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金会年度总结

2024-05-17

教育基金会年度总结(精选4篇)

教育基金会年度总结 篇1

2020年,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基金会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以及学校各部门、广大校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始终坚持“以公益获支持,争取社会捐赠;

以制度促规范,严格项目管理;

以诚信建品牌,弘扬捐赠文化”的宗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加强调研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各方资源和支持,积极推动基金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各项工作

基金会按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理论的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学习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校友、社会爱心人士服务。

(一)学深悟透,强化理论根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支部集中学习,并利用自主时间,借助学习强国、主流媒体等平台,通过研习主题教育汇编资料、交流讨论学习等方式,主动学、深入学,切实在原文原著中领悟原理。始终秉承必须要以高度的自觉、踏实的作风,学会学习、坚持学习的理念,从学习中找到守初心的定力、担使命的能力、找差距的自觉、抓落实的方法,用思想修身、理论强身,不断强化理论基础。

(二)学用贯通,提升工作成效

在理论学习中联系工作实际,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认真整改。拓展工作视野和格局,内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标杆,激发自我革命精神,切实开展自我修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同时,通过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依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部门职能。用学习成果激发基金会业务水平的提高、管理层次的升级,不断加强与广大校友、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的交流沟通和感情连接,不断提升工作和服务实效。

二、深入学习政策,依法依规办会

基金会坚持加强对“慈善法”和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在认真研讨、领会精神的基础上,切实按照政策、法规和章程的要求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一)基金会在湖北省教育厅、民政厅的指导下,于2020年10月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完成了部分理事和监事的人事变动工作;

并计划于2021年初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修改部分财务管理办法。

(二)积极参加湖北省财政厅组织的培训和学习,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社会组织财务税收制度》等政策法规以及部分优秀社会组织的先进经验,用以指导、规范实际工作实践。计划于2021年初采用公益电子票据系统开展票据工作。

(三)积极参加社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培训,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组织建设,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基金会的积极作用,促进基金会健康发展。

(四)保持与湖北省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的密切沟通,实时掌握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动态;

调研走访兄弟高校基金会,学习交流先进做法,借鉴工作经验。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2020年,根据本会章程,基金会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项目开发与运行、资金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筹措捐赠资金

构建并完善校内二级筹资工作体系,以学院(部)为单位策划活动或项目,调动学院筹资积极性,全年接受各类捐赠资金共计2500余万元。

(二)确保资金稳健运行,基金继续保值增值

根据基金会《接受捐赠管理办法》,规范接受捐赠行为,确保捐赠收入安全;

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门研究,拓展沉淀资金收益渠道,提高收益率。一年来,通过合理调度和积极运作,基金会投资理财收益200余万元。

(三)开展公益资助活动,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基金会紧紧围绕“奖优扶困,资学助教,励志尚德,援建减负”的原则开展公益资助活动,助力学校发展,全年公益性资助金额达1700余万元。其中包括:

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着力营造扶贫济困、爱心助学的良好氛围。全年资助本科生和研究生4000多人次。

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正向激励,示范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育人环境。

资助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提升实践育人成效。资助教师发展和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资助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师发展和学科建设。

此外,基金会还开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学校设施和人文环境完善。

(四)逐步提升管理水平,确保项目规范运行

在积极调研、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基金会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基金项目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工作流程示意图,明确、优化了基金会捐赠、管理和使用流程,进一步规范了立项、评审、使用和项目结项、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安全运行,进而提高使用效益。此外,基金会还精心组织了10多场捐赠、发放仪式,及时做好公告公示,保证基金会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基金会顺利通过法人登记证书(慈善组织)年检、财务年度审计,省民政厅予以湖北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19年度年检合格评价。今年10月,基金会接受省民政厅开展的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法人变更审计检查,对基金会2019-2020年的所有项目进行全面核查,内容涵盖相关捐赠协议书、银行进账单和明细账以及相关会计凭证等方面。检查结果为合格,基金会项目运行均符合合法规范的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2021年,基金会将继续围绕“筹集基金、用好基金、管好基金”,增强筹资力量,扩大筹资规模;

加强基金会内部管理,完善组织机制建设;

不断提升基金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基金相关工作规范化、流程化、细致化程度,服务学校和师生发展,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完善基金会网站、官微等平台的建设,科学、合理宣传基金会相关工作,提升基金会品牌影响力。

教育基金会年度总结 篇2

江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07年计划生育人口教育基金会工作总结

2007年全县各级计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基金管理条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乡镇遵照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教育局《关于建立计划生育人口教育基金的管理意见》(江人口局发„2007‟114号)要求,实施了计划生育人口教育基金等扶贫帮困惠民行动,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推动我县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年全县8个乡镇和一个村建立了人口教育基金,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集基金47万多元;资助因生活困难造成孩子不能上学或辍学的学生,已资助贫困学生69人,累计资助资金38550元。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体工作由乡镇主管,成立由乡镇中心校、计生办组成的计划生育人口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成员及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县教育局和县人口计生局指导业务工作。

2、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和管理。教育基金主要来源是社会各界人士、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经商办企业致富的个人、民营企业业主捐资。教育基金的补助对象是因病、因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并且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家庭的子女上小学、中学、大学时给予学费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乡镇计划生育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教育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当年余额结转下使用,当年补助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负责基金补助工作的人员做到认真负责,照章办事。2007年教育基金的兑现等工作无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

3、大井镇铜锣村在2004年成立了道德评议委员会,道德评议委员会设立了教育基金,委员会由该村的知名人士、热心于村级公益事业、关心计划生育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和退休教师组成。会长由本村会员中推荐德高望重、有号召力的人担任。该委员会由5人组成,任期一届(三年),到期换届推选会长和成员。经费来源由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和本村经商办企业致富村民和民营企业主自愿捐资,经费支出由道德评议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主要用于本村考上大学的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户学生和困难户家庭。

三、成效明显

在农村实施“人口教育基金”等扶贫帮困项目工作中。我县部分乡镇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位臵。底蓬镇2006年成立教育基金会 以来,至今筹集基金21万余元,已收回利息1.3万元,利用基金利息对全镇的教育事业进行奖励,重点奖励独生子女考入大学的学生,按一、二、三本为等次,分别奖1000元,奖400元,奖300元。四面山镇2005年12月成立教育基金会以来至今,筹集资金131256.50元,今年九月资助了50个贫困学生,每个学生100元,共资助5000元。铁清镇2006年5月成立教育基金会,组织各界人士捐资,收到捐款127598元,用本金产生的利息,奖励优秀师生和资助贫困学生。2006年9月-2007年9月收到利息7200元,奖励了120人次,付奖励金4200元。大井镇铜锣村现已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资助资金6800元,现在该基金拥有固定基金5000元。

四、存在问题

1、该项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2、部分乡镇领导和计生协会不够重视,人口教育基金会还没有在全县普及。

五、下一步工作

倡议全县各乡镇计生协会和村级协会成立计划生育人口教育基金,广泛宣传,采取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切切实实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农村生活困难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排忧解难,尽快脱贫致富。

二○○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教育年度总结 篇3

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落实公共财政预算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小学每生每年710元、初中每生每年910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将补助范围由在校寄宿生的10%扩大到15%;提高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4200元提高到6000元,在“三免一补”的基础上残疾学生交通费、特殊学习用品和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年不低于3000元。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全市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为每生每年不低于300元(不含幼儿园的保教费、住宿费收入);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确定最低拨款标准为每生每年900元;建立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20xx年共发放资助政策资金2.2亿元,惠及学生10万人,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持续提升办学条件,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

(一)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校舍标准化工程累计开工104.2万平方米,完成总体规划的94%,圆满完成20xx年市政府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程顺利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启动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已完成编制规划。统筹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启动特殊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教育图书发行征订工作顺利完成。

(二)推进免费校服和厨房建设工程。全市13个县市区免费为义务教育段学生配发学生装,学生装免费覆盖面达到90%。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中小学集约供餐试点市。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作为全国8个试验区之一,启动教育部教育装备综合改革烟台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我市代表山东省参加了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暨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强化教育网络建设,提升网络管理与维护水平。推进“XX市数字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建成多媒体录播教室211个,数字化多功能教室93个,9所学校获批省创新实验室建设首批试点。完善“XX市教育视讯服务平台”,举办大型视频会议14次,网络教研活动55场,培训教师超过10万人次。开发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平台,全市上传3000余节优秀课例公开晒课,推送1173节课例参加省级晒课,市级教育资源库增加优秀课件1200件、优秀课例1400节、微课程资源1000个、素材类资源1万余条。举办优质课、课件、微课、学生电脑制作等竞赛活动,利用教育技术科研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研究课题网络动态管理与指导,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考试工作,举办全市实验室装备与实验教学应用培训班,开展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员应用培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德育实施水平。推进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制定《XX市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方案》。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编写《胶东红色文化读本》,实现党史、国史与胶东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做好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烟台一中获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教育案例。开展创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活动,三所学校被评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统筹安排全市中小学读书工作,形成读书活动开展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第四届全市中小学校读书活动,对20xx年度读书活动进行评选表彰。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二)坚持依法治教,全面规范办学。落实规范办学“五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做好日常违规办学行为投诉受理,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减轻。继续推进高中均衡编班、选课走班,加强高中教育新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适应高考的改革。规范中小学课程资源选用管理,构建我市中小学课程资源选用管理机制,制定课程资源的选用管理办法,组建全市各学科课程资源选用委员会专家库,今年,我市开展两次课程资源选用工作,学校反响良好。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将中小学章程建设纳入县市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新通过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学校44所,年度通过数量居全省第一。

(三)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及综合实践教育。做好发展校园足球工作,举办两期足球师资培训班,培训中小学足球教师200名;举办XX市中学生运动会和“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两项赛事;重点建设168所市级足球特色学校,有19所被授予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进入全省首批8个校园足球试点城市行列。教育部将我市列为地市级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全省仅有两地市),5所学校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举办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230个节目、428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完善音体美考核机制,组织学校参加了各类省市体育比赛。推进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确定43所全市“多彩实践活动日”特色课程开发首批试点学校,98所试点学校与周边场馆建立“基地课程开发共同体”,评审确定21处首批“XX市市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遴选确定了77所常态化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场馆,形成集“部门联动、常态化、全免费、自主性”于一体的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新模式,场馆对学生家长全免费。“学校+基地群”综合实践教育体系入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候选案例”。

(四)深化教科研及教学改革。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及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推出学科发展规划,完成各学段学科优质课程资源的评选工作。继续通过订单式教研、跟进式指导等方式指导学校教学工作,教研员年均听评课达150节,跟进指导落实《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在全市首次开展了初中教学“听评课月”活动,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周”,300余所学校、4000余名教师参与。开展家长教育研究,吸收全市中小学校中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班主任,组建首批全市家庭教育研究团队。圆满完成“十二五”省、市级课题结题鉴定工作,其中省级70项、市级170项。召开差异教育研究成果展示暨省“十二五”课题结题培训会议,典型经验被《中国德育》刊发。完成10个学科中考命题工作,全市中考网上统一阅卷工作顺利完成。围绕课题结题,形成《差异教育研究20年成果丛书》,改版升级《烟台教育》。

四、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扩大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出台《XX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部分保障性措施获省教育厅充分肯定。启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扩大释放骨干园效应,在农村发挥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主导作用,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办园模式,全市有74个乡镇174处幼儿园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在园幼儿2.1万多名;在城区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招远、莱阳、开发区等8个区市以县域实验幼儿园为母体实施集团化办园,规模达29所园、在园幼儿1.2万多名。探索“以园办园、以园养园”多元集团化办园新模式在莱阳初见成效。认定第二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3所。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对144所省级、市级示范幼儿园进行初评和复评,至此全市245所满五年的市级示范幼儿园全部复评完毕。注重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召开《指南》烟台实验区(开发区)现场,组织名园长、名师培训和全市专业教师网络课程培训。在全省首届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竞赛中,我市荣获团体第一名、个人一等奖。成功组织了省级示范幼儿园开放、名师送教下乡、幼儿园区域活动优质课评比等活动。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新增烟台经济学校(烟台一职)、烟台机电工业学校(莱阳中职)2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市“国字号”中职示范校达4所。新增烟台职业学院与鲁东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烟台大学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的“3+2”(专科+本科)招生试点,新增5所学校8个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完成4个省级、15个市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支持14名能工巧匠进职校任教,实施中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项目。

(二)加强校企合作,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依托职教集团成立12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新增7个专业联盟。烟台船舶工业学校开设“中德诺浩班”,在全省率先开启中德联手培养人才模式,推动了职教国际化校企合作进程。实现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成功举办“鲁花班”、“舒朗班”、“奔驰班”等高端技能人才定向培养班。全市职业院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1.2万人次,向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6万人次。烟台黄金职业学院进入专家论证阶段,该校为我省首所以黄金为特色的民办高校。开展全市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媒体发表稿件300多篇,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抓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创业教育。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评选一等奖56个、二等奖110个、三等奖169个;在全省技能大赛获一等奖6个;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4个,在全省名列第四;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指导职业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商业计划书比赛,开展“创业导师团”进校园活动,做好春季高考教研和备考指导工作,组织20xx年中职学校优质课评选和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教育年度总结 篇4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证

为促进机关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镇党委成立了加强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小组,将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细化分工到个人,确保了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同时结合本镇工作实际,镇党委制定了镇镇20xx年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定期组织机关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学习。

2、突出工作重点,狠抓理论教育

20xx年,我们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党建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全镇掀起理论学习新高潮。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根据党建工作实际需要,选订《支部生活》、《半月谈》、《求是》等优秀期刊作为机关干部教育学习的重要资料,确保教育培训工作有充足的学习资料。

(二)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镇多次组织全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十八大、县委工作会议、县人代会等会议精神,并组织学习研讨会,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理论素质。为使学习不走形式、不走过场,避免学习急躁、囫囵吞枣,在每次组织学习前,都认真制定出学习计划,列出学习的详细内容,要求机关干部认真做好每一次的学习笔记并定期检查。

(三)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周工作例会时间,以会代训,以会促学,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使机关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更加适应现代化工作的需要。

3、寓教于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一)以镇党委会议室、综合会议室为依托,设立镇党员、机关干部轮训学堂。党委坚持定期召开党委委员会议,共同研究讨论近期党内重大决策,听取和收集党员、群众对党委的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党员、机关干部轮训学堂,每期由一名办公室主任介绍本办公室负责工作,使不同科室之间增强了解和交流,增加业务知识,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二)从党员的工作生活实际出发,选准用活行之有效的载体,对党员进行实践性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榜样在身边”活动、党员承诺活动、党员先锋岗活动。在窗口部门、站所开展“优质服务”岗活动,做好服务工作;在信访办开展“受理承诺”活动,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在镇纪委开展“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活动,及时查出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依托各村支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开展村级党员培训。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由镇远教办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通过资源整合,且根据各村党员教育现状以及村民的求知欲望,及时进行全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协调或培训会议。二是重点宣传,提高党员认识。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的实际情况,各村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播放农村最新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知识等一批政策理论类影片,供党员群众们观看,既提高了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又丰富了党员们的业余生活。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镇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有:一是一些机关干部对此项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加之一些地方由于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多、留守农村的少,出现了“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问题。二是培训方式相对落后、规模不大。由于我镇财政困难,组织开展党员培训方式还比较简单,以会代训多,通过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举办短期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培训次数较少,且规模不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三、下步打算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党委结合各村、各单位实际,负责具体安排落实,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党员教育的各项活动,保证党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认真组织好民主评议活动,对参加教育培训不积极和不合格的党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负责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资料档案,配合上级党组织的检查指导。

2、统筹兼顾,紧跟时代。要根据工作实际特点,做到有组织领导、教学计划、固定场所、教学设备、必要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内容。还要根据党员特点,把开展培训与解决党员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致富的信心,激发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上一篇:1如何当好基层主官下一篇:教改实验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