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

2024-06-30

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共16篇)

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 篇1

在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到来之际,由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支持、西城区第二文化馆主办的20xx年“五彩端午爱家园”专场文艺演出于6月8日在西城区第二文化馆小剧场精彩亮相。

演出结合了宣南地区的人文特点,以“五彩端午爱家园”为主题,展示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整场演出不仅有北京曲艺团的青年艺术家们为观众带来的相声、快板、歌曲等,还邀请到北京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杨菲表演的含灯大鼓《一声祝福》,更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连丽茹也为大家带来的经典评书《三国演义》选段等。剧场里一阵阵的笑声传达出了老百姓的欢乐,一张一张笑脸洋溢出幸福的心情。

西城区第二文化馆通过与优秀团队及优秀演员合作的方式,搭建一座艺术平台,让许多群众喜爱看、希望看、平时看不到的节目通过这个平台展现给广大辖区居民,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艺术表现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氛围。

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 篇2

1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在广大农村因卫生宣传工作不到位, 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差, 从而阻碍了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防病意识的提高和卫生观念的更新, 在生产和生活中因不懂相关的医疗保健和健康防护知识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疾病加重或人员伤亡[2], 尤其是在非典发生时所暴露出的问题及广大农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讳疾忌医的思想都有待解决。

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

提高社区居民基本卫生常识, 包括常见病、慢性病、重点管理疾病的防治知识, 改变错误的生活观念, 认识日常危害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普及健康生活知识, 促进身心健康, 维护公众健康。

3 制订健康宣教方案

3.1 社区健康教育人群的分类

社区健康教育不同于门诊健康教育, 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健康需求。为了使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分类, 使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我们将人群分为: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包括:妇女、儿童、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等。

3.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

健康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为了使受健康教育人群最大化, 符合各类人群的接受方式, 我们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 (1) 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健康知识小册子, 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 (2) 设立健康宣教栏; (3) 开设健康教育学校; (4) 下村开展健康讲座; (5) 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宣教。

3.3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社区健康教育与职业健康教育不同, 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而且开展教育的对象也较为复杂, 因此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上述情况, 对不同人群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一般人群我们选择一些基础的、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知识进行宣教, 如:健康的生活习惯, 常见疾病的防治, 被动物咬伤后的处理, 特殊作业的防护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等;对于特殊人群开展一些针对特殊时期或某些疾病进行健康宣教, 如:孕妇保健知识、儿童的保健知识、糖尿病人的饮食等。我们要求所有的健康宣教材料必须实用性强, 并且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适合各类人群的接受方式, 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的内容。

3.4 健康宣教的开展

3.4.1 对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健康教育的集中培训:对村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健康教育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受教育者, 他们在后续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整个公共卫生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基本卫生常识和健康教育意义的宣教, 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 促进观念的转变, 认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重要性, 不断加深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了解和支持, 争取他们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动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4.2 下村进行社区健康讲座:由社区责任医生负责各自辖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所辖村庄健康教育的教学安排计划, 并上报给院方;由村卫生联络员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进行健康宣教意义、健康教育课目、主讲人员信息、地点、时间等内容的宣传, 动员村民参加健康宣教活动;由医院进行后勤安排工作。选择适合的宣教场地, 并进行布置;由责任医生授课或由院方安排人员授课。进行授课的责任医生必须认真备课, 要求有课题, 有课时, 有教学目的, 授课内容要针对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 并将课件上交院方存档。

3.4.3 责任医生在下村进行公共卫生服务时发放健康宣教资料。

3.4.4 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孕妇、产妇及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由妇保医生和儿保医生进行。在孕妇进行孕检、产妇来院生产或产后访视、儿童体检时由妇保医生和儿保医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面对面的交流, 并发放相关知识的卫生传单或卫生小册子。对于老人和困难群体采取责任医生上门开展公共服务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

3.4.5 由儿保医生到幼儿园和学校进行儿童膳食的指导及相关的儿童保健知识的讲座。

4 健康宣教取得的效果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 我们利用较少的人力和物力使宣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为每个村设立了健康宣传栏, 并定期进行内容更换。两年来开展了结核病基本知识、狂犬病预防、老年高血压注意事项、艾滋病防治知识、秋季老年人保健六注意、科学合理膳食、糖尿病基本知识、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产后调养及母乳喂养宣教、村饮用水消毒知识培训共12个专题的健康讲座, 并且每季度都对幼儿园进行儿童的膳食指导。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镇农村健康资料发放到户, 覆盖率达85.70%, 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70.10%, 群众对社区责任医生的知晓率达96.00%,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和社区责任医生的基本满意率达84.10%, 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拉近了医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为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了基础, 也将政府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这件惠民实事办到了实处。

社区健康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 但深化社区健康教育, 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是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认为做好社区健康宣教工作关键是要认真领会到政府提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 真正认识健康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 所以我们要求每个社区责任医生对于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做到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 关心自身、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 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 (试行) 的通知[S].浙卫发[2006]172号.

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 篇3

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查工作卓有成效,市区内多家超市或卖场的食品区内粽子大多采用散装、网兜装、袋装等简单形式来包装,这种简约化包装的粽子也因其价格合理,一经上市便得到了热销。大多数消费者表示,采用简约包装的粽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

编辑点评:近年来,我国过度包装现象十分普遍,月饼、茶叶、礼品、酒等馈赠佳品的过度包装尤为严重,社会舆论也不遗余力地“口诛笔伐”,广泛呼吁相关部门立法跟进,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绿色环保、低碳节约经济发展理念的逐渐形成,我国不断地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如2009年3月1日发布了GB 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 化妆品》,并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实施,表明了国家治理过度包装的决心。

尽管这一标准已经制定,但却收效甚微,过度包装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社区开展端午节活动 篇4

“子曰 :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伴随《礼仪之邦》的音乐,社区的儿童们身穿着传统汉服诵读着中华经典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6月3日,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纪念标社区的院坝里热闹非凡,居民聚集在一起参加由社区主办的“中华经典颂文明,粽叶飘香迎端午”主题活动。纪念标社区把院坝设计成一个“民俗文化集市”,按着泸州人的端午习俗设置“谜语长廊”、“粽子馆”、“龙舟铺”、“香囊店”等民俗体验展示台,让居民朋友们通过自己亲自体验包粽子,戴“猴狲”,动手做香包等活动,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传统习俗折射出来的浓厚文化气息。

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 篇5

王秀艳

(导语)为了让辖区的空巢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太仆寺旗宝昌镇太平社区深入到空巢老人家中,对他们进行节前慰问。

社区端午节活动简报 篇6

大家包的粽子有蜜枣馅的,豆沙馅的,还有红豆馅的。根据地方不同,粽子成品的形态各异,有尖尖三角的,传统四角的,细细长长的,还有专给小朋友吃的四星粽。

活动现场总计包了300多个大小各异的粽子,居民朋友拿回家与家人分享。

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 篇7

1.1 分级管理标准

一级管理对象 (中、重度高血压) :血压≥180/105mmHg者或血压虽未持续≥180/105mmHg, 但伴有其他明显的危险因素或耙器官损害者, 2~4周随访1次, 每年复查1次有关化验, 设立专家门诊, 加强规律性降压治疗。二级管理对象 (轻度高血压) :血压维持在160~179/95~104mmHg, 无或仅有轻度耙器官损害者;1~3个月随访1次, 在加强健康教育基础上适当降压治疗。三级管理对象 (临界高血压) :血压在140~159/90~94mmHg之间, 3~6个月随访1次, 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为主。

1.2 特点

有研究已证实高血压分级管理能使被管理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明显升高, 并有效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死亡率。但许多人也同时指出了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医生-病人单向管理模式, 缺乏病人的参与、社区医生相对不足, 高血压病人管理的覆盖率非常低。因此高血压分级管理在如何充分调动病人的广泛参与, 让病人由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 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高管理覆盖率等方面有待改进。

1.3 自我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 病人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这种疾病管理模式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与、病友互助、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 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这种需要终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疾病。

1.3.1 实施模式:

上海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采取了“共同参与型”实施模式。即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研究者3方共同参与完成。街道将此项目纳入其市政卫生科的日常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此项目纳入其社区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 大家发挥各自优势、分工明确, 通过建立“社区项目顾问委员会”共同参与项目从设计到评价的整个过程。

1.3.2 特点:

杨柯君等的研究证实, 该模式与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相比, 血压水平下降更多, 高血压控制率增加更明显。同时医患关系有较大改善, 干预组病人所得到的自我管理支持和随访明显多于接受三级管理的对照组病人。同时该研究也初步提示:虽然高血压三级管理同样有一定效果, 但若要进一步提升病人的高血压控制率, 则建议采用在社区组织病人以小组形式, 自管、互助, 医患合作进行日常高血压管理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通过两种模式的结合, 可望部分改善我国目前高血压控制率低、人力不足、覆盖面小、可持续性有限的局面。傅东波的研究也再次证实, 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比分级管理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能在6个月内让参加者比对照组多降低收缩压1.43kPa、舒张压0.29kPa。

1.4 环状管理模式

环状管理模式即将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的健康管理彼此形成环路,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样的服务是全方位、综合、协调的, 这样的管理是无缝隙、连续的, 有力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有利于医疗成本的控制, 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2 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

我国高血压病存在着三高三低现象, 其重要战略是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且要从儿童时期做起。

2.1 控制体重与减肥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显示, 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加3, 男、女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50.0%、57.0%, 随访期间体重每增加3.7kg, 男、女发病分别增高35.0%、38.0%。但是若减轻1kg体重, 收缩压将下降2.5mmHg, 舒张压下降1.7mmHg。

2.2 膳食限盐

长期摄取高钠盐饮食能够引起高血压, 这种血压升高与同时出现的体液容量扩张、钠泵抑制因子水平提高和钠-钾泵活性降低有关。Eliot LP啪勺减盐实验显示:高血压患者每日尿钠的排除减少70~75mmol, SBp降4.9mmHg, DBp降低2.6mmHg (P均<0.001) ;血压正常者SBp降低1.7mmHg (P<0.001) , DBp降低1.0mmHg (P<0.01) 。在血压较高且年龄较大者中其降压效果更为显著。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已将限制食盐摄入量 (6g/d以下, 包括膳食中各种食物所含的钠折合成食盐) 作为高血压一级预防措施之一。我国膳食中约80.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 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 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等。

2.3 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限制饮酒与戒烟; (2) 合理膳食, 吃得恰当; (3) 增加及保持适量有氧运动; (4) 保持心理平衡; (5) 定期测量血压。

2.4 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1)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 (2) 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有效的监督、控制, 减少可避免的高血压患病风险; (3) 全人群健康教育; (4) 加强对目标人群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健康教育; (5) 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健康教育。

2.5 健康教育处方

指针对高危人群中个人的具体危险因素, 提出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改善生话方式, 定期随访的处方, 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 是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能力的有效易行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3 结语

社区开展端午节工作简报 篇8

一、社区检察部门开展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职能定位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从公安机关调整为社区矫正机构,使街镇司法所成为最主要的社区矫正执法力量。同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些都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总结我国传统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融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也需要对社区矫正监督机制作相应调整和完善,通过派驻社区检察室承担此项职能,有利于检察机关弥补对基层司法所监督的空白,发挥检察室贴近一线的平台优势,在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强化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

目前本市各社区检察室均配1-2名社区矫正监督专职干部负责管辖司法所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各区县院社区检察科由专人负责全区县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汇总和分析,市检察院社区处设专职岗位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已形成市、区县、街镇三级社区检察部门对应社区矫正机构的分层监督模式。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上高检院李如林副检察长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检察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机构建设”,从全国来看,上海的社区矫正监督,从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监督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鲜明的工作特色,已初步实现了高检院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派驻基层检察室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接联动机制”、建立“承担社区矫正检察任务的专门机构”的工作要求。

二、社区检察部门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模式和工作做法

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检察室43个,已实现对全市17个区县218个街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全覆盖。总体来看,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已从2012年的6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8500人左右,同时随着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的推行,预计我市监外服刑人数仍将持续高位运行,这对本市社区矫正及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一)对外搭建监督配合平台

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市院社区检察部门注重与市社区矫正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矫正监督协作机制,会签双方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支持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制发工作意见,固定检察监督方式方法,促进社区矫正监督的规范有效。同时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与同级社区矫正部门已普遍建立起联席会议、情况通报、联组学习等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工作互通联系,深化监督工作。

二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多层次开展底数核对。依托社区矫正对象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全市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社区矫正对象底数和交付执行情况,通过多层次底数核对,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脱漏管。目前,各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日常巡检工作,对街镇司法所进行常态监督,及时核对进入和终止社区矫正的人数;社区检察科与区县司法局于每月25日核对在册社区矫正人数,及时排查和纠正脱漏管;市院社区处和本市法院、监狱、公安机关与市矫正办形成每季度核对全市各类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机制,通过对判、交、送、接、管各环节数据的综合比对,发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推进实时动态监督。信息化动态监督是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全市各区县已成立或试运行的社区矫正中心,社区检察部门已接入区域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数据浏览终端,提高了对社区矫正底数核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市院社区处与市矫正办正结合各自业务软件的研发和升级,探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区矫正数据共享系统,以实现对全市社区矫正执法情况的动态掌握和同步监督。

(二)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

一是逐人建档开展日常巡检。社区检察室对管辖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制度,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一线现场检察、文书审查、约见谈话、台账核查等工作,检察日常监管和矫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措施与结果记入检察档案,实现对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在开展日常巡检的同时,突出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的刑罚执行监督,2014年初,市院社区处通过对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机构风险分级等情况的分析,并经过在部分区县的比例测算,下发了《关于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刑罚执行加强监督的通知》,明确将:1.被社区矫正机构纳入一级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2.经常居住地不在列管地的监外执行对象;3.涉毒罪犯(依照《刑法》第六章第七节定罪量刑的罪犯);4. 因同一性质犯罪行为被处两次以上(含两次)刑罚的监外执行对象等四类对象列为社区矫正重控对象,在日常巡检中要求逐人参加列管宣告、约见谈话,强化检察措施,并重点检察其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矫正档案及奖惩情况,及时预防和纠正监外执行对象漏管脱管,控制重新犯罪率。

二是常见多发问题重点检察。重点检察主要是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判执交接、列管宣告、外出请假、教育劳动、期满解除等重要环节中的常见多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检察监督,重点查明社区矫正的衔接、监管、检察监督等各环节上存在的衔接疏漏、监管不严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如在判执交接环节,针对日常检察中发现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列管地核实不准确、执行文书送达不规范而导致延期宣告多发的问题,加强与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底数核对和文书核查工作。如静安区院与区司法局、区法院会签了《关于社区矫正判执交接工作的若干规定》,通过建立被告人保证和承诺责任制度、明确区司法局指定列管的期限、探索核实列管地听证会制度等方法,解决因司法行政机关对法院确定的列管地有异议而互相推诿不予列管的问题,自文件会签以来,区域内再未发生过因居住地争议引发的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又如在宣告纳管环节,针对部分地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矫正宣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等问题,黄浦、徐汇社区检察部门重点关注此类情形,统计民警参与率,向分局法制办进行通报,并针对公安机关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意识上、警力安排上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且把专项检察后公安机关采纳意见、整改情况作为日常重点监督事项。通过检察,黄浦、徐汇两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宣告前向民警预通知制度,徐汇更是将通知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平台,即将宣告时间预先输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由系统自动向列管地派出所民警手机发送通知短信。目前,两区均做到社区矫正宣告执行地民警全参与,保障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nlc202309051827

三是突出问题专项检察。围绕社区矫正活动及监督工作重点及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察,力求通过专项检察反映并解决影响社区矫正规范运行的一类问题。2011年以来在全市层面,已开展“监外执行对象脱漏管”专项检察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矫正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察,通过深入查找脱漏管症结,排查监管矫正措施不到位而形成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隐患,提出了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强化被告人承诺保证义务、提升矫治针对性等建议,并促进建立全市社区矫正信息联动平台。同时,各区县院结合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针对执法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检察。2013年,全市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共开展“交付执行衔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列管宣告程序规范性”等主题的专项检察12个,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社区矫正执行的规范性。2014-2015年,市院社区处连续两年与上海市社区矫正部门共同部署,针对当前暂予监外执行在法规规定的合理性、统一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有所欠缺,且容易受到法外因素干扰,暴露出很多执法难点的问题,由两家单位共同制文,联合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察判执交接、监内监外衔接的交付执行和收监执行环节。检查发现暂予监外执行存在执行标准不一、特殊对象(流浪人员、精神病人、艾滋病人、未成年子女唯一监护人等)暂予监外执行管理及收监困难、暂予监外执行对象重新犯罪收监难等问题,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将根据问题的典型性和严重性,按照个别问题口头纠正、严重问题发文纠正、一类问题汇总通报的形式,跟踪检察纠正情况,并注重在更高层面推动一类问题的协调和解决。

三、关于我市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的设想与思考

社区检察室通过下沉工作平台、充实监督力量、深化监督措施,改变了传统社区矫正监督主要依靠对数据、查文书的模式,使刑事诉讼末端监督得以强化。但同时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推动社区矫正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和社会科学治理。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应对新形势对社区矫正监督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时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检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针对行刑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可能带来的社区矫正对象增多的趋势,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检察核对为主动推进制度完善,实现在观念和监督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经过试点试行已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社区矫正法》已经列入立法规划,进一步全面推开社区矫正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的工作机遇,在市级层面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上海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在自身建设方面,针对上海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中心建设、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国领先的状况,需要检察机关在相应机构设置上给予进一步的适应和匹配,健全三级对应的监督模式,实现在监督方法上的进一步对接和深入;同时针对我市社区矫正机构在队伍结构上的充实和制度建设上的需求,也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人员能力和相关配套建设,全方位补强监督力量上的欠缺与不足。

二是深入开展监督,切实提升一类问题监督水平和成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试点,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各地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工作发展较快。但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难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工作中予以关注和推进解决。一方面立足职能,注重一类问题的提炼剖析。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执行主体变更后相应职权承接不清,基层司法所执法力量不足,相关单位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预防和减少脱漏管、个案纠正就能解决,更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发挥深入基层、专门化监督的职能优势,及时发现并剖析一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善用载体,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如针对实时定位监控缺乏制度规范、我市暂予监外执行监管标准不统一、社区矫正执行中止的条件及做法不一致等问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托社区矫正联席会议、监外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等平台,运用情况通报、监督白皮书等载体推进一类问题的解决,在市级层面促进相关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监督广度与深度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经验方法的积累和总结,为本市及全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及制度构建提供案例和参考。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区矫正的监管水平和技术含量。现代的社会管理方式和司法理念,都致力于通过创新且相对合理的制度尝试,寻求一种更有效率和更有益于适应社会的社会化行刑方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社区矫正执行及监督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及监管方式,提高社区矫正及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推动社区矫正管理科技化。实时定位监控作为一项创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意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深化刑罚执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相较于部分省市(如浙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定位监控高达70%的覆盖率,我市在此项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顾虑,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做法。结合今年人大代表关于实时定位监控措施的书面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实时定位监控工作力度,通过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计分管理制度,制订多层次的奖惩规则等方式,加强对实时定位监控使用中违规行为的界定和管理,弥补当前实时定位监控适用及奖惩措施上的制度空白,使之成为社区矫正执行中可用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推进社区矫正数据共享信息化。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不仅是其刑事判决、执行变更的依据,也是其在社区服刑考察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对其的奖惩手段及制订个性化的帮教措施,但随着执法主体的转变,对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前科劣迹、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信息,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沟通不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打破沟通壁垒。建议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积极推进本市公、检、法、司监外执行工作数据平台建设,形成社区矫正的大数据管理和大格局监管,在根本上解决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顺的问题,增强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曦、金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社区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活动简报 篇9

经过紧张的角逐,成人组徐阿姨获得了数量冠军,以19只的成绩获得第一。外型冠军是李阿姨的小脚粽,被评为“最美粽子”,她的粽子有棱有角非常漂亮。亲子组冠军,来自社区的陆雪芬阿姨及她孙女。

赛后,在场围观的居民纷纷向阿姨们讨教包粽子的技巧,徐阿姨现场给大家做示范:“包粽子时,拿两片粽叶面朝上,装好米,然后上端要做成三角形的形状才可将粽叶翻盖下来……”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一位参加比赛的阿姨说:“我们包的不是粽子,是快乐!”

通过这次活动,也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更增加了与居民的感情,强化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观念,一个粽子一片情,点滴关怀暖人心。河埒社区始终坚持送温暖,关爱弱势群体,体现环保人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把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挂在心上,让他们感受佳节的气氛,感受关怀与温暖。

社区开展“禁鞭”工作简报 篇10

座谈会上,三清社区主任江怡及“四城联创”市公安局驻社区网格民警刘松专题汇报了社区“创卫”和禁鞭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工作中存在垃圾运转、餐饮店整治以及废旧回收点搬迁等困难。

汪治怀就社区“创卫”和禁鞭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他指出,市委、市政府对“创卫”和禁鞭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动员会进行了布置和安排,三清社区要切实落实好社区“六个一”的工作任务,即建强创卫工作机制、营造创卫氛围、开展除“四害”活动、开展健康单位创建活动、抓好庭院卫生、履行主创职责;要硬化社区的二段泥泞路,改造好社区内的5家简易小餐馆;社区和挂点联系单位市公安局要齐心协力,打好创卫攻坚战,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美化环境,通过提升城市品位,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的人到黄冈来安居乐业,来投资兴建,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岁末临近,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自觉禁鞭,辖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要指导社区加强安全防范,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 篇11

全科医疗是提供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照顾;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这是全科医学的基石;强调综合性健康促进,这是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

社区全科医疗以门诊和医院外的服务为主,具有许多医院内服务不具备的特点,人员少而精,一专多能,医师除做日常防治工作外,还要分工兼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全科医师不仅是社区全科医疗的实施者,而且也是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掌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服务等级、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包括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社区全科医生在医疗保健服务中,既对社区人群健康负责,又对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负责,同时协调患者的需求和医疗保障制度及管理的一致性。

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

全科医疗虽然是以现代医学科学为基础,研究和处理人的健康问题,但它也拥有不同于专科学术领域和服务范围的鲜明特征。

基层医疗保健:全科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体的第一线医疗照顾,即公众为解决其健康问题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时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医疗保健部门的专业服务,也称为首诊服务。它能够以相对简便、便宜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90%左右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需要安排病人方便而及时地进入其他级别或种类的医疗保健服务。正因为如此,全科医疗得以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这两种体系的基础与“守门人”,它使人们在追求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

人格化的照顾:全科医疗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它将病人看作有个性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为达到這一目标,在全科医疗服务中,医生必须视服务对象为重要合作伙伴,从“整体人”的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以解决;以个性化、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综合性服务:这一特征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就服务层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服务范围而言,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要照顾社区中所有的单位、家庭与个人,无论其在种族、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何不同;就服务手段而言,可利用对服务对象有利的各种方式,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因此又被称为一体化服务。

开展社区全科医疗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确定与划分:我国大社区的划分也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农村以一个乡、镇为一个社区单位,城市则以一个街道或居住小区为一个社区单位。目前所设的乡、镇卫生院即可视为社区医院或全科医疗中心。由于城市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流动性较小,离社区医院很近,居民就医比较方便,因此,城市社区一般不再划分小社区。如果有一个居住小区离社区医院较远,居民就医不方便,则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区中设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站。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地域辽阔,人多数居民离社区医院都比较远,就医不便。因此,可按人口分布情况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在大社区中再划分小社区,在小社区中设立相应规模的医疗站。

社区医院的空间和科室配置:我国三级医疗网的构成有两种:①大三级网,即省(地、市)医院-县(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②小三级网,即县(区)级医院-乡、镇医院或街道医院-村、巷卫生室(或医疗站)。在大三级网中,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为一级医疗单位,应以提供通科或全科医疗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不必设立专科。以提供一般的专科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应设立一些大的专科,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等。从职能上看,相当于社区医院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医院,既是一级医疗单位,又是二级医疗单位,可以在通科或全科医疗的基础上来设置各种大专科,这些医院中的医生都应接受全科医学的专门训练,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各自的专科特长,以期在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同时,接受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专科医疗服务,降低社区医院的转诊率。

社区全科医疗科的职责:①直接对外开展门诊服务,所有的门诊患者均由全科医疗科接待,必要时,请各专科的医生会诊或直接转诊给专科医生,也可直接将患者收住入院。②接受上一级预防保健机构下达的任务,负责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并指导各医疗站开展全科医疗服务。③接受各全科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④协助专科医生治疗住院患者。⑤负责为社区医院所在地的居民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起中心全科医疗站的作用。⑥实施24小时值班制,保持其服务的连续性和可及性。⑦必要时,作为各医疗站的临时替补人员。⑧可分开内勤组和外勤组,内勤组负责社区医院内的业务,外勤组负责全科医疗站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曹建文,主编.现代医院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永玲,段熙文.关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疗”的认识与工作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21.

3 杨瑞珍.探讨全科医疗理念在社区院前急救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105.

社区开展全民创业教育的思考 篇12

所谓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中,由一定数量的人口组成的,基于共同意识和利益的社会群体或结构。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信息时代,在社区内开展全民创业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区、城市乃至国家提供所需的人才资源储备和积蓄力量,有助于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 全民创业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教授和传播知识、技术、文化和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向学习者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传播创业理念和文化,从而提升创业素质、培养创业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创业教育自然具有教育活动的一些最为基本的特点,同时还具备自身特色。它以创业为教授和传播的目标,它所面向的教育对象是所有有志于创业的人。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创业教育是一项真正面向大众的、零门槛的普及型教育。它既涵盖了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同时也包括更多的国民教育体系之外的人。全民创业教育就是针对普通大众所开展的旨在提升创业素质和技能的教育实践活动。全民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推广对于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全民族整体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社区开展全民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2.1 创业教育是社区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

社区教育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所谓社区教育,简单而言,就是指在社区中开展的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旨在提升社区成员素质和能力的区域性教育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深入,社区教育的类型和层次也更加丰富和多元。新的时代赋予新的观念,人们的就业观也逐渐发生变化。创业正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创业作为一种新的择业或就业方式,正以全新的姿态被更多的人所重视。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应当与时俱进,适时引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创新创业需求,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创业素质和创新技能,从而带动社区的整体发展。

2.2 社区教育的特殊性适合创业教育特点

社区教育和正规的学校教育不同,它更侧重于学以致用,始终以学习者的切身需求为施教的目标和宗旨,不强调理论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连贯性、全面性,提倡学习者的个性自由发展。这和创业教育所贯彻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征非常吻合。因此,在社区开展全民创业教育有适合的平台和条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社区教育的发展为创业教育实施奠定了基础

我国社区教育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重视下,我国的社区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部在全国设立了100 多个社区教育实验区,基本已覆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教育的层次、内容、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壮大也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社区开展全民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3.1 构建社区创业教育体系

社区教育是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开展市民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多个组织、多种力量、多类资源积聚合力作用的过程。依托社区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同样需要整合区域内各类创业教育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具体如图1 所示。

3.2 开发社区创业教育课程

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创业教育课程,比如KAB和SIYB。但是,社区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必须根据时间、条件以及社区居民的切实需求设置和开发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社区创业教育课程可包括创业准备、创业实战、创业提升3 个层级,每个层级中又可包括不同模块的单元课程。

3.3 打造社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强大的师资队伍支持是开展好社区全民创业教育的重要条件。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更要拥有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或相关实践经历。创业教育虽然不是国民正式教育序列之一,但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一点不比正式学校教师的要求低,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求更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采取“专职管理、兼职主体、志愿者补充”的多元化组建方式。区县创业教育管理办公室要创设丰厚的条件,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于社区创业教育事业中。同时,还要积极与高校、创业园区和相关企业合作,聘请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及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或相关实际经历的教师、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等参与到社区创业教育中来,从而提升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创业教育储备人才。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

全民创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是社区内所有居民,性别、年龄、性格、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针对施教对象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也应该更加多元和丰富。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开展形式不一的创业教育。除了常规的教师讲授之外,要更多地采用案例探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创业教育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说教。在课程组织安排上,除了传统的面授课程,还可以开展诸如“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沙龙、创业俱乐部等各种活动,从而提升课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于实践活动。另外,在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创业教育还要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制作创业教育课件、创业教育视频讲座等,使更多的社区学习者参与到创业教育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徐小洲,张敏.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5):64-68.

[2]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5):10-14.

[3]周晶晶,应一也.依托社区教育开展全民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2(1):41-43.

[4]杨晓慧.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9):73-78.

[5]陈敬朴.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走向[J].教育研究,1994(1):21-27.

社区开展会议简报 篇13

我厅在全力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全面落实的同时,紧密结合省政府20项重点督查涉及的民政工作内容、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全省抗旱救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在“深”字上作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把推动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自觉地融入到全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把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贯穿于自身建设的始终,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迈进,有力推进全省民政中心工作全面落实。

一是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云南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厅联合省财政厅、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转发了国家四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并下发了《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全面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管理模式有关事宜的通知》,城乡医疗救助在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提高救助水平、增强救助效果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召开了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救助规范管理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办法措施。先后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州县乡村,深入弱势群体家庭,督促检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敬老院建设和入住情况。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和工作力度的加大,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得到很好落实,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省级下达城市低保资金10363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76352万元,确保了全省城市低保对象908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384604人生活补助的按时足额发放。商省财政厅共同拟定了新增30万农村低保对象的实施方案,报请省政府同意后于8月中旬下发各地实施。全省现有农村五保对象206903户、221371人的生活待遇得到切实落实。中央和省级投入农村敬老院建设补助资金13270万元资助农村敬老院建建设项目116个,现67所已完工,其余49所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城市医疗救助1-6月份全省累计直接救助45866人次,支出救助资金2729.9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6月份全省共筹集农村医疗救助资金20878.65万元,累计救助29.2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9626.58万元。

二是抗旱救灾工作卓有成效。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厅党组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月我厅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保山、大理、文山、红河等地查看旱情,随后厅领导又多次随国务院工作组、国家减灾委专家评估组、民政部救灾工作组、省委省政府工作组等深入到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保山、文山等重灾区查看灾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春节刚过,厅党组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7个督查组,对16个州市实行分片包干督查。为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省民政厅先后2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6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密切注意旱情动态,及时汇总、收集、统计并上报灾情,切实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灾民救助等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在全省民政系统开展了“抗旱救灾民政救助特别行动”,并成立了综合协调、接收捐赠、社会救助、社会动员和宣传报道等5个由厅领导牵头的特别行动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面做好灾情汇总上报、救灾资金分配使用、灾民生活救助、捐赠款物接收、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等工作,切实履行好民政救灾职责。在开展抗旱救灾民政救助特别行动中,省民政厅将旱情救助与冬春荒生活救助、临时生活救助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农村低保金、优抚金由原来的半年发放或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并健全了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救助制度,加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同时,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决定,对旱灾灾区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增发了2个月的生活补助,其中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15元,城镇低保对象每人每月20元,农村五保对象15元。针对4至6月受灾群众缺粮情况严峻的形势,省民政厅积极协调省粮食局,动用部分地方储备粮集中公开对灾区小春无收成、无经济收入、无基本口粮家庭的“三无人员”进行集中统一救助,确保受灾群众每人每天1斤基本口粮。全省共动用地方储备成品粮4376吨,通过集中公开发放的形式,切实保障了灾区困难群众的口粮供应,截至6月29日,全省民政系统共派出7.2万多人(次)参与抗旱救灾工作,我厅共投入灾区群众生活救助资金41.65亿元,解决499.56万余群众饮水困难问题,购买粮食67932吨,发放粮食49010.3吨,有效保障了灾区缺粮人口456.1万人的口粮供应,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我厅按照“接待热情、服务周到、协调有力、送达及时”的要求,精心组织抗旱救灾捐赠活动,全面开展接收捐赠工作。我厅全力以赴,组织协调铁路、军队、企业、接收市县和发放点群众等各方力量,做好救灾款物接收、运送和发放工作,尽最大努力让捐赠人满意。在抗旱救灾期间,中央、盛州、县媒体宣传报道民政抗旱救灾工作6886条,我厅主动在网上发布灾情、救灾工作方面的情况,发布简报25期,协同承办大型慈善晚会2次,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献爱心抗旱救灾捐助热潮。截至6月29日,全省共收到抗旱救灾社会捐赠资金84261.7731万元,全省共接收共产党员特别捐献资金29703.6万元,省级共接收到价值4696.429万元的捐赠物资。姚安、宾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省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社区开展春节走访慰问工作简报 篇14

根据昆明市残联《关于开展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的通知》(昆残发[])3号)文件精神要求,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使晋宁县贫困残疾人家庭能够过上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201月16日,市残联慰问组下到我县和县残联工作人员一起对困难残疾人进行了慰问。慰问的困难残疾人中,含3名特困残疾人代表:xx,男,xx道办甸心四组,现年61岁,双目失明视力一级残疾,无劳动能力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无经济收入,是典型的贫困户之一;xx,男,甸心四组,肢体一级残疾,会根雕,家里父母年岁已高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生活十分困难;杨梦强,肢体四级残疾,现在玉溪上职高,母亲患肾病尿症,由于资金困难,自己每天在家中透析,妹妹还在小学,全靠父亲帮人打临工维持生活。

慰问过程中,市残联慰问组领导和县残联领导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等情况,并把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中,使残疾人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树立起坚强的生活态度,也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县残联这个“大家庭”的温馨,让他们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如何高效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篇15

一、引导多渠道投资

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同时, 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欢迎和引进各种资金各种形式的投入, 确保各种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更新, 充实娱乐场所和文体活动设施, 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丰富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以此密切邻里感情, 协调人际关系, 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 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运用传播文化和工具的设施, 如影剧院、文化站、图书馆、社区报等, 开展联络感情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舞会和文艺演出等, 加强住户之间的交往与联系, 培养群体活动与公民意识, 增强友谊。

二、创新社区文化管理体制, 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 将过去侧重于管理的职能转变为侧重于服务。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为自己工作导向, 各项工作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进行, 围绕群众的实际需要而展开。区、街道、社区文化组织做为贯彻辖区文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要为辖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广泛而畅通的沟通渠道, 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以市场调节对内部事务及运作方式进行独立自主的决策、协调和经营。鼓励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吸引企事业单位投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活动项目。创新文化队伍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构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社区群众文化的宗旨是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 愉悦社区居民的身心,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生存的环境质量, 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必须明确这一定位, 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坚持服务性原则, 根据居民不同的“个性”爱好提供不同形式, 不同规格的服务, 尽最大努力方便每个人都能在社区内找到适合自己好玩的文化活动, 不断提高社区群众文化服务质量。

三、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

1. 整合社会资源, 引导、支持社区文体团队建设。

当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建设社区文体团队, 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标志, 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街镇党政领导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 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 正确引领社区文体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 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街镇的有力调控, 整合社区资源,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为文体团队提供活动空间。同时, 多方筹措资金, 给社区文体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

2. 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工作措施。

社区文体团队有松散性、动态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和自发、自觉、自愿的特征, 党和政府不能因其松散而放任自流, 关键是要提高服务水平, 在方法上加强引导, 工作上不断创新。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来自基层的经验和方法, 在领导社区文体团队的思路和方法上要注意其特殊性, 正确处理好领导与引导的关系, 把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作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3. 采取多种形式, 提高群众文体干部的业务水平。

当前很多社区群众文体干部年龄普遍老化, 他们虽说都在文体战线苦干多年, 却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业务培训。其中, 一些人没有事业编制, 经济收入相对较少, 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在团队建设上,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建立群众文体干部的培训机制, 培养和引进有号召力、有特长的骨干后备力量, 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此外, 还要挖掘社区内各方面的人才资源, 建立志愿者队伍, 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动员他们为社会施展才能和技艺。社区之间还可优势互补, 人才资源互相支援, 做到人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引导, 打造社区文化活动精品

针对社区文化活动人员多、形式多、内容广泛的特点, 文化部门加强培训, 精心辅导, 抓好专干、骨干队伍建设, 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从众多的活动形式和节目中, 选优拔秀, 打造一批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建立藏书超万册的图书馆。成立书法、绘画、摄影、戏曲、演唱等协会。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资源共享工程

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持,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选准项目, 抓好创收, 以文化产业的良好效益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跨越新的平台。同时, 积极实行资源共享, 打破社区界限, 广泛交流, 相互补充,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制定住宅小区居民精神文明公约。居民要自觉遵守住宅小区的各项规章制度, 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爱护公共财物, 提倡居民邻里互助、文明居住、文明行为、关心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创建文明单位, 如文明家庭、文明楼、文明住宅小区活动, 注重文明居住, 邻里团结互助, 无纠纷, 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建设高雅的社区文化, 培育健康的社区精神。“社区”是地域、社会互助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 即一群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一种生活共同体。小区居民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同一空间, 彼此之间相互交往、沟通和影响, 造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 形成了一个小社会。“社区”精神, 是住宅小区居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行为的综合反映。而社区文化则是社区精神的载体。住宅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应以灵活多样适合居民特点方式进行。

社区要定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用语、尊老爱幼, 各行各业发挥本专业的特点, 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是人心所向和聚合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最佳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并不仅仅是形式多样化或数量上的表现, 而是内容与形式并重、质与量的统一。为此要不断研究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并异, 尽量满足不同居民的不同文化需求。总之, 文明和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起始目标, 有组织有目标的社区文化建设应将文明和谐作为一个重要层面加以认真规划和坚持不懈地推进下去。

摘要:社区群众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社区居民的思想认识、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日渐显现。社区工作的实践证明, 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对凝聚社区民心, 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葛爱民.浅谈群文活动的多元化[J].群文天地, 2011 (14) .

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家园共育 篇16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担负起幼儿教育的重任,是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家庭、社区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三大外部力量,对其负有共同的教育责任。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发挥效能,共同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只有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实现教育一体化,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合力,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挖掘社区的文化内涵,融合社会教育化促进幼儿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还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因此,我们力求真正做到生活在社会、学习在社会、教育在社会,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1.我们利用小区的变化,对儿童进行浅显的爱小区、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主题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情感,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的初步意识。

2.在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和家长一起带领孩子们到小区的游戏场地去荡秋千、滑滑梯、走平衡木;到公园、郊外去看花草树木、野餐;到本地的名胜古迹去观光;在秋收时节,我们带孩子们到农村看成熟的农作物,与农民伯伯一起体验收获的快乐;到动物园去看孩子喜欢的猴子、企鹅等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孩子的爱心;为了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我们带领孩子到商场、超市去购物,仔细观察收银员的工作,让幼儿感知多种角色,让孩子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以及对金钱的价值有初步的认识;带领孩子走向菜场,亲自感知买卖的讨价还价。通过与社区内人员的语言交流,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然后我们在教室里开设“超市”“医院”“理发店”等多种区域游戏。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了这些活动以后,教师与孩子一起探讨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孩子、老师、家长之间产生了很好的互动关系。

二、有效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共同促进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园活动,我们采用互动教育。我们利用父母的职业特点,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如:我们班的一个家长是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我们会邀请她为幼儿园的孩子讲解“如何预防近视”“如何预防感冒”和其他日常小知识,并请她担任我们幼儿园的健康老师;请在派出所工作的家长,讲解防暴力、防骗中怎样来保护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请当消防队员的家长为孩子讲解遇到火灾如何逃离的知识,并配合我们一起进行安全演练;我们邀请当小学教师的家长来讲解怎样很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为了丰富幼儿的玩具种类,我们发动家长,让家长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幼儿可以玩的玩具。有的家长用牛奶盒子、牙膏盒子为幼儿制作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小汽车,用旺仔瓶等制作了踩高跷,用奶粉桶制作了小推车,用布缝制了“毽子、沙包”等。不僅节省了资金,传承了社会文化,而且还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让教师们在一日活动中,能更好地去组织幼儿玩这些游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三、密切与社区的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育

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在联合国的几个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国际会议上对社区资源的重要性反复强调。指出:“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参与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毫无疑问,一个社区的人文气氛、环境布局、设施和其他因素对在其中生活的孩子会有影响。我们幼儿园处于小区的中心位置,小区内有文化站、老干部活动中心、小学、中学、医疗诊所,附近有社区托老所。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邀请社区的一些爷爷奶奶来为他们表演歌舞;在“九九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组织大班孩子去社区托老所,和那里的老人们一起联欢。活动前,我们让孩子们准备了送给老人们的礼物,有的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来了老人们爱吃的蛋糕和水果,有的孩子制作了手工。在活动中,孩子们与托老所的爷爷奶奶一起吃水果、蛋糕,还为她们表演了自己喜爱的舞蹈,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欢笑和温馨。

几年来,我们幼儿园还和社区一起开展了“我为灾区献爱心”“爱心助学”等一系列献爱心活动,我们在幼儿园的大门口设立了捐款箱,与社区一起收集捐赠来的钱物,在捐款箱前老师和家长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孩子们纷纷献出自己的玩具、图书、衣服、储蓄罐里的钱。在孩子的带动下,许多家长,还有过路的行人也纷纷掏出钱来,献上一份爱心。通过这些活动更加深了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对我们的了解,从而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实践证明,家、园、社区同步协调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通过这些社区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为幼儿园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进一步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的主体意识、社会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救青蛙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四川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