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宣传组事务(精选8篇)
中考考点宣传组事务 篇1
**中学2009年中考考场宣传栏内容
一、考试科目时间表
二、考生须知
1、考生凭《准考证》提前15分钟进入指定试室,除必要的文具,如铅笔、圆珠笔、钢笔、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禁止携带任何书籍、笔记、资料、报刊、草稿纸以及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寻呼机、移动电话)、电子记事本等与考试无关物品。如按规定允许使用计算器的科目,计算器必须为指定的型号,并不得有程序储存功能。试室内不得相互借用工具。
2、每科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开考30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开考场。
3、领到答卷纸后,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圆珠笔、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相应位置的空格框上准确清楚地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凡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的答卷纸无效。凡在规定以外地方填写的,将按《违纪考生处罚规定》处罚。
4、请注意保持答卷纸清洁。考生答题时,要注意保持答卷纸的清洁,答卷纸不能弄皱、撕破、穿孔和损坏,以免影响教师评分。不能在答卷纸上做任何标记,否则将按《违纪考生处罚规定》处罚。
5、领到试卷后,请查对各科试卷和答卷纸页数,如有缺页、空白页、漏印,请举手说明更换。
6、考生必须在答卷纸上答题,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用圆珠笔、钢笔或签字笔在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指定的位置上答题。如果解答中有画表或辅助线,先用铅笔进行画线、绘图,再用圆珠笔、钢笔或签字笔描黑。
7、考试开始钟响后,才能开始答题,提早答题将按考试违规论处。考试过程中,不要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和带存储功能的计算器,否则按《违纪考生处罚规定》处罚。
8、考生在应考过程中应保持安静,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偷看、换卷、冒名顶替、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答卷纸,严禁将试卷、答卷纸或草稿纸带
出试室。如有违纪行为,将按《违纪考生处罚规定》处罚。
9、考试结束钟敲响,应该立即停止答题,将试卷、答卷纸及草稿纸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齐试卷和答卷纸,点核无误宣布离开后,方可离开试室。不要将答卷纸、试卷、草稿纸等带出试室,否则将会被取消考试资格。
10、考生应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人员进行正常工作。监考人员有权对试室内发生的问题按规定做出处理。对扰乱考场秩序、恐吓或威胁监考人员人身安全的考生,将移交公安机关追究责任。
11、在考试进行期间,非本考场责任人、监考员和巡视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考场。
12、违反上述规定、不服从监考人员管理者,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扣分、取消考试成绩、取消考试资格的处理。
三、考场规则
1、考生进入考场,不得携带任何书籍、报纸、课本和稿纸(除政治、历史学科以外),不得携带手机和计算器,只准带必须的文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圆规、三角板等。
2、考生必须在每科考前十五分钟进入试室,凭准考证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放在课桌左上角,以便查对。
3、迟到十五分钟,不得入场,考试三十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
4、考生对试题有疑难时,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但不涉及试题内容,如遇试题分发错误和字迹模糊等问题,可举手询问。
5、考生答题一律用蓝、黑色钢笔或蓝黑色圆珠笔书写,不得用铅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除在答卷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外,不得做其他任何标记。
7、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交卷后,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谈论。
8、考试终了时间一到,考生立即停止答卷,并将试卷翻放,不准将试卷和草稿纸带走。
9、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偷看他人答案,不准夹带、换卷等。对于违反纪律者和舞弊者,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扣分、取消考试成绩、取消考试资格的处理。
10、在考试进行期间,非本考场责任人、监考员和巡视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考场。
四、鸣钟信号说明
(由统一指令播放系统播放)
预备铃声:● ● ●● ● ●● ● ●● ● ●● ● ●(三声铃声,连续五次)开始考试铃声:● ●●●●●●●●●(二声铃声,连续五次)考试结束铃声:●●●●●(一声铃声,连续五次)
五、违纪考生处罚规定
根据《省中学教育考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规定: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扣除该科考试成绩的30%:
1.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试室的;
2.开考信号发出前答题的;
3.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扣除该科考试成绩的50%:
1.不按指定的考场、试室和座位号入座应试的;
2.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的;
3.用规定以外的笔作答的。
(三)考生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考试成绩:
1.旁窥两次,被监考员发现并发出警告仍再犯;
2.在试室内吸烟、喧哗或有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不服从监考员管理和警告,影响他人答卷的;
3.接受由试室外任何人传递的任何条子;
4.抄袭他人答卷或有意让他人抄袭;
5.互相交换答案、答题卡;
6.向他人传递条子或答案;
7.撕毁试卷、答卷、答题卡;
8.在试卷、答卷、答题卡上做标记;
9.超过开考时间15分钟进入试室或在开考后不到30分钟退出试室;
10.在考试期间内非特殊原因,未经监考员批准离开试室;
11.在评卷中被认定答卷雷同;
(四)考生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取消本次考试资格:
1.冒他人名字考试或请他人冒名考试;
2.考试进行时故意把试卷、答案、答题卡带出试室的;
3.考试前后盗窃试卷;
4.考试前出售泄密的本次试卷或答案,或经任何形式获取了泄密的本次试卷、答案;
5.伪造证明、证件、档案取得考试资格;
6.考试进行时无理取闹,破坏公物,扰乱考场秩序,威胁考试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两科以上有第6条所列行为。
六、考风考纪举报电话:
七、张帖主考室等各室标志
八、司钟员工作职责
①负责考点考试期间司时司钟工作,必须忠于职守,熟悉打各种司钟信号,严格遵守时间规定,注意与主考校对北京时间;
②在主考授权下,准时准确无误地发出考试预备、进场、开考、封场、结束、考生离开考场警戒线钟声信号。
九、各考点应在校门口悬挂考点横幅,在校门内张贴考场平面示意图、考场安排示意图、考试时间表、考生守则等宣传材料,营造既庄严又和谐的气氛。
考点内要设立考务办公室、医务室、厕所、送考人员休息处、车辆停放处等相关场所,并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要在醒目位置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58882917),以便及时收集有关情况和处理有关问题。
1.负责考场英语听力设备的检测(含备用设备),确保万无一失。
2.制定英语听力异常情况预案。
3.严格执行英语听力的考务操作。
4.监听人员与技术员在工作中密切注意磁带的异常情况和提示操作。
上联: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下联: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审清题目先易后难准确规范超常发挥,珍惜机遇信心百倍成竹在胸金榜题名
考点对联一则
陈丹红
数载寒窗今朝小试锋芒
一腔热血来日大展鸿图
沙市一中考点
上联:盛世不遗贤但临大事心须敬
下联:精思宜放胆已邃群科气自华
构思创意:全联旁征博引,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高考的要求,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对联文化内涵深厚。
中考考点 篇2
中国古代史(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小只有2--4分)
考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明(名称,时间,地区)考点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孔子、孟子)
考点3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禹传子,甲天下)
考点4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开国之君,暴君,牧野之战)
考点5 西周分封制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
考点6 青铜文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考点7 秦统一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的时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
考点8 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考点9汉武帝的大一统(经济、军事、政治措施)
考点10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考点11 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
考点12 隋唐科举制唐与吐蕃的交往
(对科举制有影响的三位皇帝,文成公主入藏)
考点13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起止时间,典型代表)
考点14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行省制度及影响)
考点15明、清加强君权清朝维护国家统一(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西藏、新疆)
考点16 “闭关锁国”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2—16分)
考点1 虎门销烟(时间,意义)
考点2 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重要条约、影响)
考点3 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4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学技术)
考点5 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学制度)
考点6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学制度)
考点7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思想运动
考点8 五四爱国运动(1919 年过程,口号,性质,意义)
考点9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 年地点,中心任务,意义)
考点10 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考点11 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考点12 红军长征(1934—1936年遵义会议,重要地点,意义)
考点13 九一八事变(1931 年9 月18 日)(影响)
考点14 西安事变(1936 年12 月12 日,又称“双十二事变”,影响)考点15 抗日战争(1937—1945 年,重要战役,性质,影响)
考点16 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经过,影响)
考点17 人民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影响)中国现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4—16分)
考点1 新中国的成立(时间,历史意义,《共同纲领》)
考点2 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意义,重要人物)
考点3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目的,意义)
考点4 土地改革(时间,重要文件,内容,历史意义)
考点5 “一五”计划(1953—1957 年底,重要成就,意义)
考点6 1954 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要地位)
考点7 三大改造(1953—1956 年底,内容,历史意义)
考点8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八大,1958年总路线,失误)
考点9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改革在农
村和城镇的措施,经济特区,开放格局)
考点10 新中国民主法制历程(1982年宪法,义务教育法………)
考点1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考点12 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南方讲话)
考点13 “一国两制”及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国两制的提出、内容、意义、实践;两会)
考点14 民族团结(名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15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周恩来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中日关系)
考点16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世界近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3—15分)
考点1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代表人物及成就,指导思想,影响)
考点2 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目的,性质,人物及地理发现,影响)考点3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间,性质,典型事件,历史意义 英法美重要文献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考点4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重要成就,影响)考点5 罪恶的“三角贸易”(路线,影响)
考点6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以人物为
重点)
考点7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年,性质,中心要求)
考点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间,标志)
考点9 巴黎公社(时间,性质,领导人,意义《国际歌》)
考点10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年,性质,重要文件,历史意义,林肯)考点11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时间,性质,改革内容,历史意义,评价)考点12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重要成就,电气时代)考点13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考点14 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考点15近代科学家近代文学近代艺术
(牛顿,阿基米德,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
世界现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6—20分)
考点1 十月革命(时间,性质,领导人,经过,历史意义)
考点2 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时期的建设和探索(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作
用,斯大林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及评价)
考点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次重要会议,重要条约,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考点4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间,特点,影响)考点5 罗斯福新政(1933年目的,根本原因,影响)
考点6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时间,专制的表现)考点7 慕尼黑阴谋(含义,顶峰,危害)
考点8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根本原因,重要战役,时间)
考点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的性质、影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时间、标志内容、作用,各战场的转折点,二战胜利的原因)考点10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情况
2.欧洲的联合(欧盟的成立、作用、影响)
考点11 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时间、影响,东欧剧变的表现及启示)
考点12 印度的独立(时间,印巴分治,遗留问题)
考点13中东战争与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中东动荡的原因,中东实现和平的阻碍因素)
中考修辞考点 篇3
提问方式: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
果?
题型变种:请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三步曲: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
强调了什么)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把比做。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说明文)
2、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
3、夸张: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
(之情)。
5、对偶: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7、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典型练习: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2、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3、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4、这能全怪我吗?
5、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6、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7、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知识网络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考场回声]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从题型分析看: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辩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辩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
混淆的几中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拟写句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修辞这一知识点的考题:
2004四川泸州卷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解析:这是一道判断题,难度不大,只要明确了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的主要特征,是很容易看出C项不是设问,而是反问。
2004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解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的辨识和作用的理解能力,而且是在阅读题中来考查的,难度显然比上题要大。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熟知修辞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在这句话中使用这种修辞的意图。
答案: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妙题解说]
[题一]
2003辽宁卷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答案]
C
[题二]
2004长沙卷
“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解说]
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答案]
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
[题三]
2002杭州卷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
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
[答案]
B
[题四]
2004南京卷
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
[解说]
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题五]
2003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解说]
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
[答案]
A
[题六]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解说]
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水浒传中考考点 篇4
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 【末明初】
2.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3.推荐理由(或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4.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睥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被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磺 5.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军官有:林冲,关胜,秦明,呼延灼,张清,卢俊义,花荣,黄信,索超,徐宁,董平
1.“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这幅对联写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内容。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花石纲)。
3.《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李鬼。4.《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 ? 她们的绰号是什么? ①扈三娘、一丈青 ②孙二娘、母夜叉 ③顾大嫂、母大虫 5.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答: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6.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水浒传》。
7.“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林冲。
8.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答:“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10.《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答:晁盖:晁天王 ;公孙胜:入云龙;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
白日暑。
11.“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答: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12.请写出《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
高俅。13.《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14.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 答:“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15.“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
答: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智取大明府、智取文安县、巧用双掌连环计。
16.《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等。
17.《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答: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18.《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
场。
19.《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例如:智取生辰纲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例如:鼓上蚤时迁 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20.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1.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22.《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23.“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2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孙二娘(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施恩(金眼彪)夺回快活林(孟州道);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行者;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25.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林冲、鲁达(智深)两位英雄有关。26.《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27.《水浒传》是描写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请写出你所熟悉的两个故事。
①武松景阳冈打虎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④智取生辰纲。
28.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29.《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李逵、武松;主张招安的将领:宋江、吴用。
30.请写出《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人物及绰号,简单说出其擅长的绝技。
①时迁,鼓上蚤,擅偷 ②花荣,小李广,擅射箭 ③戴宗,神行太保,擅神行之术。
31.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32.《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
岗打虎的是武松。
33.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鲁智深;吴用。
34.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它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35.《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70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36.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例如:我赞美鲁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
37.《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却同样义薄云天,请你举出两位能体现这种“义气”的英雄人物及其相应事例简单作答。①鲁达。鲁达义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
②武松。武松为替施恩夺回店铺,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38.《水浒传》是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统治
阶级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39.《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40.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在这里指代假货。
水浒传的回目(所有120回)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 九纹龙剪迳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聚义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 三十 回 施恩三进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 张都兼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言
第 四十 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迳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 五十 回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 六十 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 七十 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公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嬴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二败高太尉
第 八十 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赚萧让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招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像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 九十 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敌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第九十七回 陈观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第九十八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 一百 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观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踏春阳妖艳生奸
第一百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一百三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一百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一百五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一百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
第一百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一百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一百九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兵分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镇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镇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天罡地煞星宿
石碣前面 书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 天魁星 呼保义
宋 江
天罡星 玉麒麟
卢俊义
天机星 智多星
吴 用
天闲星 入云龙
公孙胜
天勇星 大 刀
关 胜
天雄星 豹子头
林 冲
天猛星 霹雳火
秦 明
天威星 双 鞭
呼延灼
天英星 小李广
花 荣
天贵星 小旋风
柴 进
天富星 扑天雕
李 应
天满星 美髯公
朱 仝
天孤星 花和尚
鲁智深
天伤星
行 者
武 松
天立星 双枪将
董平
天捷星 没羽箭
张 清
天暗星 青面兽
杨 志
天佑星 金枪手
徐 宁
天空星 急先锋
索 超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 宗
天异星 赤发鬼
刘 唐
天杀星 黑旋风
李 逵
天微星 九纹龙
史 进
天究星 没遮拦
穆 弘
天退星 插翅虎
雷 横
天寿星 混江龙
李 俊
天剑星 立地太岁 阮小二
天竟星 船火儿
张 横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天败星 活阎罗
阮小七
天牢星 病关索
杨 雄
天慧星 拼命三郎 石 秀
天暴星 两头蛇
解 珍
天哭星 双尾蝎
解 宝
天巧星 浪 子
燕 青
石碣背面 书地煞星七十二员 地魁星 神机军师-朱 武
地煞星 镇三山-黄 信
地勇星 病尉迟-孙 立
地杰星 丑郡马-宣 赞
地雄星 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 百胜将-韩 滔
地英星 天目将-彭 玘
地奇星 圣水将-单廷珪
地猛星 神火将-魏定国
地文星 圣手书生-萧 让
地正星 铁面孔目-裴 宣
地阔星 摩云金翅-欧鹏
地阖星 火眼狻猊-邓 飞
地强星 锦毛虎-燕 顺
地暗星 锦豹子-杨 林
地轴星 轰天雷-凌 振
地会星 神算子-蒋 敬
地佑星 小温侯-吕 方
地佑星 赛仁贵-郭 盛
地灵星 神 医-安道全
地兽星 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 矮脚虎-王 英
地慧星 一丈青-扈三娘
地暴星 丧门神-鲍 旭
地然星 混世魔王-樊 瑞
地猖星 毛头星-孔 明
地狂星 独火星-孔 亮
地飞星 八臂那吒-项 充
地走星 飞天大圣-李 衮
地巧星 玉臂匠-金大坚
地明星 铁笛仙-马 麟
地进星 出洞蛟-童 威
地退星 翻江蜃-童 猛
地满星 玉幡竿-孟 康
地遂星 通臂猿-侯 健
地周星 跳涧虎-陈 达
地隐星 白花蛇-杨 春
地异星 白面郎君-郑 天
地理星 九尾龟-陶宗旺
地俊星 铁扇子-宋 清
地乐星 铁叫子-乐 和
地捷星 花项虎-龚 旺
地速星 中箭虎-丁得孙
地镇星 小遮拦-穆 春
地稽星 操刀鬼-曹 正
地魔星 云里金刚-宋 万
地妖星 摸着天-杜 迁
地幽星 病大虫-薛 永
地伏星 金眼彪-施 恩
地空星 小霸王-周 通
地僻星 打虎将-李 忠
地全星 鬼脸儿-杜 兴
地孤星 金钱豹子-汤 隆
地角星 独角龙-邹 润
地短星 出林龙-邹 渊
地藏星 笑面虎-朱 富
地囚星 旱地忽律-朱贵
地平星 铁臂膊-蔡 福
地损星 一枝花-蔡 庆 地奴星 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 青眼虎-李 云
地恶星 没面目-焦 挺
地丑星 石将军-石 勇
地数星 小尉迟-孙 新
地阴星 母大虫-顾大嫂 地刑星 菜园子-张 青
地壮星 母夜叉-孙二娘
地劣星 活闪婆-王定六
地健星 险道神-郁保四 地耗星 白日鼠-白 胜
地贼星 鼓上蚤-时 迁
云南地理中考考点 篇5
位于我国西南,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为热带,简称云或滇,省会为昆明。
2.相邻的国家和省份:
相邻国家(自东向西):越南、老挝、缅甸。相邻省份(自东向西):广东、贵州、四川、西藏。3.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横断山脉的一部分,东部为云贵高原,最高峰是位于迪庆州的卡瓦格博峰,最低点在红河州河口县的元江。山河相间,纵横分布。4.河湖:
长江的上游河段在云南境内成为金沙江;澜沧江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流出国外叫湄公河;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曲靖沾益县;面积最大的湖泊——滇池;最深的湖泊——抚仙湖。
5.气候:大部分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再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导致垂直气候显著。
6.自然灾害: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灾害频繁,多旱灾、泥石流、滑坡。
7.人口:全国五十六个名族中,云南有五十一个,是少数名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中数量超过5000人的少数名族有二十五个,人口分布东密西疏。8.自然资源: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药材之乡”“天然花园”“有色金属王国”。9.云南八大名花:山茶、杜鹃、木兰、报春花、百合、兰花、龙胆、绿绒篙。10.动物资源:大象、孔雀、滇金丝猴。
11.支柱产业:烟草、生物制药、旅游业、采矿、水电业。12交通:贵昆线、成昆线、南昆线。13.旅游景点:
云南四林——石林、彩色沙林、元谋土林、热带雨林(西双版纳); 古城——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建水古城。
中考英语高频考点句型 篇6
1.keep sb. doing sth. 让某人一直做某事
不可和keep sb.from doing sth.结构混淆。
例如:Why do you keep me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你为什么让我等了很长时间?
2.make sb. do sth. 使某人干某事
make意为“使”时,其后要有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
例如:He made me work ten hours a day. 他让我每天工作10小时。
注意:上句如改为被动语态,则work 前的to不能省略。例如:
I was made to work ten hours a day.
3.neither…nor… 既不……也不……
当连接两个并列主语时,谓语动词与邻近的主语取得一致(就进一致原则)。例如:
Neither we nor Jack knows him. 我们和杰克都不认识他。
He neither knows nor cares what happened. 他对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
4.not…until… 直到……才……
until后可跟名词或从句,表示时间。例如:
He didn’t come until late in the evening.他直到晚上很迟才来。
He didn’t arrive until the game began. 直到比赛开始他才来。
5.sb. pays money for sth. 某人花钱买某物
此句型主语是人。例如:
I’ve already paid 2,000 yuan for the motor bike. 我已经花了元买这辆摩托车。
6.spend time/money on sth./(in)doing sth. 花费(时间、钱)在某事上/做某事
其中in可以省略,通常主语为“人”。例如:
I spent five yuan on this book. 我在这本书上花了五元钱。
I spent two hours (in) doing my homework yesterday. 昨晚我花了两个小时做作业。
7.so…that… 太……以至于……
用于复合句,that引导的是结果状语从句。so是副词,后面应接形容词或副词,如果接名词,应用such。 例如:
The ice is so thin that you can’t walk on it. 冰太薄了,你不能在上面走。
He is such a kind man that we all like him.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们都很喜欢他。
8.stop to do sth., stop doing sth.
stop to do sth. 意为“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stop doing sth.意为“停止正在做的事”例如:
You’re too tired. You’d better stop to have a rest. 你们太累了,最好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The teacher is coming. Let’s stop talking. 老师来了,咱们别说话了。
9.Thank you for doing sth. 感激你做了……
for之后除了加动名词doing外,还可以加名词。例如: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e present. 谢谢你给我的礼物。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谢谢你的帮助。
10.thanks to 多亏……,由于……
thanks后的s不能省略,to是介词。例如:
Thanks to my friend Jim, I’ve worked out this problem. 多亏了我朋友吉姆的帮助,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11.There be句型
①在此结构中,there是引导词,在句中不能充当任何成分,也不必翻译出来。句中的主语是某人或某物,谓语动词be要与主语的数保持一致。例如:
There is a man at the door. 门口有一个人。
当主语是由两个或者两者以上的名词充当时,谓语动词be要跟它邻近的那个名词的数一致(就近一致)。例如:
There are two dogs and a cat under the table.桌下有两只狗和一只猫。
比较:There is a cat and two dogs under the table.
②There be 句型中的be不能用have来代替,但可以用lie(位于,躺),stand(矗立),exist(生存),live(生活)等词来替换。例如:
There stand a lot of tall build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 街道两旁矗立着许多高楼。
There lies lake in front of our school.我们学校前面有一个湖。
Once there lived a king here. 这儿曾经有一个国王。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ports meeting next week. 下周准备开一个运动会。
there be 的拓展结构: there seem(s)/happen(s) to be…
There seems to be one mistake in spelling.
似乎有一处拼写错误。
There happened to be a ruler here. 这儿碰巧有把尺子。
There seemed to be a lot of people there. 那儿似乎有很多人。
12.The + adj.比较级, the + adj.比较级 越……,越……
此句型表示一方随另一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The harder he works, the happier he feels.他工作越努力,就感到越幸福。
The more, the better. 多多益善。
13.too+adj./adv. +to do sth. 太……以至于不能……
此句型为简单句,后面的to表示否定含义。例如:
The ice is too thin for you to walk on. 这冰太薄,你不能在上面走。
The bag is too heavy to carry. 这个袋子太重搬不动。
14.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常做某事
used to是情态动词,表示过去的习惯动作或状态,现在已不存在,因此只用于过去时态。例如:
He used to get up early. 他过去总早起。
When I was yong, I used to play tennis very often. 我年轻时经常打网球。
否定形式有两种:didn’t use to;used not to,例如:
He didn’t use to come. = He usedn’t to come. 他过去不常来。
15.what about…? ……怎么样?
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动名词等。与“how about…?”同义。例如:
We have been to Hainan. What about you? 我们去过海南,你呢?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 篇7
第1课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地点?距今时间?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时间?体貌特征?用什么工具?用火情况?怎么生活?
约70—20万年 与现代人相似 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群体生活
3、山顶洞人掌握了什么技术?有什么意识?
磨光和钻孔技术 爱美意识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①②③④)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④磨制石器的发展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子?种什么农作物?
河姆渡人 磨制石器 干栏式建筑 水稻
3、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屋?种什么农作物?
半坡居民 磨制石器、耒耜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粟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分别说出部落之间两次大的战役、交战双方、结果?
阪泉之战:黄帝PK炎帝 黄帝胜 结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PK蚩尤 炎黄胜 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和炎帝
3、分别列举三个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炎帝:耕种、五谷、蔬菜、陶器
4、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首领有哪几位?实行什么制度传递首领之位?选拔标准是什么?
尧、舜、禹 禅让制 德才兼备之人
5、大禹治水的精神有哪些?
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6、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区别:远古传说难免有虚构夸张的成分;真实历史是可靠的;联系: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 中考复习总指导思想
★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 中考英语复习知识点
★ 高考数学高频考点复习不等式知识点
★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分析
★ 中考数学知识点资料复习
★ 历史知识点
★ 中考历史复习备考四大技巧
中考考点宣传组事务 篇8
【篇一】
一、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篇二】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
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温度计使用:
【中考考点宣传组事务】推荐阅读:
中考考点 总结11-28
中考历史考点总结10-08
中考名著考点大全12-24
中考名著考点预测03-12
中考英语名词考点归纳12-09
中考考点工作总结05-20
广东中考数学考点分析05-20
中考英语试题考点分类05-22
道中考复习专题考点07-09
中考历史要点考点整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