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业务

2024-07-16

社会保险业务(共12篇)

社会保险业务 篇1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各级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收、支、管全过程中所形成, 并被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参保对象从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到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其间所能享受到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待遇。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参保人数、参保单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保险业务量和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 社会保险部门所承担的安全有序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职责也日渐沉重。由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设是伴随社会保险制度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还属初始阶段, 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档案业务管理标准和规定, 各地业务档案管理不尽统一, 缺少规范, 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误区”。如不及时纠正, 会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管理上的“误区”

一讲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不少同志很容易将其同办公室产生的文书档案联系在一起, 因此, 把形成的业务资料全部推向办公室, 由文书、档案人员判定是否具有归档价值。实际上, 业务档案与文书档案形成的范畴、利用的对象都不同。业务档案来自于业务运行过程, 是整个业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业务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收集、整理、编目、装订、归档, 直至移交档案室,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至于收集范围、整理方式要达到什么程度, 业务部门可与办公室共同探讨, 业务部门有了解业务全过程的特长, 办公室人员有收集、归档、保管文书档案的经验, 这样各取所长、相辅相成, 可制定出比较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在办理业务过程中, 业务部门本着谁经办、谁整理、谁归档的立卷原则, 可根据归档范围先分类别, 以“参保单位—年度—业务环节 (类别) ”分类方法, 先区分参保单位, 再区分年度, 第三区分业务环节, 同一单位同一年度社会保险文件材料中, 件的排列依照社保登记类、参保人员类、申报结算类、保险关系转停类、待遇类顺序排列。密不可分的材料依顺序排列在一起, 经办机构的材料在前, 参保单位提供的材料在后, 结论性材料在前, 证据性材料在后。按照业务档案流程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加盖归档章、填制备考表, 然后装盒归档, 全部实行了“一户一档”的管理办法。这样, 业务部门就完成了立卷的任务, 并于次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业务档案移交档案保管部门统一编目、存档、保管和提供利用。值得一提的是, 在移交时要办理档案交接手续。这一过程的有分有合, 有序流转, 也体现了各自“职能”和“责任”的不同, 避免了原始依据的遗失、混杂, 方便以后利用。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载体上的“误区”

目前, 计算机在社会保险业务运作中应用广泛, 各种数据已通过计算机生成、存贮、共享。有人认为最初记载于纸质的原始资料已无保存价值, 认为通过计算机直接查寻更加快捷明了。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计算机固然有其科学、准确、检索方便、存贮量大、易于修改等特点, 但纸质文件、纸质档案却始终保持和发挥着原始凭证的作用, 并且有永久保存价值。这一点恰恰是电子文件所欠缺的。因为档案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档案法》赋予的。目前, 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没有得到《档案法》的认可, 所以遇到数据更正、司法公正时, 只能依靠纸质文件、纸质档案。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即使在国外先进的国家, 也重视纸质文件、纸质档案的凭证作用。所以, 首先要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载体保管有个正确认识, 纸质文件要归档, 计算机形成的电子文件同样要归档, 从而发挥各自不同的利用价值。对纸质业务资料的归档形式可延用文书档案的管理方式, 对电子业务资料的归档则通过程序控制和备份, 并刻录成光盘存放在防磁柜里永久保存, 每四年再重新刻录一次保存。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操作上的“误区”

在具体操作中, 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 也需要有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归档范围

有的同志认为, 凡是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所有资料都要归档, 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一定要视业务资料的利用价值而定, 实行优化收集, 在保管期限上也可以区分一下。同时, 也要防止重复劳动。例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部门形成的一式几联“征缴凭证”, 因财务部门托收后将其中一联按月整理装订成基金凭证, 并按规定移交档案室, 这样基金征缴部门产生的一联存放于本部门保管就可以了, 因为一个档案室存放两套完全相同的档案也是一种浪费, 应根据需要确定归档内容。

2. 业务档案形成也要有“收支两条线”的观念

社会保险主要有征收和支付两块工作, 征收和支付形成的原始资料不应混杂。一个卷一个内容, 即使是以一个单位, 也要分清“收”与“支”分作两类归档。

3. 案卷排序问题

既要贯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又要兼顾不同档案的各自特点, 分别排序, 同一类别的案卷流水号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上架, 不同类别的案卷不得排列在一起。档案上架后, 对各架编制档案存放示意图, 便于查寻。

总之,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必须实现科学化。以档案现代化管理为突破口, 理顺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使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保险业务 篇2

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及办退程序

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程序:企业或个人到企业养老保险科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保企业或个人当月11日至次月5日前到企业养老保险科申报养老保险费→到地税局缴费

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8%,单位缴费比例为企业当月工资总额的20%。自由职业者缴费比例为上省平均工资的20%。

办事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冀劳[1998]47号文件、劳社部发[2003]6号文件、《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业务咨询电话:85402235。

办理退休程序:职工申请退休→单位公示后提档案到社保局稽核科审核→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工科)核准后上报稽核科→稽核科审核档案、缴费、计算退休待遇→批准下月起发放养老金

办事依据:冀劳[1998]47号文件、冀劳社[2006]67号文件业务咨询电话:88034200。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就医及住院程序

门诊:医生诊断出方→持药方和医疗保险卡到定点药店购药→凭医疗保险卡结算

住院:县内医院住院到定点医院诊治开具“医保专用诊断书”(医院医保科盖章)→持诊断书和医疗本到社保局医疗保险科登记备案(领取住院卡)→住院

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到县医院或中医院开具“转诊转院诊断书”(医院医保科盖章、主管院长签字)→持诊断书、医疗本和单位证明信到社保局医疗保险科登记备案(领取住院卡)→住院

一般病情先诊断后住院,紧急抢救可先住院,3日内补办有关手续。

办事依据:栾政[2001]12号文件。业务咨询电话:8803146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缴费程序

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年初申报缴费花名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科审核缴费基数→按月缴纳保险费。缴费比例:单位缴纳比例为当月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6%。

办理退休程序:本人申请退休→单位将档案报送到机关事业科→审核档案、缴费→报工资科审批。

办事依据:栾政[1999]39号文件。业务咨询电话:88034200。农村养老保险退休、退保程序

退休办理:满60周岁,持缴费手册和身份证、相关证明、照片到农村养老保险科办理。

退保手续办理:升学者持本人升学通知(农转非者持农转非

迁移证的复印件、死亡者代办人持死亡者火化证明)、缴费证、户口本、身份证→到村委会(或单位)开具证明→乡镇有关部门(民政)审验→农村养老保险科办理退保手续

办事依据:民办函[1994]39号文件、民办发[1994]22号文件、劳社部函[1999]132号文件。业务咨询电话:88034200。退休人员移交工作流程

保险业务可转让 篇3

何为保险业务转让

《办法》规定的保险业务转让,是指保险公司之间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转让全部或者部分保险业务的行为。保险公司通过业务转让,达到自愿退出保险市场或者剥离部分保险业务的目的。当然,《保险法》中也涉及到“转让”一词,但其为“强制转让”,即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被撤销或者破产情形下发生的保险业务转让,或因偿付能力不足而被监管机构强制要求的保险业务转让。《办法》中所规定的“转让”为“自愿转让”,指的是保险公司之间的自愿行为。

保单更有保障

《办法》主要内容有5个方面:一是明确了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转让行为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二是确立了保险业务转让的基本原则,即平等、自愿、公开、公平原则,以及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三是设定了保险业务转让双方在业务转让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义务,限定了接受方保险公司应当具备的一系列资格和条件;四是明确审批流程,细化申报材料;五是规定转让方保险公司须征得相关投保人、被保险人同意后,方可实施保险业务转让方案。

这5项内容从4个方面加强了对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首先,《办法》确立了保险业务转让行为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其次,基于权益保护的考虑,《办法》着重强调了受让方保险公司依照原保险合同,继受转让方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负有的义务。第三,为保障投保人等主体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了接受业务一方的保险公司的一系列资格和条件,不具备资格和条件的保险公司不得作为保险业务的接受方。第四,转让方保险公司须就转让相关事宜书面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并须征得其同意。

市场更具效率

此前,国内保险业的退出机制大都是通过保险公司股权转让来实现的,尚未出现大规模转让保险业务的行为。但《办法》的出台与市场上有些保险公司出现经营风险,并且不能继续经营保险业务有关。著名保险学者钟明指出,相比于强制退出保险市场,保险业务转让可以说是一种“软着陆”,也是为了更有效保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从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市场,但因经营不善难以维系的情况并不少,通过业务转让使其自愿退出市场,不失为一个保留颜面的选择。

社会保险业务 篇4

1 现状和问题

1.1 业务财务数据不一致

目前大多数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业务财务剥离的方式, 业务经办系统由开发单位根据地方业务需求定制开发, 财务系统则一般是选购成熟的财务软件, 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人工录入模式, 因此业务和财务数据很难保持一致。

1.2 业务财务数据无法联动

由于两个分离的系统无法做到业务财务数据的衔接、联动, 当业务经办需要财务联动数据时要在业务系统里开发相关财务查询程序, 数据来源由财务系统定期导入系统, 数据延迟是不可避免的, 且需要的数据种类较多本地化开发工作量较大。

1.3 统计分析困难

各经办机构财务应用软件种类多、平台不一致, 接口处理不统一, 不同的财务数据间互相孤立, 数据收集困难, 无法实现上下级数据交流, 无法进行数据汇总, 统计分析困难。

1.4 财务对账复杂

经办机构财务部门跟财政部门, 银行部门, 地税部门, 审计部门进行数据交流、对账时, 由于目前业务财务“两张皮”的状况使得对账工作变得复杂甚至无法实现。

2 解决方案

2.1 业务系统中建设财务收付确认功能

财务部门将委托银行托收、扣款、两定结算或待遇发放的数据进行复核确认, 可根据银行回单在业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实收实付的确认。

2.2 接口方案

业务系统在完成实收实付确认后, 产生财务核算所需的业务原始数据, 并将实收实付数据存入中间表, 财务接口系统可接收此中间表的业务数据, 转换为财务凭证数据并向财务系统传递, 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审核财务生产接口产生的凭证数据, 使得凭证生效, 完成记账过程, 并向中间表返回凭证编号等信息供其他业务使用。

2.3 基础数据统一

统一基础资料设置:基数数据设计符合社会保险业务和基金财务有关规范和要求;指标体系设计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结构通则》、《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统一单位和账套, 统一科目体系。

统一数据规范:基础数据分类管理分级控制, 基础数据管理组件按照平台、主管单位、基层单位和账套四个层次对公共基础数据进行管理。

2.4 整体架构图 (如图1)

3 功能设计和实现

3.1 功能设计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 财务生产接口系统功能设计为4大模块, 如图2所示。

3.1.1 账套信息设置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建立生产接口软件与财务管理系统的连接, 配置需要连接的财务账套。

3.1.2 转换方案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设置业务数据转化成财务凭证的转换方案。即根据业务类型, 定制接口中间表数据与要生成财务凭证数据的转换对应关系。通过指标对照关系, 配置数据库字段之间的转换规则和条件, 包括业务类型和凭证模板。

3.1.3 生成凭证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调取中间表中符合条件的业务数据, 将原始业务数据转换成财务生产接口中的临时财务凭证。记录业务数据转换为财务数据的全部过程及相关信息。

3.1.4 凭证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调取转换后的财务凭证信息, 对已经转换生成的凭证进行回退到业务数据、作废、传递到账务管理系统等操作, 向财务系统中生成真是的财务凭证数据。

3.1.5 工作组管理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配置操作人员的工作组, 配置工作组权限。

3.1.6 操作员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新增、修改操作人员信息, 设置密码等。

3.2 详细设计

3.2.1 基础数据统一

财务生产接口系统将业务接口中间表数据与要生成财务凭证的数据进行转换, 转换为财务管理系统中统一的单位和账套, 统一的科目体系。

3.2.2 业务财务一体化

业务系统将实收实付数据存入接口中间表, 财务接口软件将接口表中业务数据通过方案配置转换为财务数据, 财务系统审核凭证数据、记账后回写接口表 (供查询、内控使用) 。生产接口原理如图3所示:

3.2.3 精细化核算

账务处理系统可实现审批权限控制, 凭证预算控制, 大额基金控制、财务科目、凭证辅助核算, 支持凭证交叉核算。丰富的账表查询可实时了解单位明细账, 单位类别明细账, 人员明细账, 缴费类型明细账等账务相关信息, 实现财务精细化核算。

3.2.4 预算决算一体化

基金报表系统可根据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基础数据经过提取汇总生成劳动保障部门标准的报表数据, 即时了解基金预算指标余额, 预算指标明细账, 此外, 考虑经办人员操作工作量, 基金报表系统内嵌上报统计财政决算报表功能, 实现基金预算决算一体化。

3.2.5 基金综合信息查询

综合信息查询可满足不同层次统计要求, 日常账表查询可满足核算层次要求;跨单位查询、统计、分析、预警可满足管理层次要求;跨系统、跨数据库整合信息可满足决策层次要求。

3.2.6 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系统可实现票据实物管理及单张全生命周期跟踪, 主要功能有票据入库、作废、报销、领用、核销、收回等。

4 结语

社会保险稽核业务流程.讲述 篇5

一、社会保险稽核

1、制定稽核计划:根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山东省社会保险稽查办法》规定,结合本级劳动保障部门有关要求,围绕单位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社会保险稽核计划。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提出的稽核建议及群众举报,制定稽核近期计划。

2、稽核准备:根据稽核工作计划,采取以下方式确定被稽核对象:1从参保单位或者个人中随机抽取;2根据数据库信息异常情况确定;3根据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异地信函协查件等资料确定;4从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用工人数多的参保单位中抽取;5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

根据被稽核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制定的稽核方案,明确稽核的重点、范围、时限,提出稽核的具体目标要求。成立稽核小组,指定两到三名稽核员组成稽核小组。

3、稽核实施:(1)下达稽核通知。实施稽核3日前,向被稽核对象下达《社会保险稽核通知书》,告知实施稽核的具体时间、稽核小组人员的组成、稽核需要查阅的有关资料名称及稽核时限,但有群众举报或者有根据认为单位或者个人有违法行为或者违法嫌疑的除外,受送达人签收后带回《社会保险文书送达回证》。

(2)调查取证。核对被稽核对象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登记证等材料内容,审查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是否符合规定,各种证件是否有效,社会保险登记证是否按规定年检;核对被稽核对象申报的缴费月报人数与统计部门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人数是否一致;用人单位工资发放人数与职工花名册是否一致;查清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内退职工、停薪留职人员、挂靠人员、短期合同工(包括农民工、季节工)的参保情况,核实有无漏保人员;审核适用的社会保险缴费费率标准是否正确;复算工资总额计算口径是否与国家规定的统计口径相一致;查阅所需的企业职工缴费申报表、社会保险费代扣代缴明细表、劳动工资统计台账、职工工资发放明细表、职工收入汇总表等,验证是否表表、帐表相符;查阅被稽核对象的应付工资明细账、相关费用明细账,验证是否帐表相符;查阅被稽核对象的原始会计凭证、现金流量纪录,验证帐证是否相符;核实缴费单位和个人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审查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补缴情况,核实是否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核查参保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分析其生产经营情况,综合评价其缴费能力。

(3)编制稽核工作底稿。

向被稽核对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和询问,了解有关情况,作出调查笔录;对与社会保险稽核有关的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并由稽核人员和被稽核人共同签名或签章。根据稽核情况填写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纪录,编制稽核工作底稿,严格执行记录人、复核人双签有效制度。

4、稽核终结。

(1)稽核告知。稽核小组根据调查取证情况和稽核工作底稿,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集体研究讨论,拟定《社会保险稽核告知书》(一式两份),对于未发现违反法规行为的被稽核对象,在稽核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其稽核结果;发现被稽核对象存在违反法规行为的,在稽核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送达被稽核对象征求意见;《社会保险稽核告知书》必须由稽核组长及相关稽核人员签名;受送达人签收后带回《社会保险文书送达回证》;被稽核对象应在接到《社会保险稽核告知书》5日内提出书面意见,5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2)业务专题会。稽核小组要对被稽核对象就《社会保险稽核告知书》提出的意见及时召开业务专题会,依据稽核工作底稿以及被稽核对象提供的证据,确定稽核结论的内容。

(3)稽核结论。稽核结论以《社会保险稽核意见书》形式出具;

视被稽核对象存在问题严重程度、有无违规、违纪情况,对存在违规事实的参保单位规定整改时间;

稽核结论经分管负责人批准加盖公章后方可送达被稽核对象,受送达人签收后带回《社会保险文书送达回证》;

被稽核对象对稽核结论如有异议,自收到稽核结论10日内,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期间,不影响稽核结论的执行,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5、提请行政处罚。对拒不履行《社会保险稽核意见书》处理意见,也不提出复查申请的被稽核对象,拟定《提请行政处罚建议书》,报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罚。

6、稽核跟踪。稽核人员随时跟踪稽核结论及行政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及时提醒被稽核对象执行时间,查询、核对、落实执行情况。

7、资料管理。一项稽核工作完结,稽核人员将稽核文书、取证材料、工作底稿等稽核资料,整理成册,分类或单独立卷,专人保存,年底整理移交档案室归入社会保险稽核档案。

8、与其他处室工作关系。查出漏报单位,需要到征缴处大厅缴费。劳动监察大队对提请行政处罚的单位依法处罚。

二、保险待遇冒领追偿稽核

1、稽核条件:社会保险待遇审核、发放处室对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领取资格存在疑义,认为有稽核必要的;受理举报内容涉及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领取资格和冒领问题的;稽核部门通过内部业务稽核认为有必要进行稽核的。

2、认定程序:社会保险待遇审核、发放处室对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领取资格存在疑义,认为有稽核必要的,填写《稽核建议书》(附相关资料),提交单位稽核处室;稽核处室收到《稽核建议书》及附件后,即时办理;稽核人员可以电话方式向被稽核人下达稽核通知或不必通知直接稽核;调查取证同社会保险稽核程序调查取证方法;

稽核工作结束后,稽核组即时作出稽核结论,提报单位领导并通报提交处室;

稽核结论只作为参考依据内部反馈,不以法定稽核文书形式送达被稽核人。

3、冒领追偿:对存在冒领社会保险待遇事实的被稽核人,稽核处室向其直接送达《社会保险稽核意见书》;在《社会保险稽核意见书》规定时间内,被稽核人仍不改正的,稽核处室填写《提请行政处罚建议书》,报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行政执法措施,追缴被冒领的社会保险待遇;资料管理:同社会保险稽核程序管理内容。

4、与其他处室工作关系。退管处提取待遇认领人相关数据;冒领人从财务处办理退款。

三、配合行政执法稽核

1、稽核条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涉及社会保险事项,认为需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稽核处室予以配合的行政执法案件。

2、配合程序:

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或转来相关资料,经单位负责人批示后,稽核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前的准备工作;

2、下达稽核通知与调查取证同社会保险稽核程序;

3、配合行政执法稽核所作出的稽核结论只作为参考依据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内部反馈,不以法定稽核文书形式送达被稽核人;

4、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反馈的稽核结论进行研究后认为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监督整改的,书面通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被稽核人下达法定稽核结论,限期要求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

3、资料管理:同社会保险稽核程序管理内容。

4、与其他处室工作关系: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专项监察。

四、受理社会保险举报稽核

1、受理举报登记:依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第八条规定,稽核部门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登记表,接待来电、来函、登门举报,对符合受理范围内的举报事由进行登记,将举报事项、举报人姓名、联系方法、被举报人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后,告知举报人受理。

2、自受理举报之日7日内立案,进行调查处理。

3、就受理举报事项进行稽核(同社会保险稽核基本程序)。

4、办理要求:(1)一般应于30日内结案;(2)在调查处理举报事项过程中应为举报人保密。

5、反馈:稽核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稽核结论及结论执行情况向举报人反馈并听取、记录举报人意见。

6、资料管理:一项举报事项处理完结,将《受理举报登记表》、稽核文书、取证材料、工作底稿等各项资料,按档案管理规定,整理成册,单独立卷,专人保存,年底整理移交档案室归入社会保险稽核档案。

7、与其他处室工作关系:被举报单位,需要到征缴处大厅办理补缴业务。

五、内部稽核

1、稽核通知:由分管主任签发,提前向被稽核人送达《稽核通知书》,并取得文书送达回证,内容应列明稽核事项、应提供的备查材料及附件、稽核人员、稽核时间。

2、调查取证

(1)对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专项稽核的调查取证。观察社会保险费征缴业务经办人是否按照政策规定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依法征缴;抽查其辖内统筹单位职工缴费一览表、社会保险费申报月报表、社会保险费收支凭证、结算凭证金额是否一致;审核社会保险转移手续是否齐全、参保时间、保费计算、转移金额是否正确;审核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记载是否及时、准确;查阅基金银行存款明细账,审核社会保险费的收支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列入财政专户管理;查阅有关的原始会计凭证、基金现金明细账、银行存款明细账等,审核社会保险费收支结算是否及时、准确;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分录、会计科目应用是否正确;

(2)对同级各职能处室实施内部稽核的调查取证。按照各项业务流程的经办要求及审核资料内容进行取证,并依据各项业务经办要求及风险控制标准进行核对;

(3)稽核人员按照一定比率随机抽取被稽核事项业务资料,并填写《调阅资料清单》,被稽核人留存一份;

(4)已归档的资料由稽核人员凭《稽核通知书》存根直接调阅,稽核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照《调阅资料清单》退回调阅资料;

(5)稽核人员可复印抽取的资料作为稽核工作证据,但不得对外公示;

(6)稽核人员可在计算机系统程序中检索业务经办记录,需下载系统程序内数据信息作为稽核项目取证材料的,填写《内部稽核下载数据审批单》,稽核负责人签字报分管主任批准后,通知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下载。

3、反馈情况:稽核人员应当自稽核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被稽核人反馈稽核情况,核对认定调查取证资料,听取被稽核人意见。

4、稽核报告:

(1)稽核人员应当自稽核工作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出具稽核报告,向分管负责人和处主要负责人报告稽核情况,由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向主任办公会报告;

(2)需出具稽核报告的,由稽核处室负责人复核签发,分管主任签署意见后方可上报。

5、被稽核人应当自接到稽核报告3个工作日内向业务督办部门提出书面整改意见,业务督办部门负责监督整改执行情况。

6、资料管理:稽核事项处理完结,将各项稽核文书、取证材料、工作底稿等资料,整理成册,单独立卷,专人保存,年底整理移交档案室归入社会保险稽核档案。

7、与其他处室工作关系:本单位各职能处室及辖内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六、特殊业务稽核

1、退款:

(1)基数误申报退款、退款单位应提交《“误缴费”退款审批表》,并提供稽核财务账、财务凭证、缴费申报表。

相关处室:申报缴费后退款,稽核后直接去财务处办理退款手续;申报未缴费的情况,稽核后直接在征缴处办理。

(2)超出法定退休年龄缴费情况退款 退款单位应提交《“误缴费”退款审批表》,并提供稽核财务账、财务凭证、缴费申报表。相关处室:过退休年龄的退款情况由养老处转交。申报缴费后退款,稽核后直接去财务处办理退款手续;申报未缴费的情况,稽核后直接在征缴处办理。

2、销户稽核

由统筹处转销户企业资料,稽核后,再办理销户手续。

3、重新启用社保登记证的稽核

保险业务突围保障为本 篇6

对中国保险业来说,2011年可谓“梦魇”,寿险业保费增速陷入困境,银保、个险两大渠道遭遇挑战,保费增速下降,投资领域遭遇“股债双杀”,出现巨额浮亏。面对此种情形,保险行业只能同心协力,共同挺过“困难”。

此时,人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是通货膨胀给日常生活及家庭财富规划带来的影响。为了不让财富缩水,人们都在寻求更好的资产保值方法,自然对保险产品的抗通胀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结合保险公司近一年来是市场中的表现,本次“金貔貅”奖保险榜单新开辟了个人和理财产品奖项,共评选出“年度最佳保险公司、年度最佳创新保险公司、年度最佳成长价值保险公司、首度最杰出保险家以及金牌保险理财产品”五个系列计18个奖项。

中国平安:实至名归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Anytime 、 Anywhere 、 Anyway”的3A 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全国通赔、定点医院、门店“一柜通”的差异化服务,并率先推出增值服务,如海内外急难救助服务,保单迁移,保单贷款,生命尊严提前给付等。真正做到整合金融集团综合服务优势,实现公司战略,企业文化,品牌传播、 IT 技术、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和风险控制等集中统一,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这么一个庞大的金融集团荣获“年度最佳保险公司”称号乃实至名归。

阳光保险:爱在人间

五年来,阳光保险集团累计承担社会风险超过20万亿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超过110亿元,创造就业机会9.5万多个,上缴税收36亿多元,累计为2700多万个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在取得杰出成绩时不忘回馈社会,矢志慈善公益事业,获得业界人士和大众的普遍认可。

2011年,阳光保险集团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产品、服务及渠道方面坚持创新,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潮流。在评选“年度最佳创新保险公司”称号中脱颖而出,捧得大奖。

新华保险:增速喜人

2011年11月16日上午,新华保险的IPO申请获得了证监会通过,由此新华保险成为第四家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的保险公司。

去年年初,新华保险正式对外发布了未来五年战略目标,力求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1996年成立的新华保险,起步晚于其他三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但是其2008年—2010年复合保费增速40.5%,增速快于行业平均以及主要竞争对手。2010年末公司保费收入达917亿元,市场份额8.9%,位于行业第三位,与太保寿险规模相近。

鉴此新华保险获得“年度最佳成长价值保险公司”称号。

友邦保险:保障为本

友邦保险是全球最大的泛亚地区独上市人寿保险集团,其推出的险种更多的以保障为本。2011年推出的“友邦双盈人生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专门针对投连险轻保障、重投资的传统做出了改变。其最大的特点是每月小额投入、高额保障,最高的保额与保费比可高达150:1。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计划为被保险人提供身故保险金和全残保险金,18-55岁的人均可投保。

推动粤港保险业务合作发展 篇7

对于广东省政府提出的推动粤港保险业务合作发展,探索粤港两地保险业务合作创新,促进跨境保险业务,广东保监局表示,将全力配合和推进省政府提出的这一方案。

根据这份方案,与普通消费者相关的主要是探索香港保险公司在粤设立售后服务中心,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承保、查勘、理赔等后续服务。共同争取国家支持降低香港保险机构准入广东市场的门槛。记者了解到,按照推进程序,需要多方部委之间的相互合作。

近几年来,赴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的3年间,香港保险公司向内地访客销售的新保单保费收入分别为63亿港元、99亿港元及150亿港元,每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

社会保险业务 篇8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 各地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水平差异, 这就影响到了各地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程度不一。根据笔者对于部分地区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调研, 发现部分发达省份由于经济基础雄厚, 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大, 建立了专业的档案管理场所和其他基础设施, 使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利用。但是部分省份或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投入也比较少, 因而这些档案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存, 这对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是极其不利的。

(二)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管理人员水平不足。部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归类和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信息化管理能力弱, 造成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三) 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方法落后。根据笔者的调研, 我国各地的社会保险业务的数字化管理还未完全普及, 管理方式落后。另一方面, 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归类, 档案管理场所安全保障存在隐患等。

二、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探微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及调研反思, 笔者对提高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一) 加强制度建设, 增强管理效率。制度的建设是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法规, 对不同种类的社会保险档案进行科学地分类和及时地管理, 才能保障这些保险档案的安全, 为以后及时有效地利用这些档案提供了保障。

(二) 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从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进行严格考核, 并积极开展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升从业者的管理水平。对于保险经办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进行积极培训和严格要求, 对各种档案的管理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 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 强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权益, 推动社会发展。因此, 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深入的了解, 对劳动者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 这样才能保障劳动者对保险档案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 强化社会保险业务者的服务意识, 能够让政府对这些社会保险档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 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 利用现代化科技, 强化管理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保险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社会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大, 因而造成了保险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 因此, 我们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方法, 将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 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 要加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更加快速有效地提供档案查询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 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待及时解决, 笔者在结合自己实践与调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关措施, 比如加强制度建设, 增强管理效率;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从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利用现代化科技, 强化管理手段等。当然这些措施的提出并不能彻底解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 这一课题的解决, 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总结出新的对策和方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水平会不断提高, 真正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本文分析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阐述了该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针对如何提高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结合本次研究和笔者的实践经验, 最终提出了多种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 对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辛玲.论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若干途径[J].现代交际, 2013 (09) :48.

[2]卢竹兰.浅谈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J].就业与保障, 2014 (Z1) :46-47.

[3]付丽琴.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成都市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四川档案, 2014 (04) :28-29.

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研究 篇9

1. 电子商务保险的定义

对于电子商务保险而言, 在定义方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角度, 电子商务保险是指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一切保险活动, 例如保险的销售、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等。

如从狭义角度对其进行定义, 则电子商务保险可以被认同为一种新型的保险业务, 其主要是指保险服务机构以电子互联网为承载手段提供的保险服务。对于电子商务保险而言, 其与传统保险业务之间的区别并非仅仅局限于承载手段不同, 往往也表现于业务模式、业务范畴的不同。与此同时, 如果对保险服务的提供方进行身份方面研究, 那么电子商务保险的保险业务提供方即有可能是传统的保险服务公司, 也有可能是新型的网络中介代理型保险公司。

2. 电子商务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1) 电子商务保险的产生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互联网科技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也经历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时期。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与态势下, 作为经济类别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保险业也发现其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并开始尝试与之结合发展。

就保险服务的根本而言, 可以将其等同于一种信用服务。因此, 对于保险业而言, 在其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无疑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流通活动。并且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 对于传统保险公司而言, 无疑需要改良自身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 扩大自身影响。因此, 电子商务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无疑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时代背景。

(2) 电子商务保险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保险自诞生之初就维持了自身高速发展的态势。对于当前的电子商务保险市场而言, 其经济总量与发展速率的增长是呈几何态势进行的。例如在2007年, 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 中国电子商务保险市场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达到了30亿元规模。这一数据的同比增长比例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35%。据相关数据显示, 至2015年, 中国电子商务保险的市场经济总量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水平。

3. 电子商务保险分类

(1) 财产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增长。在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 往往也伴随有虚拟资金转移行为、物流行为、信息交互行为、实体财产使用行为等。在以上诸多行为之中, 财产极有可能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一定损失。电子商务保险中的财产保险正是为应对此类事件而产生。

(2) 责任险

众所周知, 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即为网上购物活动。仅以一次最为普通的网络购物行为为例, 购物者往往需要承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面对货物在邮寄过程中遭受到损害、灭失风险。诸如此类的责任风险也同样蕴含于电子商务活动之中, 因此也就催生了电子商务保险中的责任险。

(3) 信用险

网络商务活动之中, 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流行为基本消失殆尽, 相反却出现了大量的虚拟资金服务、信贷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网络商务活动的过程当中, 极有可能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保险而言, 自然也就包含了责任险这一类别。

二、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分类

1. 平台销售业务模式

(1) 平台销售业务模式的基本含义

平台间对等销售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保险的重要业务模式之一。所谓平台销售模式, 即在电子商务的活动过程中, 保险业务的提供机构并不直接服务于客户, 而是将自身保险业务打包发放给第三方机构负责销售。

例如国内某一保险公司出于拓展自身业务的需要, 选择与国内某一知名网上保险销售平台进行合作, 将自身一种或几种保险服务产品委托其销售。

(2) 平台销售业务模式的优越性

对于电子商务保险的业务模式而言, 平台模式的优越之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 平台销售过程中, 传统的保险服务公司可以实现营销渠道的拓展, 但却无需付出过多的营销拓展代价。与传统线下公司合作的线上平台, 由于是网络化运营, 其经营过程所耗费的资源数量往往十分稀少, 因此对传统保险公司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加盟费用也相对较少。从这一方面来讲, 十分有利于保险公司节约自身营销成本, 扩大自身销售渠道。另外, 对于一个成熟的网络第三方平台而言, 往往不会只选择与一家企业进行合作, 对于保险领域的第三方平台而言更是如此。第三方平台合作企业中往往包含了大量保险公司或保险服务机构。因此消费者在登录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过程中, 所面对的选择无疑是多样的, 可比较的。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保险市场的竞争性与公开性。对于传统的保险公司而言, 公开化与竞争化的市场环境无疑会对其发展产生积极良性的影响。

2. 垂直销售业务模式

(1) 垂直销售业务模式的基本含义

对于电子商务保险的垂直销售业务模式而言, 其主要含义即为传统保险公司通过电子商务手段直接对消费者开展保险服务。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我国诸多保险公司大多建立了自身的销售网站与线上销售平台。通过自身网站与官方销售平台, 保险公司往往能够直接面对有投保需求的客户, 展开自身服务。

(2) 垂直销售业务模式的优越性

对于电子商务保险的业务模式而言, 垂直销售业务模式的优越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与任何保险业务模式相比较而言, 垂直销售业务模式所需的费用都是最低的, 可以极大的节省保险公司的运营投入。对于垂直业务这一业务模式而言, 保险公司无需付出线下营销一般巨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 也无需支付给第三方平台加盟费、代理费。保险公司仅仅需要面对客户, 第一时间达成交易合同既可。甚至于一些保险公司, 在垂直营销的过程中, 在自身平台设置了自主交易渠道, 使得客户能够通过电脑操作自主选择所需保险服务, 自主预定, 自主付款购买。

另一方面, 基于垂直销售业务模式的特性, 保险公司在提供保险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实现服务的专一性与专业性。当前一些保险公司基于垂直销售模式的便利性与可操控性, 进而为客户提供了定制保险服务, 将中国保险推入了定制时代。从自主性、专业性、廉价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垂直服务的优越性无可比拟。

3. 经理人销售业务模式

对于经理人销售模式而言, 其含义主要是指保险服务公司将自身保险服务商品提供与保险销售经理人进行销售。这里的保险经理人主要是指一些从事保险工作的个体人员。这一业务模式目前并未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保险销售工作, 其主要是诸多保险公司扩张自身营销渠道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个多元化选择。在某些情况下, 这一模式的出现也是基于应对一些特殊电子商务保险需求的考量。

4. 综合销售业务模式

(1) 综合销售业务模式的基本含义

综合业务销售模式是未来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一模式的含义主要是指, 客户可以利用提供保险服务的网络平台自主完成诸多保险业务操作。例如查阅保险条例信息、签订保险服务、续交保费、申请理赔等等。电子商务保险平台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正是成为可以提供保险综合业务服务的现代电子商务保险平台。

(2) 综合销售业务模式的优越性

对于电子商务保险的业务模式而言, 综合销售业务模式的优越之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综合销售业务模式最为符合电子商务时代对于便捷性的要求。在综合销售业务模式之下,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处理近乎一切保险事物, 诸如险种选择、费用缴纳、订立保单等保险需求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无疑会极大的便利保险客户。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通过综合销售业务模式的建立与运营无疑可以极大的提高自身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促进自身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保险营销平台, 往往意味着线下销售保险成本的巨额缩减。由于保险业务的线上化, 保险公司线下从业人员的数量、业务推广耗费、营销资源投入、公司运营管理投入均可得到减少。更为重要的是,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可以极大的推进保险公司新型保险产品的推广速度以及保险产品的成交速度, 最终降低保险服务的整体成本。

三、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发展局限于传统模式思想

对于我国保险行业而言, 电子商务保险仍旧是一个相对较为陌生的领域。因此, 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 相当多的保险公司还在用自身的旧思维指导新型电子商务保险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保险创新性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对于当前的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而言, 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对诸多的新型业务模式视而不见, 仍旧采用传统业务模式进行保险服务的销售与营销。例如保险公司在线下时代, 保险营销部门往往会掌握有一定的客户资源。但是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之后, 面对平台化发展趋势, 保险公司仍拒绝对分散于各处的客户资源进行整合, 极大的限制了自身电子商务保险新型业务模式的发展。

2. 电子商务保险平台研发发展滞后

对于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而言, 其未来发展方向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共识, 即综合销售业务模式。前文也已经论述, 电子商务保险综合销售业务平台是这一销售模式的核心与基础。但纵观我国保险业务平台研发与发展, 基本全部停留于基础阶段, 目前仅能提供一些基础性的保险服务。可以说, 我国当前尚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保险综合业务销售平台。

3. 电子商务保险的营销投入缺失

对于我国的电子商务保险而言, 营销投入缺失是其面临的巨大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 互联网科技在我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网民的数量增长也十分迅猛。在这一背景下, 一些保险公司仍未意识到电子商务保险将成为未来保险的发展方向, 继续选择忽视电子商务保险的营销投入缺失问题。甚至有一些保险公司, 对电子商务保险进行营销宣传时, 竟选择了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电子商务保险营销的投入缺失,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电子商务保险新型业务模式的发展。

四、对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发展方向的预测及建议

1. 前景远大的综合销售业务模式

对于我国电子商务保险而言, 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业务发展模式。但是在诸多发展模式之中, 综合销售业务模式无疑是其最主要发展方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最为完善便捷的保险服务, 无论对于保险公司抑或是用户个人, 无疑都是一种双赢选择。这种模式下, 用户可以得到最大的自主选择权, 并得到高效、便捷、快速的保险服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这一模式既是其未来节约自身保险成本、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也是电子商务时代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保险服务平台而言, 目前尚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意义上满足电子商务保险发展的需求。因此, 在综合业销售业务模式的刺激之下, 保险公司需切实增加对保险平台的研发投入, 统筹公司力量, 加速电子商务保险平台的构建。

2. 潜力深厚的垂直销售业务模式

综合销售业务模式是未来最重要的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之一, 但与垂直销售模式之间的发展却并不冲突。目前而言, 我国电子商务保险平台的搭建在技术上还存有一定问题, 因此短期内综合销售业务模式并不会与垂直销售模式之间发生矛盾, 这无疑是垂直销售模式发展的黄金时间。而如果从长远角度对电子商务保险的垂直销售模式进行考虑, 在个人定制、会员服务、企业服务等方面, 电子商务保险的垂直销售业务模式仍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保险是未来保险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已取得一定发展成果, 具备多种发展模式。对传统保险机构而言, 必须紧抓电子商务保险发展机遇, 不断创新自身电子商务保险业务模式, 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社会保险业务 篇10

一、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由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记载的内容极为重要,其中的内容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运行工作有着详细反映,记录着参保单位或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接受社会养老福利的真实记录,对各项社会保险经办管理领域的活动进行了记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革新,使其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对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要做到信息检索迅速准确以及保证业务资料全面无缺失等,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在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还是因为该项工作中的核心业务档案也是社会保险内部监督控制的重要工具。因此,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集中管理重要档案、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不仅对于相关部门的审计监督十分重要,还能够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内部监督,减少不公平现象。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各项基本工作都有所记录,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所反映,对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历程的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因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对社会保险事业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从而借此来推动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由于对参保人员的各项信息进行了记录,所以对于保证参保人员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有着决定性意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必然会影响参保人员的正常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工作也是实现社会保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标的必要条件[2]219。

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要得到改善,就要详细了解之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出现,使得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结合我国目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其中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相关的制度对于工作的开展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方面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尽管有一些法律法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规定和指导,但远远不足以解决现有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对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也缺乏在操作上具有可行性的规定。例如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分类标准不清晰,从而使得档案归类错误或者是档案的遗失;档案格式没有相应的规范,记录档案的纸张大小不一、形式不同,在装订时也没有统一的规范,这些为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调阅造成了极大困难;而且对于保存和调阅方面的规定也不够完善,导致具体工作中处理方式因人而异,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无从谈起,大大增加了工作失误以及工作人员舞弊的可能性,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

2. 软硬件设施问题。

目前,制约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还包括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大部分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不足以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的建设上就存在这个问题,有些单位的档案室设备落后,如防潮、保密、防盗等方面的要求根本没有达到。甚至有的单位没有专门的养老保险档案室。没有硬件条件的支撑,要想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提升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数据化依然进展缓慢。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形式仍然以纸质为主,这使得档案的查找调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社会养老保险的业务量比较大,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办理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3. 档案管理人员问题。

目前制约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还有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大部分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来自其他岗位,兼职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从专业知识到操作技能都不足以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相应的工作。而且也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学习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和业务技能缺失,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以至于制约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改进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要改进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要针对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结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现状,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各项困难和挑战,大胆尝试。结合上述问题,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提升策略进行深入探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 健全制度标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因为制度不健全而引起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改进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健全相关的档案管理的制度标准,规范档案管理的工作。健全相关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建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着详细规定的档案管理制度,结合文件材料的来源与形式以及查考的价值,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办法、业务流程以及分类的具体方案。依据现有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定,从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档案室管理制度、立卷归档制度、统计制度、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以及移交制度等相配套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步都有与之对应的制度相对照,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据可依,有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2. 夯实基础建设,推进档案集中管理。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在改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时也不能忽视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推进档案的集中管理。所以,在工作实践中要注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教育与宣传,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投入相应的资源来补充档案管理所需的设备、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解决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加大投入,建立相对独立的档案室、档案调阅室、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配置金属密集架、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硬件设施,并利用灭火器、温度计和湿度计等设备,确保档案文件不被损毁。对相关档案进行集中管理,确保档案实体和数据在保管中和使用时的安全。并努力推进计算机管理,采用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应用科学、高效的检索查询系统,发挥计算机管理的独特优势,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3]243。

3.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得如何,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只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的相关领导要协调安排业务办理与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并制定岗位所属责任和相关的具体工作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这样的安排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政治素质以及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对于促使档案管理者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着实际意义。除此之外,相关单位要重视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岗位培训,为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有效渠道。在计算机档案管理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技能也应有一定的要求。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推进档案信息化,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关系着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实现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目前档案管理中的问题,结合实际从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管理者的专业水准的提高等方面,有效改进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良条件。

参考文献

[1]沈加琴.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J].档案与建设,2013(8).

[2]肖杰.浅析如何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J].经济师,2008(11).

电商业务开启保险业新渠道 篇11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光大永明人寿电子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了解保险行业电子商务渠道发展的模式与未来发展趋势。

:请介绍一下光大永明人寿开设电子商务业务的背景。

光大永明:光大永明人寿作为光大集团控股的保险公司,在2010年股改之后,保费规模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股改当年全年保费收入规模就达到了过去7年的总和,近2年来被多家权威机构评为“成长最快保险公司”、“最具潜力保险公司”。随着光大永明公司股权变更完成,公司在资本实力上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已经拥有代理人、银保、团险、电话行销、经纪代理等成熟的渠道。同时,公司也思考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寻求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最终把目光放在了电子商务上。作为一家有着敏锐市场触觉的公司,光大永明人寿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网上保险销售业务,并在2012年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部,致力于网上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开拓,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作为新兴渠道之一的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保险公司保费规模中约占30%的比例,而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正逐渐受到国内保险公司的重视。

:光大永明人寿在电子商务业务拓展中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光大永明:首先,作为一个全新的渠道,电子商务渠道集网上销售、网上服务于一体,运用互联网、无线技术、电话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化交易、电子化信息沟通、电子化管理,客户对在电子商务渠道购买保险在保险服务信息化和专业化上的要求比传统渠道更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在这方面,我们会选择具备强大技术优势的合作伙伴共同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产品设计方面。考虑到网销保险产品是被动的,复杂的产品要涉及客户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且承保条件会多一些,加之网上销售的行业特性及客户的消费习惯,综合以上因素,网上销售的产品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便于客户理解;二是产品组合丰富,便于客户对比选择,迎合各类人群需要;三是产品价格低,省去中间环节让利客户。基于以上几点,真正做到让客户省钱省心、明白消费、自由定制。同时尤其需要关注网销产品的创新工作,充分结合并挖掘网上客户的特点,进一步扩大并丰富网销保险产品的类型,对传统市场形成有利互补。

最后是推广方面。有了好产品和好服务,如何让客户知道我们,选择我们?一方面我们借助于合作伙伴的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一些公司渠道进行宣传,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希望形成光大永明电子商务自己的口碑,客户一想到在网上买保险,就会首选光大永明人寿,或者愿意跟亲朋好友推荐光大永明。这要求我们在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给客户良好的体验。

:目前光大永明人寿有哪些网销渠道和产品?

光大永明:2012年是光大永明电子商务渠道全面推进、快速成长、完善创新的一年,电子商务渠道通过B2B2C渠道销售业务模式,全面开展与光大银行、意时网等第三方机构的全面合作,在旅行意外险、航意险、公共交通意外险、综合意外险等意外类产品的销售方面有所突破。

8月1日,光大永明人寿与光大银行依托双方战略合作框架,与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完成了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与光大银行“阳光e保险”网上服务平台系统的对接。成为首批登录光大银行“阳光e保险”网上服务平台的两家优选保险公司之一,首期实现6款产品的在线推荐及销售。在满足了客户多元化购买需求的同时,将客户关怀融入到双方电子渠道的建设和产品服务的创新中。

9月24日双节期间,我们又与同业知名的两家保险公司共同携手光大银行推出“阳光e保险”中秋国庆嘉年华活动。针对中秋、国庆期间出行游客的特点,精选3款保险产品参与到此次活动。本次与光大银行的合作开创了国内银行和保险企业在电子化渠道综合销售服务战略合作之先河,也充分体现了双方对未来市场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未来通过双方的深入合作,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双方的品牌价值。借助光大银行电子渠道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结合光大永明人寿的保险专业优势,双方将共同树立保险行业和银行金融创新领域未来战略合作的典范。

:未来保险业网上销售会有哪些趋势?光大永明人寿在电子商务方面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光大永明: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保险销售渠道,也是保险业全方位发展的助推器。目前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且正在进入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的新时期。随着传统企业和资金大批流入电子商务领域,整个行业在细分领域、垂直领域发展迅速,综合性一体化的电商平台正在快速崛起。

从业务发展角度,第三方代理网站的网上销售异军突起使得代理渠道逐步改变渠道资源的分配格局。从技术与产品创新角度,以移动设备及应用发展为例,基于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大业务领域,并将推动各类紧贴销售推广渠道的专属产品创新。从客户服务的角度,集中的后援中心也将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借鉴外资保险公司营销业务探讨 篇12

关键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信用策略

在营销策略上, 外资保险公司所采用的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及信用策略都是对中国的国情做了大量研究之后得出的, 真正看出外资保险公司立志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 相信通过策略的逐步实施, 外资人寿保险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力比现在有大幅度的攀升。

1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

从市场的角度看, 外资保险公司的营销策略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 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和信用策略。

1) 保险产品策略。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石。近年来, 虽然各家公司都加大了产品开发的力度, 然而, 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却很少, 其根本原因就是模仿的多, 创新的少, 类同的多, 差异化的少, 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导致过度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2) 保险价格策略。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保监会已逐步对保险的条款费率 (价格) 放开。作为保险企业如何合理地确定产品价格, 又如何通过价格竞争去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 这是保险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其定价因素远比一般产品要复杂得多, 既要考虑成本, 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力, 既要考虑出险的概率, 又要考虑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变化, 尤其是长期寿险产品, 价格因素更多。

3) 保险分销策略。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 不同的分销渠道将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因为保险产品的最终售价, 不仅取决于开发产品的成本, 而且取决于流通费用的多少, 同时分销渠道选择得好与差将决定能否有效地使产品大量地进入市场。因此, 保险公司必须选择既适合产品特性, 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分销渠道, 突破目前自销和个人代理人销售的单一模式。

4) 保险促销策略。一是要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现阶段政府监管部门已经把普及保险知识, 培育保险需求作为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整合教育界、理论界和企业界等各方面的智力资源、财力资源, 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在此期间, 外资保险公司应当通过保险知识的宣传, 逐步提高全民的保险意识, 使保险的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二是要加大保险新闻宣传力度。外资保险公司的宣传企划部门应选好结合点, 找准切入点, 进行新闻宣传。三是要充分发挥营销员的促销作用。由于保险产品的无形特征, 即便通过广告也很难让公众接受。

5) 保险信用策略。信用作为伦理的核心内容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一是要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培育保险诚信文化。二是要逐步引入信用评级, 推动保险诚信建设。三是要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强化保险信用建设。保险信用已明文写入保险法, 效果却不明显。由于失信的成本太低, 导致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屡禁不止。

2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优势与劣势分析

2.1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队伍优势与劣势分析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 外资保险公司在营销队伍方面非常的重视, 由于监管部门对于外资保险公司的各种限制, 外资保险公司的机构数量远远少于中资人寿保险公司, 单纯从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上来看, 外资保险公司想要在中国立足, 还有很大的难度。正是基于这种背景, 外资保险公司在营销队伍的建设上不惜投入重金, 试图打造一支高绩效高专业的营销队伍。尽管外资保险公司营销队伍有很多的优势, 但是从目前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来看, 营销队伍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规模偏小。由于外资保险公司对营销人员的要求较高, 符合其条件的人员比例小, 招募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较大, 尤其是在一些二级市场。和中资寿险公司大规模的营销队伍相比, 外资保险公司的营销队伍显得微不足道, 在市场上形不成太大的影响。二是营销队伍的成本偏高。目前各家外资保险公司为了保住自身品牌, 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在队伍的财补政策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而由于刚进入市场, 规模保费较低, 所背负的经济压力较重。三是营销队伍稳定性不足。

2.2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服务优势与劣势分析

由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时间很短, 再加上监管部门的限制, 在短时期内在规模上无法和中资的寿险公司相抗衡, 正基于此, 各家外资寿险公司在营销服务上重点投入, 期望通过良好的服务真正占领市场。由于外资保险公司和中国的实际国情还没有充分磨合, 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先天的劣势。比如在满足客户的期望值上, 由于客户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期望值高, 对于一些方面近乎苛刻, 稍有不慎, 就会将自己辛苦经营的品牌美誉度大大降低。从流程上来看, 外资保险公司由于流程上注重合规, 在处理一些问题首先要咨询法律部门, 在运营环节上比较繁琐, 周期也相对较长, 这一点也是目前客户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在外在宣传方面, 外资人寿保险普遍不擅长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以及媒体处理关系, 在一些危机事件的公关上, 外资保险公司的反应明显慢于中资人寿保险公司。在2008年全国的银行保险退保潮就是因为外资保险公司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不畅引发的, 最后给整个保险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 外资保险公司面临的营销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也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巨头来中国投资, 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 外资保险公司也通过各种渠道来中国发展, 希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分享收益, 下面将论述外资保险公司的面临的营销机遇与挑战。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面临的营销机遇, 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是,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有力的政策扶持无疑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好风凭借力”, 构成了保险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一段时间以来, 几项相关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 这为逐步并入发展快车道的保险行业提供了有效的方向指导和政策利好。强劲的政策东风表达了国家集中各方面社会资源推进保险行业发展的意愿, 印证了振兴保险行业已经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 打破了保险做大做强的各方面限制因素, 为保险行业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引和外部保障。

二是, 经济增长带来消费升级。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为加快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寿险作为一种个人金融消费商品, 要建立在国民个人消费能力的基础上, 正是国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有效提升拉动了保险需求的增加和保险业务的增长, 构成了寿险发展的根本动力。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 在“消费三大件”上有非常直观形象的体现。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到改革初期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 再演变到目前小康和谐社会所追求的新“三大件”即:住房、汽车和保险, 保险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必需的商品之一。

三是, 保险意识的提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风险意识较前几年有所加强, 以2005年为例, 山东市场保险密度为368.2, 保险深度为1.89, 同国内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较是较低, 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将为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参考文献

[1]乔梁.保险公司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分析[J].保险研究, 2010 (03) .

上一篇:朔州市交通建设下一篇:电视节目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