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文化

2024-09-29

青岛城市文化(共8篇)

青岛城市文化 篇1

构建海洋文化为城市主题文化的青岛城市品牌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 更新日期: 2007-7-10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的土壤,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又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能为一个城市在综合竞争中提供巨大优势和不竭动力。因此,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彰显城市魅力,培育城市特色,发掘城市文化,构筑城市理念是将城市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步入21世纪,我国各大城市逐步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中,开始面对面地竞争资金、人才和市场。在这一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下,“经营城市”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构建城市品牌也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青岛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知名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影响。有人说青岛的工业知名品牌要远远大于城市品牌,这固然是青岛城市经营中的优势和成就。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激烈的角逐中,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这个城市的经济活力与繁荣程度,也最终决定这一城市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优势,因此构建强大的城市品牌与发展品牌城市双管齐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青岛的优势,推动青岛早日跻身世界名城行列。

纵观青岛的历史和现实,可以说青岛是在海洋文化产生之后才发展壮大起来的。青岛文化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海洋文化的滋养,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虽然目前青岛的文化积淀还不够深厚,但青岛文化中所包含的海洋文化特色,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潮流,有利于青岛文化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建设青岛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发扬海洋文化优势、构建以海洋文化为中心的青岛城市品牌对于青岛未来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优势

青岛的海洋文化由来已久,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今天青岛发展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青岛的文化在发展中融入了海洋文化、异国文化和移民文化,使其具有源的双重性和流的多样性。从文化渊源讲,青岛的文化源自于儒家与道家文化,在既往的文化历史上深受大陆文化影响。青

岛地处齐鲁之邦,与儒家圣地曲阜相距不远,在地域上有受儒家文化熏染的便利条件。从远古至近代,青岛地区出现了三次大的文化交流,东夷文化与夏商文化的交流,以儒家文化为主的齐鲁文化与道家、佛家文化的交流,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绵绵不绝的文化交流形成青岛儒、道、释,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各大宗教以及中西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独特文化格局,青岛的历史几乎是中国历史的完整缩影,却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出其独特的多元文化格局。

从居民构成上来看,早期的青岛移民,也大多来自山东省内,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思想深处始终有儒家思想的痕迹。地域上的便利和移民主体的本土化特点决定了儒家文化是青岛文化的渊源之一。但由于青岛地处沿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青岛较之内陆地区更多地接受了海洋文化的甘霖。同时,青岛早期的移民,还有少量来自沿海和内地的其它省份,他们共同形成了青岛早期的移民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和移民的接收、涵纳恰恰反映了青岛文化中具有海洋文化开放性、融合性的特点。

从自然条件看,青岛坐拥碧海青山,是我国北方天然良港。城市的三大支柱经济:港口经济、旅游经济、海洋经济无不与海洋文明息息相关。因此,海洋文化对青岛城市精神层次上的影响也日渐突出。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海洋文化已经融入了青岛的城市建设、城市生活和城市精神当中。

二、发展海洋文化的积极意义

正如企业经营靠企业文化,城市经营要靠城市主题文化。追溯一个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中的文化渊源和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寻觅到城市精神的文化内核,还可使城市精神植根于丰厚的文化土壤之中,从而提升城市精神的文化内涵。城市主题文化属于经营城市的一门最前瞻的学科——政府软科学技术设计系统。根据城市历史发展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区域经济环境等特质,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战略决策对城市的各种景观特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城市主题文化。从而有利于形成城市文化良好的发展态势、科学的发展格局、打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由此使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在城市主题文化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运作下科学、有机地运转,在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岛现在适时地提出增强海洋意识,弘扬、研究海洋文化,对于构建积极合理的城市主题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历史已经证明,海洋从未间断地给我国带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经济利益。中外文化的交往,亦多通过海洋而来。在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海洋文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纵观当今世界上的大中城市,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是位于大陆腹地和海洋腹地的交接点。今天,面对全球多极化发展的时代,青岛要实现与世界的接轨,海洋仍然是重要通道。对此,青岛近些年来适时提出的海洋强市的新观念就是基

于海洋文化的理念。但是“海洋强市”应该是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军事和海洋文化实力的综合体现,而目前对于青岛来说,海洋文化基础构筑还是远远不够的,尚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青岛要建设海洋强市,就十分有必要深刻认识、总结和研究海洋文化,逐渐构筑坚实的海洋文化基础,将海洋文化打造成青岛闪亮的城市品牌。

三、深化海洋文化主题,打造青岛海洋文化品牌

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并非综合性的整体规划,它是在功能层面与经济、环境、社会、政府等战略平行,并协同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职能的一部分,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城市品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整体品牌和旅游品牌。整体品牌是对某一地理位置的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的综合,以提炼出城市品牌核心,并以之对全体品牌受众,进行品牌体验管理。旅游品牌从功能角度出发,为某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其体现的是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的独特吸引力,进而对旅游业经营者、游客的整体体验进行管理。城市品牌战略是城市有目的的通过物质手段作用于受众的精神以及心理层面的所有方法、手段的整合,而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等城市战略则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物质财富,与品牌战略的紧密结合构成城市发展战略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城市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

青岛具有鲜明的海洋经济比较优势,港口经济、海洋旅游、海产品养殖加工、海洋药物等领域都具有相当规模,是城市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青岛城市文化 篇2

2011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获批, 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规划》, 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到2020年, 经济区将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需要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人才, 充分发挥外籍人才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山东常住外籍人口为33098人, 多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稳步推进, 半岛沿海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深, 届时会吸引到更多的世界人才和跨国公司。这些外籍人士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各领域的先进经验, 同时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 使城市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为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 如何化挑战为机遇, 增强城市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创建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 并使多元文化的融合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对于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 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 介绍了欧洲跨文化主义理念和跨文化城市建设, 并以青岛为例, 探讨了城市建设中文化多样性治理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关系, 以期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建设起到启示作用。

2. 跨文化主义与跨文化城市

2.1 跨文化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

在跨文化主义思想兴起之前, 多元文化主义曾是欧洲多国处理本国族群构成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官方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承认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倡导尊重少数族群保持其特有文化认同的权利”[1], 并强调不同文化群体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机会。但多元文化主义“片面地认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由多种文化相加而组成的”[2], 它没有很好地融合各类文化, “反而过分强调少数族群的独立性, 将不同文化群体的特立独行和自我隔离合法化, 形成了社会分化”[3]。因此,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多元文化主义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直到近期, 欧洲多国的领导人先后宣布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本国实践失败。

针对多元文化主义存在的问题, 跨文化主义理念应运而生。该理念认为一种文化无法在孤立中得到发展, 而是应尽可能地与其他不同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 增加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从而成为城市中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源泉。跨文化主义明确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主张通过加强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误解与猜疑, 实现在差异中和谐相处。跨文化主义打破了城市中旧有的多元文化相互隔离的局面, 开启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新路径。

2.2 跨文化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

跨文化城市建设是跨文化主义理念的重要实践。该概念最早由英国Comedia智库提出, 旨在探索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跨文化对话与交流对城市发展和创新的作用, 并寻求更好的城市多元文化管理方法[4]。2008年, 欧洲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起了“跨文化城市”项目,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跨文化活动激发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族群之间意见的交流与创新观点的融合, 并通过跨文化对话的方式建立不同文化社区和群体之间沟通与互动的平台[5]。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 跨文化城市项目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参与的城市也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 数量从最初的11个增加到了现在的70余个。2012年, 来自日本、韩国和欧洲多个城市的市长先后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和滨松举办的跨文化城市论坛和峰会, 并通过了跨文化城市之间伙伴关系的《东京宣言》和《滨松宣言》, 标志着日本和韩国迈出了建设“跨文化城市”的重要步伐[6]。

2.3 国内“跨文化城市”研究现状

“跨文化城市”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目前国内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对城市建设和文化管理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庄恩平在著作《欧洲跨文化城市战略实践与启示》中介绍了“跨文化城市”概念的源起及发展历程, 分析了跨文化城市的基本要素、建设步骤和评估标准, 并结合具体的跨文化城市建设案例, 对中国国际大都市目前所面临的文化多样性挑战进行了思考。杨剑龙描述了伦敦、纽约、东京和巴黎四个世界级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措施与经验, 总结了全球城市文化交往的规律, 指出了上海在城市跨文化交往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提高上海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王甜甜指出跨文化敏感性是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方面, 也是城市文化开放所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她对上海城市开放和多元城市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3. 跨文化背景下青岛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持续的科技创新, 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引导。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文化创新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享誉世界的阿根廷探戈舞为例。探戈舞最早起源于非洲,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黑奴贩卖进入美洲, 在与当地民间舞蹈不断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舞步豪放优美的阿根廷探戈, 随后传入欧洲并发展至今。近年来, 阿根廷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广探戈舞这种文化形式, 并不断拓展以舞蹈表演、演员培训、音像制品和书籍出版为主体的探戈舞文化产业链, 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也使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阿根廷探戈舞的发展正是多元文化融合促进城市发展的有力见证。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滨城市, 也是一座有着深厚海洋文化底蕴的城市。应该说, 青岛的地方文化就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并非孤立的文化, 而是开放、包容和创新的文化。随着城市中外籍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文化日趋多元化, 青岛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 深入挖掘和大力发展自身特色文化, 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的保护, 利用自身丰富的海洋文化历史资源和雄厚的海洋科研优势, 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主导作用。同时, 应展现出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 将外来文化元素与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有机结合, 实现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和不同文化群体的和谐共存, 形成独特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 推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4.青岛跨文化城市建设相关建议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多年来青岛一直不断拓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交流, 目前有外国企业驻青机构约2100家, 每年来青岛工作的国 (境) 外专家超过5000余人次, 常驻青岛一年以上的有15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 青岛常住外籍人口有20多万[7]。随着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落实, 将会有更多的外籍人士涌入青岛。在此背景下, 如何增强青岛的城市跨文化沟通能力, 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 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人才感受到生活的舒适和人格的尊重, 为岛城的发展贡献力量, 是青岛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首要任务。

1.制定跨文化战略, 完善城市跨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城市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和娱乐等生存和发展需要而提供的各种设施与服务, 其规范化和国际化程度决定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各文化群体的幸福度和认同感[8]。随着城市中外籍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 政府应充分意识到文化多样性治理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制定跨文化政策和策略, 不断提升城市中各文化群体的认同度与幸福感。例如, 设立专门的跨文化服务机构, 为外籍人士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 调解跨文化纠纷和冲突, 帮助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使其尽快了解城市环境并融入社区生活。同时, 进一步完善城市跨文化公共服务系统, 采用双语或多语的城市交通、旅游线路及医疗设施公共标识, 以方便外籍人士了解城市交通系统、旅游及医疗服务状况。此外, 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在跨文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外文媒体和网站的建设。目前青岛主要的旅游和政府公务网站都设有英文版, 但普遍存在内容匮乏、语言表达欠规范和更新缓慢等问题。因此, 政府应规范各级单位的外文网站设计, 丰富网站内容并保证信息及时更新。网站语言除了通用的英语外, 还应适当增加日语、韩语和法语等多语种版本, 以形成兼容并序的国际语言环境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2.加强语言培训, 营造顺畅的交流环境。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 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城市居民的语言交流能力是衡量城市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国际化城市中, 外籍人士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各不相同, 本地居民由于语言的限制, 通常难以与外籍人士进行有效交流, 有时甚至因为语言障碍导致沟通不畅, 给彼此留下“难相处”和“不友好”的印象。因此, 政府应对市民进行语言培训, 一方面, 使本地居民尽可能掌握英语日常用语, 方便与外籍人士进行交流互动, 加快青岛本地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 可以针对外籍人士开设汉语培训, 帮助他们掌握汉语和青岛本地方言, 以更好地了解青岛城市文化, 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3.强化市民公共空间意识,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公共空间通常指供市民日常生活的室外和室内空间, 如街道、广场、公园和图书馆等。管理良好、富有生气的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不同阶层和群体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来源。市民在公共空间里展现的文明素养, 不仅是公民个人的基本素质, 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尽管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习俗各有不同, 但崇尚文明、注重礼貌是全球共通的。像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穿马路等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会给外籍人士留下不良印象, 而且会降低城市的吸引力。青岛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跨文化能力, 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公共设施, 更需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城市公共文明水平。因此,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报纸和电视和网络等公众媒体对市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增强市民的公共空间意识, 使市民认识到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良好的公共空间意识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破坏公共空间最终损害的是每个人的利益。同时, 要制定相关规定, 对城市的公共文明水平进行监管和考核。

4. 展开跨文化培训, 促进城市多元文化融合。

随着城市国际化程度加深, 市民中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群体不断增加。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沟通障碍乃至文化冲突, 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因此, 开展跨文化培训, 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者和本地居民的文化差异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使其学会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 消除“文化偏见”,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此,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跨文化知识宣传, 并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社交媒体, 设立跨文化培训网站和跨文化交流平台, 向市民传播国外的人文地理, 政治文化、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等内容, 以增强市民的跨文化意识, 提高跨文化敏感度。此外, 还可以针对外籍人士宣传青岛地方文化习俗以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快速融入社区生活。

5. 结语

跨文化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城市管理者, 城市原住居民和新移民等多方面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多元文化的碰撞为城市发展带来挑战, 更带来机遇和动力。只有用全球视野审视多元文化, 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把城市建设成为品牌鲜明、环境友好、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化城市, 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 为城市的不断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从而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姜亚洲, 黄志成.论多元文化主义的衰退及其教育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 2015 (5) :26-29.

[2]冯寿农, 赵宁.文化管理:从多元文化主义到跨文化策略—由法国政府驱逐罗姆人事件引发的思考[J].法国研究, 2011 (4) :81-86.

[3]Nagle, J.Multiculturalism’s Double-Bind:Creating Inclusivity Cosmopolitanism and Difference[M].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9.

[4]http://www.coe.int/t/dg4/cultureheritage/culture/Cities/origin_en.asp.

[5]http://ec.europa.eu/culture/policy/strategic-framework/intercultural-dialogue_en.htm.

[6]庄恩平, 张珊珊, 虞怡达.欧洲跨文化城市战略实践与启示[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4.

[7]青岛新闻网.青岛常住外国人达20万, 2013.

[8]陆建非.城市跨文化:“民族故事”, “全球传播”[N].社会科学报, 2015-1-8 (006) .

[9]杨剑龙.全球城市视阈中上海跨文化交往能力研究[J].科学发展, 2015 (2) :93-102.

青岛城市文化 篇3

今年年初,青岛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新目标,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文化愈发彰显其软实力作用,如何用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推动青岛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对青岛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文化特征等多方面,进行深刻挖掘、归纳整理、总结提炼,该套书系的出版发行,无疑对展示青岛历史文化积淀、彰显城市文化活力、提升青岛文化凝聚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据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鸣飞介绍,《文化青岛书系》在青岛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青岛出版集团与青岛大学文学院合作,青岛大学文学院组织全市相关专家学者,对《文化青岛书系》内容、结构进行多次专题讨论,最终确定八位专家学者为该套书系作者。青岛出版集团抽调骨干编辑和设计人员,组成专门编辑团队,精心组织编辑制作,确保《文化青岛书系》高效率、高品质出版,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顺利出版发行。

这套全面反映文化青岛历史积淀和最新文化研究成果的书系,对青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这套书系将通过新华书店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市民手中,让更多的市民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方便地阅读。

青岛城市概况导游词 篇4

山东东部海岸线上,分布着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前海风光独具魅力,崂山为道教胜地,古迹众多。“鱼果之乡”烟台,“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邹县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青岛城市文化 篇5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 1 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生态环境目标

以胶州湾保护为核心,积极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城市。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城区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和重要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区保护,突出胶州湾滨海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保护。

五、城乡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郊区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遵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乡协调发展策略

1、创建和谐城乡社区

做好城乡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制定政策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创建和谐的城乡社区,发挥公共配套设施的整体效能。

2、集中布局村镇企业

引导企业靠近城镇布臵并向园区集中,发挥产业聚集效益,增强产品与原料的共享与工艺协作;减少三废排放,集中处理污染物,保护城乡环境。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制定乡村文教卫体及其他社会福利设施的配套标准,建立完善的城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高乡村文化教育水平,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4、配套各项基础设施

加大对乡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水资源加强管理,增强农民饮水安全性;提倡沼气、太 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空间发展战略

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依托主城

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

规划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引导旧城旧村的更新改造,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旧城旧村更新改造之间的联系,积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寻找空间,为旧城旧村更新改造寻找主题,重塑城市新形象。

拥湾发展

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重点,依托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洋河四条主要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积极加强陆域河流的治理和保 护,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

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胶州湾沿岸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胶州湾沿岸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

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临近的海阳、莱阳、高密、诸城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组团布局

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

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

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轴向辐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重点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

依托蓝烟铁路、青威高速、烟青一级公路,形成中心城区-即墨-莱西-烟威发展轴。重点发展即墨市、莱西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烟台、威海市相协调。

依托同三高速、204国道,形成中心城区-胶南-日照发展轴。重点发展胶南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日照市相协调。

七、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市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以及胶州市的营海等沿胶州湾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八、空间分区管制 划分生态资源管制区、生态保护利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重大基础设施管制区和城乡建设区6类管制区。

生态资源管制区

生态资源管制区是构成市域整体生态结构的重要空间要素,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山地资源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及湿地区、胶州湾及其两翼生态区3类,按相关法规进行严格保护。

该区主要保障市域整体的生态安全,区内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活动;恢复 7 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保护区名录制度。

生态保护利用区

该区指市域范围内生态资源管制区向城镇建设区过渡的区域,可分为低山绿地区、自然水系区、生态敏感区3类。

以保护生态安全为前提,在合理引导下可进行适度开发,但必须维持其生态功能,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

基本农田保护区

该区指市域范围内经国土部门划定,需严格保护的基本农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免受城市建设及其他生产活动的侵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该区指市域范围内能集中体现青岛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与近现代优秀建筑。

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优秀建筑,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实施保护与管理。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管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大基础设施管制区

包括重大交通枢纽地区、重大交通走廊和重大市政设施管制区。重大交通枢纽地区包括机场、港口、火车站。必须处理好核心交通功能、辅助交通运输与物流功能和其他发展的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重大交通走廊包括铁路线及站场、主要的国省道、滨海公路等。

重大市政设施管制区包括电厂、500KV变电站及高压受电网、天然气码头、门站及高压环网。城乡建设区

指按城乡规划划定的建设区域。城乡建设区内的规划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

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重点,依托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洋河四条主要的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

青岛,包括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主体功能为青岛市的行政、文化、金融与商业中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缩小南北差距,结合青岛北站改造,逐步改造北部传统工业,加快实施传统工业搬迁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完善北部配套设施,提升北部整体环境。黄岛,指黄岛区,主体功能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贸易集散中心、旅游度假地,现代制造业基地,西海岸地区的中心城区。

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发展海港物流,合理控制石化产业发展规模,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形成六个功能区,即唐岛湾中心区、国际物流贸易枢纽港区、修造船基地、风凰岛旅游度假区、临港产业区、重石化基地。

红岛,指城阳区,主体功能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出口加工基地。

规划形成东部的城阳中心区、空港经济区和西部的棘洪滩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南部红岛片区。其中,东部地区主要结合空港,重点发展航空服务、货运代理、商务会展等现代综合服务业,西部地区主要打造为青岛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区的集聚区,红岛片区预留为未来的行政和文化中心、旅游度假中心、会展中心,通过引进世界级项目的开发,使其成为整个红岛组团的标志性地区。

崂山,指崂山区,主体功能为青岛市旅游度假基地,科教研发中心,商务会展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区及孵化基地。

严格保护崂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为青岛市旅游度假产业的核心基地。

十、绿地系统规划

加强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建设,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和珠山风景区为背景,以沿河道及高压走廊的防护绿带为分隔,以城市公共绿地为核心,以道路绿化带为骨架,以海岸线绿化风景走廊为纽带,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

十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中心城区保护规划由整体特色自然环境保护、历史城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要素保护组成。

外围五市保护规划由名村、名镇、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要素保护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以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活动行为。

十二、风景旅游规划

以沿海海滨带为主体,向海域、近海岛屿和陆域纵深延伸,以滨海城市风貌区、旅游景区、度假区为重点,形成“一线、两翼、二十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一线

指滨海沿线。由海岸带串联胶州湾两翼主要旅游区和度假区,包括环胶州湾地区及田横、鳌山、瑯琊等主要旅游组团。

充分利用胶州湾,依托小港、大港、前湾港、大造船、红岛等拥湾资源,发展帆船、游艇、邮轮等多元水上和滨海体验式旅游项目。

切实保护景区资源,有序推进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加强宣传,完善配套设施,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提高管理水平,打造道教名山的品牌特色。

充分挖掘历史名城的文化内涵,逐步转变单一的居住功能,增加旅游、展览、商业、休闲等设施,突出近现代城市建筑特色,增强老城区的活力。

两翼

东翼滨海地区自青岛主城至即墨市丁字湾,包括青岛主城、崂山风景区、鳌山、田横等,以风景名胜、山海景观、温泉度假、海岛风光为主题,分为8个旅游区。

西翼滨海地区:自黄岛至琅琊西,以现代化港口城区、海滨度假、名胜古迹、山海风光为主题,划分为7个旅游区。

二十区

由市域范围的风景名胜区、海滨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和海岛旅游区等构成20个特色旅游区,是青岛区域旅游规划的重点。

8个旅游度假区为田横岛、温泉、仰口、石老人、红岛、凤凰岛、灵山岛、琅琊台旅游度假区。

12个风景旅游区为丰城和金口旅游区、鳌山城市海滨旅游区、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城市海滨旅游区、小珠山风景区、灵山湾及胶南城区、大珠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名胜区、艾山地质文化旅游区、三里河文化旅游区、大泽山风景区、产芝湖生态旅游区。

其中凤凰岛旅游度假区、鳌山—温泉国际旅游发展区、仰口旅游度假区为3个国际旅游度假发展区。

十三、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与半岛都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与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三小时的通行目标。

1.港口规划。规划形成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预测2020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3.8—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2300万标准箱。远期发展目标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2.铁路规划。市域内铁路线网由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路和规划青太(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组成。扩建青岛站,在沧口设青岛北站,预留城阳站用地条件。规划建设青太客运专线和青岛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中心站设在胶州。预留黄岛—石臼所、晋煤外运泰安—董家口铁路及田横—蓝村铁路和站场的建设条件。

3.机场规划。根据规划,未来青岛机场将建设成为集国际航运、空港物流、飞机保养与维修、现代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枢纽机场。预测到2010年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6万吨;2020年吞吐量将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80-100万吨。加快新机场选址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抓紧协调民航空域制约问题,尽快完成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以适应青岛民航的快速发展需要。

4.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网规划。规划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至2020年,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总长1000公里(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网密度9.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 15000公里(含乡镇公路),公路网密度118公里/百平方公里。

规划中心城区道路骨架网络由青岛城区“四横三纵”、黄岛城区“四横两纵”、红岛城区的“三横三纵”、跨海联系的湾口隧道和青黄大桥、环湾联系的“四环”以及对外联系的多条放射线共同构成。规划2020年道路网总长度4460公里,路网密度8.9km/km2,规划道路网总容量为1218万标准车公里/小时,适应2020年交通发展需求。

5.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和海上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远景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 8 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度约227公里。近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完善和报批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地铁线。规划远期初步形成连通东西两岸、辐射红岛、覆盖城市核心区域、与对外交通枢纽有机衔接的轨道交通主骨架。

在地面常规公交规划方面,按快线、普线两级系统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根据轨道交通线网发展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情况,及时调整线网布局。建设青岛城区南北向快速公交走廊,合理分布东西向公交线路,扩大公交专用道规模,利用快速道路系统设臵公交快线。

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水资源规划。青岛市现状城市水源供水能力为109万立方米/日。预测城市需水量2010年将达到89.0万立方米/日,2020年达到150万立方米/日。规划通过挖潜现有水源、开发建设当地水源、积极实施海水淡化、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等措施解决我市水源缺口。同时,大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积极实施污水再生回用、海水直接利用和雨洪利用。

2.电力规划。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用电量将达到227.2亿千瓦时,用电负荷431.7万千瓦;2020年用电量464亿千瓦时,用电负荷893万千瓦。

规划至2020年通过扩建青岛电厂、黄岛电厂,扩建崂山、建设琅琊、胶州、平度、即墨500KV站等受电设施解决全市用电需求。

3.燃气规划。预测2020年,青岛市天然气需气量将达到8.8亿立方米。近期气源采用中石化的中原油田天然气、胜利油田天然气、鄂尔多斯天然气、渤海天然气;远期气源以中石化、中石油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主,多气源、多方位保证供气。

4.供热规划。规划提出以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为前提,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体,大型区域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为辅助,洁净能源、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在中心城区共规划27处热源。2020年中心城区热化率达到85%。

5.排水规划。根据地形和流域共规划建设11大污水处理系统,近期扩建海泊河、李村河、城阳、镰湾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团岛、麦岛污水处理厂,新建娄山河、红石崖、河套污水处理厂,增加处理能力34万立方米/日。远期新建李村河第二污水处理厂、河套污水处理厂,扩建娄山河、城阳、红石崖、镰湾河、尼布湾、姜哥庄、王哥庄污水处理厂,再增加处理能力为91万立方米/日。

为了胶州湾的生态安全,重化工项目产生的污水应进行单独处理,并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连同镰湾河、唐岛湾系统处理后的污水湾外深海排放。

十五、城市防灾规划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的原则,在完善单一灾种防抗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青岛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篇6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00年12月1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根据《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第三条、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门和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及各县级市城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城市二次供水行政管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按照《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规定的水压标准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时,建设单位应当投资建设城市二次供水设施。

第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需实施城市二次供水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六条、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及其变更,应当经供水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并按规定办理其他有关审批手续。施工单位应当按核准的设计方案施工,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建设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储水池(箱)容积、水管管径、机泵等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便于维修、管理;

(二)水池壁坚固、光洁,不渗漏,水池(箱)加盖且密封性能好,透气孔有防止蚊虫、异物进入的装置;

(三)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及其它用水管道布局合理,无死水区,管道表面用不同颜色的防腐涂料相区别;

(四)不得将溢水管与排水设施直接连通;

(五)建筑材料、管材、阀门等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和质量标准;

(六)机泵室与储水池分建,并配备必要的防水质污染的装置;

(七)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周围10米范围内,禁止堆放有毒、有害、易腐物质。

第八条、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应当与用户用水设施同时验收。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后,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卫生许可证、供水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条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交付使用后,由产权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无产权单位的,由供水行政管理部门指定供水企业或有资质的单位(以下统称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管理。

第十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保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证水压符合设计要求和不间断供水。因按计划检修供水设施或因工程施工等原因需停止供水时,应当事先向供水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或按规定报批,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因突发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并报告供水行政管理部门。生活用水停止供应超过3天的,应当采取临时供水措施。

第十一条、二次供水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不能进行水质检测的,应当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每半年对储水设施进行一次清洗消毒;水质异常时,应当随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经有资质的单位对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检验后的10日内将检验结果报供水行政管理部门。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工作应当由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保洁维修专业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保洁维修专业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并供水行政管理部门资质审查后,方可从事相应业务。

第十三条、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人员、保洁维修专业人员,必须经预防性健康体检,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健康证,方可从事城市二次供水日常管理、保洁维修工作。

第十四条、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和保洁维修专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向供水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有关资料,接受管理部门的检查。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和擅自改动、停止使用城市二次供水设施。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二次供水水质有异常变化,应当立即向供水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第十七条、城市二次供水的水费收取标准,须经市物价部门核定。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水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至20000元罚款:

(一)应当建设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而未建设的;

(二)不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施工的;

(三)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担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施工的;

(四)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使用的;

(五)未经批准从事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保洁维修的。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水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一)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溢水管与排水管直接连通的;

(二)在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保护范围内堆放有毒、有害、易腐物质的;

(三)城市二次供水水质或水压不符合规定标准的;

(四)不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设施清洗消毒或不按规定报送水质等有关资料的;

(五)损坏、侵占、擅自改动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的;

(六)擅自停止供水或未按规定履行停水通知责任,或未按规定采取临时供水措施的。

第二十条、城市供水行政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青岛城市立体绿化现状分析 篇7

1 城市立体绿化有关概念

1.1 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又称垂直绿化, 它是利用植物自身的器官, 如:卷须、吸盘、吸附根、倒钩刺和匍匐根甚至茎等形成的具有攀援特性、缠绕特性和悬垂特性来覆盖与装饰建筑面、棚架和栏杆的一种绿化形式。

1.2 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又称攀援植物, 是一类不能自由直立, 依靠吸盘、吸附根、稳须钩刺等特殊器官, 通过缠绕、攀援的方式攀援他物升高的植物总称。藤本植物有缠绕类、卷曲类、钩攀类、吸附类3种攀援类型。

2 国内外立体绿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2.1 国外立体绿化的发展和现状

“花园城市”新加坡, 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 立体绿化让建筑物淹没在一片绿色之中。美国许多城市所有空地几乎都被绿草覆盖, 各大超级市场的护栏、建筑物墙上等都植有绿木花草, 想方设法来增加绿量;还有芝加哥屋顶花园也十分普及, 芝加哥环境部决定设计建造各种屋顶花园, 这样可以节省市政府在夏季的开销, 每年节省下的4000万美元降温费用于建筑新屋顶, 其寿命比传统屋顶长一半。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也是繁花似锦的花园城市, 该市居民楼的每户阳台上布满藤蔓植物, 每个楼梯上及转弯平台处也摆放盆盆鲜花。

在德国, 绿色屋顶的形式多样, 比如花园、果园、蔬菜等等。在一些特定的区域, 轻型屋顶绿化往往被视为一种义务, 强制开发商进行屋顶绿化。

日本在楼房设计阶段, 除加大阳台以提供绿化面积外, 还把最高层的屋顶建成“开放式”, 将整个屋顶连成一片, 使之变成广阔的高空场地, 居民可随自己喜好在屋顶栽花种草。

2.2 国内立体绿化的发展和现状

20世纪60年代初, 重庆、成都开始有了屋顶花园, 到80年代末, 成都市中心有200多座商住楼屋面绿化率达72%;上海市在1992年人均绿地面积仅0.97m2, 市政府坚持“加速城市现代化过程, 要牢固树立绿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近10年来, 采取拆房造绿、开墙透绿、立体建绿、屋顶植绿、阳台种绿等方法, 并实施“森林入城”计划。珠海、深圳都重视“美化建筑第五面”, 要求净化、美化屋顶, 1999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在技术和其他客观条件允许时, 上人屋面尤其是高层建筑裙房屋顶都要种植植物, 进行绿化或营造。

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每年新增绿化面积500多hm2, 新植树木200多万株, 铺栽草坪100多万m2, 增植攀援植物50多万株。尤其都结合周围的建筑物及功能配置了大量的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 达到了“四季常青, 三季有花”。绿地覆盖率已达到37%,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 需要将更多的新优园林植物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去, 来创造更加优美和谐的自然及人造景观。另外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与逐渐改进, 城市中出现了更多的立交桥;结合城市环境整治, 将原有的实体围墙逐渐拆除变为篱墙或栅栏使其和外界融为一体, 这样就需要更多的适合本地生长的藤本植物种类来改善、丰富我们绿化环境[4]。

3 国内城市立体绿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1 立体绿化总量较少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主要进行平面绿化, 路面、道路、公园和广场等为绿化的主体。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刚起步, 基础薄, 造成空间绿化率比较低。

3.2 政策机制上有待完善

国内立体绿化工作做得较好的城市, 在政策机制上都有一定创新。北京市结合奥运会的召开, 制定了《2004-2008北京城市环境建设规划》, 其中明确了立体绿化实施的范围、建设标准以及计划安排, 对推进立体绿化起到较大作用。青岛市可以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政策。从立体绿化的实践来看, 最理想的途径是在建筑规划设计环节就将立体绿化的内容纳入其中。本市一些完成较好的屋顶绿化, 均在项目前期就规划有屋顶绿化。但从全市范围来看, 这样的项目还不多。因此, 一定要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等管理部门的管理资源, 从源头上前期介入。

3.3 公众对立体绿化的了解和认识还不足

3.4 补贴奖励资金不足

鉴于立体绿化对周边环境所产生的生态正效益,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 以调动相关单位积极性。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 立体绿化可纳入政府财政补贴。

4 面对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4.1 加大宣传引导

发展立体绿化意义巨大, 但还是有很多单位和个人对此认识不足, 对立体绿化的技术和方法也知之甚少, 对其 (如果不按规范操作) 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建构筑安全、维护成本) 估计过高。因此, 市区两级绿化部门还要下工夫宣传和引导, 同时, 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把立体绿化纳入绿化认建认养的重要主体对象。

4.2 加强规划管理

以屋顶绿化为重点, 市绿化部门计划通过各种先进手段, 进一步摸清底数, 确切了解全市可绿化屋顶的资源情况。同时, 建议规划部门在受理新申报立项的建设项目, 应要求同步建设立体绿化。要求送审项目配套绿化方案时, 应附有立体绿化设计方案, 申报竣工的建设项目应将屋顶绿化和各类立体绿化纳入验收范围。各类新建道路、高架桥都应同步建设桥柱绿化、挡墙绿化、隔离网绿化等[1]。

4.3 完善配套政策

将对全市立体绿化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杠杆, 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公共事业单位先行开展立体绿化建设。整合管理资源, 最大限度地推动全市各界为建设立体绿化出力。

4.4 增加专项补贴

由于立体绿化是具有明显外部正效益的准公共绿化, 市、区两级政府应采取财政补贴的政策, 运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或节能降耗转移支付, 对建设单位给予经济补贴和奖励。同时, 对已建成的立体绿化, 也应比照公共绿地的养护经费标准, 给予一定比例的维护资金补贴。

摘要:城区内国土资源相对缺乏, 用作城市绿化的土地也日趋短缺, 这就形成了城市绿化空间和规模的瓶颈。因此, 从城市环境的现状出发, 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是缓解城市绿化需求增长和绿化空间有限矛盾的明智选择。

关键词:立体绿化,藤本植物,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 2000

[2]杨瑞兴.垂直绿化与攀援植物[J].中国园林, 1986, 02, 23-25

[3]李锋, 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 2004, 05, 18-20

青岛城市联赛打响新赛季 篇8

“亚洲展望”是亚足联为促进亚洲足球水平的提高提出的主要计划之一,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统一提高所有亚洲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在足球管理或者是运动科学方面的水平。中国之所以成为了这一计划的首个实验田,亚足联主席哈曼姆曾表示,根本原因是看中了中国日益飞速发展的经济和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他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更是中国的世纪。”而青岛凭借自身优越的条件,又成为中国的首个试点城市。亚足联前秘书长维拉潘有“亚洲展望,始于青岛”之言,他说:“这个项目为青岛指明了一条专业组织发展足球的道路……亚足联的目标是使青岛能够更为独立地推动足球事业的发展。

2005年5月27日,亚足联“亚洲展望”计划在青岛启动。至今,青岛的城市联赛已经顺利地走过了三个赛季。三年间,青岛城市联赛的开展给青岛市业余足球带来了一场“革命”,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三级竞赛体系,比赛的观赏性与激烈程度也大大提高,青岛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亚足联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展望”计划的楷模。

目前,青岛城市联赛及各类业余足球组织在每周组织的业余比赛达50余场,参加足球运动的业余爱好者达千余人之多。市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陈晓政介绍说,雄厚的群众基础为青岛城市联赛各级比赛孕育了大批的足球后备人才青岛城市联赛通过三年来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岛城业余足球爱好者心目中的圣殿,能够参加青岛城市联赛成为业余选手们的足球梦想。

每个周末,青岛第二体育场足球场边总有一些铁杆球迷在场边观战

上一篇:黑暗中的光芒作文下一篇:卫生间防水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