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2024-10-14

人身伤害意外保险(精选7篇)

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篇1

前不久, 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和中国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共同主持完成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 对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北京、上海、重庆、山西、山东、湖北、陕西、广东、浙江、辽宁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事实证明, 隐性人身伤害在校园中如家常便饭, 要让隐性人身伤害远离我们的孩子, 就得看清隐性人身伤害的真面目, 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下面就隐性人身伤害的认识和预防作一探讨。

一、认识隐性人身伤害

要认识清楚隐性人身伤害,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弄清隐性人身伤害的类型

隐性人身伤害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人为的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另一种则是由于外在物质设施的不当而引起的身体或精神的伤害。发生在学校中的隐性人身伤害主要是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引起。

2. 明白哪些群体易受隐性人身伤害

易受隐性人身伤害的学生大致属于以下几类:

成绩较差、上课时小动作较多、爱说话或者爱与老师对着干的学生。

性格内向、较为内敛、孤僻的学生。

家庭条件差, 父母或本人有身体缺陷的学生。

不懂礼貌, 不讲卫生的学生。

3. 了解学生隐性人身伤害的表现形式

(1) 教师对学生的身心惩罚

身心惩罚包括身体惩罚和心理惩罚。身体惩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惩罚方式, 多以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留校、打骂等为代表形式, 在传统教育中一直被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被广泛地使用。直到今天, 尽管有关教育法规早已明确禁止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但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仍然被许多教师广泛地使用。某学校就曾发生一起一名老师给了学生一个耳光, 导致学生耳膜穿孔的事故。

心理惩罚是一种并不以明显的身体伤害为目的的惩罚方式, 旨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威慑, 使他们不敢违背老师的任何规定。学校中的心理惩罚一般包括讽刺、挖苦、嘲笑、责骂、冷落、孤立、排斥, 拒绝学生进教室听课或学习, 公开学生的个人隐私或秘密并加以宣传、渲染, 任意公布、肆意评说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与体罚相比, 心理惩罚给少年儿童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更大, 其影响也更深远。

(2) 来自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

(1) 校园欺负:在学校中, 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现象并不少见。与女生相比, 男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负;而父母学历水平较低的少年儿童, 受同伴欺负的可能性更高, 特别是那些家庭贫困又长年与父母分离的残障留守学生, 更易受到不同类型的隐性人身伤害。

(2) 起绰号:大部分学生有“老师和同学给其他同学起难听的外号”的经历。在一次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写作训练中, 有82%的学生写的烦恼来自于“外号”, 这些根据个人缺陷所取的外号诸如:矮冬瓜、胖面包、萝卜条等, 让许多学生难以接受。特别是女生, 外号让她们内心极度难堪和痛苦。这说明绰号现象在校园生活中并不少见。

(3) 学习压力带来的隐性人身伤害

这类伤害往往是因为学习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老师和父母对他们施加了过高的期望而造成的, 如果学生自己对自身也有较高的成就期待, 就更容易产生隐性伤害。

二、预防少年儿童隐性伤害的对策

学生隐性人身伤害是当前无法回避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减少少年儿童面临隐性伤害的危险, 真正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笔者认为达到这个目的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防范。

1. 实施人文精神的学校教育

现代课改的目标是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和人才观。全新的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培养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

(1) 教育是“人”的教育

尊重不仅能使人愉悦, 而且能使人聪明。一个孩子别人说他好, 他就好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差异是教育的前提, 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应该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 体现对“人”自身的关注, 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功能。

(2) 教师应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教育中的“人”, 是平等的教育活动参与者。教师不应处于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于自己的安排的位置, 而应当细心地、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 探索世界。更应当懂得尊重学生, 欣赏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 教师应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3) 学校制度安排和常规管理应以“人”为本

学校任何规章制度与安排, 都应该以“人”为基础, 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 作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 应当了解学生的世界, 遵循学生世界的规律和方法。真正做到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2. 切实变革教育理念

(1) 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

由应试教育为主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仍是当前少年儿童心头的最大隐忧。尽管长期以来不断在强调“减轻学生负担”, 也确实作了一些努力, 但少年儿童所受的此类心理压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 许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或考虑焦虑。减少少年儿童的学习和考试压力, 把学习的快乐还给他们, 使学校不至于成为“学习地狱”、“考试地狱”。

(2) 切实落实新课改下的评价机制

新课改下的任何对师生的评价, 都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 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它不仅用来确定学生的学业情况, 还可以检查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 但在现实教育生活中, 这种理念并未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和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就顺势地以成绩来衡量。每次考完后, 学校与学校之间, 班级与班级、人与人之间都会有名次。特别是教师, 许多相关的东西都会与考试紧扣在一起。从而导致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教育生活中,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隐性人身伤害。因此, 要彻底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师生评价机制, 学生在学习上受到的隐性人身伤害才会得到改变。

3. 正确对待学校中的特殊群体

在学校生活中, 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更容易遭到侵害, 包括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 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 家庭条件较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 有亲属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学生, 以及那些性格内向、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学生因生活中一些不尽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教师或同学的歧视, 受到隐性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对这类学生群体, 必须在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鼓起勇气积极面对人生, 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地对社会和自己丧失信心, “破罐子破摔”, 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4.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个人修养。用具体的事例, 切身的体会,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起绰号、欺负弱小同学是错误的行为, 从而自觉地关心和帮助弱势同学, 形成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健康生活氛围, 达到减少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的目的。

5.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教育机制

针对隐性伤害的来源和成因, 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机制, 对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予以必要的改革, 切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开展学生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伤害和挫折;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总之, 隐性人身伤害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实施“人”的教育, 积极努力地创造人文性的环境, 让学生在身心快乐的氛围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潜能的人才。

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篇2

投保范围

第二条 年满16周岁至65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正常劳动的自然人,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均可作为投保人。单位投保时,其投保人数必须占在职人员的75%以上,且投保人数不低于8人。

保险责任

第三条 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而致身故、残疾或烧伤的,保险人依照下列约定给付保险金:

(一)被保险人自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之日起180日内因同一原因身故的,保险人按保险单上所载的保险金额给付意外身故保险金,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

被保险人身故前已领有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的保险金的,身故保险金为扣除已给付保险金后的余额。

(二)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80日内因同一原因造成本保险合同所附《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表》(简称《给付表一》)所列残疾程度之一者,保险人按该表所列给付比例乘以保险金额给付残疾保险金。如治疗仍未结束的,按第180日的身体情况进行残疾鉴定,并据此给付残疾保险金。

1.被保险人因同一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给付表一》一项以上残疾时,保险人给付各项残疾保险金之和。但不同残疾项目属于同一肢时,仅给付其中一项残疾保险金;如残疾项目所对应的给付比例不同时,仅给付其中比例较高一项的残疾保险金。

2.被保险人本次意外伤害事故所致之残疾,如合并以前因意外伤害事故所致的残疾,可领取《给付表一》所列较严重项目的残疾保险金者,保险人按较严重的项目给付残疾保险金,但应扣除以前已给付的残疾保险金。

(三)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本保险合同所附《意外伤害事故烧伤保险金给付比例表》(简称《给付表二》)所列烧伤程度之一者,保险人按该表所对应的烧伤程度及下列约定给付意外伤害烧伤保险金。

1.被保险人因同一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烧伤或残疾的,无论是否发生在身体同一部位,保险人仅按给付金额较高的一项给付保险金。

2.被保险人因不同意外伤害事故烧伤且发生在身体的同一部位时,保险人给付其中较高一项的烧伤保险金,即:后次烧伤保险金的金额较高的,应扣除前次已给付的保险金;前次烧伤保险金的金额较高的,保险人不再给付后次的烧伤保险金。

3.被保险人因不同意外伤害事故烧伤且发生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时,保险人给付各项保险金之和以保险金额为限。

责任免除

第四条 因下列原因造成被保险人烧伤、残疾、身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故意行为;

(二)因被保险人挑衅或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打斗、被袭击或被谋杀;

(三)被保险人妊娠、流产、分娩、药物过敏、食物中毒;

(四)被保险人接受整容手术及其他内、外科手术导致的医疗事故;

(五)被保险人未遵医嘱,私自服用、涂用、注射药物;

(六)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以外的原因失踪而被法院宣告死亡者;

(七)原子能或核能装置所造成的爆炸、污染或辐射。

第五条 被保险人在下列期间遭受伤害以致身故、残疾或烧伤的,保险人也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一)战争、军事行动、暴动、恐怖活动或其他类似的武装叛乱期间;

(二)被保险人因从事非法、犯罪活动期间或被依法拘留、服刑期间;

(三)被保险人因酗酒或受酒精、毒品、管制药物的影响期间;

(四)被保险人酒后驾车、无有效驾驶执照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交通工具期间;

(五)被保险人患有艾滋病(aids)或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期间;

(六)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攀岩运动、探险活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的活动期间。

保险金额

第六条 保险金额由投保人、保险人双方约定,并在保险单中载明。每一被保险人的保险金额一经确定,中途不得变更。保险金额是保险人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保险期间

第七条 除另有约定外,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保险单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

保险费

第八条 保险费按计算。除另有约定外,投保人应在订立合同时一次交清保险费。

经保险人同意分期交费的,投保人须在合同订立时交付第一期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九条 投保人应如实填写投保单并回答保险人提出的询问,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本保险合同,且不退还保险费。对于本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且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本保险合同;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发生有严重影响的并在本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仅按约定退还未满期净保险费。

第十条 投保人应在订立合同时或按双方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费交付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

第十一条 被保险人变更其职业或工种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在10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

(一)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工种,依照保险人职业分类其危险性减低时,保险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按其差额退还未满期净保险费;其危险性增加时,保险人在接到通知后,自职业变更之日起,就其差额增收未满期保险费。但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工种依照保险人职业分类在拒保范围内的,保险人在接到通知后有权解除本保险合同,并按约定退还未满期净保险费。

(二)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工种,依照保险人职业分类其危险性增加并未依本条第一款约定通知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按其原交保险费与应交保险费的比例计算给付保险金。但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工种依照保险人职业分类在拒保范围内,保险人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

第十二条 投保人住所或通讯地址变更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投保人未通知的,保险人按本保险合同所载的最后住所或通讯地址发送的有关通知,均视为已发送给投保人。

第十三条 在保险期间内,投保人因其人员变动,需增加、减少被保险人时,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出具批单在本保险合同中批注后,方可生效。

(一)被保险人人数增加时,保险人在审核同意后,于收到投保人的保险合同变更申请之日的次日零时予以起保,并按约定增收未满期保险费。

(二)被保险人人数减少时,保险人于收到投保人的被保险人变动通知书之日的次日零时起对其终止保险责任(如减少的被保险人属于已离职的,保险人对其所负的保险责任自其离职之日起终止),并按约定退还未满期净保险费。减少后的被保险人人数不足其在职人员75%或人数低于8人时,保险人有权解除本保险合同,并按约定退还未满期净保险费。

保险金的申请与给付

第十四条 发生本保险合同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于知道或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5日内通知保险人。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未通知或通知迟延致使保险人因此而增加的勘查、调查等费用,应由被保险人承担。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未通知或通知迟延致使必要的证据丧失或事故性质、原因无法认定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上述约定,不包括因不可抗力而导致的迟延。

第十五条 索赔申请人向保险人申请赔偿时,应提交作为索赔依据的证明和材料。被保险人未及时提供有关单证,导致保险人无法核实单证的真实性及其记载的内容的,保险人对无法核实部分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

(一)被保险人意外身故,索赔申请人应填写保险金给付通知书,并提供下列证明文件和资料给保险人:

1.保险金给付通知书;

2.保险单;

3.受益人的身份证明;

4.公安部门或保险人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被保险入死亡证明或验尸报告。若被保险人为宣告死亡,受益人须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文件;

5.被保险人的户籍注销证明;

6.若申请人为代理人,应提供授权委托书、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

7.保险人所需的其他与本项索赔相关的证明和资料。

(二)被保险人意外残疾或烧伤的,索赔申请人应填写保险金给付通知书,并提供下列证明文件和资料给保险人:

1.保险金给付通知书;

2.保险单;

3.受益人身份证明;

4.保险人指定或认可的医疗机构或司法机关出具的残疾或烧伤鉴定诊断书;

5.若申请人为代理人,应提供授权委托书、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

6.保险人所需的其他与本项索赔相关的证明和资料。

(三)索赔申请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应提供法律认可的其他有关的证明资料。

第十六条 保险人在收到索赔申请人的保险金给付通知书和第十五条所列的相关证明和资料后,应及时做出核定。对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应在与索赔申请人达成有关给付保险金数额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给付保险金义务;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应向索赔申请人发出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对确定属于保险责任的而给付保险金数额不能确定的,保险人应根据已有证明和资料,按可以确定的最低数额先予支付,并在最终确定给付数额后作相应扣除。

第十七条 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且在事故发生日起失踪,后经人民法院宣告为死亡的,保险人应根据该判决所确定的死亡日期给付身故保险金。但若被保险人被宣告死亡后生还的,受益人应于知道被保险人生还后30日内退还保险人支付的身故保险金。

第十八条 索赔申请人对保险人请求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二年不行使而消灭。

受益人的指定及变更处理

第十九条 订立本保险合同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指定一人或数人为身故保险金受益人。身故保险金受益人为数人时,应确定其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未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的,各身故保险金受益人享有相等的受益权。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变更身故保险金受益人,但需书面申请通知保险人,由保险人在本保险合同上批注。身故保险金受益人变更若发生法律上的纠纷,保险人不负任何责任。投保人指定或变更受益人的,应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本保险合同残疾或烧伤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保险人不受理其他的指定或变更。

争议处理

第二十条 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保险单载明的仲裁机构仲裁。保险单未载明仲裁机构或者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起诉。

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在本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解除合同。

(一)投保人解除本保险合同时,应提供下列证明文件和资料:

1.解除合同通知书;

2.保险单;

3.保险费交付凭证;

4.投保人身份证明。

(二)投保人要求解除本保险合同的,自保险人接到解除合同通知书之时起,本保险合同的效力终止。保险人收到上述证明文件和资料之日起三十日内退还被保险人未满期净保险费。

(三)在本保险合同中,已领取过任何保险金的,投保人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十二条 在保险期间内,经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约定,可以采用附加条款或批单的方式变更本保险合同的有关内容。这种附加条款或批单是本保险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本保险合同条款与附加条款或批单不一致之处,以附加条款或批单为准,附加条款或批单未尽之处,以本保险合同条款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保险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二十四条 本保险合同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其定义如下:

保险人:指与投保人签订本保险合同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

索赔申请人:指就本保险合同的身故保险金而言,是指受益人或被保险人的继承人或依法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其他自然人,就本保险合同残疾或烧伤保险金而言是指被保险人。

周岁:以法定身份证明文件中记载的出生日期为计算基础。

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意外伤害:指以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的伤害。

烧伤: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意外事故导致的机体软组织的烧伤,烧伤程度达到ш度,ш度烧伤的标准为皮肤(表皮、皮下组织)全层的损伤,涉及肌肉、骨骼,软组织坏死、结痂、最后脱落。烧伤的程度及烧伤面积的计算均以保险人、被保险人双方约定的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为准。

肢:指人体的四肢,即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和右下肢。

部位:指本保险合同所附《意外伤害事故烧伤保险金给付比例表》约定的人体部位,即人体分为两个部位:头部、躯干及四肢部。

艾滋病(aids)或艾滋病病毒(hiv):按世界卫生组织所订的定义为准。若在被保险人的血液样本中发现上述病毒的抗体,则认定被保险人已被艾滋病毒感染。

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无有效驾驶执照:指驾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无驾驶证或驾驶车辆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无有效驾驶证的情况下驾车。

潜水:指以辅助呼吸器材在江、河、湖、海、水库、运河等水域进行的水下活动。

攀岩运动:指以攀登悬崖、楼宇外墙、人造悬崖、冰崖、冰山等运动。

武术比赛: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对抗性柔道、空手道、跆拳道、散打、拳击等各种拳术及各种使用器械的对抗性比赛。

探险活动:指明知在某种特定的自然条件下有失去生命或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危险,而故意使自己置身其中的行为。如江河漂流、徒步穿越沙漠或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等活动。

特技:指从事马术、杂技、驯兽等特殊技能。

农村建房要注意规避人身伤害风险 篇3

案例一:将工程承包给他人,房主因选任过失担责

2015年4月初,家住广东省兴宁市径南镇的刘某清要加建自住楼房的第三层主体,决定将该工程承包给张某文。经双方口头约定,刘某清负责购买自住楼房主体建筑的材料,施工过程承包给张某文。2015年4月28日上午,张某文在二楼顶棚面安装吊机时不慎掉落,被送至兴宁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当天死亡。事故发生后,刘某清除了支付人民币13万元医药费和丧葬费外,其余未赔偿。为此,受害人的继承人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清支付各项赔偿共计32万多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文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为刘某清加建自住楼房的第三层主体工程。他用自己的吊机和技术为刘某清建造房屋,其可按自己的意志独立完成工作,凭劳动成果领取相应的报酬,双方关系符合承揽合同的构成要件,形成承揽合同关系。建造楼房的主体工程是特种行业,其作业人员应依法取得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而张某文明知自己不具备建房的从业资格,在安全措施不当的情况下,不规范地安装吊机,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对此应承担75%的责任。刘某清选择未取得建造房屋从业资格的张某文建房,存在选任上的过失,依法应承担25%的责任。

案例二:房主雇人建房,雇员伤亡也要承担责任

2014年8月,家住福兴梅子村的王某华和罗某梅夫妇要建造一幢自住三层楼房,为了节省成本,决定将主体工程直接叫杂工以点工的形式建造,于是王、罗夫妇找到了刘某昌,要他再找几个工人一起帮他建造房屋主体。双方口头约定工资结算方式是按日计付,做一天算一天,没有底薪,由刘某昌统一领取,再由他全额发给其他杂工。

刘某昌找了郭某东等3人共同建造房屋。2014年12月5日,郭某东在粉刷棚底的过程中从1.3米高的简易铁架上跌落下来,当日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郭某东的亲属要求王某华和罗某梅夫妇赔偿郭某东死亡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共计77万元。经多次协商未果后,郭某东的亲属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华和罗某梅雇用刘某昌、郭某东等人为其建造房屋,以点工的形式统一结算工资,由刘某昌统一领取后再全额发给其他杂工,应认定王某华、罗某梅与郭某东等人之间存在雇佣关系。雇员在受雇用的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故雇主王某华和罗某梅夫妇应该承担70%的责任。郭某东在粉刷棚底时,应当预料到其作业的风险,但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从铁架上跌下致死亡,自身存在一定的过错,应承担30%的责任。

案例三:包工头的雇员受伤,房主须承担补偿责任

2012年年底,家住黄陂镇的李某招要将自家老屋拆了重建,将该重建工程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承包给农村建筑工匠刘某雄,后刘某雄召集练某才等4人一起施工。2013年12月6日,练某才在刚盖好的铁皮瓦上加竹竿压铁皮瓦时不慎从楼棚面跌落地面,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因脑出血伤势严重,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事故发生后,刘某雄、李某招各向练某才的继承人支付了人民币14000元丧葬费,其余未赔偿。为此,练某才的继承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雄、李某招二人共支付各项赔偿共计27万多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招将自己的农村低层房屋建筑工程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交由刘某雄承建,双方之间已经建立承揽合同关系。刘某雄召集练某才等人一起施工,与练某才等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在练某才提出要在刚盖好的铁皮瓦上加竹竿压铁皮瓦时,既不制止,也不安排他人协助完成,放任练某才独自去作业,故对练某才的不幸身亡,应承担50%的责任。练某才是从事农村低层房屋建筑多年的建筑工匠,在施工中应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但他作业时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造成自己的不幸身亡,其自身应承担30%责任。李某招与练某才之间不形成雇佣关系,但是,李某招是该房屋建筑工程的受益者,对练某才的不幸身亡应承担20%补偿责任。

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篇4

关键词:顶岗实习,人身伤害,责任认定,工伤

一、问题的提出

顶岗实习是一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顶岗实习制度试行过程中,各种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2010年3月,某职业院校三年级学生张某等人,由学校安排在某铁路局供电段顶岗实习。学校与供电段签定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约定每生缴纳实习费等合计1 000元,学校派教师李某到供电段指导,供电段为学生安排实习指导师傅。张某等人分别被安排在变电所和接触网工区实习。4月,张某在一次接触网维修作业实习过程中,从接触网上摔下受轻伤,后被送往附近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5 000多元。

2010年9月,某职业院校三年级学生苏某等人经学校推荐和某铁路工程公司面试考核,予以录用。10月,铁路工程公司与学校商议,苏某等20名学生前往公司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公司每月支付报酬800-1 200元,安排食宿。苏某被安排在该公司下属的一个项目部进行接触网安装实习,12月下旬,苏某在接触网安装施工时,被梯车砸伤,造成下颌骨两处骨折。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先后共进行两次下颌骨复位手术,花去医疗费1.2万余元。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件。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如果发生人身伤害,该如何定性和处理,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迫切问题。

二、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现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学业的最后一年或者最后一个学期,由实习单位提供场所或岗位,安排学生在相应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能力的一种实习形式。

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开展,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增加,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的事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一方面学生的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伤害事故发生后,相关的处理机制尚未健全,争议也逐渐增加。

教育部于2002年6月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提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的问题,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也没有明确规定。原劳动部颁布试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曾作出规定,到单位参加实习的学生人身受到伤害,如果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则可按工伤对待,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但该办法现已被废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未规定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若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因无明确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可循,处理难度较大。

三、现行法律框架下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

顶岗实习涉及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当事人,进行人身伤害事故认定,需要明确学生在事故当中的身份定性、各方当事人之间关系及应承担的责任。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不同情况以及与实习单位之间的不同关系,本文将顶岗实习学生分为两类分别讨论。一是已签定就业协议或已被用人单位选录的学生(以下简称“已被选录的学生”),二是未就业或虽已被用人单位选录但未到用人单位实习,而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企合作培训基地或专业对口单位实习的学生(以下简称“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

(一)顶岗实习学生的身份定性

顶岗实习学生的身份定性分析是认定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实习单位、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法律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其身份宜认定为劳动者。从法律学科的角度,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据此可知,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达到劳动法规定的年龄;二是具有劳动能力;三是依法或依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生产并获取一定的报酬,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安排。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的身份符合法律上劳动者的特征,应被认定为劳动者。

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由学校组织进行顶岗实习的,其身份宜认定为学生。在这种顶岗实习形式下,实习单位与学校基于双方的协议组织和开展实习。与前一种顶岗实习有着本质区别,其实质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延伸。学生虽然也要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能等同于单位对职工的约束和管理。这种管理和约束是基于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委托协议而进行的一种教育管理性质的约束。学生也会适当参与实习单位的生产劳动,并能创造一定的价值,但是这种生产劳动并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这成为区别于前一种顶岗实习学生劳动者地位的重要特征。

(二)顶岗实习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1.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其实质是提前上岗,与实习单位之间是事实劳动关系。顶岗实习学生虽然学籍仍然存在,但因为提前上岗基本上不回学校学习,只是到时间领取毕业证而已。虽然在这过程中学校仍有教育管理的义务,但这种义务已经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而被削弱。

学校安排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到指定单位顶岗实习,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是一种基于委托与被委托的委托合同关系。学校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通过协议的方式委托给实习单位,实现对学生的培训管理。

2. 实习单位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双方之间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根据上述规定,一是顶岗实习学生年龄达到劳动法要求的最低就业年龄,具备劳动能力,主体合格;二是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替代原岗位人员从事相应工作,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提供劳动,服从用人单位的考核与管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双方默认提供劳动与接受劳动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三是顶岗实习学生所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众多岗位或业务需要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实习单位参加顶岗实习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学校统一组织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顶岗实习,学校将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管理权通过实习协议的形式委托给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因此而获得对实习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权,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形成教育教学管理的关系。实习单位根据委托协议完成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是一种代为行使教学管理权的行为,包括对实习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安全教育、实习指导和实习监控等。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应遵守实习单位各方面的规定,按要求完成实习学业;另一方面还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队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并根据学校给出的实习目标及要求认真完成实习的各项任务。

3. 学校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已被用人单位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学校负有对其学籍进行管理、毕业条件审查、毕业证书办理和发放的义务,此时,学校主要是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被选录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即开始履行就业协议,也因学生成为实习单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而大大弱化了学校的管理责任。因而在此情形下,学校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是一种简单的行政管理关系。

未落实用人单位的顶岗实习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兼具教育行政管理关系与民事合同关系。学生从顶岗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这期间的活动既有民事活动也有行政管理活动,如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学籍的管理、遵守校纪校规和实习表现的考核都属于学校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表现。

(三)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确定

在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中,归责原则是指顶岗实习学生受到人身伤害后,应依据何种根据使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是具体应用侵权归责原则。

1. 学校在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中适用的归责原则

学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须尽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义务,对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应尽到考察义务。学校在学生到用人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前应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和实习注意事项的宣讲,对于未落实用人单位的顶岗实习学生应加强管理和教育。学校没有尽到必要的义务则应对伤害后果承担必要的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如果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过错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因其是职务行为,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由学校承担责任,学校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教师追偿。

2. 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中适用的归责原则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实习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正常的工作环境,如果是实习单位侵害了学生权益,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侵权责任。如果顶岗实习学生不能证明实习单位有过错,只能证明伤害发生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根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之规定,即使实习单位没有过错,也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相应责任。如果造成人身伤害原因不明的,也按前述原则进行处理。另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4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规定,如果指导学生实习的技术人员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造成实习学生伤害的或者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给实习学生造成伤害的,实习单位均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未落实用人单位而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基于学校的委托和顶岗实习学生之间形成教育管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实习单位有教育管理义务。如果实习单位未尽到前述义务,造成顶岗实习学生损害的,依照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如果是指导实习的行为有过错导致学生损害后果发生的,也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内发生的伤害,如果不能证明是实习单位的过错或原因不明的,根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之规定,适用无过错原则承担责任。

(四)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身份定性为劳动者,与实习单位之间是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工伤保险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的,性质应认定为工伤。案例二即属于此种情况。

在学校统一安排实习的情形下,通常会与实习单位签订书面协议。如果顶岗实习学生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此时,学校可以依据签订的合同请求实习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学校对损害后果也应承担责任的,则和实习单位一起分担责任。如果顶岗实习的学生与实习单位也签订有合同,顶岗实习学生也可依据合同请求实习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当然这种情形在现实当中非常少见。同时,顶岗实习学生也可根据《侵权责任法》就人身损害向实习单位主张侵权责任,此时,便出现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在民事关系中比较常见,当事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不得同时请求。案例一即属此种情况。

四、完善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顶岗实习权益的司法保护和救济机制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可以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的解决办法。如可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加入顶岗实习伤害事故处理条款,或者作出司法解释,明确顶岗实习中各方关系及责、权、利,为处理此类案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法可依后还必须有依法解决问题的机制机构和途径。一是可在教育部门设立相应机构受理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件,成立由学校及实习单位、学生代表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和谐有效地解决问题;二是保护实习学生利益与保护实习单位合法权益并重,促进顶岗实习三方关系的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对顶岗实习情况的监督检查。彻查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消防安全设施及学校和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情况。

(二)认定顶岗实习学生劳动者地位,将实习期间受到的人身伤害纳入工伤保险

在部分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对实习生确定劳动者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这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成为劳动者并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条件。应将现有顶岗实习学生根据实习形式的不同区分为到用人单位的上岗实习和学校统一安排的顶岗实习。对于到用人单位的上岗实习学生可认定其劳动者地位,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畴;而对于未就业学校统一安排实习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则纳入学生缴纳的意外伤害险范围内加以保护,当发生人身伤害后及时通过保险公司先行获取帮助,从而使学生利益得到及时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梁慧星.民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郑玉波.债法各论(上)[M].台湾:三民书局,1998.

[5]李鸿建.社会属性视角: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

[6]褚宏启.论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10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管理制度 篇5

红南二级公路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管理制度

1、为保障对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意外伤害实施救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使其在作业遭受意外伤害后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3、根据谁投保谁受益的原则,保险公司所赔款纳入投保单位补偿给遭受意外伤害人员的补偿费总额内,但保险公司所赔意外伤害款由受害人或受益人领取,急救费谁垫付钱谁领取。

4、意外伤害保险的对象为在本项目部所属施工场地施工,并与之所属单位签订施工协议及安全责任书的所有人员。

5、保险统一由项目部向具备合法保险资格的保险公司投保,险种为团体意外伤害险。

6、保险的保险期限为本合同段整个工程工期。各施工队所承担劳务合同期验收离场后,即终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所发生的工伤事故均不属保险范围。

7、保险办理及费用缴纳由项目部投保时统一办理,分包单位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投保理赔事项,统一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办理。

8、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在我合同段各施工队从事与本合同段施工相关的工作,并在项目部花名册备案人员,在施工现场或施工期限指定的生活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的,项目部应当立即通知保险公司,积极办理相关认定、索赔事宜。并按保险条款约定办理手续,给

重庆宏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红南二级公路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付保险金赔偿。

9、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保险事故时,必须在事故发生2小时内通知项目部,并保护好现场,再由项目部及时上报有关保险部门。事故处理完后,代办人员应将保险单、单位证明、交费凭证、给付申请书及所需证明等,收齐后交项目部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

10、被保险人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致残或死亡的,不认定为意外伤害: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自杀或自残的;

(三)醉酒导致伤亡的;

(四)斗殴伤亡的;

(五)保险义务人或被保险人的其他故意行为。

(六)保险条款规定的其他无效赔偿情况

11、保险义务人或被保险人弄虚作假逃避缴费义务或骗取保险补偿费用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篇6

在合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定的事由或条件,当违约符合所约定的事由或条件时,可免除违约方的违约责任。免责条款符合合同法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但是,这种约定不是任意的,不能违背法律,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杨某与徐某的合同中实际上规定了一个免责条款,但这一条款是无效的。我国《合同法》第53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是违反治安法规甚至刑法追究的行为,以此作为免责条款当然无效。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是国家和社会严加谴责的,也不得协议免除责任。本案中杨某与徐某约定的免责条款属于第一种情况,是无效的。最后,法院判决杨某犯故意伤害罪,并判决杨某赔偿徐某医疗费等。 (编辑/林春山)为治病而种植罂粟也构成犯罪程 成

李红花的丈夫身患皮肤病久治不愈,听说罂粟壳可以治疗且能断根,便弄来一些种子播种。正当罂粟陆续开花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将833棵罂粟铲除。她的丈夫的目的是为了治病,也没有危害他人,事实上罂粟并没有结果,可法院却对他判了刑。这是怎么回事?

李的丈夫的行为已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该罪是指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数额较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

一是李的丈夫侵犯了国家对毒品原植物种植的管制。毒品原植物是指用以提炼、加工和制成毒品的原生植物。罂粟即为其中之一,对毒品原植物的种植进行管制是国家对毒品的提炼、加工、制成进行管制的重要前提;二是李的丈夫在客观方面已实施非法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一般来说,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即构成犯罪:种植罂粟 500株以上或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抗拒铲除。李的丈夫种了833株,当属其列;三是李的丈夫具有主观上有故意,即明知是罂粟而故意非法种植。至于目的如何、是否造成后果,只是量刑时考虑的事情,但并不影响本罪的构成。(编辑/林春山) 这样的赠与有效吗洪 剑

张先生和何小姐通过一家婚介机构相识,不久两人便开始谈婚论嫁,张先生要同何小姐一道去办理结婚登记,何小姐则提出了一个条件:张先生必须把他的一套两居室住房赠与他,并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结婚心切的张先生答应了何小姐的要求。于是双方签订了一份赠与协议,张先生将自己的一套两居室住房赠与何小姐,并在公证处进行了婚前财产公证。之后张先生再次要求同何小姐一道去办理结婚登记,何小姐则说他认识婚姻登记部门的人,手续她一人去办就可以了。不久何小姐真的拿来一份结婚证,这时张先生留了一个心眼,他将结婚证拿去验证,发现这是一个假证。感觉受骗的张先生决定终止与何小姐的恋爱关系,何小姐表示不谈恋爱没关系,但房子已经是她的了,要张先生立即交房,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张先生认为当时签订赠与协议是有条件的,已说明是婚前财产协议,两人既然没有婚姻关系,协议当然就不能成立。何小姐见张先生拒绝交房,一纸诉状将张先生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张先生履行赠与协议。

法院认为,张先生和何小姐虽然签订了赠与协议,并进行了公证,但按照双方公正协议所使用的词句、有关条款及此次公证的目的、婚前财产约定的通常习惯做法,法院推定该公证的真实意思并非单纯赠与行为,而是以双方婚姻作为实质附加条件的含有赠与行为的婚前财产约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2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由于双方当事人至今尚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致使该协议无法生效并实行履行,原告要求被告履行赠与及过户义务,没有法律依据。据此,法院驳回了原告何小姐的诉讼请求。

(编辑/林春山)儿媳的继承地位被提升叶和礼 连永燕

赵氏夫妇生前生育一女一男,大女儿赵娟在广东深圳打工时结识一四川青年,于1990年远嫁他乡。小儿子赵小宝于1996年5月与同村同学林丽结婚,次年6月生一男孩赵斌。时年,一家五口虽不算十分富有,也算过得和和美美,两位老人也正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

然而,1998年春节刚过,儿子赵小宝在前往广东打工途中因车祸不幸身亡, 留下妻子林丽和二老一小,倾刻间给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林丽面对二老一小的家庭现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五年来赡养二老、抚育幼子,还经常为年迈多病的二老请医抓药。

2003年四五两月二位老人相继去世,遗有住房5间及价值近3万元的金手镯一对等财产。林丽与赵娟料理完二老的丧事后,双方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了纠纷。起初,林丽提议金手镯归赵娟,房子归自己和儿子,但赵娟不同意,她既要金手镯也要得房子,还说林丽无权继承她父母的遗产。由此双方各执一词,无法达成协议。为此,林丽把赵娟告上了法庭,请求继承公婆的遗产。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林丽虽为被继承的儿媳,但被继承人的儿子赵小宝因车祸死亡后,确实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依照我国继承法第12条的规定,应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其公婆的遗产。于是,判决金手镯一对归被告赵娟所有,住房5间及其他遗产归原告林丽及其儿子赵斌所有。

在一般情况下,儿媳对丧偶公婆既没有赡养的义务,也没有继承其遗产的权利,而本案原告林丽为何可“提升”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而继承其公婆的遗产呢?其理由是她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我国《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篇7

关键词:实习;保险;举证;责任;倒置;学校援助制度

“实习”是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或者是指“正式工作前的一段锻炼工作能力的工作。”实习期间实习生同时与学校和实习单位存在双重关系。因此对于其在实习期间遭遇人身损害的救济制度必然跟一般的工伤救济有所区别。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虽然不是实习单位的正式职工,至少是为实习单位提供劳务主体,因此,实习单位对其在实习期间遭受的人身损害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企业正规接收实习生并非其法律义务,而是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此外有的企业规模较小,较为严重的人身伤害若要企业全额赔偿,企业可能会因此而濒临破产,企业的突然破产无异于在社会上引爆了一个个小小的原子弹,影响辐射的范围将会很广。再次,如果在实习生人身受到伤害后对企业苛责太多,将会严重削弱企业接收实习生的意愿,这与政府、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实习的各种举措无疑是相悖的。因此对于在校实习生在实习中遭受的人身损害不应该全部由企业负担赔偿责任。而是应该由国家牵头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实习期人身损害保险”进行先行赔付,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开办针对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安全的责任险种,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不能完全填补大学生人身损害的情况下,由实习单位承担补充责任。

一、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实习期人身损害保险”

由政府牵头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实习期人身损害保险”,同时将这一社会保险险种与在校大学生参加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合并。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与当地居民处于同等水平,但大学生需缴纳费用一般在30%左右。其余由学校所属同级财政负担。下表随机列出了我国部分不同级别的城市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统筹方法。根据下表可以看出,财政补助负担了大部分的统筹费用。“大学生实习期人身损害保险”应该同“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样,由各个省分别根据本省的居民收入水平确定筹资标准,大学生个人负担小部分缴费,其余由学校所属同级财政补贴建立起大学生实习人身伤害统筹基金。在建立起大学生实习期人身损害保险制度后,应该要厘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认定为实习人身损害以及赔偿标准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完全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来进行认定。

二、积极推动商业保险涉足在校生实习领域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实习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手段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此类责任险种并鼓励企业投保此类险种。社会保险一般只能在较为基础的范围内填补损失,而商业保险则可以较为充分地填补损失。实习安全责任险的开发与推广,既可以充分填补在校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受到的人身损害,又可以有效规避企业可能面临的赔偿风险,同时必然可以在一个良性循环的层面上促进我国保险事业尤其是责任险种的发展。此外,还可以鼓励保险公司出售类似于“学平险”的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的“实习平安保险”,通过投保“实习平安保险”有效提升在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承担风险的能力和信心。

三、法律程序上应该向弱者倾斜

如果企业不主动承担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赔偿责任,则只能诉诸法庭。但在诉讼过程中学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出于保护弱势群体的考虑,法律的相关制度设计应该向弱势群体倾斜

1.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根据一般民事侵权的过错责任原则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受害实习大学生若想获得侵权责任赔偿,那么必须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本人所遭受的人身伤害是由于实习单位的过错行为导致的。但在现实情况中,这一点存在着极大地困难。首先,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果其人身受到严重伤害,要其搜集提供证据显然是有难度的。其次,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而且其一般处于求学求职的關键时段,难以承受高额的诉讼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再次,大学生在实习中受到伤害,其可能的人证、物证一般都处于企业的控制之下,受害方要采集证据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出于保护弱势一方利益的需要,应该实行与一般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相对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具言之,在此类纠纷中,人身受到损害的大学生只需要承担证明自己人身受到损害的事实即可。如果实习单位认为自己已经履行了相应义务不构成侵权,则应该就自己已经履行了相应义务,否则企业败诉。

2.建立学校对在实习中人身受到损害的学生的援助制度

在校大学生在进行实习期间,人身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起维权义务。首先,可由学校出面与在校生实习企业进行接洽,从而可以改变受害学生处于弱势群体无法与企业对话而只能诉诸法庭的局面。其次,在于学生实习企业接洽未果的情形下,如学生希望通过诉讼维权,则学校应该视实际情况支持学生起诉,比如为其垫付诉讼费,为其提供贷款帮助其取证、请律师。同时,应该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为在实习中受到人身损害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职业规划。

上一篇:体育管理体制对策下一篇:转换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