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者

2024-06-10

基金管理者(精选12篇)

基金管理者 篇1

通用 (北京) 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的“通用合同能源管理基金”, 是国内首支专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及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的基金, 旨在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推广, 从节能服务项目和节能服务公司股权两方面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突围资金瓶颈, 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用 (北京) 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通用技术 (集团)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是国务院直属大型骨干央企, 业务涵盖装备制造、贸易与工程集成、建筑、医药、环境、技术服务与咨询等领域。目前, 集团拥有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境内二级经营机构30家, 境外机构49家, 集团拥有遍布全球的商务合作伙伴和完善的经营渠道;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与合作关系;集团资产质量优良, 投融资能力强, 资信良好;具有较强的国内外一体化经营能力、集成服务能力, 品牌信誉卓著。目前集团总资产与年营业额均近千亿元人民币, 年均对外投资额数十亿元人民币, 实力非常雄厚。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 2009年,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在央企综合排名中名列第28位。

通用 (北京) 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通用技术 (集团)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产业转型战略规划, 联合境内外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股权基金管理机构, 拥有一支资历深厚、投资经验丰富的优秀团队。公司成立于2009年, 作为中国环境产业投资的一支生力军, 公司充分利用集团在环境领域雄厚的业务资源和运营经验, 发起设立了20亿人民币规模的国内第一支环境产业基金, 主要投资于水务、固废处理、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项目, 追求长期、稳定、适度的回报。

基金管理者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规范本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基金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基金会专项基金,是在本基金会宗旨和业务范围内,为推动某项公益活动开展,由本基金会或者自愿捐赠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经协商设立的专门用于开展该活动(或项目)的基金。第三条 本基金会所设立的专项基金是非独立法人的动本基金(即资助活动从本金中直接支出);负责组织实施专项基金项目和活动的管理委员会是非常设机构。

第四条 专项基金统一设立在本基金会名下,使用本基金会捐赠帐户,由捐赠人与本基金会共同运作管理。第二章 专项基金的分类

第五条 本基金会专项基金由捐赠人一次或多次捐赠、有限定性捐赠方向和使用范围的专项基金。起设金额为十万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下同)。

第六条 专项基金捐赠款分批到帐的,首批捐赠款不得低于五万元,余款到帐时间由捐赠人与本基金会以合同形式确认。

第七条 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及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基金会接受捐赠的有关规定。第三章 专项基金的设立

第八条 凡国内外热心公益事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向本基金会提交设立专项基金的申请。申请设立专项基金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发起设立专项基金的申请报告;

(二)拟发起设立专项基金的立项申请表;

(三)拟发起设立专项基金的章程或实施办法;

(四)发起人的身份证明;

(五)发起人的情况介绍。

第九条 本基金会收到上述材料后,按以下程序予以审批:

(一)专项基金的起设金额在二百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经秘书处审议后报理事长决定,并报理事会备案;

(二)专项基金的起设金额在二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报理事会会议决定。

第十条 设立专项基金,发起人应与本基金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协议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的数额、名称和设立时限;

(二)捐赠人的捐赠意向及管理、使用要求;

(三)专项基金管理机构的组成人数;

(四)专项基金管理成本的控制要求;

(五)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十一条 专项基金捐赠到帐后,本基金会履行以下义务:

(一)向所有捐赠人开具捐赠收据,颁发捐赠证书;

(二)资金使用和监督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和合理要求;

(三)定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基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二条 专项基金设立后,可使用“云南星原扶贫基金会某基金”的名称,不刻制专门印章。第四章 专项基金的管理

第十三条 本基金会秘书处负责对专项基金的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 专项基金均设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管理委员会由委员若干名组成,由本基金会与发起人协商指派人员出任,设管委会主任一人、委员若干人。

第十五条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根据该专项基金设立的目的和年限,制定实施办法;

(二)制定该专项基金的工作计划和业务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审定资助对象;

(四)负责该专项基金的资金筹集;

(五)拟订该专项基金的收支预算,报本基金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六)拟订该专项基金的财务结算,报本基金会审定;

(七)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计划和业务活动计划进展情况以及财务计划执行情况,接受秘书处、理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和检查。第十六条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以本基金会名义发文件,须经本基金会同意,由理事长签发;专项基金工作人员经本基金会秘书处同意,可以印制名片,名片样式由秘书处审定。

第十七条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由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会议决议须经二分之一以上成员通过方为有效。第十八条 专项基金的管理成本从严控制,不得超过该专项基金当年支出总额的百分之十。专项基金的管理成本,可以由捐赠人另行捐赠。第十九条 本基金会每财务审计时,对专项基金进行单项审计,并公布审计报告。

第五章 专项基金的终止和撤销

第二十条 专项基金区分下列不同情形,以不同方式终止:

(一)已完成协议中设定工作任务的,自行终止;

(二)自成立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展活动的,自行终止;

(三)成立后一年内,公共基金没有募集到资金、独立基金的捐赠资金没有按规定时间到帐的,自行终止;

(四)未按规定上报财务决算和工作总结的,本基金会可以决定终止;

(五)违反协议内容,在社会上给本基金会造成不良影响、损坏本基金会名誉的,本基金会可以强制终止。

第二十一条 管理委员会会议对专项基金终止事项发生争议时,由本基金会理事会会议裁定。

第二十二条 拟终止的专项基金由本基金会与管理委员会成立清算小组进行清算。清算报告应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 专项基金终止后,该专项基金工作人员应停止使用专项基金专用名片,不得以该专项基金的名义继续开展活动。

第二十四条 专项基金终止后的剩余财产,由管理委员会按照捐赠人意愿形成决议,经本基金会批准后处理;剩余财产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本基金会用于发展与本基金会宗旨相关的公益事业。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专项基金捐赠人应维护本基金会的公益形象。未经本基金会书面许可,不得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使用本基金会的名称及标识。第二十六条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成员、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联的人员不得从基金运作中获取利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基金会章程的规定办理。

瑞士养老基金的管理 篇3

据瑞士联邦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64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8%,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属人口老年型国家,今后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日益严重。如今瑞士平均每4个纳税人负担一名退休老人的生活,今后纳税人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瑞士有关专家提出了以下措施:一是鼓励生育以解决生育率偏低的问题。政府为此应制定有利于家庭及鼓励建立家庭的政策,比如增设托儿所和幼儿园、降低入托费用等。二是吸收外国移民尤其是年轻的外国劳动力以减缓瑞士的老龄化过程。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瑞士一些政党的反对,原因是担心外国劳动力的增加会减少本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三是延长退休年龄。随着瑞士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平均寿命的延长,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延长退休年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短缺问题。另外,瑞士人目前正在讨论是否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再把这笔额外收入用做养老基金。

瑞士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联邦养老和生存保险)、企业(资本化的职业养老保险)和个人(个人养老储蓄)三个部分组成。

目前联邦养老金每年最低标准在1.2万瑞士法郎左右,最高标准在2万瑞士法郎左右。由于瑞士生活费用较高,这种养老金只能是基本养老费用,要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还必须有其他途径的保险来弥补。根据统计资料,目前瑞士全国有328万多人参加了职业养老保险,职业养老保险机构总数已经超过1万家;领取养老金的目前约为64万人。全国的职业养老基金总额在4736亿瑞士法郎左右,相当于瑞士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129%,据瑞士有关方面的预测,近年内瑞士职业养老保险费的收入将会以每年215亿瑞士法郎的速度增长。另外,瑞士全国个人养老储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3100亿瑞士法郎。

职业养老基金是瑞士最重要的投资机构。据联邦社会保险局统计的数字,职业养老基金目前大约拥有4736亿瑞士法郎,而且以后还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资本化的职业养老金的投资生息与监管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管理的重点。在瑞士,管理机构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权责界限分明,使得瑞士养老保险制度运作既具安全性,又具高效率。例如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担保险费的职责与比例,保险养老基金投资何种领域,国内外各类资本市场的投放比例等,完全是一种制度化的安排。政府各部门之间也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来承担责任。

这种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避免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在保险基金收缴、营运与发放过程中出现流失或其他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养老保险基金整个运作过程的安全性;二是由于分工的业务针对性强,各方相对容易熟悉,从而加强了工作过程中的条理性和有序性,使得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根据瑞士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瑞士各个养老基金组织在过去5年中的年平均盈利率是9%,考虑到这段时间内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利润率在下降,其增值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据分析,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份额的不断增长是取得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瑞士拥有1亿以上瑞士法郎资产的职业养老基金组织,如今大约把15.9%的资金用于投资瑞士股票,预测5年后这个比例将会升高到19.1%;同期职业养老基金向国外股票的投资也将由现在的8.2%增加到9.7%。

现阶段瑞士全国的职业养老保险基金组织向股票市场投资的平均比例是总资产额度的26.7%左右。据预测到今年年末其比例将会达到30%以上。尽管资产投资于股市的比例仍在增大,但较之英、美等国家仍然不高。如今美国养老保险基金的50%~60%用于投资股票,在英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70%~80%。之所以出现这种差距,是因为瑞士的现行法律规定,职业养老基金在国外的投资不能超过基金总额的33.3%,投资股市或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总额不能超过基金总数的50%。

在瑞士,职业养老基金无论由员工所在公司还是保险公司(瑞士目前有15000家保险公司负责养老基金的管理)来管理,都必须独立运作,以防止滥用基金。这些资金将被存入个人账户,而且必须保证至少能获得4%的利率。

瑞士的这种保障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的设计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它分为国家和雇主机构二层。首先由雇主机构保证4%的固定收益率,如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雇主机构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基金回报没有达到该最低保证收益率,雇主机构需根据养老金计划成员工资总额为基数额外增加缴费,用这部分额外缴费弥补养老基金距离4%收益率的差额。

其次,国家设立“中央保证基金”作为第二层储备,资金来源于各“积累制”养老金计划中的养老基金的缴费及投资收益。各“积累制”养老金计划按照本计划中雇员工薪收入在规定缴费区间的工资总额,向“中央保证基金”缴纳0.04%的费用。如果雇主机构的资产不足以弥补差额,开始动用“中央保证基金”资产来弥补。

瑞士虽然没有要求雇主单位或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专门的储备基金来保证养老基金的最低收益率,但因为它同样明确了承担责任的主体,所以瑞士养老基金“最低收益保证”制度运转得非常顺利。同时,瑞士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商业声誉,当养老基金的收益率没有达到4%这一最低收益率时,绝大多数雇主机构都非常自觉和主动地予以弥补,至今尚未发现蓄意违反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的事件。如果职业养老基金的利润高于4%,经过严格审批后基金管理人员可对剩余职业养老基金款项做出其他投资方向的决定。

瑞士养老基金还同时受到联邦政府的监督。如果一个养老基金只在一个州活动,那么所在的州就负责对它的监督,如果活动范围涉及两个以上或更多的州,那么联邦社会保险局就是它的监督机构。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时的效益,安全性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各个养老保险基金组织之间还有一个行会平衡与监督机制。

贵州从严管理新农合基金 篇4

弄虚作假者纳入黑名单管理

最近出台的《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人员黑名单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 对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基金的定点医疗机构及人员将被纳入黑名单管理。

《办法》规定, 定点医疗机构凡在日常诊疗活动中, 存在编造、虚报、瞒报新农合补偿数据、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单位出具虚假证明的;授意、指使、串通和帮助他人骗取新农合基金的;伪造、更改、故意毁损参合群众住院病历等档案资料的;隐匿、销毁证据, 干扰调查新农合违法违纪行为的;违反规定扩大或者缩小新农合补偿范围和保障水平, 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违反病历处方等医学文书管理规范和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采取虚开住院天数、虚开辅助检查、虚开药品、虚开治疗、虚开护理级别、超出规定加价或收费、变通收费、分解收费、串换药品等方式套取新农合资金, 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采取虚假宣传, 诱导参合群众就诊, 将起付费用变通报销, 将生活用品变通报销, 将未开展或未批准项目纳入报销等, 扰乱新农合管理的;注册医务人员数实际在岗比例比低于50%的等10种行为之一的, 造成后果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 将被列入黑名单。

《办法》规定, 定点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凡存在未按照执业范围执业、无证执业、挂证执业或超范围执业的;未尽义务, 导致参合患者就诊后不能报销的;未因病施治, 合理检查, 不合理用药的;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的;造成新农合资金流失的;未按规定实事求是记录病历资料和出具证明材料的;将相关执业资格证转借给医疗机构, 让医疗机构规避相关执法, 骗取机构、床位设置和相关从业资格、扰乱医政管理等10种行为之一, 且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 将被列入黑名单。

《办法》还规定, 被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医疗机构, 将被取消新农合定点资格, 全省通报并关闭新农合信息平台接口, 实行全省定点“一票否决”, 取消新农合定点资格, 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准入资格。违规导致参合群众不能报销的费用, 由医疗机构承担。构成犯罪的, 移交司法机关。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卫生人员, 除了被取消对参合群众诊断疾病、开取处方资格外, 还将受到当年考核不合格、不能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取消执业资格, 情节严重的, 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严厉打击骗取基金犯罪行为

在贵州省卫计委和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严厉打击骗取新农合基金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中, 强调将对任何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切实维护广大参合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切身利益。

《通告》指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管理漏洞和法律缺失, 骗取新农合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欺诈骗保行为, 给新农合基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坚决严厉打击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 维护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通告》强调, 对于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 经查实已造成基金损失的, 由管理经办机构责令退回骗取的新农合基金, 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经查实情节严重但尚不构成犯罪的, 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处以拘留和罚款;经查实情节已经涉嫌犯罪的,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对骗取金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 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通告》指出, 凡将新农合证 (卡) 或其他支付凭证转借他人使用, 帮助骗取新农合基金;空刷新农合证 (卡) 或刷账后现金退付, 以及挂名住院骗取新农合基金;涂改、伪造、变造、冒用他人新农合证件或者支付凭证, 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新农合基金;虚构就医费用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新农合基金;出具虚假证明材料或者鉴定意见, 为他人骗取新农合基金提供帮助;其他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等, 即为涉嫌骗取新农合基金。《通告》强调, 对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 以及违反新农合规定的行为, 任何人均有权举报。

合医上指纹, 谁的钱谁花

参合农民带一张“身份证”, 合医基金上一把“安全锁”。这是贵州省修文县试点合作医疗指纹验证系统后得出的结论。

从2014年11月10日起, 该县试点的合作医疗指纹验证系统在全县全面推行。为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利益, 杜绝冒名顶替、家庭成员串换报销、分解处方、套取一般诊疗费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防止合医基金被套取, 保证合医基金安全运行, 从2014年6月中旬开始, 修文县就筹划开展合作医疗管理系统指纹监管试点工作。试点实施指纹验证是通过深入考察决定的。考虑到低端头像识别系统信息确认不够准确、图像传输服务器压力较大造成卡顿, 瞳孔识别系统造价又太高, 不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购买运用等原因, 最后研究确定用技术成熟、价格低廉、采集便捷的指纹识别技术, 该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方便、信息准确。通过统一招标单一来源采购指纹机, 接入现有合医管理系统中新开发出的指纹识别模块, 共计投入20余万元进行升级改造。

笔者在龙场镇阳明村卫生室看到, 村医白胜军接诊后, 首先在合医管理系统中录入处方划价、报销结算, 就诊群众在指纹机上采集指纹并验证后, 显示结算保存成功, 接着打印新合医处方, 群众凭处方付费取药治疗, 整个诊疗过程用时不到2分钟。在城北村卫生室内, 村医张量接诊、结算两不误, 在就诊群众诊疗过程中及时将处方录入合医管理系统, 群众治疗完毕, 通过系统查询调取该病人本次就诊记录, 病人验证指纹结算下账, 整个结算过程不超过10秒钟。村医们说:“合作医疗上指纹很好, 保证了参合农民基金不外流, 谁的钱谁花”, “群众结算按指纹比以前签字便捷多了, 以前要是遇上年龄大、不识字的群众, 签字特别麻烦”。县合管中心一致认为, 指纹验证犹如给合医基金加上了一把安全锁, 只有通过指纹验证才能进入新合医管理系统进行结算报销, 指纹不匹配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无法进入系统进行合医报销结算, 这就有效防止了合医基金被套取。这对进一步加强合医资金的监管力度, 减少合医资金无效支出, 降低合医基金超支风险,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医管理机构的管理成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 指纹验证系统在该县所有合医定点医疗机构设立指纹采集点, 未采集指纹的参合农民在第一次就诊时采集, 利用指纹机将指纹信息采集到贵阳市合医管理系统服务器数据库储存, 指纹在全县所有合医定点医疗机构共享。患者就诊结算时, 需要在指纹机上按手印确认, 通过与数据库中采集到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核实, 确认一致后, 方可结算下账、打印发票完成报销流程。考虑到不能验证指纹的特殊人群 (5岁-70岁中不能正常到医疗机构看病的群众, 譬如双手截肢、重性精神病、长期瘫痪卧床等, 5岁以下、70岁以上合医管理系统自动筛选甄别) , 县合管中心要求在未开通指纹验证前将特殊人群名单上报, 通过合医管理系统设置该部分群众就诊时无需验证指纹环节。

基金管理者 篇5

揭牌仪式在津隆重举行

2006年12月30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揭牌仪式,在天津隆重举行。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在国内设立的第一只大型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在设立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的通行模式和经验,开创了我国直接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对于深化金融创新和促进环渤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由全体出资人以契约方式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60.8亿元。出资人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以封闭方式运作,存续期十五年,对企业进行股权类投资。基金主要围绕实现国务院对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进行投资,同时支持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投资重点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其他项目。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委托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作管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由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股东,与基金全体出资人共同发起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秉承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理念,将致力于建立运作规范、治理完善、管理科学、风险控制严密的现代企业制度,力争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登记在天津滨海新区,董事长为中国银行行长、中银国际控股公司董事长李礼辉,总裁由中银国际聘任的香港人士欧巍担任。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由交通银行托管。交通银行是我国少数几家具有产业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之一。为有效保管基金资产、监督基金投资运作,交通银行针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特点,建立了专门的监控机制和资金清算交割系统。基金托管人的引入,对于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建立相互制衡的运作模式,防范基金投资风险,保证基金资产安全完整具有重要作用。

为庆祝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揭牌,2006年12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和专题座谈会。仪式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会见了前来参加仪式的有关方面代表。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等天津市党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我委韩永文秘书长和财金司负责同志、有关部门和基金发起方代表等参加了仪式。我委韩永文秘书长应邀致辞,我委财金司徐林司长宣读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批复》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组建方案的批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作为发起人代表,中国银行行长、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李礼辉作为管理公司管理团队代表,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作为托管银行代表,分别在仪式上致辞。

为总结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经验,探讨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的有关问题,在基金成立与管理公司揭牌仪式上还举办了“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座谈会”。天津市市长戴相龙、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人民银行行长吴晓灵、我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在座谈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在我国有选择地引导设立较大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一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有助于扩大直接融资,缓解市场流动性过剩和银行信贷扩张压力;三是有助于加快培育新型投资主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四是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新修订的《证券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信托法》已经为以私募方式设立公司型、合伙型、信托型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按照现行法律体系募集产业投资基金不会导致乱集资。但是,对于向国有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仍有必要经过主管部门核准之后方可设立。这不仅有利于防范国有资产的投资风险,也有利于引导国有金融资产投资方向。

专家们建议,应借鉴天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的成功经验,适当加快发展我国的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缓解市场流动性过剩、银行贷款过多和企业资本金不足等矛盾。同时,要加快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的制度建设和退出渠道的拓宽等方面的研究。

华商基金:深化管理 夯实基础 篇6

自2007年旗下首只基金成立至今,截至目前,仅仅四年多的时间,华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即增长了10倍,从2007年中的30亿元增长到2011年三季度末的313亿元,一举跻身中等规模基金公司行列。

近几年来,华商基金的综合实力与资产管理能力备受肯定,多次荣获专业机构大奖,在2009年、2010年表现更为突出,表明华商基金在短时间内已完成公司发展质的飞跃,成为耀眼的基金业明星。

而在经历了公司的高速发展之后,2011年初,华商基金提出全面梳理、深化管理、夯实基础、稳健发展的公司发展战略,一年内公司治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面规划 公司治理上新台阶

根据市场及行业的整体形势以及后续发展的需要,2011年华商基金将工作重点从2010年的飞速发展、跳跃增长转向2011年的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上,确定了“全面梳理、流程再造”的工作主线条。

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内控管理的重要基础,结合长远发展规划,华商基金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内容涉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监察稽核、投资、研究、交易、产品开发、信息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对公司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梳理。

根据公司基业长青的发展规划,遵循制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华商基金聘请了知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帮助公司建立了岗位职级管理体系,建立了员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完善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随着基金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华商基金2011年全面升级更新公司投资交易系统,加大了对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的支持,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自主开发、量身打造”的信息技术建设思想指导下,公司独立建设完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市场完善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产品线 拓展新业务

2011年,在不断深化公司制度建设、梳理工作流程的同时,在产品线的完善和新业务的拓展方面,华商基金同样不遗余力。

除了陆续发行新基金,完善公募基金产品线,大力发展专户,华商基金还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华商基金组建了阵容强大、经验丰富的绝对收益投资团队,团队成员多数来自于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绝对收益机构,平均证券从业年限8年以上,具有丰富的绝对收益经验,经历过不同的市场情况、有着对不同市场下投资的切身感受,同时要多方考察验证过去多年的资产管理中业绩,历史业绩表现优秀。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华商基金在产品开发上充分挖掘投资经理的投资思想,反复论证同一产品系列的设计理念,力求兼顾市场需求和不同渠道客户的价值和理念偏好。

2011年市场持续低迷,各大基金管理公司的专户理财业务几乎全面亏损,各类承诺高收益的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民间高利率借贷资金分流了大批高端客户。

为了拓展新业务,华商基金积极深入渠道,培育市场信心,截至目前,华商基金已经成立专户“一对多”产品两只,目前正在发行产品有3只。

精耕细作 完善公司投研体系

近两年来,特别是2011年,华商基金进一步对投研队伍建设进行了快速、有力的扩充。公司在人力配置上向投研大力倾斜,目前基金经理有9人,行业研究员人数超过30人,分为宏观策略、金融工程、金融地产、工业、大宗商品和消费、TMT等六个大组,基本实现了行业的全覆盖。优秀的平台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加入反过来又增强了这个平台的力量,让华商基金的投研力量更加稳定。

华商基金对于投研分置下投研团队的精诚合作、高效沟通进行了深入彻底的讨论和沟通,对于投研团队的考核与激励进行了国内外范围的展示和分析,列示了目前国内基金投研摩擦以及解决摩擦的办法,力图以最快、最大、最直接的方式将目前的投研紧密配合状态转化为投资业绩,对于投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塑造投研团队的文化进行了提出了明确的规划。

根据资本市场运行态势和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为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丰富公司产品储备、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和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强金融工程对投资研究的支持力度,2011年华商基金组建了量化投资部,在产品规划建设、产品设计上报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金融工程支持投研的力度突出,市场择时模型、基于动量的选股模型和主动量化结合的研究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实践运用,为公司发展建立了产品、研究的蓄水池和长足发展支持平台,为公司的战略规划建立了发展的基础。

不断拓展 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1年,国外欧美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市场震荡,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A股市场随之出现震荡下挫的行情,受此影响,基金行业也遭遇了一定的净赎回,新发基金份额同时出现下滑。

在此种市场环境下,华商基金发行新基金2只,共募集资金46.28亿元。另外,华商基金在专户产品的发行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已经成立的两只专户产品共募集资金近亿元。华商基金发展6年来树立的专业投资品牌形象,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面对弱势市场下投资者信心的缺失和基金首发规模的下降以及成本的上升,华商基金及时调整管理思路深入拓展定投业务,推动市场工作在弱市中取得突破。

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公司定投业务新增开户数为23.57万户,通过定投申购总金额达29.13亿元。

华商基金积极拓展与渠道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截至2011年末,与华商基金正式合作渠道共计62家。在建行总行关于2012年全年营销计划的“基金服务万里行”调查问卷中,华商基金公司的渠道服务工作获得了建行各省行的高度认可。

在不断拓宽合作渠道的同时,华商基金同样重视服务内容的强化。仅2011年前三季度,华商基金举办的投资交流活动近2000场,向客户经理和投资人提供每日财经资讯、华商周述、重要经济事件点评、华商大盘趋势判断模型等信息。在弱市中立足市场根本,强化市场深入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客户的持仓结构及特点,结合证券市场的走势以及认购、申购、赎回情况,华商基金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通过市场服务的细分、营销策略的细分、服务质量的提升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渠道以及机构客户的合作模式,强化不同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成功起到了稳定现有的市场规模,培养并不断提升投资人对公司的关注度和忠诚度的重要作用。■ (李伟/文)

论高校科研基金的管理 篇7

关键词:高校,校科研基金,管理

高校科研基金是以资助高校年轻的科研人员为主的一项基金, 起到扶持幼苗的作用:一方面使科研人员积累科研经验, 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另一方面是为培养人才, 形成高校科研梯队, 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校科研基金实际上就是一种启蒙教育, 重视校科研基金的管理, 不仅能组织提炼出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 又能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科研人员, 提高学校的总体科研水平[1]。

1 校科研基金的作用

1.1 有利于营造科研学术的氛围

在高校内, 有一批潜在的科研人才, 他们职称低、科研经验积累不足, 获得省级、国家级的经费资助相当困难, 但是这些人思维活跃、容易发现新问题, 产生思想火花, 校科研基金的设立为他们开展科研创造了机会, 提供了条件, 最大限度调动了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1.2 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

学科建设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保证, 抓好学科建设是高校提高竞争力、生存力和事业发展的关键, 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目前, 一般高校根据其发展规划选择几个原先就比较具用优势的学科作为重要发展对象, 提高该类学科在国内外高校中的竞争力[2]。要使这些重点学科进一步做大做强, 就离不开学校对其给予必要的科研支持, 因此对与这些重点学科有关系的科研项目的资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有利于高级别项目的申报

校科研项目基金是以资助高校年轻的科研人员为主的一项基金, 起到扶持幼苗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科研人员积累科研经验, 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为申报高一级的项目打下基础;另一面通过校科研项目的研究, 使科研人员了解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 能组织提炼出一批具前瞻性的科研项目, 在申报高一级项目时使其创新性更加突出, 有利于申报项目中标。目前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各级综合科研课题竞争激烈, 获得资助相当困难, 申请者必须做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 进行充分的检索、调研、方案认证, 开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资金, 校科研基金的设立, 解决了申报纵向科研课题开展前期工作的资金问题。

1.4 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创新实力

一个学校的创新实力是通过承担国家级的重大项目、获得高层次的成果奖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体现出来的。校科研基金发挥了“育苗”作用, 一些科研项目经过孵化, 获得省部级及至国家级资助, 使大学科研经费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有了可靠保证。一些中青年教师由于取得了重要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 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 获得了一些知识产权, 已使他们逐渐成为各学科的科技创新骨干, 大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创新实力。

2 校科研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校科研基金评审中存在问题

在项目的立项评审中, 同行专家的评价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3]。由于校科研基金面对的都是校内教师, “熟人”多, “关系”比较密切, 所以往往会有人托关系、打招呼;另外, 由于要摆平各个学院的立项数量, 科技处根据各个学院申报项目的数量给出立项比例。以上的情况干扰了专家的正常评审, 部分立项项目在创新性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作用不突出。

2.2 学校对项目立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立项评审中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简单, 一方面体现了极强的操作性, 但另一方面, 根据其得出的评价结果却极有可能偏颇, 而且其中的问题也很难具体反映出来。

2.3 校科研基金中后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校科研基金的管理中, 存在着“重项目申报, 轻过程管理”, 特别是轻视项目的中后期管理的现象。由于没有及时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导致一致项目无法完成或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一些项目产出很少或产出成果水平不高, 缺乏创新性, 课题难以按时保持保量的完成, 到了项目结题的时候, 有些项目不能按照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课题。

2.4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校基金项目的管理, 归口由学校科技处负责。科技处管理人员负责各级各类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项目多, 头绪多, 每年忙得不可开交, 对项目执行情况不可能一一深入课题组进行检查, 必须依靠学院来进行监督[4]。校基金项目在填报申请书、计划任务书、执行情况报告、验收报告时均需经学院主管科研工作领导审核把关, 有的领导审核签字仅仅是流于形式, 而有的领导十分负责, 逐份审核, 敦促申请人或负责人几经修改方可签字通过。由于校、院两级科研管理工作未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所以未能充分调动学院层科研管理的积极性, 有的学校对学院不设专职的科研秘书岗位, 科研秘书身兼数职, 对其工作业绩不能给予客观评价, 以至于形成科研秘书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对校基金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必须改进。

3 校科研基金管理改进的思路

3.1 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校科研基金要实行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专家评审制度, 每个项目分别聘请3—5位专家进行函审, 填写专家评审表, 同时提出综合意见。对项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与分析、立项依据及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创新性、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具备研究前景等方面逐项打分。专家在综合意见中, 要明确提出同意资助的原因、应当给予的研究经费的数额。项目获准资助并不等于项目的策划完美无缺, 有的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有缺陷;有的项目研究范围太宽, 不切实际;有的项目预期提交成果形式不明确, 指标定得过高或过低;有的项目成员搭配不当, 需要调整人员;有些项目缺乏创新性且低水平重复。对于这些问题, 评审专家都要一一指出, 对于不同意资助的项目, 要指出不同意资助的原因。

3.2 强化项目中期管理

学校科技处应定期对立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在项目立项后半年或者某个时期, 聘请3—5位相关专家、项目负责人参加中期验收会, 项目负责人就研究进展现状、项目研究过程中新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向专家进行汇报, 专家就项目研究中存在问题和负责人进行沟通,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中期检查可以不断发现新的现象、好的苗头, 对研究进展优秀的项目, 可通过追加经费、通报表扬等方式激励, 组织好的项目上报省教育厅、省科技厅。通过专家的帮助, 使校科研基金的育苗功能得到发挥, 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3.3 注重项目结题管理

学校科研处要对申请到校科研基金的教师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对于那些工作不认真, 马虎应付草草结题的, 对其今后校级课题的资助申请予以限制;对于按时结题、结题质量好的, 可以在资助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于无故延期或中止课题的, 给予追回科研经费、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并取消其第二次申请校科研基金的资格, 削减其所在部门下一年度的申报名额[5]。

3.4 建立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体系

学校的科技管理工作需要学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 实现科技管理重心下移[6]。学校二级学院都设有相应的院学术委员会, 其成员都是科研能力强、道德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的专家学者, 因此学院要设立专职的科研秘书岗位, 配合院学术委员的工作, 对科技工作进行二级管理, 科研秘书必须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科研能力。如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出台了《管理学院校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规范校科研基金的管理。在项目申报方面, 学院鼓励职称低的年轻教师积极申报校科研基金课题, 对没有完成前期校科研基金课题的教师则限制申报, 科研秘书对所有的课题申报书先进行前期形式审查, 然后学院召开校科研基金申报评审会, 课题负责人对申报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程度、研究队伍等方面进行陈述, 院学术委员根据项目评议表对每个项目打分, 并提出修改意见。在项目结题时, 学院召开校科研基金评审会, 结题项目的负责人以PPT形式向学校科技处领导及院学术委员汇报课题完成情况, 院学术委员会给予每一个项目优、良、合格、不合格的评价, 对完成好的项目建议进行省级鉴定或进一步申报高层次的项目。

4 结语

目前, 随着高校的发展, 校科研基金的规模和资助强度在逐年增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高校培养科技人才的角度考虑加强和改进高校校级基金管理工作, 创新工作方法, 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锦菊.论校管科研基金的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3 (1) :38-40.

[2]孙鑫君.提高校级科研基金效能途径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4) :87-89.

[3]李志光, 蒋景楠.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校内基金项目绩效评价与管理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51-55.

[4]王安宁, 王晓, 候竞斌.高校校科研基金管理——以昆明理工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管理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99-102.

[5]董兵, 张玲玲, 张淑云.高校校级科研计划管理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3) :213-214.

医保基金征缴的精确管理 篇8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精确管理

当前, 社会各界围绕如何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研究讨论较多, 从支付方式制度改革, 到具体的结算办法, 以及监督控制医疗服务行为和参保者的就医行为等。而对如何筹集医保费用, 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讨论较少。控制支出固然重要, 但增加基金收入才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收支平衡”的源和本。精确化管理则是实现医保基金按时足额征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加强医保基金征缴管理刻不容缓

按照我国职工医疗保险政策, 在确定的费率下, 基金筹集的多少取决于缴费人数和基数。从近几年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和地方调研发现, 普遍存在“两低”现象。

一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普遍偏低, 且近几年来持续下降。缴费基数占社平工资比例从2008年的68%下降到2013年的65.75% (见表1) 。

二是尽管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但缴费人数偏低。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008年的2.19亿人, 增长到2013年末的2.74亿人, 参保人数保持了持续增长, 其中应缴费人数为2.05亿人, 但实际缴费人数仅占应缴费人数的8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中断缴费现象突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2013年社会保险运行情况分析》披露, 2013年全国中断缴费3604万人, 比2012年增长12.7%。据调查, 大多数中断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人员也同时中断了职工医疗保险的缴费。中断缴费人员主要是企业破产关闭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就业人员、收入较低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长期欠费的中小企业职工。主要原因是这些人收入普遍较低且不稳定, 随着职工平均工资历年不断大幅增长, 加上多数地区实行五险捆绑一起缴费, 使得部分低收入者缴不起费;部分人员认识不足, 认为年轻身体好, 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难以接续而中断缴费。

数据来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摘要 (2014上) 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统计资料整理。注:2010年以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差距有所扩大, 与厂办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集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关。但理论上两者应大致相当。

另外, 多年来全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人员比参加养老保险同口径的人数少, 2013年差距进一步拉大到4599万人 (见表2) , 也表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水平还有很大空间。

整体看来, 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不容乐观, 不仅与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不匹配, 更跟不上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和人口老龄化对基金需求不断增长的严峻现实, 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改变医保在职抚养比。多数地区退休人员不缴纳医保费, 还需要从统筹基金中划转部分到个人账户, 同时, 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大约是在职人员的3-5倍。依法加强医保基金征缴, 进一步强化医保基金征缴管理, 关乎巩固和发展全民医保的大好局面, 事关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2“精确管理”是加强医保基金征收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精确管理”?“精”者, 首先是指一种“精神”, 其次是“细密”“专心”“完美”之意。“确”者乃“真实”和“坚固”。“精确管理”既体现了一种勤奋敬业、遵从事物发展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精神, 也体现了精准、细致和周密的管理过程, 以及追求完美的管理结果。

首先, 精确管理要求克服医保管理中的官僚作风。目前, 部分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以“管理者”和拥有社保管理“权力”自居, 在费用征缴等经办服务中对用人单位和参保者采用命令式、管制式做法, 与“精确管理”所倡导的沟通式、协商式、治理型管理方式相背离。许多地区的医保经办流程按照方便经办机构管理的视角去设计, 没有从方便居民参保缴费的角度去考虑。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大多数为参公或事业单位, 这往往导致经办机构在具有政治职能的政府部门周围分享权力, 尽管占据了具有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的位置, 却难以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甚至发生权力错位, 将服务岗位看作官本位, 论级说事, 把职务当做“权力”的象征, 经办以官僚和衙门的组织形态和面目来面对公众, 致使一些地方的经办机构出现“办事拖拉, 人浮于事, 效率不高”现象, 严重影响了经办机构的形象, 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不利于医保基金的应收尽收。

表现在医疗保险费的征收体制上, 有的地区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 有的是地方税务机构征收, 还有的地区部分险种是社保部门征收, 部分险种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 甚至对同一险种的不同人群征收主体也不一致。如有的地区正规就业人员的医保费是地税部门征收, 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居民医保由社保机构征收。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 有的地区是“五险合一”统一征收, 有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分别由养老保险管理局 (或中心) 和医疗保险管理局 (或中心) 征收。这种征收体制人为割裂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统一经办, 多数收、管不一致的地区都存在着实际收入账户和实际应收账户不一致的现象, 缴费基数分别申报、征缴基数多头核实, 参保人逆向选择低水平缴费, 甚至有的本该参加职工医保而滑向居民医保制度。个别地方还存在账户无法准确划分计入相应个人或统筹账户情况。理论和实践证明, 分部门征收社保费是最没有效率的一种模式。应尽快按照社保法的要求, 实现社保费的统一征收。

其次, 精确管理要求做好社保经办的基础性工作, 其中夯实参保缴费的基础是关键。当前, 社保管理的基础工作, 应当在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上下功夫。完整性, 要求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基础信息数据无遗漏、无重复, 变更的信息要及时, 并且信息在传输、共享和交换时不丢失、不走样、不失真。准确性, 要求经办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接受、传送、加工和处理时的信息真实可靠、符合实际。一致性, 则要求参保者的基本信息在不同险种中的同一性, 在不同数据库中字段的长度、属性和值的同一性, 以及在变更信息过程中的多点、多库的协同性。目前金保工程要求的“同人、同城、同库”, 就是一致性的具体体现。在有的地方, 医疗保险政策的启动初期往往被作为政治任务而突击办理, 造成从一开始的一些基础工作欠扎实, 存在参保者信息多头管理、多点收集, 同一人在不同险种中的基础信息不一致, 计算机数据库保存信息和基金财务数据对不上等现象, 造成应参保人数不清、缴费基数与参保者实际收入不符等, 随着医疗保险信息的日积月累成为“大数据”, 清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造成漏保 (应保未保) 、错保 (冒名就医等) 、重复保 (同一人在多地或多个制度参保) 、缴费中瞒报 (缴费基数) 、少缴 (低缴费基数) 等。应对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快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摸清参保底数, 查清缴费基数, 为提升全民医保质量夯实基础;二是依法扩面征缴, 严格按照社保法的要求, 推动全面持续参保和不间断缴费;三是提升经办能力、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为参保缴费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段。

第三, 精确管理要求采用数理方法, 实现定性定量的精确化。精确管理要求将数理方法全方位运用到管理工作中, 在注重定性管理的同时, 更加注重定量控制。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模型和算法, 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 改变传统经验式的管理模式, 将量化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并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 以实现对管理进程进行引导、调节、控制, 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具体到医保征缴, 一是要改变经办管理中以方便管理机构设计的社保费征缴工作流程, 逐步实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管理服务业务模型, 变集中式、大厅式、各环节独立服务方式, 为窗口式、一站式、全程一条龙办理服务方式。缴费环节可以完全由商业银行网点承办;二是全面引入精算技术, 建立医保基金收入、支出监测、预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历史的基金收支情况, 判断和分析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基金的收入、支出情况及可能风险, 提出防范基金风险的预案和措施;三是经办管理模式由层级管理, 逐步向矩阵式、网格化管理模式转变。层级管理的信息传递是单项的, 而矩阵式、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是多点并且相互融合贯通。矩阵式、网格化管理模式可使参保者在一定范围内在任何一点都可获得社保服务的便利, 从根本上解决异地就医管理难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难等方面的问题。

精确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是科学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平台, 将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充分运用到管理服务实践中去, 使管理实效产生了质的飞跃。精确管理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网状的信息传递, 彻底改变了数据的生成方式和以往的线性传递模式, 提高了反应速度, 将过去难以实现的管理成为可能。当前, 社保卡持卡人数超过6亿多人, 应大力推进政府、企业、个人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 将企业经营情况、纳税情况, 个人收入情况, 以及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公安人口和户籍信息, 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信息实现与社保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换, 彻底搞清楚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工资收入等, 为做实缴费基数提供保证。参保单位和个人基础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 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管理集约化和精确化。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2013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分析.

[2]Michael K, Miller K W, Big data: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2013.

基金管理者 篇9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独立性,问题,对策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 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 由基金托管人托管, 基金管理人管理, 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2004年《证券基金投资法》实施以来,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表1表明了我国1998-2006年基金业发展的状况。如此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些威胁进一步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基金网 (中金投资) 及相关数据统计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问题审视

基金的三方当事人是作为基金的出资者的基金委托人即受益人, 负责基金资产用途监督和保管的基金托管人, 以及负责募集和管理基金资产的基金管理公司即基金管理人。

虽然托管人的独立性是更常见的提法, 但笔者认为, 鉴于基金管理人在基金运作的核心地位, 其独立性对于基金业的健康运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内涵也更加丰富。基金管理人的独立性体现在基金运作的各个方面:在基金管理过程中, 基金管理人与公司股东、关联方相对独立, 当股东关联方与基金持有人等发生利益冲突时, 坚持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在基金营销方面, 在选择营销渠道时避免与代销者利益勾连;在基金托管过程中, 与托管人没有利益勾连, 能够让托管人充分监管。

(一) 基金管理过程中, 股东与关联方利益影响基金管理人投资决策

本文所说的基金管理人的独立性在基金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体现在, 基金管理公司中的实际负责基金资产投资交易的部门, 应该在基金管理的过程中履行“信赖义务”, 包括“关心义务”和“忠实义务”, 尽力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在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与公司、股东有关联关系的机构和个人等发生利益冲突时, 投资管理人员应当坚持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 不得在处理业务时考虑自己利益或为他人谋利。

但是在现实中, 这样的规定是难于实现的, 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分析:

1. 基金管理公司与其股东的利益联系使得基金公司可能背叛委托人的利益。

基金管理人是基金的组织者和基金资产的实际管理者, 在基金运作中起着核心作用, 鉴于这样的特殊地位, 我国对基金公司的股东成分有着严格的准入管理, 要求持有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最高比例 (不低于25%) 的股东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其他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从而基金管理公司的大股东一般都是证券公司、银行或信托公司, 他们经营的金融产品很可能成为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资产的投资对象, 这样的联系促使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不相容问题的产生, 即委托人希望资产增值最大化和代理人期望代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函数发生了偏离。基金管理人与股东的连带关系极易引致道德风险的发生从而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2. 基金管理公司特殊的经营对象和市场定位可能产生损害持有人利益的关联交易。

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两个或多个基金之间的交易。如基金管理公司两只旗下几只基金“对倒”, “牺牲”某只基金的持有人的利益, 促成向其他持有人的利益疏导;共同交易的产生, 即基金管理人与处于交易的同一方的基金共同与第三方进行交易, 这其中也会导致基金管理人与基金之间的利益冲突;基金管理公司令其基金经理运用基金资产为其控股股东的新股承销、配股甚至自营业务服务, 或令其通过高买低卖方式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基金管理公司为追求自身利益, 可能进行上述交易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

(二) 基金营销过程中, 基金管理公司营销渠道狭窄影响营销成效

本文所说的基金管理人的独立性在基金营销方面的具体应用体现在, 基金管理公司应该能够在真实披露信息的基础上发现效率高、效果好、畅通的基金销售渠道。目前我国基金销售以银行代销、证券公司代销、基金管理公司直销为主, 销售体系呈现“以银行为主、辅之以证券公司代销和基金管理公司直销”的格局, 这一体系随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1. 代销的渠道模式存在着内在的缺陷性

不论是银行还是证券公司, 都缺少对基金产品非常熟悉的专业人才, 而基金销售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人员对基金产品的熟悉程度及理财咨询能力。

不论是银行还是证券公司, 其与基金公司的业务都有内在的矛盾。对于银行来说, 基金产品是储蓄等银行业务的替代品, 银行不愿意放弃吸收存款———商业银行贷款、结算等主要盈利的基石, 积极投入基金销售———收取有限的代理费用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存款数量这一最重要的考核指标的压力下, 也必然会消极应对基金代销。随着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 商业银行将开发各种理财产品, 直接为客户管理资产, 那时其对于代销基金的热情会进一步减退, 这都对基金营销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证券投资公司也是相同的道理, 交易佣金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转存利差两大部分构成了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收人。而证券公司代销基金, 一方面将使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减少, 进而减少转存利差收人, 同时又使原来买卖股票的客户变成买卖基金的客户, 进而减少了券商股票买卖佣金收入。这种业务冲突, 使得证券公司尤其是证券营业部对代销基金缺乏积极性。

然而, 与有限的销售成果相比, 代销基金的成本却并不低, 代销使得基金管理公司的利润大打折扣。根据2009基金年中报数据统计, 09年上半年, 基金业获取的管理费用总额为126亿元, 扣除给银行的奖励, 只剩80多亿元;而银行获取的托管费及销售费用, 估计超过90亿元。

2. 代销影响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性

商业银行网点众多, 客户广泛, 支配着大部分金融资源;证券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参与度较高, 具有无可比拟的投资视角, 代销机构在基金销售方面具有许多天然的优势, 这也是基金管理公司选择这些机构代销基金的原因。但是基金管理公司也因此与这些机构产生了利益的勾连。银行作为主要的代销渠道, 在某一基金是否获得充分营销, 营销是否成功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时, 银行的重视可能直接决定某一基金募集资金的规模。这就使得基金公司产生了对银行实行利益传送的动机。而银行会因为利益原因无法对代为营销的基金产品一视同仁。证券公司在代销由自己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产品和其他产品时, 也会优先向投资者推介本公司控股或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产品。但这使证券公司代销基金失去了公正性、客观性, 投资者对其购买基金的咨询建议难以完全信赖, 因此必然影响其代销基金的效果。

基金交易佣金按理应当用于换取券商高质量的投资研究服务, 以提高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回报, 但是为了调动券商代销基金的积极性, 基金管理公司将交易量与券商基金代销业绩挂钩, 这固然提升了券商的基金代销热情, 但却是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极大损害。

3. 我国基金由“推销”到“营销”尚需进一步努力

营销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推销或销售促进, 而是包括了基金产品、价格、促销、市场定位等等诸多活动。基金市场营销要围绕着投资人的需要开展一系列的产品设计、销售、售后服务活动。

在产品设计方面, 我国基金产品设计并没有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 把所有潜在的投资者细分化类, 大多数产品无差异。

在销售方面, 我国基金营销多依赖人际关系和客户资源而不致力于以产品吸引投资者, 依赖费率优惠等商业促销手段而不是产品的差异性和特点作为争取客户的主要手段。在宣传方面, 侧重以广告宣传、形象宣传为主的大众宣传, 较少根据特定服务对象开展针对性营销, 总体而言缺乏销售整体性。

在售后服务活动方面, 在首发以后持续营销投入不足, 仅停留在维护的层面。很多基金公司都是在没有新基金发行或新基金发行困难的时候才进行持续营销, 持续营销意识还不够强。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存在区别对待基金的首发和持续营销是基金营销管理理念和策略方面的缺陷, 基金的营销工作与其他基金产品的营销工作倾向于将人为地割裂开来, 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这就导致基金持续营销力度不足。

(三) 基金托管过程中, 基金管理公司“俘虏”托管方影响基金托管方监管效果

本文所说的基金管理人的独立性在基金托管方面的具体应用体现在, 基金管理公司于基金托管人没有利益勾连, 能够让托管人充分监管, 防止基金资产挪用, 安全保管基金资产。这对于整个基金业的效率至关重要。但是事实上基金管理公司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将作为监管方的基金托管人“俘虏”, 基金托管人监督投资运作之职责难以完成, 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1. 托管人监督具有软弱性。

托管人是由作为基金发起人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其关联方选任的, 可被基金管理人经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撤换, 其地位很大程度受到基金管理人的左右。与此同时, 基金运作中, 基金管理人直接通过席位到交易所进行交易, 基金买卖交易指令下达之前不经过托管人监督, 在重大交易前没有义务向基金托管人报告义务, 托管人只有在交易所闭市后进行数据分析后才能得知当日投资行为是否违规, 是事后监督。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及时有效的监督无法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托管人监管的软弱性。

2. 基金托管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新的业务收入。

一方面商业银行一般按基金资产净值0.25%的费率逐日计提托管费, 其费率固定性决定了商业银行没有动力对所托管的基金资产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 托管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一项新的利润增长点, 托管人和基金公司于是成为了提供服务者和客户的关系, 作为提供服务者的商业银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大笔的托管费用收入, 为了留住“客户”, 有极大地动机对基金管理者提供便利, 所以对各种公告和报表的审查往往流于表面形式上的审查, 不会进行实质性的监督和控制。

3. 托管银行市场准入门槛高导致了备选基金托管人的范围狭窄。

截止2006年基金托管业务参与的主体只限于12家银行, 几大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基金网数据整理

(如图) 。随着托管市场的竞争, 准入标准为实收资本不少于8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 参与基金托管的主体只有最大的五家商业。这导致了垄断的产生进而影响托管效率, 一方面托管费用高昂, 这笔费用由基金管理公司间接的转嫁给了基金投资者;另一方面, 基金托管公司由于得不到充分竞争, 很难有动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 改善自身托管业务水平。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一) 增大管理人利益对委托人利益的相关系数

基金管理公司中负责基金资产投资的部门与其公司股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鉴于基金管理公司特殊的经营对象和市场定位, 基金管理人的关联交易的发生也难于仅从法律方面控制。因此我认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思路在于尽量减弱个别大股东的作用, 同时增大管理人利益对委托人利益的相关系数, 弱化股东和同业等方面对基金管理人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

1. 应鼓励基金经理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

这使得基金管理人员成为基金持有人之一, 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员与基金委托人利益趋同, 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基金管理者对股东的服从效应。

2. 基金管理公司的报酬制度应当改革。

切实履行《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 将基金公司业绩纳入基金管理费提取决定因素, 基金管理人的报酬按年底基金净资产值的一定比率计提管理年费, 促成基金管理公司与委托人利益一致性, 从而强化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

3. 适当分散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扩大基金管理公司股东范围。

股东的分散化可以防止个别股东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特殊控制和直接干预, 防止股东“胁迫”基金管理公司向其输送利益的发生, 并且在大股东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作用。

(二) 创立专业基金销售机构完善基金营销制度

虽然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产品的设计者和基金的投资管理者对基金运作流程的了解程度和对销售的动机都无可挑剔, 但是基金管理公司直销面对成本过高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 最好的改善基金营销渠道的方法是发展专业基金销售公司, 构建基金超市———以基金代销为主要业务的独立的金融销售机构。其优势如下:

1. 产品丰富性。

这一销售机构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不同风格的基金产品统统纳人自己的销售平台, 方便投资者选购基金产品, 的同时节省基金公司尤其是小型基金管理公司的销售成本, 提高整个基金行业的效率。

2. 地位独立性。

基金销售公司独立于各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三方, 与基金管理公司没有股权关系或其他利益勾连, 能够做到对所有基金产品一视同仁, 其评价或推荐的客观性由于现有的代销机构。

3. 经营专业性。

金融销售机构作为一个专业机构, 雇佣又资格水平的基金评论人和咨询师, 为投资者提供基金分析评价、组合投资等方面的客观公正的专业咨询服务, 指导投资者根据自身的理财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并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反馈投资者的需求等信息, 帮助基金管理公司开发出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基金产品。

基金销售人才的培养和销售经验的积累为基金销售奠定了基础;基金稳中有增的需求为基金的销售提供了市场空间;基金营销监管方面法规的完善为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我国发展专业基金销售公司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应当注意, 为保证服务的可信性, 基金销售公司的人员不能在基金管理公司兼职, 而且对持有股票和基金的种类也应有所控制。

(三) 立法市场双管齐下, 提高托管人监督水平

首先在机制上, 改变我国的基金托管人选择方法, 将托管人的选择权直接交到基金持有人手中, 让托管人真正成为持有人的代理人去监督基金管理人, 增加托管人地位的独立性, 减少基金管理人与其的利益勾连。同时, 适当降低托管市场准入门槛, 使得基金托管市场的得到充分竞争, 从而控制托管费率、提高托管人监督水平。

浅谈教育基金财务管理 篇10

教育基金是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育经费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社会对教育设置的高要求, 教育经费的筹措成为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基金由社会组织设立, 具有公益性和广泛性, 是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的重要途径, 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教育基金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中, 笔者将对教育基金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分析目前教育基金所面临的困境, 并对如何进行教育基金的财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基金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育基金是指在基金会资金和金融投资资金中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 将投资基金用来作为自助教育发展的社会捐赠。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将教育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教育发展,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 为教育系统发展的薄弱环节有效的积聚了社会相关资金,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基金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教育基金的管理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我国的教育基金起步较晚, 最早产生于民国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通过对欧美国家教育基金的研究提出了教育基金的建立想法。他曾提出“中国可以而且应该要承担起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教育, 因此需要建立教育基金, 通过中央和地方进行融资”。解放后我国开始逐渐重视教育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 教育基金成为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途径。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收集, 并定期从教育基金中定期拨款, 后期逐渐发展到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主体的专门教育基金。

二、我国教育基金面临的困境

(一) 教育基金筹措问题

首先教育基金必须是由大量的资金构成, 教育基金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组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个人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由于我国本身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 教育资金来源相对短缺。其次是缺少政策激励, 影响了社会层面的教育基金发展。尽管教育的发展是作为人们进行教育基金创立的良好动机, 在政策上也明确规定了对于基金捐赠个人及团体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还远远不够激发人们进行教育基金捐赠的积极性, 并且没有专门的税收用来进行教育基金经费的稳定来源。最后, 教育基金经费的筹措缺少发展动力。教育基金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机构, 其资金的筹措和使用都要追求低风险, 因此需要相关的法律进行保障, 才能保障基金会的运转不受影响, 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基金的作用。

(二) 教育基金管理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在金融和投资领域仍处于不断完善的状况, 教育基金的管理也存在很多困境和挑战。教育基金的管理应该通过社会力量而不是政府主导进行管理, 不然容易导致教育基金缺乏独立性。

(三) 教育基金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 我国的教育基金缺乏系统的内部监管机制, 导致后续很多问题的产生。由于基金会管理层人员的复杂, 有些管理人员甚至并不对基金会进行实质的管理操作, 只是利用名人效应来进行基金的筹措, 不具有基金会的管理权力和责任。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基金会必须设立监理会以对基金会的正常运行进行监督管理, 但是我国目前在教育基金会中很少设有监理会, 更有部分监理会不能正常发挥其监理作用。基金会内部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就容易导致基金会出现腐败现象。其次也缺乏外部监督, 教育经费接收单位监督不到位, 不能对所受到的教育经费进行及时核实, 不能保证捐赠基金的准确数字。公众和媒体监督具有滞后性, 对于信息接收较被动, 基金会信息不够公开化, 对不正当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监督和揭露。

三、教育基金的财务管理

(一) 改善教育资金的筹措方式

为了解决教育资金筹措难的现状, 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经费的筹措。首先可以同企业展开双向合作, 基金会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组织, 可以作为学校和企业沟通的桥梁, 帮助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促进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比如企业为高校提供固定的基金来源, 高校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或者同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科研工作的研究等合作项目, 这样既有利于增加双方的感情, 也利于高校学生增加视野, 企业拓宽自身的发展领域。其次还可以利用高校多年积累的校友人才展开教育基金筹措工作。高校校友对母校具有一定深厚的感情, 可以发动校友在社会各界的人脉关系, 在举行相关活动时将校友请回母校, 这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筹措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二) 加强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证基金的有序运行, 才能将教育基金真正用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首先我们认为政府转变为以价值导向引导及资源配置为主的管理方式, 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促进教育基金管理会的自我调节和发展。如成都郫县所建立的教育专项工作机制, 其中成员包括政府人员、高校教师及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 同时将教育教学计划同社会资源相结合, 更加具有组织性和高效性。在基金会内部的管理制度方面, 政府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 明确规定了教育基金中不得进行的违规行为, 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好教育经费使用制度, 有效安排并记录教育基金的用途, 避免出现项目重叠的现象, 保证教育基金高效运用。郫县同时利用了基金运用过程中资金捐赠的激励效应, 扩大了教育经费的来源。

(三) 加强教育基金的监督力度

教育基金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的公益性基金, 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规范的基金运行秩序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基金内外部的监督力度。首先要建立基金监理会, 从内部对基金各部门的机制进行监督, 促使基金管理者加强自身的监管, 从根本上提升基金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对基金进行规范的管理和审计, 定期检查基金会的财务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立严格的监控系统, 对出现问题的基金会进行及时处理。

(四)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针对教育基金筹措面临的困境, 可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为资金的筹集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可以对进行捐赠的个人、团体或者企业加大税收的优惠政策, 有利于提高社会层面的捐赠。同时可以将部分税收作为教育基金发展的基础, 作为教育基金的稳定收入源之一, 可以有力保证基金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作。从国家层面对教育基金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才是教育经费来源的可靠支持。

四、结论

基金管理人的智慧 篇11

而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者,基金公司要想被冠以“智慧”之名则没有那么简单。概括来说,智慧的资产管理者应能够为客户提供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最适合的投资产品和服务。包括在行情来的时候提供主题性、机遇性投资工具,在风险来临时提供避风港,为长期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绝对收益产品和“低风险”的长期投资产品,涵盖大盘、中盘、全市场等不同空间和风格的绝对收益产品,以及全球投资产品等。

具体而言,投资理念、技术操作和团队实力是考验一家基金公司能否成为出色资产管理者的3个重要因素。

在投资理念上,基金公司要帮助投资者实现“穿越牛熊,稳健收益”。避免极端,稳健收益是一家成熟基金公司的终极目标。专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应了解,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其弱点:价值投资的极端表现是价值陷阱,成长投资走向极端则演变为击鼓传花。基金公司在投资理念上只有海纳百川,才能为客户提供稳定的长期收益。

在操作层面,基金公司要拥有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投资手法。在当前市场风格下,量化投资是不少基金公司实现稳健收益、全球范围、大容量投资的长期竞争优势所在。在信息爆炸的数据时代,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环境频繁变化,风险维度增加。在这种背景下,量化投资风险可控、容量巨大、适用性广泛、稳健收益、纪律性投资的特点,使之具有人性弱点所不能超越的优势。

基金公司要有前瞻性视野、有团队文化、遵守契约精神。正所谓“梧桐树,金凤凰”,只有具备适应团队发展的企业文化和相应的软实力,才能吸引优秀的投资团队和在事业上有同样想法、勤奋踏实的投资管理人。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研究 篇12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模式是由社会保障部门主导, 负责管理各种社会保障基金,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对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从目前的基金运行状况来看, 在基金的运用和管理、保值增值方面已有很大的成果,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

我国法制建设目前还不能囊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在医疗保险方面就存在缺乏专门的财务监督法律或法规的问题, 使得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具体操作不能予以及时的指导, 许多发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矛盾存在于长期的管理工作中, 基金运作效率低, 医疗保险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关法规中所涉及的监督工作方面的规定也不够系统, 财务监督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导致社保基金监管弱化, 个别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为了个人或团体私利, 不惜利用各种手段, 大肆侵占、挪用医保基金, 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 医保基金流失严重, 而面对这种种显而易见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或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2、基金缴费与待遇问题矛盾突出

从理论上说, 本着公平原则, 基金缴纳比例应该和受到的保证相匹配, 但在实际操作中, 缴费与待遇不统一的问题使得许多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受到重挫, 费用收取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在:多缴费与少缴费待遇一样;早参保与晚参保待遇一样。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参保单位为减少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造假名册、做假报表等手段, 扰乱医疗保险秩序;也可能是参保人虚报年龄、工薪等涉及事项而减少缴费……这些都造成基金流失日益扩大, 医疗保险成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一个负面因素。

3、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膨胀

从根源上说, 由于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不完善, 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大大降低, 支出的主观臆断性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保险市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突出, 身体条件好的不愿意支付“无谓”的保险费用, 而体质弱的却更乐于参保, 造成医疗保险覆盖面小, 基金收入少;而占大多数的患者使得基金支出额度大, 最终造成医疗基金收支差额逐年加大, 日益膨胀。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医、患双方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可能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进行博弈,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浪费严重, 更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4、医保覆盖面狭窄

就单独的职工医疗保险来说, 据统计截止2006年12月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2786人, 其中机关 (团体) 79家, 参保人数2402人;事业单位178家, 参保人数4250人;企业154家, 参保人数3383人;其他人员2751人 (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716人) 。从统计情况看, 2006年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仅占城镇就业人口的41%, 参保的退休人员占城镇人口的27%, 在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保情况良好, 参保率达100%, 做到应保尽保;但灵活就业人员 (自谋职业人员) 、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参保率低。经调查了解, 灵活就业人员 (自谋职业人员) 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是6185人, 而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只有1716人, 应保未保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制约医保覆盖面的主要瓶颈。

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保险是社会生活稳定有序的重要保证, 尤其作为劳动部等国家机关和部门所从事的医保工作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 医疗保险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具体来说其功能不限于以下方面:保障功能——这是医疗保险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帮助, 保障遭遇到与劳动及收入相关的风险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使他们不至被社会发展的进程所抛弃;互济功能——参保人员按照同一比例缴纳保险费, 汇集众多社会上分散的小额资金, 建立数额庞大的医保基金, 由国家统筹规划, 协调安排基金的支出, 使个别社会成员遭遇或可能遭遇的严重风险被全体社会成员分担, 降低风险程度;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功能——从本质上说,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资源再分配形式, 实际上起到一种将财富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的作用, 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分化的加剧, 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对策

1、加快医疗保险立法,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医疗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 必须有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后盾作为保证, 为使具体问题的处理具有可操作性, 加大执行力度, 提高保险基金的运作和管理效率, 应该着力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加快医疗保险立法。包括界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单位、个人在医疗保险体系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医疗保险的原则、覆盖范围、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 消除保险基金主观随意性支配的空间, 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性, 体现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根本区别, 真正发挥医疗保险的社会效用。建立行政监管体系, 实现对医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劳动保障作为医保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 是行政监管体系的主体, 应该尽职尽责, 制定严格的基金管理制度和违反规定的处罚制度, 同时还应该虚心接受参保人员和社会群众对医保基金的监督和指控, 对医保基金实行全方位监管, 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及管理符合政策及法律规定。

2、改革医疗保险征缴管理办法

按照统一对等的原则努力实现征缴水平与待遇支出相适应, 实现社会化管理, 体现公平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从企业性质来看, 因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不同, 其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也出现不均衡现象, 因此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征缴水平与待遇支出相适应的参保缴费机制, 坚持缴费与待遇挂钩, 即“低缴费低待遇、高缴费高待遇”外, 在确定最低缴费基数时, 应区别对待医保待遇支出水平, 允许具体区域、行业和企业根据具体发展情况适当调整, 真正体现公平和对等原则。其次, 统一确认缴费年限, 实现社会化管理。较为流行的是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建立省级网络资讯共享平台, 各层级管理机构和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 构建医保诚信体系, 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效带来的缴费标准制定的不合理。

3、创新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模式

为解决医疗保险费用支出膨胀而收效甚微的问题, 必须改革和创新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 逐渐进行试点改革, 本着成效一样而尽可能减少费用开支的原则, 变为按项目支付医疗费用的后付制, 结合地区特色, 或者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预付制;或者探索并推广混合支付方式, 避免单一支付方式的弊端。同时充分利用医、保联网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设置政策、管理参数和监控指标, 对医保基金支出实行实时监控, 为医疗费用审核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准确、详细的基础数据, 提高支付效率。再者转变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方式, 由政府补贴供方转为补贴需方, 有效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 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此外,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基金稽核和拒付力度,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指导建议, 对明显违规的从业人员的支付请求予以坚决拒付, 进行用药限量控制, 杜绝徇私舞弊现象;对违法行为予以相当力度的惩罚, 打压顶风作案的势头;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监督管理,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4、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改革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 在发展医疗保险、扩大参保人员和地区范围上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改革的低端稳妥定位使得保障力度有限, 无法满足有支付能力的职工更高的医疗需求, 制约了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各层次参保人员和潜在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需求,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 可以调动财政资金, 发挥宏观调控能力, 建立一个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个人储蓄性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为广大职工提供全面的、满足各档次需求的医疗保障。另外具体到社会各个服务区域, 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覆盖面, 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医疗保险。政府还应该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财力, 不断完善医保制度, 同时可以将医疗保险机构与劳动、工商等部门联合起来, 提高服务强度和力度,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 引入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 激发社区服务机构的内在活力, 使参保人员得到切实的医疗保险服务, 增强其参保意愿和主动性, 推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医疗保险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们的医疗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但医疗费用日渐上升、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很突出, 医疗保险部门也亟待改革。本文就从医疗保险基金的角度探讨有效管理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基金, 实现保值增值和医疗保险目标的对策。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职工保险

参考文献

[1]、高文洪.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之浅见.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8年第2期

[2]、孙作明.完善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机制之我见.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 2008年第8期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调动下一篇:税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