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学校工作总结

2024-07-19

居民学校工作总结(通用8篇)

居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1

服务大局 满足需求 努力提升区域社区教育水平——创建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工作汇报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2008年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评估组一行莅临我区,就江宁区社区培训学院(筹)的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这是对江宁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促进!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江宁区教育局,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我区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产业化、城市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总定位,以跻身苏南“第一方阵”、实现“两个率先”为动力,全面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现阶段,江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向优化发展阶段转型,经济发展呈现出高位增长、高质运行、高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举措,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努力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区、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南京市教育发展先进区。07年,我区率先通过了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验收。

发展终身教育,迈向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要求。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社区学院作为推进区域内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区域内市民多层次、多类型教育学习需求的新型终身教育机构,必须加以重点建设。为此,我区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创建江宁区社区培训学院。下面我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服务大局,充分认识建设社区学院的现实需要

社区教育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随着江宁的快速发展,高标准建设社区培训学院已成必然选择。

一是区域经济优势明显。作为南京的三大新市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江宁区域面积1573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常驻人口80多万,外来人口40余万。经济、文化、教育等水平都位居省市前列。江宁开发区、滨江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等开发园区均已形成规模,仅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江宁的就有近40家。我区各街道经济基础好,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区域教育资源丰富。辖区内建有江宁大学城,有高等院校25所,公办中小学48所、幼儿园32所,社区教育中心10所,成人学校22所,社区市民学校204所。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教育机构53所。辖区居民中,退休的高级专门人才数量较多,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三是面临良好发展机遇。随着江宁旧城改造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失地农民、新增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均急需参加教育培训,同时,从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化素质的角度出发,社区教育也面临着新的任务。易地新建的区职教中心占地面积384亩,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额达3000多万元,其中,中央数控实训基地1个,设备总值1320万元;省级电子实训基地,设备总值690多万元;市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设备总值590多万元;财经类实训基地设备总值150万元;烹饪、宾馆服务实训基地设备总值110万元。学校还建有机电、电子、计算机三个省级示范专业,财会商贸、烹饪两个市级示范专业。08年6月被批准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下设10个工种考核站。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30个, 电脑房15个,图书11万余册,电子图书5万册,以及与教育教学、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其它实验设备。2008年6月通过了四星级职业学校验收。这一切,为设立、建设社区培训学院提供了最佳契机。

鉴于以上考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社区培训学院工作列入区政府08年工作目标,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组织领导,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二、积极实践探索,认真研制社区学院的运行要素

我区积极学习外地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逐步明确了社区培训学院的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等运行要素。

一是明确科学的功能定位。江宁区社区培训学院(筹)主要承担面向社会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承担面向九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及各社区市民学校的社区教育专业支持工作。其办学性质为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培训机构,主要是面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教育培训活动、面向区级机关开展各种技能与业务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上岗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上岗培训、与有关高校联办本科、专科教育、自主举办成人中高等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指导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

江宁区社区培训学院(筹)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有学院直接办学,也有指导街道社区学校办学和开展各种学习型组织活动;有学院单独办学,也有与有关学校、企业联合办学;有全日制教育,也有业余、半日制教育;有高、中等学历教育,也有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有收费教育,也有免费培训;有校内教育,也有现场培训等。目前江宁职教中心校区有专科教育在校生321人,中职教育在校生3562人,依托成人高校进修大专学员250多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年培训量达 5000人次;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有“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400多人;区社区教育中心有远程网络本、专科学员200多人,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有党校大专班学员200多人。2007年,社区教育从业人员培训总量为20多万人次,培训率达50.8%。

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支撑终身教育运作的办学和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社区终身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江宁区社区培训学院(筹)与江宁职教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其领导决策机构为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由名誉院长、院长、副院长、成员组成,院务委员会由院长主持召开。学院的法定代表人为社区培训学院院长。学院办事机构设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培训处、总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社区教育处七个部门。健全三级纵向培训教育网络,即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民学校。

三是确立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主要由江宁区人民政府和江宁职教中心共同投入,其中注册资金为300万元,区财政每年按全区人口总数每人1元拨款到区教育局统筹调配,各街道财政也按地区人口总数每人1元拨款到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还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开展一些项目的有偿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将其收入用作教育经费的补充,各社区教育中心都有年10万至50万元的培训收入。学院收入的经费主要用于规定的办学范围和事业发展,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其他的必要开支。

三、围绕创建目标,努力夯实社区学院的建设基础

为了积极筹建社区培训学院,我区在社区教育发展上进一步加快步伐,确定了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健全组织、创新载体、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从五个方面努力夯实创建基础。

一是切实加强阵地建设。目前,我区已形成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2007年依托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立的区社区教育中心;全区各街道建立的9个社区教育中心,其所拥有的22所办学点,都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四独立”的标准,建有独立的校园;在各社区建立的204个社区市民学校,市民学校普遍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育培训室、体育健身活动室和室外运动场地;同时,各社区教育中心都建立了现代信息教育传输网络。

二是重点强化队伍建设。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专职教师由区教育局统一调配,全区现有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教师324人,兼职教师858人。同时不断扩大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采取专任制、委派制、招聘制、聘请制和志愿制等办法,组建了一支由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区党员、退休教师、有一技之长的热心群众等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共计8510名,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精心设置培训课程。江宁社区教育起步伊始,就紧紧依托江宁职教中心加强课程建设,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坚持课程设置与社会文化、文明创建、社区服务、企业培训等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数控车工、钳工、电子电工维修、商贸财会、烹饪、旅游服务、成人高考补习、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科目,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市民,旨在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近几年来,区社区培训学院(筹)编著了《新市民教育读本》、《社区教育学习手册》、《社区教育管理手册》、《市民学校培训教材》、《两后生必读》等,使社区教育的实验成果化、应用化、普及化。

四是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引导工作开展,推动群众性理论研究是我们社区培训学院(筹)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以各社区教育中心课题组为依托,开展了江宁区暂住人口情况及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与思考、失地农民转岗技能培训的论证研究、培训市场的调研分析,撰写了《建设新城区、关注新市民、创建新理念》、《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江宁》等文章,并已初步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江宁区社区教育论文集》汇编了40多篇论文。

五是努力完善管理机制。为了确保我区社区教育有序、有效地向纵深发展,我区在2007年修改出台了《江宁区社区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江宁区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开放制度》、《江宁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考核评估方案》,区教育局每年都对社区教育中心督导、评估,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为今后江宁社区教育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四、坚持合力攻坚,积极增强社区教育的发展动力

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我们通过“政府推动力、部门协作力、社区自主力、居民参与力”四力合一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全力强化推动我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动力。

一是强化政府推动力。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江宁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也成立了以街道主要领导负责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为每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配备了1-3名专职校长;各社区建立了市民学校。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改善全区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学校向社区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力。建立横向社区教育网络,区委文明办、教育局、文化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全方位开放富有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包括区图书馆、区文化中心、25所大专院校、驻地军警部队等,进一步拓宽社区教育的空间。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常年对外开放,被评为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区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省文明图书馆,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现馆藏总量34.8万册(件),全年实行无假日对外免费开放。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使社会资源与人民群众更加贴近。

三是强化社区自主力。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街道、社区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是搞好社区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注重指导街道根据本地情况开展教培活动,有的放矢,重在实效,重在特色。如禄口街道彭福社区市民学校开设《公民道德讲座》、谷里街道元山社区市民学校开设《文明城区创建》报告;淳化街道各社区市民学校的电子阅览室电脑都安装几万册电子各门类小说供市民阅读等。四是强化居民参与力。近年来,我区坚持以 “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为平台,以社区群众为主体,深入开展《天地人和》摄影作品展、“建设和谐江宁”新市民卡拉OK大赛、读书征文演讲竞赛等11项社区文化活动。07年,区教育、文化等多部门又以“和谐江宁大舞台”为载体,联合举办了26个专场文艺演出。此外,各街道举办全民体育运动会9场;还开展了太极、广场交谊舞、书法笔会、春游牛首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五、坚持主动服务,不断开创社区教育的发展局面

我区社区教育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发展、服务于部门、服务于群众,全面融入本土社区文化,适应地方产业的发展,满足社区成员对教育的个性需求,实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需施教,着力推进社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广泛开展各类培训。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针对市民实际需求,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类培训,把社区教育办成一项教育民众、凝聚民心、改善民生的惠民利民工程。帮助农民科技致富。如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创建绿色稻米市级农科教示范基地;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创建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正在创建省级“有机、无公害茶叶农科教示范基地”等。各社区教育中心对失地农民开展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诸如理货员、保安、家用车修理等。区社区教育中心(职教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和设备、技术优势,面向全区、以点带面,培训失地农民1300人、下岗再就业人员4800人。秣陵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失地农民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2100人,拿到上岗证后全部就业。此外,方山分中心还挂靠省外事办开办了出国劳务输出培训班,开设日语培训班43期,培训1500多人输送到日本工作;东山街道近年来举办了17期下岗职工培训班,实现再就业1035人次,还举办了2期残疾人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被南京市教育局评为“促就业,助致富”培训工作先进集体。此外,还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卫生保健、技能培训等服务。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外来务工新市民中开展“三学”教育,既学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实用电脑,深受外来务工人员的青睐。

二是积极提升市民素质。紧抓迎奥运、创建文明城市等深化社区教育的重要契机,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如区委宣传部等单位深入社区市民学校举办了十多期“小康讲坛”,向广大市民讲授全面小康社会理论和知识,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各街道妇联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定期开展了“宝宝健康成长”、“少儿早期智力开发”、“亲子乐”等内容的知识讲座和兴趣活动,吸引了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在街道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学习之风、文明之风。积极主动地做好老年教育工作。全区设立老年大学1所,各街道老年学校22所、社区开办的老年学校85所,注册的老年学员已占全区老年人口13%,各种老年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井然有序。结合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环保、法律六进社区,开展喜闻乐见的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居民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如举办全国第四届、江宁区首届“200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为“共建小康江宁、共享美好生活”而学习的热情,积极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三是扎实开展“两后”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各社区教育中心都制订培训计划,寻找适合本地特点的培训内容进行创业教育,并进行考核发证。江宁区从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未能升学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发扬创业精神,积极自主地找到就业岗位;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由于毕业后未能达到就业年龄,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就把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动员到成人学校读成人业余高中,学制2年。如铜山、横溪成教还增加了计算机、电焊工等技能培训。两年后,学生不仅拿到了企业招工要求的高中毕业证书,还拿到了1—2门技能证书,在学校的推荐下,均被企业录用。

各位领导、专家,江宁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各项社会公共事业配套设施正在日臻完善。在新一轮发展中,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创建省级社区培训学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区社区教育事业崭新局面。

居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2

1. 我国中职教育的基本现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所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2009年, 教育部把招收有学习愿望的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200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两大任务;同时, 我们还看到,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促进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扩招政策, 二是增加财政投入, 三是制定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 可见中职教育正稳步推进。

2. 新居民子女比例的变化情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经济的迅速发展, 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把这些外来务工的人口称为“新居民”。于是, 新居民子女的教育成长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我国中职学校扩招的情况来看, 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和半工半读制度吸引了很多家境贫困的学生入学, 尤其是受户籍限制和经济条件制约的新居民子女, 就读中职学校逐渐成为其接受岗前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然而, 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原因, 新居民子女就读中职学校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桐乡市来看, 全市总人口66.7万, 截至2010年底新居民总人数突破了38万人, 其中有2万多名新居民子女需要在桐乡就读。2007年以来, 新居民子女升入本地职校的人数在稳步增长, 但是总体比例却在下降 (见下表) 。2007年, 桐乡市参加中考的新居民子女为341人, 升入本市职校的比例为23.46%;2008年、2009年、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8.22%、16.45%、18.21%,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二、新居民子女就读中职学校的现状

1. 新居民子女就读中职学校的顾虑。

第一, 助学金政策并没有对全部新居民子女产生吸引力。曾经对桐乡市一所中职学校的800名新生就“你选择就读职校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统计结果为:因为成绩上不了普通高中分数线的学生占33%;因为职业学校毕业后好就业的学生占27%;因为承受不了普通高中升学压力的学生占22%;只有3%的学生选择了“因为每年有1500元的助学金资助”, 表明获取助学金政策的资助没有成为中职新生选择中职就学的主要行为动机。可见, 现今中职教育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与学生学习后的获得欲望之间是脱节的。

第二, 受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教师常常对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父母社会地位低下的新居民子女不够关注, 致使新居民子女较为自卑, 缺乏自信心。在以城市为主导的价值观念下, 新居民子女好像被贴上标签似的, 游离于城市孩子群体之外, 成为“异类”人。

第三, 中职学校的就业率虽高, 但就职率较低, 即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不高, 可以说, 这已成为广大新居民及其子女就学问题上的一大心病。以浙江省为例, 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在96%左右, 这意味着中职学生毕业后就能工作赚钱, 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限制, 中职毕业生从事的大多是艰苦繁重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总体就职层次较低, 薪酬待遇并不理想, 离真正的“蓝领”相去甚远, 学费投入与工资回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这明显影响了新居民子女的就读意愿。

2. 鼓励新居民子女就读中职学校的优惠政策。

浙江省教育厅规定:就读职高、中专等中职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国家助学金,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费全免。其中一、二年级每位学生每年可以有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到三年级则还可以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 用于支付学费。也就是说, 只要就读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技师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 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 所有中职在校生都能享受这一助学政策。

但是, 受这一政策吸引的新居民子女并不多。仍以桐乡市为例, 目前, 桐乡市新居民子女的在校生中, 初一总人数约1300人, 初二约1000人, 初三约700人。每年参加中考的新居民子女约500人。初中毕业后, 少部分学生选择回家就读, 一小部分学生升入桐乡市当地职校, 基本没有升入普通高中就读, 大部分选择了打工就业。鼓励新居民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吸引新居民子女就读中职学校的对策

根据新居民子女的家庭现状和他们就读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 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入学率。

1. 加大国家、地方政策优惠的宣传力度。

助学金政策没有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可能是部分学生还没有知晓政策的详情, 作为中职学校要尽可能把各种优惠政策宣传到位, 还可以专门在新居民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广泛宣传, 因为他们获取各种政策信息的渠道并不多。另外, 对于有地方特色的优惠政策更要加大宣传, 例如桐乡特色的“订单班”、“乌镇旅游班学费返还”等优惠项目。

其次, 政府应继续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 关心新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应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新居民家庭进行捐助, 多方共同参与来扶助这一弱势群体, 从物质方面进一步保障新居民子女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尽量减少因为资金问题而导致的新居民子女受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这样一来, 才能使新居民子女感到城市大家庭的温暖, 提高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2. 大力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职率。

浙江省教育厅提出, 争取用5年时间, 在全省以设区市为单位, 基本完成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 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但是, 解决新居民子女对“就职率”的后顾之忧, 职业学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职业学校须进一步加强特色培育,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中职学校可以按照“做强主体专业, 拓展新兴专业, 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 扬长避短, 错位发展, 为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服务;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 合理配置资源, 着力推进职业学校专门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

3. 提升新居民子女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为了有效提升新居民子女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中职学校需要对目前的专业课程模式进行优化完善:一是以培养基础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公共课程, 二是以培养核心技能与专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课程”, 三是以强化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项目”。如桐乡市职教中心学校以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这4个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且能反映地域特色经济的专业为试点, 对专业课程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 将文化基础课程比例由原来的49%下降为30%, 而专业必修课比例由原来的49%上升为69%, 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设置适合新居民子女就读的专业。

新居民之所以到我们这里来工作, 最看重的就是我们这里发达的经济。他们希望能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 并与本地居民共享劳动的成果。而本地经济的支柱就是地方特色产业。因此,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所处地区的经济特点, 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专业。比如桐乡市, 工业上, 以大服饰方向企业居多, 那么像毛衫、各类皮草的设计、印染、制作工艺等专业均可以尝试开设;农业上, 则可开设与蚕丝、杭白菊等相关的专业, 这样, 不仅让学生与家长体味到本地传统产业的魅力, 更可以较好解决就业和就职的问题。

5. 尝试建立半工半读制度。

近年来,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 “就业难”与“技工荒”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发愁, 另一方面因为职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令用人单位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半工半读”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缓解这一尴尬局面。“半工半读”制度的全面启动, 有利于培养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 还能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要在中职教育大扩招中, 也让新居民子女享受到他们应享受的权利。政府和中职学校须齐心协力, 切实从新居民及其子女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 出台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义连, 李忠玉.浅谈影响中职教育现状的因素和对策.科技信息, 2008 (3) .

[2]周跃平.对中职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 2009 (16) .

[3]刘芳, 张翌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中国职业教育, 2008 (36) .

[4]陈胜祥, 胡小平.国家助学金政策在促进中职扩招中的作用.现代教育管理, 2009 (7) .

[5]刘义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探析.探索与交流, 2005 (12) .

居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3

概况

湖熟社区现有居民3152户、5423人,驻区企业30多家,辖区内有街道中小学、幼儿园及街道办事处等多个事业单位,教育资源丰富。农民复建住宅小区林立,群众文化层次总体较高,为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社区居民学校现有实用面积640平方米(教室150平方米、图书室80平方米、居民活动中心300平方米、健身房60平方米、数字化学习室50平方米)。2013年居委会用于社区教育的经费共计21300元,比上年增长15%。现有有专职管理人员3人,其中专职干部1人,志愿者讲师20人,年均开设教育课程10门,受益学员2800人次。

主要工作

1.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有效管理

一是抓体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居委会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挂帅,居委会主任负责,社区教育干事协调,其他各条线、各教育团队、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社区居民学校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终身教育、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上下、内外联动的推进机制。

二是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发展。湖熟社区居民学校制定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条线将有关社区教育协调、服务、指导工作列入年终考核范围;依托教师节落实社区德育教育优秀教师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完善各居民区中心组、团队骨干的经常性学习制度及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评比制度。

2.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多年来在社区教育实践中,我们挖掘和建立了“三位一体”师资队伍。即组建一支专兼职管理队伍,由社区居民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老龄委、教育团队负责人等组成,目前人数达20人;挖掘一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借助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推荐师资,聘请辖区有教育特长的骨干20人任指导老师,确保教学点的师资力量;培育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及辖区单位团队骨干等成员,组成20人的教学点志愿者队伍。同时,社区各条线都建立了和社区教育有关的师资名册和学科档案,定期开展师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推荐、优势互补。

3.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拓展财力支撑

增加专项经费投入。湖熟社区在每年投入15000元教育经费的基础上,拓展了书法、心理咨询、读书等品牌项目,从各条线经费中列支专项经费,拓宽渠道筹措资金,发挥成员单位、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筹措1000元用于团队文化活动等教育活动。加强经费使用督查,制定教学点经费使用办法,明确教学点经费使用需经领导小组讨论,并将社区教育经费统一纳入街道财政监管体制。

4.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提供学习平台

形成立足社区、各方动员、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社区教育资源共用共享格局,为居民的学习活动提供便利。

一是拓展教学点教学基地。在完成300平方米居民活动室和图书室建设的基础上,改建配备必要的团队教育设施设备,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和辖区学校、民营企业、公益组织等携手合作,整合200平方米的教学场所用于文化、体育、健身等教育活动。

二是探索师资双向流通机制。每周组织居民参加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的“送教下社区”活动,定期和临近社区居民学校互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课程,扩大群众的受益面,2013年累计受益1500人次。

三是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组织300多名居民参与网上青奥知识竞赛和文明上网在线学习,依托街道,开展“老年空中课堂”远程教育平台,并引入电脑考级、网络制作、摄影编辑等课程,2013年开班12次,培训400人次,形成网上教育服务群众的品牌项目。

5.针对居民需求,打造特色项目

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湖熟社区居民学校开展了心理咨询、书画展示等特色活动,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一是深化心理按摩品牌项目。针对居民实际需求,依托街道心理咨询工作室和社区教育中心,培育了“家有考生”品牌项目。组织家里有中考和高考的孩子的家长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居民在面临孩子应考的焦虑心境,也通过大家的分享方式,使每个人得到更多更好的可以借鉴的应对方法,比如如何调整家长的心态,如何给孩子恰当的关心与支持,如何合理搭配饮食等。自2012年至今,受益家庭100余户。

二是推进网上学习培训。今年,我们针对青奥主题,组织辖区居民、单位参加专题培训讲座,累计受益1500人次,组织2800余人参加网上知识学习测试,完成150张市民学习卡的学习注册登记,在居民中宣传网上学习的优势,推广数字化学习的独特魅力。

三是开展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教育活动。针对社区教学点的实际需求,我们坚持开展“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以传统的家庭美德教育结合现代人文教育,分别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家庭才艺展示等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与孩子所在学校的沟通,多年来,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引用一位家长的话来说:社区居民学校为我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儿子,社区教育帮我儿子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四是不断挖掘骨干志愿者,普及终身教育到每家每户。社区居民学校志愿者郭嘉旺老师喜欢摄影,曾多次在江宁各级媒体发表照片并获奖,他还自带电脑制作了多媒体作品,让居民欣赏观看。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敬老节、端午节,志愿者团队的骨干们会自己裹了粽子慰问孤老,开展活动自娱自乐。居民学校还牵头在团队中建立关爱基金,发挥他们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

居民工作总结 篇4

截至xx年12月26日,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9080人,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区全年任务的100%;已缴费人数达到61696人,名列全市十个县、市、区的第一。

二、我区在狠抓“城居保”工作落实中采取的措施

为了确保完成市下达我区的参保任务,我区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推进“城居保”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张德清为组长,副区长黄德乔、梁敏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区“城居保”的扩面工作。

(二)实行区四套班子挂点扩面制度,推进“城居保”工作。今年10月,为了使我区“城居保”工作上新的台阶,区委、区政府实行了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学校,发动技校、中职学校、中小学生参保。副区长梁敏挂点区属中小学,区教育局为责任单位;区长张德清挂点省、市属技校,区劳动保障局为责任单位;区人大副主任陈植流挂点市属在我区的中小学、中职学校,区公安局为责任单位;区政协主席余石怡挂点民营技校、职校,区劳动保障局为责任单位。区四套班子领导都深入到各学校进行“城居保”扩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我区辖区在校学生参保人数增加了17000人。

(三)采取奖励激励机制,推进“城居保”工作。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5万元,对完成“城居保”参保缴费的,按每参保缴费1人奖励0.5元的办法实行奖励,从而调动了各镇办、劳动保障事务所的积极性。

(四)层层下达分解任务,并与绩效挂勾。对没有完成“城居保”任务的镇办、区直单位、劳动保障事务所年终一律不能评先评优;对工作落后的单位,区政府进行通报批评。

三、“城居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城居保”工作虽然是政府为了解决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惠民工程,但还有很大部分居民没有理解或了解这一惠民政策,这主要是宣传工作还做得不够,在xx年度建议市政府多利用电视、报纸、电台进行宣传,让“城居保”政策家喻户晓。

(二)市下达我区的目标任务基数过大,建议xx年市政府下达参保任务时考虑驻我辖区中省企业又不在我区参保人数和户口在我辖区又不在参保范围的服刑人员人数等因素,核减我区的目标任务数,尽量做到实事求是地下达任务指标。

(三)“城居保”工作量大、面广,造成各镇办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量增大,人手缺乏。建议市政府适当增加基层工作平台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以确保“城居保”工作不受以上因素影响。

四、xx年的工作规划

xx年,我区将从以下几方面认真抓好“城居保”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城居保”的新政策,增加城镇居民对“城居保”这项惠民工程的知晓率。我区将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城居保”宣传日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努力增加我区城镇居民对“城居保”政策的知晓率。尽量让居民了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好处,使全区居民参保意识逐步提高,由不自觉参保转变为自觉参保。

(二)落实“城居保”工作责任制。市下达我区“城居保”参保任务后,我区将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镇、办、区直单位和各镇办劳动保障事务所、强化“城居保”工作与绩效挂钩,年底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一律不能评先评优,对完成任务差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通报批评。

城乡居民工作总结1 篇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农民生工程,是县委县政府为构建“平安鄱阳,幸福鄱阳”等四个鄱阳的一大重要举措。自今年9月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按照有县农保局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制度,我们乡村统一思想,重点抓管,落实到位,新农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今年的新农保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细致做好普查,取得切实高效成绩

我乡需纳入新农保人数2万五千人左右,其中16—44周岁共16291人,45—59周岁4909人,60周岁以上3680人,除户口异动、部队服役、出嫁户口未迁出、死亡、已进企业职工保险等方面原因不满足进保要求人外,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乡已共缴纳参保费用907000元,参保完成比率达80%以上,60周岁以上上报人数达3100多人,排除死亡未注销户口、户口异动、农垦、已进企业职工、享受其他保险外,上报比率高达98%,并且也在县农保局于11月08日召开新农保存折发放仪式后于11月09日进行了新农保存折的发放。

二、踏实负责工作制度,构建真实有力队伍

1.责任明确,干部亲战。面对县农保局下发的如此巨大而又迫切的任务,乡党委政府迅速反应,召开2011年新农保专题会议,讨论决定成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政策协调和组织领导工作。组长:金建华乡长;副组长:程镇江纪委书、记叶晔常务副乡长、杨俊副乡长;成员:办公室、民政所、派出所等单位的负责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叶晔兼任;办公室成员为刘永安、汪晓芳、屈日洋。并决定将新农保工作作为全乡9月份和10月份的中心工作来抓。党政负责人、村干部不分白昼地走组串户,宣讲政策,解答疑惑,亲征保费。为了解各办各村收缴任务完成进度情况,吴书记数次晚上召开党政负责干部紧急会议,汇报征缴进度,进行督战。新农保工作得到了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乡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细致工作,不留问题。对一些个体化问题,这部分人是符合政策人员,如姓名和身份信息有误、地址不是珠湖乡的、保费数额不对等问题的存在,需要一一解决,更改成正确信息,要求业务员思路清晰。我们会认真细致对待,让每个60岁以上的老人能正常领取养老保险。

3、存折打印,不漏发放。珠湖乡全乡60周岁以上3千余人参保人员,我们与邮政所密切联系,努力将存折准确、及时打印,并争取全部发放。

三、业务精,责任担,克服人员配置,做到“不托后腿”。

我乡新农保办公室由常务副乡长叶晔分管,副乡长张海文具体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由办公室成员屈日洋、刘永安和各村委会文书和协管人员完成。我们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加强了业务学习,理清思路,加强责任心,总结出一套相对简单且准确的信息录入方法,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1万余人的参保,90万余元的批量缴费。我们采取业务上各村文书专门负责收集和审核表格,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户口性质等,保证了资料准确性;屈日洋专门负责录入和上传信息,利用公安数据表更准确、更全面地完成了数据录入,在最短时间保证参保人和保费的落实到位,并及时系统的上报60周岁以上材料和参保资金,刘勇安在各村督促和进行日常的宣传,让珠湖乡群众更好的了解新农保工作,充分认识好这个惠及万千家庭的政策,加大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张海文副乡长作为协管新农保工作积极完成县有关政策的下发和讲解通知,主动了解和掌握县农保局最新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给新农保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叶晔常务副乡长分管新农保工作,督促整个新农保工作的工作进度,积极解决新农保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给珠湖乡新农保工作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保证新农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有时为了一个人的资料不齐全,我们要打电话通知村级联络员,要求资料报送齐准,村干部更是顶着风雨,奔波于村民家、派出所、打印店、农保站之间,为的就是将每一个合条件的人员准确参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高参保比率,做好政策宣传和相关办理工作。让群众更自觉的缴费参保,做到“不遗漏,广参保”,让每一个群众都加入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内,查漏补缺让每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领取到养老金,真正的做到让老人老有所养。

2.更加细致认真做好信息录入,及时上报材料和参保资金。对已经出现的信息录入错误要及时更正,联系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好有出入的信息,对今后的录入工作要做到心细如真,力求做到信息最真实和最准确的录入。对各村后续上报的资料要不厌其烦的给以办理和上报,对群众比较急和需要的要尽最大力量去做到,要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居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6

2002年5月,我进入到社区工作,分别在六二社区和五三社区任民政、计生干事,兼妇代会主任,主管民政、计划生育、妇女、残疾人、劳动保障和服务站、文化站工作。几年来,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工作的宗旨。在进入社区之前,我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了为居民服务的思想,我深知百姓之事无小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民政、计划生育工作的基层专干,就必须具有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优质服务的工作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民政、计生业务知识,加强思想修养,以优质服务为标准,真诚热情地为辖区居民群众做好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居民群众的心中,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做到让居民群众满意,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认可。从2003年,四次被师市计生委评为先进个人,2006年、2008年,被师市民政局评为先进个人,2003-2008年连续6个年度被街道党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一、勤奋学习,提高素质,树立坚定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思想

社区民政、计生工作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最多、最实际,进入社区工作以后,我把为居民群众做好服务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把居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标准,认认真真办做好每一件事,以饱满地工作热情和火热地工作激情做好民政、计生工作,让居民群众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优质服务的成果。我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素质,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加强为居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信念,树立为民服务地崇高理想。一是坚持学习理论,从书本上汲取理论知识。几年来,我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章、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及师市的主要会议精神,每次学习她都认真做笔记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二是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本质工作中,我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努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社区的全面工作,以便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业务熟悉,掌握做好本质

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居民群众做好服务工作,让居民群众享受快捷优质的服务质量。近年来,我认真学习了民政、计生工作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增强对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政治修养和政策水平,逐步增强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增强了做好基层民政、计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真诚做人,勤奋做事,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我在社区工作中,自觉履行职责,努力更新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深知“以人为本、做好服务”是民政、计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为此,在工作中始终牢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为民解困,做困难居民群众的贴心人。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同事、家人和居民群众热情真诚,善于为居民群众着想,充分尊重和理解居民群众的意愿,服务方式和工作成绩赢得居民的认可和支持。我还善于为同事着想,尊重和理解同事的工作,包容同事工作中的缺点,积极维护社区工作人员的团结。我做人坦荡,光明磊落,做到工作顾全大局,不图虚荣,不计得失,与同事在一起能够积极配合,取长补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工作任务主动完成,从不推逶,逃避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庸俗消极的不良现象。几年来,我坚持出全勤、干满点、不迟到、不早退,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社区和街道加班整理资料,而且从无怨言。工作中能做到手勤、腿勤、嘴勤、脑勤。在参加师市和街道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上,认真做好笔记,不懂虚心向别人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坚持用高标准、高起点来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奋努力、一丝不苟,认真完地成居委会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在社区工作中,我坚持真诚做人,勤奋做事,树立了良好的工件作风和形象。

三、坚持原则,优质服务,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五三社区常住人口2822户,5863人,其中育龄妇女996人,已婚育龄妇女419人,流动人口498人。社区内居住着汉、维、哈、回等十多个民族,居民成分存在着失业人员多、贫困家庭多、已婚育龄妇女多、新婚夫妇多、少数民族多、外地迁入人口多的“六多”的现状,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我针对这种新状况,认真做好工作计划,努

力做好社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几年来,她利用“3〃8”、“5.29”、“7.11”等宣传日,采取在居民区张贴宣传画、出板报、悬挂横幅等形式向居民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政策和生殖保健知识,共张贴宣传画56幅,出板报24期,悬挂横幅28条、散发宣传手册、宣传单5000多份。2007今年3月,我根据社区特点,制作了一块精美的计生宣传橱窗,张贴了计生工作办证程序和计划生育七不准内容,摆放了计划生育宣传手册和各种计划生育药具,极大地方便了计划生育的办证的居民群众和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工作。二是建立社区“人口文化大院”。在2007年7月,在师市计生委和老街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的支持和指导下,我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在社区建立起了“人口文化大院”。我紧紧围绕传播婚育新风、优质服务、男性健康、关爱女孩、家庭计划生育宣传等工作,将“人口文化大院”作为宣传计划生育的主阵地,每月定期出一期人口与计生知识展板,定期更新文化大院的宣传牌和宣传版面内容,运用“人口文化大院”的多种宣传形式,将人口与计生政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辖区居民的心中,有效地转变了居民的婚育观念。我努力办好人口文化学校,利用人口文化学校这块阵地,对辖区常住及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决定》等人口与计生政策法规的教育,共进行计生知识讲座4场,听课妇女达500多人次。同时,我利用社区主干道两旁的路灯,将人口与计生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如“男孩好、女孩好,比例和谐更美好”等制作成精美的灯箱,让人们在上班及回家的路中也能感受到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氛围。我还利用社区休闲广场上的欧式长廊建立社区人口文化长廊,将《决定》内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制作成符合长廊内建筑风格的展板,镶嵌在长廊的圆形及弧形空格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使社区居民在休闲游玩的时光中轻松地学习到人口与计生方面的知识。三是做好日常计划生育工作。几年来,我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发放表》、《药具登记本》等23本工作台帐,多次迎接了兵团、自治区及师市计生委的检查和考评,工作台帐得到了好评。在工作中,几年来,共接待居民群众来信来访752人次,能答复的及时给予了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说明原因。共为280户居民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为256名育龄妇女办理了生育服务证,发放了9566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走访慰问了85户新生儿家庭,给新婚妈妈送去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资料、生殖保健手册和避孕药具。为758名常住和流动人口发放避孕药具6000多盒(板)。积极关心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特别注重培养了独生子女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勤俭意识和正确的荣辱观。社区独生子女刘嘉丽父母双亡,跟小姨一起生活,因刘嘉丽的小姨无正常工作,生活十分困难,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为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使她能够维持生活,继续上学,还为她申请了教育救助金。独生子女叶汉青考上了西安思源大学,但因父母离异,父亲是精神二级残疾,内退工资很低,无法筹措到上学学费,我主动为他申请了贫困学生救助金,使他能顺利进入了大学。独生子女黄雨微,因父母双双被判刑入狱,生活一时陷入了困境,我帮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并联系学校为她减免了学费。独生子女黎杨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父亲病故,母亲下岗,一度陷入失学的困境,我及时为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并为他申请了慈善教育救助金,使他顺利地上了大学。

四是以人为本,为民解困,认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五三社区现有低保户54户、72人,其中三无对象1人、孤寡贫困老人16人、残疾人员25名、下岗失业人员4人、刑满释放人员1人,其他人员25人。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低保审批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严格把关,实行阳光下操作。积极采取实社区初审、街道办事处复审、民政局审批的三级评审制度。严格做到相关材料不全不批,调查情况不明不批,不经评议不批的“三不批”工作原则。凡评议通过享受抵保政策的人员,在社区向社会公示调查审核后的名单、金额,在居民群众没异议的情况下再上报区民政局,审批回来后再一次进行公示,在没有群众异议的情况下,才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在社区工作中,为了使民政工作得到居民群众的监督,社区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主要负责人,随时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都一一查实,及时处理。几年来,坚持按时发放低保资金,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病、重残、孤儿、孤老等重点对象,亲自送到家中,从没有拖欠现象,按月足额发放到位,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在工作中坚持低保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坚持动态管理,实现“进出通道”的畅通。几年来,累计新申请56户低保户,停止变更61户,发放低保金654170元,从未出现过差错。在社区低保户中,牙生江三兄弟、孜

贝妮沙三姐妹都是孤儿,几年来,我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极为关注。2006年,牙生江中专毕业后,由于拖欠学校的学费2400元,一直没有领上毕业证,致使牙生江找不到工作。我知道此事后,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和民政局协商,最终使民政局延长了牙生江享受低保金的时间。一年后,我带着2400元学费,亲自到乌鲁木齐化工学校,为牙生江拿回了毕业证,并且帮他联系到了天业化工厂上班。牙生江三兄弟住的平房,由于年久失修到处漏雨,不能住人,我会同街道办事处民政干事丁雪梅带着房产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牙生江的房子后,房产局危改办在7小区为牙生江解决了一套住房。孜贝妮沙的妹妹努妮沙,考上市工商学校后,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的困境,我为她多方申请了教育救助,并亲自到工商学校教务处说明情况,为她减免了部分学费,使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几年来,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美化环境、种花种草、治安巡逻、邻里互助等社区公益活动。加强了低保对象与社会的交流,强化了社区居民的互助意识,提高了低保对象的觉悟和素质,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回报了社会。

居民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7

xxx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xx下,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居民中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和卫生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宣传栏、宣传页等宣传工具:中心全年对所属的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了定期更换。每两个月更新一期内容。其中内容包含各个季节的养生知识,慢性病得防治及注意事项,并增加了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和中医方面的.健康知识等等。中心xx年共印制宣传资料13种,其中宣传页6种30000余份,宣传手册6种30000余份,社区报纸1期10000份,共计70000余份。每种发放量超过了3000份,全年发放量达到印刷总数的60%,包括日常发放,宣传日发放和讲座发放等方式。

2、健康讲座: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家长等不同对象今年我中心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0次,参加人数660余人。 xx年1月16日癌症的防治、2月16日儿童预防接种知识、3月8日老年人春季健康知识、3月11日儿童接种前后注意事项、3月13日远离HPV感染、3月17日健康一生远离疾病、4月19日健康运动,合理膳食、4月20日妈妈课堂—接种前必知、4月21日健康运动、合理膳食、5月6号0—6个月婴儿喂养常识、6月20日孕期营养与健康、7月28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知识、8月19日孕产期体重管理、8月25日冠心病健康知识、10月13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11月3日预防接种家长课堂。

3、健康宣传日:中心xx年全年开展了宣传日活动20次。其中有:1月31日“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2月4日“我们能战胜癌症”、3月8日“庆三八,关爱女性健康”、3月24日“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4月7日“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4月19日“健康运动,合理膳食”、4月25日“规范接种疫苗,共建健康xx”、4月26日“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5月14日“感恩母亲节,送健康进社区”、5月15日“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5月31日“无烟健康发展”、7月10日“定制健康服务,看病方便舒心”、7月26日“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7月28日“消除肝炎威胁,xx在行动”、7月28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9月1日“和谐我生活,健康xx人”、9月20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9月28日“文明养犬,消除狂犬病”、9月28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10月8日“知晓血压,从我做起”10月29日“预防卒中,你我同行”、11月14日“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制作宣传版块及条幅25个。

4、播放健康教育影像每周6次,每次7个小时,播放种类30余种。内容包括:中医知识,慢病防治,妇女保健等。

5、健康教育知识需求问卷505份,主要对慢性病防病知识、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和康复知识的需求人数比较多。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篇8

一、领导重视

为扎实推进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成员通力协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逐条落实,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克服困难,端正思想,责任到人,有序推进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宣传与培训

20XX年组织专人进行建档培训,系统掌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和使用规范的要求、技术,建立健康档案必需的医学知识、技能,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应用等。讲解健康档案项目填写要求,即除不需要填写项目外的所有项目必须全部填写,并要准确无误,必须要和居民详细了解信息,以达到档案准确性、完整性。

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广大居民积极支持我们的建档工作顺利完成。

(二)健康档案的建立

1、建档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

2、建档方式:医生负责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服务。负责对其进行健康调查和体重、身高、血压等基础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三)健康档案的管理

1、建立健康档案人员为管理人员。

2、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3、做好健康档案的备份工作。

4、规范健康档案的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保证方便使用、长期保存、规范管理。

(四)健康档案的工作进程

20XX年辖区常驻人口11700人,已建立健康档案7714份,电子档案数7714份,已登记老年人721人,高血压病人311人,糖尿病病人161人,重症精神病人38人。今年新建档案71人,其中老年人新建档案47人,慢性病3人,重症精神病人4人,0——6岁儿童17人,孕妇11人。

20XX年,我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居民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及意义不是非常了解,对医生的检查询问合作还需要深入,外出务工者,不能够及时将其资料建立,在工作中还存在在许多不足,我院需要不断深入学习、实践,克服困难,以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把下一步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总结篇2

一、组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20xx年12月接到县卫生局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后,我院成立了由邵建钦院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全体职工和各村村医为成员,大家通力协作,制订了《武关驿中心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在接到上级主管单位关于开展建档工作的通知后,我院及时召开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动员会”,传达了县卫生局居民建档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强调了居民建档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求所有人员工作期间要耐心细致,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好处,积极主动建立建档,享受辖区医疗服务。

三、完善软、硬件设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建档工作,我院组建后成立了专门的公共卫生科,不定期的组织调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制定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购置了办公桌、档案柜、电脑等办公设施,为顺利开展建档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保障了居民个人信息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居民建档工作目标。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一项极其繁杂,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基础工程。我镇共有13个行政村,总人口5331人,已建立4835份,录入系统4835人,建档率91%,对于已经建立老年人档案及掌握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定期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总之,我院始终按照市、县卫生局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做好了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争取更大进步,使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总结篇3

我镇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包村医生和乡村医生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实施方案》,建档工作顺利进行。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项目培训

每月例会,召开由卫生院院长、负责项目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村医生及乡村医生参加的公共卫生会议及培训班。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情况:

今年截止到6月25日完成建档26990人,完成建档率84.65%;电子建档23921人,建档率75.0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人,高血压患者建档人,糖尿病患者建档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74人、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包村小组,具体负责建档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二、广泛宣传动员。

在全镇范围内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资料、标语等手段,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意义。

三、加大督导力度。

我院公共卫生小组,下乡督导20余次,并不定期对已建档居名电话抽查。有效地保证了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工作的质量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基层乡村医生缺乏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积极,不认真。建档质量、数量较差。

2、档案更新率不达要求。

上一篇:2020建筑毕业实习总结下一篇:开学感受的致辞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