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2024-07-03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精选12篇)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1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后,基本医疗保险资金逐步从单位、个人和财政转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开始以社会统筹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的基金运行。随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断扩面、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调剂能力逐步提升。同时,医疗资金需求对医保基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于基金的关注程度也随之不断攀升,医保基金是“救命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深化医改中,对医保基金当期结余和历年结余水平的双重调控,使得什么是基金平衡的最佳状态这个问题成为困扰医保及相关利益各方的难题。

1 医保基金失衡的社会焦虑解读

鉴于医保制度改革之初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的实际,我国医保制度设计了板块式的运行方式,当时职工医保覆盖国有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为主,在职退休比较低,因此,运行10多年来,得益于大量就业年龄段内人员纳入医保,基金有了相当的结余,故而当前的社会舆论和政策导向均趋于尽快降低医保基金结余。

1.1 基金平衡的政策导向

明确提出“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年度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国发[2009]12号)。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7号)中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强调“除一次性预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外,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超过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的,为结余过多状态,累计结余低于3个月平均支付水平的,为结余不足状态”。上述文件规定说明,国家对保持医保基金平衡高度重视。在刚刚过去的三年医改中,各地围绕贯彻上述文件精神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毋庸讳言,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种现象或趋势,即“降结余”完全压倒了“防赤字”。

1.2 基金失衡的社会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0月,有关北京市医保基金入不敷出的传闻在网上不胫而走,并在较短时间内被高频率转发。这一事件经北京市和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面澄清系误传才得以渐渐平息,但引起的热议却颇有深意。较之于此前人们对医保基金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结余,突然出现的北京医保“没钱了”,就像一道惊雷,引起了人们的空前担忧和焦虑。从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医保基金“没钱了”对于社会信心的打击超出了预期,说明医保“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如何理解社会对基金平衡的焦虑?不同的利益方对基金平衡有不同的认知。医保基金具有社会性、风险性和权益性的基本属性。这些基本属性提示我们,医保基金平衡目标需要为公众接受,对风险的出现和化解应具有可预见性,并且能够保障对参保人的权益承诺。

1.3 缓释基金的社会风险

消除人们对基金平衡的焦虑,至少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明确的医保基金平衡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包含结余率高限和低限的区间目标,而不是单向的高限目标,单向目标很容易导致管理行为失衡。二是公众的知情与可预见。应该告诉公众在一定的区间内,医保基金的运行是健康的,以避免短期赤字引发社会恐慌。三是政策干预的情形限定与选择。政府在医保基金管理中应当有相当的远见并有政策储备。当基金运行出现何种情形时,政府需要出台政策进行干预,包括选取何种政策、政策干预的“节点”、可预期的政策目标等,都需要政府有预见性及相应的政策储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掌握主动权,为医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行做好周密的部署。

2 对医保基金风险的再认知

国家在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初,提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金管理原则。但是,医保基金作为一个风险基金,在长期运行中,每年都略有结余是不现实的;而在医保基金每年都有结余的情况下,历年结余会缓慢增加,同时降低历年结余也不合逻辑。因此,只有在出现大规模当期基金赤字时,才能短期大量消耗历年结余。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当期赤字并不符合医保运行的要求。应该看到,作为一个社会基金,医保基金需要包容各种利益诉求,适度的、间断性的当期赤字显然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基金“崩盘”,反而有利于遏制利益诉求过度释放,增加管理张力,促进管理规范化。化解风险的关键是拥有对医保基金风险的认知能力、控制手段和化解能力。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何以承受高风险压力?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从1960年到2004年长期回顾性研究揭示,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医疗费用增长为10%,其中因通货膨胀和人口增长造成的增长为5.6%,医疗系统内部因素造成的支出增长为4.4%;在医疗系统内部因素中,驱动美国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四种,即人口老龄化、个人收入增长、医疗保险对需求的刺激和技术进步,其贡献分别为0.5%、1%-1.3%、0.5%和2.1%-2.4%。另一项研究显示,2002年美国医疗费用增长因素中,新诊疗技术,如MRI(磁共振成像)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应用,对住院医疗费用增长的贡献为19%,门诊医疗费用增长的贡献为18%,专利药品应用对医疗费用增长的贡献为17.2%。从美国对社会养老保险(OASI+DI)和联邦医疗保险(HI+SMI)支出占GDP的比例(Social Security and Medicare Cost as a Percentage of GDP)(见图)的回顾与预测看,医疗费用占GDP的比例总体趋于较快上升态势。

从我国的情况看,医保基金未来面临的压力更大。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未富先老带来的医疗及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将出现巨大的压力;技术进步是人类不懈追求健康目标的主要工具,中国医疗的现代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以及待遇的逐步提高,无疑会进一步刺激医疗需求释放。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卫生费用增长平均每年达到14.2%左右的高位,反映了医疗支出压力与日俱增。但由于医疗需求的刚性,压缩医疗费用总量的难度很大,基本医疗保险结余基金将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应该倍加珍惜。

3 直面医保基金的运行风险

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基金高结余的时期即将成为过去。浙江省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当期结余率已经从2008年的35%下降到2010年的18%,考虑结余的区域不平衡性,医保基金已经进入收支基本平衡期。如果没有积极的控费政策出台实施,参考美国的预测经验,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现实是,医保基金结余率将出现一个加速下降的过程。前瞻性地直面医保基金运行趋势,当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3.1 珍惜历年结余基金

尽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不是参保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险险种,但该制度是医疗费用支付量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医疗保险险种。10年多的运行,职工基本医保有了一定的历年结余,这些结余是未来基金出险时宝贵的缓冲池,可以为医保政策调整争取相对充裕的时间。同时,通过历年结余基金的缓冲作用,也可以为公众认识医保基金的风险提供条件。因此,当前不应刻意强调对历年结余总量的控制,而应该使其在低水平当期赤字运行时逐步释放,发挥最大的效用。

3.2 做好超支买单准备

在医保基金结余的乐观情绪中,我们是否为可能出现的赤字做好了买单的准备?在筹资层面,职工基本医保的筹资渠道依然单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长期性,将使筹资增长幅度明显受限;而在医保覆盖率达到95%左右后,基金的“人口红利期”将消失,继后是“系统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缴费人数下降。在支付层面,人均医疗费用支付增长势头强劲,收支“剪刀差”将呈现扩大趋势。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不足支付时的财政补助责任,表明政府需要为医疗保险赤字买单。但财政是在医疗保险当期基金赤字加大时,通过社会保险缴费进行补助,还是在出现累计赤字时给予“兜底”性补助?从国际经验看,财政对社会医疗保险进行缴费补助是较为通行的做法。

3.3 需要研究政策储备

近20年来,卫生服务成本的急剧上涨,是全球普遍现象,对世界各国医疗保险体系的维持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鉴于医保筹资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环境,大多数国家加强了对“支”的控制,主要手段包括:一是增加竞争。包括适当增加病人负担比例,控制医疗需求释放;增加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降低管理成本。二是统筹考虑医疗供给。对医疗服务是否列入医疗保险支付,引入成本--效用分析、效果医学评估,在临床医学中倡导价值医学;增加预防投入,减少疾病的发生。三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于改革付费体系,也就是支付制度的调整。

国外就医疗费用控制取得的经验提示,我国医疗保险需要更多关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有必要开展医疗保险政策的系统性研究,尤其应在增加竞争、统筹医疗供给管理和支付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强政策储备。将医保政策纳入系统管理,既有利于合理安排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的节奏,有步骤地推出风险管控措施;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构建符合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险实际的付费制度。

参考文献

[1]陈金甫.基金:风险运营的杠杆-医保基金三论之风险篇[J].中国医疗保险,2010,(6):11-13.

[2]Why Are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Increasing and Is There A Rural Differential?Volume10,Number 7(PB2005-7)November2005RUPRI Center for Rural Health Policy Analysis.

[3]何文炯,徐林荣,傅可昂.基本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2).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63号[E].2011.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2

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帐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帐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统筹基金的.具体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以及在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3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急剧增长,如何让老龄人口“老有所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基础,所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成败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目标的实现。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现状

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低。2001 年公布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投资范围: 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 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 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 40%。这些投资范围对基础工程、贷款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投资范围过窄,造成本养老金收益率较低,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存银行、买国债的投资模式收益率极低,每年还不足 2%。抵御不了通货膨胀,每年损失高达几百亿,这是整个社会福利的重大流失。

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不合时宜,违规操作。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多家管理、自成体系的模式,投资运营过于分散。此外,基金托管人很多不是专业的理财人员,他们不做市场风险评估,盲目投资,容易投资失利。其次:缺乏一个有效的投资人员的激励机制。基金托管人与投资收益之间无直接联系,使得他们的投资操作缺乏动力,甚至私自进行高风险投资,再次: 基金托管机构集基本养老金的运营、投资、监管于一体,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容易造成养老金的挪用、挤占。

监管机制缺失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流失。

截止到2010年,全国发现被挤占、挪用的养老保险基金高于100亿元,严重损害了参保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很多地区实际上还处于主管部门自我监督的状态,经常暴露出各种监管问题。

二、国外政府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借鉴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存在著各种隐患,,严重威胁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本文将概述美国和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计投资管理模式,总结其各自特点,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的选择提供经验借鉴。

美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体制。第一支柱是联邦政府管理下的社会保障,称之为基本养老保险,是全民都能享有的福利,主要特点:现收现付制,结余比较少,投资运营也比较保守,仅限于财政部定向发行的特别债券。它主要是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第二支柱是指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为其雇员提供的各种养老金计划和企业为雇员建立的企业养老金计划,比如401(k)和403(b)计划。主要特点是:投资渠道广泛,专业机构代为投资管理,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是其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主要部分;第三支柱是个人为养老而储备的资金。

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智利主要特点是多元化投资,于中国类似,于1981年建立完全积累制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由基本个人账户和补充个人账户组成。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雇员储蓄,交予专业的养老保险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养老保险管理公司将其合理投资于股票,债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款等,以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在智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探索发展中,投资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从1981年到2000年,投资工具不断向多样化发展,同时仍保有一定固定收益类投资比例,在实现收益最大化时保证资金安全。除此之外,最低收益率担保也是智利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一大亮点,是智利保障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营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养老金管理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提高本公司投资收益率,而各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将推进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对中国的启示。结合对上面两国的分析,其共同点在于一般将养老保险体系划分为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或个人主导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保险金主要用于满足当期的养老金需求,一般实行现收现付制,如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虽收益较低,但安全性高,同时国外对补充养老保险金的投资限额相对较宽,鼓励对其自主投资,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例如美国在基本养老保险外还为人民制定了多种养老保险计划,供人民自主选择。智利在实行多元化投资的同时实行最低担保制度,大大鼓励了人民投资的积极性。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所以可以以国债和银行存款为主要投资对象,保证资金的安全。而个人资金账户是一种完全积累式的养老金储蓄形式,因此可以效仿美国和智利,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三、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模式,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灵活运用多元化投资工具,扩充投资渠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化投资是依托多元化的投资工资工具展开的,首先要放开投资的限制,为基金选择多元化投资工具提供可能,然后要协调好基金委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利益平横。中国在多元化投资的初期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这类无风险和低风险的投资工具,安全性比较高,但投资收益低,,为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要适当加大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如增加实业投资,企业债券投资等投资工具的比例。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有效性的保障。从总体来说,监管分为预防监管,过程监管和问题监管。预防监管即是在实行之前先对市场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投资方案,并对其进行收益的预测。这可以多角度保障基金投资的合理性。过程监管即是对投资过程的监管,若发现投资收益预测偏差较大,投资机构私自挪用资金就可以根据跟踪调节机制和相关法律适时采取措施,将风险最小化。问题监管即是对当前问题的总结,寻找到问题避免下一期再犯。

借鉴外国经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智利和新加坡等国都设立有最低收入保障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文章摘要已经提出我国2011年度养老保险基金贬值超过600亿,而养老保险金的对于民众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政府等相关机构有义务保证养老保险金的安全,保障人民的最低收入。借鉴智利和美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我国应学习其将养老保险基金交于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实现从政府向专业投资机构的转变。专业机构的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政府管理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拓新的投资方式,推动多元化投资的发展。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篇4

一、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特点

(一)间接性。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直接向医疗保险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实际处在第三方的位置。这种第三方付费的角色,在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上只能是间接控制、间接管理。

(二)公平性。

医院向病人提供的有效服务必须获得合理的补偿。但如何评判有效服务,就成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基金管理必须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使医院间开展公平合理的竞争,体现公平性。这种公平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政策是患者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

(三)流动性。

病人根据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自主地选择就医的医院,因而病人在定点医院就医具有流动性,资金必须跟着病人走。因此,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具体到每一个医疗单位。年初预算具有指导性,年末决算因病人流动,基金支付应随有效服务增减而具有弹性。

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人员就医治病的重要保障,关系到所有参保人员的身心健康,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的运作问题。但是其在现阶段运行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保值、增值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医疗保险基金的规定,当年筹集的医疗保险基金按照活期标准存入银行,银行按照活期利率支付利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险财政专户的一年期以上沉淀基金,不得低于三年期零存整取存款利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会对存储利率产生影响,特别是银行的信用问题、经营的盈利水平都会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基金使用问题

个人生病后按照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制度到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划定的就诊项目对就诊病人实施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划定的项目范围之内可以选择不同救治项目的权力,而不同的救治项目之间存在不同的医疗价格,定点机构从中获取的利润也就不同,这样就产生了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关于基金使用的约束问题,不同的约束程度会造成基金的不同支出。

(三)基金结算问题

结算方式是医疗保险管理的关键。但是我国普遍采用“后付制”,这是医疗保险中最原始、风险最大的结算办法。特别是没有经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其风险要么是医保中心承担,要么是参保人承担,以现在情况看,参保人的支付风险较大。另外,医疗保险基金征收环节多,征收和划账不及时各部门需要协调。

三、加强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措施

(一)积极增加医疗保险收入

医疗保险缴纳率应当体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国家财政收支能力、企业经营状况和个人支付能力等多种因素。从近期看,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经营普遍存在困难,所以应当保持较低的征收率。一方面可以统一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基本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易为企业和个人接受,进而提高医疗保险覆盖面。从远期看,按照“三步走”战略,我国医疗保险缴纳率应逐步地相应提高,如将目前按上一年平均工资2%调整到3%-4%等。同时加强医疗保险费的征收力度,搞好协调关系。搞好与参保人、参保单位的协调关系,加强感情投资,使医疗保险费的征收更富人情化,同时让部分参保人进入医疗保险监督员行列,增加医疗保险工作的透明度,从而真正促进医疗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并有效运行。

(二)细化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细则

严格完备的规章制度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在制度上积极设防、在运行中认真堵漏,对医患双方的医疗行为进行规范,才能有效控制医疗基金的不合理流失。首先要严格规范就医程序,参保人员必须主动出示《医保手册》,医生要认真验证,对《医保手册》与本人情况不符的,医疗费不可纳入医疗保险基金;医生填写病历要分别处方,分开收费;住院医疗费要提供详细的费用清单,对搭车开药的处罚做出详细规定;医务人员不按规定限量开药或同次门诊开两张以上类似药物处方、开过时或超前日期处方、分解、串换处方,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经济乃至法律处罚。其次是真正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医院消费的透明度。比如定期公布定点医院医疗费用情况,对医院住院人次的平均费用、最高费用、最低费用、服务质量都有一个排行榜。参保人员可以进行选择,明白就医。对于超过平均医疗费的单位给予警告,迫使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从而减少基金支出。

(三)合理选择基金费用的结算管理模式

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医疗服务发生以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按医疗服务实际发生情况结算,称之为“后付制”;另一种是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测算,预先确定医疗机构的服务总量,并按服务总量与之结算,即所谓“预付制”。既然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关键因素、关键环节,那么,制定合理科学的费用结算办法就必然成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项长期追求的目标和实践的工作。其中后付制的方式必然导致对医疗机构提供数据的依赖,使医疗保险机构丧失了结算的主动权和主导地位,从而失去了对医疗费用合理性的判断能力,预付制方式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医疗保险机构建立科学的数字模式,掌握结算的主动权。

(四)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监督

在完善和健全医疗保险法规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卫生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制度。我国的监督机制除了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外,更关键的还要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制约机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此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也是十分有效和必不可少的监督形式。近年来,在有些地方实行的民主评议制度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5

二、检查内容

(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制定和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是否制定医保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政策导向,制度执行情况等。

(二)2012年以来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医保基金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管理情况;医疗费用审核、结算和支付情况。各统筹地区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加强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监管的通知》(赣人社字〔2012〕324号)的情况。

(三)2012年以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服务协议签订和管理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医疗服务协议履行情况;医保基金划拨及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是否存在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必要时,可延伸到以前和医保基金财政专户及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人员。

三、检查方式和步骤

主要采取自查和抽查方式进行。设区市、县(区)和医疗保险行业封闭管理单位组织对本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全面自查;在自查基础上由省、市组织进行抽查。检查工作由各级基金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医疗保险行政部门、经办机构配合。具体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设区市根据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检查实施方案,于6月10日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开展培训。6月下旬,厅里组织对各设区市、县(区)和医疗保险行业封闭管理单位基金监督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参加检查的人员进行培训。

(三)自查。7-8月份,各设区市、县(区)和医疗保险行业封闭管理单位开展自查。

(四)抽查。9-10月,省、市两级抽查。省检查组抽查2个设区市市本级及所辖的2个县(区)(其中,一个县区抽查一级、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各不少于2家)和2个行业医疗保险封闭管理单位。设区市抽查范围自定。各设区市自查、抽查情况于10月底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五)工作总结。省基金监督机构总结汇总我省检查情况于11月底前上报部基金监督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检查,是管好用好基金、维护参保人员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配备医学、医政等专业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同时根据实际,可协调纪检、审计、卫生、财政、药监、物价等部门及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确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明确工作重点。各地要根据当地基金支付模式,结合以前稽核、检查和整改情况,考核及群众举报线索等,分析近期就诊、住院和费用支出异常情况,找准检查重点,采取有效方法,切实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检查质量。

(三)严肃基金纪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属于医保经办机构的,要督促限期整改;属于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要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和服务协议作出处理,并及时追回基金,对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要依法作出处理。检查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难以处置的问题,要及时上报。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6

一、基金利息计算依据

1.养老保险基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养老保险基金活期存款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银发[1997]567号)“养老保险基金存入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从1998年1月1日起,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现行利率为2.88%)……”。

2.医疗保险基金《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第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计息办法:当年筹集的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3个月期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的沉淀资金,比照3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二、基金利息计算方法

1.养老保险基金利息计算方法。

利息=计息积数×利率(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

计息积数:因养老保险基金存款数经常发生变动,故计息积数往往要手工计算,计息积数=累计计息积数×天数,需要注意的是,计息日每月为30天。

利率:按照3个月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在计算时,手边最好要有一张近几年的银行存款利率变动表,实际计算利息时,要根据利率的变动,分段计算利息。

2.医疗保险基金利息计算方法。

利息=沉淀资金计息积数×利率(3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上年结转的资金计息积数×利率(3个月期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本年存款的计息积数×利率(活期存款利率)

上年结转数=上年收入数-上年支出数

沉淀资金数=年初基金余额-上年结转数

三、利息计算中的要点和难点

1.分段计息在计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利息时,审计人员因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分段计息。首先,应根据银行对账单上银行存款余额情况,计算出计息积数,再乘以该时间段的利率,最后汇总相加,即为银行应付利息。

2.沉淀资金、上年结转数的确定。在对医疗保险基金利息的计算中,沉淀资金、上年结转数的确定是个难点,也是审计人员在计算利息是很棘手的事情。因为社保机构会把基金从一家商业银行转到另一家商业银行,或把基金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这会引起沉淀资金、上年结转数的重新认定。对刚开户的银行而言,计息就不存在什么上年结余数和沉淀资金数,只能视为当年资金,按活期计算。对转出基金的银行而言,转出的资金是沉淀资金还是当年资金,同样,会引起计息方式的变动,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利息计算方法,来确定利息的金额。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和银行协商,确定沉淀资金、上年结转数来计算医疗保险基金利息的。

(作者单位:宜春市审计局)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7

( 一) 政策背景。 2012 年8 月24日,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 号),明确了大病保险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 “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 ” 二是大病保险的承办形式。商业保险机构“中标后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三是核心经营原则。“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四是风险调节机制。“可以在合同中对超额结余及政策性亏损建立相应动态调整机制。 ”2013 年3月12 日,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3]19 号),明确了大病保险财务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是核心原则。 单独核算和单独报告,封闭运行。二是账户设置。 设置独立保费账户及独立赔款账户。三是费用核算。据实列支,合理分摊。 四是会计报告。 公开透明,接受政府部门监督。

(二)研究目的。大病保险是一项政保合作创新性重大民生工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国家政策推动大病保险业务迅速发展,但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却出现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承保公司对同一会计事项处理方法有差异;二是承保公司会计处理方法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认可。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强有力的大病保险会计理论支撑。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方向。在大病保险实施初期会计实践相对缺失的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但据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病保险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二是委托方与受托方的认识不同。作为委托方的政府相关部门认为大病保险资金是由基本医保基金划出, 是基本医疗保险的延伸,应遵循基本医保基金会计处理原则核算。作为受托方的承保公司认为大病保险资金从基本医保基金划出后,其资金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并且承保公司“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应遵循商业保险会计的原则进行核算。 通过本研究,笔者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大病保险会计、大病保险会计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有哪些主要差异、推动大病保险会计理论实践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大病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

(一)大病保险会计的基本特征。

1.大病保险会计属于保险会计范畴。 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相比:(1)会计主体不同。 大病保险会计的会计主体是承保商业保险公司, 是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是一个实体,与保险会计的会计主体一致, 而基本医疗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会计的主体, 是一笔拥有自身名称和目的的资产。(2)主体职能不同。 承保保险公司作为大病保险会计的会计主体同时也是记账主体, 即由承保保险公司负责日常会计核算,并提供相应的专项会计报告。 而基本医疗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会计主体与记账主体(相应的基本医疗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 会计主体不是其会计责任的承担者。 (3)政策依据不同。 大病保险承办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 具有明显的企业会计核算特征,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仅反映基金收支及结余情况,不存在经营风险。

2.大病保险会计兼具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特征。(1)会计目标有部分重合。 大病保险会计从属于保险企业会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明确: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我国企业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的有机融合。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目标则是“受托责任”, 即基本医疗基金所有人委托政府管理基本医疗基金的收支。由此可见两者的会计目标有部分重合。(2)财务运行机制类似。《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保监发[2013]19 号)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 “单独核算和报告大病保险业务, 实现大病保险业务与其他保险业务彻底分开,封闭运行……”。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则是仅反映基本医疗基金在会计年度内的收入、 支出和结余情况, 同样是一个封闭独立的资金运作和会计核算系统。

(二)大病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1)会计的一般性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 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 保险会计指将会计理论运用于保险公司的一门专业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采用专门的方法, 对保险公司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映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3)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概念界定。 以社会保险基金为会计主体,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及资金运用等进行全面、系统、完整、连续的核算、反映、监督的一项专门会计。 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分支, 这里采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概念。(4)大病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 综合以上大病保险会计的特点及相关概念的解释, 笔者对大病保险会计做出以下界定: 大病保险会计属于保险企业会计范畴,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对大病保险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完整、连续的独立核算、独立反映和监督,并向相关监管部门及有关方面提供大病保险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 大病保险会计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比较分析

(一)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不同。

1.主要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即大病保险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第四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即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2.对大病保险的主要影响。 (1)可能造成大病保险赔付现金流不足。 大病保险保费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保险合同正式生效时即按合同金额全额计入,不论实际收到与否。在实践中, 政府一般采用分期拨付大病保险资金的方式。 从利润表账面上反映还存在较大结余时, 可能已经存在赔付现金流不足的情况。(2)可能造成合同双方对结余金额确认的分歧。 大病保险保单年度与会计年度不一致,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赔付按照经验数据计提相应的准备金,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根据收付实现制, 实际的收支按照会计年度计算结余, 实际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重合。 核算基础不同从客观上造成双方核算结余金额的差异。

(二)会计要素有差异。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 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1.主要依据。 大病保险会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 的要求,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按照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的要求, 基本医疗基金会计要素因主体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是社会统筹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要求。 社会统筹基本医疗基金来自于用人单位的缴纳及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拨村, 实行财政预算管理,属于政府会计体系。其会计主体是社会统筹基本医疗基金的征缴、发放的结余。社会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构成要素有:收入、支出、基金(结余)、资产、负债。二是个人账户基金会计的要素。 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劳动者的个人缴费, 属于所有者的纵向积累。除基本医疗基金的征缴和发放外,还具有追求投资回报的经济趋向。 个人账户基金会计的构成要素有:收入、支出、基金(结余)、资产、负债。

2.对大病保险的主要影响。 (1)费用与支出概念范围不同。 大病保险会计费用要素概念主要包括赔款支出、专属和共同费用成本。 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支出要素概念范围主要为赔款支出及上下级之间的基金解付支出,不包括相关的经办费用。(2)经办费用难以比较。 大病保险会计要求对相关承办成本进行专项核算, 包括人工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网络建设费等。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不对相关服务成本进行确认, 相关承办费用在基金被委托单位的事业经费中核算, 在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报表中得不到体现, 无法就经办费用与大病保险会计进行比较。(3)结余返还计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保险企业利润要素为各种收入减去赔款及费用支出后的余额填列,结余返还按照合同利润的百分比计算。但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具体承办费用通常不予以认可, 导致在利润确认上存在分歧, 不得已采用固定的费用率进行粗略计算,得出利润不科学,不同程度存在侵蚀企业资金或基本医疗基金的现象。

(三)会计信息披露有差异。

1.会计信息披露载体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四条: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第八条: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

2.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同。(1)会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及《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大病保险会计报表按照会计要素大类全面、完整、真实反映大病保险经营活动产生的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最终财务成果及现金流动。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设计的会计报表主要侧重于反映基金的变动情况, 对基金管理主体具体管理活动没有体现。 (2)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 对保险公司报表附注做了详尽的阐述,为大病保险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权威的指南。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未对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披露的内容予以规范,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3) 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 — ——基本准则 》 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报表必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 大病保险会计信息使用人群大大超出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3.对大病保险的主要影响。 (1)会计信息编制成本高。 按照独立核算、封闭运行的要求,承保企业需要对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再单独编制全套会计披露信息,编制成本较高。 (2)会计信息转换成本高。 大病保险资金的特殊性决定政府部门是其会计信息重要使用者。 但政府使用者往往惯于用阅读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信息的方法来审视大病保险会计信息,这就需要承保企业用政府部门使用者看得懂的方法将大病保险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转换,由于两者的会计核算基础、 方法等不同,转换成本较高。

四、 对完善大病保险会计实践和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理论研究。 (1)强化对大病保险独立核算规则的研究。 独立核算原则是大病保险会计的核心原则,但至今学术和理论界对大病保险独立核算界定仍然不清楚, 造成实践上的不统一。 如独立核算是需要单独设置新账套还是在公司既有账套内设置专门成本中心按产品线进行核算?又如,在银行账户设置上是否需要设立大病保险独立费用账户,形成收入、赔款及费用账户的完全物理隔离? 独立核算规则的制定, 将奠定大病保险会计核算框架搭建的基础,对今后保险(准)公共产品的会计核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强化对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大病保险的经营成果最终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向相关使用者传递。由于大病保险的特殊性,使用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满足不同大病保险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需求需要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从现有实践来看, 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披露通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 且披露充分性不够。 笔者认为应强化对现有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重新解构的研究, 在保留现有信息披露内容及方式上, 借鉴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形成一套大病保险会计独有的信息披露体系。

(二)丰富实践手段。 (1)适当增加二级及三级会计科目设置。 大病保险会计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会计信息之间的转换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成本。 笔者认为通过增加二级及三级会计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信息转换成本。 比如2015 年跨年度赔付2014年保单年度项目,通过在第二年“赔款支出”科目下设置“2014 年保单年度”二级科目便于归集2014 年保单年度实际赔付金额。 又如2015 年返还2014 年结余, 通过在 “利润分配”及“应付利润”科目下设置 “返还2014 年结余” 二级科目能更清晰反映企业利润的走向。(2)注重大病保险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运用。 由于大病保险会计独立核算的规则尚未建立, 现阶段大病保险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往往只有险种利润表,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大病保险资金的实际流动情况。 笔者认为通过大病保险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大病保险资金的实际拨付、赔款及结余情况,能为大病保险利润表阅读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摘要:自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实施以来,其业务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由于该保险产品的特殊性,这项业务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明显滞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本文试通过对大病保险会计的界定揭示其本质特征,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比较解读会计处理对大病保险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最后,对完善大病保险会计提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几点建议,为今后的延伸研究做好铺垫工作。

关键词:大病保险会计,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比较

参考文献

[1]宋志华,李凯.社会保障会计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8,(5).

[2]林治芬,宋志华.中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7,(1).

[3]王静.保险会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8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是由全体在职职工分担的。老龄化加剧使劳动人口负担比逐年上升,则人均基金收入降低。其次,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也导致医疗需求的上升,加大了医疗保险成本控制的难度。长此以来,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对策调整,整个医疗保险系统可能难以维持。目前学者们主要的改革方案集中在提高缴费率、延迟退休和降低医疗费用这三大方面。本文将分别对其进行测算比较。

二、测算与现状分析

参考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采用如下的测算假设: (1) 长期人均缴费工资会无限趋向与实际货币工资(目前的缴费率为8%); (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际货币工资的增长率不变,为12.96%; (3) 人均医疗费用平均增长率不变,年平均增长率为15.67%; (4) 参保总人数增长率不变。

(一)提高工资中的缴费率R%

提高缴费占工资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提高基金收入总额。由于在长期人均缴费工资会无限趋向于实际货币工资,取实际货币增长率为人均缴费的平均增长率。长期:人均缴费≈实际货币工资×R%,以2006年作为基期,2006年以后的参保总人数以2005年到2006年的增长率上升,计算预测值的公式为:X1×(1+r) ^i=Xi, n=1, 2, 3…40, X1=期初数,即1995年数据,Xi=第1995+i年预测值。学者测出,目前法定老年负担比及今后的预测如下表1:取0.273为2000到2005年老年负担比,0.28为2005到2010年负担比,……,每五年对应不同的老年负担比,计算每年的在职职工人数与离退休人员数。

计算基金盈余=基金总收入-基金总支出+上年累计盈余,基金总收入=人均缴费×职工人数,基金总支出=人均医疗费用×(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当R%增加1%时,基金入不敷出的年份推迟了四年,见表3.

(二)推迟退休年龄

下面本文考虑推迟退休年龄对基金出险的影响。推迟退休年龄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负担比。假定2000年女工人、女干部、男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0、55、60, 2006~2010年女工人退休年龄每年推迟1岁, 2012~2022年女职工退休年龄每2年推迟1岁, 2022~2030年职工退休年龄推迟1岁, 2030年后均维持在65岁, 则负担比变动如表2:

把以上数据重新代人模并用exce处理,可发现如果2030年全体职工推迟退休年龄到65岁,2018年基金已经入不敷出,仅比不推迟退休年龄晚了三年。见表3:

(三)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假设通过成本控制,保持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下降1%。与推迟退休年龄的结果相似,人均医疗费用下降1%,基金入不敷出可推迟三年。见表3:

三、结论及建议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9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实证分析

1 扩大征缴费源实现统筹基金账户的收支平衡

(1) 尽量扩大养老保险的参保覆盖面, 扩大统筹基金的征缴费源。

加强监察队伍和力量, 树立企业和个人强烈的参保意识, 将缴纳社会保险费提高到纳税高度,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前国务院总理朱容基曾强调指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键在于有一个稳定、可靠的资金筹措机制, 必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提高收缴率。《根据《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止2006年末, 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 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131万人。从上面的数据来看, 超过80%的就业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参保率非常低, 养老扩面工作有大量潜力可以挖掘。

(2) 参保员工和企业应如实上报其缴费基数。

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会遇到企业瞒报, 少报缴费工资, 以图少交养老保险费, 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和城市相当广泛地存在, 政策规定养老保险费应以企业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为基准计算提取, 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各种津贴、经常性奖金和其他工资。有些企业只以职工的基本工资来参保, 或者把工资性开支化整为零, 然后只以部分工资计算缴纳;或者巧立名目, 使部分工资性报酬脱离工资总额范围;有的企业转移部分工资开支渠道, 有意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 这是造成统筹基金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做到应保尽保, 如实参保, 是摆在我们做实际社保工作的人面前一项急待解决难题。

(3) 全国实行统筹基金调剂。

我国地大人多, 各地情况错综复杂, 比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老城市的统筹基金是不够支付的, 而像深圳、大连等一些新兴城市的统筹基金比例并不高, 企业压力并不大, 通过一定程度的调剂来解决统筹基金的缺口问题。

(4) 出售国有资产来填补统筹基金账户的缺口。

配合深化经济制度改革, 在进行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改制时, 将一些效益低, 规模小的中小型企业出售、转让、改制获得一部分资金来填补统筹基金账户的缺口。

(5) 国家财政的补贴。

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当迅速, 国家财政虽说仍然有困难, 但相比过去国家财政已大大改善, 国家财力还是有一定能力为养老保险提供一定的补贴, 实际上, 目前国家每年对各困难地区养老金还是有补贴的。

2 做实个人账户

为了做实个人账户, 就必须了解造成目前“空账”原因。养老保险制度中设立个人账户, 是为了职工未来养老进行预先积累, 但目前承担着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统筹基金有很大的缺口, 因此, 个人账户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被挪用为养老金, 所以才出现了所谓的“空帐”问题。所以, 个人账户基金和统筹基金一定要分开管理, 而不能实行统一管理, 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 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规律, 统筹部分是现收现付式, 而个人账户部分是积累式的, 如不能做到分开管理, 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了。所以, 做实个人账户首先要跳出两种基金统一管理、相互调剂的思想, 实行“统、账”分离, 使“统”和“账”各行其道, 分别核算, 分别管理, 互不侵占, 个人账户基金独立运营。

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情况来看, 做实个人情况应当说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 绝非一步就可以做得到的,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做成功的。有句名言叫“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 做实个人账户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只要我们瞄准这样一个做实个人账户的大目标, 顺势而为, 并在逐步做实的过程中, 采取一些政策性措施, 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3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1) 国家应尽快制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 依法管理和规范基金投资以及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

应尽快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立法, 依法管理基金的投资, 财务风险的防范都应制度化、法制化, 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 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国家、省、市应建立起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 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按照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投资和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制约, 有各自的职责, 互不隶属。投资管理部门内部要严格遵守国家投资法规和政策进行投资管理, 监管部门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按照法律规定的投资办法进行独立的监督和检查, 确保基金按照规定去运转。

(2) 社保基金的投资应明确规定为委托理财。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业理财人员还不多, 也没有资本市场投资经验, 直接投资风险比较大, 考虑到社保基金的收益目标和风险, 通过竞投方式、委托金融机构代理等, 签订代理合同, 实现进入资本市场是比较好的选择。

4 提高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

八十年代以来, 由于发达国家老龄化日趋严重, 养老金明显入不敷出, 养老保险制度不得不进行改革, 很多国家都提出了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方案。一般而言, 人口预期寿命越长则退休年龄越高。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是在50年代初, 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与人均预期寿命制定的, 那时我国的预期寿命才50左右, 以北京为例, 50年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53.9和50.2岁, 今天, 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延长至73岁, 可见目前职工的退休年龄已显偏低, 横向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也是偏低的, 所以, 适当提高职工退休年龄是完全可能的。

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 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会带来双重影响, 就个人而言, 退休者可以享受更长的养老金领取期, 领取更多的养老金;就社会而言, 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会加速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赡养系数增大、领取养老金人口增多等诸多问题, 若养老金替代水平、职工退休年龄和我国现行人口政策不变, 要维持现有保障水平不降低, 结果是养老金急剧膨胀, 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因此,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的不足。

提高职工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 毕竟老职工的工资水平一般是要高过新参加工作的年轻职工的;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基本养老金的支出。据专家估计在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 养老统筹金可增收40亿元, 减支160亿元, 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提高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是有利的。

总之,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十多年以来, 保发放是一切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 上面提到许多维持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的具体办法, 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 没有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医疗状况就不可能改善, 失业率就会上升, 职工的工资也不可能提高, 企业没有能力缴纳养老保险费, 养老保险基金也很难在市场中找到很好的投资渠道, 获得应有的投资回报, 无论是现收现付式的统筹基金账户还是积累式的个人账户要实现长期的上收支平衡都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统计局 (2007年5月18日) .

[2]郑永溥著.剖析基本养老保险个体参保的投入与回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10

2014年2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 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这两次制度改革使得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关注持续升温。尤其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及近年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缺口风险的背景下, 人们越来越重视养老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养老保险基金, 作为一国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必然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对于金融发展的影响。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的计量性和可获取性, 同时考虑到对计算结果的实证考察的经济性, 本文以2006~2013年为样本区间。为了解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被解释变量选用股票市值smv、寿险保费收入lii、银行业资产ba的年度数据来分别测量各省份股票市场、寿险行业和银行业的发展程度。目前,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覆盖面和规模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因此采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占GDP比重 (bei) 来代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程度。

为揭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与金融结构的差距, 本文还选取了影响金融结构的四个重要因素: (1) 金融相关比率FIR, 用以衡量各地区经济货币化程度; (2) 人均GDP, 用来表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 老年人口抚养比odr, 该指标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后果; (4)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 缩写为fiv。同时考虑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增速回落, 股市大幅波动, 因此引入金融危机 (xn) 这个虚拟变量, 2006~2009年取值为0, 2010~2013年取值为1。

三、模型的设定和实证过程

(一)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和pedroni协整检验。

面板模型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因此为了避免现实经济中许多并不平稳的时间序列导致计量分析出现的“伪回归”现象, 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在进行回归前需要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 首先需要对每一个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确定数据的稳定性, 本文使用EVIEWS11.0中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八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了增加数据的平稳性, 部分数据使用了对数变换, 通过检验发现, 五个解释变量和三个被解释变量变量均为平稳变量。然后将各变量进行pedroni协整检验, 得出smv与bei、FIR、人均GDP、ord、fiv存在着协整关系;lii与bei、FIR、人均GDP、ord、fiv存在着协整关系;ba与bei、FIR、人均GDP、ord、fiv存在着协整关系, 这些变量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二) 回归模型的建立

1、模型类型检验。

面板模型分为混合效应模型、变截距模型、变系数模型, 分别计算三种模型对应的最小二乘回归的残差统计和F统计量, 同时仅限于以样本本身的效应为条件进行研究, 所以将模型选定为固定效应的混合回归模型, 就是把面板数据混合在一起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估计参数。

2、回归分析。

本部分运用固定效应的混合回归模型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等因素对股票市场、寿险市场、银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1, 然后进一步对回归模型结果进行归纳和简要的讨论。 (表1)

通过上述的协整检验, 说明模型中的三个被解释变量分别与解释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同时回归方程中得到的残差也是平稳的。直接对原方程进行回归, 得到的回归结果具有可信度和解释力。

3、实证结论。

根据前面的分析, 运用EVIEWS11.0, 采用固定效应的混合回归模型进行面板估计, 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1。从六个模型的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对我国股票市场、人寿保险市场、银行业存在着显著地促进作用, 并且在引入金融危机变量前后实证结果并没有明显变化, 均为显著的正值。

同时根据表中的回归结果, 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 养老金资产对保险、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影响依次递减。尤其是养老基金结余对于保险市场的影响在数量和统计上特别显著, 在模型B和E中, 养老基金结余/GDP对寿险收入的弹性最高, 均达到了0.9以上。也就是说, 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产/GDP规模每增加1%, 寿险收入将至少提高0.9%。同时其他四个模型中得到的结果也非常显著;第二, FIR是金融相关比率, 用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指标。在上表的实证结果中, 各个模型的系数均为负值, 表明我国现有金融结构对于不同的金融行业均是抑制作用;第三, 人均GDP在六个模型中都十分显著, 表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金融发展;第四, 在模型BCDEF中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于被解释变量都是显著的正值系数。说明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把资金投向养老基金、商业寿险、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实现了资产的多元化投资;第五, 三组模型中加入金融危机这个虚拟变量之后, 部分指标的系数显著程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模型A与D相比, 老年人口抚养比从不显著变为1%的水平上显著, 而且拟合程度也有所增加。模型B和E相比, 金融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变得不显著了。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养老保险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参与越来越多, 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业的相对占比也发生了变化, 我国金融结构逐步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化。为了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 本文提出两点建议:第一, 推动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调整监管者功能定位、发展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和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 能够积蓄大量的长期资金, 将其注入资本市场, 可以有效地促进金融创新、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变国内失衡的金融结构;第二, 利用养老金改革的契机,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养老金融业的发展为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综合监管体制提供发展契机, 能够改变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现状, 降低我国间接融资的风险。同时, 它的发展可以连接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秉文, 孙守纪.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澳大利亚、冰岛和瑞士三国案例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 2008.2.

[2]郑秉文.金融危机对全球养老资产的冲击及对中国养老资产投资体制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 2009.10.

[3]诸艳霞, 黄斌.养老金结构与金融结构的相关性研究——来自典型OECD国家的经验证明[J].公共管理学报, 2009.1.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 篇11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以往采用收付实现制,采用这种制度主要是考虑到将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的款项为确认标准篚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防止社会保障预算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但随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收付实现制的沿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度,在此背景下,积极改进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势在必行。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现有问题分析

目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会计核算制度不科学。医疗保险基金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基本依据,能够反映医保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但并不能如实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导致医疗保险基金会计账务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长此以往不利于医保风险的防范。

容易产生信息误导。现行的医疗保险会计核算制度下,不能准确的反应档期医疗保险基金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而不能准确而可靠地反映出会计年度基金结余情况,从而无法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成效、政策执行情况、改革成效等进行客观评价,无法为医疗保险费用征缴等活动的管理和调整提供可靠的信息,乃至对其产生信息误导。

会计核算信息化程度不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量的逐渐加大,以往复杂的手工操作已然被信息化操作取而代之。但现有的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系统多数依然是在收付实现制背景下建设的,其功能与运行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医疗保险基金数据自动化处理要求,且医疗保险基金业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对接不足,进而制约了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实际效率。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改进对策

要解决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现有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成效,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确立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办法。针对目前医疗保险基金的运作规律,应采取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办法,将责权发生制作为收付实现制的补充,以针对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进行改进,使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向着更安全、更透明、更科學的方向发展,进而更准确地反应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数据,更好地满足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需求。具体来说,可以对可以预计的基本经济事项如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应计利息的计提等采用责权发生制进行核算;对其他收支内容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通过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办法来准确的反应现在与未来的隐『生资产与负债,进而更为客观的反映出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运作状况和盈利与保障持续能力,为相关部门的风险规避、决策制定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强化对医院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强化对医院的医保管理和会计核算,对于保障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医保资金是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相关部门应协同医院财务部门共同做好医保资金管理和相关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来说,医院也应财务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会计核算基础,并强化对回款事项的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尽快回收滞留资金。当医保费用大于总控费用时,对于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应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做出坏账处理并向上报主管部门。

强化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系统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已无法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与财会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同步、同数额进行核算。因此,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背景下,应进一步强化医疗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对此,一是要使财务部门根据医疗保险基金业务系统审核生成的保险待遇拨付单在复审后付款,并将结算信息反馈给业务子系统,以保障会计核算信息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二是要使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共享数据库信息,提升财务体系与业务体系的会计信息对称度,进而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同事,应强化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建设,以保障相关会计信息的保密性。

综上所述,解决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中的现有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目的是真正将医疗保险基金用在“刀刃上”,使其真正成为参保人员的“保命钱”。以维护参保人员利益和维护社会保险体系运行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受会计核算方法、理念和信息处理手段的影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整体成效并不理想,对此,应在确立“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的核算方式、手段,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篇12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运行了近四十年的劳动保障制度的轨道上进行改革的, 目前我国的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 这一项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基本养老保险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 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社会养老统筹基金。

1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建立, 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改变了过去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和企业负担听做法, 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个人帐户的建立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养老保险金的缴纳、个人帐户的储存额的结转、计息、支付、继承和退休费的计算等, 无不牵动每个人的心, 从从关注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1.1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个人帐户数据量大、数据复杂、数据变化快, 数据的录入要求及时准确。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是城镇职工身份权益, 也是职工的私有财产, 经办单位必须按月记入。由于每个职工个人参加工作时间、技术等级的不同、当月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工资属于变数, 且有显著的不统一性。

投保人员情况复杂。由于投保人员一生中可能出现失业、停保、续保、异地流动等情况, 必须对个人帐户管理工作量有足够的认识。

缴费工资基数虚假, 侵犯职工应得利益。一些单位无视国家法纪, 虚报、假报工资总额, 逃、减基本养老保险费, 这不仅是逃避社会保险义务, 也是对职工个人利益的侵犯。因为社会保险属于二次分配, 少报工资总额, 实际是减少职工个人帐户应得的份额。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软件、硬件与工作要求尚有距离。一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 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缺乏审核技能, 束手无策, 甚至根本无力审核。而有些工作软件缺乏监控、制约程序, 致使一些矛盾数据、一些显失准确的数据得以录入。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 说明我们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工作的不完善, 使得这项严谨和严密的工作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差错, 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绝对不应该的。

1.2 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保险意识。养老保险牵涉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应该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介绍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法规政策, 广泛深入地宣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内容, 使得人人都关心养老保险, 人人都懂得养老保险, 提高养老保险帐户的自我管理意识。

规范管理业务,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准确地划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记入、结转、修改、支付和结算等业务, 制定各自的业务规范。对养老保险金欠缴、缓缴、补缴的单位和个人, 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额的记入、计息和结转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建立严密而有效的审核制度和核查办法。为保证其准确性: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专管部门;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和相应的核查办法。三级审核制度:经办部门上级审核;经办单位专管部门审核;职工本人核对。核查方法为:上年结转与计息是否准确等进行核查;经办单位对缴费工资项目、缴费工资总额、个人缴费基数、个人帐户记入情况等进行核查。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基本养老保险人个帐户管理的最大特点是数据量大, 延续时间长, 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员的流动量增大,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序越来越大。必须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即计算机管理。每月基层单位以报盘形式上报职工工资总额, 传入系统后, 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每个职工的当月养老保险个人应缴额、单位应缴额和帐户注入额。每年在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利率公布以后, 即对上年个人帐户额进行结转, 并对本年利息进行计算。每年打印公布一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对帐单, 让职工做到心中有数。

2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养老保险帐户管理同样重要。它是一项由政府立法强制征收的专项计息基金, 是养老保险工作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基金的管理。

2.1 加强监检工作

首先, 必须认识到监督检查的重要性, 养老保险基金是“养命钱”、“活命钱”, 基金运芝的正常与否, 直接影响到广大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 监检工作不仅是参保职工的迫切要求, 也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需要。

监检工作应该从“收支”两条线上开展, 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收缴不力基金自然会出现严重缺口, 支付不当, 入不敷出。所以必须从两头把关, 同时还应加强对中间环节的监检, 对运营、对管理状况监检。

2.2 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确保解决缺口的有效途径, 要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须进行资本运作, 只有通过运营才能实现保值增值。在传统储蓄性投资不放弃的前提下, 运用多种手段, 建立多种渠道。可切入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收益相地较大, 但风险也大, 在投资时应首选风险小的证券。如地方政府债券, 这些证券由政府的信誉为保证, 风险度小, 收益高于储蓄。但在这方面投资运营队伍, 在资金投入上也应控制好数量、比重。也可向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这项投资风险小, 收益稳定, 但必须注意期限长的特点, 应合理分配投资比例。

2.3 做好防范风险工作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必须注视支付风险, 这种风险往往是以隐性态势存在, 但一旦发作, 又具突发性, 因此要格外注意。

支付风险常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体制风险、财政支付风险、收缴风险, 要防范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发布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 这对确保基金运营保值增值, 依法实施监督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管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 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会不断健全完善, 蓬勃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李剑锋, 《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与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

上一篇:数字基带转换器下一篇:休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