色。
当今中国的音乐团体也逐渐从中央集权初露地方势力之端倪。
地方乐团逐渐脱胎换骨
起初,由于外侨集中,上海和哈尔滨拥有中国最“古老”的洋人组成的乐团。文化部直属乐团广纳全国英才和各地利税组建而成,成为中国乐团界的老大。然而“中央直属乐团”并未妨碍新生乐团和地方乐团的发展,尤以近十多年为甚。从下个演出季即将迎来十周年店庆的中国爱乐乐团,1998年由郑小瑛创建的“民办公助”的厦门爱乐乐团,到新近脱胎换骨的青岛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和深圳交响乐团等莫不如此。
这股蔚然之风最近吹到了杭州。杨洋任首席指挥的杭州爱乐乐团全新组建,汤沐海任音乐总监的浙江交响乐团亦挂牌成立。一个在钱塘江畔风景如画的杭州大剧院内登台,一个在剧院外的下沉式广场亮相,相映成趣。
如果把北京、上海和杭州类比于牛津与剑桥的“德比之战”,当是指挥和乐团间的有益竞争的话,那么李心草则在“天高皇帝远”的贵阳找到了他的乌托邦。由一家贵州百货公司老板出资建立的贵阳交响乐团于9月19日作了首演。
相较于改组或挂牌,贵阳所经历的是从无到有,拔地而起。从李心草到刘云志,这一全“国交”的班底司职贵阳交响乐团的音乐与行政,将大都市的经验和地方新贵的灵活相结合,探索出乐团自谋生路的发展前景。从乐团的“中央”辐射到乐团的“地方”,杨洋、汤沐海、张艺、陈佐湟、胡咏言和郑小瑛等莫不如此。
地方乐团的兴起或许带有中央文化输出的优良传统,却基于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情结。建国后,各地需要有常驻的文艺演出机构劳军演出,于是每个省几乎都成立了文工团,后来改称为歌舞剧院,包含一个舞蹈团、以及一个为舞蹈伴奏的乐队。经过几次三番的改革、重组、调整和更名,歌舞剧院在地方上也有了不同归宿:一大批歌舞剧院的乐队独立出来,单独挂牌或独立经营,成为一支常规交响乐团,比如浙江、江苏、青海、西藏、新疆、天津等;有的融合西方歌剧经典,打造出纯粹的歌剧院,比如上海和北京;有的则未能及时脱胎换骨,而受到后来居上的同城“德比”竞争,比如厦门。
遍地建起音乐厅歌剧院,然后呢?
地方乐团的兴起或许还要归功于地方硬件建设的热火朝天。一大批演出场所,诸如武汉琴台音乐厅、武汉琴台大剧院、山东菏泽大剧院、贵阳大剧院、杭州大剧院、深圳音乐厅、深圳保利剧院、天津音乐厅、天津小白楼音乐厅、福州福建大剧院、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宁波大剧院、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广州歌剧院等的崛起展现出蓬勃生机,这还不算正在破土动工的石家庄大剧院、长沙港岛演艺中心、上海文化广场和新哈尔滨音乐厅等。
正如男高音范竞马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提到:“中国是唯一一个还在建音乐厅和歌剧院的地方。”这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却点出了在国际金融萧条的大环境下,中国逆势而为的范例。
然而这句话的背后是,“然后呢?”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否能带动地方文化消费,提升文化层次?这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规划,目前尚不明朗。
而硬件完备、软件脱节的惨痛教训,之前的工人文化宫便为一例。90年代开始,各大城市都充斥着“工人文化宫没落”的新闻标题,报道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文化宫的单位定性”。曾经职工之家的工人文化宫越来越多难逃被改建成带包间且灯光暧昧的KTV、空气混浊的录像厅、粉色的美容美发店、羽绒服及二手唱片的大卖场的命运。
2009年7月中旬,笔者赴石家庄,途经河北省艺术中心,时逢“2009石家庄性文化节”正在河北省艺术中心如火如荼地举行。若隐若现的广告勾勒出一副光怪陆离的泛文化拼图。当晚,郑小瑛率领厦门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也在艺术中心举行,却迎来一番清冷萧条的场景。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艺术中心所在裕华西路灯火通明的洗浴保健中心热闹非凡。
地方乐团的前景
自从中央电视台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后,金色大厅就成了中国艺术家和艺术管理者心中的珠穆朗玛峰,属于无论如何都要攀越的巅峰。
很难想象地方乐团赴金色大厅所需的成本。一位央视工作人员曾经以400万元全包的价格游说地方乐团赴金色大厅演出。事实上,以场租形式去金色大厅演出,已经与艺术无关。只有被纳入金色大厅演出季的,才是受到国际音乐界认可的音乐演出,迄今为止只有郎朗等极少数中国音乐家享此殊荣。
而中国艺术家和团体赴金色大厅演出,除了自娱自乐地过把瘾之外,对中国文化输出少有裨益,至多就是一件烧钱的面子工程。
而在享有“小金色大厅”美誉的山东的蓬莱人民剧场,笔者看到了小城里正在滋生的古典热潮。8月,是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21日晚迎来了新近组建的杭州爱乐乐团在人民剧场的音乐会,曲目包括拉威尔的《波莱罗》和宁峰独奏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指挥为杨洋。根据蓬莱地方媒体报道,这也是交响乐团首次在蓬莱举行专场音乐会。
人民剧场并不适合交响乐团演出。因为是戏曲舞台,没有反音板,全木质的观众席座椅,两旁8台柜式空调机发出低沉的咆哮声,舞台上录音的麦克风吊绳是用场子里的闲置物品临时组装而成,金碧辉煌的内部装饰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对于大部分蓬莱听众,这是首次交响乐现场的体验,上半场演出在一片闹腾中结束——现场充斥着孩子的喧嚣、大人毫无拘束的谈话和进退场折椅的咯吱声。
下半场开始前,中文说得比中国人都好的法国人朱利安上台,按照艺术节艺术总监刘雪枫的口授,语重心长地分享了在欧洲听交响音乐会的礼仪,并礼貌地希望台下的听众保持安静。下半场的听众在一片寂静中听完了整场音乐会,乐章结束后并报以热烈的掌声,乐团也礼貌地加演。
让人意外的是杭州爱乐乐团敢于挑选曲目,将两首具有分量的音乐带给一座从未有交响音乐会经历的城镇,而不是迎合地方口味去挑选地方作品演出。在循循善诱的音乐会礼仪分享下,首次接触交响乐的听众开始理解并支持音乐会礼仪。也预示着古典音乐在地方城镇可能的前景。
贝多芬的名人名言 篇12
(一) 主部
主题一:动机一动机二
主题二:
乐曲开始, 第一小提琴在中高音区奏出平静、甜美的旋律, 音符以级进为主, 在旋律线上下起伏的过程中伴随着欢快而洒脱的跳音。第二小提琴在第五小节使用动机一在低音区奏出与第一小提琴类似的旋律紧随其后, 属音长音的出现为第一小提琴做预备和声音程, 两者相互衬托, 互为补充。随后第一小提琴呈示主题二, 主题二保留了主题一中的骨架音, 在骨架音中加入其他的音, 较主题一节奏拉宽, 音乐更舒缓。双主题呈现完后, 半终止性质的属和声在节奏惯性律动中延伸, 采用了跳动的节奏型, 这一演奏方式的处理极其细腻, 先连后顿, 并以同样的音高连续重复10 小节, 前5小节力度逐渐坚强 (p-f) , 而后逐渐减弱, 最后以旋律级进, pp的力度进入到下一个部分, 为后面的音乐构架好一道连接的桥梁。随之而来的是主题在双簧管、单簧管、短笛中的轮流再现, 这一过程中, 管弦齐鸣, 织体变厚, 音量加大 (p-f) , 乐曲情绪变得高亢明亮, 彰显了大自然的灵动与蓬勃生机。主部的末端是一个小连接, 材料来自主部主题一, 旋律级进向上进行, 两句重复后主题分裂, 预示着副部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型。
(二) 副部
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建立在主部主题的属调C大调上, 旋律发展的手法主要是模进。不仅没有喧宾夺主, 还突出了主部主题。
结束部材料来自主部和副部的结合, 主要体现在节奏上。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进行主旋律的穿插进行, 两次结合体现了对呈示部的一种肯定。随后迎来的是以小提琴三连音的织体形式进行的旋律发展, 而后采用主部材料节奏型在属和弦上发展扩充, 最后经过副部材料形成的4 个小节的连接进入到展开部。
二、展开部
展开部分为四个部分, 调性发展频繁, 力度对比更加突出, 织体丰富精彩, 内部的急促和舒缓有很明显的对比, 把主部主题的变化及发展发挥到淋漓尽致。
(一) 引入部分建立在降B调上, 材料来自主部主题一, 用小提琴、单簧管依次演奏, 保持着呈示部的优美, 但力度对比已出现相对激烈的变化, 小提琴的第一句主旋律就出现了p-f的变化。
(二) 展开部第一部分采用了动机二的不断分裂, 弦乐声部通过轮流演奏主旋律, 并通过音色、力度不断带动乐曲的情绪。调式的变化 (降B转D) 又更加促进了急促感, 管乐拉长的旋律让这紧张的情绪得以缓和。当分裂积累到第一阶段的高潮时, 在主和弦上管弦齐鸣, 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随后迎来的是乐器独奏的宁静, 大管和小提琴的呼应相得益彰。
(三) 第二部分转入G调, 同样引入了主部主题一, 再采用动机二的节奏型进行分裂, 达36 次之多, 这一部分发展与第一部分基本相似, 调性后转入E大调。
(四) 第三部分进入A大调, 开始依然引入主部主题一, 而后发展变为主部主题二的材料。这一部分达到展开部的高潮, 因此, 调式变化频繁, 分裂更加激烈, 音色、织体更加浓厚。伴随着调式的变化, 力度也随之加强, 管弦齐鸣的声势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展开部的材料基本来自主部, 对主部的多次分裂、精炼使展开部一气呵成, 让整个乐章极具高度的统一性。
三、再现部
再现部与展开部自然连接, 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 但并非原始再现。真正的再现由312 小节乐队齐奏主部主题开始, 调性统一在F大调上。经过展开部激烈紧张的情绪后, 再现部的音乐回归到大自然的宁静和享受。
四、尾声
尾声结合了主部和副部的材料, 在降B调上展开, 而后在F调上采用呈示部中结束部的材料, 重复, 渐弱, 减慢, 紧接着用主部主题一的第三小节进行展开, 最后管弦全奏主和弦, 结束全曲。
参考文献
[1]贝多芬.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总谱[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 篇13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位音乐家、一位雕塑家、一位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奋斗。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他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中,16岁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也成了一个酒鬼。通过读《名人传》,让我更加了解贝多芬的家世背景和遭遇,也让我被他的坚强毅力所折服。
种种不幸一起压在了贝多芬的肩上,在他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更加勤奋、认真的学习音乐。当他沉醉在他的音乐里时,上帝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耳聋了。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以音乐为生的他却聋了耳朵,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这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他被一切痛苦磨炼着,却使他更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不趋炎附势,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烈的赤子之心爱全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全世界,将自己优秀的作品奉献给人们。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决不能使我屈服。”的确,贝多芬有着超乎平常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他紧紧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战胜了命运。这个誓言如同飓风一般,席卷了我的感情,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之中又包含了贝多芬多少的苦苦痛痛,多少的辛酸血泪。难道他惊人的意志与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们虽不能像贝多芬一样成为伟人,但我们也要顽强地同命运作斗争。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顽强的毅力,去把困难踩在脚底下。就从小事说起吧,无论是一道奥数题,还是一篇难写的文章,我们都要坚持到底,攻克这一个个困难。再比如说“5.12”汶川地震中的人们,他们就是凭着对生的希望与顽强的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看,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做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而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贝多芬也是平庸的人,可他却遇到比常人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他却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从种种困难中炼造成了伟人、名人。
名人传记《贝多芬》读后感 篇14
书里的主人公是贝多芬,他在小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使他双耳失聪。这对从小酷爱音乐的贝多芬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可他没有放弃这个音乐梦想,而是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练习。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音乐大师。狄金森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种高峰。贝多芬就是用他的顽强的毅力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才成功的。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有不放弃的精神。才能战胜命运,创造奇迹。
我现在的目标是参加一次体育吉尼斯并获奖。可我每一次都失败了。我每天都在小区里做运动,先围着小区跑一圈,每次跑到一半时,我就没体力了,可我一想起书里的主人公贝多芬,他遭遇了那么大的不幸,可还是对自己的梦想执着追求,而我这个健全人没有理由放弃。我参加了一个400米跑步比赛,到了那天,我站在起跑线上。开始跑了,我以最快的速度跑,最后我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
贝多芬的名人名言 篇15
运用史学思维对贝多芬的爱情进行探询,是电视专题片片叙述手法的一大特点。在片中,编导利用大量史学资料, 对启蒙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概况有宏观上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该对贝多芬创作四个阶段进行划分与总结:
第一阶段为贝多芬在波恩时的创作,这一阶段是他艺术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他学习的过程,贝多芬在这一时期受到了维也纳古典乐派1的巨大影响,但是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情感问题,因此本片叙述的重点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他来到了维也纳,音乐史中有明确记载,在维也纳的这段生活,贝多芬和贵族小姐产生了爱情,编导从这一时期开始探询贝多芬爱情的线索,由史料记载得出关于其“不朽的爱人”的疑团。不朽恋人也许是布论塔诺,因为这个女人所存在的时间与地点恰好同贝多芬写信的时期相互吻合。当然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布论斯维克,证据是两人的情感经历惊人的一致,不论不朽的恋人到底是谁,需要指出的是在维也纳时期,贝多芬本人从情感经历到作品创作,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潮,这也是本片着重论述该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阶段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在这一阶段内,在爱情上贝多芬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他本人的关注点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民族解放运动上,因此本集作品没有对此进行特别讲述。
最后一个阶段是贝多芬创作的危机时期,也就是其晚期。此时,他不仅遭遇了曾经失落的爱情,还有黑暗政治的严重打击,对往昔的回忆成为这为暮年老人的生活重心,纯粹抒情的声乐套曲《致遥远的爱人》成为他最后的主要作品之一,“遥远的爱人”成为他对维也纳时期“不朽爱人”的呼应,因此这部声乐套曲的部分旋律也一直成为贯穿于整个作品的背景声音,与画面构成同步或错位的艺术效果。
二、音乐社会学背景下所体现的纪录片抒情风格
本片的抒情风格集中体现在对贝多芬爱情的渲染上,其探询角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自身情感变化的维度、二是史料分析调查以及作品反映、三则不得不涉及到社会环境对音乐家的影响。
在欧洲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欧洲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对职业的音乐家,但是却存在着双重矛盾:教堂宫廷控制的乐师们生活有着相对稳定的保障,但是在创作和表演上没有自由,为统治阶级服务;而创作上也必须遵循着一定的和声原则2。民间音乐家则有着相对自由的创作程度与演奏风格,但是生活上毫无保障。在这样双重矛盾的挤压下,贝多芬试图摆脱其尴尬处境:既不想受教堂宫廷以及统治者的控制,也不想为生计奔波,于是他选择了做贵族的家庭音乐教师,也开始了自己爱情悲剧的旅程, 身份地位的悬殊折射在当时的音乐家身上则是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这也成为两人爱情悲剧的源头。贝多芬最终在爱情的曙光刚刚开始时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三、音乐美学中的视听盛宴
在本片中,音乐美学元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马苏尔的贝多芬伦理 篇16
“田园”交响曲充满优雅的颤音,精致的和声,其中丰富的残响效果填补了大剧院音乐厅音响的缺憾,第四乐章完全没有风卷残云的气象,自始至终简单而生动,他的音乐的表达不仅停留在物理层面,这使得第一天的的“贝七”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感官上上迟迟不能被满足。
老实说,马苏尔的贝多芬偏于沉闷,速度比较正常,重点则在于对结构的耐心建构上,这让他的贝多芬有一种罕见的程序美感,层次清晰,细节明朗,一切按部就班和一板一眼,没有出人意料,也没有惊喜,一切都偏中性,一切都在平淡无味与朴素自然间摇摆不定。如果你喜欢富特文格勒那种涤荡万物的狂怒与性情,那你基本不会对这两天的演出来电。
虽然偶有亮点,但法国国交没有彰显任何过人之处,其所长也不沾贝多芬的边际,但马苏尔还是点画出了作曲家的神韵,倘若没有他,眼下这支乐团恐怕永远无法在贝多芬的领域中修成正果。第一晚从《费德里奥》序曲到最后的《艾格蒙特》,出现在舞台上的宛如两支不同的乐队,《艾格蒙特》伊始则基本是纯正的德国音色,运弓力道,呼吸律动全都很到位。
然而柳暗花明的局面还是在“命运”第三乐章之后发生了,乐队的低吟徘徊在弦乐颗粒感饱满的拨弦中,马苏尔依旧抑制着声场的扩散,但却不妨碍继续已久的热情喷薄而出。随后出现的是两天演出中决定性的场面,一股贝多芬式的洪流席卷而来,并最终铸成了一座经典的古典主义大厦。弦乐和木管都已进入出神入化的境地,即使其中有太多装模作样的成分,但已经足够直指人心。这才是两天演出的精华所在,虽然“贝六”的第一乐章充满着声部间传神美妙的勾连,“贝三”葬礼进行曲洞见也足够深刻,但“英雄”显然是一座古典主义的迷宫式建筑,其曲折的结构让乐队彻底迷失,再加上马苏尔内敛式的处理,导致绝大多数听众昏昏欲睡。
【贝多芬的名人名言】推荐阅读:
贝多芬名言英文版06-04
贝多芬,达·芬奇名言录06-29
名人传记《贝多芬》读后感05-13
关于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11-23
倔强贝多芬的教案01-09
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作文07-14
刘莹倔强的贝多芬教学设计05-30
《“乐圣”贝多芬的故事》及阅读答案08-01
描写贝多芬的作文:热爱生命12-17
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特点分析论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