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共12篇)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 篇1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一下,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过得很快,但是着实让人受益匪浅。一个月,原来可以过的很充实,很有意义。首先,我们迅速组成了总体协调组,该组成员是我们班的班委,如此一来,接下去的工作分配会显得更加迅速和简单。并且在总体协调组成立后,我们又将本班其他同学分别分成外部调查组、系统分析组、资料整理组、应急处理组,并选出组长。我们又将各班委分派到各组去协调各组组长落实下一步的工作。而我则负责帮助外部调查组的组长以及组员出去调查以及回收问卷。
我们的课题是“健康饮食,绿色消费”,因此我们社会调查的方式有二种,从调查范围方面来说,一是到超市调查,二是到贸易市场调查,三是到学校设点进行调查;从调查方式方面来说,一是问卷调查,二是口头访问。
从这次访问当中,我看到了也听到了一些情景与一些声音,我看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在我们访问的人群中,许多人都表明他们支持环保而且还会以身作则来告诉其他人,从而做到人人环保……在超市里,我看到了人们已经开始并习惯使用环保袋了,这是人们值得感到欣慰的。当然,我们有听到反对的声音,当然那只是小部分。我相信,时间长了,他也会同意我们的。
本次在超市中进行消费调查,向消费者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在95%。基本情况如下:人均消费问题,31.2%的被调查者接受人均消费在50元以下,30.8%的被调查者能接受人均消费在50元——100元之间;餐饮浪费,39.4%的调查者认为现在的浪费现象尚可,32.7%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严重,具体落实在打包问题上,36.5%的认为吃不完会打包,39.4%的认为不会打包;收取开瓶费问题上,82.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该收取;5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68%的人认为茶水、小毛巾、米饭不应该另外收费;对有无制定年夜饭、婚宴餐标的相关格式合同这一问题,6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的,23.2%的认为不必要,16.8%的觉得无所谓。海鲜计量,50%的被调查者对海鲜计量不满意,42%的感觉放心。餐饮环境和服务,55%的被调查者觉得现在市区的就餐环境和服务质量一般。
下面我讲解一下关于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概念是广义的,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公众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在目前消费疲软的情况下,倡导绿色消费不仅可以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更重要的是处于买方市场的消费需求会更有效的引导绿色生产。80年代后半期,英国掀起了“绿色消费者运动”然后席卷了欧美各国。这个运动主要就是号召消费者选购有益于环境的产品,从而促使生产者也转向制造有益于环境的产品。这是一种靠消费者来带动生产者,靠消费领域影响生产领域的环境保护运动。这一运动主要在发达国家掀起,许多公民表示愿意在同等条件下或略贵
条件下选择购买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商品。在英国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将绿色消费具体定义为避免使用下列商品的消费:
(1)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
(2)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
(3)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本身价值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
(4)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
(5)含有对动物残酷或不必要的剥夺而生产的商品;
(6)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
归纳起来,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等。目前消费领域危及健康的问题主要有:食品遭遇各种污染;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而形成的不健康饮食方式;日常生活中过度使用高效的人工合成化学品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家庭装饰材料中化学污染严重;一些厂家故意隐瞒产品所含的有害成份,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大量接触有毒物质,健康权益受到侵害。
当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正面临着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浩劫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消费者在这样的时刻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母亲患了绝症,她的儿女们又能生存多久?
我们,意识到对环境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愿意选择对健康有益的、与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方式。
绿色消费是一种权益,它保障后代人的生存和当代人的安全与健康;绿色消费是一种义务,它提醒我们:环保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
绿色消费是一种良知,它表达了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孝爱之心和对万物生灵的博爱之怀;
绿色消费是一种时尚,它体现着消费者的文明与教养,也标志着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作为绿色消费志愿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市场上的绿色选民。让我们把手中的钞票变成绿色选票,选择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选择绿色的生活,从而推动发展我国绿色的技术和绿色的经济。
因此,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关于绿色消费,我们一定要深入自心。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增进了本班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改善,大家携手互助,把这次的社会实践弄得更加完美。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乡村旅游者,绿色餐饮,绿色消费,长沙
自20世纪80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大批游客到乡村来旅游,除了欣赏当地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领略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要品尝各种乡土风味的菜肴,乡村旅游餐饮是乡村旅游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不少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和景观遭到破坏,其中餐饮经营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部门重发展轻保护,行业自律性差等有关,同时也与乡村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密切相关。乡村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因此,乡村旅游地的餐饮企业必须发展绿色餐饮。所谓“绿色餐饮”,可以理解为运用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以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的绿色食物和饮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2]。绿色消费是指宾客在消费时,关注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并在消费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3]。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乡村旅游者是否具备绿色消费观念对发展乡村旅游地绿色餐饮极为重要。
1 乡村旅游者餐饮绿色消费意识的调查
1.1 研究区概况
长沙,又称“星城”,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地处湖南东部偏北。长沙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钓鱼休闲、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为主的“农家乐”是其典型形式。随着“农家乐”在长沙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长沙市的乡村旅游已经逐渐上升到一个产业化的阶段。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湖南调研时曾指出:农家乐发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4]。将长沙作为研究区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1.2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了长沙市7家有代表性的农家乐进行调查研究,其中3家五星级农家乐,2家三星级农家乐,2家一星级农家乐。笔者于2010年5月17日至6月21日先后在这7处乡村旅游地的餐厅对旅游者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达93.8%。
问卷调查了乡村旅游者的性别、城乡分布、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个人结构状况。性别比例上,男性旅游者多于女性旅游者,绝大部分旅游者都是城镇居民,年龄以30~44岁的居多,学历层次上主要是大学学历,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以公务员和公司员工居多 (详见表1)。
1.3 就餐需求的调查
乡村环境是否会影响旅游者乡村旅游的感受,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为:16.67%的旅游者认为影响非常大,37.65%认为影响大,23.46%认为影响比较大,20.99%认为一般,1.23%认为没影响。这个结果表明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还是非常在乎乡村环境的优劣。
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认为就餐质量非常重要的占26.40%,重要的占46.70%,比较重要的占15.74%,认为一般的占7.61%,认为不重要的占3.55%,从调查结果来看,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非常重视“食”这一旅游基本环节。
人们对乡村旅游地就餐的要求主要包括服务、菜肴、就餐环境、卫生、提供绿色食品、价格、消费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等。客人到底有哪些就餐需求,问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提出,从调查结果分析,旅游者对乡村旅游餐饮的菜肴口味的重视程度最高,对卫生条件、就餐环境和是否提供绿色食品也有很高的需求,而对价格、服务水平及消费行为是否生态环保要求不高 (见表2) 。这说明旅游者认为乡村旅游地餐厅的菜肴口味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卫生条件、就餐环境和提供绿色食品也是乡村旅游餐饮应该做到的,而服务水平、价格、是否绿色经营并不是旅游者考虑最多的因素。
1.4 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
1.4.1 绿色饮食观
65.48%的旅游者有不良饮食习惯,在这部分人当中,食野味的习惯最为突出,其次是点菜不吃完和吃烧烤食物,暴饮暴食的旅游者比较少 (表3)。
有59.69%的旅游者意识到了他们的这种不良饮食习惯肯定会或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见表4)。只有41.09%的旅游者非常愿意或愿意为了生态环境改变不良饮食习惯,58.91%的人对此持无所谓或不愿意的态度 (见表5)。
1.4.2 生态意识
环保主动性调查有喜有忧,喜的是很多人的节约意识都很强,在餐厅上厕所时,如“发现水龙头滴水时,是否会主动关紧水龙头”的问题,大部分人都选择肯定会,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不知道。同时,很多旅游者都是愿意接受餐厅服务员的合理点餐的建议以及接受餐厅提供的分餐服务。
在绿色消费调查中,结果不尽如人意,旅游者主要从就餐的安全卫生的角度来考虑,大部分人都会使用餐厅提供的一次性餐具,受现有消费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都不会打包带走吃剩的饭菜。对于看到的不利于环保的行为,旅游者很多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见表6) 。
虽然大部分的旅游者有不良饮食习惯,不会剩菜打包,部分人不会按需点菜,但是如果餐厅采取一些措施,对一部分人的就餐行为还是有一定影响的,19.79%表示肯定会有影响,39.09%的旅游者觉得餐厅的鼓励措施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消费习惯,26.90%的旅游者觉得可能不会有影响,只有11.16%的旅游者认为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
2 乡村旅游者餐饮消费意识的特点
2.1 健康饮食观淡薄,不良饮食习惯影响生态环境
人类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和自然环境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的消费方式也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数量。而对食物的消费始终是消费的核心之一[5]。每个人的饮食方式,都对农业和食物资源的利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奢侈的饮食方式对健康毫无益处,而且造成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食品中存在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的物质不仅使食物资源不能发挥作用,还因治病而额外消耗资源,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例如烧烤食物是致癌物含量很高,污染很严重的食物,如果消费者抵制这些食物,就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如果人们滥食野生生物,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调查得知,大部分旅游者都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食野味、点菜不吃完、吃烧烤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比较严重,不良饮食习惯的存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而更糟糕的是大部分的旅游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日常的膳食习惯会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没有意识到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也关乎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这种不文明的饮食习惯的存在和落后的饮食观念是餐饮企业实行绿色化经营的障碍。
2.2 餐饮绿色消费意识浅薄,环保责任感不强
对于餐厅明显的浪费行为如水龙头滴水,绝大部分旅游者会主动去关紧水龙头,说明旅游者有很强的节约意识。但通过其他调查发现旅游者的绿色餐饮意识非常薄弱: (1) 旅游者对乡村旅游饮食的需求主要是菜肴口味和卫生方面,绿色消费需求仍停留在表面上,仅要求餐厅提供绿色食品、餐厅环境应具有乡土特色。 (2) 大多数旅游者都没有考虑到自己使用一次性用品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后果,对餐厅提供一次性用具持赞成态度的居多,大多数人表示会使用餐厅提供的一次性餐具。 (3) 餐厅的餐桌浪费问题比较突出,既浪费了资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但由于受饮食习惯、观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旅游者对自己的餐桌浪费问题却不以为然。此外,旅游者却对打包、按需点菜、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等绿色消费要求普遍不乐意接受,对餐厅不利环保的行为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些都说明旅游者在餐饮消费上改变消费观念和习惯、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对制止资源巨大耗费、制造大量的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消费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乡村旅游者餐饮绿色消费意识的培养
3.1 餐饮企业提供绿色服务,倡导绿色消费
乡村旅游者吃野味、点菜不吃完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地的餐饮企业作为直接提供饮食的服务部门,有责任抵制一些餐饮消费中的落后观念,引导乡村旅游者树立绿色的饮食消费观,在树立企业绿色形象的同时,也为全社会的绿色餐饮消费意识的不断加强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浦云.绿色餐饮与可持续协调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23) .
[2]马伦姣.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动协调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20) .
[3]杜江等.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释义[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
[4]刘继雄.长沙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思考[N].长沙晚报, 2006-12-05 (B5) .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绿色食品 消费意向 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4-0076-02
1 引言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包涵了环保、发展、协调等社会价值和高品质、安全、营养等质量要求的特定产品。绿色食品因安全无污染等特征占据了一定市场,但由于其生产要求严格、生产规模小和宣传力度低等原因,未能普及。
2 综述分析
群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不同,普及绿色食品相关知识上已有一定成效,但群众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群众了解绿色食品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在绿色食品的宣传上起主要作用。
大部分群众购买绿色食品出于理性,少数跟随大众的人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了解绿色食品的特性,根据需求选购。由于缺少对绿色食品的了解,部分群众依赖品牌和朋友的推荐进行购买。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群众的消费意向。大部分群众为获得安全保障会选择购买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对生活影响较大,但少数人并不了解。较少的人会站在“中国梦”的角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营养丰富与健康是群众选择绿色食品的初衷,大多数人意识到食物的品质与价格之间的矛盾,但仍不愿意为了价格而降低品质,反倒对商家企业的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
3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讨论与分析
3.1 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
大部分群众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只有少数人深入了解。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绿色食品追求的热潮。但是,由于相关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绿色食品整体宣传不足等原因,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未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食品消费信念,造成有效需求不足[1]。
3.2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
绿色食品是新事物,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产品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产品种类单调,未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绿色食品的出售未形成体系,消费渠道不宽。
3.3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认识,制约发展
群众对绿色食品缺少更高层面上的认识,部分群众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基本认识。没有意识到食用绿色食品可从生产源头上解决环保问题,营造绿色健康的消费潮流。由于缺少进一步认识,消费者们购买绿色食品的消费有所削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进一步导致群众缺少购买绿色食品的意向。
3.4 相关部门扶植力度不够,发展没有明确方向
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缺少借鉴的实例。其发展若仅由农户和商家企业探索,绿色食品的发展阻力大。一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扶植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农户和商家缺少建设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经验。绿色食品市场缺乏发展源泉,市场缺乏活力。
4 建议与意见
4.1 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了解绿色食品
企业商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在宣传上,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等优质特性,还要宣传绿色食品对生态、人体健康、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多数只是表面认识,对绿色食品所倡导无污染、安全、健康的内涵认识不足,对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更是缺乏了解,所以,发展绿色食品应该从对健康环境和和谐社会的深层认识上着手,将绿色食品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2]。
4.2 加强宏观调控,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国家作为市场经济的有力调控者,应正确调控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方向。国家应从经济运行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绿色食品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绿色食品得以发展的根本手段。
4.3 构建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拓宽购买渠道
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绿色食品的购买渠道不够明确。因此,需构建绿色食品营销体系,拓宽购买渠道。无论是实体店还是互联网,绿色食品的购买渠道均需国家提供制度保障。国家需加大力对绿色食品网络营销的投资,以克服传统营销中时间性和地域性等问题,实现绿色食品交易的信息化、自动化等特点。
4.4 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在市场经济竞争下,企业应适时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可寻求国家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考虑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先进的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生产技术,以高科技来促进生产,力求以最低的成本生产绿色食品,可从根本上解决绿色食品价格过高而引起不能普及的问题。
5 结语
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从农产品终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3]。从中国梦的角度看绿色食品,它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食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也与每个人的健康梦紧密相连,每个人对食品安全都有着相同的期望,于是我们可以从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待绿色食品,看待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6期.
[2]骆玉岐,叶博.绿色食品发展探讨[J].农业经济,2013.5.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 篇4
研究关于当代中学生绿色消费情况报告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而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饮食,娱乐和其他各方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从而对此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观,进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问题。,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储蓄观念淡薄,财产意识需培养和加强;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对同学们的建议:中学生应正确消费观念,它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提高中学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成为金钱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自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品牌,盲目的攀比,不要挥霍无度.要有目的的,有限度的消费。
大学生饮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5
姓名:年级: 专业: 班级:
一 调查背景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消费观念开始由最初的吃饱就好转变为追求饮食的高营养和高品质。大学生处于校园与社会交界处,半脱离了父母,逐渐开始独自生活。作为这样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与社会其他群体的饮食消费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同,同时由于经济不完全独立他们的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社会需要关注他们并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饮食环境。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饮食消费习惯的调查研究,弄清他们的饮食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等情况。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调查时间:(二)调查地点:(三)调查方法:
(四)对象:在校大学生(五)范围:
1,大学生的饮食消费水平 2,大学生的饮食消费习惯
3, 大学生所希望食堂改进的方面
(六)目的:弄清楚大学生话多少钱,怎样的花钱,他们的消费中有哪些问题,然后就此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即社会和学校需要为大学生饮食健康等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我于9月5日到11日之间,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8份,收回问卷份116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里的调查对象中,有47个男生,53个女生。
总的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饮食消费状况不满意,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希望能得到改变。
调查问卷样式(见附件一)调查问卷统计(见附件二)
调查结果分析:
被调查对象中,有45个是大一新生,40个大二学生,15个大四学生。故本表统计结果主要是反映刚入大学或是入学有段时间但是接触社会部是特别多的大一至大三的学生的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
(一)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情况
16%的大学生月消费额低于500元,70%为500至1200元之间,14%的为1200元及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月消费主要集中在500至1200元之间,低于500元和高于1200元两个情况的学 生占少数。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额约为900元。
(二)饮食消费
10%的大学生每月花在饮食上的费用低于300元,56%的大学生月饮食消费为300-600元,34%的大学生月600以上。大学生的月饮食消费额集中在300至600元间,其实是600元以上,低于300元的很少。结合大学生的月总消费额对比,大学生在饮食方面的费用占其总消费额的600/900=66.67%左右。
(三)就餐地点
59%的大学生一般在学校食堂就餐,27%的大学生一般在校外餐馆就餐,还有24%的大学生选择街边小吃。有60个学生认为校内食堂比校外餐馆价格更实惠,59个学生认为在校就餐方便快捷,仅17个学生让认为食堂的饮食卫生条件好。可见,大学生较多数都在食堂就餐,主要是由于在校内就餐实惠且方便快捷,而不认为食堂卫生条件好。同时在校外就餐和选择街边小吃的大学生也不少,学生们的选择相对比以往丰富了许多。
另外有35%的大学生经常外出就餐,49%的大学生偶尔出去就餐,还有16%的大学生很少在校外就餐。有20个大学生认为食堂饭菜价格贵,59个大学生认为食堂饭菜不好吃,37个大学生认为食堂环境差不卫生。可见,大学生外出聚餐的人数多,很少外出就餐的大学生占少数。大一新生外出聚餐的次数比大三等学长要多,他们出外聚餐主要是为了社交,同时还有为数不少是想在周末改善伙食,选择环境好的地方就餐。简单的填饱肚子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的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了,大学生外出聚餐的人数和次数都在逐渐增多。
(四)饮食偏好
此次调查中,有44%的大学生相对看重食物的口感,有14%的大学生相对看重食物的营养搭配,还有42%的大学生相对看重食物的价格。面对饮食方面的优惠,5个大学生喜欢代金券和积分卡的优惠方式,35个大学生喜好送菜的优惠方式,60个大学生喜欢现金折扣。可见,大学生在饮食方面并不关注事物的营养搭配,而是把视线放在关注食物的口感和价格上。他们普遍认为现金折扣的方式实在,可得利益明显。其次送菜的优惠方式也较受欢迎,但代金券和积分卡的优惠利益不能当场得到,所以不受欢迎。
47%的大学生以荤菜为主,20%的大学生以素为主,还有3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饮食均衡。可见,共有约百分之六十七的学生饮食不均衡,同时他们也不太注重营养均衡。
(五)饮食消费习惯
共有74个大学生认为其在校饮食习惯不如其在家时规律,没有大学生认为在校饮食比家里更规律,还有26个大学生认为在校和在家中的饮食习惯差异不大。40%的大学生认为
其在校期间与在家时饮食习惯不一样,主要是受作息时间的影响,41%的大学生认为是受周围饮食环境的影响,剩余19%的大学生认为这是由两地消费水平不同造成的。
另外,仅有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饮食消费习惯很好很健康,6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饮食消费习惯不满意,该比例比重大,反映出多数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不合理非理性。有29%的大学生很少关心自己的饮食消费情况。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不能理性的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也不能很好的保证自己的饮食营养均衡健康。所幸的是,问卷第14题的统计数据表明,有57%的大学生注意到了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消费习惯,11%的大学生不希望改变现在的饮食消费习惯,还有32%的大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关心。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好的饮食消费习惯重要性造成的。三 针对调查报告统计结果的反思和建议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开始追求更卫生,追求环境好,追求食物的口感。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但是大学生们却忽略了保持营养均衡、养成良好饮食消费习惯的重要性。从该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饮食方面的费用占其总消费额的66.67% 左右。他们的大部分费用是花在饮食方面的,平均情况下,他们的月伙食费相对充足,但从以上种种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使用伙食费的方式不合理——没有合理的搭配饮食,消费存在非理性。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现饮食消费习惯不满,并迫切希望改变,养成合理的饮食消费习惯。
有相应的问题存在,我们需要去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下,就个人看法提出几点建议:(一)学校开课。
学校的目的就是育人。学校的增多相应方面的教育,可以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消费习惯。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并倡议学生选修饮食营养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各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做到保持饮食营养均衡。
其次,学校还可以增开关于伙食费理财类的课程。教育学生理性消费,在固定的伙食费中选择最有营养最适合的食物,避免浪费食物。
(二)食堂方作出在菜式环境方面改进。
绝大多数大学生出于方便快捷等原因选择以食堂为主要就餐地点。故食堂的饭菜质量,服务质量以及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饮食消费状况。
首先,食堂负责人应该严格监督以保障食物的安全卫生。这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其次,食堂方可多开不同的菜系,丰富菜式,提高营养,可在满足大学生们各异的口味的同时也促进他们的食欲,帮助他们保持营养均衡。
(三)食堂可多贴些关于营养常识、合理的饮食消费习惯、珍惜食物等方面的小标语。培养大家这方面的意识,并能时刻提醒大学生节约粮食,合理消费。
(四)学校官方微博可时常发布些健康小贴士,使学生们慢慢懂得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饮食方面的健康。
四 针对 “大学生饮食消费习惯情况调查”的总结
大学生目前的饮食消费习惯总体上来说不尽如人意。培养大学生合理的饮食消费习惯是件值得关注的事。这不仅需要校方、食堂等外力的努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主动改变自身的观念,从现在起去了解饮食消费习惯的好坏对自身有多大的影响,关注自身的饮食健康,树立节约理性的消费观。
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区别 篇6
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区别
一、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西方一些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众多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以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写的<增长的极限>反响最大.该书以大量的事实和系统的分析说明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必然会导致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经济论坛 英文刊名:ECONOMIC TRIBUNE 年,卷(期):2005 “”(7) 分类号:F0 关键词:“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 篇7
挖掘内需, 就要拓展新型消费业态, 完善新型服务消费。本文试对新型消费业态及发展前景作简要探讨。
新型消费业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业态一词来源于日本, 是典型的日语汉字词汇, 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业态形式就是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通俗理解, 就是指店铺经营者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消费业态就是指消费者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式。传统的消费业态主要是在实体店铺, 买卖双方运用现金面对面进行商品流通。这种消费方式包括:食杂店、折扣店、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等。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无店铺消费、第三方支付消费、家庭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开始涌现, 丰富和拓展了消费方式。新型消费业态主要有:
1. 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作为一项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消费方式, 对于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百姓可以通过网络订机票酒店, 买衣服鞋子, 买沙发家具, 甚至可以租房买车, 找人装修房子等。由于其方便、快捷, 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等优点, 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2. 银行支付。
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 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卡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 使一个“无支票、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不久将成为现实。
3.第三方支付卡。这种模式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05年左右开始进入中国。其主要经营模式就是将卡片作为中间服务商, 整合商户资源, 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简单来说, 就是联系足够多的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等商户来支持卡片支付, 从而吸引有需求的客户购买这种卡片当做现金来使用。
4.手机支付。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 (通常是手机) 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 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2010年4月工信部科技司在“2010第二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透露, 工信部有关部展览会、博览会的总称。它是利用一定的地域优势、经济特色、资源优势, 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 召集供需双方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和地点, 举行专业性的或综合性的产品布展、宣传、交易和服务为内容的特色型经济活动。会展经济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6.家庭消费。包括家庭旅馆、家庭餐馆等。家庭旅馆, 早年流行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是指拥有条件的房主将有闲置的商品房进行装潢, 配备全面的住宿设备, 持有治安证、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 将家庭房间作为旅馆经营。家庭餐馆是指对自家住宅结构进行简易改造, 并从事餐饮营业。近年来, 有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已经将这种餐馆一并纳入管理序列。
7.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的所有权, 支付一定的费用, 获得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如结婚礼仪用品、汽车租赁、儿童玩具等。
当然, 除了以上新型消费业态外, 还有电视购物、邮购、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其他新型消费业态。
新型消费业态的特点
新型消费业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之一, 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消费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化。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今天消费业态的发展都是科技发展的成果。网络购物、手机支付等消费业态是随着计算机和芯片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融入了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技术, 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2. 动态化。
消费业态都是变化的, 今天是新型消费业态, 若干年后就会成为普通的消费业态, 比如, 大型购物中心、超市是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新型消费业态, 但是现在, 属于普通消费业态, 而网络购物现在来说是新型消费业态, 随着电脑和宽带网的普及, 它也会成为普通的消费业态。
3. 个性化。
由于消费者主体的不同, 消费业态也显示出了个性化, 年长者还是喜欢在商场面对面购物, 年轻人则喜欢用新型消费业态消费。就是同一群体因为自身性格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也会选择充满个性的业态方式。个性消费是人们要求自己所使用的产品能够打上自己的烙印, 让产品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志趣和心情, 或者虽不能自主设计产品, 但至少产品的某一部分可以自由地设计和变化。
4. 多样化。
现在, 新型消费业态和普通消费业态在消费市场中并存, 小杂货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并存, 第三方支付和现金支付并存, 专卖店和综合店并存, 为消费者创造了便利、舒适的购物环境。
5. 生态化。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资源消耗, 消费业态都在向低碳消费发展, 新型消费业态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不仅保护消费者健康, 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使人的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改善新型消费业态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
新型消费业态的出现, 确实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但是, 伴随着新型消费业态的出现, 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在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的同时,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调整好产业政策、消费政策, 新型消费业态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径。
1.完善准入制度和营运商认证制度。应建立严格的产品销售商准入制度和营运商认证制度, 从企业注册资金、货源组织、公司信誉、网络信息内容等方面进行严审, 否则不得进入市场。要完善技术标准、突破接入瓶颈。比如, 手机支付必然涉及通信技术标准, 但目前三大电信网存在难于兼容、难于自由无缝接入等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软硬件协议, 各电信营运商和金融单位都各自做自己标准, 不仅浪费资源, 也不利于手机支付方式的普及。
2.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新型消费业态的产生, 使得现有的法律法规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表现为针对性差、适用性不强。因此, 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就赔偿责任承担主体、合同模式、权利与义务、纠纷处理机制、赔付途径等作出明确规定。当然, 消费者自身应提高维权意识, 购物时, 尽量选择规模大, 信誉好的运营商;当发生纠纷时, 应保留证据, 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3.增强消费安全性。新型消费业态是新生事物, 消费者对此不是很熟悉, 运用这些消费业态时会出现安全问题。比如, 网络购物、银行支付、手机支付、第三方支付卡都属于第三方支付模式,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如何切实保障第三方支付的安全, 让消费者放心是摆在产业链各个厂商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4.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要培育国内消费需求, 调整产业结构, 开辟农村居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要完善社保制度, 强化消费信心。要开拓消费市场, 正确引导购买力的流向。深入掌握消费者需要的变化和购买力的流向, 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引导。对可能形成热点产品的消费业态市场, 要增加供应, 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
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 是指在消费活动中, 不仅要保证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还要满足以后的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其基本要求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 不造成环境污染;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 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 注重环保, 节约资源, 实现可持续消费。发展新型消费业态, 也要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1.消费者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在运用新型消费业态时, 必须确立绿色消费意识, 不断学习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 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 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生命健康, 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使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尤其是新型消费业态形式大都无污染、资源消耗少, 在选择消费业态时更应作为首选项。
2.经营者要生产绿色产品。新型消费业态运营商应由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型, 及时改变技术攻关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 在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保管和运输等方面坚持绿色标准, 加强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控制, 注重对垃圾的处置, 不造成环境污染, 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产品。
3.政府要培育和倡导新型绿色消费业态。应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推进新型绿色消费业态发展。将新型绿色消费业态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 增加对新型绿色消费业态的投资, 提高新型绿色消费业态企业的科研与开发能力, 促进绿色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鼓励投资新型绿色消费业态, 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设备;完善奖励政策, 使新型绿色消费业态企业享有减免税、优惠贷款等政策。
绿色消费述论 篇8
[关键词]绿色消费;生态伦理;生态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与自然的困境,就是生态伦理的困境。有了良好的生态伦理,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持久和谐。绿色消费作为生态伦理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的。
一、绿色消费的理论根据
关于自然,马克思说:“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他还说:“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能是物质变换的关系人通过实践——即劳动来实现这种转变的。马克思进而论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不是单纯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马克思指出:“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以便经济地加以利用,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以便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类在改变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时又不能违反客观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人是主动的,自然是被动的,人也是可以通过实践来改变自然,而自然是有规律的,“外在的自然对于人化自然永远具有优先性,永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这就为绿色消费设定了哲学的前提。
后工业社会的崛起以及由此而伴随出现的消费危机,向人们展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自然危机的根源不在自然环境的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仅造成了人类的自身危机,而且还造成了自然的危机。”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活动需求与自然环境之间供给的矛盾,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进化,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反省和反思,反思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的根源和探寻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生态伦理思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渐趋繁荣。那什么是生态伦理呢?生态伦理就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它确定的是人对自然界和对自然存在物的道德义务、道德权利和道德关怀。0绿色消费就是基于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绿色消费的实质
(一)绿色消费是对生态伦理“公正”理念的贯彻
生态伦理的公正作为自身最基本的理念,是指人类把视阂建立在“人一自然一社会”这样一个动态三维坐标上,以公正作为理念基石,运用公正理论的一般原理去协调处理各种利益主体在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使之保持均匀性、对应性。具体而言生态伦理“公正”观就是表现为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公正、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公正和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公正。人际公正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利益群体在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维护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它包括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而国际公正则是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在时空交织上的现实体现和国家主体在代际范围上的扩展。种际公正是指人类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组成的生态自然等异种之间的公正问题。而广义的绿色消费包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种族,不同阶级和不同代际之间在消费上的“公平与公正”的要求,所以说绿色消费不仅是生态需要满足的重要基础,也是对生态伦理“公正”理念的贯彻。如果没有广义绿色消费所强调的“合理、适量、均衡”的原则对传统物质产品消费的抑制,不仅致使生态资本的保护和扩大过程实现不了,生态危机将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深。
(二)绿色消费是对生态伦理“可持续性”理念的实现
生态伦理思想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是使之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既是动态的,又是可持续的。因此,“可持续性”是生态伦理思想的理念实质。这种可持续性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命的延续,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又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为社会生产即社会总供给的可持续发展。要保证社会生产的可持续进行,一方面需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可持续的社会需求来支持。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看,在特定条件下,需求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当今世界,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消费需求来支持,这种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就是绿色消费需求。而绿色消费不仅是生态需要满足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生态需要满足程度不断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虽然是消费者的一种行为,但这种行为会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行为和目的,使之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没有绿色消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不了的。
三、绿色消费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绿色消费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和谐社会主要是指两大方面的和谐,内在方面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外在方面则是外部环境的和谐,主要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蕴含着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高价值诉求,是实现社会发展和谐和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为此,必须认识、承认、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看到自然界满足人类的外在“工具性价值”,更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的内在“生态价值”,变单纯的征服、改造、索取关系为互惠、伙伴、回馈关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伤害自然必定伤害人类,破坏自然就是毁灭人类,而不购买污染环境的产品,不购买经过多重转让或代理的产品,不购买由第三世界人民承担原材料供应及生产工序的产品是绿色消费的内在要求,这对我国土地日益减少,工业“三废”、城市垃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日益扩大等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良药,对我国缓和人和自然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如果我们推行绿色消费无疑会给人与自然的和谐带来转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二)绿色消费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 篇9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由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繁衍。正如我们只有一双眼睛一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携手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栖息地”――地球。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经济实体,酒店业的改革创新一定要走在社会的前沿,将绿色消费理念融于服务之中,让绿色消费意识扎根于人们脑海之中。创建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是酒店业在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何谓绿色饭店呢?绿色饭店是指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其核心是在为顾客提供符合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全球性的绿色浪潮推动下,我们仙居东方大酒店也正积极地载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
1、在宣传工作方面,我们饭店在大堂、客房、餐厅等处都放置有“创绿”宣传牌,向客人宣传“创绿”意识,引导宾客进行绿色消费。
2、在管理工作方面,饭店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创绿领导小组”,制定“创绿”活动方案,定期对各部门“创绿”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创建绿色饭店管理体系,策划推出绿色产品,实施节能降耗措施,组织培训和开展关于创绿知识的主题活动。各部门又设有创绿工作小组,负责设备管理和能源节约监督和检查。
3、饭店在各部门开展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量化细化费用、降低成本的具体实施方案;
办公:饭店在内部实行无纸化办公,下发文件95%以邮件方式发送。并实行内部用纸采用双面复印和“上三下四”的电梯制度等;
客房:饭店设有女宾和无烟楼层,并优先向客人推荐。对客房内的一次性用品进行回收,消毒再使用;在减少床单和棉织品的洗涤次数方面以奖励的方式倡导客人;降低恭桶水位,减少水资源流失等。
餐饮:推出三十多种绿色食品,倡导客人适量点菜,为客人提供存酒服务和打包服务;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出售国家禁止的野生保护动物等。
环境:饭店定期更换店内外花木,保持绿化的新鲜度,美化饭店环境……
我们并不吝惜投入,只是希望减少浪费,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限用;饭店无意识限制客人的行为,只是希望与客人共同致力于环境的改善,并获得整洁美好的“绿色”感受。我们只全面地考虑到各种情况,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去理解客人、感动客人、改变客人。
绿色消费的倡议书 篇10
本届首都大学生环境文化季的主题为“关爱环境 绿色消费”。作为一名首都高校学子,关爱环境,践行环保理念,是我们建设绿色北京,弘扬北京精神的共同责任。为此,我代表高校环保社团向全市青年朋友发出倡议:
一、争当“绿色消费”的引领者。我们要牢固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建立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争当绿色消费模范,共同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争当“绿色消费”的宣传者。我们要主动承担起宣传绿色消费的责任和义务,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争做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的宣传者。倡导和崇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方式。
三、争当“绿色消费”的实践者。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使用节能产品、随手关灯、一水多用、不用一次性餐具、垃圾分类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青年朋友们,养成“绿色消费”的生活理念,既是放眼未来的智慧,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让我们并肩携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爱心关注环境,用热情传播生态理念,用行动肩负环保重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共同奋斗!
倡议人:
绿色消费从衣物做起 篇11
实际上,类似的烦恼在市民中普遍存在。现在倡导绿色消费,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绿色消费的内容非常宽泛,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如何利用好身边的衣物也是其中的一种。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如何保养和利用身边的衣物,让绿色消费离我们不再遥远。
注重保养使衣物常穿常新
衣服穿久了之所以会显得陈旧,不外乎有褪色、起球、褶皱几个原因。其实如果掌握了保养衣服的几个小技巧,衣服可以每日如新。
衣服褪色是困扰我们的首要问题,看着喜欢的衣服颜色一点点地淡去,真的让人手足无措。其实,在浸泡、洗涤、晾晒等环节把好关,就能很好地避免或者缓解褪色现象。首先,牛仔装在第一次下水之前最好用冷盐水泡上一个小时左右;毛衣则是用凉茶浸泡15分钟;蓝色、红色、紫色等颜色鲜艳的纯棉衣服和针织品可以用醋浸泡,这样不但能有效预防褪色,还能彻底清除污渍,延长穿用年限,使衣服光洁如新。新买的纯棉背心、汗衫等应该用开水浸洗后再穿,可以使其耐磨且不易褪色。其次,在洗涤方面,因为大多数染料易溶于水且高温易分解,操作不当的话很容易影响美观。所以应该注意洗涤时不要在热水、碱性水中长时间浸泡,更不要用毛刷强力地搓刷。可以适当在水中撒些盐,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也有利于防止衣服褪色。最后在晾晒环节,应该把衣服反过来晾晒。因为紫外线是衣服褪色的罪魁祸首,所以深色衣服尽量在避光通风处晾干。
冬日里的厚外套可谓是御寒神器,可是如羊毛大衣、针织外套等因为极易起球也显得老旧。要想让大衣平整如新,应该注意小细节。之所以大衣容易起球是因为短绒含量多,或者是摩擦频繁。一件衣服摩擦较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几处,如口袋、背部、衣脚或者手臂。针对主要部分集中保养,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拔绒球,拉扯之间会损伤大衣本身,使起球现象愈演愈烈。建议用毛球修剪器祛除或者用剪刀剪掉,再用软刷子轻轻地把大衣履平即可。另外,可以使用去静电的洗衣产品与之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
衣服穿久了容易起皱,这也是影响美观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衣物,去皱方法是不一样的。真丝衣物可以放入温水中,然后放入少许醋静置,抖去水晾干即可;也可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10分钟后取出烫平。领带如果皱了可以将其缠绕在酒瓶上面,放置几个小时,衬衫的领子则可以涂上透明的胶水,干了之后用电熨斗熨平。皮革衣物护理起来则稍微复杂一点,需要在其表面平铺一张牛皮纸,把电熨斗调至低温位置进行熨烫,并在完成之后用绵羊油护理。
完善捐赠体系充分利用资源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衣服不再是稀缺资源,可是大多数人还是不舍得把旧衣服一扔了之。“毕竟是穿过旧衣服,送人吧,只能送给乡下亲戚。想过要捐赠,可是不知道有什么途径,如果还需要我自掏腰包垫付邮费,也太不值当了。”一位李老太太向记者无奈地表示。
据了解,目前捐赠旧衣服的途径主要是一些政府组织的募捐,汶川地震后成都市接收捐赠工作站接收了近300万件各地捐赠的旧衣物。由于这些衣服的清洗费用数额庞大,工作人员只能从中分拣清洗40万件衣服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
某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旧衣服回收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整个过程较复杂,需要经过分拣、清洗、晾晒、消毒、储存等工序。而且成本太高,需要专项资金的投入;储存需要专门的场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防潮和防盗。”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募集旧衣服时大多数机构都有选择地挑选相对实用的大衣、羽绒服等御寒服装。热心市民刘老太还向记者反映道:“我们常年呆在家,平时很少出去活动,根本不知道衣服往哪里捐。子女平时工作都很忙,也没有时间帮我们关注相关的募捐信息。” 虽然有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定时举行募集旧衣的活动,可是缺乏宣传,导致信息不对称,也增加了捐赠难度。
虽然全国范围内的衣物捐赠普及还存在诸多问题,可是近日朝阳区8个街道、乡镇组织的“闲置衣物换绿植”活动做了很好的榜样。12月5日,朝阳区在呼家楼、三里屯、双井、平房乡等街乡同步举行“闲置衣物换绿植”活动。居民可以用家里闲置的衣物来兑换一盆绿萝,既解决了家里衣物成堆的烦恼又增添了一丝绿意。据统计,在半天内8个街乡共收到居民捐赠的衣物9600余件,发放2100盆绿植。这些衣物将捐赠给北京工友之家,通过公益商店销售,所得善款将捐入同心教育发展基金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之所以能收集到如此多的衣物,是因为志愿者通过展板、宣传手册、贴公告等多样形式向居民进行宣传。而且在活动结束后,没来得及参与的居民仍可在近期将衣物捐赠到各街乡并领取绿植。
循环使用赋予衣物第二次生命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绝大多数旧衣服都没有被重新加工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实际上,大多数旧衣服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旧衣服除了捐赠之外还能经过工厂处理作为新材料使用。在发达国家,废旧衣物的回收早已普及。德国每年有190万吨废旧纺织品和服装被丢弃,其中约42%被回收并重新使用;美国每年约有113万吨纺织品和服装被回收,约22.6万吨废旧纺织品服装被再生利用。其回收流程一般是经过分类、清洗、消毒、加工、贴标之后,便在当地旧货市场或二手服装店售卖;无穿用价值的旧衣则加工成拖把、抹布、地毯、尼龙绳等。
国内的旧衣回收虽起步较晚,但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著名连锁衣物品牌H&M近两年在中国推出了这样一项活动:每人每天可带着最多两袋闲置衣物到指定门店,可换取相应地购衣优惠券。据了解,一天最多能收到近80袋衣服。在深圳,还有不少大型小区有旧衣服回收箱,居民们可以将旧衣服直接放入,环保公司会定期派人上门回收。这些旧衣物有的被制成无纺布、棉纱等再生纺织品原料;有的被制作成纸箱、面巾纸;还有的根据面料分出毛、棉、化纤、混纺等四大类别,粉碎后卖给不同的生产厂家再生利用。
走出绿色消费的误区 篇12
随着生态文明被写入十七大, 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 生态环保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同时绿色消费也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对于城里人来说, 向往绿色, 去郊外游玩等也成为时髦的事情。一些大城市还为方便市民专增加了公交环山旅游线路。绿色产品也比比皆是。到商场里走一走, 琳琅满目的产品都是写着绿色产品。甚至地摊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冒伪劣的产品也宣称是绿色产品。
1、绿色消费不是盲目消费, 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不是攀比回归自然野生的就好。多数人对绿色消费一知半解, 误将绿色消费等同于消费绿色。甚至有人走入“无绿不吃”的死胡同。另有些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 而去维护自己的绿色消费的权益, 却忽略了“绿色消费”的义务。有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过节电、节水;有的人把干净留给自己却把污染丢给别人, 仿佛只要自己能够绿色消费就行了;也有的只管自己使用时痛快, 全不管这些产品是否达到“绿色消费”标准。
误区二:“绿色食品”其实不“绿”。种种的“绿色消费”中, 有些在商场里出售的“绿色”水果与其他水果一样, 也是施化肥种出来, 用农药杀虫的, 只不过在印包装箱时, 自行印上了“绿色食品”的标识。有的商贩把一般的菜作为“绿色蔬菜”出售, 可实际上这些只是一般的净菜而已。某些“绿色食品”大肆宣传“本产品不含添加剂”, 可行家都知道, 不含添加剂的食品是不存在的。目前出现的一些绿色广告宣传, 消费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非得上当不可。
误区三:“绿色”电器:近几年以来, 各种绿色电器可谓比比皆是, “绿”得消费者的眼睛都看不过来。细究起来又有几款能真正达到“健康、安全、环保、无污染”的标准呢?专家指出, 目前有许多家电只是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绿色概念的宣传来迎合消费者的“绿色”要求, 但在材料的使用上, 环保意识并不强, 有些原料大约有一半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这些电器就算废弃, 也很难处理, 并不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国内许多冠以“绿色电器”的产品同样有静电、低辐射电磁干扰的存在。
比如, 近几年经常听有人炫耀说自己的手机是CDMA的, 无辐射的。目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手机主要有G S M和C D M A两种, GSM手机对固定电话、音箱、电脑屏幕等产生干扰, 而C D M A手机则没有。一般人就认为C D M A手机的辐射比较小。事实上这两种手机发射的辐射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只是辐射的方式不同罢了。商家只是利用CDMA手机辐射方式的不同, 借用绿色环保的概念, 作为自己产品的卖点而已。
二、绿色消费涵义
为什么出现种种误区呢, 是因为很多人并不十分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何谓绿色消费?参照国际上绿色消费的五R原则, 即: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Reduce) ;绿色生活, 环保选购 (Reevaluate) ;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Reuse) ;回收, 再循环 (Recycle) ;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Rescue) 。我国消费者协会认为, 绿色消费概括出三层含义:一是在消费内容上, 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食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对垃圾的处置, 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三是在消费观念上, 引导人们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 注重环保, 节约资源和能源, 实现可持续消费。不仅要满足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还要满足后代人需求的危害最小。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 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与绿色消费相差甚远, 绿色消费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以及消费方式等许多因素有关。
三、原因分析
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个方面:
1、国家政策方面: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即使有的制定了, 对许多环境问题没有给出硬性指标, 实施过程中缺乏刚性。例如我国在2006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新的消费税, 已明显具有绿色消费的特征。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环境税法约束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生产消费行为。再比如按照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绿色产品”必须拥有绿色标志, 判别绿色产品的唯一依据就是产品合法的绿色标志。但由于有关部门对“我国环境标志”宣传不力, 使消费者难以认清真正的绿色产品;认证部门方面, 认证部门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 科技投入不够, 检测手段落后, 尚未形成方便、快捷、经济、易普及的检测手段;我国至今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 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制定绿色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绿色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 造成绿色产业和绿色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假冒绿色产品充斥市场。
2、消费者方面:
对于绿色消费认识不够, 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绿色消费。还以为就是和原始的绿色自然的就是绿色了。同时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标志也认识不清楚的;消费者只想到权利没想到义务。只顾自己绿色消费, 关心自身健康, 而不管环境是否被污染。比如到郊外旅游, 是近来人们比较时尚的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方式。可是在人们旅游过后的地方却留下了塑料袋, 果皮, 废瓶等垃圾, 这样做其实是污染了绿色;消费者的认识不足, 多数是只关注自己的健康, 对于环境保护, 以及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或者多数人根本就没去注意进行环境保护等, 更不注意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3、商家宣传方面:
商家赚钱为目的, 为了赚钱, 不是绿色产品也故意说是绿色产品。甚至仿冒绿色产品。因为花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利益, 是商家的宗旨。真正的要做到绿色产品, 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绿色产品混乱和商家的故意炒作有很大关系。比如上文中的ADMA手机的炒作就是很好的例子。ADMA的手机还是可以迷惑人的, 因为对话筒, 电脑等没干扰。更有甚者, 有的产品根本不合格, 吃了对人身体有害, 也说成是绿色产品。这样的报道是不乏报端的;另外商家也对绿色产品认识不清楚, 一些有远见的商家也是想真正做绿色产品的。可是因为目前政府管理混乱, 认证不清, 即使商家想做, 也弄不清楚整个流程怎么操作。
四、建议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 如何才能走出绿色消费的误区呢?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
执法必严, 违法必追究。国家要大力宣传绿色消费, 把绿色消费的标志以及举报方式宣传深入到所有家庭。报刊杂志多加些相关的公益广告, 学校教科书上多些绿色消费, 环保方面的教材。对商家等相关人员进行定期道德培训, 以及绿色产品生产等的培训, 并进行考证。
2、商家多参加培训,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进行生态生产, 生产绿色产品, 让大家放心使用。
3、消费者方面:
经过学习和宣传, 消费者也提高了认识, 知道怎么去识别真正的绿色消费品。怎么去举报假冒的绿色产品。另外自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绿色消费, 改变原来的消费观念。能实现绿色消费, 自觉保护环境。
我国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更提倡倡绿色消费, 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的、有助于公众健康的产品。消费者要真正做到绿色消费, 仅仅了解绿色消费是远远不够的, 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在消费的过程中, 走出绿色消费的误区。以我国现状来看, 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不够高, 人们的观念的转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离真正的绿色消费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参考文献
[1]、海星, 绿色消费的误区[J]厦门科技, 2004.01期
[2]、丁心基, 如何发展我国的绿色消费[J]北方经贸2007.12
[3]、孙悦, 我国绿色消费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老区建设2007.03
【“健康饮食,绿色消费”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饮食消费调查背景09-11
大学生饮食健康调查问卷10-25
中学生饮食健康问题结题报告05-28
关于大学生饮食健康的调查问卷10-19
健康绿色食品市场调查问卷06-13
健康饮食06-02
中班健康饮食08-26
饮食与健康感想06-16
健康与饮食论文10-06
健康饮食出新意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