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研究

2024-07-07

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研究(精选5篇)

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研究 篇1

2010年10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 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 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目标为全国统筹, 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就目前来看, 我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 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但是,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 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人员流动性差、基金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究其根本, 还在于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较低。

由于统筹层次低产生地方利益分割严重, 地方性的养老保险政策不一, 缴费基数、缴费比率差异很大, 加剧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政出多门, 必然引起不同地区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攀比, 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再加上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高, 超出一些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 出现基金供给困难, 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无法实行城乡对接, 使不同统筹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受阻, 大大削弱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功能, 进而导致覆盖面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

由于统筹层次低, 不同统筹区管理体系不统一, 管理机构实施办法各有不同, 各地区间公平难以实现,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无法调剂使用, 出现基金结余和赤字并存的局面。各统筹单位各自为政, 分别管理单独核算, 转移过程繁琐, 计算程序复杂, 人为增加了基金的管理成本, 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中央监管部门不仅难以将所有的基金筹集在一个统一的管理者手中进行统筹管理和适时调剂, 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还要为了考虑基金的安全运营, 严格限制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 狭小的投资空间和简单的运营模式导致基金低效运行, 抵御通货膨胀风险能力低, 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在此情况下,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 分析原因,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 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方能有效改变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系的现状, 以下针对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做简要分析:

(1)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的保障体系, 是社会的一项公共计划, 它具备对国民收入进行第二次分配的职能, 使社会财富贫富之间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合理适当的转移。社会化的范围越大, 越能做到公平,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养老基金, 是体现高度社会化分配的必要条件。

(2) 有利于打破制度界限、消除区域壁垒, 使有限的社会保险基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原各统筹区政策不一、缴费基数及养老金发放标准各不相同, 政策框架出现断层, 造成地区之间的转移障碍, 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权益记录出现中断等情况, 人为提高了流动成本, 阻碍劳动力的正常流动。目前劳动力跨地区甚至跨省流动越来越频繁, 而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使各种生产要素在流动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人员流动不起来, 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 违背发展规律即为改变的必然。

(3) 有利于强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和统一管理。聚水成潭, 集源则广, 各地社保基金集中由国家统一管理, 统一计划, 统一经营, 不但便于掌控资金流向, 提高和完善管理手段, 而且交由专业公司运作的资金, 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基金的利用度, 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和支出大于收入等问题, 同时也有力地遏制了滥用基金、挤占挪用贪污等多种腐败失职行为的发生。从而使资金的流向更加合理, 使各级政府的责任分担机制更加健全, 因此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的步伐显得尤为必要。

具备以上有利条件, 可以说已经为全国统筹的实现提供了多方面基础保障, 但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难点和障碍, 如权衡地方与中央政府权责划分不明确而产生的利益博弈, 实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组织人事完全垂直管理等体制改革问题, 基金归集管理职责的调整, 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及统筹方案的选择等等诸如此类的操作难点。此外, 巨大的转制成本、财政面临的资金压力, 以及实行全国统筹后, 经济发达地区面对政府分配资金中的“杀富济贫”, 心理上和现实中的接受程度等等现实障碍, 都需要政府逐步整治、分级清理、通盘协调。

综合上述分析, “全国统筹”的意义有三:一是增强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可携带性, 进而提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二是增加劳动者的安心程度, 减少储蓄率, 增加消费, 扩大内需;三是减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助推城市化进程, 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可能一步到位, 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虽然就长远来看, 以全国统一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养老金计发基数, 符合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应以保基本为理念, 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在现阶段, 刚从较低的统筹层次进入全国统筹, 地区间大幅度的输入再分配, 必然会引起高收入地区的不满, 不利于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不利于全国统筹的实现。因此, 在目前各地区职工工资差距较大的情况下, 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对地区间收入再分配调节的幅度, 减小各地区间的阻力, 必然有利于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所以,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方案的选择上, 应坚持可行性、公平性和激励性三个原则, 采取省级政府按一定比例将本地的社会统筹资金上缴中央, 与中央财政共同出资构成全国统筹基金的方式, 在基金的支出方面应基于各省不同的生活水平发放有差异的基础养老金。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研究 篇2

关键词:社会保障;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99-02

河西走廊是一个文化交融、特色鲜明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多元社会文化场景中,探讨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分有意义的。金昌市是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市,本文对金昌市下辖的农业县永昌县进行了深入调查,实际调查的对象有农民、城镇退休职工、城镇下岗职工、退休公务员,年龄基本上在45-70岁之间,男女基本持平,调查对象涉及比较广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永昌县城乡居民参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

一、永昌县社会保障发展概况

据了解,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924人;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2719人,参保率为98.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9529人。工伤保险参保396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1046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9548人,参保率为9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80832人,参保率达97.54%。生育保险参保14372人。①

截止目前,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540人,征缴基金3634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2956人,参保率为98.81%,征缴基金678.48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9126人,征缴基金436.7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9558人,征缴基金195.1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196人,征缴基金2303.4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356人,参保率为99.6%,征缴基金119.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78190人,参保率达96.11%,征缴基金1148.4万元;生育保险参保15975人,征缴生育保险基金85万元。②(见表1)

表1 2013年-2014年永昌县各项社会保障情况一览表

2013年-2014年永昌县各项社会保障情况一览表

社保类型年度及增长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育保险

20131292412271995293961295482104618083214372

20141254012295691269558253562519617819015975

增长率-3%0.2%-4.2%141%-14.2%19.7%-1.5%11.2%

二、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状况及问题

(一)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方面,通过对永昌县民政局Z主任的访谈得知,永昌县自1998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时的标准是家庭月人均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月人均收入不足100元的由国家给补够100元。到2014年,城镇居民享受低保待遇的标准由原来的家庭月人均收入100元提高到458元,也就是家庭月人均收入在458元以下的可享受低保待遇。采用补差法,家庭月人均收入不足458元的由政府补贴达到458元。据统计,2014年甘肃省低保的覆盖比例为12.6%,而永昌县2014年享受低保的人数为7845,占整个城镇人口的7.6%。可以说,永昌县和该省其它地区相比低保覆盖比例是较低的。2006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实施农村低保政策,自此永昌县开始实施农村低保政策。与城镇居民低保政策不同,农村低保以人均年收入为标准。2013年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907元可纳入低保,2014年为2193元,大约上涨了15%。

jc-F-c,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农村户口,男,55岁,汉族。

“新农合参加了10年了,每年交80元,妻子曾到县医院住了十天,报销了60%。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金免交50元,医疗和新农合全队的人都入了。当时开始实施时,有些人不愿意交,害怕被骗,现在人们的意识提高了,说是党的政策好了,有发粮补什么的。以前1人享有低保,其他家人不享有低保,现在有1人评上低保,全家都享有低保。城镇居民和农农村居民素质差别大,对低保政策不了解。农村每个大队只有3个低保名额,但实际上生活困难的人较多,名额太少。城市里低保名额多,不公平。低保补助金涨了,由原来的170元涨到240元(每个月),但农村1类低保人员才205月。”

jc-H-c,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农村户口,男,70岁,汉族。

“农村不如城镇,城乡之间低保不公平,城镇名额多,而农村少。老年人养老金太少,丧失劳动能力以后不能保障生活,对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来说,生活很困难。”

2012年永昌县开始执行国家发改委42号文件,农村低保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在农村低保户的评定上,永昌县采取“3+1”模式来进行综合评定,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和公正。“农村低保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权力由村干部过渡到乡镇政府手中,效果很明显,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基层民主力量十分薄弱,机构设置不健全,原来每个乡设置3-7人从事农村的低保工作,但实际上只有1—2人,最后还是得依靠村委会来开展工作。”通过与民政局Z主任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农村低保面临着工作量大、人员不足、指标偏少、评比困难以及易养懒汉等问题。Z主任认为“过去由于农民思想意识上的错误认识和低保执行机构村委会的问题,出现很多关系保和人情保,农村低保工作很难开展,也很难实现公平公正。”

另外,针对流动人口的低保政策还不完善。被调查者中有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流动人员,由于户籍还在湖北农村老家,她所有的报销事宜只能到户籍所在地办理,这对于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也是她希望当地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能够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jc-C-c,金昌市永昌县,农村户口,外来务工人员,女,50岁,汉族。

“我也很想申请低保,可是我的户口在湖北老家农村呢,这儿申请低保是有户口限制的,所以在这里是申请不了的。我要报销的话就得会老家,麻烦的很。”

(二)医疗保险

在城乡一体化试点下的医疗保险方面,永昌县2010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社保局资料显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报销比例、缴纳费用等方面进行了统筹。

jc-E-c,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农村户口,女,52岁,汉族。

“我家人曾经生过大病,在我们县医院住的院,总共花了3000多块钱,报销比例县里70%,镇里75%。除了给报销的钱以外,大病救助还给补助了300多元,这一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jc-B-u,金昌市永昌县,城镇户口,退休职工,男,60岁,汉族。

“去年住院(金昌市级医院),花了一万,报销了70%(7000元)。市县的报销比例一样,住院费用我自己先垫付后来给打到卡上,用了2-3个月。”

jc-H-c,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农村户口,男,70岁,汉族。

“新农合入了有7、8年了。06年在武威市肿瘤医院看病,但是当时是出市治疗未能报销,现在出市也可报销,报销比例为70%,但有的费用如药费、检查费等不能报销。在市级医院看病可先拖欠部分费用,后来再补上。”

但是要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永昌县社保局B局长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医保资金筹集比例水平较低,其次是医疗费用增长比例大,最后是征缴基金缺乏。在医保、医院、患者这三方的利益链条中出现了恶性循环。即医院费用提高速度太快,医保基金筹集不够,患者报销金额被拖欠,又影响到基金的筹集,以此循环。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2014年大病保险的报销没有落实,原因是在城乡一体化的三年试点期结束后将大病保险60000元以上80000元以下的部分交给了平安保险,但这中间出现了行政工作的衔接不良,政策并没有落实,因此影响到了大病报销。此外,目前永昌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主要个人缴费以及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支持。但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医疗保险资金还是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

三、结论

总体来说,永昌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比较全面,尤其是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很大。参保人数在不断增加,各种保险的参保率均在96%以上,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很高,居民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但是永昌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存在漏洞,如大病保险的转移续接工作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基金征缴的困难这一现状;在最低生活保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基层机构设置不健全导致的工作量较大等等,还需要继续完善。

注释:

①金昌市永昌县人社局2013与2014年工作总结

②同上

参考文献:

[1]高平.城乡一体化应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J].中国乡村发现,2010,04:52-54.

[2]方菲.从失衡到均衡: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09,06:72-75.

[3]马一民.论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8,11:21-24.

[4]王延中,张时飞.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01:39-41.

[5]何平,汪泽英.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2:42-52.

[6]袁文全,张卫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J].学海,2010年第6期.

浅析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 篇3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现状

养老保险的定义就是在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实行统一的规划。在98年提出的《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与行业统筹移交到地方政府管理的通知》中指出, 一定要加快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的步伐。而在07年召开的十七大中又再次指出“进一步加快进度完成全国养老保险统筹, 制定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据有关调查显示, 到09年年底, 全国各地市级以上政府都要制定出养老保险统筹制度, 但是人力资源调查中显示, 全国仅仅只有20个省级部门达到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的基本标准。由此可见,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还处于一个相当低的层次。

由于养老保险的统筹并没有达到标准, 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决策权的不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大等问题。统筹制度的不完善还会导致, 政府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自由支配与统一使用, 这种现象就制约了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统一支配与调度, 严重的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本应发挥的作用, 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完善。, 而有的地方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费用的大幅度增高, 又没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就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缴费的艰难性, 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几点影响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统筹实现全国统一的主要原因大致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于省级以下的养老保险统筹的激励还不够, 由于一些省级以下部门, 缺少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的积极性, 在管理制度上, 虽然也实行了缴纳基金全部上缴的政策, 但是其实能真正完全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但是由于省级部门与其以下部门并没有划清界限, 导致了在完成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时, 还有大部分不能完成任务的, 或者刚好完成任务的, 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个是养老保险统筹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一直以来, 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 由于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较多, 流动性相对也较大, 这就导致了在企业里, 刚为其办理完有关养老保险的手续,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却辞职了, 而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 并不能实现养老保险的转接, 所以就导致了农民工对于保险的抵触性, 从而难以实现养老保险的统筹。第三就是对于养老保险征收的阻力较大, 由于有些企业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广, 对于工人养老保险的实际支出却成了一些小型企业难以支出的费用, 导致了在征收养老保险时产生的阻力, 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对于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的建议

1、加大养老保险宣传力度, 提高覆盖率

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来讲,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基本政策, 能够让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能在老年的时候都能够达到基本生活需求, 所以说, 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已是是否能够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首先我们一定要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以完善, 将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人员统一的纳入到养老保险的制度当中, 缴纳同样的保险, 享受同样的待遇, 实现社会的公平性。其次, 对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归属地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落实并解决, 对于流动人口基本养老保险的归属问题做详细的研究, 要突破城乡的格局, 明确其从属关系, 使流动人口也能统一的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当中。

2、完善全国养老保险统筹财务管理体制

首先, 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现今的预算管理方法,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以政府的收支任务作为最低的工作标准, 对于每年需要完成的任务要分担完成。其次, 为了防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越来越大, 上级政府可以采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 对于一些地区的其他拨款与补助适当的减少, 建立检审机构防止有人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囊中挪为他用。

3、完善政府机关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政府部门首先要明确对于征收各类税务的义务与责任, 从而实现各部门的合作, 达到共同管理的目标。要将企业社会保险登记放在其工商保险登记之前, 对于没有办理社会保险的企业, 不予以颁发营业执照, 这样, 就能够控制社会保险的缴纳, 监督人员也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社会各种保险进行调查, 确保养老保险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实行养老保险统筹的首要前提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定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要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实现公平与统一, 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统筹的完善。

总结:全国养老保险统筹是绝对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它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体制与社会的责任, 我国现阶段的养老保险统筹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线上, 我们可以从较低的统筹层次开始, 最终逐步实现全国统一, 这也是我国实现全国统筹发展的开始, 当然, 这还需要我们上级政府与下级管理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红娟, 史健勇.关于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思考——从替代率和多支柱角度[J].北方经济, 2009, (12)

[2]李长远.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路径依赖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3]林乐君.破解企业养老保险发展难题——黑龙江省实行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纪实[J].中国劳动保障, 2005, (08)

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研究 篇4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一个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总称。”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互助性、福利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我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其中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为补充。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

就本质而言,社会保障应是面向全国公民的,不应有农村与城市之分。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导致了社会保障在城乡间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农村社会保障是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而言的。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的概念具有一致性,它是指面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所以可将农村社会保障定义为:“国家或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农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

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显现出的问题

(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以居民的家庭保障为主,它并不是由国家强制实行的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的保障制度,也没有得到国家财政支持。在农村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入主要包括社会救助对象(即农村贫困户和残疾人)和社会优抚对象(包括烈军属和革命伤残军人等)。但从全国来看,农村人口中只有少部分人能享受到各项社会保障,而且保障标准相对偏低,社会保障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社保项目缺乏资金来源

现实中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是:农民自愿参保为主,集体资助为辅,政府政策扶持或少量资助。“由于国家财政支持相对较少,而大部分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集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保障资金难以到位,从而影响了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缺乏稳定性与规范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试而不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试点期间的农民踊跃参与到后来的相对停滞状态,合作医疗机制几经恢复但对农民的保障功能有限,都足以可见制度的可持续性较差。

四、构建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规体系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工作,依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确保基金使用安全、高效。在立法过程中坚持增强政策法规的宏观性与统一性与增强政策法规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原则。

2、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为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在立法体制上,形成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农村社会保障法》为统率的。以国务院针对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方面制定的条例为主体,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完整法律体系。”

(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支撑体系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结构,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支持机制。把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足额纳人每年的财政预算,预算安排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的比例,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2、拓展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吸取国外经验。有关部门要尽快通过社会保障税,发行农村社会保障债券和福利彩票等渠道。充实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过程中,应以个人储蓄积累为主,以社区和国家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民家庭保障和个人保障的积极性。

3、强化监管,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体系内容

1、在巩固农村“五保”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对农村敬老院建设予以倾斜支持,保障资金来源。确定各级政府合理的资金负担比例,建立稳定而逐步增长的农村低保补助基金,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

2、完善农村保障体系,落实中央新医改政策。确定切合实际的合作医疗范围,立足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应该也保小病,防止农民从小病拖到大病,增加农民自愿参与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多渠道解决合作医疗资金,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3、探索建立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椎进由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等多种形式转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策;“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已把“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了突出位置。这些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务农农民等低收人群体将以多种方式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将经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多元化以覆盖广大农民。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蛊誓考评体系

1、建立项目管理和目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确定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密切配合。制度考核细则。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注重管理过程的检查和考核,严格奖惩制度,增加透明度。提升效率。

养老金最快5年实现全国统筹 篇5

在回答记者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时间表的问题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是一步到位,要逐步完善。据透露,经人社部及有关部门评估,全国已经有25个省级单位达到了省级统筹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会研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

“另行规定”授权无碍法律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解答“社保法中授权过多”问题时表示,授权过多不会影响法律的实施,不会把权力集中到地方,社保法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从大的法律层面把一些基本的制度确定下来。

“社会保险法中的一些条款授权国务院另行规定”,信春鹰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社会保险制度正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新的机制正在建立,有的制度正在探索,所以很难用法律的形式固定化。

第二,中国幅员较大,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又比较短,所以本着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国家立法确定大原则的基础上要给国务院和地方一些空间。

第三,现在社保制度不断地发展完善,有一些阶段性、过渡性的措施很难用立法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要给改革和发展留下空间。

单位不足额缴费可申请强执

在回应社会保险强制手段的问题时,胡晓义指出,关于社会保险强制手段的问题,社会保险法第63条规定“当用人单位没有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且没有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这一条规定,应该说是强化了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的手段。

胡晓义表示,之所以要做出上述规定,是因为在过去20多年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大量社会保险费征缴困难的问题。其中有一些企业是因为客观原因。比如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确实没有能力缴纳,但是也有一些是因为社会保险意识淡漠,有意规避或者逃避缴纳保险费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偏高

在回应“养老保险缴费高保障低”说法时,胡晓义认为,现在规定的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确实不低,这是因为这个制度现在承担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缴费这样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

“最近六年来,养老金的水平翻了一番。为此,中央财政每年要拿出1500亿以上的资金来支持这个系统的运行,这实际上也是在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负担。”

“随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我想各方面的社会保险意识会更加增强,参保的积极性会更高,那么更多的人参保也会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按照大数法则,相应的负担也会有所减轻。”胡晓义说。

立法未刻意回避公务员参保

上一篇: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下一篇:水电海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