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与执法

2024-05-15

城市管理与执法(共8篇)

城市管理与执法 篇1

在全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

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 春 2011年6月3日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勤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人员规范管理,确保对城管执法协勤队伍管理规范有序,监督到位,不出问题,高质量的协助、配合好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开展好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今天,我们召集各县(市)区、三个开发(度假)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大队长和倘甸、阳宗海管委会建设局局长召开全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管理工作会议。

刚才,盘龙区、官渡区、晋宁县、度假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贯彻落实《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勤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贯彻执行情况,交流了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市支队陈政委就下一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勤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做了安排部署。下

面,我讲四点意见,希望各单位下去以后要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肯定成绩,充分认识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2008年底我市开始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市和各县(市)、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城管综合执法职能,积极投身于综合执法工作,先后参与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人员少、条件差等诸多困难,特别是在拆临拆违、拆除外挑设施、户外广告清理整治中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工作成效。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市容市貌执法取得了新成效,规划执法有了新突破,房产管理执法上了新台阶,环境卫生执法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执法有了新进展,城市绿化执法有了新增强,积极探索了生猪屠宰和市政设施执法,迅速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秩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开创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斩新的工作局面。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成绩的取得仅靠我们自身是很难做到的,这与全市广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

人员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在我们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配合和协助作用,这一点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不可否认的。所以说我们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正视问题,认真解决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目前,全市共有城管综合协勤人员约2200余名。总的来看,我们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的整体现状是好的,主流是好的,前面已经讲了,我们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在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人员的配合和协助下,我们的城市环境、面貌、秩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展示了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目前的协勤队伍现状。有些协勤队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级对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重业务、轻队伍建设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单位对城管协管队伍不抓学习、不抓纪律、不抓作风建设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影响了城管执法协勤队伍整体

素质的提升,影响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成效和开展。

二是部分城管协勤队员的能力和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综合执法工作。有些队员在进入城管执法协勤队伍时把关不严,不具备应有条件,平时工作状态差,精神萎靡不振;有些作风纪律差,对各项规章制度熟视无睹,要么置若罔闻,屡屡违反规定;有些队容风纪不严,不按规定着装,违反要求驾车、停车,不按要求协助执法,违反规定处罚等等,有些甚至严重败坏了城管协勤队伍的形象。如:上个月18日,度假区城管执法协勤员在广福路与前卫路交叉口被交警查获醉酒驾驶,酒精检测结果高达每百毫升血液含酒精287毫克,已经高出醉驾标准两倍。这件事在省内外可以说是影响极坏。

三是少数协勤队员服务意识淡薄,廉洁自律要求不严。没有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不能正确处理执法者与相对人的关系,在协助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冷、横、硬,言语不文明的问题,有的执法人员改不掉不良的社会习惯,不管怎样强调,就是做不到文明执法。近年来,各类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与有些协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处理问题不当有关。有的协勤队员存在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甚至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

起。

这些问题不一定全面,程度也轻重不一,有的是事实,有的是倾向,但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有一定根据的。这些问题虽然出在个别单位和少数协勤人员身上,但是,如果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产生很大的危害,既影响到我们整个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全体执法人员自身发展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我市综合行政执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对照检查,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各单位要认真借鉴部分区县在城管执法协勤人员管理上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整改当前城管执法协勤队伍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三、严格要求,狠抓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规范化管理

一是要狠抓学习培训。城管协勤队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层次不同,水平高低不

一、素质参差不齐,各单位要继续不断通过岗前培训、业务培训、业务交流、以案示法、座谈讨论等方式,提高协勤队员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争取每个协勤队员做到“六会”:会管理、会记录、会谈话、会填写执法文书、会协助执法、会处理执法中发生的突发问题,要不断创新学习内容,把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提高协勤人员配合和协助执法的能力。

二是要狠抓制度建设。只有实现协勤队伍管理的制度化,才能真正实现协勤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为了健全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内部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机制,提高公正执法水平,2009年以来我们编印了《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汇编》,研究出台了《昆明市综合行政执法七项制度》,今天在会上我们又下发了《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五条禁令》。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点,各单位不得委托协勤人员单独执法、单独办案,协勤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配合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开展执法活动,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勤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五条禁令》等有关规章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使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能够有章可循,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确保协勤队伍不断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

三是要狠抓职业道德建设。只有抓好城管执法协勤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经

常教育协勤队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协勤队员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协勤队员敬业爱业,继续协勤工作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培养协勤队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乐于吃苦的职业道德,鼓励协勤队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是要抓廉政建设。我们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执法队伍的廉政建设。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城管执法协勤队员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加强对综合执法工作及执法队员的监督。同时,还要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执法人员、协勤人员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杜绝各种粗暴、野蛮执法、“三乱”行为和“吃、拿、卡、要”现象。切实解决少数协勤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城管执法队伍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领导,确保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勤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队伍建设是做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关键和根本,是贯穿全部综合执法工作的主旋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把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对待,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践证明,协勤队伍建设抓与不抓,效果不一样;抓紧与抓松,效果也不一样。我们城管执法系的各级领导和执法人员要带个好头,要求协勤人员做到的自己不光要首先做到,而且要真正做好,要做遵守纪律的表率,廉洁自律的表率,共同营造和谐、协调、风正、气顺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各单位下去以后要认真传达学习今天的会议精神,统筹安排,全面部署,迅速掀起加强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的高潮。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要做到有行动、有影响、有实效。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注意总结经验、培养推广典型。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执法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我们抓城管协勤队

伍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要把协勤队伍建设与城管执法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法队伍形象,提高执法队伍整体战斗力,促进综合执法工作更好地开展,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通过综合执法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来检验我们整个执法队伍建设的成果。要真正做到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与执法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手都要硬”,通过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常抓不懈、长效管理,不断推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高效运行。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就讲这些,希望我们在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把城管执法协勤队伍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完成各项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城市管理与执法 篇2

一、辽宁省城管暴力执法案例引述

2011年5月3日, 辽阳市宏伟区城管局管片执法中队队长张某带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例行公务巡逻。在制止龙源小区居民周某家私自在公共绿地预留地铺建水泥地面过程中, 与周某发生口角并对其进行殴打, 导致周某倒地昏迷, 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以上案例反映出: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法律地位不清、权力制约不力的制度下,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暴力习惯, 也就成为城管制度的需要, 成为这种制度的一部分。与此同时, 暴力执法也产生了暴力抗法的问题, 这也使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备受社会舆论的质疑。

二、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法律缺失, 致使城管法律地位与执法权限不明

辽宁省尚未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相关事项进行专项立法, 而各市城管系统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据内容庞杂, 从《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到地方政府规章种类繁多。这种分散立法情况, 致使同一省份中不同城市城管队伍的法律地位存在差异, 同时由于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尚无专门法律规范, 城管借法执法成为必然, 而在这种执法权限尚不明晰的情况下, 城管依法履职, 文明执法实属无稽之谈。

(二) 城管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 致使程序违法严重

首先, 辽宁省目前尚无一部统一完整的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工作设立的专门性法律规范。其次, 城管执法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调整, 当前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执法机制与监督机制尚未分离。监督机制缺位势必造成行政权力的滥用, 进而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程序法定性、公开性以及公正性产生严重破坏, 势必造成对相对人正当权利和利益的损害。

(三) 客观制度不健全, 致使城管执法观念落后

缺乏系统全面的法律规范、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缺乏合理完善的执法手段, 使得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理念上依旧停留在人治层面, 进而造成权力意识凌驾于法制意识, 使得依法行政流于形式。而这种观念的落后, 势必使得公务暴力化成为常态与习惯, 使得行政执法者与行政执法相对人之间关系紧张, 使得暴力执法成为弥补城管执法效率低成本高问题的手段。

三、完善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建议

(一) 重视《行政强制法》的立法意义和作用, 使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平衡统一

在《行政强制法》出台以前,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仅仅以《行政处罚法》所确立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为基础展开, 而这种只强调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行使, 忽略规范行政强制的行政执法方式, 致使城管在执法活动实施强制措施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合法性的质疑, 加剧社会矛盾。现如今, 《行政强制法》的实施, 对进一步促进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律履行职责,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宁省应以此为契机, 认真做好有关行政强制规定的清理工作, 依法规范行政强制实施主体, 严格遵守行政强制程序, 强化对实施行政强制的监督, 促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的平衡与统一。

(二) 抓紧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立法工作, 统一和规范城管执法资格、行为以及权限

解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暴力执法问题,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解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问题。辽宁省应以较早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并完成专门立法的省份及城市为借鉴, 展开体制改革与省级地方立法, 尽早制定规范本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 明确城管执法过程中的执法权限、执法资格、执法职能、执法行为、执法手段等一系列问题, 主动回应社会对于城管执法更加人性化、文明化、正当化的合理诉求。

(三) 建立健全明确责任与限制权力任意扩张并重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机制

首先, 辽宁省应创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工作的专门性法律规范, 使行政监督工作独立于行政执法主体, 明确监督机关与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义务关系。其次, 将国家行政系统内自我监察与人民群众的诉求与监督相结合, 在确立辽宁省城管执法监督机制的同时, 适时的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考评机制与追责机制, 加强对于行政执法相对人权益的救济和保护, 真正建立健全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相对应的执法体系。

(四) 增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人本执法观念, 培养法治意识

想要处理好城管暴力执法问题, 重要的一点是, 转变当前城管队伍所固有的落后的执法理念。确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是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的基础, 城管人员要坚持加强法治意识、坚持依法履职,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观念, 以实际行动消除人民群众对于城管人员执法的偏见。

参考文献

[1]王楠.城管暴力执法案件反映的行政法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09, (06) .

[2]金燕.上海市城管执法研究[D].复旦大学, 2010.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建议 篇3

1.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环境差。

(1)流动人员多,人口综合素质较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也带来了人财物的大流动。大量涌入的外来工为浙江现代化都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时外来工的素质良莠不齐,都市生活意识淡漠,个别的利欲熏心,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干,开办无牌无证服务场所、任意摆摊设点、随意收购废品、擅自占道经营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城市管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带来很大的难度。

(2)政府各职能部门衔接沟通不够。没有明确协调机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有时只能“单打一”。相关部门大都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协助义务不明确,执法职责不清,配合不力。行政执法部门就目前政府授予的权利而言只是处罚权,法律赋予的强制权过少,扣押物品时亦只能采取先行证据保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既无人身限制权,又无物质保障权,行政执法工作缺乏强制力作保障,一旦遇有阻碍和暴力抗法事件发生时,也只能报警求助,依靠公安机关协助来完成行政执法行为。

2.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国家没有一部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法律,各城市也没有统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实施细则,依据的是《城市规划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单行法,及《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规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依据的法规不统一,给群众造成错觉:法律依据不统一,执法太随意。

3.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随意性。

提倡文明执法,放不开手脚,有时畸轻,处罚力度不够。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人员的一项行政权力,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基于法律规定的目的和宗旨,自主寻求判断事实和法律的最佳结合点,据此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在行政处罚时,要根据违法事实的轻重、影响范围的大小、行政相对人的态度来斟酌使用,不能滥用。相同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长此以往,引起群众怀疑、产生对立情绪,在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就会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机关的整体形象。

4.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1)、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现有的城管执法人员以复转军人和原城管人员为主,这些同志有热情、有社会经验,但是缺少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更主要的缺少行政执法的工作经验。在现实工作中表现为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上存在偏差,在执法的程序上不完备。

(2)、政令难以通畅,制度欠落实。行政执法部门组建时间短,不象军队、警察等部门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但行政执法部门同样肩负着维护法律尊严的重任,同样属于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言必行,行必果。而目前的行政执法部门仍存在对上级要求的工作推托,制定的规章制度难以落实,行政案件不及时上交移送,执法程序不规范,行政罚款、暂扣物品、先行保管物品法律手续不齐等问题。

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制定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实施细则。

要对行政处罚的依据、行政办案的程序、管辖范围加以明确规定现行。现行的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不完善,且无具体的实施办法。要加快行政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考核、评比,使行政执法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尽量减少诉案的发生。

2.要注意行政执法的“三性”。

首先,行政执法要讲究合法性。合法性要求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体现和具体化,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要遵守权限不越权,履行职务不失职,符合法律目的而不滥用职权,遵守程序而不违反,行政合理而避免失当,这是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遵守的法律义务。坚持合法性体现的是依法行政。其次,行政执法要讲究合理性。合理性要求讲究的是公正、公平,体现的是执法为民,要以人为本,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处处为人民着想,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我们行政执法的行动中,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次,行政执法要讲究效率性。坚持效率是行政执法的价值准则,是行政执法的特点所决定的。行政执法的职能具体管理的是社会公共事务,经常需要及时处理一些应急事件,应当遵守高效率的要求。只有坚持高效率原则,及时排除各种干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法律赋予行政执法主体的各项法定职责。

3.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

(1)、要加强案件审查制度,实行执罚分离。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除此之外的行政处罚案件,应由执法人员提出处罚意见后,由案件审理部门对案件的定性、案件的适用法律、案件的调查取证、案件的处罚幅度审核后,报局领导批准(较重的或复杂疑难案件,由局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将行政案件的执法权和处罚权分离,可以避免执法人员办人情案和乱罚款的现象。

(2)、案件的处罚严格实行罚缴分离。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除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和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有困难的情况,适用当场收缴。行政处罚案件的当事人要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实行罚缴分离。适用当场收缴的案件,要按规定二日内将罚款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办案中出现偏差。

(3)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范围首先是行政立法的管辖、立案、结案、调查取证、行政决定等行政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和适当。其次在行政执法工作中适用和执行暂扣、查封、没收财物、罚款、拆除违法设施等是否合法和适当。再次各级人民政府赋予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的其他的执法职责的履行情况。监督检查可采取阅卷审查方式进行,就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适当,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法律文书是否规范、完备等内容进行审核。也可以适时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对一段时间的执法工作进行考核评议,同时要及时妥善处理政府相关部门移送的案件和群众投诉的案件,并予以及时回复。

(4)、行政执法工作要实行公示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将自己的执法范围、职责、收费标准、办案程序等内容向社会公开,防止行政执法工作的暗箱操作。以明确的执法规则公之于众,便于社会及公民监督,便于权力机关监督,也便于行政机关内部的执法监督检查、考核、评议。

4.行政执法工作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法律法规的重要特征。处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行政相对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主动纠正违法的,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工作中,要加强教育引导,同时还要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疏导工作。因此在查处有关行政违法案件时,应始终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5.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行政执法队伍刚刚组建,因此要加强管理,尽快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开展淡化权力、强化服务意识的宗旨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化、制度化,将行政执法工作文明化、人性化、艺术化,从而建设一支新型的有战斗力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

6.行政执法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

行政执法工作要强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教育,要立足法治,服务群众,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开辟宣传栏,结合全国普法日,进行行政执法的宣传和普及,发放行政执法工作宣传资料。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支持行政执法工作。

城市管理与执法 篇4

关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信访与思考

湘乡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纪委辜凤翔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常常因被称为‚不文明执法、不规范执法‛而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甚至状告至纪检监察部门或信访部门。然而,城管部门却也深感困惑和无奈。本人对我市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中引发的信访问题进行了一些剖析,有关城管部门的信访案件较多,研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管没有自己的‚祖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城市化、市场化伴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相应产生,引起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一个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相对陌生的领域——‚城市管理‛随之应运而生,大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各地地、县两级城管部门逐步建立。由于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基本上仍是农业国,对城市管理范畴的中央和省级掌控缺乏实质性举措,以至于各地新组建的城管部门无论从机构名称还是机构性质,无论是管理范围还是工作内容,都存在较大差异,可以用一句老话形象地表述为‚各有各的高招‛。比如机构名称,北京市现在称为市政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称为市

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南京市称为市容管理局,而在绝大多数地、县两级城市,基本上都叫城市管理局或城管委、城管办,实行综合执法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除少数地方是单设的以外,大多也都是在上述机构加挂一块牌子。再如机构性质,有的是行政部门,有的则是事业单位,还有的属于非常设的临时机构。而管理范围,有的只负责市(县、区)本级建成区,有的则垂直管理到区(县)、镇。至于管理内容,那就更加多样化了,少的只负责单一的市容环境卫生,多的则包括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自来水及污水处理、公交客运、路灯亮化、户外广告、工程渣土、城市沟河等等,还有的地方将房产物管、规划拆违等甚至将旅游景点管理和文化市场管理等都纳入了城管执法内容。即使是国务院法制办和各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的市、县(区),其执法职责也有‚5+1‛、‚6+1‛、‚7+1‛等不同,其中前一个数字是授权执法管理的主要事项,后面的‚1‛则是当地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交给城管部门的其他执法管理任务。这些多少带有各自为政色彩的不统一现象,固然与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关,也与中央一级和省级缺少相应的与时俱进的规范要求和管理措施不无关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社会群众不知道城管究竟有多大权力,究竟该怎样‚被城管管‛;有些地方政府经常拿城管当‚别动队‛使用,让城管去干一些公安、武警不便干、相关部门不愿干、基层组织又很难办的‚拔钉子‛、‚得罪人‛的棘手事情;而城管队伍则由于组建时间短,基础差,管理事项和对

象相对复杂,且自身执法依据不够充分,人员素质和执法保障方面又与执法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加之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因而很难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让社会方方面面都能满意,日积月累,使得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已经成为当地质疑最多、评议最差的单位之一。

城管面临的社会压力和自身不堪重负的现实,使得城管人内心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叹:我们要是有个‚亲娘老子‛该有多好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体制机制问题得到合理的统一,客观上已经成为规范城市管理,减少政出多门,让城管名正言顺干事情的首要前提。

二、城管综合执法为什么‚‘7+1’、‘8+1’,就是难统一‛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实施综合执法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管是‚7+1‛还是‚8+1‛,底气不足是不统一。实际上,不论是国务院法制办的批复还是省政府的批复,说到底只是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对特定区域所做出的工作决策和采取的授权程式,严格地讲属于‚个案‛,目前还很难与普遍都适合的法律意义上明确界定的执法主体划等号。所以,只能以‚试点‛的名义在部分城市试试看,‚摸着石头过河‛。然而这条‚河‛现在看来是有点过宽过深了,城管执法部门不仅很难胸有成竹地涉水摸石,甚至还常

有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别种滋味。那么城市管理到底该不该实行综合执法,综合执法的内容和范围能不能基本统一并让社会充分知晓,这些表面上仅仅属于认识层面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城管综合执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先决条件。

我国现在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各项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但《城市管理法》这样的十分迫切需要的法律法规却至今仍难以出台。没有硬通货,底气从何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若仅从字面上看,毫无疑问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执法机构,而且被授权拥有的执法权项也较多,可是却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明确过城管到底执得是什么法,社会人士客气一点的会说,‚你们城管管得也太宽了吧?‛带有情绪的相对人则常常振振有辞:‚我这点事凭什么由你们城管来管!‛可见当前社会群众对城管执法普遍缺乏认同度,处臵稍有不当,便可能激化矛盾。而一些媒体对少数城管执法恶性事件的追踪报道、频繁暴光乃至刻意炒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客观上是把本应对立法与否的质疑,单纯地引向对执法的质疑,为社会对城管执法的不认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安执法有《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工商执法有《公司法》、《广告法》,环保执法有《环境保护法》等等,而城管执法虽然看似风风火火,试点还在不断扩大,但立法却远远没有跟上。传统上分别属于规划、公安、交通、工商、环保、城建等部门的一些执法责任,由于‚七八顶大盖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的缘故,被‚相对集中‛

到城管部门,不好管、管不了的事就由城管去干吧,而与部门利益明显相关的权责那是轻易不能放的。即使政府已经明确,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找出若干依据继续行使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原有的执法队伍大都依然存在,以致经常出现一件事两家做的情况,这不仅容易让行政执法相对人产生困惑,也常常使执法者处于进退两难缩手缩脚的尴尬境地。此类现象从表面上看是部门如何协调的问题,实际则反映出目前城管执法本质上是借法执法,而法定执法主体和社会公众又难以充分认同并真心实意配合的深层次矛盾。因此,只有从法律层面上统一城市管理执法的权限和执法队伍的设臵,出台《城市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执法主体资格,界定执法职责范围,赋予有关强制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城市管理执法难的状况。一句话,就是城管执法要变被动应付、打‚擦边球‛,为主动出击打攻坚战,法律层面的强有力支撑与体制机制的正规统一同样重要。

讲到立法问题,可能有同志会提出,城市管理的概念很宽,准确界定很难,国际上此类立法可供借鉴的不多,目前这种颇有中国特色的城管模式还是继续探索吧。笔者认为,正因为难,才需要创新,才需要抓紧,才需要立法跟上,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可能一下就完善,有总比没有强,先搞出个试行或暂行的也行。否则,城管综合执法的路子很难继续走下去,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的初衷也难以实现。

三、城管执法着装为什么‚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毋庸讳言,城管着装问题十分敏感,它既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城管规范执法的现实问题。城管到底是‚正规军‛,还是‚别动队‛,抑或是某种意义上的‚土匪‛,在着装问题上似乎也能窥出一斑。

城管着装‚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描述,形象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样两层含意:一是制服样式军不军、警不警,五花八门,经常变换,给社会以‚想怎么穿就怎么配‛的不良印象;二是城管该不该着装上级不明确,着也不是,不着也不是,颇为两难。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度称城管为‚土匪‛?除了执法不规范、行为不文明、作风不端正等因素外,着装不统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国务院曾对十几个执法部门的着装有过明确规定,或许是因为国家和省一级没有城管部门,因而对社会接触面很广的城管执法如何着装没有提及,而各地城管机构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实在是很难做到既规范执法而又不正规着装,这就使得从中央直辖市到乡镇城管队,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式样的城管制服自行其是,各领风骚。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老百姓产生反感,有关部门发出质疑,个别财政相对紧张而又严格按章办事的地方,甚至以违反财经纪律动用公款乱着装的行为予以查处和进行 6

整顿。于是,长期以来城管着装‚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难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城管执法究竟该不该着装,如果确实应该规范着装,那又该由哪一级来使之统一规范呢?我们党历来强调实事求是,政府出台各种行政措施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城管执法要不要统一规范着装,如何统一规范着装‛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同样也不例外。从目前各个执法部门的工作情况看,除了公安、工商、税务几个部门外,大概就数城管部门的执法任务面广量大了,在各种场合、各种时间段、面对各种各样的执法管理对象去履行若干项执法使命,执法人员如果不身着容易辨识的执法制服而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身穿便衣,谁能知道你是在执行公务,又如何知晓你是在执行什么公务?很难想象这样的执法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初衷之一,便是将‚七八顶大盖帽‛改革为‚只需一顶大盖帽‛,而如今城管综合执法队伍却不能着装,把这‚一顶大盖帽‛也给取消,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执法人员的自律性当然会受到影响,综合执法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所以,‚城管执法不能不着装‛已成为基层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的共识,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理解和默许。首都北京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身着城管制服在天安门广场等地进行执法值勤的情况,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报道,中央领导也曾亲切接见身着制服的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由此看来城管执法人员应该规范着装已经没有太多的异议了,现在的问题是该由哪一级来予以

明确并进行统一规范。去年5月,江苏省政府法制办已经就全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使用统一的执法文书、执法标志和工作服饰发了专门文件,并要求在2008年底以前全省统一规范到位。这一含有‚小岗村‛意味的重要举措,至少在江苏全省范围内为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改善城管执法形象提供了一项基本条件。可以断言,在这方面如能尽快出台全国性的统一规范举措,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事业必将大大前进一步。

四、城管工作异常艰辛为什么却‚吃力不讨好‛ 笔者在城管部门工作多年,此前也在其他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过,对比之下感慨颇多。体会最深的就是:城管部门的工作难度之大,辛苦程度之强,社会压力之巨,远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绝大多数城管人不分白天黑夜,不顾日晒雨淋,不论节日假期,为了城市的整洁有序、市容亮丽、市民方便,长年超强度运转,超负荷劳动,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在缺少理解、支持、配合的情况下默默奉献,他们的辛劳与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尊敬。然而由于体制机制、人员素质、执法环境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加之极少数害群之马自毁形象引发的轩然大波,使得城管在社会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毁誉参半。在各地的机关作风评议活动中,城管排名靠后已屡见不鲜。‚花谢花飞花满天,城管艰辛有谁怜‛?心中有着满肚子委屈的城管人不免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城市管理工作为什么常常‚吃力不讨好‛呢?除了本文前面提到 的一些客观原因外,城管部门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查找队伍内部的主观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尽快扭转城管工作的被动局面。

从许多地方城管暴露出来的问题看,社会群众反响最强烈的就是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管理简单粗暴。尽管你工作很辛苦,但那些人们通常看不到,而只要你在执法中情绪稍有激动,或者是执法管理相对人故意制造事端而你不够冷静,处臵不当,马上就会引来大量围观路人,这个瞬时形成的强势群体中尽管大多数人可能不明真相,但因具有共同的同情弱者的心理,几乎都会不假思索地站在执法对象的立场上来指责城管。由于这种情况三天两头经常发生,极个别的还曾引发恶性事件,时间一长,对城管执法的逆反心理便在一些社会阶层中悄然滋长和蔓延,造成恶性循环,使得城管执法变得更为艰难。要从根本上改变城管的社会印象,就必须强化队伍教育,严格队伍管理,提高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灌输文明执法理念,提升执法修养水准。同时,还必须严把进人、用人关,这一点尤为重要。一些城管恶性事件的发生,根子其实就在这里。由于城管基本上算是‚吃皇粮‛的新部门,并且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而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和增加管理内容,因此必然需要增加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有些地方便把城管看成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安人进人的理想渠道,人事腐败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少数不具备基本执法素质的人通过关系吃

上了‚皇粮‛,自以为门路宽、后台硬,本事大,了不得,在执法管理岗位上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甚至胡作非为,违法违纪,不仅在社会上造成很坏影响,而且还败坏了队伍内部风气,这是令城管人非常痛心的事情,也是真正需要从根子上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选人、用人首先必须规范。城管执法遇到的复杂情况多,面对的弱势群体多,处理的棘手问题多,对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政策法规把握水平、言语举止道德修养等方面理应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严把入门关,选准人、用好人,进一步严格队伍管理和行为养成,才能弘扬正气,令行禁止,打造出一支群众信任得过的城管执法队伍。

五、城管综合执法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好汉三个帮‛ 自古以来,‚好汉‛就是专指具有行侠仗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品质,受到‚草民‛期盼、敬佩和拥戴的人,用现在的话讲,算是个体的民间执法人员。假如这个观点基本成立的话,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套用,如今的执法队伍就应该是法律地位明确的‚好汉‛群体。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实践证明,城管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进行执法与管理,充当着‚好汉‛的角色,如果离开了方方面面的‚帮‛,只靠孤军奋战显然是不行的。现时许多地方的城管执法环境并不理想,舆论氛围更有谈城管色变之势,少数基层城管,本应是‚好汉‛的执法管理人员,甚至

已被喻为‚土匪‛不堪一提。由此看来,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不仅要在内部管理上动真碰硬,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帮助,形成‚一个好汉三个帮‛。城管要正确认识自己,善待市民群众;社会也要正确看待城管,善意帮扶城管。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领域多种矛盾交错,问题繁多。城管往往处于这多种矛盾和问题的交汇点,特别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同时也有些对其他现实不满的人常常会把怨恨发泄到城管头上,以期‚墙倒众人推‛。因此,城管工作者必须从政府关注民生的实际出发,去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和程式,主动寻求社会的支持。城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要构建和谐社会,建成法制国家,改善环境状况,提升城市形象,各行各业任务都十分艰巨,城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城管人的辛劳和汗水,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城市的市容环境秩序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各级政府和城管部门真诚地欢迎社会监督,希望各有关方面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提供热情帮助。个别媒体借题发挥、以偏概全、哗众取宠、诋毁城管,摆出一副为民请命的架势进行不负责任的炒作的做法,其实并不是社会所期望的,也是有悖本行业职业道德的。生活在城市里的各阶层人士也该扪心自问,我们爱惜自己的城市吗?我们珍惜自己的环境吗?我们为改善我们共同的人居环境究竟做了多少呢?如果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更美丽,装点得更温馨,那就善意地帮助城管,热忱地支持城管,自觉地配合城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篇5

包括工商、交通等6部门相关行政处罚权

城管的执法范围,尤其是其行政处罚权如何划分,一直存有争议。本次正式出台的《办法》,采用了较为概括的表述:“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以及环境保护管理、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水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方面与城市管理相关部分的行政处罚权。”

住建部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这样规定的目的,既是为了严格遵循中央文件精神,又为了给城市管理执法实践留下空间,“只是表述不同,实质内容上并没有变化。”

《办法》对集中行使城管执法事项的条件也进行了规定,要求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执法频率高、专业技术要求适宜。符合要求条件的,可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如何协调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办法》对此表明,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集中行使原由其他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的,应当与其他部门明确职责权限和工作机制。

焦点2 执法行为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长期以来,公众关于城管执法行为手段的争议频出。对此,《办法》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可以以勘验、拍照、录音、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取证,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询问案件当事人、证人等,查阅、调取、复制有关文件资料等。同时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

另外,应当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也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以采取教育、劝诫、疏导等方式予以纠正。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文明用语 篇6

行为规范与文明用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依据有关规定和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管理执法局所有队员。

第二章着装规范

第三条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执勤、值班时,必须按规定着城管执法制服。不执行公务活动时应着便服,不得将便服与执法工作服混穿。

第四条着执法工作服时,帽徽、臂章、胸牌号等城管执法标识要齐全,并按规定佩戴。要衣着整洁,风纪严整,扣好领钩、衣扣。

第五条戴帽时,帽檐前缘与眉同高,帽饰带并拢并保持水平。帽松紧带不使用时,不得露于帽外。在办公区内可不戴帽子。

第六条着执法工作服时, 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冬夏季服装和毛、布料服装不得混穿;不得佩带与城管执法人员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其它标志、徽章。

第七条要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服及其标识的管理,不得擅自扩大着装范围,不得擅自修改、外借和赠送。

第三章举止规范

第八条执法人员应当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态良好。外出时,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城管执法人员的声誉。

第九条执法人员参加集会或活动,须按规定时间和顺序入场,按指定位置就座,遵守会场秩序,散会依次退场。

第十条在室内脱帽,无衣帽钩时,立姿可夹于左腋下,坐姿可置于桌(台)前沿,或帽顶向上、帽徽朝前置于膝上,也可置于桌斗或衣橱内。

第十一条不准酒后执勤、驾车,不准到餐馆、酒吧、网吧、按摩室、桑拿室、足浴房、录像厅、歌舞厅和电子游艺厅等场所消费娱乐。

第十二条不准酗酒、赌博、打架斗殴。

第四章礼节规范

第十三条执法人员应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第十四条参加庆典、集会等重大活动,升国旗时,着装列队的执法人员应当自行立正、行注目礼,带队人员应当行举手礼;未列队的执法人员应当行注目礼。奏(唱)国歌时,应当自行立正。

第十五条进入领导、其他人员室内前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在室内,领导或者上级来到时,应自行起立。

第五章执法规范

第十六条执法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先教育后处罚的原则,执法行为和语言文明,纠正违章先敬礼。

第十七条执法检查和办案调查不得少于两人。执法检查要先向相对人出示有效证件;实施行政处罚,必须告知相对人违法内容、处罚条款,及其应享有的权利,并允许其申辩。

第十八条行政处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法律法规准确。做到执法主体合法、程序合法,证据确凿,文书规范,罚缴分离。

第十九条不准办人情案、关系案,不准为违法单位和违法者开脱责任,隐瞒实情,出具伪证。

第二十条不准刁难、打骂违法当事人;不准违规罚款、扣押、处理罚没物品;不准索要或收受违法当事人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不准参加有损公正执法的宴请、旅游、娱乐活动。

第六章用语规范

第二十一条执法人员必须掌握文明用语,根据不同环境熟练使用,做到态度热情诚恳,表达通俗准确。

(一)首句用语。如:您好。

(二)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三)称谓用语。如:同志、先生、老师、师傅、女士。

(四)接待用语。如:请进、请坐、请喝水,请讲,您找哪位?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

(五)执勤用语,一般组合为:称呼+请+说明理由+要求+谢谢(再见)。如:同志,请协助(配合)我们工作,并说明理由(指出其违章事实),提出要求(处理意见),最后是谢谢合作。

(六)结束用语。如:谢谢您的协助,再见。

第二十二条要杜绝执勤方面的忌语,如:“帮帮忙,不要瞎起哄”;“识相点,否则要你好看”等等。切忌用脏话、粗话、训斥话、讽刺话等不礼貌用语。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范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城市管理与执法 篇7

关键词:法治,法治理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依法治国

1 法治及其理念的价值诠释

1.1 法治的概念

法治理念, 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及法治化的操作技术, 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法治理论的基本框架。因此, 理解法治的概念是对法治理念的把握和解释。法治概念是在历史上产生的, 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 它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关于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的争论。著名的“儒法之争”, 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治理国家主要是靠法律, 即“圣人之治 (即人治) ”还是主要靠个别贤明的君主, 即“圣法之治 (即法治) ”。在西方, 第一个主张依法治国者, 可以说是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在著名的《政治学》一书中, 认为“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异常活跃, 纷纷提出了对法治精义的看法和解释。有学者通过认同西方社会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法治的几乎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基本解释, 认为法治的基本精义在于法的至上地位和法的善德质素, 后者决定着前者, 更具有根本意义。法的至上地位意味着不仅只有手段的功用, 而且有目的和价值意义;法的善德质素要求法治不只在实施层而, 更在立法层面。同时, 法治作为价值理想, 与自由、平等、正义、秩序、效率、民主等多元价值具有亲合关系。有学者从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 认为法治除了“治国方略”之外, 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 是一种理性的法制模式, 是一种理性的法律精神, 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 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 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 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 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与法治

2.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法治的具体实践

从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实践来看, 中国法治化进程是由国家启动的, 基本上是以政府推进为主的政府推进和社会演进结合型。从根本意义上, 反映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理论深入和展开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回应, 需要在实践中具体地操作中国法治化道路选择, 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则是法治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实践。

城市管理是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和永恒课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根源于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行政机构精简和行政处罚的执法法治化要求, 以解决在城市管理领域中比较混乱的行政处罚行为, 《行政处罚法》将综合执法中的集中处罚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体现, 是法治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地方行政区域的具体实施, 它使法治理念得以启动和深入, 使法逐步由纸上的条文融入了公民的生活中, 从而为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制度与人”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

2.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法治的具体化, 与法治政府具有密切关系

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作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及改革方向之一提出后,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就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再次发出了专门通知, 要求各省政府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 充分认识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的重要意义, 认真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

综合执法作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 其与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 城管综合执法与责任型政府关系密切, 责任行政要求行政系统行使职权时权责对等, 行政执法权高效有序地运作, 这是因为, “良好的法律秩序是法律规范实施的结果, 也是检验是否厉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标志。”城管综合执法将以往分散行使的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 明确执法主体及其权限和责任, 为“政府权力再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 城管综合执法也体现了治理型政府的要求。治理型政府以“最好服务、最高效率”为目标, 城管综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行政处罚领域的三乱现象, 使无序变为有序, 保证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和稳定, 有力地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同样, 依法行政也对综合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必须要做到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杜绝粗暴执法, 从而为政府树立良好的行政执法形象。

3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展望

在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如何具体实现法治的方略, 体现法治的价值和要求是对我国法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开展和深入, 作为依法治国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法治实践, 为中国法治化的实现提供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

3.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

(1) 立法不足, 法律滞后。

行政执法, 顾名思义就是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行政执法离不开法律适用, 当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将抽象的法律规定具体运用于人、行为和事实并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决定时, 就属于法律适用。城管综合执法作为行政执法的一种模式, 在其执法的过程中也必然涉及法律适用。不同的行政执法模式各有其执法依据, 就目前各地城管综合执法的法律现行的立法并不能完全适应城管综合执法的实际, 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①中央立法过于原则, 欠缺可操作性;②地方立法位阶较低, 权威性不足;③执法依据分散, 处于“借法执法”的尴尬局面;④部分执法依据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现象。

(2) 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职能交叉、职责不清。

综合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来自于行政职能机关的转让, 各行政职能机关都交出一部分行政处罚权给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 由其独立行使, 变多家执法为一家执法。然而, 这种转让并不是传统理论中的依法转让, 其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还不完善,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①行政管理权与综合执法权完全割裂, 管理与处罚难以衔接。“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与综合执法机关之间的职责冲突, 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执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甚至比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前的职责交叉问题还要大。”②综合执法部门与原职能机关执法职能转移不完整, 执法界面不清晰。根据行政法的理论, 一个完整的行政处罚权是不能被分割的, 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在部分职责职权的划定上, 却分割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

(3) 执法主体定位不准, 执法手段不足。

现在执法队伍的执法主体资格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6条的规定, 在国务院法制办批复后, 通过各级政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确定的, 由于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原来是由其他的法律或法规明确授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 因此, 在行政处罚权执法主体资格转移过程中就存在着法律间的冲突。特别是试点工作实施以后, 一些新颁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规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仍明确规定授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 这也给综合执法队伍的执法主体资格带来了问题。在管理上依然采取运动式的监管模式, 而且执法手段较为单一, 整治效果不明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实践中, 还面临一个相同的难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后没有行使行政强制权的权力, 城市管理难以有效的进行。

3.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完善途径

法治是一个目标, 是一个庞大的、理想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 这个过程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 是旨在实现法治的一系列具体活动的总和。充分认识到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实现理想法治目标的必然性, 更加紧迫地推进法治的进程, 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改革管理体制。“从法治的发展角度着眼, 如果一种制度设计是值得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我们就必须为它的建构迈出第一步, 哪怕会遭遇种种阻力, 甚至阻力过大而使得这一步走歪了。毕竟, 任何制度文明的发展都是在学习、矫正、积累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城市的管理工作, 特点是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效问题。因此, 研究确立科学合理的城管行政执法新体制, 对于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率至关重要。通过职能、权力、机构、人员的转变与调整, 以及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统一执法程序和文书等配套制度的建设, 使权力彻底与利益脱钩、真正与责任挂钩, 从而最终建立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2) 制定法律规范。任何一项制度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 尤其是对于以行政权重构为核心的城管综合执法制度而言, 更需要立法权的全面规范。关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地方性法规可作全面立法的立法选择, “所谓全面立法就是指在一部或若干部法律、法规中对行政综合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出系统规定, 并将有关的主体、内容、程序等全部列举出来。”法规具体可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主体地位问题;②人员设置问题;③执法手段问题;④执法职能及范围划分问题;⑤执法程序问题。

(3) 重塑执法理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 切实改变“重处罚轻服务”的现象, 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树立权利本位、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在执法方式上做到多样化、人性化、社会化, 做到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公信, 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建设, 做到权力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 全面提高队伍和人员的素质, 从而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燎原著.从法制到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2]孙莉.依法治国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3]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4]沈荣华.现代法治政府论[M].华夏出版社, 2000.

城市管理与执法 篇8

【关键词】城市管理 行政执法制度 问题 措施

在我国,城市管理是一个集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等在内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维护社会治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完善我国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做到依法行政,维护社会治安。

一、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城管执法方式过于野蛮

为了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法规的作用,城管必须严格执法,但是就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城市管理执法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仍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方式过于野蛮,导致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在实际的执法中,野蛮已经成为城管执法人员的代名词,经常会出现砸工具、打摊贩、掀摊子的现象[1]。这种野蛮的执法方式,不仅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同时给政府形象的建立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2、执法范围不明确

在我国,城管部门与原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权力划转不明确,缺少明确的划分标准,导致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出现扯皮的现象。当执法工作可以带来较大的利益时,各行政执法部门在行使执法权力时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但是当要承担执法责任时,各行政执法部门只会相互推诿,找借口推脱。

3、城管执法人员的组成以及编制不统一

在我国,很多城管执法人员并没有统一的编制,除了北京是公务员编制之外,我国其他地方几乎全是一般的事业编制。对于事业编制来说,单位的支出主要来自于城管执法人员收缴的罚金,因此,自罚自拿的现象普遍存在。城管执法人员的组成也并不形同,有合同工也有公务员,甚至还会有临时聘用的人员。

二、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的措施

1、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

(1)明确执法主体地位

如果城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那么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自由裁量权过剩的现象。这样就无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因此,一定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城管部门的职责,对城管部门的权利进行规范,使权利的行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防止权利的滥用。城管的法律地位与城管执法的合法性密切相关,只有明确城管的法律地位,在执法中,城管的执法行为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获得群众的支持。

(2)统一任用制度

人员编制混乱,将导致执法水平的低下,要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就一定要统一城管执法人员的任用制度,所有人员必须通过相关的考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执法人员的组成,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编制、录用以及任免、考核等进行一定的规范。建立高标准的城管执法人员选拔录用制度,组建一只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同时避免出现聘用临时工的现象。由于执法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要保证执法人员有较高的身体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额素质,要定期的展开培训工作,增加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2]。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城管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打造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增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提升执法质量,杜绝暴力执法的发生,维护社会秩序。

2、建立健全城管執法监督体制

(1)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要保证行政执法的顺利进行,就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可以防止腐败的发生,保障使行政相对人的权利。首先要完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的监督机制,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转变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杜绝暴力执法情况的发生。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提高执法行为的曝光率。还可以设立意见箱等,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执法的全过程透明化、公开化。

(2)转变执法理念

为了进行有效的执法,城管执法人员要转变执法理念,以服务人民的态度做好执法工作。在进行执法时,城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原则,保障人们的合法利益[3]。同时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主动邀请公众参与的执法过程中从人们的利益出发,使执法方式更加人性化。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加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获得公众的认同与支持,这样才能降低执法难度,共同打造和谐城市。

结束语:我国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维护社会的和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为了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就要转变执法理念,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

【参考文献】

[1]田芳. 论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12.

[2]王一品. 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初探[D].吉林大学,2012.

上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下一篇:易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