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风险评估制度(精选14篇)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篇1
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修订)
1、新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填写《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单》,评分≤17分,上报护理部,有相应护理措施,≤17分>12分患者每周动态评估一次,评分≤12分的患者填写《难免压疮上报表》,每天动态评估,做好交接班。
2、转入、手术后患者,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当面交接清楚,在《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单》上详细记录并签名。
3、院外带入压疮,由责任护士填写《院外带入压疮上报表》,并及时上报,白天通知护理部,夜班通知总值班护士长到现场查看、指导并签字确认,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应检查压疮护理落实情况,并在上报表上签名。
4、院内难免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病区护士长应于24小时内查看患者,检查责任护士压疮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并在上报表上签名。科护士长于48小时内、护理部主任于1周内查看患者,检查压疮监控措施是否得力,给予相关护理指导,并在上报表上签名。
5、院外带来的压疮,强调医疗病历的大病历的系统回顾皮肤一栏、压疮风险评估单、交班报告三处记录必须一致。
6、对院外带入的压疮或院内难免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认真做好压疮处理、预防、监控管理工作。
7、当患者转科时,压疮上报表随护理病历一起转到相应科室,并做好交接班。
8、疑难压疮请伤口造口护士会诊,科护士长给以现场指导。
9、《难免压疮上报表》、《院外带入压疮上报表》在患者出院后完善相关记录后上交护理部。
10、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科室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发生皮肤压疮而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绩效挂钩。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10例, 男66例, 女44例;年龄29~68岁;股骨颈骨折58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 脊髓损伤18例, 腰椎压缩骨折16例。
1.2 评分方法
按年龄、皮肤情况、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营养情况、活动能力、潮湿情况、基础病变、摩擦和剪切力、依从性10个项目, 每个项目分别计1~4分, 分值越高说明情况越好, 反之越低, 合计10个项目的总分, 最最低分值为10分, 高分值为40分, >20分为无压疮高危风险, 15~18分为压疮高危患者;10~14分为压疮极高危患者[2]。
1.3 护理方法
重点帮助和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 日常护理中应全面检查皮肤状况, 而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常见受压部位, 以防引流管口等部位的压疮出现。
1.3.1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环境、营养、活动能力和心理等方面给予常规干预措施。 (1) 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定期消毒病房, 保持床单平整、干燥, 整洁。保持患者衣着干净整洁, 做好皮肤护理, 做好患者个人卫生。重点帮助和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 日常护理中全面检查皮肤情况, 除身体常见受压部位外, 还应注意防止引流管口等部位出现压疮。 (2) 心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让患者保持相对轻松、稳定的情绪。 (3) 营养:加强营养, 以维持正常的免疫力和足够的体力。 (4) 活动:鼓励患者适当活动, 如床上锻炼或在他人的帮助下适当下床活动;对于活动能力严重受限者, 在床上采用器械进行被动训练;受压部位, 按需改变体位, 局部应用泡沫敷料等新型敷料保护局部皮肤, 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3]。
1.3.2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按自制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内容如下。 (1) 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对感觉受限严重者,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情况, 按需缩短改变体位时间, 搬运患者和使用便盆时不能单人护理患者;对于具有一定活动能力差者, 协助患者下地活动5~10min, 每天2次, 不劳累为度;对营养状况差者, 请营养师会诊, 针对性的加强营养;腰椎术后留置引流管者, 为防止皮肤受压, 引流管外用棉垫包裹保护;石膏固定者, 检查石膏周围是否压迫皮肤, 了解患者局部是否有疼痛情况。 (2) 极高危压疮患者的护理:高龄患者, 半坐卧位<30°, 左右侧卧时予床面呈30°为宜, 避免90°侧卧;不能配合翻身者, 应用气垫床, 受压部位使用翻身垫、下肢垫、R形垫等;颈髓损伤行颅骨牵引者同时预防枕骨压疮;大小便失禁者, 大小便后及时清洁皮肤, 已造成皮肤损伤的, 必要时给予留置尿管, 皮肤情况好转后拔出尿管;保证营养支持, 鼓励患者进食, 无法自主进食者予鼻饲进食或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4]。
2 结果
经精心护理, 110例患者中出现压疮2例 (1.8%) , 住院时间为 (15.1±3.5) d, 效果较好。
3 讨论
压疮是长期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约为3%~9%。压疮增加患者痛苦, 易感染, 加大医疗费用支出, 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骨科患者需石膏固定, 大部分需长期卧床, 压疮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5]。压疮的发生与易发部位的局部压力、全身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等均相关。及时与家属及患者沟通, 针对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心理疏导, 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和皮肤干净, 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 避免尿液潮湿刺激;定时翻身, 使用支撑性工具, 如气垫床、软枕等, 减轻局部压力;摄取优质蛋白质, 保证营养;防止患者身体滑动, 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以达到有效防治压疮的目的[6]。
为降低压疮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本文采用自制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 包括年龄、皮肤情况、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营养情况、活动能力、潮湿情况、基础病变、摩擦和剪切力、依从性等10个方面, 根据评分结果, 给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 经精心护理, 110例患者中出现压疮2例 (1.8%) , 住院时间为 (15.1±3.5) d, 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采用自制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压疮风险,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可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月敏.Braden评分表在预防骨科患者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3) :38-39.
[2] 洪涛, 李华.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在骨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6) :4366-4367.
[3] 徐小梅, 汪莉.骨科病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5) :556-557.
[4] 陈小琴, 田莉, 黄慧茜.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骨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3, (7) :163-164.
[5] 李水莲.循证护理观点在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的具体应用[J].中外医疗, 2009, 28 (32) :134-135.
压疮的护理评估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2-01
压疮多发生在长期卧床而生活不能自理者,人们常将其称之为褥疮或者床疮。它不仅指来自于床的压力,还包括任何局部受到长时间的压力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发生的变化。压疮如果不注意防治,不但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还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增加医疗费用,一旦恶化可危及生命。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住院患者做全面、合理、科學的护理评估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1 全身性评估
1.1 内容 包括潜在性疾病(糖尿病、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疾病等);血液循环系统功能;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肥胖;感觉性或者运动性障碍性疾病;心理状态;年龄;全身用药情况;认知功能;经济能力(作为选用材料的参考)等。
1.2 目的 全身性评估的目的既要治疗原发病,又要确定患者的关注。
2 局部性评估
2.1 内容 创面的类型以及其所处的愈合阶段;创面的大小、深度以及组织丢失量的估计;创面局部临床表现如湿润或者干燥脱水、坏死组织量与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渗出物的特点与多少、局部温度、异物(环境异物,如灰尘;敷料纤维或手术缝线);局部感染体征;创面的解剖部位;影响压疮愈合的主要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或潮湿)等。
2.2 目的 局部性评估是对创面护理的整体思考,准确、细致、全面的创面评估在正确护理中至关重要。
3 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
早期识别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预防患者压疮的关键。压疮的发生率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敏感性指标。只要护士对患者存在的压疮危险因素做出恰当的科学的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就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3.1 压疮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压疮的高危人群已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根据英国皮肤及伤口护理中心和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委员会提供的资料,结合我国的临床护理实际情况,我们对具有压疮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拟定如下[1]: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缺乏自理能力,感觉、运动能力减弱或消失;危急重症、严重的慢性或终末期疾病;营养失调严重、中度以上贫血,身体极度瘦弱;严重脱水,严重水肿;疼痛及其他原因所致固定而产生制动:如骨折后上支架、石膏、夹板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血管疾病;腰以下手术,手术时间大于2h;组织创伤、烧伤、烫伤等;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毒性药物导致机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下降;入院时已有压疮、陈旧性压疮史(1年内),年龄≥65岁。
3.2 压疮危险因素的量表评估 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可预防和筛查易于发生压疮的患者[2]。
3.2.1 Braden量表的应用 Braden评估量表包含6个危险因素,即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摩擦和剪切力。每个因素分为4个等级分(1-4分),仅摩擦和剪力分为3个等级分(1-3分),1分为高危险,3或4分为低危险。评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6项累计总分<12分,预示有压疮发生高度危险;总分12-14分为中度危险;15-17分为轻度危险;≥18分认为无压疮发生危险。此评分方法目前已在世界上多数医疗机构中应用。Braden评估量表的内容和项目与压疮的形成因素相符,尤其适用于老年及内外科的患者。
3.2.2 Norton量表的应用 Norton评估表量包括5个危险因素:身体一般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大小便失禁,每项1-4分。分值在15-19分可能发生压疮;≤14分有发生压疮的高危险;<12分属高危组。Norton量表在临床应用也很广,评估项目较少,易于护理人员掌握,但不够全面,其信度和效度较Braden评估量表低。主要适用于老年患者。
3.2.3 Waterlow量表及其他 Waterlow压疮量表包括移动力、失禁、营养状态、年龄、身高、体重、胃口、神经感觉以及药物。若总分>10分,说明有压疮发生的危险性;>15分有高危险性;>20分有极高危险性。此种方法特异度很低,敏感度却很高。其他压疮评估量表还有华西医科大学评估表(WCUMS评估表)、Andersen量表、Medley量表等,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少。
通过多年分析患者的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Braden评估量表是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Braden量表可以早期系统客观地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发生压疮的可能,并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使医疗护理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大难题之一,对压疮易患因素或创面进行正确的评估,是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也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增强责任心,取得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将防治压疮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Marten B.NICE Clinical Guidelines: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areview[J].UK:Wood wide wounds,2001:996-997.
压疮风险告知书 篇4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由于病情和体质特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压疮。现将压疮防范措施和风险告知如下:
(一)对压疮的认识
压疮是一种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溃烂坏死的病症。压疮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危害很大,甚至危及生命,后续的治疗、处理非常困难而麻烦,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会努力采取防范措施,也请患者家属及陪床人员,配合护士的工作,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二)有以下情况患者压疮的发生难以避免
1.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如瘫痪在床、长期卧床不动、全身营养状况差、长期发热或者极度消瘦、石膏固定或者有较硬的衬垫物。
2.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患者必须静卧、制动、否则影响疾病治疗,或者危及生命,此时医院会采取以治疗疾病保住患者生命为首选,而放任压疮发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来治疗、处理压疮。
以上原因在患者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发生压疮的风险。
(三)防范难免压疮的措施
压疮防范主要在于定期给患者翻身(至少2小时),减少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清除不良衬垫物,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定期给患者用温水清洁身体,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患者营养摄入。
以上风险请家属理解并配合我们的治疗。
患者 的家属(签字):
皮肤压疮管理制度 篇5
1、发现住院患者出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入,均要及时登记上报《压疮上报表》,护理部将根据具体情况与奖惩挂钩。
2、24小时内电话汇报护理部和基础护理制控组。基础护理组合成员应及时到科室核查并指导皮肤护理,并详细记录局部皮肤情况。
3、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严格床边交接班,根据皮肤情况按时翻身,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4、对有可能出现皮肤压疮的患者如年老体弱、消瘦、牵引、长期卧床等,责任护士要有预防见性地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加强交接班,避免发生皮肤压疮。
5、对院外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入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体位、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危险,护士长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6、入院后患者出现皮肤压疮且皮肤已破损未及时上报,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被护理部检查发生者,按护理部相关规定对个人进行相应得处罚,并扣科室管理奖。
骨科患者压疮因素评估及对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09年8月本组病例282例, 其中, 男191例, 女91例, 年龄22~92岁, 平均54岁。其中, 脊髓截瘫8例, 胸椎骨折合并截瘫5例, 腰椎骨折合并截瘫11例, 椎体压缩性骨折43例, 髋骨骨折12例, 股骨合并肋骨骨折1例, 股骨颈骨折79例, 胫腓骨骨折123例。质量方法:骨牵引术38例, 石膏固定术67例, 各类骨折手术177例。
1.2 方法
(1) 对全身皮肤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对每一位住院患者进行全身皮肤的评估, 对容易损伤的部位尤其是骨骼突起部位进行重点评估, 评估的部位应该包括头颅的颞部和枕部、耳、肩胛、脊柱、肘、骶尾部、膝、踝、足跟及其他受压部位的皮肤。压疮最初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皮肤颜色和感觉的改变, 因此评估过程不仅要观察皮肤的颜色有无发红或红斑, 也需要评估皮肤的触觉。 (2)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护理人员采用BRADEN评估法来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Braden量表包括感觉、潮湿、活动、运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共6个项目。评分值越小, 说明器官功能越差, 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越高, 见表1判定标准, 对压迫有关的不适感受能力、皮肤接触潮湿的程度、身体活动程度、改变或控制体位的能力、营养及摩擦与剪切力6项总分值。高度风险低于12分;中度风险13~15分:轻度风险≤17分。评估后根据分值、危险性高者填写压疮高危者报表, 护士长审核后于24 h内上报科护士长或护理部;目的是既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意识, 又能引起医护人员重视,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1.3 护理对策
1.3.1 对患者进行评估, 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把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作为骨科患者入院评估的常规内容,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分组, 护士长参与。对轻度风险患者每周进行1次评估;中度风险患者每日评估;高度风险患者班班评估, 对病情变化者随时评估。对分值≤12分者严格床头交接患者皮肤情况。
1.3.2 健康教育是预防压疮的主要手段
有调查表明95%以上的患者和家属对压疮的预防知识和出现压疮后如何处理知识掌握欠缺, 所以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从一入院即开始, 针对外伤患者怕疼, 不愿翻身, 担心固定、牵引装置移位, 不敢翻身;对定时翻身的不理解、不配合等原因, 给患者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说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 指导预防压疮的方法, 对护理措施达到患者共识。
1.3.3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5]。使用便盆时, 避免生拉硬拽, 可指导患者正确抬臀, 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 每天练习6~20次, 每次持续2~3 min;对待牵引、固定患者, 经常巡视病房, 及时调整牵引, 保持体位正确有效, 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 或在易受压处放置海绵垫或纱布, 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1.3.4 增加营养, 加强饮食护理
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原因之一, 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选择新鲜蔬菜、水果, 及时补充机体能量, 有利于损伤的恢复及预防压疮的发生。
1.3.5 加强责任意识, 提高护理技能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 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 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
1.3.6 间歇性接触局部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或给予抬臀、按摩、使用气垫床。搬动患者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平卧位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 以防剪切力。
1.3.7 正确实施按摩, 加强局部皮肤护理
用大小鱼际肌, 力量由轻至重再到轻, 每个部位按摩5~10 min。若受压皮肤变红, 则不宜按摩, 解除压力后一般30 min左右褪色, 若持续发红, 则提示软组织损伤, 按摩必将加重损伤。
2 结果
本组282例患者中202例压疮因素评估分值为13~15分, 无一例因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发生压疮, 72例患者压疮因素评估分值低于12分, 发生Ⅱ期压疮1例, 经过积极护理, 采取相应局部涂复方炉甘石外用散后用敷料包扎, 每日2次, 治疗10 d后痊愈。
3 讨论
通过使用BRADEN量表对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 以便及时采取护理对策, 对高危以上的患者进行重点预防, 将压疮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将压疮的难免发生转变为可避免发生。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压疮是可以预防的, 压疮的发生被认为是护理人员的过失, 对护士造成无形的压力。有文献报道, 压疮大多可以预防, 但并非全部。因此, 实事求是地对压疮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评估, 使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存在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不但要加强责任意识, 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充分调动防治压疮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40-44.
[2]杨红梅, 韩彩娟.BRADEN量表再骨科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5) :65-66.
[3]庄小萍.社区护理中预防压疮问题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 (3) :235-237.
[4]葛兆霞.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6, 2 (2) :80-83.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篇7
一、防止导管滑脱,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导管滑脱
危险因素。
二、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导管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进行评估。
三、首次评分≤10分,存在导管滑脱风险较低,主要实施导管明确标识并挂导管滑脱安全标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宣教等常规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四、10分<评分<15分,存在导管滑脱Ⅱ度风险,每周评估一次。
实施导管明确标识并挂导管滑脱安全标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宣教等常规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措施,并做好交接班。五、评分≥15分,存在导管滑脱Ⅲ度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导管滑脱,躁动患者应列入高度危险,应重点关注并按高危人群管理措施执行。
填写《导管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两份,护士长审核后一份上报护理部,每班评估一次,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患者拔管、出院(死亡)后护士长将结果反馈护理部。六、如发生患者导管滑脱,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医生,按处置预案及流程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护士长,并填写《管路滑脱报告单》上报护理部,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七、有意隐瞒不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导管滑脱防范制度
一、认真做好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导管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进行评估。
二、各类导管标识醒目,有效固定。
如评分>10分,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并做好交接班。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导管滑脱风险及防范措施。
四、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患者和小儿应特别注意导管的保护,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松紧适度,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五、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六、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导管滑脱时,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
END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银行) 篇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大洼恒丰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的有关规定,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我行经营活动中与我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包括信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本制度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基于事实的信息进行分析,就如何处理特定风险以及如何选择风险应对策略进行科学决策。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各部门为我行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责任机构,具体职责:
(一)对我行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
(二)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辨识评估出风险等级并将中、高风险以书面形式上报我行管理层,上报内容应包括:风险发生地、发生原因、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三)执行审批后的风险应对预案,并及时反馈风险的应对、解决结果;
(四)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并根据新辨识评估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年中、对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第四条
我行企划部门为我行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具体职责:
(一)负责制定我行的风险评估方案;
(二)负责组建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三)负责审核风险清单、应对预案;
(四)拟定我行风险评估报告,上报我行管理层。
(五)负责建立经营环境监控体系,切实监控并记录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修正风险识别与评估。
(六)负责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求各具体部门定期提供数据,进行指标分析;
对于超过风险预警值的指标,应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第五条
财务部门的风险评估
(一)负责建立流程识别和应对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变化,评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二)负责建立沟通渠道和流程参与我行业务操作流程的变化,评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第六条
我行管理层主要职责为:
(一)审定我行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
(二)批准风险应对预案;
(三)研究、确定我行重大风险事项及应对预案;
(四)审定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我行风险管理方面的报告,并报董事会审议。
第七条
董事会负责审议我行管理层提交的我行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批准风险管理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
风险评估的频率
第八条
风险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评估的频率。
第九条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应考虑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一)企业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动;
(二)企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发生重大变动;
(三)关键人员变动;
(四)企业所适用的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动;
(五)购并的发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等等涉及到复杂的会计处理要求的事项发生;
(六)其他。
第四章
控制目标的设定和传达
第十条
企业董事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第十一条
我行董事会应定期更新和修正我行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风险管理目标;
第十二条
我行管理层应向各部门清晰传达了我行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如通过工作准备会等),并进行目标分解。
第十三条
我行企划部负责风险评估方案的制订,风险评估方案须经我行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后执行,风险评估工作由企划部组建风险评估小组负责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
第五章
风险识别
第十四条
我行各部门应当根据风险评估方案的要求,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第十五条
我行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第十六条
各部门及子我行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我行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
第十七条
我行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十八条
我行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六章
风险分析
第十九条
我行各部门应当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具体如下:
表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程度
描述
说明
I
大致确定
事件可能在多数情况下发生
II
可能
事件有时可能发生
III
可能性不高
事件只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
IV
罕见
事件仅在很少的情况下发生
V
极不可能
事件极少的情况下发生
表二:
风险的后果或影响
程度
描述
说明
微不足道
没有经济损失
轻微
轻微经济损失
中度
可以得到控制,经济损失不大
高度
经济损失较大
灾难性
经济损失巨大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
风险程度定性分析表
可能性
后果
微不足道
轻微
中度
高度
灾难性
大致确定
I
C
C
D
E
E
可能
II
B
C
C
D
E
可能性不高
III
A
B
C
D
E
罕见
IV
A
A
B
C
D
极不可能
V
A
A
B
C
C
注:
E
=
极高;要立刻停止有关工作,直到风险减低。在风险减低前有关工作须完全禁止进行。
D
=
高风险;要停止有关工作,直到风险减低。如有关工作现正在进行中,须提供有效监控及紧急应变程序。
C
=
中等风险;须规定有关管理职责及指引把危害控制,或在可行下进一步减低风险,如有关风险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应作进一步危害评估及加强控制。
B
=
可接受的风险;按正常运作程序管理,在不影响成本下可作进一步改善。
A
=
微不足道的风险;无须作任何行动,按惯常运作。
第七章
风险汇总及应对预案
第二十一条
企业各部门应当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担经营。
第二十二条
我行各部门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编制风险清单,并制订相应的应对预案,风险清单、应对预案须报我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审核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八章
风险评估报告及执行
第二十三条
我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负责编制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经我行总经理办公会审核后,报我行董事会审议。
第二十四条
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评估的范围;2、风险评估的方法;3、风险清单;4、风险应对预案;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董事会批准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实施,对风险应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反馈风险应对、解决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协同风险管理部门或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具体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形成检查记录。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行章程的规定执行;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我行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行章程的规定执行,并及时修订本制度,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由我行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我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大洼恒丰村镇银行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
END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篇9
1 危险因素
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可分为固有危险因素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固有危险因素即手术前患者本身具备的可能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是指手术带来的可能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
1.1 固有危险因素
1.1.1 营养状况
有研究发现[3],术前患者营养状况与其术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显著相关的因素是术前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而张艳秋[4]则认为糖尿病史和血清白蛋白影响更为显著。马育璇等[5]通过对24例肝移植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压疮组和40例未发生压疮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除了Waterlow评分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外,术前血清总蛋白和血清蛋白水平也存在差异。刘佳[6]在对112例肝移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认为,术前血红蛋白低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1.1.2 年龄
年龄对压疮发生的影响已得到证实,据统计,大于70岁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比一般人增加了2倍。有研究者[7]使用Waterlow评分表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发现Waterlow评分分数是术中皮肤压疮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间接体现了年龄与压疮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手术患者日益增多,但由于老年人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组织萎缩变薄,极易发生压疮。
1.1.3 皮肤类型
Waterlow评分表中将皮肤类型分为健康、薄如纸、干燥、水肿、潮湿、颜色异常和破溃7个类型4个分值段。魏革等[8]认为颜面部皮肤较其他部位薄,抗摩擦力小,极易受术中外力作用导致皮肤损伤,而在手术过程中较常见因为失禁、消毒液聚集等导致的局部皮肤潮湿。
1.2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1.2.1 温度、湿度
体温变化亦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9],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应用加温毯子或加温床垫增加了组织的氧耗,也增加了压疮的危险性。而体温过低时,外周血运不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受压区域血供减少也容易发生皮肤压疮。手术中的血液、体液及冲洗液浸渍皮肤、p 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垫上,增加了剪切力,也增加了受压部位形成压疮的几率。
1.2.2 低血压
术中低血压时间较长可能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可降低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从而增加压疮的发生率。马育璇等[5]在其研究中发现术中失血量越多,血流动力学变化越大,压疮发生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
1.2.3 手术类型
心脏、血管、肝脏、脊柱手术、神经外科开颅以及耳鼻喉科头颈手术等,由于手术体位及时间的关系,是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1.2.4 手术体位
不同的手术需采取不同的手术体位,而体位决定了手术患者的受压部位不同。尽管各种手术体位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要注意某些增加局部组织剪切力的手术体位对压疮发生的影响,如坐位、截石位、俯卧位等。以往研究也普遍认同侧卧位、俯卧位的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10]。
1.2.5 手术时间
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手术时间>2.5 h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4 h的患者中,术后压疮的发生率为21.2%[11]。
1.2.6 麻醉方式
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患者反应迟钝,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使组织缺血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感觉受损和移动度下降是全麻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
2 评估方法
2.1 术中压疮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术中压疮发生的重要前提。现有3种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12]:Braden评分表、Norton评分表、Waterlow评分表。Braden评分表包括了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个项目,每项评分为1~4分,总分最低为6分,最高为24分,评分≤18分,提示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施;Norton评分表包括了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灵活程度、失禁情况5个参数,每个参数为1~4分,总分最低为5分,最高为20分,评分≤1 4 分,则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施;Waterlow评分表包括了体质指数、皮肤类型、姓名和年龄、营养状况、失禁、运动能力、特殊因素7个维度,评分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评分≥10分,则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魏革等[10]等根据手术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受力点皮肤情况、手术体位、预计术中施加的外力、预计手术时间、特殊手术因素7个方面自制手术压疮风险评估表来进行条目设置和计分,根据各条目累加获得的总分划分为3个等级,并依此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测术中发生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
2.2 国外术中压疮的研究中使用比较多的是Braden评分法。Schultz[13]在其系统综述中指出术中压疮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并发症、血清白蛋白、蛋白质、红细胞压积、体质指数、吸烟和Braden评分,文中分析了10篇文献,其中4篇文献中使用了Braden评分表,结果得出包括营养和活动的Braden评分为手术室获得性压疮的最有效指标。Galvin等[14]在其儿科围手术期压疮的评估中认为现行评估工具不适用于手术中患者、严重而短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应用于小儿手术患者的Braden Q+P评分表。另外,国外学者Lindgren等[15]在其研究中使用了自制RAPS(The Risk Assessment Pressure Score Scale)评分表评估术中患者压疮风险因素。2012年度美国麻醉护士年会上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预防手术患者压疮的筛查工具:Scott Triggers,但目前未查阅到临床使用的相关报道。
2.3国内学者对术中压疮评估工具的选择也多用Braden评分表[16,17]和Waterlow评分表,但缺乏此两种评估工具对术中压疮预测的效果评价。谢小燕[18]对Braden评分表和将营养分解为体型/身高和皮肤类型的修订版Braden评分表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两种量表均具有较好的评估者间一致性信度,在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方面,Braden量表优于修订版Braden量表,修订版Braden量表不同时间的评分相关性比Braden量表好,在提高两种量表的信度方面尚有修订的空间。吴勤等[19]根据严重创伤后病情的特点,综合国内外观点,以APACHEⅡ评分系统为基础,自行设计了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并以≥14分为最佳临界点。在应用该量表对9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预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后,证明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预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风险有应用价值。
2.4国外学者[20]早在2002年即对Braden评分表、Norton评分表和Waterlow评分表的临床使用做了评价,结果显示Waterlow评分表受手术患者的影响相对最小,可以推测Waterlow评分表比Braden评分表和Norton评分表更适用于术中压疮风险因素的评估。但是,也有学者[8]认为,Waterlow评分表中虽然涉及手术时间和大手术两个手术要素,但评分内容显得笼统,对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的预测性不强,由于术中存在手术时间、手术体位、麻醉等不可改变的特异性因素,手术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与非手术患者有明显区别。
3 小结
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 篇10
为保证母婴安全,加强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管理,根据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产科门诊应严格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并将评估日期、评估结果等详细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和《四川省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来自于省外的就诊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及妊娠风险评估内容记录于《母子健康手册》或门诊病历上。
二、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标注为绿色;对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标注筛查阳性,并按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标识进行标注。
三、对于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产科门诊应当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中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对于妊娠风险评估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首诊医师应当填写《绵竹市高危孕产妇报告卡》,在3日内将报告卡报送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基层科。如孕产妇风险分类为“红色”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送。
四、产科门诊在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过程中,定期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和《四川省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顺序标注评估孕周、日期和结果。
五、我院妇幼人员在进行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时,应当落实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有关要求,再次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若发现阳性症状和体征,应当及时进行干预。
六、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登记标识应保存完整、清晰,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七、建立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自查制度,完善院内管理机制。对本机构内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和自查。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篇11
1、防止导管滑脱,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
2、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铜陵市人民医院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分8-12分每天评估一次,评分>12分每班评估一次,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
3、评分>8分,容易发生导管滑脱,评分>12分,随时会发生导管滑脱。当评分>8分时,当班护士填写《导管滑脱风险上报表》,护士长审核后报护理部,患者拔管、出院(死亡)后护士长将《反馈表》报护理部。
4、如发生患者导管滑脱,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医生,按处置预案及流程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于24 小时内口头汇报大学科、护理部,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5、科室将导管滑脱的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按护理不良事件书面报大学科、护理部,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导管滑脱防范制度
1、认真做好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铜陵市人民医院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分8-12分每天评估一次,评分>12分每班评估一次,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
2、各类导管标识醒目,有效固定。如评分>8分,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导管滑脱风险及防范措施。
4、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患者和小儿应特别注意导管的保护,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松紧适度,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男18例, 女16例;其中直肠癌14例, 食道癌8例, 肺癌7例, 胃癌5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9例;其中直肠癌12例, 食道癌11例, 肺癌8例, 胃癌3例。手术时间均为2~5h, 平均手术时间3.8h, 2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waterlow评估量表评分标准
waterlow评估量表评分项目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饮食状况、活动情况、药物治疗、控便能力手术体位及手术时间等。评分标准为:评估分0~9分无危险, 10~14分轻度危险, 15~19分高度危险, >20分极度危险[2]。评估分越高压疮发生的几率越大。
1.2.2 护理干预方法
术前对2组病例分别用waterlow评估量表进行评分, 研究组根据waterlow评估量表进行压疮针对护理, (1) 0~9分患者常规执行手术基本要求和体位摆放; (2) 10~14分患者有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 术中采用腋垫、臂垫等柔软且有一定厚度的海绵垫, 对其压疮的好发部位 (耳部、肩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 进行保护; (3) 15~19分患者有发生压疮的高度危险, 因此在给予上述护理措施的同时, 术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且应保持卧位稳定和肢体舒展, 保持海绵垫平整无皱褶; (4) 20分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极大,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并在术后仔细观察受压部位, 一旦发生高风险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压疮护理, 术前对患者全面评估, 术中正确摆放体位, 移动患者时应将其身体抬离床面, 避免拖、拉、拽等,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术后对两组病例再分别用waterlow评估量表进行评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观察两组病例waterlow评估量表评分情况和皮肤受损情况, 无皮肤损伤:皮肤未发现任何异常;皮肤轻度损伤:受压皮肤出现充血、发红, 约2h后即消失;皮肤重度损伤:受压皮肤呈灰白色, 或皮肤充血后短时间内不能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 2组术前waterlow评估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表2可知, 术后研究组waterlow评估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表3可知, 术后研究组皮肤受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比表1和表2, 可见研究组根据waterlow评估量表进行压疮针对护理, 其手术压疮预防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预防压疮的对照组, 表3也充分证明waterlow评估量表应用于手术压疮预防的疗效较对照组更加明显。预防压疮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尤其对手术患者, 压疮的预防更应受到足够的重视。waterlow评估量表做为压疮风险的指标之一, 在患者入院后即根据waterlow评估量表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这是预防压疮的第一步[3]。术前做好评估工作, 对患者的饮食状况、运动状况、手术体位、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等做出全面评估, 尤其对于长期卧床者, 更要仔细查看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受压情况, 必要时在耳部、肩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等部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减轻局部皮肤压力。除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外, 还应在入院后随时进行, 根据术前waterlow评估量表的评分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进行预防压疮针对护理, 极大的降低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另外, 手术体位作为压疮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有研究称, 侧卧位时进行手术压疮发生的几率最大[4], 根据waterlow评估量表, 评估患者在手术中侧卧位时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以统一评分标准, 用科学的方法来量化评估, 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进行预防压疮针对护理, 使术中压疮发生率大大降低。因此, 据waterlow评估量表针对护理应用于手术压疮预防的疗效较理想, 几乎能完全预防手术中压疮的产生, 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与此同时, 还应正确理解waterlow评估量表的意义, 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 也应对量表中未有项目加以评估, 如当waterlow评估量表评分为10~14分时, 可附加白蛋白量、术中失血量等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使评估更加准确[5]。
参考文献
[1] 陈云超, 唐晓娟.手术中压疮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护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5) :1358-1359.
[2] 王彩凤, 巫向前.3种压疮危险评估量表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3上) :13-16.
[3] 卫春景, 闫丽萍.waterlow危险因素评分表在老年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 11 (27) :11.
[4] 徐小群, 陈丽莉, 詹健, 等.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0, 17 (11A) :53-55.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篇13
评估和安全防范制度
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营养或代谢系统、排泄系统、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等。
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风险控制制度 篇14
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山东至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担保行为,控制公司资产运营风险,促进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公司章程》,结合中小企业现状及担保工作实际需要特制定相关代偿、追偿措施。
第二章 担保总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第三条 控制担保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0倍,特殊情况确需超过上述限额的,实务操作中,根据借款企业预期收益、资金需求量、信用状况、技术含量、市场前景、还款能力等经公司与协作银行双方充分调研协商,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 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制度】推荐阅读: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制度06-03
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制度08-30
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制度09-22
住院患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12-2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01-09
信访维稳风险评估制度11-21
导管滑脱风险评估与报告及防范制度01-09
压疮高风险07-09
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以及护理预防措施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