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2024-10-01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共9篇)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1

解读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四川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已经出炉,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及比例、试题结构、题型与分值、试题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但由于政治学科的特点以及十八大的召开,2014年的考试说明也主要在如下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考点的部分调整

1、经济生活:体现在第十一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文化生活:体现在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加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政治生活:体现在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以上考点都是根据十八大报告所增加的部分,容易与当下的时政热点相结合,新版本教材相应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详细的表述,因此建议适当补充和高度关注。

二、主观题试题结构略有调整

原来“1小问+5大问”的模式调整为“1小问+4大问”模式,即“1小问”是解读经济信息;“4大问”即四门必修课程各考查一个问。这一调整意味着各板块的分值比例应该在12分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迎考中要注意知识模块的建立,注意中观的考查方式,避免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三、选修部分调整较大

1、考查形式从13年的一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调整为两个选择题,形式上的这一调整提醒我们在复习迎考中应该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的理解而不再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的记忆。

2、考查内容从13年的考1、3、5专题调整为考1、2、3专题,内容上的这一调整提醒我们应该在2专题上有所关注。

树德中学教师饶玉萍:

2014年四川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及比例、试题结构、题型与分值、试题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其变化主要有四方面:

1.部分考试内容呈现的形式发生变化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部分今年将只考两个选择题,占8分。

从考试说明上的内容比例看,选修二《经济学常识》部分的比重仍占10%,从题型示例上看,原来有关选修部分的主观题的例题未删掉,但不意味着这部分内容考查今年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2.主观题的试题结构略有调整

原来“1小问+5大问”的模式变为了“1小问+4大问”模式,即“1小问”是解读经济信息;“四大问”即四门必修课程各考查一个问。

3.各模块内容比例及题量略有变化 2014年高考政治试题结构

(1)《经济生活》选择题4(16分)+主观性试题2(6+10分左右)约占32﹪(2)《经济学常识》选择题2(8分)占8﹪

(3)《政治生活》选择题2(8分)+主观性试题1(12分左右)约占20﹪(4)《文化生活》选择题1(4分)+主观性试题1(11分左右)约占15﹪(5)《生活与哲学》选择题3(12分)+主观性试题1(13分左右)约占25﹪ 4.考试范围的部分考点变化

(1)政治四本必修教材在十八大召开以后结合政策进行了修改,今年高考说明反映了这一变化,部分考点作了增、删、改。

考点变化分别出现在《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部分;《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部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部分。

(2)选修2《经济学常识》由原来考查专题一、三、五的内容改为考查专题一、二、三的内容。

对此我们的应对策略是: 考纲中未出现的新修订教材的内容,不需要掌握,仍按原来教材把握。即考点未变的,按老教材掌握;考点变了的,按新教材掌握。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2

易错点一认为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例证: (2012·上海政治卷·16) 下表是近10年来中国内地企业进入500强榜单的相关数据

注:股份制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

数据表明, 我国

A.股份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B.非公有制企业实力普遍增强

C.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D.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的基础

解读: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A表达错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 D表达错误。B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C, 学生易错选D。

易错点二认为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例证: (2009·江苏政治卷·9)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解读: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 规范协调劳动关系,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 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劳动者享受权利, 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本题答案为D, 学生易错选A。

易错点三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例证: (2010·安徽文综卷·6)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简称《纲要》) , 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

A.审慎用权, 科学民主决策

B.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C.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保障每个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读: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 人民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人大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本题答案为A, 学生易错选D。

易错点四认为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

例证: (2010·福建文综卷·30) 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 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向大会提交提案5000多件, 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

A.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C.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解读: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因此, A表达正确且符合题意。B表达错误, 人民政协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而不是决定。C混淆了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表达错误。

本题答案为A, 学生易错选C。

易错点五认为人民政协履行国家职能

例证: (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7) 近年来, 公共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 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 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 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关提案。由此可见, 人民政协

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解读: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以全国政协围绕公共外交进行的各项活动为背景材料, 要求考生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相关知识对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 既没有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又不是作为国家机关履行职权和职能, 故ABC错误。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 在公共外交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题答案为D, 学生易错选B。

易错点六认为人大代表有权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例证: (2012·福建文综卷·26) 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 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 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 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 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1) 向人大提出议案 (2) 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3) 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4) 表决各项决定

A. (1) (4) B. (2) (3)

C. (1) (2) (4) D. (2) (3) (4)

解读: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包括审议各项议案, 表决各项决定, 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等。因此, (1) (4) 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人大代表的提案权和表决权, 没有体现质询权, (2) 不符合题意。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而不是人大代表的职权。

本题答案为A, 学生易错选D。

易错点七认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例证: (2012·广东文综卷·27) 近年来, 广东某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发展为两大着力点, 推动法律、体制、能力三大建设, 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这说明

(1) 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 (2) 新机制使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更合理 (3)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4) 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解读: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是城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行政权力属于政府, 我国基层政府是乡镇, (1) 表达错误。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3) 表达错误。

本题答案为D, 学生易错选C。

易错点八认为领土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例证: (2012·浙江文综卷·32)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菲律宾政府无视历史事实, 一再制造事端, 企图侵占黄岩岛。对此, 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

(1)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 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 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4) 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解读:在当代国际社会, 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 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本题答案为C, 学生容易错选A。

易错点九认为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例证: (2012·山东文综卷·23)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 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 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1) 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2) 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3) 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4)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3) (4)

解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文化对经济、政治又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优秀的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本题答案为D, 学生易错选C。

易错点十认为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证: (2011·福建文综卷·25)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 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 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 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挖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解读: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因此, 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就是在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而不是挖掘其经济价值。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也包括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本题答案为D, 学生易错选A。

易错点十一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例证: (2012·福建文综卷·33) 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有

(1)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2)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3)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4) 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1) (3) B. (2) (4)

C. (1) (2) D. (3) (4)

解读: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 (1) 表达错误。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但传统文化不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正是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 才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同时, 社会实践的发展, 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因此, (2) 表达错误。

本题答案为D, 学生易错选B。

易错点十二认为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例证: (2012·山东文综卷·22) 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又不乏时尚元素, 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解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大众传媒, C表达错误。A、D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B, 学生易错选C。

易错点十三认为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例证: (2012·海南政治卷·17) 3000多年前, 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 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 造型独特的船形屋, 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 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 黎族文化

(1)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3)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4) 具有强大生命力, 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读: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 错误, 它把地理环境这一影响文化的因素表述为决定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不是文化, 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4) 表达错误。

本题答案为A, 学生易错选D。

易错点十四认为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例证: (2012·江苏政治卷·24) 2012年4月, 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 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 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 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 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 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但不能把诚实守信理解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本题答案为C, 学生易错选D。

易错点十五认为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例证: (2010·江苏政治卷·23) 为了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 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因为爱国主义是

(1)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3)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 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应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本题答案为B, 学生易错选A。

易错点十六认为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不具有导向作用

例证: (2012·广东文综卷·34) 对下图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 评价正确的是

(1) 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2) 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3) 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4) 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读:漫画讽刺的是某些文艺创作者盲目求大, 违背了创作规律, (2) 符合漫画寓意。文艺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 为人民服务, 漫画中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到了错误的导向作用, (3) 符合题意。创新是指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故漫画中的创作者没有创新, (1) 表达错误。 (4) 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C, 学生易错选A。

易错点十七认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例证: (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20)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 就凿壁偷光, 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 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 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 就把书借给他。后来, 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1) 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3) 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4) 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 (1) (3) B. (2) (3)

C. (1) (4) D. (2) (4)

解读: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 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所以, 人的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 (1) (4) 表达正确。人生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但这些都不是决定因素。故 (2) (3) 表达错误。

本题答案为C, 学生易错选D。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3

在《大纲》中体现出2014年高考将一如既往地注重考查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辩证、创新地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读:能够从文字表述中准确、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能够从图表中准确、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地理基本技能,如对地理坐标的判断与识别、不同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文字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是指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来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指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知识和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复习建议

1.狠抓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

做题时要注意回归教材,应该多查地图和笔记。在专题复习中,要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区域地理复习为例,可采用“画简图一区域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区域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以“天山地区”为例,首先画出区域经纬网简图,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其次在图上填充山脉等重要地理事物,为进一步分析做准备。最后从自然地理知识方面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与成因、河流与补给类型、植被、土壤和自然带、自然资源分布等;从人文地理知识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农业活动等。如下图。

2.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及升华。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注重能力考查,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全面表述的能力。复习中,我们要研究最近几年的高考题,用心去体会在高考试题中命题者是怎样对这几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的。

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大纲》中的考试范围而忽视能力要求。在复习中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地图,更应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

3.重视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提高识图、绘图和析图的能力。

在做题时,需要对图表所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及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4.建立答题模型,斟酌文字,培养表达能力。

在近几年的试卷中,经常出现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等的试题。对于这类试题,我们要建立相关的答题模型,明确能反映该地理事物特征的要素。

如地形特征通常包括三部分:以哪(几)种地形为主、各类地形的空间分布和地势高低情况。

等值线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一般要说出在指定区域中等值线的数值范围、大致走向、疏密程度、数值大小的变化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立答题模型时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分析推理的过程往往能体现思维逻辑的缜密性。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综合题的答案不能只追求要点式的结论,而应注重推理过程。

解读07高考英语新大纲 篇4

纵观整个新考纲,各门科目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动,英语也不例外。英语大纲变动的具体情况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整体平稳,局部微调。正好暗合高考历来坚持的两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整体平稳的根本原因在于,考试大纲背后还有一个教学大纲。为了稳定高中教学,作为指挥棒的高考不宜频繁变动。在确定了考查形式和内容之后,一般会保持几年的持续和稳定。本次新考试大纲中明确说明了命题的依据仍然是颁布的高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作为命题依据的教学大纲没有调整,所以说高考考查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不过是在试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改进和完善罢了。基于此认识,广大考生就没有必要过分在意考纲的调整,而应该注重向基础回归,向课本靠拢。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了教学大纲要求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那么我们就具有了面对任何题目的信心和勇气,就具有了夺取高分的基础和前提。

局部微调是因为万众瞩目的高考命题也应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一切都影响到每一届高中的毕业生。为了更好的完成选拔人才的重要职能,高考试题中应该对这些变化有所体现,所以需要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虽然教学大纲没有变化,但是知识的纲领、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标准》颁布已经有时日,高考“积渐变而成质变”的思路必定也会在每一年的试卷中有所体现。

综合考查以上两方面可见,英语科目新旧版本的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化,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两种比较,就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趋势,使我们的复习备考过程更有针对性。

纵向比较

高考英语在和做过两次重大的结构和内容上的调整,之后稳定下来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一般来说,五年左右就可能出现一个比较显著的变革,在的时候,就出现了填空题这种题型,而今年属于小调整。纵观历年大纲和对应的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趋势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正在从了解语言知识向学习语言使用转换。对语法,尤其是具体的语法规则和条目的考查正在逐年淡化,对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即使是传统的语法项目单项选择题多以对话的方式,将语法规则放在一个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加以考查。

词汇量的变化,历来是英语高考改革的一个焦点。本次新考试大纲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词汇量是,与去年持平。但是本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课堂教学的单词量有了明显提高,而这种变化必然会影响高考试题。既然总词汇量上的变化不适宜体现在高考卷中,则可能对词汇运用质量上的要求就会提高。具体到阅读题目中,说不定就会以加大阅读量的方法来体现这种变化,通过阅读材料处理量增加来间接考查考生的词汇熟练度。

横向比较

英语作为高考的一项必考科目,其大纲调整如果和其他科目的调整合起来看,也能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例如,同样是考查语言水平的高考语文,和去年相比,在字音和字形识别方面,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这种变化体现了不鼓励大家钻冷僻、繁难字的导向。有关“写作”的内容将原先对诗歌等特殊题材的限制删除,这样修改就提高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要求。语言是思维的外现,思路清晰才能写作中挥洒出优美的文章,意识敏锐才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这启示我们,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应该从“上高三,下题海”这种传统的海量做题的应试模式中摆脱出来。 多思考语言现象,有意识地总结语言的规律,才能答好高考题。

又如,去年政治大纲中经济常识部分的“对外贸易”中增加了“关税”这一条目,今年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微调。生物科目的知识内容表中将“人与生物圈”部分加上“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这一变化体现了高考重视生活,关注真实世界的发展趋势。例如以前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都是有关国外的文章,在20开始出现了国内的题材。而且,顺应目前环保的呼声和构建节约社会的要求,全国卷从00到连续四年都考了一篇环保题材的阅读理解题目,而且这些题目在之后的比重更惹人注意。北京卷单独命题以后,英语阅读理解中还出现过手机、宠物等许多贴近生活的话题。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一定要关心时事,关心自己周围的真实世界,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再如,生物新大纲中将获取信息能力的第二条“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改成了“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这一变化体现了高考重视知识的综合和融会贯通的趋势。知识综合则直接导致能力的综合,例如英语中公认的难题——完形填空,命题目的就是要考查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考查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综合考查阅读和写作的语言技能。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整合知识网络,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

最后,数学新考纲中降低了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部分的难度,在知识稳定的前提下试图进行题型创新。这一变化体现了高考不断向基础回归,向课本靠拢的趋势。目前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很多同学急病乱投医,急于在书店里网络上寻找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和过关宝典。其实,最权威最具有针对性的书就在我们手中——教材。为了使自己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建议同学们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高度重视课本,打好自己的基础。高三的英语课本十六篇主课文涵盖了高中所有的语法点和大部分的核心词汇,是对前四册课本的一个总结和升华。如果能够坚持每天跟着磁带高声朗读半小时左右的课文,这个功夫一定会在最后的高考成绩中有所体现。尤其是90分以下的同学,每天坚持朗读课文会是一条迅速提高的捷径。

结语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5

一、无任何变化,意味着08年考纲提出的考核目标要求,三个梯度的能力要求仍是我们在当前新课程下高考复习和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意味着08年考纲有所变动的考试范围尤其是相对变动较大的知识范围和题型示例仍是我们关注研究的重点。

二、无任何变化,意味着08年高考试题以其比较成功与成熟而成为我们测定09年高考的风向标。08年高考题一改去年的偏、难、怪,基本围绕主干知识和国内重大事件进行考查,给人感觉题目并不难,和基础知识联系密切,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下的教学实际,体现新课程对旧课程的继承与发展。以运用大量的情境材料,在新情境下,经过分析、知识迁移、理解、对应基础知识内容,让考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无任何变化,意味着09年高试卷呈现方式将会比较平稳,但不意味着命题者命题不会创新变化。我们通过这几年的高考发现,命题者每年都在去陈求新。命制试题的质量逐年提高,命题趋向成熟,尽管每年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现在已可以肯定,他们将会更多地考虑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考离不开史料。

复习备考建议

一、要坚持常规教学。我们这里所说常规教学,是要将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考点尽入囊中,全面理解记忆高考复习范围内的知识。但复习必须有层次性。

二、认真研读08年(09年)高考考试大纲,研读08年高考试题。

三、要坚持论从史出,史料判读。新材料新情境设置,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既要理清史实,又要通过练习教会学生判读史料,与教材知识内容的有效对应,这应是高考历史复习的核心内容。

四、要努力提高练习效益。练习设置应集中体现新材料、新情境,信息量适中,强调试题的题眼。

体现时代要求 高考历史命题方向预测

1.看知识点的专题分布:

必修部分是高考中的重点,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选做题是试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的分值,并且都是超量供题,限量做题。

2.看高考试题的内容:

(1)考史实,重视对历史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主干知识到思维能力的形成。命题者十分重视历史概念的掌握。如广东今年的试卷,概念考查分达28分,占总分值的19%。

(2)考能力,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3)考素养,重视对历史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包括人文素养和史学素养。

3.看高考试题的特点:

(1)传统与创新交替。传统指的是基本题型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了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型。内容以考查基础与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出现全新的题型。创新则指的是题目内涵的设计上摆脱了过去就事论事的模式,开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基础与能力并重。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

(3)情感与生活结合。新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较好的地体现了三类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如民生、人权、民主等;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三是爱国主义精神。注重树立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重要的价值观念。

(4)历史与现实互映。重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试题的综合性。从现实立意,从古今联系中取材是新高考试卷最为鲜明的特色。

面对现在想年高考备考

1.紧扣《课标》与《考纲》

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

2.掌握基础知识

从实验区的高考试题看,凸现了对历史基本概念、史实以及教材中重点部分的考查。重视双基,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是做好高考复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狠抓课标,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考生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复习阶段,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即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形成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

3.提高综合能力

加强学科能力训练,注重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密切学科之间的渗透复习,如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重大方针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与消极影响等。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现时代要求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6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1929年6月信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一词„„

 1929年12月,提出“纠正主观主义”„„

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 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

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

 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

 为中央党校题写“实事求是”校训„„

 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给林彪的信》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

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提出“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形成的标志)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的著作中,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当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借用“实事求是”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做出界定

(2)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

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

(3)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与时俱时的科学含义;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理解: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探索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7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偏离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邓小平《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指导精神,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斗争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意义;

基本内容:党的思想录像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4)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

..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1 月,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

实之风。

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邓小平:解放思想

江泽民:与时俱进

胡锦涛:求真务实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另一个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应用: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第二,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的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的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第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2)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3)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7

教育部从2014年着手修订2004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 修订的任务强调两点:第一点是凝练核心素养, 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第二点是优化内容结构, 促进高中教育与高考、高校对接。

而今年刚刚公布新修订的《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 》的变化同样有两点, 恰恰是对应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两点内容的细化和实施。第一点是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 增加例题进行阐释, 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第二点是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 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 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探究教育部修订课标和《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 》的原因,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基础就是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尽量完整, 学生具有从力的角度 (牛顿定律) 、能的角度 (能量守恒) 、动量的角度 (动量守恒) 分析物理现象, 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实行新课标模块教学以后, 选修3-5模块内容是动量守恒与原子物理, 这样的调整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宏观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求以新的观点来认识动量守恒定律, 为进一步研究近代物理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这样一来, 为了降低物理试题的难度, 就把3-5模块作为选考内容。高中考查的内容作了改变, 而高校的教材却没有改变, 高中和高校的内容和结构就脱节了。

3.今年《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 》变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品行及关键能力, 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实现全面地振兴民族产业, 教育要先行的目标。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物理学史的考查” (如罗盘、磁偏角的发现等, 都是中国科学家对物理的贡献) 、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等涉及的物理知识, 中国的现代科技 (如航天、量子通信) 涉及的物理知识, 都可能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高考是为了适应高校选拔尖端人才的需要, 把3-5模块由选考变为必考, 这样进入大学后就具备了深度研习近代物理的充足知识和能力储备。

二、从《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 》的变化看备考策略

1. 调整备考复习内容的顺序来落实“变化”

针对2017年高考考生的复习备考, 建议在一轮复习力学机械能内容结束后加入动量内容, 从一种分析方法的角度把这部分知识学透。同时, 在一轮复习电磁学内容结束后再把原子物理部分适时加入, 要把这部分内容和必修必选内容同等看待, 通过翻看书本内容, 整理知识框架。这种调整可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 把知识有效归类, 使学科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为有效应用做好准备。

2. 加强概念及规律的复习来落实“联系与区别”

充分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例如机械能守恒与动能定理、动量守恒与冲量定理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又如动能与动量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这样才能对学科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真正做到提高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3. 注重概念及规律的应用来落实“思路与方法”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 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才是能够达到高中物理学科根本的教学目标, 也是高考大纲变化的根本目的。例如, 应用动能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相结合试题的解题思路:首先, 确定研究对象及过程;其次,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及初始条件;最后, 分析力的功及初末动能、动量建立方程。

4. 面对解决物理问题落实可以操作的“思维流程”

面对一个物理问题, 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物理学科思维流程:第一, 模型条件分析 (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匀速圆周模型条件, 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模型条件等) 。第二, 特定条件分析 (如多过程、多个物体的时间关系条件、空间关系条件等) 。第三, 根据模型对应的规律和特定条件所要求的计算方法 (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学归纳法等数学知识) 确定算法。有“法”可依, 让思维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不仅在物理学科上, 也是在生活中我们所要具备的能力。

三、从《考试大纲 (物理学科) 》的变化看试题的动向

1. 关注试题结构的变化

物理选择题的个数可能会变化, 减少到7个或者6个, 计算题的个数也有可能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我们在复习训练中时间的分配也应该做出必要的调整。

2. 关注学科内综合性的变化

考虑到高考的稳定性, 考查难度不会增加很多, 但是综合性会更强。例如力学中牛顿定律、动量与能量的综合;电磁学中牛顿定律、动量与能量的综合;原子物理中动量与能量的综合。

3. 关注考试说明中样题及示例的变化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8

在全国文综高考政治试题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一般都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以不同形式的情境材料为背景;二是结合情境材料设置问题。这样的命题特点,使对试题中情境材料的解读成为关键。

一、情境材料的特点

1.图文并茂、信息量大

情境材料多以文字、图像(含漫画)和表格形式出现,信息量大。这几年,在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情境材料新颖,呈现形式多样。

2.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情境材料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命题素材的选取体现生活化,注重民生、环保、创新、科学发展等。在解读情境材料时,要通过感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3.情境材料已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融为一体,不再是“两张皮”

高考命题关注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往往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相关。但是,创设情境材料,目的是实现对教材知识的考查。无论情境材料多么新颖,最终的落脚点都要回归到教材知识上。所以,对待情境材料,不能只关注时事本身,而要解读好、运用好试题中呈现的热点材料。其中,解读是前提。

情境材料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融为一体,体现了“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情境材料的解读。

二、解读情境材料的方法

1.“全”——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做图表题时,要注意“全”。图表题的图表材料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包括标题(表头或图名)、图表(图或表)、备注(注记)。做漫画题时,要看清漫画中的人和物、看清漫画中的文字和符号、注意漫画中人物的表情。只有把漫画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综合思考,作认真的分析,才能明确题意的价值取向。

2.“主”——忌“均衡论”

在解读材料时,要抓住“最重要的”,明白材料在强调什么,读懂材料的主旨。

【例】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 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但不一定会增加国内储蓄,故排除③。美元升值,有利于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较多,故②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不一定能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故排除④。

本题错误率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考生在解读材料时没有明白材料的主旨。

3.“评”——明晰命题者的“褒贬”意图

命题者在引用情境材料時有时会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眼,以充分反映命题者的立场。在解读这些情境材料时,一定要把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重点画出来,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和由表及里的处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理解、正确作答。

尤其是在做漫画题的时候,要对漫画中的全部信息进行综合思考,把握命题者的“褒贬”意图,明晰其讽刺的是什么思想或行为,清楚其歌颂的是什么思想或行为。

4.“联”——忌“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在解读材料时,要将设问中的关键点、情境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建立联系。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可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命题人对非选择题问题的设置增加了限定性条件。这样对知识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考生必须仔细审题,精准答题。作答时既要使用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又要结合材料综合分析,语言组织注重术语化、逻辑化、条理化。如果在做题时,心中没有“联”,很容易“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导致答非所问。

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遵循开放与限制相结合的命题原则,所给的情境材料非常开放,但在设置问题时又设置了限定性条件,以明确的限制性条件考查考生的博闻强识。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触景生“情”,将情境材料、设问、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经验主义。

5.“比”——揭示差距和趋势

在做含有数据的表格题时,部分考生看到情境材料中的数字,觉得难以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条理的比较,通过对不同时间的比较,研究新情况,得出新结论。做图表题时,学生都知道要分析哪些项目、要分析项目的变化趋势,但容易忽视对这些项目的比较。在分析图表时,既要纵着看、横着看,又要善于比较图表中所列的各个项目,提取有效信息。通过比较,可把握内在的联系,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道理,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篇9

今年,河南省和宁夏、吉林等一起采用高考试卷的新课标卷,这也是我省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二年。

【语文】

语言运用题是块“试验田”

今年语文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必考内容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部分,选考内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张定勇说,今年,“语言运用题”将依然是块“试验田”,也是高考命题求新、求活的密集区,变数最大,新举措将会在此推出。“今年高考可能继续翻新或回归老题型。语言运用试题将始终贯穿‘语文生活化’的理念,所选材料多来自于生活,考查考生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语言运用现象,要关注新课标卷的相关知识,狠抓基础。”

◆提醒:作文符合题意才能得高分

张定勇提醒考生,文言文阅读要以题切入,注意推敲。除了弄懂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张定勇提醒考生在作文审题时,需要破解题意,保障作文符合题意,方能获得高分。“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计‘亮点’,或者把‘开头’、‘结尾’写好,不然就设计一个精彩的段落,选一个切题的事例、名言等。”另外,考生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英语】

阅读文章长度增加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英语备课组组长于松芹说,今年英语在测试的深度和广度上会有所扩展。

“这门课主要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于松芹说,高考大纲中要求在高考中读5篇文章,但文章的长度要求会有所增加,达到3000个单词。“有可能会增加科普短文的阅读分量。”

同时,高考大纲也进一步强调了语篇意识。“听力、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是在一个完整的语篇中考查的,即使是单项填空也设置了一个完整的情景。这样命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语篇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于松芹说。

◆提醒:书面表达突出时代精神

于松芹提醒考生,进入考场后要重视试音部分,使自己尽快进入听力测试准备状态。考生一接到试卷,应充分利用考前时间、试音部分时间和每两段对话间的空隙时间快速读完题干和选项,通过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在脑海里预测、推理即将听到的录音可能涉及的话题、情景、场合等,并迅速联想相关场合会出现的关键词,尽量做到带着问题听。

于松芹说,今年书面表达相对来说可能变数较大,会留给考生一定的自由表达空间,以考查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题材会突出时代精神和实用特色。“南方雪灾”、“民生改善”、“2012年奥运会”等题材值得考生关注。

【文综】

【地理】初中地理知识不容忽视

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组长张伟利介绍,今年河南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学科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考核目标和要求均保持稳定。因此,考生复习时,应以课标为准绳,初中和高中地理一体化复习,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基于目前高中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普遍薄弱的现状,张伟利建议考生,应将初中、高中地理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复习。

◆提醒:关注时事地理把握高考热点

张伟利建议,复习时要狠抓基础,加强地理图表分析训练,强化规范训练,认真反思试卷,将必修与选修教材的复习结合在一起,关注时事地理,把握高考热点。同时,考生应注重提升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重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时事材料训练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选考内容变化大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历史老师黄中勇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历史高考大纲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强调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连贯性;二是为近几年历史高考命题脱离教材、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供了合法依据,强调命题的大视野,注重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另外,该科目变化最大的是“选考内容”。变化之一是,由2011年的“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二选一,变成了由“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选一。变化之二是,删减了一些考点,删减的分两种:一种是必修内容上有的,第二种是比较偏的、历史上相对不太重要的,相对减轻备考负担。

◆提醒: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

黄中勇建议考生,复习时,应该以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加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但要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重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主干知识的理解,重在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阶段特征的把握。

另一方面,注重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复习中要注意多角度、新角度、宽领域,在古今结合、中外联系中思考、领悟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运用多种新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

【政治】变化不大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政治老师高永涛说,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大纲基本没有变化,考核目标和要求均保持稳定,知识考试范围只有一句作了调整,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提醒:关注时政热点

高永涛建议考生,备考时要深入研究高考大纲的考点分布,对其所列的考点既要全面掌握,同时又要抓好主干知识。同时,应针对弱项,抓好训练环节。加大训练综合探究题,培养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另外,一定要关注时政热点。最后,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政、史、地三科都有的内容,往往是文综试题的结合点。最近几年,河南高考文科综合最后一题多以长效热点和历史史实作为命题材料,可以加强三科研究,做到知识能力互相渗透。

【数学】

注重对创新意识的考查

多位数学老师表示,数学大纲变化不大。

与去年一样,数学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老师们建议考生,注重对近几年新课标卷试题导向的研究,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多思考,多探究,多归纳。

同时,在限时训练和高考考试中,要科学分配时间,规范答题。

【理综】

物理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物理教研组组长孔令成说,今年高考新课标物理考试大纲和去年相比,在考试范围和内容(含必修和选修部分)、能力要求等方面保持一致。今年的新课标理科综合物理科的考试仍将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化学备课组的翟国防说,今年化学科目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生活与生产知识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该校高三化学备课组的陈风军表示,今年的高考命题中,化学的题型和难度将会继续保持稳定;适当加大对学科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比如对在实验或者生产中的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生物备课组组长张勇说,今年生物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基本一致,但个别地方进行了微调。

◆提醒:梳理知识点时不留漏洞

孔令成提醒考生,复习时要对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进行梳理,不留任何漏洞,然后整合、梳理备考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要归纳解题方法。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今年的化学计算题不会比去年少;所以一定要加强基础运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表示的科学规范性训练。”翟国防、陈风军两位老师提醒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自觉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项目小组职责分工下一篇:购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