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发展(共12篇)
基金会发展 篇1
近年来,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于公募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呼声不断升高,对于善款流向的追问不断增多,对于善款使用效率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募基金会的公益性与发展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是财政部评估的5A级基金会,即我国评估等级最高的基金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基金会发展水平。本文以该基金会官方网站披露的2005—2010年度审计报告财务数据为依据,试图对公募基金会的公益性和发展性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从财务视角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一、公益性分析
公益性是基金会的本质特征,也是公募基金会设立的唯一目的。公益性可以体现为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承载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与公信度。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财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现在职工薪酬、支出内容、成本结构等方面。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些比例要求直接体现该组织的非营利性。以往文献研究发现,这些比例是审计的核心问题,其数额、界定和披露要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密切挂钩。
笔者以公益事业支出占上年总收入百分比、业务活动成本占当年总支出百分比、工资福利与行政费用占当年总支出百分比三个指标衡量该基金会的非营利性。
如图1所示:2005—2010年间, 该基金会公益事业支出占上年总收入百分比基本符合法定标准 (70%) , 只有2009年该指标仅达到50%, 不符合法定标准。这可能是由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爆发导致当年捐款收入激增, 间接导致2009年公益事业支出指标下滑。笔者剔除2009年特殊值后发现, 该比例也有下降趋势。这说明公益事业支出占上年总收入的比例在下滑, 公益性受到挑战。
业务活动成本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业务活动目标、开展其项目活动或者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业务活动成本占当年总支出比例能够反映每一年度的支出多大程度上由直接进行公益活动产生。由图1可知,2005—2010年间,该比例整体缓慢上升,持续稳定在90%左右,反映出青基会成本与费用关系较为平衡,无明显变化。
2005—2010年间,工资福利与行政费用占总支出比例持续稳定在5%左右,符合法定标准(10%以下),无明显趋势变化;但2010年有增高现象,达到6.44%,比上年增长65.1%。笔者观察,香港乐施会2010年行政管理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7%,体现了其较高的公益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我国5A级慈善基金会,应当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二、发展性分析
发展性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主要从资产和收入两方面衡量。笔者从总资产增长率、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总收入增长率等方面对该基金会发展能力进行衡量。
如图2所示,2005—2010年间,该基金会总资产增长率、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总资产增长率与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波幅相对一致,在2006年、2008年达到峰值;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则在2007年达到峰值,2006年、2008年相对平稳。限定性净资产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资产或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使用所设置的时间限制或(和)用途限制,非限定性净资产反之。2006年、2008年限定性净资产增长较快可能是由于激增的捐赠收入中包含大量限定性净资产,与总收入趋势一致。从趋势线来看,总资产增长率整体稳步上升,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整体缓慢上升,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整体出现下降,这有可能是由于人们捐款习惯的转变,也有可能产生于不同年度会计处理的不同。
如图3所示,2005—2010年间,该基金会资产负债率、总收入增长率呈现不同态势。资产负债率方面,研究年度较为稳定,变化较少。2005年,资产负债率为25.06%,比率较高,基金会偿债压力较大;2006年以来,资产负债率逐渐降低,至2008年以后,该基金会资产负债率稳定在10%以下。基金会偿债能力不断增强,有利于该基金会选择多种渠道进行发展,为基金会尝试新的收入增长方式提供可行性。总收入增长率方面,2005—2010年间,总收入增长率基本为正,波动较大;2006年、2008年出现明显尖角,2006年增长率为87.33%,2008年达到103.37%,而2009年出现负值,为-37.91%。这一方面反映出该基金会近年来收入有所提高,存在一定的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反映出收入的增长较多地依赖人们因突发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捐助愿望,缺乏主动的筹资态度、多样的筹资方式、长效的筹资模式和固定的收入增长政策,对群众自发性捐赠依赖较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5—2010年年度审计报告,对公募基金会的公益性和发展性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公募基金会公益性存在下降风险,费用支出结构亟待调整和控制。分析显示,2005—2010年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益事业支出占上年总支出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工资福利与行政费用占当年总支出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业务活动成本占当年总支出百分比呈现缓慢上升态势。公募基金会的公益性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提高我国慈善基金会非营利性是提高基金会其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提高非营利性的首要任务即是重视费用支出结构。基金会应当树立费用控制意识,确立起较为明确的费用管理体制,尽可能减少显性和隐性浪费,确保社会捐赠用到公益活动中,从实处提高基金会的公益性。
(二)我国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趋势良好,但发展波动较大,发展方式较为单一,创新氛围亟待改善。分析显示,该基金会总资产增长率整体线性稳中有升;资产负债率方面不断下降,偿债压力逐渐减小。但总资产增长率和总收入增长率受年度因素影响较大,且过分依赖人们的自发捐赠,发展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这与基金会相关法律环境有关,管理程度过严,管理幅度过宽,使我国基金会运作过于保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金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此,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适合当前经济环境的基金会相关法律,适当鼓励基金会敢于创新,不怕出错,善于纠错,开拓进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我国基金会的先进代表,应当勇于尝试,做出表率。
基金会发展 篇2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募集社会捐赠款物26.82亿元,开展“建设未来——中国建设银行资助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宏志教育推广专项基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吉利教育资助计划”等助学项目30个,资助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54万人次;开展“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室)”项目、“香港邵逸夫基金支持内地学校建设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学校重建项目”等助教项目312个,按照捐赠者的意愿支持各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共接受政府委托项目资金38.75亿元,开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资助中西部地区县镇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0万人次;开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奖励中西部地区品学兼优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万人次;开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资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教师6万人次;开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资助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到校报到的路费和短期生活费21.19万人次,资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1.4万人次,同时还资助解决一些地方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或突发紧急事件;开展“台湾学生奖学金”和“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项目,奖励在内地高校就读的台湾、港澳及华侨学生4.08万人次。
论我国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
公募基金会 去行政化 透明化 品牌化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将基金会按照是否具有向社会公开募捐的资格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因具有向社会公开募捐的资格并且其运作的项目对社会公众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频发的公募基金会丑闻如“郭美美事件”、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挪用善款等,一次次将公募基金会推上风口浪尖,在大大损害公众参加慈善事业积极性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公募基金会的生存环境。因此,我国公募基金会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公募基金会的改革方向在哪里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公募基金会的特点。
1.双重管理机制。
我国对于公募基金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登记注册管理和日常管理来进行。在登记注册过程中,除了满足一般的非政府组织注册条件外,还要满足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的条件。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公募基金会具有足够的实力向社会募捐资金并运作公益项目,同时避免了无能力募捐主体向社会公众募捐浪费社会资源、破坏募捐秩序情况的出现。同时在登记注册中,公募基金会必须找到与自己业务相关的部门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公募基金会才能够注册成立。由业务主管单位对公募基金会的日常活动进行指导,这也就决定了公募基金会的双层管理机制。
公募基金会双层管理机制一方面肃清规范了公募基金会的募捐市场的秩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力量的成熟发展双层管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募基金会的发展,经常会出现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注册的现象,如曾苦于没有业务主管单位而不得不挂靠在红十字会下使自身发展受限的壹基金,这不利于调动第三部门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会的作用。
2.政府支持是公募基金会资金的主要来源。
与国外的公募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相比,我国的公募基金会资金来源中政府支持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社会力量发展不成熟、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源自于我国早期公募基金会的官方背景,如宋庆龄基金会直接是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并且邓小平同志曾担任宋庆龄基金会的名誉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曾由邓朴方担任理事长等。
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为我国公募基金会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由于公募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支持,也造成了我国公募基金会“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象。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公募基金会不积极向公众公开项目财务运作情况而极易滋生腐败造成公益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会不积极考虑针对社会公众的需要设计公益项目吸引社会公众的募捐从而不利于社会力量的培育和发展。
由于我国公募基金会双层管理机制以及主要资金来源来自政府支持的特点,造成了我国公募基金会运作过程中的低效率、不透明、缺乏独立性以及社会募捐的行政性。这些特性都阻止了我国公募基金会的发展的步伐,也是我国公募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针对上述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我国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趋势。
二、我國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趋势。
1.去行政化。
公募基金会的去行政化并不是完全不依靠政府支持,而是在保证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公募基金会的独立运作,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政府在基金会的管理机制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加强对公募基金会募捐秩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间接监督同时,减少过度指导甚至直接参与公募基金会项目运作。而2011年1月11日壹基金通过无主管单位登记注册为公募基金会的过程也成为公募基金会管理机制改革的“破冰之旅”。无业务主管单位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募基金会的注册门槛,使一大部分因没有“婆家”无法注册的公募基金会获得合法地位,增加我国公募基金会的数量,从而使公募基金会自觉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无业务主管单位仅由登记机关对公募基金会进行注册和日常工作的审查,能够减少政府对于公募基金会工作的过度指导,提高公募基金会独立性,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会创造性。但是,对于公募基金会的去行政化趋势并非一蹴而就,不能不顾我国的实际情况盲目放开。目前,我国社会力量以及公募基金会自身能力的发展并不完善,这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公募基金会的去行政化。
2.透明化。
近年来,屡屡爆出的公募基金会丑闻造成了社会公众对公募基金会严重的信任危机,而造成信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公募基金会运作过程中的不透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以及监督乏力,公募基金会的监督基本靠自身监督,这就极易产生腐败以及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运作过程的透明化不仅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募基金会的要求,也是公募基金会提升竞争力、实现组织使命的必然趋势。由基金会中心网负责开发和运作的中基透明指数(FTI)正是在基金会遭遇严重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基透明指数根据基金会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日常工作的项目信息以及捐赠信息四个方面一共设计了六十个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对每家基金会向社会公开信息的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并且根据基金会透明度变化每周对排行榜进行一次更新。中基透明指数不仅能够为公众向公募基金会捐赠提供权威参考,也会成为政府资金支持以及购买服务的重要参考,所以自中基透明指数运行以来,为了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增加社会信任,各基金会积极扩大和丰富了自己公开的信息,在透明指数排行榜的排名不断上升。这极大提高了我国公募基金会透明度,促进我国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公募基金会信息透明化是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公募基金会透明化的进程也会愈演愈烈。
3.品牌化。
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相比具有公开向公众募捐的资格,这也就决定了公募基金会必须在一定程度能够吸引公众捐款来实现其组织使命。社会公众更倾向于向能够产生社会效益、让自己的捐款发挥最大的作用的公益项目来捐款,比如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53亿多人民币,在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是公募基金会运作项目品牌化的效应。公募基金会项目运作的品牌化能够大大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动力,而公募基金会能否使项目运作形成品牌效应也关系着公募基金会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爱心包裹项目,依托全国3.6万个邮政网点,通过统一商品和捐赠标准以及一对一的创新便捷捐赠模式,形成品牌效应,截止2011年底,募集善款2.342亿元,极大地支持了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公募基金会是第三部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我国的公募基金会在慈善领域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虽然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会发展遭遇危机,但是目前公募基金会呈现的良好趋势使我们对其发展充满信心,我国公募基金会也必将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国胜: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3(3)
[2] 李莉,陈秀峰.试论中国公益基金会的监督机制及完善[J].社团管理研究.2008(12)
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 篇4
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 (Henan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央文缩写:HNEDF) 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 在原河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 (1986年) 的基础上, 于2013年6月成立的全省性公募基金会。发起单位为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财政厅, 业务主管单位为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担任名誉理事长, 河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省教育厅巡视员崔炳建担任理事长,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屮心主任宋振兼任秘书长。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8人, 分别由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和国资委有关处室的负责人担任。基金会的宗旨是:开展经常性的全省助学助教、奖学奖教、改善办学条件及其他有关活动, 促进河南教育和其他有关事业的健康发展。基金会的会址为: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行署国际广场E座四楼。基金会秉承立德树人、关注教育、传递爱心、诚信服务的理念, 为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汇聚爱心力量, 传递社会温暧的平台。上善若水、大爱无疆。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篇5
2013年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再次启动,请各学院广泛宣传,并组织学生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上了解详情并申请。具体网址:(进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点击网站上面的申请资助)。具体要求:没有得到过其他大额资助的困难生优先申请,如遇特殊情况另行沟通。
注意事项:申请前请上网仔细阅读《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学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并填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计划申请表
(一)、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计划申请表
(二)以及承诺书。并于3月25日前将申请表和承诺书交至大活306,逾期不再受理。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基金会发展 篇6
关键词基金会图书馆事业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运作模式志愿服务
分类号G259.26
1美国慈善基金会支持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运行模式
1.1图书馆基金会独立办馆模式
基金会独立创办图书馆的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基金会自己办馆、自己管理的形式;一种是基金会建馆,但委托他人管理,只监督运行的形式。美国不少慈善基金会选择独立建馆的模式,他们不仅关心把图书馆建立起来,把书送过去,更关心图书馆后期的运行与持续发展以及项目的实施。这种外来资源孤身介入的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随意性较强,基金会一旦发现项目效果较差就会停止运行。但这种组织自愿发起的模式对于培育社会的公民慈善意识也有较强的外部效应,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1.2 图书馆基金会合作办馆模式
合作办馆的模式包括两种:一种是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另外一种是与当地政府或者中小学合作。基金会采取的支持形式是捐赠书籍等文献资源、图书馆硬件设备或直接捐赠资金,一般情况下不直接参与受助图书馆的具体业务,但会根据事前签订的协议进行监督并提供业务指导。这种合作模式包括两种类型。(1)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图书馆基金会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办馆模式是由基金会等组织提供经费、文献资源或者基础设备,公共图书馆提供场地与日常服务,签订协议,建立具有一定业务指导关系的图书馆分馆或者专门的阅览室,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用户凭一张借书证可以同时利用总馆和分馆的资源和服务。这一模式的例子是美国明德图书馆基金会与大陆公立图书馆合作创建的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2)与政府或者中小学校合作。主要方式是捐赠资金或者捐赠图书的规模资源,图书馆建成后,由当地政府或者中小学校根据与图书馆基金会签订的合作协议进行后续的管理与运营,这种有一次性的捐赠也有多次的捐赠。如健华图书馆联盟的 “中国乡村图书馆援助计划”主要是与中国大陆较贫困地区政府合作,共建农村图书馆。科学、规范的合作协议及成熟的运作机制是保证受助图书馆顺利运行的基础。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有了当地力量的参与,项目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反馈信息也比较及时,是目前海外基金会支持中国国内偏远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模式。
1.3志愿者服务支持模式
志愿者也称为“义工”,是指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自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为图书馆基金会项目服务的志愿者群体一是来自基金会自己招募的志愿者,还有就是来自许多志愿者团体。规范的图书馆基金会在志愿者实施服务之前都会对其进行培训,将组织的理念与图书馆项目的任务带给受助方。如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定期招募志愿者并进行阅读推广的培训。志愿者带来的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精神、对图书馆建设的理解以及对图书馆员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这些会让图书馆员潜移默化地接受,帮助他们树立对图书馆建设的新的认识,并有助于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从而使图书馆的工作得到改进;另一方面,志愿者把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功能、服务精神、最新活动等信息传递给读者或潜在读者,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读者队伍,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促进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志愿者如一股新的知识力量为那里的民众带来新的活力。
志愿者在国内众多领域都存在着,这种支持农村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活动是一种承担社会公共责任的公众参与,它有着广泛性、多元性的特点,能够填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导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供给不足与分配不公的缺陷,增大社会公共福利与社会公正的能量[1]。
2美国基金会支持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实践
2.1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馆项目
2.1.1基金会概况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verseas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简称OCEF)其前身为中国教育救援基金会(SOS China Education Fund),于1992年10 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式注册为非营利组织,2003年经美国联邦税务局认定符合501(C)(3)条款,捐款人向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捐款可享受免税(联邦税号76-0680540)[2]。基金会的目标是争取从任何可能的渠道(目前主要在北美)募集资金,以促进和帮助中国教育的发展。基金会特别专注于帮助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帮助贫困地区的非常落后的学校改善教育设施和条件。根据基金会章程规定,基金会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和帮助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帮助农村学生、教师和学校。
2.1.2基金会资助项目与经费支出
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财政资助计划;②图书馆计划;③奖学金计划;④学校计划;⑤于2006年3月开始的教师援助计划。
其中的图书馆项目是2003年成立的,目的是向缺少图书的中国农村地区捐赠图书,以及兴建图书室。2005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10周年的时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国家图书馆嘉言堂举行的纪念大会上授予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阅读推广贡献奖”以表彰基金会为图书馆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开始,图书组与上海微笑图书室合作,开始“样板图书室”项目,每个组织选3个项目点,以阅读推广为主线,配合教师培训、专家讲座、志愿者下乡、阅读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帮助学校打造阅读环境,让老师和学生们爱上阅读。2010年图书馆项目经费有8964.07美元,占总经费的4.05%[3],具体各项支出如表1所示。
表1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馆项目支出明细[4]
2.1.3基金会图书馆项目运行
(1)资助申请。OCEF图书馆项目的目标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兴建图书室、购买图书设备等,基金会的原则是尽快让孩子们接触到图书,因此每次捐赠的规模都比较小。图1是OCEF图书馆项目的申请流程。对于图书馆设备的支持,基金会有硬性的规定,根据每个学校图书馆的面积大小,提供不高于3000元/校的设备资助。图书馆获得支持后,图书利用得好的才能得到后续的资助,且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老师与校长的态度也是决定基金会是否进行后续捐赠的关键。
(2)OCEF图书监察。OCEF支持图书馆的当年,一般会派城市志愿者走访资助学校,了解图书室、设备的利用情况,并提交监察报告。基金会考察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图书馆的情况,也包括学生们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
2.2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图书馆项目
2.2.1基金会概况
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图书馆项目(蒲公英乡村图书馆)是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Pass Love Charity Foundation,简称PLCF)运行中的一个子项目。该基金会是中国留学生杜可名和玄伟剑于200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正式注册的501(C)(3)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获得美国IRS(国税局)公共慈善基金会的认证和免税号。基金会以“爱心传递”为理念,鼓励受助人在受爱的同时学会施爱。基金会图书馆项目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为中国贫困地区创建优质的蒲公英乡村图书馆,以此为载体,使乡村儿童受到公平、适合、人性化的教育。2011年5月17日,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蒲公英乡村图书馆)专项基金在上海正式成立,亦具备在中国境内筹款的合法资质。
图1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馆项目申请流程[5]
2.2.2基金会财务及捐款情况
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运行的一大特色就是财务彻底透明,基金会在筹款以及项目运行中,保证各项捐赠的整个落实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提供让人信服的操作准则;每笔捐款的去向,具体到每一分,都能公开真实的凭证。财务收支每月都进行银行流水截屏的更新,年度财务报表公开[6]。2009财年项目捐款的100%用于项目服务,用于筹款和日常管理的支出来源于慈善购物的返款。
蒲公英乡村图书馆专项基金成立后,该专项资金将专门用于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并尊重捐款人的捐赠意志,可指定具体的资金使用途径。一般情况下,基金会将在该基金初期设定10%作为运作费用的提取比例,用于办公基本支出和项目员工的工资。而当该基金的基本运作费用已能保证后,将自动调整到10%以下的比例,剩余比例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图书馆项目的建设,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大致分为:(1)为没有获得原捐款方持续捐款的老馆补充新书、活动经费等;(2)为原捐款方捐助项目合同结束后继续提供该项目的支持费用;(3)其他和图书馆相关的、应时应需而产生的支出,如震区图书馆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评估活动等。这些款项所有的支出在使用前都必须提交蒲公英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方能拨付使用。基金会采取第三方审计用于监察款项的有效合理使用。
2.2.3基金会图书馆项目运行
(1)受助图书馆选择与考察。PLCF在具体运行图书馆项目时,一般首先尊重捐建方的意志,比如自己的家乡或自己的母校等等。一座或多座图书馆的捐建方若不指定地点和学校,PLCF享有决定权,选择的主要省份是安徽和山东。自由金额的图书馆捐建方的捐款,比如1000人民币,将统一进入捐助池(Donation Pool),捐助池满一座图书馆的建设费用,就开始一座图书馆的建设。PLCF一般会恒定地保持3~6所图书馆待建学校,经当地负责人进行实地走访考察,由董事会评估学校各项信息,并最后筛选留下适合的建设点。主要的考察内容为:校长对阅读教育的认知、热情和支持度;教师的集体素质等。
(2)蒲公英乡村图书馆。PLCF在中国大陆农村地区建立的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初建费用一般为3~5万人民币,基金会负责图书馆的装修、设备以及书籍的购买,指导受助方人员对图书馆进行整理(如包书皮,贴条形码等)上架。基金会在建设图书馆时,特别重视从乡村孩子的喜好和需求出发进行图书馆的布置与装修,如墙面颜色选择温暖容易安静下来的黄色,图书馆的地面可以让孩子们更惬意地看书,展示书架让图书的封皮都露出来,这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让乡村图书馆成为真正的“乡村”图书馆。而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书单是由国内多位知名童书阅读推广人来联合推荐的,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践中再根据校方反馈和市场新书不断地进行筛减和增补,现已摸索出一份普遍深受农村孩子喜爱的书单提供给孩子们。
基金会负责人和志愿者们对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建立过程全程参与,各种事情亲历亲为,包括选址、购买设备、组装家具、粉刷等装修事宜。图书馆的整个建立过程在基金会的网站上可以跟踪了解,笔者在访问论坛过程中也常常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当地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把建图书馆当成自己家的事情,不遗余力,对蒲公英图书馆充满了喜爱与期待。
PLCF蒲公英图书馆不单单是个“有书、借书的地方”,不单单是个把图书往接收学校一放就再没有实质性下文的捐助举动。蒲公英乡村图书馆是一个载体,它有儿童阅读领域、儿童发展领域、农村教育领域的专业力量来参与全程的指导和执行。在PLCF的论坛上,基金会定期发布乡村图书馆成果报告[7],对图书馆给农村孩子带来的各种变化进行统计,如阅读习惯、写作能力甚至学习成绩等实实在在的方面。
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委托当地小学的老师,但基金会有计划地培训阅读推广志愿者,基金会称之为“阅读引导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地到图书馆进行辅导与服务,与老师交流,带动孩子们一起阅读,目前已有30位志愿者加入PLCF的项目。
3美国基金会支持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点
3.1重视偏远贫困地区,支持弱势群体
支持弱势群体是基金会的特征之一,从美国图书馆基金会支持中国大陆的图书馆项目来看,他们将触角伸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所不能覆盖的地区,偏重对基层的关注,也就是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领域——偏远贫困乡村。具体表现为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或农村、城市中农民工集中地区或打工子弟学校捐赠图书或帮助其建立图书馆,开展这方面项目的非营利组织多达70%以上,其中又以中小学为主要捐助对象[8]。关心弱势群体、扶弱济贫是慈善公益事业的传统,农村地区贫困、落后、教育资源缺乏,基层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图书馆基金会多选择捐助图书馆的建设,为乡村提供文化和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农村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如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图书馆项目的实施对象多在甘肃、青海等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支持弱势群体有如“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产生的效果要强。
3.2引进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经验
很多将图书馆基金会引进中国国内,创办图书馆或者捐赠图书馆的人士,大多在美国体会到公共图书馆的方便之处,同时意识到在国内缺乏这些服务,这成为很多基金会产生的最初动机。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德图书馆基金会的创建人萧宗庆女士与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创建人杜可名女士。他们常居于美国,受益于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便利与人性化的服务,因此将这种模式与服务经验引入到基金会的项目中。美国少儿服务的专门空间要求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家具和装饰适合少儿生理与心理特点,能够灵活圆满地配合各项少儿服务工作的开展。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设计、色彩等都是经过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专门研究,项目对图书馆管理员老师要求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写书评等,也是参考美国少儿馆员的阅读推广方式[9]。
3.3重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效果
基金会发展 篇7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我校教育基金会成立时间短, 人员队伍专业化不足, 基金管理运作经验较为缺乏, 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基金会工作尚有较大差距。为此, 基金会先后参加了东北地区高校校友暨教育基金工作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十五次年会、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及北京市民政局举办的多次基金工作交流研讨会, 并先后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教育基金会参观考察, 尤其是通过申报2013年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评估等多项学习交流活动, 逐步产生了对当前高校教育基金会工作体制及各项管理机制的深入思考, 进而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基金会各项工作的优化机制、指导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这些问题和意见有些我校独有的, 有些则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此, 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进而为谋划高校教育基金会今后发展路径, 实现新时期基金工作宏伟目标, 推动教育基金会工作高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组织机制问题
当前我校教育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的独立社团法人, 在主管部门北京市教委和登记机关北京市民政局的指导下, 在基金会理事会和监事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教育基金会应在组织体制上独立于华北电力大学之外, 但基于高校教育基金会特殊的工作性质又离不开大学各部门的紧密配合。目前, 由于基金会缺乏与大学各部门规范、成熟的沟通机制, 造成了基金会与大学各部门工作沟通、联系不足, 导致一些工作和制度难以有效开展和落实。
同时, 大学教育基金会开展筹款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校友群体, 这又造成了基金会部分工作与大学校友部门工作职能的交互重叠, 在与社会企业的沟通联系上又需与校企合作部门紧密联系, 但目前我校基金会与校友办及校企办在组织结构及管理人员配备上相对独立, 同样也造成了部门间工作合作效能低的局面。
目前, 教育基金会财务工作建设还不甚成熟, 财务报销以及批量放款工作仍依赖大学财务部门, 基金会部分运作项目的用款申请及支出管理工作均由大学财务处代为办理, 这就将本应由基金会负责的部分项目运作职能转移给了大学财务处承担, 不利于基金会财务及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基于以上问题, 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基金会组织构架中做出以下转变:
1、扩充基金会理事数量、丰富理事会成员构成。为加强基金会与大学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 构建成熟、有效的沟通机制, 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应涵盖分管大学各部门工作的校级领导以及与基金工作联系紧密部院处室的负责人。另外, 为加强基金会的社会筹资能力, 理事会还应吸纳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业内专家、领导和知名企业家。通过扩充理事会数量和丰富成员构成, 在基金会的领导层面着力解决与大学各部门及社会企业的沟通交流问题。
2、整合基金会、校友会、校企合作办工作资源, 形成机构规整、领导有力、合作紧密、分工明确的高效力对外联系部门。通过对兄弟院校教育基金会的走访学习, 我们了解到国内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通过以大学基金工作办公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组织形式, 与校友会、校企合作办 (校董事会秘书处) 等共同隶属于大学发展规划处或对外联络处等部门。在保证教育基金会社团组织独立性的情况下, 有效整合了基金会与校友联系、校企合作的工作资源, 统一了与校外工作对象的联系渠道, 在保证校友、校企、基金工作高效开展的同时, 也减少了部分接待任务, 节省一笔可观的招待经费。
3、进一步改进教育基金会财务工作模式, 加快形成组织独立、职责明确、规范基金会发展的强力部门。根据捐赠协议内容, 基金运作项目均是由捐赠方委托教育基金会执行并监管, 因此, 基金会财务部门应严格遵照协议内容完全承担起基金运作项目的财务支出及报销审核工作。同时, 基金会财务部门应在人员设置及工作职责上与校财务部门逐步剥离, 在工作中应着重加强基金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保障基金会财务制度健全、账目清楚、材料齐备。
二.劝募机制问题
作为连接大学教育基金会与社会企业、个人的纽带, 与社会各方面直接发生互动关系重要环节的劝募工作在基金会的运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劝募工作是大学教育基金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其自主性募资程度、劝募文化理念、劝募对象群体等问题尤为重要。为加强我校教育基金会资金劝募工作, 提高资金募集额度, 推动资金募集工作良性可持续发展, 为此, 今后基金会工作中应着重推动以下几方面建设:
1、建设校院两级资金劝募体制, 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 明确部门劝募责任。良性、可持续的资金劝募工作依靠对校内各项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因此, 资金劝募工作应着重在具有优质资源的校内各学院、系部、实验室中展开, 通过建立校院两级劝募体制, 明确各单位资金劝募工作负责人, 充分发动这些优质资源单位的资金劝募力量, 逐步形成由大学基金会给予信息参考及业务指导, 校内各二级单位全力推动资金劝募工作的良好校内劝募环境。
2、建立教育基金合作企业促进会, 开展校企双赢、形式多样的劝募活动。以教育基金会作为发起单位, 联合能源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及与我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 通过建立教育基金合作企业促进会, 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员活动, 如定期向会员单位发送国家行业政策信息、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信息、成员单位商业供求信息等或定期举行促进会发展座谈会、公益慈善晚宴等活动, 在给企业提供商业接洽、渠道拓展的同时, 夯实校企合作及资金劝募基础。
3、推行专职筹资人制度, 建设多地区、专业化的劝募队伍。基金会的资金劝募工作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公益文化环境及劝募人的专业化素质有着很大关系。基于教育基金会目前发展现状, 短时间内无法建立起遍布全国、人员庞大的地区分会。因此, 现行条件下推行教育基金会各地区专职筹资人制度, 对促进基金会资金劝募工作, 多方式、多渠道争取社会办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基金会通过推行专职筹资人管理制度, 广泛招募各地区、各行业中有意为我校基金工作筹措资金的有识之士, 通过表彰奖励、正式聘用等方式回馈专职筹资人, 在减少劝募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募集基金发展资金。
三.劝募机制问题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 是使工作人员长期保持高效率工作状态的前提, 是基金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在今后的基金会工作中要大力推行基金会工作奖励办法, 此外, 在实施各项奖励机制的过程中, 要把集体激励与个人激励综合运用起来, 要在经济利益奖励的基础上大力运用文化价值奖励。
1、依托募款激励基金项目, 给予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物质奖励。基金会应大力发展募款激励基金项目, 激励基金的奖励以集体奖励为主、个人奖励为辅, 激励基金的大部仅限于促进本部门工作发展使用, 在调动基金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减少了各部门行政经费支出, 以取得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多种奖励举措并用, 大力运用文化价值奖励。在大力推行物质奖励机制的同时, 基金会应与党办校办、人事处、科技处等职能单位充分合作, 在年度教职工工作表彰、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及科研人员工作量考核工作中, 加入基金工作量的计入办法和绩效考核条目, 发展多种形式的基金工作奖励机制。
略论政府在基金会发展中的作用 篇8
一、我国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
对政府 (包括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广义政府) 的高度依赖是当代中国基金会的突出特征。目前, 我国有三类基金会:其一, 为官办基金会, 它们往往本身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 其基金来源或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行政拨款,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其二, 为具有民办色彩的官办基金会, 其基金来源于社会的募集, 所从事的也是社会性活动, 但就机构的性质而言, 仍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 因此, 又被称为官办民助基金会, 如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戒毒基金会等。其三, 为具有官办色彩的民办基金会, 它们既不属于政府的部门, 也不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 其人员的录用与考核、基金的募集与运作自主决定, 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管理费用自筹。这类基金会比较接近基金会的本来面目, 是我国基金会的主体。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皆属此类。
就我国目前的基金会看,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 无论是官办基金会, 还是民办基金会都离不开“官方”的领导, 即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 其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和机构设置都受政府的控制。许多基金会的领导都是由党政部门或者人民团体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 甚至由党政部门或者人民团体的现任领导兼任。形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某些基金会本身就是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举办的, 其会长、理事长等领导人自然由该机关、团体的领导兼任;再如, 某些政府主管部门无视基金会的自主性, 把基金会当作自己的“下属”来看待, 肆意将其作为安置下岗分流人员的场所或者作为安排从实权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的“二线”。这就使得它们不同程度地具有了官方特征, 被纳入了官方组织的网络之中。比如中华慈善总会与民政部的关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团中央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基金会官方性与民间性并存的二重性特征。
在基金会的资金募集和运作上, 也能凸显其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我国基金会的规模尚小, 若其运作一个较大型的社会公益项目, 没有政府的支持是难以想像的。事实上, 大凡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益项目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完成的, 基金会仿佛仅仅充当了项目的“策划中心”和“秘书处”的角色。
因此, 严格来说, 我国只有“官民结合”的基金会, 甚至纯粹的官办基金会, 尚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民办基金会 (基金会理应为民办) , 这样一来, 基金会对政府的高度依赖便不难理解了。
二、当前基金会运行与发展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 中国第一个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诞生以来, 中国的基金会已发展到近2, 000家。20多年来, 它们曾创造了诸如“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未来工程”等著名的公益品牌, 在文化教育、科技进步、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对于基金会取得的成绩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应该给予承认和肯定的。但是, 我国的基金会真正发展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为数较少, 绝大多数基金会的规模都比较小, 募集资金和现实运作能力十分有限, 并且募集的资金大都属“过手钱”, 并非真正的基金。不少基金会实际上依然是“没有基金的基金会”。即使像因运作“希望工程”而驰名、在公益领域深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十余年下来, 其机构自身的资产竟然还是“负数”。20多年来, 中国基金会始终长不大, 不少基金长期处于“休克”状态。大多基金会的发展壮大面临困难甚至陷于窘境是不争的事实。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目前我们的国家不富裕, 老百姓的手头并不十分宽余, 他们中的多数人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资助别人, 同时, 由于我国至今仍未启动遗产税的征收, 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加上人们的家族观念、守财观念一向较为浓厚, 很多人习惯于为己守财、为子守财, 甚至为孙守财, 这种观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热心公益捐赠的热情和行为。其次, 政府对公益捐赠者的免税额较小, 加上宣传不到位等原因, 不少捐赠者甚至不知道有这项政策, 以至其在现实中未能切实起到刺激公民和法人的捐赠积极性的效果。再次, 政府对于基金会扶持不够, 规制过多, 没有为基金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从而束缚其发展, 但另一方面, 政府对基金会的监督力度不够, 甚至比较混乱, 致使许多基金会的行为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 没有为基金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好的行业自律氛围和内部发展环境。
可见, 之所以当前我国基金会运行与发展面临困境, 既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现实, 也有国人向有聚财之积习, 公民和法人的公益意识较为淡泊的原因, 同时也与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不足、监管失当不无关系。
三、政府在基金会发展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在目前基金会对政府高度依赖的现实体制下, 政府对基金会的政策及规制对其发展非常关键。为使我国的基金会摆脱成长发展的困境, 在公益事业中切实发挥作用, 政府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做些工作。
(一) 在政策上要加大扶持力度。
长期以来, 或许是基于稳定的考虑, 政府对社会团体一直保持适度从紧的态度, 对属于社团性质的基金会同样也是采取管理为主、扶持为辅的政策。尽管政府对基金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扶持, 但总的来说, 仍然没有摆脱扶持不足、防范有余的局面, 消极而非积极地发挥基金会的公益作用。鉴于目前我国基金会发展整体发育不良, 体质较差的状况和它们对政府的依赖关系, 政府应该更多地给予政策上的倾注和支持, 更多地注意到基金会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的公益性质和它们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 通过税收、财政、宣传等形式和手段, 为其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应当成为发挥作用的主导思想。
(二) 完善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 确保其公益纯洁性。
政府对基金会的扶持与呵护并不等于纵容和放任, 相反, 应该通过行政立法等系列行政措施, 建立和健全基金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并对其内部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监督, 以实现基金会内部自律和对社会的公开和透明。由于基金会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来从事公益事业的, 所以, 财产的募集过程、管理环节和救助去向等都应该符合公益的性质,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违背公益性质的瑕疵, 都不仅会影响民众对基金会存在和发展的看法, 而且可能导致社会对公益事业认同的丧失。为此, 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业已出台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 以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 目前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些规定真正得到落实。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检查监督职责, 规范募捐和救助细节, 严格财务审计, 以免公饱私囊或救助失当, 在管理上真正实现透明化。
(三)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培养社会认同。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了几乎全部的公益事业, 人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公益事业完全应该是政府才做的事, 以致民众的公益意识淡薄, 企业回报社会责任心不强。当然, 这也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 人们的收入总体较低, 绝大多数人尚未富裕到可以随心所欲资助他人的程度, 我们的公益事业几乎还处于“穷帮穷”的阶段。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 我们发展公益事业更需要广泛而深入的宣传, 昭示公益事业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意义重大。各级政府要把对公益事业的宣传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 凭借多种载体,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 培养民众的公益意识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广泛认同, 激发人们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 为基金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对于基金会的发展, 政府应做的事情可能还很多。总之, 各级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使我国的基金会实现更大的公益效能, 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宝富.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论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
[2].商玉生.我国基金会的现状及体制分析[J].中国青基会通讯, 2001-5-8
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研究 篇9
关键词:河北省,社会组织,非公募基金会
一、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现状
据中国社会组织网站公布的信息, 截止到2015 年4 月18 日, 全国已录入系统的基金会共有3, 299 个, 中国基金会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其中河北省共有基金会61家。基金会中心网站上, 截至2015 年4 月18 日, 基金会总数达4, 353 家, 其中公募基金会1, 498 家, 非公募基金会2, 855家, 河北省共有基金会66 家, 其中公募基金会16 家, 非公募基金会50 家。50 家非公募基金会中已建立官方网站的基金会有17 家, 未建立官方网站的基金会有33 家。关注领域涉及教育、环境、侨务、老年人、志愿服务、安全救灾、少数民族等17 个领域。
二、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 非公募基金会的设立和发展缺少政策支持。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的设立比较晚, 直到1993 年才设立了第一家非公募基金会, 此外, 非公募基金会的设立和发展也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基金会事业较发达的广东省除了多次转发中央关于基金会的相关政策外, 于2005 年6 月7 日颁布了《广东省基金会管理条例》, 明确了基金会设立的必需条件、申请所交材料、机构设置、资金筹集等多方面内容, 将基金会的成立进行了条明理析的陈述。此外, 为全面了解本省登记管理的公募基金会基本情况, 2010 年5 月31日, 下发关于填报《公募基金会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通知, 开展广东省公募基金会基本情况调查。正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 广东省基金会位居基金会中心网数量榜单之首。然而, 在河北省民政厅官方网站上找到的有关基金会的相关政策最早的是2008 年8 月22 日河北省转发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 此外没有对基金会的专项政策, 只是在河北省关于民间组织的相关政策有对基金会的些许规定。缺少政策的支持, 河北省基金会的发展阻力不小。
( 二) 非公募基金会数量较少。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共50家, 全国排名第十五位。与河北省毗邻省市较多, 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小于毗邻的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相差十多家, 更为相去甚远的是还不足北京的七分之一。
( 三) 非公募基金会地域分布不均匀。50 家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中26 家在省会石家庄, 占非公募基金会数量的一半以上; 秦皇岛、廊坊、保定各有5 家; 邢台、承德、张家口、沧州各有2 家; 唐山有1 家; 邯郸和衡水还未设立。河北省大多数非公募基金会集中于省会石家庄, 其能够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资源优势, 使石家庄的公益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实现自身价值, 推动石家庄市公益事业的发展, 进而促进石家庄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但同时省会石家庄“一方独大”也导致了省内其他地市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惨淡, 不利于河北省公益事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 四) 非公募基金会关注领域分布不均匀。河北省除六家基金会关注领域不详外, 其余非公募基金会关注领域涉及文化、艺术、残疾、医疗、老年人、儿童、扶贫助困、就业创业等17 个领域, 但不同关注领域的基金会占比不同。其中占比较高的是教育、老年人和扶贫助困, 这三类非公募基金会占总数的50% 。对社区发展、侨务、少数民族、青少年关注的非公募基金会数量较少, 各仅有一家。此外, 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互关注领域还存有一些空白, 与基金会中心网站上公布的关注领域信息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关注领域的不平衡导致了某些领域关注度过高, 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 某些领域关注度过低, 远不能提供被帮助人群的需要, 也就是供不应求; 至于那些还未关注的领域, 还不能提供其不需要帮助的佐证, 可见关注领域的不全导致服务领域出现了盲区。同时, 也进一步反映出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在各领域的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存有失衡问题。
( 五) 非公募基金会社会知晓度不足。在百度、360 导航、搜狗等网页进行检索, 未找到河北省建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关信息交流平台。输入基金会名称之后, 在网上显示的仅是一条成立之时的揭牌仪式新闻, 其余的信息并不能从网页上找到, 这样的基金会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基金会开始创建自己的官方网站, 一方面扩大了自身的公益效应, 另一方面也将基金会的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公布, 进而促进基金会的健康、良性发展。目前, 河北省有非公募基金会50家, 已建立官方网站的基金会有17家, 未建立官方网站的基金会有33家, 没有基金会官方网站的基金会仍占据多数。且在官方网站上与本基金会成立情况、善款捐赠、项目情况信息较少, 数据较模糊, 甚至有的基金会网站链接根本就打不开。非公募基金会相应信息的不完善, 必将阻碍其知名度的扩大。
通过对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数据的相关分析, 与基金会发达省份的对比, 进一步明确河北省自身存在的不足, 进而寻找到基金会发展的突破口。
三、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建议
( 一) 完善基金会政策, 扩大非公募基金会数量。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仅为50 家, 与基金会数量排行前十的省份数量相差悬殊, 广东省非公募基金会共有525 家, 而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不及其十分之一, 比较两个省份民政部官方网站基金会相关政策, 不难发现其存在差异的缘由。广东省民政厅官方网站社会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共有41 条, 政策年度起始于2004 年, 除2008 年没有相关政策的公布外, 其后历年均有数量不等的政策、通知颁布。其中以基金会为题发布的政策共有7 条, 内容涉及基金会的登记成立、基本情况调查、信息公布、年度检查、名称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河北省民政厅官方网站上民间组织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共有39 条, 政策年度起始于2008 年, 之后每年都有不同数量的政策发布。其中以基金会为题发布的政策仅有2 条, 一条是转发国务院的《基金会管理条例》, 另一条是对非公募基金会管理权限下延至设区市的通知。而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 因此河北省在基金会政策方面还有待完善。
( 二) 发挥名人效应, 营造基金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基金会成熟发展始于美国, 其中很多以名人命名的基金会, 例如: 卡耐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 这些基金会随着名人的知名度也被世界所关注。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其中也不乏以名人命名的基金会, 例如: 北京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 香港的李嘉诚基金会、田家炳基金会等。此外, 还有一些名人亲自参与的基金会, 李连杰先生创立的壹基金、李亚鹏和王菲倡导发起的嫣然天使基金。然而, 河北省已经成立的基金会中, 没有以高知名度人士命名的, 也没有名人主导参与的, 这就阻断了名人效应对基金会发展的有利助推。因而, 有必要将名人纳入基金会发展战略人才的范畴, 鼓励名人参与基金会, 实现名人对基金会发展的助推效应, 进一步扩大基金会的影响力。
( 三) 拓宽活动范围, 实现非公募基金会的辐射效应。非公募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涉及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活动地域范围, 另一方面是关注领域范围。基金会的建设受资金、人员、地域等多方面的影响, 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也不可避免出现了地域分布不均匀、关注领域比重失调等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 不能一味强制扭转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路径, 而是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将活动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展, 进而实现受益地域更广、受益人群更多、受益比例均衡的辐射型非公募基金会集群。非公募基金会关注领域不能一味求全求多, 要结合基金会自身情况, 实现在原有关注领域向相似、相关领域的外延。在合理规划非公募基金会原有的活动地域、关注领域范围基础上, 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
( 四) 积极引导, 创立品牌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公布的榜单中, 非公募基金会数量、2014 年末净资产、透明度排行榜中都没有河北省。同样, 2014 年资产、公益支出、捐赠收入、投资收益、政府补助收入排行榜中也没有河北省的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不多, 优质的非公募基金会缺乏, 对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缺少带动力量。没有领航者, 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仍处于探索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已远远被大数据时代超越, 因而必须创建有品牌的河北省非公募基金会。
( 五) 推进企业基金会建设, 发挥企业家精神。企业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切实解决了当地的很多现实问题, 在基金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基金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纵观位居基金会数量榜首的广东省、政治文化发展核心的北京市、沿海“经济特区”的浙江省, 其基金会的优质发展无一离得开企业基金会。目前, 全国共有企业基金会587家, 其中广东省130 家, 北京市65 家, 浙江省57 家, 而河北省仅有17 家。企业基金会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成立了某一基金会, 而是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基金会之中。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台湾中心主席陈致远曾经这样解释企业家精神, 他说: “企业家精神就是, 愿意去承担风险, 去达成目前所及能力范围之外, 更深更好更远的想法和人物。企业家精神未必只有赚钱, 要用企业家精神做好公益”。同样, 基金会的发展也需要优秀的企业家指引, 带路, 更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支撑。
四、结语
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革新, 基金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其传播更具有广泛性、时效性, 所惠及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基金会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其公益行为, 同时也在向社会产生正能量辐射作用, 因而河北省有必要从政策规范起步, 完善本省基金会建设, 充分实现其在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方面的助推作用,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忠祥.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 (2013)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康晓光, 冯利.2014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3]http://www.aiweibang.com/yuedu/62751878.html.2015
基金会发展 篇10
国内高校基金会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少高校基金会管理者仍以筹措资金作为发展教育基金会的出发点, 各高校教育基金会无一不谈筹资渠道与外界的法律保障, 纯粹的以资助项目推动筹资, 发展服务社会的循环慈善理念还处于萌芽状态。高校筹措到了资金如何使用, 如何将其与人文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如何通过资金服务达到高校教育的特定目标, 这些深层次的研究还是空白, 因此对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的研究是目前迫切且实际的问题。所谓基金会项目是指捐资者为某项特定目标而设立的, 对捐赠项目的分类标准有两种, 根据捐赠者的意愿, 捐赠项目分为指定用途和非指定用途捐赠、冠名捐赠和非冠名捐赠。
1 国内外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的现状
国内各高校的教育基金会均为独立法人机构, 基金会理事会负责项目的运行与管理, 基金会项目管理一般分为项目的筹划与设立、宣传与推介、运行与监督、通报与总结。各基金会对自身的项目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 对项目的设定也成为项目发展的基础与重要环节。例如,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领域包括奖助学金、励学金、研究基金、人才基金、校园建设、社会公益等, 基金会对捐赠数额较大者设立纪念物或刻碑纪念或聘为基金会理事;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捐赠项目有400余项, 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人才引进基金、奖助学金、国际交流奖学金、学科建设、资助校园文化以及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基金等, 有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捐赠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很多企业家都选择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社会, 捐赠方式主要是建立个人专项基金, 委托专门的资产管理中介机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捐赠工作的具体操作。美国各大学基金会每年接受上千亿美元的捐款, 根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资料统计, 2008年, 美国公墓金会的公益支出中, 用于教育的为23%, 成为第二大公益支出领域。这些来自民间的支持对美国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美国大学也极其重视募捐工作, 劝募活动是学校对外工作的重心, 除了高度规范和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以外, 各大学还纷纷设立各类捐赠项目, 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荣誉奖励。佛罗里达大学设立了多种捐赠项目及荣誉称号, 包括:校董会 (最少10万美元或50万遗赠以及保险) 、遗赠荣誉团体 (遗赠1万美元即可成为会员, 10万以上即可成为杰出会员) 、1853荣誉团体 (固定年度捐赠者100美元以上) 、忠诚基金等小额捐赠。美国大学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科研资助项目, 但一般的基础科学研究周期长、耗资大, 难以见效, 甚至不见成效, 一般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实用研究周期短、省经费、见效快, 往往更容易获得企业界的资助。为获得企业界的资助, 大学基金会一方面向企业靠拢, 选择实用研究课题项目或接受企业的应用委托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关系活动, 使企业认识到资助基础研究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利益。
综合来说, 国内外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项目设立多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资助项目, 它主要是通过号召社会各界优质资源采取全额、部分捐款或者冠名等方式来捐建教学科研建筑, 其目的就是通过提高高校的基础硬件设施, 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 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人才引进项目是通过设立各种讲座教授基金和人才培养基金, 以请进高层次人才授课讲座为基础, 同时吸引、稳定、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三是奖助学金项目, 旨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成长, 主要由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友以现金的方式进行捐赠。四是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 其目的是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 以资助学生教师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为载体的活动方式, 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学科建设发展项目, 以支持学校更新教学和科研设施, 扶植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课程的建设, 致力各种学术研究, 为社会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六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 多是以资助多项学生社团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通过实施这些项目, 不仅可以提升校园内涵, 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还有一些支持社会公益活动, 资助慈善公益事业的项目等。这些项目的设立大多是结合学校自身实际, 在原先捐资助学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捐赠者意愿, 或为捐赠出资者量身定做的基金会项目。运行较好的教育基金会, 都会有专人进行项目研究与探索, 根据社会经济动向, 国际捐助先进理念, 制定符合实际、便于推广的资助项目。
2 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谈及教育基金会难免涉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捐赠, 值得我们借鉴的并不是其基金账户上飞涨的捐赠资金数目, 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教育捐赠的服务理念, 关注其将资金与慈善的有效结合与回馈体系以及基金会为潜在捐赠者提供的项目产品。
2.1 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 国内大部分教育基金会处于起步阶段, 管理组织单一, 多数高校还依托校友会、校董事会办公室或校内其他部门代为管理, 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机构。从业者多为身兼数职, 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操作团队, 对国家政策把握, 市场信息收集等缺乏精细管理。另一方面, 由于在高等学校行政管辖, 管理人员多为学校内部人员, 竞争机制远不如社会慈善机构的基金会, 造成项目设定单一、资助活动缺乏等现象。多数基金会项目仅限于奖助学金和基本建设的捐赠, 缺乏多样性;缺乏系统和具体的中长期计划, 项目设置没有连贯性和互通性, 缺乏有组织的长期的项目捐赠;专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的资金运作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
2.2 基金会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发展超过20余年, 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全国基金会资助比例中, 北大、清华、浙大等几所高校基金会份额占据80%以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基金会关注度仍比较低。高等教育基金会基本上都是非公募型基金会, 对外宣传工作不广泛、社会影响力低, 也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项目品牌;二是国家对各类教育基金会支持力度不一。教育部直属院校的教育基金会受到配比资金等政策支持, 其发展受到学校内外的重视, 地方级院校的基金会没有获得行政机关的政策支持, 并且在同等条件下申报、验资、办理免税资格等都受到一定限制, 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地方级高校基金会的发展;三是教育基金会在高校内部支持与关注也有巨大差别。国家对高等学校投入不断加大, 资金支持力度远超社会募集资金, 所以不少高等院校并不注重基金会建设, 甚至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基金会, 成立的基金会也由于没有相关政策保障而发展停滞不前。
3 优化基金会项目管理的对策
3.1 以学校内部需求为出发点, 提升基金会项目设定水平。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资助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基金会管理者应以高校自身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影响长远发展的目标为原则, 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 精心设定符合慈善事业标准、有助于帮助受益者完成既定任务的项目, 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 积极调动多方积极性, 争取广泛支持, 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结合自身实际, 有重点的完成筹资项目, 合理设置捐赠项目, 实现专项基金运作的良性循环。筹资类别目标应以资金支持为主, 图书、设备、房产等及其他财产为相互补充, 多渠道服务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3.2 优化项目实现的途径, 加强项目实现的过程管理。
设定项目获得资助后, 高校应与基金会产生联动的管理机制, 建章立制, 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 并加强对各类捐赠项目的统一管理, 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内部管理, 制定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实现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章程办事, 对基金会发展和重大问题进行民主研究和决策。向外争取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优惠, 以互惠互利方式吸引更多海内外捐赠, 营造良好的捐赠氛围。
3.3 注重项目的宣传与推广。
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力能够为基金会的募捐和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基金会应以“扩大基金会知名度、提升基金会社会形象”作为突破口, 广泛宣传、重点推介, 让社会各界及学校内部充分认识基金会、了解基金会及资助项目, 广泛寻求理解、支持和合作。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 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宣传活动, 借助大型活动推介宣传, 树立基金会良好社会形象, 实施以品牌项目带动募捐的策略。
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任重道远, 却是国家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的一种有益尝试, 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普遍存在, 政府、高校、个人都是捐赠制度的受益者。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资助学功能也并非其最终价值, 鼓励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 建立循环式的社会慈善事业, 引导受助者树立诚信人生的理念, 这些人文价值是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深层次精髓。
参考文献
[1]孟东军, 范文亮, 孙旭东.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2) :22-24.
[2]刘春生, 王任达.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 促进大学教育捐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0) :8-11.
[3]黄书孟, 张美凤, 俞锋华, 等.高校基金会的研究和探索: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的实践经验总结[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10) :30-31.
[4]言梓瑞.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比较研究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 2007 (10) :53-56.
[5]黄建华, 游睿山, 井建军, 等.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接受捐赠情况分析及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11) :118-123.
[6]汪开寿, 唐祥荣.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6) :31-35.
[7]张云.美国加州大学系统捐赠基金运作实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6) :46-51.
[8]张祖英, 许积年.对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4) :72-80.
基金会发展 篇11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是代表中国纺织行业利益的行业组织,此次启动的《供应链化学品管理创新 2020行动纲要》是一项面向纺织行业的跨行业政策框架,旨在全力降低纺织行业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创新协作、标准融合、利益相关方参与、能力建设与信息交换等议题。
与ZDHC基金会的合作可以在专业技术和指南应用方面支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供应链化学品管理创新 2020行动纲要》,此项合作也会促进 ZDHC 基金会在中国的推进。合作协议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拓展利益相关方、共享最佳实践、推动创新、培训和地区性会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ZDHC聚焦在管控化学品影响的工具和资源方面的开发,与ZDHC合作将有助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进中国纺织行业的绿色制造。”
“合作对实现ZDHC的宏伟目标是至关重要的。”ZDHC基金会执行总裁Frank Michel如此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合作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这将有助于提升ZDHC在中国的真正影响力。行业合作是我们消除纺织和鞋类产品供应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
据介绍,ZDHC基金会代表着22 家领先的纺织和鞋类品牌、5个价值链成员及4个支持成员管理ZDHC项目,共同致力于消除供应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近日,ZDHC还发布了2015 年度报告。
基金会发展 篇12
1.学生资助项目
学生资助项目主要是针对在校生的奖助学金, 其中奖学金用于嘉奖优秀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 助学金用于扶济贫困学生, 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我国高校筹集的社会捐赠中, 奖助学金项目是出现较早, 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项目, 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社会捐资形式。奖助学金的资金来源呈多元化趋势, 有国家出资的国家奖学金, 有学校设立的三好学生奖、优秀学生奖等, 更多的则是国内外社会各界出于对高等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而捐资设立的各种奖助金项目。
2.教师发展项目
教师发展项目主要用于奖励优秀教师, 吸引优秀人才, 目前高校基金会设立的教师发展项目主要有奖教金、讲座教授、教席等等。奖教金用于奖励在学术上卓有建树、在师德方面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例如:浙江大学竺可桢奖作为学校授予本校教职工的最高个人荣誉称号, 用于表彰奖励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教职工, 获奖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人民币50000元/人 (由竺可桢基金开支) 。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 仅靠政府拨款难以完成引进高端人才的需要, 因此高校基金会设立了面向社会筹款的“教席项目” (又称讲座教授基金) 。教席是指捐赠人在特定的研究领域向高校的特定教师提供资助的永久留本性专用基金项目, 基金数额较大 (一般超过500万元) , 或者以非留本的方式捐赠, 每年提供一定的资金 (一般10-100万) 。教席的设立可对某一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长期的经济资助, 支持该学科延揽和培养杰出的领军人才, 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推动研究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2006年, 香港叶谋遵先生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500万元设立“叶氏鲁迅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基金”, 该讲座基金是北京大学第一个校级讲座教授基金, 这也是北京大学第一个专门资助社会科学的讲座教授基金。
3.硬件设施项目
硬件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设施项目和校园基础建设项目。教学科研设施项目主要是捐赠单位向高校基金会捐赠一些高校教学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 以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 校园基础建设项目主要是指捐赠者为高校建筑物、景观建设等基础建设提供一定资金支持的项目。例如:香港信兴集团有限公司主席蒙民伟博士, 先后捐赠人民币近2000万元支持南京大学建成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蒙民伟楼, 大大改善了南京大学教学科研条件, 目前仅在此楼内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就有10名之多。 除了数额巨大的建筑物捐赠, 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还将建筑物内部厅堂、房间等进行分解, 吸引一些中等额度或小额的冠名捐赠。
4.科研发展项目
科研发展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学校科研活动, 包括科研基金和校企科研合作项目。科研基金按资助对象可以分为教师科研基金、学生科研基金。教师科研基金用于支持大学教师的学术探索和创新研究工作。学生科研基金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接受完整和规范的科研训练, 从而推动大学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由美籍华人唐仲英先生出资设立, 2003年起, 唐仲英基金会决定捐资人民币5000万元支持南京大学创建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唐仲英基金会的捐赠开创了我国国家实验室由国家、地方 (省政府) 、学校、基金会共同创建的先河, 大大促进了南京大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收到良好的效果。2002年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校长本科生科研基金”, 其宗旨是鼓励跨学科研究, 鼓励优秀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 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金每年资助60个大三本科生的科研项目, 文科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2000元, 理科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3000元, 资助时间为一年。
【基金会发展】推荐阅读:
中国志愿者发展基金会07-27
中非发展基金05-18
铁路发展基金07-24
基金市场发展论文07-30
可持续发展基金07-15
中国艺术基金发展现状10-16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分析05-09
医疗保险基金运用发展06-15
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管理09-05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