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 音乐教案

2024-05-24

第九册 音乐教案(精选4篇)

第九册 音乐教案 篇1

第九册音乐教案

课题

《祖国像妈妈一样》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拍击《祖国像妈妈一样》、《七子之歌》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不同的节奏型;能独立地视唱歌曲《七子之歌》的旋律。

教学目标二:能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富有情感地演唱本课安排的三首歌曲,并能独立演唱和背唱其中一首。

教学目标三:配合歌曲的学习,会用比较法评价领唱、合唱《七子之歌》和学唱的歌曲《七子之歌》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能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的歌曲主题。

教学目标四:能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教材开设的“音乐网站”里,独立学会“休止符”的知识,从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到休止符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两首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 教学过程:

1.聆听、学唱。

★谈话交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妈妈”、“我”两个词语后,提出问题: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回顾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连线,加一个“爱”字。

★聆听歌曲。无视频播放两首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旨在让学生仔细“听出”而不是“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揭示课题,完成以上板书设计。

★分别学唱。《祖国像妈妈一样》这首歌里出现了新的节奏,这是歌曲难点,而且本首歌的每一句都是强拍弱位起或者弱拍起,这需要老师多带唱。比较而言,《长在祖国的春天里》容易唱些,可以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关于休止符“0”请学生翻阅编者精心设计的“音乐网站”自学(见教材第54页)。

★歌曲处理。从情绪上、力度上、速度上,对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然后表演唱。

2.分析、比较。

这两首歌曲有何不同?提出问题后,老师将以下表格分发给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空格中,并派代表到投影前讲解。比如:

3.巩固、表现。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这两首歌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次抒发对祖国妈妈的热爱赞美之情。歌曲可以独唱、可以舞蹈、可以几人组合表演、也可以用乐器表现。

4.欣赏、拓展。

初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祝福伟大的祖国;复听,哼唱背唱主题,抢答祖国妈妈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再听几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最后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声中结束新课离开教室。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七子之歌》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

复习歌曲《长在祖国的春天里》。由生长在祖国怀抱里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游子”心声《七子之歌》的欣赏。

2.议论歌曲。

说澳门、谈回归、查七子、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当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内容了解后再来学唱就容易多了。熟悉新节奏型;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后半拍起”、大跳音程的音准等。

4.享受歌曲。

此环节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分享的空间。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5、小结

课题

《奇妙的天空》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围绕乐曲《神奇的宇宙》展开想象与联想,初步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功能,感受其美妙的音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二: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探索自然音响,用具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表达对奇妙太空的想象。

教学目标三: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热情饱满地演唱《我驾飞船上蓝天》的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四:初步了解牧童笛的基本吹奏方法,能吹出有“7、6、5”三个音组成的简单乐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神奇的太空》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断,老师描述“小明”遨游太空的梦境。设问:我们想象一下,用什么样的音响来表现“小明”的梦境呢?引出下一环节——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样表现“小明”遨游太空的情境的。2.听一听、想一想。

播放电子合成器曲《神奇的太空》。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先出示电子合成器,现场为学生们模拟几种声音,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3.编一编、演一演。

首先,让学生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乐器创造出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五种声响;其次,根据奥尔夫的自由探索法,几个人用动作造型扮飞船,再请一些学生根据造型动作协助表现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的发射全过程,在《奇妙的宇宙》音乐声中进行;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音响乐器及口模拟声响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

《我驾飞船上蓝天》是一首新近创作的齐唱歌曲,主副歌结构,篇幅比较长。拍,轻快飞翔般的音乐表现了我们新世纪的中国娃聪明勇敢的形象以及热爱科学翱翔蓝天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1.拍读。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诗句,学习2.律动。

拍子,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见教材第11页)。”这种密集的节奏型多次出现,给学生轻快地演唱增加了一些难度。

听《我驾飞船上蓝天》的伴奏音乐,身体自由随之律动,感受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3.歌唱。

唱《我驾飞船上蓝天》,表现“主人公”的美丽梦想。主歌部分比较容易学唱,a+b+a’+c结构,后两句歌词是前面的完全重复。难点在副歌部分,第一乐句顿音的使用使音乐轻快跳跃,后面密集的音型

要连贯而且一气呵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向下模进。可以在上新课前提出这两句作为发声练习曲,先唱熟旋律,以减低新课难度。有节奏地反复读歌词对学习本歌曲也是很有帮助的。4.延伸。

请学生上教材中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与复拍子”(见教材第54页)。

5、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牧童笛 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老师吹奏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示范讲解。

牧童笛的结构分为笛头、笛身、笛尾;牧童笛的演奏姿势是左手上右手下,双臂微抬,眼睛平视前方,笛身与人的身体成45度角;吹奏口型是上下唇轻含笛嘴,用平稳均匀的气息吹奏(忌用大力鼓嘴吹);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能共用笛子,不能故意制造噪音等。

3.唱唱吹吹。

按照教材13页的乐谱进行吹奏。一般吹奏时都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先口唱谱子手摸指法,待指法熟悉后再吹奏出声,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在每节课安排5-10分钟的牧童笛教学活动。

4、小结

课题

多彩的乡音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能正确听辨出舞剧《斗笠舞》的旋律取材于民歌《五指山歌》的音乐元素;能准确分析乐曲《春天来了》的旋律是根据民歌《采茶扑蝶》的旋律发展而来。

教学目标二:学唱民歌《放马山歌》、《五指山歌》和歌舞曲《采茶扑蝶》,能正确比较和发现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能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愿意创编动作参与歌舞曲《采茶扑蝶》的表演活动。

教学目标三: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和《空山鸟语》,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能听辨出和说出拉弦乐器中其他乐器的音色和名称。认识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刘天华,了解其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四: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延音线”的演唱方法;体会到“延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能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的活动,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马山歌》、《五指山歌》 教学过程:

1.看地图、复习民歌。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个省?那里有什么民歌?建议给大家唱两句。学生自由发挥后,老师要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回忆三、四年级学过的乡音(新疆、蒙古、河北、四川、广东、安徽、台湾等地),尽情地唱一唱。2.听音乐、了解民俗。引言:今天我们要去云南和海南看一看,听一听那里的民歌又有什么不同呢?播放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黎族民歌《五指山歌》。设问:两首歌曲的风格、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呢?听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素材、音乐特点,这样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体系。老师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或请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来展示。3.唱民歌、表现风格。

学唱《放马山歌》前可先教会学生吆喝衬词“哦哟”:“哦”字长一点、“哟”字要向上扬,甩出去唱。学唱歌曲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①老师演唱时学生配合吆喝唱衬词“哦哟”。简单而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②师生第二遍合作时,老师给学生一个新任务:看谁既能“吆喝”好,又能听会老师唱的其中一句或几句。③请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继续“吆喝”并尽快听会赶上其他学生。歌曲中的装饰音(前倚音)很有特色,让学生模仿表现好。④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学唱《五指山歌》:①让学生合着老师的歌声用手划旋律线。设问:你感受到哪些旋律音是很长的?接着启发学生轻轻哼唱那些地方。引出讲解音乐小知识——自由延长记号,并提示学生唱好单双倚音。②这是一首问答歌。可以采取师生问答、生生问答来学唱。③插入欣赏《斗笠舞》。聆听后让学生比较《斗笠舞》与《五指山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④让学生设计几种演唱形式,如一人问众人答、女生问男生答等,表达人们盼望红军胜利归来的情景。4.复习课、分析比较。

①复习演唱这两首歌曲,引出下一环节。②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发现这两首歌的异同点。下表所列内容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不要取而代之。③在学生充分比较了这两首作品后,老师可以要求他们在自己的歌声中融进体验到的情感,演唱得更出色。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采茶扑蝶》 教学过程:

1.整体欣赏,感受变化。

聆听歌曲《采茶扑蝶》,能明显感受到三个乐段的不同色彩。

2.积极思维,展开设计。

第一乐段是完全重复的两句组成的。先采用奥尔夫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参与规律性地拍击句尾有特点的节奏“”,再用体态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变化。第二乐段则可以根据歌词意思自由随音乐做各种采茶动作。第三乐段又可以参照奥尔夫的方法,在每一句的结尾即二分音符处配上“0 XX”节奏型。各个段落主要还是由学生自主创作(可以小组合作式),老师只是建议者。

3.变换形式,促进提高。

在前一环节创编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熟悉作品。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表现形式,如用三个不同的动作表现歌舞曲《采茶扑蝶》也可用三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或用不同音色(乐器、人声均可)等来表现,让学生对作品记忆深刻。

4.比较欣赏,拓宽视野。

结合《采茶扑蝶》引进讲解“重复”这一个音乐知识点。复习三年级学过的歌曲《春天来了》,感受音乐中的“重复”。引入欣赏器乐曲《春天来了》,听辨其旋律与哪首歌曲相同而给自己的感受又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

5、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和《空山鸟语》 教学过程:

1.提前分配任务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各自下去收集二胡、高胡、京胡、中胡、板胡及刘天华的简介资料及音响片段。即使截取书中资料也要求学生能自信熟练的演示讲解。可能板胡和中胡的音响不太容易找,可以由老师补充。

2.学生上台操作

老师首先揭示课题——介绍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再请出各小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得,有实物展示更好。①说二胡。穿插欣赏《赛马》:初听,寻找二胡表现的马蹄声和嘶鸣声,感受二胡的魅力;复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场景。②说高胡,放演奏片段。③说中胡,放演奏片段。④说京胡,放演奏片段。⑤说板胡,放演奏片段。⑥说刘天华,欣赏其代表作《空山鸟语》。

3.教师总结成败

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表现大胆自信以及准备充分的小组给予表扬。

4、小结

课题《动物世界》

(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能根据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心理变化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歌声、动作或学具等)。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曲中简单的二部合唱能力。

教学目标二: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展览会上的图画》中的三首乐曲的欣赏。能上网主动获取有关乐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三:能设计一段描述相关动物形象的语言或动作参与回旋曲式的游戏创作活动。对以往学过的有关乐理知识,能有正确听辨、归纳能力,能表现和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熊过桥〉 教学过程:

1.欣赏“小熊”。

初听,感受6/8拍子的摇荡感,描述歌曲所讲的故事;复听,弄清歌曲分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结构图。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仅借助于图片和色彩,从视觉上认识歌曲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是比较浅显的,更应该从听觉上分别提出要求。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比较周围相同和不同的物体,运用图形、线条、色彩等来表示相同和不同的乐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最后达到了解认识回旋曲式ABACA的特点。

2.演唱“小熊”。

★根据前面欣赏的记忆找出歌曲难点,一是节奏变化多,二是有二声部合唱。教学中就要善于抓住难点,采取分步解决的办法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难点:对于复杂的节奏不要强迫学生拍会它,填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读,既有趣又解决了难点,唱起来也轻松。合唱部分难在最后一个A段,抽出来做做声音练习。比如,全体学生齐唱高声部至熟悉,老师加入配唱低声部,稳定后逐渐请出学生给老师“帮忙”,两声部平衡后老师退出。

★整首歌曲可以采取先“演”后“唱”的程序,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人数多些),可以交换,听歌曲范唱轮流进行表演,听多几遍学生就自然会唱了: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主角(向妈妈求救)——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配角(帮助小熊的鲤鱼)——唱旁白(勇敢的小熊)。插入讲解音乐小知识“rit.”。

★创编表演微型歌舞剧:先讨论“全班齐唱合唱、学生独唱、老师独唱”这三种演唱形式用来演唱歌曲的哪个部分比较合适;等方案定下来,学生能自信歌唱后(学校条件有限的可以只唱一个声部)再开始表演歌舞剧《小熊过桥》。可以适当加一些乐器进来。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式。

3.课堂小结。

谈谈小熊过桥时的表现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展开自我教育。

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展览会上的图画》中的三首乐曲 教学过程:

1、听音乐找标题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漫步”、“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等三个标题,随后打乱顺序播放这三段音乐。请学生聆听想象后找到相符的标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是初听乐曲。

2、看画展赏音乐

引言: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说的很有道理!跟这三个标题相配的还有三副画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结合教材上的提示演示课件制作的画展,请学生边看边听边唱(主题)边演(鸟雏、牛车的形象)。

3、说作者谈作品

请学生到教材第55页的“音乐网站”上查找。《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学家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广为流传。由4段在画展中的“漫步”音乐、1段和亡友对话的音乐和描绘十幅绘画作品的10段音乐组成。如学生有兴趣可以让他们听听其它“图画音乐”。

4、小结

课题:《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小小少年》和《雪绒花》两首歌曲,感受影视歌曲所抒发的故事中主人翁的不同情感,能有感情地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背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目标二: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自信地表现《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目标三:认识并了解不同击拍图式的含义;结合歌曲画出正确的节拍图式;能按教材练习的要求正确听辨音乐的旋律线。

教学目标四:进一步学习牧童笛的基本吹奏方法,学会“4”、“3”、“2”、“1”四个音的吹奏方法;会吹奏由已学会的七个音组成的简单乐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小少年》 教学过程:

1.听

倾听歌曲录音,熟悉歌词,体会歌曲情绪,说出自己不理解的歌词含义。

2.看

观看电影片段,了解歌曲中的“小小少年”形象,自我解惑——“很少烦恼无忧无虑”又为何“忧虑烦恼都来了”?

3.唱

歌曲一字一音,AA’BB’旋律重复较多,容易学唱。只要解决好几处大跳音程的音准及附点节奏、弱拍起的问题,背唱都不难。

4.演

鼓励学生扮演主人公“海因切”上台独立演唱。要求唱出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老师还可以播放电影中其他的插曲给学生欣赏,请他们表演。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雪绒花》 教学过程:

1.找一找、比一比。

请学生们打开“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并一一写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再请大家随老师的手号或手势指点着唱歌曲旋律,比比谁唱得准。如:老师有目的地按旋律音的走向指点,学生来唱。第一遍可不论时值长短自由点唱,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再通过比较,找出《雪绒花》与《小小少年》歌曲风格上、旋律结构上、情绪上的不同。

2.唱一唱、评一评。

本歌旋律重复、级进的地方较多,词曲同步而且每个音学生都已经认识,学钢琴的孩子可能也会弹奏此曲。建议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来自学练唱,每组一句识谱唱词。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3.听一听、学一学。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里面由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感受那种怀抱吉他深情向往的歌者形象。全班集体表现歌曲意境,老师可以用竖笛轻轻伴奏,为后面学习竖笛作铺垫。

4.拓展教学。

有时间请学生完整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感受它的永恒魅力,拓宽视野。

5、小结

课题

《环球音乐探宝》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欣赏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感受北非埃及的音乐特点,学习南部非洲的《当太阳落山》这首歌曲,感受南非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二:能用非洲典型的节奏型和基本舞步表现歌曲《划船》的意境;有参与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目标三:能根据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非洲音乐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康加鼓及典型的节奏型;能独立寻找音源、模仿拍击非洲鼓点节奏、参与音乐游戏的活动;感受非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点。

教学目标四:在老师指导下欣赏微型歌舞剧《法图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学习南部非洲的歌曲《当太阳落山》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漫游非洲。

★随画面(有尼罗河、撒哈拉沙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及一些有特点的服饰、工艺、生活场景等组成)播放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设问:此歌此景你仿佛置身何处?导入主题“环球音乐探宝

(五)”——非洲漫游。

★再随画面欣赏,请一位同学当“导游”为大家讲述这些名胜古迹。老师协助补充,重点介绍尼罗河:歌中唱到的“尼罗河”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50公里,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阿拉伯语意为“大河”。“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谚语。

★熟悉哼唱主题(前四句)。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设计尼罗河畔非洲人愉快劳动愉快歌唱、尽情享受劳动成果的场景。引导学生欢乐地利用身体各部位及身边可以发声的桌、椅、笔盒等跳起来。(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提出注意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设计和舞蹈。)

2.学唱歌曲,了解黑人。

★走进南非,做一回“思乡归乡的黑人”。

①听听找找:听《当太阳落山》录音范唱,找出哪段是描写黑人“思念家乡”的、哪段又是描写黑人“急切归乡”的?

②编编演演:分组设想用动作怎样表现出“缠绵的思乡”与“急切地回家”的对比效果,随歌声表演出来。评选最佳“表演小组”。

③唱唱比比:《当太阳落山》是一首最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里几乎每一句都是弱拍起,但是重复的乐句较多,听几遍后唱起来并不难。难点就是掌握“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并要求学生能用歌声准确表达“缠绵的思乡”与“急切地回家”的对比效果。评选最佳“歌唱小组”。

★走进东非,做一回“友好和睦的黑人”。

①拍读:出示乌干达民歌《划船》里典型的节奏型“

”,请学生任意拍击身边的物品模仿鼓声“”,同时口念“”;师生配合完成第二乐段的拍节奏、读歌词活动。

②合唱:师生合作学唱《划船》二声部。通过前一环节的歌词节奏的拍读铺垫,学生填唱单声部已不成问题。当全体同学齐唱一个声部时,老师配唱另一声部并请他们边唱边听和声效果,合作几遍后可以逐渐邀请部分学生加入到老师的声部给与“帮助”,待两声部稳定平衡后老师再退出。

③表演:唱熟歌曲后,请学生边唱边表演非洲黑人的“划船情景”。可以是歌曲要求的中等速度,显得黑人们很友好、很愉快地进行着水上劳作;还可以快速表演,好像黑人们在进行一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划船赛;也可以慢速表演,又好像是黑人们和睦相处,十分自在悠闲地在水中荡舟。总之,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非洲音乐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康加鼓及典型的节奏型、欣赏微型歌舞剧《法图姑娘》 教学过程:

(一)了解非洲乐——鼓 非洲有各种不同大小的鼓。非洲人民运用它们可以奏出极为丰富的各种节奏,尤其是各种切分音节奏。“鼓”在非洲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乐器,而且还是彼此联络的工具。不同的鼓声传递的是不同的信息。

1.展示资料。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非洲“鼓”的图片在课上展示(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看一看、拍一拍实物更好);老师出示收集的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鼓声的独特音色,并模仿非洲人自由拍击。

2.音乐游戏。

★引言:鼓在非洲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乐器,而且还是彼此联络的工具,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手机一样方便快捷。不同的鼓声又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就像人在“说话”一样,不信你听听!

★如果有视频课件就直接播放一遍,让学生更加感到“鼓”的神奇魅力。如果没有老师就按教材上的要求,请两个同学帮忙扮演“爸爸”和“姐姐”的角色,事先商量好在门外等候,老师击鼓,把“会说话的鼓”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讲述“会说话的鼓”的游戏规则。首先要学会有节奏地击鼓。尝试着让学生利用手或身边其他物品来模仿鼓的两种节奏直到熟悉。

★请一位同学在室内击鼓,两位学生配合根据鼓的语言出场做相应的表演(2-4遍即可)。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非洲黑人们设计一些“鼓的语言”来表演,并向大家作出相应的解释。

(二)非洲微型歌舞剧

塞内加尔民歌《法图姑娘》是一个小型的歌舞剧,由A+A+B+间奏+C+A+B+A等8个段落组成,描绘了法图姑娘和朋友们在一起幸福快乐地跳舞唱歌的情景,也表达了人们对法图姑娘的赞美之情。弱起小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以及旋律的不断重复等都尽显了非洲音乐的特点。

1.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简要引出新课。

2.听一听:结合“音乐网站”里介绍的全剧歌词与曲谱,完整欣赏几遍,熟悉剧情,了解角色及演唱形式。

3.议一议: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及顺序,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理由。

4.唱一唱: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部分来唱一唱。

5.演一演:观看一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段,模仿其舞蹈动作。然后师生合作分角色进行《法图姑娘》的表演。用体态律动感受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在集体演唱处可跟着模唱。

(三)小结

课题

走进音乐大师

(一)——海顿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了解世界音乐大师海顿的生平,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二:能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能听辨出主题的不同变奏,并用自学的方式在本教材“音乐网站”第59页查找“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理解其含义。

教学目标三:能用活泼、愉快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春天来临》,感受歌曲流畅、典雅的旋律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世界音乐大师海顿的生平、欣赏《惊愕交响曲》 教学过程

1.介绍“海顿”。

①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②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③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2.欣赏“惊愕”。

①唱一唱,熟悉主题:主题音乐为2/4拍,节奏简单,旋律以“1、3、5”为主,较容易哼唱,难点是升fa的演唱。请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请学生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作其他动作。

③说一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请同学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 ④数一数,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如用图型、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

⑤查一查,了解定义:教师提出问题——“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由学生自查教材第58页“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春天来临》 教学过程 1.听中动。

听歌曲,找出6/8拍的强弱规律,用声势表现出来。

2.听中读。

听钢琴演奏旋律,全体激情朗诵歌词。

3.听中划。

听老师放慢速度提示性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手划旋律线并划分乐句。

4.听中唱。

师生分工合作完成歌曲的学习,即第一二乐句由学生听唱解决;三四乐句老师代唱;最后几句共同完成。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最难的乐句,老师进行教唱。对于教学条件差的学校,可以不教唱歌曲《春天来临》只作为欣赏。

5.听中忆。

找到清唱剧《四季》的原版录音进行欣赏,追忆音乐大师——海顿的风采。

6、小结

课题

冬日的遐想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银色马车从天上来》;用抒情愉快的歌声演唱《雪花悄悄告诉我》,准确表达这两首歌曲不同的情感,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并能基本掌握演唱二声部歌曲的方法。

教学目标二:能独立自信地背唱歌曲《踏雪寻梅》;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三:能用演唱、律动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钢琴套曲《四季》选曲中第十一首《雪橇》和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冬》第一乐章的欣赏;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对冬季音乐形象的感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银色马车从天上来》、《雪花悄悄告诉我》 教学过程: 1.看看议议

以教材第51页的一幅画“节日”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展开对冬天的遐想。

2.听听想想

老师将本单元的3首歌曲和2首乐曲随意穿插播放,让学生在没有视觉先入为主的影响下聆听、想像:随着音乐的流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

3.唱唱比比

反复聆听之后,用视唱与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分段学唱《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和《雪花悄悄告诉我》这两首歌曲。

★分别听两首歌曲前4句,用声势动作感受不同的节拍,比较相近的速度和情绪。

★接着唱两首歌曲前4句,提示学生注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里面的特色——四个切分音的演唱;强调《雪花悄悄告诉我》里面典型的节奏X-X|X-X|X-XX|X--|。

★完整听两首歌曲,体会“小雪花”以“冬爷爷”的语言对小朋友语重心长的祝愿;体会“小雪花”与“我”的亲密接触。

★难点则是二声部的学习。可以参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全体同学有感情齐唱高声部,老师配唱低声部并请他们边唱边听效果。师生合唱几遍后可以逐渐请出部分学生加入到低声部给老师“帮忙”,待两声部稳定平衡后老师再退出(在班级里唱合唱不能着急,可以一句一句来合成)。

★ 学会两首歌曲之后,设计简单的集体活动形式。比如第一首,应该可以抓住“马车奔驰来往”的动态,而第二首,就可以抓住“雪花飞舞”与三拍子的摇荡感进行联想。

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教学过程 1.练一练。

考虑到歌曲里多次使用力度记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做一些有关节奏、声音的力度变化的练习。

2.唱一唱。

这是一首在音乐教材里久唱不衰的经典作品,歌词琅琅上口,可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用视唱接龙法学唱歌曲。比如:

以此推下去,难点正好由老师解决了,学生再唱就容易多了。重点是力度记号的表现。

3.画一画。

在歌曲背景的衬托下,请几位学生合作到黑板上画一幅“踏雪寻梅”图,其他学生用画笔在下面描绘歌曲意境。

4.奏一奏。

歌曲熟悉后,让学生参与设计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老师提供铃鼓、双响筒、碰铃等三种乐器或其他,任由学生选择、演奏、评判、比较。

例如有人选择:第一乐段用双响筒,很跳跃:XX XX |XX XX |,第二乐段开始用碰铃,好似铃铛声音:X X | X X |,后面用铃鼓,很得意潇洒:X-(摇)| X-(摇)|,最后两个小节齐奏。

5.背一背。

激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背唱歌曲,同桌互相比赛检查。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1.粗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选曲。

复习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和《秋》,请学生说出曲名及作者;引出欣赏《冬》的第一乐章,选出合适的词语表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2.精听钢琴套曲《四季》中的《雪撬》。

①引言:刚刚感受了维瓦尔第的“冬季”,下面老师再给你们听一首“冬季”的音乐(播放)。初听不揭示曲名,请学生说出乐曲所描绘的人、景、物。

②揭示曲名,复听,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和情调,并能根据音乐的对比与重复区分段落(三段体)。③老师先弹奏第一及第二主题旋律,让学生视唱熟记,再分段复听。听赏时还要求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

④完整复听,请学生随“赶车人歌唱”、随“活泼豪放的音调舞蹈”。综合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⑤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在家乡和母亲那里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年仅5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小曲。柴可夫斯基继承了莫扎特、贝多分、格林卡等西欧和俄罗斯古典作曲家的优秀传统,注意研究和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他非常喜欢独自一人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倾听普通劳动人民的淳朴的歌声,丛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雪橇》的主题音乐富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就是一例。所以人们说他的作品散发着俄罗斯泥土的芳香、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灵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杰出的音乐家。

3、小结

第九册 音乐教案 篇2

件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九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一、教学内容:、聆听《晨景》、《渔舟唱晚》。

2、表演《清晨》、《晚风》。

二、教学目标:、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5、学习口琴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

三、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琴,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 7.口琴伴奏的双音分解和弦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音的音名位置是#F

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9.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二、.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再听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

4.5.小结:

三、.内容主题《早晨》是规定的,其表现形式是放开的,2.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作为一个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

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6.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

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二、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

6.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3.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农家乐

一、教学内容:

、聆听《快乐的农夫》、《丰收锣鼓》.2、表演《苹果丰收》、《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教学目标:

.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三、重点: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难点: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1.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

2.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是为了后快。

3.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

4.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

5.第二乐段的学习可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6.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

7.8.9.10.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二、聆听《快乐的农夫》

1.2.3.学唱主题44.为这主题 6.5.拍腿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

3.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最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

二、.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3.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

2.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4.是第几段?

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你从音乐

?

5.2.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三、课后反思:

第三课足迹

一、教学内容:、聆听《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2、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二、教学目标:

.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三、重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3.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1.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聆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3.?

2.?

“足迹”。

二、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

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四课可爱的家

一、教学内容:、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2、聆听《可爱的家》、《天黑黑》、《回家》。

二、教学目标:

.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三、重点: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难点: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1=G,无论是钢琴还是竖笛,都必需注

意第七级音“7”的位置是#F

第二乐段的分解和弦的伴奏有一定难度,要单独练习,熟练后才能合成。

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 一个小故事——

6.?

2.你听懂了吗?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4.?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可以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可以范唱《可爱的家》,如有时间还可让学生哼

3.? 4.?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

感受到了什么?

2.1.5.??

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

4.5.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2.3.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

短。注意弱拍节奏。

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

1.非常熟练唱好前82.掌握4/4拍或6/83.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8小节,及第三乐句

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五课故乡

一、教学内容:、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

2、表演《故乡的小路》、《如今家乡山连山》。

3、综合表演。

二、教学目标:

.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三、重点: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难点: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

2.3.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

5.6.7.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

思聪→《思乡曲》 背唱。

之情。

三、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3.4.?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如:

4.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

?3.4.5.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

?2.二、聆听《乡 1.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

4.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

三、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初听,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

2、课本上提供了两种动作,一是走步,二是左右扭动腰臀。八拍为一组动作,前六拍走步,后两拍扭动腰臀。还可以前六拍走步,后两拍做转身跳。

3、学生设计自己的动作。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

2.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

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

二、.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一、教学内容:、表演《雏鹰之歌》、《叮铃铃》。

2、聆听《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

二、教学目标:

.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三、重点: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难点: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这首歌曲的风格性很强,所以多听几遍范唱对学好这首歌有很大的作用。3.学唱这首歌曲。可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

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为第二乐段8 4.在学唱曲调时,可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 6.该歌曲带有x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二、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

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

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 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

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后流畅地唱好齐

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

1.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

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

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

2.3.4.5.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

么?

3.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二、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

2.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三、听辨练习

.先用钢琴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7课雨花

一、教学内容:、聆听《踩雨》、《雨滴》、《暴风雨》。

2、演唱《踩雨》、《雨中》。

二、教学目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三、重点: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

难点: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2.?说明他既非常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呵!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但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声?

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3.?什么地方能产生回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

三、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4.?5.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变化? 2.6.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来演奏,效果更佳。

1.2.8.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

5.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容是——?

怎样的场景?

5.4.3.1.?它的名称是——?内2.出示教学标题——

?

?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

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

4.创作展示。3.2.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8课冬雪

一、教学内容:、表演《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聆听《乘雪橇》、《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二、教学目标:、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三、重点: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难点: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

3.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

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5.?每次出现有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二、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

3.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5.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

-梦-小动物-春风-2.?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靠近“3”,这样“#2”就能唱准。

5.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

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

7.?

?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3.4.2.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

1.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

3.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四、小结。课

第九册数学教案 篇3

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解答过许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步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检验的方法.

教师板书: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3)怎样分步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4)怎样验证是否正确?

2.汇报讨论结果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1(出示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及线段图)

(2)提问: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经做的套数怎么求?

(3)学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综合:(660-755)3

=(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师小结检验过程.

方法一: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验每一步列式和计算是不是对.

方法二:把最后结果当做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3.规纳概括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2

(2)教师提问:这四步你感觉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结: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题意上,因为解题思路是根据题意确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思路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一)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每天浇多少棵?

(二)李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

(三)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出示不同算法,请同学讨论是否正确.

四、质疑调节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审题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检验呢?解答应用题为什么要检验?(讨论)

五、课后作业

(一)学校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二)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大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6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第九册习作教案习作1 篇4

第九册习作教案习作1 一.教学目标: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

作文评讲纪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22:45:36编辑过] 闲暇之余谈教育2004-7-9 22:37:00举报帖子

濠西居士

等级:弄潮儒生 文章:619 积分:1006 注册:2003年8月29日第 2 楼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习作二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决赛》,了解例文内容的主次详略和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具体的方法,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通过讨论,领会竞赛场面的写作要领和一般方法。3.能按作业要求,依照例文写一篇描写竞赛场面的习作。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对竞赛场面进行观察、表达。2.准确、形象地表达出参赛者及观众的动作、神态。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哪些竞赛还记忆犹新?看谁能记得清、说得好? 2.学生构思,同桌互说,大组交流。

(二)读懂例文,了解写法。

1.出示例文前的图画,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这幅图画上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如果让你说出这个比赛的场面,你打算怎样说?要把什么作为重点内容来说?重点要说清什么?还要把什么说出来? 3.学习例文:

(1)学生读例文,思考: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球赛的?小作者重点介绍的是哪一场球赛?他是如何把当时的场面介绍得活灵活现的?用波浪线画出参赛者的动作、神态;用横线画出观众的反应。(2)学生集体讨论。

(三)运用迁移,进行读写训练。1.学生归纳学习例文的收获。

2.师生讨论,明确写法: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一次竞赛的情况,不但要抓住参赛者的动作、神态,还要写出观众的反应,以衬托比赛的激烈气氛。

3.出示作文题:“难忘的——赛”,学生构思重点段(决胜局)的内容,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4.同桌互说,相互提示,共同提高。5.指名大组发言。(介绍决胜局的情况)6.师生评价。(运动员的动作、神态及观众的反应有没有写清楚?有什么地方要进一步修改,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7.学生起草重点段,指名读,师生再评再改。8.学生修改重点段。

9.学生拼装文章的头尾,完成全文的写作。教师行间巡视、个别帮扶。闲暇之余谈教育2004-7-9 22:39:00举报帖子

濠西居士

等级:弄潮儒生 文章:619 积分:1006 注册:2003年8月29日第 3 楼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习作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的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秋天到了,秋姑娘给我们发了请柬,那是就是树叶,你们收到她的请柬了吗? 2.你收集到了哪些树叶?

3.在我们地课本上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有哪些? 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板书:形状、颜色。

3.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哪种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给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树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树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树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如果你还想把其它树叶也写下来,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讨论。

3.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4.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

5.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分——总”的写作方法。6.开头可以怎么写?(写秋游时看到树叶的总印象)

7.结尾可以怎么写?(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五)修改评议。

闲暇之余谈教育2004-7-9 22:40:00举报帖子

濠西居士

------------------习作四 教学要求:

1.能通过观察图画、阅读例文《和书籍交朋友》,从感性上认识什么叫板报稿。

2.能结合平时读过的报纸和板报,理解什么叫表扬、批评、报道、感想,知道板报稿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3.能从本学期本班开展过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先说一说,再写成报道稿。教学过程:

一、看图读文,感知写法。

1.指导观察图画:图上画的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作者的这篇报道写的是什么事?这篇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4.师生共同小结:《和书籍交朋友》写的是班级里的同学自己动手办“图书角”、开展读书活动的事。

二、默读讨论,明确写法。1.默读“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

2.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阅读了“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1)报道稿的正文写法是:第一部分,简要交代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部分,比较详细地介绍事情的经过;第三部分,扼要地写出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写报道稿的基本要求是:标题要醒目,内容要真实、新颖、有意义,篇幅要短小,语言要简练。最后还要写上作者的名字。

4.对照“习作要点讨论”和例文,进一步明确写法。

三、练说练写,运用写法

1.引导学生交流:你准备选择班级最近开展的哪次活动来写?准备怎样写? 2.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选有代表性的两三人在全班说,师生共同评议。3.学生质疑问难。

4.学生拟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5.选出优秀习作进行讲评,并誊写在板报栏里。

四、提出办手抄报的要求。

闲暇之余谈教育2004-7-9 22:41:00举报帖子

濠西居

------------------习作五 写一种动物(或会活动的动物玩具)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帅鸽》的片段,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过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

二、学习例文,探讨写作方法 1.出示投影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画面。图中画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你是怎样去观察的? 3.教师提出思考题,学生自学例文。4.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1)要有顺序,抓住特征。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3)写好过渡句。

5.学生自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三、联系实际观察生活,进行习作练习1.通过观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1)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最后一段,领会这次写作的要求和有关写作内容。(2)指名学生简要汇报一下自己的观察笔记后,其余互相交流。(3)观看VCD片进行口头作文竞赛

2.学生欣赏VCD片《动物世界》中《天然动物园中的部落》,为习作丰富材料。3.学生按习作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积分:1006习作六 写一件自己为老人或病残人做过的事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给爷爷洗脚》,了解基本内容,懂得为老人、病残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尊敬老人、帮助病残人的具体表现,初步感知怎样写自己做过的一件事。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明确本次的训练重点是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下来。

3.能按作业要求,选择做过的一件事写下来,做到把经过写具体,把内容写生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帮助过别人,其中有帮助过老人或病残人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把这些写下来,那该多有趣啊!今天我们就学习《给爷爷洗脚》,并仿照《给爷爷洗脚》的写法写自己为老人或为病残人做过的一件事。

二、学习例文,归纳写法 1. 轻声读例文,完成练习。

2. 小结:小作者在例文中交代清楚了给爷爷洗脚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交代清楚了给爷爷洗脚的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写得十分具体。3. 结合“习作要点讨论”,归纳写法。

(1)写一件事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板书:按顺序 写具体

三、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1. 小作者是怎样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写具体的?

2. 归纳小结:小作者把给爷爷洗脚的过程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分成了几个部分:打水→拖鞋→搓洗,每一部分都写得很细致。

四、审清题意,循序练习

1. 审清题意:你知道今天作文是写什么?有哪些要求? 2. 开拓思路。(可让多个学生从不同方面简要地口述一件事,从而帮助学生根据要求选好题材,定好作文题目)3. 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在选择好内容的基础上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织材料,列好提纲。(2)让一两个学生具体地口述自己为老人或病残人做过的一件事的经过。4.学生练习写稿,教师巡回指导。

------------------习作七 扩写 教学要求:

1. 读懂范例《“书大夫”》的扩写,领会扩写文章的意义、要求、方法及步骤。2. 读懂提供的扩写材料《风雨中》、《老鼠只吱吱》,领会它们所表达的中心和内容的重点,明确应当着力扩写的部分。3. 按作业要求扩写《风雨中》、《老鼠只吱吱》,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老师会把你们没有写具体的重点部分根据文章的中心扩充具体。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吗?现在有这样一位小作者,写了一篇文章叫《“书大夫”》,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读懂例文 1. 出示投影①。

2. 学生轻声读,并说说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3.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激趣: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老师,你认为该如何引导他把这篇文章写具体呢?

4.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5.出示投影片②,听录音并讨论。扩写后的与扩写前的哪篇好?为什么? 6. 学生看课本,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点拨。

(1)小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部分进行扩写?扩写内容又突出了什么?(2)扩写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应掌握哪些要领?

三、组织讨论

1. 再次出示投影片①②,学生比较朗读。2. 同桌讨论,交流。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1)小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谢大成同学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重点内容扩写的,扩写突出了图书破旧的程度和谢大成同学在修补过程中的具体语言、动作和神态。

(2)扩写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充实丰富、有血有肉,扩写要阅读提供的材料,领会中心思想。明确主要内容,扩展重点部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4. 学生再读例文,仔细体会扩写文章的要领。

四、指导扩写

1. 出示投影片③,明确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2. 提示扩写的要领和方法。

师述:刚才我们已分析了原文《风雨中》重点应写刘老师是如何冒雨把残疾学生苗小刚送回家的,我们还初步懂得了扩写的要领,那么,请同学们想想看,《风雨中》这篇短文的扩写要领和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提示点拨:应围绕两个重点展开丰富的想象,一是风雨狂暴程度;二是在送苗小刚同学回家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刘老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3. 让学生试说刚才小结的扩写要点。4. 指名试说,学生互相评议。

5.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两个材料中任选一个进行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上一篇:单薄的青春散文下一篇:唐僧上西天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