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

2024-09-20

莫高窟教学设计(共8篇)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莫高窟》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宝应县城中小学 李红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

3、领悟课文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读课题,复习导入(3分钟)

1、读题。

师: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生读:莫高窟。

2、复习

⑴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惟妙惟肖

威风凛凛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精妙绝伦

啧啧赞叹

腐败无能

举世闻名

师:这些词语谁会读?(指名朗读 一人读一行)谁能选1-2个词语说一句话介绍莫高窟留给你的印象。(指名说)(出示中心句: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生齐读)

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 术宝库的?(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⑵引读过渡句,导入新课

师:文中哪句话既概括了彩塑的特点,又概括了壁画的特点?(出示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师:这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承上的部分是——(生读:莫高窟不仅有 精妙绝伦的彩塑)总结了彩塑的特点——精妙绝伦;启下的部分是——(生读: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概括了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请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二、精读第2自然段,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10分钟)

1、自读感悟

师: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彩

塑的神态)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神态的?(指名朗读2-4句)具体写了哪几种神态?(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想不想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彩塑?(课件展示彩塑图片)

2、感情朗读。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这些神态各异的彩塑?(指2名朗读)

3、练习背诵。

师:能看着这些四字词语把这几句话背出来吗?(出示: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指名背诵)能不看这些词语背出来吗?(自由背 指名背 齐背)小结:抓重点词语记忆法。

4、领悟写法

师:这3句话虽然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但每句的表达方法却不同。想一想,这3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这3句话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但不同的是第1句话概括描写了彩塑神态的特点,这叫总写;第2、3句话具体描写了彩塑的不同神态,这叫分写;第2句话一般介绍了三类彩塑的不同神态,这叫面的描写;第3句话具体描写了一尊彩塑的神态,这叫点的描写。这样有总有分,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既对彩塑有了整体印象,又对某一尊彩塑留下深刻印象。)

5、引读中心句

出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生齐读)师:这句是总写,还是分写?这是总写感受。因此第2自然段的结构是总分 总的写法。同学们,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们又怎能不啧啧赞叹——生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精读第3自然段,感悟壁画“宏伟瑰丽”(12分钟)

1、引读过渡句

师: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因为——(出示过渡句,生齐读)

2、自读感悟

师:这句话中哪部分是对第3自然段内容的概括?(生读:“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是总写,还是分写?(总写)围绕这句,作者又是抓住什么具体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请默读第3自然段。(读后交流:壁画的内容和壁画上的飞天。)

3、感悟壁画内容之丰富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 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指名朗读)

师: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壁画内容丰富多彩

壁画宏伟瑰丽)这句是 从内容上对壁画所作的一般介绍,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面)这面的描写,让我们从内容上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我们再来听听莫高窟导游的

讲解。(播放录音: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古代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各种绘画,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其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无与伦比。因此,有人把莫高窟称为“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

4、感悟飞天姿态之优美

师:如果说莫高窟是“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那么,飞天就是这个图书馆 的名片。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壁画上的飞天的?请大家读一读文中描写飞天的句子。(生自由朗读)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 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⑴朗读感悟

师:(指名朗读)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壁画上的飞天怎么样?这么多的飞天,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姿态优美 宏伟瑰丽 栩栩如生)谁能读出飞天的姿态优美?(指名朗读)

师: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生交流)师:(小结)这句话用排比这种整齐的句式,和对仗工整的含有动作的四字词语写出了飞天的优美姿态。如果说第2自然段写彩塑是抓住神态描写,展示的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这段写飞天是抓住什么描写?(动作)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美。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朗读)⑵欣赏壁画

师:想不想欣赏这些飞天的优美姿态?(课件展示画面,师引背:壁画上的 飞天,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师:壁画上的飞天是不是就是这几种姿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飞天还会有哪些优美的姿态呢?(播放课件展示飞天的不同姿态,出示练习:有的,„„学生先在书中写再交流。交流后出示师范例:有的手握玉箫,轻轻吹奏;有的头戴花环,上下翻飞;有的横卧身子,自由飘浮;有的手持彩练,载歌载舞„„)

师:飞天是莫高窟壁画的典型代表,作者对飞天的描写,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 ?(点)作者抓住飞天这个点进行具体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是总写,还是分写?(总写感受)

师:这些精美的壁画大多出自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就能画出如此宏伟瑰丽的壁画,是多么了不起啊!所以,我们骄傲地说——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5、领悟写法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生交流后,师小结:这两段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先用一句话概括特点,再围绕这句话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写感受。分写时,先从面上作一般介绍,再选择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既获得了整体印象,又对某个点留有深刻印象。板书:总分总

点面结合)

四、总结升华,指导练笔(15分钟)

1、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莫高窟里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怎能 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读出赞美和自豪。)作者赞美莫高窟,实际赞美谁?(古代劳动人民)

师:同学们,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是文化瑰宝,是写不完的史书。此时此刻 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对莫高窟的赞美,都表达不了心中的激动与自豪。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与自豪再一次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莫高窟

2、指导练笔 ⑴领悟写法

师:同学们,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读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思想内容,还 要领悟课文表达方法。从这篇课文你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生交流后,师小结:一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二是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三是中心句、过渡句、排比句、四字词语的运用。)⑵学生练笔

我们家乡宝应是个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请你仿照本 课第2、3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播放宝应风光视频。师:宝应湖,水光潋滟 波光粼粼;纵棹园,典雅清秀 别具一格;八宝亭,飞檐翘角 古色古香;荷园,接天莲叶 清香扑鼻 碧波荡漾;生态园,树木葱茏 鸟语花香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历尽沧桑 书香弥漫;宁国寺,香烟袅绕

雄伟庄重;宝应大道:宽阔气派

风景宜人

灯火璀璨

是宝应精神的象征 创造了宝应速度,代表了宝应形象。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雄伟气派的现代建筑)示例:我的家乡宝应

。有

,有

,有

,还有

。最

的是。

。看到宝应

,游人

。⑶交流点评,重在表达方法。板书设计:

彩塑

总分总 莫高窟

壁画

点面结合

附学生优秀习作:

我的家乡宝应风景如画。有接天莲叶的荷园,有香烟袅袅的宁国寺,有空气清新的生态园,还有清秀典雅的纵棹园„„最引人注目的是宝应湖。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美不胜收。平静的湖面偶尔有几艘轮船驶过,湖面泛起一波波涟漪。看到宝应如此迷人的的风光,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五(4)

陈艺琳)

我的家乡宝应景色宜人。有古色古香、别具一格的八宝亭,有香烟袅袅、雄伟庄重的宁国寺,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园,还有碧波荡漾、鱼欢虾跳的宝应湖„„最引人注目的是生态园。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数不胜数,直刺蓝天。林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看到宝应如诗如画的风光,游人无不流连忘返。

(五(4)

于咏涛)

我的家乡宝应风景如诗如画。有雄伟庄重的宁国寺,有林深叶茂的生态园,有景色秀美的纵棹园,还有宽阔气派的宝应大道„„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荷园。每到夏天,荷园里就开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白的、红的、粉的,色彩缤纷,千姿百态,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荷叶挨挨挤挤,碧绿碧绿。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看到宝应迷人的的风光,游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宝应真是个风景如画啊!”

(五(4)

朱海)

我的家乡宝应景色迷人,美不胜收。有古色古香的八宝亭,有弥漫书香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有雄伟壮观的宝胜电缆城,还有鸟语花香的正润生态园„„最值得一看的是宁国寺。宁国寺香烟袅袅,古朴典雅。里面的佛像数不胜数,神态各异。有顶天立地的罗汉,有慈眉善目的菩萨,还有威风凛凛的天王。看到宝应美丽迷人的风光,游人都赞不绝口。

(五(4)

韩明浩)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2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3自然段中的部分句段。

2.赏读、积累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学习表达方式,并迁移运用。

4.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精妙。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检测

1.同学们,在我国西北的大漠深处,有一处精妙绝伦的洞窟,它以恢宏的气势,无与伦比的彩塑和壁画,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心中的圣地。这个地方就是———莫高窟。(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同学们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想必字词都掌握了吧。下面我们来默写词语。

(1)默写词语:敦煌惟妙惟肖漫天遨游腐败无能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连续 不断地赞 扬。(啧啧赞叹)

精致巧妙,无与伦比。(精妙绝伦)

(3)出示词语纠错后读一遍。

(4)你能运用这其中的一些词语,结合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莫高窟吗?

3.是的,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 第5自然段 ,齐读。)

4. 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过渡:其中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彩塑和壁画)对!一篇美文之所以令人难忘,一定是抓住了重点和主要事物进行描述的。描述彩塑和壁画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第2、第3自然段)

二、比较阅读

(一)理清层次,初步感知

1. 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完以后分别在第2、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生读后交流)

很好!两个自然段在一开始就分别概括了彩塑和壁画的特点,请你在这两句话下面画上横线,写上批注。(板书:概括)

2.第2、第3两个自然段的结构好相似啊!这两段中,作者在描写时还有其他结构相似的地方吗?请同学们找一找。

3.交流。两个自然段都是先总述之后,接着再写具体内容。

第2自然段具 体写了什么呢?读一读。第3自然段呢?

(板书:描述)

引导:最后一句可不是具体描写壁画和彩塑的,那是什么呢?(写了人们的感受)

4.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把两段文字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它们结构的相似之处。(指板书)都是先总写彩塑和壁画的特点,再具体展开描述,最后写游人的感叹。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抓住典型,阅读感悟

1.作者具体描写彩塑和壁画的部分,请两位同学来读,其他人边听边思考,看看你还会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两段话: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2. 说说你的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在描写彩塑和壁画时都用了“ 有……有…… 还有……”这一组连接词,还用了排比句。请你在文中这些词语下面加上点。

3. 作 者 这 样 写 有 什 么 好处呢?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这两组排比句。

(这样写的好处: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丰富的内容,富有韵律感。)

(引导学生 读这两句 话 ,读出内容的丰富,表达的有序,读出韵律感。)

4. 让 我 们 一 起 再 仔 细 地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在这句排比句中还有哪几个词不容忽视?为什么?(生答)请大家再读,让我们感受其描写的特点。

5.(课件出示图片)好,他们一个个 都来了。 请看 :菩萨来了 ,();天王来了 ,();力士来了,()。

6. 假 如 你 看 到 这 样 的 彩塑,你能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呢?

7. 师生共读: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有……还有……。

小结 :同学们 ,这段话围绕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作者对菩萨、天王、力士展开了具体的描述,使人如见其形。(板书:如见其形)

8.作者在对彩塑和壁画展开具体描述之后,都选择了一处加以举例。

(课件出示两段话:

有一尊卧 佛长达16米 ,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这两段话分别写了什么?(卧佛、飞天)这两处的写法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卧佛写了一个,写出了他的长度和姿态。飞天写了一群,写出了飞天的五种形态。)请你来读一读 ,读出卧佛 和飞天生 动的姿态。

指导:围绕彩塑和壁画,作者重点介绍了卧佛和飞天,这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板书:点面结合)

9. 喜欢飞天 吗 ? 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图片,配乐。)这就是飞天,姿态各异的飞天。飞天是乐神,是在空中飞舞的神。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 双臂 ,翩翩起舞……”师读总起句后生接读。)

10. 这一部分的描写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用“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词多为四字词语。)请把这些四字词语用括号画下来,读一读。谁来说说这些四字词语的运用有什么好处?(排比、诗意、朗朗上口)

11. 读好这段话,读出诗意 ,读出韵律 美 ,读出景象壮观。(交叉轮流读,多种形式练读。)

12. 文中的省略号告诉我们飞天的姿态万千,各不相同,谁来接着说下去?(同桌讨论)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美妙的场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13. 所以,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 的彩塑 ,游人(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这表达了游人的感受。(板书:感受)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都是先概括写彩塑和壁画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展开描述,最后写参观者的感受。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2、第3自然段作者用相似的描述方法,向我们呈现了不同的精彩画面。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充分领略了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两个画面。

(师读总起 句后生接 读 ,通过朗读再次感受。)

四、写话训练

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你们去过灵山吗?灵山是佛教圣地,大大小小的佛像数不胜数,让我们来一起欣赏。(配乐播放PPT, 在学生观 看时指点 提示。)

请同学们 仿照课文 的写法练习写话。(师发写话纸,生练习写话。)

灵山胜境 的佛像千 姿百态 ,数不胜数___________ 。,其中最吸引我们的是__________。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通过精读课文,将学生带进莫高窟,切实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析课文的2、3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感悟彩塑的神态各异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难点:再现莫高窟彩塑、壁画生动的画面,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尝试朗读,自主释疑

1.导入:在我国大西北茫茫的戈壁沙漠中,放眼望去,满眼荒凉,毫无人烟。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诞生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今天我们来学习《莫高窟》。

2.让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预设:莫高窟在什么地方?莫高窟里面有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伊始,由余秋雨的名言导入,通过地图的出示和充满深情的导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并透过第一自然段从整体上初步感受到了莫高窟的宏伟与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熟练朗读,大胆质疑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莫高窟的?

2.学生反馈。

3.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再次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质疑,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莫高窟的。

三、品赏诵读,互动解疑

(一)走进宝库,欣赏彩塑

1.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图片)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

(2)这段中描写了几种类型的彩塑?(出示图片)

(3)看了这些彩塑,你觉得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指导朗读。读出菩萨的慈善,天王的威风,力士的勇猛。

3.这段中还特写了一尊彩塑。(出示图片)

文中是怎么描述这尊大佛呢?找出相关句子读。

设计意图:莫高窟内的彩塑,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适时地展现画面可以使文字活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再一次朗读课文,学生兴趣大增,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对“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惟妙惟肖”等词语的理解愈加深刻,脑海中的彩塑画面也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

(二)走进宝库,欣赏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接下来写的就是——壁画。让我们走进宝库,看看壁画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来为莫高窟增辉。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交流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内容丰富。

a.从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小组交流)

小结:壁画的数量大,宏伟壮观。

b.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又体现在哪里?(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出示图片)

(通过有……有……有……还有……,我感受到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宏伟瑰丽)

(2)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这些飞天是什么样的?谁来把飞天优美的姿态读出来?

(出示图片)

(3)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一个省略号,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壁画上的飞天还有很多的姿态)

设计意图: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的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灿烂的语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三)走进宝库,了解藏经洞

过渡:在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一起去看看藏经洞内曾经有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1.齐读第四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师: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藏有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藏经洞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板书:珍贵文物)六万多件珍贵文物,件件价值连城。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文物都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但是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的魂在敦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软弱的清政府,就会受到侵略者的欺负,因此我们也该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2.同学们,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齐读)

设计意图:对“莫高窟遭受的劫难——藏经洞被洗劫一空”这一历史的了解和保护文物的意识渗透这一人文性教育,我觉得以一个“曾”字为抓手,点到为止,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及激发学生课后去探究这一段历史的欲望。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我们首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老师这儿有三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他们中有力士,有菩萨,有天王。请你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出示图片)谁来告诉大家第一位是谁?为什么这样猜呢?

是啊,你的理由多么充分,这尊彩塑眼睛微闭,嘴角带笑,慈祥可亲,一看就是一位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菩萨。这尊彩塑呢,又是谁?说一说你的理由吧!你很会观察,你看他身披铠甲,怒目圆睁,看上去多威风啊,一定是一位天王了。再看这尊彩塑,为什么呢?你真是一个善于分析的小朋友,是阿!你看他他肌肉发达,块块隆起,浑身上下充满力量,毫无疑问,他就是力士了。

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这尊卧佛真像课文所说得那样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真的像你们说的一样,再看看图片,从哪儿看出神态安详呢?对啊,你们看,他眼睛微微地闭着,嘴角往上翘起,已经甜甜地进入了梦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我们为有这样宝贵的遗产而感到自豪,想不想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背景】

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让语文阅读教学进入新时代。它画面新颖,表现生动,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启发,能发掘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枯燥的表现手法。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思维。只要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体,就能让它引领孩子进入阅读的个性化,让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哈姆莱特”。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

【教材分析】

莫高窟凝聚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显示出民族自豪感。《莫高窟》这篇文章描述了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那栩栩如生的艺术精品,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描写了莫高窟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语和排比描写,将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详细具体。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等,都是本年级段的学习重点。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亦是文章的文眼。本篇文章的内容极具鉴赏性,适合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多读、多想,感悟莫高窟带给我们的意义。

【教学方法】

莫高窟与《莫高窟》,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通过品味《莫高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结构的精妙,思想的深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引入莫高窟,展现莫高窟,从而认识莫高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莫高窟》。

2、ppt出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记得文中的这句话吗?大家一起读。现在,就让我们摒住呼吸,再次走进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

二、“触摸”彩塑。

(一)速写

1、(出示ppt图片)。请大家看这些图片,他们是谁?谜底就在这段文字中,读一读。

2、说出你的答案,依据是?(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

3、千年之前,人们塑造这些彩塑,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寄托:

人们塑造菩萨,是希望他排忧解难,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女生读)“慈眉善目”;

人们塑造天王,是希望他守护四方,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男生读)“威风凛凛”;

力士脚下各踏一只小鬼,人们希望他捍卫正义,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齐读)“强壮勇猛”。

4、这就是莫高窟中的彩塑,他们——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ppt屏幕出示图片,引读)

(二)、特写

1、让我们拉近一幅特写(ppt屏幕出示卧佛),这是莫高窟彩塑中的一尊卧佛。书上是怎么描写这尊卧佛的呢?(ppt出示描写卧佛的文字)自由读。

2、你从“长达16米、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些文字里读出了什么?(雄伟、造型逼真、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3、谁来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齐读)

4、作者用这简简单单的四字词语,将菩萨、天王、力士、佛祖的形象、神态写得各具特色,这就是(齐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怪不得游人们会啧啧称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5、游人啧啧称赞的仅仅是彩塑吗,更应该称赞谁?(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6、所以,我们会说——(ppt屏幕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背诵

1、再来看看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

2、记住这种特点,会让背诵更加简单。(尝试背诵)

三、走进壁画

1、第三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壁画,作者是如何让巧妙的连接彩塑和壁画的呢?(出示句子)

2、上句承接彩塑,女生读,下句开启壁画,男生读。

3、壁画的特点是什么?(宏伟瑰丽)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宏伟瑰丽?

4、请同学们同桌小组合作,找找第三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划出相应的词或者句子,在旁边写一些自己的读书感受。

5、让我们分享一下学习成果。

A面积大: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12个操场 真是宏伟啊!B内容多:1请你来读读这段文字。

2(ppt出示主题丰富的壁画)让我们来欣赏欣赏。(教师讲解,学生猜测)。

3壁画的内容如此丰富,简直就是一个缩小了的世界,难怪有人称他们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再看看壁画的色彩,真不愧是(宏伟瑰丽)呀!

C飞天美:1(ppt出示文字)让我们欣赏一下文中的飞天。指读。2看,飞天来了,(ppt出示姿态万千的飞天)根据图片引读

3(ppt出示文字)这段文字写得美吗?作者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美?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排比,四字)

4这是句式的特点,内容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两列文字)5读,加点的词都是?(动作)6让我们一起做做这些动作,(引读,臂挎花篮,干什么?)7你发现后面一列都是对前一列动作的想象。

8作者用工整的结构,精彩的内容将飞天的动作描写得淋漓尽致,富有音韵美,想想,飞天还可能有哪些动作?

9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写。

10这么多飞天千姿百态,真是难怪作者这样夸他们,其中(引读)11这艺术殿堂的创造者是?于是我们不禁感叹(齐读5)

四、解读藏经洞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藏经洞,它面积不大,但里面有?

2、这些藏品十分珍贵,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出示曾,大量,仅存)

(ppt出示收藏在其他国家博物馆中莫高窟的文物)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斯坦因(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十多头骆驼运走。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伯希和(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吉川小一郎(日本)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鄂登堡(俄国人)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华尔纳(美国人)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3、你明白了什么?

4、是啊,六万多件啊,现在在全中国只能找到19件珍品,哪去了?听。(出示图片)

5、看了这些图片,听了这段介绍,你心中一定感慨万分,说说。

外国列强将走了我们的宝物真是令人憎恨。

我们国家实在是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6、我们愤怒,我们憎恨,带着这样的情感呢读好第4自然段。齐读

7、你知道吗?引领这些掠夺者进入莫高窟的是谁吗?是当地老百姓,是中国人自己!为什么?留给你们课后去研究。

五、总结

大量文物的失去,让我们扼腕叹息,但是不管莫高窟的文物走到哪里,它都让全世界看到古老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魅力。所以,我们可以大声的说(引读第五段)。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深沉的文章,一篇离孩子生活比较遥远的文章。正是多媒体施展拳脚的舞台。在本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同时,要先分清楚一个界限,那就是,教的是“莫高窟”,还是《莫高窟》。理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了解了这节课中多媒体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案是必然的,课堂是基于书本又高于书本的。于是,在教学中,本着多媒体为文章服务的宗旨,出示了课文中描述的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长达16米的卧佛,以及精美的壁画。用绚丽的图像,弥补了孩子想象的空白,最大程度的让孩子理解文章语言的精美,理解莫高窟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从而激发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为下面关于体验藏经洞文物遗失的耻辱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从《莫高窟》到“莫高窟”的飞跃。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6

1、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莫高窟》。

2、课前我们都读课文了,我们结合课文资料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

3、这个“莫”字读音同沙漠的“漠”。

“高”就应是位置高。

“窟“洞穴,石窟。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哪句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此刻你们明白这个名字的由来了吗?再读课题。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它的神奇瑰丽。(看视频)

那么洞窟内部都有什么呢?看课文资料。

自由读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

2、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彩塑的?

理解词语

慈眉善目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很和蔼、很慈祥的感觉,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貌?

——很高贵、很威风,就应是力气很大的样貌。

1、我们来一齐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彩塑里是怎样刻划的。

2、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读)分析——长度

3、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呢?试读

读流利了,但还没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

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得慈善了。

真威风,能够配上动作。

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

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

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

你还明白哪些词语形容神态?

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想不想看一看?

看了这么多彩塑,你能否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精妙绝伦)精彩、美妙、独一无二、其它没有

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过渡:莫高窟不仅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下面品味描述壁囝句子。

自由读文

1、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资料的?

(出示有的……有……有……有……排比句,具体说明壁画资料,这种写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2、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飞天:是佛教中能奏乐、擅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艺术家用飘带使他们变得优美轻捷。(飞天图)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飞天的神韵吗?

学生读

看图(对飞天的描述语言生动、富于变化,读时语调要轻柔,节奏要舒缓。)

3、那里作者又连用五个“有……”表现飞天多

欣赏图片,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资料吗?

这些飞天都很美,那就美美地读一读,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五、看来同学们被这飘舞灵动的飞天所吸引了,但是,藏经洞里还有很多宝物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文物多,被入侵者掠走,让人痛心)

参观了莫高窟,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这样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却多次遭到入侵者的抢掠,(出示文物流失状况)

看了这些,真让人痛心和愤慨,此时你想说些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彩塑

12、莫高窟-壁画-艺术宝库

我教《莫高窟》 篇7

一、依据教材运用迁移

《莫高窟》一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这一段由三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段组成,分别介绍了洞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重点点拨学生学习写“彩塑”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使他们明白了“写什么”“怎样写”,抓住“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以及“侧着身子,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等进行词句的训练,围绕“啧啧赞叹”引导学生想象游人观光时的情景。待学生对本段理解之后,放手让他们运用学到的方法,即“读”“思”“议”“想”,自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学生很快读懂了这两节。学生由接受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之后,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教是为了不教”。

二、创设情境激励参与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敦煌莫高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学生很快地说出了答案,但对“彩塑”“壁画”等特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抓住这一契机,我说,大家讲得不错,能不能再把它描绘出来呢?于是大家纷纷动手作画。这样把传统的分析讲解变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谁愿意带我们去游览一下莫高窟呢?(学做导游)学生稍微准备之后,个个跃跃欲试。赞诃夫说得好,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阶梯练习发展个性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忌搞“一刀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用‘______,有______的,有______的,还______有______的’。或用‘______的,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各写一句话”。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练习,这不仅是一种自主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造句练习时,我出了这样的二选一题:①用“明珠”“智慧”“举世闻名”各造一个句子。②用“明珠”“智慧”“举世闻名”合造一个句子。在确保每位学生都会运用这三个词的基础上,再进行发展性训练,从而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学会合作鼓励竞争

《莫高窟》一文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这一目标,我在课堂上开展了有感情地背诵比赛。让每小组推选朗读水平中下的学生进行循环赛,其余的同学做“导师”。结果,参赛的学生字音准确性、流利的程度、情感的处理都比以前大有进步。为了使读写训练有机结合,我还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几个小小旅游团,参观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公园等地方,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在综合实践课上把自己的参观所得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其他同学作补充。我又趁热打铁,再让大家即兴练笔,写一篇参观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增强了竞争意识。

信仰铸就莫高窟 篇8

然而,根据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鼓舞他西行的乃是另一件宝贵财产——佛教。在历史上,摩尼教、基督教、拜火教,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都曾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印度佛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早在公元4世纪,佛教就从印度传入了中国,而玄奘从印度运回并历时二十载研究和翻译的佛经则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当玄奘东归的旅途即将结束时,他驻足于敦煌地区。那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片绿洲,来往客流的密集交织与多元文化的激情碰撞孕育了世界佛教艺术的一大奇迹——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它被开凿在鸣沙山东麓一处高达百尺的断崖之上。这片直落30多米的弧形悬崖底部与一片河床相接,河床边缘有白杨兀立。公元7世纪中期,这片长达1600多米的石壁表面已经如蜂巢般鳞次栉比地遍布着上百个洞窟。在玄奘结束西行,一路东归的途中,他经过莫高窟膜拜,以感谢神明对他西行的庇佑。还有许多来此的朝圣者是为了祈求顺利地穿越凶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莫高窟内,画师们将单一乏味、了无生机的沙漠描绘成了色彩瑰丽、场面宏伟的神话世界。壁画中的成千上万尊佛像无不清晰鲜艳,熠熠生辉。由于添加了西域引进的金粉,佛像袈裟的色彩更是金光闪闪。洞窟上方的飞天壁画则更为巧夺天工,天女阿卜莎罗和乐伎们身着由青金石颜料绘制的蓝色飘曳长裙,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在这些描绘极乐世界的画面旁边,还有每一个丝绸之路的行者都历历在目的俗世场景:头戴垂边帽、高鼻梁的中亚商人,身形瘦削、皱纹满面的白袍天竺僧,还有在田间耕作的中原农民。石壁上还描绘了玄奘在丝绸之路上遭遇强盗的故事。只是在这些壁画中,盗匪沦为阶下之囚,被刺瞎双眼,最终皈依佛门。

当玄奘法师途经敦煌时,他并没有预料到他对佛经的释义将给数百年后莫高窟的画师们以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当然他也不会知晓,1200多年后他的作品会令莫高窟重见天日、遭遇掠劫并最终受到重点保护。玄奘看到的仅仅是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在大唐边境这些昏暗的洞窟中,转化为了浓墨重彩的华美画面。

对于宣扬“世事无常”的佛教而言,中国西部瞬息万变的沙漠似乎成了展现辉煌佛教艺术的绝佳场地。然而,莫高窟的传奇性并非在于它的变幻无常,而在于开凿者和画师们延续千年的不懈坚持。

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这些洞窟中薄如蝉翼的精妙彩绘在历经战争、抢掠、自然侵蚀、人为忽视等诸多劫难后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几个世纪以来,这些洞窟所在的那块狭长砾岩已经被黄沙吞没了一半,但今日的莫高窟仍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事实上,莫高窟并不仅仅是一座宗教信仰的丰碑,洞窟内的壁画、雕塑和经卷还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今人得以了解那个沿着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兴盛了千年的多元化社会。

“莫高”一词按字的原意为没有比其更高的了。当然可以引申更多的含义。可见取名时的匠心但是任何名字都无法完全捕捉它的美感与震撼力。在将近800个开凿于崖壁上的洞窟中,有492个洞窟内饰有精美的壁画,所覆盖墙面的总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大约为西斯廷教堂面积的40倍。洞窟内还保存有至少2000尊泥质彩塑,有些代表着其诞生时代的最高水平。直至上世纪初、寻宝者接踵而来之前,其中一个长期封闭的藏经洞内还保存着数万册古代经书写本。

通过丝绸之路的行者无论取道路途较长的北线还是更为凶险的南线,敦煌都是途中的必经之地。异国的商队经过敦煌时,满载着西域的珍奇香料。然而他们最重要的商品并非香料,而是艺术观念和宗教思想。这一点也在敦煌的画师笔下得到彰显。莫高窟的壁画大多是丝绸之路上商品运输的写照,从色调到表现形式都极具异域风情。

提起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谈道“莫高窟就像丝绸之路的一颗时间胶囊,它的历史地位并不应被过分夸大,但由于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上东西交汇的‘咽喉之地’,我们几乎可以从每一面洞壁上看到中外元素的融合。”74岁的樊院长看起来神采奕奕,她从1963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至今,已经坚持在莫高窟工作了整整49年。她就职的敦煌研究院长期致力于莫高窟的研究、保护和对石窟旅游的管理。樊院长表示,丝绸之路上的大部分景观都已经被沙漠侵蚀或被历代王朝更替所摧毁,但莫高窟基本维持着原貌,万花筒般的壁画记录下了中西方文化最初的碰撞与交融。

如今,东方和西方再次在敦煌会合了,但这次是为了协力保护莫高窟,因为它也许正面临着诞生1600多年来的最大威胁。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是采用当地的麦草、泥土、木材制作而成,材质十分脆弱。经历千余年后,由于自然力量和旅游人潮的双重冲击,壁画和彩塑程度不同地存在多种病害。为了满足游客观看洞窟的需要,又能尽可能地保存丝绸之路壁画的原貌,樊院长向亚洲各国、欧洲和美国的文物保护专家寻求帮助,共同探索保护莫高窟的方法。这是一次跨国的文化合作,与莫高窟的古时辉煌遥相呼应,并有可能成为它存续的保障。

莫高窟的出现缘于沙漠中一次金光奇景。公元366年,一个叫乐樽的僧人云游到此,看见一面山崖上金光灿烂,仿佛有千佛在跃动。乐樽心中激动万分,忽然有所憬悟,决定在崖上开凿一个用于修行的石室。由于他的宣扬,许多信徒纷纷模仿,在崖壁上挖凿出一个个的洞窟。最初的洞窟不过棺材大小,后来一些僧院团体开凿了更大的洞窟用于集体参禅,并在洞内安放了供奉佛像的神龛。这些早期建设使莫高窟有了“千佛洞”的别称。

nlc202309040208

数百年来,尽管敦煌的画师们仅用混合着麦草的河泥在粗糙的石壁上作画,却历时千年记录下中华艺术的演进,也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变化。

公元7世纪至8世纪,当时的中国国力空前强盛,社会进入一个对外大开放的时代,此时敦煌壁画的创作也达到了顶峰。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的繁荣和佛教的蓬勃发展也为敦煌画师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唐朝画师的佛教艺术作品中表现出雄健刚劲、充满自信的中国风格和栩栩如生的造型美感,从而形成古代中国全盛时期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和特征。然而,后来的中原王朝逐渐走向封闭,直至14世纪的明朝终于把世界锁在了国门之外。

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史学家赵声良也高度评价了莫高窟的壁画,他说:“中国人与印度的僧人不同,中国的佛教信徒期望了解极乐世界的一切细节,敦煌壁画的色彩斑斓和活灵活现正是向信徒们展示极乐世界的美好,从而让他们笃信它的真实。”

在历史上,敦煌地区曾经遭遇过无数次世俗的战乱。王朝的更迭、地方政府的内乱以及吐蕃等外族不断地打乱敦煌的平静,但莫高窟内的艺术创作从未间断。怎样解释这种坚持呢?答案恐怕不仅是因为当地人对于美或者佛教的信仰。尽管敦煌的统治权不断更替,但历代统治者都不曾毁灭前人在莫高窟内留下的遗迹,相反,他们拨款开凿了比前朝更多、更为宏伟的洞窟,并在新的洞窟内醒目地方装点上他们各自的虔诚形象。壁画的基部大都描绘着一排排富有的建窟供养,几百年中,这些人的形象越来越大。最副盛名的莫过于女皇武则天在公元695年兴建的坐佛,高达34.5米,堪称莫高窟的第一大坐佛。

公元10世纪晚期,一度繁荣的丝绸之路逐渐走向了衰落。然而莫高窟的进一步开凿与装点却没有停止,其中建于元帝国时期的一个洞窟内还发现了密宗的欢喜佛壁画。但是,随着海上商路的开辟和造船技术的提高,陆上丝绸之路几近荒废。此外,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大段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而伊斯兰教开始从中亚翻山越岭远播而来。到11世纪初,不少西域民族皈依了伊斯兰教。佛教的僧人则将数万册经卷与幡画藏入了与某个大型洞窟相连的耳窟内。

僧人们封藏佛教经卷是否为了躲避穆斯林东进的威胁?没有人能确知。惟一能确定的是这个被后人称为第17窟的耳窟被封了起来,涂上灰泥并用壁画掩饰,直到900年后才重见天日。

莫高窟的第17窟又称“藏经洞”,位于第16窟的甬道右壁,石壁上古时流沙造成的对角线方向的划痕仍清晰可见。19、20世纪之交,一名叫做王圆箓的道士游历到敦煌,在莫高窟里住宿下来。1900年6月,在清扫洞窟里的沙子时,王道士和他雇佣的工人无意中击破了第16窟甬道壁,发现了一个窄小的耳窟,里面布满了数千册经卷和幡画。他随随便便地拿了一些卷轴当成字画送给了当地的香客和地方官员,希望能藉此筹些捐款。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道让他封存洞内物品的官令。

谈及莫高窟的开发,西方寻宝者的劫掠是无法回避的,这段屈辱史也为中国的爱国志士敲响了警钟。原籍匈牙利的英国考古学家奥利尔·斯坦因供职于英属印度和大英博物馆,他曾研读过玄奘法师于7世纪撰写的著作,并由此觅路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1907年初来到了敦煌莫高窟。起初,王道士拒绝让这个外国人看藏经洞内的经卷,但一听说斯坦因和他一样也是玄奘法师的狂热信徒,王道士就让他看了经卷。斯坦因发现,洞窟内的大量经卷写本都是玄奘带回并翻译的天竺佛经。

经过连日来对王道士的哄骗和趁着夜晚的悄悄转移,斯坦因离开敦煌时带走了24箱经卷写本和5大箱绢画织物。斯坦因仅仅用了130英镑就达成了考古历史上收益最丰厚的一笔交易。他的作为虽然使他在英国加官进爵,却令他在中国从此声名狼藉。

斯坦因从莫高窟所获的经卷和艺术品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精彩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多文化社会,这些经书仅从文字而言,除了汉文,还涵盖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希伯来文等十多种古代民族文字。许多经书是抄在原本就写了字的“废纸”上的,这些纸张也透露出丝绸之路沿线的日常生活片段:有的纸张原本是一张奴隶买卖的契约,有的是一张关于孩童绑架的报告,乃至还有为酒后不雅行为致歉的书信。其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木版印刷的《金刚经》,这段长达5米的卷轴印成于公元868年,比古登堡的《圣经》早了将近6个世纪。

继斯坦因之后,来自法国、俄国、日本和中国各地的寻宝者也迅速闻风而来。1924年,美国美术史学家兰登·华尔纳到达敦煌,他的探险历程也许就是银幕传奇印第安纳·琼斯的灵感来源。他被莫高窟之美深深吸引,正如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除了倒吸一口冷气赞叹之外,什么都做不了。”然而,他盗走了藏经洞文书三卷以及第328窟的唐代供养菩萨一尊。此外,他还用特制胶布沾走珍贵壁画中他认为最为精彩的部分,总面积达32006平方厘米。尽管华尔纳盗走的艺术品现在完好地保存在哈佛艺术博物馆内,但他在揭取壁画时采取的方式极其无知、拙劣、粗暴,导致珍贵的千年壁画遭受到永久性的摧残。

当今,有些中国官员采取了和希腊、埃及同行一样的做法,呼吁西方国家归还流落在各地的莫高窟艺术藏品。就连敦煌研究院出版的官方文献中也有一章叫做“可耻的盗宝者”。然而海外的馆长们则辩驳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博物馆收藏了这些艺术品,它们才得以保全,它们本有可能永远消失在20世纪中国的战事和风暴中。

无论双方持何种观点,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

失散在三个大洲博物馆内的莫高窟文物在世界范围内催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敦煌学,而且世界各地的学者都在竭力挽救并保存丝绸之路遗存的瑰宝。

1963年,年仅23岁的上海姑娘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并服从分配来到了敦煌。对于初出茅庐的她而言,守护莫高窟并不是她的初衷,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来到沙漠工作,更不会想到自己一去就是四十多年。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着实令她感到震撼,但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她还是难以适应敦煌当地的饮食习惯、干旱缺水以及遍地的黄沙。

将近半个世纪后,樊锦诗正在引领着场不同于往昔的文化革命。如今的樊锦诗已经满头华发,当午后的阳光照进敦煌研究院的院长室时,身形瘦弱的她正倚着窗口望向莫高窟外黄褐色的崖壁。她缓缓说道,“莫高窟几乎所有洞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病害。”她随口列举了多个破坏因素:黄沙、水患、烟熏、盐分、虫害、日光乃至过多的游客。尽管樊锦诗属下有500多名职工,但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意识到,研究院需要寻求外国文物保护专家的帮助。这也许听起来很简单,但与外方合作对于中国的文化遗址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百年前莫高窟遭受的掠劫仍让人警醒。

nlc202309040208

樊院长办公室的窗外忽然卷起一阵沙暴,原本一连几天都澄澈无云的蓝天顿时变得浑浊灰暗。敦煌地区的风沙已成为莫高窟石窟长久保存的最大威胁,沙尘暴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极易引起壁画脱落、彩塑受损、崖体坍塌等病害,为此,樊院长推动了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GCI)的防沙合作项目,这是她促成的第一个海外合作计划,GCI也成了敦煌研究院最长久的合作伙伴。为了防止黄沙侵蚀莫高窟,GCI在对莫高窟地区风沙运动规律和强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防沙新材料——具有防火性能的尼龙网栅栏,设计并实施了三角形尼龙网栅栏防护体系。据测算,设置栅栏后积沙减少了60%,使洞窟免受风沙流的打磨和严重积沙的危害。此外,敦煌研究院还在莫高窟崖顶离洞窟1000米处的鸣沙山脚下,选择多种乡土沙生灌木,种植了一条宽阔的沙生灌木林带,直接阻固了来自鸣沙山的大量沙源向窟顶戈壁及窟区搬运。

在洞窟内部,GCI则开展了更为细致繁复的保护工作。GCl采用美国最先进的传感器,能够随时测算洞窟内的温度、湿度乃至客流量等各项数据,一旦超标,马上关闭,让这些洞窟能够得到必要的休息。GCI在莫高窟内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保护项目位于第85窟,来自GCl美国文物保护专家和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员经过8年的探测,研制出一种特殊灰浆,可以把已脱离岩壁的壁画碎块重新粘回去。

由于莫高窟历经千年的沧桑,在洞窟的抢修过程中,文物保护专家时常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最近,英国伦敦大学科陶尔德艺术学院壁画保护硕士研究生班的中国学生在他们的实习洞窟——莫高窟的第260窟内运用微型除尘器成功地清理了3小块有佛像的壁画。以前几乎看不到佛陀身上穿的红袍,这时闪现出鲜亮的光泽。这个教学项目的负责人、文物保护专家史蒂芬·里克比透露:“我们非常高兴能目睹壁画的原貌,但是我们的心情喜忧参半,壁画表面的尘土里含有能破坏颜料的盐分,但除去尘埃之后的壁画暴露在光线中,又会逐渐褪色。”

这正是樊锦诗院长所面临的难题,如何能在保护好莫高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美。2006年,参观莫高窟的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虽然游客的增加可为敦煌研究院和莫高窟带来更多的收入,但是更大的客流带来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不断变化,都会破坏壁画和洞窟。因此莫高窟内如今只轮流开放40个洞窟,其中仅有10个为任何时段都开放。

在莫高窟的保护问题上,新兴的数码技术或许能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敦煌壁画及相关艺术资料制作成高质量的数码化图像,归入一个学术性电子档案“梅隆国际敦煌档案”,目前已经完成了23个洞窟的数码化进程。为了继续推进“数字敦煌”,研究院的工作者计划将492个有装饰元素的洞窟全部数码化(至今已完成了20个)。同时,国际各界也正在把莫高窟第17窟散佚的珍贵经卷进行数码化处理。

“数字敦煌”是樊锦诗的一个长远设想,她期望运用当代中西方的数字技术和展示手段,通过洞窟三维立体实景漫游,使游客身临其境地观赏典型洞窟和丰富的敦煌文化。按照设想,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并不在原有的洞窟内,而是选址在20多千米外。虽然这座新设施的建设还处于规划阶段,但是樊院长深信,“数字敦煌”能够让游客不进入洞窟,同样可以欣赏精美的壁画、彩塑,感受令人心醉的敦煌文化。这将是一个令莫高窟的魅力流传千古、经久不衰的好办法。

上一篇:中学师德师风建设自评报告下一篇:党建总结资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