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

2024-07-30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共8篇)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 篇1

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

培训材料 第一部分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并定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政府应当组织学校办理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保险费用由省财政统筹支付”。这就标志着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颁布的条例中,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并由省财政统一出资为学校投保责任保险,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背景简介

2007年7月,受江苏省教育厅的委托,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就江苏省中小学校方责任险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全省共有9家保险公司参与投标。

经过两轮的竞争,最终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3家公司成为该项目的共保体,其中:人保财险公司成为首席承保人,全权处理全省中小学校方责任险的保险事宜,保险期限自2007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止。背景简介

2008年7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制度,为在校大学生统一买单投保;同时将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全部纳入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范围。

《决定》出台之后,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进行了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研究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全省范围内176.74万在校大学生、193.22万名在园幼儿,全部由省财政统一买单投保。

背景简介

自2009年9月1日起,省教育厅决定再将全省的幼儿园和大专院校一并纳入校园方责任保险进行统一投保。

2010年初,受江苏省教育厅再次委托,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就江苏省辖区内所有学校的校方责任险项目又进行了第二次公开招标,最终仍然是人保财险公司成为首席承保人,携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公司共同承担该项目的责任风险。背景简介

2009年9月1日-2010年1月31日,大专院校和幼儿园的学生纳入保险范围。2010年2月1日-2013年8月31日 新一轮的保险名称为:

江苏省学生人身伤害责任保险 保险的对象为:

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所有注册的在校在园学生 保险期限为:

2009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

背景简介 小结 江苏省中小学校方责任险项目自2007年开办以来,为全省1万所中小学校和近1300多万学生提供了保险保障服务,承担保险责任达到3万亿元。三年中受理案件4488件,赔款金额3889万元。对防范和妥善化解校园安全事故责任矛盾,维护校园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小结

徐州市中小学校方责任险项目自2007年开办以来,为全市近164万名学生、幼儿提供了保险保障服务。三年来,受理案件1200件,承担保险责任近300万元。保险方案介绍

第二部分

第二轮保险方案 险种名称 :

江苏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 投 保 人 :江苏省教育厅

保险期限 :自2010年9月1日零时起至2013年8月31日24时止 地域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司法管辖 :本保险单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管辖。(不含香港、澳门、台湾)保险方案 被保险人 :

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在校学生 包括:

(1)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系指在各类高等学校(包括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班及未独立的民办二级学院、其他机构)、科研机构内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 保险方案

(2)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系指在国家和社会力量依法举办的小学及小学教学点、普通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一贯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内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级中等基础教育、特殊教育、挽救教育的学生。保险方案

(3)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系指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独立设置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部分高等学校等其他机构)内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类全日制学生。保险方案

(4)在园幼儿。在园幼儿系指在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公、民办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班内接受学前教育的各类幼儿。保险方案 赔偿限额 :

1、基本限额:

(1)人身伤害每人每年累计赔偿限额:30万元;

其中:

意外医疗每人每年累计赔偿限额:3万元;

个人财产每人每次事故赔偿限额:3千元;

个人财产学校全年累计赔偿限额:1万元;(2)每所学校累计赔偿限额: 1000万元; 保险方案

备注:人身伤害包括因校方责任,学生罹患疾病引起的人身伤亡。

意外医疗包括因校方责任,学生罹患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支出。保险方案

兹经双方同意,为充分保障恶性事故给被保险学校带来的赔偿责任风险,保险公司除按保单明细表中“基本限额”中列明的每人限额和学校限额进行一般事故处理以外,当基本限额赔偿不足时,将按照“公共保障”条件提供医疗费用和人身意外的超赔保障,最高不超过列明的公共保障限额。

3、免 赔 额 : 人身意外:无

意外医疗:每人每次免赔额50元 保险方案

4、时间调整条款(72小时)

兹经双方同意,本保险单项下被保险人在连续72小时内遭受人身伤害应视为一次单独事件,并因此构成一次意外事故而扣除规定的免赔额。被保险人可自行决定72小时期限的起始时间,但若在连续数个72小时期限时间内发生损失,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72小时期限不得重叠。

条款解释 第三部分 主条款名称:

校(园)方责任保险

条款解释 主条款

1、承保对象

2、责任期限

3、保险责任范围

4、赔偿费用

5、责任免除 条款解释

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在校学生 2010.02.01—2013.8.31 保险责任范围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或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带领下的校外活动过程中,因学校疏忽或过失导致注册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依法应由学校承担的责任,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仅限于中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保险责任.doc 条款解释

1、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等法律法规确定的,应由学校承担或分摊的学生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可能的连带责任,均在本保单责任范围。

2、发生学生人身伤亡事故,被保险人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诉讼费用及其他必要合理的费用,保险人在每人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赔偿费用

1、注册学生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赔偿费用

2、法律费用

3、施救费用 条款解释

1、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等法律法规确定的,应由学校承担或分摊的学生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可能的连带责任,均在本保单责任范围。

2、发生学生人身伤亡事故,被保险人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诉讼费用及其他必要合理的费用,保险人在每人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责任免除

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1)被保险人及其雇员的违法或故意行为;

(2)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

(3)注册学生自伤、自杀,而被保险人及其雇员的教育管理并无不当;(4)注册学生本人具有特异体质,而被保险人事先并不知情;(5)注册学生突发疾病,而被保险人及时采取措施,未延误治疗;(6)被保险人的雇员的非职务行为;

(7)被保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其教学、建筑设施不安全,仍继续使用

(8)不易鉴定价值财产的丢失和损坏 保险责任.doc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doc 免责条款.doc 条款解释

由于疏忽或过失造成下列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负责赔偿:(1-6)被保险人应接受保险人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其各类教学、建筑设施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保险人对发现的任何缺陷或危险书面通知被保险人后,被保险人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特异体质条例规定学校不承担责任

除因与学生伤害事故关联的有关衣物、学习用品以外的金银、首饰、珠宝、文物、软件、数据、现金、信用卡、票据、单证、有价证券、文件、帐册、技术资料及其他不易鉴定价值财产的丢失和损坏 校(园)方责任险与学生(幼儿)意外伤害保险的主要区别 条款解释

区别项目 校(园)方责任保险 性质 责任保险 实施方式 制校方投保 投保人 校方 被保险人 校方

任(学生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校方承担的赔偿责保险标的 任)。

学生在校园内或学校组织的活学生因意外事故遭受人身伤害而致动中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死亡、残疾。(不论意外事故的发依法应由校方承担的赔偿责任。生校方有过错与否)

保险责任

学生本人或其监护人 学生本人

学生(幼儿)意外伤害保险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可以由立法或行业主管部门强由投保人自愿投保

校方应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学生的身体 保险人的赔偿包括学生的死亡保险人的给付包括学生的死亡给付。赔偿、残疾赔偿和支出的医疗 费。

如需保险人承担医疗费,需另行投保附加医疗费保险。

校方投保校园方责任保险,可以学生受伤害后,既可以从学幼险项下转嫁校方的法律赔偿责任。获得赔偿,又有权利向有责任的校方

提起索赔,在人身损害赔偿上可同时获得保额内的赔偿。但医疗费用仅能在一个保单上获得赔付,不可额外得法律责任

以责任赔偿限额为限。

保险金额 扩展条款

1、错误和遗漏扩展条款

本保险项下的赔偿责任不因被保险人非故意的疏忽或过失而延迟或遗漏向保险公司申报有关情况及变更而受拒付,•但被保险人一旦明白其疏忽或遗漏应立即向保险公司申报上述情况。

2、违反条件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本保险单的条件和保证将分别适用于各自承保风险,而非共同适用于所有承保风险。因此,对某些条件和保证的违反仅使该违反所适用风险的那一部分保障失效,不影响有关其它风险保障的有效性。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doc 条款解释

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第十九条

第十四、十五条

3、不可注销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不可以注销本保险单,被保险人无故也不得提出退保申请,但如保险人不能履行标书及保单中的各项承诺,被保险人随时可以注销保单并要求按日比例退还保险费,并按照合同追究保险人违约责任。

4、时间调整条款(72小时)

兹经双方同意,本保险单项下被保险人在连续72小时内遭受人身伤害应视为一次单独事件,并因此构成一次意外事故而扣除规定的免赔额。被保险人可自行决定72小时期限的起始时间,但若在连续数个72小时期限时间内发生损失,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72小时期限不得重叠。条款解释

5、扩展海外活动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本保险保障区域扩展为世界范围,即对于由校园方组织的海外活动(如海外学习、比赛、学术交流)也予以承保。

6、罢工、**、民众骚动及恶意破坏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本保险扩展承保校园范围内,直接或间接由于罢工、**、民众骚动及恶意破坏造成参保学生人身伤亡时被保险人应负的赔偿责任。条款解释

限中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

7、扩展承保校际交流学生或实习生条款

利!

学生为未成年人的,保险金额不超过5万

兹经双方同意,对于参与我省参保学校与外地或境外的学校进行的校际交流活动或实习活动的交流学生或实习生,在江苏省地域范围内发生的人身伤亡,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参照本保险承保的注册学生予以扩展承保。(职校、技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除外。)

8、恶劣天气扩展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本保险扩展承保参保学生到达学校后接到按气象部门认定的恶劣天气造成的学生必须停课的通知后,参保学生因为该项停课而直接从校园返回住所途中发生的伤害所引起的被保险人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条款解释

9、抢救优先原则条款(可免查勘)

兹经双方同意,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应坚持救治第一的原则,被保险学校及相关教职员工必须尽最大可能全力积极施救,并及时通知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对于需要进行急救、包扎、输血、转移、疏散等抢救行为的事故,因时间紧急,被保险人可以不等待保险人现场查勘而单独进行处理,保险人直接根据被保险人事后提交的索赔资料进行理赔处理。

10、异地索赔处理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保险公司将依托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的服务网络优势,在第一时间办妥委托代查勘手续,委托事故发生地保险服务机构处理并积极组织施救。若伤者需紧急抢救,应被保险学校书面要求,保险公司将在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垫付抢救费用及住院押金,相关垫付费用将在赔款理算时予以扣除。条款解释

11、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扩展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本保险扩展承保在紧急情况下,被保险人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进行急诊、抢救等行为时产生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经保险人个案认可,一般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保险人也予以赔偿。

12、学生责任第三方扩展条款

兹经双方同意,学校组织活动过程中,由于学校对学生组织、管理不当,致使学生造成第三方的人身或财产损失,学校承担责任的,保险人负责赔偿。条款解释

第二十四条

被保险人在向保险人申请赔偿时,应提交保险单正本、事故证明书、损失清单、裁决书、由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证明以及其他必要的单证材料。

13、被保险人雇员因公人身伤亡赔偿条款

供职于被保险人单位的在编雇员,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发生时,因保护学生而导致本人人身伤亡者,对其按照主条款的赔偿限额进行赔偿,赔偿金额列入该所学校的累计赔偿限额。条款解释 第四部分

《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简介 总则

伤害事故的预防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伤害事故的处理

伤害事故的损害赔偿

法律责任

附则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中列明了学校应承担的责任:

(一)学校未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

(二)学校教职员工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指学校教职员工未履行工作职责,擅离工作岗位,有侮辱、歧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伤害学生的行为,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三)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情形。《条例》简介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中列明了

学校无需承担的责任:

(一)学生在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擅自离开教育教学活动区域,学校已经尽到管理职责的;

(三)学生在非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擅自进校或者自行滞留学校期间发生的;

(四)学生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其监护人未书面告知学校,而学校又难以知道的;

《条例》简介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中列明了

学校无需承担的责任:

(五)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以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突发疾病,学校已经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的;

(六)学生因自身原因或者相互之间的过错导致伤害或者死亡的;

(七)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八)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或者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不应当由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情形。

《条例》简介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中列明了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纪律,实施了按其年龄、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已尽告诫、制止等义务,但学生拒不改正的;

(三)明知学生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但未及时书面告知学校的; 《条例》简介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中列明了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四)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情形。《条例》简介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中列明了

第二十四条

因学校和学生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由第三人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有未尽职责范围内相关义务的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制止或者防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第二十五条

实习单位或者向学校、学生提供设施设备、场地、交通工具、食品以及其他物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因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条例》简介

——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第五部份

根据事故性质和损失程度,我们设计了三级理赔服务通道,尽可能简化理赔流程,有效保障学校发生学生伤害

事故后,可以通过“三级通道”迅速得到理赔及救助服务。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理赔流程:当发生损失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以下的小额事故时,根据附加小额赔款及事故免检特别约定,学校可在通知保险公司后迅速着手进行事故处理,无需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查勘。学校在受伤学生康复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凭下列单证向保险公司申领赔款,保险公司将在约定的时效内将赔款划入学校账户。责任范围

赔付金额在5000元以内的、属于校方责任的轻微伤害事件。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索赔材料:

1、出险通知书(我公司提供标准格式,被保险学校填写并盖章)

2、医院就诊单据,包括病历、发票、出院小结等原件

3、受伤学生户口本(或学生证)复印件或受伤学生学籍证明并加盖被保险人学校公章 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理赔流程:伤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立即救治,保护现场,并迅速向我公司报案。我公司将在第一时间派员赴现场即对受伤人员进行查勘,确定责任。若认定属学校责任,出具《校方责任保险责任认定书》。学校填写《出险通知书》,齐备索赔材料后,我公司按承诺的理赔时间将赔款划付学校。

责任范围

赔付金额在5000元及以上、市分公司理赔权限内,属于校方责任的一般伤害事件。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对于责任认定有分歧的案件,由市分公司校方责任险服务团队会同市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审议决定伤害事件是否属于校方责任,保险公司将充分听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妥善处理相关案件。如果认定为校方责任,按照普通案件流程执行;如果仍无法认定属于校方责任,将按照纠纷案件处理流程执行。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索赔材料:

学校(保险公司协助)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在1个月内收集齐相关单证并提交我公司,以便尽快结案。索赔时,根据事故的不同性质,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出险通知书(我公司提供标准格式,被保险学校填写并盖章);

2、受伤学生学籍证明并加盖被保险人学校公章;

3、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事故证明(事故认定书、调解书等)原件;

4、医院就诊单据,包括病历、发票、出院小结、用药清单等原件;

5、护理人员收入证明原件; 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6、交通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原始票据原件;

7、伤者伤残时,需提供伤残等级证明,死亡时,需提供死亡证明及户籍注销证明原件;

8、生效的法律文书(包括裁定书、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原件;

9、学校与受伤学生之间达成的赔偿协议原件;

10、财产损失清单及票据原件;

11、其他与索赔有关的、必要的,并能证明损失性质、原因和程度的其他文件和材料。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理赔流程:各级服务团队一旦获悉发生特大校方灾害事故,将采取最快捷方式向省分公司应急理赔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市、县分支公司服务团队按照省分公司应急理赔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进行现场救援救助并做好后续的理赔服务工作。

疑难案件:公司将会同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医疗机构或律师事务所等人员共同进行处理。责任范围

属于校方责任的重大死亡、重大食物中毒等群死群伤事件 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保险责任事故发生后,学校要及时报案,以便于保险公司进行准确定损,提高理赔服务效率;

未经保险人书面同意,学校或其代表对索赔事宜不得作出任何承诺、拒绝、出价、约定、付款或赔偿的表示。

保险人对每次事故引起的赔偿金额的赔偿依据是:以法院或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法律裁定或经双方当事人及保险人协商确定的应由学校偿付的金额为准,但不得超过保险单明细表中约定的相应赔偿限额。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发生保险事故时,学校应采取必要、合理的抢救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和受灾财产,以减少损失,对由此产生的费用,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学校在索赔时应向保险公司提供所需的有效单证及证明材料,并对其真实性、有效性承担法律责任。

保险公司有以被保险人的名义向有关责任方提出索赔的权利。

保险责任事故的发生由有关责任方造成的,学校应采取措施向责任方索赔,并保留保险人的代位追偿权利,并在保险人实施代位追偿权利时,给予协助。理赔流程及相关手续

江苏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目的是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发挥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功能和经济补偿职能,为全省所有在校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安全保障。为此,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凭借自身的网络优势,成立了由省、市、县组成的项目服务团队,更好地为各所学校提供服务。

服务团队

省分公司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省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担任组长,责任意外险部、理赔管理部、客户服务管理部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与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直接进行联系和沟通,并负责指导下级公司工作。市、县、乡(镇)三级服务机构

成立由各市分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担任组长,各市区、县乡(镇)公司经理担任副组长的现场服务小组,为各市区、县乡(镇)教育部门提供对口服务。咨询投诉电话:95518

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

培训材料

2010年11月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 篇2

一、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一) 概念

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校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 导致伤、残、死亡或其他无形损害的事故。

(二) 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

1. 受害主体具有特殊性。

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中, 受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 休学学生、已退学学生, 因其已不具有高校学生学籍, 因此不能成为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

2. 伤害地点是特定的。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校园内外和由学校提供并管理的校舍、场地和设施内。例如, 学生在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 在教室、宿舍、操场等发生的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3. 伤害时间是特定的。

伤害行为或者伤害结果必须发生或者同时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 即在学校有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责的期间内。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

4. 伤害客体是特定的。

伤害事故既包括人身损害事故, 也包括财产损害事故和精神损害事故。但是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内容仅包括人身损害, 因此, 本文所研究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客体仅指人身伤害事故。

二、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处理

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伤害事故其处理情况也不同。

(一)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高职院校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教学生活设施, 因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陈旧、老化, 设备、设施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安全标准, 存在安全隐患等, 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 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虽给学生造成人身伤害, 但设施符合安全要求且学校在管理上并无不当的, 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 在校生因食物中毒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在学校的食堂、餐厅等就餐发生食物中毒的, 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在校内设置的不属于学校所有的餐饮摊点, 学校负有监督、管理义务, 因此造成学生食物中毒的, 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 学生在校内斗殴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之间谩骂、斗殴而造成人身伤害, 应由有过错的学生承担责任。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受伤害学生及时救治, 如果故意伤害可能构成轻伤以上或者过失伤害可能构成重伤以上的, 学校除应在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的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处理。

(四) 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内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自发组织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只要学校的集体活动具备设施安全条件, 责任应由活动组织者或有关责任人承担。学校对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现象或存在不安全因素时, 应予以制止。

(五) 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 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 不承担事故责任。但学生有组织的校外活动, 如社会调查活动、集体出游等, 活动的组织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 学校要认真进行安全审查, 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批准, 否则校方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组织者未提出申请擅自组织活动, 出现责任事故, 应由组织者和相关人员承担责任, 学校因不知情而免责。学生个人参与校外社会活动或少数人相约出游等类似情况的, 应视为“校外”,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学校不承担责任。

(六) 学生因突发重病、猝死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是学生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 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 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是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 不宜参加某种教学活动, 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但未予以必要注意;二是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 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七) 学生自杀事件

按自杀的诱因, 大学生自杀可分为学生个人原因和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 对不同情况应不同处理:一是学生个人原因和其家庭原因引发的自杀, 后果应由学生自负;二是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 主要是指学校存在过错致学生自杀, 如教师、工作人员侮辱、体罚学生, 处罚明显不当等, 学校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论学生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自杀, 学校知情后均负有救治义务。

(八) 校外人员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对于突发性的违法犯罪案件, 学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学生, 并积极指导帮助受害学生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学校的安全保卫措施并无不当, 对于那些由校外人员的故意或过失侵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 应当由加害人承担法律责任。例如, 高校的安全措施存在明显疏漏或学校对事故的发生或者损失的扩大存在过错, 则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防范

面对日益高发的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具体措施如下:

(一) 完善立法

寻求法律救济是权利受到损害后最根本的保障。教育部于2002年9月1日颁发的《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当前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但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存在较多问题, 如存在对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规范较少, 法律层次较低, 责任性质和归责原则不明等问题。由此看来针对我国国情制定高校安全立法, 已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一方面, 学校要提高学校领导及学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使学生管理实现民主法制化。同时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 保障教育教学等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 要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的特点, 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 积极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 完善事故处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组织, 可以由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等的相关人员组成, 确保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者尽量降低损害程度。

(四) 参加社会保险, 使损害赔偿社会化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 赔偿问题往往是双方争执不下的焦点问题, 要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可以借鉴国外借助保险制度分散学校风险的做法, 建立学校事故保险制度, 建立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相关制度未予完善之前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平安保险, 便于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 使伤害降至最低。

建立健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救济途径, 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王丹, 郝红梅.浅析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

[2].刘慧, 昊猛.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类型分析及其防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 篇3

法律法规制定得再精再细,当悲剧来临时,也无法挽救逝去的生命。我们不应该在每一次事故发生之后,再发出沉重的叹息,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如果说智力教育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未雨绸缪,那么安全教育就是学生健康路上的防患于未然。学习《条例》,亟须更新学校安全教育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主体要扩大范围

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减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不能仅依靠学校和家庭,更应该成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按照固有思维,家庭作为学生成长港湾,家长理所应当承担着孩子身心发展的法定义务;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成长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学生人身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而社会在学生人身安全方面还是口号多,行动少。《条例》的施行,彻底打破了由教师、家长包打天下的格局。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是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的共同责任。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卫生计生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还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监护人,都有了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职责,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抽身事外,更不能推卸责任。除了《条例》规定的之外,作为社会公众媒体、自媒体,都应该对学生安全问题予以关注,这种关注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而是理性的思索和如实的报道,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 学生安全教育应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聚集青春的地方,是智力传递的舞台。学校安全教育从古至今均受到高度重视,过去侧重于班主任的教化作用,让长期辛勤工作的班主任压力陡增。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和防范,需要打破由单一的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模式,让各学科教师均有效地参与其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托起学校安全教育。

首先是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或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或活动,让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让安全教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其次是安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活动应该做到有机结合,如物理、化学、地理、体育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安全教育素材。物理课上讲解安全用电等知识,化学课上预防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体育课上讲解运动医学等自我防护技能,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知识,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生动的安全教育课程。第三是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比如宿舍管理员、安保人员等,构筑学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最后是学校安全教育要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学校与家长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学校要通过家校联系,比如向家长发放安全宣讲资料、召开家长会、签订家长责任书等形式,促进安全教育。

三、生命教育亟须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都应该将生命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师资培训、教材编写以及学校课程设置当中。

对学生来说,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英国版《儿童十大宣言》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生命第一,财产第二;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时,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对坏人也可以骗。在学校安全教育中植入这样的理念和思维,无疑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减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 篇4

(2015年11月20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依法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适用本条例。

前款规定以外的活动、区域和设施内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应当坚持安全优先、多方配合、各司其职的原则。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应当坚持依法、公正、合理、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水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依法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学校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与学校、有关部门共同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学生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报道应当客观、公正。

第五条 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制度。

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指导、协调设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进行指导。

第六条 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学校购买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提倡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自愿为学生购买学生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及其理赔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权益。

第二章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

第七条 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是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举办者、学校、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的共同责任。

第八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部署、指导和检查,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制度和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监督机制,落实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二)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建立教师安全培训制度,组织、指导教师安全知识培训;

(三)定期组织对学校的校舍、场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

(四)制定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调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应急处置;

(五)指导和监督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制度和措施;

(六)指导和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构建校园内部治安防控网络;

(二)加强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工作,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设置警务室或者治安岗亭,安装监控设施,及时制止和依法查处扰乱学校秩序、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消防工作,定期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学校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四)加强学校及其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依法在学校附近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并在学校门前路段设置车辆禁停、警示、限速等标志标线,施划人行横道线,上学、放学时段维护交通繁忙路段学校出入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五)加强对校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定期将校车交通事故信息和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抄送其所属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

(六)协助学校开展治安、消防、禁毒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第十条 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学校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学校饮用水和其他教学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时向学校通报传染病疫情等相关情况。

食品药品监督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的指导和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对学校食堂及周边地区餐饮、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水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建设、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下列行为:

(一)进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项目建设或者项目的建设、生产会危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

(二)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三)在中小学周边两百米范围内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

(四)在学校门前及其两侧五十米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杂物,设置影响学生安全或者正常通行的设施、设备的;

(五)学校及其周边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不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的;

(六)进行有污染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和学生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学校及其周边存在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安全隐患,不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的;在学校及其周边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未设立明显警示标志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行为。

第十二条 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的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

学校不得在教育期间将操场等教学场地用于停放机动车辆;将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用于其他用途的,不得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将学生安全纳入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下列安全教育:

(一)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二)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增强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四)开展防溺水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游泳安全知识;

(五)开展心理、生理健康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防性侵、防拐卖知识和毒品危害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

(七)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学生避险、逃生、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学生卫生保健工作;

(三)建立食堂物资索证、登记制度以及饭菜留验制度,保证食品安全;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四)建立门卫管理、校园巡查等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安排专人担任门卫和其他保卫工作,加强进入学校区域来访人员和车辆的登记和管理,负责校园内安全值勤,防范和制止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违法行为;

(五)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日常维护,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六)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定期对实验室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检查;

(七)建立学生请销假制度,对学生请销假进行登记,发现学生未到校、擅自离校、旷课的,及时告知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八)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校学生管理制度,做好住校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对违反校规擅自在校外住宿的学生,应当告知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九)建立校内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落实以下安全管理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一)印发标准格式的入学须知,告知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学校负责管理的区域范围以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和程序,并要求如实填写血型、疾病史以及过敏食物、药物等情况;

(二)寒暑假前,印发安全告知单,明确寒暑假起止时间及假期安全注意事项等;

(三)组织学生参加实习、考察、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军事训练、文化娱乐和其他集体活动,应当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符合安全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四)对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疾病不适宜参加特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照顾,发现学生有身体和心理异常状况,及时救护、告知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五)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拥挤踩踏;在易发生拥挤的通道、场所,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六)教职工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或者其他工作的疾病的,应当及时将其调离相应的工作岗位;

(七)学校选用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建立查验记录制度,查验产品标签、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或者服务提供者的资质证书,保证产品和服务可追溯;

(八)建立安全工作台账,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九)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防护、抢险、救助等措施,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十六条 除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外,中小学校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合理安排学生上学、放学时间,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二)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应当组织门卫和保安人员在校门口在岗值守,组织教职工和成年志愿者在校门口维护秩序;

(三)按照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四)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提前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五)建立健全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对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事项,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六)重视学校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的沟通联系。

第十七条 除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规范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习管理制度,配备责任心强、熟悉安全生产常识的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参加实习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的实习环境;

(三)与实习单位或者实习基地依法签订学生安全保障协议或者安全保障条款,明确双方对学生安全保障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八条 除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外,高等学校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按照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和干预机制,对入校新生进行体检和心理健康测试;

(二)引导学生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安全防范与安全管理的能力;

(三)与合作办学者或者实习基地依法签订学生安全保障协议,明确双方对学生安全保障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九条 学校教职工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者学生遭受侵害时,应当及时进行告诫、制止、保护,并及时报告学校或者有关部门;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生理、心理有异常的,应当及时处理;

(三)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侮辱、歧视、殴打、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利用学生惩罚等其他人身侵害行为。

第二十条 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未成年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人身安全,制止未成年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将委托监护情况告知未成年学生所在学校、村(居)民委员会,保持与委托监护人、未成年学生及其所在学校、村(居)民委员会的经常性联系。

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的学生,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应当向学校提供医学诊断证明或者书面报告;涉及学生隐私的,学校应当保密。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和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进行可能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游戏,不得进行赌博、吸毒、酗酒、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擅自攀爬学校建筑物、构筑物等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 为学校、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习和生活设施设备、场地,以及其他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物品和服务的学校举办者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所提供的设施设备、物品、场地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或者安全要求。

在学校内施工作业或者开展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保险人、保险代理人应当积极参与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定期为学校提供风险诊断、风险排查、风险化解等风险管理服务,及时提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结果并协助学校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第三章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学生,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通知受伤害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出现重伤、死亡的,学校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对学生死亡的事故,应当依法及时对死亡原因、死亡性质作出结论。

医疗机构对受伤害学生应当及时抢救和治疗,不得拒绝、推诿或者拖延;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转诊。

第二十五条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主管部门接到学校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学校应当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六条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通知保险人参与;学校无法调查处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发生重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由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教育、公安、卫生计生、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有权了解学生伤害事故及相关调查处理情况,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当如实告知。第二十七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成立事故纠纷处理小组或者指派专人负责事故纠纷的处理工作。负责事故纠纷处理的人员应当听取受伤害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代理人意见,告知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代理人事故纠纷处理的途径、方法和程序。对出现情绪失控,有过激行为的学生及其监护人、抚养人、代理人,应当及时采取心理危机干预等方式稳定其情绪,并视情况报告公安机关。

第二十八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选择下列途径解决:

(一)自行协商;

(二)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调解;

(三)向学校所在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二十九条 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第二节 协商与调解

第三十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当事人可以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协商不一致的,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

第三十一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学校主管部门组织行政调解。

学校主管部门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指派专人调解,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调解终结。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当事人起诉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学校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三至九名具有教育、法律、保险、医疗、心理等专业技能或者调解工作经验的委员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根据工作需要,委员会可以聘任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作为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委员的产生、人民调解员的聘任等事项,由司法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确定。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调解工作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三十三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查。决定受理的,及时答复当事人;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告知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代理人从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代理活动应当出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属于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还应当出示执业证。参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活动的学生监护人、抚养人或者其代理人不得超过5人。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学生或者其监护人、抚养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的;

(二)一方当事人申请行政调解,学校主管部门已经受理的;

(三)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五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三十六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调解终结。调解期限不包含鉴定时间。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调解不成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需要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相关当事人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第三十七条 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一致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八条 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协助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节 应急处置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制定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发生重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态扩大。

第四十条 学生及其监护人、抚养人或者其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经劝阻无效的,学校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等工作:

(一)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教职工、学生或者非法限制教职工、学生人身自由的;

(二)围堵学校或者进入学校拉条幅、设灵堂、焚香烧纸、摆花圈、散发传单、喧闹、张贴大字报等聚众闹事的;

(三)侵占、破坏学校房屋、设施、设备等寻衅滋事行为的;

(四)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停尸或者拒不按照规定处理遗体的;

(五)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和管制器具进入学校的;

(六)制造、散布谣言等其他扰乱学校教学、生活秩序行为的。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接到学校报案后,应当依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开展教育疏导,劝阻过激行为,经劝阻无效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

(二)将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参与人员带离现场调查,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十二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接到影响社会稳定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报告后,应当协调、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处理工作。

学生监护人、抚养人、代理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要求其参与处理纠纷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指派有关人员赶赴纠纷现场,配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开展教育、疏导和劝返工作。

第四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承担和损害赔偿 第四十三条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和给予损害赔偿。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第四十四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或者安全要求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和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药品等不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学校教职工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

(七)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教职工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八)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患有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九)对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未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学生发生伤害的;

(十)学校因故放假、学生提前离校,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

(十一)学校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教育、管理职责,且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因学生自杀、自伤等自身故意或者身体疾病造成的;

(三)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

(四)学校组织的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学校不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第四十六条 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疏于或者不配合学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管理、教育和保护,或者没有及时将未成年子女的身体和心理异常情况告知学校,导致其他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实施危害他人或者自身行为的;

(二)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并要求纠正,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违反学校规定擅自租住房屋,学校、教师已经告诫并要求纠正,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 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实施侵害行为造成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四十九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适用有关法律和国家、本省相关的规定。

第五十条 因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赔偿损失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教职工进行追偿。

第五十一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引导学校办理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校方责任保险的保险费由学校举办者承担,禁止向学生摊派。

学校可以为学生参加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提供便利条件,但不得从中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十二条 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保险人应当将其所参与签订的自行和解协议书、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主管部门行政调解协议书以及人民法院判决书、调解书等作为保险理赔的依据。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依法应当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的,由保险人根据校方责任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合同赔偿,不足部分由学校赔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管理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二)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

(四)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导致损害加重的;

(五)瞒报、谎报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

(六)伪造、隐匿、转移、销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证据的;

(七)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五十四条 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予以开除、解聘。

第五十五条 学生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校可以按照学籍管理的规定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水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相应职责,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或者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尚不构成犯罪的,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学校及其教职工、学生及其监护人、抚养人及其亲属或者其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学校,是指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

(二)学生,是指在学校中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三)学校举办者,是指举办学校的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者群众团体)以及民办学校的出资人;

(四)学校以外的第三人,是指除学校教职工、学生以外的人员;

(五)教职工,是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校的其他职工;

(六)人身伤害,是指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益造成致伤、致残、致死等后果;

(七)校车,是指依照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 篇5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宣传贯彻了《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明确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使我对安全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为了让学生安全、幸福、健康成长。为此,特将本人学习条例的一点体会拟写如下:

一、贯彻、领会精神

《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强调了学校依法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明确了社会各方面都有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共同责任,规定了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界定了学校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途径、程序及赔偿办法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条例规定: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抢救、救助、预防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学校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学生遭到伤害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保护,必要时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沟通或者报告公安机关处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时时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事故灾难或是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树立优先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基础。

三、学习宣传、贯彻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懂得了许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此,我们作为教师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利用班会课和其它学科有机、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提醒。

施工现场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篇6

施工现场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与环境的管理,加深职工对危害因素、危险源的认识,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最大可能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1.2 编制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部各类生产事故和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应急培训与应急救援。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组织指挥体系:

成立项目部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许德恒

副组长: 黄建平胡建国

成 员: 邱凯进

喻强 肖晓明

叶贞建

王龙

李文波

李太平时艳 周亚螓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 2.2 职责:

2.2.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和培训演练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2.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的培训与演练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2.2.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3 应急响应

3.1 人身伤害事故分类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结合本项目危险源分析,将以下事故列为项目易发人身伤害事故:

高空坠落

物体打击

触电伤害 火灾爆炸 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坍塌 3.2 事故危险源分析

3.2.1起吊的工具选择不当将造成设备坠落和落物打击。

3.2.2抬吊物体时指挥不协调将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和人员的伤害。3.2.3起重机械的故障将造成设备损坏和落物打击。

3.2.4起重作业与安装作业不协调将造成高空物体打击和高空坠落。

3.2.5.未按规定佩带安全防护用品,所用工具未系安全绳将造成高空坠落和落物打击。3.2.6高空作业不设安全绳将造成高空坠落。

3.2.7脚手架工作面不设安全围栏或将脚手板绑扎不牢造成高空坠落和落物打击。3.2.8易燃易爆物品未按规范使用将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3.2.9触电将造成作业人员高空坠落。3.3 控制措施:

3.3.1吊装前应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作业。

3.3.2吊装前应核实构件的重量,认真检查使用的吊具;吊装区域应设置安全围栏并悬挂警示牌,吊物下禁止人员逗留。

3.3.3两车抬吊物体时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指挥人员发出信号应清晰准确,动作协调一致。3.3.4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防护用品,应使用工具包携带工具并挂在安全可靠处。3.3.5锅炉钢架外围及炉膛四周必须设立安全防护绳,下层钢架吊装完毕后应铺设安全网。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3.3.6高空作业前必须对搭设的脚手架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够方可作业;悬空作业时脚手架四周必须设安全围栏。

3.3.7 所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经验电无漏电方可使用,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施工现场的照明必须充足。

3.3.8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应按规定使用,氧乙炔要分开运输、放置,氧乙炔瓶相距应不小于8米,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3.3.9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工作结束后,应做到现场整洁干净,无生活垃圾,无废物废料。3.4应急启动:

3.4.1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事故发生地人员应立即向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应明确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设备、人员的现实情况;发生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时,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长应在接警后第一时间报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3.4.2应急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启动项目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拨打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运送伤员;紧急制定出相关事故现场的处置措施。

3.4.3事故现场除工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应立即组织疏散并保护好事故的现场。3.4.4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公司制订的《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执行。4 应急资源

4.1 各二级单位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员工进行救援知识培训,至少包括:心肺复苏技术、触电急救常识、灭火设施使用技术、应急程序等基本内容。

4.2项目部必须确保施工现场至少配置急救车辆、应急医疗箱、消防灭火设施、对讲机、与当地医疗机构签订的绿色医疗救助通道等必要的资源。

4.3应急领导小组的所有人员必须将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随时待命,以便应付突发事件。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4.4各二级单位建立应急资源登记表,专业负责每季度对应急设施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

4.5 应急电话:

警:119 报

警:110 急救中心: 120

宜都市二医院:0717-4668299 安 保 部:*** 5 控制要求

5.1 各单位按要求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5.2 组织员工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活动,可包括功能演练、局部演练、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等。

5.3 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价及更新,至少包括以下情况:  管理评审;  应急演练后;

 法律法规的要求发生变化;  项目重大风险发生变化。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加强员工对火灾爆炸危害的防范意识,发生事故后最大限度减少火灾爆炸事故带来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1.2 编制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范围内火灾爆炸害事故的应急培训与应急救援。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组织指挥体系:

2.1.1成立项目部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许德恒

副组长:黄建平胡建国

成 员:邱凯进 喻强 肖晓明 叶贞建 王龙

李文波

李太平时艳 周亚螓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

2.1.2领导小组下设5个应急工作组: 通讯联络组、现场警戒组、伤员救护组、现场抢险组、事后清消组

2.2 职责:

2.2.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和培训演练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2.2.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的培训与演练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2.2.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

2.2.5 通讯联络组:李文波、李太平负责在事故现场进行内、外部联络,根据总指挥的要求及时报告、求助,以及负责与上级单位、相关媒体进行交流。

2.2.6 现场警戒组:叶贞建、王龙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现场保护,并对围观者进行合理疏散,防止更多人员进入事故区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7 伤员救护组:邱凯进、时艳、周亚螓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外伤急救等救助工作,当医疗机构进入事故现场后,负责及时向其介绍事故简况,伤员情况,并及时向其移交伤员。

2.2.8 现场抢救组:喻强、肖晓明负责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对现场设备、现场环境进行灭火和防止再次爆炸的抢救,尽可能将事故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2.9 事后清消组:肖晓明、叶贞建、王龙负责在事故救助结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打扫清理,恢复环境,并对事故损失进行评估,做出分析报告。3 应急响应

3.1 危险因素分析:

3.1.1作业区域有易燃易爆物品; 3.1.2 在禁止吸烟的作业区域流动吸烟; 3.1.3 作业现场消防设施不完善或过期; 3.1.4 气焊气割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3.1.5 易燃、易爆物品未设置专用仓库; 3.1.6 违章进行动火作业;

3.1.7 施工机械机具及临时用电不规范接地; 3.1.8 办公用电设备及线路老化。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3.2控制措施:

3.2.1 各二级单位要做好文明施工工作,确保作业现场无杂物; 3.2.2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和规程,禁止流动吸烟; 3.2.3 按要求配备合格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 3.2.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管理。3.3应急启动:

3.3.1现场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逐级报告,并运用各种应急设施和器具,如防毒面具、灭火器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身伤害和泄露范围扩大。3.3.2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及时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办公室报告,报告内容应明确事故发生的地点、人员伤亡情况、泄露程度等,并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启动应急计划。3.3.3 项目部应采取一切措施,迅速控制导致火灾和爆炸发生的危害源。发生化学品中毒、泄露时应立即佩戴防毒面具,伤员急救组迅速将中毒人员救出危险化学品的泄露区域,并采取应急救护,同时由内外联络组与对口协议医院宜都市二医院联系,运送伤员到医院。3.3.4 现场警戒组在第一时间内运用各种应急器具,控制危险化学品泄露的扩散,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在污染区设置隔离带,并用黄砂将被污染地掩盖,配合安保部门对污染地按规定进行处置。

3.3.5 伤员救护组和现场抢救组应该立即运用适宜的救援知识,对伤员和现场事故环境进行抢救,首先要控制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比如紧急切断电源,关闭气瓶阀门等。3.3.6 保护好现场,进行事故调查,评估损失的大小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公司制定的《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做好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4 应急资源

4.1 各单位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员工进行救援知识培训,至少包括:心肺复苏技术、触电急救常识、灭火设施使用技术、应急程序等基本内容。

4.2项目部必须确保施工现场至少配置急救车辆、应急医疗箱、消防灭火设施、对讲机、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与当地医疗机构签订的绿色医疗救助通道等必要的资源。

4.3应急领导小组的所有人员必须将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随时待命,以便应付突发事件。

4.4各二级单位建立应急资源登记表,每季度对应急设施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4.5 应急电话: 火

警:119 报

警:110 急救中心:120 宜都市二医院:0717-4668299 安 保 部:*** 5 控制要求

5.1 各单位按要求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5.2 组织员工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活动,可包括功能演练、局部演练、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等。

5.3 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价及更新,至少包括以下情况:

管理评审;

应急演练后;

法律法规的要求发生变化;

项目重大风险发生变化。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

机械设备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预测潜在的起重机械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并在发生事故时及时救援,尽力减少人员伤亡,降低风险损失,控制环境污染,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1.3 适用范围:

项目部使用机械设备的各二级单位发生的机械设备事故、起重事故的应急救援。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组织指挥体系

组 长: 许德恒

副组长: 黄建平胡建国 叶克国

成员: 邱凯进

喻强 肖晓明

叶贞建

王龙

李文波

李太平时艳 周亚螓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 2.2 职责 2.2.1 项目部

2.2.1.1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总指挥工作,协调各个二级单位和部门进行伤员救治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2.1.2负责组织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情况做出评估。2.2.2 安全保卫部

2.2.2.1负责人员的现场抢救和运送工作;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2.2.2.2负责做好事故发生现场保护和人员疏散工作;

2.2.2.3负责事故原因的调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2.2.3综合办公室

2.2.3.1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对外联系和协调工作; 2.2.4机械化公司

2.2.4.1负责事故发生时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联系和协调指挥; 2.2.4.2负责事故发生时机械设备的拆除和清理工作;

2.2.4.3负责分析起重机械设备事故的原因,并做好补救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2.4.4 负责及时检修或更换设备或附属部件,并做好防范措施; 2.2.4.5 参与人员的抢救和运送工作;

2.2.4.6 采取措施,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2.2.5 各专业化公司

2.2.5.1 参与人员的抢救和运送工作;

2.2.5.2 做好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3 应急响应

3.1 当发生起重机械设备事故时立即启动该预案;

3.2 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施工现场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并立即开展自救; 3.3 项目部在启动应急预案后,立即组织一切力量抢救伤员,并根据事故发生的大小报警或寻求其他社会力量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和设备财产损失;

3.4 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工作,做好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3.5 事故发生后应组织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事故继续扩大;

3.6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派出专人对伤员家属进行善后处理工作,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4 应急资源: 4.1常用应急电话: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火

警:119 急救中心:120 报

警:110 宜都市二医院:0717-4668299 安 保 部: *** 4.2 应急保障

4.2.1项目部必须确保施工现场至少配置急救车辆、应急医疗箱、消防灭火设施、对讲机、与当地医疗机构签订的绿色医疗救助通道等必要的资源。

4.2.2 施工现场必须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人员保证通讯畅通;

4.2.3应急领导小组的所有人员必须将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随时待命,以便应付突发事件。5 控制要求

5.1 加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5.2 按应急计划的内容,每年对职工进行应急演练和急救培训。5.3 认真严格地做好三级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

触电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加深员工对电危害的认识,增强员工的用电安全防范能力,防止触电事故发生,消除或减小事故发生造成的危害。1.2 编制依据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用电安全导则》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生产建设和办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触电事故的应急管理。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组织指挥体系

组 长:许德恒

副组长:黄建平胡建国

成 员:邱凯进

喻强 肖晓明

叶贞建 王龙 李文波

李太平时艳 周亚螓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 2.2 职责

2.2.1 组长:负责组织对员工进行事故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计划,指挥救援工作。

2.2.2 副组长:协助组长安排现场救援的各项工作;负责实施应急计划的培训与演练。2.2.3 成员:负责实施现场救援的各项工作:事故现场的保护、无关人员的疏散、医疗机构的联系、伤员的运送。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3 应急响应

3.1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最先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3.2 应急领导小组须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立即拨打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运送伤员;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

3.3 在救援人员赶到之前,事故发现者应尽自己力量或组织周围员工对触电伤员进行抢救。抢救步骤如下:

3.3.1 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时间越长危害越大,伤害越严重。3.3.2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方法多为心肺复苏法,触电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在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不得放弃现场急救。

3.3.3 若发生火灾,应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抢险并坚持至救援人员赶到。参加抢险人员必须服从现场领导的指挥。

3.3.4 事故现场除工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应立即组织疏散并保护好事故的现场。3.3.5 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据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公司制订的《事件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执行。4 应急资源

4.1配备有经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4.2 应急车辆和消防设施齐全完善,并建立管理台帐。

4.3应急领导小组的所有人员必须将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随时待命,以便应付突发事件。

4.4常用应急电话:

火警:119 急救中心:120 报警:110 宜都市二医院:0717-4668299 安保部: ***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5 控制要求 5.1防范措施

5.1.1 从事施工电源安装的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许可证”上岗。

5.1.2 带电作业时,必须设监护人。严禁单人在带电设备周围从事各项作业。

5.1.3 经常对供电设施、应急器具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止事故发生。5.1.4 从事带电作业人员必须经常进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安全保护意识。

5.1.5项目开工前都必须编制施工方案、措施,并经安全交底、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

5.1.6 对员工进行“紧急救护方法”的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能力。

5.2培训与演练:

项目部应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培训的范围包括项目部全体员工,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后,对其适宜性、有效性和资源的充分性进行评价,持续改进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

高空坠落伤亡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让员工更加了解高空作业存在的危险点,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并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风险损失。1.2 编制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部范围内各个二级单位在施工生产中的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组织指挥体系

成立项目部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许德恒

副组长:黄建平胡建国

成 员:邱凯进

喻强 肖晓明

叶贞建

王龙

李文波

李太平时艳 周亚螓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 2.2 职责:

2.2.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和培训演练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2.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负责组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织实施应急的培训与演练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2.2.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3应急响应

3.1事故危险源分析:

3.1.1高空作业人员不按规程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容易造成高空坠落。

3.1.2高空作业区域临边未设安全绳和安全围栏,孔洞未设盖板或铺设安全网,容易造成高空坠落。

3.1.3高空作业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具未采取防坠落措施,容易造成高空落物。3.1.4高空作业未正确使用电源和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容易造成触电和高空坠落。3.1.5高空作业使用的脚手架未按要求搭设,容易造成高空坠落和坍塌。3.1.6高空作业的平台、临时通道、脚手架未安装踢脚板,容易造成高空落物。3.1.7高空作业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时不符合规程要求,容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3.1.8夜间高空作业照明不充足,容易造成高空坠落和高空落物。3.2控制措施:

3.2.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3.2.2现场所有临边施工区域和孔洞必须设安全警示标志并布置安全绳或安全围栏,孔洞必须铺设盖板或安全网,炉膛铺设专用安全网。

3.2.4高空作业使用的临时电源应布置合理并符合安全要求,电源线严禁私拉 乱接,用电设备必须可靠接地,电动工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

3.2.5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并经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3.2.6高空作业使用的平台、临时通道、脚手架必须设立18cm踢脚板。

3.2.7高空作业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使用电焊、气割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3.2.8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照明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3.3应急启动:

3.3.1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事故发生地人员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应明确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设备、人员的现实情况;发生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时,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长应在接警后第一时间报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3.3.2应急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启动项目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拨打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运送伤员;紧急制定出相关事故现场的处置措施。

3.3.3事故现场除工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应立即组织疏散并保护好事故的现场。3.3.4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公司制订的《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执行。4.应急资源

4.1 各单位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员工进行救援知识培训,至少包括:心肺复苏技术、触电急救常识、灭火设施使用技术、应急程序等基本内容。

4.2项目部必须确保施工现场至少配置急救车辆、应急医疗箱、消防灭火设施、对讲机、与当地医疗机构签订的绿色医疗救助通道等必要的资源。

4.3应急领导小组的所有人员必须将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随时待命,以便应付突发事件。

4.4各二级单位要建立应急资源登记表,专业负责每季度对应急设施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4.5 应急电话: 火

警:119 报

警:110 急救中心:120 宜都市二医院:0717-4668299 安 保 部: ***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5 控制要求

5.1 各二级单位按要求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做好培训记录。5.2 组织员工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活动,可包括功能演练、局部演练、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等。

5.3针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对预案的不足进行改进。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并在于事故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风险损失,控制环境污染,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部承建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坍塌事故的救援。2 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2.1 组织指挥体系

成立项目部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许德恒

副组长:黄建平胡建国

成员:邱凯进 喻强 肖晓明

叶贞建

王龙

李文波

李太平时艳 周亚螓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 2.2 职责:

2.2.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和培训演练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2.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的培训与演练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2.2.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 的保护,负责开展应急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3应急响应

3.1事故危险源分析:

3.1.1锅炉、汽机房各层平台设备、材料堆放负荷不均和超负荷堆放,容易造成楼层坍塌。3.1.2特殊形式脚手架的搭设荷载不均、超荷载使用、支撑不牢固,容易造成脚手架坍塌。3.1.3现场的设备、材料堆放过高,未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容易造成设备、材料倒塌。3.1.4土方开挖时,基坑边坡堆料小于安全距离或堆料荷载过大,容易造成土方坍塌。3.1.5边坡、基坑排水不当,边坡水位及位移观测不及时,护坡未设安全支撑,容易造成坍塌。

3.1.6用人工进行土方开挖时,采用掏洞的方式进行开挖容易造成土方坍塌。3.2控制措施

3.2.1锅炉、汽机房各层平台堆放的设备、材料应放置在层面的主梁上并经计算在允许载荷范围内。

3.2.2特殊形式脚手架的搭设应进行设计,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搭设;脚手架拆除时应自上而下拆除。

3.2.3现场设备、材料的堆放噢不得过高并应采取防倒塌的措施。

3.2.4土方开挖时,基坑边坡堆料应大于安全距离、堆料荷载应控制允许范围内。3.2.5边坡、基坑排水应合理布置,边坡水位及位移应及时观测,护坡应设牢固的支撑。3.2.6用人工进行土方开挖时,应采取自上而下逐层进行开挖。3.3应急启动:

3.3.1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事故发生地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应明确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设备、人员的现实情况;发生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时,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长应在接警后第一时间报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3.3.2应急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启动项目级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拨打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运送伤员;紧急制定出相关事故现场的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处置措施。

3.3.3事故现场除工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应立即组织疏散并保护好事故的现场。3.3.4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公司制订的《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执行。4 应急资源

4.1 各单位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员工进行救援知识培训,至少包括:心肺复苏技术、触电急救常识、灭火设施使用技术、应急程序等基本内容。

4.2项目部必须确保施工现场至少配置急救车辆、应急医疗箱、消防灭火设施、对讲机、与当地医疗机构签订的绿色医疗救助通道等必要的资源。

4.3应急领导小组的所有人员必须将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随时待命,以便应付突发事件。

4.4各单位建立应急资源登记表,专业负责每季度对应急设施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4.5 应急电话:

警:119 报

警:110 急救中心:120 宜都市二医院:0717-4668299 安 保 部: *** 5 控制要求

5.1 各单位按要求对员进行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5.2 组织员工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活动,可包括功能演练、局部演练、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等。

5.3针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对预案的不足进行改进。编制:

审核:

批准:

学生隐性人身伤害及其预防对策 篇7

一、认识隐性人身伤害

要认识清楚隐性人身伤害,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弄清隐性人身伤害的类型

隐性人身伤害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人为的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另一种则是由于外在物质设施的不当而引起的身体或精神的伤害。发生在学校中的隐性人身伤害主要是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引起。

2. 明白哪些群体易受隐性人身伤害

易受隐性人身伤害的学生大致属于以下几类:

成绩较差、上课时小动作较多、爱说话或者爱与老师对着干的学生。

性格内向、较为内敛、孤僻的学生。

家庭条件差, 父母或本人有身体缺陷的学生。

不懂礼貌, 不讲卫生的学生。

3. 了解学生隐性人身伤害的表现形式

(1) 教师对学生的身心惩罚

身心惩罚包括身体惩罚和心理惩罚。身体惩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惩罚方式, 多以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留校、打骂等为代表形式, 在传统教育中一直被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被广泛地使用。直到今天, 尽管有关教育法规早已明确禁止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但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仍然被许多教师广泛地使用。某学校就曾发生一起一名老师给了学生一个耳光, 导致学生耳膜穿孔的事故。

心理惩罚是一种并不以明显的身体伤害为目的的惩罚方式, 旨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威慑, 使他们不敢违背老师的任何规定。学校中的心理惩罚一般包括讽刺、挖苦、嘲笑、责骂、冷落、孤立、排斥, 拒绝学生进教室听课或学习, 公开学生的个人隐私或秘密并加以宣传、渲染, 任意公布、肆意评说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与体罚相比, 心理惩罚给少年儿童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更大, 其影响也更深远。

(2) 来自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

(1) 校园欺负:在学校中, 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现象并不少见。与女生相比, 男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负;而父母学历水平较低的少年儿童, 受同伴欺负的可能性更高, 特别是那些家庭贫困又长年与父母分离的残障留守学生, 更易受到不同类型的隐性人身伤害。

(2) 起绰号:大部分学生有“老师和同学给其他同学起难听的外号”的经历。在一次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写作训练中, 有82%的学生写的烦恼来自于“外号”, 这些根据个人缺陷所取的外号诸如:矮冬瓜、胖面包、萝卜条等, 让许多学生难以接受。特别是女生, 外号让她们内心极度难堪和痛苦。这说明绰号现象在校园生活中并不少见。

(3) 学习压力带来的隐性人身伤害

这类伤害往往是因为学习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老师和父母对他们施加了过高的期望而造成的, 如果学生自己对自身也有较高的成就期待, 就更容易产生隐性伤害。

二、预防少年儿童隐性伤害的对策

学生隐性人身伤害是当前无法回避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减少少年儿童面临隐性伤害的危险, 真正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笔者认为达到这个目的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防范。

1. 实施人文精神的学校教育

现代课改的目标是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和人才观。全新的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培养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

(1) 教育是“人”的教育

尊重不仅能使人愉悦, 而且能使人聪明。一个孩子别人说他好, 他就好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差异是教育的前提, 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应该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 体现对“人”自身的关注, 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功能。

(2) 教师应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教育中的“人”, 是平等的教育活动参与者。教师不应处于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于自己的安排的位置, 而应当细心地、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 探索世界。更应当懂得尊重学生, 欣赏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 教师应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3) 学校制度安排和常规管理应以“人”为本

学校任何规章制度与安排, 都应该以“人”为基础, 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 作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 应当了解学生的世界, 遵循学生世界的规律和方法。真正做到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2. 切实变革教育理念

(1) 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

由应试教育为主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仍是当前少年儿童心头的最大隐忧。尽管长期以来不断在强调“减轻学生负担”, 也确实作了一些努力, 但少年儿童所受的此类心理压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 许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或考虑焦虑。减少少年儿童的学习和考试压力, 把学习的快乐还给他们, 使学校不至于成为“学习地狱”、“考试地狱”。

(2) 切实落实新课改下的评价机制

新课改下的任何对师生的评价, 都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 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它不仅用来确定学生的学业情况, 还可以检查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 但在现实教育生活中, 这种理念并未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和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就顺势地以成绩来衡量。每次考完后, 学校与学校之间, 班级与班级、人与人之间都会有名次。特别是教师, 许多相关的东西都会与考试紧扣在一起。从而导致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教育生活中,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隐性人身伤害。因此, 要彻底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师生评价机制, 学生在学习上受到的隐性人身伤害才会得到改变。

3. 正确对待学校中的特殊群体

在学校生活中, 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更容易遭到侵害, 包括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 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 家庭条件较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 有亲属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学生, 以及那些性格内向、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学生因生活中一些不尽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教师或同学的歧视, 受到隐性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对这类学生群体, 必须在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鼓起勇气积极面对人生, 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地对社会和自己丧失信心, “破罐子破摔”, 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4.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个人修养。用具体的事例, 切身的体会,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起绰号、欺负弱小同学是错误的行为, 从而自觉地关心和帮助弱势同学, 形成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健康生活氛围, 达到减少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的目的。

5.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教育机制

针对隐性伤害的来源和成因, 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机制, 对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予以必要的改革, 切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开展学生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伤害和挫折;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 篇8

关键词:顶岗实习;意外伤害;法律救济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各职业院校也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与此同时,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各种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率亦逐年上升。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相关立法的倒退或是“避而嫌之”,使得此类伤害事故的法律救济困难而艰辛,给各方当事人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损失,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的深入落实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深化。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概念和性质

按照上述有关文件精神,顶岗实习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二个学期进入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参加生产实践,由实习单位提供一定的工作环境和具体工作岗位,指派专人指导或辅助等形式对实习生进行帮助,实习生则通过实习过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根据实习岗位的职责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活动过程。由此可见,顶岗实习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它使学生相对独立地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打破了岗位属于原工作人员的界限,实习学生基本属于独立按要求完成所在工作岗位既定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换句话说,顶岗实习学生在其所在岗位上独立完成的工作任务、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岗位职责、作息要求等与原工作人员基本一致。

一般来说在具体操作中,能来某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不会是不掌握所顶岗位必要技能的人,都会有基本适应所顶岗位的基础技术和操作能力。由于在顶岗过程中,原在岗职工退出这个岗位的具体操作,由新来之顶岗实习人员完全负责,原岗位人员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而不再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学校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一般并不是随机抽取或者是随意确定的。派驻某实习单位的学生基本是已经和实习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结束后绝大部分学生会继续留在顶岗单位进行就业而不是流失。这也是接收单位愿意让部分学生来顶岗实习提前进入工作角色,以便将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初衷。

面对大学生求职时“没有工作经验难就业,而不能就业也就没有工作经验”的尴尬局面,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尺度,尤其是用人单位把大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实习工作经验,作为优先录选的重要条件。因此,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本人都极其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的实习方式已经获得高等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但是,在现有教育及法律制度下,学生实习(包括顶岗实习)仍然是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的一项具体内容,是学生在校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实习生身份严格意义上依然是学生。在校生顶岗实习虽然是相对独立地按要求完成所在工作岗位既定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但也不是以实习劳动作为自己谋生的基本手段,在工资及生活待遇上不可能与实习单位正式员工一样。顶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虽然得服从实习单位的实习管理,但是对实习单位并不具有完全的依附性,供其完成学业的学校仍然对其具有一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责与义务。这也是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学校、学生与实习单位三方签订实习合同,约定三方主体在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期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原因。实习单位并没有单独与实习生签定劳动合同,因此,顶岗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也就没有形成形式上的劳动合同关系。(当然,如果在顶岗实习生已经基本完成学业、取得就业资格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与其签有书面劳动合同,则问题另当别论。)

然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尽管学校和企业为了做到安全实习,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由于岗位性质、工作经验、注意程度等因素,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还是屡有发生。如果不在认识上尤其是制度上打破顶岗实习的学生不是劳动者的桎梏,那么工伤认定就不可能造福广大职业院校的莘莘学子,有关部门制定的顶岗实习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就不可能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

二、现行法律框架下学生顶岗实习中人身意外伤害的救济渠道及其不足

我们知道,法律责任性质的界定是以相关法律关系的存在为逻辑条件的,而法律关系的建立又是以相应立法的存在为前提。没有立法,也就无所谓法律责任。根据原劳动部1996年制定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条第1款之规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所受伤害的处理,可以参照工伤保险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也就是说,根据这一规定,大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多数情况下可纳入工伤保险进行处理。但可惜的是,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取消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条第1款关于实习生受到伤害参照工伤保险待遇进行处理的规定,且对此没有作出任何相应的替代处理规则。2010年12月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仍未就这一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目前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法律都排除在校大学生作为适用对象,因此直接造成顶岗实习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发生意外事故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得不到有关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

按照现行法律制度设计,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和赔付,只能依据有关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民事法律来展开,而不能适用劳动法律。然而,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的重心在于惩处而非实体救济,民事责任则主要按照侵权行为适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其具体责任的承担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强调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劳动法所公然表明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和宗旨。这就是说,现行法律框架下最能保障顶岗实习学生实体利益的民事法律在救济实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学生时,首要考虑的是伤害事故发生时学校、学生、实习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与否及其程度,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承受直接伤害后果的实习学生的利益。

首先,在顶岗实习学生的伤害事故中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不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学生顶岗实习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的混合过错甚至是学生的单独过错造成,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实习学生只能得到部分赔偿,甚至得不到赔偿,这显然有违法律的公平。顶岗实习学生虽已步入工作岗位,但其仍然具有学生身份,仍然属于需要社会各方予以特别保护的对象。

其次,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举证责任的规定,不利于保护受害学生的人身损坏赔偿。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发生了实习学生人身损害后果,受害学生要想获得相应赔偿,就必须自身要有确切证据证明相关当事方存在相应过错和侵权行为,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这对于实习受害学生而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极其不利于保护受害学生的相应权益。

再次,高职院校、实习单位等责任主体客观上责任能力有限,即便是其主观过错得到证实也往往无法为实习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实体利益救济。

现在,很多人提出在当前法律背景下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方式分担顶岗实习中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个别地方也颁行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如2010年1月通过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第19条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学校、实习基地和实习学生应当签订三方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习协议可以根据实习的性质和需要,约定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人、投保额度、损害赔偿、实习报酬、保密等其他事项。”应该说,针对顶岗实习的性质和需要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在目前情形下不失为上策,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其不足亦十分明显:一是商业保险的赔付限额往往不足以补偿受害学生的全部损失;二是商业理赔过程复杂,要求严格;三是国家没有统一规定,难以全面推广。即便是上述广东省的规定也只是强调实习协议“可以”根据实习的性质和需要,约定意外伤害保险,从而使这一规则也只是具有选择性而不是强制性。

三、解放思想,顺应潮流,明确界定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者地位

目前世界上许多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卢森堡、挪威、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都通过立法将学生伤害事故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来加以保护。从我国目前工伤保险立法发展的趋势看,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倒退迹象。除上述相关规则的调整外,2009年7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第5条还准备将上下班途中的伤害事故排除出工伤保险的保护范围,好在最后的定稿只是将该条进行了修改而不是删除。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学生下企业实习越来越普遍,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但顶岗实习和一般实习有着重大差别。顶岗实习学生从事的岗位工作特点突出在一个“顶”字上。顶岗就是顶替了原有工作人员而进入独立的工作状态,在岗位设置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必要指导而让学生脱离在校状态全身心投入岗位工作,这在形式上就和原工作人员无异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顶岗实习和普通实习的区别在于:普通实习只是在校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去应用和检验,并锻炼工作能力的活动,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是岗位的主要占有者,岗位上主要的工作仍然由以前的工作人员完成,对于接受实习的单位来说实习学生此时的身份是编外的,因而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实质上仍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

然而,顶岗实习生虽然仍然具有学生身份,其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协议往往也有所在学校参与,是一份三方主体协议,但从顶岗实习的本质特点来看,将顶岗实习学生与其实习单位的关系界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从理论上讲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一般而言,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法上的“劳动”指基于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从事的有偿劳动。在我国“劳动者”泛指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显然属于劳动者的范畴。更为重要的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特定、兼具平等性和隶属性、财产性和人身性,而顶岗学生与其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基本符合这些属性:顶岗学生与其实习的经济组织双方主体特定;在顶岗实习关系的确立过程中,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均有选择的自由,一旦达成协议,两者之间又具有指挥与服从的隶属性;在顶岗工作过程中,顶岗学生向实习企业让渡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并从创造的财富中获得一部分报酬,具有财产性特征。这就是说,顶岗实习学生在身份关系上一方面仍然需要接受所读学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还需与实习企业的其他员工一样,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服从企业的安排和管理,从而使其在身份上具有了双重属性。所以,即便我们认可顶岗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并没有形成形式上的劳动合同关系,但在理论上将其视为事实劳动关系而加以立法保护亦未尝不妥。

总之,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下的一个新生事物。顶岗实习增强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用人单位快速培养了既懂得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操作技能的产业人才,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扩大了学生的职业见识。解放思想,顺应潮流,认定顶岗实习过程是学生在特定阶段作为劳动者的一种特殊工作形式而加以专门立法保护,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在内的当事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人才资源选择与储备,切合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和法治的人性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筑工程师工作总结不足和明年计划下一篇:特色创意主题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