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财务管理

2024-10-19

基金会财务管理(精选12篇)

基金会财务管理 篇1

1980 年美国耶鲁大学校友基金会成立,开创了高校基金会的历史先河, 而我国高校基金会较欧美国家相比起步略晚,1994 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截止到2015 年12 月份我国高校成立教育基金会457 家,但目前除清华、北大等少数高校基金会发展比较成熟以外,其余大多数高校基金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无论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财务管理上均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如何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捐赠资金,提高资金运筹能力,成为多数高校基金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已经成立的高校基金会的管理现状来看, 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主要有:行政管理模式、市场运作模式、委员会模式和海外拓展模式。

1高校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分析

1.1 行政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虽然基金会是独立法人,但其实质上还是将基金会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来管理的,也就是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合署办公,人员均是由高校校友会的办公人员来兼职担任,工作人员的薪酬由学校负责,并沿袭高校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方法,完全利用高校的内部资源来完善基金会自身的发展。

行政管理模式,其优点在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均是由高校内部人员兼职,在处理各部门、院系的关系时,较为方便、快捷。缺点是:首先,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由于是兼职,工资薪金均由高校发放,没有与基金会利益挂钩,使得办公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其次,兼职办公最大的缺点是办公人员缺乏基金会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三,董事会、监事会成为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所以,行政管理模式极大制约了基金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高校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多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1.2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基金会由多个部门构成,各部门之间细化职责、权限,分工协作,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薪酬也是根据捐赠资金运营的收入情况来决定的,教育基金会的筹资、劝募,以及资金运营,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管理和运作的。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其优点在于工作人员薪酬和基金会的资金运营效益挂钩,能够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部门和职责的的细化,可以使得基金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任务有管理、责任有分当;不同部门可以根据职能,加强对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管理; 董事会和监事会亦能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缺点是设立多个部门,管理费用比较高,有时会因为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而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既能受到上层领导的方向性指导和监督管理,在工作中又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降低管理费用,不外是比较理想的基金会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是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1.3 委员会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教育基金会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来负责基金会捐赠资金的筹融资工作。

委员会管理模式, 优点在于招募各行业的精英担任委员会成员,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与社会各界人士建立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捐赠资金的劝募工作; 缺点是主要强调劝募筹款工作,对于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工作重视不够。 为此,这种管理模式也不利于教育基金会的长远发展。

1.4 海外拓展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基金会的重点发展对象是海外市场,也就是研究海外捐赠市场的相关税收政策和资金的优势,积极发展海外教育基金会市场。

海外拓展管理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国外比较成熟的捐赠市场来拓展我国高校基金会市场,开展劝募工作相对更加规范一些;缺点是要求基金会起点较高,高起点使得多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高校基金会望而止步,而且对于具备条件的高校基金会, 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海外捐赠市场的运作规律和政策,会出力不讨好。 所以,海外拓展管理模式只适用于发展比较成熟的高校基金会。

通过对以上四种基金会的管理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行政管理模式只是教育基金会初期发展阶段的一个过渡,这种管理模式僵化、低效率,制约了基金会独立运作的能力,造成基金会自主权不够强,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基金会的长远发展;

委员会管理模式侧重点在于捐赠资金的筹集和劝募,淡化了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不利于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外拓展管理模式只适用于我国在国际上比较有声望的高校, 对于普通高校不论在运作上还是在实力上均达不到要求,所以还不能够大范围推广;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规律,建立多个相互协作的部门,专业化、精细化分工,各司其职,既兼顾捐赠资金的劝募,又能很好地研究、开发投资市场,如果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到位,这一管理模式应该是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的最佳管理模式,也是大学基金会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校基金会管理模式的准确定位,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基金会的财务管理问题指明了方向。

2高校基金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的整体发展作为目标, 对企业的筹资、融资、投资和资产购置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的工作。 对于教育基金会来讲,财务管理就是做好捐赠资金的募集、运营和投资,扩大捐赠资金的规模,高效率使用捐赠资金,努力实现教育基金会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高校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行政管理模式,而这一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则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教育基金会的筹建资金投入存在问题

教育基金会的注册资本金,一般是来源于高校的捐赠款或者借款。 如果来源于学校的捐赠款,高校必须有书面的声明放弃该笔捐赠款,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做不到这一点;借款则是由校友办的人员以个人名义从学校借款,然后注册成立教育基金会,而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八条“高等学校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的规定,同时也面临着后期如何归还高校借款的问题,以及税务减免资格申请和认定的问题。

2.2 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管理不严密

目前,基金会财务挂靠高校,与高校财务合署办公,财务沿袭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报销仍采用高校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基金会自己的一整套严密、行之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直接导致基金会的财务审批权限划分不清晰,财务管理不严密。

2.3 会计核算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职能

教育基金会的会计核算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由高校财务人员兼职,仅仅局限于报账、记账、结账,没有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也没有能够进一步研究基金会捐赠资金的项目管理,使得捐赠资金的管理一锅烩。

2.4 教育基金会的投资管理滞后

目前多数基金会的投资活动仅仅局限于银行存款,获得的收益也就是少得可怜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没有建立起成熟的资金运作模式,投资管理没有制定可行性论证办法,在当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资产已经面临贬值的风险。

2.5 捐赠收入、实物的管理不完整

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有的存入高校账户,违背了基金会成立的初衷。 而有些捐赠的实物因没有登记入账而疏于管理,直接导致教育基金会的资产流失、会计记录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

2.6 捐赠资金筹集途径单一

教育基金会的筹资渠道单一,规模小、数量少,而且不固定,捐赠来源基本上都是校友的捐赠款。

2.7 捐赠资金的管理有漏洞

捐赠资金立项没有建立规范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立项随意化现象普遍,有巧立名目而形成在职消费的倾向;有的个人、企业打关联交易的擦边球,以达到规避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在把高校基金会推向违规的边缘。

通过对目前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管理无论是在管理模式、会计核算、资金的筹集和运营上,还是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均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教育基金会的发展,急需要寻找改进的对策和办法。

3提高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如果说市场运作型管理模式将是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模式未来发展的趋势,那么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在制度建设上、在日常工作管理上都要顺应这一模式的发展要求。

(1) 建立和完善教育基金会的各项财务管理和规章制度,确保教育基金会资金运营的安全和高效率。 例如:制定基金会自己的财务开支审批、报销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制度;捐赠奖、助金的发放管理办法和流程; 捐赠资金投资运作管理办法;捐赠资金筹集的管理办法;捐赠资金立项管理办法;捐赠实物的管理办法等。 完善制度建设,有助于教育基金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育基金会的快速、有序的发展。

(2)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规律,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加强投资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作能力。 也可以委托有资质而且口碑好的专业投资理财机构进行投资理财,或者参股效益好的捐赠企业,从而达到共享企业收益的目的,实现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

(3) 设立专门的筹资、 募集资金部门, 专人研究筹款、 募款的办法和渠道,多渠道募集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 例如:与企业建立共建项目,为企业进行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求做到互利互惠。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宣传捐资助学的益处,形成稳定的教职工捐赠源。 设立多渠道捐款平台,方便潜在捐赠人士捐款。

(4)完善教育基金会的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收支做到公开、透明,财务信息披露要充分,树立公正、廉洁、可靠的社会形象。

(5)完善外部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外部审计工作,鼓励媒体监督、检查教育基金会的各项工作。

(6) 加强基金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定期派出会计人员参加基金会资金投资、 运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7) 加强捐赠实物的管理和核算, 对于不能够取得价值的实物要按照名义价值入账,也可以进行公开拍卖获得收益。

(8) 解决高校借款投资教育基金会的历史遗留问题, 制定还款计划,利用基金会非限定性捐赠款,逐年归还高校的欠款。

综上所述,高校基金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设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投资、筹资和运营的管理部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树立教育基金会可靠的社会公信力,为教育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鹿长余.戴小平.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4):84-95.

[2]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34-238.

[3]邓典雅.林小琳.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浅析——以某高校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2013(7):79-81.

[4]周珽.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与发展研究——财务分析的视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基金会财务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XXX(以下简称“本基金会”)财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本基金会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条 本基金会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努力降低管理成本,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第四条 本基金会设财务部。财务人员必须熟知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切实加强本基金会资金运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据,登记现金账务,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第五条 财会人员要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会制度办事,坚决抵制违反法规政策、弄虚作假及损害本基金会声誉和利益的行为。对违反本基金会财会制度和与本基金会宗旨不符的开支,财会人员有权拒付。

第二章 捐赠款的管理

第六条 基金会接受捐赠的现金财产,或以拍卖捐赠物品等方式收到的

管审批,再由秘书长核准后方可报销。

第四章 支票管理

第十六条 借款领取支票必须遵循以下程序:

(一)借款人须填写支票领用单,逐项认真填写。经部门主管签字,再由秘书长审批签字;

(二)财务人员核实支票领用单后,按照支票票面项目填写并签发;

(三)领取支票者在支票领取薄上登记并签字。第十七条 报账领取支票必须遵循以下程序:

(一)报销者将有效发票、单据等粘贴,由财务人员审核,部门主管审批,秘书长核准后,填写支票领取单。

(二)财务人员按照票面项目要求填写后签发;

(三)报销人员在支票领用登记薄上签字。

第十八条 经办人员在借领支票后,务必在10日内报账。每年12月20日前,已借领的支票必须全部报账,并停止签发新领支票。

第五章 会计职责

第十九条 本基金会会计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办非营利机构会计制度》中所规定的职责,同时根据本基金会实际,确定其职责和工作任务。

第二十条 会计应妥善保管“XXX财务专用章”,该印章的使用按照本基金会印章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会计应认真审核本基金会所有报销原始单据,确认其合法

性和有效性,严把审查关。

第二十二条 会计负责会计凭证的整理、装订和保管,确保会计凭证的完整、安全。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会计负责登载会计账簿,制填会计报表,保存会计文件。第二十四条 会计负责本基金会的报税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基金会的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外出。凡查阅、复制、摘录会计档案,须经秘书长批准。

第六章 出纳职责

第二十六条 出纳员必须按照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现金管理规定》的规定要求,办理本基金会各项现金收付业务。

第二十七条 出纳员负责管理理事长印鉴章,审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收据、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必须放置于保险柜中妥善保管,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使用或支取手续。

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会使用转账支票,经办人在按照规定程序领取转账支票后,可由领用人员实施同城支付,其它支付及现金提取事项,必须由出纳员亲自办理,不得由他人代办。

第二十九条 出纳员必须做到“十个不准”:

基金会如何管理财政 篇3

美国慈善捐赠免税的规定始于1917年税法。当时个人所得税很低,影响不大,捐赠的资产大多为股票形式。根据最初的法律,基金会本身的投资所得享受免税,国会和公众对此都没有争论。个人向基金会捐款部分也从应交税收入中扣除。对个人免税的限额是收入的30%,对公司是5%。后来,随着福利国家的形成,所得税的累进制逐步提高,免税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弊病也越来越多。为此,美国进行过多次税法改革。最重要的一次是1969年通过的税法,一直沿用至今,只在比例上有所调整。最重要的变化是,从那以后,基金会的投资所得也要交税(最初是6%,现在是4%),另外,每年用于符合其宗旨的捐赠款项不得低于其当年资产的5%。

大的基金会除一般行政班子外,有几类专业人才是必需的:熟悉税法者,以保证基金会在税务上不出问题;金融或投资专家,负责经营投资;另外,视基金会的工作重点,还应有各类专业“项目管理”人员。也就是说,一部分人是赚钱的,确保基金会财源不断,一部分是花钱的,其职责是使钱用得得当。

大基金会大多有专门的投资代理人或机构,与它的运作部门完全分开。基金会的捐资者与其企业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公众和政府所关心的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许多大基金会与其“老板”的企业关系还很密切。例如,196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8.62亿美元资产中的5.53亿美元投到6家石油公司,其中45%属于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杜克(Duke)基金会的5.96亿美元中4.76亿美元投在杜克发电公司;凯洛格基金会投入凯洛格公司的股票比例是4.14亿美元/4.61亿美元,使其控股51%;哈特福德基金会将3.97亿美元中的3.46亿美元投入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保证其控股;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基金会把霍华德飞机公司的5亿美元资金给了迈阿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自己成为惟一的董事,这样,保持了控制,又免除了税金,同时又享受从事慈善事业的满足感;皮尤纪念信托基金(Pew Memorial Trust)将2.64亿美元中的2.19亿美元投资太阳石油公司(Sun Oil)股票,并持有矿产开发公司的全部有选举权的股份;利里基金会将3.34亿美元中的2.33亿美元投入利里公司,使其持股23%;伍德拉夫(Woodruff)基金会是以可口可乐为投资基地;克莱斯格(Kresge)基金会持有100%的克莱斯格-纽瓦克公司股票;休斯顿(Houston)基金会拥有商业与工业人寿保险公司的全部股票;默特(Mott)与斯隆(Sloan)基金会持有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量股票。这样,最大的50家基金会的半数(包括前12家中的9家)都为某一家与捐赠者有关的股票所控制。

有鉴于此,1969年的税法要求基金会分散投资,同时给一个缓冲时间,以免股票大跌,以1979年为限期,在此以后一家基金会在任何一家公司持股不得超过20%。福特基金会则早在50年代就开始注意分散投资,它曾一度持有福特汽车公司88%的股份,到1972年只有16%。以后又进一步分散,并与其他基金会如克莱斯格交换股票。

关于资产运作情况,以福特基金会为例,1999财政年度的投资估价为118亿美元。2000年为145亿美元,这一年的回报率为30.3%,绝对增值数为24.32亿美元。3年平均回报率为22.2%;项目支出7.1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37亿美元,行政管理费2400万美元,投资费用3000万美元;此外与公益事业有关的投资1.367亿美元(以贷款或证券形式)。其捐赠比例经常超过税法规定的5%,2000年被承认的支出总数为7.587亿美元,大大超过规定9580万美元。另外,按规定,投资所得应交2%的税,但是基金会如能满足某些捐赠的条件,就可减至1%。福特基金会大多数年份都能满足这一条件,因此可享受此项减税,于是又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增加项目支出。

基金会对其原出资的企业是否起公关作用,特别是公司基金会?这是很难说清的问题。在客观心理上,是否接受过有关基金会资助的人就倾向于购买同一公司的产品?在主观上,基金会在决定资助方向时是否有意向有利于产品推销的方向倾斜?这都很难一概而论。像福特、洛克菲勒这样历史悠久的大基金会实际上已与原来的企业脱钩。今天接受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人也不会想到购汽车时选择福特产品。但是有些小一些的公司基金会无形中带有公关性质。1935年国会通过税法,允许公司以5%的收入用于享受免税的公益事业。实际上到1974年,只有1%的收入用于免税的公益事业。但是绝对数增加很大,1940年为3800万美元,1945年为2.66亿美元,70年代末为9亿美元。

基金会本身的开销和庞大的工作班子也是受到诟病的一个问题。福特基金会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以2400万美元建成有室内花园、大部分为玻璃建筑的超豪华办公楼,有400名工作人员。这是引起舆论批评的一个典型。不过这与福特的资产相比还是极小部分,而且福特的工作人员素质和效率都较高,所从事公益事业的规模也与之相称,舆论也就不太苛求。总之,“人头费”与其贡献的比例说明一定的效率,但也不尽然,因为有的基金会以高薪聘请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其捐赠的效益差别却很大。另外,各种基金会的运作方式不一样,有的只出资赞助其他机构办事,有的自己直接从事一些项目,所需人力和费用就不一样。办公费占预算的比例最少的不到1%,最多达60%。大部分在5%~10%左右。福特基金会原来占不到10%,1969年税法之后,陡增至15%,其中原因之一是新的税法要求更加详细和频繁的工作报告和手续。

链接

美国基金会成立程序

注册。根据非营利机构相关法律,可在联邦国会、州议会或地方政府注册。早期一些大基金会如卡耐基、福特等基金会在国会注册。洛克菲勒基金会因当时未能获国会通过,在纽约州注册。后来成立的大多数基金会都在所在州或市县注册。

捐款人信函。这并非法律所必需,但相当多的重要的基金会都有捐款人信函以充分说明捐款人的意图,也是对基金会的宗旨的进一步阐述,成为重要历史文件。例如,卡耐基在信函中提出其宗旨是在英语民族中消灭战争、个人决斗和其他方式的争斗以及奴隶制,在这些目标实现之后,董事会就该考虑下一步消灭的罪恶和提倡的善事是什么,以继续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幸福。

申请免税。在注册手续完成,依法正式成立为非营利公益组织后,基金会并不自动享受免税待遇,还需正式向联邦政府税务局有关部门申请批准。这一申请要在运行一年以后提出,除原章程外,需交出全年的详细财政报表和工作报告,以证明实际运作与宗旨相符,经审查后予以批准,才开始享受免税。后来由于基金会太多,都集中到联邦政府税务局显然行不通,遂授权基金会所在地方政府有关机构审批。

基金会的决策机构——董事会

与企业一样,基金会的决策权力机构是董事会。最初一届董事的产生多半就是注册人,也就是捐款人和他的家人或极少数亲密朋友,通常包括一名法律顾问和一名财务实际负责人。一般说来,初建时捐款人或其家人在董事会中掌握实权较多,过了几代以后,大的基金会的各部门实际负责人与董事会日益分离,其中只有个别是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每年只开一次或两次会议听取会长报告工作,批准下年预算以及作出一些重大决定。由于董事并非财产拥有者,多数是以名气和地位受聘,因此往往并不掌握基金会的实权,只是在法律上代表基金会。像卡耐基、洛克菲勒、罗森瓦尔德、福特、凯特林等等基金会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基金会财务管理 篇4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性质属于管理独立型的地方性的非公募基金, 是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机构, 主要靠捐赠收入来获取资金, 其后再有自有资金运作增值及后续捐助。如某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为独立法人, 原始注册金额为400万元。组织形式为基金会与校友会合署办公;大部分基金会的人员支出均由大学负担。即对外是非营利组织基金会法人, 独立运作、独立财务、独立审计、独立税务、法人责任;对内是学校内部的一个机构。如图1所示:

现代的基金会将其功能扩展至更宽广的公共领域, 如学术研究、医疗保健、环境保护、以及艺术、音乐、体育水准的提升等, 均是现代基金会推动的公益工作。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组织是按照民政部、审计署管理司的规定, 基金会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为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募集资金;二是按照章程管理与使用资金;三是通过专业的理财使资金增值。教育基金会具有社会性、实用性及差异性。其中, 社会性体现为无利润目标, 是促进社会的健全发展。实用性体现为社会的再分配, 为高校拓展资源, 共促发展, 以情感为纽带, 以沟通为桥梁, 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募捐工作。如某校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学校网络中心推出全新的校友总会网站、校友社区;校友免费电子邮箱;完善和补充校友资料数据库, 新增校友信息近5万条 (近千名海外校友信息) ;建立了100个校友QQ超级群;开通了校友总会英文版网站。高校与校友的良性沟通是学校加强正外部性的催化剂, 校友关系的本质就是关系资源, 正如很多学子选择“扩大的耶鲁”, 是看重耶鲁卓越的校友资源。差异性体现为资产规模与个体差异、捐赠收入与个体差异、资助金额与个体差异。

二、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及应用技术分析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是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是能够可持续地对受益人负责, 并使之信任基金会, 树立良好形象, 使整个社会在再分配过程中更加和谐。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其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国外很多基金会采用权责发生制。基金会是兼有事业单位形式和具有企业管理实质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 其财务管理内容是围绕基金本金这个基本点进行专项管理及资金运作、监督、维护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一) 筹资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的郑文珊曾经引用孙子兵法的“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说明筹资管理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和基金会的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重视筹资工作, 明确筹资是为了学校发展, 与捐赠者达成多赢局面, 而不是仅仅寻求资金帮助。

(1) 配合教育政策及高校办学理念, 做出详实的筹资计划。如图2所示:

(2) 筹资捐款的形式, 以货币、实物、基建为主。货币捐赠主要指支票、电汇等最通用的方式, 主要涉及人民币、港元、美元;实物捐赠指图书、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捐赠 (主要是冠名的建筑大楼) 。

(二) 捐赠项目管理

基金会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项目管理, 因此, 财务管理必须围绕项目管理展开工作。基金会通常将每笔捐款设为一个捐赠项目, 以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项目负责人应对捐赠资金使用负全责, 捐赠项目完成后, 受益方应向基金会办公室提交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汇报。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 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各级领导应有明确的金额审批权限, 对于大笔款项的使用必须由理事会来决定。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基金会的项目管理与大学的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有共同之处, 优点在于可以充分调动院系筹资的积极性。由基金会项目管理部门协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 实行单独建账, 专款专用, 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捐赠协议的规定, 对项目经费开支及预期成果, 进行具体安排, 并书面上报相关的管理部门, 保证捐款项目的使用效益。

(三) 收支管理

具体为:

(1) 收入管理, 捐赠收入与投资收益为基金会主要收入。捐赠的货币以人民币为本位币, 会计摘要体现捐赠方名称, 根据捐赠协议, 长期捐赠者独立立项, 一次性捐赠者入统一捐赠项目。捐赠物资由基金会办公室专人管理并建立仓库实物账。如某校基金会收入情况如表1所示:

年度收入是衡量基金会获得资源的总体实力水平, 净资产反映组织的资产规模。政府拨款占收入比例, 是测量政府与基金会的密切关联程度, 该校基金会是通过民政局批审的基金会, 没有依赖政府拨款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业务活动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 主要是利息收入及项目管理收入;捐赠收入占收入比例测评基金会收入与社会捐赠、赞助者的关系, 借以分析基金会依赖捐赠的程度, 2009年及2010年的总收入增长率分別为124.64%、158.39%。说明学校依赖的社会捐赠, 尤其体现在校友捐赠迅猛发展方面, 其原因在于基金会2007年成立, 经过2年大力宣传以及主动联系校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 支出管理, 公益事业支出为基金会的主要支出。基金会的支出应严格执行《基金会管理条例》中的规定, 即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 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基金会管理办法》第9条: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 在基金利息中开支, 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表2为某校的2008—2010年工资福利、行政办公、公益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的情况:

基金会的工资福利及行政费用占总支出比均达不到2%, 远低于不高于10%的标准, 首先, 说明基金会行政支出控制严谨, 应该继续保持, 但同时基金会也应该认识到该项指标控制得好得益于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编制在高校公共关系处和财务处, 工资福利费都由财政拨款统一支付, 且基金会的很多经费和高校某些拨付项目叠加节省了。其次, 该校基金会的合同工只有1名, 其他三名是退休返聘的老师, 是在针对校友会工作的, 目的在于联系校友, 合同工的工资福利管理, 待遇过低, 不易吸引人才, 对基金会的长期发展也是无利的。高校基金会公益性支出主要指奖助学金的支出比较大, 高达95%以上, 说明捐赠惠及人比较多, 比如一些航模、车队取得一定的创新和名次离不开捐赠资金的支持。另外, 筹资费用率下降, 基金会的筹资每年规模不一样, 筹资的数额与校友有很大关系, 依赖校友捐赠的项目筹资费用较低, 依赖社会捐赠并处于和学校有合作关系的筹资费用较高。

(四) 基金保值与增值

捐赠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是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基金的投资根据《基金会管理办法》第六条:基金会不得经营管理企业, 必须“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来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基金增值部分, 在列支风险金、证券交易相关费用和印花税等费用后的余额, 一般自动增加到原基金项目中;对于特定项目的受托理财, 其净收益作为该特定项目的投资收益。表3为某校基金会主要投资情况。

从表3中看出, 高校基金会的资金操作面狭窄, 多数选择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 增值方式单一。这本身有两个问题:第一高校严格遵循安全这一原则来执行资金操作, 而且基金会的财务操作人员本身并不是专业投资人员, 兼岗管理很难做到最大限度资金增值。第二, 对于一般大型捐赠项目, 资金出资人和项目负责人协商, 指定增值方法及用途。如某校2010年12月受赠3000万, 其中1000万用于公租房建设, 其银行投资收益及后续使用校内租赁收入用于学生助学金支出。在捐赠到账, 仍未明确开始建设时期, 基金会财务人员将其用于购买2011年银行乾元理财产品, 一个月的收益为:3000*3.77%/12=9.4356万元, 税后9.4356* (1-25%) =7.0767万元。虽然银行理财产品让基金会达到了保值的目的, 但是增值仍是弱项。

很多高校基金会只是作为高校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 并不重视资金的运作, 投资规模小, 多数是银行存款收益, 没有充分展示资金增值的特点, 而国外很多高校基金发展非常成熟, 资金沉淀庞大, 资金收益一般至少10%, 图3是哈佛大学的保本基金产生的收益十年间, 从21%上升到31%, 成为学校收入的最大份额, 可见国外的专业人员对基金的操作是炉火纯青。

(五) 基金会捐赠激励

高校基金会实施捐赠配比激励的目的是为鼓励各部门、学院和个人为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 促进学校更好地吸引社会捐赠, 学校用自筹资金设立筹资奖励金, 建立校、院两级筹资体系;充分调动学院筹资的积极性, 扩大高校的筹资规模和能力;由院系筹措的资金, 由院系负责, 给院系自主权, 在资金的审批、资助方向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配权。如某校基金会2008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目7项, 可配比金额为415.25万元, 获得配比金额为420万元;2009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23项, 可配比金额为1121.15万元, 获得配比金额1009万元;2010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目43项, 可配比金额为5690万元。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 2010年配比项目及配比金额较之前显著增加, 应对组织捐赠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以促进和激励捐赠工作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同时, 高校基金会可以引入专业筹款机构, 拓宽筹资渠道。

(六) 内外监控及财务信息披露

基金会的资金使用如图5所示:

《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 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内, 培养高校基金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学习法律法规, 针对专业岗位进行继续教育, 有条件进行国内外交流及人员培训。对外, 严格按照捐赠协议支出项目。基金会应该要求申请资助的单位在申请资金时进一步细化用途, 从源头上加强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应该对资金拨付后的最终使用结果予以追踪检查, 从实际效果实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并在网上公布基金会使用情况, 增强后续投资几率。财务信息披露方面, 基金会信息披露方面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 每年都按照要求请民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后在民政局网站上公布年度报告, 接受社会公众通过网络查阅基金会每年的总收支, 信息相对而言具有对称性。笔者建议该校基金会从提高公信度的角度上, 在基金会的网站上披露以下信息:提供关于资产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的信息, 要有准确、完整、真实的收入支出明细表, 筹集资金以及满足其筹集资财活动能力的展现;提供基金会财政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提供基金会组织业绩的体系及评价等。

三、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 管理混乱

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型为主, 高校基金会人员为兼岗居多, 人员配置不足。为此, 笔者建议专人管理基金会, 专人筹划安排资金, 严谨管理收支, 这样资金使用效率才能提高。

(二) 免税执行力度不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 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 准予扣除。比如广东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没有对口减免企业的税额, 在税收方面, 没有给企业带来较明显的免税。

(三) 教育发展基金会评价体系不健全

笔者建议为项目执行度打分, 业务执行占50%, 财务管理占40%, 具体事务占10%。其中业务执行指奖助学金及资助比赛等团体活动项目关于预算和绩效的契合度;财务管理指项目的资金运行以及会计凭证账簿的管理、经费收支的合理性;具体事务指环绕项目开展的组织情况以及行政支出。

总而言之,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培育方向应该是独立创新, 创造自己的独特品牌, 引入竞争机制, 合理分工, 专业运作, 自我监督, 完善组织体系, 共同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 《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1]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 《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王劲颖:《美国基金会发展现状及管理制度的考察与借鉴》。[2]王劲颖:《美国基金会发展现状及管理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浅析 篇5

一、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性质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性质属于管理独立型的地方性的非公募基金,是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机构,主要靠捐赠收入来获取资金,其后再有自有资金运作增值及后续捐助。如某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为独立法人,原始注册金额为400万元。组织形式为基金会与校友会合署办公;大部分基金会的人员支出均由大学负担。即对外是非营利组织基金会法人,独立运作、独立财务、独立审计、独立税务、法人责任;对内是学校内部的一个机构。如图1所示:

现代的基金会将其功能扩展至更宽广的公共领域,如学术研究、医疗保健、环境保护、以及艺术、音乐、体育水准的提升等,均是现代基金会推动的公益工作。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组织是按照民政部、审计署管理司的规定,基金会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为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募集资金;二是按照章程管理与使用资金;三是通过专业的理财使资金增值。教育基金会具有社会性、实用性及差异性。其中,社会性体现为无利润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健全发展。实用性体现为社会的再分配,为高校拓展资源,共促发展,以情感为纽带,以沟通为桥梁,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募捐工作。如某校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学校网络中心推出全新的校友总会网站、校友社区;校友免费电子邮箱;完善和补充校友资料数据库,新增校友信息近5万条(近千名海外校友信息);建立了100个校友QQ超级群;开通了校友总会英文版网站。高校与校友的良性沟通是学校加强正外部性的催化剂,校友关系的本质就是关系资源,正如很多学子选择“扩大的耶鲁”,是看重耶鲁卓越的校友资源。差异性体现为资产规模与个体差异、捐赠收入与个体差异、资助金额与个体差异。

二、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及应用技术分析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是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能够可持续地对受益人负责,并使之信任基金会,树立良好形象,使整个社会在再分配过程中更加和谐。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其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外很多基金会采用权责发生制。基金会是兼有事业单位形式和具有企业管理实质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其财务管理内容是围绕基金本金这个基本点进行专项管理及资金运作、监督、维护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一)筹资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的郑文珊曾经引用孙子兵法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说明筹资管理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和基金会的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重视筹资工作,明确筹资是为了学校发展,与捐赠者达成多赢局面,而不是仅仅寻求资金帮助。

(1)配合教育政策及高校办学理念,做出详实的筹资计划。如图2所示:

图2 筹资规划图

(2)筹资捐款的形式,以货币、实物、基建为主。货币捐赠主要指支票、电汇等最通用的方式,主要涉及人民币、港元、美元;实物捐赠指图书、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捐赠(主要是冠名的建筑大楼)。

(二)捐赠项目管理 基金会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项目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必须围绕项目管理展开工作。基金会通常将每笔捐款设为一个捐赠项目,以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项目负责人应对捐赠资金使用负全责,捐赠项目完成后,受益方应向基金会办公室提交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汇报。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各级领导应有明确的金额审批权限,对于大笔款项的使用必须由理事会来决定。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基金会的项目管理与大学的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有共同之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调动院系筹资的积极性。由基金会项目管理部门协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实行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捐赠协议的规定,对项目经费开支及预期成果,进行具体安排,并书面上报相关的管理部门,保证捐款项目的使用效益。

(三)收支管理 具体为:

(1)收入管理,捐赠收入与投资收益为基金会主要收入。捐赠的货币以人民币为本位币,会计摘要体现捐赠方名称,根据捐赠协议,长期捐赠者独立立项,一次性捐赠者入统一捐赠项目。捐赠物资由基金会办公室专人管理并建立仓库实物账。如某校基金会收入情况如表1所示:

收入是衡量基金会获得资源的总体实力水平,净资产反映组织的资产规模。政府拨款占收入比例,是测量政府与基金会的密切关联程度,该校基金会是通过民政局批审的基金会,没有依赖政府拨款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业务活动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及项目管理收入;捐赠收入占收入比例测评基金会收入与社会捐赠、赞助者的关系,借以分析基金会依赖捐赠的程度,2009年及2010年的总收入增长率分別为124.64%、158.39%。说明学校依赖的社会捐赠,尤其体现在校友捐赠迅猛发展方面,其原因在于基金会2007年成立,经过2年大力宣传以及主动联系校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支出管理,公益事业支出为基金会的主要支出。基金会的支出应严格执行《基金会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即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 70%,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管理办法》第9条: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中开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 10%。表2为某校的2008—2010年工资福利、行政办公、公益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的情况:

基金会的工资福利及行政费用占总支出比均达不到2%,远低于不高于10%的标准,首先,说明基金会行政支出控制严谨,应该继续保持,但同时基金会也应该认识到该项指标控制得好得益于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编制在高校公共关系处和财务处,工资福利费都由财政拨款统一支付,且基金会的很多经费和高校某些拨付项目叠加节省了。其次,该校基金会的合同工只有1名,其他三名是退休返聘的老师,是在针对校友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联系校友,合同工的工资福利管理,待遇过低,不易吸引人才,对基金会的长期发展也是无利的。高校基金会公益性支出主要指奖助学金的支出比较大,高达95%以上,说明捐赠惠及人比较多,比如一些航模、车队取得一定的创新和名次离不开捐赠资金的支持。另外,筹资费用率下降,基金会的筹资每年规模不一样,筹资的数额与校友有很大关系,依赖校友捐赠的项目筹资费用较低,依赖社会捐赠并处于和学校有合作关系的筹资费用较高。

(四)基金保值与增值 捐赠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基金的投资根据《基金会管理办法》第六条:基金会不得经营管理企业,必须“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来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基金增值部分,在列支风险金、证券交易相关费用和印花税等费用后的余额,一般自动增加到原基金项目中;对于特定项目的受托理财,其净收益作为该特定项目的投资收益。表3为某校基金会主要投资情况。

从表3中看出,高校基金会的资金操作面狭窄,多数选择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增值方式单一。这本身有两个问题:第一高校严格遵循安全这一原则来执行资金操作,而且基金会的财务操作人员本身并不是专业投资人员,兼岗管理很难做到最大限度资金增值。第二,对于一般大型捐赠项目,资金出资人和项目负责人协商,指定增值方法及用途。如某校2010年12月受赠3000万,其中1000万用于公租房建设,其银行投资收益及后续使用校内租赁收入用于学生助学金支出。在捐赠到账,仍未明确开始建设时期,基金会财务人员将其用于购买2011年银行乾元理财产品,一个月的收益为:3000*3.77%/12=9.4356万元,税后9.4356*(1-25%)=7.0767万元。虽然银行理财产品让基金会达到了保值的目的,但是增值仍是弱项。

很多高校基金会只是作为高校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并不重视资金的运作,投资规模小,多数是银行存款收益,没有充分展示资金增值的特点,而国外很多高校基金发展非常成熟,资金沉淀庞大,资金收益一般至少10%,图3是哈佛大学的保本基金产生的收益十年间,从21%上升到31%,成为学校收入的最大份额,可见国外的专业人员对基金的操作是炉火纯青。

图3 来源于哈佛大学基金会的收入分析报告

(五)基金会捐赠激励 高校基金会实施捐赠配比激励的目的是为鼓励各部门、学院和个人为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促进学校更好地吸引社会捐赠,学校用自筹资金设立筹资奖励金,建立校、院两级筹资体系;充分调动学院筹资的积极性,扩大高校的筹资规模和能力;由院系筹措的资金,由院系负责,给院系自主权,在资金的审批、资助方向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配权。如某校基金会2008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目7项,可配比金额为 415.25 万元,获得配比金额为420万元;2009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23项,可配比金额为1121.15万元,获得配比金额1009万元;2010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目43项,可配比金额为5690万元。如图4所示:

图4 某校2008-2010年基金会配比项目及金额情况

由图4可知,2010年配比项目及配比金额较之前显著增加,应对组织捐赠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促进和激励捐赠工作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同时,高校基金会可以引入专业筹款机构,拓宽筹资渠道。

(六)内外监控及财务信息披露 基金会的资金使用如图5所示:

图5 捐赠资金的管理三方

《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内,培养高校基金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学习法律法规,针对专业岗位进行继续教育,有条件进行国内外交流及人员培训。对外,严格按照捐赠协议支出项目。基金会应该要求申请资助的单位在申请资金时进一步细化用途,从源头上加强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应该对资金拨付后的最终使用结果予以追踪检查,从实际效果实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并在网上公布基金会使用情况,增强后续投资几率。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基金会信息披露方面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每年都按照要求请民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后在民政局网站上公布报告,接受社会公众通过网络查阅基金会每年的总收支,信息相对而言具有对称性。笔者建议该校基金会从提高公信度的角度上,在基金会的网站上披露以下信息:提供关于资产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的信息,要有准确、完整、真实的收入支出明细表,筹集资金以及满足其筹集资财活动能力的展现;提供基金会财政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提供基金会组织业绩的体系及评价等。

三、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管理混乱 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型为主,高校基金会人员为兼岗居多,人员配置不足。为此,笔者建议专人管理基金会,专人筹划安排资金,严谨管理收支,这样资金使用效率才能提高。

(二)免税执行力度不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比如广东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没有对口减免企业的税额,在税收方面,没有给企业带来较明显的免税。

(三)教育发展基金会评价体系不健全 笔者建议为项目执行度打分,业务执行占50%,财务管理占40%,具体事务占10%。其中业务执行指奖助学金及资助比赛等团体活动项目关于预算和绩效的契合度;财务管理指项目的资金运行以及会计凭证账簿的管理、经费收支的合理性;具体事务指环绕项目开展的组织情况以及行政支出。

基金会财务管理 篇6

关键词 公益基金会 全民阅读 运行机制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2.019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 Based on Nationwide Reading

Wang Yanfang

Abstract Reading for All Foundation undertakes the function of raising social capital,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reading activities, and supporting the public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the reading found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Foundation Management Ordinance(Revised Draft)” announced in May 2016 by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and the executive body i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found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reading foundation in view of the possible problems.

Keywords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 Nationwide reading. Operation mechanism.

社会公益基金会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登记而创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慈善组织,对促进国家科学、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2014年10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同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对于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篮子重要政策和措施,旨在鼓励大胆探索慈善事业体制机制、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慈善资源。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活动,也必将越来越受到公民和国家的重视,上升为国家战略,投入较大财力并持之以恒地开展。在我国,虽然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倡导阅读并举行各种阅读节活动,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力量非常有限,全民阅读工作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那么创设和发展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乃是当务之急,同时对于此类社会公益基金会的内部结构治理也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的创设、运作管理,拟从理事会、监事、管理层三个层面提出治理和完善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的建议。

1 开展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内部组织结构治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的公益事业中,各级社会组织纷纷设立基金会组织或参与阅读公益行动。如南方阅读公益基金会是国内首家由爱心企业和机构发起,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少年公益阅读活动的开展,专注为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弟,残障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及家庭提供阅读内容、阅读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公益基金会。近年来这些阅读基金会的项目实施效果,表明基金会是公共文化事业值得依靠的强大支持力量,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年4月份刚成立的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然而“郭美美事件”“尚德诈捐门”等负面事件的持续发酵,无不反映出我国在慈善组织治理方面存在着缺陷和问题。因此,从内部治理结构入手,完善公益基金会管理机制、评估监督机制,能够为全民阅读的公益活动提供一个较为程序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从源头上保护基金会财产和信誉的安全,同时也是提高基金会公信力和诚信度的重要途径。

2016年5月,民政部对原有《基金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形成《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修订草案稿”)并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3]。此举是为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慈善法,适应基金会发展实际,为社会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法制保障的重要立法举措。对现有和即将建立的全民阅读基金会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政策导向,也是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那些参与到全民阅读公益活动中来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团体、志愿组织者等将更加顺应文化公益事业发展规律,优化组合各种资源,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市场效果和社会效益。

2 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的组织结构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慈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三权分立组织框架,其中理事会作为决策层是非营利法人机构中一切权利、权力、责任、义务的中枢[4]。而作为阅读公益基金会的执行层,其主要任务是执行理事会各类决定,妥善管理基金会募集财产和组织财产、对内部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等。除此以外,我国现行对于基金会的运行有设立监事的明文规定,以防利害关系或监督盲点的发生。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的内部治理大体围绕此三个层面开展,其治理目标以统筹资金的资助者、理事会和监事会及其管理者相互关系为重点,以发展阅读基金会组织和募集资金提升全民阅读实际效果为目标。

nlc202309090100

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实现非营利基金会功能预期的核心制度装置[5]。从目前我国公益基金会的内部结构上看,其运行管理机制主要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存在阅读基金会组织结构流于形式的问题。当下,我国的一些非营利基金会,有的没有设置理事会和监事会机构,有的理事会结构不规范,理事长与执行者是同一个人,监事会也没有起到作用。领导者缺乏组织的监督与制约,再加上非营利基金会的外部捐赠者和受赠者的监督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所以受赠者受益少,而领导成为了最大受益者[5]。

其次,存在人事制度缺乏刚性,规定不明确的问题。目前,我国阅读公益基金会刚刚起步,对理事任职和产生资格缺乏刚性规定,现行《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0条仅对理事任职资格做了一般规定,对理事首次选举具体程序仅简要说明由条例约定,无法实现公益基金会用人制度的民主和规范。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非营利公益基金会,尤其是一些与政府有关联或由政府创立的基金会,行政色彩浓厚,机构官僚化严重。这些非营利基金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理事,大多数不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章程选举出来的,而是由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常常导致基金会筹款能力和执行力难以提高,无法指导和规范基金会运作[5]。

最后,存在基金会资产管理有不可控风险。由于目前我国针对基金会管理层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使得管理层在执行理事会决策及事务管理中无法可依,存在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更由于监事监督决策和执行机关没有具体措施的约束规定,如未明确资金捐赠者等利害关系人能否作为监事,缺乏监事可检查基金会的财务情况和具体会计报表等运行和管理的可操作的具体方式以及程序等[6],难以保证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违规、贪污等现象。

3 健全完善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运行管理机制的举措

要使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健康发展,完善其管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基金会内部结构治理、资金运作安排、阅读项目实施等方面都应由基金会内不同的机构协同合作与制定,确保阅读基金会的良好运营,使流入基金会的各项资金与捐助能够在全民阅读公益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运用,发挥其最大价值与作用。根据民政部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内部治理规范和要求,笔者拟对现行基金会管理条例中有关条款提出以下针对性改进措施。

3.1 改进理事选任机制,完善理事会决策程序

首先,理事人选应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关于任职资格的相关规定,并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进行约束和限制。同时应参照国外基金会管理的一般约定,在章程中明确标注和规范首任理事名单,如未予明确,则应由基金会创始人选举产生。在理事会成员中,还应选拔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担任,正如有学者认为“理事会成员还是慈善法人的专业顾问”[7]“每个理事都必须具备某种专业技能”[8],以保证阅读基金会各类阅读项目的完成。如我国于1986年9月成立的韬奋基金会其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是由行业内外有志于公益活动的单位派出理事人选,经理事会议选举产生。

其次,理事会作为基金会的最高决策机构,在立法上应建立权力清单,明确可操作原则,限定决策范围,规范理事会决策程序等权力行为,并就理事会会议制度作出详细规定。由于阅读公益基金会在资金拨付和活动推广中往往涉及大额资金支出,为确保决策民主和透明,应对参会的成员资格、人数、重大决议事项程序及规则等内容予以明确,以保证基金使用规范性[9]。

3.2 明确管理者具体职能,强化管理者义务

强化基金会管理者的治理效果,首先,须遵循法律相关规定,在基金会章程及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管理者行使权利的职能范围。如基金会秘书长、财务经理和其他归口部门负责人都应明确其详细职责[10]。同时,为保证不同阅读项目的顺利开展,可探索建立相应的专业专门委员会分别管理基金会的具体项目实施事宜,执行理事会的决策。其次,强化应承担的信义义务,落实和执行理事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方案,实现基金会各项捐助目标以及核心任务,并将募集资金合理管理和分配,将募集资金和公众捐款有效支持捐赠人期望的捐赠领域。“郭美美事件”的曝光,促使中国红十字总会将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撤销,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撤销看似一劳永逸解决了问题,事实上也将公益基金会和商业机构正当经济来往渠道分割,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是有缺憾的。如果对基金会管理者通过明确权力义务,加强权力监督,实现权力运营的公开透明,让公众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才能真正解决基金管理者在资金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黑洞和制度缺陷。

3.3 实行多元化监管机制,保证监督制度客观公正

基金会中的监事机构是保证全民阅读基金会科学、透明、公正的重要机构,它促使基金会的监督制度能够客观、合理、公正,能有效地监管各阅读推广项目的开展情况。而各个参与阅读项目的公共图书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会由于这一监督制度的存在而不得不认真对待项目,如存在不当的行为将会影响该公共图书馆以后阅读项目的申请和参与,这将无形中给公共图书馆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以便有效合理地完成项目[11]。当然监事机构除了对申请到阅读项目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监督外,还要对全民阅读基金会自身进行监督,以保证自身的客观公正。

在实行监督制度运行中,可实行多元化的监管机制。首先,可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11]。一般包括基金会法人的募捐人、基金会的捐助对象或者受益对象等,保证在理事有违法条例行为时,利益相关方有权对罢免其职务提出意见。其次,吸收其他社会团体人士以监事身份参与内部治理[12]。由于阅读公益基金会具有广泛的公共性特征,这种特征要求基金会能够吸纳利益相关者之外的社会人士投身基金会内部治理之中。一种方式是加入传统的组织机构,如美国的社区基金会理事会一般由该基金会所在社区选举产生;另一种方式则是增加新监督部门,此部门可由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贤达、道德高尚的受益人组成,从而对理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进行监督。如日本评议委员会按照相关规定在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之外另成立部门。第三,设立独立监事机制。随着基金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新修订草案稿”大幅提高了监事和监事会的法律地位,有的国家立法甚至将监事会设于理事会之上层,理事会接受监事会的全方位领导,向监事会负责,如《爱沙尼亚财团法》中便是如此规定。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设立独立监事机制,是对理事会过于集中的权力监督和约束,可对理事会权力进行有效制衡,减少理事会发生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基金会权益的概率。

nlc202309090100

3.4 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基金会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是基金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进行有效治理,加强自身约束,提高全面阅读基金会社会公信力的有力措施。在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对有关信息公开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专门设立了“信息公开”的规定[3]。建立全面的基金会信息公开制度,不仅能够主动及时发现问题,而且监督成本更低。对此,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应在实践中根据及时、高效、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基金会的信息公开义务,进行年度公开、随时公开和定期公开的基金报告制度。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这方面成果突出,每年在《解放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年度工作报告及审计报告,开通网上公开渠道,公众可直接登录上海慈善网平台查询业务、阅览信息、监督投诉、提交捐款或申请项目[13]。除此,还需不断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其不仅能够保证基金会运行的公正客观度,而且也为社会公众参与基金会治理打开窗口,从而形成有利于基金会良性健康发展的环境。在发达国家中美国较为典型,拥有如美国慈善信息局、美国基金会联合会等众多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提供信息和咨询、制定标准并审议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金会监管制度,确保基金会各项公益阅读活动规范运作。

4 结语

随着国内经济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公募或私人、企业名义建立的基金会越来越多,并且其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些良好机会,加快建立健全全民阅读基金会[14],才能为我国全民阅读推广提供更多的保障。全民阅读基金会作为一种有效的筹资手段值得鼓励和提倡,其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并应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阅读基金会。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当从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精心呵护全民阅读基金会的发展[14]。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良好的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内部治理关系,才能健全、完善一个健康完整的全民阅读公益基金循环体系,这样将会更有利于发挥阅读基金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大大提升我国全民的文化水准,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增加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 1 ] 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公报[EB/OL].(2014-11-22)[2016-05-1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799012.htm.

[ 2 ] 人大代表朱永新呼吁:设立国家阅读基金 推进全民阅读工程[J].中国职工教育,2012(4):7-8.

[ 3 ] 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EB/OL].

(2016-05-26)[2016-07-05].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1605/20160500000665.shtml.

[ 4 ] 葛道顺.中国基金会发展解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9-71.

[ 5 ] 张志宇,沙飞莲,刘俊杰.我国非营利基金会治理结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9-100.

[ 6 ] 基金会管理条例[EB/OL].(2004-06-01)[2016-05-14].

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0711/20071

100003953.shtml.

[ 7 ] 基金会中心网[EB/OL].(2015-06-30)[2016-06-14].http://data.foundationcenter.org.cn/content_371.html.

[ 8 ] 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4-107.

[ 9 ] 施昌奎.转型期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36-140.

[10] 金锦萍.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70.

[11] 卢云.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建设构想[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98-100.

[12] 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吴振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34.

[13]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发展研究报告(1994—2014)[R].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184.

[14] 王丽娜.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基金会设立之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08(5):82-84.

王彦芳 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江苏南通,226300。

(收稿日期:2016-07-20 编校:方 玮)

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篇7

现代社会中财务分析已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 任何组织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通过财务分析获得有效的信息, 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财务分析离不开财务分析指标, 营利性组织经过长期的积累,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对成熟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而非营利组织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非营利组织类型的复杂性、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及其绩效衡量的多元性。鉴于此, 笔者认为在短时间内构建统一的非营利组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 可行的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 根据组织目标、运营特点构建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基金会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捐赠的财产, 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 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改革开放后,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态, 我国的基金会发展迅猛。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 截至2012年7月25日, 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基金会总数已达2 735家, 资产总额450多亿元。基金会在动员民间力量、促进社会发展、扶贫助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显著成绩, 成为我国公益事业领域的风向标和催化剂。

然而, 基金会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话”。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中华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善款放贷”等一系列事件, 严重挫伤了公众对基金会的信心, 公众通过慈善基金会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 慈善基金会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之中。危机的发生使人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加强基金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迫切性, 财务分析指标是加强基金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工具, 构建一套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可以对不同规模的基金会进行分析, 揭示其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基金会管理者优化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基金会运作以及政府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提供一个基本的分析工具。值得欣喜的是, 在社会公众的推动下, 基金会已成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对外公开披露组织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组织网和基金会中心网上我国两千多家基金会的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都可以查询到, 这为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和完善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国内研究文献简述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研究起步较晚, 研究成果不多。目前关于基金会的研究成果, 大多是从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 针对基金会法律制度、产权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针对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在笔者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中, 王劲颖 (2007) 对《基金会管理条例》所涉及的指标项目中的数据范围进行了探讨, 为规范构建财务指标提供了思路;徐宇珊 (2007) 根据基金会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了基金会资源特征指标体系, 包括基金会使用资源与获得资源相关的指标;葛道顺等 (2009) 对基金会发展、募捐款和投资及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提出理论界应重视基金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彭君 (2010) 分析了目前我国基金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从全面预算管理、风险识别及防范、财务分析等方面构建了公募基金会的财务管理体系;颜克高 (2012) 在分析公益基金会的理事会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研究时, 从财政绩效、公众支持度、公益性和筹资能力四方面构建了反映基金会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

上述文献虽然涉及基金会财务指标, 但受研究主题的限制, 都没有专门研究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忽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未考虑基金会不同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对指标的关注程度, 因而目标性和实用性较差;二是未形成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难以全面反映和分析基金会运营状况和绩效。

鉴于此, 笔者试图借鉴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在分析基金会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 构建一套基金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金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分析

基金会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资源捐赠者、政府相关部门、债权人、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和管理者等。

1.资源捐赠者。

资源捐赠者是基金会的主要资源提供者, 目前我国基金会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捐赠收入。相关研究表明资源捐赠者最关注的是其所捐赠的款项和物资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以及使用的效率和效果。Chemy (1992) 认为, 捐赠人最关注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说明具有最大可能性最大化资源效用的非营利组织。Weisbrod和Dominguez (1986)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效率指标对捐赠人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李静 (2006)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调查研究, 指出捐资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及组织规模没有过多的要求, 但需要更多能直接反映非营利组织使用资源效果的信息。另外, 研究表明除了要了解一个非营利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之外, 捐赠人还希望知道该组织能否持续存在和发展, 非营利组织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该便于捐赠人分析组织能否在未来持续地运营下去。

由上述分析可见,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 捐赠者对基金会进行捐赠决策时, 必然关注基金会的财务状况, 希望借助基金会财务报告和财务指标, 分析比较基金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了解基金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以及基金会财务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以便最终做出自己今后是否捐赠以及捐赠金额的决策。

2.政府相关部门。

政府相关部门 (如民政、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 对基金会负有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他们主要关注基金会运营的合法、合规和有效性。在对基金会进行评估或审计时,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借助反映基金会财务状况、运营效率和财务稳定性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另外, 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 要在不同的非营利组织 (包括基金会) 之间做出选择, 也要借助于反映基金会公益性和运营效率的财务分析指标做出分析判断。

3.债权人。

虽然基金会主要资金并非来自债权人, 但在资本难以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其也会借入部分外债。另外基金会在一些业务活动结算中也会形成一些短期结算性债权人, 如供货商。可见, 基金会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和供货商, 他们主要关心组织的偿债能力、财务稳定性, 以确定向基金会所提供的资金是否安全以及基金会是否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金, 以便决定是否继续向其提供更多的贷款或商业信用。

4.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和管理者。

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和管理者是基金会受托责任的履行者, 也是基金会日常运作及公益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公益基金会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并不断壮大, 他们必然需要借助于财务分析, 全面了解基金会目前的财务状况, 包括基金会收入结构、公益支出与总支出的比重、日常开支情况、行政支出数额及基金会负债情况等。同时, 他们还需要了解基金会对现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了解基金会资产的流动性, 发现基金会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规划。

综上所述, 基金会信息使用者对基金会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金会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稳定性和发展能力方面。

四、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财务分析指标的特点

财务分析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 (主要是财务报告) , 运用特定方法, 对组织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反映组织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 为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提供主要信息支持的一种分析活动。财务分析指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以财务报告为基础; (2) 反映可以以价值衡量的经济业务; (3) 受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的影响。基于财务分析指标的特点, 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指标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全部需求, 如对信息使用者关注的资金使用效果, 基金会资金使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受益者的满意度及基金会的社会贡献, 这些信息难以用价值反映, 难以构建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因此, 对于以非财务信息反映的相关信息难以通过构建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分析。

(二)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根据基金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财务分析指标的特点, 笔者认为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应从三方面构建, 即基金会效率、财务稳定性和发展能力, 参见下表。其中:基金会效率是基金会在提供公益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反映了基金会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财务稳定性是基金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 反映了基金会财务状况对维持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程度;发展能力是基金会未来持续运营的能力, 反映了基金会未来发展的潜力。

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1. 基金会效率。

理论上讲, 社会公众之所以会选择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去提供公益服务, 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这类非营利组织管理效率的信赖。与政府组织相比, 根植于民间的基金会更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 并知道怎样高效地满足这些需求。这就要求基金会在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时必须有更好的服务, 更高的效率, 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因此, 高效率是基金会信息使用者对基金会的基本要求, 也是基金会存在的条件之一。

一般意义上的效率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对于基金会而言, 投入体现为一定时期的全部支出或费用, 产出体现为其提供的公益服务 (一般用“公益活动支出”反映) 。因此, 基金会效率是指基金会在最小化投入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公益服务的能力。

基金会效率可以从总体效率、运营效率和筹资效率三方面反映和分析。其中, 总体效率反映基金会经过筹资活动和用资活动最终提供公益服务的效率, 运营效率反映用资环节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 筹资效率反映筹资环节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1) 总体效率。基金会总体效率指标可采用“公益服务价格”指标反映。该指标越高, 表明基金会总体效率越低。

式中:分子反映了捐赠人由于捐赠的“抵税效应”, 所捐出的一元钱的实际成本;分母反映了基金会将捐赠收入转化为公益服务的程度, 即捐赠人捐赠的一元钱最终有多少用于公益服务;两者之比反映了基金会向受益人提供每元公益服务的税后成本。

(2) 运营效率。对于基金会而言, 其运营效率体现在其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上, 一般可用“投入产出比率”和“公益支出占上年总收入比率”指标反映。

投入产出比率能反映基金会在多年所有支出 (投入) 中用于公益活动支出 (产出) 所占的比率, 该比率越大说明基金会的运营效率越高, 对社会的贡献率就越大。

公益支出占上年总收入比率反映了基金会通过运营将从社会上募集的收入转化为公益服务的能力, 比率越大说明基金会公益能力越强, 效率越高。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 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3) 筹资效率。基金会为了实现其宗旨和目标, 需要通过营销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基金会筹资效率可用“筹资费用率”指标反映。

该指标反映了基金会筹集资金的成本水平, 筹资费用率越高说明基金会筹资效率越低。我国相关法规目前尚未对筹资费用率做出规定。根据智能捐赠联盟 (BBBWGA) 的调查显示, 美国民众认为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比率应控制在20%至30%之下, 而美国慈善协会则认为筹资比率应控制在35%以下。

式中:年度筹资费用应为基金会当年为筹资所花费的资金数额;年度筹资总额反映基金会当年筹集到的全部资金, 应为基金会当年全部收入额扣除政府专项拨款以及政府给予的补贴额的余额。

2. 财务稳定性。

基金会财务稳定性可以从偿债能力、净资产保全、公益支出变化情况三方面反映。

(1) 偿债能力。较强的偿债能力是维持基金会财务稳定的基本条件, 由于基金会的债务比较少, 且大多是流动负债, 所以重点反映其短期偿债能力, 可采用“营运资本比率”指标。该指标越高, 表明基金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其中,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 净资产保全。从财务角度看, 基金会必须保持净资产为正, 才能保证其持续运营下去。Trussel和Greenlee (2004) 认为, 一个非营利组织三年里的净资产显著减少 (显著减少是指至少20%的下降) , 则可以认为该组织出现财务困境, 财务稳定性较差。因此, 我们选用基金会“净资产变化率”指标反映基金会净资产保全情况。

该指标结果为正数, 说明当年净资产规模增大;结果为负数, 说明净资产规模下降;若基金会连续三年净资产变化率呈下降趋势, 则说明基金会财务稳定性较差。

(3) 公益支出变化情况。一般国家对基金会公益支出占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率都有规定, 基金会的公益支出连续下降则说明基金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在下降, 反映了基金会总体财务状况不佳。

该指标结果为正数, 说明基金会当年用于公益项目的支出较上年有所增加;结果为负数, 说明基金会当年用于公益项目的支出较上年有所下降;若基金会连续公益支出变化率三年呈下降趋势, 则说明基金会财务稳定性较差。

3. 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衡量基金会能否长久运作下去的重要指标。从财务角度看, 影响基金会未来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基金会收入和规模的增长能力, 具体可用“总收入增长率”、“投资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反映。

(1) 总收入增长率。

该指标反映基金会每年全部来源的收入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的比率, 表示基金会当年收入较上年增长情况。该指标结果为正, 表明当年收入较上年有所增加;如果为负数, 说明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理论上说, 该指标值越大越好。

(2) 投资收益率。

在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障时, 该指标值越大, 说明基金会运作资源获得收入的能力越强, 对基金会未来发展越有利。从基金会发展趋势看, 通过运营基金会资源获得投资收益, 是基金会扩大收入来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3) 总资产增长率。基金会总体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基金会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 一般认为, 总体规模越大, 基金会抗风险能力越强, 发展能力越强。基金会规模一般用总资产表示, “总资产增长率”指标反映了基金会规模的变化情况。

4. 综上所述, 笔者从基金会效率、财务稳定性和发展能力三个维度, 构建了由“公益服务价格”等10个指标构成的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 本着简化和实用的原则, 对于一些反映内容相近又具有互斥性或包容性的指标, 进行了必要的筛选。如一些管理规范要求的行政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 该指标与“投入产出比率”属于互斥性指标, 投入产出比率高, 行政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必然低, 二者选其一即可说明问题。受财务分析本身的限制, 该指标体系中尚缺能反映基金会运营效果的指标, 这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2004-02-11

[2].王劲颖.关于《基金会管理条例》所涉及财务指标的探讨.社团管理研究, 2007;1

[3].徐宇珊.我国基金会资源特征的指标构建——基于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学会, 2007;5

[4].葛道顺, 商玉生等.中国基金会发展解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5].彭君.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研究.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硕士学位论文, 2010

公益性基金会会计核算与管理研究 篇8

公益性基金会是依法成立、进行慈善活动和社会救助的独立法人组织,其承担着部分国家扶贫和社会救济任务,由于公益性基金会不是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营利性组织,而是承担着一定功能的非营利性组织,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种社会捐赠,也有一部分在国家法定的框架内营利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因此,公益性基金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要反映这些活动,需要体现其收入和支出的各项财务活动,回应社会公众和捐赠人的疑问和关切。但是,目前我国公益性基金会会计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费用混淆问题、实物捐赠计价问题、短期证券投资收益确认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这个方兴未艾行业的顺利发展[1]。

二、我国公益性基金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性基金会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公益性基金会数万个,进行着不同的公益性活动。目前,由于我国公益性基金会数目众多,规模不一,人员的素质和组织的透明度也不应相同,这使我国公益性基金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出现了各种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益性基金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不够规范

由于我国公益性基金会数量巨大,基金会的规模和治理结构不同,加之国家对公益性基金会的财务会计处理尚无单独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公益性基金会账务处理是按照非营利性组织的会计流程来处理,导致公益性基金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不同的公益性组织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的流程和账务的处理上缺乏统一的口径,无法进行比较。更有甚者,有些公益性基金会会计科目设置混乱,账务不全,会计核算完全流于形式或为了应付检查。因此,构建和加强公益性基金会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是其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核算系统不能监管捐赠财物的流向

除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规范外,公益性基金会核计核算系统并不能够监管捐赠财务的收支和慈善资金的流向,没有形成一整套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公益性基金会还处于手工作账状态,信息化程度不高,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基本硬件还有待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整个捐赠财物的监管处于失真状态。因此,加强公益性基金会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提高其对捐赠财物的监管是其不能忽视的问题。

(三)财务会计人员身份多元化

在我国,比较大型的公益性基金会都有自己的财务会计人员,一些中小型公益性基金会基本上没有独立的财务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往往是由社会人员兼任,更有甚者,有些小型公益性基金会直接将有关的财务活动交由毫无相关的第三方组织或个人来代替自身进行财务会计活动,事后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这就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也给整个基金会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

(四)会计档案保管和销毁制度不严格

公益性基金会是一个法人实体,也是一个有着大量财务流通的组织,其内部也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档案保管和销毁的一整套流程,不应随意私自建档和销毁。但现实是,大部分公益性基金会不能够正确的建立会计档案,有的甚至根据自己的私利建销,隐瞒和隐藏收入,把一些不必要的收入建档,而把一些重要或重大收入不予以确认建档;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也极不严格,主观性较强,没有严格的制度保证。

除了上面几点之外,在报账人业务、酬金和劳务费的涉税问题上以及会计移交工作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需要解决。

三、公益性基金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内容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2]。公益性基金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涉及到其方方面面,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立

由于公益性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组织,其主要承担着社会救助活动和慈善事业,由于其行为的特殊性,因此,其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立要与其组织属性相一致。具体而言,公益性基金会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立要分为以下五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收入类”、“支出类”、“净资产类”等五类科目。

1.“资产类”科目。公益性基金会主要靠社会捐赠来取得收入和资产,有很少量的营利活动,因此,其资产类科目相比营利性组织要少很多,因此在日常业务中经常性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科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短期投资等。

2.“负债类”科目。公益性基金会不能靠负债运营,因此,其负债类科目主要使用的有以下几个:应交税金、应付账款、预提费用等。

3.“收入类”科目。公益性基金会一般不进行营利活动,即使有一些营利活动,也是在国家税收优惠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有限的投资活动,这类科目主要有:捐赠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

4.“支出类”科目。公益性基金会的支出,也比较固定,主要是用于慈善事业和社会救济的支出,其他类的支出相比较而言较小,因此,这类科目主要有:业务活动成本支出、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其他费用类支出。

5.“净资产类”科目。公益性基金会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为更好的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净资产的构成、来源及其使用情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净资产科目按照使用是否受到限制,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如资产或其产生的经济利益使用时,受到资产提供者或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设置的时间或用途的限制,则净资产为限定性资产,除此之外为非限定性净资产。

(二)会计报表的设立

公益性基金会的营运活动比较简单,主要的是接受社会捐赠和社会救助活动,因此,其会计报表也比较简单,没有营利性组织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会计报表复杂,其主要报表有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

(三)会计核算的流程

1.公益性基金会资金来源的核算。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公益性基金会可以接收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包括金钱、财务、有价证券、实物、股权和其他形式的捐献。公益性基金会根据捐赠的性质,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在实际收到实物或确认所有权取得时,就应该在账务上有所体现,一般借记“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此外,对于公益性基金会的银行存款利息及相关的投资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也要进行核算,主要设置“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两个科目,如进行不超过一年期的债券投资时,在买进债券时,借记“短期投资—债券投资”、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在到期日卖出债券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短期投资—债券投资—面值”、“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

2.公益性基金会资金运用的核算。公益性基金会资金运用的核算,根据使用的性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公益事业支出。公益性基金会的主要活动就是社会救助,它所获得的社会捐赠也主要用于社会救济,帮助社会上遇到困难、极需要帮助的群体,这类支出在发生时,可按如下流程进行账户设置,借记“捐赠支出”、“业务成本支出”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科目。到每月月末,可将相关科目进行结转,结转转入“限定性净资产或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二是公益性基金会维持自身运转的费用支出。公益性基金会是一个法人组织,也需要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活动,并由此产生相关的费用,包括基金会日常运转费用,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等,当这些费用产生时,可按如下科目进行核算,一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并相应的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每月月末进行结转。

四、加强公益性基金会计核算管理的策略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是基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认识基金会的业务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3]。公益性基金会会计核算和管理要与其自身的“公益”属性相符,要与其宗旨和组织理念相符,因此,提高公益性基金会会计核算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厘清公益性基金会各种财务关系

公益性基金会作为公益性组织,其活动就是接受社会捐赠,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从事公益事业,如将捐赠物发放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性的活动等。同时基金会为保持自身的运转,还需将基金会非限定性资产及在保值增值期间暂不需要拨付的限定性资产在国家政策法律范围内进行理财运作,从事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活动。并接受业务主管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因此,公益性基金会要厘清捐赠方、受益方、资产保值增值的受托方、监管方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尤其是与前三个方面的财务关系,做好善款资金的募集、管理、使用和增值,真正发挥公益性基金会替代政府的一部分社会救助功能。

(二)依法设置账簿

公益性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要按照《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国家其他财务规范的要求,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依法设置账簿,及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要及时、准确、完整的记录记载捐赠物的接收和使用,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财务核算信息。

(三)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管理,客观编制会计报表

根据公益性基金会财务管理特点和国家有关规定,公益性基金会要科学设置会计科目,特别是二级至三级明细科目,对收支进行核算,及时编制相关财务会计报表,定期总结公益性基金会相关活动,使相关的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财务报表设置要具有针对性,数据要准确、客观和完整,不能弄虚作假,核算口径要统一。同时,要定期向民政部门、相关的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有关的财务会计信息。

(四)构建和加强会计核算档案体系

公益性基金会既然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也应该按着国家的有关规定,构建一套严格的会计核算档案体系,加强会计核算档案的管理,不能人为的构建会计核算档案,也不能随意销毁会计核算档案,会计核算档案的建立要依法、依规,按照部门和行业的规章制度进行。会计档案销毁时,应当有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并共同派员监销。销毁的档案必须编制销毁清册,列明销毁的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始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五、结束语

会计核算与管理是公益性基金会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公益性基金会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接收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捐赠,并将所接受捐赠的财物发放给需要得到帮助的弱势群体的手中及从事相关公益性的活动,其财物收支都是面向社会公众,因此,公益性基金会的会计核算内容要适时向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开,按受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并把它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也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狐爱民.我国基金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10(12):63-64

[2]范文亮,孟东军.高校教育基金会会计核算探析——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谈起[J].教育财会研究,2005,3(3):50-53

[3]许成祝,仲佶.论基金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J].财务与会计,1991,8(8):46-49

基金会财务管理 篇9

公益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捐赠的财产, 以从事公益事业为主要目的, 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法人。该类组织以接受各方捐赠为主要资金来源, 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公益基金会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显著增加,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公益基金会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受托责任是普遍存在的。它是指由于资源提供者将经济资源转移给管理者而产生的一种应负义务。具体来说, 政府、社会公众等资源提供者作为委托人不直接参与公益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而是将经管资源的权利授予受托人, 并对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同时, 公益基金会的董事会及管理者作为受托人, 接受并管理委托方交付的资源, 因此有义务以最大的努力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并通过财务报告等方式将受托资源的管理情况和成果如实向委托人进行反映。

公益基金会的受托责任既不同于企业的受托责任, 也不同于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 因为其不仅要向资源提供者承担责任, 还要向其服务对象等利益相关主体承担责任, 并以社会公益性最大化作为组织宗旨,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决策、提供公益服务活动。

二、受托责任是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受托责任表明, 公益基金会委托人需要了解受托人完成任务的过程及结果, 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做出资源配置决策的依据。为此, 委托人需要关注公益基金会的财务绩效情况, 提高了委托代理双方对组织财务绩效的重视程度, 也产生了财务绩效评价活动。可以说, 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评价是基于受托责任而对管理者行为及其绩效的分析总结。

公益基金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和受托人分别构成了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其中, 政府、社会公众等资源提供者与评价对象在资源管理和使用上存在代理关系, 有权对董事会及管理者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公益基金会的董事会及管理者则必须按照资源提供者的要求, 努力提高资源配置和运作效率, 以获得良好的财务绩效结果。

受托责任为公益基金会运营活动提供了组织和财务目标要求, 有利于形成可量化的财务绩效指标。董事会及管理者必须不断完善资源管理模式和配置方法, 提高公益基金会的筹资能力、资金使用能力和发展能力, 实现内部管理有效性及社会效益最大化, 取得资源提供者及服务对象等对其财务绩效的良好评价。

总体上看, 受托责任是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公益基金会必须以受托责任作为依托, 才能真正建立反映其财务绩效水平的评价体系。为此, 财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实用性、重要性等原则, 按照受托责任的客观要求, 从筹资、成本收益、偿债、发展等方面全面反映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情况。

三、财务绩效评价是公益基金会受托责任的可靠保障

受托责任对公益基金会的存在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而财务绩效评价则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有效的制度安排, 为公益基金会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受托责任提供了基本保障。

1.财务绩效评价反映公益基金会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 是提供有关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信息的重要载体, 也是公益基金会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评价主要包括财务实力评价、财务风险评价以及财务发展潜力评价等内容。这有助于将公益基金会中较为抽象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以财务指标的形式清晰具体地反映出来, 为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做出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依据。

2.财务绩效评价为公益基金会的委托人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成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进行良好沟通的渠道。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客观地描述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 资源提供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公益基金会的财务实力及未来发展潜力, 掌握其所投入资金的配置效率, 更好地对受托人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实施积极有效的财务控制, 以引导组织走向更合理、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 财务绩效评价是推动公益基金会实现受托责任的有力保障。

3.财务绩效评价也是对受托人建立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制约机制。财务绩效评价建立在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基础上, 有助于全面真实地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表明董事会及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的过程和成果, 以及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能力和预算执行情况。为此, 财务绩效评价对作为受托人的董事会及管理者在进行日常运营活动决策时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以确保受托人严格履行受托责任, 尽全力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 充分发挥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努力得到委托人的广泛认可, 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目前, 我国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政府、社会公众等资源提供者都在关心公益基金会是否能够有效履行自身的受托责任, 捐赠资金是否按照限定的目的或用途使用并得了预期效率和效果。但是, 我国公益基金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在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难以很好地为利益相关主体提供反映公益基金会履行受托责任的财务绩效信息, 因此应当进行更加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巴疆.受托责任视角下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9)

[2]戚艳霞, 赵建勇, 王鑫.财务受托责任、信息质量要求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改进[J].财政研究, 2009 (2)

[3]李茜, 周咏梅, 王孟龙.基金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3 (1)

[4]颜克高, 陈晓春.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1 (3)

基金会财务管理 篇10

国内高校基金会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少高校基金会管理者仍以筹措资金作为发展教育基金会的出发点, 各高校教育基金会无一不谈筹资渠道与外界的法律保障, 纯粹的以资助项目推动筹资, 发展服务社会的循环慈善理念还处于萌芽状态。高校筹措到了资金如何使用, 如何将其与人文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如何通过资金服务达到高校教育的特定目标, 这些深层次的研究还是空白, 因此对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的研究是目前迫切且实际的问题。所谓基金会项目是指捐资者为某项特定目标而设立的, 对捐赠项目的分类标准有两种, 根据捐赠者的意愿, 捐赠项目分为指定用途和非指定用途捐赠、冠名捐赠和非冠名捐赠。

1 国内外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的现状

国内各高校的教育基金会均为独立法人机构, 基金会理事会负责项目的运行与管理, 基金会项目管理一般分为项目的筹划与设立、宣传与推介、运行与监督、通报与总结。各基金会对自身的项目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 对项目的设定也成为项目发展的基础与重要环节。例如,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领域包括奖助学金、励学金、研究基金、人才基金、校园建设、社会公益等, 基金会对捐赠数额较大者设立纪念物或刻碑纪念或聘为基金会理事;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捐赠项目有400余项, 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人才引进基金、奖助学金、国际交流奖学金、学科建设、资助校园文化以及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基金等, 有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捐赠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很多企业家都选择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社会, 捐赠方式主要是建立个人专项基金, 委托专门的资产管理中介机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捐赠工作的具体操作。美国各大学基金会每年接受上千亿美元的捐款, 根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资料统计, 2008年, 美国公墓金会的公益支出中, 用于教育的为23%, 成为第二大公益支出领域。这些来自民间的支持对美国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美国大学也极其重视募捐工作, 劝募活动是学校对外工作的重心, 除了高度规范和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以外, 各大学还纷纷设立各类捐赠项目, 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荣誉奖励。佛罗里达大学设立了多种捐赠项目及荣誉称号, 包括:校董会 (最少10万美元或50万遗赠以及保险) 、遗赠荣誉团体 (遗赠1万美元即可成为会员, 10万以上即可成为杰出会员) 、1853荣誉团体 (固定年度捐赠者100美元以上) 、忠诚基金等小额捐赠。美国大学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科研资助项目, 但一般的基础科学研究周期长、耗资大, 难以见效, 甚至不见成效, 一般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实用研究周期短、省经费、见效快, 往往更容易获得企业界的资助。为获得企业界的资助, 大学基金会一方面向企业靠拢, 选择实用研究课题项目或接受企业的应用委托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关系活动, 使企业认识到资助基础研究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利益。

综合来说, 国内外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项目设立多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资助项目, 它主要是通过号召社会各界优质资源采取全额、部分捐款或者冠名等方式来捐建教学科研建筑, 其目的就是通过提高高校的基础硬件设施, 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 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人才引进项目是通过设立各种讲座教授基金和人才培养基金, 以请进高层次人才授课讲座为基础, 同时吸引、稳定、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三是奖助学金项目, 旨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成长, 主要由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友以现金的方式进行捐赠。四是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 其目的是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 以资助学生教师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为载体的活动方式, 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学科建设发展项目, 以支持学校更新教学和科研设施, 扶植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课程的建设, 致力各种学术研究, 为社会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六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 多是以资助多项学生社团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通过实施这些项目, 不仅可以提升校园内涵, 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还有一些支持社会公益活动, 资助慈善公益事业的项目等。这些项目的设立大多是结合学校自身实际, 在原先捐资助学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捐赠者意愿, 或为捐赠出资者量身定做的基金会项目。运行较好的教育基金会, 都会有专人进行项目研究与探索, 根据社会经济动向, 国际捐助先进理念, 制定符合实际、便于推广的资助项目。

2 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谈及教育基金会难免涉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捐赠, 值得我们借鉴的并不是其基金账户上飞涨的捐赠资金数目, 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教育捐赠的服务理念, 关注其将资金与慈善的有效结合与回馈体系以及基金会为潜在捐赠者提供的项目产品。

2.1 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 国内大部分教育基金会处于起步阶段, 管理组织单一, 多数高校还依托校友会、校董事会办公室或校内其他部门代为管理, 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机构。从业者多为身兼数职, 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操作团队, 对国家政策把握, 市场信息收集等缺乏精细管理。另一方面, 由于在高等学校行政管辖, 管理人员多为学校内部人员, 竞争机制远不如社会慈善机构的基金会, 造成项目设定单一、资助活动缺乏等现象。多数基金会项目仅限于奖助学金和基本建设的捐赠, 缺乏多样性;缺乏系统和具体的中长期计划, 项目设置没有连贯性和互通性, 缺乏有组织的长期的项目捐赠;专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的资金运作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

2.2 基金会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发展超过20余年, 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全国基金会资助比例中, 北大、清华、浙大等几所高校基金会份额占据80%以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基金会关注度仍比较低。高等教育基金会基本上都是非公募型基金会, 对外宣传工作不广泛、社会影响力低, 也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项目品牌;二是国家对各类教育基金会支持力度不一。教育部直属院校的教育基金会受到配比资金等政策支持, 其发展受到学校内外的重视, 地方级院校的基金会没有获得行政机关的政策支持, 并且在同等条件下申报、验资、办理免税资格等都受到一定限制, 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地方级高校基金会的发展;三是教育基金会在高校内部支持与关注也有巨大差别。国家对高等学校投入不断加大, 资金支持力度远超社会募集资金, 所以不少高等院校并不注重基金会建设, 甚至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基金会, 成立的基金会也由于没有相关政策保障而发展停滞不前。

3 优化基金会项目管理的对策

3.1 以学校内部需求为出发点, 提升基金会项目设定水平。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资助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基金会管理者应以高校自身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影响长远发展的目标为原则, 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 精心设定符合慈善事业标准、有助于帮助受益者完成既定任务的项目, 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 积极调动多方积极性, 争取广泛支持, 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结合自身实际, 有重点的完成筹资项目, 合理设置捐赠项目, 实现专项基金运作的良性循环。筹资类别目标应以资金支持为主, 图书、设备、房产等及其他财产为相互补充, 多渠道服务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3.2 优化项目实现的途径, 加强项目实现的过程管理。

设定项目获得资助后, 高校应与基金会产生联动的管理机制, 建章立制, 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 并加强对各类捐赠项目的统一管理, 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内部管理, 制定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实现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章程办事, 对基金会发展和重大问题进行民主研究和决策。向外争取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优惠, 以互惠互利方式吸引更多海内外捐赠, 营造良好的捐赠氛围。

3.3 注重项目的宣传与推广。

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力能够为基金会的募捐和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基金会应以“扩大基金会知名度、提升基金会社会形象”作为突破口, 广泛宣传、重点推介, 让社会各界及学校内部充分认识基金会、了解基金会及资助项目, 广泛寻求理解、支持和合作。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 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宣传活动, 借助大型活动推介宣传, 树立基金会良好社会形象, 实施以品牌项目带动募捐的策略。

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任重道远, 却是国家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的一种有益尝试, 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普遍存在, 政府、高校、个人都是捐赠制度的受益者。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资助学功能也并非其最终价值, 鼓励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 建立循环式的社会慈善事业, 引导受助者树立诚信人生的理念, 这些人文价值是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深层次精髓。

参考文献

[1]孟东军, 范文亮, 孙旭东.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2) :22-24.

[2]刘春生, 王任达.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 促进大学教育捐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0) :8-11.

[3]黄书孟, 张美凤, 俞锋华, 等.高校基金会的研究和探索: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的实践经验总结[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10) :30-31.

[4]言梓瑞.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比较研究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 2007 (10) :53-56.

[5]黄建华, 游睿山, 井建军, 等.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接受捐赠情况分析及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11) :118-123.

[6]汪开寿, 唐祥荣.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6) :31-35.

[7]张云.美国加州大学系统捐赠基金运作实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6) :46-51.

[8]张祖英, 许积年.对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4) :72-80.

瑞士养老基金的管理 篇11

据瑞士联邦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64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8%,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属人口老年型国家,今后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日益严重。如今瑞士平均每4个纳税人负担一名退休老人的生活,今后纳税人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瑞士有关专家提出了以下措施:一是鼓励生育以解决生育率偏低的问题。政府为此应制定有利于家庭及鼓励建立家庭的政策,比如增设托儿所和幼儿园、降低入托费用等。二是吸收外国移民尤其是年轻的外国劳动力以减缓瑞士的老龄化过程。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瑞士一些政党的反对,原因是担心外国劳动力的增加会减少本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三是延长退休年龄。随着瑞士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平均寿命的延长,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延长退休年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短缺问题。另外,瑞士人目前正在讨论是否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再把这笔额外收入用做养老基金。

瑞士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联邦养老和生存保险)、企业(资本化的职业养老保险)和个人(个人养老储蓄)三个部分组成。

目前联邦养老金每年最低标准在1.2万瑞士法郎左右,最高标准在2万瑞士法郎左右。由于瑞士生活费用较高,这种养老金只能是基本养老费用,要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还必须有其他途径的保险来弥补。根据统计资料,目前瑞士全国有328万多人参加了职业养老保险,职业养老保险机构总数已经超过1万家;领取养老金的目前约为64万人。全国的职业养老基金总额在4736亿瑞士法郎左右,相当于瑞士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129%,据瑞士有关方面的预测,近年内瑞士职业养老保险费的收入将会以每年215亿瑞士法郎的速度增长。另外,瑞士全国个人养老储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3100亿瑞士法郎。

职业养老基金是瑞士最重要的投资机构。据联邦社会保险局统计的数字,职业养老基金目前大约拥有4736亿瑞士法郎,而且以后还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资本化的职业养老金的投资生息与监管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管理的重点。在瑞士,管理机构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权责界限分明,使得瑞士养老保险制度运作既具安全性,又具高效率。例如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担保险费的职责与比例,保险养老基金投资何种领域,国内外各类资本市场的投放比例等,完全是一种制度化的安排。政府各部门之间也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来承担责任。

这种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避免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在保险基金收缴、营运与发放过程中出现流失或其他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养老保险基金整个运作过程的安全性;二是由于分工的业务针对性强,各方相对容易熟悉,从而加强了工作过程中的条理性和有序性,使得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根据瑞士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瑞士各个养老基金组织在过去5年中的年平均盈利率是9%,考虑到这段时间内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利润率在下降,其增值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据分析,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份额的不断增长是取得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瑞士拥有1亿以上瑞士法郎资产的职业养老基金组织,如今大约把15.9%的资金用于投资瑞士股票,预测5年后这个比例将会升高到19.1%;同期职业养老基金向国外股票的投资也将由现在的8.2%增加到9.7%。

现阶段瑞士全国的职业养老保险基金组织向股票市场投资的平均比例是总资产额度的26.7%左右。据预测到今年年末其比例将会达到30%以上。尽管资产投资于股市的比例仍在增大,但较之英、美等国家仍然不高。如今美国养老保险基金的50%~60%用于投资股票,在英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70%~80%。之所以出现这种差距,是因为瑞士的现行法律规定,职业养老基金在国外的投资不能超过基金总额的33.3%,投资股市或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总额不能超过基金总数的50%。

在瑞士,职业养老基金无论由员工所在公司还是保险公司(瑞士目前有15000家保险公司负责养老基金的管理)来管理,都必须独立运作,以防止滥用基金。这些资金将被存入个人账户,而且必须保证至少能获得4%的利率。

瑞士的这种保障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的设计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它分为国家和雇主机构二层。首先由雇主机构保证4%的固定收益率,如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雇主机构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基金回报没有达到该最低保证收益率,雇主机构需根据养老金计划成员工资总额为基数额外增加缴费,用这部分额外缴费弥补养老基金距离4%收益率的差额。

其次,国家设立“中央保证基金”作为第二层储备,资金来源于各“积累制”养老金计划中的养老基金的缴费及投资收益。各“积累制”养老金计划按照本计划中雇员工薪收入在规定缴费区间的工资总额,向“中央保证基金”缴纳0.04%的费用。如果雇主机构的资产不足以弥补差额,开始动用“中央保证基金”资产来弥补。

瑞士虽然没有要求雇主单位或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专门的储备基金来保证养老基金的最低收益率,但因为它同样明确了承担责任的主体,所以瑞士养老基金“最低收益保证”制度运转得非常顺利。同时,瑞士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商业声誉,当养老基金的收益率没有达到4%这一最低收益率时,绝大多数雇主机构都非常自觉和主动地予以弥补,至今尚未发现蓄意违反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的事件。如果职业养老基金的利润高于4%,经过严格审批后基金管理人员可对剩余职业养老基金款项做出其他投资方向的决定。

瑞士养老基金还同时受到联邦政府的监督。如果一个养老基金只在一个州活动,那么所在的州就负责对它的监督,如果活动范围涉及两个以上或更多的州,那么联邦社会保险局就是它的监督机构。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时的效益,安全性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各个养老保险基金组织之间还有一个行会平衡与监督机制。

基金会财务管理 篇12

据该组织声称, Xen 4.3是历时九个多月开发的工作成果, 1362个变更集 (changeset) 当中包括对136128余行代码所作的变更———这归功于来自27个不同组织和25家独立个体开发商的90个人。思杰仍贡献了最大比例的变更集, 达到41%, 而其他组织同样挺身而出, 比如Suse Linux贡献了23%, 英特尔贡献了6%, 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贡献了另外5%。

新版本采用了GPLv2许可证, 包括许多新功能和改进之处, 比如以下:

●性能和可扩展性方面的改进:新的非一致内存访问 (NUMA) 调度器将在NUMA硬件上提供大幅改进性能的优点。Xen 4.3还将主机上支持的物理内存数量从5TB增加到了16TB。去除了最多300个虚拟处理器的工具堆栈瓶颈限制, 现在测试表明支持的虚拟处理器达到750多个。由于块协议方面具有可扩展性, 用户们会看到读/写性能和吞吐量有所提升, 单个主机上可以有6个以上的访客。

●经过改进的QEMU集成:之前版本的Xen一直使用快速仿真器 (QEMU) 硬件仿真器的分支版, 但是Xen项目已将默认的QEMU改为QEMU-XEN, 该仿真器基于上流QEMU项目的版本。这样一来, 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者就更容易把Xen集成到各自的发行版中了。

●集成软件定义网络 (SDN) :Xen包括Open vSwitch技术的技术预览, 该技术由现隶属VMware公司的Nicira开发而成。Open vSwitch是一项开源虚拟交换机技术, 充当一种桥接机制, 以取代起初是Xen一部分的较旧的虚拟接口代码。预计这将是Xen 4.4版本中一项全面得到支持的功能。

●更高的电源效率:Xen现在使用所有现代英特尔处理器 (由Sandy Bridge开始) 的MWAIT扩展, 只要处理器支持MWAIT扩展。这有望改进Xen的电源效率。

Xen 4.3中最值得关注的新功能也许是“技术预览” (Technolgy Preview) , 即为基于ARM的处理器虚拟化提供试验性支持。这种支持不仅包括目前的32位版本, 还包括将随ARMv8架构一同推出的即将发布的64位版本。

思杰公司的软件工程师George Dunlap在Xen.org的一篇博文中表明, 针对32位版本移植的Xen目前可在ARMv7快速模型 (ARMv7 Fast Models) 上启动, 该模型包括Cortex A15平台。Dunlap写道, 在该架构上, “Xen可以启动dom0, 创建其他虚拟机, 并且支持虚拟机生命周期的所有基本操作。”尽管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面向64位ARM片上系统 (SoC) 的硬件, 但Dunlap表示, 工程师们还设法让Xen在ARM的ARMv8实时系统模型上在64位模式下顺畅地运行。

上一篇:创新与科研能力下一篇:医疗器械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