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2024-05-27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通用9篇)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参与社会保险人群不断增多,社保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社会保险机制已经在全社会逐步建立并且日趋完善。但是,由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保基金在社会推行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近年以来,矛盾凸显,严重损害人民大众的切实利益,因此,为了更大程度的规避这一种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强化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已经刻不容缓。

一、依法懂法,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社保基金进行社会监督

当然,推动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强化社会监督的手段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究其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依靠法律手段对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进行社会监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涉及社保基金安全的法律主要有《劳动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文献,进行社会监督主要要求在这些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进行。在社保基金运行的程序中,每一个细节都足以引起社保基金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因此,社会监督必须拥有在法律允许条件之下对社保基金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监督的权利,包括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管理者对于资金的管理方式,资金的社会流向以及实际用处,社保基金的收益以及收益者的具体信息等必须在必要情况之下向社会进行适当公布的权利,接受来自社会各群体及时有效的监督,确保社保基金在运行的全过程中保持透明化。

作为一整套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在其组织体系上是十分严密的,包括社保基金的资金缴纳、资金的管理以及服务和资金的投资运营以及收益等过程均是十分严谨严密的,在这些过程里哪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引起社保基金走向尴尬的境地,面临着灾难性的危机。因此,对这些过程以及涉及到这些过程中的人群在法律法规准许的情况之下进行监督也显得尤为必要。

二、紧扣细节,在社保基金的运行过程中对其资金的纳入、支出以及投资运行进行社会监督

细节决定命运,这句话不仅适合于印证人生哲理,也适合于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作为社保基金运行的基本组成部分,资金的纳入、支出以及投资运行无不影响着社保基金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障社保基金运行的安全,对这三方面的社会监督必须从严进行。

首先,社保基金的资金纳入有关于社保基金存在的基础,对其进行社会监督有利于确保社保基金的根基安全。对社保基金的资金纳入进行社会监督,主要在于监督人事企业单位是否在《社会保险法》规定的范围之下合法准确的进行社保登记注册,是否在规定的时间段落之内向相关部门缴纳足够的社保费用,是否确保是资金缴纳的适当数额和比例,对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进行详细的辨别,包括相关的社保办理手续、档案真伪识别、身份信息是否正确等等一系列细节因素。另外,对组织社保基金工作的相关部门机构进行社会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办理社保基金相关手续的过程里出现问题更容易影响到社保基金在社会中的信誉以及运行状况,比如该机构是否按照法律以及程序申请办理相关手续、普遍调查研究得到该地区的参保人数、在运行的过程里是否有拖欠行为等,这都严重影响到社保基金的社会运行。

再者,社保基金的资金支出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对其进行社会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对社保基金的资金支出进行社会监督,重点在于监督某些社保基金的相关审批机构在审核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时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进行社会保险待遇相关审批,包括检阅其必须具有的资料是否真实齐全,各项社保费在审批时是否全部交清以及合法处理支出标准等。并且在涉及社保经办机构的问题时,应该对其进行比较细致的监督,包括其在社保基金运行过程中是否在相对时间里且在法律法规准许之下对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进行比较详细的审核,并且判定在发放资金时是否存在骗取,冒领等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

最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行关系到社保基金在社会运行中的具体目标,对其进行社会监督有利于其目标的实现。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行进行社会监督,重点在于监督相关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在编制社保基金预算时是否存在一定的管理疲软,忽视预算的行为,忽视社会监督的存在,低估社会监督的实际作用,缺乏相应的社会监督。再者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行机构来说,经过支付之后剩余的社保基金在进行投资运行时是否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的渠道进行,并且在储存以及管理社保剩余资金时是否遵循国家规定的方针策略进行。

三、内外联动,政策监管和信息公开相结合,共同致力于社会监督

首先,加强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要求相关机构加大政策宣传广度和深度。切实做好信息宣传和教育活动。在现如今,信息技术的成果充斥着整个世界,社保基金也受到了这一技术的福佑,相关机构在推动社保基金的社会运行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切实做好有关社保基金政策的宣传解读活动,丰富以往宣传活动的形式,利用现阶段高科技服务平台,将社会监督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即时性的优势,大力推动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效果。

再者,加强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必须要做到信息公开制度。社保基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有权知道社保基金的具体状况,因此,最为重要的就是推动社保基金具体信息的公开化,包括社保基金的纳入、支出以及投资运行过程中的具体信息,按照当时代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社保基金的具体信息无所保留的全部公诸于社会,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善于接受社会底层的建议和力量。

第三,加强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不能忽视网络监督的力量。在现时代的中国,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生活所不能离开的一份子,来自网络的信息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网络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迅速了解不同地区的信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相差甚远的两地的信息交流。因此,在推动社保基金的社会运行过程中善于借助网络的力量来为其提供社会监督,在法律框架之下对社保基金进行保护,可以最大程度上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范围,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社会监督的实际效果,构建网络监管机制,在实践中将社保基金和网络监督联系在一起,增强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

最后,大力推动社会保险机制的相关建设,推进相关法律以及政策的制定,完善有关社保基金社会监督的投诉以及举报机制,为社保基金提供坚固政治保障。人民群众是社保基金的主体,也将是社保基金收益或者受害的主体。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里,人民始终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群众的利益至高无上。因此,推动相关法律的建设,用法律这一庄严的形式来将有关社保基金的相关条文法律化,神圣化,用严格的法律条款来保证社保基金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正常的运行,用庄严的法律形式来捍卫人民群众在关于社保基金问题上的根本利益。完善社会保险机制以及投诉举报机制,这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保基金在社会中运行时的背景之下对人民大众负责的必然要求。完整的社会保险机制以及投诉举报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那些敢于冒险的邪恶份子给予了极大的威慑力,让他们在威胁社保基金相关举动上有所顾忌和收敛,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侵害时人民群众可以凭借这一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维护自身权益,避免被伤害的同时,对社保基金起到了直接现实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宇.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N].法制日报,2010-10-27.

[2]刘允海.为社保基金社会监督和安全评估献策[J].中国医疗保险,2015(06).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2

程艳华

摘 要: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应当占据核心地位。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到结余基金的营运,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都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管,必须注重对这些过程的审计监管。关键词:社保基金,审计监管

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应当占据核心地位。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到结余基金的营运,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都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管,必须注重对这些过程的审计监管。下面,就说明怎样改善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管。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和支出的审计监管

监督审查社保各部门、各单位资金收入和支出状况。监督社保经办机构是否设立内部审计科室或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科室或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是否依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级社保经办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社保基金收支结存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防范违规舞弊现象发生。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和要求,是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应收是否落实到人,各项资金使用是否符合专款专用原则。审计核实管理部门的成本、效益。社保部门还需培养一支高专业素质的队伍,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保证征缴质量。另外,对征缴的基数,征缴范围,征缴人数等进行审计监管,这需要企业的配合。只有企业的会计和审计资料正确,才能保证对总量审计的结果的正确性。定期与不定期地审计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查看资金利用效果,并通过审计各期财务报表、监督核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资金的运行效果。建立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堵塞漏洞,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社保基金的征收、支付、货币资金管理等重要环节严格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会计控制原则,从源头上防范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为发生。

二、社会保险基金营运和管理的审计监管

第一,管理方面

打破地区和传统限制,由中国政府组建并派出全国性的专业的管理机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对社保进行了统一管理,形成大统筹。在此基础上,应该按国际惯例成立社保基金公司,使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和营运相分离。社保基金公司,便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与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金融机构的强大实力,来实现社保基金有效,完全增值。当然,社保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应当精挑细选,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社保基金公司还应单独建帐,独立核算,定期接受由行业团体和信息需求者为委托的民间审计。社保管理机构对于社保公司的盈利水平,应有详尽完备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允许公司按盈利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还应行使监督的权利,不仅对基金日常收支管理进行监督,还要对基金营运投资的情况进行监督。而社保管理机构又属于国家财政部门,它受国家审计署审计,受信息需求者组织团体受托的民间审计机构的审计。

第二,投资方面

(一)审计投资方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和成本等方面。

经济效益或投资收益审计是审计监督活动的重要内容。投资收益问题是社保基金运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进行投资收益审计,一方面,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中分析,审计投资收益的数量,审计管理费、托管费、其他中介费用等是否不合理地侵蚀了基金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比较,如不同委托基金之间的比较、不同投资管理人之间的比较、不同投资对象以及基金与总体市场走势的比较等,比较基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应得收益,从而审计出在证券投资组合、产品选择、管理人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或缺陷,为今后的投资运作服务。

(二)审计监督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结合上。社保基金是全国老百姓的“养命钱”,审计监督活动的重点应首先放在基金资产的安全性上。从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进行审计,首先要审计基金投资运作过程的规范性,主要有:基金的委托、基金投资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运作是否符合预定的程序和标准;基金的账户开设、基金指令传输、基金清算与会计核算、基金信息披露等是否符合基金投资管理合同和基金托管合同规定的内容;基金的财务管理、定期财务会计报表、基金收益、现金流量等的计算是否真实、合规等。其次,审计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是否合理并落实,投资风险控制、基金投资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是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控制更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程度,因此,审计活动也必须立足于防范风险。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3

一、当前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小额多期挪用基金的制度限制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当前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虽然所使用的管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从制度上对社保基金使用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监督,防止出现擅自挪用社保基金的行为。但是,在对于小额多期挪用基金的行为仍旧缺乏必要的制度限制,这就导致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部分基层基金管理部门出现了向上级财政部门虚报社保基金使用计划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直接截留、恶意套取等恶性行为,对小额基金进行挪用,影响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质量。

(二)财政部门缺乏完善的监管

一方面,从当前实施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看,将原本社保基金挪用现象发生的环节由社保经办机构转变成了社保经办机构与财政部门等两个环节,使得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出现了新型控制漏洞。而财政部门在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的过程当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对社保基金的直接管理当中,对于一部分由社保经办机构处理的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管,这就导致了财政管理漏洞的出现,最近几年社保经办机构所发生的社保基金截留、随意增设支出项目以及随意提升基金支付标准等现象都缺乏完善的财政监管有着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在进行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财政部门往往直接参与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既是组织者,又是监督者,使得财政监管的独立性逐渐丧失,影响社保基金财务监督的公正性。此外,财政部门在对社保基金进行财务监管之时,缺乏信息的透明性,由于监管缺少健全的制度,对公众所发布的信息并不完善,不具备可操作性。

(三)影响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在当前社保基金运行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开设收入户、支出户以及财政专户等三个银行账户,这些账户当中的有着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但是由于相互之间不能够进行调剂,这就导致无法进行统一的使用,使得资金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对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造成影响。同时,在现有的社保基金财务制度当中有着明确规定,财政部门需要与人社部门进行联合,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之上,按照相关的规定,将社保基金用于债券的购买或者直接将活期存款转换成为定期存款,而现行的社保基金财务制度极容易使得社保经办机构与财政部门之间出现不和谐,相互推诿扯皮,使得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受到影响,再加上社保经办机构的自主权受到影响,使得工作很难开展。

(四)部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当前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社保基金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其主要表现在:首先,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学历以及专业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部分管理人员的财务专业基础较差,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而有部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仅仅做到记账以及填写凭证,不能够熟练的进行预决算的编制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使得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较为僵化,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甚至部分人员仅凭借经验进行工作,导致日常财务管理中错误时有发生;最后,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致使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出现造假账以及编制假报表等恶性行为,使得正常的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二、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就目前而言,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要想提高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最为重要的就是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部门领导层需要以身作则,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改变以往的财务管理观念,顺应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同时,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在财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不断积累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并应用到实践当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防止出现财务管理漏洞,提高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要想使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要想提升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构建出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将社保基金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融入到财务管理体系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财务管理运行的规范制度,确保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有章可依,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还需要在财务管理体系当中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奖惩制度,确保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积极融入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激发出工作的热情,确保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要想确保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其具备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估,在招聘的过程当中,采用“择优录取”的方式,建立起高素质的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最新知识的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接受先进的会计知识,防止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与当今会计工作发展方向不相符的现象,逐步提高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使得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素质,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保基金作为我国居民福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之下,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确保社保基金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高质量的保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保基金作为我国福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作为社保基金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在当前新时期的背景之下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社保基金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相关部门正确认识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当前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着手,探究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社保基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林梅清.解析新形势下企业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运作[J].现代商业,2013,(3):128.

[2]杨旭华.浅议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相关改进[J].中国市场,2010,(9):13.

[3]何志军.社保基金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117.

[4]周晓波.新形势下企业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运作[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1,(5):160-162.

[5]宋雅静.浅谈我国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现存主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160.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4

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方案

为加强全省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社保信息共享,避免出现重复参保和骗取社保基金现象,进一步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和省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急用先行、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节约投资,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的原则,依托省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加强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建设“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逐步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确保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发放社会保障资金,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分工

(一)加快建设省级集中的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

1、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为依托,加快推广和应用“五个险种”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六类人群”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加快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提供社保资金电子审计监察接口。负责提供人员就业、参保和欠费信息、应参保未参保单位人员参保和缴费信息、人员领取社会保险

待遇的信息。

2、省民政厅统筹建设全省社会救助(低保)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社会救助、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业务的全省一体化经办。提供社会救助资金电子审计监察接口。负责提供死亡火化人员、社会救助、城乡低保人员、居民婚姻状况和优待抚恤等信息。

3、省卫生厅对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完善新农合异地就诊即时结报系统,推进新农合跨地区出院即时结算。提供新农合资金电子审计监察接口。负责提供新农合参保信息。

4、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根据“大社保”信息共享需求,对全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进行完善,依托平台开发建设“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协助社保资金业务部门实现对保障对象有关的社会保险、公积金、房产、车辆、家庭收入和股权以及社会救助等信息的交换、比对核查。

5、省公安厅负责提供居民身份证登记信息、户籍信息以及死亡注销人员信息、车辆信息。

6、省财政厅负责提供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信息。

7、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提供保障对象住房公积金信息、房产信息、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信息。

8、省人口计生委负责提供保障对象家庭关系信息。

9、省国税局负责提供保障对象缴纳税款信息。

10、省地税局负责提供保障对象缴纳税款信息。

11、省工商局负责提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息。

12、省审计厅负责完善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加强对社保资金的联网审计。

(二)建立社保业务办理信息核查机制。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等部门依托“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认真进行信息核查,有效解决数据和信息覆盖面不够、数据不准、时效性差等问题,避免重复参保及骗保现象发生。

(三)加强基层经办机构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要从经办窗口设备和环境、经办业务流程、经办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要求,加强基层经办人员信息化和业务培训,推进基层经办机构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服务网站和移动服务渠道,为社会保险、新农合、社会救助等保障对象提供便民服务。

(四)推进民生保障一卡通。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保持各部门业务经办系统不变,研究制定民生保障一卡通标准,依托全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和“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实现社会保险、新农合、医疗就诊、社会福利、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民生保障业务的一卡通服务。

(五)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要求,加强各自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省电子政务认证中心,逐步在系统内发放使用数字证书,有效提高社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存储技术和已有基础,推进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建设,为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和应用级灾难备份服务。

三、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编制方案(2012年7月至9月底)。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组织编制相关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方案,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论证。到7月底前,省民政厅按照有关要求对省社会救助(低保)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论证,报省政府审批,建设资金落实后先行启动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省“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建设方案,提出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解决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后,报省政府审批。

(二)第二阶段:落实资金预算和项目前期准备(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

与省财政衔接落实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等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做好相关项目建设的环境准备、业务和信息梳理、制度建设等前期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

定民生保障一卡通标准和规范,提出实施民生保障一卡通方案。

(三)第三阶段:项目建设(2013年1月至12月)。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初步建设完成省级集中的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业务数据省级集中存储机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成“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

(四)第四阶段:系统运行和完善提高(2014年1月至7月)。完成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实现与“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的对接测试,系统上线运行,信息共享,各部门开展信息核查。在部分领域开展民生保障一卡通试点。省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启动运行,为社保业务提供数据和应用备份服务。对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容灾备份中心进行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社保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社保信息共享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苏银增兼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曹汝涛、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于万魁兼任副组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计生委、省审计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担协调小组日常工作,督导落实协调小组的各项工作部署。

(二)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

“大社保”信息共享目录,明确“大社保”信息共享的方式、标准和分工。省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共享目录,明确业务处室和信息员专项负责共享信息的交换与核查反馈工作,对共享信息的详细内容、传递时限、工作规则作出具体规定,并形成工作制度。

(三)强化项目统筹和资金保障。相关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信息化项目管理程序,对各部门提出的项目建设或完善方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论证,省财政厅要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审核把关,统筹考虑省级财力状况和项目实际需要,安排落实建设资金。各部门社保资金业务办理系统、“大社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相关数据库更新等运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相关项目建设列入绩效预算管理,加强项目绩效考核。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5

一、当前基层社保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领导对基金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在缴费、发放、报销、认证等业务环节加强管理就可以了, 财务管理工作只是进行凭证、账务等简单会计处理。

2.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一是财务管理人员业务与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人员基础薄弱, 不能很好地胜任当前会计环境下的财务工作。在简单的填制凭证、记账方面尚能应付, 对预决算的编制、相关数据的分析、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等方面二是疏于培训, 知识水平跟不上当前工作需要, 存在凭感觉凭经验工作的现象, 进而导致了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会计最基础业务中的失误。二是上海、汉中等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 都是由于个别工作人员违犯职业道德, 造假帐, 编假数, 报假表, 利用内部控制缺陷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加强基金管理人员的执业道德素质教育, 包括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 已成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财务管理基础核算过于简单。社保基金的业务数据专业性、综合性比较强, 它有些只能直接反映某一或某类指标状况, 至于其间包含的许多具体信息无法联系反映。虽然实行收支两条线, 收入纳入财政专户集中管理, 有效地提高了基金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 这种管理体制不等于基层单位不存在财务管理工作了, 恰好相反, 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更加高了, 工作更加细致了。

4.各险种、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 容易出现管理漏洞。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保险各险种条线式工作方法存在的管理漏洞导致各部门对其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摸不清, 摸不透。条线上获得的部分信息难以做到各部门相互共享, 容易出现逃避参保缴费、骗取社会保险基金、医保重复参保重复报销、居民收入核实无从入手等问题, 其结果是财政资金的巨大流失与损失。

5.一些地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到位, 监管乏力, 存在缺陷。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各个环节以及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督, 以维护资金运营的安全及规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集社会保险资金行政主管与投资运营于一体, 对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 则由下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监管, 两者的行政隶属是上下级关系, 因而无法实现有效监督。而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监督也显得力不从心, 有些地区虽然设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 实际上也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没有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同时, 社会保险资金分散在各个管理机构, 没有纳入统一预算, 运营及使用上存在随意性, 潜在的风险较大。由于没有社会保障预算, 使社会保障监管缺少有效的工作平台, 无法从总体上和全过程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跟踪监督, 也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结余情况。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是基金使用、基金安全、业务工作、单位内部管理的集中反映。例如:我们每年都要编制基金收支预算, 如果了解基金预算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标准, 又不去协调和沟通, 要想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是相当困难的。又例如:在执行专项预算过程中, 如果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不了解, 又不认真地学习和请教, 在执行专项预算和决策时, 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基层单位领导, 在精通自身业务的同时, 还要不断地充实的财务管理知识, 还要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身加强学习的同时, 上级主管部门还要定期不定期对基层主要领导或财务主管领导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促进领导干部对基金财务管理认识水平的提高, 只有这样, 才能把资金管理好, 充分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效能,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随着社会保障工作的的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保障范围的不断增加, 对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受到单位编制限制, 人员在数量上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动, 这就要求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 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只有这样才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 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 坚持原则, 严肃财经纪律。财务管理部门它既是管理部门, 又是后勤服务部门, 还是一个服务的“窗口”。每一位财务人员既要当好家, 理好财, 又要做好领导的参谋, 为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要按照上级政策文件的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针对基金管理中的问题, 研究制定维护财务管理工作秩序、促进财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方案,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 逐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快速稳步发展。同时, 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 树立服务为民观念, 实行依法行政。

(三) 进行相关业务数据的财务分析管理

为保证更好的管理和运用社保基金, 社保单位应组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管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 通过对业务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了解, 利用科学的专业分析方法, 对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写出比较系统、让其他管理者都读得懂的分析报告, 为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相关财务信息, , 促进资金的保值增值和管理。

(四) 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信息一网共享机制

通过建设资源共享社会保障平台, 实现与财政、公安、卫生、地税、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信息资源泉的交换、共享和整合。其中, 与地税部门数据交换, 及时传递参保缴费数据, 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明细申报和个人账户按月记账;与公安及民政殡葬部门数据交换, 建立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数据库, 防止虚报冒领养老金;与财政部门数据交换, 将养老金领取人员与财政供养人员比对, 防止出现重复领取待遇的情形。

建立社保工程交换区, 能按月生成分险种的参保、缴费、支付等方面的数据, 还能实时查询个人和单位参保缴费情况 (参保年限、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建账情况等) , 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使基金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精细。并且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开展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趋势三年滚动预测, 根据预测结果, 研究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要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工作做为实现自动化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对相关业务人员设置不同的岗位, 做到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

(五) 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各社保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基金预算, 由同级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后送财政部门审核, 财政部门同意并报政府批准后, 由财政部门及时通知社会保障部门执行, 并报上级财政、人社部门备案。在基金运行过程中, 上级财政、审计等部门要进行专项基金审计。

在把社会保障资金纳入预算的前提下, 可考虑在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框架内设立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委员会, 负责审议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研究和决定社会保障的重大决策, 筹划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 履行好发挥社保资金监督职责。在委员会下设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负责统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支付、调剂与运行, 负责劳动者申办社会保险和流动后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结算。唯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才能管好用好百姓的养老钱和救命钱。

四、总结

随着国家对社会保障等惠民工程的不断重视,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基层社保机构应提高重视程度、转变观念,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长效管理机制, 保障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保保障工作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6

一、理清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思路

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全市100万名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经办工作, 近几年来, 随着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的不断延伸扩大, 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越积越多, 如何加强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民生课题。2009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第3号令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标准》。2010年初,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一任领导班子把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建设工作列入执政为民的重点工作目标, 成立了养老保险档案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 查找问题。此前市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入卷归档, 散落存放;二是没有安全性, 损坏、丢失随时可能发生;三是没有服务提供, 办事群众意见较大;四是没有机构、没有库房、没有资金;五是没有创新意识, 在当时的社保经办机构内部对档案工作有一种管不管都行的思想。通过主观与客观分析后, 统一了思想认识, 增强了紧迫感, 我们提出了“变冷门业务为热门业务, 推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有为有位;变简单管理为现代化管理, 提升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变死档案为活信息, 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变单一档案建设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 夯实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发展基础”的“四变”思路。思路的明确, 为加快盐城市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启动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

几年来, 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盐城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开发建设的投入, 加快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步伐。一是争取支持, 抓机构建设, 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经办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纳入工作考核范围, 各科室明确一名档案管理兼职人员, 负责各科室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二是加大经费投入, 提供物质基础, 建立档案室、阅档室, 购置了金属密集架、防磁柜、计算机、扫描仪, 配备了吸尘器、灭火器和温湿度计等应有设备和用品, 档案库房达到了“八防”要求。三是制定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流程, 档案管理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档案管理分类方案。四是夯实基础, 抓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实施了《档案员岗位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管管理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借阅制度》《设备维护使用制度》。五是开展培训, 抓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建设, 为使档案管理人员尽快熟悉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使用技术, 成为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 我们对档案人员实施全员培训, 多次邀请市档案局专家授课和现场专业指导, 力求尽快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六是策划需求, 抓软件应用系统开发, 我们与专业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档案查询信息系统, 实现了将大量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转换成数字化、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的质变。

三、拓展领取养老金人员档案电子化建设

近几年, 盐城市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脱离原企业管理, 由于盐城市社区平台建设不到位, 致使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无人管理的现象突出。目前, 盐城市社会保险档案服务中心已接收保存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30万人, 随着退休个人存档数量的与日俱增, 传统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和民生所需、所盼的要求。要想使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不失真、不失密、不丢失, 更好地履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职责和使命, 就要坚持不懈创新, 就要通过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解决好保真、保读、保取、保密、保存的难题。我们借用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思路, 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 大胆启动了退休人员档案电子化建设工作, 完全避免了过去查询人员在频繁查阅、借用档案过程中发生的档案丢失、篡改、磨损、损坏的现象, 有效地控制了领取养老金人员篡改档案信息而产生的欺诈养老金问题。

另外, 还加强数字化、电子化档案信息系统管理。一是参保职工查询档案方便快捷, 原来查一份档案, 要在庞大的堆里寻找, 劳神费事, 往往需要半个小时, 工作人员辛苦, 职工不满意。现在, 只要报上姓名或身份证号码, 在计算机中查询, 非常方便, 只需要5分钟。二是档案管理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通过业务档案达标工作, 规范了档案管理, 加快了标准化建设进程。三是在业务实现信息化的情况下,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保存原始资料有着长远意义。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7

一、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

1. 社保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范围广泛、程序复杂的工作, 其档案形成也就带有了种类繁多的特点。由于这些种类繁多的社保档案按其类别归属不同, 造成社会保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困难, 遇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保各部门的领导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参保人员的资格审批、社保基金的统筹使用等方面, 导致社保档案如何管理等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使有些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保档案管理达不到规范化要求, 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参保人员和社会服务。同时, 还有些社会保障部门不能遵循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综合档案室只保管文书档案, 其余业务材料都存放在业务科室。在客观上, 社保档案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

2. 社保档案安全管理不乐观。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中明确要求涉及参保对象的登记材料、个人账户管理材料等要保管100年, 有些材料还将永久保存。长时间的保管期限给社保档案管理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 (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和记录方式, 与纸张、微缩胶片等信息载体相比, 具有容量大、存取快速的特点, 可以有效缓解库存的压力。但是, 电子档案对于存放环境的要求较高, 载体寿命远比不上现有的纸质档案和微缩胶片等信息载体, 如磁盘、光盘等电子档案受其介质所限, 目前一般不超过30年, 这就增加了社保档案管理的不稳定性。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软件程序和硬件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 档案信息需不断地转存和迁移, 这就有可能造成相关数据资料的遗失, 使档案的原始记录受到威胁。 (3) 社保档案除了以磁介质、光盘和移动硬盘等手段备份保存外, 大量的社保业务档案、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仍采用纸质线装保存的传统方式。如果保管不善, 就会造成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 有些档案资料也因查询次数频繁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甚至遗失等不良后果。如果这些原始依据受到损毁或遗失, 无论是对社保机构还是对参保人员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3. 社保档案管理利用手段不先进。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成熟, 无论是信息贮存量, 还是资料保存手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由于不同类别的社保档案分别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 有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 导致其标准和技术架构产生差异, 使社保档案只能采用共享或交换的形式, 不能实现基本信息的共享, 不利于社保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也严重影响着社保档案联网工作的建设进程。

二、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对策

1.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

首先, 进一步完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 全力整合社保档案资源, 建立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的五险合一的管理机制, 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的交叉重复, 构建社保档案利用平台,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 加强对社保档案的形成、整理、保管、利用各工作环节的研究, 制定操作性强、科学统一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建立和健全社保档案管理的标准体系, 统一社保档案格式, 规范社保档案记载内容, 将社保档案管理标准贯穿于社保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使用、销毁全过程, 达到社保档案从形成到最后销毁等一系列工作都有章可循。再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指导规范建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保部门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合力推进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最后, 在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有较为细致的规定, 以彻底改变社保档案信息系统的无序状态, 使社保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2. 构建社保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社保档案安全包括档案实体安全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档案实体的保护工作重点在于维护, 使档案实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不受损坏, 尽量延长使用寿命。一是落实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提高社保档案管理的安全防范意识, 明确安全责任, 从制度上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二是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配备安全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和标准的档案装具, 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和环境。三是强化技术保护, 对已破损的档案要及时修复, 防止进一步恶化;对易碎、易裂的档案要及时加固, 以防破损;对已退色的档案要迅速进行抢救性恢复, 恢复后及时进行复制, 以保存档案信息。四是加强对档案信息利用的监管工作, 严抓档案的入库和调借阅工作, 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涂改、损毁等现象的发生。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保护工作重点在于确保数据安全, 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 避免被修改、泄露等。首先, 要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的物理安全。通常情况下, 电子档案存储在磁、光介质上, 这样就必须创造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温湿度环境。其次, 应对电子数据进行备份, 并定期检测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 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最后, 要构建电子档案安全体系, 不但要有先进的技术保护措施作依托, 还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证, 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

3. 加快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各地社会保障部门要重视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 努力建设社会保障档案信息网络, 建立社保数字档案库, 实现社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着力进行社保档案软件研发工作, 提高档案借阅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改变过去手工操作的陈旧管理模式, 以便对借用者的情况、借用时间、归还时间等进行综合掌握。社会保障各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合作, 共同促进社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提高社保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秀红.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0.4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 篇8

1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自从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后, 已经顺利的实现了前两个阶段的任务, 为了快速的实现第三个进程, 进一步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调整人民内部的矛盾, 必须要建立能够覆盖城乡两个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 党中央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口号, 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往的历史实践已经表明, 社会保障越完善, 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群众的差距才能逐渐的减少, 不同工作人员的相关的福利待遇才能保证, 从而减少人民的积怨, 降低矛盾系数, 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3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 分布地域广, 受到区域和民族的限制等, 群众的思想和文化差异大。城乡的差距大。要想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需要深入到家家户户, 祖国的大江南北, 这是一项耗费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难度高的复杂问题, 解决起来要克服诸多的困难, 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得当都可能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激化社会矛盾, 适得其反。给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

由于我国的特殊的国情需要, 所以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也不能简单的套用国外的成功模式, 必须在国外的模式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全面: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其他这四个主要方面。我国的养老保障在城市起步较早, 制度相对的完善, 但是相对于农村来说才刚刚起步, 近年来农村的养老问题常出现问题, 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必须完善社保的养老层面。看病难也成为了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农民看病难, 医疗卫生条件差, 医药费昂贵等都使得农民有病难就医, 或者是就医难治疗, 因此必须加大农村的医疗方面的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的深入, 下岗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的威胁因素, 因此社保必须注重对于失业人员的关注度, 解决其基本的生活保障, 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工作要协调好城市和农村, 从以上四个方面有重点有突出的切实做好社保工作。

(2) 系统:是指政策、制度和体制要健全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成不是个人或者企业的自觉行为, 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把社会保障工作法律化、科学化、权威化, 才能做到社会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成又不是简单的政府的单方面的责任, 它需要企业和个人配合到这项事业当中来, 在法律的范围内, 按照相关的规定共同完成。

(3) 适度:是指要按照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确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相适应的保障水平, 按照政府和单位能承受、个人能接受的原则, 建立社会保障费用在政府、单位和个人之间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社保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专项的拨款支撑, 但是国家要统筹兼顾, 不可偏废一方, 为了完善社保而忽略了经济的发展。合理的概念是国家要在保障经济进步的同时, 在不阻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 在综合国力允许的条件下, 适度的下拨专款用于社保建设。企业和个人也要综合考量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条件, 有步骤, 有进度的适当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不可急功近利。

(4) 公平是指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注意公平和代际公平, 努力实现社会保障资源在城乡居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合理分配。比如: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社会保障系数要逐渐的缩小差距, 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的落后, 城乡差距大, 因此要适当的偏向农村的社保建设工作。总之要实现不同岗位, 不同地域人民的公平社保。

(5) 有效是指政策制定、制度设计、经办管理、基金监督都要科学有效, 真正达到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的要求。所提出的政策措施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相适应。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相关的专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参考国外的先进模式, 创新属于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从理论上为社会保障提供依据。理论的研讨重点要放在专家的身上, 因为专家有相应的理论和科研基础, 而政府的官员倾向于行政能力, 二者的领域不同, 工作侧重点也就有所差异。

一是探讨理论基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就必须探讨能指导实践的社会保障理论。要充分的结合当代的社会建设理念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同时也要融入传统的国家建设的精神方面的精华比如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适当的参考国外的理念, 进而研讨适合我国实际国情需要的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理念, 只有科学的理念的制定, 才能保障设备建设的顺利完成。

二是借鉴国外经验。国外的社会保障建设起步早, 发展完善, 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的经验, 可以避免我们重蹈覆辙, 能够少走弯路, 快速实现设备保障的完善。

三是完善政策框架。社保问题设计的行政部门复杂, 在具体的工作中, 由于工作强度大、难度高, 难免会有疏忽和遗漏, 或者是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 但是基本的走向和思路是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的, 因此要完善政策框架, 帮助有关政府部门来弥补缺失。

四是分析实施难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社保基金的征缴专家学者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尊重领导而不迎合领导, 坚持相关的专业理念。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关的政府和企业、个人都要参与进来, 共同促进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摘要:随着我国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深入, 人民群众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既有足够的物质保障, 又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在此基础上, 国家深入体质改革, 逐渐的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 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主要依据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浅谈加强社保机构内部控制 篇9

关键词:社保机构,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1 加强社保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 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内部控制工作, 是确保基金安全的本质要求, 也是规范经办业务、保证社会保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度重视, 出台了劳动部发的文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 指导社保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规范经办业务工作,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优化操作流程, 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

二是社保机构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保机构承担着社会保险的全部基础性、事务性工作, 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险, 近年来, 随着社会保险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 社保机构的险种类别不断增多, 涉及人数不断扩大、基金数额不断增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要使社保基金健康有序的运作, 就必须建立一套制度健全、责权明确、平衡制约、运行有序的制约机制, 通过内部控制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风险, 把各项基金管理运作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是保证社保信息和财务资料真实、完整的需要。社保机构的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各个保险业务活动方面的信息; 另一类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各级政府需要及时获得和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 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 只有通过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业务控制程序, 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范围, 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才能确保国家相关法律的有效执行, 保证社保信息和财务资料的真实、完整。

2 社保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 1 组织机构控制方面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存在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 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财会人员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 遇到具体问题不能按规定程序办理, 造成内控制度的失效。同时, 相关人员控制意识不强, 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约束, 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做得不到位, 如对资金管理缺乏控制意识, 有的单位擅自扩大基金开支范围; 有的单位基金被垫支、调剂, 或者直接被挪作他用。系统内的内部审计作用弱化。目前建立内审制度的单位多是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职责, 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 也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内部审计监督停留在一般的经济事项的监督上, 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 2 业务运行控制方面

内部人员相互牵制制度不够完善。有的单位关键岗位和工作环节不设审核、复核或批准, 权力缺乏制约。业务流程控制体系不够完善。1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业务操作规程。2现有的业务系统与财务发放系统同时由一人操作, 缺乏有效的相互监督制约关系, 主要表现在财务发放时缺少独立的业务审核和复核环节。

2. 3 基金财务控制方面

财务管理和核算不规范。1有的单位缺乏财务管理制度, 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有的单位虽有制度、但很不完整, 且流于形式。2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的随意处理账目, 不附任何文字依据或说明; 有的对账不作余额调节表, 差异不进行审核分析; 有的对账及余额调节表编制全部由出纳自己办理, 缺乏审核监督。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法》明确规定, “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 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 由于职权不明确, 责任不清楚, 程序不规范, 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

2. 4 信息系统控制方面

计算机系统滞后。社保机构庞大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数据库, 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但由于现有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应用软件系统还处于设计、开发、不断完善阶段, 以至于软件投入运行后暴露诸多安全隐患, 如社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还没有建立统一信息网络平台; 各个机构的软件开发商不同, 有时信息对接方面容易产生误差, 致使有些医疗费用报销经常出现一些差错, 如两次实时上传相同发票号码、相同名字和金额的两笔医疗费用, 造成重复报销。存在安全问题。计算机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 许多安全设施并未配置齐全, 造成的结果是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软件的正常运用。计算机软件在设计时选用的语言和资料库考虑安全性能少, 如资料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应用系统软件安全问题等, 这类现象和问题目前还尚未得到彻底改变, 都会给各种非法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另外, 还存在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3 加强社保机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3. 1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由财务和业务相关人员组成, 对本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审计项目进行, 也可以将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单独审计, 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 帮助有关控制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3. 2 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内控工作尽管从观念到现实还不够完善, 还有许多因素制约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但要想使其真正在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就必须增强认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内控工作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 同时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控制责任意识能够促使内控制度有效实行。因此, 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在职业道德和内控方面的培训学习, 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 在工作中做到思想水准高、业务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 为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提升内控水平奠定基础。

3. 3 完善内部相互制约机制

3. 3. 1 适度授权

对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既要保证其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又要保证各项工作的效率性和连接性, 适度授权是必然的, 关键是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单位, 很多是授权不当引起的, 是授权多、权力过大, 且控制不力的恶果。不管哪个环节, 在具体授权时, 应先认真研究从而准确掌握, 这样既能保证管理制度有效贯彻, 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3. 3. 2 职务分离

一个处于容易犯错误或容易发生不轨行为职位的人, 不应同时又给予他担任可以隐匿这些错误或不轨行为的职位。在横向关系上, 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 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 在纵向关系上, 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 使下级受上级监督, 上级受下级牵制, 对授权、执行、记录、报关、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3. 3. 3 岗位轮换

对大多数工作岗位, 都需要培养一个以上的受过训练的职工去担任。当固定职员休假时, 总得有人去接替其具体工作, 这样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容易暴露。同时要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对那些关键的工作岗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轮换, 并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就可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打算。

3. 4 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按照社会保险有关政策和法规, 规范参保登记管理、缴费核定、账户管理、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社会化管理、基金财务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稽核监督等业务环节的操作流程。同时, 建立业务审核制度, 办理业务时应严格审核相关报表、凭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出具的相关资料和凭证应规范统一, 数据的修改应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程序。

3. 5 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依法建账, 按照不同险种分账核算, 各险种之间、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不得相互挤占, 合理运用会计处理方法对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合法有效, 更正会计记录应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建立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职务分离。

3. 6 加强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内部制度建设

实行计算机系统管理后, 系统的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对各项内控制度的操作使用, 如果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实施不力, 都会给各种非法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何庆娟.加强社保机构内部控制的思考[J].浙江金融, 2012 (8) .

[2]陈秋兰.社保所内社保基金的内部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 2012 (8) .

[3]于莉.社保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3 (7) .

[4]李战鹏.关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携手共创和谐社会[J].中国市场, 2013 (46) .

[5]邢印江.浅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J].中国市场, 2013 (45) .

上一篇:措施与效果下一篇:东北亚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