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笑话

2024-06-08

客家笑话(共7篇)

客家笑话 篇1

传承客家文化

弘扬客家精神

近年来,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一贯以“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为已任,广泛开展联谊活动,诚交四海客家乡贤,举办客家祭祖大典,扩大海内外影响,重塑“世界客家人的朝拜圣地”,并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将客家文化载入中小学乡土教材,广泛教育青少年学生,继承客家文化传统,弘扬客家精神,让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圣火永远燃烧下去。

一、主要做法

(一)广泛开展联谊,培育海外客家爱国家园

1、走出去,上门拜访,恳亲联谊

近年来,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举办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各种客家联谊活动,访问考察闽、粤、赣数十个县、市的客家社团及客家文化。通过散发宣传资料、举办乡情报告会等,进一步宣传了宁化,提高了石壁客家祖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恳亲团的亲切座谈交流,海外客属人士认识到“回乡、祭祖”是对客家后裔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办法,能激发起客属后裔“回乡”寻根谒祖的热情,使客家文化世代相传、永续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寻根谒祖为主要内容的新客家运动。

2、请进来,热情接待,待人以诚

经常邀请海内外客属团体和个人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人数逐年增多。从199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有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及境内19个省市区的30万余客家人前来石壁寻根谒祖、旅游观光、考察调研。

(二)大力宣传造势,扩大宁化石壁四海影响

依托大众传媒及活动开展宣传。中央电视台一、四套播放宁化石壁祭祖大黄盛况七、八次之多,累计长达40多分钟。中央广播电台播发宁化客家信息50多篇。福建、三明、广东、浙江等电视台均播发了不少有关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客家公祠方面的信息和报道。台湾电视传媒多次前来石壁摄录电视专题片。大型电视专题片《客家人》、《百家姓》都有不少宁化、石壁的内容。6月21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大型采访活动在石壁客家公祠举行,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央视国际等49家知名网站80多名采编人员参加了这项大型活动。

(三)结合素质教育,培育青少年爱家乡基地

近年来,管理处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落实“五有”(有场所、有教员、有教材、有计划、有制度),搞好基地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和制度建设。理论建设针对海内外客家寻根及客家文化特色,侧重客家文化寻根谒祖文化的探求;教材建设方面,主要是乡土教材内容的补充及删简;制度建设内容注重健全、规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制度、游览制度,环保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若干规定等各项制度的实施和落实。近几年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了“爱我家乡风光游”,“客家文化接力”、“我心目中的客家精神”征文和旅游活动,有3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配合市、县编篡市、县中小学乡土教材,与县教育局合作,将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内容载入福建省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教材《福建三明市乡土教材》,同时编辑出版了客家文化系列丛书。

(四)增强优惠政策执行,强化未成年人教育作用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实行门票减免政策的通知》规定,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我处对小学生集体(20人及以上)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凭学生证实行半票优惠;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严格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购票优惠政策,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下步打算

1、突出一个重点群体。即全市中小学生群体。结合学校素质教育,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便利和服务。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对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编写宣教材料,调整展示内容,创新展示手段,将客家文化融入其中,不断增强石壁客家祖地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教育基地成为未成年人热爱家乡的“精神家园”。

2、完善一套内部机制。为有效发挥石壁客家祖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关键在于提高教育基地的服务质量。我基地今后将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以一流的管理,确保为海内外客家宗亲和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一流的服务。组织开展一次工作自查,广泛征求来基地的海内外客家宗亲、全市中小学生、游客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认真进行整改,切实解决与克服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内部管理,在教育内容安排、接待办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积极征询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寻求社会的监督,根据广大客家宗亲和市民的教育需求,不断提升教育基地的宣教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3、建设一支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我基地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讲解、接待、管理、研究人员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加以落实。定期组织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努力创造发展机会和良好的环境氛围,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遇留人,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开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

4、建立一个双向渠道。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进一步增强主动出击意识,努力建立一个与海内外客家宗亲之间、全市中小学生之间“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渠道,广泛开展客属社团联谊活动。同时,我基地将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通过建立畅通的双向渠道,将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5、打响一个活动品牌。重点举办好每年一届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祭祖大典活动组织机制在前十届祭祖大典由政府主办的基础上,自2005年第十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开始,进行初步改革。让客家祭祖活动真正成为全世界客家人自己举办的盛会,扩大石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石壁客家祖真正成为全世界客家人的朝觐圣地。

客家丧葬文化 篇2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班 级:中文12-1 任课教师:罗远玲 姓名:钟雄健 学 号:12064840151 成 绩:

客家丧葬文化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继承了汉文化传统的许多突出方面,如孝道、宗法制等。同时由于长期流迁以及与当地土著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客家的丧礼形成了自己民系独有的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客家丧葬仪规上显得既温情脉脉,富有人情味。但同时也有几分严苛和冷峻。

在日常生活中,客家人就非常讲究礼仪,而丧葬礼仪则历来为客家人所重视,程序繁多、场面浩大。客家人往往在生前就准备好了了棺材,放置在土楼二楼空闲的房间里,或者架在廊道的屋梁上。比起其他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葬务从厚、礼务从奢。在客家山区,至今旧俗犹存。客家人的丧葬观念基本上继承了汉族传统,相信灵魂不死,重视福、寿、孝,丧礼讲究排场。繁缛的葬俗首先来源于灵魂不死的观念,古人认为人活着是灵魂依附于肉体,而死后灵魂与肉体就分开,灵魂是能够独立于肉体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会对子孙后代产生护佑的作用,因此把灵魂当作神秘的对象加以信奉。

旧时人们对待死人在归天路上的种种复杂仪式都是以灵魂的虚拟存在为前提的。逝去的人似乎仍然是一个生命需要人们去关爱。古人相信人的灵魂在生前与死后是一脉相承的,人生有现世与来世,由此推断世界也有阳界与阴界,根据灵魂不死的观念,人死了以后要进入另一个世界就是那个人们称作阴朝地府的地方。因笃信灵魂不灭的观念,旧时客家人对墓穴向来特别重,一如生人起房。叫“阴宅”,犹重风水,凡筑墓葬必请风水先生选日子、时辰、选墓地、看朝向等。丧葬礼可以说是客家礼仪中最为繁琐复杂的一种。它的仪式较多,是其它许多礼仪所不及的。同时,这种礼仪也最庄严、隆重的。

客家丧葬习俗大致分为8个步骤,为送终、报丧、装殓、摆孝堂、发丧、安葬、做

七、捡金:

1、送终:客家传统习俗认为凡人年在六十虚岁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算寿终,称之为“喜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喜事”。对于这种正常死亡,家人在心理上、物质上早有准备,儿女子孙都要在死者临终前日夜守候,跪在跟前聆听遗嘱,哭泣尽哀并烧纸祷拜死者“升天”,是谓“送终”。

2、报丧:报丧是指丧家向亲戚邻里报告死讯、丧期、葬期。一般小殓后,丧家即将死讯报告亲朋好友,以便他们在大殓及时前来吊唁。

报丧的形式有口头的,也有持卜文的,后世还发展出来在报纸上登卜告报丧。民间一般以口头为主,即孝子或长孙亲往报丧,对那些至亲好友尤其是如此,否则礼数不到。对那些较为疏远的则捎个口信即可。

3、装殓:装殓是指把死者装裹、放入棺材。古礼装殓分大殓(入殓)、小殓。三日小殓,五日大殓,或次日小殓,三日大殓。这也是和所谓三月下葬的旧俗相应的。

装殓时,有落枕习俗:即移动遗体,在厅堂地上铺一白布,将遗体放在上面,头枕新瓦,瓦上垫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择日定时将遗体入棺,叫“入材”。后世一般家庭停丧时间较短,入殓也就比较及时,大多临终穿好寿衣,第二天便装殓入棺。

4、摆孝堂: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灵,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亲友来吊唁时,丧家女眷在帐内棺旁举哀。晚上亲友参加孝堂守灵,俗称“陪夜”。

5、发丧:发丧要择时,在早晨。旧时在头一天要“闹丧”,通宵达旦请法师念经,鼓乐喧天。发丧先举行祭奠,再起柩出殡,讲究排场,往往全族人丁参加,送葬亲友一路敲锣鸣炮,放生悲哭。

6、安葬:将灵柩放入墓地。墓地选择讲究“风水”。坟墓外观很似客家人的围龙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种表现。埋葬后第三天,亲属穿孝衣到坟上哭拜祭奠、烧纸钱、谓“醮三朝”。

7、做七:人死后,每逢七日,要举行祭奠,俗称“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后举行祭奠,焚化灵屋(纸屋),叫“完七”,以示丧事的结束。以后,周年举行祭礼,叫开小孝。三年举行祭礼,叫开大孝。开大孝时,门前、厅堂换上红联,一切恢复正常。

8、捡金: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后(常为十年),挖开墓穴,将遗骸用炭火烘烤,按人体结构屈肢装入特制的陶瓮内,谓“捡金”。然后重新安葬或将陶瓮集中安放在田地里,这才是逝者永久的墓穴。有的地方还专门修建一座大型墓地,将“金塔”葬在里边,立上墓碑,俗称为“地”。墓地做好了,择日举行“圆地”仪式,祭祀宴客,称为“二次葬”,“捡金”是整个丧礼的最后一环。

如果死者是妇女,其娘家享有特殊权利,什么事都由娘家人说了算。治丧期间,子孙要披麻戴孝守灵,不能梳洗也不能入席就餐,当年和次年的端午节不能包粽子,春节不能贴春联,也不能蒸年糕。

客家人对棺木的选材都比较讲究,一般使用杉木制造,制作寿木时,家境富饶的,大都选用老油杉最根部的一段,尽可能大,用4根整木方料做寿器,称“四角”,即盖板、底板和边板用整块大的木料做成,上下左右共四块,两头各一块,共六块,每块都是完整的,不用合并。棺木内有一块由7颗星连成的抬尸板,称“七星板”。此外,还有“六角”、“八角”寿木,即由6根或8根木料做成,中等富裕人家一般制做“十个角”寿木,选用的木料比“八个角”略小。一般人家做“十二角”寿木,即棺财由12根小木料做成,比“十个角”木料又稍小一点,造价便宜一些,十根木料做成的,其中顶盖为三根木料,底部为三根木料,两边各两根木料,前后为五到十一块其他木料。在农村,因经济条件所限,使用十根木料制造棺材的较多,于是棺材又被称为“十页瓦”、“十大块”,也有用十二根木料制成的,俗称“十二元”。

农家制做棺木,一般在30岁左右就要精选木料制作好,准备去世以后用。俚语云:“三十冇付板(指棺材),看你好大胆”,言下之意,人到中年,就要准备寿木了,没有预备好,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将措手不及。

故此,客家人一般在世时就要做好棺木,称“寿木”或“寿器”,表示添寿加福。许多人都在生前就将棺材准备好,有的是子孙准备的,有的是自己准备,有的准备长达数十年之久。

棺材板拼合后,用桐油石灰膏将所有的缝隙填补好,内外用油漆和棉布一层层贴上,使之滴水不漏,旧时有的停棺三年以上都不见漏气漏汁。油漆颜色大体两种,一是黑色,一是红色,视各地习俗不同而异。寿木做好后,漆工及时刷好油膝,两头画上图案,大头顶端写一“福”字,前端小头写一“寿”字,棺盖板上用红纸书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夭折的人,所用棺材一般不漆颜色。

客家习俗,在棺材底上先放草木灰和有香味的树叶,铺棕片12片,闰年多一片(广东客家人爱铺一寸厚黄泥),再放“七里板”(穿有七个孔的薄木板),板上铺草纸和布。死者身上还要盖七条褥,叫“上七下八”。

棺材底里该放的东西放上后,由亲人两位(有的地方由土工)用两条白布将遗体提起放入棺内,头部裹以丝绵,头顶两块砖,称“合砖”,写上死者姓名世系生卒年月日时。宁化等地制作内碑,写上死者生卒年月日时和子孙姓名,以备后查,男放脚下,女放头上。

遗体放好后,要拉中线,把遗体摆正中,棺内的空隙处,有的填上木炭,有的用死者遗服塞紧,上面再盖上褥,即用白布和画布做成的杯子式样。宁化客家人给死者的褥是上七下八,即在尸体上垫八条,尸体上盖八条。

客家订婚习俗 篇3

出三月。当女孩已经长大,到结婚年龄时,女孩的父母就会将女孩的出生年月及时辰(过去是用一张红纸写上女孩的出生年月及时辰,客家人称三月,如今一般人不写了,只是口头告诉媒人或熟悉的人)告诉做介绍的人。介绍人将女孩情况告诉周边的媒人或熟悉的人,看有否男孩要找婚的。如有,男方父母将对方女孩的生庚拿给算命先生去算,经算认为男女双方“相生相合”,这时男女双方就可以见面互相认识了。

相识。相识就是男女双方相互认识。男女双方见面互相认识,必须选择好的日子。选择双方见面的地点一般不在男女双方家中,而是选择街上的酒店或商场等地方。双方相互见面后,男方应给女方一个红包(客家人称这是男方给女方的果子钱)如在酒店,也可以吃吃点心,双方谈谈话。以后通过双方接触联系一段时间,如果双方都认为谈得来,对双方各方面的条件,双方都满意,这时已水到渠成了,便可以选好日子订婚了。

出发。订婚这天,必须选择好的日子,并将时间提前告诉女方父母,好让她家作好准备。男方家要买猪肉、桔饼、五色果子、香烟等,带上三至五个人,上午到达女方家中。到了女方家门口时,她家父母及兄弟叔伯会一起出来门口迎接,并接走东西,迎着他们一起进入女方家中。

协商。当男方的人进入女方家中后,双方互相递烟,并叫男方来的人洗手后先喝茶,接着便端上点心,让大家一起喝客家美酒,便于双方父亲、媒人(也称介绍人)及兄弟叔伯一起协商嫁娶的有关事宜。一般是聘金(也有人称抚养费)和给男方的“回奉”及给女方做衣服的款这三大类为主。

订婚。经媒人及双方父亲、叔伯一起协商,双方都满意后,便可以开始写礼帖了,礼帖一式两份,礼帖写好后,把两份礼帖放在桌子上,将男方带来的银圆、钞票一起压在礼帖上面(客家人称这叫压礼帖)然后由女方父母清点银圆及钞票,旁人在周围看着。清点好后,由负责写礼帖的人,将一份礼帖交给男方,并说:“祝你周年生贵子,人丁兴旺!”另一份交给女方父母,也说:“祝你周年做个响婆婆响外公(响,表示女儿生男孩)你家也人丁兴旺!”接着男方父亲给写礼帖的一个红包,并给女方家中所有的人发红包。男子要送给女子一个大红包(客家称这是见面礼)礼帖压下后,表示男女婚姻已定,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这时,无论是谁,都沉浸在无比欢快之中。

吃鸡腿。订婚后,表示男女双方已成为夫妻了。女方家的母亲要亲自端着刚宰的新鲜鸡腿给新女婿吃,并说:“祝你们夫妇偕老、子孙满堂!”同时也端给男方父亲一碗鸡腿,并祝他:“周年做响爷爷,人丁兴旺!”然后在场的人一起吃午饭。

回赠。男方在离开女方家之前,女方父亲要包给女婿一个银圆(现在也有人送金戒指的)母亲也要给女婿一个红包或银圆。女方家要送给女婿一顶福帽、一条福裤、一双福鞋(表示从头到脚,有头有尾)两枚针,一枚穿上红线一枚穿上绿线,并缝在新布上,表示一针穿一线,一女配一夫。一大包喜糖。男方带来的猪肉回一块,必须有骨头的。表示男女骨肉亲。还要包上茶叶、豆子、芝麻、米、盐合五样(表示五福临门、五子登科之意)给男方家做订婚擂茶之用,这些东西装成两个袋,让男方带回家中。

客家歇后语 篇4

还冇上床先争被(pi1)——为时过早 黄竹子不焦尾——会上天 麻袋洗面——粗(初)次见 麻袋绣花——底子差

阎王嫁女——一路都是(hei4)鬼 落水晒谷-----座输

背囊野痒-----倒找

借春(鸡蛋)----完蛋(还蛋)骑马库棍子-----老成 风车放谷-----pang先行

倒米稿番薯------矛划。驼背里睡目------两头吴贴捷(席)阎王gA妹里------鬼爱 脱富(裤)打屁------多搞

炒黄豆里送烧酒---中和

水打松毛---浮西

风吹树尾---瑶兴

两公婆睡目---新南 脚踩茶菇---练优

卖糠壳──粜(调)皮 屎窖门──懒搭(答)打米问仙──同鬼讲 钉屐用钻子──多此一举 阎罗王开饭店——鬼来食 墟背摆摊——外行 孵鸡唔出——坏蛋 瞎目上山——唔知高低 瞎眼狗——唔识人

草蜢撩鸡公——唔知死(自寻死路)

过桥比你行路多——经历丰富

棺材边念经——吵死人

大姑娘上桥——头一回

火吹筒——两头空 蚊子脚——么臂(无比)

瞎眼狗——唔识人(无良心,翻脸不认人)黄牛食草──吞吞吐吐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纸鹞上天——尽放线

天井撑船——难开篙 翻豆剥壳——还有衣 佰公打屁——神气 擎伞又戴笠——多余 猫野糍耙——难脱爪

纸鹞上天——尽线放

纯刀切菜——爱缸帮

老鼠游行——慢上梁

火烧日历——么日子

鸡公髻——外来肉 巴掌生毛——系毛手

石灰打路——打白行

落水挑擀——越挑越重 水桶养鱿——会勿死

天井撑船——难开篙

沙坝开田——系大方 沙煲装酒——唔在乎

翻豆剥壳——还有衣

潮州佰公——学老神 黄牛过河——角打角

天井种菜——无园

佰公打屁——神气 冷水泡茶——无味道

兜凳上棚——唔便梯

满塘鲫鱼——么条理 石头锤网——岩线

驼背睡目——唔搭席

阿婆嫁孙女——么主么意 三斤半猫公——唔怕鼠

钉履用钻——多此一举

擎伞又戴笠——多余 黄莲树下弹琴——苦中求乐

排骨蒸豆腐——有软有硬

嘉应龙船——梅州 雷槌打佰公——咯落神

半条咸菜——唔成格

纸做猪头——哄鬼神

猫哭老鼠——假慈悲 猫造饭增——好死狗

烂灯笼——吊框 苦瓜虫——内贡 死老鼠——尽猫地

瞎眼狗——唔识人

阎王嫁孙女——有鬼爱 一箩芋头——尽头

芋荷缠颈——赅衰

饭增么盖——气冲天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阴间找朋友——寻鬼踢

阴间开舞会——同鬼跳 同阎王商量——同鬼讲

水中哈蟆——好蝈

甘红——红喂喂 甘黄——黄迦迦

甘蓝——蓝嗟嗟

甘乌——乌打打哩 甘甜——甜椰椰哩 甘酸——酸敢敢哩

甘雄——雄邦邦哩 甘神气——兴逐逐哩

甘硬——硬钉钉哩 甘软——软犁犁哩

甘热——热话话哩

甘冷——冷浸浸哩 甘寒——寒森森哩

说三道四——鬼话连天 大吵大闹——喊黄溅天

斜眼看人——眼拐禄天

要落雨了——乌云暗天

嗟光业另——雷公嘭天

踩在地上——四脚惹天

伤风感冒——哈吃拜天

过年过节——锣鼓喧天 大发脾气——火屎赤天 唉声叹气——大气拜天

汝打屁卵——屁卵贡天

独拳——一掌遮天

逞势——神气禄天

讲大话

——

大炮连天

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正在吃饭——食定地

正在穿衣——穿定地

正在走路——走定地

正在睡觉——睡定地

正在看戏——看定地

正在恋爱——恋定地

正在放屁——放定地

烂茶壶——假惜(锡)

屙屎捉狗虱——一举两得

狐狸掌鸡厩——监守自盗

割哩三刀无血出——脸皮厚

屙尿野咸菜——顺手

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

火烧目眉——救急在眼前。

五更天赶路——越走越亮。

胸前挂钥匙——开心。

算盘珠子——唔拨唔动。

黄连树下食猪胆——苦上加苦。

木匠师傅打墨线——睁一眼,闭一眼。

傀儡(木偶)上戏台——背后有人。

元病打针吃药——自讨苦吃。

牛耕田马吃谷——唔公平。

牛头唔对马嘴——文不对题。

月光晒谷——无用。

落雨大祭墓——唔得跪(意指不顶用)。

落雨天背秆(稻草)——越背越重。

吃了算盘珠子——心中有数。

泥鳅比黄鳝——差一大截。

脚底抹油——想溜。

半天云里点灯——高明。

过河卒子——横冲直撞。

老鼠钻人风箱——两头受气。

过河拆桥丢板——无情义。

雨后送伞——做空头人情。

剃头店关门——唔理(不理睬之意)。

拿豆腐挡刀——招架不住。

独木桥上遇仇人——冤家路窄。

屎缸下的石头——又硬又臭。

烂田里打碌碡——越陷越深。

脚踏两条船——摇摆唔定。

水银落地——无孔唔入。

裁缝打狗——有尺寸。

猫抓糍粑——唔得脱爪。

蚊刁(叮)牛角——无用(无血)。

借一角还十分——分文唔差。

宰相肚里好撑船——大人大肚量。

大舌好话事扁嘴爱唱丫——自不量力

寒狗不识六月天——不识时务

老烟脚的牙齿——难说(刷)

茶亭碗——过人个嘴。

没跟鞋——出唔起。

喉咙痒——掐唔着。

吹火筒——二头空。

钟魁瓦——认鬼唔认人。

砖和瓦——一窑个货。

老皇历——翻到没用。

瞎子屙尿——没向志。

瞎子行路——唔晓高低上下。

瞎子过河——唔晓深浅。

鸡公生蛋——公子。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隔夜韭菜——出叻头。

茶壶没耳——安落(乐)

纸做栏杆——没依靠。

兔子尾巴——长不了。

黄鳅乌蝇——鲇(粘)样

狗咬乌蝇——信嘴合。

菜蓝揩水——一场空。

蛇进竹筒——没路走。

狗咬裹粽——没解。

猫仔上树——倒爪(找)

翻生牛牯——倒倒力。

木梓钩仔——捭(百)壹。

狗咬火桶——捭钵(百八)。

大茶叶根——闹死人。

棺材老鼠——食死人。

狗咬鸭仔——呱呱叫。

尿泡打鼓——让话唔让钱。

柴刀磨锯——没锉(错)。

牛此饭碗——打唔了。

石灰下水——化得来。

海带下水——大松散。

落雨流砖——没嫌。

石灰泥壁——没来。

田螺下坎——跌壳(的确)。

猫仔上杈——爪(早)来。

石灰见水——开心花。

新打剪刀——难开口。

菜刀下肚——切(绝)倒心。

狗咬老鼠——多管闲事。

绣花枕头——外表好看。

风吹门嗒——叮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草鞋没样——占纲(岗)上。

老虎借猪——没借没归。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和尚撑伞——无法(发)无天。

火烧芭蕉——唔死心。

鸡公杞冠——外来肉。

姜公钓鱼——愿者上钩。

木匠吊线——睁只眼闭只眼。

水浸黄烟——食唔着。

半天落雨——没来头。

竹篙晒衫——袖(就)来。

四面结壁——没门(问)。

火烧砻间——碓(对)着。

眼眉毛长——唔认清(亲)。

两家娘守寡——没工(公)夫。

漆匠上披灰——粗糙。

柳树上开花——没结果。

借钱做衫裤——一身尽债。

半夜里鸡啼——唔晓。

麻雀个肚肠——小心肝。

圆鱼下滚汤——爬到死。

大肚婆打屁——细伢仔气。

路上换草鞋——有新撩旧。

桅杆上号火——有明(名)个光棍。

水打擂姜槌——浪荡光棍。

壁上挂棋盘——留子唔住。

墙头上栽菜——没园(缘)。

墙头上栽花——有高种(中)。

船老板烧纸——为河(何)?

小船装太阳——渡日难。

夜叉打十番——鬼作乐。

细碗子食饭——靠添(天)。

火筛洒猪血——眼红。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爷媛死得早——没修。

竹篙晒棉被——驼(妥)叻。

火烧楼开子——没上下。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船头上上马――走投无路。

老外婆生日――大领(点)。

落雨晒衫衣――收湿(拾)。

灶头上放刀――倒灶头。

水打龙王庙――自家害自家。

粪缸打牌仔――屎好。

老蟹起天支――倒钳(欠)。

老鼠沿称钩――自称。

俩伙计打跤――捭衫(百参)。

叫化子进庙――讨(淘)气。

俩公婆拜年――多礼。

糙米打墩升――量(凉)得过。

麻雀仔找轿――担当唔起。

天晴揩石灰――没化。

哑子吃包子――心里有数。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草上的露水――唔长久。

瞎子买猪肉――摸案(暗)。

石壁上长牛――嚼牙颌。

落雨洗衫衣――要朗(郎)。

壁上挂剪世――捭开来。

号窗背量米――前升(身)唔以。

地背脑穿空――好摆。

笆等上晒瓮――倒(到)转来。

棉花包脑盖――随对。

庙门口屙屎――犯神。

落雨搭田塍――较起(显)眼。

胸前戴锁匙――开心。

去年个日历――没用。

矮子上楼开――步步高升。

落雨汤粉丝――有腔。

精猪肉打汤――少肥(陪)。

白布下染缸――唔清白。

孔夫子搬家――危险。

纸做个栏杆――靠唔住。

厅厦个鼓槌――一对。

七错加一错――八(不)错。

老鼠进书箱――食老本。

缺牙子吹火――漏了风。

俩公婆弹床――大家个事。

老眉豆翻花――转少。

伙店个干坡――食客。

牛牯敬牛仔――仞卵。

哑子食黄连――有苦没哪学。

头发对半破――十分小。

火烧苗竹山――一派光棍。

罩上个鱼仔――逐死。

客店里个草席――见人都歇得。

鹅卵石垫桌脚――唔稳。

三十年寡妇婆――老守。

浓丝狗牯过桥――好仰。

翻薯芋仔进灶――该煨。

阎罗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笆栅上晒菜份――心吊吊。

老太婆的记仔――没记心。

地名堂散猪仔――鬼爱。

石壁上打纸箭――凿(逐)了。

大路上放菩萨――掐唔得。

歪嘴和尚念经――――音唔正。

糖油裹下波箕――――惹麻(骂)。

四脚寨上打席――歇眼。

深潭上打虾公――脱了裤来。

十二月个蛤蟆――开嘴唔得。

旱田上个黄鳅――闹唔出。

八十岁学吹箫――老调。

十窍通了九窃――一窍不通。

田塍背莳芋仔――外行。

烂篓仔装黄鳅――走个走,溜个溜。

半个月的盐蛋――起了心。

二郎神个兵器――二面三刀。

二个哑子讲口――唔晓谁是谁非。

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

半夜回家不点灯――鸟归。

荠麻畦上掂豆仔――杂种。

圆鱼身上号金光――鲎精。

脱下衫衣换酒吃――顾嘴唔顾身。

细人抱在娘怀里――托腹(福)。

铜锣面上映三曼――上也铜(痛),下也铜(痛)。

二十一工没鸡出――坏蛋。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对稳号窗吹喃叭――名声在外。

食红猪肉屙白屎――转眼唔认人。

瞎猫碰到死老鼠――碰巧。

一家十五个人食――七嘴八舌。

三只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大坂田塍栽豆角――摆上摆下。

黄鼠狼替鸡拜年――没安好心。

大海之中一点水――添吾唔多,减吾唔少。

一只筷子食粉皮――单挑。

三箩砻糠二碗米――尽踏(定夺)。

石头落麓——快

麻篮担水——一场空

猫儿跳入槔——乱了笼

光毛鸡打架——口口是肉

三分钱鸭头——得张嘴

铁槌打铁砧——硬碰硬

刀切豆腐——两面光

穿着大虫皮落山——吓人

秤砣跌落水蒸气——沉到底

火烧竹篙——长长叹(炭)

吃了苦瓜吃黄连——苦上加苦

镬盖无窿——无处出气

笠帽无窿——无处出日

铁拐李打屁——神气!!

火烧鸡——倒找(爪)。

坳上伯公——两头吃。

草蜢撩鸡公——不自量力

脱裤打屁——多此一举

城隍庙放炸弹——炸(诈)炸神(诈)鬼

牛屎煨番薯——吃了净放屁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洗身石——见识多

(识=臀)

刀切翁菜——两头空

屎缸里吃麻饼——难为你开口

屎缸门——懒搭(不理的意思)

和尚头上捉虱麻——显打显

石灰焱路(石灰洒在路上)——打白行(白跑一趟)

非洲人——最帥(晒)

沒(第三聲)<腐爛的>材頭——唔受補

糯米团子——软乎乎的

鸭子嘴巴——叽哩呱啦

米筛筛猪血——眼红

七月半的鸭子——命不长 聋牯耳朵——没用的东西

两公婆拜年——多此一举(多礼)

臭皮柑——好看唔好食

年三十晚养猪——来唔及

沙坝上写数——唔算数

三两鸭子四两嘴——嘴呱呱

老虎借猪——有去无回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惹起黄蜂叼脑盖——自讨苦吃

火烧目眉——救急在眼前。

五更天赶路——越走越亮。

算盘珠子——唔拨唔动。

水银落地——无孔唔入。

裁缝打狗——有尺寸。

猫抓糍粑——唔得脱爪。

蚊刁(叮)牛角——无用(无血)。

借一角还十分——分文唔差。

宰相肚里好撑船——大人大肚量

绦肚子——勒紧裤带

新打屎缸——三日样(意为没几天能做得好)

点火犁田——照poi1

苯基欧泥——会穿坑!

竹头尾上捉滑苟——虚玄

古井底下取雕兜——虚玄

皇帝相打——争天

瓦煙筒——靠唔住

屙尿射竹壳——听(厅)声

鸭麻蹄——没(凹)

背囊上(巷)抓(也)痒——倒爪(找)

脫得衭來打屁——多搞噶

騎馬Ku4棍哩,釘屐鑽眼哩——多此一舉

貓公戴日麻——賭撞

屎肚古著衭——倒 lui5

鼻公長 chuio2——巴[疤]不得

鼻公子都碍人——唔顺

老公同老婆拍扇——凄(妻)凉

牛栏里挂风扇——吹牛

半山腰滚佛像——战神

棺材里的老鼠——伢鬼

火烧棕——毛驳

大髀画老虎——吓哉(屌)

驼背李睡目——两头唔搭席

张伯咩也鸡李——晓去晓转!

屙屎唔出——硬结!

羊哩屙屎——到娄(退步)

草蜢聊鸡公——唔D死!

草蜢聊鸡公——鸡公一跺吾莫动

屙屎蜡倒牛顿哩——照蜡

丢锅蜡照李——照蜡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黄牛食草——吞吞吐吐

面上写字——表面文章

大年初一翻日历——头一回

屎急咧控屎窖——临时抱佛脚

鼻屎糊灯笼——不结实

屙屎晤出怪下颔(下巴)——责怪得不是地方

阎王嫁孙女——有鬼爱

同阎王商量——同鬼讲

纸做猪头——哄鬼神

排骨蒸豆腐——有软有硬

擎伞又戴笠——多余

冷水泡茶——无味道

饭增么盖——气冲天

满塘鲫鱼——毛条理

食果子拜树头——知恩图报

鸡仔肠雕仔肚——心胸狭窄

烂笠嘛好遮头——有比毛好

雇豹子掌羊----唔得渴

烂底裤里——吾托载。

打屁跌锥——冒介回事

猪肉用油炒——好上加好

米粉肉——真的(蒸)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

火烧目眉---------救急在眼前。

五更天赶路---------越走越亮。

胸前挂钥匙一一开心。

算盘珠子---------唔拨唔动。

黄连树下食猪胆---------苦上加苦。

木匠师傅打墨线---------睁一眼,闭一眼。

傀儡(木偶)上戏台---------背后有人。

元病打针吃药---------自讨苦吃。

牛耕田马吃谷---------唔公平。

牛头唔对马嘴---------文不对题。

月光晒谷---------无用。

落雨大祭墓---------唔得跪(意指不顶用)。

落雨天背秆(稻草)---------越背越重。

吃了算盘珠子---------心中有数。

泥鳅比黄鳝---------差一大截。

脚底抹油---------想溜。

半天云里点灯---------高明。

过河卒子---------横冲直撞。

老鼠钻人风箱一一两头受气。

过河拆桥丢板---------无情义。

雨后送伞---------做空头人情。

剃头店关门---------唔理(不理睬之意)。

拿豆腐挡刀---------招架不住。

独木桥上遇仇人---------冤家路窄。

屎缸下的石头---------又硬又臭。

烂田里打碌碡---------越陷越深。

脚踏两条船---------摇摆唔定。

水银落地---------无孔唔入。

裁缝打狗---------有尺寸。

猫抓糍粑---------唔得脱爪。

蚊刁(叮)牛角------无用(无血)。

借一角还十分---------分文唔差。

宰相肚里好撑船---------大人大肚量。

屙尿野咸菜-----------顺手

烂茶壶------------------假惜(锡)。

屙屎捉狗虱------------一举两得

狐狸掌鸡济------------监守自盗

大舌好话事扁嘴爱唱丫-----------自不量力

寒狗不识六月天--------不识时务

老烟脚的牙齿---难说(刷)

茶亭碗―――――过人个嘴。

没跟鞋―――――出唔起。

喉咙痒―――――掐唔着。

吹火筒―――――二头空。

钟魁瓦―――――认鬼唔认人。

砖和瓦―――――一窑个货。

老皇历――――――翻到没用。

瞎子屙尿―――――没向志。

瞎子行路―――――唔晓高低上下。

瞎子过河―――――唔晓深浅。

鸡公生蛋―――――公子。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隔夜韭菜―――――出叻头。

茶壶没耳―――――安落(乐)

纸做栏杆―――――没依靠。

兔子尾巴―――――长不了。

黄鳅乌蝇―――――鲇(粘)样

狗咬乌蝇―――――信嘴合。

菜蓝揩水―――――一场空。

蛇进竹筒―――――没路走。

狗咬裹粽―――――没解。

猫仔上树―――――倒爪(找)

翻生牛牯―――――倒倒力。

木梓钩仔―――――捭(百)壹。

狗咬火桶―――――捭钵(百八)。

大茶叶根―――――闹死人。

棺材老鼠―――――食死人。

狗咬鸭仔―――――呱呱叫。

尿泡打鼓―――――让话唔让钱。

柴刀磨锯―――――没锉(错)。

牛此饭碗―――――打唔了。

石灰下水―――――化得来。

海带下水―――――大松散。

落雨流砖―――――没嫌。

石灰泥壁―――――没来。

张飞穿针―――――大眼望细眼。

田螺下坎―――――跌壳(的确)。

猫仔上杈―――――爪(早)来。

石灰见水―――――开心花。

新打剪刀―――――难开口。

菜刀下肚―――――切(绝)倒心。

狗咬老鼠―――――多管闲事。

绣花枕头―――――外表好看。

风吹门嗒―――――叮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草鞋没样―――――占纲(岗)上。

老虎借猪―――――没借没归。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和尚撑伞―――――无法(发)无天。

火烧芭蕉―――――唔死心。

鸡公杞冠―――――外来肉。

姜公钓鱼―――――愿者上钩。

木匠吊线―――――睁只眼闭只眼。

水浸黄烟―――――食唔着。

半天落雨―――――没来头。

竹篙晒衫―――――袖(就)来。

四面结壁―――――没门(问)。

火烧砻间―――――碓(对)着。

眼眉毛长―――――唔认清(亲)。

两家娘守寡――――没工(公)夫。

漆匠上披灰――――粗糙。

柳树上开花――――没结果。

借钱做衫裤――――一身尽债。

半夜里鸡啼――――唔晓。

麻雀个肚肠――――小心肝。

圆鱼下滚汤――――爬到死。

大肚婆打屁――――细伢仔气。

路上换草鞋――――有新撩旧。

桅杆上号火――――有明(名)个光棍。

水打擂姜槌――――浪荡光棍。

壁上挂棋盘――――留子唔住。

墙头上栽菜――――没园(缘)。

墙头上栽花――――有高种(中)。

船老板烧纸――――为河(何)?

小船装太阳――――渡日难。

夜叉打十番――――鬼作乐。

细碗子食饭――――靠添(天)。

火筛洒猪血――――眼红。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爷媛死得早――――没修。

竹篙晒棉被――――驼(妥)叻。

火烧楼开子――――没上下。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船头上上马――――走投无路。

老外婆生日――――大领(点)。

落雨晒衫衣――――收湿(拾)。

灶头上放刀――――倒灶头。

水打龙王庙――――自家害自家。

粪缸打牌仔―――-屎好。

老蟹起天支――――倒钳(欠)。

老鼠沿称钩――――自称。

俩伙计打跤――――捭衫(百参)。

叫化子进庙――――讨(淘)气。

俩公婆拜年――――多礼。

糙米打墩升――――量(凉)得过。

麻雀仔找轿――――担当唔起。

天晴揩石灰――――没化。

哑子吃包子――――心里有数。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草上的露水――――唔长久。

瞎子买猪肉――――摸案(暗)。

石壁上长牛――――嚼牙颌。

落雨洗衫衣――――要朗(郎)。

壁上挂剪世――――捭开来。

号窗背量米――――前升(身)唔以。

地背脑穿空――――好摆。

笆等上晒瓮――――倒(到)转来。

棉花包脑盖――――随对。

庙门口屙屎――――犯神。

落雨搭田塍――――较起(显)眼。

胸前戴锁匙――――开心。

去年个日历――――没用。

矮子上楼开――――步步高升。

落雨汤粉丝――――有腔。

精猪肉打汤――――少肥(陪)。

白布下染缸――――唔清白。

孔夫子搬家――――危险。

纸做个栏杆――――靠唔住。

厅厦个鼓槌――――一对。

七错加一错――――八(不)错。

老鼠进书箱――――食老本。

缺牙子吹火――――漏了风。

俩公婆弹床――――大家个事。

老眉豆翻花――――转少。

伙店个干坡――――食客。

牛牯敬牛仔――――仞卵。

哑子食黄连――――有苦没哪学。

头发对半破――――十分小。

火烧苗竹山――――一派光棍。

罩上个鱼仔――――逐死。

客店里个草席――――见人都歇得。

鹅卵石垫桌脚――――唔稳。

三十年寡妇婆――――老守。

浓丝狗牯过桥――――好仰。

翻薯芋仔进灶――――该煨。

阎罗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笆栅上晒菜份――――心吊吊。

老太婆的记仔――――没记心。

地名堂散猪仔――――鬼爱。

石壁上打纸箭――――凿(逐)了。

大路上放菩萨――――掐唔得。

歪嘴和尚念经――――音唔正。

糖油裹下波箕――――惹麻(骂)。

四脚寨上打席――――歇眼。

深潭上打虾公――――脱了裤来。

十二月个蛤蟆――――开嘴唔得。

旱田上个黄鳅――――闹唔出。

八十岁学吹箫――――老调。

十窍通了九窃――――一窍不通。

田塍背莳芋仔――――外行。

烂篓仔装黄鳅――――走个走,溜个溜。

半个月的盐蛋――――起了心。

二郎神个兵器――――二面三刀。

二个哑子讲口――――唔晓谁是谁非。

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

半夜回家不点灯――――鸟归。

荠麻畦上掂豆仔――――杂种。

圆鱼身上号金光――――鲎精。

脱下衫衣换酒吃――――顾嘴唔顾身。

细人抱在娘怀里――――托腹(福)。

铜锣面上映三曼――――上也铜(痛),下也铜(痛)。

二十一工没鸡出――――坏蛋。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对稳号窗吹喃叭――――名声在外。

食红猪肉屙白屎――――转眼唔认人。

瞎猫碰到死老鼠――――碰巧。

一家十五个人食――――七嘴八舌。

三只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大坂田塍栽豆角――――摆上摆下。

黄鼠狼替鸡拜年――――没安好心。

大海之中一点水――――添吾唔多,减吾唔少。

一只筷子食粉皮――――单挑。

三箩砻糠二碗米――――尽踏(定夺)。城隍庙放炸弹————炸(诈)炸神(诈)鬼

猪嬷嚼蚌壳-------名声好听,可吃下的就没味道

刀切翁菜--------两头空

屎缸里吃麻饼--------难为你开口

屎缸门--------懒搭(不理的意思)

落雨天揩(挑)杆(稻草)-------越揩越重

和尚头上捉虱麻-------显打显

石灰焱路(石灰洒在路上)----------打白行(白跑一趟)

糯米团子——软乎乎的

鸭子嘴巴——叽哩呱啦

米筛筛猪血——眼红

黄连树上挂猪胆——苦上加苦

七月半的鸭子——命不长

聋牯耳朵——没用的东西

两公婆拜年——多此一举(多礼)

臭皮柑——好看唔好食

年三十晚养猪——来唔及

沙坝上写数——唔算数

三两鸭子四两嘴——嘴呱呱

老虎借猪——有去无回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惹起黄蜂叼脑盖——自讨苦吃

老公同老婆拍扇——凄(妻)凉

牛栏里挂风扇——吹牛△谷雨田鸡(青蛙)双对子。(青蛙出窝)

△立夏小满,田满塘满。(雨量充沛)

△芒种(下)雨,连结十八“兄弟”(淫雨十八天)

△芒种雨绵绵,夏至晒裂田。

△芒种夏至天,过坑过圳要人牵。(疲倦)

△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四月八,还会冻死鸭。

△夏至雨,有谷做 米。

△夏至下丁当,一日落雨好几场。

△你莫愁,夏至过哩就有大日头(太阳)。

△五月五日粽,寒衣拿来送。

△ 个天晴五月节(端午节),个落雨七月半。

半山腰滚佛像——战神

棺材里的老鼠——伢鬼

割哩三刀无血出---------脸皮厚佛子下岗——赞成(神)

皇帝相打——争天

伯公打屁——神气

新鲜肉丸——正到(剁)

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纸角装盐——包涵(咸)

水牛过河——各打各(角)

狗打老鼠——多管闲事

石灰 路——打白行

石灰落水——看化哩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

天井种菜——无缘(园)

阎王唔着裤——笑死鬼

寿仙公吊颈——嫌命忒长

火烧猪头皮——熟面熟目

阿婆嫁孙女——无主无意

棺材里个老鼠——食死人

五角钱老鼠粄——无料欸有人说,谚语是语言中的“盐”,具有类似“盐”的作用的是歇后语。

客家歇后语,是流行民间,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一种语言。指说话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比喻或隐语),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本来,它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留给人家去体会,所以叫歇后语,但通常是前后两部分都说出来,构成特定的短句。

客家歇后语十分形象、生动、贴切、幽默,寓意极为深刻。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时代性,以及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特点,从而具有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今将常见的歇后语,择举如下:

卖糠壳──粜(调)皮

屎窖门──懒搭(答)

饭甑肚里放铁尺──蒸(真)家伙

钉屐用钻子──多此一举

钝刀切菜──爱缸“帮”(相帮)

打米问仙──同鬼讲

阎王唔着裤─—笑死鬼

觋公跌撇印——无法

纸做猪头——哄鬼神

刀切蕹菜——两头空

阎罗王开饭店——鬼来食

墟背摆摊——外行

孵鸡唔出——坏蛋

瞎目上山——唔知高低

瞎眼狗——唔识人

禾头下出稗子——杂种

借鸡公打鸡 ——招郎

草蜢撩鸡公——唔知死(自寻死路)

过桥比你行路多——经历丰富

棺材边念经——吵死人

家神透外鬼——为虎作伥

大姑娘上桥——头一回

涌水角——闲潭(闲谈)

火吹筒——两头空

五脚凳——斗多(做事马虎)

烂灯笼——吊框(吊腔)

苦瓜虫——内贡(内讧)

食猪红——吞血块(甚感苦楚)

鸡公髻——外来肉(额外收益)

死老鼠——尽猫拖(斡砂诓肌⒋χ茫? 蚊子脚——么臂(无比)

瞎眼狗——唔识人(无良心,翻脸不认人)沙坝摆摊——外行

胡弦断线——失音(失去知音,失却联系)棚顶睡目——高眠(高明)

半夜鸡啼——唔知丑(不知丑)

天井种菜──么园(无缘)

净食饺肉──么面皮(丢脸)

火烧月历──么日子(日子不多,时间紧迫)书本落甑──蒸斯文(真斯文)

巴掌生毛──系老手(行家里手)

摸目上山──不知高低(不懂事理)

石灰撒路──打白行(白跑一趟)

大字无横──人字好(人际关系好)

落雨担秆──越担越重(负担愈来愈重)

五更落雾──多蒙(承蒙相助、支持)

老鼠缘桁──慢上梁(慢商量)

柑子生虫──桔坏哩(受刺激过甚)

水桶装鲩──刎死哩(太委屈了)

拆了庙──废神(费神)

镜上尘多──难见面(难相见)

水浸石灰──想化哩(思想开朗起来)

花钵种树──难成材

半夜出世──亥人(害人)

纸角装盐──包咸(包涵)

子字么横──了字(了事)

天井撑船──难开篙(难开交)

冷水泡茶──么味道(没意思)

猫抓糍粑──难脱爪(难脱身)

纸糊栏杆──靠唔住(靠不住)

兜凳上棚──唔使梯(不用推辞)

满塘鲫鱼──么个鲤(没有道理)

买田螺食──将钱检到气来抽(自讨气受)

多指猜拳──出六(出洋相、出丑)

剃头刀子──净钢(有限)

一箩芋子──净头(尽是头头)

么火做厨──暗切(暗自悲伤)

背上抓痒──倒抓(倒赔钱)

芋荷缠颈──颏衰(倒霉)

筛子做门──难遮人眼(掩盖不住)

脚盆洗面──么上么下(目无尊长)

黄牛食草──吞吞吐吐

竹篱烧火──长炭(长叹)

阎王嫁女──有鬼爱(谁也不要)

担竿么疙──顾两头(兼顾两边)

三代共间──无房(无妨)

狗食猪利──噍舌头(胡言乱语)

脚上打脉──摸唔准症头(不对头,抓不住要点)

丙药蒸包──发唔起来(发不了财)

孔夫子个手帕──包书(包输)

驼背睡目──两头唔搭席(两头都挨不上)

饭甑么盖──气冲天(大怒)

空壳瘌察──么心柿(没有心思)

哑吧讲话──指手划脚

隔岸观山──瞧岭(蕉岭)

嘉应龙船──梅舟(梅州)

阿婆嫁孙女──么主么意(拿不定主意)

三斤半猫公──唔怕鼠(不怕出丑)

肉桌上睡目──荤眠(分明)

利刀割豆腐──两面光(两面讨好,和事佬)铺板上散步──走过床(走过场)

麻风食狗肉──烂做烂来医(破罐子破摔)

壁上挂窗帘──唔象画(不象话)

硫磺合铳药──少硝(少销)

六月着棉袄──不识时务

西装套短裤──唔登对(不配套,不相称)

空棺材出柩──木中么人(目中无人)

寿仙公吊颈──嫌命长

骑马不用鞭──全靠拍马屁

墙头上睡觉──难翻身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排骨炒豆腐──有软有硬(软硬兼施)

暗室里穿针──难过(穷困,悲伤)

麻袋做西装──唔系料子(不是人才)

么砣个秤子──唔知重轻(不知轻重)

丈人老菜地──岳园(愕然)

脱裤换酒食──顾食唔顾着(管吃不管穿)

拳头捶老姜──辣手

擎伞又戴笠──多余

乌龟垫床脚──甲硬撑(尽力支撑;无理顶嘴)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求乐

绸缎上锈牡丹──锦上添花卖糠壳──粜(调)皮

屎窖门──懒搭(答)

饭甑肚里放铁尺──蒸(真)家伙

钉屐用钻子──多此一举

钝刀切菜──爱缸“帮”(相帮)

打米问仙──同鬼讲

阎王唔着裤─—笑死鬼

觋公跌撇印——无法

纸做猪头——哄鬼神

刀切蕹菜——两头空

阎罗王开饭店——鬼来食

墟背摆摊——外行

孵鸡唔出——坏蛋

瞎目上山——唔知高低

瞎眼狗——唔识人

禾头下出稗子——杂种

借鸡公打鸡 ——招郎

草蜢撩鸡公——唔知死(自寻死路)

过桥比你行路多——经历丰富

棺材边念经——吵死人

家神透外鬼——为虎作伥

大姑娘上桥——头一回

涌水角——闲潭(闲谈)

火吹筒——两头空

五脚凳——斗多(做事马虎)

烂灯笼——吊框(吊腔)

苦瓜虫——内贡(内讧)

食猪红——吞血块(甚感苦楚)

鸡公髻——外来肉(额外收益)

死老鼠——尽猫拖(斡砂诓肌⒋χ茫? 蚊子脚——么臂(无比)

瞎眼狗——唔识人(无良心,翻脸不认人)

沙坝摆摊——外行

胡弦断线——失音(失去知音,失却联系)

棚顶睡目——高眠(高明)

半夜鸡啼——唔知丑(不知丑)

天井种菜──么园(无缘)

净食饺肉──么面皮(丢脸)

火烧月历──么日子(日子不多,时间紧迫)

书本落甑──蒸斯文(真斯文)

巴掌生毛──系老手(行家里手)

摸目上山──不知高低(不懂事理)

石灰撒路──打白行(白跑一趟)

大字无横──人字好(人际关系好)

落雨担秆──越担越重(负担愈来愈重)

五更落雾──多蒙(承蒙相助、支持)

老鼠缘桁──慢上梁(慢商量)

柑子生虫──桔坏哩(受刺激过甚)

水桶装鲩──刎死哩(太委屈了)

拆了庙──废神(费神)

镜上尘多──难见面(难相见)

水浸石灰──想化哩(思想开朗起来)

花钵种树──难成材

半夜出世──亥人(害人)

纸角装盐──包咸(包涵)

子字么横──了字(了事)

天井撑船──难开篙(难开交)

冷水泡茶──么味道(没意思)

猫抓糍粑──难脱爪(难脱身)

纸糊栏杆──靠唔住(靠不住)

兜凳上棚──唔使梯(不用推辞)

满塘鲫鱼──么个鲤(没有道理)

买田螺食──将钱检到气来抽(自讨气受)

多指猜拳──出六(出洋相、出丑)

剃头刀子──净钢(有限)

一箩芋子──净头(尽是头头)

么火做厨──暗切(暗自悲伤)

背上抓痒──倒抓(倒赔钱)

芋荷缠颈──颏衰(倒霉)

筛子做门──难遮人眼(掩盖不住)

脚盆洗面──么上么下(目无尊长)

黄牛食草──吞吞吐吐

竹篱烧火──长炭(长叹)

阎王嫁女──有鬼爱(谁也不要)

担竿么疙──顾两头(兼顾两边)

三代共间──无房(无妨)

狗食猪利──噍舌头(胡言乱语)

脚上打脉──摸唔准症头(不对头,抓不住要点)

丙药蒸包──发唔起来(发不了财)

孔夫子个手帕──包书(包输)

驼背睡目──两头唔搭席(两头都挨不上)

饭甑么盖──气冲天(大怒)

空壳瘌察──么心柿(没有心思)

哑吧讲话──指手划脚

隔岸观山──瞧岭(蕉岭)

嘉应龙船──梅舟(梅州)

阿婆嫁孙女──么主么意(拿不定主意)

三斤半猫公──唔怕鼠(不怕出丑)

肉桌上睡目──荤眠(分明)

利刀割豆腐──两面光(两面讨好,和事佬)铺板上散步──走过床(走过场)

麻风食狗肉──烂做烂来医(破罐子破摔)

壁上挂窗帘──唔象画(不象话)

硫磺合铳药──少硝(少销)

六月着棉袄──不识时务

西装套短裤──唔登对(不配套,不相称)

空棺材出柩──木中么人(目中无人)

寿仙公吊颈──嫌命长

骑马不用鞭──全靠拍马屁

墙头上睡觉──难翻身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排骨炒豆腐──有软有硬(软硬兼施)

暗室里穿针──难过(穷困,悲伤)

麻袋做西装──唔系料子(不是人才)

么砣个秤子──唔知重轻(不知轻重)

丈人老菜地──岳园(愕然)

脱裤换酒食──顾食唔顾着(管吃不管穿)

拳头捶老姜──辣手

擎伞又戴笠──多余

乌龟垫床脚──甲硬撑(尽力支撑;无理顶嘴)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求乐

客家结婚习俗礼仪 篇5

二:订婚,客家人的订婚是男方择良辰吉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以及喜炮花烛,首饰、衣服以及礼金等等送到女方的家中,这就是下聘礼。双方的父母可以商定好娶亲的日子,男方要提前几个月用红贴写婚书送到女方家中。从这个时候开始,男方就要进入紧张的婚礼前的准备,女方的话则是要忙着准备嫁妆。

三:迎亲,迎娶新娘子当天都是要有新郎官亲自去迎接的,女方出嫁的前一天要将嫁妆送到男方的家中,包括衣服、箱子、日常用品等等。迎亲实际上与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要单数去双数回来。新娘子接回就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新娘要为公公婆婆奉茶,接受公公婆婆的红包。

结婚有什么讲究

1、说亲

说亲其实就是说,不论双方是自己认识恋爱的,还是通过家人介绍的,都要请当地的媒婆来当说客。这个习俗现在被作为一种仪式。

2、送定

送定就是当媒婆上门说完亲之后,女方家里就会提出条件,要让男方准备鸡鱼酒等送给女方。如果是在农村的话,那流程更繁琐,还有米豆面粉等。最后由双方家长写完婚约,各拿一份。

3、报日子送聘金

男方选择接亲的大日子之后告诉女方,称之为是报日子。在两个人结婚前一个月里,男方就要把相应的聘金给女方送过去。称之为送聘金。客家人对于聘金尾数喜欢用9,希望新人们长长久久。

4、斗床

女方在男方这里斗床的时候要把柚子跟木炭送到男方家里去,也是为了表示平生贵子,再一个意思就是有暖新房的意思。

5、拜堂吃面

客家风俗作文 篇6

一、生活风俗

客家人的房屋一般都是大瓦房,传统的房屋为平房,厅堂分为上厅、下厅,中间为天井,上厅后面是储藏室,上厅正宗摆八仙桌、挂镜屏,镜屏上面是祖宗牌位。吃饭在下厅,冬天烤火也在下厅。上厅两侧是大寝室,为老人和已婚夫妇使用,下厅一侧是小寝室,是未婚青年使用,另一侧为厨房,猪牛圈则在房屋的左右两侧。照传统俗规,旧房子多留给长子住用。

二、家庭风俗

由于重视家族,所以老人极受尊敬。客家俗规,吃饭时,老人座位面向大门,以示尊重,成年人次之,坐在两旁,小孩只能坐在对着老人的那一面的座位。如果家里人太多,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吃饭时,小孩要主动帮老人夹菜,小孩帮老人添饭时,接碗、递碗必须是双手伺候。老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或在旁边喧嚣。吃完饭,小孩得讲一声“慢吃”。

在家庭风俗中,小孩的出世极受重视。当孩子出生三朝,外婆和近房嫂子、弟媳和已婚妇女用竹萝装鸡蛋,来到新产妇家做“三朝”。半月后,外婆邀更多的妇女,担甜酒、鸡蛋、米、母鸡、背带给外甥做“半月”,俗称“吃姜酒”,这次酒席最热闹。小孩满月后,外婆又邀妇女给外甥做“满月”。客家人一般不做周岁。

三、婚姻风俗

客家人择偶,多为父母作主,媒人拉线,其婚礼一般有说媒、座谈、合八字、定亲、迎娶、三朝几个环节。媒人看两家年龄相当、人才相配的男女青年尚未婚配,就主动上门说媒,或是家中有待婚或待嫁的青年,其父母也会求媒人做好事。男女双方见面后,互相倾吐心事,于老人同意,认为合适,就开出“八字”由男方交给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等捏算,假如男命是金或水,女方是水或金,就认为比较合适成婚。一旦“八字”合适,双方老人同意,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就有希望了。接着男方下聘金,俗称“外家钱”,多少由双方议定。下聘金就算定婚了,然后才到政府去办结婚证。待男方准备妥当,把迎娶时间告诉女方,女方就得着手准备嫁妆。婚礼前一晚,新郎在陪郎陪同下,给女方送去肉、酒、水、糖若干,新郎回到自家。

第二天,新郎在陪郎的陪同下去迎娶新娘,并带去名目繁多的封包,给新娘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婶婶,甚至厨房烧饭、砍肉的也得一份。新娘的哥嫂也得给新郎封包和新鞋。又从男家挑选两位姑娘拿稻穗、剪刀、镜子、公鸡到女家,由女方家招待。和当地壮族群众一样,女家都要给陪郎和男家来的姑娘挂彩,抬出嫁妆。

客家的春节作文 篇7

除此之外,在老家的人要准备:铺好家人回来要睡的床啊!把家里的卫生搞好啊!

到了年二十八这天,在家的人就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了,因为还有两天就准备过年了。他们要打扫屋子的上上下下,包括一些小角落。我们客家人打扫屋顶有个妙法:用香蕉的大叶子绑成扫把,这样,打扫屋顶就方便多了。越是高的屋顶,用的香蕉叶就要越长。

在不知不觉中,就迎来了除夕,除夕真热闹!家家的程序几乎一致。早上,大人杀鸡、宰羊。但鸡一定不能杀雄鸡,因为雄鸡吃不得。为了晚上的年夜饭,中午就将就将就吃了。晚上,家家赶做年菜,你若坐在街上,定能闻到香喷喷的煮饭味。在吃年夜饭前,孩子就用柚子叶煲水冲凉,这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干干净净,顺顺利利。孩子们吃完饭后,就可以和兄弟姐妹出去买烟花爆竹,不管多小的孩子,都可以跟去,这是一年里最放松、最自由的时候。买完烟花爆竹回来后,就可以向自己家人讨要利是。大人们冲完凉后既要洗一家人的衣服,并且要在12:00前把脏衣服洗完。12:00准时,这时便是最热闹的时刻了!鞭炮开始放,放个响当当,不许间断!

到了年初二,我们客家有个习俗,客家话讲:拉外婆。意思就是一家人回娘家。

上一篇:法式项目开盘活动操作思路下一篇:主讲教师教学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