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精选12篇)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1
摘要: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各种人身伤害事故日渐增多,但因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可循,处理难度较大。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涉及学生的身份定性以及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归责原则等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认为已被用人单位选录的学生在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期间人身受到伤害的,应按工伤处理;由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的学生人身受到伤害的,可按违约或侵权处理。进而提出完善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习,人身伤害,责任认定,工伤
一、问题的提出
顶岗实习是一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顶岗实习制度试行过程中,各种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2010年3月,某职业院校三年级学生张某等人,由学校安排在某铁路局供电段顶岗实习。学校与供电段签定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约定每生缴纳实习费等合计1 000元,学校派教师李某到供电段指导,供电段为学生安排实习指导师傅。张某等人分别被安排在变电所和接触网工区实习。4月,张某在一次接触网维修作业实习过程中,从接触网上摔下受轻伤,后被送往附近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5 000多元。
2010年9月,某职业院校三年级学生苏某等人经学校推荐和某铁路工程公司面试考核,予以录用。10月,铁路工程公司与学校商议,苏某等20名学生前往公司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公司每月支付报酬800-1 200元,安排食宿。苏某被安排在该公司下属的一个项目部进行接触网安装实习,12月下旬,苏某在接触网安装施工时,被梯车砸伤,造成下颌骨两处骨折。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先后共进行两次下颌骨复位手术,花去医疗费1.2万余元。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件。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如果发生人身伤害,该如何定性和处理,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迫切问题。
二、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现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学业的最后一年或者最后一个学期,由实习单位提供场所或岗位,安排学生在相应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能力的一种实习形式。
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开展,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增加,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的事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一方面学生的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伤害事故发生后,相关的处理机制尚未健全,争议也逐渐增加。
教育部于2002年6月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提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的问题,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也没有明确规定。原劳动部颁布试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曾作出规定,到单位参加实习的学生人身受到伤害,如果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则可按工伤对待,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但该办法现已被废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未规定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若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因无明确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可循,处理难度较大。
三、现行法律框架下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
顶岗实习涉及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当事人,进行人身伤害事故认定,需要明确学生在事故当中的身份定性、各方当事人之间关系及应承担的责任。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不同情况以及与实习单位之间的不同关系,本文将顶岗实习学生分为两类分别讨论。一是已签定就业协议或已被用人单位选录的学生(以下简称“已被选录的学生”),二是未就业或虽已被用人单位选录但未到用人单位实习,而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企合作培训基地或专业对口单位实习的学生(以下简称“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
(一)顶岗实习学生的身份定性
顶岗实习学生的身份定性分析是认定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实习单位、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法律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其身份宜认定为劳动者。从法律学科的角度,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据此可知,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达到劳动法规定的年龄;二是具有劳动能力;三是依法或依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生产并获取一定的报酬,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安排。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的身份符合法律上劳动者的特征,应被认定为劳动者。
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由学校组织进行顶岗实习的,其身份宜认定为学生。在这种顶岗实习形式下,实习单位与学校基于双方的协议组织和开展实习。与前一种顶岗实习有着本质区别,其实质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延伸。学生虽然也要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能等同于单位对职工的约束和管理。这种管理和约束是基于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委托协议而进行的一种教育管理性质的约束。学生也会适当参与实习单位的生产劳动,并能创造一定的价值,但是这种生产劳动并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这成为区别于前一种顶岗实习学生劳动者地位的重要特征。
(二)顶岗实习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1.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其实质是提前上岗,与实习单位之间是事实劳动关系。顶岗实习学生虽然学籍仍然存在,但因为提前上岗基本上不回学校学习,只是到时间领取毕业证而已。虽然在这过程中学校仍有教育管理的义务,但这种义务已经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而被削弱。
学校安排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到指定单位顶岗实习,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是一种基于委托与被委托的委托合同关系。学校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通过协议的方式委托给实习单位,实现对学生的培训管理。
2. 实习单位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双方之间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根据上述规定,一是顶岗实习学生年龄达到劳动法要求的最低就业年龄,具备劳动能力,主体合格;二是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替代原岗位人员从事相应工作,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提供劳动,服从用人单位的考核与管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双方默认提供劳动与接受劳动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三是顶岗实习学生所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众多岗位或业务需要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实习单位参加顶岗实习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学校统一组织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学生顶岗实习,学校将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管理权通过实习协议的形式委托给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因此而获得对实习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权,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形成教育教学管理的关系。实习单位根据委托协议完成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是一种代为行使教学管理权的行为,包括对实习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安全教育、实习指导和实习监控等。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应遵守实习单位各方面的规定,按要求完成实习学业;另一方面还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队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并根据学校给出的实习目标及要求认真完成实习的各项任务。
3. 学校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已被用人单位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学校负有对其学籍进行管理、毕业条件审查、毕业证书办理和发放的义务,此时,学校主要是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被选录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即开始履行就业协议,也因学生成为实习单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而大大弱化了学校的管理责任。因而在此情形下,学校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是一种简单的行政管理关系。
未落实用人单位的顶岗实习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兼具教育行政管理关系与民事合同关系。学生从顶岗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这期间的活动既有民事活动也有行政管理活动,如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学籍的管理、遵守校纪校规和实习表现的考核都属于学校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表现。
(三)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确定
在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中,归责原则是指顶岗实习学生受到人身伤害后,应依据何种根据使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是具体应用侵权归责原则。
1. 学校在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中适用的归责原则
学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须尽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义务,对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应尽到考察义务。学校在学生到用人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前应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和实习注意事项的宣讲,对于未落实用人单位的顶岗实习学生应加强管理和教育。学校没有尽到必要的义务则应对伤害后果承担必要的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如果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过错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因其是职务行为,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由学校承担责任,学校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教师追偿。
2. 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中适用的归责原则
已被选录的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实习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正常的工作环境,如果是实习单位侵害了学生权益,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侵权责任。如果顶岗实习学生不能证明实习单位有过错,只能证明伤害发生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根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之规定,即使实习单位没有过错,也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相应责任。如果造成人身伤害原因不明的,也按前述原则进行处理。另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4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规定,如果指导学生实习的技术人员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造成实习学生伤害的或者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给实习学生造成伤害的,实习单位均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未落实用人单位而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基于学校的委托和顶岗实习学生之间形成教育管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实习单位有教育管理义务。如果实习单位未尽到前述义务,造成顶岗实习学生损害的,依照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如果是指导实习的行为有过错导致学生损害后果发生的,也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内发生的伤害,如果不能证明是实习单位的过错或原因不明的,根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之规定,适用无过错原则承担责任。
(四)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已被选录的学生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身份定性为劳动者,与实习单位之间是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工伤保险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的,性质应认定为工伤。案例二即属于此种情况。
在学校统一安排实习的情形下,通常会与实习单位签订书面协议。如果顶岗实习学生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此时,学校可以依据签订的合同请求实习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学校对损害后果也应承担责任的,则和实习单位一起分担责任。如果顶岗实习的学生与实习单位也签订有合同,顶岗实习学生也可依据合同请求实习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当然这种情形在现实当中非常少见。同时,顶岗实习学生也可根据《侵权责任法》就人身损害向实习单位主张侵权责任,此时,便出现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在民事关系中比较常见,当事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不得同时请求。案例一即属此种情况。
四、完善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顶岗实习权益的司法保护和救济机制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可以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的解决办法。如可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加入顶岗实习伤害事故处理条款,或者作出司法解释,明确顶岗实习中各方关系及责、权、利,为处理此类案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法可依后还必须有依法解决问题的机制机构和途径。一是可在教育部门设立相应机构受理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事件,成立由学校及实习单位、学生代表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和谐有效地解决问题;二是保护实习学生利益与保护实习单位合法权益并重,促进顶岗实习三方关系的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对顶岗实习情况的监督检查。彻查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消防安全设施及学校和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情况。
(二)认定顶岗实习学生劳动者地位,将实习期间受到的人身伤害纳入工伤保险
在部分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对实习生确定劳动者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这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成为劳动者并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条件。应将现有顶岗实习学生根据实习形式的不同区分为到用人单位的上岗实习和学校统一安排的顶岗实习。对于到用人单位的上岗实习学生可认定其劳动者地位,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畴;而对于未就业学校统一安排实习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则纳入学生缴纳的意外伤害险范围内加以保护,当发生人身伤害后及时通过保险公司先行获取帮助,从而使学生利益得到及时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梁慧星.民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郑玉波.债法各论(上)[M].台湾:三民书局,1998.
[5]李鸿建.社会属性视角: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
[6]褚宏启.论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7]钱建国,郑雄.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认定的若干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7-08-28.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2
目录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1 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
团体人身意外保险(Group Life Accident Insurance)。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具有同样性质的一种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职的、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正常劳动的职工为保险对象,单位为投保人的意外伤害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率根据被保险人所从事的行业、工种的危险程度分为三个档次,分别确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一般工商企业单位的职工为第一档,费率为千分之二;建筑、冶金、勘探、航海、伐木、搬运、装卸、地面采矿、汽车驾驶、高空作业人员为第三档,费率为千分之四;井下采矿、海上钻探、海上捕鱼、航空执勤人员为第三档,费率为千分之七。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2.1 第一条 保险合同构成本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及所附条款、投保单与本合同有关的其它投保文件、声明、批注、附贴批单以及其它书面文件构成。
2.2 第二条 投保范围
一、被保险人:凡年满十六周岁至六十五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在职员工,均可成为本合同的被保险人。
二、投保人范围:经被保险人同意,与被保险人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单位可作为投保人。单位投保时,其投保人数须达到职工总数的60%以上,且符合投保条件人数不得低于5人。
2.3 第三条 保险责任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本公司依下列约定给付保险金:
一、意外身故保险金 2.15 附件
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事故导致死亡或确因意外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九十日(含第九十日)内身故的;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本公司按保险金额给付“意外身故保险金”,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同时终止。
二、意外残疾保险金
被保险人自意外事故发生之日起180日(含第180日)内因同一原因导致身体残疾,且符合《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见附件)所列残疾程度,本公司按表中所列给付比例以及残疾给付说明给付“意外残疾保险金”。
被保险人因同一意外伤害造成一项以上身体残疾时,本公司给付对应项残疾保险金之和。但不同残疾项目属于同一手或者同一足时,本公司仅给付其中一项残疾保险金;如残疾项目所对应的给付比例不同时,仅给付其中比例较高者的残疾保险金。
本公司所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以保险金额为限,对被保险人一次或者累计给付的保险金达到其保险金额时,本合同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
三、意外全残收益保障补偿金
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全残(全残标准见附件),本公司自确认之日起,每日按照“意外全残保险金”的0.25%给付90日的“意外全残收益保障补偿金”,同时本合同保险对该被保险人责任终止。意外全残收益保障补偿金 = 意外全残保险金 × 0.25% × 90天。
2.4 第四条 保险责任免除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或者由于下列原因引起被保险人身故或残疾的,本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一、投保人、受益人对被保险人故意伤害或杀害;
二、被保险人、投保人或受益人的恶意欺诈行为;
三、被保险人自杀、自残、殴斗及违法犯罪行为;
四、被保险人服用、吸食、注射毒品或服用影响行为能力的相关药品;
五、被保险人酗酒、酒后驾车或无证驾驶;
六、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攀岩运动、探险活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运动;
七、被保险人因疾病、整容、流产或分娩等诊疗过程发生医疗事故;
八、被保险人罹患艾滋病(AIDS)或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呈阳性)期间;
九、战争、军事行为、恐怖行为、**或武装叛乱;
十、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
十一、被保险人因遭受非意外伤害而失踪被法院宣告身故者;
十二、其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情形。
2.5 第五条 保险期限和保险责任起讫期间
本保险期限为一年,自保险单上注明起保日的零时起至期满日二十四时止。
投保人于保险届满时,经被保险人同意,可对其符合投保条件的在职职工办理续保手续。
一、保险金额:由本合同双方约定,确定每位被保险人的保险金额与总保险金额。每位被保险人保险金额最低为人民币3000元。保险金额一经确定,中途不得变更。
二、保险费:保险人根据被保险人职业类别风险情况,参照费率表确定保险费率。用保险金额乘以保险费率,计算出投保人应交纳的保险费。
保险费计算公式: 保险费 = 保险金额 × 保险费率投保人应在投保时一次缴清全部保险费
2.7 第七条 如实告知
订立本合同时,本公司应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本合同的条款内容,特别是责任免除条款,并可以就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书面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本公司有权解除本合同,对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本公司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本公司有权解除本合同;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本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未满期保险费。
2.8 第八条 受益人的指定和变更
一、受益人的指定: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可指定一人或数人为身故保险金受益人。受益人为数人的,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可以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未确定份额的,受益人按相等份额享有受益权。
被保险人身故后,发生被保险人未曾指定保险金受益人、或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身故、或受益人依法丧失或放弃受益权的情形,身故保险金将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由本公司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二、受益人的变更: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可以书面申请变更受益人,须向保险人提交书面申请。本公司收到变更申请后,出具批单贴附于保险单和其他凭证上。投保人指定或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
2.9 第九条 保险事故的通知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5日内通知本公司,否则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承担由于通知迟延致使本公司增加的勘查、检验等项费用。但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迟延除外。
2.10 第十条 保险金的申请和给付
一、被保险人死亡或残疾的,由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受益人提出给付书面申请,并凭下列证明和资料的原件向本公司申请给付保险金:
1、保险单或保险凭证;
2、相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3、提供经治医院出院小结、病情摘要、门急诊病历以及区、县级(含区、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残疾程度证明和死亡证明书;
4、申请给付人的身份证明(法定继承人须提供与被保险人的关系证明);
5、本公司认为需要申请人应向本公司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原因等相关的其它证明材料。
二、本公司收到申请人的保险金给付申请书及有关证明和资料后,对确在保险期间内,且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申请人达成有关给付保险金数额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保险金给付义务。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向申请人发出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
三、本公司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发生疑问时,有权出资对事故责任、死亡证明书、残疾程度证明及相关材料进行重新审核。如属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故意欺诈行为,本公司有权追回已给付的保险金,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如果被保险人或其受益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两年内不提出书面申请,即视为自动放弃权益,本公司不再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
2.11 第十一条 职业或者工种变更
被保险人变更其职业或者工种时,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应于十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本公司。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者工种,依照本公司职业分类其危险程度降低时,本公司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按其差额退还未满期保险费;其危险程度增加时,本公司于接到通知后,自其职业变更之日起,按差额增收未满期保险费。但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者工种依照本公司职业分类在拒保范围内的,本公司对该被保险人所负保险责任自其职业或者工种变更之日起终止,但退还该被保险人未满期保险费。
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者工种,依照本公司职业分类其危险程度增加但未依前项约定通知而发生保险事故的,本公司按其原交保险费与应交保险费的比例计算并给付保险金。但被保险人所变更的职业或者工种依照本公司职业分类在拒保范围内的,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2.12 第十二条 被保险人的变动
一、投保人因在职人员变动需要加保的,应书面通知本公司,本公司审核同意并收取相应的保险费后,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二、被保险人离职的,本公司对其所负的保险责任自其离职之日起终止,但退还其未满期保险费。
三、投保人的在职人员少于本合同规定的5人时,本公司可以解除本合同。解除本合同时,如果未发生过保险金给付的,可退还未满期保险费。
2.13 第十三条 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
一、合同的变更: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经投保人、被保险人与本公司协商,可以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变更时应当由本公司在原保险单上予以批注或附贴批单,或由投保人和本公司订立书面协议。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被保险人住所或通讯地址变更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公司。投保人、被保险人未以书面通知的,本公司将按本合同注明的最后住所或通讯地址发送有关通知,并视为已送达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
二、合同的解除
投保人在本合同成立后,可以书面通知保险人要求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要求解除合同时,应提供下列证明和资料:
1、保险单或保险凭证;
2、保险费缴费收据;
3、解除合同申请书;
4、投保人身份证明。
本公司自收到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的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无息退还未满期净保费。
三、合同的终止
本公司自接到投保人解除本合同申请之日起,本合同的保险责任即终止。
2.14 第十四条 争议处理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一起意外伤害事故引发的思考 篇3
一、案例背景
急救的实用技能应该成为当代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这样才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处理,将事故的伤害程度减少到最小,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处理赢得时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情,更让我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
二、案例描述
那是1996年的初冬,学校出操,学生跑进操场,等队形散开准备做操时,站在我前面的张某还在移动着步子,像是在调整队形,就在他往后退的同时,突然步子加快了两步,之后身体就直挺着后倒下来,倒地时能听到后脑着地的沉重声响。我一下子懵了,只见后面的杨东山同学反应很快,快速过去托着他的头帮他掐人中,当时能听到往外出气时“呼噜、呼噜”的声音,显然喉咙里有痰。班主任过来赶紧叫我们把他抬起来,送到几十米外的校门口,我们又找来平板车把他放在上面,一路小跑将他送到了一公里外的镇卫生院,医生观察后并注射了强心针,但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凉了。就这样,我作为整个事件亲身经历者,目睹了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一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悄地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很无奈,但又能做什么呢?这位学生,前一天晚上还在跑步锻炼身体,事情的发生是突发的,完全没有一点征兆,但我想还是有可能挽回这位学生的生命的,比如做心脏复苏术,可当时又有谁能想到或者会用这一技术呢?
三、案例评析
通过以上案例,我发现我们在急救技能的应用上存在着下列问题:1.学校缺乏应急预案: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只有在场的班主任提出建议,但未必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尽管老师和学生都主动地帮忙处理问题,但未必能解决问题。2.师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用技能:首先,遇到事情束手无策,不仅没有具体的行动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缺少相应的急救技能。杨东山同学能及时地采取掐人中的做法是救人的第一步,值得提倡。其次,遇到问题时,没有想到打110或120,而是采取抬抱动作把他送到校门口,直接错过了最佳的挽救时机;最后,没有在最佳的时机采取最佳的措施。
据有关资料介绍,有25%的死亡不是因为绝症或衰老,而是在意外事故、灾害造成的损伤中丧失了现场及时抢救的时机,如果能立即采取现场初级、徒手的心肺复苏术,去除气道异物等急救措施,便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一般说来,危重病人和意外伤害大都发生在医院外,大多需要就地施救才能奏效,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如小于4分钟,存活率为43%~53%;8分钟时开始心肺复苏,存活率为10%;大于10分钟生还的可能极小,这就需要有第一目击者对患者进行初级救护,为院前急救赢得最佳、最宝贵的时间。提醒注意的是,在进行初级救护的同时,仍然需要向120呼救,因为进一步地抢救和护送还有待专业人员来完成。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第一目击者,因此,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培养和训练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其意义不言而喻。
四、案例对策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重灾区绵阳市安县一所乡镇小学——桑枣中学,因为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生存训练,每学期在学校就安排1~2次防灾救生的演习,当地震发生时,学生非常有序地逃离现场,而未使一名学生受伤。而大多数学校平时没有掌握逃生的技能而惊慌失措,从而导致疏散速度慢而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或发生踩踏事件。因此,为避免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除了建立应急体系,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处理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技能。
有些知识与技能需要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如骨折后的固定、伤员搬运、人工呼吸、意外灾害避险逃生等急救知识,有些内容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实际的模拟演练效果会更好。1.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师利用课堂进行讲解,然后进行实战演练,如外伤的包扎、骨折后的固定、意外伤害避险逃生等较为简单又容易操作的就可以采取先传授再练习的方式掌握;2.专家现场指导,有些医用教具学校不具备,则可以通过校医务室与镇、区卫生院或当地武警官兵联合起来开展活动,将一些教具带到现场让学生亲自尝试演练,如人工呼吸的教具学校一般不具备,将专家请到现场进行手把手的传授,学生更容易接受与掌握。3.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活动,如可以利用消防日开展活动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灭火器灭火。4.集体演练,有些实用技能是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如火灾或地震后的逃离,如果没有经过全体的实战演练很难有秩序地逃离现场,因此这时就需要在学校统一的安排之下有序、快速地撤离,以防止因为拥挤、踩踏而转化为新的伤害事故。辽宁省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就开展了防火防震的应急避险教育的实战演练,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总之,学校和教师必须对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急救技能教学内容引起高度重视;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把这部分内容纳入必修的教学范畴,认真备课,向学生传授意外伤害与急救技能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真正减少意外伤害的程度。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4
一、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一) 概念
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校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 导致伤、残、死亡或其他无形损害的事故。
(二) 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
1. 受害主体具有特殊性。
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中, 受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 休学学生、已退学学生, 因其已不具有高校学生学籍, 因此不能成为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
2. 伤害地点是特定的。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校园内外和由学校提供并管理的校舍、场地和设施内。例如, 学生在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 在教室、宿舍、操场等发生的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3. 伤害时间是特定的。
伤害行为或者伤害结果必须发生或者同时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 即在学校有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责的期间内。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
4. 伤害客体是特定的。
伤害事故既包括人身损害事故, 也包括财产损害事故和精神损害事故。但是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内容仅包括人身损害, 因此, 本文所研究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客体仅指人身伤害事故。
二、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处理
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伤害事故其处理情况也不同。
(一)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高职院校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教学生活设施, 因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陈旧、老化, 设备、设施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安全标准, 存在安全隐患等, 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 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虽给学生造成人身伤害, 但设施符合安全要求且学校在管理上并无不当的, 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 在校生因食物中毒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在学校的食堂、餐厅等就餐发生食物中毒的, 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在校内设置的不属于学校所有的餐饮摊点, 学校负有监督、管理义务, 因此造成学生食物中毒的, 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 学生在校内斗殴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之间谩骂、斗殴而造成人身伤害, 应由有过错的学生承担责任。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受伤害学生及时救治, 如果故意伤害可能构成轻伤以上或者过失伤害可能构成重伤以上的, 学校除应在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的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处理。
(四) 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内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自发组织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只要学校的集体活动具备设施安全条件, 责任应由活动组织者或有关责任人承担。学校对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现象或存在不安全因素时, 应予以制止。
(五) 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 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 不承担事故责任。但学生有组织的校外活动, 如社会调查活动、集体出游等, 活动的组织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 学校要认真进行安全审查, 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批准, 否则校方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组织者未提出申请擅自组织活动, 出现责任事故, 应由组织者和相关人员承担责任, 学校因不知情而免责。学生个人参与校外社会活动或少数人相约出游等类似情况的, 应视为“校外”,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学校不承担责任。
(六) 学生因突发重病、猝死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是学生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 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 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是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 不宜参加某种教学活动, 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但未予以必要注意;二是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 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七) 学生自杀事件
按自杀的诱因, 大学生自杀可分为学生个人原因和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 对不同情况应不同处理:一是学生个人原因和其家庭原因引发的自杀, 后果应由学生自负;二是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 主要是指学校存在过错致学生自杀, 如教师、工作人员侮辱、体罚学生, 处罚明显不当等, 学校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论学生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自杀, 学校知情后均负有救治义务。
(八) 校外人员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对于突发性的违法犯罪案件, 学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学生, 并积极指导帮助受害学生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学校的安全保卫措施并无不当, 对于那些由校外人员的故意或过失侵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 应当由加害人承担法律责任。例如, 高校的安全措施存在明显疏漏或学校对事故的发生或者损失的扩大存在过错, 则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防范
面对日益高发的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具体措施如下:
(一) 完善立法
寻求法律救济是权利受到损害后最根本的保障。教育部于2002年9月1日颁发的《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当前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但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存在较多问题, 如存在对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规范较少, 法律层次较低, 责任性质和归责原则不明等问题。由此看来针对我国国情制定高校安全立法, 已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一方面, 学校要提高学校领导及学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使学生管理实现民主法制化。同时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 保障教育教学等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 要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的特点, 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 积极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 完善事故处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组织, 可以由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等的相关人员组成, 确保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者尽量降低损害程度。
(四) 参加社会保险, 使损害赔偿社会化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 赔偿问题往往是双方争执不下的焦点问题, 要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可以借鉴国外借助保险制度分散学校风险的做法, 建立学校事故保险制度, 建立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相关制度未予完善之前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平安保险, 便于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 使伤害降至最低。
建立健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救济途径, 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王丹, 郝红梅.浅析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
[2].刘慧, 昊猛.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类型分析及其防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 篇5
发布时间:2009-09-02来源:保监会网站阅读次数:97
3为规范人身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市场秩序,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健康发展,制定本标准。
一、单证管理
(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下简称“意外险”)保单(包括保险凭证,下同)应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设计、统一编码管理。意外险纸质保单应由保险公司总公司或经授权的省级分公司印制。保险公司不得授权保险中介机构或个人印制具有保单性质的保险信息单、保障告知卡等单证。
(二)保险公司应建立单证管理系统,及时准确记录意外险纸质保单印制、发放、领取、使用、核销、留存等环节的详细信息。
(三)保险公司应要求保险中介机构建立单证管理系统或台账,及时完整记录意外险保单领取、使用、作废、回销的详细情况。保险公司应对保险中介机构单证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二、出单管理
(一)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人(经纪人)销售意外险,应实现系统联网电脑出单,禁止手工出单或脱机打印。保单应当载明下列信息:保险公司名称、保险产品名称、投保人姓名或名称、被保险人姓名、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期间、免责条款提示、销售机构、客户服务电话和保单查询方式。
(二)意外险出单系统应与核心业务系统实时对接,保单信息内容应当实时完整记录在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激活注册式保单在激活注册时应要求输入投保人及被保险人身份信息,激活注册时保单信息应当进入公司核心业务系统。
(三)意外险出单系统应与单证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相互勾稽校验意外险保单类型、编码和状态。
(四)保险公司应加强运用信息技术对意外险出单系统进行管理,防止未授权保险中介机构使用出单端口出单。
三、销售管理
(一)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中介机构销售意外险的,应确保保险中介机构在单证管理、出单管理和销售行为等方面符合本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应当要求保险中介机构不得将意外险产品作为从事传销、非法集资等活动的工具。
(二)保险公司不得委托不具有合法资格的保险中介机构或个人销售意外险产品;也不得委托经营区域外的保险中介机构或个人销售意外险产品。保险公司应当要求保险中介机构不得通过其子公司、分支机构在保险公司经营区域外销售意外险产品,也不得将保险业务代理权转让给其他不具有合法资格机构或个人。中国保监会对网络销售、电话销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保险公司应在激活注册式意外险产品上标明激活注册方式,并明确提示消费者保险责任在激活注册后才开始。
(四)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人(经纪人)销售标有固定面额的意外险产品时,应按标示的保费金额进行销售。
(五)意外险产品不得捆绑在非保险类商品或服务上向不特定公众销售或变相销售。
四、财务管理
(一)保险公司应实现财务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无缝对接,真实准确完整记录有关意外险收支情况。
(二)保险公司应按保单上标示的保费金额确认保费收入,不得冲减保费抵扣佣金,以净保费入账。
(三)保险公司应按照财务制度据实列支向保险中介机构支付的佣金,不得向不具有合法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支付佣金,不得向没有发生代理(经纪)业务的机构支付佣金,不得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资金。
五、查询服务
(一)保险公司应为客户提供电话和互联网两种方式的意外险保单信息查询服务。自2010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签发保单或客户注册激活保单后,客户可通过保单上标明的客服电话即时查询保单信息,并最迟可在2日后通过公司网站自助查询保单信息。保单信息查询服务应当至少保留至保险责任结束后一个月。
(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应在其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设置意外险保单信息查询栏目。
(三)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各产品特点设置不同的查询内容和查询界面,但至少应当提供下列信息:保险产品名称、保单号码、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期间、销售单位。
(四)保险公司提供保单查询服务时,应注意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隐私。
六、产品管理
(一)意外险产品应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向中国保监会备案。
(二)保险公司开发的激活注册式意外险产品的保险期间应不少于7天,保险责任开始时间应在激活注册之后。
七、其他
(一)除特别说明外,本标准所称保险公司均指保险公司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6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围绕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成因及应对措施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就此问题对基层体育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意外伤害 成因 应对措施
校园安全是一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近年来,校园意外事故却频频发生,其中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竟占到了近半数,因此,如何降低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就成了基层体育教师亟需面对的课题之一。本文就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应对措施进行着重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
1.对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前热身运动可有效调动学生身体的多个肌肉及关节群,提高人体运动机能,使学生身体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是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进行体育运动前要进行准备热身活动这是大部分同学都知道的,相信在之前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也一直在强调其重要性,但到目前为止,我相信,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仍旧忽略了体育热身运动的重要性,使体育课前热身运动变成应付了事,并最终因热身运动不到位导致本可避免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2.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存在着一定的运动风险,而体育教学主要就是由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活动组成,这也就是为何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隐患较多的原因之一,而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是导致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致因之一,如,學生在高处跳下时不懂屈膝缓冲,跌倒时无做翻滚降低伤害程度的意识。另外,在面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意外时,大部分学生不懂如何应对、如何降低意外伤害事故的影响。
3.部分学生体质水平较差或有某种不宜参加体育运动的疾病,而自身对这一安全隐患的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告诉老师,因而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患有心脏病的学生若坚持参加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如田径、篮球、足球等,则极易对学生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有限。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当前我国仍旧有部分学校在建设专业体育教师队伍上的投入远低于其他科目,这也就会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因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与对运动风险的认识程度有限,在教学活动内容、方法与负荷的控制上缺乏科学合理性,最终导致本可避免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三)来自校内体育硬件设施方面的影响因素
通过与本校及周边地区高校多名基层体育教师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如体育场地、器材等的配备情况相对之前均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现有硬件设施的定期检修与维护工作不到位,这也就无端增加了可排除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
二、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应对措施
(一)做好体育教学课前准备工作
如前文所述,有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是因课前准备活动做的不足而导致的,而这些意外伤害事故风险中大部分是可以通过进行充足的课前热身准备工作而使其有效降低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带领学生做足课前准备活动,当然,课前准备活动的开展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常用的拉伸运动、节奏感强的健身操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准备活动,在有效降低运动风险的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二)加大对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训力度
学生的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础,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是导致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能只将重点放在教材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是更为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有意识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三)充分了解学生身体现状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因成长环境、先天体质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若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体质水平缺乏清楚的了解,那么,极易对一部分先天体质水平较差或有某种不适宜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造成身体以及心理上无法逆转的伤害,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之前,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在做教学设计一环时就区别对待,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事件发生。
(四)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再教育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与能力
体育教师若缺乏专业的教学水平与能力,那么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运动负荷的控制等方面均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而教学活动中的任何一环把握不当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再教育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与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五)加大对体育硬件设施的检修维护力度
因硬件设施故障导致的意外伤害事故多是可以通过日常的检修与维护将其排除的,因此,学校应加大对体育器材及场地的检修与维护,将因硬件设施引发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罗英梅.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与研究策略[J].内江科技.2008(03).
[2] 李亮.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J].中国学校体育.2008(03).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诱因分析及防范 篇7
关键词:意外伤害,事故,诱因,防范
学生意外伤害是倍受社会和家庭关注的问题。我国每年大约有16 000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溺水等各种意外而死亡, 平均每天约有45名学生死于意外伤害, 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的人数。这些事故中, 虽然有一部分是由于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造成的, 但其中约80%以上的学生意外伤害是可以通过防范和应急处理而避免发生的。认真总结分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发现各种存在的诱因, 深入细致做好防范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诱因归纳分析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由于学校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二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的;三是由于家庭因素造成的;四是由于学生本身和其他综合因素造成的。
(一) 学校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 学校校址处于不安全地方
学校校址的选取, 首先应考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但目前许多学校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 并未考虑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存在的安全隐患, 或者即使已经考虑到, 但也未能有效的避免。例如学校建在车流很大的道路旁、较大面积水域边、加油加气站附近等等, 均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容易导致学生意外受到伤害。例如某学校建在国道318线旁边, 自2006年9月投入使用不到两年时间, 就发生了4起事故, 造成4名学生受伤。
2. 学校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校舍、场地、设施设备是学校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 但同时也是容易引发学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如建筑物年久失修倒塌、运动场地不平整和积水湿滑、实验室危毒药品泄露或丢失、防火设施不到位或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无警示标识等等, 都是诱发学生安全事故的因素。根据《市级学校安全预警与救助机制研究》课题组调查, 以遂宁市为例, 近年来因学校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导致学生意外伤害的占整个学生意外伤害的1%左右。
3. 学校活动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学校在教学、实验实训、活动等方面引发的学生意外伤害占一定比例。如学生在做实验时不慎将硫酸溅入眼睛导致烧伤失明;学生操作车床时头发被卷进机床导致大块头皮被扯掉坏死;学生上体育课打篮球, 跳起后跌落在地导致严重脑震荡等等。除此以外, 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也是诱发学生意外伤害的因素之一。如在2007年11月遂宁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迎检期间, 许多小学安排学生在车流量相当大的交通密集地协助指挥行人和车辆。小学生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其本身还需要照顾, 但他们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 往返穿梭于马路上, 其安全保障可想而知。
4. 学校疏于管理
学校疏于管理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呈现多种形式。如学校安全保卫措施不力, 有外来人员进入学校与学生发生冲突致使学生受到伤害;寄宿学生在午休、晚就寝后无人管理, 学生发生伤亡后学校才知晓;学生因自己原因跌倒受伤后, 学校未及时采取进一步救护措施而导致学生死亡;学生擅自离开学校未归, 直到第二天学生遇害后由警察告之学校后才知晓;学校食堂提供变质食物致使学生集体中毒等等, 这些因学校疏于管理的因素都会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二) 社会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 交通事故导致学生意外伤害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汽车数量急速攀升, 城市交通压力明显加大, 交通事故急剧上升。据统计, 全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达10万人以上。在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形势分析报告 (2006) 中显示, 2006年全国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 主要是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 两类事故发生量占全年事故总量的50.8%, 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人数总数的60%。以遂宁为例,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全市机动车入户便高达67 945辆, 而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却并无显著提高。同时,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大量使用, 使整个城市交通压力空前巨大。全市大中小学大部分处于交通压力大、车流量大的街道, 学生上学、放学时面临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安全威胁。此外, 城市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市民交通意识淡薄、交通管理相对薄弱, 更加容易使学生受到交通安全的威胁, 从而导致伤害。据统计, 2002—2006年, 遂宁市学生意外死亡 (不包括学生疾病死亡) 中由于车祸导致的占到10%。
2. 不良的城市社会治安引发学生意外伤害
城市社会治安差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经常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综合许多学校发生的社会治安事件来看, 因财物问题导致伤害人身的事故高居榜首, 绑架勒索、盗窃、抢劫学生财物最易导致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和人员稀少的城市边缘是社会治安案件的高发区。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到顾主伤害或遭遇正在发生的事故而无辜受伤的也时有发生。女生在校外遭受性侵害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3. 社会自然环境导致学生意外伤害
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全。如学校处于山丘地带、低洼地带或者江河水系发达的地带, 很容易受到山体滑坡、洪水来袭或玩耍时跌落、溺水等伤害。以遂宁为例, 城市处于涪江和人工渠河的包围, 城市面积的窄小使得学生接触河流的机会无限增大, 致使当地学生因溺水身亡的事故占据了整个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绝大部分。根据《市级学校安全预警与救助机制研究》课题组调查研究显示, 遂宁市2002—2006年71%的学生意外死亡 (不包括学生疾病死亡) 是因为溺水而造成的。
(三) 家庭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 家庭变故导致家庭教育和监管的缺失
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离婚等因素, 导致单亲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这些学生中, 很多学生缺乏家庭的教育和管理而成了“问题学生”, 特别是在学校视野之外, 就像脱缰的野马, 成为不良因素的牺牲品。同时, 在学校里, 他们往往遭到其它学生的嘲笑和鄙夷, 造成强烈的心理失衡, 很多时候又成为伤害其它学生的潜在隐患。
2. 留守学生
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留下庞大的“留守学生”军团。2005年, 四川省妇联对省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初步显示当时四川省留守儿童数量已突破500万人。2006年, 遂宁全市有“留守学生”16.6万人, 占学生总人数的26.02%。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 在学习、生活和人格心理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往往容易遭到侵害和意外伤害, 女孩甚至会遭到熟人或家人的性侵害。
3. 不良的家庭教育影响
如父母长期不和, 吵架甚至打架;父母自身言行作风不够严谨;对孩子过分溺爱或严厉, 经常训斥、打骂孩子等都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从而会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重、不服从教育管理的现象, 甚至有时离家出走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 学生本身及综合因素的影响
1. 不易觉察的疾病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因突发疾病死亡也是学生意外伤害的因素之一。如遂宁某中专学校一名男生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 晚上入睡后死于床上, 事后证明是夜间突发疾病导致;2005年5月, 某高校一名二年级男生在早上跑步时突然倒地, 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经鉴定是因本身身体特质原因导致猝死;2010年, 一名学生在打篮球时, 在无外力作用下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这类学生意外伤亡的原因是学生本身存在不易觉察的疾病或身体器质性缺陷, 是很不容易防范的因素。
2. 心理脆弱
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得到各方面的娇宠和关爱, 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虚荣心强、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很充分。在出现的学生自残、自杀现象中, 大部分人正是由于心理脆弱, 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无法应对而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目前已经是导致学生伤害的重要因素了。
3. 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差
学生处于青春成长时期, 思想单纯, 容易冲动, 社会经验欠缺, 防范意识薄弱, 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在面临突发事件时, 往往不知所措或采取不正确的方式应对, 结果是有些本应该可以避免的事故还是发生了。如学生在遇见抢劫时为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受到了人身伤害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学生意外伤害的诱因很多, 以上是主要诱因, 经分析可以看出, 许多因素是可以通过我们细致努力的工作达到防范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重在事前的预防。当事故发生后, 不管处理得多么合理、合情、合法, 但带给学生和家庭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同时也会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的资源。所以, 研究学生意外伤害的防范显得特别有意义。
二、学生意外伤害的防范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人最可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人的一切存在都是以生命存在为基础的, 失去生命就失去了一切。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应该把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关爱学生, 从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开始, 使他们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学校和家庭应该从情感、心理、法制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等角度教育学生如何遵纪守法、驱利避害、健康成长, 教会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存在。
(二)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首先是改观教学的内容, 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卫生救护教育等;第二是改观教育方法手段, 科学执教、因材施教, 禁止教师体罚学生、家长粗暴管教孩子等;第三是改观教育的目标, 特别是要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 教育学生先成人后成才, 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从而减轻学生压力;第四是改观教育评价, 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和学校的水平, 重视全面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等。
(三) 有效的安全教育和演练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应该全面系统介绍学生在各个时期、各种环境可能发生的意外, 让学生提高警惕, 懂得防范;二是教给学生防止意外伤害的本领, 教会学生如何自我保护和自救;三是要通过活生生案例分析介绍、讨论、演讲等形式深化, 达到警钟长鸣;四是进行模拟训练, 增强学生规避意外伤害的能力。
(四) 建立有效约束机制
学校应建立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 做到覆盖面广、责任明确、分工负责、落实到位。制度贵在执行, 防止一纸空文的现象。各类学校都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队伍来抓学生安全工作, 并以到位的资金、设备辅以保障。及时发现和排除校园内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 把学生在校园内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安全意识淡薄, 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形势分析报告 (2006年) 中显示: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61%是在校园外发生的。因此, 单纯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齐抓共管, 群防群治。家庭与学校应实现信息通畅地交流, 实现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活和休闲娱乐全面跟踪了解, 尽量减少学生既不在学校又不在家里的真空时间, 使学生无监护或保护。整个社会 (特别是政府) 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改善交通、社会治安等社会环境, 创建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肖炜.谈加强学校安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2) .
[2]陈珠琳.略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防范[J].汕头大学学报, 2003 (19) .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8
关键词:体育,意外伤害,事故,责任归属,预防,保障
1 前言
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在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而事故的矛头总指向学校和体育教师,由此导致很多学校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体育课项目,体育教师不敢大胆地上体育课等现象。
近年来,国内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相关论文著作较多,其中大部分是对如何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和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归属的法律问题展开论述,而对事故赔偿制度和如何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保障体系的研究大多浅谈而止。通过对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分析,试图提出怎样预防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以及事故发生后赔偿经费的来源问题,以期为建立一种完善的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2 高校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高校体育意外伤害是高校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中发生的肢体残疾、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其他影响人身健康的损害[1]。
2.1 学生因素
有些事故是受伤害者自身所造成的。由于身体素质差或存有生理缺陷而未通知教师,不能适应正常的体育教学的学生参加了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而引起的;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从教师的指挥,擅自行动或和同学打闹等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因此,要加强运动安全、组织纪律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2 教师因素
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占有主导作用的角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违反教学规律或没有按照教学步骤教学;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玩忽职守;有的教师职业道德低劣,辱骂、体罚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这些由于教师的原因而导致的伤害事故的,教师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2.3 学校因素
据有关资料证实,由于高校体育设施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是造成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1],它主要包括:体育器材存在质量问题,年久失修又没有及时更换,安装不牢固,放置不合理,场地不平整等。
3 高校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责任归属
高校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占的比例较大,这是由体育活动本身的活动性、对抗性、冒险性等特点决定的,具有不可避免性[2]。根据《民法通则》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们把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分为以下三种:
3.1 直接责任
如果学生没有按学校规定从事教育活动,而学校给出明确规定的,由此造成的伤害事故,学生应该承担直接责任。在高校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未按照学校规定,采用不正当的教学行为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要承担直接责任。学校承担直接责任的情况有:由于体育教学、训练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及保护不当;学生有身体伤、残、病的不宜参加剧烈活动,学校知道或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等。
3.2 间接责任
间接责任事故一般发生在学生之间或者学生本人,或其他一些非学校因素等。但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学校有某些过错或措施不力。客观上为事故的发生或伤害程度的加重提供了条件,学校可视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随意让学生中途离开;在课外体育活动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学校未安排教师值班,或教师不负责任,擅离岗位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没有及时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或未采取其他必要的医疗救护措施,由此延误病情或导致伤害加重等。
3.3 无责任
主要是针对学校而言,在发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时,学校履行了相应的职责,并且行为得当的,学校不承担责任。例如:学生特殊疾病复发,学校老师事先并未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通知的;体育活动中不能预见,不能克服或不可避免的;学校及老师组织教学合理,教学方法完全正确时学生发生自伤行为的等。
4 高校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保障措施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赔偿经费主要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费、伙食补助费,家长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3]。处理好赔偿经费的来源问题是保障事故双方最有力的手段。
4.1 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保险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组织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实际上是对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所作的一种防范性投入。建立非赢利性教育保险公司是一条转移学校风险,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好途径。由教育部门统一建立一个教育保险组织机构,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规划,并规定学生每年应为其责任投保的金额,保额应该设置在最低限度,使得每个学生能承担得起。
4.2 开发体育保险险种,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中体育课程种类繁多,各自有着独特之处,设立相对应的不同的险种,丰富险种的设计范围,使每种险种根据伤的轻重和种类具有层次性。保险行业是服务行业,保险公司大量的工作都在风险管理和理赔服务方面,保险理赔更是保险经营的重要环节,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保险企业的信誉、形象,是保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保险公司要重视理赔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重视典型赔案的宣传,阐明保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让师生和家长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3 设立赔偿基金
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赔偿基金是为了解决伤害事故发生后的赔偿问题而筹集来的特定基金。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的金额作为专项基金。对于经费不足的高校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措施来设立:A.由学生家庭自愿捐助。B.由学校组织社会公益性活动捐助。C.由企事业单位赞助。
4.4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高校体育法制建设
增强法制建设,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尽早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的法律法规。在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时,有理、有据、依法解决,更好地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对学校体育工作予以法律保障,提高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同时,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5 小结
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就像一个幽灵,不时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学校应该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完善学校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的检修和改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学生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预防体育意外伤害的发生。积极组织学生为其责任投保,还可以自行设立赔偿基金,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明确事故的责任归属,并根据责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以及相应的保险措施给予受害学生相应的赔偿。
参考文献
[1]金宏伟.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怎样预防体育意外伤害[J].考试周刊,2008.
[2]丁英俊,朱冀.学校体育中意外伤害的责任归属及法律保障[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9
一、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分析
1.在对高校男女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 在发生过体育伤害事故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出13.6﹪的比率。通过日常教学观察, 在体育运动技术的展现方面, 男生的表现欲望要高于女生。而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由于表现欲望过于强烈, 运动强度超过了自身的运动能力, 这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另外, 男生所参与的体育运动基本都是对抗性比较高的运动项目, 如:篮球运动, 足球运动等体育项目, 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运动损伤较高的原因。
2.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项目分析根据日常教学统计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较多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运动, 足球运动等。通过对这些项目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运动损伤较高的项目都具有共同点就是身体对抗性强, 节奏快, 不可控因素多等。由于男生与女生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同, 因此男生与女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上的运动损伤也不完全相同。
3.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部位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有7.8﹪的男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部位在头部, 有30.6﹪的男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部位在躯干, 61.6﹪的男生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发生在上肢与下肢。女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中, 头部损伤为6.2%, 43.5%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躯干, 50.3%的运动损伤发生在上肢与下肢。由此可见, 上肢与下肢的运动损伤是高校大学生体育意外伤害的主要部位。
二、运动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一) 学生方面
1.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大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都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我校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38.3%的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前没有做任何准备活动;47.8%的在运动前进行一些准备活动, 但质量不高;只有13.9%的同学在运动前充分的做好了准备活动。由此可见,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的降低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血液的循环速度, 提高肌肉组织的收缩能力等从而避免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2. 组织纪律性较差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过程中, 有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组织纪律观念, 不能按照课堂纪律、比赛规则、赛场要求来约束自己, 这样就极其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如在足球比赛的过程中, 运动员不能按照比赛的规则进行比赛, 极易造成运动犯规动作较大, 对自己或对方队员造成损伤。
3. 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多数情况下是在无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的, 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运动常识, 没有掌握合理的运动损伤自救方法, 运动技术动作不规范等原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 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因素
1.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许多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 在备课的过程中, 并没有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讲解必要的安全保护意识及保护动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有许多体育教师对准备活动也是非常的不重视, 往往都是伸伸腿, 伸伸胳膊就结束了, 这样及容易造成课中运动损伤的产生。
2.教学场地、器材安排不合理。许多学校或是因为体育教学场地的限制, 造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多个体育项目在一块场地进行的现象。如我们到某个中学去参观体育教学, 在这节体育课上有多个体育项目同时在进行, 即篮球、足球、投掷、跳远四个体育项目。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足球或篮球滚到投掷场地, 而进去捡球的同学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就跑进场地, 有几次差点发生捡球学生被投掷器材打到的情况, 这种情况及其危险。
3.教师对体育技术动作讲解、示范不正确、不规范或安全保护措施不力, 致使学生受伤。投掷类教学中, 教师对动作讲解不细致, 对其他学生位置未做限制, 部分学生处于危险区内, 学生在投掷时致使他人严重受伤, 这是体育教学中较为严重和常见的损伤。
三、总结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的伤害事故, 它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的组织与发展, 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教学管理上严格要求, 尽职尽责, 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本职工作, 不计较个人得失, 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旭东.高校体育中伤害事故及其原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8, (3) .
[2]杨刚, 王丹, 解先德, 郝建鲁.对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的探析与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4) .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10
出走事件面面观
某校, 2007年3月, 一个姓张的男生在周一到校时, 未进校园而出走。班主任刘老师习惯性的在班级清点人数后发现该生未来校, 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不料张姓学生家长到校后大肆叫嚷喧嚣, 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学, 最后在校方和派出所联手劝慰下才平息。学校继而派出人员四处搜寻, 两天后不得已通过网警的定位系统才寻到。事后该生说只是去会见女网友就会回来的。
反思:从男生张某出走案例来看, 凸显了未成年人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带来成长的负面效应, 更折射出当前未成年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一种憧憬, 从而表现出以一个人为中心的思维意识、行为意识。而张姓家长的行为, 则透出其法律意识淡薄, 尤其是国家关于《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意见》相关规定一无所知。
因此, 作为基层教育的管理者, 针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等还处于懵懂期, 存在很大程度的模仿性、随意性, 应采取以下策略。
1.授之于渔。学校利用广播、墙报、手抄报、讲座等媒介, 宣传科学上网常识, 诸如网络交友忌透露真实姓名、学校名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关系自己安全的内容, 忌浏览色情网站、阅读暴力资讯、沉迷网络游戏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 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要学会禁得住诱惑, 及时广而告之社会中各类欺骗现象, 如短信诈骗学生钱财、陌生人拐骗学生等侵袭校园的案例, 提醒学生提高防范意识, 使得学生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2.诱之于鱼。学科教师、班主任要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时科学地设计网络教学内容、网络社会实践探究活动、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等主题班会, 在无形的境界中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 在网络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3.施之于家。学校、班主任, 依托学生群体广泛宣传《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意见》等法律法规, 即使学生懂法知法, 又促进家长学法守法, 以至配合学校教育。
课间事件面面观
某初中, 2008年4月, 王某因与李某吃饭洗碗时发生摩擦, 曾相互斗狠说要叫人干一场。当李某纠合校外马某殴打王某时, 王某忍耐不住时拿出早就备好的刀子捅伤了校外人员马某。
反思: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大多讲哥们义气, 当触及法律时茫然不知。鉴于此, 学校应实施“以生命教育为抓手, 促和谐成长”的策略。
1.坚持以学校为载体, 开展警示教育。学校定期举行“服役人员现身说法”演讲会或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实录视频”警示教育片或法制讲座, 使学生切身感触, 明辨是非, 进而懂法、敬法, 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 学会珍爱生命。
2.固守“四个工程”校园文化策略。坚持“名生工程”, 每学期张扬学校优秀学生事迹成果, 为每位学生健康前行标立活生生的行为楷模, 享受校园道德之美;坚持“名人传记工程”, 每月开展一次古今中外名人事迹报告会, 让学生根植做高尚人的意识, 享受高雅之美;坚持“联欢工程”, 间周一次开展学生联欢活动, 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融洽同学情谊, 享受友谊之美;坚持“珍爱生命工程”, 围绕生命为话题, 举行多样的主题班会, 诸如开辩论会、情景剧表演等。
3.推行“做有道德的人”引领策略。 (1) 开展和谐班级活动:即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礼仪谦让”“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诚信守纪”“养成好习惯, 争做‘形象大使’”四个专项活动。首先学习相关专题的音像、文字资料, 让学生知晓行为的准则;其次进行班级大讨论, 用笔写出认识, 鞭策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 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评比:每学期, 评选一次“道德标兵”“文明礼仪标兵”“形象大使”等, 并彰显其事迹, 使学生有意识做“有道德的人”;每月举行一次“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演讲活动, 让学生懂得其对自己人生幸福的意义所在;每周一次“我的道德行为”自查自评和互查互评, 时时提醒学生, 及时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寝室事件面面观
某校, 2009年5月, 高某在寝室突然呕吐不止, 学校宿管员、值班教师及时送该生去医院救治, 结果不幸死亡。事后经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此事是该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当天确属突发疾病。
反思:案例中的事情, 纯属突发事件, 应该说学校处理及时、处置得当。但却提醒了学校管理者, 应注意学生的日常管理, 尝试“四制”策略, 有效预防偶发事件。
1.学校安全行为预警干预制。建立身体特质学生 (诸如先天性心脏病、抑郁症等) 档案, 包括病况、家庭住址、应急联系电话、定期询问记录等;建立行为特异学生 (诸如网迷、烟民、博友等) 档案, 违纪记载、不定期聊天记录等;建立安全排查档案, 即针对学校的教学设施维护与保管、食品采购与保管、学生活动公共场所等涉及到安全隐患的内容, 实行月查汇报制,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及时汇集相关人员采取整改, 防患于未然。
2.科任教师课堂教学询问制。课前候堂时, 扫视教室学生到班情况, 出现空位学生, 询问班干部弄清该学生去向, 如无法确定就第一时间通告班主任, 防止偶发事情的产生;课堂教学中, 如出现学生病态异常现象, 及时安排医院就诊并告知家长, 防止病情异化, 同时利于与家长沟通。
3.班主任学生管理日常制。每月不定期召开班委会、团支部会议, 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学习状况、生活困难等生活细节, 以便及时化解学生各种困惑或困难;定期利用早会, 向学生念美文、时文, 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要有“会当击水三千尺”的勇劲、“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胸襟等, 或利用班团活动开展心理、理想、人生、感恩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渐成健康的人格。如此, 把学生偶发事件的产生遏止在萌芽状态, 防患于未然。
4.领导值日巡查责任制。学校领导值日当天做到“三巡查”:上午、下午首节课巡堂, 防止教师空堂、学生缺堂, 及时处理偶发事件;课间巡道, 留意学生课间活动, 便于解决突发安全事故;晚上巡寝, 与值日班主任, 关注学生就寝情况, 防止偶发事件出现。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11
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位于福建西部汀江下游与广东交界处,装机600MW,大坝高115m,坝顶长3lorn,是“九五”期间国内三座超百米全碾压砼高坝之一。修筑大坝所需砂石骨料为人工生产。该人工砂石料生产线是一条硬岩全干法人工砂石料生产线,主要设备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瑞典产棒条式给料机、颚式破碎机、旋回破碎机及配套的各型号筛分机、38条皮带输送机,半成品、中转、成品料仓等。该生产线于1998年11月投入试运行,2001年3月完成生产任务。
因是国内水电系统首条全干法生产线,管理、运行人员又多为新手,生产经验不足。为确保生产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人工砂石料生产线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成因、过程与规律进行分析,选择最佳预防与控制对策,以实现保障安全的目的。
2人身伤害事故的分析
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能预先知道。根据事故致因理论的轨迹交叉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异常接触所致。简单地说,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时,事故即可能发生。只要设法消除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即可避免或减少。
2.1归类分析
本生产线占地广阔,设备林立,38条皮带输送机在高空、地面、地下纵横交错。生产线既与交通干线交叉,又与高压输电线交义,人员不仅要在地面作业,还要在空中和地内作业,安全形势复杂,危险因素极多。
要做好系统安全分析,必须熟悉生产过程,了解它的工艺流程、设备性能、操作条件及周围环境。根据生产实际,我们将各种可能的人身伤害事故划分为1)碎石、筛分机械伤人、2)皮带运输机伤害、3)料仓伤害、4)高处坠落、5)触电、6)焊接作业伤害等六个类型进行分析。
2.2事故树绘制
事故树是将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导致它发生的原因(事件)逐层用逻辑符号联接,直至最基本事件,形成向下“生长”的树形图。
可能发生的事故称“顶上事件”,导致它发生的原因事件称“中间事件”,层层往下分析至不能再细分的终端事件称“基本事件”,此外另有一些事件不必再往下分析或无法往下分析,如正常事件和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等,也属终端事件。
逻辑符号基本有:或门,表示下部事件中任一事件发生,上部事件即发生;与门,表示下部事件同时都发生,才导致上部事件发生;还有条件或门、条件与门、限制门等。
为绘制事故树,必须广泛收集其他工程发生过的事故教训、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分析现实生产线有可能发生的其他事件和原因,然后根据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符号联接起来。图1为砂石料仓伤害事故树。
2.3分析计算
2.3.1最小割集
事故树中所有基本事件中的某些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中的事件都发生时,顶上事件即发生,则称这个集合为事故树的一个割集。如果某个割集中去掉任一个基本事件后剩余的事件集合不再会使顶上事件发生,则称该割集为最小割集。
如果一棵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数多,则表明顶上事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多;最小割集容量小,表明容易导致顶上事件发生,容量大则表明较不容易导致顶上事件发生。
2.3.2最小径集
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集合中的事件都不发生,顶上事件不会发生,则称这个集合为一个径集。如果径集中去掉任一个事件后不再成为径集,则这个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事故树的最小径集多,理论上表明防止事故发生的途径多;最小径集的容量小,表明容易做到防止事故发生;反之则不易做到防止事故发生。
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可通过逻辑运算求出。
2.3.3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顺序
由于我国缺乏各种人的行为和物的故障发生概率的资料,固无法进行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原因的定量分析。但根据一定的规则,通过对某一基本事件在最小割集中出现的次数和所在割集的容量,可计算出它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将各基本事件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使人们明白哪些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或重要原因,有目的地针对这少数原因采取预防措施,而对较次要的多数因素不采取或暂不采取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4实例
以图1事故树为例,各项分析计算结果如表1。
分析计算结果最小割集有14个,其中13个为双事件集合,说明很容易发生事故;最小径集集16个,但容量都较大,为6事件集合,说明要杜绝事故的发生难度较大,而且这么多最小径集,绝大部分是不可实现的,如不可能停止生产以防止事故发生。
限于篇幅,其他类型的事故分析计算成果从略。
3故事预防
对事故的发生进行科学分析计算的目的在于预防。预防工作主要从物的安全性能方面和人的安全行为方面进行。
3.1领导高度重视
从生产线的设计到设备的选型,领导就提出了严格的安全性能要求。在生产线投产前,砂石厂编制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运行人员进行了岗位技术培训。本文所做的事故分析与预防,也汇编成文,总工审批后发放至砂石厂和下属班组,组织职工学习并张贴,使职工对各类事故发生的机制和具体预防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3.2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安全行为
由于经常的教育与学习培训,运行和维修人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能自觉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按规程操作,避免违章行为。过去有不少工程发生过皮带机绞伤人事故,厂部规定不得留长发,女工们都愉快剪去长发;有些工程发生过砂仓掩没人事故,厂部禁止人工扒料,当出现因砂料板结等原因无法送料时,用小型挖掘机扒料等。
3.3增强设备的安全性能
由于选用的机械设备先进,整个生产线的本质安全是很高的,如机械的危险部位都有隔离防护装置;排架、机台的通道都安装牢固的栏杆,道面有防滑措施;设备的操作集中在操作房实行远距离控制,减少人员与机械的直接接触,减少人员进入地弄;完善的接地、接零装置等。同时注意环境因素,如在安装阶段发现跨越筛分场和成品料仓的农村高压线路有破损,及时通知电力部门更换,消除了一重大安全隐患。又如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和运行实际,在石料容易蹦出的部位或可能蹦出、落出的部位,装置挡板等等。
4粉尘,噪声的防治
方案论证及工艺设计阶段已充分考虑防尘,选用的设备有较好的粉尘控制性能,并派人外出参观学习粉尘控制经验。第一次试运行时发现一些部位如破碎机口、筛分机口有较多粉尘溢出,筛分机还产生较大噪声,对此立即进行整治,并利用生产间歇时间和系统改造的机会开展尘控、噪控技改工作。
4.1控制措施
a)喷淋。在粉尘较大的颚式破碎机、旋回破碎石机、圆锥破碎机等部位安装喷水雾装置,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
b)密封加盖。对不允许喷水的部位,如巴马克破碎机、筛分机进出料口,采用帆布、皮带密封加盖措施,将粉尘留于机体内,防止外溢。
c)改用聚胺脂筛网。最大的噪声源是筛分机,为此将金属筛网换为聚胺脂筛网,使噪声大为减少。此外,采用石打石工艺,也减少了噪声的产生。
4.2防护措施
a)闭封的操作房。双层窗,密封性能强的门及空调设施,为运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防尘、隔声工作环境。
b)在粉尘少的上风处搭设值班小屋,供巡查工人必要时避尘用。
c)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职工都配置高性能的防毒防尘口罩、耳塞等,供需近机调节、处理时使用。
由于不遗余力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粉尘和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和噪声降到了较低的水平。
5结束语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 篇12
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 自动扶梯作为运载人员上下的一种交通工具, 广泛应用于机场、车站、地铁、商场和医院等公共场所。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 也面临着由于使用者的疏忽或者自动扶梯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威胁, 自动扶梯一旦发生事故, 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通过对一起自动扶梯夹人事故的原因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措施, 提高自动扶梯的安全性能, 旨在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及伤害的程度。
1 事故基本情况和原因分析
1.1 事故简介
2014年9月在某市某商业街, 发生一起自动扶梯意外伤害事故。一名2岁左右的男孩在其父亲的陪同下, 搭乘自动扶梯从地面前往地下商业街的过程中, 右脚被意外卷入梯级与围裙板之间, 自动扶梯夹住男孩右脚向下运行至过渡区段时停止运行, 事故导致男孩右脚被夹伤。
1.2 事故自动扶梯基本情况
该自动扶梯于2010年安装, 经检验合格并办理注册登记后投入使用, 自动扶梯的额定速度0.5m/s, 提升高度5.9m, 倾斜角30°, 梯级宽度1000mm。该自动扶梯由专业的电梯维保公司进行维护保养, 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1.3 事故现场勘察及调查情况
(1) 夹伤男孩右脚处的梯级踢板塑料边框缺失, 该梯级由于救援时破拆, 已变形、损坏。
(2) 现场勘察时, 发现该自动扶梯还有几个梯级踢板两侧的塑料边框破损或缺失, 如图1所示。
(3) 检查使用单位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 未查到有关该自动扶梯梯级踢板塑料边框破损、缺失的记录。
(4) 经调查, 维保单位的维保人员在事故发生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时, 发现该自动扶梯有几个梯级踢板塑料边框破损或缺失, 需要更换塑料边框, 并将此情况向使用单位反映, 但未能及时停止自动扶梯运行。
1.4 事故原因分析
该型号自动扶梯的梯级为组装式梯级, 组装式梯级由踏板、踢板、支架、主轮、辅轮等部分拼装组合而成, 踏板、踢板左右两侧镶嵌塑料边框, 塑料边框通过螺钉固定, 方便维修、更换。由于塑料边框属于易损件, 遇外力撞击和老化时, 容易破损、脱落。该起事故发生前, 有几个梯级存在踢板塑料边框破损、缺失的情况, 使得这些梯级踢板与围裙板之间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危险缺口, 当自动扶梯向下运行时, 这个缺口极易将靠近的鞋子、裤脚、裙摆等卷入, 导致脚部被挤压的事故, 严重的还会导致腿脚被梯级或梳齿板剪切的伤害事故。事故发生时, 该男孩在其父亲的陪同下, 搭乘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并站在梯级右侧, 其右脚刚好靠在图1所示的缺口处, 右脚被卷入缺口, 随着自动扶梯的向下运行直至小腿肚的位置。当夹住男孩右脚的梯级运行至自动扶梯的下部时, 由于围裙板被挤压变形, 触发围裙板电气安全开关动作, 使自动扶梯紧急制停, 自动扶梯停止后, 夹住男孩右脚的梯级停止在过渡区段。
2 事故引发的技术探讨和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 该起事故主要是由于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 自动扶梯带病运行造成的, 对于事故的预防措施, 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强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防止自动扶梯带病运行。然而即使这样, 也不能完全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因为在自动扶梯使用过程中, 梯级踢板塑料边框破损、缺失后其安全隐患随即形成, 直至相关人员对自动扶梯进行日常检查或维护保养时才发现该隐患, 从隐患的形成到发现, 自动扶梯一直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因此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 对该隐患进行防范和检测, 设置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予以保护, 提高自动扶梯的安全性能, 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及伤害的程度。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探讨和建议, 与各位同行商榷。
2.1 探讨梯级塑料边框缺损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
目前自动扶梯使用的梯级有整体式梯级和组装式梯级两种, 由于组装式梯级比整体式梯级造价低, 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现在有很多自动扶梯制造企业采用组装式梯级。但是组装式梯级踏板、踢板使用的塑料边框属于易损件, 容易破损、脱落, 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 对于梯级踏板、踢板塑料边框的缺损会导致梯级与围裙板之间形成危险缺口的梯级结构, 建议制造单位对该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设置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予以保护, 通过一个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对该缺陷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缺陷出现时, 能自动停止自动扶梯的运行, 提高自动扶梯的使用安全。
2.2 探讨梯级踢板两端增设警示标识
目前在用的自动扶梯, 梯级踏板两端和前端一般都设有黄色边框, 起安全警示作用, 提醒乘客要站在警示线内, 对防止事故有一定的作用;踢板 (包括踢板塑料边框) 一般为黑色, 围裙板一般由薄板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特别是在光照不足时, 踢板与围裙板的颜色看起来非常相近, 不易区别, 如果在踢板两端增加警示标识, 可以更好地提醒乘客, 在踢板与围裙板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 不要靠近, 更不要碰触, 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同时, 警示标识醒目, 踢板边框一旦有缺损, 在日常检查及日常维护保养时容易被辨识, 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排除隐患。
2.3 探讨围裙板电气安全开关的作用
根据相关报道, 近年来, 全国各地都有因未按规定乘坐自动扶梯造成的事故发生, 机械夹人事故约占自动扶梯事故的四成, 其中由梯级与围裙板之间产生挤压的事故占很大比例。由此可见, 自动扶梯围裙板安全装置是保证自动扶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新的国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了自动扶梯必须安装围裙板防夹装置 (防夹毛刷或者防夹胶条) 等安全装置, 这些安全装置在规范人们乘梯方式, 远离围裙板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安全防护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 由于少年儿童安全防范意识较弱, 自制能力不强, 一些顽皮的小孩还会故意把脚伸往危险三角区 (由防夹装置、梯级踏板、梯级踢板形成的危险三角区) , 甚至还有个别乘客把防夹毛刷当作“自动擦鞋机”。因此, 防夹装置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夹人事故的发生。
就本起事故而言, 围裙板电气安全开关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不是围裙板电气安全开关动作而使自动扶梯紧急制停, 极有可能会导致该男孩的右脚在过渡区段及水平区段, 被相对运动的前后梯级挤压、剪切, 或者被梳齿板剪切的伤害事故, 事故造成的后果也会严重得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16899-2011) 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TSG T7005-2012) 并未强制要求设置检测围裙板变形的电气安全开关, 但在我们国家无论是早期生产的自动扶梯还是近期生产的自动扶梯, 普遍都装有围裙板电气安全开关, 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保护装置。在自动扶梯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过程中, 一些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会要求安装人员和维保人员对围裙板电气安全开关进行试验, 相当多的检验人员由于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未强制要求, 缺少相应的检验方法, 没有进行试验。毕竟梯级与围裙板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 需要保持有一定的间隙, 也就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这是自动扶梯一个先天性的短板, 有必要设置电气安全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建议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围裙板电气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探讨, 条件成熟时予以规范, 使得自动扶梯的制造、安装、维护保养、检验检测“有法可依”, 进一步降低梯级与围裙板之间夹人的风险及伤害的程度, 提高自动扶梯的使用安全, 是很有意义的。
3 结语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 对自动扶梯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加强管理, 提高使用管理者及乘客的安全意识, 还应当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动扶梯的安全性能, 使自动扶梯本身更具有安全性, 保障自动扶梯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毛怀新.电梯与自动扶梯检验技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16899-2011) [S].
【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推荐阅读:
人身意外伤害险09-05
人身伤害意外保险10-14
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08-10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08-30
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06-15
人身意外保险合同01-08
体育人身伤害事故01-18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05-27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任险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