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共12篇)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1
一、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内涵概述及工作的意义分析
(一)绩效审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保险制度也从不完善逐渐深入。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在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也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而如何具体优化调整社会保险制度,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对现有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绩效审计是评价社会保险风险问题的关键
社会保险的管理关系到收入分配以及风险的回避,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风险规避的关键,保险体系中,管理不慎极有可能影响社会保险收入分配以及支付功能,为了确保社会保险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转,就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评价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我国审计机关设计的领域众多,并且内容较杂,加上当前很多审计机关人力以及财力投入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亟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
我国传统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和支出这两个环节展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这两个环节中就显现出了不足,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入,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审计工作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不明确,体系不完善,并且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三、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应当首先认识到这个工作对于保护人民保险基金资金的安全和推动国家保险基金的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来说,审计工作具体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
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标准上,应本着适度、使用、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结束语
强化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工作,也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监管的基本手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合法性、真实性,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强化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孙彩云.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霍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2
【中文摘要】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且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它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现时期,如何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防止基金的违规使用,从根本上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因为基金是否安全,是否保值增值,不仅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本文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基础理论入手,以公共利益论、边际经济理论为支撑,对基金监管的必要性、方式以及基金监管的体系构成进行分析。依据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历年的统计数据,设立相应的指标,并通过对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存放银行的实际利率进行测算、历年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额,及清欠金额进行分析,找出了陕西省在监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过低,对未来的基金支付产生影响;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的稽核面过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扩大。并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扩大投资渠道、加大稽核力度,控制提前退休等建议。
【英文摘要】Pension fund i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It makes the system working regularly and occupies the core status throughout the system.In nowadays, how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f pension fu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risk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widespread
concern.Because makes the fund safe and has the value increasing are not only connec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评价指标 监管效果 【英文关键词】Supervision of pension fund Evaluation indicator Supervision result
【目录】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研究文摘要4-5
Abstract5
第一章 绪论8-14
中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8-9义8-913
1.1.1 选题背景81.1.2 研究意
1.2 国内文献综述9-131.4 主要创新点13-14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2.2 边际经
监管的理论依据14-16济理论14-1616-2516-19
2.1 公共利益论14
第三章 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构成3.1 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主体3.1.1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组织体系16-17
3.1.2
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主体17-19金监管的对象19-20管1919-202020-22
3.2 陕西省养老保险基
3.2.1 陕西省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监
3.2.2 陕西省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监管3.2.3 陕西省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监管3.3 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形式3.4 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依
据22-25险法23细则23-2525-37
3.4.1 宪法233.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
3.4.3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或者监管的行政法规或实施第四章 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现状4.1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效果评价指标25-26
4.2
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现状26-33险基金的征缴26-2828-30
4.2.1 陕西省养老保
4.2.2 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
4.3 第五章 5.1 延续我5.2 规
4.2.3 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30-33
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3-37完善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的策略37-41省养老保险费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传统37-38范各部门行政管理费用3838-39道39
5.3 加大基金稽核力度
5.4 严格控制提前退休395.6 明确监管机构职责39-40
参考文献41-44
致谢45
5.5 适当扩大投资渠5.7 健全信息披露
制度40-41学术成果44-45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3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
1 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内涵及特征
(1)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内容。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是伴随社会保险发展成熟起来的,它是对社会保险的内容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其理论渊源主要依据的是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和以马丁·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健康经济学。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中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在确立收付实现制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方法,主要目的是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体系,以实际收支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和结余情况。
(2)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征。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一个经济主体内只有一个会计主体,但是在我国颁布的有关制度中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基金是不相同的,基金经办机构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所以基金经办机构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分设,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二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的分列性。一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可收可支,具有结算功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规定:银行存款账户既要开设支出户又要开设收入户。收入户核算收到的社会保险费及有关收入;支出户核算有关基金的支付及有关费用支出,该户除从财政专户存款中拨入款项外,一般只支不收。三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的特殊性。国际上会计平衡公式一般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或“资产=资本+负债”,而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会计的独特性,它的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基金”,这样才能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
2 当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负债状况,不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资金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的是建立在代际间转移基础上的现收现付制,而个人账户则跟普通的基金制度保持一致。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支的依据,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如借入款项的利息、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得到反映,只有在实际支付利息或归还本息时才支出,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准确记录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状况,不利保障基金安全。二是不能进行恰当的成本效益核算,不能准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或国家财政拨款而收集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强制性、储存性、基本保障性、统筹性、特定对象性和增值性等特点。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的收付为标准入账,当收入产生和款项到账的时间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收入便不能说明经济活动的真实结果;同理,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费用也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活动的支付。
(2)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是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为依据,区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单独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等,并没有正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纳入政府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当中。单独核算社会保险基金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作为政府托管基金的,归属政府会计的一部分。同时如果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纳入到政府会计体系中,也便于政府统一编制预算。
(3)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报表不统一,填报的会计报表既有人事部门的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又有劳动部门制定的企业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到了年终的时候还要填报财政部门的会计报表,这样造成了会计核算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立专门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其他科目设制也不完整,难以满足社会保险会计核算的需要;三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记账方法不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存储、拨付核算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建议
(1)实现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实践证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弥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不足,满足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的需要,而且又能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增进绩效。
(2)将社会保险基金核算明确纳入政府核算体系。从属性上来讲,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公共产品的职能,所以如果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囊括到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这与社会保险基金本身的属性是统一的。在传统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开支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是受托责任的第一个问题。社会保险基金核算使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记录收支,可认为是核查政府履行责任情况的确切依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工作的执行部门可以是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会计核算可借鉴西方基金会计的核算模式,即由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独立核算基金收支,独立编制会计报表,通过编制合并报表的方式将这部分基金纳入政府会计报表当中。在国家的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也应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4
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现状
(一)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概况
我国社会保险主要用于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为失业人口提供生活保障。而社会保险主要来源于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比例缴纳的保险费、参保人按一定工资比缴纳的保险费、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分为现收现付式 (年度评估式) 、半积累式 (部分基金式) 以及完全积累式 (基金式) 。
据悉, 2015年我国的保险基金总收人达4.6万亿元, 总支出为3.9万亿元, 均比2014年增加0.6万亿元。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是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及其所属的各省区县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纳入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则由财政部门定期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划拨资金给社会保险机构用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 按国务院规定, 基金除预留两个月支付费用外全转存为银行定期的存款或者用于购买国家债券。
由于多部门参与社会保险资金的运行及管理, 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部门分散, 难以集中管理和协调运作。
(二)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机制尚未成熟、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管理有待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过于单一、保值增值难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压力大等。
1.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机制未形成。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能够及时全面地反应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 利于对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 对社保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机制的缺失, 导致有关部门无法及时发现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有待加强。社保资金的筹集由于未受法律保证, 筹资较困难, 部分参保企业缴费意识不强, 拖欠缴费时有发生, 而社会保险机构也未尽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的职能。此外, 社保基金被挪用挤占的现象较为严重。而负责社保待遇支付部门对基金的支出控制不严、疏于管理, 导致冒领现象频繁发生。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过于单一, 保值增值难。社保基金投资过于单一, 导致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难, 与此同时, 物价上涨导致基金贬值, 给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4.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压力大。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涉及的部门众多, 监管压力大, 要对各工作环节进行监督的工作量很大, 且实行较为困难。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开源节流。首先出台相关法律确保社保基金的征收工作顺利开展;其次, 树立社保经办机构人员的全局意识、风险意识, 严控基金的支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 对各部门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
2.减少社保基金运转环节, 提高社保基金运转效率。由于之前社保基金管理涉及的部门过多, 导致社保基金运转效率低下, 基金管理难度加大。减少社保基金运转环节, 科学合理地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社保基金运转效率。
3.增加社保基金投资的方式, 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由于物价不断上涨, 且国债和银行存款的利率偏低, 为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应在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 积极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 以实现社保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应加强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监督, 实行社会监督。成立基金监管部门, 建立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以及社会监管相结合的长效监管体制, 实现社保基金管理公开透明, 接受社会监督。
三、结语
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是社会保险制度得以正常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 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摘要: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经济实力、社会保险储备及社会保险互动调剂的物质基础及可靠后盾。为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 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这对保险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基于此, 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就基金预决算、基金收支、基金保值增值以及基金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杨义君.浅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4) :59-61.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5
【5】 马英锋.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6】 郭俊玲.对社保资金审计监督方法的思考[J].中国审计,
【7】 巴曙松.社保基金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当代经济科学,
【8】 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老大社会保障出版社,
【9】 林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10】 刘均.运行与监管-中国社会保障资金问题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
一、引言
社会保障基金关系民生,是老百姓未来生活的保障金。近些年社保基金每年累计结余的总和不断增大,而其未来将面临两种风险,即支付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在2010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数据同2000年相比,“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1个百分点,而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①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步入老龄化时代,这意味我国退休人员将增加,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的支出将增长,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的支付压力是不容置疑的。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人口过亿的国家。此外 2011年CPI比2010年上涨5.4%,而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为3.5%,因此只要将钱存到银行就会贬值,社保基金面临的通货膨胀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使社会保障基金至少获得超过CPI的收益率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而只有通过投资才能使其获得高收益率。
二、社會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经验
1.美国模式
美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美国联邦政府社会基金,二是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保障基金,三是私有退休基金。美国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基金只能购买政府债券或由政府担保本息的财政债券。财政部为此专门发行一种特别债券,可以随时兑换。这种债券的利息是以美国所有未到期的、四年期以上的上市债券的平均利息计算。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与联邦社会保障基金项目不同,它具有更加针对性的保障项目,大多按职业分为政府雇员退休制度,监狱官员养老金等。在投资领域方面联邦政府并未对其进行统一规定,政府主要负责监督协调工作。私有退休基金是由企业雇主发起的,分为DB型、DC型。后两种可以投资于国债以外的其他方向,包括银行存款、金融债券、股票、共同基金等。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支付需求使得美国社保基金运作多样化。我国的社保基金无论从支付需求或是管理者而言都与美国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基金是一个层次的。美国虽然是一个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开放的国家,但是其对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仍有严格要求,这与我国 “养老金入市”的概念是相反的。如果我国财政部也发行这种流动性强,利率高的债券就不会有养老金是否入市之争了。
2.智利模式
智利在上世纪80年代对社保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开始了完全积累制的社保制度。即智利的社保账户已经完全私人化,由个人自主选择养老金管理公司,这样的市场化运作起到了一定激励作用。这与普通的商业养老保险类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退化,相反政府监管重任越来越大,并且对此承担最后风险。现在业内存在这样的想法即我们也要像智利那样实现社保账户的私人化。鉴于此我们不能仅看到智利社保账户私人化这样的表象,我们必须详细研究伴随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比如智利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为养老基金的投资提供参考;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丰富了金融市场,拓宽了养老金的投资渠道;对金融市场的严格监管为养老基金投资提供有力保障;指数化通货单位的使用使其避免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配置的效率无疑是最高的,社保基金投资最终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都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中国社保基金入市任重而道远。
3.新加坡模式
上世纪50年代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由政府专门设立的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进行全面管理,既负责社保基金的日常支付又负责基金的保值增值,具体投资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负责。其具有强制储蓄性质,公积金的存款利率由政府设定,不低于2.5%。在投资品种方面也由公积金管理局决定,现在它们也能投资于基础设施方面。其资金来源是企业和个人各缴纳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现在企业缴纳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这就必然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加坡的经济。公积金中的退休前取款基金和保险基金可以投资于股票市场,而成员结余部分只能购买政府证券。由此可见养老金入市并不像字面上简单,不论是美国还是新加坡他们都有明确规定一部分社保基金只能投资于国债,而其他的则可投资于股票市场。
可见国外模式既有智利社保基金投资市场化的做法,也有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二者虽然实施的都是完全积累制,但在具体管理上也有区别。智利社会保障基金由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而新加坡公积金则由中央公积金局进行管理,并且规定了最低利率。所以当我国个人账户做实后,关于其管理问题值得思考。选择有二,其一是由处于政府控制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管理,优点是便于政府监督掌控;其二是由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这样有利于激励各管理公司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三、政策建议
无论是储备型社保基金,还是资本型社保基金,其本质是一样的,保值增值是它们的共同目标。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源不足,投资渠道过窄以及投资主体选择的问题,通过介绍国际上典型的社保基金运营模式,我们可得如下启示:
第一、从社保基金资金来源来看,可借鉴的有从GDP,某些出售资源收入或某些部门私有化的收入拨入。尽管这些目前并不适用,但这种将现在的资源同未来资金置换的思想是值得考虑的。
第二、从社保基金投资来看,虽然国际上有智利等国家已经完全将社保基金私人化,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但就目前我国市场现状把资金投资于一个扭曲的市场后果不堪设想。社保基金投资于国际市场的趋势不可逆转,一则国际市场更加成熟,二则避免与民争利。
第三、从政府职能来看,政府应从基金的投资管理者转为监管者,这样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率而且可以避免腐败行为。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交与市场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退化,相反政府将承担更大的监管责任。
第四、关于如何看待其他国家的经验,智利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私人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因此入市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美国和新加坡也只是有一部分社保基金可以入市。我们不能只看其他国家社保基金入市这样的表象,要结合国情。目前我国尚未做实个人账户无从谈起其投资问题。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借鉴美国新加坡,将社保基金分为几个层次,一部分必须购买政府高价证券,其他的则试水国际市场。逐步实现社保投资的私人化,当然前提要扩大社保基金资金来源做实个人账户。(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注解: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7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社会监督
一、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概述
(一) 概念界定
1.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为暂时失去工作机会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 由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建立起来的一种专款专用的社会后备基金。社保基金主要分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类, 其来源一般包括国家财政补贴、劳动者个人缴费和企业缴纳, 有时加上基金的利息收入。
2.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是指由国家行政监督机构、国家建立或指定的专门机构、利害管理人为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完整,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 对相关部门如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社保基金的运行实施监督与管理, 以确保社保基金正常健康发展, 保证基金运营的合法、真实、有效, 最大程度地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二)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成效
1. 社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1996年以来, 国务院和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先后制定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暂行规定》《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等社保基金管理法律规定, 分别从采取基金收支分开、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实行财政专户保证专款专用等方面为社保基金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2011年实行的《社会保险法》对社保基金监管的主体和监管内容做出了具体的原则性规定, 对监管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社保基金监管途径初步确定
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建立了法律监管、行政监管、财政监管、内部控制、社会监督并存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并且形成了多部门, 包括人社局、财政、税务、审计等众多部门在内协作机制, 共同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2013年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试点的意见》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要点》, 加强了对社会监督的重视。社保基金监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保证了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但由于时间与国情的局限性, 社保基金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 存在诸如法律监管缺乏依据, 行政监管独立性差, 财政监管不力, 内部控制技术支持不到位, 社会监督无制度保障等问题阻碍着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壮大。这一切都要求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健全的进程, 完善社保基金监管, 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对基金的监管作用, 保证基金的规范使用, 造福人民与社会。
3. 各省市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相继成立
为了加强对社保经办机构的社会监督, 保证社保基金收支、运营的健康发展, 各省市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一般由政府领导担任主任, 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及专家构成, 其性质是一个议事协调机构。
4. 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配合使用
为了实现对社保基金收支、基金运营和基金投资收益等情况的全面、动态监管, 根据2001年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规定, 我国采取双管齐下的基金监管方式。一方面采用直接派遣工作人员到被监督单位, 通过监管人员的常规检查、专项监督以及对基金挪用案件的现场监督方式, 保证基金监管的真实与准确;另一方面利用报表以及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非现场监督方式对有关机构的基金运行进行全方位的适时监管。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社保基金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首先, 法律体系不健全, 立法层次低,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监管方面只有国务院、人社局颁布的一些行政规章, 没有更高层次的法律保障基金监管的有效实施, 也没有专门的社保基金监管法, 法律体系不健全。
其次, 政策法规内容不完备, 监管执行效果差。2011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作为社会保险法律体系核心的部分, 对社保基金监管工作仅做了原则性规定, 对于监管工作的具体环节, 没有明确的规定, 实际监管工作中可操作性差。而其他有关社保基金监管的政策法规, 大多简单笼统, 社保基金监管的很多问题都没有涉及, 导致我国法律监管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
第三, 相关配套法律缺失。随着社会保险的发展, 财政、审计等部门也参与社保基金管理, 诸多部门和机构增加了基金监管的对象和内容。但是国家的立法并没有与社会保险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 相关法律对监管主体以及众多有关部门的职权和违法处理等没有规定, 基金监管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监督和被监督的主体划分, 并且处罚权的缺乏也使得基金监管约束力差, 严重影响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社保基金监管主体模糊
目前我国各省市已经相继成立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 负责对社保基金的收支、运营等进行社会监督, 但大部分省市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没有设立具体的办事机构, 也没有配置专职的负责人员, 实际的监管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同时, 我国尚未成立独立的基金监管机构, 地方政府、社保部门既负责基金监管, 又负责基金运行, 社保基金的监管与投资运营没有分离。同时, 我国基金监管部门包括人社局、财政、税务、审计等众多部门, 部门间没有具体的分工与职责划分, 基金监管主体不明确, 同时各部门颁布的政策不一, 缺乏协调。再加上行政监管固有的垄断性和官僚主义导致监管失灵, 严重影响着行政监管的效率。
(三) 社保基金预决算约束力薄弱
2010年《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指出在全国范围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保基金预算制度, 2012年6月《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健全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这些为完善我国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提供了契机并指明了发展方向。但由于我国社保基金预算制度实行时间短, 制度还不完善, 存在预算编报范围有限、预算执行力不足等问题, 基金预决算约束力薄弱。
财政支持力度不足。2013年中国财政支出近14万亿, 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有14417亿元, 同比增长了14.6个点。这表明了国家加大了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 但是从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考察, 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总额的9.4%的事实却告诉我们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依然严重不足。
(四) 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有待加强
社保经办机构的财务独立性与规范性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缺乏自己独立的财务体系。加上社保经办机构对基金的使用不够规范, 基金挪用、挤占现象严重, 社保经办机构对基金使用的审核与复查工作还有待加强。
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低。一提起社保部门, 很多老百姓的评价就是速度太慢, 态度太差。群众办事无头绪, 在办事大厅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点笔者通过暑假在合肥人社局的实习深有体会。
(五) 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利无保障。社会公众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基本上是建议与举报, 而是否被重视和采纳完全取决于相关政府部门的态度。虽然现在网络发达, 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对社保基金的使用有个大致了解, 并对违法行为予以揭露, 但这种监督既没有法律效力也缺乏法律保护, 是极其不稳定和没有保障的。
基金信息公开不到位, 群众监督意识差。当前我国社保基金信息公开情况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信息公开不充分、不规范、不主动。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以及经办机构作为基金管理的主要部门, 拥有社保基金的所有信息的掌握权, 但社保机构公开的信息却只是个人缴费情况, 对基金收支、投资收益等关键信息公布甚少, 这导致社会公众无法获取基金管理的实际信息, 并且相关部门对基金管理公开的信息内容和真实程度都有待考究, 社会监督缺乏准确信息作为依据。而且有些公众对自己拥有的监督权利无意识, 对有关部门的公示信息的相关内容也不理解, 阻碍了社会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国外有关社保基金监管的经验及借鉴
(一) 各国有关社保基金监管的经验
1. 智利的社保基金集中监管模式。
智利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委员会, 负责对社保基金实行集中监管。委员会主要负责养老金管理公司养老金管理的规则制定、监控养老基金的收支和运营及相关的投资活动等。智利社保基金监管主体的单一性有利于保证社保基金的完整。但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和机构专业化程度的有限也造成了管理成本过高, 达到缴费的20%的困境。
2. 美国的社保基金分散监管模式。
美国实行多个部门对社保基金分散监管的模式, 劳工部、国内税务局、养老金收益保险公司都是监督机构, 这些部门分别负责全国就业人员福利的监管、征收工资税、各州的失业救济管理的监管、养老金基金监管, 而社会保险基金托管委员会作为宏观的监管机构, 全面负责社保基金监管, 并主要对社保基金的财务进行监督。
3. 德国的民主自治社保基金监管模式。
德国历来主张民主自治, 德国的医疗、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机构均按照德国《社会法典》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实行独立的自我管理, 并且通过公开选举要求参保人和企业雇主共同参与决策。德国的养老金由专门的养老金保险机构管理, 养老金不参与投资只用于养老。
(二) 国外社保基金监管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
各国的监管做法各有特色, 都有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总结各国的做法, 主要值得借鉴的做法有以下四点:
1.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保基金监管的必要保障。
为了保证基金监管能够切实执行, 多数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 将监管行为制度化和规范化。
2. 充分利用政府的现有管理部门是发挥专业监管的有效途径。
美国实行的分散监管, 根据各部门的特点赋予各部门以不同的监管内容与职责权限, 能够有效的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危机, 充分发挥专业监管的优势。但分散监管带来的同时各部门间的监管协调与职权交叉的处理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3. 专门的基金监管机构是社保基金监管独立性的重要保证。
设立专门的社保基金监管委员会来独立行使社保基金监管权, 可以有效避免基金监管流于形式。
4. 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基金公开透明运营的首要前提。
为了保证基金的透明运营,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投资状况及其他财务数据等。
四、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对策
(一) 健全社保基金监管法律体系
法律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与完善, 社保基金监管法律也不例外。要根据我国宪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并结合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 修订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 实现对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制化。
加强基金监管专项立法。要在结合我国社保基金发展的现实趋向的基础上, 对现有的行政法规中有关社保基金监管方面的合理规定进行总结吸取, 尽快出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通过社保基金监管的专项法律明确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规范基金征缴、支付、运营等行为, 并对违法的行为处罚做出明确的规定。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法律。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制定适合自身的社保基金监管规定, 明确基金监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 完善社保基金监管体制
要改革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体制, 将社保基金的监管权与投资运营分离。具体的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 即设立不同的机构分离现基金行政职能与管理职能, 将社保基金的监管权交由人社局负责, 而具体的事务由社保经办机构处理。同时要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如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来保障基金监管的客观、公正。
(三)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
社保基金问责制关系到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要明确社保基金监管管理事故认定的责任标准和追究程序, 制定合理的处罚标准, 严格约束领导干部的主体行为, 对不依法管理基金、胡乱挤占挪用基金的相关责任人必定从严处罚, 保证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
(四) 完善财政监管机制
完善社保基金预决算制度。扩大社保基金预算编报范围是社保基金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医保七大社保基金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所有的社保基金都纳入预算, 以便对社保基金进行全面监督。同时要严格规范社保基金预算执行, 要求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程序和违反处理规则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加强社保基金预决算执行力度。
加强国家财政制度改革, 一是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国家财政一方面要在金额上增加对社会保险的补贴, 另一方面也要整体支出结构中提高社会保险的支出比例, 确保社保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二是专员办应成为财政监管的重要力量。
(五) 优化社保经办机构组织结构
社保机构垂直化的官僚性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高效率、网络化、人性化社会保障服务的要求。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在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 实行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和提高以公众需求与满意度为导向的机构改革的基础上, 发展扁平状的、网络化、人性化的新型社保经办机构组织形式, 提高机构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要采用“前后台”的服务集成模式, 由前台直接面向公民承接服务请求和返回服务结果, 后台则负责处理实际任务。
二是要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资源为内部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全面提高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六) 充分运用社会监督的优势
根据《2013年关于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试点的意见》和《2013年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要点》要求的进一步加强社会的直接监督的文件精神, 通过多样化的社会监督途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优势。
一是扩大公众参与权。社会保险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开, 并且重大的社会保险改革方案和政策, 都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方面意见, 可以有条件的开展社会听证会。
二是加强信息披露。现行有效的社会保险法规、制度、政策、标准、经办流程, 应按政务公开要求在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予以公布, 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 要按规定向社会披露, 为公众监督提供信息渠道。
三是加强舆论监督。要注重发挥各种舆论工具的监督作用, 畅通沟通渠道, 如新闻媒体可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法规, 对发现的涉嫌社会保险基金违法违规问题, 及时调查报道,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8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保险, 包括农村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等, 我国的保险费用的来源主要是社会共济, 也就是由个人、企业和国家分别负担一部分保险费用。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甚至引起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
(一) 制度和政策安排不合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属于自收自支单位, 也就是从社保基金中按照一定比例来提取管理费用, 用于支付单位的福利、办公费用和人员工资。但是我国各地的经办人员数量和资金规模差异较大, 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的现象, 大量的浪费了社保基金。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 然而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 社保基金中仍然有一部分用于各种费用的开支。与此同时,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律制度, 不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管。
(二) 缺乏规范的管理
为了保障专款专用, 对于社会保险金应该进行专户管理。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挪用社保基金, 影响了社保基金的正常发放。绝大部分的危机基金都是用于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自行放贷、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和购置固定资产, 一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已经无法收回。
(三) 不合理的机构设置
社会保障部门之外的民政、医疗、人事、劳动等部门都在争夺社保基金的管理控制权, 希望能够从中牟利。我国尚未理顺各部门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关系, 造成了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一) 从法律层面上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
如果过多的使用行政干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 会丧失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弱化监管力度。因此必须建立操作性强、权威性强的监管法律法规。因此, 要从法律层面上保障社会保险监管,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二) 强化内部监控, 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进行完善
要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就必须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进行完善。因此我国必须对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基金和养老基金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首先, 要做到收支分离、各负其责。其次, 要实行社会保险基金的专户管理, 要设立社会保险基金财政的专户, 并对用款计划进行审核。
(三)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中介服务制度和精算制度
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精算制度, 将社会保险基金维系在一个合理的规模, 同时也能够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合理的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精算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微观监督价值, 因此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中介服务制度和精算制度。
(四) 拓宽监督渠道, 对社会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为了减少和杜绝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 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必须发挥社会舆论、企业团体和工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批评监督权, 并且将批评监督权赋予广大的参保劳动者。当前我国的社会监督机构没有发挥出有效的监督功能, 因此必须首先在法律层面上保障社会团体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经办机构享有批评监督权。而且还要具体的规定社会团体参与监督的途径和方式。其次还要规定参保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和征缴也享有控告、检举、批评、调查、查询的权利。与此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银行业务的协作
通过对社会保险性质进行分析, 政策性金融和社会保险基金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与银行业务的协作。
(一) 政策性银行与社会保险有着相同的性质
社会保险和政策银行都是由国家发起的, 其基础是国家信用。社会保险和政策性银行都由财政来负担无偿拨付资金的责任, 社会保险的资本金是由国家定期补充的。政府对财政赤字进行弥补的, 首选对象就是社会保险基金, 国家可以通过预算拨款、税收优惠的方式来复负担社会保险。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用纳入成本之中, 在税收方面对其进行减免。
(二) 由国家立法, 来保障社会保险运作
由国家立法来规定社会保险的发放和收缴方式, 并且进行强制实施。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性保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有强制性, 其目的在于保障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暂时失业的劳动者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三) 社会保险的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的目的并不是盈利, 而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是一种社会福利。因此个人自身缴费的数量远低于享受的社会保险, 因此其本质上属于政策性金融的范畴, 是一种非商业性的保险制度, 是个人从社会和国家所获得的物质帮助。
因此在政策性金融中融入社会保险基金是可以实现的。政策性银行无需融资手段, 缺乏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 社会保险具有规模巨大、稳定性高、期限较长、不断滚存的特点, 为了保障社会保险的稳定运行, 也需要稳定的增值渠道。当前主要的社会保险基金运用渠道是证券投资基金、国债或者商业银行。然而这些投资渠道一定的问题, 因此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银行与银行业务协作是完全可行的。
可以采取两种社会保险基金进入政策性银行的途径。第一, 在政策性银行中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账户, 实行直接存入。第二, 政策性银行制定专门针对社会保险的政策性金融债券。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总体而言第一种方法的安全性更高。
四、结语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必须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本文对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笔者认为政策性金融和社会保险具有共通之处, 应该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银行业务的协作, 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摘要:在社会保障制度中, 如何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与此同时, 政策性金融和社会保险有着相通之处, 通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银行业务的协作能够创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新途径,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银行业务,协作
参考文献
[1]徐懿.我国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格局分析[J].西南金融.2010 (11) .
[2]洪星.中小券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之思考[J].经济视角 (下) .2012 (04) .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研究 篇9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模式是由社会保障部门主导, 负责管理各种社会保障基金,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对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从目前的基金运行状况来看, 在基金的运用和管理、保值增值方面已有很大的成果,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
我国法制建设目前还不能囊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在医疗保险方面就存在缺乏专门的财务监督法律或法规的问题, 使得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具体操作不能予以及时的指导, 许多发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矛盾存在于长期的管理工作中, 基金运作效率低, 医疗保险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关法规中所涉及的监督工作方面的规定也不够系统, 财务监督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导致社保基金监管弱化, 个别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为了个人或团体私利, 不惜利用各种手段, 大肆侵占、挪用医保基金, 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 医保基金流失严重, 而面对这种种显而易见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或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2、基金缴费与待遇问题矛盾突出
从理论上说, 本着公平原则, 基金缴纳比例应该和受到的保证相匹配, 但在实际操作中, 缴费与待遇不统一的问题使得许多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受到重挫, 费用收取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在:多缴费与少缴费待遇一样;早参保与晚参保待遇一样。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参保单位为减少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造假名册、做假报表等手段, 扰乱医疗保险秩序;也可能是参保人虚报年龄、工薪等涉及事项而减少缴费……这些都造成基金流失日益扩大, 医疗保险成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一个负面因素。
3、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膨胀
从根源上说, 由于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不完善, 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大大降低, 支出的主观臆断性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保险市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突出, 身体条件好的不愿意支付“无谓”的保险费用, 而体质弱的却更乐于参保, 造成医疗保险覆盖面小, 基金收入少;而占大多数的患者使得基金支出额度大, 最终造成医疗基金收支差额逐年加大, 日益膨胀。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医、患双方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可能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进行博弈,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浪费严重, 更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4、医保覆盖面狭窄
就单独的职工医疗保险来说, 据统计截止2006年12月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2786人, 其中机关 (团体) 79家, 参保人数2402人;事业单位178家, 参保人数4250人;企业154家, 参保人数3383人;其他人员2751人 (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716人) 。从统计情况看, 2006年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仅占城镇就业人口的41%, 参保的退休人员占城镇人口的27%, 在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保情况良好, 参保率达100%, 做到应保尽保;但灵活就业人员 (自谋职业人员) 、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参保率低。经调查了解, 灵活就业人员 (自谋职业人员) 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是6185人, 而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只有1716人, 应保未保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制约医保覆盖面的主要瓶颈。
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保险是社会生活稳定有序的重要保证, 尤其作为劳动部等国家机关和部门所从事的医保工作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 医疗保险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具体来说其功能不限于以下方面:保障功能——这是医疗保险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帮助, 保障遭遇到与劳动及收入相关的风险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使他们不至被社会发展的进程所抛弃;互济功能——参保人员按照同一比例缴纳保险费, 汇集众多社会上分散的小额资金, 建立数额庞大的医保基金, 由国家统筹规划, 协调安排基金的支出, 使个别社会成员遭遇或可能遭遇的严重风险被全体社会成员分担, 降低风险程度;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功能——从本质上说,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资源再分配形式, 实际上起到一种将财富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的作用, 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分化的加剧, 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对策
1、加快医疗保险立法,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医疗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 必须有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后盾作为保证, 为使具体问题的处理具有可操作性, 加大执行力度, 提高保险基金的运作和管理效率, 应该着力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加快医疗保险立法。包括界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单位、个人在医疗保险体系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医疗保险的原则、覆盖范围、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 消除保险基金主观随意性支配的空间, 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性, 体现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根本区别, 真正发挥医疗保险的社会效用。建立行政监管体系, 实现对医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劳动保障作为医保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 是行政监管体系的主体, 应该尽职尽责, 制定严格的基金管理制度和违反规定的处罚制度, 同时还应该虚心接受参保人员和社会群众对医保基金的监督和指控, 对医保基金实行全方位监管, 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及管理符合政策及法律规定。
2、改革医疗保险征缴管理办法
按照统一对等的原则努力实现征缴水平与待遇支出相适应, 实现社会化管理, 体现公平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从企业性质来看, 因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不同, 其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也出现不均衡现象, 因此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征缴水平与待遇支出相适应的参保缴费机制, 坚持缴费与待遇挂钩, 即“低缴费低待遇、高缴费高待遇”外, 在确定最低缴费基数时, 应区别对待医保待遇支出水平, 允许具体区域、行业和企业根据具体发展情况适当调整, 真正体现公平和对等原则。其次, 统一确认缴费年限, 实现社会化管理。较为流行的是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建立省级网络资讯共享平台, 各层级管理机构和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 构建医保诚信体系, 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效带来的缴费标准制定的不合理。
3、创新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模式
为解决医疗保险费用支出膨胀而收效甚微的问题, 必须改革和创新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 逐渐进行试点改革, 本着成效一样而尽可能减少费用开支的原则, 变为按项目支付医疗费用的后付制, 结合地区特色, 或者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预付制;或者探索并推广混合支付方式, 避免单一支付方式的弊端。同时充分利用医、保联网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设置政策、管理参数和监控指标, 对医保基金支出实行实时监控, 为医疗费用审核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准确、详细的基础数据, 提高支付效率。再者转变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方式, 由政府补贴供方转为补贴需方, 有效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 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此外,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基金稽核和拒付力度,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指导建议, 对明显违规的从业人员的支付请求予以坚决拒付, 进行用药限量控制, 杜绝徇私舞弊现象;对违法行为予以相当力度的惩罚, 打压顶风作案的势头;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监督管理,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4、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改革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 在发展医疗保险、扩大参保人员和地区范围上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改革的低端稳妥定位使得保障力度有限, 无法满足有支付能力的职工更高的医疗需求, 制约了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各层次参保人员和潜在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需求,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 可以调动财政资金, 发挥宏观调控能力, 建立一个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个人储蓄性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为广大职工提供全面的、满足各档次需求的医疗保障。另外具体到社会各个服务区域, 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覆盖面, 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医疗保险。政府还应该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财力, 不断完善医保制度, 同时可以将医疗保险机构与劳动、工商等部门联合起来, 提高服务强度和力度,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 引入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 激发社区服务机构的内在活力, 使参保人员得到切实的医疗保险服务, 增强其参保意愿和主动性, 推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医疗保险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们的医疗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但医疗费用日渐上升、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很突出, 医疗保险部门也亟待改革。本文就从医疗保险基金的角度探讨有效管理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基金, 实现保值增值和医疗保险目标的对策。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职工保险
参考文献
[1]、高文洪.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之浅见.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8年第2期
[2]、孙作明.完善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机制之我见.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 2008年第8期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10
1 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背景及缺陷
重庆市于2010年开展了4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及儿童白血病的大病救助。采用医保报销病种限价的70%, 自费限价的30% (低保户民政部门出20%) 的比例产生治疗费用。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1岁以下) 这种单一病种来举例, 5万元的大病限价的自费部分为1.5万元。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城乡差距较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渝东北和渝东南两大片区农村占比大, 发展水平低, 基础条件差,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59∶1.00, 大于全国的城乡落差, 部分地区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年。重庆市的社会特征集合了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现况, 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2]。故1.5万元对于城市或者经济较发达的农村患者不存在较大经济负担, 但是对于经济落后的部分农村地区, 是一笔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选择放弃治疗, 故而失去治疗时机, 造成远期丧失劳动力, 进一步加重家庭负担, 因贫致贫[3]。
2 社会公益基金的开展现状及特点
公益基金会是利用个人或组织捐赠的资产从事公益活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这种组织在我国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 历史很短, 但发展很快。自198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个公益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至今, 我国公益基金会已发展到1800多家, 其中全国性基金会有100多家。1989年,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推出了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目前, 该基金会已救助失学儿童105万人次。1989年l0月,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实施希望工程, 截至1998年底, 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逾16亿元人民币, 救助失学儿童200余万名, 资助建设希望小学7000余所, 并且为10000所乡村小学捐赠大丛书“希望书库”, 为2000多所希望小学捐赠了“三辰影库”[4]。社会公益基金会的蓬勃发展展现出其对于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 社会基金也逐步将注意力投向了社会医疗保障方面, 如红十字会“天使阳光”基金 (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基金的投入, 是对目前医疗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 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3 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的结合
公益基金会资助患者的出发点是救助贫困家庭, 解决其实际问题。社会医保也是解决贫困家庭看病难的有效方法, 重大疾病保障更是针对单一病种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的有效补充。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的基础表现为双方救助对象及目的性的一致性, 前提是双方充分有效的合作, 以建立共同的救助关系为主要目标, 在实行救助过程中注重协调和沟通[5]。首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是针对规定的病种进行救助, 对于参保人员的病种、年龄等有明确的认定, 这能够简化基金的申请手续并能够使基金的救助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公益基金资金总量毕竟较少, 对于每个患者资助的额度有限, 如果每个患者都进行全额资助, 资助费用过高, 救助面就窄, 救助患者数量就少。医疗保障虽然资金总量大, 但是救助范围广, 资金相对有限, 不能实现全部医疗费用报销。那么将医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起来, 医保负担政策规定的费用, 基金会负责患者自费费用。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对于单病种总价又存在限制, 能够在保障合理医疗的前提下保证基金会的投入的效率, 彻底实现高效、合理的免费医疗, 满足医保、基金会以及医院的需求[6]。
4 目前实践情况及社会影响
自2011年起, 我科共收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基金结合的患者共120余例, 病种包含所有简单先天性心脏病, 全部实现免费治疗。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 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红十字会优秀定点医院”, 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均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批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 各项费用控制满意, 均未超过重大疾病医保限额, 医保及相关基金会均给予很高评价[7]。每救助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实际上是救助一个家庭, 能够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改变因病致贫的局面。将国家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 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两者的优势发挥, 并能互补缺陷, 最终受惠的是普通百姓和贫困家庭患者。此模式目前我们仍然在进一步摸索, 为今后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基金发展的有效结合提出建议。
摘要:目前医保政策对某些重大疾病提高报销比例、采取限价等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但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而言其自付费用方面仍不能负担, 往往导致患者延误或者放弃治疗。通过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大疾病医保与社会公益基金相结合为基础, 采取医保按政策报销, 基金会资助患者自付费用的方式, 力求探索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全免费治疗模式, 为今后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基金发展的有效结合提出建议。研究认为, 将国家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 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两者的优势性发挥, 并能互补缺陷, 最终受惠的是普通百姓和贫困家庭患者。
关键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公益基金,先天性心脏病
参考文献
[1]李敏, 刘莉.“以病为本”的医疗保险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保障转型模式初探[J].社科纵横, 2012, 27 (1) :36-38.
[2]王吟曦.北京市城市与农村医保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首都医药, 2011, (6) :21-22.
[3]朱跃进.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对构建和谐医保的探索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5 (25) :36-37.
[4]张笑天, 王保真.医疗保险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6:28-260.
[5]吴欣, 程薇, 李祺.医保总额预付的经济学分析及完善策略[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2 (2) :64-66.
[6]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11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现状
通过我国近几年社会保障情况和年度会计报表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渠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银行存款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首先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入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且银行存款比例不得低于10%”,所以,银行存款自然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所占比重较大。
(二)国债投资
国债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占有较大比重。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由于国债的自身特点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国债一直是银行存款之外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在2009~2010年,国债差价收入曾一度高于利息收入。
(三)股票和证券基金投资
股利收入、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基金收益三者之和所占收入比重仅次于前两项。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以确保基金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通过安全性较高的银行存款、国债投资与收益性较高的股票和证券基金投资的搭配,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增值。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面临的主要运营风险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集中于上面三种形式,对于不同的投资形式其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现进行具体分析。
(一)社保金投资于银行面临的运营风险
尽管社保金投资于银行存款是安全性最高的投资方式,但也会面临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其中,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可能使实际收益降低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损失的风险。因为其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及期限不一致,利率的变动会对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使其成本发生变动。利息收入与银行利率有直接关系,利率高低决定社会保障基金存款利息收益。即使名义利率不会为负值,但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一般而言,如果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则银行存款可以实现保值增值;反之,银行存款则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社保金在投资于银行存款时,要综合分析经济形势,合理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走势。通过长、中、短期存款的搭配方式,来避免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实现社保金的保值增值。
(二)社保金投资于国债面临的运营风险
国债利率固定且收益率与投资期限长短相关。国债与银行存款相类似,在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会受到通货膨胀和时间期限的限制。国债的实际收益率为票面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若国债到期后收益率高于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则国债处于收益状态,能够达到基金的保值增值目的;反之,国债投资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不能完成基金投资的目的。近年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导致国债实际收益率缩水。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将国债投资适当转向其他投资方式,通过将国债与信誉较高的企业债券按照适当比例组合进行投资,来达到基金投资安全性、收益性的实现。
(三)社保金投资于股票面临的运营风险
社保金投资于股票只要是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就面临着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利率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流动性不足给投资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所谓政策风险,是指因政府政策发生变化,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给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带来的影响需要进行辩证理解。我国股市自2008年之后,直至2014年才开始缓慢复苏,期间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股市还需要改革和完善,而社保金作为我国人民的“保命钱”投资于股市要由专业化的运作,将安全性放在首要地位,要有明确的风险成本,通过优化投资组合进行分散风险。
三、防范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的建议
目前指导我国社保金进行投资运营的具体法规是2001年12月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但是《暂行办法》只进行了较为笼统的规定,在具体实施中没有较为清晰明确的指导,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㈠开展多元投资组合,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
《暂行办法》虽然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但是要防范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就应注重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进行风险分散。首先,应该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在保持如银行存款、国债等传统金融工具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延伸,可以加强在一些资金需求量较大、收益相对较高的能源、交通、港口、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投资。其次,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方面,应当合理地搭配投资期限,通常情况下投资期限越长,收益越高,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运营方面,应该在满足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短、中、长期的投资。
(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数据库
我国目前社保金年度报告和会计报表数据内容相对简单,精算分析不够全面,给我国社会基金投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不断专业化,为保证社保金的保值增值,在投资风险的实证分析过程中,样本数据真实性和全面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进行及时更新,对错误数据进行及时改正。二是数据库的建立应加强与国际数据库的接轨,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比较和研究。
(三)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活动的监管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的作用发挥是防范控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对社会基金投资活动的监管方面,首先,要有一系列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个主体的行为。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财政监督、税收监督、审计监督和银行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执行情况、税收征管、资本金基础管理等情况,监督基金投资过程中的收支结余情况,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依靠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方式来规避风险问题。最后,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注重各种外部社会监督,通过及时准确地将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以及收支管理情况等相关内容向社会公开发布,通过社会审计组织、人民群众监督的方式来防范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或者是不合理投资等现象带来的风险问题发生。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 篇12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筹集的用来兴办社会保险事业的专项资金,是百姓的“养命钱”、“保命钱”。由于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转制带来的巨大养老金隐性债务以及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基金发放扩大,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着很大的支付压力,存在着收不抵支的风险。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处于居高水平,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低于同期的通胀水平,社会保险基金处于贬值和缩水的状态。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严峻支付压力,以及基金的投资模式落后,渠道单一,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基金的要求。因此,寻求社会保险基金保增与增值的有效措施成为了当下一项重要的课题。实现基金保值与增值的同时,也应该健全基金保值与增值的运行机制,完善其运营管理机制、监督检查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环境保障机制。
二、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有效措施
2015年8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向入市进行投资运营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投资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流动性和专业性的原则,立足于我国国情,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以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一)积极拓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
社会保险基金的贬值压力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基金进入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基金的投资出于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选取一定的比例用于银行存款,其余的部分选择多种投资渠道进行投资。
1.购买国债。国债有国家的信用作为后盾,其信用性最高,安全性最好。国债的收益率一般会高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能够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值。国家通过国债筹集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建设,能够缓解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提高基金的利用率。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绝大部分就是购买为其量身定做的专门国债,我国也应该发行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种国债。
2.购买公司股票。股票由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在金融市场上处于一个特别的位置。社会保险基金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在进行股权投资时,不要受高收益的诱惑,应当稳妥进行。在股票市场上应当选择“蓝筹股”,投资对象应该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及中央企业的股票。
3.购买基金。基金作为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由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组合投资,其风险比较分散,安全性能够保证,收益也很可观。
4.投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保险基金当中的个人账户部分具有长期的积累性,可以投资到有着长期收益性的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一方面可以缓解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基金利用的社会性。
5.进行境外投资。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境外投资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佳投资结合点,同时能够规避国内的市场风险。在进行境外投资时,应当选择那些具有良好业绩和社会信誉的资金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
6.成立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国家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一部分社会保险基金成立社会保险基金银行。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应当定位为政策性银行,其主要投资经营范围为社会保险事业。社会保险基金银行由于具有银行的天然优势,其安全性比较高。同时也可以进行商业化投资运作,在科学的管理下实现盈利。
(二)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进行集中、规模化投资运营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还比较低,部分省市达到了省级统筹,很多地区还只处于市级统筹和县级统筹。各个层级征集的基金分散在各个统筹区域上,不仅不利于基金的监管,同时分散的基金也不能进行规模化的投资运营,导致了基金的闲置与浪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要逐步实现省级统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难以提高的原因与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存在着利益冲突有关。同时中央和地方的权责没有很好地厘清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必须合理地处理地方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基金统筹达到全国、省级统筹层次后,就能够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例,实现全国统筹后,全国范围内统筹账户的结余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资金可以集中地进行管理,委托给专门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运行机制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运营管理机制、监督检查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环境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运行机制,维持着基金投资健康有效地运作。
(一)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运营管理机制
社会保险基金进入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最重要的是实行良好的运营管理,对基金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营是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核心要素。国外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实现都缘于有一个良好的运营管理机制,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入市场,取得良好收益,与有效的运营管理也是分不开的。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还刚刚起步,广东、山东两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委托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的,作为基金的筹集主体,本身并没有进行独立的运营管理。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只是达到了省级统筹,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政府负责归集投资运营的资金,委托给专门的养老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现阶段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一般委托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
未来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达到全国统筹,其他的保险基金也要达到省级统筹,届时可以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或者改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为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负责社会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成立的专门性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可以借鉴美国和新加坡的模式,负责投资运营大部分的资金,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实行专业化的运营。另外,可以将部分的社会保险基金委托给私人投资机构进行运营管理,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实行严格的监管。
(二)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监督检查机制
社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部分的产权是属于参保人的,而统筹账户的部分是属于全体参保人共同所有的。基金在投资运营管理时,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流向、投资收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监督检查机制主要包括外部监督、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相关主体进行职权范围内的监督,进行风险防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要加强对基金在资本市场投资的监督管理,确保投资的合理合法。同时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也有权利去监督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部门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权和义务。实行严格的财务核查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内部管理人员要严格自律,遵守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对基金的投资运营要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基金的投资机构的选择、投资产品的确定、投资比例的安排以及投资收益的情况都应该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使基金的投资运营在阳光下进行。
(三)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风险防控机制
社会保险基金实现保值与增值最重要的原则是安全性,基金进入市场投资运营会由于各种风险导致资金的亏损和流失,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风险防控机制则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
社会保险基金在进行投资时,由于证券市场较高的风险性,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弥补因风险造成的损失,以保证基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智利在进行养老金投资时,特别设置了收益波动准备金和强制储备金,当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时,则用这部分资金来弥补因风险造成的损失。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应该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证券市场大幅波动造成的投资损失。同时应当为基金设定一个最低投资收益率,当某种投资产品或某个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低于最低收益率时,则暂停或取消投资,以避免投资风险对资金造成更大的损失。
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是按照委托—代理理论进行的,基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资金的投资管理。在社会保险基金委托—代理当中,代理人道德风险则会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因此,社会保险基金在委托投资时,委托机构和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应当签订托管合同、投资管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回报。同时,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的运营情况要定时公布,接受委托机构的监督。
(四)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环境保障机制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良好的环境保障则能促使基金运作的健康有效,因此,优化基金的运行环境是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我国目前只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一部规范性文件,离完善的法律保障还有很多路要走。我国当前应该尽快出台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法律规范,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提供方向性指引,对基金的投资进行科学的规范,使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下进行。
【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基金制社会保险05-21
社会监督机制保险基金07-11
社会保险基金自查情况总结09-04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内部控制制度07-05
开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医疗保险07-22
失业保险基金研究09-09
医疗保险基金运用发展06-15
我国社会保险研究09-26
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研究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