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2024-09-20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共14篇)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1

一、记忆力战术

语文、英语这两门主科,要求背诵的知识点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复习这两门学科时,要掌握的复习技巧就是记忆力战术。

1、基础知识的背诵

语文在背诵方面,要求把课后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要记牢,特别是一些古诗,我们在记牢这些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记住字型的写法,不要写错字,也不要忘词,这样才能把语文基础满分拿到手。英语在背诵方面,无非就是单词填写,和语法句型搭配,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我们要记牢,如果因为单词记得不牢靠而丢分,那就很可惜了。

2、作文素材的积累

语文、英语这两门作文分占试卷总分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阅读一些美文美摘,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并且能做到活学活用,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语句运用,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文来。

二、题海战术

像数理化这三门基本靠算的学科,我们只能采取题海战术,多做、多思、多问、多看,这样才能把这几门的成绩提上去。

1、多做

就是做一些相关的类型题目,并且要学会举一反三,特别是老师要求做的练习试卷,要多做,慢慢掌握解题思路,还要多记,记住公式,公式写对了,即使算错,老师也会酌情给分的。

2、多思

遇到难题时,要先自己尝试着去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也要想想每道题目所考的知识点是什么,该怎样解答,找到重点和解题方法,然后找本子记录,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3、多问

如果遇到十分难的题目,然而自己有点解题思路都没有,那我们可以请教会做的同学或者是科目老师,不要不会做,也不多问,或许中考就出了相似的类型题,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4、多看

数理化看什么呢,当然是看易错题,我们把平时的小考测验中错题都积累起来,拿本子记录好,有时间就多看看,毕竟温故而知新,我们要把那些不牢固的知识点掌握好,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2

一、复习要遵循的原则

1. 以知识框架为中心。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知识整合, 达到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 是总复习过程中的具体目标。有很多基本知识点, 如果没有系统化, 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的混淆和思维的混乱, 不知什么时候用。以框架为中心, 可将知识整合在一起, 可自行寻找答案, 加强知识运用能力并提升思维能力。

2. 把握主干知识。

最后阶段的复习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的心态也比较紧张, 这时不宜过分注重细节。这一阶段学生的复习达到一定的程度, 知识点基本已经掌握, 越是过分注重细节, 学生会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 原来已经会的知识也可能变得模糊。其实, 在政治考试中, 一个模块只考四道题, 我们主要考查的还是主干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 我们应该把复习的中心放在主干知识上。

3. 拒绝“题海战术”。

越是邻近高考, 各地市的练习越多, 这时很多学生的复习到了一个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瓶颈”, 容易用做练习取代复习。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 但大量的没有选择性的练习常常会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错了再做, 做了再错,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不但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 我们要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和省质检题目中各个模块的题型, 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来巩固复习的成果。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 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包括下级知识、

同级知识和上级知识, 将知识放在知识框架中理解。这在做“大包抄”类型的题目时很重要。我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切忌单个知识的读, 而要把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习惯性认为, 知识的联系就是向下延伸, 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挖的“坑太深”但“洞太少”。其实, 我们在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时除了考虑该知识内部的联系 (下级知识) , 还要以该知识为中心, 掌握该知识与同级知识和上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经济生活》为例, 我们分别以价格、生产、分配、资源配置为中心, 分别寻找下级知识形成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 如生产与生产关系、企业、劳动者、投资之间的关系, 复习单元内部知识之间的关系, 再将价格 (交换和消费) 、生产、分配作为同级知识, 复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以资源配置作为中心, 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通过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在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样就形成整本书的知识框架。

需要注意的是, 知识中心是可以变化的, 要看题目考查什么, 我们就可以什么为中心, 其他知识围绕中心, 为中心服务。如以宏观调控为中心, 这时下级知识是手段、目标 (可连接到第三单元的财政及其作用) , 同级知识是市场配置资源 (可连接到第一单元的价格、供求、竞争) , 上级知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可连接到科学发展观) 。这样, 我们可以得出:财政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 财政的作用就是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应该辅以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可以调控市场上的价格、供求、竞争, 宏观调控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等。这样原本看似零散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关系网”联系到了一起, 我们在考试过程中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复习的知识什么时候用, 怎么用。

2. 要学会“点数”。

在建立了知识框架后, 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主干知识进行“点数”。很多学生在题目给定角度后, 不知道题目给的角度包含几个内容。比如, 《文化生活》的题中要求从“文化影响人”角度作答, 学生如果不懂得“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并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角度, 那么就很难拿高分。我们在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不能像以前一样再一个个知识点细细过, 这是重复劳动。我们要抓住主干知识, 由粗到细, 回忆每个知识要求我们掌握几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点数”。如财政主要的知识点有3个, 分别是收入、支出、作用;科学发展观主要掌握2个知识点, 分别是内涵、贯彻落实;文化多样性主要是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态度、传播;传统文化主要知识点有4个, 分别是表现、特点、双面作用、继承。通过这种“点数”的方式, 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所读的知识到底有哪些下级知识并且可以防止在回答“点对点”的题目时出现漏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自己点到哪里为止, 量力而行。

需要注意的是“点”要能“数得出去”, 还要能“数得回来”。如有的学生“数得出去”知道文化多样性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但当题目问道“为什么要展示文化遗产时”, 学生并不知道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回答, 这就属于“数不回来”。所以, 我们在对知识进行“点数”时既要知道一个知识点往下有哪些知识点, 还要知道自己所读的知识点属于哪个知识的要求。所以, “点数”不意味着孤立知识, 而是将更多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3.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 巩固复习的成果。

复习的最后阶段, 可选择的练习很多。练习不是越多越好, 选择合适的练习不但有利于训练学生解题思路、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熟悉知识框架, 并在已经构建的知识框架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 对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判断选择, 让学生在知识原理与题目之间找准切入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涉及知识点比较多、重在考查知识联系的练习, 不要怕学生某个具体的知识不会, 而要让学生学会碰到不会的考点时, 在已经会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联系找答案。

4. 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发挥复习成果取得高分的关键。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3

一、回归教材,读忆结合

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基础知识就在课本中。因此,在中考的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一定要回归教材,注重书本,认真注意以下两点:(一)看与想相结合。看每一课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每一课的注释,每一课的文学常识,古诗词名句,文言文基础知识,看名著导读,看综合性学习,看每一课练习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等等,总之,凡是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点都要看。看书时要边看边想,这样才有收获。(二)记与忆相结合。要把记与忆联系起来,看书之后一定要及时回忆,才能使记忆变成知识,回忆得出来,证明记住了,回忆不出来,证明没有记住,这种情况下,要及时打开课本,把相关的内容再看一看,到记住为止。

二、跳出题海,整合知识

到了最后的阶段,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题目,如果继续埋头苦练,效率不会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题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做法是最好的。跳出题海,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看题与做题相结合。这阶段,学生应该逐渐地减少做题的数量,取而代之的是看题,看以前做过的题目。看题目想答案的要点;看题目找差距,就是自己想的与参考答案的差距;看题目分析差距的原因;看题目整理答题的思路等等。(二)练习与反思相结合。学生在最后复习的冲刺阶段,除了要认真复习之外,更加要自觉的反思,做到练习与反思相结合。对自己做过的练习、试卷,对老师评讲过的试题一定要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在那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错?这些对自己以后的考试有什么启示等等。(三)试卷与错题的关系。试题看了,把错题列出,整理成错题集,这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什么题目最有价值?自己做错的题目最有价值。原来会做的题目做对了,最多叫训练;原来不会作的题目现在会做了,这才叫进步与成长。最后阶段,考生一定要跳出题海,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梳理,处理好试题与错题的关系,把错题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资源。

三、总结方法,提升能力

在中考的最后阶段,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积累一些解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对于准备中考是十分有益的。那么,方法在哪里呢?就拿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来说,方法在于总结与归纳。

(一)记叙文阅读:1.怎样正确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它的方法是(1)弄清楚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2)结合它们所处的上下文的语境揣摩其含义;思考、判断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与全文的主题和思想相吻合。2.如何概括每段的内容?(1)摘出或完善中心句。(2)找提示本段内容的句子。(3)找总结性的句子。(4)找过渡性的句子。(5)概括各层的意思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概括段意。3.如何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1)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开篇,有助于把握主题。(2)看末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文章的收尾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主题。(3)分析文中的议论部分和抒情部分,往往可能是“点睛”之笔,有助于抓住主题。(4)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特别是题目中的修饰、限制语,总能或显或隐的传达文章的主题。4.如何评价作品中的人物:(1)抓住环境描写,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常常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设计的,透过环境描写往往能窥视到人物的内心世界。(2)抓典型事例分析。(3)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

(二)议论文阅读:1.怎样找中心论点?(1)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2)看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3)看篇末,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4)有的文章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要求认真阅读全文。(5)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集中,需要用简明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2.论证方法有几种?总的分为: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根据论证的形式分为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3.不同的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的作用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引用论证的作用是使议论更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议论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的作用是褒贬分明,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比喻论证的作用是形象、生动的,使论证的内容易于被人接受。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注意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有充分的信心迎接中考了。

最后冲刺阶段如何复习考研数学 篇4

中国大学网|现在距考研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如何利用剩下的时间快速提高考研数学成绩是考生们最关心的问题。答案便是――有效利用真题。

这里提到利用真题,同学们肯定会说,不容置疑剩下的时间肯定要做真题。但是应该怎么做,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很多同学还是不太了解。大多数同学的惯有做法是把真题拿出来,花2-3个小时做一套,然后把答案对一下,做对的就不管了,做错的或者是不会做的就把答案看一下,一拍脑门――哦!原来是这样的!找到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后同样扔一边去不再理会它,接着做下一套真题。这样做完全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在最后关键时刻练习真题的成效无法凸显。我们反复提到有效利用真题,究竟真题应该如何利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在这里,我把方法告诉大家,希望对大家的最后复习提供一点帮助。

我们最好选近8年的真题来做,多的话可以延伸到近的。步骤分成:做真题―整理真题―重做真题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做真题,就是把真题拿出来花三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做,我想这个大家都能做到,做完之后千万不要简简单单的看看答案就完事了,我们需要整理真题。怎么来操作呢?

准备两个本,第一个本是用来记录自己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并且记录自己为什么做错,为什么不会做;第二个本用来自己对整套真题进行总结分类,每道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这道题属于常考题型里的哪一种,这种题型通常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先回答完这些问题。以后在研究真题的过程中,凡是遇到同种类型的,就把它放在一起,回答相同的问题。

举个例子,二重积分是常考的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查一个二重积分的计算题。那么自己在总结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类考察二重积分计算的题型。通常考查积分区域具有可加性、二重积分对称性的应用、二重积分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变换、二重积分转换成累次积分计算这些知识点。有了这样一个总结,只要是考查二重积分的问题,自己心里就有了底,它无论怎么变换,都变不出这些点,那要做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对每个题型,自己动手去做这样的研究,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但是最后通过真题掌握的知识却是非常多的,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样做一套整理一套,最后做完8套或10套真题,自己就形成了两个本,一个是自己的错题本,一个是自己对真题的总结本。

还有最后一步重做真题,这遍就不再是一套一套的做了,而是按照自己总结的本一个题型一个题型的做,重点做自己易错的和不会做的。这样到最后相当于把真题做了两遍,那么知识点也就掌握的更加牢靠了,如果还是不放心,到考试前自己可以再看一遍,把这些知识在脑子里再回顾一遍。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就是给大家介绍的最后阶段考研数学的复习方法,给大家一点借鉴作用,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的做真题。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5

5月10—5月31日是高考冲刺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对薄弱知识进行最后排查、重点热点的进一步夯实、能力进一步锤炼以及应考状态最后调整!一轮复习是量的积累过程,二轮复习是质的飞跃,三轮则是状态的调整,因此五月是高考的关键月!考生应坚守“进步即成功”的理念,自信最重要,踏实、勤劳是保证,防止浮躁、急躁、自负!

一.最后阶段对策:

1.调整心态,规律作息

高考前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但过度紧张可能就会影响发挥了。要求合理膳食,强健体魄,积极休息,精力充沛,生活规律化,心理节律化。明确目标,周密计划。根据模考情况,分数线处于不同档次的学生需要的配套的学习方案也不同,因此应该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做到充分利用剩下的时间有效率的学习。2.回归课本,扎实基础

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少数难题,而是那些基础题。基础题的主要来源就是课本。课本是出题老师最主要的来源,也是考生最该重视的复习资料,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完善自己的有用的知识体系。

3.回顾错题,找出薄弱

犯错,不要都简单归因于粗心马虎,错题一定意味着你的短板所在。考前多翻错题,找出薄弱的那些知识点能力点有针对地复习纠错训练。

4.巧做题,精做题

考前一个月能做的题目有限,也没有必要再采取“题海战术”。根据真题进行对应训练。,做些性价比高的事,如果一道题目让你花了半小时以上,那就不要再孤军奋战了,去请教老师同学或者直接放弃,这样能有效节约你的时间。

5.总结考试答题技巧,如时间分配,如何检查,如何放弃等。

6.重温考纲 考前一个月,再看一看考纲,并注意要结合着书本一起看,并把考纲上的条目当做一个个关卡,慢慢地清理一遍。

二、应考技巧:高考前的2个月,已经完成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都掌握的不错了,但是有的同学得分情况还是不理想,这里只讨论一下解题方法问题。

1、审题审题审三个东西:①问的是什么?②熟悉的信息是什么?③陌生的信息是什么?

最好把问的东西与知识点能力点对应,一二三四列一下,确实搞清楚。陌生的信息是什么?陌生的信息是指不是所学知识,而是刚刚从题干中获知的信息。解题的时候,如果没有熟悉的知识对应,那么题干信息就直接作为答案。

2、解题

解题的第一步是根据熟悉的信息联想,选择罗列知识能力,根据什么选呢?根据问题和熟悉的信息选。第二步,如果没有熟悉的知识对应,那么题干中的新信息就直接作为答案。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知

识和选择方法的过程。

3、答题

一般审题和解题这两个步骤完成之后,就是答语完成,一、用学科教材语言答题,用教材中出现过的名词术语答题;

二、用题干语言答题。高考题的答案谁给的?谁命题谁给标准答案。命题者在题干中是一种表述特点,那么命题人在给标准答案的时候肯定也是这种表述特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模仿题干,模仿命题者在题干中的表述方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答案接近标准答案,甚至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

审题应在试卷上完成,在试卷上划出来问的是什么,熟悉的信息是什么,陌生的信息是什么。解题是在草稿纸上完成的,熟悉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是什么,陌生的信息哪个作为答案。答题是在答题卡上完成的,用教材语言和题干语言答题。

用上述解题思路来进行试卷分析。一套试卷考完之后,我们分析什么?一是哪个知识有漏洞,知识漏洞要等老师讲完或翻书才知道。二是解题方法的审题出了什么问题,拿到试卷一看就知道自己哪错了,那不是因为知识,审题出问题了。三是答题时的表述出了什么问题,写的答案就是说的那个意思,为什么不给分啊,这是答题时的表述出了问题。如果题目答错了,只可能是三个原因,第一知识理解不到位,第二审题不仔细,第三表述不全面、不具体、不准确、不科学。越临近高考,知识往往问题不大,丢分主要是审题和表述的问题。整个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核心的东西,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析解决的方法也是在这个地方。大家注意,解题方法属于方法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的习得在心里学上说的很明确,第一模仿,第二练习,第三熟练,熟练琢磨靠练。

三、建议

1、基础薄弱的考生应该继续紧抓基础题

高考的试题是按照80/20的原则来出题的,即80%的题目都是基础题和中档题,只有20%的题目是有难度的综合性试题。因此即使目前成绩不够理想,考生也不要太气馁,只要能集中精力把时间花到比较容易提分的基础题上,最终就能够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应该对薄弱环节的重点突破,尤其是孟德尔遗传定律、变异与育种、三大代谢调节、生态系统、基因工程等经常出大题的模块要能够做到抓住基本点,争取达到常考的生物学概念不丢分的水平。要用做题来熟悉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建立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在课本基本实验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理顺实验原则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以抓住实验大题的分数。

2、成绩中等的考生应该巩固知识体系,训练考试思维

成绩中等的考生占了考生群体的绝大多数,一般来说成绩中等的考生在考试时丢分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可能是基础知识有漏洞和遗忘,可能是知识点的联系没有理解到位,也可能是解题技巧有所欠缺。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整理错题本,搜集考试和平时练习时有疑问或是犯错误的试题。从这个本子中考生可以比较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然后再去做有针对性的练习与巩固。

对于选择题,考生应该着重注意题目中体现出来的知识点联系,以此为切入点深化脑海中知识点的联系。勤做比较和归纳,讲一个精确。而对于大题,考生则应该多注重解题思维的模式训练,对每一类题形成一套做题体系。这需要考生在每一次的做题中注意做题思路的总结和提炼,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构建出考试时第一遍做题的思路。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尽快的抓住命题点,获得理想的分数。在最后冲刺阶段,考生要注重综合性的练习,多做真题以培养出好的考试习惯和考场感觉,同时以课本和之前积累的错题本为主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强化记忆。调整好自己的步调,不要以一次考试的得失影响自己的心态。

3、基础较好的考生应精益求精,全力完善自己

一般来说,成绩优秀的学生下一阶段应该着重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稳定,二是提高。成绩想要保持稳定就意味着考生要做到基础的知识点不能有丢分,这考验的是学生的细心与耐心。生物是一门知识点零散庞杂的学科,考生要在建立好全面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多多花功夫将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进行一一整理与清点,并且注意避免习惯性的失误与失分。因此在此阶段生物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应该注意回归课本,熟悉每一个概念的基本点与衍生考点,关注课本的所有插图、小字和实验部分,并在做题的过程中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同时考生还可以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经常默写,使自己在答题过程做到书写规范、术语准确严谨。

至于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则需要考生首先把握好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以科学地思维方式去理解生物学问题,方向正确,还有考生应该重视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为这正是高考生物近两年的综合题的重中之重,也是考试时容易拉开分数距离的命题点之所在。考生可以通过对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不同题型的专项训练来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还可以通过后期综合性的训练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6

1、每天训练听力

英语中考是有听力考试的,很多人英语笔试很厉害,但是到了听力就扑街了,这主要是平时没怎么训练导致的,所以从现在他每天都要锻炼我们的英语听力。不需要多久,每天早上提早半小时起床,花上半小时听听力训练就可以了,这半小时是我们一天中大脑最清晰的时间了,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2、把握课堂

课堂上是我们最主要的学习学习途径,所以课堂上要把握好,每天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这样第二天学习才有精神,上课要积极的参与进去,要积极的思考、积极的做笔记、还有积极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最后就是积极的讨论,只有做到这几个积极,我们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3、积累生词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7

关键字:高等数学 最后阶段复习 建议

距离2010年高考剩下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了,面对高中数学知识面广、内容多的特点,如何进行高考前最后关键阶段的复习,实施有效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数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的。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高三数学教学的体会,谈六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有关规定是高考命题工作人员在命题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考生备考和教师指导考生复习时的重要依据。因此,要认真学习和理解2010年的数学《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师及每一位考生首先要明确高考数学考试的范围、内容、要求和试卷的结构,采用的题型及各类题型的比例,考试的时间,试卷的分数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进行复习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理清复习思路,把握复习方向。另一方面考生还应对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检查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高考的有关规定,查漏补缺,不断调整和完善复习工作,逐步缩短与高考有关规定的差距,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回归课本,构建知识网络,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相当一部分人会抛开课本、脱离老师复习。例如有的人上课时不听老师讲题,而是自己在下面做其他题目,进行“自主复习”。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样将得不偿失。复习不能抛开课本,主要是高考出题还会以课本为参照。不能脱离老师主要是因为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抓纲悟本,所选择的题目多是针对性极强的题目,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跟着复习,可少走弯路。而盲目地“自主复习”,由于缺乏系统性、缺少针对性,很可能白忙一场。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已经不足两个月,但考生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三、明确主干,突出重点

从高考命题的原则来看,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会全面又会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将保持较大的比例,构成试题的主体。高考命题会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但不会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考生在复习中一定要抓住高中数学知识的主干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意识、有方向、有侧重地抓好重点知识,增大重点知识的时间投入。复习时既不留知识盲点,又要做到重点内容、重点知识重点复习。以下列举出高考数学六大主干知识,以供参考。

1.函数、导数与不等式板块。函数是代数的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是命题“热点”,在解题过程中导数的工具性作用不容忽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常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及证明不等式。

(1)关于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常以三角函数为载体)、对称性及反函数等处处可考。常以具体函数,结合其图像的几何直观性展开,有时可作适当抽象。

(2)一元二次函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二次曲线交点问题,都与一元二次函数紧密相关,在复习中应占引起重视。

(3)不等式证明。与函数结合的不等式证明题型和与数列结合的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为重点的题型都是高考的命题重点。

(4)解不等式,应该在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的同时,注意含参数不等式的解法,能对参数进行合理地分类讨论。

2.数列板块。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极限。对于用递推关系给出的数列,常用的解题思路有两种:一是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来解决;二是采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去解决。

3.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板块。复习中要掌握基本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做到能正用、逆用和变形使用。要特别注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题目以及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等综合问题中的运用。

4.概率与统计板块。这是近几年高考中的主要应用题型,常以生活和社会实践及时事热点为命题背景,考查考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统计主要考查三种抽样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对于正态分布也不可忽视。

5.立体几何板块。突出对“空间”、“立体”这两个概念的深入理解,即把对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考查置于某几何体的情境中,其中几何体以棱柱、棱锥为高考考查重点,兼顾翻折和组合体等。空间距离以点面距离、线面距离为重点,二者的结合尤为重要,等积转化、等距转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6.解析几何板块。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客观题侧重于基本概念、几何性质的考查,解答题侧重于综合应用,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定值、最值及取值范围等问题,突出其与函数、方程、不等式及向量的联系。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把握通性通法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选拔的要求看,高考命题会加强数学思想、数学能力的考查。

五、查漏补缺,学会反思

对一些常见的易错易混的知识、方法,考生应注意做好反思和总结。

六、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高考数学是网上阅卷,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外,考生还要注意在平时训练中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保证卷面整洁、有序。考生只有通过平时的严格训练,规范答题,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望茂,李晓春.基于方法论的高考数学复习理念、结构及策略[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3).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8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随着MBA全国联考的临近,复习也进入了非常关键的阶段,为了使广大考生更好复习备考,我们特别邀请了SUCCESS MBA联考数学辅导名师王式安老师、MBA联考管理辅导名师周毕文老师、MBA联考逻辑辅导名师周建武老师,为大家指导MBA联考最后阶段的复习,解决大家的问题,首先欢迎三位老师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现三位周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

周毕文: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老师,主要从事MBA管理课程的辅导,这三年先后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和二十几所院校和民办的院校、以及MBA中心都做过辅导,如太奇、华杰、社科赛斯、济南现代、上海交大、山西财大。

王式安:我是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搞数学的,我主要辅导的内容是概率论,但数学本身也就这四部分,在全国各地作过一些讲座,现在在深圳、广州、上海、山东、武汉、南京、太原、东北等区都讲了课,我的感觉是,现在大家考试时间比较紧了,主要的问题是数学题来不及做,我重点提两点问题,我讲的是综合卷子的数学题,大家在这方面有什么要求可以提,我就我知道的问题尽量给大家做解答。

周建武: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周建武,从清华大学毕业,主要从事逻辑科目的教学辅导以及写书的工作,先后在清华SUCCESS、业园等辅导班讲授逻辑课程,逻辑科目也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从MBA联考的改革来看,数学也有逻辑化,第一大题型就是条件判断,也需要逻辑的知识,今年的写作也有一些趋势,应该说逻辑还是很重要的,网友朋友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共同探讨。

主持人:其实现在很多同学报今年的MBA联考,也非常关心20考试的动向和趋势,能不能请几位老师就自己这科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趋势的预测和简要的概括。

王式安:我谈谈数学方面的知识,数学今年和去年的变化有一点,在大纲上,在分数上有一点变化,原来是100分,现在改成90分,题目每一个类型的题少一个,数学考试部分,初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每个题都少一个,百分比差不多,还是原来的百分比,大纲上稍有一些变化,可能大家都看过了,变化不是太大。数学最大的问题大家可能做题不集中,去年34个题,按180分钟计算,做一个半小时,做34道题,两分多一点的时候很快让你做出判断;我在讲课中间强调怎么提高自己判断能力,考试有一个问题,跟平时的讲课和平时按做作业有很大的不同,平时作业一般做一个概念大概需要做不少类型的题,考试的时候概念题比较多,综合性的大概是两三个概念综合在一个题里,计算量反而很小,因为两三分钟做一个题,不可能有大量的计算,如果有空我会跟各位介绍一位。

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把所学的概念综合到判断题上,这是考试中最主要的问题。

周毕文:管理考试从全国开始联考,经历了差不多7个年头,其中做过三次比较大的变化,将考试范围做了一个调整,从开始,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不作为独立的营销内容进行考试,到又做了一次调整,将管理的题型增加了分析题,同时取消了判断题,考试题型有很大的变化。从20以后总体的管理考试趋势是难度越来越大,平均的全国成绩已经降到58分左右,所以管理考试由原来不太被考生所重视,现在已经越来越引起考生的重视。考试的内容虽然没有以前宽,局限在管理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但是因为它不单纯考管理学,管理涉及有关的方面都可以去考,所以范围相对来说又很广,考试用八个字概括:“量大、面广、题活、综合”这么一个趋势。我想后面根据网友的提问,我们再做具体的回答。

主持人:请周建武老师说说逻辑的情况。

周建武:各位网友大家好,逻辑科目应该说从97年MBA联考以来,逻辑的考试大纲是所有科目中最稳定的一科,97年联考的大纲到现在没有变动。但是大纲不变,并不意味着考题的难度不变,MBA的逻辑考试从表面上看,考试的形式没有太多变化,但是从历届MBA逻辑试题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一些趋势:第一点,从97年到之间,MBA的逻辑难度是逐年加大了,03的逻辑难度也是相当大的,预计04年的考试题型和难度和03年保持一致和相对稳定,所以请各位网友可以拿03年的卷子测测自己目前的逻辑水平。

第二,假设、支持、削弱、评价、归纳和解释六大类题型,仍然将继续作为逻辑考试的主流题型,也就是说这种题型占整个卷子的80―90%。

第三,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每一道题都将保持一定的篇幅,不再可能出现97年、联考的时候出现只有一行题干的情况。04年估计和03年一样,逻辑考试试题的总的字数还是在七千字以上,这样对各位考生的阅读要求比较高,使考生在逻辑部分基本上要花掉45分钟时间,按整章综合能力的卷子分配。

第五,逻辑考试增加难度的方法,现在是提问方式将更加灵活多变,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问,使考生解题的时候推理思路拐的弯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加解题的难度。

从大纲变化,特别是03年联考改革以来,考生在联考当中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综合科目能否得高分,因为同样是180分钟时间,综合科目占了200分,所以综合科目是关键,当然管理也是非常重要。在所有科目中,逻辑是其中分析最明显,题科最快的科目,关键是逻辑的解题套路,对逻辑解题的方法网友如果有提问,我可以进行解答。在数学、逻辑、写作、三科综合之后,快速准确的逻辑的应试能力不在于逻辑本身,而且在于夺得综合科目的高分,如果能又快又准的解题,这样对整个联考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老师给大家做了精辟的概括。

网友:请问王老师,今天的`数学题量减少了,想请教一下每道题的计算量上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王式安:我想每个题的计算量不会很大,可以看的题,年的大纲变动比年大,考的题型、类型在整个大纲范围变动是比较大的,所以计算题不会太大,据我根据了解的命题情况,变化不会太大,因为可以看出来20的考题比较难,里面有一两个难题,2003年的考题相对有一点难,但是年就数学来看,考试大纲分成几个阶段,刚开始考研的分数都比较高,到2002年,各个补习班都起来了,比如像北京的几个学校,外地的学校,所以分数突然提高了,所以命题突然难起来了,从年开始,01、02年,02年的题最难,03年的时候往下降,但是今年的题不会超过去年的难度。其实大家在这个上面觉得这个题难不难,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关系,不要去猜想,为?如果你难,别人也难,关键是临场要发挥好,怎么去把你的水平考出来。所以我想,刚才说了,关键就是你怎么综合去判断,因为题型改成一个叫条件充分判断,一个叫问题求解,实际上是选择题,就看你怎么综合运用你自身的能力。所以分析2003年的考题,大概每个题的计算量可以说是很少很少的,除了第32题计算量稍微大一点,其他的计算题量非常小,但是每个题都有两三个概念,就看你会不会把概念综合起来分析。

网友:04年的联考,管理的热点问题会不会涉及非典或者神五飞船方面的题?

周毕文:我觉得过分应时的命题不太可能进入到国家规划的考试当中,因为题目的有些答案不是特别严格,不好出。第二,实际现在命题工作已经结束的,有些敏感的话题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我觉得还要针对管理的通用基本问题去谈,而不要去针对定时的话题去谈。

网友:对于逻辑这门课程,我感觉理论是越学越抽象,好象理论学多了,对于解题能力的提高帮助不是很大,我想问问复习逻辑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怎么在最后阶段去提高?

周建武:对咱们MBA考生来讲,绝大多数考生都是非逻辑背景的,也就是说以前没有学过逻辑学,但是这是不要紧的。因为MBA逻辑考试考的是逻辑,不是考的逻辑学,就差一个字,相差就很远了。因为MBA逻辑考试的依据是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考察的是每个考生的逻辑潜力,是潜在的逻辑,不是逻辑学的理论。对逻辑学知识应该辩证看逻辑在MBA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分两方面来讲,一方面学好逻辑学知识,是考好MBA逻辑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的条件,换句话说,学好逻辑学也未必能考好MBA的逻辑,或者说不学逻辑学,未必考不好MBA。有的人天生能力强,不学,MBA也可以考好。第二点,学一点逻辑的基本知识,对考好MBA的逻辑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估计是10―20%。我在前面讲,逻辑的主流题型占了整章卷子的80%左右,这个主流题型没有逻辑学的知识和背景照样也可以做题的,关键是适应解题的套路和思路问题,剩下的10―20%的逻辑是中国特色的逻辑,就是国外的治安情况和SAT等等,这里面用到逻辑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有助与你快速准确的解题。需要掌握的逻辑学的知识有哪些?一个是命题推理,就是简单命题或者叫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要熟练。第二是复合命题的推理要掌握的非常熟练,这里包括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熟练的掌握。

还有,就是掌握一些三段论,但是三段论不是掌握那么深,对格和式不要去掌握了,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推理方式就可以了。

网友:王老师,您觉得数学最后阶段是否应该多做一些模拟题?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9

25日,武汉市教科院组织教研专家开通“高考备考咨询热线”。当天考生的焦点问题是:最后几天各科如何有效复习。以下是专家们对英语科目的复习建议。

武汉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沈启智和武汉外校老师董遵祥均认为,外语复习不要集中在考前一两天,而应每天都要“热身”。

沈老师认为,这个时候,考生不要乱做题,而应了解高考命题思路,针对个人情况,查漏补缺。这一阶段,复习重点为听、读、写3个方面。

听。近年来,听力的要求在提高,考生需要多找机会听听与考试录音接近的训练材料,材料的选择上要突出时代气息和文化背景。建议考生在听力对话前的试音部分可以放松一下,先适应气氛,真正听题时集中精力紧张起来。另外,考生要注意听力对话中的“陷阱”,听到的词出现在选项中要格外小心,这往往是干扰最大的迷惑项。

读。决定阅读理解难度的因素是阅读速度、选材和设题。目前读速要求为60词左右/分钟。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生词不一定要查字典,遇见生词时,尽快判断是否会影响理解大意和答题的

关键词。如果是非关键词只管跳过,若是关键词则可根据语境、上下文、句型结构和词性结构来判断大概词义。

浅析中考数学复习技巧 篇10

【关键词】中考数学 数学复习技巧 建构主义学习观

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难易结合,重点突出;既紧扣双基、注重基础,又改革创新、突出能力。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了达到此目的,在数学复习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我们的复习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

一、注重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高效课堂就是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充满激情的解决相关问题。“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中考数学复习时,要善于设计问题,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充满悬念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比如,我们在讲解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x1+x2= x12+x22= x1-x2=

二、遵循数学科目规律

江西省中考数学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考查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内容涵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几大块。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线,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对他们应用数学语言解题能力进行训练。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条件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涵盖上面提到的几大块。根据难易度,教师复习时要以“数与代数”为主,重点复习这块知识,并且这部分知识历来是中考数学测试的重点。其次是“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对很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他们不善于把基础知识转化成能力,即灵活使用能力,教师在复习时要注意启发和思维外显。至于“统计与概率”,很多学生感觉不是很难,大部分学生都会解答,所以教师在复习时可以一带而过,稍作讲解即可。

三、尊重认知规律

认知规律有很多,但是与教学有关的认知规律主要包括注意、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注意又包括注意的稳定性(即学习者只能持续注意同一物体大约10到20分钟),注意的广度(学习者能同时把握对象的数量)等;教师在复习的时候,不能希望学生持续高度关注一个物体,注意让学生定时的放松,如果需要注意的内容比较多,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关注不同的注意事项。首因效应,就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这两种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学生对教师前几分钟和后几分钟所讲解的知识印象特别深。所以,复习时,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必须善于课堂小结。最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认知规律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教师要对知识进行有规律的复习,学生才不会遗忘所学知识。

四、尊重教学原则

我国教育界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已经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目前我国已经对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取得了一定的共识:(1)直观性原则(让学生直接感知对象),比如轴对称图形和正方形的空间折叠问题等就可以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2)启发性原则(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一些证明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已知条件可以推断出什么结论,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还需要什么条件等;(3)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这项原则要求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尊重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一节课的信息量不能过大;(4)巩固性原则(根据学生记忆规律安排不同的任务、让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时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复习;(5)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每个学生的知识经历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和评价方法,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的任务也有所差别;(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高分低能”现象就是忽略了这个教学原则——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知识。

总之,本人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按照以上规律教学,学生在数学中考中一定能取得较好成绩。

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技巧 篇11

一、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明确复习目标

经过一轮和二轮长时间的复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在哪个层次,现阶段的复习就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复习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明确一个复习目标,并且保持良好的复习心态,积极乐观地迎接每一次复习挑战。

二、找出自己的弱势,重点复习

现阶段的复习考生务必做好对知识点“查漏补缺”的备考工作,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复习。建议大家研究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分析做错的原因,找出自己在复习上的漏洞,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平时模拟考试的失分点就是高考最好的增分点,同学们要注重错题的复习,熟悉掌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三、注意劳逸结合,心态乐观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 篇12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

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

2。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多做综合题。

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

中考英语听力复习技巧分析 篇13

英语听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点的积累以及针对其的专项训练,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听力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师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总结、归纳、背诵、记忆、理解与运用。为此,笔者归纳了经常出现的一些句式,如:①关于时间的句式:How long/How soon/When/What time…②关于地点的句式:Where/How can I get to…Which is the way to…③关于人物的句式:Who/Whom is this man? Whose…is that?④关于天气的句式: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How is the weather…⑤关于购物的句式:How much is/are it/they?What size/style/colour…⑥关于互相问候的句式: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⑦关于介绍的句式:May I know your name? Excuse me, What’s your name, please?⑧关于告别的句式:Keep in touch! See you later.⑨关于打电话的句式:Hello! May/Can/Could I speak to sb., please?Hello, is that sb.?Who’s that?⑩关于感谢与应答的句式:Thank you very much.回答为:Not at all. That’s OK./You’re welcome.?輥?輯?訛关于看病的句式:What’s wrong with sb.(sth.)?What’s the matter with sb.??輥?輰?訛关于邀请与应答的句式:Would you like to do sth.?Would you please do sth.?

二、分析考试题型

以江西省2012年中考试题为例,听力部分总共分三个部分,A、B两部分主要考查具体事实和信息、推测谈话背景、判断人物身份、领会弦外之音等。C部分主要考查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often/soon)等信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记忆这些内容,比如可以记关键词或运用符号记录。

三、传授听力技巧

1.先看题后听音

在播放听力录音之前,学生应该快速地浏览听力试题和选项,以便缩小听力范围,抓住短文的主题,主动预测答案。

2.边听边记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当地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数字、人物、天气等,培养边听边记的习惯。

3.抓关键词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抓住关键词,再结合语法知识,根据因果关系,推测出关键词的意思。只有抓住了关键词,学生才能判断出谈话地点、人物关系等信息。

四、整合课程资源

尽管中考英语听力很难,但是听力的测试题目也不是随意设计的,它遵循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只要教师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语法、功能、话题与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构建便于记忆的知识网络,就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升华与创新知识。如教师可采取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的方法,再充分利用最新模拟试卷的综合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中考物理复习技巧讲解 篇14

第一轮是基础复习,要紧扣教材。教材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试题中相当一部分是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拓展和衍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主,对知识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并进行归纳、牢固掌握,对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逐一过滤,对某些题目要进行“变式”思考,锻炼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 力。所以我主张按章节进行全面复习,通过教材梳理知识,使平日学到的知识化“零”为“整”,达到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巩固双基的目的。因此,复习时要紧紧围 绕“记牢”这一重心,做到“三抓”:一抓知识的梳理和回顾,即对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将平日学习的知识点组合成知识链、公式链、运算链,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二抓知识理解的掌握,复习时不能满足于对概念、公式、定律会背,关键是理解、体会,掌握它们的实质,揭示其内在联系,通过比较理清易混、易错知识,搞清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注意多做各种类型的习题,以增强理解性记忆;三抓习题的练习和巩固,对典型例题、习题要认真演练,通 过演练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查漏补缺。

二、专题复习要突出一个“精”字

第二轮按初中物理知识体系进行专题复习,即把初中物理的全部内容归纳成力、热、光、声、电板块系统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重点是记得“牢” 固,那么第二轮复习关键是要记得“精”,即从纵、横两方面串联知识,编成网络,进一步提炼知识精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考点、热点,提高复习效率, 使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三、题型复习要注重一个“活”字

第三轮应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题型训练。此时要注重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通过重点练习一些中考热点题型,如开放题、探究题、阅读信息题、实验设计题及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实际应用题等,进行题型分析,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掌握“通法”,妙用“巧法”,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从中领悟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如转换法、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并能用它指导解题,以不变应万变,“活”学“活”用。

四、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的训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施新课改后,中考物理试题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在实验中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对物理实验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依据课程标准,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1)认真仔细研究中考说明书,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中考说明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制订的细化要求,全面了解说明书对教材中实验的考查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2)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

2、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能复述整个实验)。

(2)教材中的插图和科学探究活动目录中的内容。

(3)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实验方案,特别是中考说明书上强调的21个探究实验;还要注重“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考查等。

五、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五大类热点问题:

1、估计、估算题,主要涉及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

2、动态分析。

3、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主要反映在一些探究题的结论上。

4、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

5、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复习无定法,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我们只要在复习过程中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教学与考试规律,教给学生一个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态度,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复习兴趣,自觉地研究、提高和发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中考成绩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农业现代化加快步伐下一篇:受赠学校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