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

2024-05-22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精选9篇)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 篇1

奉贤区实验中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学校学生伤害

事故预案

奉贤区实验中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学生在学校期间发生的师生伤害事故等,现场的老师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室及治安负责人。

2、报告内容有:事故时间、事故地点、事故当事人、事故班级、事故发生经过。

3、报告应急处理情况。

4、由校长室或治安当事人对事故性质、状况进行判断,再作进一步处理。

5、如果确系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领导的,由校长或治安负责人立即填写学校突发事件报告表,上报主管领导、教委、司法部门及保险公司。

6、对事故当事人立即采取最适合的抢救措施。

7、通知事故当事人家长,做好家长的安抚家访工作。

8、做好伤害事故及处理工作的分析、总结、存档工作。

2007.1

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预案

一、学校学生受伤处理

1、学校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一边马上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

措施救护受伤学生,一边通知学校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到达现场判断情况,不能判断的,以最快方式将伤者紧急送至附近医院救治,把救治受伤学生放在第一位。

2、及时与有关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并做好沟通工作,一起作出救治决定以及进行安抚工作。

3、学校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4、事故处理小组成员客观、全面、公正地了解事故的真实情况,并搜集相关证据,作好记录和保存工作,事实清,责任明,并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

5、重大的学生伤害事故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在镇政府,伤害严重的报公安局及有关的保险公司

(市教委给每生4元钱平安险,电话:52564888-6449,李如瑾)。报告的信息必须真实记录,内容是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受伤人数、事故原因、处理情况等。

6、了解受伤害学生的家境,联系保险。

7、探视受伤害学生康复情况。

8、根据相关当事人要求在学校主要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层面的协调,由相关当事人签定《协调协议书》。

9、学校层面协调不成,相关当事人提出调解要求的,及时向区教育局、镇教委、镇司法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10、区教育局、镇教委、镇司法等有关部门组织的调解不成,提醒相关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学校学生死亡处理

1、发生学校学生严重伤害事故,立即与医院联系抢救,发现已经死亡了,还是要用最快速度与医院联系紧急抢救。

2、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在镇政府、公安部门报告事故的真实记录,报告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死亡人数、事故原因、处理情况等。

3、报告家长及其监护人,对受害方和加害方都要关心保护,避免发生混乱。

4、详尽了解发生事故的原因,急救经过,医生检查结果,开具死亡证书。

5、保护现场,调查事故的真实情况,作好记录,保存证据,协商解决纠纷。

6、了解家境,办理保险理陪,做安抚工作,确属校方责任的,不得推卸。

7、若是车祸,在场人要保护现场,记录车牌号,监督肇事车。

8、学校有责任的事故处理完毕后向上级书面报告,需申请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专项基金补偿的,要填报《专项基金补偿申请表》。

9、做好伤害事故及处理工作的分析、总结、存档工作。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 篇2

1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1 . 1 体育伤害事故不可避免性及其责任分类

尽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给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危害,但是学校体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体育伤害事故的不可避免性,即学校体育的身体性和竞技性;学校体育的群体性;学生的不成熟性(即学生天性好动,但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尚未成熟完善,基本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1]。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将学校体育伤害分为学校有责任的体育伤害和学校无责任的体育伤害两大类。学校有责任的体育伤害,是指学校及体育教师由于过错,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未尽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造成学生的体育伤害,学校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此类体育伤害又可以根据校方的过错情况将其分为校方过失的伤害和校方故意的体育伤害。学校无责任的体育伤害,是指虽然学校体育伤害是在学校期间或者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活动中发生,但不是因为学校的过错造成的,包括不可抗力、均无过错、受害人及其监护人责任的伤害、第三人责任的伤害、受害人和第三人共同责任的伤害等。

1 . 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原因

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尽管有很多原因,但具体起来可分为四大类:由学校方面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由教师方面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由学生方面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1.2.1 由学校方面引起的体育伤害事故

这类事故主要是学校在履行管理、教育、保护职责过程中的过失行为,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和器材)存在隐患。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生体育活动的载体,场地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从最初设计上就存在隐患,由于场地比较小,很多器械和场地安排比较密集,比如:跑道缓冲区安排乒乓球台,或者围墙距跑道太近等造成很多运动隐患;另外,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年久失修,没有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维护、检修,或者场地设施维护不当为体育运动安全埋下隐患。

(2)学校对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很多事故的发生和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责任不明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没有相当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出现不知向哪个部门反映和求助,往往会耽误最佳救援时机;在教师的定期培训中,尤其是体育教师的培训中,安全教育和现场急救培训要不没有,要不走走形式,没有纳入常规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体育场地进出和运动器材的领取归还没有落实相应管理制度和责任到人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也不是很健全,学生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制度也没用得到很好执行等等,这些安全制度上的缺失都为体育安全埋下隐患。

1.2 .2 由体育教师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者,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绝大多数的体育伤害事故都直接或间接与体育教师有关,由体育教师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形式主要由以下几种:(1)教学内容超过学生正常承受能力。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2)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存在过失。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如未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体育课的注意事项,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竞赛选手搭配不当等;(3)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学生参加有风险的活动或集体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或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因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4)未对特殊体质学生区别对待和医疗救助和通知不及时[1]。

1.2 .3 因学生原因造成的伤害

首先,组织纪律性差。有些学生体育课不遵守课堂纪律, 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经老师告诫,仍不改正,故意实施可能危害自己或者危害他人的行为;其次,明知自己属于特异体质或患有特殊疾病且未告知学校,故意隐瞒自身身体状况,从事体育活动造成损害后果的;再次,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和运动技术差而造成的;最后,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

1.2 .4 其他意外事故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由主观上无法预见、客观上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事故。比如:由于天气原因引起的事故,此外,由于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竞技性、激烈性的特点,其危险性不可避免,尤其是篮球、足球这种对抗性极强,学生参加频率较高的运动项目,风险更是无处不在[2]。

2 学校体育伤害的防范措施

有研究表明,80% 的运动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提前识别风险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场所,并根据风险特点制定风险防范计划或程序,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预实施,定期检查实施效果并进行评估和改进,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定与程序来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2 . 1 体育场地和设施的风险预防

2.1.1 重视学校体育场地的设计和体育器材的检修、维护

体育场地和设施在设计之初,就要将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器材的选择和摆放、场地的设计、场馆的照明等都要通盘考虑,体育场地维护人员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场地和器材的安全管理,定期检修体育器材,对有质量问题的器材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派专人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维护、检修、更换,学校也要加强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购买的体育器材要符合国家标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减少体育运动安全事故。

2.1.2 建立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制度

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派人专门负责,建立定期对学校器械和场地检查和维护制度,比如:每学期开始和结束对学校所有体育设施和器材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做好体育器材和设施的购买、入库、报废制度,并落实到人,制定体育场地进出和运动器材的领取归制度。

2 . 2 体育教师预防体育风险的措施

2.2.1 体育教师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和高度责任感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要对风险认知要有深入的了解,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客观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正在展开的教学和训练可能遇见的运动风险要提前预知并采取防护措施,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牢记“健康第一”防患于未然。

2.2.2 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和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和纪律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课堂常规既能降低体育伤害事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好的课堂常规要让学生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运动。因此,教师要严肃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制定合理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课堂常规。

2.2.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实际,科学地选择。在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不可以随意加大运动难度和强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范围内控制好运动的负荷、强度和密度,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努力做到既安全有高效。由于现在学校学生多, 场地小, 很多时候一节课同一块场地上有2 ~3 个学生同时上课,教师们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特点、体育场地,运动风险,合理安排,相互配合,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提前制定下一周的教学场地安排,每个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2.2.4 注意对特殊体质学生的合理安排和照顾

特殊体质学生指那些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活动,或者需要在教师监护下从事一些低强度运动的学生。开学第一节课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班级特殊体质学生的情况,仔细询问其病史和原因,在严格把关后,结合医生建议,安排好其休息地方或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指导这些学生自我检测,自我安排,自我评估运动强度,同时体育教师自身也要了解和自我一些相应的急救方法和医疗知识,以防可能的突发事件。

2.2.5 教会学生常见的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方法

降低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识别风险,具有风险意识,很多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是学生对可能造成的风险没有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相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对风险的认识要远远高于学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风险特征,有意识教会学生对常见体育风险的识别能力。自我保护方法指当遇到体育风险时能够化解或降低风险产生后果的方法。识别风险固然很重要,但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风险的不可避免,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比如:倒地时的滚翻,能力差时可以尝试降低动作难度和高度等。

2.2.6 教师要掌握简单的现场急救处理方法

所谓现场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事故或急症,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现场急救能够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痛苦,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由于体育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体育教师一定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和体育密切相关的现场急救方法,比如:外伤的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方法等,以便在危机来临时及时化解、或者争取最佳救援时间和机会。

2.2.7 加强对学生体质的检查和心理的预防

对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单依靠体育教师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同校医务部门相结合,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大多数体育安全事故是由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造成的,因此,加强心理预防进而减少伤害事故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和性格等各种不同情况,开展伤害事故防范心理教育。体育教师要对班级里胆子小,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安排上,对这些学生多关注和鼓励,或者适当降低运动难度,以帮助其建立起信心。

2 . 3 学生在防范体育风险中的措施

2.3.1 了解自己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

想要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必须清楚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那些不适合运动的特异体质,这些学生应该及早告知学校和相应教师,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预防风险;另外学生要对自己的运动水平有一个清醒认识,在训练中,要选择适合自己运动技术水平的强度和密度的项目,在参加一些分组对抗性运动时,尽量选择水平相对的对手。

2.3.2 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在体育课堂和体育训练之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使人体由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兴奋状态,减少肌肉韧带的粘滞性,增强肌肉的弹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这些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地减少扭伤、挫伤和肌肉拉伤等伤害,有些特殊的运动项目,还要进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放松运动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等恢复手段,目的是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程度,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为下一次的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每次运动完后,要主动积极进行放松,拉伸自己韧带,对感觉酸痛的肌肉或刚才锻炼的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或者在家进行温水浴以缓解疲劳,加速体能的恢复。

2.3.3 掌握一些必备的体育运动知识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知识,比如训练的循序渐进和运动强度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等。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容易挑战一些超过自己水平和能力的高难度动作,如小学生尝试去跨成人栏,投成人铅球等,这些都往往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有些比赛规则也要及时了解,如在接力赛交完棒后要站在自己的跑道上,等其他道次的学生跑完后才能离开,很多学生交完棒后无意中进入其他跑道,与跑步中的学生相撞而发生意外,还有学生不了解学校体育场地,如乱穿跑道和投掷区,这些都非常危险,所以,学生要系统了解一些体育运动知识,包括训练方法、场地知识、简单的项目比赛规则,降低体育风险。

2.3.4 掌握自我医务监督的方法。

自我医务监督是指参加运动时依据简易的医学检验方法和运动后自己的主观感觉,对自身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评定的一种方法。在平时的运动中,为了避免运动伤害,学生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在运动前、中、后自测脉搏是自我加强医务监督且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和安全心率,能够通过脉搏、呼吸频率和主观感觉的自测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通过第二天的肌肉酸痛程度和基础心率来了解前一天运动强度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结合自己的恢复情况合理安排下一次的运动内容和强度,降低运动风险。

2 . 4 学校在体育风险上的预防策略

2.4.1 制定详尽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学校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和工作制定好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完善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建立体育安全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指将各种安全工作依据其性质分解组合成各种岗位,将工作落实到各岗位,制定岗位工作细则和岗位流程,分派具体人负责具体岗位工作,做到责任到人,避免推拖。

2.4.2 实施健康检查与相关生理状况的评估

(1)重视体检和健康诊断。

学校在实施体育活动前,应事先彻底实施学生的健康诊断、健康咨询和健康观察。学校应根据条件,定期最好是每学期开学前,对学生进行提高检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体检中发现学生有先天性疾病的,应及时通知家长和相应教师,做好预防工作。学校管理部门应仔细审核体检机构的资质并强化规范体检运作程序,切实防止漏检、体检走过场的情况发生。

(2)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医务监督。

学校要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体检或要求学生进行详细填写健康筛选表并建档,对学生健康情况作全面的分析,教师要及时认真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建立学生健康检查指导和学生健康档案,为进行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在正常健全学生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特异体质学生的详细档案给以跟踪关注,教师要保持和特异体质学生家长的沟通方式,对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需取得家长同意书,有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发生后的法律责任

(3)指导学生加强自我监督。

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前后的生理状况评估,包括安静心率、运动心率等。定期举办体育伤害防护讲座,并指导学生紧急救护及预防体育伤害。

2.4.3 建立适合学校的体育伤害事故危机处理程序,经常演练并改进

随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频发,针对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可能会出现的重大紧急情况或特殊危险情况,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 构建体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提高应对安全事故的综合能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对妥善处理校园体育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危机处理程序一般是:当发生伤害事故后,及时上报学校有关部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相关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医务工作人员应迅速达到现场,根据学生受伤情况决定是否现场急救或送医院救护,如果送医院救治,最好责任教师和班主任跟随,事后教师应该书面记录事件发生过程,及时探视和关怀受伤学生的康复情况。学校应结合每年的“安全教育日”进行应急程序的演练,找出不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力求做到安全、迅速、高效。

2.4 .4 定期对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应对师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我救助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不断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完善其岗位职责,教师要自觉应用法律条例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严格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纪律,学校应定期举行安全急救及运动安全讲座,邀请一些优秀教师或专业人员来校现场进行讲解与指导,加强教师对紧急事故及对伤者急救的处理能力,体育教师须熟悉各种意外急救技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争取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急救,学校可利用教学研究活动举办安全急救和安全讲座,进行定期在职进修,并对进修情况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

2.4 .5 建立运动项目和运动会评估制度

随着课程资源的三级管理,现在很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都已经实现多样化,教学内容从以前比较单调的三大球、田径、体操到现在的橄榄球、游泳、攀岩、滑冰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只要社会上流行,学生喜欢,学校有条件的都可以开展,但是每个项目都有其风险性,很多还是高风险的项目,因此,学校在开展各种运动项目前,应该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对高风险的体育项目进行重点风险控制,学校在高风险项目的安排上要谨慎,同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4]。每年学校都会举行运动会,或者体育周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常这些活动时间长, 规模大, 参加人数多, 涉及面广,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因此,学校要提前做好这些大型体育活动的安全评估,做好严密的组织活动,维护好竞赛过程秩序,安排落实好保卫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责任范围,提高裁判员的水平,赛前和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确保能遵守赛场秩序。每次运动会和体育活动结束,学校要对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和排除,为下一次活动积累经验。

2 . 5 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和化解不可抗拒的体育伤害事故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三步曲 篇3

“老师,李明和张杰打架,头被打破了。”“在哪儿?伤得重不重?”我一边急切地询问情况,一边和报信的同学一起向现场跑去……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曾遇到过几次班里学生突发伤害事故的情况,有些处理得比较成功,也有些留下了不少遗憾。对照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反思这些事故的处理过程,我认为,班里学生突发伤害事故,班主任处理时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临场处置须周全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因此,当班里学生突发伤害事故时,班主任应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担当起事故处理第一负责人的角色,进行组织协调,有效控制现场局势。反思自己参与处理过的几次事故,我认为,班主任临场处置时必须考虑周全,注意以下两点。

1.生命最重要,救治受伤学生是首要任务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学生伤情不能有一刻拖延。一旦班里学生突发伤害事故,作为班主任,我们临场处置的首要任务就是救治受伤害学生。如果事故发生在校园内,班主任应该马上组织将受伤学生送到学校医务室,由校医安排治疗;如果事故发生在校外,班主任应该马上组织将受伤学生送到临近医院进行治疗。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指出:“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因此,不管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责任归属,谁是谁非,班主任到达事故现场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救治受伤害学生。这样做,既可以尽最大可能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将学生的人身伤害降到最低,更是班主任依法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2.证据很关键,保留现场人证物证应全面真实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问题,家长和学校经常发生矛盾,甚至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虽然教育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在对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上存在诸多误区,甚至片面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或者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受到伤害,学校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为了便于划清事故责任,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在班里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后,班主任临场处置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及时保留现场证据。在事故现场,班主任在救治受伤害学生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保护好现场,可以采取手机拍照、调取监控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班主任还应及时组织调查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及证人,可以采用手机录音等方式,尽可能多地积累事故发生前后的第一手资料,用证据还原事故发生的真实过程,争取做到事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真实的人证物证,避免事故真相被扭曲。

二、事中协商勇担当

事中协商,指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对于大部分的学生伤害事故,班主任不可能是直接责任人,也没有权力代表学校与家长谈责任划分、经济赔偿等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置身事外,恰恰相反,由于本班学生是伤害事故的当事人,在事中协调过程中,班主任承担着很重要的职责。

1.勤沟通交流,确保相关人员知详情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指出:“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情节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对于本班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班主任往往是第一知情人。因此,在完成临场处置的一系列安排后,班主任必须及时与有关人员沟通。

一是向学校有关领导汇报。学生伤害事故涉及面广,处理复杂,存在责任划分难、事故处理难等诸多问题。班主任不能自作主张,更不能欺上瞒下,必须按学校安全事故处理的相关程序,向学校有关领导汇报,保证领导们及时了解事故的相关情况,由学校领导进行宏观把握,以利于事故的妥善处理。

二是向受伤害学生家长通报。对于打架斗殴类的突发性伤害事故,班主任还需要向事故的另一方当事人——加害学生的家长通报情况。《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出:“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因此,当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班主任应该及时通知家长,请相关家长及时赶到医院。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们及时了解病情,对治疗进行及时决策,更有利于防止家长们产生误解。让事故处理过程公开、透明,可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后遗症。

2.多关心爱护,帮助受伤学生早康复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一旦学生受到伤害,不仅学生遭受肉体痛苦,还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有些事故的发生,甚至给一个原本圆满的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痛苦和遗憾。而学校、教师往往成为他们愤怒、痛苦的发泄口。如果受伤害学生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无疑能缓解家长们的不满。因此,班主任应该挺身而出,多关心爱护受伤害学生,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一是积极探望。如果学生病情允许,在学生治疗期间,班主任应该经常探望,包括组织本班学生探望,以安定受伤害学生情绪。

二是提供服务。班主任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心理疏导、补习功课、出示各种现场人证物证来帮助当事双方划清责任、商谈赔偿、帮助受伤害学生向保险公司索赔等事宜。事实证明,如果学生能早日康复,家长们就可能更加理智,事故的处理也将面临更少的阻力与障碍。

三、亡羊补牢不可缺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总是令人遗憾的,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事故发生后怎样避免其再次发生才是关键。因此,剖析事故原因,亡羊补牢,班主任的工作也很繁重。

1.警钟常鸣,提高安全意识不放松

2014年4月10日,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欣才学校组织学生春游,一辆汽车半路发生侧翻,导致8名学生当场死亡,32名师生受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暂且不谈,从央视的公开报道看,一个细节暴露出学校、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极其淡漠:长途客车竟然没有安全带!《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的职责之一是“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活动涉及的场地、交通工具更要提前进行安全检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防微杜渐,不让小矛盾酿成大问题

学生突发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例如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生自残自伤、教师体罚、意外事故等,其中很多突发性学生伤害事故,都是有迹可循的,其导火索往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学生打架伤害事故,事后据我调查,起因就是两人打篮球时发生口角,导致场下大打出手。弄清楚原委后,我也感到很内疚,如果我能及时发现两人之间的小矛盾,及时加以劝阻、批评教育,就可能避免发生后面的“流血事件”。《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要求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练就一双金睛火眼,在班内打造一张天罗地网,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小冲突、小矛盾,随时加以处置,做到防微杜渐。

总之,学生伤害事故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关注。对于本班学生突发的伤害事故,班主任承担着特殊的职责义务。我们只有依法依规,多尽责、多尽心,临场周全处置,积极参与协调,及时亡羊补牢,才能让事故少发生,让家长多放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青岛,266700)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 篇4

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

一、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为保障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切实保障学校财产、学校周边环境和全体师生的安全,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洋北中学学校安全和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

1、学生在课间活动中,追逐打闹、跌倒碰伤、撞伤、互相间撕打扭伤等所引起的伤害,班主任把学生送到学校卫生室进行简单处理;如伤害较重,年级组长、班主任应及时把学生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同时通知监护人到医院配合治疗,做好受伤学生家长的稳定工作。同时,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将事故情况首先向值周领导报告,值周领导组织安保处、年级组长及相关班主任及时调查事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办法。

2、在体育课上擅自行动或运动不当等造成的伤害,除现场急救外,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体育教师和相关班主任将受害者送到附近医院治疗,并通知其监护人。同时,班主任或体育教师将事故情况首先向值周领导报告,值周领导组织安保处、年级组长及相关班主任及时调查事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办法。

3、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发生伤害,学校教职工在获悉情况后,要立即将事故情况首先向值周领导报告,值周领导组织安保处、年级组长及相关班主任及时组织人员赴现场了解情况,组织急救或送往附近医院,通知监护人,并及时报警。

4、学生在校内食堂用餐后或饮用水后发生不适,第一时间发现情况的学校科任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校警等立即向值周领导报告并将学生护送到附近医院诊断治疗,由班主任通知学生的监护人;若大面积发生学生不适情况,学校值周领导应立即组织总务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进行抢救,并向校长报告,同时通知学生的监护人。保护现场及48小时留样食品;2小时内分别向所在地卫生监督所、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卫生监督所调查取证;如为疑似人为投毒,必须及时报警,控制人员流动,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取证。

5、学校房屋给学生带来伤害时,值周领导应立即组织安保处、总务处、政教处、教导处、年级组及班主任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就地组织抢救,并拨打“120”,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将学生送医院治疗,同时通知学生的监护人。

6、场地、设施等给学生带来伤害时,使用场地、设施者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值周领导并就地组织急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将学生送医院治疗,同时由班主任通知学生的监护人。

7、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引起伤害时,组织者就地组织急救,并拨打“120”,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将学生送医院治疗,同时向值周领导报告,值周领导组织安保处、年级组长及相关班主任及时调查事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办法并知学生的监护人。、校内任何发现火情的人应及时拨打“119/110”,并向值周领导报告,值周领导组织总务处、安保处、教导处、政教处、年级组长及相关班主任在消防人员未到达之前,及时疏散学生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人身伤害;如为疑似人为纵火,必须及时报警,控制人员流动,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取证。

二、事故报告制度:

1、学校需要进行报告的事故范围是情形严重的学生伤害事故:即可能导致残疾;学生个体死亡;群死群伤;涉及面广,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等伤害事故。

2、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时,第一时间发现情况者应首先向值周领导报告,值周领导和相关处室向校长报告,校长决定是否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有关情况。

3、当学生伤害事故涉及到其他行政部门管辖范围时,值周领导和相关处室向校长报告,校长报告其他有关部门。(主要有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疾控中心等部门)

4、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报告必须及时,不得拖延报告,更不得隐瞒不报。报告必须本着真实的原则,不得谎报,同时应有报告记录。

5、情形严重的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先行口头报告,同时尽快完成书面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

三、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处室、年级组、班主任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高度来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学生意外 伤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安全。

3、加强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和自我保护意识。

4、加强对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限期整改,不留隐患。

5、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确保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6、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7、保证信息畅通,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宿城区洋北中学

安全社区建设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 篇5

为进一步加强对办事处内工作场所、交通、消防、社会治安、居家等方面事故与伤害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事故与伤害情况,积极落实预防和干预措施,持续改进的实现社区安全,特制定办事处事故与伤害记录管理制度如下:

1、各安全促进项目小组应及时掌握事故与伤害发生的情况,做好记录和统计。

2、事故与伤害记录应内容清晰具体,便于分析。

3、事故与伤害记录应真实有效,不得随意篡改或销毁。

4、各类事故与伤害记录应由专人或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5、在记录管理中发生问题及时与办事处安全社区创建办公室联系。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篇6

——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唐俊

本学期我校在政治学习中学习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此次学习深有体会。

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

我由学习感触到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

1.意外事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2.学生在上课期间因互相打闹而受伤害。上课期间,教师负有监督管理职责。对在此期间发生的学校事故,教师承担责任大小,要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管理职责上的不同要求并不意味着人为地降低教师应尽的管理职责。

3.学生受伤不是学校所为,但与学校场所设施管理不完善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保管、存放有关,学校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 篇7

1 安全保障机制的基础:事前采取防范措施

1.1 校方

1.1.1 保证体育器材、场地安全性,并加强管理

具体表现在:(1)体育设施质量与安全责任伤害事故直接相关,应购买使用高质量体育产品。(2)体育场地应规范充足,应避免设计缺陷造成伤害事故,同时提倡建立绿色、环保式运动场地。(3)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保障资金供应。(4)注意体育设施的保养维修,建立维修与保养制度并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体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练习安全。

1.1.2 对教师进行认真细致的安全教育

(1)增强法律意识和保护学生的安全意识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法律意识淡薄是引发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校领导在加强法律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应在教师中大力开展法制、纪律和安全教育,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国内外典型案例,认识伤害事故的严重性和预防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教育工作,形成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安全的习惯和对学生人身安全负责的法律意识,使教育者认识到:一旦发生体育伤害事故,教师责无旁贷,为做好学生伤害事故防范工作打下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陈旧、错误的教育思想常会导致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热爱学生、顺利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保护学生、依法施教的前提。

(3)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心理健康有问题的教师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驱除烦躁、抑郁或焦虑情绪的能力较弱,不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容易将工作压力或个人生活的不幸转嫁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身体上会造成有意无意地伤害。因此消除不正常心态情绪,使教师树立健康向上的积极工作态度,将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4)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大学生虽然在法律上已届成年,但心理、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局限使其在遭遇意外伤害事故时,往往会陷入慌乱、不能冷静、正确地处理问题,因此一旦发生体育伤害事故,教师如能临危不乱,镇静地正确应对和处理,就能极大地降低学生的恐慌和受伤害的程度,所以教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体育伤害的紧急救护和处理措施。

(5)有组织地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和掌控课堂、指导训练和组织竞赛的水平,减少学生出现体育伤害事故的概率。

1.1.3 对学生采取经常性安全教育

(1)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帮助学生树立起自我保护和防范体育伤害事故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和避免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结合体育教学、竞赛实际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有时效、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学生进行体育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的教育,如普及各种常见体育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知识、通过学生体育伤害的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认识其严重性,刺激学生自觉形成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生活内容稳定和相对单一,加之家长和社会过分看重理论知识学习,实际造成目前我国“学习成绩是家庭教育唯一重心”的不正常现象,过重的学习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出现惊慌失措、盲目冲动甚至自残和伤害他人的心理倾向,而体育活动作为宣泄学习和生活压力的通道,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形式的对抗和摩擦,因此学校有必要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聘任专业心理教师负责心理咨询辅导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减少因心理障碍导致的学生体育伤害事故。

(3)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现行教育体制下,各级各类学校中挤占体育课现象极其普遍。青少年身体正处于发育旺盛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和运动不但影响其健康发育,更易造成体质要衰弱,间接导致体育类伤害事故高发。因此,教育并组织学生经常进行适宜的室外体育锻炼对防范体育伤害事故意义重大。

1.2 体育教师

(1)保证安全知识的授课时间。体育教师在技术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安全卫生知识,同时在雨天等特殊情况下安排室内教授,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储量。(2)课前认真备课,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科学调整运动量和强度,避免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运动损伤。(3)课前仔细检查场地器材,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4)通过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等手段使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活动,适应体育项目的要求。(5)上课过程中,注意因人、项目、天气、状态调控运动量和强度,并针对项目特点与需要,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6)注意学生的表现,尤其重点注意“困难生”和“尖子生”,防止其因训练超出身体承受能力或过于兴奋而出现运动损伤。(7)加强保护帮助,在进行体操等动作复杂、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项目时,有意识采取不同方式的保护帮助,并通过培养体育骨干、指导学生相互保护帮助及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受伤处理演练等措施,增强学生应对和处理体育事故的能力。

1.3 学生

(1)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保证良好身体状态。(2)认真做好身、心两方面的准备活动。(3)认真听、看教师的讲解示范,保证技战术的正确性。(4)仔细检查场地器材,避免因场地原因造成损伤。(5)练习和比赛中注意不做超出能力和可能伤及他人的危险动作。(6)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损伤的处理与恢复知识。

2 安全保障机制的关键:事中及时应对处理

2.1 体育教师

遇到体育伤害事故时,教师应保持冷静,一方面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对事情做出初步判断,并视伤害程度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暂停本班相关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其他学生进行安全性更高的锻炼或休息,同时通知体委监管,直至事情处理完毕。如外班学生受伤,教师应主动承担起照顾其他学生的任务,协助出事班体育教师全力处理问题。

2.2 学生

遇到体育伤害事故,首先待在原地、保持原状,然后冷静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判断受伤部位和程度,若损伤轻微略加活动后一切如常则不做要求,若发现行动困难、剧痛、昏厥甚至有断骨现于体外时,不要擅自移动身体任何部分,及时向教师或他人求援并拨打120。

3 安全保障机制的保证:事后处理

教师应将事故发生过程与处理措施写成报告上交教研室,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宜的关心帮助;学校应通过相关调查对事故进行正确定性,同时委托班主任组织照顾受伤学生并积极联系保险公司办理赔付等相关手续;学生应积极进行正当权益的申诉和维护,同时积极恢复。

4 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一直是学校行政处理和法律诉讼的难点,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动员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力量,抓好事前预防、事中处理和事后保障问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机制能有效降低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根据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赔偿工作难度极大的现状,建议:1.尽早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依托商业保险建立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赔偿机制。

摘要: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一直是学校行政处理和法律诉讼的难点,本文认为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抓好事前预防、事中处理和事后保障问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机制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根据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赔偿工作难度极大的现状,建议:(1)尽早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依托商业保险建立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赔偿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安全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白莉,等.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25-28.

[3]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律建设司.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务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干预策略 篇8

一、首遇首责,扼制事故发生

首遇责任制,就是第一个遇到事故的教师,如果自己有能力就应当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处理这种事故的能力和权限,则应当把问题移交给有能力解决的部门或者人员,不能推诿和拒绝。

许多伤害事故发生突然,首遇教师在现场,就要出声制止,伸手阻拦,同时应询问伤情,查看病情。伤者不是首遇教师本班的,还要询问姓名和所在班级。需要送医的,如果首遇教师自己刚好有事,就要把自己的工作进行安排、交代,并抓紧时间通知班主任和家长,立即送伤者去医院就医。在受伤学生的班主任到场后,如有需要,首遇教师可以和班主任一起将伤者送医。一般情况下,送医时,家长不在场的,必须要有两名以上教师进行全程陪同,让处于险境中的学生及时得到救助。

许多校园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学生在玩闹、活动、游戏时,在场的首遇教师就有义务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仔细观察,合理分析,做出准确预判。学生正在进行的玩闹如果会引起纠纷,进而可能发展为吵架甚至打架,就可以善意地提醒不要因为玩闹伤了同学情谊;学生正在活动的场地、环境有潜在的危险时,可以引导他们马上远离不安全的区域;学生正在开展的游戏如果有不安全的环节,游戏中的动作可能会使人受伤,就可以叫停他们的游戏,要求他们去掉游戏中的危险部分。一旦有了这样的预判,首遇教师就要果断采取行动,对置身危险之中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把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事件介入,控制事态恶化

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有效干预,如观察情况,做出判断,果断积极地采取措施控制事态。也就是说,在事故现场,必须有教师在第一时间到达,做出应急响应。

伤害事故的介入有三种情况。第一,伤害事件将要发生时,首遇教师或接到报告赶到第一现场的教师,必须无条件地介入事件之中,阻止将要发生的事件;第二,事故正在发生,首遇教师或到达第一现场的教师应该立即控制局面,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故,避免事故后果加重;第三,事故已经发生,首遇教师或到达第一现场的教师就要立即投入到救治伤者、维持秩序的工作中去。

首遇教师和相关的班主任、安全主任、值日教师、学校领导,应按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介入事件之中,分工合作,运用智慧,化解当前的危机。如果相关教师没有及时介入,抑或虽然介入了,但因为能力不足,权限不够,措施不当,造成局面失控,后果加重的,要承担相关责任。如果由于能力有限、权限不够,务必寻求帮助,采取恰当的措施,避免加重事故后果,扩大事态,从而共同挽回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事故报告,消除不良影响

如果发生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教师要及时报告事故信息。一般地,当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发生时,目击者大多是旁边的学生,那么,学生往往是事故报告的第一人。接到伤害事故报告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抵达事故现场,并及时做出反应,在救助伤者、控制事态的同时,向值日领导、班主任报告事态状况,以待与协同人员一起对事故进一步进行处理。校方在全面了解事故经过后,整理信息内容,并由校方指定发言人在规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信息公告。必要时,可在当地媒体上公布相关信息,目的是消除影响,以正视听,为伤害事故的后期处理提供正确、和谐的舆论环境。同时,报告的来源确保合法、可信,报告的内容务必全面、简洁,报告的措辞力求中立、准确。

言语冲突往往是肢体冲突的前奏,肢体冲突可能会出现伤害。例如,学生口角时,学生马上报告教师,教师及时进行处置,就不太会发展为打架等伤害事故。反之,在学生口角、拉扯初始时,如果旁观同学不劝解,不报告,甚至还煽风点火,就会使事态进一步恶化。这样,由吵架到打架再到受伤,一系列的“情节”就会顺理成章地“演绎”完成。

未成年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遇重特大校园伤害事故,学校必须由专人按“紧急信息报告制度”的要求,口头或书面报告上级教育部门,做到不迟报,不瞒报,不漏报,不误报,不夸报。学校报告事故信息的目的,是供上级部门领导对事故和事态做出准确判断、正确决策。

四、证据保全,以备不时之需

在侦探故事的电影、电视里,大侦探、警官们都要在事发现场进行细致的、地毯式的勘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为案件的侦破寻找有力的证据。发生校园伤害事故,许多事件的经过都跟现场有关。校园伤害事故中,教师要注意保护现场和证物,为日后可能的矛盾纠纷保存证据。

例如,某校学生在运动器械上玩耍时,被器械夹伤。学校一位领导认为运动器械存在安全隐患,建议马上拆除该器械,杜绝类似的伤害事故再次发生。这时,负责学校安全的主任立即阻止,理由是,家长对事件的经过有知情权,现场证据保存好,可以让当事人的监护人没有异议。不然,校方在伤者家长没有看到现场的情况下擅自拆除器械,可能会导致家长误会,认为学校在孩子受伤的问题上做手脚,有隐瞒事实、逃避责任的嫌疑,这可能为事故的后期理赔谈判形成障碍,埋下隐患。

事故过程被视频监控拍到,那是最好的证据。如果没有被拍到,那也可以进行现场拍照、摄像、录音,作为补充证据保留。证据面前人人平等,证据面前有理讲理。有些事故的受伤一方可能不会追究对方的责任,或者,施、受害双方直接私下沟通,握手言和,保存的证据就无用武之地了。但是,宁可不用,也要做好证据的保护、保全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五、及时安抚,化解事故危机

发怒或焦虑的人,需要安抚和抚慰。在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伤者及家属、施害者及家属、相关教师及家长等往往会出现发怒或焦虑的情绪。由此,就可能会说出过头的话,做出过激的事,使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

例如,对于学生间发生矛盾,还在火头上的两个人,学校的事故处理人员可以当机立断,或当头棒喝,一语惊醒梦中人,或采取热问题冷处理,各个击破,让可能升级的事件迅速冷却。在教师循循善诱之下,使涉事人员深刻认识到自己言语的错误,行为的鲁莽,主动道歉并提出改正错误行动的方案。安抚双方,使其都冷静下来。发生伤情,当事人和在场的人都需要安抚。伤者,会因疼痛、恐惧而不安,伤者家长会因担忧孩子的伤情而愤怒;现场的人会因场面的混乱而骚动。这就需要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分管校长,分别从情感、心理学、政策法理等角度与相关师生、家长进行沟通,进行抚慰。这样做,对伤者来说,有利于稳定其情绪,救助伤情;对伤者家属来说,有利于平息其怨气,减少担忧;对在现场的人来说,有利于维护秩序,避免骚乱。

有时候,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伤害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伤者家属不听教师千般劝阻,认为自己孩子遭了罪,吃了亏,跑到学校,说出过激话,做了出格事,犯下不该犯的错误,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升级,甚至可能产生“二次事故”。对此,教师要做的是,在危情一触即发的时候,采取各种办法,运用各种策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慑人,用来熄灭家长的怒火,消解家长的怨气,打开家长的心结。冷静下来的家长,心平气和地对待当前的事件,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和立场看问题,有利于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学生校园伤害事故,防不胜防。但是,在事故即将发生、正在发生、已经发生,无限危机就在眼前时,教师都要为处理事故出谋划策,倾心注力。正因为有了教师的适时介入、果断干预,事故中的伤者就会得到救治,二次事故就会因此消除,危机就会顺利化解,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很快恢复正常。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预案 篇9

实验小学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预案

为了有效地防范应对突发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

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成员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实小平安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

二、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协调,并及时了解掌握事故处理进度,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伤害事故,分别由中教科、初教科对口协助处理;事故涉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由办公室等有关科室负责。

三、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

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情况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区教育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区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领导汇报后,迅速组织或协调有关部门及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妥善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区教育局;重大伤死事故的处理结果,区教育局书面报告区政府和市教育局。

四、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各单位和各部门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学生人身安全。

2、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安全。

3、加强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和自我保护意识。

4、学校要加强对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限整改,不留隐患。

5、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确保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6、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补考作文450字下一篇:走过九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