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笑话三则

2024-10-03

英语笑话三则(通用10篇)

英语笑话三则 篇1

幽默笑话一:拜见未来老丈人

这一天魏东心情大好,因为他今天要去见未来的老丈人,能不能娶到心爱的梅梅,可就看他老人家是不是肯点头了。所以它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仔细地擦亮皮鞋,站在镜子前左看右看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才走出家门。

出了门,他一招手来了辆出租车,一扭身他坐了进去。让车开往一家大超市,他要去给未来的老丈人买礼品,这可是万万不能省钱的。

带着好心情他觉得这车开的可真够慢的,忍不住催促司机道:“嗨!师傅快点行吗?我赶时间。”司机闷头没说话,可他看见司机的额头细细地冒出一头汗来,他立刻了解了,这是个新手,不敢开快,于是他别有用心地催促着,到地方的时候还板着脸一顿埋怨,末了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让老司机找钱,嘴里不住喊着,快点行不!我说你动作咋就那么慢呀?

老司机的汗湿透了脊背,可他还是仔细地把找给他的九十块钱数了又数,弄得魏东火大。

气呼呼地接过钱,几步串进超市,不一会他拎着两大包高级营养品从超市另一个门走了出去。然后打车去梅梅家,开门的是梅梅,她说她爸还没回来,俩人嘻嘻哈哈在屋里好一顿闹。

这时门咣当一声开了,魏东被吓了一跳,梅梅安慰他说:“没事,我爸回来了。”说着迎了出去,只见父亲垂头丧气地骂道:“气死我了,一个小鳖犊子竟然给了一张假钞,要让我再看见他我非揍他一顿不可。”父亲正气着骂着,梅梅把魏东拉到了父亲面前,说:“爸!别生气了,你看我带男朋友回来了。”

梅梅父亲这才住了口,微笑地抬头说:“嗯!来……”突然他一眼认出了魏东,就是坐他车给他假钞的人。不由怒道:“你,是你……?”梅梅惊讶地说:“爸,怎么啦?”

“怎么啦?哼,坐车给假钱的人就是这个臭小子!”

梅梅父亲这一说,梅梅愣了此时魏东真想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幽默故事二:愁白了头

这一天是周日,妈妈准备带着盈盈去商场。她坐在梳妆台前面梳妆打扮时,猛地发现自己头上有了几根白发,她忙叫盈盈:“宝贝!快过来给妈妈拔掉白头发。”

盈盈跑过来,用小手给妈妈拔白发,同时她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会长白头发呀?”

妈妈想借机教育一下女儿,便故意叹了一口气说:“盈盈不听话,妈妈就愁出了白头发。”

“嗷!我明白了。”盈盈自言自语道。

“你明白了什么?”妈妈觉得自己的办法起了明显作用,就问了女儿一句,想将“教育”再引申一下。

谁知盈盈的回答却令妈妈意外:“怨不得姥姥那么多白头发呢,准是妈妈和小姨都不听话!”

幽默故事三:奖励

盈盈爱吃甜食、爱吃肉,不爱吃青菜,她说青菜苦。还有,盈盈得了病不愿意吃药,宁可打针、输液,虽然她也知道扎针挺疼,但是也比吃药好,因为药苦。

邻居有一位退休的老中医,忠告盈盈的爸爸:孩子有了病,尽量吃中成药,少吃西药;如果不是很严重,更要避免打针、输液。盈盈爸爸觉得老中医说得有理,便想叫女儿练着吃中成药。

有一次,盈盈得了感冒,爸爸按照她的症状从药店里买了两种中成药。可是等到让盈盈吃药时,她嫌药苦,说什么也不吃,而且怎么哄都不行。

急得爸爸一拍腿,恰巧碰着了裤兜里的钱包,他立时有了辙儿:忙掏出钱包,从里面拿出一张五元的纸币对女儿说:“你吃了药,就奖励五块钱。”

谁知,盈盈却跑回了自己的房间,过了半分钟之后,她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张十元的纸币,对爸爸说:“你替我吃了药,奖给你十块钱。”

这孩子为了不吃苦药,连压岁钱都拼上了。

高中日记三则 篇2

昔日去多,吾乃于寒士。自附中以来,气日三思,志没于叽,理毁于唐,德冲于淡,彼学子矣!

即日,吾静于夜,乃不见师之到,毋言是之苍乎,不作声于时,苟即省于身,且量阔风笑,卯日挥去。

暮寝而思曰:‘否何为天下,子不足以智,无以成某,遂不知以为何?’

读玺札记三则 篇3

(首发)

李义平

中山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士之上士”印文的读序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该印文当读为“上士之士”。对于两封未释印文进行了释读,分别读为“殳石”和“成公”。

《西泠印社古铜印选》是由西泠印社选编的一部印谱,收录了700余封印文拓本,包括战国和秦汉玺印,印文做了释文,有些释文存在一些问题。《古玺汇编》是目前收玺印文字较多,价值较高的著录先秦古玺拓本的印谱。近来读两本印谱,受益良多,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来向众方家及同道君子请教。

上揭印文收入《西泠印社古铜印选》简称《西泠》(9页)释为 “士之上士”。此印士字皆作土字形。在古文字中,士与土笔画相差细微,往往相混。验之以古玺印文字,相混的情况更为明显。此印文土形字释为士字,不误,惟此印文的读序不当。印文当为由左上字起顺时针读,则此印文当为“上士之士”。“ 上士”一语屡见于典籍,如:

《老子•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亢仓子•贤道篇第六》“太平之时上士运其识,中士竭其耐,小人输其力。” 张商英《护法论》“老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若据宗门中,则勤而行之,正是下士。为他以上士之士两易其语。”

《孟子》卷十“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由上列典籍文献可知,在古代士阶层是有等级区分的,《周礼》中也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的记载。士是一个总的概念,其中又分上、中、下三等,为了对士阶层做出区分往往用类似“上士之士”的格式来表明士所属的等级。值得注意的是《护法论》一书中即有“上士之士”一语,为我们正确的解读这封印文,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从古汉语的文法来看,古代汉语多为大名冠小名,如城颖,草芥,虫蝗等。但是当用之作为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连接词时,定语是置于中心语之前的。典籍中类似的句式如,《硕过园集》卷四 “此其至恩之恩、上德之德,宁仅仅一碑一碣能仰答侯之徽懿。”“上德之德”为德之至者,“至恩之恩”,亦为恩之极也。如前所述,古代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别,皆为士之阶层,则上士为士之最尊贵者。此“之”即用于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上士当为“士”之修饰语,故当位于士之前。从古汉语文法来看,此印文当读为“上士之士”。在《古玺汇编》中我们也发现了,“王之上士” 格式的印文(见《玺汇》4824。另外,《玺汇》4903有“王上之□”后一字不识,疑此玺当读为“王之上□”与《玺汇》4824“王之上士”同)。其中之字用于印文第二字,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王之上士”与“士之上士”并不属于同类的文例,在玺印4828中,王是上士的领属者,而“士之上士”显然不具有类似的关系,相反,上士是士的所属者,标明其等级关系。从两方印文的对比也可以反正释此印文为“士之上士”是不正确的。

古玺印文的排列方式十分复杂,印文的布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首字几乎可以居四字格的任何一个,印文的顺序不拘,顺时针和逆时针都有。就目前所见的四字印的排列方式有以下十一种:(1)(6)(7)

(8)

(2)(9)

(3)(4)(5)

(《玺汇》4824“王之上士”,王与上士是所属关系,上士之士是修饰关系,二者不同)(10)(《汇编》4846“上士之右”王人聪将其释为“上士又之”谓“又”与“有”通用,古玺中常见;“之”为“志”之简写,即印文为“上士有志”,王说当可信。)见等十种。在上列十种四字印文读序中,首字可居于左上者如(2)例,顺时针读印文者如(7)例。所以,从印文读序的多样性来考虑,上揭印文读为“上士之士” 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此外,在四字玺印印文中,之字除用为人名字或人名衬字之外,有少量出现在第二字位置上,其余大部分都是处于第三字的位置上,就目前所见还没有例外。比如“某某之印”,又《玺汇》4830有“私公之玺”等。此玺印文中的之字,显然不是人名用字,也不是人名衬字,又与“王之上士”不同,以 常例推之,上揭之印,印文亦当为之字处于第三字位置,故当读为“上士之士”。

通过对印文从印文所反映的内容、古汉语文法和印文读序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西泠》将此印文释为“士之上士”是错误的,正确的读序当为“上士之士”。则对于四字印文之排列方式又当增加一种,即

。即以左上一字起,顺时针读。此印与第七种印文顺时针的读序相同,只是首字的位置不同罢了。“上士之士”的用语习惯多出现于后世道家著作中,此印有可能是一方与道家有关的成语玺。

此印《西泠》(2页)释为“石□”,后一字不识。此印当释为“殳石”。战国文字石与司常常相混,但是两字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司字的竖笔绝不出头,而石字有出头和不出头两种,该印右一字竖笔出头且上有一小笔,与包山简80-189,随县简183(见《战国古文字典》),石字字形相似,故此字为石字当无可疑。

左一字当是殳字,战国文字中殳字作,从殳之字作、,《说文》殳字作,都与此字字形吻合。古文字中从又与从寸常常没有区别,战国文字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如:(见《古玺印概论》34页)“得志”,又“相思得志”(见《概论》50页)得字都从又不从寸,这种情况常见例不赘举。也有在又的右边加羡笔的,如尃字作补遗5653上收一方“宋、(《战国文字编》194页)。又如《玺汇》

”,后一字所从之寸,与尃字所从之寸同,亦有一饰笔(514页)。“殳石”印文中“又”右旁的一笔当是羡笔,这是玺印章法中填补空白常用的手法,如同页收有一封“□得”玺,其中得字作,所从之又旁亦有相同笔形一饰笔。故释此字为殳字当可信。此殳字为姓,《广韵·虞韵》“殳,姓。”《通志·氏族略四》“殳氏,《尚书》殳,舜臣。《南史》有殳嘉兴,又有殳真,望出武功。”所以,这方印可能是一个名为“殳石”的人的私玺。

《玺汇》5326单字玺不识(P428)。平按,初余释此字当为“成”字,认为从戊之形甚明,所从之丁声,较常规写法靠下,从而造成印面章法的不协调,以两圆弧形的斜笔来修饰,故此字为“成”字无疑。又《玺汇》5504收成字单字玺,与此类似。检《战国文字编》亦将此字属成字下。今检《玺汇》,补遗5585收“成公筡”三字玺(508页),其中成公二字与5326类似。上揭单字玺可能为“成公”二字合文。公字独体有做、形者(《陶汇》);成字作、、、诸形(《战国文字编》962页),丁字上都有一圆点形饰笔,5326玺印文字成字亦有一点,与通常成字所从圆点相比,较靠下,所以此圆点当是与成字下两撇共用的笔画,故此印文当为“成公”二字合文。“成公”为复姓,《吕氏春秋》有成公贾,据考证此姓氏为春秋时代卫成公(姬姓)的后代,后世姓此姓者还有成公英,金城(今甘肃省兰州)人,三国魏将领。成公段,东晋十六国时代前赵人。成公绥,(公元二三一年至二七三年)字子安,东郡白马人。成公知琼,女,东郡人,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此姓氏罕见,但据查北京尚有此姓氏。

参考文献:

故宫博物院编《古玺汇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

罗福颐 《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 1981年12月

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4月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9月

徐墩德《西泠印社古铜印选》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4月 王人聪《古玺印与古文字论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00年 汤馀惠《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

豆芽观察日记三则 篇4

我先把干绿豆放入瓶子里,然后将温水倒入瓶中,直到水没过绿豆两指深。小芽的生命力很弱,它一定是用全身的力气往出钻,虽然很艰难,但它们依然在努力、在坚持。

绿豆刚放入瓶子里的时候也就只有横着的小拇指高那么多,现在足足有六七个横着的小拇指高了。昨天小芽还硬邦邦的,今天就一下子破裂,迅速的生长起来,小芽真的很顽强,它在弱小中迈出了坚强的一步。豆芽的精神是伟大的!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晴

绿豆在瓶子里浸泡了两天,豆芽终于冒了出来,它全身白白胖胖的,身上裹了一层绿衣服,根已经长到了两三厘米长。

两个小时过后,水有透明色变成了浅绿色,绿豆也有深绿色变成了浅绿,而且个头也大了。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晴

我每天一回家就会给豆芽换水,豆芽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在茁壮成长。以现在的生长速度来看,我估计再有两三天就能吃了,想想全家坐在一起吃我自己生的豆芽,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所有的小芽都把衣服脱了,瓶子里有绿色的皮、黄色的豆子、白色的根,乱七八糟,让我眼花缭乱,都分不清哪是豆芽哪是绿豆皮了。

我再次挑了两个绿豆,从瓶中拿出来用手捏了一下,皮差一点就脱落了,那些发黑的东西也变淡了。有的小芽们把绿衣服也脱了,白胖白胖的肚皮露在外面。如今,豆芽的根已经长的快7厘米长了。

豆芽一定是从白线的地方钻出的。但有几个豆芽发紫了,是不是虫子进去了?不可能呀!难道是因为把毛巾放在瓶口堵住了空气,把豆芽憋坏了?我赶紧把瓶子底下打了几个洞,约一个小时后发紫的豆芽颜色变绿了不少,看来生豆芽也要注重细节,也要有技术,我以后不可能再犯这个错误了。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晴

我要自己生豆芽了!绿豆是深绿色的,我用手捏了一下绿豆,硬邦邦的。

感恩父母小故事三则 篇5

感恩父母小故事一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

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花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正当他们义愤填膺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让她不高兴。

感恩父母小故事二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老妈老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老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老妈老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老妈老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老妈老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老妈老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老妈老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感恩父母小故事三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

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老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老妈!“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她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

”老妈……老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老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办?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

公司员工生活日记三则 篇6

昨天,集团公司通知了今天所有人员参加迎新年环湖长跑活动。早上刚上班不一会儿,就听到哨声,集团员工已经开始集合准备长跑了。我因怕出现低血糖,只好不参加了。但想起前几年的环湖长跑,那是怎样的畅快,不禁有些感叹起来。而自那次长跑以后,由于长期的不关注饮食等,又终日忙碌于谋生与工作,终于患上可恶的糖尿病。现在处处小心不说,更主要的是一些酣畅淋漓的活动也不能参加了,真是不爽呵。由此可见,身体实是人生的第一重要,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皆是空。所以,如今在职场奋斗的人们,或正在勤奋笔耕的人们,名望最高,收入最好,而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将变得不好,一切都成了最不重要的了。新年将到,这种警示实在太有必要了。

上午长跑活动结束后,估计没有什么事情了,但到了十点半时,却被通知去图书仓库,处理特价图书。所谓处理特价图书,其实就是按决策层事先定好的方案,比如按待处理图书码洋的一定比率(自然是极低的),或按待处理图书的一定吨位乘以一个价位,一次性售给回收公司的事项。我自十点半出发,到仓库时已经是十一点四十了,大量的工作只好放在下午进行了。吃过中饭,工人们很快地干了起来,但因数量庞大,我们直干到夜里十点多时,还没有完全做完,只好在第二天接着进行了。待我回到客居的老屋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多了。冬天城里的深夜,却也是寒冷寂静的,再看天空时,一轮灰暗细瘦的弯月挂在西边,显得格外地孤独清寒。

就这样忙碌而充塞的一天结束了。回顾起来,上午做了一回环湖长跑活动的观众,下午直到深夜,虽是毫不迟疑地做了些处理事项,但想到大量的图书被那样无情地,极低廉地处理掉,还是甚有些感触的。国家对文化行业的改革,真是非常之举呵,若不改革,其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多么地惊人,但改革似乎还不那么深入,还应进一步地推向市场,让市场管理,或许效益会更好些。然而,这确乎又是国家大事,我等小民最担忧又有何用?还是洗洗脚,匆匆记录些上述文字,快快地进入梦乡吧。

20**年12月31日,星期六。晴。

今天因元旦要放假调休,故仍要上班。昨天没有完工的事项今天刚好接着完成。不过,今天的任务相对要轻松得多了,上午早早地去了仓库,待到中午时差不多全部完成。吃过午饭后,各自休息。有的上电脑看看今天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新奇之事的,也有的干脆去了较远的地方郊游一番。而我,则搬了一把靠背椅,在仓库一处比较朝阳的地方坐下,手执几张报纸,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读报,却也是很惬意懒慵的。那是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了,太阳杲杲,阳光在冬天里显得分外的温暖。风是有的,但只一小阵一小阵地吹拂,使人异常地舒服,很快地我就进入了熟睡状况。不知过了多久,当我睁开眼睛时,只见四周寂无一人,脚下大片低矮的枯黄茅草,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太阳已经有些偏西了,通黄的光线照在身上,让人觉得有些清寂。我完全清醒了,看着远处的天边,淡蓝色的天没有一丝云彩。猝然间,我猛地意识到今天是二零壹壹年的最后一天了,而我却远离公司与亲人,一个人在这荒凉的仓库里,觉得十分地凄切,不禁感伤起来。是呵,再过几个小时,忙忙碌碌的人们将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不管怎样,新年的到来,总有些让人兴奋的,然而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去迎接那个新年的到来吗?过去的一年,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的身体是更强健了,还是更亚健康了?岁末年初,我们回家看望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了吗,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仍没有饭吃,没有好的心情,抑或是在这年关的最后一天,酝酿着新的打算或新的阴谋呢,等等。个人实在太渺小了,而世界总是那么大,我们所要把住的,不还是现在么?至于明天或新年,我们自有新的盘算,但终又要融入新的轮回之中,再永续着下一年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生命就这样的消散着,而自然或时间却永恒地向前,我们真的好生孤独,我们的精神更是一片寂然呵。

20**年,元旦,星期一。多云。

今天是新年元旦。因妻子与小孩均各自有事情,故没有回两百公里之外的家里,妻子,小孩和我天各一方了,而我只好一个人在客居的老屋里。老屋里自然很安静,虽是有些孤独,似乎却也落得个清闲自在了。上午去市场采购了足够一星期的食物,中午早早地吃了饭,稍做休息,便沏了一杯浓茶放在桌上,准备认真地总结一下去年的得失,及新年的计划。事实上,每年总是这样的做着总结,做着新年的打算,然大多数都没有实现,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但总结与打算似乎又要做的。或许,这岁末年初的总结与打算仅是一种反思与安慰,也或许是一种等待与企盼吧。

过去的一年,我的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也基本上按照治疗的要求操作,但每到夏秋之间,情绪总有些波动,有时不仅伤了自己,而且更主要的是伤了亲人或同事,这确实在新年里要大力关注的。工作上,仍是老样子,收入应比前年略有增加。去年基本上就是这样了,若有所成绩的话,还是在自己的爱好上,即业余的读书与写作。去年除了每个月基本能有些散文随笔出来,还在大型集团公司的相关论文征文中,分获得一等、三等奖,好好地兴奋了一阵子。是呵,对于一个文字爱好者,若不能得到公评,只能是一件聊胜于无的事情了。但诚心地说,一年来,对自已散漫的文字作出阅读,并客观地作出评价的老师来说,太应当感谢了。是的,他们才是一群有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的人。而当下,好象这样的人群不多了。

动物观察日记200字三则 篇7

今天,我出去玩,玩着玩着,我发现一棵树下有许多毛毛虫,树上也有。

”出去玩“在哪里?这里关系到毛毛虫的生活环境,应该交代清楚。?

毛毛虫有两颗黑黑的眼睛,像两颗小铁球,身体像一根绿色的油画棒,身上长满了绿色的毛,像覆盖了一层绿色的毛毯,眼睛的后面一点有两根桔色的毛。

树上还有一些毛毛虫结成了雪白的茧,像一个个白花花的小雪球;地上,被别人用石头压死了几只,我飞快的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树上还有毛毛虫的茧,观察全面

我又认识了一种新的毛毛虫,我太高兴了!

观察日记——巴西龟

我家养着一只和我的手掌心一样大的巴西龟。

它有一只墨绿色的壳,上面的鳞片好似铠甲般的坚硬,一个软软的小脑袋和四只像蛟龙一样的小爪子。

小巴西龟对水温的要求特别高,25度左右的水最适易它生存。如果水温到了二十五度以下,它就要冬眠呢!

巴西龟还喜欢和人在一起。每当你把它放在手心里时,它就会很自然的全身放松然后四只小爪子都伸出来,如果再过一会,这小东西就会睡着,可爱得很!巴西龟对声音也很敏感。当它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时,就会把头缩到壳里睡觉。可是巴西龟听到我的声音时就会把头伸出来,用亲切的眼神看着我呢!

我喜欢巴西龟!

观察小虫子

昨天早上,我在我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只小虫,它满身都是黑色的,只有腿是黄黑相间的,它的翅膀是叠在一起的,身体有大约1厘米长。

我发现它好像很虚弱,总是无法爬过玻璃窗的滑道,总是跌倒。它好像很想飞起来,飞到蓝天上。它为什么不飞起来?它为什么来这里?我真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时吹来一阵风,它一下子撞到了玻璃上,我意识到它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今天早上就没出太阳,它会不会因为下雨而再也飞不起来?我很担心它。

放学了,我在回家的路上想:那只虫子怎么样了?

回到家里,我放下书包,来到了窗台前,我发现它不见了。

我真希望它能平安地飞走。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篇8

第一则译文 :

读书应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书中的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这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第二则译文:

(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夫。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第三则译文: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一下自己个儿,是要为了在人前出名,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的却是给别人看。’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的君王梁惠王而说的,但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便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走向愚昧不才的道路了。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须下大工夫,但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教学重点:

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两者选一)

1、回忆《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

2、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介绍

1、作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1、产生时代背景

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另外,为了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其他学派。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学术派别,发展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得到统治者认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学思想。可以说,理学的整个发展都与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中从学术史的角度赞扬朱熹,说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这是说,朱熹的学问极其广大,极其精微,是宋代以前百代学术思想的总结。当时江西的陆九渊,浙东的叶适,他们的学问虽然也很突出,但与朱熹相比,总是有所偏颇。这个说法虽然是过去学者的评价,多有溢美之词,但朱熹是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地位非陆九渊、王守仁所可比拟,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

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朱熹都有注释和研究。另外,在历史、文学甚至道教典籍方面,朱熹也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并列,并用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重在义理,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李性传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此外,朱熹还留有《文集》一百余卷,其中保存了他的一些学术论著、讲义、政治文件、序跋、书信以及诗词等。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这些资料也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依据。

2、发展概况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亲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理学发展主要的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

四、具体研习第一则。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数(shù)过:几次略晓:大略通晓厌:通“餍”,满足

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

2、分析课文(师设疑)

(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

(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对你学习的启示有哪些呢?(学生说)然后在轻松的下面两首诗的朗读中结束教学。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无题【今】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无肉令人瘦,无书令人愚。

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亲。

第二课时

一、导入第二则的学习。

一天有人问朱熹:“平时做事时知道哪是天理哪是人欲,可是行动时却往往被人欲引了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样回答的。

二、朗读第二则,多种方式并用(一生读,齐读,自己大声朗读)

三、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仁:实现仁德

自家:自己大段:仔细以为:以„„为

四、朗读并思考理解文意(师设题生回答)

1、大路、小路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大路:天理

小路:人欲

“无克己工夫”

(外物无官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

2、很明显这一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

圣人:自然存天理

贤人:先分辩再行动

普通人:克制私欲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

3、作为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五、朗读二则三则。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朱熹的弟子问他:“现在应当读什么书?”那么他是怎样指导他读书的呢?到底应当读些什么书呢?让我们来学第三则。

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切己:切身说话:说教睹:察看剖(pōu)判:辨别,分析

喻:明白不肖:不才,不正派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

三、理解文意。

1、本则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

义利问题

2、怎样阐述义利问题的?(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

义利来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子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

3、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重义轻利”的观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四、朗读全文,师简单总结

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

第二则:天理、人欲

第三则:义、利

五、合作探究

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

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该案将择期判决。

今年1月14日晚,重庆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称楼上房屋严重漏水,而该业主不在家,保安不能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民警随后赶往这处小区。

警方人士赶到后,发现这户居民的水管爆了,物管开始处理漏水,民警则发现卫生间有8个矿泉水纸箱,用胶带密封着,但被水浸泡,已经打湿。民警和物管人员帮着把这些纸箱搬到室内干的地方,却发现下方已被泡烂的一角露出了一扎一扎的红色纸张,里面竟然全是百元大钞,总计为939万元。这一案件很快被移送到重庆市纪委。钱的主人很快明确:它们都属于一位名叫晏大彬的男子。了检察机关查明:晏自2001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2007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63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2226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入的20%强。

参考发言: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才是朱熹原本的意义。朱熹不是教大家不吃不喝,而是为了说明精神的需求最重要,不要为了物质的需求,把精神的需求都废除了。这和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不因为物质生活低下而放弃理想的行为是一致的。

一个贫困县,挖出大贪官。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位巨贪,某家刊物还曾专题报道了他的“清廉勤政”事迹。今天,我们重提朱子的学说,不光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更重要的是,合理继承古人的精神遗产,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今社会,物质虽然高度丰富了,但一些人仍是欲壑难填,在物质的狂迷中丧失了自己,完全突破了伦理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人欲”无度,“天理”何存?在对待个人获取财富的原则和途径问题上,朱熹倡导儒家“见利思义”、“先义后利”,认为对于“天理之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但不应否定,还应该加以宣传,而对于“人欲之私”的利己之心,则应受到道德和论理的规范和限制。因为“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地使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所以说,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的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六、课堂寄语:

充满智慧有趣的故事三则 篇9

一、发现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吃饭时,突然间在洁白的米饭中发现一个黑点,仔细一看,是一只蟑螂,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还好尸体还很完整。

于是我请老板过来,用很愉快的语气告诉他:「老板,饭很好吃。」

老板:「哪里,哪里,你过奖了。」

「这里,这里,你看连蟑螂都要来分一杯羹。」

老板一看,果真有一只丧生稻米之乡的蟑螂,二话不说,立即换上一碗新的白饭,并附赠一杯饮料。当时,我的朋友就觉得我很奇怪,碰到这么倒霉的事,他们都已经快食不下咽了,我还能心平气和的跟老板开玩笑,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事实上,我的快乐是其来有自!因为蟑螂本来就在饭里面,我只要去吃这碗饭,就只有三种可能:

一、没发现,直接将蟑螂吃到肚子里;

二、吃掉半只蟑螂以后才发现;

三、还未铸成大错前就发现。我是何其幸运碰到第三种最佳状态,又可以让我只花一份钱,却吃了二碗饭,还赚了一杯饮料,当然快乐得不得了。或许很多倒霉的事件发生之际,不愉快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也不奢求自己是圣人,不能生气或悲伤,但我们总可以要求自己,事后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事,如果有,想办法找出来,如此一来,生活中就会充满着喜悦。

总之,快乐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发现得来的,凡事总有好的一面,只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去发现而已;快乐的人懂得惜福,他们从不埋怨自己缺少什么,而会去珍惜自己拥有什么。

风来了,竹子的枝干被风吹弯;风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像风没来过一样;云来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云走了,潭底干干净净的,好像云没来过一样;竹子不会因为被风吹过,就永远直不起腰来;清澈的潭水,也不会因为云飘过,就永远留住云的影子。

同样的,心胸宽大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两句不礼貌的话,就刮起永远的狂风巨浪;也不会因为别人不礼貌的行为,就在心底刻下无法磨灭的伤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样,云过了,不留痕迹。像坚韧的竹子一样,风过了,不留痕迹。

二、心灵的温度决定人生的状态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说:「这是我给你们上最后一堂课了,这是一堂简单的实验课,也是一堂深奥的实验课,我希望你们以后能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堂课。」

教授说着,取出一个玻璃容器,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

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进一旁的冰柜说:「现在我们将它制冷。」

过了一会儿,容器取出来了,里面的水凝结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教授说:「0℃以下,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种形态,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动了。」

「现在,我们来看水的第三种形态。」

教授边说边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在酒精炉上,并点燃了酒精炉。

过了一会儿,冰渐渐溶化成了水,后来水被烧沸了,咕咕嘟嘟地翻腾出一缕缕乳白色的水蒸气,在实验室里静静地氤氲着、弥漫着。

过了没多久,容器里的水蒸发干了。

教授关掉酒精炉,让同学们一个个验看玻璃容器,说:「谁能说出这些水到哪儿去了呢?」 学生盯着教授,他们不明白这最后一堂课,学识渊博的教授为什么给他们做这个最简单的实验。

教授看着那些不愿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说:「水哪里去了呢?它们蒸发进空气里,融进蓝蓝的、辽阔无边的天空。」

教授微微顿了一顿又说:「你们可能都觉得这个实验太简单了,但是,」教授口气一转,严肃地说:「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

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学生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

教授说:「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境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教授微笑着望着他的学生们问:「明白这堂最简单的实验课了吗?」

三、阿拉伯世界流传的一则充满智慧的故事

有位老人死后留下了十七只骆驼及一张遗嘱给他的三个儿子。依照遗嘱的划分,老大可以得到一半数量的骆驼,老二则是三分之一,老三则是九分之一。

这下子问题来了,十七只骆驼是不能整除于二、三或是九,势必要将两只骆驼宰了分尸才可以。但是死骆驼又不值钱,三兄弟为了这问题大伤脑筋,甚至闹得兄弟阋墙,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请族长裁示。族长了解情况后,笑咪咪地表示,为了要让兄弟们和睦相处,决定再送他们一只骆驼,以凑成十八只。

这样子,老大就得了九只骆驼,老

二、老三则分别拿到六只和两只。有趣的是,三兄弟的骆驼加起来还是十七只,多的那一只,仍旧完璧归赵地回到族长手中。

不少数学参考书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籍都收录了这则故事,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个数学题目而已,其中还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也上演类似的戏码。演讲名嘴也是教育部常委何进财先生,在他的身上就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原来何先生的老家在嘉义新港,如果从台北坐火车回嘉义的话,还要再另外花两百元坐出租车才回得了家。

有一次何先生又坐火车返乡,在上出租车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人搭车也是两百,三个人坐也是这个价钱,何不再找两位乡亲免费让他们坐上一程呢?果然询问之下找到两位乡亲一同坐车回新港。

在返乡的路上,三个人难免寒喧客套,一聊之下,才发现何先生在中央政府任职,素为乡人所敬重。此时原先免费搭便车的两位乡亲齐声说道:「何桑,刚才不认识所以让你出钱请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你了,就让我出钱请你吧!」

何先生连忙摇手谦让,三个人都抢着要出钱。

这时候出租车司机说话了:「各位乡亲,我也是新港人,这样好了,你们每人各出一百,也都比单独一个人坐车省一百,也让我多拿一百,这样子每个人都赚一百元!」

在满车欢笑中,大家一致同意。

其实解决问题有许多方法,只是在充满竞争压力的现代社会,我们就太习惯使用「减法」思考,意图寻求胜负分明的结果,到最后往往以两败俱伤收场。

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三则 篇10

鄂海鹏

【摘 要】: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注释比较精审,译文比较通达,但是在译注方面也有一些疏漏和不够精审的地方。

《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现在最通行的《论语》新注本,注释比较精审,译文比较通达,为广大文史教学工作者和一般读者所欢迎。但是在译注方面也有一些疏漏和不够精审的地方。笔者特此撰文以补正。

《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其中“堂堂”一词具体意义如何,古今解释纷纭。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把“堂堂”译为“高不可攀”。他又说:“根据《论语》和后代儒家诸书,可以证明曾子学问重在‘正心诚意’,而子张重在言语形貌。”(《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12月第2版 202页)因此“堂堂”为“高不可攀”,有待商榷。愚按:“堂”即“党”之假借。《说文解字》:“堂,殿也。从土,尚声。”“党,不鲜也。从黑,尚声。”《广韵》:“堂,徒郎切。”《广韵》:“党,多朗切。”二字形近叠韵假借。《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杨倞注:“党与谠同,谓直言也。”王先谦《荀子集解》注引郝懿行曰:“党,谠古今字。谠言即昌言,谓善言也。此明士君子之辩,文而緻密坚实,博而昌明雅正,斯辩之善者也。”郝说甚是。子张重在言语形貌,盖曾子说子张有辩才,讲善言、直言也。《后汉书·叙传上》:“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颜师古注:“谠言,善言也。”“堂堂”即“谠谠”。由此我认为“堂堂乎张也”可解为讲善言,有辩才的子张啊!

《论语·泰伯》:“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狂而不直”,即狂傲而不正直。

“侗而不愿”一句,中的“侗”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译为“幼稚”。此句译为“幼稚而不老实。”何晏《论语集解》“侗,未成器之人。”我觉得都不太好,别扭。“侗”在这里是“无知”的意思。《庄子 山木》:“侗乎其无识。”陆德明《经典释文》:“侗,无知貌。” “侗而不愿”,我觉得应译为无知而不谨慎,即愚蠢且莽撞的意思。《说文解字》:“愿,谨也”。“谨”,《说文解字》:“谨,慎也。”由此“愿”,即谨慎之义。

“悾”,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解为“无能”,这缺少古文献的证据。《广韵》:“悾,诚

也,信也,愨也。”如果“悾”解为诚信,则文义互舛。《广韵》:“悾,苦红切,又音空。”“空”,《说文》“从穴,工声”。工,《说文》:“巧饰也。”即巧于文饰之义。因此,“悾”通“工”。“悾悾而不信”应译为巧言令色而不讲信誉。其义犁然。

《论语·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上一篇:师范毕业还用考教师资格证吗下一篇:浅析银行服务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