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会议纪要(通用12篇)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 篇1
电力企业工程招标会议纪要范文
项目编号 ***88SG 项目名称 珠海市高级中学变配电工程
标题 珠海市高级中学变配电工程招标答疑会议纪要
内容 二00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下午,市建管中心组织了珠海市高级中学变配电工程勘察现场及现场答疑会,建管中心、监理公司、设计院、造价咨询单位、招标代理单位及相关投标单位(共三家投标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招标代理经过收集整理,市建管中心及相关单位就投标单位所提出的问题及需要补充明确的其他问题答复如下:
一、投标人提问:
1、提供的珠海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珠海市高级中学工程变配电房图纸是否有供电局审批的供电方案作为依据、图纸是否已经通过珠海供电局的审批?若施工图的变化如何在结算中增补? 答:提供的招标图纸已经供电部门审批,图纸中有关品牌、参数仅供参考。如与招标文件中备选的品牌不符,投标时按照招标文件及标底要求的品牌范围综合考虑报价,中标后必须选用品牌范围内产品。根据中标后选定的品牌,由设计院更改图纸并报审通过后,作为最终的施工图进行施工,中标后此报价不再调整。
2、能否提供此工程详细的主要材料表、发电机房平面布置图、发电机房电气系统图、高压进线低压出线部分路径图、接地部分材料表? 答:详见招标图纸。
3、发电机房在相对配电房的什么位置?能否提供相应的图纸? 答:投标单位勘察现场自行考虑。
4、清单中未发现从配电房到发电房的两条型号为NH-KVV22-5×4的控制电缆。
答:这两条电缆现场已具备,由中标单位负责接驳,接驳费用标底中已考虑,投标单位投标报价时综合考虑报价。
5、清单中未发现从配电房到发电房的照明配电箱的电源输入电缆NH-YJV22-5×16.答:这条电缆现场已具备,由中标单位负责接驳,接驳费用标底中已考虑,投标单位投标报价时综合考虑报价。
6、清单中未发现“1KV以下送配电系统调试”项。答: 清单中已包含系统调试。
7、清单中未发现发电机房进出线的DN100电气配管。答:该部分内容由总包单位负责实施。
8、清单中未发现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线VV-1KV-1X70电缆,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VV-1KV-1X150电缆.答:预算清单中漏计,因该部分费用仅为约1000元,不再作调整,请投标单位在投标报价时自行增补此项内容或费用在投标报价中综合考虑,中标后不再调整该部分造价。其他说明:
1、本工程成套高低压开关柜要求采用ABB、通用GE、西门子、施耐德品牌,中标后须按要求选用,且满足预算书附表中的技术规格等要求及提供所选用品牌的原厂出厂证明和合格证。本纪要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未及部分以招标文件为准,若招标文件有关条款与此有矛盾,以本纪要为准。
珠海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 篇2
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是一座体现着全新概念和强烈时代感的多功能建筑, 总建筑面积33000m2, 投资约3.1亿元, 是今后甘肃省、兰州市政府人大、政协的固定会址, 是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除了拥有1500座剧场兼会堂外, 还拥有300座的剧院式报告厅、200座的会议厅、120座的圆形国际会议厅, 9个70座的中型会议厅和6个50座的小型会议厅, 以及新闻发布厅、贵宾休息厅、会见厅等。
2 技术要求
2.1 系统要求
(1) 为保证会议中, 信号传输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会议的即席发言、表决与同声传译系统均要求为数字系统。
(2) 为满足现代会议多元化、多媒体化和无纸化的要求, 会议系统应采用高集成化设计, 在具备传统会议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融视频点播、视频播放、文件分发、文件导读、会务请求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实现会务高集成化、桌面简洁化。
(3)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干燥, 容易产生静电, 人触摸到话筒、即席发言单元、数字式调音台等一些音频设备后, 容易使系统产生杂音, 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一些音频设备死机, 造成系统瘫痪;因此音频设备 (包括即席发言单元、数字系统主机) 须具有防静电 (8000V以上) 功能。
(4) 系统应引入多种保护措施, 以满足重要会议对系统应急应对能力的要求。例如, 可采用双机热备份的解决方案。应用该方案, 系统能够在会议主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工作, 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
(5) 某些重要会议的讨论内容涉密, 需防止外界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因此, 在布线不便的房间或高档次的应用环境中使用无线会议系统时, 要保证有良好的保密性。例如, 可采用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 以避免电磁泄密及受到现场的对讲机、手机等设备的大功率射频 (RF) 干扰。
(6) 兰州厅、多功能厅 (都属200座会议厅) 要求设备使用灵活, 具体内容包括发言单元移动的方便性、信号覆盖的稳定性、音质的高保真性。
(7) 系统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可靠, 以保证运行安全。
2.2 部分主要厅堂概况及设备配置
(1) 120座的圆形国际会议厅
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的国际会议厅为举办高端会议而设计, 满足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所有需求。其设备配备如下:
◆多媒体会议系统主机两台, 具备64通道同声传译能力;
◆HCS-8300系列无纸化多媒体系统会议单元100台, 内置300万像素摄像头与非接触式读卡器, 具有发言、表决、64通道同传、签到、会议文件管理、讲稿导读、会议文档的查看与编辑、文件批注、会议记录、桌面共享、代表信息和会议日程的显示、拍照、上网、视频对话、视频播放、多通道视频点播、短消息、内部通话、服务呼叫等功能, 可实现会务的可视化, 无纸化, 多媒体化;
◆同声传译翻译间3个, 装备6台翻译台, 支持动态选择所需要的翻译语种, 进行同声传译;
◆会议专用矩阵1台, 能够动态自动跟踪发言单元, 实现动态显示发言画面;
◆视频编码器3台, 可以非常方便地接入需要播放的视频信号, 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提供给会议单元, 以支持自由点播或统一播放。
此外, 国际会议厅还配置了远距离签到机, 可以实现远距离自动签到。
(2) 兰州厅
兰州厅和多功能厅是甘肃大剧院使用率最高的两个会议室。其中兰州厅配置的数字红外会议系统具有发言、表决、摄像跟踪功能;接入同传系统单元后, 可实现“3+1”通道同声传译;所配置的数字会议主机和8通道分配器供会务管理人员调用;配置双机热备份软件。
(3) 多功能厅
多功能厅配置的数字红外会议系统具有发言、自动摄像跟踪功能;接入同传系统单元后, 可实现“3+1”通道同声传译;所配置的数字会议主机和8通道分配器供会务管理人员调用。
(4) 新闻发布厅
新闻发布厅配置的数字红外会议系统可以实现发言、摄像跟踪、同声传译功能, 能够满足中外媒体采访的需求。
3 工程设计与实施
120座的圆形国际会议厅共配备两台HCS-8300MB主机、100席HCS-8318B系列会议终端、三台不同信号接口的编码器、一台HCS-8319会务请求单元, 以及HCS-4311M会议专用矩阵、辅助摄像机、VGA矩阵、HCS-4385K2全数字化翻译单元和一套HCS-6000MCP3中央控制系统、两套HCS-4393G远距离签到机。
兰州厅、多功能厅、新闻发布厅分别配置一套HCS-5300MA主机, 共用60台数字红外无线话筒 (流动使用) , 分别配置一套HCS-4311M摄像跟踪系统——统一纳入一套HCS-6000MCP3中控系统 (位于多功能厅) 下。
3.1 120座的圆形国际会议厅
甘肃大剧院国际会议厅位于大剧院3楼, 主要承接国际性会议。作为一个多功能化、高标准化的会议室, 要在实现多种功能的同时, 保证会场、桌面的整洁。该会议室所配备的100席HCS-8318B系列多媒体会议终端能够满足其高度集成化、多功能化的需求。在会场外围设置服务间——这是为满足会议与会人员和会务服务人员双方的需求, 能大幅减少会务服务人员在会场内走动的次数, 维持良好的会议秩序。在会场外围的两个出入口处设有远距离签到机, 以满足某些会议的签到需求。
该会议室配备的HCS-8300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 (系统连接如图1所示) 基于台电公司独创的GMC-STREAM千兆会议媒体流技术设计, 所有音视频信号用一条Cat.6千兆网线传输, 能充分保证会议音视频信息、表决信息、控制信息等重要数据流的传输实时性和稳定性;配备的10英寸高分辨率LCD触摸屏, 内置300万像素摄像头, 可实现双向会议控制管理 (发言、表决、同传) 、签到、会议文件管理、讲稿导读、会议文档的查看与编辑、代表信息及会议日程的显示。所有会议单元的工作平台完全和基于X86的系统区别开来, 不会受到病毒的侵袭。配置此类会议系统是当代高端会议的理想的解决方案。
系统特色:
◆专为国家会议、首脑会议、市政会议、常委会议等高端会议设计;
◆基于台电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会议操作平台, 永不中病毒, 不会受到黑客的攻击, 安全可靠;
◆终端配备10英寸高分辨率LCD触摸屏, 并内置300万像素摄像头, 可实现交互式会议控制管理 (发言、表决、同传) 、无纸化会议、视频对话、多种视频服务, 以及会议服务功能;
◆基于台电公司独创的CMC-STREAM千兆会议媒体流技术设计, 所有音视频信号通过一条Cat.6千兆网线传输, 能充分保证会议音视频信息、表决信息、控制信息等重要数据流的传输实时性和稳定性;
◆基于全球首创的CongressMatrix会议矩阵技术, 内置“n×8”音频矩阵处理器, 实现了8通道分组输出;
◆会议单元可配备一体化环保会议铭牌, 配合专用的铭牌制作软件, 实现快速、环保、不耀眼的会场桌牌显示;
◆支持48kHz音频采样, 64个通道的频率响应均可达到30Hz~20kHz;
◆会议单元采用低功耗设计;
◆支持CobraNet协议, 可实现与周边设备的数字化无损音质连接;
◆会议主机具有光纤接口, 使得远距离会议室的合并能够得以实现;
◆可接入其他电容麦克风或者动圈麦克风, 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会议主机具有USB接口, 可用于系统升级和系统设置参数备份, 便于管理。
3.2 兰州厅、多功能厅与新闻发布厅
兰州厅、多功能厅、新闻发布厅采用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 共配置60台无线话筒, 流动使用;各安装8台收发器, 实现信号的无缝隙覆盖。
兰州厅、多功能厅、新闻发布厅所配置的, 台电公司的HCS-5300系列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 (系统连接如图2所示) 采用dirATC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 可对语音信号和数据进行数字编码、数字调制, 然后利用红外线进行传输, 可以实现多路语音信号和数据的双向传输和控制。
系统特色:
◆采用台电公司独创的dirATC数字红外音频传输及控制技术;
◆信号无线传输, 设备易于安装和移动;
◆麦克风的灵敏度和EQ可独立调节;
◆可实现所有发言者发言的独立录音;
◆采用红外传输技术, 可确保会议的私密性;
◆不存在被窃听和受到无线电干扰的问题, 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
◆没有无线电频率使用方面的限制;
◆采用2~8MHz的传输频率, 不受高频驱动光源干扰;
◆具有超强的抗手机干扰能力;
◆同一建筑物内可以安装任意多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
数字红外音频传输技术参数:
◆配合广播级麦克风, 可以实现30Hz~20kHz、高信噪比、低失真的音质;
◆频响为30Hz~20kHz;
◆信噪比不低于80dBA;
◆总谐波失真不大于0.05%。
4 用户评价
2011年7月13日, 甘肃会展中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会议系统进行了验收。经过检查, 大剧院兼会议中心的硬件设施和会场布线、连接、会议与同声传译系统受到了甲方、监理方和分包单位的肯定。采用TAIDEN多媒体无纸化会议系统的国际会议厅更是在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 受到了省市领导、专家以及客商的高度评价。
摘要:本文介绍了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会议系统工程的技术要求, 以及各厅室的设备配置、系统技术设计与工程实施状况。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 篇3
第三届亚洲细胞株开发和工程会议将讨论的内容包括细胞培养基、细胞库、瞬时表达、非哺乳动物细胞株以及糖基化改进等。会议特设个人社交环节,其中包括“VIP午餐桌”和“快速社交”,参会嘉宾将有机会在轻松休闲的环境中与人交往及向专家学习。第四届年度生物制造会议聚集了来自生物制药、生物技术、制药、CMO、投资和融资公司的高级行业专家以及来自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领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分享案例研究、最佳实践并讨论各种挑战,从而提高生物制造行业的质量并优化运营。第五届年度生物仿制药亚洲会议邀请来自亚洲和全球的生物仿制药开发、制造和商业化高级决策者,共同探讨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生物仿制药开发方面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战略挑战。
更多详情可浏览http://www.celllineasia.com/,www.biomanufacturing-asia.com,www.biosimilarsasia.com。通过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报名参会可适当享受参会费优惠。联系方式:register@ibcasia.com.sg
工程会议纪要 篇4
【地 点】:×××××××××××
【人 员】:
参加会议的各单位(名称): ×××、×××、×××、×××
一、会议议题
(简述本次会议主要议题)
二、会议主要内容
(记录与会各方对本次会议议题的阐述)
三、本次会议最终意见
(记录与会各方一致达成的意见或处理方法)
四、其它说明
(其它需说明内容)
(对本纪要如有任何疑议,应于收文后两个工作日内正式提出,否则将视为同意本纪要的内容)
纪要整理:××××有限公司
××××年×月×日
整 理: ××× 签 发: ×××
抄 报:业主相关领导及部门、××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
抄 送:参加会议的相关单位:
民生工程会议纪要 篇5
会议指出,我县民生工程存在问题依然严峻,主要是部分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未能把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提升到应有高度;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开工率、完工率不高,未能达到序时进度,与省市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资金拨付率较低,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拨付进度不符;部分实施项目调整和变更程序不规范,实际实施项目与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存在差距;项目实施未能有效落实项目公示制;基层宣传力度、广度、深度有待加强等。
会议要求,县民生办要加强对工程类项目的督查,以各单位承诺的时限为依据,实行签单销号制;民生工程任务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并报县民生办备案;民生工程项目招投标原则上要在县内进行,除非上级另有规定,同时招标程序一要走快速通道,二要防止流标,以便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加快工作进程;要加强对上联系,主要是文广新局和教育局,涉及上级主管单位负责提供器械的,要加强与上级单位联系,尽快把器械设备配置到位;上下信息报送对称,民生工程各实施单位对各自上级主管部门和对县民生办报送的数字一定要相符,确保上下数据相符。
二、县民生办对民生工程下步工作进行安排,县委宣传部对民生工程集中宣传工作进行布置。
会议强调,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如何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会议提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要扎实,范文《民生工程会议纪要》。工作分管要扎实,民生工程实施实行谁实施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项目一定要有专人负责,有专人督办;工作推进要扎实,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程序操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过程控制,所有项目要有开工竣工理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内容进行督查,防止项目实施走样,同时要坚持规范运作,对于项目运行中的机构设置、工作推进、资金拨付、竣工后的后续管理都要跟上;工作宣传要扎实,首先是对群众宣传,要通过发明白纸,在项目区设置宣传标语,设置广告栏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民生工程的项目、民生工程实施的意义、民生工程实施的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内容,其次是信息宣传,要用简报等形式及时将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好的做法经验宣传出去,再一个就是媒体宣传,要充分发挥县内“一报两台”的宣传阵地作用,三位一体,外宣内宣,全方位立体式抓好宣传工作,要在宣传的深度上、广度上、特色上下功夫,确保宣传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下去,取得效果;工作督查要扎实,每月25日—30日是督查期,由县民生办牵头,县监察局、审计局参与,督查工程进度,提出督查意见,下月的1—5号为调度期,重点调度进展缓慢的项目实施单位及所在乡镇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
二要加快。一是加快目前存在的问题的整改进度;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度,包括发改委的立项,土地局的预审,规划局的选址、定位,建设部门的审图,招投标等等程序都要加快,要派出专人盯住这些环节不放,同时要加强这些工作并联运作,节约工作时间;三是要加快工程实施进度,按照市民生办要求,所有工程类项目要在11月底结束,各单位凡是要求在年内实施结束的都要按此要求,四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变等拨为催拨,要根据督查的进度,按项目的序时来拨款;
监理工程会议纪要 篇6
会议名称:内部工作会议
主持人:xxx
会议地点:现场监理办公室
会议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参加会议人员: (见签到表)
本次会议主要内容:
一.传达公司本月司务会、生产调度会会议精神。
a)全体人员学习“监理”公司下发的第六次生产业务调度会会议纪要,主要是关于新制定的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要求,各项目部要加强项目检查后对提出问题的落实力度,项目部编写的安全监理细则要与项目对位,不能套用,监理人员要加强对专业规范的学习力度,监理工作要抓重心,注意前后的搭接关系,加强项目组内的廉政教育工作等,总监对以上会议内容提出具体要求,项目部积极组织各种专题活动。
b)项目部内各项目组做好安全排查工作,并做好记录。
c)安全监理工程师做好内外的安全交底工作,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d)监理部内各监理组成员认真填写人员信息卡。
e)监理部内各监理组要有效利用例会这个沟通平台,与各方进行有效地沟通,以便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f)对检查分析会会议内容进行组内学习分析,监理组加强对项目的现场、资料的控制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注重处理问题的完整性、有效性;充分与检查人员进行沟通,这就要求组内监理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
g)各监理组将近期的学习计划尽快重新详细的制定,并传送到公共邮箱,学习后要留有学习记录。
h)各监理组的监理工作要系统化,管理主线清晰,做好事情的预判性、针对性,加强工作的控制能力,管理思路必须明确有针对性。
i各监理组在发现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要做好归类总结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j)安全监理工程师将定期对各监理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状态开展活动,并进行分析,真正实现运行的动态管理。
m)各项目组的主管工程师加大现场的控制力度,各项工作开展前必须做到交底清晰,以便于监理人员能够准确无误的执行。
二、组内人员岗位分工及职责履行情况:
1.安全工程师加强内部安全交底及教育工作,并留有记录,同时进行动态管理。
2.各主管工程师必须将加强现场的控制能力。
三.监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a) 各项目组日常做好党风、行风廉政教育工作。
b)各监理成员重视自身安全工作,自身安全能够保证后在进入现场。
四.上期工作总体描述
a) 各监理组必须注意组内的监理工作综合管理办法的执行,注意各类监理文件的报送时间点,杜绝滞后现象的发生;
b) 考勤、请假制度运行良好,各监理组继续保持;
c)重视工程资料的质量,以便日后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
五.近期工作重点布置。
a) 各监理成员做好人员信息卡的填报工作,资料员做好电子信息卡的录入工作;
b) 各监理成员做好内部学习的同时,使其真正的为组内的监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项目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描述。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 篇7
2013年10月18~20日, 中国电力教育大学院 (校) 长联席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市举行, 本次会议由河海大学承办、《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协办, 来自30个成员单位的代表及特邀嘉宾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0月18日14:00, 大会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会议中心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开幕式。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河海大学副校长鞠平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并介绍了河海大学及能源与电气学院的发展历史和施教情况。
联席会名誉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张保会教授介绍了联席会创立及发展情况, 提出了对联席会未来发展的期望:不断加强国际合作, 拓宽针对学生教育的国际交流渠道;推动校校交流、校企交流、国内外交流, 使中国电气工程做大、做强。
联席会主席、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刘俊勇教授致辞, 祝贺会议的召开, 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 并介绍了本次会议主题———“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的前瞻展望与协同创新”, 同时对会议进程及工作任务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为联席会议的成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多位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来自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的数百位师生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并听取了大会报告。
18日下午, 3位报告人围绕会议主题做了第一阶段大会报告, 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电工学科丁立健主任的“电工学科基金现状及思考”、北京交通大学姜久春教授的“电动汽车发展与主动配电网”和河海大学袁越教授的“基于大能源观的电力教育”。
19日上午, 第二阶段大会报告继续进行, 分别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的“面向新一代电网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关于电工学科定位和内涵的思考”, 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的“分布自治-集中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若干新进展”。
会议讨论阶段, 与会代表围绕“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及国际化”、“改善学科项目申报现状”等具体内容进行了交流。会议对2014年院 (校) 长联席会的主题选择进行了探讨, 包括电工学科交流国际化的方式问题;学科发展的战略布局, 如何能做到做宽、做大、做强;如何在技术层面进行学科的融合、拓宽及共同发展。最后讨论了加强会后沟通和信息互通的方案。
最后, 会议经过投票表决, 确定2015年联席会第四届第四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
10月20日, 本次会议完成所有既定工作任务后圆满闭幕。联席会对本次会议承办方河海大学及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对会议的认真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
2013年10月20日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 篇8
会议听取了州校安办部分成员单位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资金安排、审计督查、工程进度及安全监督等方面的汇报,指出今年是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承上启下、最为关键的一年,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地方政府责任重大,两县一市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校舍安全这项“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会议要求,两县一市凡属于学校D级危房的校舍,必须在今年以内全部拆除。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精心打造“阳光工程”。两县一市要积极落实中央财政政策,抓好今年资金的落实配套工作;加强重点指导和帮助,制订切合实际的校舍改造方案;加强各类档案整理存档工作以及校安工程信息录入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全力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包干责任制,加强专门督查和部门督查;加快推进学校食堂项目建設,确保营养餐的合理实施;对区域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进行认真统计、评估,提出处置和偿债意见。
工程类会议纪要 篇9
时间:××××年××月××日上午
地点:管委会会议室
主持人:×××(管委会主任)
出席者:×××(管委会副主任)、×××(管委会副主任管城建)、×××(市建委副主 任)、×××(市工商局副局长)、×××(市建委城建科科长)及建委、工商局有关科室 宣传人员,街道居委会负责人。
列席者:管委会全体干部
记录:×××(管委会办公室秘书)
讨论议题:
1.如何整顿城市市场秩序。
2.如何制止违章建筑、维护市容市貌。
杨主任报告城市现状:我区过去在开发区党委领导下,各职能单位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相应的城市市场秩序有一定进步,市容街道也较可观。可近几个月来,市场秩序倒退了,街道上小商贩逐渐多起来,水果摊、菜担、小百货满街乱摆……一些建筑施工单位沿街违章搭棚。乱堆放材料,搬运泥土撒落大街……这些情况严重地破坏了市容市貌,使大街变得又乱又脏;社会各界反应很强烈。因此今天请大家来研究 :如何整顿市场秩序?如何治理违章建筑、违章作业、维护市容……施工会议纪要范文样本由精品学习网提供!
讨论发言(按发言顺序记录)
×××:个体商贩不按规定到指定市场经营,管理不得力、处理不坚决,我们有责任,
这件事我们坚决抓落实:重新宣传市场有关规定,坐商归店、小贩归市、农民卖蔬菜副食到专门的农贸市场……工商局全面出动抓,也希望街道居委会配合,具体行动方案我们再考虑。
×××(工商局市管科科长):市场是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了。我们的方针、办法都有了,过去实行过,都是行之有效的,现在的问题是要有人抓,敢于抓落到实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居委会主任):整顿市场纪律我们居委会也有责任。我们一定发动群众配合好,制止乱摆摊,乱叫卖的`现象。
×××(建委副主任):去年上半年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时,市上出了个7号文件,其中规定施工单位不能乱摆战场。工棚、工场不得临街设置,更不准侵占人行道。沿街面施工要有安全防护措施……今年有的施工单位不顾市上文件,在人行道上搭工棚、堆器材。这此违章作业严重地影响了街道整齐、美观,也影响了行人安全。基建取出的泥土,拖斗车装得过多,外运时沿街散落,到处有泥沙,破坏了街道整洁。希望管委会召集施工单位开一次会,重申市府7号文件,要求他们限期改正。否则按文件规定惩处。态度要明确、坚决。
×××:对犯规者一是教育,二是逗硬。“不教而杀谓之虐”,我们先宣传教育,如果施工单位仍我行我素不执行,那时按文件逗硬处理,他们也就无话可说。
×××:城市管理我们都有文件、有办法,现在是贵在执行,职能部门是主力军,着重抓,其他部门配合抓。居委会把居民特别是“执勤老人”(退休职工)都发动起来,按七号文件办事,我们市区就会文明、清洁,面貌改观……
与会人员经过充分讨论、协商,一致决定:
1.由工商局牵头,居委会和其他部门配合,第一周宣传、第二周行动,监督实施,做到坐商归店,摊贩归点,农贸归市,彻底改变市场紊乱状况。
2.由管委会牵头,城建委等单位配合对全区建筑工地进行一次检查。然后召开一次施工单 位会议,对违章建筑、违章工场限期改正。一个月内改变面貌。过时不改者,坚决照章处理 。施工会议纪要范文样本由精品学习网提供!
散会。
主持人(签名)
主体工程验收会议纪要 篇10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议题:
参加单位及人员:
会议主持人:
会议议程及内容:
一、验收组负责人介绍验收组成员组成及验收方案内容。
二、施工单位介绍主体工程自评报告(记录其结论意见)。
三、监理单位介绍主体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记录其结论意见)。
四、设计单位介绍主体工程质量有关检查情况(记录其结论意见)。
五、验收组审阅施工单位工程档案资料及实地查验工程质量。
六、验收组成员分别对检查情况提出意见。
七、验收组组长根据各验收小组结果提出验收组综合意见,参建各方是否同意验收,是否达成一致性意见。
八、若参建各方对验收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的方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验收。
九、主体工程验收过程中参建各方对工程实体及工程档案资料提出问题汇总。
十、承监质监站对主体工程验收发表验收监督意见和提出相关要求。
十一、参建各方对会议纪要内容进行确认签字和技术部门盖章。
建设单位(盖章)代表人签字:
设计单位(盖章)代表人签字:
监理单位(盖章)代表人签字:
施工单位(盖章)代表人签字: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 篇11
摘要: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保障施工工期以及施工安全,对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工程施工,对该项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实践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现场施工管理;项目工程;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建筑工程项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当前建筑工程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基础工作之一,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施工的最终效果。本文就基于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实践进行研究,以期对现场施工管理的研究有所借鉴参考。
1.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概述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占地4.3公顷,总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高59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划分为大厅、综合服务区、大剧院和会议厅、多种小型会议室等功能区。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具有极高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外观成为大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还具有极高的设计施工难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施工研究价值。
2.对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分析
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像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这样的大型项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作用就更加明显。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各项要素进行规划,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安排,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工程平稳有效的开展。
在现场施工管理前,确定了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施工质量。首先,遵循安全管理原则。由于本次工程项目庞大复杂,必须注重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将安全放在首位;其次,遵循经济效益优先原则。面对此次大项目工程,要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安排,做好节能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扩大经济效益;最后,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进行管理,保证施工各环节符合相关要求,提升施工效率。
3.现场施工管理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中的应用
3.1做好现场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要想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现场施工管理顺利的进行,其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场施工管理高效的进行。首先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保证设计图纸符合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各个条件进行检查,包括材料、设备等多个方面,只有都满足相关标准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其次管理人员要向监理、施工单位提供工程的资料,做好工程前期的技术交底工作,为现场施工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结合会议中心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策略,创建零事故的施工环境。
3.2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现场施工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涉及施工人员众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教育培训。首先,要落实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的宣传,增强施工团队的安全质量意识,明确施工管理的任务;其次,要针对不同施工部门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专业理论到思想道德,让施工人员既有扎实的工作能力,又要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提升工程队伍综合素质;最后,要落实现场施工责任岗位,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将施工责任逐一细化落实。
3.3创建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顺利完成国际会议中心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管理人员要结合大连国家会议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要包括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例如建设施工人员专用通道,施工人员进场时必须要佩戴工作牌、安全设备等。对于制定好的管理制度,所有的人员都要配合、遵守,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对现场施工材料器具严格管理
施工材料和器具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其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本次工程施工材料众多且复杂的特点,需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首先,明确施工材料的供应情况,对于一些关键材料和器具应有专项经理进行负责;其次,在施工前对施工料器进行一定的评估,特别是施工材料的用量和质量要求必须严格把控,在施工材料购进时要保证质量,同时还要保证经济效益;最后,要做好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避免出现材料损坏、浪费、丢失等问题。
3.5强化对现场施工进度的管理
对于这种大型的项目工程,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为此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施工中,首先根据该项工程的总工期,将该项目分成了若干个分项工程,严格控制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时间;其次,对于大工程下的各个分项工程,制定出工作时间,对其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最后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顺序、施工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协调和控制,有效保证了现场各项工作的施工进度。
3.6精细开展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同建筑的整体水平、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来,开展精细化作业。就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施工质量控制来讲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工程的评定、监控,施工的检查,材料、设备的管理等,后期还要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工作,加强对每个分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改正,只有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提高现场施工的管理水平,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施工的整体质量。
总 结
綜上所述,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项目,涉及到众多施工环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本次施工实践来看,通过科学高效的现场施工管理,能够使本次项目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各项施工工作都能在统一协调的部署下有效开展,现场施工井然有序,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大大提升。相信随着广大施工团队对现场施工管理投入的加大,建筑工程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余梅.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践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202+204.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 篇12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Electric Power Control Centers, EPCC) 会议自1991年开始, 每两年召开一次, 会议专门研讨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的最新技术发展, 着力解决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电网规划方面的重大技术难题。EPCC会议属于民间性质, 第一届会议由国际电网调度自动化之父Tomas DyLiacco博士发起创立。会议由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电网公司、科研机构和企业轮流举办。EPCC会议也得到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IFAC) 的支持。2013年6月2日至5日,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贝德福德市召开了第12届EPCC会议。本次会议设有5个专题, 分别是大型互联电网的建模和运行、同步相量测量、市场和经济调度、配电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议期间共举行了50多场技术报告。
与会代表认识到, 智能电网发展进程中,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必须应对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复杂程度增加这三大挑战。
互联大电网是当今世界最为复杂的实时系统之一。电网运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自然灾害、设备和保护缺陷、通信链路中断、人为误操作、安全裕度不足、市场博弈、外部侵入以及信息缺失或错误等。在这些挑战下, 电网脆弱性在线评估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因此,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国际上时有大停电事故发生。
面对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近年来, 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高速发展。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和需求响应得到了普遍关注和应用, 这些技术有助于克服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间歇性和随机性,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但同时, 它们也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市场、分布式发电技术、低碳技术等正推动着智能电网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大规模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接入输电网, 小型风电和光伏接入配电网, 以及能量交易市场等的发展使得输电网的角色与定位正在发生变化, 从“功率传输”演变成“功率交换”平台, 给电网运行控制提出了新的需求。先进感知测量、相量测量单元 (PMU) 、综合通信、高级决策支持系统、先进可视化和大数据管理等技术给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水平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
结合本届EPCC会议的报告, 本文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分类归纳, 并对其中的热点问题和典型报告进行了初步总结。
1 能量管理系统 (EMS)
EMS是电网运行控制中心的核心基础设施。基于对未来智能电网发展趋势的判断, 很多学者对于未来EMS及电网控制中心的发展及展望给予了大量关注, 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1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EMS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香港大学的吴复立教授作了题为“智能电网的智能外延”的学术报告。主题是借鉴弹簧动力学思想来解决“源—荷”双侧交叉扰动所带来的运行控制难题。继承Dy-Liacco博士的分层控制思想, 他将电网分成几个区域, 每个区域内部各自实现功率平衡, 区域之间的联络线交换功率按计划运行。根据发电和负荷是否可控进行重新分类, 将可控发电减去可控负荷定义为净供给, 不可控负荷减去不可控发电定义为净需求, 通过以下3条措施实现净供给和净需求的分区平衡:①利用随机序贯决策 (stochastic sequential decision) 优化技术确定净供给量计划值, 来跟随随机净需求量, 对两者的不平衡量进行风险评估, 保证功率不平衡风险度低于用户给定的门槛值;②设计具有弹性特点的智能可控负荷来跟随供需不平衡量的实时波动值, 研制的弹性电力装置 (electric spring) 已经在实验室得到初步验证;③一旦实时供/需大幅偏离计划值时, 则对供/需量进行限值控制。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 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增加。电源、负荷、电网自身以及两两之间相互影响, 电网运行特性愈加复杂。电源和负荷的不确定因素让电网运行变得更加困难。有效接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 实现分布式发电和电网之间的良性互动, 是智能电网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提出了“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的概念。一方面, 可以有效利用同类电源的时空相关性和不同电源之间的互补性, 克服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 通过“源—源”互补平滑发电功率 (该项技术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 。另一方面, 与电网友好的可控常规负荷及微电网、储能、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相对可控的负荷, 将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电网调控需求的柔性负荷。因此, 未来电网中, 这些柔性负荷都将作为电网控制的调节资源, 参与到电网实时供需平衡中来, “源—荷”之间的互动能力大大加强。“网—荷”互动将通过负荷的价格政策、激励机制和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的广泛采用实现。报告最后提出了包括特性、模型、分析和控制在内的“源—网—荷”互动技术框架, 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源—网—荷”柔性互动指明了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张伯明教授提出了基于“源—网—荷”自律的思想构建新一代EMS, 指出“源—荷”分布自治和“源—网—荷”集中协调技术可以让电网最大限度地接纳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 包括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的风电场自动控制, 优化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控制策略, 面向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的“源—网—荷”集中协调控制等, 提出了建立不同层级的EMS家族来优化全网“源—网—荷”集中的协调控制。介绍的算例表明, 现场运行的电压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风电场的电压标准差和峰谷差;通过采用从日前计划到实时运行过程的不同时间尺度的风电场有功功率闭环控制技术, 减小了风电场的弃风, 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
阿尔斯通公司的专家认为未来智能电网控制中心将是以广域相量测量为核心的分析保护控制系统, 核心思想是“全局思考、局部动作”, 认为广域测量系统 (WAMS) 将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心脏”, 尤其是广域保护和广域控制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完全基于PMU的状态估计是所有分析控制应用的基础, 所依赖的关键技术包括PMU、智能表计、先进组件和控制、可视化技术等。
1.2 调度运行应用
态势感知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 (NERC) 介绍了大电网状态感知技术, 内容包括监视并分析设备操作、天气、信息安全、山火、燃料供应、劳动纠纷、工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等影响大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种因素, 确定影响大电网可靠运行的可能威胁, 监视对象覆盖200kV以上的输电设备以及容量大于500 MW的发电机。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不是基于传统的电网模型, 没有专门的变电站结构图, 也不需要状态估计和静态安全分析等分析计算功能。
传统告警窗在调度运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 不同类型、不同重要等级以及同一故障源重复告警信息混杂在同一个告警窗内, 一旦发生事故, 这样的告警窗作用比较有限。为此, 瑞典的一家公司提供了新的告警管理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识别并醒目展示根告警 (root alarm) , 让运行人员第一时间掌握电网的核心问题。详细的告警内容可以按时序、设备等多种方式在告警窗组织展示, 通过屏蔽抖动告警减少告警数量。所有告警内容和潮流方式可以在一次潮流图上同时动态显示, 便于调度运行人员查看。
状态估计是电网实时运行分析、控制的基础, 其结果对电力市场及可靠性保障同样重要。为了提升外部电网的状态估计结果质量, California ISO公司提出了评估状态估计质量的系列指标, 包括量测值和估计值差别、总交换功率残差、总发电有功功率失配量、总负荷有功功率失配量、每个电压等级的关键量测、每个电压等级的量测可用性以及不同区域的量测冗余等指标, 以此促进状态估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电网运行经济性是美国电力公司特别关注的目标。NYISO公司介绍了动态调整线路限值的做法。在电网故障后的优化分析中, 采取分段线性化技术, 在事故限值允许运行的时间内, 线路限值从事故限值逐步过渡到正常限值。线路限值的分段线性化模型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线路的实际输电能力, 在不影响电网可靠性的前提下, 提高了电网输送能力, 优化资产利用率, 实现了电网的精益化管理。
法国电力公司的专家介绍了欧洲互联电网的情况。欧洲34个国家的统一互联电网共有4个同步区, 装机容量达880 GW, 输电线路总长3×105km, 年用电量3 200TW·h, 其中交换电量达380 TW·h, 系统规模达到10 000个节点、15 000条线路、2 500台变压器、3 000台发电机。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电网运行的优化问题愈加复杂。一个优化断面有20 000个状态变量, 64 500个约束, 6 000个连续控制以及10 500个离散控制措施, 时间维度要满足2d前计划编制至实时运行的需要。他们提出引入基于风险的最优评估技术, 考虑运行过程中不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给出可能的最坏不安全状态。并且在优化中必须对变压器分接头、发电机运行状态、电容器投切状态进行离散建模, 采用非线性凸规划 (nonlinear convex programming) 和非线性非凸规划 (nonlinear nonconvex programming) 技术实现优化分析。他们还指出, 面对数量庞大的预想故障, 预防控制面临策略不可解或者控制成本太大的尴尬, 因此应该优先考虑校正控制。需要注意的是, 校正控制由约束越限触发而不是由故障触发。完成预想故障分析计算后, 根据严重程度将预想故障归为4类, 分别是不需要预防和校正控制、只需要校正控制、同时需要预防和校正控制以及预防和校正控制都不能保证电网安全, 这种分类方法极大地方便了运行人员的监视控制。
2 电网稳定分析与运行控制
电网安全是调度控制中心密切关注的头等大事, 也是EPCC会议的传统话题。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种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 对稳定分析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大电网稳定分析控制历来是各国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次会议介绍了这方面的最新进展。
2.1 暂态稳定分析控制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江晓东博士详细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主导不稳定平衡点 (BCU) 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直接法。该方法在保留稳定边界上的所有平衡点的前提下, 将原始电网从高维模型降阶成低维模型, 在新的低维模型上高效计算系统的主导不稳定平衡点。该方法已在含12 000个节点、1 300台发电机的PJM电网上投入在线运行, 以5min为周期对3 000个预想故障进行扫描计算, 3个月运行期间每一例故障都给出了相对保守的稳定评估结果, 并且捕获了所有的不稳定算例, 失稳现象包括单摆失稳和多摆失稳。由于避免了复杂耗时的时域迭代过程, 该方法计算速度快, 平均每个故障CPU耗时为1.355 6s, 基本满足在线应用要求。
安全稳定状况对电网实时运行非常重要, 美国南加州一家公司开发了一款用于分析监视电网稳定运行域的产品。根据实时状态估计数据进行电压稳定和暂态稳定分析计算, 构建系统运行稳定边界。通过PMU量测数据快速更新电网的运行轨迹, 当前运行点与稳定边界的距离定义为电网的健康状态, 运行点和稳定边界相互靠近时, 系统及时告警, 并启动校正策略分析计算, 自动识别最优预防控制决策, 控制策略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再调度、有载变挡位调节、移相器挡位调节、电容器投切、跳线、切负荷等。
巴西电网同中国情况类似, 西北地区的大量功率通过2 000km左右的输电走廊远距离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 稳定问题十分突出, 在线安全评估功能已经在巴西电网得到应用。根据巴西电网的网架结构特点, 稳定程序自动计算两个区域之间的静态和动态传输极限以及静态和动态安全运行域。目前已经实现了对13条输电走廊的在线动态安全监视, 到2013年底受监视输电走廊将达到16条, 这样能快速发现电网运行的功率传输瓶颈, 提高联络线的传输极限。将电网稳定限值、发电机自身的出力限值和当前实际运行点三者在安全域监视图上统一展示, 方便了运行人员的监视分析。目前, 正在开展基于PMU的在线动态稳定分析程序研发, 相信这将提高安全评估和安全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期间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电网在线模型验证、局部不可观测、外网等值等。下一步巴西电网还将开展基于风险的电网安全评估技术研究。
日本电网由于主力电厂远离负荷中心, 加上日本地形狭长, 一旦发生多重故障很容易导致广域失步。日本广岛大学的学者介绍了防止电网广域失步的电网稳定控制器 (system stabilizing controller, SSC) 。系统能在线识别运行状态, 进行预想故障分析, 筛选相应的切机策略, 实现快速切机。分析表明, 安装SSC后输电能力提高1 000 MW, 在500kV双回线遭雷击跳开后电网能继续保持稳定。在对未来的应用展望时指出, 到2016年更多的发电机将安装电网SSC, 借助于PMU控制小型机组和需求响应负荷, 以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日立公司则提出了另一种暂态稳定控制方法, 借助于系统整体保护方案, 提供更加可靠和灵活的电网运行方式, 提高暂态稳定限值, 最终提高线路输电容量。该方法每隔30s进行一次在线状态估计、预想故障的暂态稳定分析, 并根据发电机功角的加速特征预先筛选合适的控制发电机, 一旦发生母线或线路故障, 在150ms内对发电机开关发出跳闸信号, 完成快速切机。目前已在500kV电网投入运行的暂态稳定控制系统包括1个主站、14个子站以及44个终端站, 将其中一条联络线的输电容量从1 600MW提高到3 700MW, 为电网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西门子公司介绍了一款电网安全解决方案的产品, 将动态稳定性能总结归纳为14项具体的基础指标, 每项指标的取值范围均为 (0, 1) , 数值越小稳定裕度越大。应用数据聚合技术进行指标聚合, 结合每项基础指标的物理意义, 提出几项分类指标及一项总体指标, 这对运行人员的日常监视很有帮助。
2.2 电压稳定监视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世界上一些大电网因电压失稳多次发生大停电事故, 电压稳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 中国电力系统向大机组、大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发展,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电力系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受端系统负荷高度集中, 受端电网电源落点集中, 远离负荷中心的水电厂、坑口火电厂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直流输电和电力电子装置广泛应用, 这些变化使电压稳定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 电压稳定裕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潮流的传统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系统各种预想事故条件下安全裕度的计算上;另一类是基于广域监测系统的电压稳定在线评估及控制方法。
潮流雅可比矩阵在接近电压崩溃点时会产生奇异, 普通潮流计算方法无法收敛, 也就无法计算出电网的电压稳定极限。针对这一困难,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 (RPI) 的学者提出了一种与连续潮流作用类似的新颖电压稳定计算方法。由于PMU可以采集节点的相角信息, 所以可将负荷节点类型由PQ节点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已知) 改变为Qθ节点 (无功功率和相角已知) , 这样在形成雅可比矩阵时可以使得矩阵维数减小, 达到了避免雅可比矩阵奇异的效果。该方法需要基于电网的详细模型和数据, 通过连续的潮流计算来得到稳定极限, 它的本质和连续潮流是一致的, 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改变雅可比矩阵在接近电压崩溃点之前的奇异性来提高电压稳定极限计算的稳定性。缺憾是计算速度没有太大的改观, 应用到在线电压稳定计算中还会存在计算速度跟不上的问题。
基于广域监测系统的在线电压稳定分析控制方法一般是通过戴维南等值阻抗与负荷阻抗的关系作为判据判别电压稳定性,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分析计算量, 而且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在线协调控制提供了可能。目前, 基于PMU的电力系统在线电压稳定性评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通过实时量测量 (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 进行电压稳定指标的在线计算。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 (WSU) 介绍了一种在线电压稳定计算工具RT-VSMAP, 依据PMU量测数据和网络导纳矩阵, 提出一种新的非递归戴维南参数求取方法, 克服了常规算法中戴维南参数辨识漂移问题, 具有在线监视、预测和离线分析3种功能, 并且算法速度快, 为在线应用提供了可能, 几个IEEE系统算例的测试结果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NYISO公司利用已经安装的52台PMU量测装置, 推动了电压稳定监视和评估的实际应用。电压稳定程序能够计算PV曲线的稳定部分, 以此提供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裕度, 能够处理多种负荷类型, 并能给出电压对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负荷模型的灵敏度。在计算过程中根据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容量限制正确转换PV节点和PQ节点类型, 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3 广域相量测量与应用
PMU相关应用的研究也是本届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国际上普遍认为目前中国PMU部署应用发展迅速, 走在了世界前列。截至2012年底, 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500kV及以上变电站和大型发电厂的PMU覆盖率超过90%, 所有省级以上电网均构建了WAMS, 以加强对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稳定的监控。
3.1 广域相量测量的通信时延
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进程中, 电网与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愈发重要。由于广域通信的固有延时和转发路由的因素, 现场测控装置和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均存在一定的时延, 虽然在仿真模拟过程中这一延时经常被简化掉, 但对于诸如广域保护和广域控制等应用来说, 信息通信系统的特性对电网的动态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 本次会议一些报告讨论了这种信息通信延时的影响。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的研究表明, 电力系统和ICT网络相互依赖。他们构建了可用于实时评估的电力系统与ICT网络一体化仿真平台, 电力系统仿真以离散时间为步长, 而ICT网络仿真则更多基于特定的事件, 一体化仿真平台克服了这两者之间的时间同步困难, 他们已分析掌握了所有相关元件的时间特性。仿真平台遵循IEC 61850和IEC 61970标准, 便于实现更高层级的协同仿真。初步研究发现在重载通信网络中会发生相应的延时, 初始化路由或路径 (如平行于输电线路的通信线路) 故障以后也会导致相应的延时, 这两者都会对保护和控制的策略产生影响。报告最后指出, 在研究涉及广域保护和广域控制的电网动态安全评估时, ICT过程如何表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是否需要将通信协议、带宽等其他领域结合进来, 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瑞典皇家工学院统计了分布在130~500km以外的PMU至主站的通信延时 (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 以及数据丢包情况, 对大量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后发现, 所有类型PMU的延时量符合双峰概率分布模型, 而同一类型PMU的延时量最符合正态概率分布。初步研究发现, 通常数据丢包后的第一次恢复通信延时最长, 这些结果在实验室搭建的测试系统上得到了验证。中国四方公司对同一物理测点的远程终端单元 (RTU) 和PMU量测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对于直采的物理量, 两者的延时都小于1s;对于大多数 (70%左右) 的有功功率、电流电压幅值, RTU和PMU量测相对误差小于2%;而对于大多数无功功率量测, 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则分布在5%~50%之间, 其中50%的测点误差大于5%, 24%的测点误差大于10%, 并且在运行过程一段时间内同一测点误差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PMU测量原理分析发现, 相角量测值的微小误差会对无功功率量测造成很大的误差, 而有功功率量测值对此并不敏感。基于此, 报告建议现场定期检测PMU装置的相角补偿参数设置, 并将RTU采用的相移法应用到PMU无功功率计算中, 以减小相角偏差所引起的无功功率误差。
北美同步相量协会的专家详细介绍了PMU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和验证的意义、内容、方法, 指出现有的测试过程尚不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并提出了推进此项工作的一系列建议。
3.2 广域相量测量应用
WAMS相比传统数据采集与监控 (SCADA) 系统而言, 能观察到更多的现象, 但目前WAMS的主要应用还停留在低频振荡监视和事后分析上。随着PMU安装数量的不断增加, 需要对基于PMU数据的动态监视、智能告警、状态估计、广域控制、广域保护等应用进行深入思考。
美国能源部和NERC正在和工业界紧密合作, 开展了系列研究, 以推进广域同步测量技术的深入应用, 从而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知名专家Anjan Bose介绍了这一工作进展, 提出了构建广域监视、保护及控制 (wide-area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control, WAMPC) 系统的概念、重要性、功能及仿真测试结果。
电网传输功率的增加或者线路的突然故障, 都会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阿尔斯通公司研发了PMU数据的多项可视化技术, 可以全面监视所有PMU测点数据, 尤其是电源端和负荷端之间的最大相角差, 并详细统计当前可用的调节资源, 以帮助暂态稳定分析监视;并且能够实时跟踪振荡运行的轨迹, 发生低阻尼时及时告警, 电网一旦发生小信号振荡, 迅速识别并展示振荡模态、幅值、阻尼和频率等;还可显示电压等高线和电压偏低的区域, 监视运行区域之间受限于电压稳定的有功功率传输值, 识别最容易发生电压失稳的薄弱环节以及对应的校正控制策略等。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对RTU和PMU及故障录波数据进行整合, 按照传感、测量、信息加工、知识提取、可视化展示等几个步骤自下而上逐步分析, 相应的决策流程则是自上而下。综合分析智能电子设备 (IED) 的状态数据、SCADA运行数据、PMU同步相量数据以及故障录波数据, 完成故障定位和故障分析, 分析结果采用分层图、设备图、地理图、电网图、拓扑图、逻辑图等不同视角的可视化图形展示输出。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学者指出, 目前只是将PMU量测加入传统状态估计, 效果并不明显, 将来随着PMU的大量安装, 基于PMU数据的线性状态估计可以毫秒级更新, 速度快、精度高, 并可以分别安装在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以往电网控制中心EMS采用的是分钟级 (可以压缩到10s级) 更新的实时状态估计结果, 在此基础上分析数以百计的预想故障, 搜索最优的校正控制策略。将来如果实施基于PMU的广域控制时, 需要快速更新状态估计结果, 时间周期将短至每30ms就要刷新状态估计结果并更新控制策略。输出的控制信号包括发电机出力、变压器挡位、高压直流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静止无功补偿器 (static var compensator, SVC) 、统一潮流控制器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PFC) 等的控制信号以及开关状态, 控制进程基于事件状态量或遥测模拟量驱动, 直接发送控制指令。
阿尔斯通公司展望了未来PMU应用, 提出将快速亚秒级量测与亚秒级控制 (如HVDC等) 紧密结合, 实现补救行动方案 (remedial action scheme, RAS) 、特殊保护方案 (special protection scheme, SPS) 、系统完整性保护方案 (system integrity protection scheme, SIPS) 等广域保护, 动态适应电网实时运行方式, 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
4 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柔性负荷响应
针对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缺乏快速响应电源的结构性缺憾,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详细介绍了在计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发电计划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①风火协调调度充分考虑风电出力预测的不确定性, 满足各种随机因素的约束限制, 提高系统安全裕度, 实现减小弃风、提高风能利用率的目标;②改进的水火优化算法, 对水库、水电、火电和电网等多种类型约束联合建模, 能同时满足各类约束, 降低雨季弃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利用化学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特性, 进行储能和风电的协调控制, 可以减少发电机组启停次数, 实现负荷的削峰填谷;④采用月、周、日前、日内、实时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发电计划滚动修正技术, 以及国、分 (区) 、省多级调控中心之间的发电计划协同优化技术, 从广域资源配置层面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上网接纳能力和跨区电量交易水平。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详细介绍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资产管理、停电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 电动汽车半夜充电模式对减少配电变压器温升影响十分有效。将电动汽车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 优化其充放电策略能够降低全天的负荷峰值, 实现负荷的削峰和移峰功能。电网供电发生故障时, 电动汽车的电池对电网的反向放电能实现快速恢复供电, 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介绍了在其大学校园内建立的微电网工程, 该项工程由美国能源部资助。微电网内包括风电机组、光伏发电、蓄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桩以及智能开关等设备, 系统优化集成了楼宇自动化和需求响应, 在降低负荷峰值、优化发电控制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者分析了适应未来电网经济性需求的几项关键技术:需求响应的经济运行和参与紧急控制模式;分布式发电有助于节能减碳, 推迟输电线路的建设;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等不同的储能技术, 能够起到削峰和提高运行备用的作用。研究发现,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负荷的需求弹性能力, 终端用户必须参与到日前市场的价格响应竞价中, 只有所有终端用户都参与竞价活动, 电力市场才能实现它的全部经济潜能。
5 配电控制中心
由于很多国家配电网调度和输电调度并不加以区分, 因此关于配电自动化发展的讨论也是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者认为未来配电网将包含更多的环网, 主要难点是更换现有的继电保护系统。配电管理系统 (DMS) 提供三相不平衡潮流分析、故障定位隔离恢复、无功电压控制以及停电管理等功能。未来DMS将提供更多类似于EMS的功能, 如状态估计、馈线电压实时管理、分布式发电和需求侧响应的集中控制等。中国专家介绍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发成果, 包括含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和储能在内的配电网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测试技术、在线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技术、故障定位技术、故障隔离与网络重构技术、控制保护技术等。ABB公司介绍了其在智能配电网保护和自动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着重从处理单元层、间隔层、厂站层和主站层等4个层次分析了现在和未来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及变化, 认为间隔层和处理单元层的变化最大, 由于潮流的双向交互, DMS与EMS的协调配合将成为重点关注内容。日本日立公司介绍了建立储能系统提供辅助服务的设想, 包括在风电场、变电站和用户侧等不同安装地点的应用案例。美国、中国、欧洲、日本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配电网自动化工程案例。
6 国内外实践的对比分析
从本次与会专家来看, 有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 也有来自调度运行机构和生产厂商的专家, 代表性比较强;从本届EPCC会议交流内容来看, 既有一些理论方法和算法的报告, 也有工程实践与应用的介绍, 内容覆盖面广。由于EPCC会议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会议, 讨论的议题也非常集中, 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在智能电网调度领域的关注重点和发展趋势。从本次会议所反映的热点与重点来看, 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趋同性很强, 其中一些研究工作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EMS方面, 综合智能告警、状态估计考核指标、线路动态增容技术、态势感知技术等均是国内外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在这些方面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应用工作, 尤其是综合智能告警功能作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的一项核心应用功能, 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1]。
在PMU应用方面, PMU技术将不断推进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共识。WAMPC系统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学者于2006年建立了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2], 自主研制的电网广域动态信息监视分析保护控制系统[3] (wide area monitoring analysis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WAMAP) 于2006年3月投入现场运行, 2007年将这一系统发展为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系统 (EACCS) [4]。近年来在许多省级以上电网的工程应用实践, 证明了其对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能力的提升作用。
在可再生能源调度运行技术方面, 国内在多元能源协调优化调度[5,6]、负荷需求响应参与电网调度运行[7,8]、“源—网—荷”互动运行[9]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与国外同步。
在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方面, 受制于传统观念和现有基础的影响, 目前中国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方面落后于日本、欧美国家。但在自愈控制技术[10]、主动配电网技术[11]等方面的研究基本与国外保持同步。
7 结语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是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直是EPCC会议的热点讨论议题, 本届大会也不例外。控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监控当前电网状态并能准确预测电网未来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供安全裕度和最优控制信息, 使电力系统的实时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更科学有效。目前, 全球范围内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 电动汽车的广泛使用和需求响应技术的推广, 需要从更大的视野范围内协同考虑电力系统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 实现“源—网—荷”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的同时保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
摘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EPCC) 会议专门研讨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的最新技术发展, 着力解决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方面的重大技术难题。文中介绍了2013年第12届EPCC会议的情况, 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概括。综述了能量管理系统、电网稳定分析与控制、广域相量测量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柔性负荷、配电控制中心等重点议题, 并就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控制中心,能量管理系统,相量测量单元,广域测量,可再生能源,柔性负荷,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框架[R].2009.
[2]薛禹胜.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 (一) 从孤立防线到综合防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1) :8-16.XUE Yusheng.Space time cooperative framework for defending blackouts:PartⅠfrom isolated defense lines to coordinated defending[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6, 30 (1) :8-16.
[3]曹路, 张涛, 汪德星, 等.华东电网WAMAP系统的应用实践[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21) :97-101.CAO Lu, ZHANG Tao, WANG Dexing, et al.Application of wide area monitoring analysis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n East China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8, 32 (21) :97-101.
[4]李碧君, 许剑冰, 徐泰山, 等.大电网安全稳定综合协调防御的工程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6) :25-30.LI Bijun, XU Jianbing, XU Taishan, et al.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defense technology of large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8, 32 (6) :25-30.
[5]胡泽春, 丁华杰, 孔涛.风电-抽水蓄能联合日运行优化调度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2) :36-41.HU Zechun, DING Huajie, KONG Tao.A joint daily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ind power and pumpedstorage plant[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2, 36 (2) :36-41.
[6]姚瑶, 于继来.计及风电备用风险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混合优化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 (22) :118-124.YAO Yao, YU Jilai.Multi-objective hybrid optimal dispatch of power systems considering reserve risk due to wind power[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1, 35 (22) :118-124.
[7]刘小聪, 王蓓蓓, 李扬, 等.智能电网下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发电日前调度计划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 :30-38.LIU Xiaocong, WANG Beibei, LI Yang, et al.Day-ahead generation scheduling model considering demand side interaction under smart grid paradig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3, 33 (1) :30-38.
[8]夏叶, 康重庆, 宁波, 等.用户侧互动模式下发用电一体化调度计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 :17-23.XIA Ye, KANG Chongqing, NING Bo, et al.A generation and load integrated scheduling on interaction mode on customer side[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2, 36 (1) :17-23.
[9]姚建国, 杨胜春, 王珂, 等.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概念及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21) :1-6.YAO Jianguo, YANG Shengchun, WANG Ke, et al.Concept and research framework of smart grid“source-grid-load”interactive operation and control[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2, 36 (21) :1-6.
[10]董旭柱, 黄邵远, 陈柔伊, 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8) :17-21.DONG Xuzhu, HUANG Shaoyuan, CHEN Rouyi, et al.Selfhealing control technology for smart distribu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2, 36 (18) :17-21.
【电力工程会议纪要】推荐阅读:
电力公司会议见习总结08-18
电力建设办公会会议纪要(12.9)10-05
电力自动化电力工程10-25
电力用户工程05-22
电力企业工程05-27
电力提灌工程08-16
农网电力工程05-09
电力工程安装05-10
电力工程投资05-15
电力工程基础08-14