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2024-10-06

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精选7篇)

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篇1

2017年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国家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卫生室迅速组织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了2017年的工作。现我就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作一总结汇报如下:

(一)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方法。村卫生室统计汇总人数后统一上报给镇卫生院,统一组织体检、建档。

(二)农民自愿,积极引导的方式。根据统一制定方案,参加村医培训学习,然后在村进行广泛宣传,人群众知晓这项政策的好处,自觉参与进来。

(三)规范建档,求真务实的原则。我们安排专人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外出学习借鉴建档较好单位的经验,安排专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录入,确保此项工作积极、有效、无误的开展。

(四)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们体检过的村民中,其中部分人员常年进行超负荷体力劳动,其他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和残疾疾病的发生,几年居民健康档案为全面、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坚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危险因素分析

目前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看我村群众普遍缺乏合理锻炼,体力劳动量较大;生活行为习惯不合理;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不能按时参加体检,这是影响他们健康的普遍因素。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流动人口较大,实际在家人员相对较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工作进展跟不上计划;我乡交通不便,人员居住分散,服务覆盖面不广。

根据目前情况,我们决定完善各项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我们决定将逐组逐户的进行入户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知晓率,争取使得我村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和定期体检的必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其中。

*****卫生院 2011年12月20日

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篇2

一、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一) 居民进行自我保健、有效就医的需要。

对于居民个人来说, 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 它记录了每位社区居民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过程。通过查阅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 有利于居民采取针对性的保健措施。

(二)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需要。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在客观上为社区医生的规范化服务创造了有利的资料条件。同时, 健康档案有助于医疗部门对居民的健康问题作出全面评价, 可作为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健康档案还可用于评价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有时还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最重要的是健康档案可用于制定真实的健康保健计划, 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二、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经费投入不足, 相关部门重视不够。

国务院2006年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 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这一政策体现了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注与实际的财政支持。但是由于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 该文件精神目前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当做一项考核指标来完成, 这种情况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继而影响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

(二) 宣传力度不强, 人民群众反应冷淡。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配合, 而且必定涉及入户问题。据《中国卫生统计》了解, 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均有反应:健康档案不难建, 但要进家入户则是个难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宣传力度不够, 大多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等不了解, 概念不清, 持怀疑态度;二是一些私立医院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 为提高门诊量, 增加业务收入, 开展了大量的所谓的入户“建档”, 发放“优诊”、“打折”卡片等活动, 类似于商业促销, 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三是居民担心个人隐私泄露。有的居民不愿意透露家庭成员相关信息, 甚至对建档工作人员提供一些不真实的档案资料, 也造成了健康档案建立的障碍。

(三) 建档内容标准不统一, 很难实现标准化管理。

在建档内容上, 有的首次建档只进行了档案封面、基本信息表和信息卡的填写;有的在前三者基础上增加了体检表, 责任医生和建档人等相关内容的填写没有进行统一要求。在服务项目上, 涉及妇幼保健的全区服务规范尚未出台, 也使得各地方各社区的建档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不利于日后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与利用。

三、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措施

(一)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完善各项补偿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 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大力领导和支持, 它的各项工作都将无法开展, 因此, 政府应重视加大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的经费投入, 积极完善各项补偿机制, 为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应积极主动与卫生、民政、财政、计生、残联、医疗保险和辖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顺利开展争取“外援”。

(二) 加大宣传力度, 争取群众主动配合。

创新宣传方式方法, 采用设置专栏、刊发专访稿件、报道典型事例等方式, 加强对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宣传, 使广大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方法。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逐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 用事实教育和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搞好宣传普及工作, 形成人人参与和支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 统一建档标准, 实现标准化管理。

要按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2009) 》要求, 做到统一内容标准, 明确其包含的具体内容。另外, 按照2011年国家卫生部要求, 统一编码规则, 采用17位编码制, 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要做到不空项、缺项、漏项, 保证建档质量, 切实为居民健康资料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与应用打下基础。

(四) 转变工作重点, 提高档案价值。

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篇3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政府无法实现科学决策等问题,是新医改亟需破解的难题。目前,福建省厦门市为解决这一难题做出了表率。如今的厦门市居民拥有了可以实时更新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居民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预约专家,缩短了就诊时间,减少了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降低了就诊费用,就医和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这既得益于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也得益于市卫生局主持研发的“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成果。

明确管理和服务需求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而且患者针对自己特定的病情也会对医疗机构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患者不可能只在同一个医疗机构进行就诊。由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各个医疗卫生机构未做到信息互联互通,使得患者就诊时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患者须携带以前就诊的各种记录;就诊过程“三长一短”;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医生不能很好掌握患者病史;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低;政府无法对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第三方服务机构无法及时获取医疗信息,大量积累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无法实现增值等。

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居民个人健康档案无法长期完整保存和适时利用。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也成为政府进行行政管理和服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设信息系统,实现各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共享

面对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孤岛的局面,厦门市卫生局决定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入手,为全市居民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2005年起,分期建设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

为了保证市民健康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卫生系统内部定期召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会议,就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事实与应用进行专题讨论,一方面提高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观念与意识;另一方面使系统的实施与推广奠定了可靠基础,便于该项目覆盖到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最后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该系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06年底,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被纳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

2007年和200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施战略上,高度重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把开发和推广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两次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0年按照卫生部最新标准和规范指南对系统进行再次全面升级。

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优化解决了以下问题: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通过双向转诊和代理检查检验解决社区、乡镇卫生院及卫生所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达到在社区、乡镇卫生院及卫生所使患者就能享受到综合性医院的服务;同时通过远程健康信息调阅和远程会诊,获取国内或国际知名专家的援助。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通过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患者就诊信息的充分共享(如检查检验报告、影像图片的共享调阅),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预约专家,以及缴费预付制,方便患者排队挂号、减少患者来回缴费环节,以及通过实现社区的转诊、代理检验检查,达到向社区分流就诊人员,进而实现就诊流程优化,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全市就诊一卡通系统(社会保障卡或健康卡),在病人对医生授权的前提下,医生就可以在线及跨机构调阅该病人以前的就诊情况,便于医生掌握病人病史和诊疗的整体情况,减少了误诊或误治的概率。

规范医疗行为。由于信息实现了共享,在一定程度可以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同时医生也可以了解到其他医疗机构对该病人的诊疗情况,辅助医生借鉴其他同仁的经验,帮助提高诊疗水平。

方便了居民管理自己的健康档案。由于系统为居民建立了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了自我保健的功能。长期保存居民健康档案,方便了居民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为疾病预防和居民积极主动进行自我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通过系统利用患者就诊信息自动建立标准的国家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社区医生快速为居民建立标准居民健康档案,免除了费时耗力而效果又差的上门入户调查。同时通过信息共享调阅,缩短向患者问询时间,提高了诊疗效率。

在促进了政府职能履行能力的提高方面,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政府的健康服务水平。通过为辖区内患者建立统一的可管理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长期管理、可随时更新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平台,有助于居民更好的关心、管理自己电子健康档案;同时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效节约了患者的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

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对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督。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分析,也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多更好服务于市民的行政决策。同时,对就诊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变化分析,可有效预警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保障市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具有极大的意义。该项目创新的医疗数据网络集成共享技术,消除了医疗卫生信息的“数据孤岛”,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增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确保信息来源,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应用

在部门之间,由主管信息的领导积极主动协调社保、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获得厦门市民健康档案的基础数据使用权限,同时提供其他部门所需数据(如公安户籍信息系统所需的出生证信息),通过厦门市民基础信息库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按照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厦门市卫生局围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医疗保健业务的协同,进一步确立了信息来源的方向,加强信息整合应用力度。参与的行政部门有公安局、劳动局、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各医疗机构,分别给予了居民户籍信息、居民的参保信息、地理基础信息和相关就诊信息。

公安局提供户籍信息。户籍信息为居民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了基础信息来源,方便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快速建立,为一线医务工作人员节省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基础录入工作,方便了患者快速就诊。

劳动局提供居民参保信息。居民的参保信息为解决区域就诊一卡通提供了科学的实现途径,患者通过持有社会保障卡,通过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接口、统一的读卡器,快速实现了区域就诊一卡通(非参保或外来人员参照社会保障卡标准发放市民健康卡)。

国土资源管理局提供地理基础信息。地理基础信息可为疾病分布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

同时,在医疗卫生单位间,通过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了门诊、住院、体检、输血、社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客观信息的共享,并为辖区内居民建立了统一的可管理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

明确了信息来源的同时,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通过厦门市民信息系统作为中心共享平台,实现了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卫生行政部门确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为主线,在厦门市辖区内收集所有与居民健康活动有关的记录,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确立自己所需的业务共享信息,跨卫生行政部门的通过厦门市信息产业局牵头建设的厦门市民信息系统平台,经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审批后统一协调所需的跨行业信息的共享;卫生行政部门以内的共享数据,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统一规划,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机制和策略。最后,各共享信息通过厦门市民信息系统共享规则实现跨部门共享;医疗卫生单位间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数据元标准,建立标准数据库,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的载体,并要求符合HL7 CDA格式,利用WebServices作为健康档案采集与共享的标准接口,解决异构平台数据调用。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诊疗信息共享的实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能力:

通过出生证信息与公安部门户籍信息的交互,方便了户籍管理人员的登记录入工作,同时为医疗卫生单位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获取唯一身份索引(身份证号码)奠定了基础;

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单位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间信息的共享。通过出生证与国家计划免疫信息的共享,节省了计划免疫时大量的录入工作,提供了服务效率,节省了接种时间;

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诊疗信息的区域共享,为居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居民。免费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方便居民管理自己的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降低了就诊费用。通过系统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如网上、手机预约、短信提醒、社区的代理检查检验等),方便了就医和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2)医疗机构。①通过信息共享与调阅,方便医生快速掌握患者既往病史和诊疗的整体情况,减少了误诊或误治的概率,提高诊疗效率,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创造了条件;②远程会诊、远程心电检查等使得对疑难病症实现异地专家会诊提供了方便,又及时解决了医疗难题;③通过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可以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④由于社区与医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交流,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依赖性增强了,感情拉近了,来社区就医的人也多了。逐步改变大医院拥挤不堪,小医院和社区无人问津的状况。因此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重大实际意义。

(3)卫生行政部门。第一,提升政府形象,系统免费为广大市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为市民办实事。第二,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系统实施后,对全市各医疗机构就诊情况有了非常详细即时的了解,遇到某一疾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加时,卫生管理机构能及时应对;第三,加大了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控力度,由于系统能及时监控到临床诊疗活动是否遵循诊疗规范,使得卫生管理机构能对类似情况进行核查与管理,规范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第四,提高诊疗和医疗费用支出管理水平,堵塞漏洞,如超额大处方等情况。

(4)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代理检查检验,为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创造了商业机会;同时通过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可为科研、药品厂商、保险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应用实效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目前,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已覆盖占厦门市95%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该系统已为厦门市60%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每月共享调阅万余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市民健康信息的区域共享2008年至今仅诊疗结果共享一项,就为市民节约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约5000多万元。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能节约病历复印、交通等各种费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全程数字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市政府能够通过该系统对全市卫生工作实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②医疗成本明显减少。医疗资源共享,明显节约了公共医疗资源;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公众医疗费用。

③公众就医极大方便。患者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挂号,并从网上、手机及时获得检查检验结果。全市所有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卡通”,各个医疗机构均可调阅电子医疗档案,确实方便了患者。

④健康服务日臻完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市民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第一次真正列入政府的管理职能,率先落实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和国务院新医改方案中关于“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的重大民生举措。

⑤医疗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协同医疗平台,各医疗保健机构之间实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双向转诊,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了差错事故;远程会诊、远程心电检查等可及时解决医疗难题,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有重大实际意义。

⑥医疗秩序日趋好转。由于社区与医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交流,市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依赖性增强了,感情拉近了。有助于逐步改变大医院拥挤不堪,小医院和社区无人问津的状况。

结束语: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启用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国家领导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卫生部、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领导专程开展专题调研,全国不少兄弟城市纷纷参观考察。

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篇4

为了切实贯彻党中央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版》的工作要求以及上级领导部门的安排我院在此关键时刻组织成立了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王泰葛崾岘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副组长: 侯国武公共卫生专干、档案管理员 成员:俄艳红疾控专干郭兰兰妇幼专干 安建荣贾红逍张丽萍贾倩倩 高娅丽王晓鹏庞婧莉

村医:杨有卿范军红李永胜何如发 韩治奎刘广金 各自成员分工如下: 组长具体负责我院公共卫生工作的各项安排,检查工作进度及质量。副组长具体负责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居民健康档案知识学习、建档过程中人员的分工及工作的衔接、档案管理、电子化查询。

成员要按照我院制定的公共卫生各项管理细则及工作要求完成好各自工作。村医负责对居民信息的搜集及建档工作的协作。

上述各自成员要切实履行各自任务使我院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负责将我们建立的档案更好的用于人民的健康,用我们努力真诚的服务赢得人民的健康身体,使命与荣誉共存。

葛崾岘卫生院

葛崾岘卫生院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计划

按照上级各个领导部门的工作要求,我院率先启动2013年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在此重要时刻我们成立了葛崾岘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此阶段我院下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人员分组

第一组组长侯国武副组长贾红逍 成员张丽萍贾倩倩村医 第二组组长俄艳红副组长郭兰兰 成员安建荣高娅丽王晓鹏

上述分组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当组长请事假、病假、公差外出时副组长代替组长职务。

二、责任下落

以上工作人员要按照公共卫生目标管理责任书及绩效考核管理细则认真完成各自工作,工作过失实行记录制,每季度按照工作质量及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兑现绩效工资。

三、任务明确

我院公共卫生领导小组规定今年建档任务为4000份,完成纸质版装档及电子版录入。规定每天下队保证两组八人,每组高质量完成纸质版档案40本,晚上回院后组织两个组长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审核。

四、全面推进

我院安排门诊医生在门诊病人就诊时建档,全面体检,对于重点人群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时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

经过上述全面规划及安排,望各位同志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为我辖区的父老乡亲提供健康绿地。

葛崾岘卫生院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总结 篇5

为全镇农村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的重要举措。赤土店镇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村医生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我镇前一阶段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宣传发动:

依照县卫生局的工作步骤和安排,我们在参加了县的动员会后,迅速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我镇的建档工作,并向镇政府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并成立了赤土店镇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并在镇政府的主持下,召开了由村两委班子、乡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公共卫生项目启动会议。会议要求,各村要抽调村干部结合本村村医密切配合和协助卫生院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并对建档和体检时间做了安排。并要求各村干部及村医要在本村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二、培训工作:

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我院迅速拟定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填写要求及规范,组织参加建档的村医和院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填写项目、检查项目等方面的培训,要求统一笔迹填写,检查科学合理准确,统一时间上交结果,要求加班加点完成当天的整档工作。

三、组织实施和建档免费体检情况:

卫生院整修房屋两间,做为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和档案室,并增添办公设备,配备工作人员。

2009年12月14日,在各村干部和乡村医生的配合下,首先对全镇10个村的65岁以上老人进行统计造册(统计人员为1080人),并在各村进行大力宣传,让他们了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2009年12月17---28日,全镇统一行动,为65岁以上的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坚持农民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原则,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卫生院派专人到各个村进行宣传和督导,采取下村入户的方法,引导我镇符合年龄的居民积极进行建档。在村医和村干部的配合下,我们此次共建档1042人,建档率为97%。2010年1月3日,卫生院派人员到洛阳采购了1.5万元的体检用试剂、耗材等。2010年1月5日,我们依据卫生院现有的医疗设施,抽调相关人员,开始对建档的人员按村逐一免费进行基本资料完善、心电图、B超(肝、胆、脾、肾)、化验(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胸透等项目的检查。并出具填写各种检查记录单,进行归档保存。对行动不便的建档居民和未建档居民,我们采取上门入户建档,携带仪器进行检查的方法,尽可能使我镇的居民都能建立健康档案,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至2010年1月26日,我们共免费体检建档65岁以上老人1010人次,体检率为97%。对外出未能来及时体检的人员,我们计划在今年的建档工作中,再次抽调人员进行下乡建档检查,以查漏补缺,保障我镇的65岁以上居民都尽可能的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

四、档案整理工作:

这一阶段我们共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本院医师依据检查结果,对每个人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身体状况较差的人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健康处方,以备下一步进行健康干预(健康指导)。二是按照上级要求对档案、档案柜进行编号和并整理归档。三是编制档案汇总表:包括姓名、村别、组别、联系方式,达到档案的查找快捷、准确、无误。经过此次检查,共确诊高血压病人338人,糖尿病病人17人,精神病人6人,冠心病病人74人,胆结石病人58人,其他病病人90人,共计516人,占全部体检人数的51%,由此可见,我镇65岁以上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新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建档工作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进展顺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医生知识缺乏,填写项目不准确,档案改动地方较多。

2、检验项目缺乏,如血脂、乙肝丙肝甲肝抗体测定,致使有些病不能做出准确诊断,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

3、由于时间紧,任务重,B超、胸透正常者没有书写报告单。

4、医院人员少,力量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大规模的体检检查工作,抽不出足够的人员进行应对。

5、群众对建档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十分理解。

以上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加强和改进的重点。

虽然我们在上述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距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严格按照县卫生局的工作要求,采取一切方法和措施,克服一切困难,取长补短,把赤土店镇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做细、做好,让领导放心,使群众满意,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推进栾川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栾川县赤土店镇卫生院

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篇6

一、农村卫生工作规范运行

一是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一体化管理规范活动,按照“项目化、指标化、责任化”的总体工作要求,实行局领导包保处镇责任制,每位局领导包保一个处镇,每周下基层调研、督导、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一周一调度,遇有问题及时解决。在全区开展了新一轮乡村医生竞争上岗,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使一批有德、有才、有能的充实到卫生队伍,全区一体化管理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以规范提高。二是积极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在市级村卫生所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泰山区“星级”卫生所标准》。今年以来,累计投资256.6万元,新建村卫生所12处,改貌建设20处村卫生所。五星级村卫生所10处,其余98处村卫生所均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邱家店镇中心卫生院迁址新建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省庄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基本完成。2个镇卫生院均达到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标准,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药品器械集中采购健康运行。在全区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供应制度,对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单位药品实行集中比价采购,由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药库零加价配送到卫生所,药品降价率26%以上。今年以来,药品器械集中采购11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了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工作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泰山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后,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区委区政府为民所办实事项目,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实行局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每周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两次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现场观摩调度会议,推动和促进了实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水平有新提高。今年以来,先后投资1867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配套改貌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达到省级示范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6个,已有20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考核被授予“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达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规范的“全省一流”标准。实现了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全覆盖率的目标。开展了社区居民健康查体,为2.8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健康调查和随访服务全面开展。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全区63名社区卫生助理员已经全部经培训后上岗,制定了社区卫生助理员职责,完善了考核评价标准,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加强了人员培训。与市中心医院联合举办全区全科医学培训班10期,举办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期,由大医院专家对全区社区卫生人员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600多人次。“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大医院进社区”落到实处。组织由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每个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组织141位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坐诊、健康咨询活动3300余人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建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终端的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基本卫生信息全部实现网上查询、上报。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加大。今年,经过市、区卫生、财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联合考评验收,省级106.4万元、市级226万元、区级266万元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项目补助资金、区政府100万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

从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试点。一是认真做好新农合医疗与服务。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搞好对参合人员的医疗服务,修订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了报销比例。在全区开展了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截止目前,共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56120人。二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农合管理的规定》,区新农合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择优劣汰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三是全面推行信息微机网络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微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将药品经营、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所有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管理软件,以街道、镇为单位设立局域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信息监管与汇总,并与区新农合管理网络连接。参合病人用药由微机自动审核报销,并将信息上传至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予以时时审核监控,防止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切实管好用好了农民的救命钱。

今年,我区参合农民为13.4万人,在09年农民个人筹资标准比10年增加10元的情况下,参合率达到了99.8%,比10年提高1.3%。农民个人交纳资金20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人均80元(其中区级37元、市级7元、省级以上36元),达到了年人均筹资100元标准。今年截至目前,全区参合农民就诊共减免补偿36.9万人次,就诊率达到了275%,新农合基金总减免补偿费用为814.7万元,占筹资总额的60.8%,其中门诊就诊减免36.4万人次,减免金额245.4万元;住院补偿5173人次,补偿总金额569.3万元,1-8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补偿万元以上的27人,其中补偿2万元以上的6人。

四、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执法监督,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督执法力度,今年对辖区内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12家医疗单位进行严格考核、校验;对从事助产技术、结扎技术、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二是规范产科管理。加强了产科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必须的医疗设施和产科技术人员,全区4个定点接生单位均达到《山东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三是积极开展妇幼三项保健工作。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妇幼卫生“三期保健”工作,与区民政局、人口与计生局联合,将婚前医学检查率纳入考核工作考核。努力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及产前筛查工作,建立了产前筛查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不断提高妇幼系统化管理质量。

五、健康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推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向纵深发展。作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全面推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向纵深发展。制定了健康促进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了控烟工作力度。财源街道、岱庙街道通过了省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验收。二是抓好内涵建设,提升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特别注重实施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注重发挥和协调社会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种传播媒介的力量,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三是继续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医院活动。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特点,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医院健康教育的特点,重点抓好门诊教育、病房教育和对院内职工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与促进贯穿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六、农民健康档案逐步建立

结合我区既有城区、又有农村的实际,充分利用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平台,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以处镇为单位,每年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农民的进行健康查体,并以农户为单位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建立了方便、可及、快捷的服务模式,健全了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服务质量,在全区实现了人人进行健康查体,户户建立家庭档案,为各项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涔庄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篇7

1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 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 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 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 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 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 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 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 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 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 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 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 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 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 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 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 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 健康意识欠缺, 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 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 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 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 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 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 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 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 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 住所易变, 租住户多, 流动性大, 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 租房合同到期, 变更地址, 另租他处居住, 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 即所谓的人户分离, 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 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 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 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 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 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 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1.7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过分主观强调自身工作时间安排, 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 建档前未能及时与居民预约就上门建档, 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 碰到的大多是老人、儿童、保姆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 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也对上门建档的工作人员保持警惕, 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权, 必然影响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1.8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建档时, 大多数仍常规着装:医生配穿白大褂、护士配穿白裤子、护士鞋、燕尾帽, 但是由于传统信仰原因, 有的居民对传统的医护人员以“白大衣形象”上门建档特别排斥, 不愿意让其靠近, 尤其住宅高档、装修考究的家庭, 更是难以接受, 入户建档的医护人员大多被拒绝甚至遭辱骂, 更别提开展建档工作。

1.9建档工作多数都是大规模开展, 健康档案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居民的隐私, 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为居民建档时, 往往忽略保护个人隐私, 当场询问建档者的相关隐私, 使社区居民感到尴尬和无奈而不予回答, 甚至被当场拒绝建档。

1.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 专业素质不高, 缺乏对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是从其他医疗专业转型而来, 缺少专业的全科医师, 同时政府的促进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 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全科医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 没有自信心, 建档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和进程。

2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2.1强化各级政府部门职能,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完善各项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卫生、民政、财政、计生、残联、医疗保险和辖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重点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 如果没有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同时必须完善各项补偿机制, 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 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 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环境, 强化自我, 努力完善软硬件的配置, 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 大病去医院”的意识。

2.3充分做好建档前的宣传工作, 通过与居委会联合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媒体宣传、张贴墙报、健康教育等形式, 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 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 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 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 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让全科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 作出科学指引, 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同时通过建档, 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之间多一份信任和了解, 从而争取居民主动配合, 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信息。

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 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 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 才能实现多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 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 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2.6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 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人群, 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 这两大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 依赖性大, 是建档的优先人群, 在建好以上两大类人群的基础上, 在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 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

2.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 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和地方语言技能培训, 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 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和诊疗服务水平, 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 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2.8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 “一切以居民为中心”, 建立灵活工作机制, 建档前提前与居民预约, 选择适当时间入户, 尽量避免在居民工作、午休以及就餐时间段建档, 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上门时间时, 应征得居民的同意及谅解后安排好下次建档时间。上门建档时, 做到统一着装, 佩戴工作胸牌, 尽量不穿白大褂、燕尾帽等常规工作服。上门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 用语文明, 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 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 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 与居民交谈一般只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 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 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 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 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上门建档应听从居民的安排, 尽量选择在会客厅建档, 避免进入居民的卧室及其他秘密场所。

上一篇:妇联总结会议讲话下一篇:作文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