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金塔导游词

2024-06-14

绳金塔导游词(共3篇)

绳金塔导游词 篇1

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年~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只而得名。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毁屡兴,现存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1988年清明动工,1989年10月竣工。2000年世纪之交,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资助下,绳金塔重焕生机,我们将努力把绳金塔规划,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绳金塔公园,它建成以后,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按照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七层七音)它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内,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历史沿革

绳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园904~907年)。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之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哪时所建。此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空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2000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换勃勃生机,整个景区建成后,它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现状

绳金塔在四十亩左右范围进行规划改造形成塔体文物规划为主轴线,四大区域组成的绳金塔公园格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具有巨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是一处不可多得旅游资源。具体来说,形成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四大区域的格局。历史文化为主轴线:包括现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剑池、南门石牌楼,把大量荡气回肠的动人传说整理出来。四大区域:第一大区域是鸣江园,这是为了纪念清代大建筑师雷发达先生所建,在近四亩的土地面积上栽种名贵花草树木,有南昌市名树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苏铁、倒槐之类树木、风雨亭等诸多内容和品种,具有观赏、休闲功能。第二大区域是民俗村,在7.8亩土地面积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民居、按照传统有着独特民俗风情建立一个民俗村。里面陈列摆放着传统乡土风情的劳动生产用具,犁、耙、辗、水车等诸多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让游客观赏为之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大区域在绳金塔的东北面建一座文庙,是祭奠孔子及属下门生颜回及子羽的场所,内摆放祭孔时全套器乐,大厅两侧墙壁并刻有孔子生平事迹。此建筑落成后,成为南昌市唯一一座大型文庙,其规模气势巍巍壮观。第四大区域在绳金塔西北面兴建一座隆兴院(戏台、茶楼),节假日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并常有省京剧团、市采茶戏团、市歌舞团此出演地方戏,吸引了很多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绳金塔景区内的使用功能有:让游客登千年古塔,观洪城景观,登至古塔顶层,远眺望西山及梅岭、抚河古道、观洪城夜景、银光闪亮。千佛寺大殿内供奉着有一千尊释加牟尼佛像供游客观瞻,还可满足善男信女的朝拜愿望。千佛寺大殿两边为文物展厅,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分别陈列摆放着绳金塔地宫发掘文物,古刹文物及南昌市周边地区及市内大型建设工地出土文物,使游客更形象具体的了解绳金塔的古址原貌。随着绳金塔周边环境改造公园扩建工程正在逐步进行,园区内绿化面积的增多,参观内容的丰富,整个布局形成为:一塔一寺(绳金塔、千佛寺)、一园一庙(鸣江园、文庙)、一台一村(古戏台、民俗村)的总体布局。在绳金塔的东南面新近落成了一条观景回廊及鱼池,建筑风格与整个绳金塔建筑风格相协调,在绳金塔南大门沿街还建成仿古店面一条街,专营古玩、字画及工艺品,经过一段时期的开发与打造,使绳金塔公园及周边环境面积上规模,品位上档次,广开声誉,成为一个人们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乐的名胜景区。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旬这里还举办一年一度的绳金塔庙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游览、品尝。绳金塔庙会已成为我市“城市的名片、招商的盛会、企业的平台、市民的节日”一大品牌。

江西井冈山导游词 ·南昌市导游词 ·九江市导游词

建筑特色

绳金塔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青砖砌筑,平面为内正外八边形。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面真门洞、四面假门洞,各层真假门洞上下相互错开,门洞的形式各层也不尽相同。第一层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三种拱门形式集于一塔,这种做法是不多见的。

塔刹高3米,最大直径1.75米,内以樟木构架为胎,外钉2-3毫米厚镏金铜皮。1988年维修拆卸塔刹时发现,该塔刹为同治六年制造,而重修该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见刘坤--《重修绳金塔记》)。由此可见,在施工之前就对塔刹有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塔刹各部位尺寸比例匀称,线条柔和流畅,在江南民间的诸多宝塔中,象这样的格局也是不多见的。塔以须弥座为塔基(基础仅深60厘米),历经近三百年未见严重沉陷和倾斜,这与我们现代建筑基础处理大相径庭。绳金塔内旋步梯直通其顶层,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明、王直诗),是我市仅存的高层古建筑。

绳金塔层层“飞檐翘角,铜铃高挂”,“双树影回平野暮,百铃声彻大江寒”(明、吴国伦吟绳金塔诗)。绳金塔风铃每层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悦耳动听。

地宫为塔基下的一种建筑设施,1988年在维修绳金塔的过程中,在其他宫和塔刹内发现一批珍贵文物(现陈于绳金塔千佛寺内)。豫章民谣云“滕断葫芦剪,塔圯豫章残”,可见它是南昌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宝塔。

绳金塔导游词 篇2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坐落于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 是以绳金塔十字街为核心, 形成集中展现南昌传统民俗文化的街区, 以绳金塔建筑闻名, 保护范围面积达14.5公顷。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由张家山片区、绳金塔片区和十字街片区组成, 人口较多, 且分布较为集中, 老年人口约1246人, 占总人口12%左右。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较为破旧, 同时对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关怀较为欠缺,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2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

本调查于2013年3月在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展开, 从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家庭构成、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支持等生活现状进行实地调查, 并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2.1 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以一类居住建筑为主, 占整个建筑的51%;其次是二类建筑, 占45%;还有4%的三类建筑。根据调查, 居住于三类建筑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水平相对二类建筑较差, 由于房屋本身年代久远, 日照间距、通风采光、居住环境都不尽如人意, 更有部分房屋漏水漏风。再加上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道路崎岖不平, 很容易发生摔倒等事故,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几乎没有老年人活动站、养老院、棋牌室、老年人大学或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唯一一处对老年人免费开放的绳金塔, 也需要凭借老年证 (年满70岁) 方可进入。

2.2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分析

2.2.1 老年人对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的感受

在问卷中, 当被问及“你对目前居住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感受是否满意?”时, 51%的老年人表示满意, 27%的老年人表示不满意, 其余22%的老年人表示一般。

2.2.2 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老年人关于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的回答, 答案迥异。如图一所示, 每月经济状况低于1000元的和在1000元~1500元之间的老年人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居住条件和健康状况, 两者各占40%, 其次是受人尊重和邻里关系, 两者各占8.5%;经济状况在1500元~2000元之间和2000元~3000元之间的老年人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健康状况, 占43%;经济状况在3000元以上的老年人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健康状况和受人尊重, 各占39%。综合而言, 不管经济条件差异如何, 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关系最大。

2.2.3 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最迫切的因素分析

在问卷“为了提高幸福程度, 您觉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的选择上, 老年人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分别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政府补助政策的完善、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的增加、公共敞开空间的设计以及社区卫生所定期健康检查, 各占样本数的80%、78.9%、78%、76.9%和65%。所以,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工作当中, 应该更加注重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政府补助政策的完善。

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析

3.1 物质、精神支持来源

调查发现, 80%以上的老年人获得的支持来自子女, 一般情况下子女都是全力支持和照顾自己的父母;其次是配偶的支持和照顾;兄弟姐妹方面, 由于住所距离远、年纪大、来往较少, 得到的支持照顾相对较少。大多数老年人因年龄较大, 父母或者配偶已故, 能得到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来源少, 多数支持多来自子女。同时, 在对该街区进行居住模式的调查时, 有75.6%的老年人同家人一起居住, 居住较为拥挤。可见, 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 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度最高, 子女对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也最多。

3.2 近期生活情况

问卷中反映, 68%的65岁~75岁之间的老年人对近期生活感到满意, 情绪很好, 没有什么烦恼, 甚至认为现在的生活比自己年轻时候更好, 不管是从物质环境还是从精神支持方面来说都如此;82%的7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近期生活并不满意, 因为他们不管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够完全独立。由此反映年龄大的老年人由于较差的身体状况会降低生活满意度。

3.3 邻里关系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老年人口较多, 84.52%的老年人在此居住了50年以上, 邻里之间都很熟识, 交流很多, 关系十分融洽, 相互之间都会主动给予帮助。有56.25%的人表示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18.75%的人表示邻里之间偶尔关心;而只有遇到重大困难才稍微关心的占10.42%;但仍然有14.58%的人反映邻里之间只是点头之交。从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来看, 邻里之间的交往场所还是比较缺乏的。

3.4 倾诉方式及心里求助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有39%的老年人比较独立, 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倾诉;40%的老年人只向关系极为亲密的人倾述;4%的老年人是在朋友主动询问时才会与之倾诉;而主动倾诉的只有17%。接近50%的老年人觉得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克服困难, 且以男性居多。

3.5 参与活动情况

通过对街办以及老年人的实地走访调查, 了解到每年春秋时节, 街办会举办老年人运动会。另外, 一些单位也经常组织活动并邀请其退休人员前去参加, 但由于身体原因, 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

4 存在问题与建议

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可发现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多数老年人对街区生活是满意的, 但仍有近半数的老年人认为他们的街区生活一般甚至不好, 究其原因主要是主观的个人因素和客观的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差、家庭经济条件欠佳、子女的关怀少和个人遇到问题时选择自己解决等方面。而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住宅条件差、户外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老年人服务设施和社区活动少等方面。因此, 应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设施利用、社区活动和社区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4.1 增加老年人室内外活动空间

规划社区老年人的室内外活动空间, 提供更多的室内外活动空间, 供老年人在社区进行交往活动。开辟或扩大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 考虑老年人服务设施的规划, 同时将社区原本闲置的资源或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在老年人服务事业中加以充分利用。

4.2 加强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

加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知并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加强社区宣传活动, 组织老年人不定期地开办社区活动, 增加活动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使社区活动常态化, 使老年人对社区产生归属感。

4.3 建立良好的社区助老服务机制

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在社区中运用各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 开发并建立社区助老服务的支持网络, 促进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动, 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福利服务。尽可能多的为老年人争取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 保证保障性政策的落实。保证老年人住房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5 结束语

2013年7月1日,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 明文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保证老年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文化街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城市规划工作当中, 应以科学的发展观念和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为老年人规划和创造舒适、安宁、健康的生活环境。

摘要: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 南昌市总人口为5042565人, 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有388945人, 占总人口比例为7.71%, 按老龄社会的相关标准, 南昌市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本文从城市现代化建设, 关注历史文化街区老年人生活状态的角度出发, 就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析得出历史文化街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居住环境、社会支持、老年人公共配套设施的使用等均存在一定的联系, 提出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居住环境,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晓, 魏羽力.城市规划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和平, 李浩.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梅锦荣.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02) :85-87.

[4]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 4 (02) :98-100.

绳金塔街道“三民”活动总结 篇3

总结

自2011年10月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以来,街道党工委按照西湖区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街道的工作实际,就“三民”活动进行开展一系列工作,现将我街道“三民”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扎扎实实做宣传。为了能真正把群众意见建议收集上来,街道把宣传作为开展“三民”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社区充分利用小喇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三民”活动,并采取日随访的方式,每天走街串户,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同时街道设立群众意见建议收集箱,及时掌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开展领导干部进社区活动之前,街道社区干部分片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进行梳理,街道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由挂点领导集中予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告知群众。

二、认认真真访民情。街道、社区干部按照“四个一”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走访、夜访活动。一是上门进行一次促膝长谈。街道党工委成员、挂点干部每周四晚7:30深入居民家中,察看民情、了解民意,直接听取群众呼声,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由街道统一汇总协调解决。二是记好一本《民情日记》。街道社区干部把入户情况和收集意见建议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上,由街道统一汇总,街道能解决的一周内予以解决,解

决不了的,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或答复,直至群众满意为止。三是发放一份“便民联系卡”。街道制作了一张“便民联系卡”,把与群众日常生活有关的单位电话号码及街道办公电话、社区办公电话予以公布,方便群众问惑释疑,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各社区召开1-2次民情恳谈会。街道挂点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当场答复或现场办理有关事项,增强党群、干民关系。通过“夜访”活动,目前累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50件。现场解答、办理15件;活动后,街道、社区办理群众问题23件;转办给区直部门12件,正在办理2件,已回复8件。其中区城建局正在办理3件,已回复3件,区民政局正在办理0件,已回复1件,区房管局正在办理0件,已回复1件,区安监局正在办理0件,已回复2件,区发改委局正在办理1件,已回复1件。区民情夜访理事分会办公室共1件。

三、切切实实解民忧。针对部分群众反映非常担心小孩在上学、放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缺乏安全感的意见,街道及时与辖区交警二中队联系,由交警中队队员在放学高峰期,管好主要点段,专门看好校门口,整好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及时查处车辆乱窜乱停等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同时街道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你安排专项资金,对群众反映的化粪池堵塞问题,开展一次化粪池大整治活动,还居民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四、兢兢业业保民安。一是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针对当前火灾隐患较多的现状,街道安排专项资金,免费为辖区居民更换老化线路、电器开关等,同时下发了消防整改通知单300余份,切实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督促辖区派出所加强街面巡查。针对群众反映的公众安全感问题,街道督促派出所

强化治安巡逻执勤,增强防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消除恶性事件的发生,增强居民的安全感。三是进一步发挥街道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的作用,把辖区不稳定因素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力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民”活动开展以来,我街道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访民”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党员干部“下访”工作,随时随地掌握、了解辖区居民所思所想,进一步缓解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努力了解辖区居民实实在在的为辖区居民办一批实事、好事,意见建议:社区干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强烈要求将社区卫生费与有线电视、自来水等进行捆绑收费;加大社区“准入制”工作力度,实行费随事转。

绳金塔街道党工委

上一篇:中国移动内部环境分析下一篇:形同音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