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2024-07-3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共8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篇1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4、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 GB 50156-92

5、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本)GBJ74—84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GBJ140-90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J116——88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92

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84-85

1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29-95

1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93-93

13、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110-87

14、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3-92

15、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51-92

16、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96-93

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

1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92

19、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38-93

2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J 98--87

21、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GBJ67-84

22、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39——90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92

2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92

2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27、氧气站设计规范 GB 50030-91

28、冷库设计规范 GBJ72--84

29、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J73--84

30、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

31、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J 61-83(试行)

3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83(试行)

3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试行)

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82

35、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54-92

36、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61-92

3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3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J 89-85

39、火灾报警设备专业名词术语 GB 4718--84

40、火灾分类 GB 4968--85

41、消防基本术语 GB 5907-86

4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 6944-86

43、手提式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4351-84

44、二氧化碳灭火剂 GB 4396-84

45、手提式1211灭火器 GB 4397-84

46、手提式清水灭火器 GB 4398-84

47、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GB 4399-84

48、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 GB 4400-84

49、手提式酸碱灭火器 GB 4401-84

50、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GB 4402-84

51、无衬里消防水带 GB 4580-84

5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GB 5316-85

53、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试验方法 GB 5332-85

54、三氟一溴甲烷灭火剂(1301灭火剂)GB 6051-85

55、石油储罐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5908-86

56、消火栓连接器 GB 4453-84

57、车用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6245-86

58、镶玻璃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 12513.90

59、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GB 12515-90

60、钢质防火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955-91

61、干粉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 GB 13532-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篇2

1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设计比较

现有规范中高层住宅19层是一类和二类建筑的分界线, 一类建筑比二类建筑耐火等级、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等要求都高得多, 无论是塔式住宅还是单元式住宅, 只要高于19层均属一类高层建筑, 消防要求有很大区别, 在这里主要讨论应用较多的18层及18层以下高层住宅的设计要求。

先从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的规定看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要求。《高规》6.1.1指出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 且设有一座防烟楼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疏散楼梯, 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塔式住宅的要求高于单元式住宅, 因为塔式住宅要求的是防烟楼梯间而单元住宅不要求防烟楼梯间, 只不过在单元式住宅中增加连通阳台或凹廊。

从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设置看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要求, 《高规》6.2.1条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均应设防烟楼梯间”。在条文解释中进一步说明18层及18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疏散楼梯的要求。

为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6.2.2规定群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对于单元式住宅在6.2.3中规定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 条件是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12层及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从上述要求来看, 对于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 如果发生火灾塔式住宅要比单元式住宅危险性大, 这也合乎情理。

2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消防水量要求比较

当建筑物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系统等数种消防设备时, 应根据内部某个部位或区域着火后同时开启灭火设备的用水量之和计算。例如, 百货楼内的营业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 而百货楼地下室的库房内设有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则应选用营业厅或地下室两者之中的用水总量较大者, 作为设计用水量。总之, 凡着火后需要同时开启的消防设施的用水量, 应叠加起来作为消防设计流量。

设计时应使进水管具有充分的供水能力, 即任一进水管损坏时, 其余进水管仍应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生产、生活和消防合并的给水管道的进水管, 应保证在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小时流量时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若为消防专用的进水管, 应仍能保证100%的消防用水量。

另外, 在实际中还存在进水管考虑了消防用水, 但水表仅考虑了生产、生活用水, 当设计对象的消防用水较大时, 难以保证火灾时的消防流量和消防水压的现象。因此, 进水管上的计量设备 (即水表结点) 不应降低进水管的进水能力。

《高规》7.2.2给出了高层建筑室内高度、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从用水量看, 对于≤50m的普通住宅,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 每根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 每只水枪最小流量为5L/s。在条文解释中对单元住宅和塔式住宅分别作了解释, 笔者认为其解释和建筑部分的规定是一致的。《高规》条文解释为单元住宅的每个单元之间有耐火性能较好的分隔墙体进行分割, 火灾在单元之间不易蔓延。每个单元的每层面积较小, 一般为200~300m2, 可燃物较少。住户对建筑物内情况比较熟悉, 且火源容易控制。塔式住宅的解释为, 每层住户不超过8户, 每层面积不超过650m2, 燃烧面积虽比单元住宅大, 但总的每层面积还是较小的。因此可以看到, 塔式与单元式的住宅相比较, 相同的面积设置的防水量较多。

3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消防栓配置要求比较

在塔式住宅狭小局促的公共空间里, 既要将各种管道井、消防设备设置完全, 又要保证平时的正常使用和美观, 的确不容易,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消防设备的布置和日常的正常使用功能往往会成为一对矛盾, 让设计人员难以两全。因此, 设计人员都迫切希望能从规范里找到明确的依据, 让自己的设计既安全又合理并能说服甲方和业主。

按说规范对第一个问题是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高规》7.4.6.8条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 其条文说明中写道:“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物内进行扑救的重要设施, 为便于消防人员尽快使用消火栓扑救火灾并开辟通路, 故规定在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消火栓。”《建规》8.4.3条也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置消火栓”, 其条文说明也明确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 无特殊要求, 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许多设计及审批人员据此认为,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是专为消防人员预备的, 住户不得自行使用, 火灾时如果自行使用, 不仅影响了消防队员的扑救工作, 而且水龙带还会卡住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防火门, 使其无法关闭, 势必导致烟气、火焰窜入消防电梯间前室, 影响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 因此, 主张不应将该消火栓计入布置数量之内。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和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要求在《高规》7.4.2中给出规定, 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每根消防竖管的直径应按通过的流量经计算确定, 但不应小于100mm。同时规定, 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 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 可设一根竖管, 但必须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在条文解释中说明该条款的原因是消防竖管往往布置在唯一的公用面积———电梯和楼梯间的小厅处, 此时设置两条消防竖管研究有困难, 容许只设置一条竖管。

对于单元式住宅,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在的作法是在电梯间和楼梯间各设一根消防竖管, 普遍的解释是电梯间的消火栓是消防人员扑火并开辟通道的, 楼梯间的消火栓是用来救火的。事实上, 在不足10m2的电梯间内, 一是, 可燃物很少, 火灾应是发生在住户的房间内, 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二是, 12层以上的单元住宅楼梯是封闭楼梯, 电梯间是防烟设计, 如果使用楼梯间的消火栓进行灭火,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门势必要完全敞开, 电梯间的防烟措施正压, 对正压的维持将带来影响, 其效果还不如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的效果好。另外, 在单元式住宅楼的电梯间同样存在塔式住宅存在的问题即公用面积很小, 因为电梯间内塔式住宅要求的内容在单元式住宅中均要求, 即按防烟设计要有正压送风, 要有供热和给水的管道井和计量仪表, 现在单元式住宅每单元每层的住户数量少, 一般为2户, 当达到3户时, 以单元组合成单元式住宅, 消火栓布置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在楼梯间布置消火栓。一是, 存在前面提到的问题;二是, 单元式住宅楼梯间大于等于十二层时由于要采用封闭楼梯, 应设置前室, 消火栓一般布置在前室, 对前室的空间使用影响也较大。

4 结束语

在《高规》中如果从安全疏散看, 单元式住宅要比塔式住宅的要求低, 从消火栓的设置要求看, 塔式住宅给出了明确的设置方法, 而由于单元式没有给出, 在设计中, 单元式的疏散口均应出屋面, 屋面与单元之间连通设置要求比塔式的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 究竟基于什么考虑, 我们将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并希望能在将来的规范中找到答案, 让规范更明确地指导我们的设计, 让建筑消防能越来越安全、经济、合理, 越来越完善。●

摘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文中简称《高规》) 对高层建筑消防规定是面面俱到。文章为了简单明了的阐述, 选取目前常用的塔式与单元式类型为角度对《高规》关于防火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防火设计

参考文献

[1]陈芬.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 2000, (05)

[2]王参德.谈商业建筑的消防给水设计[J].山西建筑, 2006, (02) .

[3]张靖岩, 霍然, 王浩波, 冯瑞.高层建筑安全核区域防排烟技术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01)

研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策略

一、建筑设计中规范防火的意义

防火设计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都是为保障建筑的安全而制定的,是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规范中许多条文都是属于强制性条文。每项工程、每位设计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懈怠。

二、有效的规范设计的防火办法

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制定了在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战略方针。众所周知:人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权是民之根本,但是将人权与财权放在一起相较是不可取的,无论在何时何地,以公民的生命安全为先毋庸置疑,所以,在消防人员扑灭火灾时,先救人后灭火,是每个消防队员的基本准则。自然而然,在进行设计防火设施时,必须首要考虑到人的安全疏散和保护,之后再考虑消防设施的有效与合理。

2.1 防火设计的方式

依照指定的条例去落实是目前所能使用的防火办法,因而根据所要设计的建筑的现有状况而进行设计,是设计师仅有的选择,在规范中确定设计的指标就好比教师的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局限的不仅只是设计者的才能,还束缚着我国建筑方面的发展。

2.2 防火设计的性能化

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设立的新型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即是防火设计的性能化,不但要在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的同时,还要在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及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下,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预测和评估,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丰富建筑艺术、推广新技术的最佳途径采用现行规范进行建筑设计禁锢了建筑师的创新思维,传统上,规范都指定或规定建筑设施的方方面面:结构要求、耐火要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消防系统等等。性能化防火设计具备更广泛的一致性、性能化设计也是系统化的设计、它借助多种分析工具增加性能化设计的可靠性、性能化设计提供廉价而有效的防火系统,但同时,借助多种性能化防火设计作为一种发展中的防火设计方法,没有经过工程实例的反复检验和改进,还是一种不是很成熟的设计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一问题将被完美解决。

三、有效便捷的建筑设计

3.1 有效的疏散通道以及灭火装置

要减小火灾伤亡率,防微杜渐,那么在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的严重的伤害时,必须尽快撤离;因此建筑设计时要将安全的疏散纳入设计理念之中。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得少于两个,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需经过精密的计算安放更多的出口。楼梯为楼层的安全出口,在火灾中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火的蔓延,请勿行之!而且封闭的楼梯间能将烟气阻挡在外,同时也利于人员的疏散。在高层在设计中应设临时避难所,如有必要可以设屋顶直升飞机,从空中进行人员的疏散,另,疏散通道上要设紧急照明灯、疏散的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为此应要求建筑物设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

此外,灭火装置的设计应注重有效性及合理性。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能使人们一目了然地知道何处可取灭火器,减少因寻找灭火器而花费的时间,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灭火器更应设置在便于人们取用(包括不受阻档和碰撞)的地点、灭火器的设置不得影响安全疏散(不仅指灭火器本身,而且还包括与灭火器设置相关的托架和灭火器箱等等附件都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火器在某些场所设置时应有指示标志)、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以及应有保护措施、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3.2 设置有效地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是类似于在居民小区里的某条环形车道,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供车辆通行。与道路的设计相结合,在建筑物四周设置适宜的消防通道,以保障火灾发生时消防车畅通行驶,且能够及时到达火灾现场,实施扑火救援受灾人民的工作,为消防扑救工作创造先决有利的条件。因此,人们在室内装修中使用的材料尽可能是不燃或者难燃化,才能杜绝火灾的发生和延缓蔓延时间和速度。

3.3 合理有效的楼梯间

楼梯是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而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例如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省去前室面积,同时,疏散楼梯间疏散有效宽度主要由前室门或封闭楼梯间门为首要确定要素,另,封闭楼梯间与地下室楼梯共用一个楼梯间时,因地上、地下楼梯间在首层作了防火隔断,地下室楼梯段不能自然通风、采光,此时地下室楼梯段按防烟楼梯间设计。疏散楼梯设计的规范非常重要,很多设计院只看到了“疏散楼梯”,却没有发现规范指的是“室内疏散楼梯”,每个疏散楼梯都有自己的最大保护面积,同时,在最大保护面积内,本楼梯疏散不了的,就得增加宽度或加设楼梯,以形成人员较为均匀疏散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者不应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理性、客观、全面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方案,为消防战斗员的灭火工作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所以,设计者应做到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4 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与开启外窗是建筑的两种排烟方式,设置专用的排烟口、排烟管道及排烟风机等是使用机械排烟的方法,将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排至室外。自然排烟则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将烟气排到室外。虽然《高规》允许并部分提倡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但是允许烟气排进安全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比之更为安全可靠,故而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建议不使用此方式。建筑设计中防火规范对于公共场所中的游戏厅和娱乐场所进行布置走道的两侧以及按要求进行设计安全出口的距离的同时满足最远房间的疏散门,都应按要求设置防烟设施,不仅如此,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均应设置排烟设施。多层民用建筑要在一二三层设排烟设施,可设在四层或以上的區域。由于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浓烟,因此,不管在地下建筑、高层楼梯间、走道及消防电梯中,都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四、结束语

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复杂且综合性强,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囊括了建筑设计的一切过程,还遍布涉及了各个行业。所以,专业人员必须从方案入手,在脚踏实地地对建筑防火设计做出全面、周密的考虑和决策的同时,还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法规,采取防火措施,杜绝和减少火灾危害性,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失。这是建筑设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所在,需要设计者尽心尽力地投身其中,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

参考文献

[1]刘江红.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篇4

ISBN:9787801775894

定 价:¥45.00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1

开 本:16开

本图集可供全国建设单位、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人员以及消防监督人员配合规范使用;并可作为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参考。

作品目录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2 术语

3 厂房(仓库)

3.1 火灾危险性分类

3.2 厂房(仓库)的耐火等级与构件的耐火极限

3.3 厂房(仓库)的耐火等级、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

3.4 厂房的防火间距

3.5 仓库的防火间

3.6 厂房(仓库)的防爆

3.7 厂房的安全疏散

3.8 仓库的安全疏散

4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与可燃材料堆场

4.1 一般规定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

5 民用建筑

5.1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

5.2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

5.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5.4 其它

6 消防车道

7 建筑构造

7.1 防火墙

7.2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7.3 屋顶、闷顶和建筑缝隙

7.4 楼梯间、楼梯和门

7.5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7.6 天桥、栈桥和管沟

9 防烟与排烟

9.1 一般规定

9.2 自然排烟

9.3 机械防烟

9.4 机械排烟

消防建筑防火规范100题 篇5

该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1)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2)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3)地下民用建筑。

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及其他地面下非民用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火墙的耐火极限分别是几小时?

答:4小时、3小时。

3、我国现行规范选择什么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

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

4、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怎样划分的,共分几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按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加工的物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5、厂房的耐火等级如何根据火灾危险性进行选择?

厂房的耐火等级应与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相适应。甲、乙类生产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丁、戊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四级。

6、变电所、配电所与甲、乙类生产厂房平面布置的要求是什么?

变电所、配电所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但供上述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电所、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帖邻建造。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非燃烧体的密封固定窗。

7、厂房的防火间距是如何规定的?

8、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防爆要求是什么?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厂房。且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柱承重的框架或排架结构,钢柱宜作防火保护层。

(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必要的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盖,易于泄压的门窗或轻质墙体作为泄压面积。

(3)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宜采用全部或局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设施。顶棚应尽量平整、避免死角、厂房上部空间要通风良好。

(4)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如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下不宜设地沟,如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实;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密封。

9、厂房安全出口数量的要求是什么?

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戌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10、厂房地下室、半地下室安全出口数量的要求是什么?

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使用面积不超过50m2且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一个。

11、耐火等级一、二级建筑防火分区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2500m2)及最大允许长度是(150m)。

12、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不应大于(500m2)。

1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设置要求是什么?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宜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应设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当必须设置在建筑的其他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3)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14、建筑物有上下层连通开口部位时防火分区划分原则是什么?

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15、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是什么?

16、如何确定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

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17、民用建筑中设置燃油、燃气锅炉房、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规定是什么?

总蒸发量不超过6t、单台蒸发量不超过2t的锅炉,总额定容量不超过1260kVA、单台额定容量不超过630kVA的可燃油和多油开关等,可贴邻民用建筑(除观众厅、教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和病房外)布置,但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

上述房间不宜布置在主体建筑内。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1)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的上面、下面或贴邻,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隔墙(包括变压器室之间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

(2)锅炉房、变压器室内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间墙。

(3)变压器下面应有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多油开关、高压电容器室均应设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18、民用建筑中设置商店的规定是什么?

存放和使用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有民用建筑内。住宅建筑的低层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住宅分隔开。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出口必须与住宅部分隔开。

19、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要求是什么?

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 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20、防火墙的构造要求是什么?

(1)防火墙应截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不燃烧体屋面不小于0.4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不小于0.5m。

(2)当低层建筑物的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烧体时,高层工业建筑物的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防火墙(包括纵向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高出屋面。

(3)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燃烧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

(4)建筑物的外墙如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0.4m;防火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0m。对于汽车库,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5)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6)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对于高层民用建筑,严禁穿过防火墙;对于其他建筑和人防工程,不应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

(7)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民用建筑如必须设置时,其两侧的墙身截面厚度均不应小于12cm.(8)高层建筑的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不应设在其他建筑的转角处。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不限。

21、防火门的设置应注意哪些事项?

(1)防火门应为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2)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

(3)双扇和多扇防火门,应设置顺序关门器。

(4)常开的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功能。

(5)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垮越变形缝,防止烟火通过变形缝蔓延扩大。

22、防火阀的位置和构造要求是什么?

(1)通风管道穿越不燃烧体楼板处应设防火阀。通风管道穿越防火墙处应设防烟防火阀,或在防火墙两侧分别设防火阀。

(2)送、回风总管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应设防火阀,防止机房的火灾通过风管蔓延到建筑物内的其他房间内。

(3)送、回风道穿过贵宾休息室、多功能厅、大会议室、易燃物质试验室、储存量较大的可燃物品库房及贵重物品间等性质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处应设防火阀。

(4)多层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板常是竖向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物,在这类建筑中的每层水平送、回风管道与垂直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应设防火阀。

(5)风管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的两侧,均应设防火阀。多层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中厨房、浴室、厕所内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如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有困难时,应设防火阀。

(6)控制防火阀关闭的易熔合金片或其他感温元件应设在容易感温的部位。其动作温度应比通风系统最高正常工作温度高出25℃,宜为70℃。

(7)为使防火阀能自行严密关闭,不仅防火阀的关闭方向应与通风管内的气流方向一致,而且应使设置防火阀的通风管道应有一定的强度,在设置防火阀的管段处应设单独的支吊架,防止风管变形。

(8)进入设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房间的通风、空调管道上,应设防火阀。

23、疏散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什么条件?

(1)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并应设置楼梯间(室外楼梯除外),便于双向疏散。

(2)靠近电梯间布置,将人们经常使用的路线和应急路线结合起来,利于快速疏散。

(3)靠近外墙布置。

(4)楼梯间(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

(5)避免人流交叉。(6)(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同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8)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 突出物。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9)首层楼梯间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10)居住建筑内的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局部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24、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有什么要求?

(1)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3)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4)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5)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

(6)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7)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设直径为100mm或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哪类建筑应当设置封闭楼梯间?

(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

(2)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当其地下层楼为三层及三层以上,以及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米时。

(3)其他的地下商店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可设置封闭楼梯间,其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4)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5)高层库房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6、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的安全出口有可规定?

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的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小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27、在什么情况下应当设消防水池?

(1)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火用水量;

(2)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且消防用水量之和超过25L/s。

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什么建筑物应设室内消防给水?

(1)厂房、库房、高度不超过24m的科研楼(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除外);

(2)超过800个座位的剧院、电影院、俱乐部和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

(3)体积超过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物以及展览馆、商店、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书库等;

(4)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

(5)超过五层或体积超过10000m3的教学楼等其他民用建筑;

(6)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

29、室内消火栓应符合什么要求?

(1)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应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3)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4)消防电梯前应设室内消火栓;

(5)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度角。

(6)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7)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30m;其他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50m。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25m;

(8)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9)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

30、《建规》中何种建筑应设置消防水箱,设置有什么要求?

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消防水箱或气压水罐、水塔,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

(2)室内消防水箱(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2m3时,仍可采用12m3;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8m3,仍可采用18m3;

(3)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应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

(4)发生火灾后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

31、哪种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设置在地下、半地下;

(2)设置在建筑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建筑面积超过300m2;

(3)设置在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

32、什么部位应设水幕设备?(1)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和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礼堂的舞台口,以及与舞台相连的侧台、后台的门窗洞口;

(2)应设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而无法设置的开口部位;

(3)防火卷帘或防火幕的上部。

33、消防水泵房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建规》规定:消防水泵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高规》规定:独立设置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消防水泵房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设在首层时,其出口宜直通室外。当设在地下室或其它楼层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

34、在什么情况下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送、回风管,应设防火阀?

(1)送、回风总管穿过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

(2)通过贵重设备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的送、回风管道;

(3)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每层送、回风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35、防火间距不足时的应变措施有哪些?

防火间距因场地等各种原因无法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时,可依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1)改变建筑物内的生产或使用性质,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和库房储存物品的数量;调整部分构件的耐火性能和燃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成防火墙。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适用性不强且与新建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篇6

之修订条款汇总

一、增加条款第5.1.1条中的正文修改部分说明如下(p57):非强制 第5.1.1条 条款正文p57:表5.1.1中,高层民用建筑里的公共建筑划分为一类的5条之中第3条,由“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改为:“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二、在P253的第5.1.1条之条文说明中增加以下段落:

本规范条文中的“老年人照料设施”是指现行行业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中床位总数(可容纳老年人总数)大于或等于20床(人),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服务的公共建筑,包括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和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其他专供老年人使用的、非集中照料的设施或场所,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不属于老年人照料设施。

本规范条文中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包括3种形式,即独立建造的、与其他建筑组合建造的和设置在其他建筑内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本条表5.1.1中的“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包括与其他建筑贴邻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对于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或设置在其他建筑内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其防火设计要求应根据该建筑的主要用途确定其建筑分类。其他专供老年人使用的、非集中照料的设施或场所,其防火设计要求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确定;对于非住宅类老年人居住建筑,按本规范有关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规定确定。

三、增加条款第5.1.3A条的正文如下(p60):强制

四、第5.1.3 A 除木结构建筑外,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五、在P255的第5.1.3条文说明后增加5.1.3 A说明条款:

5.1.3 A新增条文。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大部分人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要求老年人照料设施具有较高的耐火等级,有利于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但考虑到我国各地实际和利用既有建筑改造等情况,当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要根据本规范第5.3.1A条的要求控制其建筑总层数。

六、在P61的第5.1.8条中,把“老年人建筑”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非强制

七、增加条款第5.3.1A条的正文如下(p64):非强制

5.3.1A独立建造的一、二级耐火等级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筑高度不宜大于32m,不应大于54m;独立建造的三级耐火等级老年人照料设施,不应超过2层。

八、在P262的第5.3.2条之前增加5.3.1A说明条款:

5.3.1A新增条文。本条规定是针对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对于设置在其他建筑内的老年人照料设施或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其设置高度和层数也应符合本条的规定,即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所在位置的建筑高度或楼层要符合本条的规定。

有关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筑高度或层数的要求,既考虑了我国救援能力的有效救援高度,也考虑了老年人照料设施中大部分使用人员行为能力弱的特点。当前,我国消防救援能力的有效救援高度主要为32m和52m,这种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大部分人员不仅在疏散时需要他人协助,而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竖向疏散人数增加,人员疏散更加困难,疏散时间延长等,不利于确保老年人及时安全逃生。当确需建设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时,要在本规范规定的基础上采取更严格的针对性防火技术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项论证确定。

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其火灾蔓延至整座建筑较快,人员的有效疏散时间和火灾扑救时间短,而老年人行动又较迟缓,故要求此类建筑不应超过2层。

九、在P68的第5.4.4条中,去掉“老年人活动场所”。强制

十、在P269的第5.4.4条的条文说明中去掉有关 “老年人”及“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内容。

十一、增加条款第5.4.4 A条:p68 非强制

5.4.4A老年人照料设施宜独立设置。当老年人照料设施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时,老年人照料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的下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或所在楼层位置的高度应符合本规范第5.3.1A条的规定; 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应与其他场所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应符合本规范第6.2.2条的规定。

十二、增加条款第5.4.4 B条的正文如下p68强制

5.4.4B当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时,应设置在地下一层,每间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且使用人数不应大于30人。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设置在地上四层及以上时,每间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且使用人数不应大于30人。

十三、在P269的第5.4.4条之后增加5.4.4 A说明条款:

5.4.4A 新增条文。为有利于火灾时老年人的安全疏散,降低因多种不同功能的场所混合设置所增加的火灾危险,老年人照料设施要尽量独立建造。

与其他建筑组合建造时,不仅要求符合本规范第第1.0.4条、第5.4.2条的规定,而且要相同功能集中布置。对于与其他建筑贴邻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因按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考虑,因此要采用防火墙相互分隔,并要满足消防车道和救援场地的相关设置要求。对于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的老年人照料设施,除要按规定进行分隔外,对于新建和扩建建筑,应该有条件将安全出口全部独立设置;对于部分改建建筑,受建筑内上、下使用功能和平面布置等条件的限制时,要尽量将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独立设置。

十四、在P269的第5.4.4条之后增加5.4.4 B说明条款:

5.4.4B新增条文。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指用于老年人集中休闲、娱乐、健身等用途的房间,如公共休息室、阅览或网络室、棋牌室、书画室、健身房、教室、公共餐厅等,老年人生活用房指用于老年人起居、住宿、洗漱等用途的房间,康复与医疗用房指用于老年人诊疗与护理、康复治疗等用途的房间或场所。

要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使用人数大于30人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设置在建筑的一、二、三层,可以方便聚集的人员在火灾时快速疏散,且不影响其他楼层的人员向地面进行疏散。

十五、在P76的第5.5.8条中,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改为“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把第二款中的“老年人建筑”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强制

十六、在P78的第5.5.13条第一款中,去掉“老年人建筑”。强制

十七、增加条款第5.5.13 A条,正文如下p78非强制

5.5.13A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宜与敞开式外廊直接连通,不能与敞开式外廊直接连通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大于24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其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宜在32m以上部分增设能连通老年人居室和公共活动场所的连廊,各层连廊应直接与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或室外避难场地连通。

十八、在P283的第5.5.14条之前增加5.5.13 A的说明条款: 5.5.13A新增条文。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与敞开式外廊相连通,具有较好的防止烟气进入的条件,有利于老年人的安全疏散。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可为人员疏散提供较安全的疏散环境,有更长的时间可供老年人安全疏散。老年人照料设施要尽量设置与疏散或避难场所直接连通的室外走廊,为老年人在火灾时提供更多的安全疏散路径。对于需要封闭的外走廊,则要具备在火灾时可以与火灾报警系统或其他方式联动自动开启外窗的功能。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或与其他建筑组合建造时,本条中“建筑高度大于24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包括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全部或部分楼层的楼地面距离该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大于24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高度的增加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照料设施内人员的疏散和外部的消防救援,对于建筑高度大于32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要求在室内疏散走道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的情况下在外墙部位再增设能连通老年人居室和公共活动场所的连廊以提供更好的疏散、救援条件。

十九、在P78的第5.5.14条中,增加“老年人照料设施内的非消防电梯应采取防烟措施,当火灾情况下需用于辅助人员疏散时,该电梯及其设置应符合本规范有关消防电梯及其设置要求”。即第5.5.14条改为:非强制

5.5.14 公共建筑内的客、货电梯宜设置电梯侯梯厅,不宜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内。老年人照料设施内的非消防电梯应采取防烟措施,当火灾情况下需用于辅助人员疏散时,该电梯及其设置应符合本规范有关消防电梯及其设置要求”

二十、在P78的第5.5.15条及其第一款中,把“老年人建筑”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强制

二十一、在P79的第5.5.17条表5.5.17第一行中,把“老年人建筑”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强制

二十二、增加条款第5.5.24 A条,正文如下p85非强制

5.5.24A 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与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直接连通的开敞式外廊、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且符合人员避难要求的室外平台等时,可不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内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2m2,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其他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5.5.24条的规定。

供失能老年人使用且层数大于2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按核定使用人数配备简易防毒面具。

二十三、在P298的第5.5.24条之后增加5.5.24 A的说明条款: 5,5.24A新增条文。为满足老年人照料设施中难以在火灾时及时疏散的老年人的避难需要,根据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中人员及其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照医疗建筑避难间设置的要求,做了本条规定。

对于老年人照料设施只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而一、二层没有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情况,避难间可以只设置在有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楼层上相应疏散楼梯间附近。

避难间可以利用平时使用的公共就餐室或休息室等房间,一般从该房间要能避免再经过走道等火灾时的非安全区进入疏散楼梯间或楼梯间的前室;避难间的门可直接开向前室或疏散楼梯间。当避难间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时,该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不需另外增加12m2避难面积。但考虑到救援与上下疏散的人流交织情况,疏散楼梯间与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不适合兼作避难间。避难间的净宽度要能满足方便救援中移动担架(床)等的要求,净面积大小还要根据该房间所服务区域的老年人实际身体状况等确定。美国相关标准对避难面积的要求为:一般健康人员,0.28m2/人;一般病人或体弱者,0.6m2/人;带轮椅的人员的避难面积为1.4m2/人;利用活动床转送的人员的避难面积为2.8m2/人。考虑到火灾的随机性,要求每座楼梯间附近均应设置避难间。建筑的首层人员由于能方便地直接到达室外地面,故可以不要求设置避难间。

本条中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总建筑面积,当老年人照料设施独立建造时,为该老年人照料设施单体的总建筑面积;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在其他建筑或与其他建筑组合建造时,为其中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总建筑面积。考虑到失能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供该类人员使用的超过2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要按核定使用人数配备简易防毒面具,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降低火灾产生的烟气对失能老年人的危害。

二十四、在P90的第6.2.2条中,把“老年人活动场所”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强制

二十五、在P306的第6.2.2条的条文说明(1)中,把 “JGJ 49”改为“GB 51039”;第6.2.2条的条文说明(2)改为:(2)托儿所、幼儿园的婴幼儿、老年人照料设施内的老弱者等人员行为能力较弱,容易在火灾时造成伤亡,当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要与其他部位分隔。其他防火要求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等

二十六、增加条款第6.7.4 A条,正文如下p102强制

6,7,4A除本规范第6.7.3条规定的情况外,下列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内、外墙体和屋面保温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 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与其他建筑组合建造且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二十七、在P328的第6.7.4条之后增加6.7.4 A的说明条款: 6.7.4A新增条文,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我国已有不少建筑外保温火灾造成了严重后果,且此类火灾呈多发态势。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属于不燃材料,火灾危险性低,不会导致火焰蔓延,能较好地防止火灾通过建筑的外立面和屋面蔓延。其他燃烧性能的保温材料不仅易燃烧、易蔓延,且烟气毒性大。因此,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内、外保温系统要选用A级保温材料。

当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建筑面积较小时,考虑到其规模较小及其对建筑其他部位的影响,仍可以按本节的规定采用相应的保温材料。

二十八、条款第7.3.1条第二款增加“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正文如下p108强制

7.3.1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二十九、在P338的第7.3.1条的条文说明中增加以下内容:

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消防电梯,有利于快速组织灭火行动和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展开救援。本条中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总建筑面积,见本规范第5.5.24A条的条文说明。本条设置消防电梯层数的确定,主要根据消防员负荷登高与救援的体力需求以及老年人照料设施中使用人员的特性确定的。

十、条款第7.3.5条第二款增加“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2.4m;” “其使用面积尚”,正文如下p109强制

7.3.5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2.4m;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其使用面积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5.28条和第6.4.3条的规定; 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本规范第5.5.27条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三

十一、在P339的第7.3.5条的条文说明中增加以下内容:

本条根据为满足一个消防战斗班配备装备后使用电梯以及救助老年人、病人等人员的需要,规定了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及尺寸。

十二、条款第8.2.1条第三款增加“老年人照料设施”,正文如下:p113强制

8.2.1 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共5款,其中第三款修改于下)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和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

十三、条款第8.2.4条增加“老年人照料设施内应设置与室内供水系统直接连接的消防软管卷盘,消防软管卷盘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30.0m。”,正文如下:p114非强制

十四、在P347的第8.2.4条的条文说明中增加以下内容: 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消防水龙使用方便,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使用。三

十六、条款第8.3.4条第五款中 “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老年人建筑” 改为 “老年人照料设施”。正文如下:p116强制

8.3.4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和不适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单、多层民用建筑或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大、中型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

十七、在P349的第8.3.1-8.3.4条的条文说明中增加第(6)项,内容如下:

(6)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该类场所的火灾危害。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8m、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m2及火灾危险等级不超过中危险级I级的民用建筑,可以采用局部应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此,当受条件限制难以设置普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符合上述规范要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可以采用局部应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十八、在P120的第8.4.1条第七款中,把“老年人建筑”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并加注。强制

第8.4.1条 注: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用房及其公共走道,均应设置火灾探测器和声警报装置或消防广播。

十九、在P355的第8.4.1条的条文说明中增加内容如下:

为使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人员能及时获知火灾信息,及早探测火情,要求在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居室、公共活动用房等老年人用房中设置相应的火灾报警和警报装置。当老年人照料设施单体的总建筑面积小于500m2时,也可以采用独立式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独立式烟感探测器适用于受条件限制难以按标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如规模较小的建筑或既有建筑改造等。独立式烟感探测器可通过电池或者生活用电直接供电,安装使用方便,能够探测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及时发出报警,可以实现独立探测、独立报警。本条中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用房”,是指现行行业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规定的老年人生活用房、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

十、在P129的第10.1.5条第二款中,把“老年人建筑”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强制

十一、在P131的第10.2.7条改为:非强制

10.2.7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非消防用电负荷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下列建筑或场所的非消防用电负荷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注:本条1、2、3、4款不变

十二、在P380的第10.2.7条的条文说明中增加内容如下:

为提高老年人照料设施预防火灾的能力,要求此类场所的非消防用电负荷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十三、在P132的第10.3.2条改为:强制

10.3.2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3.0Ix;对于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Ik。对于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Ix;对于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10.0lx。

十四、在P136的第11.0.4条中,把“老年人建筑的住宿部分”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强制

十五、在P137的第11.0.7条第二款表11.0.7-1中,把“老年人建筑”改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强制

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第35号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部 关 于 发 布 国 家 标 准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3A、5.4.4(1、2、3、4)、5.4.4B、5.5.8、5.5.13、5.5.15、5.5.17、6.2.2、6.7.4A、7.3.1、7.3.5(2、3、4)、8.2.1、8.3.4、8.4.1、10.1.5、10.3.2、11.0.4、11.0.7(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条文及具体内容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3月30日

附2:

局部修订说明

本规范此次局部修订工作是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8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7]306号),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

此次局部修订工作,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标准编写规定及国家有关消防法规规定的原则修订完善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的基本防火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了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范围。

2.明确了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及组合建造时的分隔要求。

3.明确了老年人生活用房、公共活动用房等的设置要求。4.适当强化了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安全疏散、避难与消防设施设置要求。

此次局部修订共27条,分别为第5.1.1、5.1.3A、5.1.8、5.3.1A、5.4.4、5.4.4A、5.4.4B、5.5.8、5.5.13、5.5.13A、5.5.14、5.5.15、5.5.17、5.5.24A、6.2.2、6.7.4A、7.3.1、7.3.5、8.2.1、8.2.4、8.3.4、8.4.1、10.1.5、10.2.7、10.3.2、11.0.4、11.0.7条。其中新增7条。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订的内容,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 参编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 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 溯北省公安消防总队

主要起草人:倪照鹏

刘激扬

王宗存

吴和俊

张 磊

张梅红

黄 韬

张敏洁

郭 景

黄德祥

卫大可

主要审查人:周 畅

王 栋

李树丛

江 刚

朱显泽车学娅

邸威

刘文利

徐宏庆

庄孙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篇7

1.对容积不超过600000ft3的室内中庭包括与其相连的同一防烟区各楼层的容积排烟量不得小于每小时6次换气量。

2.对容积大于600000ft3的室内中庭包括与其相连的同一防烟区各楼层的容积排烟量不得小于每小时4次换气量。

8.4.3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 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 其裙房以上部分能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

排烟, 裙房以内部分在裙房的包围之中无外窗,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这种建筑形式目前比较多, 其防排烟设施应怎样设置?据调查, 对这种形式的建筑其防排烟设置可分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不考虑裙房以上部分进行自然排烟的条件, 按机械加压送风要求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但在风量的计算中应考虑由窗缝引起的渗漏量;另一种方式是凡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部位仍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 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部位设置局部的机械排烟方式弥补。从防排烟的角度来讲, 第一种方式较第二种方式效果好。第二种方式的优点是充分地利用了自然排烟条件, 上部未被裙房包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以利用直接向外开启的窗户自然排烟, 由走道内进入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直接从前室排走, 不一定进入楼梯间;问题是对下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 人为的在前室或合用前室造成负压区, 不断地把走道内的烟气从门或门缝吸进前室或合用前室, 一部分由机械排烟系统排至室外;一部分则进入楼梯间, 由楼梯间上部直接通向室外的窗户, 将烟排出室外, 既降低了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效果, 楼梯间内也成了烟气流经的路线, 显然降低了安全性。当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时, 在关门条件下, 内部处于正压, 仅从门缝向走道和楼梯间漏风;遇打开走道至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的瞬时, 有少量的烟气带入前室或合用前室, 则立即被排出, 使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持无烟安全区。以上的理论分析, 已为科学实验所验证,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的研究”结论之一, 就是“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内不能设机械排烟系统”。近几年来, 随着国内外防排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对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方式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很少被采用, 甚至如本规范8.1.1、8.1.2条说明的那样:“有些工程原设计为此方法, 现在也在改造”。据调查, 近几年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 遇裙房所围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通常都采用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因此, 总结工程设计的经验, 采用国内最新科技成果, 将本条原规定“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改为了“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本条规定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防排烟系统的作用, 提高防烟楼梯间的安全性。8.4.4排烟口是机械排烟系统分支管路的端头, 排烟系统排出的烟, 首先由排烟口进入分支管, 再汇入系统干管和主管, 最后由风机排出室外。烟气因受热而膨胀, 其容重较轻, 向上运动并贴附右顶棚上再向水平方向流动, 因此排烟口应尽量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以有利于烟气的排出, 再者, 当机械排烟系统启动运行时, 排烟口处于负压状态, 把火灾烟气不断地吸引至排烟口, 通过排烟口不断排走, 同时又不断从着火区涌来, 所以排烟口周围始终聚集一团浓烟, 若排烟口的位置不避开安全出口, 这团浓烟正好堵住安全出口, 当疏散人员通过安全出口时, 都要受到浓烟的影响, 同时浓烟遮挡安全出口, 也影响疏散人员识别安全出口位置不利于安全疏散。上述现象的描述, 系国内最新科学试验中的发现。以往在设计走道中的机械排烟系统时, 为了保证疏散的安全往往把排烟口布置在疏散出口前的正上方顶棚上, 忽略了排烟口下集聚烟雾的特性, 反而不利于安全。这次局部修订, 规定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是要在通常情况下, 遇火灾疏散时, 疏散人员跨过排烟口下面的烟团, 在1.00m的极限能见度的条件下, 也能看清安全出口, 使排烟系统充分发挥排烟防烟的作用。

8.4.5 基本保留原条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问题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现代建筑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及各类新型场所也纷纷涌现,正因此,近些年,建筑火灾出现了频发的态势,这无疑给建筑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而作为对防火防灾具有指导意义的建筑防火规范也亟需得到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足够重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为提高建筑物的消防水平,降低建筑物发生火灾的风险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与职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阐述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1.1对于国家出台的有关条文落实不够

在近些年发生的诸多建筑火灾实例中,我们能看到,绝大部分火灾本是可以避免或者可以降低受灾损失的,但是由于一些建筑防火设计不到位,或者建筑设计者根本没有按照国家对于防火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设计,导致火灾出现前期人们不能及时地高效地进行自主扑救,使火灾持续蔓延,或又因安全出口设计没有达标,导致人员疏散时易出现混乱踩踏事件;而在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援救时,有些居民区竟然因为路口设计过于狭窄,救援车根本到达不了火灾发生现场,导致损失惨重。建筑施工者意识淡薄,对有关条文落实不到位,都是酿成重大火灾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探讨建筑火灾防范的问题时,解决建筑方意识不够,执行防火要求规范不到位的问题首当其冲。

1.2建筑防火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建筑防火体系中,无论是疏散通道,还是排烟通道,无论是设施报警系统还是灭火装置,对于预防火灾,减少财物损失,降低人群伤亡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建筑防火设计在这方面的规范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如设置在地下的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经营时间长,人员较密集,其发生火灾危险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在有关规范中却没有明确提及消防设施的装配要求及注意事项,这无疑给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1.3有关建筑防火标准中,有些条例尚存在异议或缺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经过不断的修订、完善,内容已经越来越全面和成熟。但随着现代建筑的复杂程度加深,在对规范执行和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有些术语有点含糊,像在条例中出现的“ 重要公共建筑”即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的公共建筑。这“重要的公共建筑”还是较难界定,所以也很难落实到实践中去。又如规范中规定了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可是并没有对消防车道的坡度和转弯半径规定相关要求。而实际上这个火灾后的扑救影响却很大,所以有些条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解决建筑防火规范的对策分析

2.1坚决将防火规范有关文件精神贯彻下去

不管国家有关防火标准多么完善,严谨,如果作为建筑施工者不履行职责,不重视要求规范,不学习、不贯彻文件精神,那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标的出台、修订,其真正的价值、成效都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保证有关文件精神的坚决落实,无论是地方管理部门,还是设计单位消防监督机构都应加强责任主体的意识,积极承担起建筑质量与安全的监管责任,坚决执行国家建筑防火的有关规范,不在设计施工上出现偏差漏洞,杜绝火灾安全隐患的存在。其次从设计单位到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再到监理单位都应加强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宣传力度,加大建筑防火规范的执行力度,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法规,推动建筑消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处在建筑施工一线的人员,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责任重大,积极主动学习建筑防火规范条例,并且将条文精神、注意事项落实到平时的每一项工作细节上来,绝不含糊。只有外部监督及内部自觉同时发挥作用,才能确保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文件精神的坚决贯彻落实,不断提高我国建筑防火能力。

2.2设计便捷高效能的建筑防火系统

设计建筑防火系统,首先就得明确有关消防通道、设备的安置及注意事项。下面将从疏散通道,排烟通道,设施报警系统及灭火装置四个方面着手,分别谈谈其注意事项及安置的必要性,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落实到实处细节处。首先是疏散通道。在火灾发生时,如何快速进行人员疏散,杜绝火灾伤亡的发生,其安全通道的科学设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地,需经过精密的计算,设计更多的安全逃生出口。而楼梯作为楼层唯一的安全出口,在设计时也应该着重考虑其安全疏散问题。在进行建筑的楼梯间设计时,注意楼梯的踏步和门之间距离不要很近,要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在火灾来临时,楼层交接处,这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和场所,出现挤压、混乱等危急情况。其次还要设计能挡住烟气进入的楼梯间,门的设计也有讲究,对于公共场所,门应该是朝着疏散方向开启,当然关闭后,也可以从任何一方进行手动开启,而对于多楼层的门,应该是采用双向弹簧门的形式。接着是要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因为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燃烧物会产生大量浓烟,这不仅不利于人员疏散甚者还会造成逃生人员出现烟雾中毒乃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不管房间面积的大还是小,不管是高层、地下建筑的走道、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都应该按照情况安排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有利设施。在火灾刚发生的时候,快速果断作出响应,是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在一些火灾高发易发地,如产房、仓库、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安置自动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的工具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总而言之,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对防火灭火设备的安置一定不能有任何疏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防火体系的安全性,也是对国家建筑防火标准精神的一次深入贯彻。

2.3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注意整合资源,广泛听取意见

面对部分文件仍存在不足或者不妥的情况,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对原已有的条例标准进行统一整合,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双重或多重标准,概念模糊等问题,给设计、审图施工等过程造成执行不便和模棱两可的情况。而且同时负责条例修订的部门、工作人员,应该虚心积极地听取社会各方意见,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实际需求,为那些从事建筑的人员,提供最科学最精确的标准,为我国消防事业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三、结束语

总之,与当代建筑朝向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方向,现代化的发展,我们的建筑防火规范也应该有相应的改进和创新,而规范的科学是规避火灾,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其重要的一环。当然广大民众提高建筑物防火规范的重视程度,提升消防意识,继而关注建筑物的消防措施,也显得尤其重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久更完善更人性化更科学具有更高可行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会引导建筑防火事业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以此为突破,为我国消防事业做出积极的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宫富贵.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15(6):46-47.

上一篇: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下一篇:企业财政部会计主管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