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回归简单

2024-11-12

健康饮食回归简单(精选5篇)

健康饮食回归简单 篇1

这是一个消费主义泛滥的年代。

似乎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深陷于各种物质的诱惑之中,任由欲望如开闸的洪水般恣意宣泄。有钱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炫富,没钱的用各种真假难辨的牌子来支撑自己的虚荣。

英国教育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经说过,人类的天性更倾向于浪费而不是节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追逐价格便宜的东西时,常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更多的金钱。而且因为物品价格便宜,人们常常会购买比预计购买数量更多的物品,这样的结果是,你所支出的费用,往往会高于原来的预算。

其实这种消费方式带来的是更多的浪费。人们总在不断地购买计划外的东西,总在为追逐一些琐碎的事物而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们最终被一堆杂物所淹没了,为了堆放这些可有可无的杂物又付出了空间和时间。

从小处说,个人付出的只是超额的金钱;而从大处说,这样的行为,是对资源的无谓消耗。

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已是一种常识性的认知。而过度的奢靡消费所产生的大量破坏性行为,也正日益破坏着我们生存空间的生态平衡。人类对于自身末日的担心,也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焦虑过。问题的症结在于,明白了这样的处境,你做了什么改变?

回归简单的生活!这是许多人开始选择的方式。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减少消耗,新简约主义、原生态等名词,已从艺术概念的范畴,在许多环保分子中间,诠释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他们身体力行地试图在泛滥的欲望泡沫中,找到一条通往心灵体验的绿色之路,回归生活的本质。

新简约主义者主张生活的意义不只是单单体现在消费上,而是在人际关系、内心情感、精神价值等各方面都存在。“乐活”(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缩写为LOHAS)的意思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乐活一族”认为在生活中必须考虑到自己和家人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心,这样的生活才是快乐的生活。

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将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成为第一个沉入海里的陆地。“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面对图瓦卢居民含泪说出的这句话,你应该相信,一次个人欲望的放纵,显得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而回归简单的生活,不失为我们最优美的心灵救赎。

回归绿色与简单之美 篇2

工业的高速发展,曾经一度毫无顾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于是设计师们开始反思“什么是好的设计”。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耐克出版了《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提出了“设计要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的观点,然而当时帕帕耐克的主张受到了普遍的质疑。70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验证了帕帕耐克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绿色设计”产生了认同。时至今日,绿色设计受到世界上许多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纷纷出台法规和标准来倡导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来自英国的设计师Michelle Brand取材于自然界的生物或生活中的日用品。以作品直接响应种种环境问题。法国设计师Claude Jeantet和Marie Christophe则用超强的手工创造力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家饰和家具,实现了一个完美可循环再造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虽然如今科技更先进、资讯更发达、物质更丰富,但我们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将越来越回归简单、绿色及更富创造力。

铁丝的诗意表达

法国设计师Marie Christophe运用柔美的女性特质,将铁丝搭配珠子和水晶创作了一系稀奇古怪的家居饰品。这些吊灯、台灯还有香槟色昆虫灯,造型简洁大方,充满创意的想象,且比一般的灯具更轻盈。铁丝、玻璃珠等廉价的小玩意在她的手中有了更为诗意的表达,艺术形式也在这些作品中得到重新定义。她的作品还被多用于Dior、LV等奢侈品牌的橱窗摆设。

塑料瓶底的小清新

当一瓶饮料被喝光,剩下的塑料瓶总是会成为一个多余的物品而被扔掉。英国设计师Michelle Brana就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做了一系列贯穿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设计,有吊灯、窗帘与房间的隔断等。她对可循环的废料的管理及应用的兴趣,使她成为专门发展再生物料的设计师,并让废弃物料可以得到一次改头换面,重新成为有用物品的机会。这些用塑料瓶底做成的清新可爱的小花表达的是一种新的“绿色”定义。

瓦楞纸动物王国

回归,不是简单的回来 篇3

其实, 课改10年来, 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到了禅师参禅的第三种境界了:“看山仍然是山, 看水仍然是水。”但回归原点, 不是简单的回来, 也不是回到老路上去, 更不是倒退, 而是在回到原点的过程中, 经历了禅师参禅的三重境界, 产生新的想象, 寻求一种平衡, 酝酿新的突破。那么, 语文教学要回归什么?

回归“教语文”, 而非“教课文”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这些理念我们耳熟能详。然而, 吴忠豪教授认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不少教师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析解读讨论上;上完课文, 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是在“教课文”, 而不是“教语文”。的确, 现在有很多语文教师还没有弄清楚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没有厘清“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教什么”应该就是“教语文”, 这属于“课程内容”;“用什么教”就是依据课文来选择教学内容, 这属于“教材内容”, 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课程内容, 而不是教材内容。

回归“言语实践”, 而非“内容分析”

“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 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 (叶圣陶)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为了要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内容还是分析式的, 教师牵的痕迹比较重, 有的专家风趣地说这一堂课不是在让学生感悟课文, 而是在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 感悟不到老师感悟到的, 就频频发问, 直到把答案问出来为止。因而, 就出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无限深究”“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的说长道短”, 以及把“学生思考的时间挤掉”, “学生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被挤掉”。为什么现代语文教学长期摆脱不了少、慢、差、费的局面, 因为我们是在教语言内容而不是教言语, 结果学生只是对语言知识、语言内容的掌握。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 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语言内容, 而是靠言语实践, 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 “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这样, 学生才能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大力倡导言语实践,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回归“应需”, 而非“应试”

“应需论”是叶圣陶语文训练的核心理论, 要坚决反对为了应试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语文训练, 语文是人的一种生活能力, 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 须应生活之需, 切生活之用。在作文教学上, 我们要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 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累, 是不是多方诱导, 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平时给出的学生作文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等。这是检验写作教学究竟是以“应试”还是以“应需”为目的的, 同时也是衡量是以教师本位还是学生本位为出发点的教学。

应试是外在的功利需求, 应需是内在的生命需求。古人云:“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让学生:变挣扎“题海”为漫步“书山”, 变功利“应试”为自由“应需”, 才能立竿见影, 卓有成效。

回归“简约”, 而非“玄学”

老子曰:大道至简。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 我们应删繁就简,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体现“简约之美”。于永正老师曾告诫我们:“告别玄学, 还以简约;告别浮躁, 还以静心。”“简约”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 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流程、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洁的教学语言, 追求有效的语文教学, 引领学生在母语环境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和奥秘。“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约, 不是对课文内容平淡的解悟, 不是照本宣科, 不是局限课堂, 而是洞开学生的心门, 抹亮学生的底色, 让学生从文本、从课堂的小天地走向生活的大世界。“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约, 其实就是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 立足学生, 关注生命发展。

在简单教学中回归教育原点 篇4

一、“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从何处来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围绕主题进行教学,那么,教学主题从哪里来?确定主题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有时候从内容的角度寻找主题,有时候从情感的角度寻找主题,还可以从文章的写法去寻找主题。这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标准认真解读教材,结合学情确定主题。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都采用了“分镜头特写”的方法写作,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写作方法为主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章介绍了各地的民风民俗,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围绕民族文化的主题展开学习。

文本的主题首先是依靠教师解读,但随着学段的提升和师生的互动增强,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方法,逐步由学生发现主题,自主学习。

二、如何才有时间进行海量阅读

有的教师有这样的疑问,原来两节课讲一篇课文都匆匆忙忙,现在要进行课内海量阅读,这怎么可能呢?就是另外拓展一篇课文都不现实。其实,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课例。去年,山东省特级教师毕英春以课例和报告为我们展示了课堂时间的分配,泰兴市的三位语文教师也成功将课堂删繁就简,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所以,教师要审视自己的课堂,减去一些无效的东西,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其有时间自主阅读。

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我们不要在学生已经懂得和不必要学习的内容上过多耗费时间,而要教符合学生需求的、需要点拨的知识。把握住了关键内容,课堂就有针对性,不仅充实。而且有效。然后再相机拓展内容,举一反三,那教学目标就比较容易达成了。以最常见的古诗教学为例,如《示儿》,我们曾经需要一堂课讲这一首诗。但其实有的环节可以前置,比如读好古诗和尝试背诵古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课前绝对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倒是理解古诗方面我们可以做一点尝试,拓展陆游相关的诗词或者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样教学课文,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对文本、人物的解读会加深。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拓展同类作品,相信学生课下也会有兴趣继续阅读。

三、“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怎么进行备课

不少教师刚刚接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怎么备课呀?海量阅读是不是要颠覆曾经的备课?其实,语文课少不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只不过是要更加高效而已。原来是单独讲一篇课文,现在是讲一组课文。我们不仅要解读好课文,更要解读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丛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型有导读课、识字课、精读赏析课、以文带文课、群文阅读课、综合实践课、单元复习巩固课等。看课型,想教学,会发现“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注重课内预习和精读环节,同时开辟了群文阅读环節,所以备课并没有那么复杂。

四、怎么评价学生的阅读

开始实验时,我们一直纠结于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担心学生基础知识夯不实,又担心孩子们的能力跟不上。山东省诸城市教研员孙志刚说:“海量阅读的学生还怕考试么?我们不要担心评价的问题,倒是要考虑如何将每一步走得实实在在。‘语文主题学习不仅要阅读,也要落实‘双基,这个能力是我们在课堂上、在阅读中给予学生的。”目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效果,“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支持平台推出了互联网模式——“一米阅读”。这一评价平台能够及时高效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测和多元化评价。

另外,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更需要自己读书。只有多读书,丰厚了自己的底蕴,视野宽了,能力提升了,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

语文教学,在简单中回归本真 篇5

一、删繁就简,教学目标简明集中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一旦目标偏离就会将整个阅读教学引向歧途,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悲剧。如何准确、合理地定位课堂教学的这一起点理应成为执教者的首要任务。但是打开各种教材以及网络资源上的教学设计,就会发现很多设计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都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发出,看似有条有据,实际上却模糊不清,类似于“朗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形成情感”的目标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文。如此雷同的目标叙述,造成了阅读教学总是一种体系、一种模式,根本毫无特点可言。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教师人为化地将原本清晰的阅读教学变得复杂化。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常数,目标设置过多必然会分割相应的教学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形成学生言语智慧的不断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如果目标相对简明,课堂教学就能集中火力,解决主要问题,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反复触摸,获得丰富的价值体验。

如在教学《第八次》一文时,教师就这样设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1.借助课文内容,清晰而富有条理地讲述蜘蛛织网的经过;

2.结合具体的语境,想象、体验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结网时的心理活动;

3.角色置换,站在王子的角度借助蜘蛛织网的故事,动员、号召人民,撰写一份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关照两大核心,一是文本自身体裁与内容的特点,二是本学段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实际。而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完全从学生实际的认知需求出发,为学生自身的发展预留更好的空间,指向性集中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方便教师组织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可谓意虽简,而力无穷。

二、聚焦语用,教学内容简约扼要

当下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篇幅都不长,但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的价值点却都非常丰富,从逐步升级的语言单位知识,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夯实训练,从而文本语言的揣摩到情感意蕴的熏陶,从而文本内容的体悟理解到言语形式的感知历练,都可以从每一篇课文中寻找到相应的注脚。而很多教师总是试图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将这些内容都统统拿下,这是不切实际,也不科学的。阅读教学的核心要素在于“教什么”与“怎么教”,其中“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只有选择了较为适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开天辟地》一文时,教师在“语用”理念的关照下,为学生选择了如下的教学内容:

1.感知神话体裁的特点:通过朗读品味的方式感受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体验盘古创造精神,唤醒学生对神话文本的阅读兴趣;

2.历练复述能力:紧扣本文神话特点,从故事发展的情节来看,运用自己的语言学习复述课文;

3.仿照练笔:依照课文第7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引领学生在仿照过程中实践练笔。

这些教学内容紧扣文本特色,又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可谓简约而不简单。当教学内容遴选出来之后,教师再考虑教学方法,就才能保障阅读教学行走在应有的轨迹之上。以上述的“历练复述能力”这一板块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为学生梳理、提炼出“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四幅画面,为学生整理出有效的思维脉络,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假想,增设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内容,激发学生在尊重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重新创编。

有了适切的教学内容,加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汲取了课文语言,又融合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可谓效果十足。

三、去除旁骛,教学过程简洁有序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改催生下的阅读教学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传统教学滞留下来的“满堂灌”的问题已经存在,有的甚至演变为以“追问”为主要形式的“新满堂灌”,整个教学教学流程以问为主,大问题套着小问题。由于问题的琐碎,毫无思维含量,学生的回答往往都浮于表面,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向文本的深处漫溯。新课标再次强调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应该有鲜明的主题,通过话题的设置,为学生深入文本内容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以《珍珠鸟》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紧扣文章最后的中心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进行设问: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小珍珠鸟为什么会他的父母不同,会如此地信赖我呢?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并没有其他的设置,而就是紧扣课文的核心词语“信赖”,通过如此简洁的话题引领学生自愿地走进文本,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阅读中思考,顺应了儿童主体性的语言习得能力。

当然,简洁的教学流程并不是要将阅读教学简单化,而应该是摈弃其他杂乱无效的环节,致力于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启发学生的对话意识,真正奉行“大道至简”的原则,以最为简洁的方式将意蕴深远的文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规避繁杂,课后作业简练有趣

有效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延续,是课文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拓展,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回忆与巩固。但纵观当下语文教学,很多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设置都是采用直接的“拿来主义”,随教材发放的“补充习题”“练习册”成为了课后作业内容的主要形式,有的即使是教师所谓的编创,也都是借助各种教学参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倒成为了滋生学生厌学情绪的催命符。

在“简单语文”理念的关照下,作业的布置要做到三个“思”:首先思考,作业的内容是否偏离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思考,作业的难度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次思考,作业评价分析选用怎样的措施与策略。在此基础上,语文作业的设置应该避免刻板化、教条化的形式,要充分整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避免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充分地将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融合在趣味性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实践,运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有什么变化;在学习了《三顾茅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为课本剧,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演出;而在学习了《军神》之后,学生被刘伯承的精神所震撼,教师则为学生播放了电影《青年刘伯承》,与课文内容形成了有效的互补之势;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我们一起走进校园观察校园内的樟树,在积累背诵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樟树……

除此之外,语文课后作业应该注重实用性。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作者的设置也应该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作业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作业,并运用作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教材中编排了学习信封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远方的亲友写信的契机,要求学生正确书写信封,也可以利用学生订阅的杂志上学生发表的习作,查找他们的通讯地址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再如学习了《春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春联、背诵春联、书写春联的实践性作业。

上一篇:民族舞的艺术成就下一篇:物理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