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裁判文书范文

2024-08-04

法院裁判文书范文(通用7篇)

法院裁判文书范文 篇1

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是我国司法文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裁判文书作为法院与法官的最终产品,不仅体现了审判机关公正司法的形象,而且在执行法律、化解矛盾等方面,成为展示我国法律制度、法治理念和法律文化的窗口。但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特别是在基层,法院裁判文书的制作虽从整体上来讲结构较为合理、基本能起到令当事人服判息诉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很

多问题,比如:格式化现象严重;部分裁判文书对程序性事项的记载不够,说理较少;对证据仅仅是简单罗列,未深入分析;语言上有瑕疵,事实不清;对细节关注不够,有低级错误出现等等。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诸如:法院诉讼文书样式单

一、陈旧;受到传统文化及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法官个人责任心不强;内部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等等。笔者个人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宜从以下几点入手:提升认识高度,增强责任心;加强学习,提高法官个人素质;改革制度,探索科学的管理方式。另笔者针对 “合议庭不同意见” 是否应公开、“法条附后”问题、“法官后语”问题等目前理论界、实务界争论较多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法院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宪法赋予的审判权,在审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就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它是法官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法律回答,是就当事人诉讼请求的书面结论,也是对当事人相互之间法律关系的书面确认。“一份好的裁判文书是法官责任、水平与良知的宣示。” 通过裁判文书,群众可以了解到人民法院行使职能的流程、方式与依据,制作出说理透彻、论证严谨的高质量裁判文书不仅是检验法官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改革审判方式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目前,司法界、理论界对我国司法裁判文书制作的现状讨论很热烈,在学习了各位专家、学者、同仁的文章之后,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员,我不敢在理论上妄加评论,但欲就基层现状以及几个热点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各位老师。

一、基层法院裁判文书制作的现状

2001年6月,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工作会议召开以后,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质量已有了质的提高,但就基层法院来讲,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通过对平桥区人民法院近几年生效的裁判文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当前基层法院在裁判文书的制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格式化现象严重,千案一面。很多案件的判决书乍一看似曾相识,甚至有的文书仔细一看最大的区别竟是原告与被告的名称。很多裁判文书中空话、套话较多,主文部分基本都是沿用“原告诉称”、“被告辩称”、“经审理查明”的“三段论”,对当事人起诉状和答辩状全盘照抄照搬,导致很多简单案件的裁判文书中“经审理查明”部分就是对前文的简单重复,读来让人顿生冗余之感。

2、部分裁判文书对程序性事项的记载不够,首部的表述过于简单,有些文书案件的立案时间、送达时间不做介绍,对案由的表述不够正规;“判决书的说理部分系判决书的灵魂,是充分展示法官思路,依据法律规定和精神,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根据证据规则阐述论证的平台”,可目前很多裁判文书说理部分较少,往往是一两句话带过。有的裁判文书未将争议焦点点透,该讲的道理没有讲出来;还有的只堆砌所适用的法条,而没有运用法理分析适用该法条的道理,缺乏对法条中所蕴含精神和法理的阐释。这样做尽管在实体上可能是正确的,但有程序上的瑕疵。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应在于让普通百姓读懂并认可其公正性,使胜诉者赢得堂堂正正,败诉者输得明明白白。

3、有些文书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缺乏支持,对证据的认定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未逐项分析,使当事人不能清楚的了解哪些事实和证据存在争议,看不出有关定案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该文书的法律说服力。

4、少量文书对案件事实表述不够清晰,对案情交代不够全面,省略了一些必要的细节,使下文对事实的认定中稍显证据不足,导致裁判文书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另外,文书事实陈述部分语言单调,文风刻板,个性化风格无从谈起,文书可读性差。

5、很多裁判文书对细节部分不够认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错别字现象出现,部分填充式裁判文书手写字体潦草,数字、时间等关键部位不易辨认;第二,计量单位和数字使用不够规范,有少量计算错误;第三,文书制作装订不规范,有的不同页码的页面设置不一致,采用字体、字号不同;第四,文书最末处加盖印章不规范,相当多的文书印章斜盖,有损人民法院的尊严;第五,文书印刷质量差,用纸规格不统一,造成订卷时纸张大小不一。

二、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

从总体上来说,出现这样问题其原因就笔者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近年来,法院裁判文书的制作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但

目前我们总体上还是以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即“92样式”为主。该样式虽能基本做到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说理透彻,但在今天已显得有些拘于形式。现在各种复杂、新型、疑难的案件层出不穷,所有案件都套用一个模式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2、我国传统文化及社会现实的影响所致。法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职业的磨练,使很多法官都养成了不显山、不露水的严谨习惯和作风,再加上传统文化里中庸之道的思想及社会大环境的双重影响,“言多必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被一部分人奉为座右铭,这直接导致了部分裁判文书的简单化、格式化和部分法官的责任心不强。

3、法官个人因素的原因。当前,在法院系统,特别是在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法官的素质良莠不齐,个人能力差别很大。有些法官经常只注重自己的审判权,而忽略了当事人的权利,判决文书说理不足,针对性不强,有时缺乏公开性,使当事人不能清楚的了解判决书的具体内容,使其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还有的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时,不注意细节、粗枝大叶,导致在文书中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4、法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相关制度未能真正落实。在基层法院,相当多的裁判文书制作工作都是由书记员完成,有的书记员认为裁判文书质量的高低并非是自己的责任,只要有承办法官的审查把关,自己机械地履行完程序,就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种机械死板的管理模式必然影响书记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法官的责任和负担。这样的结果直接造成了裁判文书在最后装订好后、送达当事人之前所必经的文检程序被省略或流于形式,导致最终在文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上问题由来已久,要想迅速解决也不现实。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为宜:

1、每一位法官都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裁判文书制作的认识高度,增强责任心。裁判文书是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司法权威的载体,是诉讼价值的体现。法院裁判文书不仅记录了审判权的运用过程,也综合反映了承办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每个法官特别是基层法院法官以全局的高度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意义,司法界裁判文书制作的总体水平才会进步,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价值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2、加强学习,提高法官个人素质。“要制作出语句凝练、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说理充分的裁判文书,从根本上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就必须回到基础。回到基础,就是要学好中国语文。” 法院裁判文书是应用公文,与写其它文章一样,法官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词义辨析、遣词造句,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文字基本功。千万不能盲目自信,以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就无需再学习了。此外,每一位法官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的法律修养和综合素质。现在新型、复杂、疑难案件层出不穷,新的法律也在不断颁布实施,要不断学习法律以外的新知识,了解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新动向,研究新法律、新政策,以更好的服务于审判工作。

3、改革管理制度,探索新路子。制度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和创新,而发展和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于实践。目前,以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法院为代表,各地司法机关在裁判文书的制作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改革,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吸取长处与方法,这将对提高裁判文书的写作质量有重要启示和帮助。

4、一些具体措施。结合平桥区法院的实际情况,建议实行以下措施:第一,强化裁判文书质量的监督机制,可考虑成立裁判文书审阅小组,成员由文字功底扎实的各业务庭审判人员及书记员组成,专门负责裁判文书的校对和审阅,以把好文书质量关;第二,减少手写填充式裁判文书的数量,统一文书装订、制作的形式要求,将文书字体、字号、纸张大小、页面设置等要求都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使每一份发出的文书都美观大方;第三,可试行取消校对章的使用,若发现文书中有错别字等文字毛病就必须重新制作;第四,可由业务素质高、文字功底深的老同志举办讲座,向大家介绍裁判文书制作经验,并定期举行优秀裁判文书的评比交流活动,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对当前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当前,网络上对一些有关法院裁判文书改革的问题争论很多,笔者才疏学浅,愿就一些热点问题和大家交流思想,诚待各位的批评与指正,现就以下三个问题发表拙见:

1、“合议庭不同意见”是否应公开

2002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尝试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增加判决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该院在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时,在范围上主要选择一些法律上存在一定争议但还不至于引起当事人严重对立或者影响社会稳定的民商事案件作为试点;在内容上,不得披露发表不同意见法官的姓名,不得将评议的具体过程及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公开;在表述方式上,强调着眼于案件本身,针对如何认识和处理案件进行阐述,保障裁判意见的严肃性和独立性。以上措施,虽体现了“公开”的要求,但就基层法院现实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暂时还是不宜公开。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尚不具备公开的条件,从内部来说,依照相关制度规定“合议庭不同意见”在订卷时应订入副卷,而当事人只能查阅或复印正卷材料,如果将“合议庭不同意见”在裁判文书中公开,那副卷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作为基层法院,应待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及档案管理制度修改、完善之后在做行动不迟;从外部来说,当前在法制不健全、当事人不够理性、法官存在较大职业风险的状况下,法院审判工作受地方政府、党委、人大的干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在基层更甚,若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时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案件承办法官的人身安全。

2、关于法条附后问题

法条附后,就是在裁判文书后将该文书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具体内容予以明示。笔者认为,实行裁判文书后附署法律条文,不仅使当事人方便明了地了解法官裁判的依据,更使裁判文书的法律教化功能得以直观体现,有利于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司法效应,应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逐步探索实施。但在实施这一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于案件事实简单、适用法条较少的案件,应尽量在主文中直接引用所依据的法条内容,避免一味的“法条附后”;第二,对确需附后的法条,特别是难以查找的法条,不仅要写明所依据内容的全文,也要将该法的颁布时间、实施时间、发布机关等相关信息写明,以使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判依据更加明了;第三,保证所列法条准确无误,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避免法条的简单堆砌,走出引用法律越多越好的误区。

3、关于“法官后语”问题

“法官后语”是法官为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理解判决形成的理由,结合具体案件,于法理之外,在判决书后运用社会伦理道德知识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教育和感化的按语,于1996年在上海二中院出现并一直实行。关于“法官后语”,从内容上看,是表达法官个人的感悟,是对相关当事人的劝慰、疏导,也是对定案依据的解释和分析,在某些场合,法官后语的确能起到教育、感化当事人服判息诉之作用,但是若无限制的使用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某些“法官后语”极尽道德之教化,凸显人情之能事,欲借此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服人的目的。且不说结果是否如其所愿,单单这种法官个人情感的流露,便会使公众对法官的中立性抱有怀疑。从法律制度上来说,“法官后语”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裁判文书中的“法官意见”部分,在英美等国家,裁判文书由“裁定理由”和“法官意见”组成,“裁定理由”类似于我国的事实认定部分,“法官意见”则是法官个人表达自己信仰、观点、感悟的部分,而且在英美法系国家,裁判文书是由法官个人署名,所以其裁判文书中出现法官个人意见是合适的,其“法官意见”也是具备法律效力的。而我国属大陆法系国家,法院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做出的法律上的判断,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代表法官个人观点,法官作为个人,在以人民法院名义发布的裁判文书后加进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个人观点,有损于法律的权威性,从某种意义来讲,在陈述“法官后语”时,法官已经不再是以法官身份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了,“法官后语”与法院裁判文书正文同时出现并不合适,有画蛇添足之嫌,同时也影响了法院裁判文书的严肃性。

目前,全国政法系统都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法院来讲,制作出完整、顺畅、简洁、庄严的裁判文书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需要精通司法实务又具法学功底的学者型法官,社会也需要说理透彻、论证严谨、看得懂且充满人性的裁判文书。裁判文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增强法官引用和解释法条的能力,循序渐进、逐步铺开、讲求实效,使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法院裁判文书范文 篇2

(一) 各基层法院裁判文书公开运行中的操作细节尚需制度化。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施行以后, 河北省高院仅就在互联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做了一些部署工作, 但没有依据此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系统统一的实施细则, 各基层法院虽已印发《关于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相关通知》但在具体操作中的问题如:如何界定当事人隐私的内涵与外延、文书公开的监督机制等, 缺少统一依据, 并且这些规定位阶相对较低, 缺乏权威, 在实践中出现执行不到位。各基层法院司法公开运行, 差异很大。

(二) 部分基层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存在问题, 影响裁判文书公开的社会效果。

一是说理性不够。这些裁判文书普遍存在没有过程, 或简单叙述过程, 便直接得出结果, 以及没有论证, 就直接得出结论的现象。二是语言风格过于专业化, 影响了公众对裁判文书的公正性评价。三是公开的部分判决书是不完整的, 部分是经过摘录修过的, 难以完整地再现案件的原貌, 有悖于裁判文书公开的宗旨与目的。

(三) 部分基层法院裁判文书公开运行存在重实体判决, 轻程序裁定现象。

裁判文书公开意指除调解书以外的判决书、裁定书公开, 而经课题组初步了解河北大部分基层法院公开的裁判文书当前仅有判决书公开运行, 而裁定书还没有做公开的准备工作。

(四) 部分基层法院裁判文书公开运行的查询机制单一、监督机制缺失, 反馈机制缺位、培训工作不到位。

一是查询机制单一, 当前, 公众仅能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看生效裁判文书, 如果遇到网络堵塞或故障, 公众就不能及时查到想要的内容, 裁判文书就不能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供当事人、专家、律师及时查阅乃至监督;二是裁判文书公开运行的监督机制并未建立, 部分审判人员怠于职责, 要么制作的判决书漏洞百出, 要么就拖延公开, 其说明监督机制缺失, 惩戒措施不完善;三是反馈机制缺位, 由于缺乏能动的应对机制, 对公众及媒体的反响难以回应, 裁判文书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 社会矛盾难以及时有效化解;四是司法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裁判文书公开的应有内涵

(一) 裁判文书的说理规范化。

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是裁判文书公开建构中的关键一环。一是事理叙述。法律人说理的基本思维是以事实为基础, 以法律为准绳, 即法律的正确适用要建立在真实的事实基础之上。裁判文书对事实的叙述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关键性的情节的叙述应做到具体、清楚, 为作出正确的裁判奠定基础。二是法理分析。第一, 把生活中的事实要上升为法律事实, 进行法律分析;第二, 通过法律事实的解析进一步对法律规范作出解释。就是说抽象的法律通过法官的阐释成为支持裁判的实在性规范;第三, 说理必须具有针对性。具体案件中, 案情存在法规竞合或者法律冲突, 也或者法律本身存在漏洞, 当事人对法律本意认识有限, 只有加强说理的针对性, 才能成为支持裁判的法律依据;第四, 要准确援引法律条文。三是情理分析, 即裁判所遵循的传统习俗、社情民意等。在合法基础上, 依据社会正义理念对法律规则适当变通, 在裁判文书中融入情理因素, 情理感人, 定纷止争。

(二) 生效裁判文书公开全面化、及时化。

裁判文书的全面公开, 一是种类全面公开, 即除调解书以外的判决书、裁定书原则上都应公开, 只有一种例外即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文书不公开。二是内容全面公开, 但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合法权益, 裁判文书公开的范围受到限制, 不宜公开的情形:第一,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未成年人犯罪和个人隐私情况的案件。对于此问题, 现行《保密法》对国家秘密的定义太过笼统, 应以位阶相对较高的法律文件对其作详细规定。并严格限定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内涵与外延。确保裁判文书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开。第二, 调解结案的案件;第三, 涉及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伦理案件;第四, 当事人申请不公开且有正当理由的。仅能部分公开的情形:第一, 涉及被害人的受害情节、个人隐私信息的案件;第二, 涉及很有可能传授犯罪方法的案件等。除上述情况外, 均应公开。三是方式全面公开。

裁判文书及时公开, 并不意味着尽快公开, “及时”是既要保证当事人及社会公众能及时查询, 方便公众参与、监督司法活动, 同时要给法院充足的公布时间, 保证文书质量。及时性要求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 并一定程度上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及公正性。

(三) 裁判文书公开途径多样化。

一是建立畅通的查询渠道。具体做法在最高院及其指导下的各高院、中院应该将全部裁判文书按统一的方式装订后, 放置于专门的查阅室供公众查询, 公民可凭有效证件并在专业的接待员指导下进行查阅、复制。二是完善网上公布程序。搭建系统的网络发布平台。在最高人民法院已创建全国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络的条件下, 链接其指导下的各高院网站中的裁判文书条目。并且在各级法院设立可供查询的终端, 便于查询。建立文书更正、纠错的反馈机制。可设置“网评法院”的栏目, 对网友的意见、建议、质疑及时回应。三是通过刊物、媒体等多种方式公开。最高院及其指导下的各高院应定期将公布的裁判文书进行汇编后出版。出版时, 依据裁判文书的质量来划分优秀与较差, 通过此行为, 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提高裁判文书公开的质量。此外, 对社会影响较大或者有特别代表意义的案件, 可选择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主流的刊物, 也可以通过电视中的法制节目等方法予以公开。

三、裁判文书公开运行的制度建构

(一) 制定裁判文书公开运行的具体实施细则。

河北省高院应依据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系统统一的实施细则。河北省高院在统领、指导地方各基层人民法院执行裁判文书公开的部署中, 应不断完善裁判文书公开的具体操作标准, 如:界定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内涵与外延, 构建裁判文书公开运行的监督机制等问题, 协调各地方裁判文书公开的范围、方式、审核程序等。解决当前河北各基层法院亟待解决, 却又没有统一实施依据的问题。

(二) 完善对裁判文书公开的监督机制。

一是创建裁判文书评查机制。具体做法是各基层法院在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成立专门检查小组, 检查各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 检查的方式为定期检查或不定期的抽查。一方面要对不达标准的裁判文书定期整改;另一方面, 要将这种检查结果最终纳入法官日常的考核之中, 以此来评定法官的业绩, 规范权力运作。二是各法院明确裁判文书公开各个环节上参与责任, 做到权责明确。三是走群众路线, 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律师协会乃至社会大众, 让他们从多角度对裁判文书公开的情况进行建议、评价, 可为裁判文书的公开运行提供新的思路及启发。同时, 对监督与评价要予以重视。进行反思总结, 将好的做法继续推广, 上升到制度层面, 以此来推进裁判文书公开运行的规范化。

(三) 完善裁判文书公开的反馈机制和判后答疑机制。

各级法院均应开设公众互动答疑专栏, 加强与社会各界沟通、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发挥裁判文书公开的最大效益。河南省高院网在裁判文书反馈方面做得较好, 其开设了专门的裁判文书网, 并进行裁判文书展示, 评出优秀的和差的。并且开设了“网评法院”专栏, 方便了广大公众对法院的了解及监督。而河北省各级法院网则应跟随时代脚步, 开设裁判文书与公众的互动方式, 完善判后答疑, 使当事人更加理性地接受裁判结果, 推动裁判文书的公开。

(四) 提升法官素质, 发挥裁判文书公开的功能。

法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实施。法官素质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备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二是高超的技术水平, 其中包括法律释义技术、法律推理技术、证据运用技术、法庭辩论技术及法律文书制作技术等;三是高尚的道德品质;四是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完善的知识结构。法官素质的提升要从制度入手, 做到:第一, 做好法官的选拨、晋升工作;第二, 完善法官的培训机制。

摘要:司法公开旨在促进司法公正, 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一环, 是司法公正的助推器, 本文针对河北省基层法院裁判文书公开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提出裁判文书公开运行应有的科学、合理、合法内涵, 并进一步就当前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基层法院,裁判文书,运行管理,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闫建强.论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制度建构[D].中南大学, 2013, 5

[2]李后龙, 葛文.怀疑、信赖与民事案件材料公开——以公众知情权为核心的考察[J].法律适用, 2013, 1

[3]高一飞, 莫湘益.论审务公开[J].电子政务, 2012, 12

[4]刘爱良.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的重构、检讨与展望[J].时代法学, 2012, 1

法院裁判文书范文 篇3

针对第一点来看,生效的法律文书包括调解书、判决书、执行裁定书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文书。在实务操作中,法院拍卖过户出具的都是执行裁定书,可以认为是生效的法律文书,但是有时候在裁定书的裁定内容中没有明确不动产权利的转移、灭失等具体内容,往往会附加一份协助执行通知书,登记机构按照协助执行通知书上的协助内容办理即可。

针对第二点来看,确定来文法院有无执行权利,是法院拍卖转移登记中关键的一点。当人民法院到不动产登记机构查封不动产时,会将该诉讼的案号提供给登记机构,由登记机构记载于登记簿中。拥有执行权的前提是执行法院是首封且案号依然在查封期限内。关于查封期限,根据2015年2月4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第四百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根据该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这意味着一次查封不动产期限最长可以达到3年,期满前还可以续封。现在登记簿大多已经电子化,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比对登记簿信息就能很方便地看出查封是否还在有效期限内。

在实际操作中,最理想化的情形是被拍卖不动产只有一条法院查封信息,且执行案号与查封案号一致。此种情况下只要法律文书中其他内容正确就可以直接办理。但这种情况只占少数,往往一个被拍卖不动产有多条查封信息。其中一类为同一法院查封,但执行案号与查封案号不一致。这有可能是因为法院在审理同一个案子时,随着诉讼的进行,在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案号,如在诉讼保全阶段人民法院就到登记机构将标的不动产进行了保全查封,经过司法拍卖后到执行阶段出具了执行法律文书,两个案号自然是不同的。如何来判断是否为同一个案子呢?可以通过对比查封文书与来文执行文书中的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诉讼缘由是否一致来确认。如果确定为同一个案子那就需要人民法院配合在执行法律文书上注明原查封案号,以体现出查封到拍卖的连续性。但也有可能是被执行人涉及多个诉讼且都由同一法院管辖,法院以不同的案号查封了标的不动产。此时首封的案件原则上获得了优先处置权,拍卖执行法律文书上的申请执行人应该与首封案号中的申请执行人一致。但也有可能法院考虑到执行的实际情况,认为有以轮候查封的案件来执行的必要,这时登记机构应该提请人民法院配合将执行案号前的查封登记解除使执行案号的查封变为首封。

另外,更多的一种情况是同一标的不动产被不同法院查封,这时执行处分的大部分都是首封法院,但根据2015年11月江苏高院执行局出台的《关于首查封普通债权法院与轮候查封优先债权执行法院之间处分查封房地产等相关问题的解答》,规定原则上由已进入执行程序的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置查封物,但首封法院已启动房地产评估或拍卖程序且处分房地产价值在扣除执行费用、优先债权后有剩余分配变价款的除外。同时规定,首封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的,或不同意移送处分权的,不影响处分权的移送,厘清了首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执行法院之间对查封物的处置权。由此会出现进行拍卖处分执行的不是首封法院而是轮候法院的情况,而登记机构无法确定该轮候法院是否具有执行权利,这时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让执行法院配合,将执行案号顺位前其他法院的查封解封,使执行案号变成首封案号。另一种就需要执行法院出具已经取得执行权利的让渡函,一般是首封法院将执行权利直接让渡给执行的轮候法院,也有经同一上级法院指定由轮候法院取得执行权利的。

有一则案例颇具代表性。一份拍卖普通住宅的执行裁定与协助执行通知书,出具人为某市A法院。经查阅不动产登记簿发现,该处住宅有2条抵押信息,第一顺位抵押权人为甲银行,第二顺位为一名个人。查封信息有2条,第一顺位为某市B区法院,查封案号为(XX)某民诉字第XX号,登记时间为2014年6月。第二顺位为某市A区法院,查封案号与此次执行文书上的案号一致且申请执行人都为甲银行,但查封登记时间却在2013年3月。显而易见,执行法院不是首封法院,并且首封登记时间比轮候还要晚。再次查阅相关档案发现原来首封的案号是续封的,原查封案号为(XX)某商诉保字第XX号,登记时间为2012年8月。此时终于将整个脉络理清,被执行人应该是通过向甲银行贷款购得房屋,2012年由于其他债务纠纷,其他债权人向B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查封了该房屋,此时被执行人应该还在按时偿还房贷,所以甲银行并未察觉异样,直到2013年银行发现还贷出现了问题才要求查封了房屋,而B法院在查封期限快到时进行了续封,且此时已经判决完成,因此以判决案号进行了续封。但由于轮候查封申请执行人同时是第一顺位抵押权人,享受优先受偿的权利,所以最终由A法院来开展执行程序,B法院将执行权利让渡给了A法院并出具了让渡函。最终凭借执行裁定、协助执行通知书和让渡函完成了拍卖转移登记。

登记机构除了要确定来文法院是否有执行权利外还需核对法律文书中被拍卖不动产的信息,如被执行人是否为被执行不动产的所有权人、被执行不动产的坐落是否一致等。但是否一定要求法院在法律文书中注明“原产权证书作废”字样,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物权法》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还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这说明,当人民法院做出裁定后,不动产的所有权已经转移了,买受人来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实质上是一个公示的效果,目的是今后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显而易见,之前与被执行人相关的权属证书都失效了,出于公示与公信的原则,登记机构只需公告作废原权属证书即可,大可不必要求法院注明“原产权证书作废”字样,甚至以此为由不接受法律文书导致买受人无谓的往返。

法院裁判文书范文 篇4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关于第二届全国法院环境资源优秀裁判文书

评选活动情况的通报

(法办〔2018〕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法院开展优秀业务成果评选活动暂行办法》(法办发〔2011〕9号)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1月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全国法院环境资源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全国共有28个高级人民法院选送了裁判文书参加评选。经最高人民法院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共有106篇裁判文书在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不同等次的奖项,其中刑事类文书25篇、民事类文书53篇、行政类文书28篇。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衡量法院审判工作质量和司法能力的重要标尺,直接关系司法权威的树立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此次获奖的裁判文书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环境资源审判的专业性特点,在文书格式及构成要素、叙述事实及论述说理、引用法律及裁判主文、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示范意义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凝聚了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法官的智慧,是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重要成果。希望受表彰的单位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再接再厉,继续前进。希望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及从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法官以此次优秀环境资源裁判文书评选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服务保障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切实贯彻宪法法律的要求,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公正审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纠纷案件,将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司法能力水平,培养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专业化环境资源审判队伍,为全面加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2018年5月27日

第二届全国法院环境资源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结果

一、刑事裁判文书

特等奖(1篇)

1.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法院(2017)黔0321刑初120号刑事判决书

一等奖(3篇)

1.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16)沪0112刑初2598号刑事判决书 2.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苏10刑终185号刑事裁定书 3.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法院(2016)湘0923刑初280号刑事判决书

二等奖(4篇)

1.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2016)藏25刑终4号刑事判决书

2.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民法院(2016)川1503刑初14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3.湖南省韶山市人民法院(2016)湘0382刑初62号刑事判决书

4.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2017)津0116刑初40025号刑事判决书

三等奖(7篇)

1.陕西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陕03刑终89号刑事判决书 2.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2016)渝0112刑初1615号刑事判决书 3.山西省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晋10刑终24号刑事裁定书 4.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陕07刑终47号刑事裁定书 5.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粤05刑终123号刑事裁定书 6.河南省襄城县人民法院(2017)豫1025刑初220号刑事判决书 7.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浙06刑终162号刑事判决书。

优秀奖(10篇)

1.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7)琼96刑终88号刑事判决书 2.湖南省汨罗市人民法院(2017)湘0681刑初10号刑事判决书

3.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人民法院(2017)皖0506刑初25号刑事判决书 4.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黔01刑终590号刑事判决书 5.湖南省茶陵县人民法院(2016)湘0224刑初273号刑事判决书 6.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浙03刑终1544号刑事裁定书 7.黑龙江省九三农垦法院(2016)黑8104刑初47号刑事判决书

8.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2016)苏1302刑初828号刑事判决书 9.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宁01刑终235号刑事裁定书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2016)桂0203刑初35号刑事判决书

二、民事裁判文书

特等奖(3篇)

1.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苏民终1357号民事判决书

2.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6)渝02民终772号民事判决书 3.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提字第205号民事判决书

一等奖(7篇)

1.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2016)黔0181民初1095号民事判决书 2.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豫民终232号民事判决书

3.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6)渝01民终8972号民事判决书 4.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鲁06民初8号民事判决书 5.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川民终字第897号民事判决书

6.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鄂05民终726号民事判决书 7.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终590号民事判决书

二等奖(9篇)

1.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6)藏民终14号民事判决书

2.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粤01民终12096号民事判决书

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南市民再终字第10号民事判决书 4.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闽06民终403号民事判决书 5.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皖05民初113号民事判决书 6.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2015)大民初字第719号民事判决书

7.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2015)津法环民初字第00014号民事判决书 8.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2017)黔0181民初110号民事判决书 9.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终971号民事判决书

三等奖(14篇)

1.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苏民终293号民事判决书 2.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鄂民再210号民事判决书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7)新民终220号民事判决书 4.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黔民初85号民事判决书

5.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粤18民终946号民事判决书 6.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2016)渝04民终587号民事判决书 7.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2016)鄂96民初18号民事判决书 8.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辽01民终5575号民事判决书 9.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闽08民终962号民事判决书 10.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吉02民初32号民事判决书 11.北海海事法院(2015)海商初字第49号民事判决书

12.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人民法院(2016)湘0603民初301号民事判决书 13.安徽省繁昌县人民法院(2016)皖0222民初2563号民事判决书 14.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陕07民终218号民事判决书

优秀奖(20篇)

1.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冀民终679号民事判决书 2.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豫民终718号民事判决书

3.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鲁02民终6706号民事判决书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新01民终2875号民事判决书 5.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赣09民终1018号民事判决书 6.青海省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青02民终357号民事判决书 7.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湘10民终872号民事判决书 8.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7)渝01民终2062号民事判决书 9.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闽08民终733号民事判决书 10.黑龙江省林区中级人民法院(2017)黑75民终5号民事判决书

1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桂09民终1116号民事判决书 12.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豫13民终2415号民事判决书 13.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川06民终688号民事判决书 14.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苏02民初68号民事裁定书 15.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陕07民终1102号民事判决书 16.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浙06民初478号民事判决书 17.山西省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晋10民终549号民事判决书

18.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宁01民终758号民事判决书 19.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2017)黔0181民初139号民事判决书 20.上海市崇明县人民法院(2016)沪0230民初5670号民事判决书

三、行政裁判文书

特等奖(2篇)

1.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2017)鄂0502行初1号行政判决书 2.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行申386号行政裁定书

一等奖(4篇)

1.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苏06行终281号行政判决书 2.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2016)浙0602行初202号行政判决书 3.北海海事法院(2016)桂72行初24号行政判决书 4.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行申2573号行政裁定书

二等奖(5篇)

1.河北省隆化县人民法院(2016)冀0825行初22号行政判决书 2.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粤行终1351号行政判决书 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苏行终294号行政判决书

4.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7)渝01行终231号行政判决书 5.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行申4361号行政裁定书

三等奖(7篇)

1.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黔行终6号行政判决书

2.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7)琼96行终25号行政判决书 3.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2017)沪0116行初3号行政判决书

4.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法院(2016)黔0321行初155号行政判决书 5.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2015)杭西行初字第291号行政判决书 6.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2016)京0112行初101号行政判决书

7.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法院(2016)陕0304行初18号行政判决书

优秀奖(10篇)

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2017)鄂0115行初2号行政判决书 2.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2016)苏0508行初281号行政判决书 3.北海海事法院(2016)桂72行初5号行政判决书

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桂01行终94号行政判决书 5.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鲁11行终89号行政判决书 6.云南省梁河县人民法院(2017)云3122行初2号行政判决书 7.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浙06行终38号行政判决书 8.上海市崇明县人民法院(2016)沪0230行初45号行政判决书 9.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2017)渝05行终83号行政判决书

10.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2016)川0503行初5号行政判决书

法院文书电子送达 篇5

送达文书是法院审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案件能否正常审理,判决结果能否及时传达,当事人权利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但是随着民商事案件大量的增多,“送达难”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法院的难题。当事人提供地址不对、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收法律文书、外出务工人员无固定地址和联系方式及受送达人的家属和基层组织不配合已经成为送达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根据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提出的需求,中国兵器工业信息中心华南研发中心—深圳市思泉软件有限公司经过近十个月的开发,经过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近一年的稳定运行,“思泉法院文书送达平台”正式推出了。

“法院文书送达平台”的出现,将在“直接送达、委托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5种形式之后,开辟了“法院文书网络电子送达”的新模式!

功能模块

及时提醒,集邮件提醒,短信提醒,平台提醒于一体,BS结构,随时随地都可以签收文书;

会员注册,会员可以在线注册,由法院审核开通帐号信息,接受相关文书提醒信息;

公告通知,法院的相关动态或是政策变动,可以通过公告通知及时发布; 案号管理,可以查询到每个案号对应的文书,每份文书对应的签收记录; 文书管理,可以查询到每份文书的名称及对应的签收记录;

会员中心,可以新增、修改、冻结、解冻、删除会员;

送达记录,查看每份文书,发送记录邮件、短信通知及会员签收情况,方便查阅;

报表中心,分全院报表、本庭报表、全院明细、本庭明细、按部门、按人员显示文书签收率;

权限管理, 当事人可以在自己的案号下上传相应文书,各法院工作人员,可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案号上,上传与案号相关的文书,并用短信,邮件立即送达当事人,并且可随时查询文书送达的签收情况,院领导可以查询管辖权限内所有文书的送达及签收情况;

应用价值

大大缩短了文书送达的时间,提高了文书送达的速度,降低了文书不能送达的概率,降低了文书送达的成本;

随时随处,都可以签收文书,开辟了文书网络送达的新模式;

法院上传文书后立即就可以通过短信、邮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在相应案号上传文书,并通知法院工作人员,“法院文书送达平台”成了当事人与法院文书相互传达的快捷平台;

销售模式

可以先试用,后购买,最长可以试用100天。

试用网址

在线试用网址:http://:88

管理员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当事人用户名:guest密码:guest

方案下载网址:http:///download/wssd/wssd.doc

1媒体报导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率先开展“电子送达”

来源:东莞时报

摘要:打一个官司,从提交起诉材料到最后开庭,递交证据材料,收调解通知,免不了要开着车到法院奔跑几次。为解决这一困扰,市第一人民法院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法院,实施电子送达。近日,在松山湖法庭,市第一人民法院与全市各大银行,就电子送达工作,进行了„

打一个官司,从提交起诉材料到最后开庭,递交证据材料,收调解通知,免不了要开着车到法院奔跑几次。为解决这一困扰,市第一人民法院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法院,实施电子送达。

近日,在松山湖法庭,市第一人民法院与全市各大银行,就电子送达工作,进行了签约。市第一人民法院副院长陈莫强表示,下一步将和全市的交警大队、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合作,开展这一业务。

省钱

电子送达一年可节约数百万

据了解,电子送达,是指以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形式所进行的诉讼文书送达。2010年9月1日开始,市第一人民法院全面推行电子送达制度,并与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以及东莞7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电子送达协议。

市第一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斯表示,以节约诉讼成本为例,2010年1月至9月,单一个松山湖法庭,受理银行的案件就有2285宗,从提交诉讼材料到最后开庭,当事人要来回奔跑好几次,“以平均一宗案件需要领取两次诉讼材料,每次往返的费用为100元计算,2285宗案件就可以节省花在路上的费用高达22万元。”

除此之外,去年同期松山湖法庭邮寄送达的费用也达13.5万元。陈莫强说,在整个第一法院,去年共受理的案件超过5万宗,“若全部采用电子送达,可以省下当事人好几百万啊!”

措施

电子送达后将短信提示对方

在签约仪式上,多家银行表示,电子送达法律文书,一方面简化了文书的送达方式,减少了传递环节,节约了送达时间,提高了文书送达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

法院与企业签订的协议显示,送达内容包括诉状、答辩状、传票、开庭通知、举证通知、证据等。

在法院向对方指定的电子邮箱,发送出相关的诉讼文书,对方下载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送达信息时,即视为已经送达。

“也就是说,点开邮件,就表明已经送达成功。”松山湖法庭副庭长周兢介绍,如果对方有证据证明因客观原因,未实际接收到相关诉讼文书,“经对方要求,可以再次送达。”

一般情况下,法院采用电子送达方式向对方送达诉讼文书时,将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送达内容,记录电子邮件的送达时间和结果。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书文书 篇6

淇滨区交通路政强制执行

申请书

人民法院:

本机关于年月日对被申请执行人作出了行政决定(文号:),并进行了催告(文号:)、强制执行公告(文号:),由于被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该行政决定,本机关于年月日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因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受到阻挠,造成我机关无法强制执行,现又于年月日向被申请执行人送达了《催告书》(文号:),但是被申请执行人在催告书送达十日后仍未履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现申请贵院强制执行。

申请内容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如下:

附件:1.通知书(或决定书)份 2.催告书份

3.其他材料

淇滨区交通路政管理所负责人签名:

淇滨区交通路政管理所(印章)

年月日

一、制定依据

第五十五条 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行政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当事人的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

(四)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明日期。

二、适用范围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裁判文书范文 篇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司法鉴定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各类诉讼案件中起了积极地作用,但近50年来,我国的司法改革却经历了十分艰难的历程,作为诉讼制度中微小的司法鉴定制度无疑更加显得基础薄弱,随着当前各级法院案件数量的大幅度上升,对外鉴定案件的数量和种类骤增,这就要求我们的司法鉴定制度还需进一步的细化和修订来与现状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推进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展。

二、当前法院司法鉴定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法院内部因素

1)司法鉴定部门人员相对不足与案件数量的大幅上升不相适应。近三年,我院司法鉴定案件年均增长率为50%左右,加上今年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的开展,工作量大幅上升,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导致部分鉴定案件开展缓慢。

2)法院内部对司法鉴定环节节点控制不够明确,鉴定工作前期涉及当事人的申请,承办法官的认定、书记员与司法鉴定部门案件的移送,鉴定部门组织选择机构;各个主体间包含的节点环环相扣。如果任何一个环节节点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拖延鉴定工作的开展。

2、外部客观因素

1)当事人不愿配合司法鉴定。部分受鉴方到鉴定机构鉴定后因对鉴定结果不满意而拒绝签字,导致鉴定机构无法出具鉴定报告;个别当事人家属拒绝带伤者配合鉴定,只能作退案处理。更有部分当事人阻碍法院和鉴定机构查勘现场,不开门、不让进,阻扰鉴定工作的开展。

2)部分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开展鉴定工作缓慢,出具鉴定报告的时间过长。某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因其大学比较有名,很多当事人要求在其处鉴定,但因是大学内设鉴定机构,其每逢寒暑假,基本就处于休假状态,如果在此期间移送案件,只能等到开学后鉴定机构上班才能开展鉴定,必然导致鉴定时间延长;另外对于房屋安全结构、质量方面的鉴定,我市只有一家机构可以做,省会也只有少数几家机构可以做,鉴定机构太少,导致鉴定机构工作量大,往往人手安排不过来,我院去年一个房屋安全结构的鉴定案件,从查勘现场到出具鉴定报告花了近9个月,虽然相关规定说明延期出具报告的可以警告或者撤销其在本市的注册,但如果将其撤出鉴定名册,就更没有几家机构能做此类鉴定,从而导致此类鉴定工作更难开展。

3)缴费难问题。我省高院对外委托规定明确了当事人在收到司法鉴定部门的通知后5日内缴费,逾期未缴视为放弃鉴定。但在实际处理中,缴费告知书涉及鉴定机构收案后寄送法院,法院送达当事人,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缴费时间的延长。但部分案件必须经过鉴定才能审判,而当前鉴定机构未收到费用基本不会先行出具报告,且费用只能由当事人垫付,很多案件双方都不愿垫付费用,导致鉴定工作无从开展。

4)重复司法鉴定问题突出。尤其在民事案件中重复鉴定的情况大量存在,我院70%以上的道交案件前期都是经过有鉴定资质的机构鉴定过的,但另一方基本都提出再次鉴定,虽然《证据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但在实际审判中通常是当事人一经申请即被允许,并未对是否有证据反驳进行核实。这种滥用重新鉴定申请权的情况拖延了诉讼周期,并且很多再次鉴定的报告与前次鉴定完全一致,不仅增加了诉讼周期,还让双方当事人承担了多余的鉴定费用。

5)部分司法鉴定机构拒绝鉴定。鉴定机构基本都是盈利性组织,其利益趋向性决定了其工作的偏向,对于复杂、纠纷较大的案件,很多鉴定机构怕当事人的纠缠,往往找寻各种借口推掉鉴定委托;对于标的小、难收费的案件则能拒就拒,这种情况在全国法院都屡见不鲜,虽然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发展有一定成效,但对鉴定机构的约束和监管明显还需加强,出台更加有效的制约性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

6)部分鉴定机构、鉴定种类的收费偏高,且不同地区的标准不统一,增加了诉讼成本,加大了处理难度。如涉及道路、房屋受损的鉴定,要测算相关费用必须做三步鉴定,且三步鉴定普遍都是以万元起价,原本案件诉讼标的就不大,最后一半左右的案件都因未缴费而退案,直接导致诉讼时间延长。而一般人身损害类案件的鉴定,很多鉴定机构均按行业最高标准收取,甚至超标准收费。而评估机构按标的价值大小收费,往往故意高评以提高收费标准,从而使很多资产的评估价值大于市场价值,不仅不利于资产的处置,还使当事人对评估结论持怀疑态度,很不利于法院的工作开展。

三、面对当前形势,如何缩短鉴定时间,提高审判效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技术法官素质

要加强重视司法鉴定工作在审判和执行工作中的辅助作用;要充实司法鉴定部门人员力量,使技术法官人员的数量、水平与案件数量和质量达到一个相协调的比例。积极争取上级法院对口部门的支持与帮助,针对本院鉴定工作,严格落实鉴定环节管理流程,努力减少鉴定案件的中间环节,缩短办案的周期。对于需亲自移送鉴定机构的案件,要力争做到随到随送,勤送勤取。鉴定部门在受理鉴定案件时要严格审查移送的资料,对于不清楚需要什么资料的鉴定案件,及时与相关机构沟通明确所需材料,以减少鉴定过程中待补充材料这一环节。对于鉴定过程中鉴定机构要求补充的鉴定材料,鉴定部分要通知案件承办人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质证并移交鉴定部门。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增加办案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提高鉴定技术工作效率,提高执法水平。

2、规范鉴定程序,强化法制权威

1)科学启动鉴定程序

虽然诉讼法规定,鉴定期限不计入审理期限,但却延长了诉讼时间,给当事人增加了负担。在司法实践中,只要当事人提出申请,就决定启动鉴定程序,使得鉴定工作失去科学和严肃性,也给了一些恶意当事人可乘之机故意拖延时间。所以承办法官应该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科学研判启动鉴定程序的必要性,严格把好启动司法鉴定程序关。由于现实的复杂性,游历于专门性问题和法律问题之间的情况也不少见,需要法官依靠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对申请人的请求进行释明,尽量避免由鉴定机构对这类争议问题下结论,从而使鉴定报告失去本应有的权威性和公平性。

2)参与鉴定程序的各主体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协调沟通

鉴定案件涉及当事人、法院审鉴、执鉴部门、鉴定机构等相关方,任何一方沟通不畅都会影响鉴定的开展,所以加强合理地协调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法院要做到与当事人和鉴定机构的良好对接,起到润滑的关键作用,要用科学合理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的促进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对鉴定机构的监管,促进鉴定机构严格遵守鉴定规章、鉴定时限开展鉴定

法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强对鉴定机构的监管,严格根据对外委托鉴定、评估、拍卖规定开展工作。为了防止鉴定机构无故拖延鉴定周期,建议委托方与其签订委托合同,明确约定鉴定期限,如鉴定机构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具书面鉴定结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4)对于不按时开展工作、出具报告缓慢的机构要警示,对恶意收取高额费用,无故拒绝委托的机构要严肃处理

四、我院加强整改措施切实推动提升司法鉴定的效率和裁判的可利用性

为达到高质高效的审判目的,促使各个环节尽量缩短办案期限,我院每月都对超期案件进行列表排查,分析超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存案数,保持委托鉴定工作收结案良性循环,我院重点从司法鉴定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及工作策略等方面着手来缩短司法鉴定时间,提高办案效率。

1)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制定符合我院工作要求与定位的配套工作制度。我院审管办于每周对当周立案、结案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案件统计本登记内容与每件案件移送流程表进行核对,防止出现案件登记的立案时间、结案时间与案件实际办理情况不一致的现象。我院每周对即将到3个月尚未办结的案件进行原因排查,根据具体情况督促办理;对已超3个月尚未办结的案件列表登记,找出原因,跟踪进度,限期办结。我院要求有关业务部门要每周向审管办移送本周立案及结案流程表,提供真实的鉴定案件进展情况,杜绝因鉴定周期过长引起的审理案件超期现象出现。

2)加强对相关鉴定专业知识的总结与积累。要求法官重视经验和知识的总结,降低自身对司法鉴定结论的依赖性。在遇到不需要鉴定或者不需要重新鉴定的案件时,与当事人进行良好沟通和合理解释,说服当事人放弃鉴定申请。

3)加强节点管理意识。要求各承办法官、司法技术人员要加强节点管理意识,自觉规范司法鉴定案件中的节点用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启司法鉴定程序。

4)将鉴定案件纳入审判业务管理系统。明确限定鉴定过程中主要节点用时,对各阶段的进展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审管办对临近节点用时的鉴定案件提前关注,对超节点用时的案件密切跟踪和督促,最大限度缩短每一个环节的耗时,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5)加强庭室管理。各业务庭加强在鉴定审批、分管签批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是对重复鉴定案件,要求严格把关,降低司法鉴定率,以缩短案件审理期限,提高审判效率。

6)加强与司法鉴定机构的沟通。对当事人有异议的鉴定结论,要求原作出司法鉴定结论的鉴定机构就当事人的异议事项作出书面说明,同时加大请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询的力度,尽量降低二次鉴定率,提高办案效率。

7)加强审管办与审判执行部门的沟通与监督。对超节点用时的鉴定案件,业务庭也要主动加强与技术工作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跟踪和了解情况,督促技术工作人员采取措施,紧密跟踪,督促鉴定机构尽早完成鉴定。

摘要:法院司法鉴定工作作为各级法院业务部门解决审鉴、执鉴分离的辅助部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承担着一定程度地办案压力。作为法院司法鉴定、评估、拍卖的主要承办部门,司法鉴定部门不仅要为全院业务部门提供鉴定、评估、拍卖的相关咨询,同时也要为各当事人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对部分鉴定机构的资质进行核查,对移送的司法鉴定案件审查并组织当事人选择鉴定机构,移送鉴定委托,组织当事人、鉴定机构查勘现场,接收鉴定报告并移送承办法官等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鉴定案件涉及的鉴定事项种类各异,所需资料和鉴定流程各不相同,且部分鉴定案件开展后涉及的事项繁琐,流程较复杂,致使部分案件的鉴定时间过长,以至于审执部门不能按时结案,从而超过审限,影响办案进度。以下就当前法院司法鉴定目前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做相关调研。

上一篇:2019年汽车行业工作总结下一篇:夏天形容景色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