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

2024-10-28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共12篇)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 篇1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和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经济充满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在市场经济中既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又面临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风险。要想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关键词:上市公司,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既是风险管理的起点,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得到足够重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进而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本文在搜集当前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情况资料之后,通过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完善当前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的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评估制度有缺陷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既面临宏观环境下的风险,又面临行业内部及公司内部的风险,因此,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制定的主要原因是未设置风险界限,或者根本未重视风险,这样的风险评估制度是有缺陷的,是无法为上市公司预估风险和防范风险的。

(二)风险评估制度过于抽象

上市公司已经颁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已有的风险评估体系是理论的高度概括,这对于制定本公司的风险评估制度的负责人来说是有难度的。首先在于理解已有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何将其与上市公司的自身状况相结合,其次是制定的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制度必须浅显易懂易于操作,因此制定者还需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流程非常熟悉,否则只是纯粹理论没有实践就形同虚设了。

(三)风险评估的结果易被管理者操纵

在进行定性分析的时候,依赖评估者的专业学识,主观性较强,管理层有可能会操纵结果。在某个产品或者项目进入市场之前,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对该产品或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当评估者未坚持独立性受管理者管制的时候,其得出的结果是不能为上市公司所用的。

二、上市公司风险评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委托代理制度的弊端

委托代理制度的出现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之上的,管理层掌握了实际的经营权,股东对管理层进行业绩考核,这容易导致管理层往对他业绩考核有利的地方去发展公司的业务,股权激励和员工参股的方式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但管理层和股东二者的博弈一直在进行。

(二)专业风险评估人才的缺失

风险评估的进行不仅离不开最基本的制度的建立,更关键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想做好风险评估,不仅需要熟悉电脑操作和数学中的概率论,还要懂得所处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点,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地和公司其他人员沟通,目前,真正从事风险评估的专业人才是缺失的。

(三)法律框架的高度理论化难以给上市公司具体指导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颁布具体指引,框架的描述过于模糊。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事项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规模不同,其风险评估制度也是不一样的。目前已发布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对风险理论的高度概括,使用者必须将其与企业自身处境相结合。

三、完善风险评估制度的对策

(一)着重培养风险评估专业性人才

上市公司在高度重视企业产品研发、企业管理的同时,还需重视培养风险评估专业性人才。确定好培养人员之后,应该让成员们在公司内进行轮岗,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了解重要风控点,为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准备。风险评估专业性人才不仅需要懂得如何进行风险评估,还需要知道处于该行业的专业知识以及服务的上市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特点。这一类人才是需要上市公司着力培养的。

(二)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

目前,多个省份设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机构,这是属于政府第三方中介,相比市场上的风险评估机构,独立性更强。但是对上市公司来说,笔者建议不应过多依赖市场上的风险评估机构,应该组织人员成立只服务于上市公司本身的风险评估机构,因为对风险的预测是基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外界人员在短期内是无法比公司内部人员更了解公司的状况。建立专门风险评估机构的好处是可以定时进行反省。了解上市公司面临的宏观层面市场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并且对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对首要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对可能威胁到上市公司发展的其他风险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办法。

(三)保持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立必须独立于其他机构,这是保证风险评估结果客观真实的关键。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要求风险评估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相分离,不能依附于任何一个部门,实质上的独立指的是风险评估者和其他部门人员在进行任何一项风险评估时不能因人情、利益关系而改变原本的风险评估结果。我国部分省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立就是如此,独立于其他行政机构,作为第三方中介,发挥它的作用。企业内部设立的风险评估机构肯定是做不到上述完全独立,但是必要的牵制还是有必要的。上市公司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新产品的研发,在投入市场之前都是要经过风险评估程序的,要是风险评估机构不独立,研发部门管理层压制风险评估者,使其随意评估,单纯走走形式,就失去了设置这个机构的意义。形同虚设的机构是发挥不了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陈习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34.

[2]池国华郭菁晶.基于“整合观”视角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8):78.

[3]汪进步.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4(12):15.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 篇2

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应用

二、内部控制活动类指引(★★)企业在改进和完善内部环境控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制。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至第14号,内容依次为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9个指引。重点关注资金活动、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和业务外包。

(一)资金活动

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循环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资金活动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3)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4)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2.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1)筹资

①企业应当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全面预算,拟订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

②企业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不得依据未经论证的方案开展筹资活动。重大筹资方案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

③企业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的可行性和相应的偿债能力。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筹资方案需要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④企业应当根据批准的筹资方案,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⑤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⑥企业应当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息和支付股利等作出适当安排。

⑦企业应当加强筹资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2)投资

①企业应当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企业选择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投资或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境外投资还应考虑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行境外投资的,应当严格控制并购风险,重点关注并购对象的隐性债务、承诺事项、可持续发展能力、员工状况及其与本企业治理层及管理层的关联关系,合理确定支付对价,确保实现并购目标。

②企业应当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的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独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③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④企业应当根据批准的投资方案,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⑤企业应当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会计系统控制。⑥企业应当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3)营运

①企业应当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②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资金综合平衡中的作用,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良性循环。企业应当严禁资金的体外循环,切实防范资金营运中的风险。

③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会或资金安全检查,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避免资金冗余或资金链断裂。

④企业应当加强对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

【例题12·单选题】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以下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是()。(2013年)

A.存货积压,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B.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资产价值贬值

C.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D.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 【答案】D 【解析】资金活动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有:(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2)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3)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4)资金流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选项A、B、C属于资产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例题13·多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资金活动内部控制要求的有()。A.重大筹资、投资方案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可以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

B.重大筹资、投资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C.筹资、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D.企业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设立“小金库”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均符合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要求。

(二)采购业务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1.采购业务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致使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造成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2.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企业应当加强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风险管控,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1)购买

①企业的采购业务要尽量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③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

④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合理确定招投标的范围、标准、实施程序和评标规则;一般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的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

⑤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采购价格,其他商品或劳务的采购,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限价,并对最高采购限价适时调整。

⑥企业要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2)付款

①企业要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利,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②企业要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例题14·多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要求的有()。A.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B.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企业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 C.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D.对所有采购业务来说,企业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答案】ABC 【解析】选项A、B和C均符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所以,选项D不符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例题15·多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A.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 B.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办理请购手续,再履行预算调整程序 C.一般商品或劳务的采购,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限价 D.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 【答案】ACD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解析】选项A、C和D均符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履行办理请购手续。所以,选项B不符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

电话:400-600-8011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cpa.gaodun.cn 微信公众号:gaoduncpa

企业战略风险的内部控制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战略风险;内部控制

战略风险与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构成了企业的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战略风险即企业战略决策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其中损失可以包括战略目标未达成或战略整体性损失。实施风险管控就是将这种损失减少到最低,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分析企业战略风险构成的要素,对应控制流程和制度规范,为企业战略风险管控提供一种视角和方式。

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调整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各种战略风险也伴随在各个流程环节当中,根据风险管理评估标准和国内外主流的战略风险分类方式,一般对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可细分为:环境风险、组织风险、决策者风险、品牌风险、资源能力风险。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建设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战略风险的有效管控,是规避和控制风险最系统化和高效率的手段。

环境风险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等方面,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发展战略可能会滞后或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伊士曼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却在2011年10月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早在1976年柯达公司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但是却没有预判精准产业的发展态势,固守传统胶片产业,错失了市场先机。虽然庞大的柯达帝国同样面临着产业链条大转型缓慢及决策层判断失误的因素,但如果柯达对产业发展和未来市场信息分析到位,适时调整战略目标,战略风险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组织架构风险,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不同的企业类型如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一般企业等的组织架构不尽相同,但是核心都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问题。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的台塑集团,拥有全球130余家公司、学校和医院,下属10个上市公司,员工超过10万人,涉及石化、医疗、生科、电子等多个产业。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篇4

内部控制, 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由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节体系。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内部控制经历了从内部牵制一要素法到二要素法、三要素法到五要素法, 日趋完整和深入, 最终发展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模式。

内部控制“一要素“阶段———内部牵制阶段, 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 并实施岗位分离, 在减少错误和舞弊问题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二要素”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58年10月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划分为二要素形式。内部控制“三要素”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 该公告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 具体包含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内部控制“五要素”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 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 新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 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符合使用的法律和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控制后成熟期———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2004年4月正式颁布, 其涵盖了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 其范围和内容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广泛。将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划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内部控制细化、明确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内部控制更名为企业风险管理。事实上, 不论中航油公司还是伊利股份、创维数码,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一整套管理制度。从投资到报销, 事无巨细, 应有尽有, 在表面上控制得很好, 其实却忽视了企业重大风险的存在。ERM框架要求管理层将精力主要放在能产生重大风险环节上, 而不是所有细小环节上, 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最主要内容。中航油曾在2003年被新加坡证券监督部门列为最透明的企业, 说明企业确实是在内部控制的细节上做得非常密实, 然而, 正是忽视了风险管理, 才使中航油事件从一个不很大的失误开始, 酿成为石破天惊的大案、要案。可见, 关注企业风险控制比关注企业细节控制更能使内部控制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风险识别

企业风险, 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应当准确地识别与控制目标相关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其一,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设为第一道防线;其二,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其三, 风险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 才能够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 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 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风险事故的纪录来分析, 归纳和整理, 以及必要的专家访问, 从而找出各种明显的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目前主要的识别方法一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 制成生产流程图, 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二是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风险的识别还有其他方法, 诸如环境分析、保险调查、事故分析等。企业在识别风险时, 应当交互使用各种方法。风险是多样的, 具有可变性, 既有当前的也有潜在于未来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出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而风险识别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事, 而是一种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 要求风险管理者密切注意原有风险的变化, 并随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对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对风险量化, 来衡量风险概率和风险对项目目标影响程度。风险量化的基本内容是确定需要对那些时间制订应对措施, 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 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 应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 并通过测试等方法, 确保评估系统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定量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要根据环境的变化, 定期对假设前提和参数进行复核和修改, 并将定量评估系统的估算结果和实际效果对比, 据此对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企业在评估多项风险时, 应根据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 绘制风险坐标图, 对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坐标分析, 使得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由不可控制变为可以控制。在此过程中, 应当把握以下原则。

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 注重评估指标的导向性。要突出关键指标, 确保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注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要根据评估内容与指标功能, 量身定制不同的评估标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注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既要引导企业通过对照评估标准, 自我改进、自我完善, 不断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要兼顾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 借助专业机构力量, 提升文化评估专业水平和公信力。企业文化对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无形的, 也可以是有形的, 企业文化常常深深地扎根在企业精神中;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 之所以经久300多年经久不衰, 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 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继、不懈追求, 始终格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可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 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

对于已量化的风险为降低项目风险的负面效应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应对计划, 每个措施都必须有明确的人员来负责, 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进行的状态。制定需要应对的风险清单;形成一致意见的应对措施;实施所选应对策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明确风险管理人和分配给他们的责任;风险发生的征兆和预警信号;实施所选应对策略需要的预算和进度计划活动;设计好要准备的符合有关当事人风险承受度地用在不可预见事件上的预留时间和费用;应急方案和要求实施方案的引发因素;要使用的退出计划, 它作为对某个已经发生, 并且原来的应对策略已被证明不当的风险的一种反应;对于特定的风险, 如果它们可能发生, 为了规定各方的责任, 可以准备用于保险、服务或其它相应事项的合同。

内部控制虽然是一套完善和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 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成本受成本效益因素的制约;其次, 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或滥用职权而失效;再次, 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最后, 内部控制可能会应经营环境或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削弱或失效。

综上所述, 企业的风险大多随着企业规模和交易规模的扩大而被不断地放大, 必须通过事先安排或主动干预, 以最小的代价去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其他消极影响。风险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企业必须清醒、全面地意识到所面临的风险, 才有机会以最小的代价加以事前控制。这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稳定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的必然要求, 也是完善单位治理机构、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

摘要: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应当准确地识别与控制目标相关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这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稳定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的必然要求, 也是完善单位治理机构、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要素,识别,评估,企业文化,应对计划

参考文献

[1]秦怀博、敬文举:人本角度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3 (9) .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 篇5

证券代码:002321证券简称:华英农业公告编号:2012-010 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本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本公司内 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 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对达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且,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亦可能随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经营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本公司内部控制设有检查监督机制,内控缺陷一经识别,本公司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一、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2011 ,公司参照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相关规定。继续对公司的内控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及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的要求,公司的内部控制基本达到以下目标:

1、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和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2、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3、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证所有的经济事项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使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等有关规定;

4、建立有效的防范系统,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防止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全面性原则。在层次上涵盖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3、重要性原则。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4、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5、制衡性原则。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特殊权力。

6、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7、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一)内部控制环境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

本公司将规章制度视为公司管理、组织的标准,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

公司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核心的规范治理机构,并通过制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享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公司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公司股东大会制定了明确的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详细规定了股东大会的召开和表决程序,以及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原则等内容。通过股东大会制度,公司建立健全了和股东沟通的有效渠道,积极听取股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所有股东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重大事项平等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确保股东大会的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良好的投资 回报。

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的选聘程序选举董事,公司董事会人数和人员构成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董事会由 9 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 3 名。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并配备相应制度。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职责分工明确并严格按照各委

员会议事规则执行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公司监事会严格执行《公司法》、《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监事会人数和人员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监事会由 3 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 1 名、股东监事一名。

公司股东大会制定了《监事会议事规则》,明确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以确保监事会的有效监督。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知情权、建议权、报告权和监督权。

3、组织机构

本公司根据职责划分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了董事长办公室、行政部、宣传部、审计部、财务部、融资管理部、企管部、证券部、战略投资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销售管理部、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设备管理部、工程项目部、环保项目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内部审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公司设有审计部,审计部设有 3 名专职人员,审计部门负责人具有必要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

审计部职责:

一、组织、实施对公司及分支机构财务状况进行内部审计,包括但不限于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分析和预警。

二、组织、实施对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审核,出具管理评价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三、组织、实施公司及分支机构内部离任、离职审计。

四、对公司及分支机构中高管人员在职期间的违法、违纪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五、组织、实施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交办的其他审计工作。

5、人力资源政策

本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吸引并留住人才。公司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或更换;监事由股东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或更换;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

6、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和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7、外部影响

影响公司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有关管理监督机构的监督、审查、经济形势及行业动态、市场需求等。本公司能适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控制意识,强化和改进内部控制政策及程序。

(二)风险评估

公司根据既定的发展策略,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全面、系统、持续的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 估,动态地进行风险识别,对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完善内部 控制制度,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流程,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以有效抵御突发性风险;在公司对外投资、关联交易、收购和出售资 产等重大事项方面,公司严格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授权审批权限,管控公司的投资行为,以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其他有 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修改并完善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 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 制度》、《总经理工作细则》、《关联交易决策与控制制度》、《重 大投资决策程序与规则》《董事会秘书工作条例》、《募集资金管理 制度》、《关联交易决策与控制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重 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与报备制度》和《年 度报告差错责任追究制度》、《机构调研接待管理办法》、《内部审 计制度》、《风险投资管理制度》等,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上述制度建立后,得到了有效的 贯彻执行,在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提升公司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基础 上,不断提高着公司治理水平。

日常经营管理:以本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涉及产品销售、生产管理、材料采购、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 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 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

会计系统方面: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 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会计核算 体系,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保证公司会计核算的 真实性和完整性。公司财务管理符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等有关规定,对资金管理、账务处理等具体业务流程制定了有效的内 部控制操作规范,各岗位有合理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权限,对授权、审批、执行、复核、签章等流程均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环节得到有 效执行。

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 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重点控制

(1)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 本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高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加强对其管 理,建立了《驻外分、子公司管理制度》,对子公司的运作、人事、财务、投资、信息、内部审计等作了明确的规定。(2)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

本公司制定了《关联交易决策与控制制度》,对关联方和关联交 易、关联交易的审批权限和决策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与关联 方的交易行为,力求遵循公平的原则,保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3)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

本公司《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 则》、《重大投资决策程序与规则》等,对公司发生对外担保行为时 的担保对象、审批权限和决策程序、安全措施等作了详细规定,未经 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4)募集资金的内部控制

本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深圳证券交 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相关格式指引等有关规 定,对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使用及审批程序、用途调整与变更、内审 监督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以保证募集资金专款专用。(5)投资的内部控制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 议事规则》、《重大投资决策程序与规则》、《风险投资管理制度》,对公司对外投资的投资类别、投资对象以及相应的决策程序、决策权 限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决策投资项目不能仅考虑项目的报酬率,更 要关注投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投资项目的决策采取谨慎的原则。(6)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

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与报 备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机构调研接待管理工作办 法》以及《报告差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从信息披露机构和人员、文件、事务管理、披露程序、信息报告、保密措施、档案管理、责任 追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有效保证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防范了 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内幕交易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为加强对外报送未公开信息的规范和约束,公 司对外报送未公开信息(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政府及其他相 关部门)均严格按照《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 登记管理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同时,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及公司《机构调研接待管理工作办法》有关规定,对来公司调研(或 采访)的机构或人员均事先要求其签署《承诺书》,以保证机构调研(或采访)人员能遵守相关规定和公司相关信息按规定渠道披露。公司安排专人负责内幕信息管理,对内幕信息的使用进行登记、归档和备查,按照《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知情人 范围。特别是定期报告的内幕知情人均能按要求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和 监管部门报备。

(7)为防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公司建立了防止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用公司资金的长效机制,杜绝控股股东及关 联方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资金占用、公司董 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的责任、责任追究及处罚等方面做了规定。(8)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公司已按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 应用指引第 6 号-资金活动》,明确了现金收支范围和限额、办理现 金收支业务时应遵守的规定。为规范公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公司已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9)采购管理制度

对于采购体系的管理,公司坚持以“完善内控流程”的制度化管 理贯穿于采购环节的全过程。即从规范招标采购程序、明确采购物料 质量标准、供应商资质认定和筛选、物料采购的验收标准和入库管理、供应商保证金制度、采购责任的认定与赔偿等全环节,不断健全和完 善流程风险控制,并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机制,确保拥有广 泛而稳定的物料采购渠道。(10)生产管理制度

在公司全面推行“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化”运行模式,公司着力推 动并建立了从种禽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苗投放和外销、屠宰加 工、市场销售等关联环节的计划管理,并本着“以效益为中心”的理 念,明确了内部各环节和运营单位的量、本、利、资金等经济和非经 济指标要素,并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强化了成本费用的 过程控制。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安全管理、现场及设备 管理等环节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和规程,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高 效、有序开展。(11)销售管理制度

为促进市场占有率和销量的提高,公司以区域划分和业绩评定作 为公司渠道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产品的授权分 销,以及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全面满足了市场需求,进而推动销量的 提高。

对于市场流通产品,建立了完善的配送和仓储管理规定,为产品 的品质保证和客户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公司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有效把握,建立完善的产品定价体系、回 款管理制度以及市场投诉规程等,为公司销售过程的价格、销售收款 情况和质量、服务投诉提供了依据,从而确保销售环节有序、健康、持续的进行。(12)实物管理制度

在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过程中,公司针对实物资产的不同类别,分别建立了切合实际的资产管理制度,旨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确保 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对于物资的保管、领用、实物盘存以及财产 清查、财产保险等都予以明确的管理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公司物资管 理的规范化运作。(13)养殖技术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种鸭管理监督及其考核办法》、《公司商品鸭

养殖管理规定》、《兽医体系建设管理办法》、《饲料配方管理规定》、《养殖用药管理规定》、《疾病控制管理规定》、《运输工具消毒管 理规定》等养殖技术管理制度,确保种鸭养殖管理科学化、程序化和 规范化,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养殖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祖代、父 母种鸭的各项生产技术水平。

规范商品鸭饲养各环节的管理,对各环节进行监督,降低饲养成 本,确保加工厂宰杀鸭源的质量。通过对兽医体系的科学建立和有效 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司兽医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兽医队伍的综 合素质和生物安全综合防治技术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并有效地控制药残,以确保肉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保证饲料配方的 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养殖源头在食品安全 中的控制作用,严格执行《药残控制管理手册》的规定,进一步强化 各养殖管理单位在养殖过程中用药的指导、监控职责,以确保产品鸭 源药残得以控制,特别是出口鸭源的药残指标合格。理顺养殖过程中 疾病诊断程序,抓好养殖加工运输等环节疫病的控制,确保公司养殖 健康、安全、稳定地快速发展,有效控制疫病的爆发和流行。对车 辆、鸭笼等运输工具的严格消毒管理,使之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从而 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避免疫病传播。

(四)信息与沟通

公司建立了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 理和传递程序、传递范围,做好对信息的合理筛选、核对、分析、整 合,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利用 ERP 系统、内部局域网等现代化 信息平台,使得各管理层级、各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员工与管理层 之间信息传递更迅速、顺畅,沟通更便捷、有效。同时,公司要求对 口部门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 等进行沟通和反馈,以及通过市场调查、网络传媒等渠道,及时获取 外部信息。

(五)检查监督 公司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保证内部控 制活动的有效运行。主要包括:公司董事会检查、审计委员会检查、内部审计部门检查。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 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8 号)等文件精神,公司成立了以董 事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小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对照《公 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股东大会 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公司治 理进行了自查,并于 2011 年 11 月完成了公司治理自查、公众评议检 查和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 2011 年 8 月 23 日下发的《关于开展“加强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控规则落实”专项活动的通知》,公司对照《深 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小企业板规则汇编》、《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及公 司各项制度,认真核查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并 对公司内控中存在的不足事项进行了整改,修订了《内部审计制度》,补充《风险投资管理制度》并提交第四届董事第五资会议审议通过。公司通过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活动以及监管部门检查整改的有效开展,持续监督检查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主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不 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有效防范了内部控制的风险,保障了公司经 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公司加强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提高 各项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概述

1、内部控制的目标

检验公司现行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的保障公司经营管理合法 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 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责任主体

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 作。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进行监督。公司审计部负责具 体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3、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内容为: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 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 制要素。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 有效性的评价。

4、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按照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编 制评价报告等程序开展。评价工作主要采用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等进行。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整改措施 本公司董事会对 2011 年公司上述所有方面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自 我评估,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止,未发现本公司存在内部控制设 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结论性意见

本公司董事会认为,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止,本公司按照《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的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执行有效。

浅论投资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篇6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

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

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一个企业要投资,首先要评估投资风险。第一,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它反映了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越小。第二,投资收益率方差,是指各种可能出现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投资收益率的平方差。该指标通常用来评估证券投资风险的大小。如果投资收益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应计算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率的综合方差。投资收益率的方差和综合方差越大,说明该证券的风险越大。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第三,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就会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时,可购买不同行业的证券以降低相关系数;如果购买同一行业内的证券,应尽量测免全部购买同一家公司的证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多种经营,使多种产业和多种产品在利润和时间上相互补充,以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

为了控制风险投资的风险,风险投资者应切实履行投资原则,精心决策实施,并与风险企业一道,同心协力,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管理体系。

1.众所周知,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很危险的,篮子一旦失手,鸡蛋全玩完。风险投资者应尽可能地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利用投资的分散组合原则,依照自身的投资偏好和对所投企业的行业、技术背景的熟悉程度,在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选择合适的项目,科学、合理的建立风险投资组合,使一两项投资失误的损失可以从另外几项成功的投资中得到补偿,避免非系统风险。

2.对风险高,资金需求大的风险企业,投资者宜运用联合投资的原则,联合其他风险投资者共同注资,实现风险分散,形成由里到外的风险控制体系,在总体水平上增强风险承受能力。

3.良好的投资方案的择定是窥避和控制风险,取得满意效益的前提与关键所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与一般的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类似,即在调查、分析、评估各个项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围绕“市场,技术,财务”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提出若干个可行性方案,然后根据决策目标、方案可行性和方案最满意这三者的统一,科学、民主的择定投资方案。

4.风险投资有个“退出”问题,因此,决策时除应定性、定量地确定是否值得投资,何时投资,分几期投资,每期投入多少外,还应拟定退出的时间表,即何时可收回投资,何时退出,分几批退出等,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投资主动权。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 篇7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 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 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 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 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协助企业管理风险, 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关注的核心是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因此以风险为核心与出发点的内部审计, 能将事后的反馈延伸到事前及事中, 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控制。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估结合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的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监督和调整的制约机制, 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 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5个要素。

内部控制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础, 对风险的评估与改善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 在风险理念的作用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已趋于融合。因此, 内部审计要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加以评估与改善, 首先要从内部控制领域中的风险做起。

内部控制评估是指为保障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由公司相关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审视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发现并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一系列过程。虽然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 但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改善依然是内部审计的基本业务之一,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充分、有效和具有可操作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风险, 有必要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估结合起来。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估结合的优势

(一)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由于风险遍布企业的各个领域, 在开展内控评估时对所有控制点都进行评估, 是内部审计资源和成本效益原则所不允许的。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 企业风险成为选择审计项目及确定特定项目中重点关注领域的首要依据, 高风险的领域优先列入年度审计计划, 因此审计项目的选择与企业目标紧紧相连。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估时,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 在对企业所有风险进行综合地分析、评价、了解后, 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进行排序, 根据风险大小来确定审计范围, 有重点地开展评估, 把主要审计资源分配给高风险的控制点和控制环节, 使得更多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控制和活动得到关注, 有助于合理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高了内部控制评估的效果

传统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估所遵循的顺序是“控制→风险→评价控制目的是否实现”。传统内部审计首先着眼于实际的内部控制, 其次评估其风险, 考虑控制目标是否实现, 然后再针对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控制的建议, 并在后续的审计中考察问题是否得到纠正, 属于一种事后的反馈机制。并且对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 因此评估易流于形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控评估的区别在于其遵循的逻辑顺序是“目标→风险→控制”, 同时根据企业风险评估调整审计战略, 确定审计重点, 紧密关注高风险的领域, 以提供更相关、更符合管理层需求的确证信息。

(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使内部控制风险得到事前控制

内部控制一般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设置的, 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的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 原有的控制就可能不适用。根据传统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测试所遵循的逻辑顺序, 内部控制评估属于一种事后的反馈机制。内部控制的变化不能及时向内部审计反馈, 从而造成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存在时滞, 失去对内部控制的作用。现代公司治理中, 要求把控制系统建立在前馈而不是简单的反馈基础上。在此影响下, 内部控制也逐渐强调由事后的反馈控制变为更贴合内部控制目标的前馈以及同期控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将内部控制评估的关口前移, 由事后监督评价转向事前的预警防范, 更关注环境变化的影响, 体现了动态性和灵活性。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估结合的应用

根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及其与内部控制评估结合的相关原理, 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估时可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根据风险原则, 找出对实现这些目标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和部门, 从而进行重点评估, 之后分析这些活动中可能隐含的风险和能够管理这些风险的控制措施, 最后测试实际控制措施是否切实有效。

(一) 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评估项目优先次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起点是:评估组织是否已设定了一个适当的目标, 以及企业是否具有一套充分的程序用以识别、评估和管理那些对实现组织整体目标有影响的风险。因此,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 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当前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量化排序后确定年度内控评估计划并与企业经营计划相一致, 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和防范企业显现和潜在的各类风险。

(二) 根据风险原则筛选对组织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领域进行重点评估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始终把审计的焦点放在那些风险大、对企业实现目标影响大的事项上。因此, 在开展内控评估前, 审计人员可在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以电信企业为例, 其风险可分为“业务和经营风险”、“收入和结算风险”、“财务和预算风险”、“成本和费用风险”、“建设和资产风险”以及“公共控制风险”等六大领域。在内控评估时, 可对上述对组织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这些风险领域进行重点评估。

(三) 将风险点与控制点结合起来进行评估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下, 在开展内控评估时, 可采取先从重要风险领域分析判断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风险点, 进而在内控实施细则中寻找相应的控制点进行评估。在评估中如果有风险点而没有控制点, 应及时对内控实施细则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确保及时防范重大内控风险, 使内控评估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全过程动态防范风险机制, 为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有用信息, 为公司治理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第三版, 2004 (5) .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2005.

[3]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4]朱荣恩, 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审计研究, 2007 (6) .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在医改的新形势下, 医院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 尤其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它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 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医院的内部控制重点放在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上, 而忽视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风险评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只有正确认识其内容和作用, 运用风险评估方法,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才能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和流程特别是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优化;才能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推动医院健康、平稳的发展。

一、目前医院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1、评估是单位及时识别、科学分析运

行各项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 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要使内控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医院必须清楚其所面临的风险, 并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 然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风险的存在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原因所在, 因此进行风险评估就成为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关键, 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是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特别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2、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评估现

状。2008年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与企业相比, 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还相对滞后。2006年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 (试行) 》的规范, 按照一个业务环节确定关键控制点, 设置相应的控制措施, 内容涵盖预算、收入、支出、货币资金、药品及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债权和债务、财务电子信息化、监督检查。可以看出《规定》主要从财务的角度去考查风险, 而且重点放在对控制活动、监督等方面的规范上, 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等内控要素, 鲜有涉及, 与企业有很大的差距。

3、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应对医院面临

的多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正常资金运转, 也损害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 严重时可使医院陷入危机。医院财务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医院之外, 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医院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如现在各个医院存在的医保住院的费用拨款欠费而造成财务风险。内部风险有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导致会计的信息失真, 误导决策等引发的财务风险。在内部控制方面, 目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最主要来源于存货资产运营不当。固定资产利用率和配置效率较低, 其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差;国有资产管理通道不畅, 出资人不到位,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账实不符等各种财务风险。无论是从外部环境来看还是从医院自身的发展来看, 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作为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的风险评估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 因此, 进行医院的财务风险评估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根据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医院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医院财务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1、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 风险是与目标伴随的, 只有先确立了目标, 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管理风险。医院财务内控的目标设定要切实可行, 尽可能量化, 与医院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与医院的战略计划及当前情况具有一致性。如医院每年各科室成本核算设定的收入指标要求增长2 0%时, 应当考虑会不会出现乱收费、乱记账等财务风险, 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和住院病人减少, 降低医疗收入, 收支结余出现赤字, 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

2、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过程的重要环节, 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存在哪些风险, 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 这些风险所引起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如何。1) 医院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风险相关的内部、外部信息, 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在财务风险方面, 主要收集现金流入多少、应收账款及其占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应付账款比重、支出构成、货币资金安全度等;在财产物资管理方面, 主要收集重大基建项目的投资、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报废、药品、卫生材料、试剂的采购等记录。2) 对风险的识别应当用一种系统方法来进行, 以确保医院财务的所有财务主要活动及其风险都被囊括进来, 并进行有效的分类。医院财务工作管理者应识别出可能会对医院产生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 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一旦确定了主要的影响因素, 医院管理者就能够考虑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内部和外部因素与潜在风险事件的识别联系在一起。

3、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进行描述、分析、判断, 并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的过程。风险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排序, 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1) 对风险识别方法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 确保单位和各财务职能部门使用统一的识别方法体系对各种财务风险识别结果进行描述。

2) 利用历史事件分析, 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指标, 关注未来事件, 如药品降价, 贷款等造成这些指标的财务风险进行趋势分析和关注。

4)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 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 组成风险分析团队, 按照严格规范的的程序开展工作, 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风险应对, 企业应当在分析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上基础上, 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 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

1) 风险规避, 即改变或回避相关业务, 不承担相应风险, 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财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如一些大型设备购买, 因为病人少, 将来的成本都有可能收不回来, 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就可以放弃购买该设备, 不必要冒这种财物损失的风险。

2) 风险承受, 既比较风险与收益后, 愿意无条件承担全部风险, 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后, 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 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的策略。如一些损坏的计算机设备, 若进行维修主要部件的费用不如购买新设备划算, 就可以放弃维修而购买新设备, 这样医院就要承担旧设备的提前报废风险。

3) 风险降低, 即采取一切措施降低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是企业权衡成本效益之后, 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 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 包括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风险预防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 采取消除风险因素的措施, 达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减轻潜在损失的目的, 如会计人员的不相容职务控制;授权审批控制, 就可以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从而可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减轻潜在损失的目的。风险抑制就是对于不愿放弃也不能转移的风险, 采取各种控制技术和方法减少风险事故发生后产生不利后果的损失程度。如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原则。

4) 风险分担, 即通过购买保险、外包业务等方式来分担一部分风险, 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如各单位的固定资产—汽车每年购买的保险, 就是将来有可能发生的财产损失风险分担给保险公司。

总的说来, 医院的财务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 一次风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医院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 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 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以避免由于原来选择使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无效而影响设定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当医院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企业必须保持应有的灵敏度, 针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以使医院设定的目标在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中得以实现。各个医院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 特别是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才能真正完善我国医疗行业的内部控制, 真正促进医疗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 许良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体系 会计之友 2009 (.28)

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投资,风险识别,影响因素

风险投资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风险投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高风险、高收益是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最显著的特点。由于风险投资面临的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 在风险投资公司实行内部控制、控制投资风险便成为了成功投资的第一要素。要对风险进行控制, 首先要识别影响风险的因素。

一、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

1. 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达到自身规定的经营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内部控制的作用会不断扩展。目前, 它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总之, 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弊的发生, 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费用,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内部控制下风险识别基本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并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 应当关注下列因素: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 应当关注下列因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二、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风险影响因素

1. 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风险的特征

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 但是风险投资项目不同于一般的投资项目, 其风险特征也不同于一般投资的风险。这些特征主要有: (1) 风险的高概率性; (2) 风险出现的不确定性; (3) 风险出现的规律性; (4) 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 (5) 风险与收益的辩证统一性。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 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 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则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所处行业环境, 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所涉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实行重点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原则, 结合风险投资公司特有的运作机理, 对风险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点应该为对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风险的控制, 要控制风险, 首先要完成风险识别工作。

2. 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风险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内部控制对风险识别的要求, 从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风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因素。

(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 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因素

主要包括:a.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源条件;b.风险投资公司组织机构和管理能力;c.投资分析能力。

(2) 风险企业管理因素

在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过程中, 缺乏管理能力将使风险显著提高, 好的管理对项目风险的降低有很大的影响。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管理者的道德素质;b.管理者的能力;c.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d.组织结构。

(3) 技术因素

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因素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技术是否可行直接决定着技术风险的高低。技术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技术成熟度;b.技术的先进性;c.技术的适用性;d.技术的可替换性。

(4) 产品因素

风险投资项目的产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风险是指与投资项目产品有关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产品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产品进入目标市场能力;b.产品的性能价格比;c.产品可替代性;d.产品更新换代能力。

(5) 生产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生产资源供应保障;b.设备、仪器适用性;c.企业的生产组织能力。

(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 政治因素

主要包括:a.国内政治环境;b.国际政治环境。国内政治环境是国际政治环境的延伸, 国际政治环境又影响和制约着国内政治环境。不论国内还是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都将影响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风险。

(2) 经济因素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a.社会经济发展状况;b.国家发展规划;c.地区发展规划;d.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

(3) 政策因素

政策风险是指因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风险。政府出台的有利和不利政策, 有何鼓励和优惠, 有何限制, 有何约束, 正反两方面因素都影响风险项目投资的风险。国家的宏观政策主要包括: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c.行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

(4) 市场因素

风险投资项目的市场因素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市场因素主要体现在:a.市场容量;b.市场竞争状况;c.市场需求状况;d.目标市场定位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冉俊敏.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理论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 2012.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 (2008) 7号

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 篇10

COSO报告简介

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内部牵制 (internal check) 、内部控制 (interna control) 和内部控制结构 (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 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COSO委员会才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该框架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 控制环境 (contro environment) 。它包括组织成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力;管理层哲学及其经营模式;管理层分配权限和责任、组织机制和发展员工的方式;董事会提供的关注内容及其方向。控制环境影响员工的管理意识, 是其他部分的基础。第二,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即确认和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 是形成管理何种风险的依据。它随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变化, 需建立一套机制来辨认和处理相应的风险。第三, 控制活动 (contro activities) 。即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 它贯穿整个组织、各个层次和功能, 包括各种活动如批准、授权、证实、调整、绩效评价、资产保护和职责分离等。第四, 信息和交流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 包括经营、财务、合规等, 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 也包括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的信息和外部报告。所有人员都要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的关系;必须认真对待控制赋予自己的责任, 同时也必须向外部团体如客户、供货商、监管机构和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五, 监控 (monitoring) 。监控在经营过程中进行, 通过对正常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员工执行职责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监控, 以此评价系统运作的质量。对于内部控制的缺陷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严重的问题要报告到最高层如董事会。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投资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尤其是风险评估, 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是内部控制的第一要素。

投资风险评估

投资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认、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企业投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1. 政策风险。

主要指政府各种经济和非经济政策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该风险不可控, 因而关键在于信息渠道要畅通, 加强与政府有关控制部门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联络和沟通, 加强对各种政策及政策变动趋势的研究, 并按照研究结果来决定或调整投资组合, 对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而可能产生的较大风险建立一套应变措施。

2. 市场风险。

是指那些对所有的公司产生影响的市场因素, 是在合法经营中不可避免的, 不能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企业应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 正确把握好市场的整体走势, 建立健全市场风险的预警系统, 对风险及其程度进行量化预测, 确立投资在最坏情况下的最高损失额, 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组织结构不健全、不合理, 内部管理的漏洞与失误所蕴涵的风险, 如决策风险、操作风险等。该风险为企业可控风险, 应想方设法将它减到最小。 (1) 决策风险来源有二:一是人的因素, 由于决策者及方案提供者知识不够、经验不足, 缺乏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善于应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评估投资项目, 导致决策失误。二是信息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 所获外部信息不完备甚至错误, 内部信息也存在沟通不畅、传递失真等问题。不能知己知彼, 则形成对投资项目的错误感知, 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2) 操作风险。投资于合资、合作企业或并购企业或固定资产投资极易上当受骗, 主要表现在投资的对方利用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 高估资产, 扩大投资比例和份额, 甚至用贿赂收买的方式买通经办人员, 诱骗企业资金, 使企业上当。资金使用环节的侵吞、转移、挪用;招标环节的幕后交易、违规操作;合同环节的审核不严、无原则让利;工程审量审价环节的内外勾结、高估冒算等, 无一不是操作风险的表现。

投资内部控制的设计思路

1.组织设计。 (1) 以投资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投资论证和投资管理。投资都是以一个个投资项目进行的, 是一种资本支出, 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联系较少, 具有项目性和单一性特点, 因而项目小组是合适的组织形式。其职责为:负责选项, 调查摸底, 收集分析投资项目相关信息, 进行可行性分析, 制订投资方案和投资计划, 提出建议和报告。 (2) 实行权力集中原则, 决策权应由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掌握, 总经理负责。投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是企业战略的体现, 是全局性的工作, 权力不宜分散。 (3) 设立投资信息研究部, 对投资做宏观控制。其职责为:研究政府相关政策及其变化趋势;收集研究市场信息, 明确其变化趋势;收集整理企业内部资料信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和方向;建立投资预警机制, 制定投资组合比例、各投资最高资金限额, 从总体上控制投资风险;协助总经理审核单个投资项目的计划, 防止项目恶性增资。其任务主要是应对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参谋投资决策, 防止投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同时牵制投资项目小组。 (4) 投资项目小组内根据不相容职位分离原则进行合理分工, 投资项目小组根据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和方向建立, 负责某一投资项目的选项、论证和管理。

2. 员工控制。

从上面的风险分析可明显看出人是投资风险控制的一个关键控制点。员工控制包括如下内容:创建企业控制文化、招聘发展员工和人员控制制度安排。 (1) 在企业里倡导一种控制文化。奖励组织人员的诚实、宣传公司的伦理价值观;管理层哲学和经营模式要体现控制的精神, 这应在管理层分配权限和责任、组织、发展员工的方式上, 要有所体现。 (2) 严把员工的招聘关。投资管理机构配备的人员必须精明能干,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品德优良。要求具有丰富的投资与管理企业资产的知识和经验, 要善于做经济核算与经济分析, 熟知各种投资的弊病和诊断方法, 具有谈判的能力。 (3) 设计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 使人尽其才, 把员工的成长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要做到优秀员工招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4) 制度安排。主要是处理好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由于投资结果在未实施完之前没有一个绝对的评判标准, 所以要把决策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即要使拥有控制权的人对使用权力的后果负责, 剩余索取权应尽可能的分配给企业中最重要的成员, 因为他们的积极性对企业的成败最为关键, 剩余索取权应尽可能的分配给企业中最具有信息优势、最难监督的成员, 因为对他们最有效的监督办法是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所以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处理好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 尤其在国企这点显得格外突出。另外还要加强项目审计, 把评审结果与员工绩效考评结合起来。

3. 投资管理制度。

建立该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控制操作风险。 (1) 规定企业投资的原则。主要有高效化原则、项目核算原则、审慎性原则、资产评估与清产核资原则和权益保护原则。 (2) 规定投资程序和方法。投资过程有投资前期、投资期、投资完成经营期三个阶段组成。投资程序因各个投资项目的性质、内容、要求不同略有不同, 但各投资环节按先后次序环环相扣, 形成一个完整的投资程序。投资前期程序一般采用:选择投资项目、咨询调查、洽谈意向、可行性研究和制定投资方案、做出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商讨协议、签订合同、制定章程、工商登记。投资期的投资是实施投资计划的关键环节, 其程序和方法一般是:成立董事会、筹建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刻制企业印章建账、开设银行账号、办理税务登记和特种营业登记、根据合同规定双方第二次出资、购置设备安装机器设备和装饰经营场所、制定经营计划组织货源、试产试营业、筹备开张。企业正式开业表明投资进入经营阶段, 其程序和方法一般是:检查投资计划与完成情况、加强经营管理、正确组织财务收支与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定期检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赢利情况、考核投资收益与效果并向总经理报告检查与考核情况。 (3) 规定投资规范和纪律。投资规范是评价投资效率、效果、效益的标准, 也是控制企业投资活动的一种方法。投资纪律包括不准利用职权索贿、受贿, 不准内外勾结等。 (4) 严格批准、授权、证实、调整、经营绩效评价等控制活动。

投资管理报告的格式化和程序化

同时要针对突发事件做非程式化报告。要求报告人能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 将投资各环节有关活动、事件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要求既包括投资环节的, 如项目选择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也包括合规和财务方面的报告, 这样使得对投资的事中控制成为可能, 是投资内部控制很重要的一环。

投资内部审计和投资项目事后评价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篇1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管理体系

前言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内部控制的思想诞生了,到了二十世纪,内部控制在国际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无论是理论还是内容都得到了丰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开始融入了一种先进的理念——风险管理,这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在国内,许多学者开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许多观点以及理论,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1.内部关系

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组织发展的关键,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自然发展状态,然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2.外部关系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它们都能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科学的保证,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其中有五个方面是相同的,即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信息与沟通这五个方面,这五方面的重合是由二者目标的多数重合以及二者实现机制的相似性决定的。风险管理还提出了新观念,即风险组合和整体风险管理。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薄弱的企业风险控制意识

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蜂拥而入我国,国内企业压力增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复杂。在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同时,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风险意识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大多数的管理者仅仅关注财务方面的风险,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一些企业发生严重的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并且具有严重的投机心理。

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完整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促使其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如果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那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就很难得以保障。在企业治理结构体系中,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核心,董事会要对风险管理负有总体的责任,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及其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缺失

首先,在我国企业中,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非常少,有的甚至没有。在现代社会,企业所面临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其次,我国企业还缺少对风险的全面性评估、排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完整的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风险识别体系,企业必须要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性的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要依据风险排序的结果,针对风险较大的过程,通过大量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与约束,以保证企业实现目标。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管理体系能够有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要不断适应生产环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确保企业事后监督和事前监督的有机结合。

3.浙江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浙江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某些企业由于过分的注重效益,导致了许多关键点的控制没有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面临突发事件时,缺乏应对的措施。在监督的过程中,只注重程序忽视了监督责任人与内部控制执行机构,出现监督错位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与利益。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层中,风险管理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评估风险明显不足,缺乏防范风险的措施与政策。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

1.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完善治理结构

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影响企业的文化风险以及经营方式,同时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体现的是企业的整体价值。所以,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才能使得企业积极应对所面临的风险,才能使得企业健康向前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风险管理理念是对风险的整体认识以及态度,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必须对风险管理有正确的认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真正具有风险意识。

完善治理结构首先要充分重视企业董事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董事的核心作用与监督地位,肯定董事的作用。其次,必须从法律上确定董事的独立性,其目的是为了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责。最后,建立专门的人才资源,提高独立董事的专业水平,解决独立董事“不懂事”问题,使得企业能够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来挑选能力较强的人才。

2.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首先,要对企业的风险事项进行全面评估与识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排序,及时采取措施,将机会与风险分清,促使企业能够抓住机会,避免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去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次,对企业风险事项进行分类与总结。通常来说,主要有两个因素:内因与外因。内部因素主要有经营风险;组织风险;技术因素;战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自然灾害;市场竞争以及政治因素等。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因素划分方法,并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

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要科学设计,规范运行,全面改进更新,实施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科学设计具有良好的预见性与前瞻性,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与防范。注重人员的综合强化管理,有效提升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实践中,弥补不足,改正缺陷。因此,应该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与监督,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首先,要实施风险评价与评估,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创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实施量化风险分析,进行人员培训,培养其形成完备的、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能够意识到风险评价对企业决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抵制不良行为,全面提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与质量。其次,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环境进行完善,要准确的预测企业未来面临的风险,及时实施通报风险。我们应该优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为了达到完善风险管理的效果,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严格执行、建立合理的体制机构,提升风险管理的综合能力。

结论

终上所述,企业控制风险已经在企业活动中成为了主要部分,通过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状况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的措施。只有制定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机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利军,徐国强.内部控制与组织控制实证研究[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

[4]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风险评估 篇12

近年来, 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 国内外电力系统日益向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和远距离输电方向发展;加上电力市场的推进以及负荷的增长, 电力系统长线路、重负载以及无功储备不足所带来的隐患逐渐显现, 在故障和/或重负荷的双重作用下, 重载的薄弱支路所传输的功率极易超过其传输能力, 从而使得系统失去潮流可行解或潮流平衡点, 引发静态电压失稳事故, 最终导致损失大量负荷甚至系统瓦解[1,2,3,4]。因此, 国内外专家及学者提出了针对静态电压稳定的预防控制[5,6,7,8,9,10], 以保证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预想故障以及重负荷情况下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与系统元件运行状态、市场规则及其他运行条件等密切相关, 而这些条件与规则在实际电力系统中都具有概率不确定性特点, 且随着电力网络规模日益庞大、结构日益复杂以及电力市场化的推进, 这些难以控制的概率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将更为深广[11]。概率不确定性因素使得系统中各个预想故障出现的概率及其引发的静态电压失稳后果各不相同, 从而使得不同预想故障所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给系统带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影响也各不相同。如何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方面来综合评价不同预防控制策略的合理性, 则是在选择预防控制策略之前就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常规的确定性方法是无法解决该核心问题的, 必须引入风险理论对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进行风险评估, 为选择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如今, 基于风险理论的预防控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文献[12]以过载风险与低电压风险的综合风险指标最小作为预防控制的目标, 从而获取最优的预防控制策略, 以减小系统的静态安全风险。文献[13]根据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以低电压风险指标、系统过负荷风险指标和系统电压失稳风险指标3种风险指标之和最小为目标, 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控制决策分析。文献[14]考虑不确定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提出了以连锁故障风险最小为目标的预防控制方法。但以上文献的目标仅仅在于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 而没有考虑预防控制成本的问题。对于如今的电力系统而言, 安全性和经济性两者兼顾永远是其追求的目标, 仅考虑降低安全风险而不考虑控制成本是与电力系统的这个目标相违背的。文献[15]以预防控制所需控制代价与用户期望停电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 来实现系统的预防控制。文献[16]以总发电成本、线路过载风险和低电压风险三者之和最小为目标, 建立了基于风险理论的预防控制数学模型。文献[15-16]所提出的基于风险理论的预防控制, 都是将风险指标与预防控制代价之和最小作为预防控制的目标, 兼顾了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然而它们所提出的预防控制问题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 与单目标优化问题相比, 多目标优化会遇到更多较为复杂的问题, 如子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最优解的确定问题等, 这无疑给最优预防控制策略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在确定出所有不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要求的关键预想故障的基础上, 根据关键预想故障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形成不同的关键预想故障集合;而后针对各个关键预想故障集合建立了具有全二次特点的预防控制优化模型, 从而实现各个关键预想故障集合所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 得到相应的预防控制成本;最后对实施不同预防控制策略后的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 根据其静态电压稳定风险指标以及各个关键预想故障所对应的预防控制代价确定出较为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

1 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全二次优化模型

目前已有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大多以优化模型来描述[5,6,7,8,9,10]。文献[5-8]提出了线性化预防控制优化模型, 但电力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特别是当其濒临或者发生静态电压失稳时, 其非线性特点更为突出, 因此线性化预防控制优化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文献[9-10]则提出能反映电力系统非线性特点的预防控制非线性优化模型, 并采用内点法求解。然而, 其所提非线性优化模型在内点法的求解过程中, 其海森矩阵不为常数, 需要在每次优化迭代过程中进行更新, 这无疑增加了模型的求解难度, 从而会更进一步增加后续预防控制风险评估的计算量。如果能提高求解预防控制优化模型的效率, 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整个风险评估的速度。文献[17]通过建立全二次无功优化模型的手段来提高内点法求解无功优化问题的计算速度, 其仿真结果表明, 所用手段能较大程度地提高优化模型的计算速度。本文借鉴文献[17]的思想, 建立了具有全二次特点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

1.1 目标函数

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小的控制代价保证系统在正常运行方式及预想故障状态下均具有足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其控制措施包括调节发电机有功和无功出力、投切可调电容器和电抗器、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以及切负荷。因此, 本文所建立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如式 (1) 所示。

其中, PGi、QGi、QCi、QRi、Kt分别表示发电机有功出力与无功出力、可调电容器注入无功、可调电抗器注入无功、有载调压变压器变比, 当前运行状态下的运行变量以下标“0”表示, 预防控制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变量以上标“0”表示;Ci表示负荷节点所切有功负荷量;NG、NB、NC、NR、NT分别表示发电机节点数、系统节点数、可调电容器组数、可调电抗器组数、有载调压变压器台数;wpi、wqi、wri、wci、wkt、wli分别表示各个控制措施的权重。在实际工程中, 发电机的有功和无功调节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其权重可取为0.1;而可调电容器、可调电抗器、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节成本相对较高, 其权重可取为1;切负荷的调节成本比其他控制措施的调节成本稍高一些, 其权重可取为10[9]。

1.2 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可行性约束

预防控制后的系统需要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可行性约束, 如式 (2) — (12) 所示。

其中, PDi、QDi分别表示节点i有功负荷与无功负荷;Ui、ei、fi分别表示节点i电压的幅值以及节点电压的实部和虚部;em、fm分别表示虚拟节点电压的实部与虚部;SLi、STi分别表示和节点i相连的线路支路集合和有载调压变压器支路集合;PLij、QLij、PTij、QTij分别表示与节点i相连的线路支路ij传输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与节点i相连的有载调压变压器支路ij传输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 它们的具体表达式可参考文献[17]。式 (2) 、 (3) 表示系统的潮流方程, 式 (4) 、 (5) 表示有载调压变压器支路引入虚拟节点之后的电压转换方程[17], 式 (6) — (12) 表示系统中各个变量的上下限约束。

1.3 预想故障状态下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

对于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而言, 除了要求预防控制后的系统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可行性约束之外, 还要求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以及预想故障状态下均能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为方便说明, 此处将考虑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正常运行状态作为预想故障状态的一个特例。

预想故障状态下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同样可用1.2节所列出的潮流方程、有载调压变压器支路引入虚拟节点之后的电压转换方程以及系统中各个变量的上下限约束来进行描述。但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a.预想故障状态下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所包含的方程中, 各个变量不再以上标“0”来表示, 而是以上标“c”来表示。

b.可调电容器、可调电抗器、有载调压变压器在预想故障状态下保持为预防控制后的正常运行状态值。因此, 在预想故障状态下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所包含的方程中, 这些变量的上标仍以“0”来表示;同时, 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不再包含可调电容器注入无功、可调电抗器注入无功、有载调压变压器变比的上下限约束。

c.在预想故障状态下, 系统需要满足给定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因此, 预想故障状态下的系统潮流方程表示形式不同于1.2节中的式 (2) 与式 (3) , 而应该用式 (13) 与式 (14) 来表示。

其中, i=1, 2, …, NB;λc表示系统在第c个预想故障状态下需要满足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期望值, 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来确定。

1.4 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的特点

相对于文献[5-10]而言, 本文所提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a.该模型中的等式约束以及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 均如实表达了电力系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保持了电力系统的非线性特点, 从而能克服文献[5-8]提出的线性化预防控制优化模型所存在的局限性。

b.模型中的等式约束、不等式约束以及目标函数均是预防控制优化变量的一次或者二次函数。因此, 采用内点法求解时, 其海森矩阵为常数, 不需要在每次优化迭代过程中进行更新。较文献[9-10]而言, 这一特点可以降低模型的求解难度,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求解预防控制优化模型的效率, 进一步有效地加快整个预防控制风险评估的速度。

1.5 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求解步骤

在第1.4节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文所提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的特点, 以及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流程中预防控制代价的获取, 在此给出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求解步骤。

a.获取系统的初始运行状态。

b.采用文献[18]所提出的方法, 对每个预想故障状态下的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进行分析。将不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要求的预想故障作为关键预想故障。如果所有的预想故障都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要求, 则停止计算, 并输出预防控制结果, 同时根据式 (1) 得到最终的预防控制代价;否则, 转入步骤c。

c.针对关键预想故障, 根据本文1.1—1.3节所述内容, 建立全二次预防控制优化模型, 并采用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求解。

d.采用所得到的预防控制结果对初始运行状态下的系统控制变量进行调整, 并返回到步骤b。

2 不同关键预想故障集合的确定

电力系统中不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要求的关键预想故障可能不止一个, 而不同关键预想故障所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给系统带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也不同。为了更为合理地评估与选择预防控制策略, 本文针对关键预想故障所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来确定不同的关键预想故障集合, 从而确定出不同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

关键预想故障的严重性可以采用严重度函数来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中, λ表示预想故障状态下系统对应的最大负荷裕度;δsev表示对应于最大负荷裕度的严重度。如果系统在预想故障状态的最大负荷裕度为零或者负数, 则该预想故障的严重度为1;如果最大负荷裕度等于或者大于0.1 (0.1表示系统在预想故障状态下的负荷裕度期望值, 一般根据工程实际来选取) , 则该预想故障的严重度为0。

因此, 在确定关键预想故障集合时, 首先确定出所有不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要求的关键预想故障, 以及第i个关键预想故障的最大负荷裕度, 并根据图1的严重度函数得到其严重度δsevi。假设第i个关键预想故障发生的概率为Pi, 则其风险指标Ri可用式 (15) 表示。

设定风险指标的门槛值Rthre, 并将那些风险指标大于或者等于该门槛值的关键预想故障构成一个关键预想故障集合Si。风险指标的门槛值取值不一样, 就可以得到多个关键预想故障集合。针对关键预想故障集合Si, 就可以建立如1节所述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 从而确定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3 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

针对不同关键预想故障集合得到不同的预防控制策略之后, 为了考察各个预防控制策略对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对实施预防控制后的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

3.1 选择系统状态

在对预防控制后的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时, 本文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随机抽样。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的思想是, 一个系统状态是所有元件状态的组合, 且每一个元件状态可由对元件出现在该状态的概率进行抽样来确定[11]。每一个元件可用一个在[0, 1]区间的均匀分布来模拟。假定每一个元件有失效和运行2个状态, 且元件失效是相互独立的。令si代表元件i的状态, PFi代表其失效概率, 则对元件i产生一个在[0, 1]区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Di, 使:

因此, 具有N个元件的系统状态可由向量s表示:

3.2 静态电压稳定风险指标的计算

如2节所述, 将某一关键预想故障集合Si所确定的预防控制进行实施, 可得到系统新的运行状态。采用3.1节所述的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对新的运行状态下的系统进行抽样, 并对每一次抽样得到的系统状态Mij (其下标i表示第i个预防控制策略, 下标j表示抽样得到的第j个样本) 进行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得到其最大负荷裕度值λij。当抽样得到N个样本之后, 这N个最大负荷裕度值 (λi1, λi2, …, λij, …, λi N) 的方差系数小于给定的收敛精度, 则表示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抽样结束。此时, 关键预想故障集合Si所对应的预防控制策略给系统带来的静态电压稳定风险ri如式 (18) 所示。

其中, n表示最大负荷裕度值不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期望的样本个数。

本文所提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风险评估的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

4 仿真分析

为了验证所提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针对IEEE 14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由于在实际系统中, N-1故障的发生概率远大于多重故障的发生概率, 因此本文在对测试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仿真分析时, 仅考虑N-1预想故障。

首先将IEEE 14节点系统全网负荷增加到原来负荷的2倍, 并采用文献[18]所提方法对该系统当前状态以及所有的N-1预想故障状态进行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得到不满足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要求的关键预想故障及其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 如表1第1列与第2列所示。针对这些关键预想故障, 根据其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以及2节中所述的方法确定出每个关键预想故障的严重度;假定每个故障发生的概率相同 (均设定为0.05) , 结合其严重度, 得到每个关键预想故障的静态电压稳定风险指标, 如表1第3列所示。

根据各个关键预想故障的风险指标以及风险指标的门槛值 (这些门槛值分别设定为0.01、0.025、0.027 5、0.04、0.05、0.052 5) , 就可以确定出不同的关键预想故障集合, 如表2第1列所示。针对这些关键预想故障集合实施1节所述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 得到不同关键预想故障集合下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 如表2第2列所示。此处需要说明的是, 表2中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即是本文1.1—1.3节中所提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模型的目标函数。

根据3节所述方法对实施不同预防控制策略之后的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 得到其静态电压稳定风险指标, 如表2第3列所示。其中, 在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预防控制后的系统进行状态抽样的过程中, 假定线路失效的概率为0.05, 变压器失效的概率为0.01, 而抽样样本数目都设定为5 000。

由表2可以知道, 当关键预想故障集合包含表1所示的所有关键预想故障时, 其所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最大, 而预防控制之后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风险则最小;当关键预想故障集合不包含表1所示的任何一个关键预想故障时, 其所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最小, 而预防控制之后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风险则最大。

根据表2中的信息, 图3进一步给出了关键预想故障集合所包含的关键预想故障数目、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及其静态电压稳定风险指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图3很直观地说明, 当关键预想故障数目较少时, 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较小, 而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风险则较大;当关键预想故障数目较大时, 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则较大, 而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风险则较小。因此, 为了使系统既能满足经济要求, 又能满足静态电压稳定性要求, 必须要确定一个最优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 即要确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关键预想故障集合来实施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由图3可知, 对于本文的测试系统IEEE 14节点系统而言, 较为合理的关键预想故障集合就是仅包含2个关键预想故障 (即是支路2-3断开以及支路7-9断开的关键预想故障) 时, 其所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成本较小, 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也较小, 这一点由表2也可以得知。由此也进一步说明, 支路2-3断开以及支路7-9断开的关键预想故障是导致系统存在静态电压失稳风险的至关重要的预想故障。

另外, 由表2以及图3的结果可以看出, 即使是将表1中的所有关键预想故障考虑到预防控制中, 预防控制后的系统仍然存在静态电压失稳的风险。这是因为本文预防控制所包含的关键预想故障仅仅考虑了发生概率较大的N-1故障, 而没有考虑其他发生概率较小的多重故障。而在对预防控制后的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时,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中的抽样状态不但包括N-1故障, 还包括其他多重故障。因此, 预防控制后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存在静态电压失稳风险。而实际运行过程中, 在实施预防控制时, 如果仅考虑发生概率较大的N-1故障时, 使得预防控制代价以及预防控制后系统的静态电压失稳风险均能为运行调度人员所接受, 则仅针对N-1故障实施预防控制是可行的;如果这种情况下的预防控制代价以及预防控制后系统的静态电压失稳风险不为运行调度人员所接受, 则在实施预防控制时不但要考虑N-1故障, 还需要适当考虑其他多重故障, 以获得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能满足实际系统需要的预防控制策略。总之, 本文所提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风险评估思想能根据实际运行情况, 灵活针对各种预想故障实施预防控制, 结合预防控制代价以及预防控制后系统的静态电压失稳风险, 能为运行调度人员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在根据关键预想故障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确定出不同关键预想故障集合的基础上, 针对各个关键预想故障集合实施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 得到其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在对预防控制后的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之后, 结合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代价及其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风险指标, 确定出了较为合理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通过IEEE 14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 验证了本文所提考虑系统静态电压稳定风险的预防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从而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决策支持。

摘要:考虑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不确定性对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影响, 提出了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关键预想故障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确定出不同的关键预想故障集合;然后针对各故障集合建立了具有全二次特点的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 得到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最后对实施不同控制策略后的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 根据静态电压稳定风险指标以及预防控制代价确定出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IEEE 14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下一篇:物理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